望海楼 优秀教案
☆ 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 ☆ 江苏省泗阳县众兴中学 钱启先
课题边城教学目的1、通过故事情节,鉴赏淳朴的人情和人物内心的孤寂之情;2、结合作家谈创作的文章和文章的题目,分析和理解文章的文化内涵,深入了解文章的主题;3、鉴赏散文化的语言、优美的环境描写及其表达效果。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诵读,了解小说的情节,概括选文三个部分的内容;鉴赏淳朴的人情和人物内心的孤寂之情;鉴赏散文化的语言和优美的环境描写及其表达效果。
难点:分析探讨文章的文化内涵,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
课时安排 2教学方法诵读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小说是一种叙事文学,但也可以有散文一样的美的语言和意境。
今天我们来学习沈从文以湘西生活为题材的一篇小说《边城》。
2、明确目标:我们知道,学习小说首先要了解它的情节,其次要根据情节和环境,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
这节课,我们的主要人物是:了解小说的情节,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
3、学生迅速浏览课文,结合课后注释,复述小说情节,并笔头概括文章三个部分的内容。
学生对小说情节的复述可能不够全面,教师可根据全文加以补充,尤其是王团总用碾坊作陪嫁,要把儿子嫁给傩送,傩送却不为所动;爷爷后来忧郁而死等情节。
课文三个部分的内容概括:翠翠情窦初开,爷爷为翠翠讲父母的故事;翠翠梦中听歌,爷爷为翠翠打听婚事;爷爷和翠翠谈傩送的心意,翠翠和爷爷在月光下、高崖边谈未来。
4、鉴赏人物形象:提问:沈从文在创作谈中说,他写这篇小说,是要通过几个凡夫俗子,“被一件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那么本文写了几重人物之间的爱?这些爱各表现在什么地方?明确:祖孙之爱;手足之爱;恋人之爱。
祖父关心翠翠的生活、婚姻;翠翠对爷爷的依恋,为爷爷烧饭。
天宝退出对翠翠的追求,傩送因为天宝的死亡而远走他方。
翠翠和傩送之间,天宝对翠翠纯洁、真诚的爱情。
讨论:请结合课文的情节和环境,尤其是某些关键性的句子,谈谈翠翠这以人物形象。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对学生的说法不要轻易否定,只要能自圆其说就行。
《老人与海(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老人与海(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能够理解小说中的基本情节,把握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能够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如象征手法、人物塑造等。
(3)能够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解读文学作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通过分析小说的象征手法,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3)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小说中的人物美、情节美和艺术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学习老人勇敢、坚韧、永不放弃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小说基本情节的把握。
2. 人物形象的分析。
3. 小说艺术特色的鉴赏。
三、教学难点1. 小说象征手法的理解。
2. 作品主题思想的深入解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海明威的作品《老人与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小说基本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如象征手法、人物塑造等。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深入解读小说的象征手法和主题思想。
5. 文学鉴赏: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讨论,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小说的艺术特色和人物形象。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整理学习笔记。
2. 选择一部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分析,体会文学之美。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老人勇敢、坚韧、永不放弃精神的理解。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小说中的具体情节和人物行为,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情境创设: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小说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语文八年级上册《一着惊天海》教案(
语文八年级上册《一着惊天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一着惊天海》,主要讲述了郑和下西洋的一段惊心动魄的经历。
教学内容包括:教材第27课《一着惊天海》的文本阅读与解析,学习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生字词,了解课文背景,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中华民族的勇敢与智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与分析,历史背景的了解。
2.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结构的分析,作者情感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郑和下西洋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课文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探讨课文主题。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一着惊天海》2. 内容:生字词课文结构作者情感重点句子解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解释下列生字词:舶、轶、襟、舳。
简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郑和下西洋的认识。
2. 答案:生字词解释略。
课文主要内容:讲述了郑和下西洋过程中,遇到巨大风浪,凭借勇敢和智慧化险为夷的故事。
郑和下西洋的认识:郑和勇敢、智慧、果断,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为我国的航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还需加强,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搜集关于郑和下西洋的资料,了解我国古代航海事业的发展,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最新西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看海》优秀教案第二课时.doc(精品)
《看海》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潮水的千姿百态和变换无穷,并体会作者情感。
3.体会本文用词准确,描写细致生动的特点。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文中语言文字的美。
教学方法讲授法与合作交流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1、导课1.听写下列词语。
征服照耀石隙前赴后继激荡澎湃遐想2.作者说“看海是一件愉快的事”,这是为什么呢?现在我们就和作者一起登上海边的山,去感受一番。
3.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成果。
2、新授(一)深入研读课文,感受潮水不同特点的美。
1.品读课文第二段,感受潮水的柔美。
(1)这段课文写的是在什么位置看海?(从山上望下去)(2)出示句子,齐读:“你可以看见那潮水像是一片叠一片的。
一片水拥到沙滩上了,接着就是第二片水盖在第一片上。
”引导学生读这一句子,圈出你觉得用得好的动词。
谁能说说“叠”是什么意思?从“叠”“拥”“盖”这三个动词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感受从山上望下去,海潮的轻柔、文静,这是一种柔和的美。
)(3)学生读上面这两个句子,边读边想象潮水轻柔的动作,读出自己的想象和感受,读出一种柔和的动态美。
2.品读第三段,体会潮水的壮美。
(1)自由读这段课文,看看这段课文写出了潮水的哪几种不同状态?(引导学生理解这段课文描写了初上潮时的情景和高潮时的情景。
)(2)读初上潮时的情景,注意读出“卷”的轻柔。
(3)理解“等到高潮时”的片段。
抓住“拥”“跃”“跌”“跳”“飞”“怒号”“前赴后继”等表示动作的词,想象高潮时,海水征服沙滩的气势。
抓住“升起一阵阵的白烟……”“那潮水面上仿佛铺满了一颗颗的水晶,跟着潮头滚过来……”“有时还有一两点特别明亮的水花,像是长明灯,照耀在海面上……”等句子,用录像播放海潮翻滚的场面。
让学生体会海潮奔腾的气势和美妙壮观的色彩,激发学生激越、喜爱的感情。
《老人与海(节选)》教案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老人与海(节选)》教案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老人与海(节选)》,使学生了解海明威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老人与海斗争的坚定信念和顽强精神,培养学生的毅力和勇气。
二、教学重点:1. 分析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理解老人与海斗争的坚定信念和顽强精神。
三、教学难点:1. 把握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运用文学鉴赏方法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老人与海(节选)》文本、相关背景资料、教学课件等。
2. 学生准备:预习《老人与海(节选)》,了解海明威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海明威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文本:学生自读《老人与海(节选)》,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4. 分析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老人与海斗争的坚定信念和顽强精神。
5. 象征意义:探讨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6. 文学鉴赏:学生运用文学鉴赏方法,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7.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的主题和价值观。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回答问题时的积极性,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七、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老人、鱼、大海等角色,体会作品中的情感。
2. 举办一次以《老人与海(节选)》为主题的绘画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2.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理解、分析、表达等方面的收获和不足。
九、课后作业: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准备参与讨论和学习。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阅读链接_冀教版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阅读链接_冀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课本中对楼的介绍的知识,搜集中国名楼的资料。
2、观赏楼的建筑之美。
3、品味楼的人文内涵。
过程与方法目标:将阅读链接内容以及与课外搜集的资料相结合,运用、讨论、交流、讲解的方法让学生对楼有更深入的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人文景观的热爱之情,提高他们的审美乐趣。
【教学重难点】在阅读、学习和生活中感受楼的建筑之美和人文内涵。
【课前预备】搜集有关中国名楼的资料,师生共同整理。
【教学用具】课件(图片、古乐)【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一起领会了长江的磅礴气概、五彩池的奇异、秀美,天山的迷人风采,我们的祖国不仅有漂亮的自然风景,还有令人叹为观止的人文景观,今天的课堂上,我们就来一起观赏中国名楼。
二、赏名楼建筑之美,悟名楼人文内涵活动说明:由学生担当导游来解说的方式开展学习。
(课前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组负责一座名楼的解说任务,组员围绕楼的来历、建让学生对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作一个整体回忆,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学习爱好。
采纳如此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的能力,便于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筑特点、人文内涵三方面来共同商量写好解说词,解说词要条理清晰、突出特色。
然后小组选出自己的解说员,选好自己使用的图片资料。
)学生自读文本,组织语言。
小组学习。
解说员1:同学们,大伙儿好。
欢迎大伙儿来到中国名楼展馆。
楼,最早显现于战国晚期,开始是出于军事目的修建的,后来成为风景园林建筑。
中国古代多在临水的地点建楼,取凭高眺望、极目无穷之妙。
达官显贵、文人墨客经常登楼一游,或约会宾朋,高谈阔论,或饮酒做诗,低吟浅唱,抒发情怀。
因此,历代名楼都有名诗佳句千古传唱。
名楼能够享誉海内外是和文人墨客的文化活动分不开的。
解说员2:现在大伙儿看到是黄鹤楼。
它高耸于现在武汉市蛇山的山顶,始建于三国,相传是当时东吴的孙权为军事目的而建。
《老人与海(节选)》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老人与海(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老人与海》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能够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解读文学作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了解作者的创作手法。
(3)通过对比分析,探讨作品的现实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生命、勇敢、坚持等价值的赞美。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3)激发学生面对困难,勇敢拼搏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老人与海》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 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解读文学作品。
三、教学难点1. 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2. 文学鉴赏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海明威及《老人与海》的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人物形象、象征意义等。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深入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
(2)学生通过实例阐述作品的象征意义。
5. 文学鉴赏(1)教师示范文学鉴赏的方法。
(2)学生运用方法,自主鉴赏文本。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老人与海》(节选)文本。
2. 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写一篇短文。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
2.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
3.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教师及时解答和指导。
4. 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人与海(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老人与海(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海明威的写作背景和作品主题。
2. 分析小说的结构和人物形象。
3.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1. 海明威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介绍。
2. 小说《老人与海》的概述和主题分析。
3.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介绍。
第二章:小说的结构分析2.1 教学目标1. 分析小说的结构特点。
2. 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和发展脉络。
2.2 教学内容1. 小说开头和结尾的特点分析。
2. 小说中的章节划分和情节发展。
3. 人物关系的分析和小说结构的关联。
第三章:人物形象分析3.1 教学目标1. 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2. 理解人物形象与小说主题的关系。
3.2 教学内容1. 老人圣地亚哥的形象特点分析。
2. 其他人物形象的分析,如少年马林鱼、大马林鱼等。
3. 人物形象与小说主题的关联探讨。
第四章:主题探讨4.1 教学目标1. 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
2. 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4.2 教学内容1. 小说主题的概括和分析。
2. 小说中的象征意义探讨,如大海、马林鱼等。
3. 小说主题在当代社会的启示和意义。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教学目标1. 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2. 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考能力。
5.2 教学内容1.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价。
2. 学生写作和讨论能力的评价。
3. 学生对小说主题理解和思考能力的评价。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教学目标1. 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6.2 教学内容1. 设计阅读讨论活动,让学生分享对小说的理解和感受。
2. 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分析小说的结构和人物形象。
第七章:教学资源与材料7.1 教学目标1. 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
2.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和其他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老人与海(节选)》教案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老人与海(节选)》教案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老人与海》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鉴赏和批判性思维。
3. 激发学生对海洋文化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1.2 教学内容1. 故事情节概述:老人与大海的斗争,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与对抗。
2. 人物形象分析:老人的勇敢、坚韧、智慧和孤独。
3. 主题思想探讨:人类对自然的挑战与自我价值的实现。
4. 艺术特色鉴赏:海明威的简洁明了的写作风格和对话的运用。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把握。
2. 作品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
3. 学生对海洋文化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2.2 教学难点1. 对老人与海斗争的深层含义的理解。
2. 对海明威写作风格的鉴赏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对艺术特色和人生哲理的讨论。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文本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2 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使用PPT、视频等辅助教学,提供丰富的视觉和听觉材料。
2.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背景信息和评论文章。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海明威和《老人与海》的背景信息,激发学生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节选文本,回答相关问题。
3.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理解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4. 艺术特色鉴赏:分析海明威的写作风格和对话的运用。
5. 思考与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海洋文化和人生哲理的问题。
4.2 时间安排1. 导入:5分钟2. 阅读理解:20分钟3. 分析与讨论:30分钟4. 艺术特色鉴赏:20分钟5. 思考与拓展:10分钟第五章:作业与评价5.1 作业1. 阅读整本《老人与海》,写一篇读书笔记,分析自己最喜欢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曾国藩望海楼教案
曾国藩望海楼教案晚清名臣曾国藩是一位非常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教育家,曾任翰林院编修,官至武英殿大学士、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湖广总督。
他以爱国报国为己任,治学、治军、修身、治学皆有成就。
他创立湘军和洋务,为清朝后期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和晚清重臣,也是晚清历史上第一位用洋文撰写历史书籍并翻译成中文并出版过历史著作的人。
在治学上曾国藩对传统中国文化教育制度和方法极为推崇,同时对传统文化也十分推崇和重视。
为培养新型人才和新思想注入了新元素和力量。
其教育主张和方法至今仍为我们所学习借鉴。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曾国藩等人物故事的学习使学生能感受到“立身处世之道”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从而加深对曾国藩生平事迹及其爱国精神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曾国藩及其家族为后人树立的良好家风与家训,增强学生养成良好家风与家训以及立志报效祖国荣辱之精神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曾国藩一生中为人处世与道德修养方面出现了诸多成功现象,使学生懂得“人生无大事,成大才也”的道理。
4、过程与方法:通过回顾《望海楼日记》等资料的学习与感悟,使学生掌握一些做人基本准则;在理解其中内容方法之前应先充分了解其中所蕴含了曾国藩怎样积极上进,为人正直刚正不阿等良好家风与治学精神。
二、教学方法“望海楼”一名的由来,不仅是对湘军中曾国藩等人军事指挥才能的肯定、赞许,也是对曾国藩治学精神的一种肯定。
同时这是晚清后期太平天国运动的真实写照。
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树立正确的史学观,使学生学会从客观实际出发来理解和把握历史上发生的事件和人物。
首先要尊重历史事实:不是所有事情都像曾国藩所说那样有正反两方面意义,也不能有片面对待历史观点。
教师要根据学生当前实际、在教学中的优势和劣势等具体情况开展有针对性教学,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定教、促进发展。
要通过具体生动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产生对历史事件、人物及其思想有浓厚兴趣,并能够主动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初中历史天津望海楼教案
初中历史天津望海楼教案1. 教案名称:天津望海楼教案2. 适用年级:初中3. 课时:2课时4.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天津望海楼教案的发生背景、经过和结果。
(2)培养学生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怀。
(3)引导学生深刻领悟“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天津教案的发生背景,引发学生对近代中国历史的关注。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天津望海楼教案的发生经过。
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天津望海楼教案的发生背景、经过和结果,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这一历史事件。
4.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谈谈对天津望海楼教案的看法。
5. 情感教育:教师引导学生认识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怀。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天津望海楼教案的影响。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天津望海楼教案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引导学生深刻领悟历史教训。
4.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谈谈对天津望海楼教案的认识。
5. 情感教育:教师引导学生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努力奋斗。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总结天津望海楼教案的历史教训。
三、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教材,总结天津望海楼教案的发生背景、经过、结果和影响。
2. 请学生谈谈对天津望海楼教案的看法,以及自己如何践行爱国主义精神。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天津望海楼教案的基本内容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的认识和情感态度。
3. 学生对“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的理解和践行情况。
八月十二日望海楼醉书优质课教学设计
八月十二日望海楼醉书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堂优质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应能够:- 了解望海楼醉书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理解望海楼醉书的艺术特点和表现形式;- 分析望海楼醉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准备望海楼醉书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确保教室环境整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研究氛围。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望海楼醉书的图片和简要介绍,激发学生对该主题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步骤二: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望海楼醉书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文化价值,并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望海楼醉书有更深入的了解。
步骤三:艺术特点分析(2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望海楼醉书的艺术特点,包括表演形式、技巧和表现手法等,通过观看相关视频和讲解示范,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其中的艺术之美。
步骤四:影响文化探究(20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研究望海楼醉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包括对戏曲艺术的发展、文化传承和社会价值等方面的探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步骤五:创作体验(30分钟)鼓励学生结合已学知识和观点,进行望海楼醉书的创作体验,可以是简单的模仿或个人创新,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步骤六:总结和展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研究收获和体验,展示刚才的创作成果,鼓励学生交流和互评。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可以通过观察和听取学生的讨论、观摩他们的创作成果等方式来评估学生的研究效果。
五、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望海楼醉书的相关知识,包括更深入的艺术分析、文化背景研究和与其他艺术形式的比较等,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审美视野。
六、安全注意事项在创作体验环节,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伤害。
《老人与海(节选)》教案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老人与海(节选)》教案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理解《老人与海》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分析作品的文学手法,如象征、暗示等,理解其在作品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4.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哲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1. 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理解作品的文学手法及其在作品中的作用。
3. 感悟作品的人生哲理。
三、教学难点:1. 作品中的象征、暗示等文学手法的理解。
2. 深入分析人物内心世界,感悟作品的人生哲理。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老人与海(节选)》2. 相关资料:关于海明威及《老人与海》的背景介绍、评论文章等。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播放音频、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海明威及《老人与海》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老人与海(节选)》,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 分析人物:讨论老人圣地亚哥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关注他的勇敢、坚韧、智慧等特点。
4. 文学手法鉴赏: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象征、暗示等文学手法,如老渔夫与大海的斗争象征人类的斗争,鱼骨架象征老人的精神等。
5. 人生哲理感悟: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思考人生哲理,如勇敢面对困难、坚持信念等。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思考,互相交流。
9.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10.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比赛,以《老人与海》为背景,发挥想象力,创作短篇小说或诗歌。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文本为例,深入剖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共鸣,引导学生感悟人生哲理。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望海楼(优秀课件)
赏析:
Hale Waihona Puke 首联是主画面——望海楼。为了衬托望海楼之 高,先写镇江城,“云间”和“近青天”极写 其高峻,这就为百尺望海危楼打下坚实的基础。 颔联写近景及虚景——长江。展现诗人思维空 间的深度与广度。将眼前的洪流与千里之外的 三峡联系起来,将眼前的帆影与数百年前的六 朝联系起来。 颈联写远景(实景)——红日、白烟。描绘了 一幅有声有色、红白对映的大江暮色图。 尾联直抒胸臆——再次表达诗人对望海楼前波 澜壮阔的景象的赞美与留恋。
望海楼
云间铁瓮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 三峡江声流笔底, 六朝帆影落樽前。 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 沧洲起白烟。 忽忆赏心何处是? 春风秋月两茫然。
〔注释〕 望海楼:宋时在镇江城内。 铁瓮:镇江古有“铁瓮城”之 称。 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样子。 樽:酒杯。 无事:无缘无故。 沧 洲:临近水的地方。 忆:想。
望海楼
米芾
关于望海楼
望海楼是今江苏泰州的著名景点。宋朝时属 镇江。 初建于南宋绍定二年,被誉为“江淮第一 楼”。此楼屡毁屡起,大多毁于兵火而起于盛世。 泰州古称海陵,如今海水已远退,“望海” 之名犹在。
作者介绍
米芾[fú ](1051-1107),北宋 书法家、画家。 书画自成一家。能画枯木竹石, 又能画山水,善诗,工书法,精鉴 别。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 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宋四家之一。曾任校书郎、书画博 士、礼部员外郎。 因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 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 “米颠”。 《望海楼》是他晚年定居镇江后写 的一首诗。
中心
《望海楼》抒发了诗人对望海楼前波澜壮 阔景象的赞美与留恋的思想感情。
译文:
天津教案遗址--望海楼
天津教案遗址--望海楼
孙诚
【期刊名称】《天津人大》
【年(卷),期】2003(000)006
【摘要】@@ 天津市海河狮子林桥东侧,有座望海楼天主教堂.其主体建筑为哥特式风格,坐北朝南,正面有塔楼三座,远远望去形似法国的"巴黎圣母院".
【总页数】1页(P45)
【作者】孙诚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青岩教案遗址——贵州人民反对外国列强利用教会进行侵略斗争的历史见证 [J], 刘正品
2.关于天津海河改造的三点思考\r——以广场桥至望海楼为例 [J], 郭畔
3.关于天津海河改造的三点思考--以广场桥至望海楼为例 [J], 郭畔
4.曾国藩办理天津教案中的忧伤——略论曾国藩对天津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的处置 [J], 孙春芝
5.魅力津门沧桑老堂——天津望海楼教堂 [J], 张存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望海楼 优秀教案
望海楼【教学目标】1.熟读,读懂诗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2.学习“出人意表”的抒情方式,感悟“以我观物”的抒情特点,体会诗人或伤感或恬淡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析两首诗歌不同的写景特色,学习《望海楼》“出人意表”的抒情方式,熟读、背诵。
2.难点:体会《望海楼》中诗人伤感之情。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介绍望海楼。
2.我国古人有登高览胜之趣,许多亭台楼阁因此闻名,也有许多文人因“楼台”而被世人铭记,你能说说吗?1.可由学生根据相关资料自行介绍,教师适时补充。
望海楼:宋时在镇江城内,楼有宋襄的题字“望海楼”。
2.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崔颢——《黄鹤楼》;范仲淹——《岳阳楼记》等课前搜集资料,激发学习兴趣,复习已学诗文知识迁移为学好全文蓄势。
读诗解诗1.教师范读。
2.自由朗读,借助注释初步感知内容。
有疑难处注在书上。
1.听清字音,必要时注在书上。
2.交流各自读后感受,谈谈感想。
读准字音是理解的基础,同时要注意语气和停顿,这有助于对诗意的把握;在此基础上借助注释初步感知内容。
读诗悟诗一、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初步感悟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1.从读题目入手去看诗,“望海楼”写景的角度?2.从读尾联入手,诗中作者抒情的方式、流露的感情?二、探究思考,指导学生深入感悟诗歌内容,体会意境和情感。
1.诗如其人。
米芾世称“米颠”,陆游自号“放翁”,你在诗句中能窥见诗人的形象吗?2.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中的景和情是怎样协调统一的?一、交流要点:1.望海楼作为写景的观察点,融汇聚焦了诗人远近、俯仰、里外多重视角,侧重写景。
2.《望海楼》是“出人意表”的抒情方式,并非刻意追求,抒情自然流畅二、朗读、品味、分组讨论,结论要由学生自己体悟,自然得出。
一、此两问的设计避繁就简,从内容和情感角度抓住主干提问,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学生对两首诗的内容和主旨整体把握。
特别是第二问教师可适时补充《白石诗说》、王国维《人间词话》的相关观点,帮助学生比较出二者的不同抒情特色。
《望海》教学设计完美版
《望海》教学设计完美版教学目标通过研究《望海》这首诗,学生将能够:- 了解唐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 掌握诗歌的韵律和格律- 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学思想- 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质教学内容1. 唐代诗歌的特点和发展历程2. 《望海》的背景和文化内涵3. 诗歌的韵律和格律4. 诗歌的语言艺术和哲学思想5. 诗歌欣赏和解读技巧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介绍唐代诗歌的特点和发展历程,并简要介绍《望海》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2. 研究(30分钟)讲解诗歌的韵律和格律,以及诗歌的语言艺术和哲学思想。
并通过导读、分析和解读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3. 欣赏(20分钟)结合展示的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元素,引导学生欣赏《望海》的艺术魅力,感受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4. 创作(30分钟)以《望海》为主题,让学生自由创作一首类似的诗歌,体验诗歌创作的过程,感受创作的乐趣。
5. 总结(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并互相分享和点评。
并对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收获进行总结和回顾。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包括听讲和发言的积极性。
2. 课堂测试:对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进行考核。
3. 创作评价:对学生的诗歌创作进行评价和点评。
教学反思结合教学效果和教学体验,进行教学反思和教学改进。
并对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计划、教学课件、多媒体展示资料、课堂测试、学生创作作品等资源。
教学建议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注重启发式教学。
2. 提供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创造多样化的研究环境。
3.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拓宽课程内涵,提高教学趣味性。
《望海》教学设计
《望海》教学设计引言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古代文学名篇《望海》,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 通过研究《望海》,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提高其分析和思辨能力。
-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其能够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主题。
教学内容文本阅读- 学生将独立阅读《望海》的原文,并标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 学生将讨论他们对《望海》的理解和感受,并分享自己对文本的解读。
音频欣赏- 学生将聆听音频版本的《望海》,感受语言的韵律和音乐性。
- 学生将分析音频中表达的情感和意义,并与原文进行对比。
视频解读- 学生将观看专家解读《望海》的视频,并研究专业的解读技巧和方法。
- 学生将讨论视频中提到的观点,并与自己的理解进行对比和交流。
创意写作- 学生将通过创意写作活动,以《望海》为灵感,创作自己的作品。
- 学生可以编写续篇、改写故事情节、写出自己的感悟等等。
教学过程1. 学生独立阅读《望海》,标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2. 学生讨论自己对《望海》的理解和感受。
3. 学生聆听音频版本的《望海》,感受语言的韵律和音乐性。
4. 学生分析音频版本中表达的情感和意义,并与原文进行对比。
5. 学生观看专家解读《望海》的视频,研究解读技巧和方法。
6. 学生讨论视频中提到的观点,并与自己的理解进行对比和交流。
7. 学生进行创意写作活动,以《望海》为灵感,创作自己的作品。
8.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教学评价与反思-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讨论的质量和创意写作的成果来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
- 教师需要记录学生的表现,并及时给予肯定和建设性的反馈。
- 教师应积极反思本次教学过程,总结优点和改进之处,为下一次教学做好准备。
总结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将深入理解《望海》并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同时,创意写作活动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并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悟诗
一、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初步感悟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1.从读题目入手去看诗,“望海楼”写景的角度?
2.从读尾联入手,诗中作者抒情的方式、流露的感情?
二、探究思考,指导学生深入感悟诗歌内容,体会意境和情感。
1.诗如其人。米芾世称“米颠”,陆游自号“放翁”,你在诗句中能窥见诗人的形象吗?
2.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中的景和情是怎样协调统一的?
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这两句之首分别冠以“三峡”、“六朝”,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拓展了诗歌的境界,增强了诗歌的气势。昼夜奔涌着的江水发出的响声,穿行在江水之上的片片征帆引发的诗人独特的感想,帆影映着六朝的繁荣,空间和时间大大扩展;“帆影落樽”联想绝妙。
……
品味诗歌语言,鉴赏艺术特色,学生感悟教师点拨。
望海楼
【教学目标】
1.熟读,读懂诗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2.学习“出人意表”的抒情方式,感悟“以我观物”的抒情特点,体会诗人或伤感或恬淡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分析两首诗歌不同的写景特色,学习《望海楼》“出人意表”的抒情方式,
熟读、背诵。
2.难点:体会《望海楼》中诗人伤感之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介绍望海楼。
2.我国古人有登高览胜之趣,许多亭台楼阁因此闻名,也有许多文人因“楼台”而被世人铭记,你能说说吗?
1.可由学生根据相关资料自行介绍,教师适时补充。
望海楼:宋时在镇江城内,楼有宋襄的题字“望海楼”。
2.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崔颢——《黄鹤楼》;范仲淹——《岳阳楼记》等
读诗
诵诗
挑选你最喜欢的诗句背诵
熟读成诵
在熟读精思基础上背诵
【练习举隅】
一、比较阅读《黄鹤楼》、《登幽州台歌》、《登金陵凤凰台》等诗。
二、将《望海楼》诗中的画面用150字具体描绘。
三、选读陆游其他诗词,赛一赛:谁背诵得多。
一、交流要点:
1.望海楼作为写景的观察点,融汇聚焦了诗人远近、俯仰、里外多重视角,侧重写景。2.《望海楼》是“出人意表”的抒情方式,并非刻意追求,抒情自然流畅
二、朗读、品味、分组讨论,结论要由学生自己体悟,自然得出。
一、此两问的设计避繁就简,从内容和情感角度抓住主干提问,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学生对两首诗的内容和主旨整体把握。特别是第二问教师可适时补充《白石诗说》、王国维《人间词话》的相关观点,帮助学生比较出二者的不同抒情特色。同时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以及为下一个环节“读读赏赏”作铺垫。
课前搜集资料,激发学习兴趣,复习已学诗文知识迁移为学好全文蓄势。
读诗
解诗
1.教师范读。
2.自由朗读,借助注释初步感知内容。有疑难处注在书上。
1.听清字音,必要时注在书上。
2.交流各自读后感受,谈谈感想。
读准字音是理解的基础,同时要注意语气和停顿,这有助于对诗意
的把握;在此基础上借助注释初步感知内容。
二、此两问有一定的难度,可以组织学生在研读中讨论,教师适时启发点拨。对诗人形象分析可以知人论世,也便于更好地把握诗人在诗中流露的感情;对写景抒情的推敲有助于对诗歌意境的感知。
读诗
赏诗
挑选你最欣赏的诗句读读赏赏
交流概要:
云间铁瓮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诗歌以“望海楼”为题,开篇却不直接写楼,而是先写楼所踞的城池,写铁瓮城高耸云间,临近青天;再写百尺高楼盘踞其上,前后勾连,飘飘欲飞。这样可以进一步突出望海楼的高峻挺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