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文本审核备案制度
护理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护理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1、护理部主任为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成员,负责全院护理临床路径科室实施情况并安排相关培训。
2、临床路径护理表单需经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讨论通过,上报护理部备案,审核通过方可执行。
3、结合科室需要,由护理部或护士长组织辖区不同层面护士开展路径管理知识相关培训。
4、护士长为科室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成员,负责本科室护理临床路径的开展与管理,组织科室护理临床路径的实施、信息上报与反馈等具体工作。
5、护士长定期参加科室组织的协调会议及培训交流;入路径疾病因护理原因导致出路径的患者,必须与科主任、主管医生及护士共同商讨解决方案,以保证临床路径的有效实施。
6、其他规定遵照医院要求执行。
临床路径和单病种护理质量控制制度
1、护理部对各科室进行培训,掌握有关临床路径理论方法。
2、各科室根据专科特点制定本科室病种的临床路径护理表格,按要求执行。
3、科室各责任护士向患者和家属介绍临床路径实施的步骤和方法,以取得配合。
4、各科室护士根据临床路径表完成活动、饮食、护理、监测及出院指导。
5、护士长协调好医患、护患、医护之间的关系。
6、各科护士发现变异情况及时通知医师。
7、护士长监督每日进程,保证路径的顺利实施,保持病历完整性。
临床路径审核和评价制度

临床路径审核和评价制度第一篇:临床路径审核和评价制度临床路径审核、评价与改进制度一、实施小组每季度常规统计病种评价相关指标的数据,并上报指导评价小组。
指导评价小组每季度对临床路径实施的过程和效果进行审核、评价、分析并提出质量改进建议。
临床路径实施小组根据质量改进建议制订质量改进方案,并及时上报指导评价小组。
二、开展临床路径实施的过程和效果评价,临床路径实施的过程评价内容包括:相关制度的制订、临床路径文本的制订修改、临床路径实施的记录、临床路径表的填写、患者退出临床路径的记录等。
三、手术患者的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价应当包括以下内容: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的类型、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的天数、非计划重返手术室次数、手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手术前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药品费用、医疗耗材费用、患者转归情况、健康教育知晓情况、患者满意度等。
四、非手术患者的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价应当包括以下内容:病情严重程度、主要药物选择、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药品费用、医疗耗材费用、患者转归情况、健康教育知晓情况、患者满意度等。
第二篇:临床路径知情同意制度临床路径知情同意制度为保障患者知情同意权,规范医疗行为,提高服务质量,按照卫计委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和相关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一、对所有符合临床路径准入标准的患者,在实施临床路径前主管医生均需进行临床路径知情告知,同患方签订《临床路径病种管理知情同意书》(详见附件),并存入病历中归档。
二、在履行临床路径病种管理知情同意程序时需告知患者或其委托人、法定代理人的内容包括:1、患者的入院诊断。
2、患者将入组何种路径,入组临床路径的目的和意义。
3、根据病种的临床路径执行标准向患者介绍入径后的诊疗措施。
4、患者或其委托人不愿意接受临床路径,有权退出,同时告知发生变异的情况下会退出临床路径。
5、告知患者或其委托人可参与及监督临床路径的实施。
三、由主管医师或其上级医师履行告知义务,对患者及家属提出问题进行解释。
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加强临床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特订立本《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制度》(以下简称“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全部临床科室,旨在规范临床工作流程、优化病患治疗方案、促进医疗质量的提升。
二、临床路径的定义临床路径是指依据特定疾病的诊断、治疗等过程,结合国内外权威相关指南和标准,订立出的、在特定时间内完成的、具体的治疗方案。
三、临床路径的订立与修订1. 订立1.1 医院各临床科室应依据相关疾病的诊疗规范、指南和标准,订立相应的临床路径。
1.2 订立临床路径应进行科学论证,依托多学科专家构成专家委员会,共同订立临床路径。
1.3 订立临床路径应考虑教学和科研需要,并综合考虑医疗资源利用、患者满意度等因素。
2. 修订2.1 医院各临床科室在订立临床路径后,应定期评估临床路径的有效性,及时调整和修订。
2.2 临床路径的修订应由专家委员会进行,确保科学性和可实施性。
四、临床路径的执行管理1. 临床路径的引入和宣贯1.1 医院在订立临床路径后,应向全体医务人员进行临床路径的宣贯和培训。
1.2 医务人员应了解临床路径的内容和意义,并乐观搭配执行。
2. 患者评估和选择合适的临床路径2.1 患者的入院将依据疾病的特点和临床表现,由医生评估并选择合适的临床路径进行治疗。
2.2 对于不适合临床路径的特殊情况,医生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临床路径的执行监测3.1 医院将建立临床路径的执行监测机制,定期对临床路径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
3.2 对于未依照临床路径执行或执行情况不达标的科室,将进行整改,并予以相应的考核和奖惩。
4. 数据统计和分析4.1 医院将建立完善的临床路径数据统计和分析系统。
4.2 医务人员应准确记录和统计临床路径的执行情况,及时上报相关数据。
4.3 医院将对临床路径的数据进行定期分析,了解临床效果和优化方案。
五、临床路径管理的效果评估1. 效果评价指标1.1 医院将依据临床路径的目标和要求,订立相应的效果评价指标。
临床路径审批管理制度

临床路径审批管理制度1. 前言本制度旨在确保医院临床路径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提高医疗质量,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同时保证患者的利益和安全。
临床路径审批管理制度适用于我院全部临床科室和医疗团队。
2. 审批管理流程2.1 临床路径订立1.临床科室依据不同疾病、手术或诊断项目实践经验,结合最新的研究成绩和指南,订立临床路径方案。
2.临床路径方案订立须经由科室主任或主治医师领衔审核,并充分征求相关医护人员的看法和建议。
3.临床路径方案订立完成后,需报送医务部、质量管理科和专科委员会审批。
2.2 临床路径审批1.专科委员会审批:专科委员会依据临床路径方案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进行审批。
2.质量管理科审批:质量管理科全面评估临床路径方案是否符合政策法规,是否与医院整体发展战略相契合,是否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
3.医务部审批:医务部对已经通过专科委员会审批和质量管理科审批的临床路径方案进行终审,并最终决议是否正式实施。
2.3 实施和监督1.一旦临床路径方案获得批准,临床科室必需立刻落实并开始实施。
2.在实施过程中,临床科室应建立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进行质量监测和评估,并依据数据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临床路径方案。
3.质量管理科将定期对临床科室的实施情况进行抽查和检查,并供应必需的培训和引导,确保临床路径的有效实施。
4.如有发现临床路径方案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或需要改进的情况,质量管理科有权要求临床科室进行整改,并及时上报医务部。
3. 相关责任和权利3.1 临床科室和医疗团队1.负责订立和优化临床路径方案。
2.负责临床路径方案的实施与监督。
3.乐观搭配质量管理科对临床路径实施的抽查和检查,并按要求整改。
4.及时上报临床路径方案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改进情况。
3.2 专科委员会1.负责审批临床路径方案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供应专业看法和建议,帮助订立优质临床路径方案。
3.3 质量管理科1.负责评估临床路径方案的合规性和质量。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模板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模板一、目的为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患者安全,制定本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临床科室及参与临床路径管理的医务人员。
三、定义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是指针对某一特定疾病或手术,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制定的标准化治疗和护理流程。
四、组织结构1. 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负责临床路径的制定、审核、修订和监督实施。
2. 各临床科室设立临床路径管理小组,负责本专业的临床路径实施和管理。
五、临床路径的开发与制定1. 选择病种:基于医院常见病、多发病种,选择适合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
2. 制定流程:依据循证医学证据,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诊疗流程。
3. 审核批准:由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临床路径流程。
六、临床路径的实施1. 培训:对参与临床路径管理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理解并掌握临床路径内容。
2. 实施:严格按照临床路径流程进行诊疗活动。
3. 记录:详细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偏离情况,并进行分析。
七、监测与评估1. 定期对临床路径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测,包括治疗时间、成本、患者满意度等。
2. 对偏离临床路径的情况定期进行评估,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八、质量改进1. 根据监测评估结果,不断优化临床路径流程。
2. 鼓励医务人员提出改进建议,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九、文档管理1. 所有临床路径文档应妥善保存,包括流程图、培训资料、监测评估报告等。
2. 确保文档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十、监督管理1. 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负责对临床路径的监督管理工作。
2. 对违反临床路径管理制度的行为进行调查,并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十一、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2. 本制度如遇国家法律法规或行业标准变更,应及时修订更新。
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上述模板内容,确保其符合医院的具体需求和法规要求。
临床路径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

临床路径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医院各科室: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控制医疗成本,提高病人满意度,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一、单病种临床路径是指由医疗、护理及相关人员在疾病诊断明确后,针对某种疾病或者某种手术制定的具有科学性(或合理性)和时间顺序性的患者照顾计划。
二、院内各科室开展单病种临床路径均须遵守本制度。
三、各科室单病种临床路径开展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并与科室功能任务相适应,需具备符合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设备、设施和质量控制体系;各级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相关病种的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优化质控病种的诊断、治疗环节质量。
四、设立组织,加强领导。
在院长、业务副院长的领导下,建立三级医疗质控体系,负责开展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工作,并负责该工作的管理、督导。
医院成立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领导小组,隶属于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制定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有关规章制度,对我院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质量进行指导、监控和评估,协调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质量控制,评估改进(一)、进入病历路径的选择要求:1、诊断明确;2、无其它合并症、并发症和伴发症;3、病人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4、诊疗过程中未出现其他明显并发症、合并症。
(二)实施过程控制和变异分析(三)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1、诊断质量指标:出入院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
2、治疗质量指标:治愈率、好转率、未愈率、并发症发生率、抗生素使用率、病死率、一周内再住院率、非计划再次手术率。
3、住院日指标: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
4、费用指标:平均住院费用、每床日住院费用、手术费用、耗材费用、药品费用、检查费用。
(四)单病种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1、按照卫生部制定的临床路径管理要求,严格执行诊疗常规和技术规程。
规范临床路径管理规章制度

规范临床路径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提高患者治疗效果,规范医疗流程和标准化操作,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临床路径是指为一类患者或一种疾病所规定的一系列标准诊疗措施和护理措施的总称。
第三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的所有临床科室和护理部门。
第四条临床路径管理以患者为中心,注重患者需求,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
第五条本规章制度的执行机构为本医疗机构的医务部门和护理部门。
第六条临床路径的制定、执行和评估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标准的要求。
第七条本规章制度的修订应当经过医务部门和护理部门的审批,并报相关管理部门备案。
第八条医疗机构的全体医务人员和护理人员都应当遵守本规章制度的要求,共同维护临床路径的顺利实施。
第二章临床路径的制定第九条本医疗机构的医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相关医疗标准和临床实践经验,制定符合本机构特点的临床路径。
第十条临床路径应当包括临床诊疗流程、护理措施、医技支持、预防和康复措施等内容。
第十一条临床路径应当明确患者进入医疗机构后的诊疗流程和监测指标,以及相关医疗服务的实施时间和方法。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的医务部门应当对临床路径进行定期评估和修订,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作出调整。
第十三条制定临床路径应当邀请专业医师、护士和其他相关人员共同参与,以确保临床路径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第十四条临床路径的制定应当根据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耗时来制定相应的临床路径。
第十五条临床路径的制定应当注重患者的个性化需求,确保医疗服务的个性化定制。
第三章临床路径的执行第十六条临床路径的执行应当由本医疗机构的所有医疗人员和护理人员共同参与,各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确保临床路径的顺利执行。
第十七条医疗人员在执行临床路径时应当遵守医疗规范和操作程序,确保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十八条医疗人员在执行护理措施时应当根据临床路径的要求,及时、细致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
第十九条医技支持人员应当按照临床路径的要求,为患者提供合适的医技支持服务,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
医院临床路径工作制度

医院临床路径工作制度为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规范医疗行为,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临床路径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总则第一条临床路径是指以患者为中心,依据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为依据,制定标准化诊疗流程,通过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第二条临床路径工作制度旨在规范我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明确各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确保临床路径的顺利实施。
二、组织架构第三条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临床路径工作的组织领导、决策协调和监督指导。
第四条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分管医疗、护理、财务、信息等工作的副院长担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等人员担任成员。
第五条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临床路径管理办公室,负责临床路径的具体组织实施、培训、督导、评估和数据统计分析等工作。
第六条临床路径管理办公室设在医务处,设主任1名,副主任若干名,工作人员若干名。
三、职责分工第七条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计划,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和人员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对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和评估。
第八条临床路径管理办公室负责制定临床路径实施方案,组织培训相关人员,对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督导、评估和数据分析,及时解决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九条临床科室负责本科室临床路径的实施,包括病例选择、诊疗流程、质量控制、数据填报等工作。
第十条护理部门负责协助临床科室开展临床路径实施,包括护理措施的落实、患者教育和沟通等工作。
第十一条财务部门负责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的费用控制和成本分析工作。
第十二条信息部门负责临床路径信息系统的维护和数据支持工作。
四、临床路径实施第十三条临床路径实施分为试点阶段和全面实施阶段。
试点阶段应在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病种进行试点,总结经验后逐步扩大实施范围。
最新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最新版)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指导各科室更好开展临床路径工作,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等文件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各科室临床路径工作依据此制度执行。
第二章临床路径的组织管理第三条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院长和分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分别任正、副主任及各临床及医技科室主任、相关职能科室主任及专家委员会成员任成员。
第四条管理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一)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二)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三)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四)审核临床路径文本;(五)组织临床路径相关的培训工作;(六)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
第五条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由分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医务部、护理部、财务部)主任任成员。
指导评价小组日常工作由医务部负责。
第六条指导评价小组履行以下职责:(一)对临床路径的开发、实施进行技术指导;(二)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三)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四)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第七条各科室成立实施小组,由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护理长任副组长,该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任成员。
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履行以下职责:(一)负责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二)负责提出科室临床路径病种选择建议,会同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超声科、财务部等制订临床路径文本;(三)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的修订建议;(四)参与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第八条各科室实施小组设立个案管理员,由临床科室科秘书担任。
个案管理员履行以下职责:(一)负责实施小组与管理委员会、指导评价小组的日常联络;(二)牵头临床路径文本的起草工作;(三)指导每日临床路径诊疗项目的实施,指导经治医师分析、处理患者变异,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四)根据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定期汇总、分析本科室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修订的建议,并向实施小组报告。
临床路径工作管理制度

临床路径工作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和统一医院内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二、工作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涉及临床路径的科室和医务人员。
三、工作内容1. 制定临床路径方案:由相关专业人员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各类临床路径方案,并报请医务部门和医务委员会审定。
2. 提交实施备案:临床路径方案通过审定后需要提交至医务部门备案,并在医院内部广泛宣传,确保全体医护人员了解和遵守。
3. 实施临床路径:临床路径的实施需要科室主任和责任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指导和协调,并及时调整和优化。
4. 评估数据汇总:各科室要认真统计实施临床路径后的效果和数据,并定期向医务部门汇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5. 监督检查:医务部门负责对各科室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6. 订立奖惩机制:对于临床路径实施效果显著的科室和个人可以给予奖励,对于不遵守规定或者效果不明显的科室和个人则需要进行批评教育或者惩罚处理。
四、工作机构1. 临床路径工作委员会:设立由医务部门负责人任主任,各临床科室主任、相关专业人员和护理人员为委员的临床路径工作委员会负责立项、审定、督导等相关工作。
2. 临床路径管理办公室:设立临床路径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的安排和协调,及时反馈各科室问题和进展情况。
五、工作流程1. 提出申请:科室主任向医务部门提出申请开展临床路径工作。
2. 评估审核:医务部门成立专家组对提出的临床路径方案进行评估和审核。
3. 制定方案:通过评估审核后,相关专业人员制定具体的临床路径方案。
4. 申报备案:制定完毕后,将临床路径方案提交医务部门备案。
5. 实施跟踪:科室主任和责任医生负责推进临床路径方案的实施,并定期向医务部门汇报。
6. 数据统计:各科室要及时统计并整理临床路径的相关数据,并向医务部门报告。
7. 效果评估:定期进行临床路径的效果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和优化。
8. 改进方案:根据实施效果和评估结果,不断改进和优化临床路径方案。
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度

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度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降低医疗费用,指导我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根据国家卫计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成立我院临床路径工作管理委员会。
管理委员会由分管医疗工作的院领导担任主任,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临床专家任成员,负责临床路径的全面管理工作。
二、成立我院临床路径工作指导评价小组。
指导评价小组由分管医疗工作的院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成员,负责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进行督导、检查、评比、考核并提供技术指导。
三、成立科室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
各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由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该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任成员,负责本科室临床路径的具体实施及管理工作。
四、各科室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设立个案管理员,由各科室高年资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师担任。
五、临床路径工作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召开会议,对临床路径实施的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质量改进建议。
六、各科室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每月上旬召开本科室临床路径月度总结评估会议。
七、建立多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医院相关科室和行政后勤部门要全力保障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实施,对医院临床路径工作指导评价小组和各临床科室提出的有关工作事项应优先办理。
八、建立临床路径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对临床路径管理实时监测。
九、奖惩临床路径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纳入医疗质量检查考核体系,与医院绩效考核挂钩。
医院每月对各科室临床路径开展情况(包括开展例数、费用对比、数据上报、持续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评比,对开展临床路径工作好的科室或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开展临床路径工作不力的科室或个人,医院将视情况提出批评、处罚意见,重点追究有关科室主任的责任。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XXXXX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制度一、临床路径是指由医疗、护理及相关人员在疾病诊断明确后,针对某种疾病或者某种手术制定的具有科学性(或合理性)和时间顺序性的患者照顾计划。
院内各科室开展临床路径均需遵守本制度。
二、设立组织,加强督导在院长、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建立三级医疗控制体系负责开展临床路径工作,并负责该工作的管理、督导。
医院成立临床路径管理领导小组,隶属于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制定临床路径管理有关规章制度,对我院临床路径管理质量进行指导、监控和评估,协调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相关科室成立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由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医疗、护理人员任成员,主管医师主要负责临床路径的实施,临床路径实施过程的效果评价和分析,医务科负责相关材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及信息上报。
三、各科室临床路径开展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并与科室功能任务相适应,需具备符合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设备、设施和质量控制体系;各级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相关病种的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优化质控病种的诊断、治疗环节质量。
四、实施方案(一)病种选择:各科室在卫生部已经公布的临床路径病种中,选择两个以上病种,对其文本资料进行科内集体讨论、制定出符合我院实际情况的该病种临床路径文本资料,然后报医疗管理办公室。
经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医教部签字后方可实施(二)科室管理: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入科室管理文档,纳入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中,应包括以下项目:1、基本资料:科室实施小组人员名单、各级人员分工及职责;医教部签字认可的所选病种的临床路径文本资料;科内管理方案(包括奖惩细则)。
2、进入路径病历的选择要求:1)诊断明确;2)无其他合并症、并发症和伴发病;3)病人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4)诊疗过程中未出现其他明显并发症、合并症。
3、临床路径实施记录:包括实施病例的详细资料,有每一例病人的详细登记,变异分析、退出原因分析;各种培训记录及培训材料;满意度调查原始表(护士长保存备查)。
医院临床路径工作管理制度

医院临床路径工作管理制度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现制定我院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一、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指导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定本制度。
二、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和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
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成立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
(一)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职责:1.制订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2.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4.审核临床路径文本;5.组织临床路径相关的培训工作;.6.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
(二)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职责:1.对临床路径的开发、实施进行技术指导;2.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3.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4.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三)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职责:1.负责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2.负责提出科室临床路径病种选择建议,会同药学、临床检验、影像及财务等部门制订临床路径文本;3.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的修订建议;4.参与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四)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设立路径管理员,路径管理员职责:1.负责实施小组与管理委员会、指导评价小组的日常联络;2.牵头临床路径文本的起草工作;与信息管理科结合,负责科室临床路径电子模块的制作和维护;3.指导每日临床路径诊疗项目的实施,指导经治医师分析、处理患者变异,加强与患者的沟通.4.根据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定期汇总、分析本科室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修订的建议,并向实施小组报告。
三、选择实施临床路径病种的原则。
(一)常见病、多发病;(二)治疗方案相对明确,技术相对成熟,诊疗费用相对稳定,疾病诊疗过程中变异相对较少;(三)结合实际优先考虑卫生部已制定临床路径推荐参考文本的病种。
四、开展的临床路径病种。
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制度为了规范我院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院安全,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按照卫生厅云卫发[20xx]87号和卫生部卫办医***发[20xx]116号文精神制定本规定。
一、成立我院临床路径管理领导小组、临床路径指导评价专家小组、各科室成立临床路径实施实小组。
二、患者入院时,主管医师对患者进行初步的检诊工作,主管医师、科室科主任根据临床路径进入标准,对住院患者能否进入临床路径进行评估。
三、经评估符合准入标准的,按照临床路径确定的诊疗流程实施诊疗,主管医师根据医师版临床路径表开具诊疗项目,向患者介绍住院期间为其提供诊疗服务的计划,并将评估结果和实施方案通知相关护理组,主管医师或相关护理人员在病历首页左上角及相关检查单上盖“临床路径”标识;医技科室对有“临床路径”标识的相关检查优先安排检查;病案统计科对临床路径病案进行管理并对临床路径评价指标进行统计,每月将统计结果报指导评价专家小组。
四、相关护理人员在为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作入院介绍的同时,向其详细介绍其住院期间的诊疗计划(术前注意事项)以及需要给予配合的内容;五、主管医师根据当天诊疗服务完成情况及病情的变化,对当日的变异情况进行分析、处理,并做好记录;六、医师版临床路径中的服务项目完成后,科主任在相应的签名栏签名。
七、出现以下情况时,患者应当退出临床路径:(一)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需要转入其它科室实施***的;(二)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要求出院、转院或改变***方式而需退出临床路径的;(三)发现患者因诊断有误而进入临床路径的;(四)患者出现严重的医疗相关感染等情况不适应继续完成临床路径的。
八、在临床路径***过程中出现严重异常情况,处于危险边缘,应迅速给予患者有效干预措施和***。
九、在实施临床路径过程中发生变异时,按以下步骤处理:(一)记录主管医师及相关护理人员时将变异情况记录在变异记录单内;记录应当真实、准确、简明;主管医师与科室个案管理员交换意见,共同分析变异原因并制订处理措施。
医院临床路径与标准操作规程管理制度

医院临床路径与标准操作规程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医院临床路径与标准操作规程的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订立本管理制度。
二、术语定义1.临床路径:指在特定疾病或手术过程中,依照肯定的标准和次序规划了医疗过程的路径。
2.标准操作规程:指针对特定操作或流程,医院订立的具体、规范化的操作引导文件。
三、临床路径与标准操作规程的订立与审核1.临床路径的订立–临床路径的订立应基于患者的诊疗需求,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由临床科室负责人组织编制。
–临床路径应综合考虑临床实践经验、医学指南、研究成绩等,并确保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临床路径的订立应由科室主任审批,并报医务部备案。
2.标准操作规程的订立–标准操作规程应依据临床路径的要求,由相应的医疗科室或专业组织编制。
–订立标准操作规程应综合参考医学文献、专家共识、相关标准等,并经过科室主任审批。
3.临床路径与标准操作规程的审核–临床路径与标准操作规程的订立、修改、废止等需经医务部专业管理机构审核,并报医务部审批。
–审核的内容重要包含临床路径与标准操作规程的科学性、规范性、可操作性等方面的评估。
四、临床路径与标准操作规程的应用与执行1.应用范围和适用对象–临床路径和标准操作规程适用于医院内全部相关临床科室、医护人员以及相关技术辅佑襄助人员。
–临床路径和标准操作规程的适用范围掩盖医院内各类疾病和操作流程。
2.应用原则和流程–医院应建立健全的临床路径和标准操作规程的应用流程,并定期进行培训和宣传。
–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应依照预先订立的临床路径和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安全、高效、规范的医疗流程。
3.临床路径与标准操作规程的执行监督–医院应建立科学合理的临床路径和标准操作规程执行监督机制,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考核和评价。
–监督机制应包含定期抽查、随机检查和不定期的现场引导,确保临床路径和标准操作规程的贯彻执行。
4.临床路径与标准操作规程的连续改进–医院应建立完善的临床路径和标准操作规程的改进机制,依据临床实践和科技发展的最新成绩,及时修订和更新。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度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度为加强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指导我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一、成立我院临床路径管理体系,负责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我院临床路径管理体系包括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和临床路径实施小组。
(一)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是医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应当定期组织会议,主要履行以下职责:1.审定我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的实施方案;2.审定我院临床路径管理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和总结;3.审定我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的各项相关制度;4.审议指导评价小组提交的有关意见建议;5.协调解决临床路径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6.审定我院临床路径管理所需的关键数据、监测指标、考核指标;7.每季度审定临床路径实施效果,按制度奖惩。
(二)指导评价小组指导评价小组是管理委员会的日常管理部门,设置在医务科,由专人负责。
指导评价小组主要履行以下职责:1.落实管理委员会的各项决议;2.向管理委员会提交临床路径管理有关意见、建议,制度草案,规划、计划草案,评价结果或报告;3.对各实施小组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4.审定各实施小组上报的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及文本,涉及伦理学问题的,按相关文件规定执行;5.组织开展临床路径相关培训工作;6.组织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评价工作,并负责评价结果运用;7.临床路径管理过程中关键数据统计与汇总等数据和档案管理;8.每季度对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与分析,并上报奖惩意见。
(三)各临床实施小组各临床科室实施小组由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的医务人员任成员。
履行以下职责:1.在指导评价小组指导下,开展本科室临床路径管理工作;2.制定科室临床路径实施目标及方案,并督促落实;3.负责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4.组织科室人员进行临床路径管理方面的培训;5.向指导评价小组提出本科室临床路径病种选择、调整及临床路径文本制修订的建议;6.分析变异的原因及提出解决或修正的方法;7.参与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与分析,并对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进行持续改进;二、临床路径的选择与制定原则依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临床路径文本为基本框架,遵循循证医学原则,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或相关专业学会和临床标准组织制定的最新诊疗指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及基本药物目录等对其进行细化完善,形成符合我院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本地化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审核与优化制度

临床路径审核与优化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医院的临床治疗水平,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保障患者的安全与权益,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全部临床科室。
第三条临床路径是指医院针对特定疾病或诊疗项目,在肯定时间范围内,按肯定次序和方法订立的患者治疗全过程的规范。
第四条临床路径审核与优化是指对临床路径进行审核,及时发现问题与短板,并对其进行优化和完善的过程。
第五条临床路径审核与优化的目标是通过规范患者的治疗流程,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
第二章审核条件第六条临床路径审核应满足以下条件:1.临床路径订立已经完成并经过科室主任审核;2.临床路径内的诊疗措施与医学指南或专家共识全都;3.临床路径的订立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诊断依据和医疗资源调配;第七条对于临床路径审核不通过的情况,应当及时通知相关科室,并提出修改看法。
第三章审核流程第八条审核者由医院临床路径审核与优化委员会确定,由具有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担负。
第九条审核流程如下:1.医生编写临床路径;2.提交给科室主任进行审核;3.科室主任审核通过后,提交给临床路径审核与优化委员会;4.临床路径审核与优化委员会依据审核标准,对临床路径进行审核;5.假如审核通过,将临床路径正式生效;6.假如审核不通过,将通知科室主任,并提出修改看法;7.科室主任依据看法进行修改,并重新提交审核;8.始终循环上述步骤,直至审核通过。
第四章优化措施第十条临床路径优化重要针对已经执行的临床路径进行,旨在提高临床路径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十一条优化措施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及时调整诊疗方案;2.定期对临床路径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和短板;3.对于已经优化的临床路径,应及时通知相关科室,并进行培训和引导;4.通过信息化手段,对临床路径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5.临床路径优化应与科室内部的临床研究相结合,充分利用科研成绩。
临床路径与临床指南审定制度

临床路径与临床指南审定制度1. 目的为了规范临床工作流程和提高医疗质量,订立本制度,明确临床路径和临床指南的审定流程和标准,确保审定结果准确、合理、科学,促进医院临床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医院临床路径和临床指南的审定工作,包含新订立、修订和废止。
3. 审定机构3.1 临床路径和临床指南审定委员会医院设立临床路径和临床指南审定委员会,由医院管理负责人指定专家构成,具体包含以下职责和权限:—提出订立临床路径和临床指南的建议;—负责订立临床路径和临床指南的具体审定标准和流程;—审定临床路径和临床指南的修订方案;—核准废止临床路径和临床指南的决策;—监督和评估临床路径和临床指南的实施情况。
3.2 临床路径和临床指南审定小组临床路径和临床指南审定委员会可设立临床路径和临床指南审定小组,由委员会成员和相关专家构成,负责具体的审定工作,包含但不限于:—收集、整理和筛选相关临床研究文献和证据;—订立临床路径和临床指南的初稿;—进行内部评审和修改;—组织外部专家进行评审和看法征集;—完善临床路径和临床指南,并提交审定委员会进行最终审定。
4. 审定流程4.1 订立临床路径和临床指南1.针对需要订立临床路径和临床指南的具体疾病或诊疗项目,委员会成员提出建议,并提交给审定委员会审议。
2.审定委员会依据建议决议是否订立临床路径和临床指南,并指定审定小组负责具体工作。
3.审定小组调查疾病或诊疗项目的相关文献和证据,订立初稿。
4.审定小组进行内部评审和修改,形成修订稿。
5.审定小组组织外部专家进行评审和看法征集,收集各方看法和建议。
6.审定小组依据外部专家评审结果进行修改,最终形成临床路径和临床指南的定稿。
7.定稿提交给审定委员会进行最终审定和核准。
4.2 修订临床路径和临床指南1.针对已有的临床路径和临床指南,委员会成员提出修订建议,并提交给审定委员会审议。
2.审定委员会依据建议决议是否进行修订,并指定审定小组负责具体工作。
临床路径修订管理制度

临床路径修订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临床路径的修订工作,进一步提高医院临床工作的质量和效益,依法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订立本临床路径修订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与临床路径修订相关的工作和人员。
第三条临床路径修订是指依据医学科学进展、治疗技术更新和患者需求变动,对现行临床路径进行科学合理的修订,以提高诊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和节省医疗资源。
第二章临床路径修订的程序第四条临床路径的修订工作应当由医疗质量管理部门统筹组织,具体实施由临床路径修订小组负责。
第五条临床路径修订的程序包含:问题调研、订立修订方案、征求看法、评估、修订及发布。
第六条问题调研阶段,临床路径修订小组应当调研当前临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需求,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并进行初步分析。
第七条订立修订方案阶段,临床路径修订小组应当将问题调研结果进行认真分析,订立临床路径修订的具体方案,包含修订目的、修订内容、修订的科学依据等。
征求看法阶段,临床路径修订小组应当将修订方案向医院内涉及临床工作的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征求看法,征求看法的方式可以包含召开座谈会、发放看法表等。
第九条评估阶段,临床路径修订小组应当对修订方案进行评估,包含评估修订后的临床路径在实践中的可行性、有效性和经济性,并依据评估结果进行必需的调整。
第十条修订阶段,临床路径修订小组应当依据评估结果对修订方案进行相应的修订,并订立修订的时间表和实施方案。
第十一条发布阶段,临床路径修订小组应当将修订后的临床路径进行公示,并将修订的内容在医院内广泛宣传,确保各临床科室和医护人员知晓和遵守。
第三章临床路径修订的原则第十二条临床路径修订应当坚持以下原则: 1. 科学性原则:依据最新医学研究成绩和临床实践,将修订的临床路径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 合理性原则:修订的临床路径应当符合患者的需求和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3. 共享性原则:修订的临床路径应当充分征求相关部门和人员的看法,形成共识,并建立共享的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加强我院临床路径管理规范性,保障临床路径病种表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确保各病种临床路径的正确实施,现结合我院实际,制定如下制度:
一、本制度所称临床路径文本是指各临床科室依据国家已颁布的各临床路径表单为基础所制定的,普遍适用于本专业临床病种诊治的所有临床路径规范化制度、流程及表单。
二、各临床科室制定的临床路径文本,应于下发日前 2 周内,填写临床路径文本审核备案表(附件一)并同拟发文本草案一式二份及起草说明、相关依据各 1 份,提交至医教科,由医教科审核后提交至院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审批备案。
三、医教科具体负责临床路径文本备案备案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四、报送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审核备案的临床路径文本,由医教科负责组织专家就下列内容进行审查:
(一)是否符合国家颁布的临床路径各类规章制度;(二)临床路径相关表单是否与国家已颁布的规范化表单存在差异以及差异的合理性;三)临床路径文本的制作是否符合程序和规范化要求;
(四)是否具备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五、医教科审查报送的规范性文件时,应及时将审核意见及修改建议反馈至提交文本的科室,相关科室应当认真研究并按要求进行修改和调整。
六、各科室制定临床路径相关文本时应按要求及时上报,未经审核备案的文本不得实施。
七、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负责对临床路径相关文本的实施情况进行督导和评估,并及时将评估意见反馈至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
八、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结合相关数据及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的意见对已审核通过的相关文本进行管理,在有需要的情况下予建议修改或者终止。
九、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附件1:******** 医院临床路径管理文本审核备案表
************** 、
************** 医院
0—四年一月五日
附件1:
************
************ 医院
临床路径管理文本审核备案表
注:1、变更内容一栏请在“□”打“V”若变更内容不在所列范围内,可在其他后自行填
写;2、此表一式两份,一份申请科室留存,一份临床路径管理办公室备案。
2、本表格一式两份,一份留科室,一份留医教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