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简史》习题及答案简答
中国教育简史
![中国教育简史](https://img.taocdn.com/s3/m/38d086f0ce2f0066f53322ff.png)
《中国教育简史》练习题答案第一章先秦时期的教育一、填空1、中国教育的起源是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需要。
2、西周官学在设置上可分为国学和乡学两类,层次上可分为大学和小学两级。
西周时诸侯所设的大学被称为官学。
3、先秦诸子百家中,被韩非称为“显学”的是儒家和墨家。
4、孔子招收学生的原则是有教无类。
5、“因材施教”的提法源出于《朱熹〈四书集注法〉》。
6、中国古代第一个论述教育与经济之间关系的教育家是孔子。
7、“教育”、“学校”的概念最早都是出于《孟子》一书。
“启发”一词最早出于《论语·述而》一书。
8、孟子将教育对人类的发展的作用概括为性善论,意思是找回散失的本性,保存和发扬天赋的善心。
9、《中庸》关于学习的五步骤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0、法家关于教育实施的主张是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二、简答题1、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孟子、荀子各有什么特点?(p91-96)答: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孟子、荀子各有特点,孔子主张学思并重,他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两者不宜偏废。
已初步揭示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
孟子把认识看作是一种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因此在学与思的关系上,他强调“思”的作用,“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荀子认为教育是“化性起伪”的过程,是不断地积累知识、道德的过程,因此更侧重于“学”,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
2、简述孔子对教育所做的主要贡献。
(P91-92)答:孔子对教育所做的主要贡献有:第一、首创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文化学术的下移;第二、他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第三、他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的政治体制准备了条件;第四、他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进行了教材建设,奠定了后世儒家经籍教育体系的基础;第五、他总结了教育实践经验,提出了许多教育教学原则方法,揭示了许多教育教学规律。
《中国教育简史》习题及答案填空
![《中国教育简史》习题及答案填空](https://img.taocdn.com/s3/m/452d110e581b6bd97f19eaca.png)
《中国教育简史》填空(1920)年,(北京)大学首先招收女生。
(1948)年《中共中央关于九月会议的通知》要求迅速地有计划地训练大批的干部。
(陈鹤琴)提出“活教育”课程的两条原则是(按照国家教育部统一颁布的标准和根据当地儿童与环境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容闳)是中国最早的留学生之一。
中国官方中吃的留学活动开始于(1872 )年,派往国是(美国)。
(隋文帝)时设立的(国子寺),是古代建立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的开端。
长官称为(祭酒)。
“教育”、“学校”的概念最早出于(《孟子》)一书,启发一词最早出于(论语)一书。
“明人伦”的观点是孟子提出的,内容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因材施教”的提法源于(朱熹的《四书集注》“夫子教人,各因其材”)。
《千字文》是(魏晋南北朝或梁朝)时期(周兴嗣)所撰。
《劝学篇》是(张之洞)所著,其中内篇宗旨是(“正人心”),外篇宗旨是(“开风气”)。
《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它是由(朱熹)编定的。
《中庸》关于学习的五步骤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925年8月,(黄炎培)提出的(《山西划区试办乡村职业教育计划》)是第一部开展农村改进实验的方案。
1926年,广东召开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农村教育决议案》),实际上成了大革命时期全国农民教育的具体纲领。
1926年10月,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选择(河北定县翟城村)为试验区,1929年梁漱溟选择(河南辉县)为试验区。
1932年国民党政府废除综合中学制,中等教育分为(普通中学、师范学校、职业学校)三类学校。
北宋崇宁三年(1103年)设立的中国古代最早的地方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叫(国子监)。
北宋初期六所最著名的书院是(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
北宋的三次兴学运动依次为(庆历兴学、熙宁兴学、崇宁兴学)。
蔡元培的教育独立论强调教育不应受(政党)和(教会)的影响。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教育简史》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教育简史》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530a5e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2c.png)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教育简史》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形考任务1一、名词解释(共30分,每题5分)1.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六艺”之中,又有“大艺”、“小艺”之分,书、数作为小艺,主要是小学的课程,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
2.学在官府——“学在官府”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礼不下庶人;官师不分;政教合一。
在这种体制下,教育权、受教育权被奴隶主贵族所掌握。
3.文翁兴学——汉景帝末年,蜀郡太守文翁欲移风易俗,推行教化,选派郡吏中聪慧者到长安,就学于博士。
数年后,这些人学成归来,于是文翁在成都立学,招收属县子弟入学,学成者都给予重用,或推荐到朝廷作官。
蜀郡从此学风大盛。
4.苏湖教法——北宋著名教育家胡瑗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设立经义斋和治事斋,创行分斋教学制度。
学生可以主治一科,兼学一个或几个副科。
苏湖教法,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创立分科教学和学科的必修、选修制度,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三,百,千,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等明清时期的蒙学教材。
前三种是以识字为主的教材,《千家诗》是诗歌类教材,合称“三、百、千、千”,是社会上使用最为广泛的蒙学教材。
6.八股文——明清科举考试最大的特点就是八股文取士,八股文源于宋代,通称制艺,是一种严格注重内容和形式的文体。
二、简答题(共40分,每题8分)1.学校教育是怎样产生的?最早的学校类型有哪些?参考答案:学校教育的产生:其一,随着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发展,一部分人逐渐脱离生产劳动专门从事脑力劳动;其二,教育事务逐渐复杂,需要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其三,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知识的不断丰富,需要建立有计划的专门教育机构,同时也为教育提供了比较丰富的内容。
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的最早的学校类型有两种:第一种是“成均”;第二种是“庠”。
2.简述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内容。
中国教育简史选择题答案缩小版
![中国教育简史选择题答案缩小版](https://img.taocdn.com/s3/m/0cba86180b4e767f5bcfce03.png)
中国教育简史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教育产生于(C)A.原始社会初期B.原始社会中期C.原始社会后期D.奴隶社会2.关于西周时期的“六艺”,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 )。
A.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B.是西周时期官学教育的基本内容C.体现了文武兼备、诸育兼顾的特点D.“六艺”包括了社会政治教育和军事教育3.作为当时的文化教育中心和学术交流和争鸣的场所,稷下学宫是在战国时期的(A. )。
A.齐国 B.鲁国 C.秦国 D.赵国4.“重振儒术,兼崇佛、道”是什么时期的文教政策(B )。
A.汉代B.隋唐C.宋代D.魏晋5.在北宋熙宁兴学期间实施“三舍法”对太学进行改革的是(B )。
A.范仲淹B.王安石C.蔡京D.胡瑗6.书院是官方修书、藏书的机构,书院之名,始于(A. )。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7.朱熹主持修复并亲自掌教的书院是(B )。
A.东林书院B.白鹿洞书院C.嵩阳书院D.茅山书院8.诂经精舍的创立者是(A )A.阮元B.顾宪成C.胡瑗D.朱熹9.汉代制度化的选士方式总称(B )A.皇帝征召 B.察举 C.荐举 D.制举10.被认为是科举制度正式产生的标志,是指在隋朝大业二年设立( A )。
A.进士科B.秀才科C.明经科D.明法科11.唐代科举考试的各科中,难度最大,竞争激烈,及第者常有“白衣公卿”美称的是(B. )。
A.明经科B.进士科C.明书科D.秀才科12.明清科举考试的最大特点就是取士考试要考(A )。
A.八股文B.诗赋C.策论D.经学12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主要著作是(D )A.《大学》B.《礼记》C.《学记》D.《论语》1.董仲舒流传下来的代表作是( C ) A《师说》 B《劝学》 C《春秋繁露》 D.《论衡》2.宋代理学家中,一生致力于教育和学术研究的是(D )。
A. 周敦颐B. 程颢C.程颐D.朱熹3.朱熹在对理学教育思想总结中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所体现的是(B )。
《中国教育简史》形考参考答案
![《中国教育简史》形考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1c221f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a5.png)
《中国教育简史》形考参考答案中国教育简史参考答案完全答案第一项作业I.填空1.生产劳动;社会生产2.祭祀活动3.书;数4.汉学;乡镇学校;大学小学5.书同文、行同伦、设三老以掌教化、焚书禁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6.兴学技重、选士、独尊儒术教师被称为医生,学生被称为博士兄弟。
隋唐;孔英达与儒学、五经正义九经金石分院10.大成至圣文宣王;孟子、儒学(理学)11.27612.生为门徒13.太学;中央教育行政机关;祭酒14.太平洋医学部;汉代医学、针灸、按摩、咒语和禁令16.县考、府考、院考17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松阳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18乡试、联考、宫试19杭州沽经精舍和广东学海学堂20史籀篇21号1号、1号和1号二、名词解释1.六门艺术是西周官学的基本教育内容,即礼、乐、射、御、书、数,有“大艺”、“小艺”之分。
书、数是小艺,主要是小学课程,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
汉代以后也把经孔子整理并作为教材的《诗》、《书》、《礼》、《易》、《乐》、《春秋》称为“六艺”。
2.在政府部门学习是西周教育制度的主要特征,主要体现为:礼不下庶人、政教合一、官师不分。
在这种体制下,学校教育被官府垄断,民间无学校教育可言。
3.栖霞学宫是战国时齐国文化教育的中心,因其建于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之下而得名。
从性质上说,稷下学宫是一所由官方提供条件和设施的私学联合体。
其办学特色有四:不治而议、自由辩论、学无常师、管理规范。
稷下学宫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有据可考的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
4.六所学校和两个图书馆:唐代教育体系完备,在中央设立国子监,下辖“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
六学之中,国子学、太学、四门学都是儒学,书学、算学、律学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学校。
“二馆”即崇文馆和弘文馆,是集收藏书籍、校理书籍和研究儒家经典三位一体的场所。
5.四舍五入法:宋代熙宁四年,在太学实施三舍法。
所谓“三舍法”,就是太学生员按等差分隶于外舍、内舍、上舍。
《中国教育简史》复习题及参考标准答案
![《中国教育简史》复习题及参考标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a0869a5022aaea998f0f53.png)
《中国教育简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作者:————————————————————————————————日期:2《中国教育简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西周诸侯所设大学,规模比较简单,仅有一学,因半环以水,故称“”。
2、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推行的文教政策是。
3、荀子把教学或学习的过程具体化为四个环节,并把行看作是教学的最终目标。
4、《中庸》把教学过程概括为5.韩愈《》的基本精神就在于“存师卫道”,从恢复与捍卫儒家道统的高度,对教师问题进行系统论述。
6.夏代“为政尚武”,故在国都设“”以培养武士。
7.稷下学宫采取“”的办学方针,保证了稷下先生学术自由。
8.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先制定的而又实际推行的系统的学校制度,是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张之洞等人拟定的《》。
9.1927年5月,国民政府正式实施“”的教育方针。
10.洋务运动最早创办的外国语学堂是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秦始皇采纳法家的建议推行的文教政策是……………………()A无为而治 B儒道释三教合一C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孔子把教学过程概括为………………………………………()A学、思、行 B闻、见、知、行C学、问、思、辨、行 D见闻为与开心意3.唐代科举考试设题指事,由被试者做文章的方法是………………()A帖经 B墨义 C诗赋 D策问4.朱熹认为大学教育的重点是…………………………………………()A学习四书五经 B“明其理” C应科举 D“学其事”5.王安石在太学的教学管理上实行了…………………………………()A苏湖教法 B三舍法 C监生历事制度 D“升斋积分法”和“贡生制”。
6.西周时期教育主要特征为……………………………………………()A.政教一体,学在官府B.官学衰落,私学兴起C.以法为教,以吏为师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7.王守仁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他的………………………………()A. “存天理,去人欲”说B. “致良知”说C. “教为圣人”说D. “知行合一”说8.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在教育目的上主张…………………………()A.培养经世致用的实用人才B.修己以安人C.提倡实学,重视自然科学D.学而优则仕9.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是………………………………………()A. “生活即教育”B.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C. “主动”、“习行”D. “教学做合一”10. 王充把教学过程概括为………………………………………………()A.学、思、行B.闻、见、知、行C.学、问、思、辨、行D.见闻为与开心意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1、有教无类“有教无类“是孔子关于教育对象的思想,(1分)意思是说,实施教育,不分贵贱、贫富、地域、种族。
电大专科教育管理《中国教育简史》试题及答案
![电大专科教育管理《中国教育简史》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195ce1aa00b52acfc7caf8.png)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中国教育简史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1.中国教育的起源是____ 和____的需要。
2.“教学相长”的原则最早是在中提出的。
3.秦朝建立以后,采取“书同文”政策,以____为文字形体的标准。
4.王充的主要著作是____,他把培养目标分为四个层次,理想的培养目标是——5._ ___是由皇帝亲自对礼部奏名进士进行最后决定性的考试。
6.北宋三次兴学中规模和范围最大的一次是____ 一。
7.南宋中期以后,对宋代理学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发挥,成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和主要代表人物。
8. 1839年底,被命名为____ 一的中国第一所西式学校在____ 正式开学。
9._ ___是中国最早的留学生之一。
10. 1905年底,清政府仿效日本,正式设立____,作为中央教育行政机构。
11. 1919年《____ 》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特别是发表了李大钊的《____ 》,开始系统地宣传马克思主义。
12.杨贤江的主要教育著作是________和一。
13.中国最早的工人教育机构是1920年举办的一—14.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成立的培养农运干部的学校是____15.陈鹤琴认为活教育的教学方法是:“做中教,____ ,”。
16. 1919年,43岁的____ 赴法国勤工俭学,回国后任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长。
二、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18分)17.稷下学官18.越名教而任自然19.苏维埃文化教育建设总方针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20.简述墨子关于教育作用的主张。
21.简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含义和实质。
四、论述题(30分,二选一)22.论述韩愈和柳宗元关于师道观的异同。
23.试评述1922年学制的产生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试卷代号:2011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中国教育简史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20XX年1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1.生产劳动社会生活2.《学记》3.小篆4.<论衡》鸿儒5.殿试6.崇宁兴学7.朱熹8.马礼逊学堂澳门9.容闳10.学部11.新青年我的马克思主义观12.《新教育大纲》《教育史ABC》13.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14.农民运动讲习所15.做中学做中求进步16.徐特立二、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18分)17.稷下学官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因其建于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之下而得名(2分)。
《中国教育简史》复习题及参考标准答案
![《中国教育简史》复习题及参考标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c26f6e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e6.png)
《中国教育简史》复习题及参考标准答案《中国教育简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作者:————————————————————————————————日期:2《中国教育简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西周诸侯所设大学,规模比较简单,仅有一学,因半环以水,故称“”。
2、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推行的文教政策是。
3、荀子把教学或学习的过程具体化为四个环节,并把行看作是教学的最终目标。
4、《中庸》把教学过程概括为5.韩愈《》的基本精神就在于“存师卫道”,从恢复与捍卫儒家道统的高度,对教师问题进行系统论述。
6.夏代“为政尚武”,故在国都设“”以培养武士。
7.稷下学宫采取“”的办学方针,保证了稷下先生学术自由。
8.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先制定的而又实际推行的系统的学校制度,是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张之洞等人拟定的《》。
9.1927年5月,国民政府正式实施“”的教育方针。
10.洋务运动最早创办的外国语学堂是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秦始皇采纳法家的建议推行的文教政策是……………………()A无为而治 B儒道释三教合一C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孔子把教学过程概括为………………………………………()A学、思、行 B闻、见、知、行C学、问、思、辨、行 D见闻为与开心意3.唐代科举考试设题指事,由被试者做文章的方法是………………()A帖经 B墨义 C诗赋 D策问4.朱熹认为大学教育的重点是…………………………………………()A学习四书五经B“明其理” C应科举D“学其事”5.王安石在太学的教学管理上实行了…………………………………()A苏湖教法 B三舍法 C监生历事制度D“升斋积分法”和“贡生制”。
6.西周时期教育主要特征为……………………………………………()A.政教一体,学在官府B.官学衰落,私学兴起C.以法为教,以吏为师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7.王守仁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他的………………………………()A. “存天理,去人欲”说B. “致良知”说C. “教为圣人”说D. “知行合一”说8.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在教育目的上主张…………………………()A.培养经世致用的实用人才B.修己以安人C.提倡实学,重视自然科学D.学而优则仕9.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是………………………………………()A. “生活即教育”B.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C. “主动”、“习行”D. “教学做合一”10. 王充把教学过程概括为………………………………………………()A.学、思、行B.闻、见、知、行C.学、问、思、辨、行D.见闻为与开心意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1、有教无类“有教无类“是孔子关于教育对象的思想,(1分)意思是说,实施教育,不分贵贱、贫富、地域、种族。
中国教育简史习题及答案
![中国教育简史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968c07e87101f69e3195d6.png)
2,卧碑:
明清时地方官学有严厉的学规,如明洪武年间,颁 行天下并刻碑立于学校的十二条禁例,其中有严禁 学生过问政治,无条件地尊师勤学等规定.这就是 有名的"卧碑".清代于儿童"乐嬉游而惮拘检" 的特点,注意顺应儿童的性情,激发儿童的兴趣. (2)在教育方法上,主张采取"诱","导", "讽"的"栽培涵养之方";(3)教学内容上, 主张发挥诗,书,礼等各门课程多方面的教育作用; (4)教学活动要注意多种形式搭配进行,在教学 组织形式上,主张分班教学. 退回
简答: 6,颜之推在家庭教育方面有哪些重要见解:
答:颜之推是南北朝梁朝人,其教育思想集 中体现在《颜氏家训》一书中. 主要观点有:(1),家庭教育要及早进行; (2),要爱与教相结合; (3),要注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4),要重视"应世经务"的实学教育; (5)要培养虚心,勤勉的学习态度. 退回
论述: 7,论述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作用及影响:
要点: 答:(1)独尊儒术文教政策是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确立的,其主要措施包 括:设儒学五经博士;建立博士弟子制;以儒术取士;建立视学制度等. (2)独尊儒术政策实施后,统治者一方面积极地进行儒家思想的教育和教化, 另一方面用官禄引诱读书人潜心研习儒家经典,起到了统一思想,巩固封建专制 统治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汉代教育的大发展,汉代官学和私学都得到空前的发 展,学制系统已初具规模,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的学校教育制度奠定了初步基础. (3)独尊儒术政策确立后,儒家学说上升为占据统治地位的政治指导思想. "独尊儒术"由于适合中国封建社会的国情,在它的指导下,封建教育在汉唐时 期从建立逐步走向完备,但它同时也限制了中国古代教育,政治文化的多元发展 和多种形式,规格人才的培养."独尊儒术"政策成为后世历代君主所奉行的文 教总方针,对后世封建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退回
中国教育简史往届试题及答案
![中国教育简史往届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40a6d3240c844769eaee23.png)
《中国教育简史》往届试题及答案(一)填空:1.“明人伦”的观点是孟子提出的,内容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2. 中国人创办的最早的近代新式学校是京师同文馆,建于1862年。
3.革命根据地教育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干部教育,群众教育,儿童教育。
(二)名词解释:1.豫时孙摩是《学记》中提出的四个教育原则。
“豫”是预防,“禁于未发之谓豫”,即在不良行为尚未出现时就要加以预防。
“时”是及时,“当其可之谓时”,即要抓住最适宜的时机进行相应教育。
“孙”是循序,“不陵节而施之谓孙”,即要依照一定次序开展教育。
“摩”是观摩,“相观而善之谓摩”,即相互观摩,取长补短。
2.黄埔军校正式名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培养革命军事干部的学校。
1924年建于广州郊区的黄埔,到1927年4月共办了5期,毕业生近7000人,为革命培养出一大批军事、政治人才。
蒋介石叛变革命后,黄埔军校变质为培养他的嫡系军官的场所。
(三)简答题:1.颜之推在家庭教育方面有那些主要见解?他引用孔子“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观点,强调家庭教育应该及早进行。
他对许多家庭中父母对子女“无教而有爱”的溺爱现象进行了严肃的批评,主张要把爱与教结合起来。
特别要注重对子女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从小不骄横,不任性。
在学习方面,应当虚心与师友切磋,反对“高谈虚论”,要务实学,掌握“应世经务”的真实本领。
2.洋务派办的新式学校有什么主要特点?第一,这类学校都是个案办学,还构不成自身体制,只能算做是封建传统教育之外的补充而已。
第二,都是专业技术学校,专业范围集中在外语和军事两个方面,体现的是狭窄的实用性。
第三,从教学到管理,大权多被外国人所把持。
第四,仍保留着封建教育的主要阵地。
有中国教习负责传统儒家经学的教学和考核,保持旧官学的管理传统。
尽管有这些局限性,这类学校毕竟是中国人办的最早的近代新式学校,培养出一批专业知识技术和近代新思想的人才。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教育简史》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教育简史》期末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2fd8463b3567ec102d8a7a.png)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教育简史》期末题库及答案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中国教育简史》题库及答案一一、填空(每空l分。
共22分)1.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的最早的学校类型有两种,第一种是“—-—”,第二种是“-------’,2.《中庸》提出 ----- 、 ------- 、 -------- 、 ------- 、------的学习五步骤。
3.“三,百,千”是指 ---------- 、 -------- 和----------- 。
.4.元代除普通国子学外,还有-------- 和----------。
5.明清科举考试最大的特点是----------- 。
6.----------------- 是中国最早论述三育并重的教育家。
’7.中国人办的第一所近代新式学校是-------- 年建立的 --------- 。
8.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首任教育总长是------------- 。
9.------- 提出“活教育”课程的两条原则是---------- 和------------10.抗大全称是--------------,它的前身是-------------------------- 。
二、解释(每题6分,共l8分)1.六学二馆2.庚款兴学3.大学院和大学区制三、简答(每题l0分,共30分)1.朱熹是如何划分小学和大学的学习阶段和学习宗旨的?2.洋务派办的新式学校有什么主要特点?3.20~30年代进行的教学改革试验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四、回答(30分。
可以二选一)1.王夫之有哪些具有重要教育价值的教育观点?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含义和实质是什么?对它在教育领域的作用加以分析。
中国教育简史往届试题及答案
![中国教育简史往届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b47e51650e52ea54189841.png)
《中国教育简史》往届试题及答案(一)填空:1.“明人伦”的观点是孟子提出的,内容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2. 中国人创办的最早的近代新式学校是京师同文馆,建于1862年。
3.革命根据地教育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干部教育,群众教育,儿童教育。
(二)名词解释:1.豫时孙摩是《学记》中提出的四个教育原则。
“豫”是预防,“禁于未发之谓豫”,即在不良行为尚未出现时就要加以预防。
“时”是及时,“当其可之谓时”,即要抓住最适宜的时机进行相应教育。
“孙”是循序,“不陵节而施之谓孙”,即要依照一定次序开展教育。
“摩”是观摩,“相观而善之谓摩”,即相互观摩,取长补短。
2.黄埔军校正式名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培养革命军事干部的学校。
1924年建于广州郊区的黄埔,到1927年4月共办了5期,毕业生近7000人,为革命培养出一大批军事、政治人才。
蒋介石叛变革命后,黄埔军校变质为培养他的嫡系军官的场所。
(三)简答题:1.颜之推在家庭教育方面有那些主要见解?他引用孔子“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观点,强调家庭教育应该及早进行。
他对许多家庭中父母对子女“无教而有爱”的溺爱现象进行了严肃的批评,主张要把爱与教结合起来。
特别要注重对子女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从小不骄横,不任性。
在学习方面,应当虚心与师友切磋,反对“高谈虚论”,要务实学,掌握“应世经务”的真实本领。
2.洋务派办的新式学校有什么主要特点?第一,这类学校都是个案办学,还构不成自身体制,只能算做是封建传统教育之外的补充而已。
第二,都是专业技术学校,专业范围集中在外语和军事两个方面,体现的是狭窄的实用性。
第三,从教学到管理,大权多被外国人所把持。
第四,仍保留着封建教育的主要阵地。
有中国教习负责传统儒家经学的教学和考核,保持旧官学的管理传统。
尽管有这些局限性,这类学校毕竟是中国人办的最早的近代新式学校,培养出一批专业知识技术和近代新思想的人才。
中国教育简史习题及的答案
![中国教育简史习题及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39072eeff9aef8941e0633.png)
简答: 6、颜之推在家庭教育方面有哪些重要见解:
答:颜之推是南北朝梁朝人,其教育思想集 中体现在《颜氏家训》一书中。
主要观点有:(1)、家庭教育要及早进行; (2)、要爱与教相结合;
(3)、要注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4)、要重视“应世经务”的实学教育; (5)要培养虚心、勤勉的学习态度。
隋唐时官学有了较完善的发展,唐在隋的基础上, 中央设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 学六学,六学中前三学似属大学性质,学习儒家经 典,后三学似属专科性质。六学属于直系,归国子 监统领。此外,唐还设有崇文馆、弘文馆和医学, 属于旁系。弘文馆、崇文馆这“二馆”为收藏书籍、 校理书籍和研究教授儒家经典三位一体的场所。
退回
第四章
名词解释: 1、监生历事: 2、卧碑: 问答:
3、颜元重“实学”和“习行”教育思想的意义何 在
4、王夫之有哪些具有重要价值的教育观点? 回首页
1、监生历事:
它是国子监的一项教学实习制度,是一项培养官吏 的重要措施。此制是明洪武五年(1372年)为满足 当时官吏不足的需要创立的,规定凡在监10余年者, 派到“六部诸司历练政事”,诸司教习政事,并考 察其勤惰。历练3个月,进行考核,勤谨者送吏部 备案待选,仍令历事,遇到官缺,依次取用;平常 的再令历练:下等的送还国子监读书。监生历事制 度,对提高官吏的治事能力有积极意义。
退回
3、三舍法
是北宋王安石改革太学体制中创立的教学管理方法。 即:太学生员按等差分隶于外舍、内舍、上舍。学 员依学业程度,定期考试,依次升舍。初入学为外 舍生,每年经内舍试,按名额升内舍,内舍生则经 上舍试按名额升入上舍。上舍生按等级可取得科举 考试的相应资格,其上等生可相当于科举及第,由 太学推荐朝廷授以官职。三舍法强化了学校的职能, 一定程度上也使太学学业与入仕做官直接挂钩,提 高了学校教育的地位。
《中国教育简史》试题
![《中国教育简史》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7c1584d9c1c708a1284a4487.png)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1、中国教育的起源是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需要。
2、“教学相长”的原则最早是在《学记》中提出的。
3、秦朝建立以后,采取“书同文”政策,以小篆为文字形体的标准。
5.殿试是由皇帝亲自对礼部奏名进士进行最后决定性的考试。
6.北宋三次兴学中规模和范围最大的一次是崇宁兴学。
7.南宋中期以后,朱熹对宋代理学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发挥,成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和主要代表人物。
8. 1839年底,被命名为__马礼逊学堂_一的中国第一所西式学校在_澳门_正式开学。
10. 1905年底,清政府仿效日本,正式设立学部,作为中央教育行政机构。
11. 1919年《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特别是发表了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开始系统地宣传马克思主义。
13.中国最早的工人教育机构是1920年举办的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14.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成立的培养农运干部的学校是农民运动讲习所_15.陈鹤琴认为活教育的教学方法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16. 1919年,43岁的徐特立赴法国勤工俭学,回国后任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长。
1.西周时天子所设的大学称为辟雍,诸侯所设的大学称为泮官。
2.孔子所用的教材,主要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即后世所称的“六经”。
4.现存的汉代最著名的蒙学识字课本是急就篇。
6.朱熹把学校教育明确划分为大学与小学两个阶段。
7.中国人办的第一所近代新式学校是1862年建立的京师同文馆。
9.龚自珍针对旧教育体制大声疾呼:“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10.严复所译《天演论>,表达了进化论的思想。
1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首任教育总长是蔡元培_。
12.黄埔军校的正式名称是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13.抗大全称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
14、中国教育的起源是人才和技术的需要15、孔子招收学生的原则是有教无类1、“因材施教”提法源自于朱熹《四书集注》2、“教育”、学校的概念最早都是出于《孟子》一书,“启发”一词最早出于《论语》3、《中庸》关于学习的五步骤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福师大《中国教育简史》在线作业及答案
![福师大《中国教育简史》在线作业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bff031cdd3383c4ba4cd255.png)
福师2019年12月在线作业试题及答案一、评述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
答: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断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推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
从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得以确立,国家政策和文化教育皆以儒术为本,儒学成为统一为指导思想,并根据这个指导思想去培养人才,选拔人才,对人民实行思想教化。
按董仲舒的说法,夏朝代表黑统,商朝代表白统,周朝则是赤统。
夏、商、周三朝完成了这一历史循环。
之后,历史又开始一次新的循环,新的朝代又应当代表黑统。
照董仲舒的看法,继承周朝统治的既不是秦朝,也不是汉朝,而是孔子,他承受天命,创立了黑统。
孔子所受天命,不是一种“法统”,而是一种“道统”。
他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春秋》本是鲁国的史书。
按董仲舒一派的说法,《春秋》是孔子的一部重要著作,在其中,孔子树立了他的道统的统治。
孔子代表了黑统,并创建了黑统的各项制度。
董仲舒对《春秋》的解释十分著名,他的各项学说都可以从《春秋》中找到根据,换句话说,他的理论权威来自《春秋》,这是他把自己的著作称为《春秋繁露》的缘故。
①思想方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汉武帝说:“今子大夫既已著大道之极,陈治乱之端矣,其悉之究之,孰之复之。
”②政治方面: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
扩大了官员的队伍,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巩固了封建统治基础,成为汉武帝文治武功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给后世封建王朝在用人方式方法上面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迪。
③教育方面: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这是封建国家利用政权的力量兴办教育、提倡儒学,其必然对整个社会的教育事业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汉武帝的这两点措施,为儒家思想上升到独尊的地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中国教育简史练习
![中国教育简史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7f12fcc6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4c.png)
中国教育简史练习《中国教育简史》练习一、填空题1. 陈鹤琴指出:“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做人,做中国人,。
” 2.明代国子监生通称监生依其来源分为四类:、、、。
3. “_________________”是孔子伦理思想体系的核心,也是他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456.既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所文艺专门学校是时创立的鸿都门学。
7.唐代在中央设有、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为六学。
8.《劝学篇》是_____ 所著,其中内篇宗旨是,外篇宗旨是。
9.春秋时期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组织最完备的私学由__________开办。
10.西周"六艺"指的是,,,,,。
11.荀子把教学或学习的过程具体化为四个环节,并把行看作是教学的最终目标。
12.稷下学宫采取“ ”的办学方针,保证了稷下先生学术自由。
13.1927年5月,国民政府正式实施“ ”的教育方针。
14.受美国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中国引进了和两种影响较大的教学方法。
15.西周学校的类型,大概可以分为“国学”与“ ”两大系统。
二、单项选择题1.王守仁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他的()。
A .“存天理,去人欲”说B.“致良知”说 C .“教为圣人”说D.“知行合一”说2.察举制度的特点是录取士人主要根据()。
A.社会舆论B.“家世”C.“品”、“状”D.试卷成绩3.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专著是()。
层配习题到敷设电气、气设备进高中程中备调在进度内来置动停机。
A.《学记》B.《孔子世家》C.《颜氏家训》D.《朱子读书法》4.韩愈“弟子不必不如师”之说,是强调()。
A.尊师重道B.师法、家法C.能者为师D.师道遵严5.朱熹认为大学教育的重点是()。
A.学习四书五经B.“明其理”C.应科举D.“学其事”6.孔子把教学过程概括为()。
A.学、思、行B.闻、见、知、行C.学、问、思、辨、行D.见闻为与开心意7.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是()。
A. “生活即教育”B.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C. “主动”、“习行”D. “教学做合一”8.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专著是()。
电大《中国教育简史》2022-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
![电大《中国教育简史》2022-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7baa0a77232f60ddcca168.png)
电大《中国教育简史》2022-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一、填空(每空l分。
共22分)1.西周官学在设置上可分____和____两类。
2.____是战国时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
3.诸子百家中,被韩非称为“显学”的是____和____。
4.汉代地方官学始创于景帝末年,创办人是蜀郡太守____。
5.隋炀帝大业二年,始置____,标志着____的创立。
6.魏晋南北朝时期,颜之推所写的《____》是一部比较系统的家庭教育著作。
7.韩愈的《____》,是我国第一篇专论教师的名作。
8.由范仲淹主持的____,是北宋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大规模兴学运动。
9.宋代书院教学实行“____”,学者不受地域、学派的限制都可前来听讲。
10.明清时期,“____”,是社会上使用最为广泛韵蒙学教材。
11.《劝学篇》是张之洞所著,其中内篇宗旨是____,外篇宗旨是____12。
中国最早的近代技术学校是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设立的____。
13.魏源提出学习西方的观点是____。
14.1915年,在文化教育领域兴起了一场反封建的文化革命,即____。
15.杨贤江的两部主要教育著作是____和____16·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的校训是“团结、____、____、活泼”。
二、名词解释(每题6分。
共18分)1.教学相长2.三大文教政策3.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三、简答(每题l0分。
共30分)1.简述朱子读书法的基本内容。
2.梁启超关于培养“特色之国民”的观点是什么?3.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中等教育有什么特点?四、回答(每题30分。
可以二选一)1.试比较孟子、苟子关于教育作用及学习方式上的主要异同。
2.试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的渊源、主要观点及意义。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一、填空(每空l分。
共22分)1.国学乡学2.稷下学宫3.儒学墨学4.文翁5.进士科科举制6.颜氏家训7.师说8.庆厉兴学9.门户开放10.三、百、千、千11.正人心(或中学为体) 开风气(或西学为用)12.福建船政学堂13.师夷之长技以制夷14.新文化运动15.新教育大纲教育史ABC(允许次序颠倒)16.紧张严肃二、名词解释(每题6分。
国开电大专科《中国教育简史》网上形考、期末机考试题及答案
![国开电大专科《中国教育简史》网上形考、期末机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a8ff3eba0d4a7303763a15.png)
国开电大专科《中国教育简史》网上形考、 期末机考试题及答案形考任务一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共30分,每题5分)1.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六艺”之中,又有“大艺”、“小艺”之分,书、数作为小艺,主要是小学的课程,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
2.学在官府: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礼不下庶人;官师不分;政教合一。
在这种体制下,教育权、受教育权被奴隶主贵族所掌握。
3.文翁兴学:汉景帝末年,蜀郡大守文翁欲移风易俗,推行教化,选派郡吏中聪慧者到长安,就学于博士。
数年后,这些人学成归来,于是文翁在成都立学,招收属县子弟入学,学成者都给予重用,或推荐到朝廷作官。
蜀郡从此学风大盛。
4.苏湖教法:北宋著名教育冢胡顼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设立经义斋和治事斋,创行分斋教学制度。
学生可以主治一科,兼学一个或几个副科。
苏湖教法,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创立分科教学和学科的必修、选修制度,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屎远的影响。
5.“三,百,千,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等明清时期的蒙学教材。
前三种是以识字为主的教材,《于家诗》是诗歌类教材,合称“三、百、于、于",是社会上使用最为厂泛的蒙学教材。
6.八股文:明清科举考试最大的特点就是八股文取士,八股文源于宋代,通称制艺,是一种严格注重内容和形式的文体。
作文题目只能出自《四书》、《五经》,作者不能作任何发挥,文章必须采用固定格式的对偶文体。
二、简答题(共40分,每题8分)7.学校教育是怎样产生的?最早的学校类型有哪些?答:其一,随着社会生产和社会生店的发展,一部分人逐渐脱离生产劳动专门从事脑力劳动;其二,教育事务逐渐复杂,需要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其三,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知识的不断丰富,需要建立有计划的专门教育机构,同时也为教育提供了比较丰富的内容。
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的最早的学校类型有两种,第一种是“成均";第二种是“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简答题:0.“百日维新”期间在教育改革上有哪些主要举措?答:(1)下令各地建立新式大、中、小学堂,学堂中增加了近代学科内容;(2)创办了京师大学堂,作为全国学堂的表率,这是变法失败之后得以保留的唯一变法成果;(3)下令各地设立农务学堂、蚕桑学堂、茶务学堂,决定兴办矿务、铁路、医学等专业学堂。
(4)改革科举,改试策论,并增设近代科学类。
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含义和实质是什么?试对它在教育领域的作用加以分析。
答:(1)1898年,张之洞发表了《劝学篇》,它分内、外两篇,内篇主要谈“中学为体”,宗旨是“正人心”;外篇主要谈“西学为用”,宗旨是“开风气”。
从而系统论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奠定了近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文教政策的基础。
(2)张之洞将西学作为一个整体予以认可,从而为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和制度措施的系统引进开辟了道路,但中学与西学的地位仍是不平等的。
中学是本体,是基础,西学只能在不触犯中学所代表的封建专制及伦理纲常的前提下适当引进并发挥作用。
张之洞所主张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其本质就是如此。
(3)中体西用的观点既维护了封建统治的根本利益,又提供了适当变革、以解外忧内患的原则措施,因而得到清统治当局及社会政界和思想界多数人士的认同,成为近代新教育制度建立的政策基础。
2.《大同书》中是如何构建理想教育体系的?答:《大同书》是康有为构思理想社会的著作,完成于1884年,但直到变法失败后经过修改才发表。
《大同书》中包括一个完整而系统的理想教育体制的蓝图,体现大同世界人人平等、教育普及、施教合理、使人健康发展的远景。
(1)人本院和育婴院,属于学前教育;(2)小学教育,6岁儿童入学;(3)中学院,11岁入学;(4)大学院,16岁以上中学毕业生。
《大同书》中的教育体制是儒家教育思想与借鉴西方学制结合的产物。
3.20-30年代进行的教学改革实验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杜威的一些教育观点,如“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等,几乎成为教育界的口头禅。
教改内容:(1)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通过日本传入中国;(2)设计教学法;(3)道尔顿制;(4)文纳斯特卡制也开始介绍到中国;(5)智力测验和教育测验的做法也被引进中国。
4.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在教学改革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答:(1)缩短学制,迅速为革命斗争输送人才和教育、发动群众;(2)教学紧密联系实际,删节陈旧或不实用的内容;(3)注重实效的教学方法,以自学为主,重在启发、研究、讨论和实际考察、实习训练,推广“小先生制”。
5.革命根据地教育的结构(或称教育体制)有什么特点?答:革命根据地教育分为干部教育、群众教育和儿童教育三个部分,干部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和培训革命领导干部和各类专门人才,群众教育的任务是提高广大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政治觉悟,儿童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三类教育还有明确的主次之分,即整个教育中成人教育重于儿童教育,成人教育中干部教育重于一般群众教育,干部教育中对在职干部的培训又重于对后继干部的培养。
这样的教育结构和重心所在,正是当时革命斗争的需要决定的,其出发点是速见成效,立竿见影。
革命根据地教育的结构:分为干部教育、群众教育和儿童教育三个组成部分。
干部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和培训革命领导干部和各类专门人才,群众教育的任务是提高广大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政治觉悟,儿童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三类教育还有明确的主次之分,即整个教育中成人教育重于儿童教育,成人教育中干部教育重于一般群众教育,干部教育中对在职干部的培训又重于对后继干部的培养,这样的教育结构和重心所在,正是当时革命斗争的需要所决定的,其出发点是速见成效,立竿见影。
6.何谓“九品中正”选士制度?它对教育有何影响?答:“九品中正”选士制度,是一种由“中正”官评定士人品级,朝廷按品授官的选士制度。
中正官根据标准评定士人,将其分为九个品级: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即所谓“九品”,朝廷择“上品”任官。
这种制度,具体实施始自魏文帝曹丕执政时代,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士制度。
这种选士制度,在开始实行时,确实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是,到后来,则蜕变为门阀世族的政治工具,以至“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这样就堵塞了寒门士子的仕进之路,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的挫伤,而那些门阀世族子弟也不屑学习。
这就严重地影响了当时的学校教育。
这是九品中正制的消极作用。
7.简述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
答:20世纪初,大批赴美留学生回国,使以杜威为代表的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在中国的影响剧增。
以反传统教育自居,并在世界范围的进步教育运动中有重大影响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潮恰好为中国新文化运动批判封建传统教育提供了理论武器。
如“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几乎成为教育界的口头禅。
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通过日本传到中国,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等也在中国加以推广。
此外,智力测验和教育测验的做法也被引进中国。
所有这些,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有着独特的长处和优点,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当时教育界反对传统教学法的需要,克服了传统学科教学相互割裂、不能满足儿童个体生活需要及忽视儿童的个性发展的弊端。
但同时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8.简述孔子对教育所做的主要贡献:第一、首创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文化学术的下移;第二、他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第三、他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的政治体制准备了条件;第四、他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进行了教材建设,奠定了后世儒家经籍教育体系的基础;第五、他总结了教育实践经验,提出了许多教育教学原则方法,揭示了许多教育教学规律。
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教育遗产。
9.简述孟子的道德教育原则方法理论。
答:孟子关于道德教育原则方法理论,主要包括如下四个大的方面:(1)持志养气;(2)动心忍性:(3)存心养性;(4)反求诸己。
简述墨家对教育内容的主张。
答:墨家的教育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方面:(1)道德教育方面的内容:墨家主张培养“兼士”,其主要品德是“兼爱”,即能够毫无区别地爱一切人。
而作为兼士,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
”(2)技能教育方面的内容:注重对自然科学、生产技能和军事知识等技能训练。
(3)思维方法方面的教育内容:注重思维方法的教育。
10.简述我党早期的工农教育运动。
答: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积极地在工人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在北方,最早成立的工人教育机构是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1920年由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举办。
在南方,共产党上海支部于1921年在沪西小沙渡开办了劳动补习学校。
此后,在武汉、济南、广东等地,也相续举办了工人补习学校。
1922年11月,毛泽东等发起成立了湖南工团联合会。
1922年到1923年间,澎湃成立了海丰农民总会。
1925年至1926年,许多省都召开了农民代表会,通过了农民教育决议案。
农民教育运动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广大农民的文化程度,并培养了大批农民运动的骨干。
11.简述新文化运动对教育改革的影响。
答:1915年,在文化教育领域兴起一场反封建的文化革命,即新文化运动。
以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李大钊、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为代表,继承辛亥革命未竞的事业,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封建复古思潮展开了论争。
他们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要求铲除封建礼教。
新文化的先驱们将批判的矛头首先指向了封建礼教。
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推动了文学革命和普及教育。
新文化运动猛烈地抨击了男女教育不平等的状况。
五四前后,除了教育部所属的有关教改组织如教育调查会外,还出现了很多民间性质的教育社团,影响较大的是全国教育会联合会、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华教育改进社、中国科学社等。
12.简述荀子对教师地位、作用、条件的论述。
答:在荀子看来“礼”是最高的社会规范,而教师又是传授“礼”、实行“礼”的榜样,是“礼”的化身。
因此,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对教学方法、内容、手段的选择和采用起决定作用。
荀子认为教师的作用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相连的,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
荀子认为当教师必须具备四个条件:(1)有尊严,使人敬服;(2)有崇高的威信和丰富的经验;(3)具备传授知识的能力而不违反师说;(4)要能体会“礼法”的精微道理,且能加以阐发,至于一般的传习学问,不在其列。
13.简述荀子对教师地位、作用、条件的论述:答:(1)荀子特别推崇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竭力倡导尊师。
在荀子看来,“礼”是最高的社会规范,而教师又是传授“礼”,实行“礼”的榜样,是“礼”的化身,因此,学生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
(2)荀子认为,教师的作用是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相连的,关系到国之兴衰,法之存亡,他把教师提高到与天、地、君、亲同等的地位。
(3)荀子也对教师提出了很严格的要求,认为当教师应具备四个条件:一要有尊严,使人敬服;二要有崇高的威信和丰富的经验;三要具备传授知识的能力;四要能体会“礼法”的精微道理,且能加以阐发。
14.解放战争期间在新解放地区的教育政策和措施有哪些?答:教育政策:(1)要求各部队在战争进行中要保护各类学校和教育机关,必要时要派出军队进行保护;(2)对所接管的各级学校建立新的领导体制,取缔反动党团组织,取消训导制度,废除“党义”、“公民”、“军训”、“童子训练”等课程及有法西斯毒素和封建迷信的教材;(3)对原有教职员,除少数反动分子和破坏分子外,一律采取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4)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政治教育,使广大师生通过学习革命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认清中国革命的任务和前途,明确思想改造的必要性和个人努力的方向。
措施:(1)在新解放区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进行政治思想教育;(2)进行教育改革,迎接全国解放。
15.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中等教育有什么特点?答:(1)中学、师范都属于干部教育范畴,各中等学校普遍开设地方干部培训班;(2)学制视各校具体情况而定,不强求一律;(3)课程设置主要根据形势和各地具体情况而定,要求精简、集中、密切联系根据地的建设实际;(4)各中等学校学生的班级编制和生活管理大都实行军事化;(5)学生们有较多的时间进行生产劳动和从事群众工作。
16.梁启超关于培养“特色之国民”的观点是什么?答:梁启超关于培养“特色之国民”的观点是:培养的新式国民应具有独立的人格,权利义务并重的思想,有知识、道德和才干,既能自主自立、又有团结协作精神。
17.明清两代在文教政策方面的主要政策是什么?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答:主要政策和措施:(1)尊孔崇儒,推崇儒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