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之父”――赵煦

合集下载

无人机蜂群技术发展研究

无人机蜂群技术发展研究

无人机蜂群技术发展研究
费陈;赵亮;孙许可;卢野;张帆
【期刊名称】《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年(卷),期】2024(45)2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无人机蜂群在现代化战争中展现出巨大的作战效能和应用潜力。

围绕无人机蜂群技术研究,介绍了国内外无人机蜂群的研究现状,从战略决策和战术执行两个角度构建海陆空无人机蜂群作战体系;同时,分析在该体系下无人机蜂群遂行的侦察监视、通信中继、信息对抗等6种职能任务。

基于此,进一步深度剖析支撑三域作战的蜂群控制、网络通信等关键技术,对我国无人机蜂群在抗干扰、无人机反制等技术上的不足之处进行探讨,为未来无人机蜂群技术发展指明研究方向。

【总页数】11页(P50-60)
【作者】费陈;赵亮;孙许可;卢野;张帆
【作者单位】武警士官学校基础部;武警士官学校信息通信系;武警士官学校教学考评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J713
【相关文献】
1.反无人机蜂群技术发展综述
2.无人机蜂群关键技术发展综述
3.舰载激光武器打击无人机蜂群毁伤特性研究
4.无人机蜂群作战任务规划研究现状与展望
5.基于DoDAF的蜂群无人机防空压制作战体系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浴火凤凰——且看无人机的前世今生

浴火凤凰——且看无人机的前世今生

浴火凤凰——且看无人机的前世今生作者:海翼来源:《科学24小时》2012年第10期无人机的诞生最早可以追溯到1917年,但无人机的发展远不如它的兄长——有人驾驶飞机那样轰轰烈烈,风风光光。

军事爱好者一提起有人驾驶飞机,诸多型号均可如数家珍,但无人机却一直鲜为人知,在近百年航空装备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它曾遭遇几起几落,历经坎坷。

无人靶机开创先河任何一种武器装备的发展都离不开战争这个舞台,都要为作战服务。

1917年,美国的斯佩里和寇缔斯一起对一架有人驾驶飞机进行了改装,目的是要将它改造为无人驾驶鱼雷攻击飞机。

经过改装后,该机在长岛空军基地进行了数次试飞,但由于军方提出的作战指标太高,就当时的航空技术发展水平而言根本达不到。

军方一看这种情况立即停止投资,所以这架无人驾驶鱼雷攻击机被搁置在襁褓之中。

这一放就是16年,期间再也无人问津。

1933年,英国费尔雷公司将一架“女王”双翼飞机改装成无人驾驶靶机并投入实际使用。

从此,无人驾驶飞机作为靶机被载入航空史册,并开始在靶场上担当重要角色。

英、美和前苏联等主要国家都研制了大量用做靶机的无人机,使它成为无人机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

此后不久,美国的航空专家雷金纳德·德里为美国陆军研制出了供打靶用的无线电遥控机。

1939年,美国又研制出了一种上单翼无人机,取名为RP—4。

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

因战事所需,美国陆、海军开始大批订购靶机,其中OQ—2A 靶机984架、OQ—3靶机9403架、OQ—13 靶机3548架。

后两种靶机均安装上了大功率的发动机,飞行速度可达每小时225千米,飞行高度达3000米。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陆军航空队曾大量使用无人靶机,并在太平洋战场上使用过携带重型炸弹的活塞式发动机无人机对日军目标进行轰炸。

从上世纪50—70年代,世界上研制无人靶机的国家增加到20多个,发展了上百种基本型,生产数量超过2万多架。

一种导弹的研制与定型,需要多种无人靶机进行鉴定试验。

中国无人机的起点

中国无人机的起点

中国无人机的起点:长空一号1960年代,由于苏联援助的取消、专家的撤离,解放军空军试验用的拉-17无人靶机严重缺失,国家下决心搞自己的无人靶机,从而促生了长空一号。

长空一号(CK-1)高速无人机由位于巴丹吉林沙漠的空军某试验训练基地二站在1965年~1967年成功定型,主要负责人是被誉为“中国无人机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赵煦将军。

1966年12月6日,长空一号首飞成功。

实际上长空一号就是仿制拉-17的产品,从开始仿制到总体设计成功用了三个月。

后转由南京航空学院具体负责,曾由中航二集团的常州飞机制造厂负责生产。

在南航,该机型于1976年底设计定型,总设计师为该校的郭荣伟。

早在60年代末,该所开始了无人机的研制。

长空一号研制成功后,在我国空空武器等试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长空一号”简介长空一号是一架大型喷气式无线电遥控高亚音速飞机,可供导弹打靶或防空部队训练。

长空一号经过适当改装可执行大气污染监控、地形与矿区勘察等任务。

该机采用典型高亚音速布局,机身细长流线,机翼平直,展弦比大。

水平尾翼呈矩形,安装在垂直尾翼中部。

机身前、后段为铝合金半硬壳式结构。

发动机及其进气道装在机身下部的吊舱内。

翼尖短舱、尾翼翼尖、进气道唇口、机头与机尾罩均用玻璃钢制造。

中单翼结构的矩形机翼采用不对称翼剖面,有2度的下反角,机翼安装角为0°45'。

机翼翼尖处吊有两个翼尖短舱。

水平尾翼安装在垂直尾翼中部,平尾和垂尾均采用对称翼剖面的矩形翼面。

机翼和尾翼均为铝合金单梁式薄壁结构。

机载设备、自动驾驶仪分别装在前后段,机身中段为压力供油式油箱。

设计中直接利用机身外壳s作为油箱壁,节省了重量。

改进型号的机翼下有两个小型副油箱。

长空一号的起飞非常有特色,采用一架可回收的发射车进行助推起飞。

在一张澳大利亚“金迪维克”小车图片的启示下,赵煦找到了地面起飞车的灵感。

飞机固定在发射车的三条短滑轨上,发动机舱底部有一推力销,用于固定。

“无人机之父”――赵煦

“无人机之父”――赵煦

“无人机之父”――赵煦60年代初,我国还没有无人驾驶靶机,虽然从苏联进口了拉-17靶机,但这种飞机性能差,使用空域窄,续航时间短,只能飞十几分钟,而且协作面广,每次执行空靶任务时,要由苏联进口的大型飞机带到天空投放。

而此时,还面临着进口大飞机严重老化的问题。

中苏关系紧张后,拉-17靶机停止供应,我国的各种试验一度陷入了困境。

1965年3月,为了解决这个难题,“长空一号”无人靶机的研制拉开序幕。

赵煦被调进了“长空一号”靶机研制课题小组,从此与无人靶机结下了不解之缘。

“长空一号”一到“长空一号”无人靶机课题小组,赵煦受命负责“长空一号”总体设计任务,并要求在3个月时间内拿出设计方案。

当时,他唯一能够参考的东西就是一架苏联产的拉-17靶机。

研制一个飞行器,而且是一个无人驾驶飞行器,其空气动力参数、飞行技术参数、推力参数等是必不可少的。

为了摸熟弄清飞机的各种参数,白天,他带着一个本、一支笔、一把卷尺、一个万用表,趴在靶机上一点一点地测量。

有时,他还把靶机的机件拆开,一件一件地熟悉,一件一件地登记;晚上,他把白天测量到的数据,一个一个分类,然后进行计算。

那时没有计算器,只能手工计算。

那是一个异常艰苦的过程,但正是这个过程,使他对飞行器的各个系统有了一个全面细致的认识和了解,为他以后研制无人靶机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3个月后,他终于完成“长空一号”无人靶机的总体方案设计,并很快被评审通过了。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让靶机上天?拉-17靶机是由母机带到空中,像“母鸡下蛋”一样从天空投放。

如果不依靠载机带飞投放,靶机就得有腿脚。

在一张澳大利亚“金迪维克”小车图片的启发下,赵煦创造性的提出天空带飞与地面带飞一致的原理。

如果设计一种能滑行的小车,把无人机固定在这种小车上,利用发动机的推力使无人机滑跑速度达到一定值后,突然将无人机与小车分离,这样无人机就能自己飞上天去。

这样的方法史无前例,如何实现机车分离,是一个大难题。

赵煦等人大胆提出了用自动点刹纠偏的起飞车,“背”着靶机滑跑起飞。

大漠院士赵煦:从锅炉工到“无人机之父”

大漠院士赵煦:从锅炉工到“无人机之父”
血 , 得 了 一 个 又 一 个 惊 人 的 他 研 制 的超 音 速 无 人 靶 机 在 西 取
成果 。
在 赵 煦 办 公 室 的 墙 壁 上

维普资讯
道刍 堕 童
0 和力量 , 自此 , 在 无 人 靶 机 大 理 论 难 关 ,并 解 决 了成 千 上 靶 机 , 成 功 率 只 有 8 % 和 他 9 5年 4月 , 7 % , 远 低 于 我 国 。 0 远 的 研 制 上 孜 孜 以 求 , 呕 心 沥 万个 具 体 难题 。1 9
维普资讯
赵煦 . 南浏 阳人 , 湖 飞行力学与揎 圭 窒 主国 堡 院 院士 . 军某基 地 总 工程 师。在 长 空 国堕 堑 主, 扎根 大漠. 孜孜以求, 奎 型 垫塑: :
究上取得 了多项开创 性 成果 ,垒
彰. 被誉 为 中 国的“ : :

研 制 “ 空 一 号 ” 机 长 靶
矩 , 验最终 失败 。 试 赵 煦 和他 的 同 事 犯 难 了 ,
后 , 然 想 到 一 个 问 题 : 刚 刚 突 我 是 “ 头 力 矩 ” 何 不 将 它 用 在 低 , 靶 机 上? 突然 的灵感 像 天边 划
过 的 一 道 流 星 ,让 他 看 到 了 威 入伍 ,来 到位 于 西北 大漠 的某 各 种 参 数 ; 上 , 就 在 营 房 内 功 的 希 望 。 赵 煦 马 上 返 回研 究 晚 他 空 军基 地工 作 。可让 他没 有想 把 白天 测 量 到 的 数 据 一 个 一 个 室 ,对原设 计方 案进 行 重大修 到 的 是 ,他 没 有 被 安 排 从 事 导 地 进 行 分 类 , 然 后 用 笔 进 行 计 改 。 果 然 , 过 改 进 , 人 靶 机 经 无 弹 研 制 ,而 是 到 了 锅 炉 房 烧 锅 算 。 是 一 个 异 常 艰 苦 的过 程 , 的 动 力 问题 终 于 得 到 了 解 决 。 这 炉 。 此 , 怀 大 志 的 赵 煦 并 没 因 为 有 了这 个 过 程 ,赵 煦 对 无 对 胸 16 9 6年 1 2月 6 日 ,西 北 有 抱 怨 什 么 , 坚 信 , 要 努 力 人 靶 机 的 各 个 系 统 便 有 了全 面 大 漠 某 机 场 , 空 万 里 , 架 红 他 只 晴 一 和 坚 持 , 自己 的 蓝 天 梦 就 一 定 细 致 的 了解 。 色靶机 一跃 而起 , 飞蓝天 。 直 在 能 够实现 。 3个 月 后 , 煦 完 成 了 “ 赵 长 人 们 的 欢 呼 声 中 , 长 空 一 号 ” “ 上个 世纪 6 0年 代 初 , 苏 空 一 号 ” 无 人 靶 机 的 总 体 设 计 无 人 靶 机 首 飞 成 功 ,它 标 志 着 中 关 系 破 裂 后 ,苏 联 停 止 了 对 我 方 案 , 审 后 获 得 通 过 。 然 而 , 我 国 有 了 自 己 研 制 的 无 人 靶 评 国靶 机 的 供 应 ,我 国 的 各 种 导 在 试 制 过 程 中 ,无 人 靶 机 发 动 机 。 1 7 9 8年 , 长 空 一 号 ” 人 “ 无 弹试 验一 度 陷入停 顿 。为 了解 机 的 推 力 不 足 问 题 成 了 拦 路 靶 机 获 得 了 全 国科 学 大 会 奖 。 决 这 个 难 题 ,9 5年 3月 , 16 国 虎 。赵煦 和他 的 同事们 用某 型 家有 关部 门成 立 了“ 空一 号 ” 歼击 机 的发动 机代替 原 有 的发 长 无 人 靶 机 研 制 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组 ,赵 煦 从 锅 动机 , 动力 增加 了将 近 7 , 倍 可

院士赵淳生:研制“嫦娥”小关节的人

院士赵淳生:研制“嫦娥”小关节的人

院士赵淳生:研制“嫦娥”小关节的人作者:陈霖来源:《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2021年第11期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不久前,他在央视《面对面》栏目讲述了如何研制超声电机,不少人才知道“嫦娥”探月工程背后的“超声电机”这个冷门领域。

电机是用来带动部件发生转动的重要部件,有点儿像人体骨头之间的关节,用来带动手脚。

传统电机利用铜线圈和磁场进行作业。

20世纪60年代,苏联和美国学者提出“超声电机”概念,后来日本人制造出超声电机,利用压电陶瓷进行作业。

这可是机械工程领域革命性的改变,超声电机轻便、反应快、超低速,在传统电机无法触及的领域发挥了很大作用。

21世纪初,赵淳生研制出中国第一台能实际运转的超声电机。

2009年,中国正筹备“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因赵淳生在超声电机领域的贡献,有航天研究所找到他,想用他研制的超声电机来驱动和控制光谱仪。

“嫦娥三号”搭载的月球车有光谱仪,它是用来分析月表物质的。

超声电机驱动和控制光谱仪的开合,决定其何时打开和关上,以及张开角度。

赵淳生叫它“小关节”。

不过,彼时,超声电机在国内是全新领域,别说普通人,就算是机械工程领域的人也未必知晓。

“这是国家的任务!”赵淳生马上接了下来,但问题也接踵而至,比如,上哪儿去找月球环境来试验?月球表面基本上是真空环境,赵淳生必须先模拟月球环境,才能确保超声电机适应极端环境。

于是,他和团队研制出一套设备,将大气压降为10的负5次方,这也是地球上最接近真空的环境之一。

他还进行了极端环境试验,测试月尘、辐射等。

事实上,航天产品的加工体系极其复杂,出现一丁点问题都要“归零”——所有零件或部件都要检测。

那几年,赵淳生和团队的李华峰、丁庆军等人反复试验了近200个超声电机,才提供了一批性能最优的TRUM-30A型超声电机应用在“嫦娥三号”上。

2013年12月14日晚,赵淳生守在电视机前,盯着直播——月球上,“嫦娥三号”搭载的“玉兔”月球车正在移动。

飞机发展历程

飞机发展历程

飞机发展历程飞机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的雕像和绘画中的图像。

不过,真正的飞行历程开始于人类发明飞行工具的那一刻。

以下是飞机发展的关键事件和里程碑。

公元前400年:中国的蒙古人使用竹木做成的风筝进行试飞。

1485年:达芬奇设计了世界上第一架可以上天的飞机,它是一架由木框架和布料覆盖的机翼所组成的飞行器。

1783年:蒙哥利&Eagleton在法国成功地进行了人造热气球的首次试飞,开启了人类飞行的新纪元。

1804年:乔治·卡尼沃尔斯设计了一种双翼的固定翼机,他被认为是航空工程学的奠基人。

1891年:奥托·利林塔尔成功地发明了第一个螺旋桨引擎,这是飞机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903年:欧维尔和威尔伯·莱特兄弟在北卡罗莱纳州的基迈尔山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飞,最终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受控的动力飞行,这标志着飞机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

1910年:欧内斯特·阿姆斯特朗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获得飞机飞行执照的女性。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飞机在战斗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引领了飞机技术的快速发展。

1927年:查尔斯·林德伯格成功飞越大西洋,这是人类史上的重大突破,将飞机发展推向了新的高度。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飞机在军事战斗中的应用达到了全新的水平,包括喷气式发动机和螺旋桨飞机的使用。

1947年:美国试飞员查克·耶格尔成功飞越音障,并打破音速壁垒,这是飞机发展的又一个关键里程碑。

1952年:英国皇家空军的飞行员F.罗恩·麦凯在超音速状态下进行了水平飞行,达到了飞机发展的新高度。

1969年:阿波罗11号飞船成功地将人类首次送抵月球,飞机发展进入了太空探索的新阶段。

1986年:美国的太空梭挑战者号在起飞时爆炸,造成严重损失,这个事件提醒了人类在飞机发展中的安全问题。

2004年:私人太空探索企业维珍银河航空公司成功地进行了人类首次私人太空飞行,标志着飞机发展的又一个篇章。

【热门推荐】部队医院改革强军我担当演讲稿

【热门推荐】部队医院改革强军我担当演讲稿

【热门推荐】部队医院改革强军我担当演讲稿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

“关于军队建设和改革,我想的最多的就是,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我们这支军队能不能始终坚持住党的绝对领导,能不能拉得上去、打胜仗,各级指挥员能不能带兵打仗、指挥打仗。

”习主席一针见血地指出,不改革是打不了仗、打不了胜仗的。

以下是关于部队医院改革强军我担当演讲稿,欢迎阅读。

部队医院改革强军我担当演讲稿【1】各位战友、同事: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将个人的梦想融入到强军梦中”。

时光荏苒,自己从一个懵懂的少女跨入到了而立之年,在这十六年的成长过程中,正是伴随着军队的不断强大、八五医院的不断发展而实现了我的“军旅梦”。

2000年,我顺利完成学业从第二军医大学毕业,为了心中的那个“军旅梦”,我毅然放弃地方医院更好的待遇,选择了八五医院。

当时正值我院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护士长怕我们因为学历低而气馁,在我们进入妇产科的第一天就对我们说,学历只是学习的阶段标志,并不代表你的能力,更不代表一个人的未来。

她还语重心长的说,护理工作是门科学,要边用边学边提高,借着医院建设的东风,一定要把自己的工作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一个层次。

为了让我们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医院给我们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定期组织我们进行理论知识和基础操作的培训、考核,确保我们每个人都能够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

特别是工作经验丰富的助产士,从不吝啬自己的学识,言传身教,在工作上坚持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鼓励我们学习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我们的综合素质和技能得到迅速提高。

2008年部队医院编制体制改革,我荣幸地成为一名非现役文职人员,我实现了“军旅梦”。

就在这一年,我作为军队的一份子参加了奥运医疗保障工作。

这是我完成的第一项重大任务。

执行任务期间,每一项工作它的表现形式或许和平时无两样,但是所包含的意义却完全不同。

我注重从细微之处入手,不怕重复、不怕繁琐,严格按手术室要求规范产房,按规定做好空气细菌培养、消毒液检测,规范接生操作,强化无菌操作规程,预防会阴切开感染及新生儿的感染,确保无差错事故发生。

神经元无人机

神经元无人机

欧洲幽灵-浅析欧洲神经元隐身无人作战飞机神经元无人机2012年12月3日,法国达索牵头研制的神经元隐身无人作战飞机正式首飞成功,这标志着该个发展项目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神经元被称为无人作战飞机-UCAV,而不是我们经常听到的无人机-UAV,一个C字之差,代表着两种飞机具备质的区别,前者具备一定的自主作战能力,而后者则始终需要后方控制人员遥控。

可说以UCAV是新世纪作战飞机发展的一个重点,航空界普遍的看法是未来作战飞机将会出现有人驾驶飞机和无人作战飞机并存的局面。

AVE-D,神经元最初的雏型上世纪60年代欧洲航空工业处于一个十字路口,一方面随着F-22、B-2等隐身飞机的成熟,世界航空工业迈入了隐身时代,让欧洲当时还在研制的EF-2000等战斗机迅速过时,另外一方面随着冷战的结束,国防预算的削减,欧洲各国又难以研制一型隐身作战飞机,根据预测在2020年以前欧洲可能不会再有新的作战飞机项目,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各国的飞机研制商开始着手实行一系列计划用于论证新一代作战飞机技术,其中关键的就是隐身技术,其中就包括法国达索公司提出的LOGIDUC计划,它主要目的就是探索和研究2020年以后战斗机所需要的技术,2000年,做为整个技术的第一步AVE-D隐身无人机试飞成功,它的起飞重量很小,只有60公斤,但已经是欧洲第一架隐身飞机,飞机采用飞翼外形、碳纤维材料制造,配备有自动驾驶仪和导航系统,具备自主飞行能力,具备自主的起降能力,,2001年达索公司又研制了更大的AVE-C无人机,起飞重量达到500公斤,用于验证无人机的操纵系统,但是研制更大型的隐身无人作战飞机,也就是全尺寸发展型已经超出了法国的负担范围,所以法国最终选择对外合作,欧洲另外一个航空英国此时已经参与美国的JSF项目,根据合同规定,英国不能与第三国进行有关隐身技术的合作项目,而与法国联系密切的德国则打算单干,最终法国找到了瑞典、西班牙、比利时等国联合研制神经元隐身无人作战飞机,具体分工如下:达索公司负责总体设计、飞行控制系统和最后组装萨伯公司负责部分机身设计、燃料系统、航空电子设备意大利阿莱利亚公司负责武器弹舱、电源、大气数据系统EADS西班牙分部负责地面控制站、数据链EAB希腊负责发动机、机载武器及管理系统等AVE-C无人作战飞机验证机法国于2005年正式启动神经元隐身无人作战飞机计划,,但是由于合作伙伴对于飞机的构型有异议,法国原计划研制一种双发、大型隐身无人作战飞机,但是瑞典等国则选择研制单发、小型的无人攻击机,最终双方达成妥协,根据相关资料神经元无人机,机长大约9.5米,翼展12米,空重约5吨,最大起飞重量量大约7吨,计划在2010年试飞,到2012年计划完成100次试飞,包括投放机载武器,但是试飞时间推迟到今年年底,神经元的研制费用大约4亿欧元,法国出资一半,其他国家负责另外一半,根据达索公司的顶测,一架量产型神经元隐身无人作战飞机的价格大约2500万美元。

无人机发展和系统组成ppt课件

无人机发展和系统组成ppt课件
25
可说是这个时期靶机发展的典型代表。当时美国为了训练战斗机飞行员和防 空导弹操作手,着手研制一些可模仿当时战斗机、轰炸机性能的靶机,美国 的瑞安航天公司(Ryan Aeronautical Company)在1948年赢得美国空军的 合约,开始研制一种高亚声速、喷气推进的靶机,这就是后来久负盛名的 “火蜂”靶机。由于设计成功,1953年开始成批生产,很快便有1280架早期 的“火蜂”Q-2A与KDA型在美国三军和加拿大皇家空军服役。截止到1984年, 共有近6500架“火蜂”系列靶机投入使用。如图1-15所示为美国“火蜂”靶 机。
26
在这个阶段,除美国外,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加拿大、以色列、日本 和德国等国也相继研制出多种靶机。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靶机基本上 就是无人机的一个代名词。
无人靶机的发展也带动了遥控遥测技术、飞行控制与导引技术、小型发动机 技术、发射与回收技术以及无人机专用设备等无人机关键技术的发展。在靶 机的发展过程中,无人机技术先后突破了低速、高亚声速和超声速的速度飞 行界限,同时也突破了超低空、低空、中高空和高空的空域飞行界限,为无 人机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12
反辐射无人机是一种成本低、尺寸小(通常在 2~3米范围内)、质量轻(多数小于150公斤) 的一次性使用的电子干扰无人机。这种飞机上 一般装有电子干扰设备、辐射探测器和战斗部。 通常以100~300km/h的巡航速度飞到敌方雷达 区域上空,进行长时间的盘旋,探测雷达信号, 并进行骚扰。一旦雷达开机,无人机就能马上 辨识并感应敌方的雷达信号,并在此信号的导 引下向敌方雷达俯冲,摧毁敌方雷达。这种反 辐射无人机使敌方雷达不敢开机,给有人攻击 机创造了袭击的机会,是现代电子战中的一种 重要武器 。如图1-6所示的以色列 “ 哈比” (Harpy)无人机就是一种反辐射无人机。

简述无人飞机发展历程

简述无人飞机发展历程

简述无人飞机发展历程无人飞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简称UAV)是一种不需要驾驶员操控的飞行器。

它可以通过预设的航线、传感器和自主飞行系统来执行任务,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机动性。

无人飞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和进步,如今已成为当今科技领域的热点领域之一。

无人飞机的发展开始于冷战时期,当时美国军方开始研究无人飞机用于侦察和打击敌人目标。

1958年,美国中央情报局研发了最早的无人飞机“伯果”号。

这个飞机由充气皮球形状的外壳和引擎组成,能够高空飞行并携带相机进行侦察任务。

从那时起,无人飞机开始慢慢进入军事应用领域。

1960年代至1970年代,无人飞机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美国空军推出了一种名为“雄鹰”的无人飞机,用于侦查和导弹引导。

这种飞机能够在高海拔和低温环境下工作,并且能够在目标上投放炸弹。

这是无人飞机首次被用于实施攻击任务。

1990年代后期至21世纪初,无人飞机逐渐应用于商业领域。

航空公司开始探索使用无人飞机进行货物运输和航班监视。

此外,无人飞机还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农业、地质勘探等领域。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成本的降低,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研究机构开始投入无人飞机的研发和应用。

如今,无人飞机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

它们正在成为国防、商业和民用领域中的重要工具。

在国防领域,无人飞机被广泛应用于侦察、情报搜集、目标监视和导弹引导等任务。

在商业领域,无人飞机用于快递、物流、航拍、电力巡检等任务。

在民用领域,无人飞机被用于航拍旅游景点、地质勘探以及森林防火等任务。

虽然无人飞机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对空域管理和安全的需求。

随着无人飞机的普及和增多,合理管理和监控无人飞机的飞行活动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其次是隐私和安全问题。

无人飞机搭载高清相机和其他传感器,可能侵犯他人的隐私或被用于恶意行为。

最后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无人飞机需要更先进的传感器、自主飞行系统和通信技术来实现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简述无人飞机发展历程

简述无人飞机发展历程

简述无人飞机发展历程
无人飞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简称UAV)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无线电遥控模型飞机。

在第一次世界
大战期间,无线电设备使用于飞机上,使得遥控飞机成为可能。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无人飞机开始扮演侦察和攻击的角色。

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空军开始使用无人飞机进行全天候的侦察活动,并命名为“Ryan Firebee”。

从那时起,无人飞机的
应用逐渐扩展到民用领域,用于农业作物监测、环境监测、航拍摄像和电视新闻拍摄等领域。

20世纪80年代,无人飞机的关键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突破,
包括数字化控制系统、GPS导航和高清相机。

这些技术使得
无人飞机的飞行更加精确和可靠,并实现了更多的功能。

进入21世纪,随着无人飞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飞行性能的不
断提升,其应用领域变得更加广泛。

无人飞机开始在军事、航空、科学研究和商品交付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无人机竞速、摄影艺术和消费娱乐等领域也逐渐兴起。

现如今,无人飞机的创新技术如云计算、人工智能和机器视觉等正不断推动其发展。

随着无人飞机技术的不断突破,人们对于其应用和潜力也越来越关注。

无人飞机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发展前景令人期待。

浅谈无人机发展史

浅谈无人机发展史

无人机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英文缩写为“UAV”,主要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

从技术角度定义可以分为:无人固定翼机)、无人飞艇、无人直升机、无人多旋翼飞行器等。

无人机按应用领域,可分为军用与民用。

军用方面,无人机分为侦察机和靶机。

民用方面,无人机+行业应用,是无人机真正的刚需;也大大的拓展了无人机本身的用途,发达国家也在积极扩展行业应用与发展无人机技术。

我们在这里主要介绍的是无人机农业方面的知识。

在后面我们会介绍到有关无人机的基本趋向。

下面我们来讲解一下关于无人机的起源。

说到无人机,它最早是在20世纪20年代出现的,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人研制一种不用人驾驶,而用无线电操纵的小型飞机。

现代战争是推动无人机发展的基本动力。

世界第一架无人机诞生于1917年,而无人机真正投入作战始于越南战争,主要用于战场侦察。

无人机这个行业,还是很有发展趋势的。

我们来了解一下国内外的无人机。

首先呢,作为无人机的先驱者,我们最先想到的就时美国了。

这个美国啊,它(无人机)领跑世界。

美国最早于1939年开始研制无人靶机,先后研制出"火蜂(Firebee)"系列和" Chukar "系列靶机。

从20世纪50~60年代开始,美国相继研制成功"火蜂"、"先锋"、"猎人 "、"捕食者"和以及我们最熟悉的"全球鹰"等战术或战略无人侦察机,以及"捕食者"改进型无人侦察作战飞机,先后在越南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这次对阿富汗的军事行动中。

这个全球鹰是由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生产军用无人机。

说到中国这里。

中国无人机研制始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逐步形成了“长空一号”靶机、等系列,值得一提的是“长空一号”作为一架大型喷气式无线电遥控高亚音速飞机,不仅开我国无人机先河,而且在此基础上改装成核试验取样机,并于1977年圆满完成了一次核试验穿云取样任务。

赵淳生:一定要研制出中国人自己的超声电机

赵淳生:一定要研制出中国人自己的超声电机

赵淳生:一定要研制出中国人自己的超声电机作者:来源:《作文周刊·高一版》2021年第48期“比院士头衔更令人自豪的是成果的产业化,人民能享受你的东西,那你才成功。

”2021年,83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赵淳生说话中气十足,语速飞快。

很多人不知道,他曾经身患重病,20年前接受了肺癌手术.切除了右肺及三分之二的胃。

但病痛丝毫没有改变他对心中目标的追求:一定要研制出中国人自己的超声电机。

因为他明白,“技术是买不来的,要靠我们自己去创造”。

1938年11月,赵淳生出生在湖南。

“1岁多时,父亲就参加革命,后来牺牲了.9岁时母亲也生病过世了,家里只剩下我和祖母。

我靠砍柴、放牛挣钱生活。

”儿时清苦的经历,让赵淳生分外感激党和政府对他的帮助,“新中国成立前,地下党支持我读完了小学。

新中国成立后,我又在政府帮助下读完了中学、大学,并在我不惑之年出国留学。

我从心底感激党、感激国家,这是我搞科研最大的动力。

”20世纪90年代初.在国外访学的赵淳生从一场超声电机的讲座中得知.日本的超声电机已经用在照相机上了。

麻省理工学院两个系都在研究超声电机,航空航天系想用到火星探測上,电机和计算机系想用到机器人上。

“一定要研制出中国人自己的超声电机!”1994年,他提着箱子回到祖国。

“当时没有启动经费,我向系里借了15000元,买了一台台式计算机和一台简易打印机。

一名硕士研究生、一名博士研究生、一名博士后,加上我一共4个人,一头扎进一个20平方米的房间里,不分昼夜地工作起来。

”经历多次失败,1995年12月17日.我国第一台能实际运行的超声电机“行波型超声电机”的原型机成功转动起来了! 2013年,超声电机应用于“玉兔号”月球车,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将超声电机应用到外星球的国家。

得知身患癌症,赵淳生乐观面对,他认定“癌症不等于死亡”!他坚持运动——打羽毛球、散步,通勤则尽量选择骑自行车。

他保持坚强的意志——化疗期间.为了解决食欲差的问题,他用辣椒油拌饭,逼着自己吃下去.硬生生靠着吃饭补充营养的方式,把白细胞补了回来。

揭开中国第一代国产无人机无侦5飞机的前世今生

揭开中国第一代国产无人机无侦5飞机的前世今生

揭开中国第一代国产无人机无侦5飞机的前世今生中国航空报为了缅怀中国飞机设计事业的开拓者、奠基人、杰出的设计师徐舜寿,1989年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在西安阎良为他塑了铜像。

《中国航空工业60年大事记》:1968年中国试制的高亚声速中型轰炸机轰6甲12月24日在西安飞机厂首次升空。

轰6甲飞机是中国当时试制的最大的飞机,投产后,全部装备空、海军轰炸机部队。

1月1日航空研究院改由国防科委领导,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研究院”。

1月6日中国杰出的飞机设计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副所长兼总设计师徐舜寿,遭受迫害致死,时年51岁。

徐舜寿被誉为“中国飞机设计的一代宗师”。

2月9日至3月10日三机部军管会在北京召开“抓革命,促生产”会议。

粟裕将军于2月12日、3月8日两次到会讲话。

2月11日至12日晨周恩来总理听取航空工业问题汇报,并询问了直升机、歼8、轰6飞机的试制生产情况和三线建设、南昌飞机厂的情况,强调要发挥一线工厂的作用。

周总理指出:国防工业备战,必须抓紧常规武器的建设。

关于飞机,主要是抓战斗机,要越级上升,要赶超。

运输机很重要,转移要靠很多运输机,要抓紧。

轰炸机要有一定数量……不如歼击机、运输机重要。

3月2日三机部在湖北荆门成立水上飞机设计研究所。

3月5日空军和航空工业联合成立歼8飞机试飞领导小组,由空军常乾坤、黄炜华,三机部刘增敏,航空研究院曹丹辉、苏国华等组成,常乾坤任组长。

3月20日三机部在长沙组建涡轮轴发动机研究所,首任所长禹永新,党委书记马良伍。

1978年迁至湖南株洲。

3月23日航空研究院成立12人组成的临时革命领导小组,曹丹辉任组长。

3月三机部在杭州成立机载雷达研究所。

同年8月改址四川内江。

4月1日原教育部直属北京教学仪器厂正式划归航空研究院,改建为北京航空测试设备厂。

4月16日上海市仪表局所属的上海市无线电技术研究所划归航空研究院,航空工业正式组建航空电子设备研究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人机之父”――赵煦
60年代初,我国还没有无人驾驶靶机,虽然从苏联进口了拉-17靶机,但这种飞机性能差,使用空域窄,续航时间短,只能飞十几分钟,而且协作面广,每次执行空靶任务时,要由苏联进口的大型飞机带到天空投放。

而此时,还面临着进口大飞机严重老化的问题。

中苏关系紧张后,拉-17靶机停止供应,我国的各种试验一度陷入了困境。

1965年3月,为了解决这个难题,“长空一号”无人靶机的研制拉开序幕。

赵煦被调进了“长空一号”靶机研制课题小组,从此与无人靶机结下了不解之缘。

“长空一号”
一到“长空一号”无人靶机课题小组,赵煦受命负责“长空一号”总体设计任务,并要求在3个月时间内拿出设计方案。

当时,他唯一能够参考的东西就是一架苏联产的拉-17靶机。

研制一个飞行器,而且是一个无人驾驶飞行器,其空气动力参数、飞行技术参数、推力参数等是必不可少的。

为了摸熟弄清飞机的各种参数,白天,他带着一个本、一支笔、
一把卷尺、一个万用表,趴在靶机上一点一点地测量。

有时,他还把靶机的机件拆开,一件一件地熟悉,一件一件地登记;晚上,他把白天测量到的数据,一个一个分类,然后进行计算。

那时没有计算器,只能手工计算。

那是一个异常艰苦的过程,但正是这个过程,使他对飞行器的各个系统有了一个全面细致的认识和了解,为他以后研制无人靶机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3个月后,他终于完成“长空一号”无人靶机的总体方案设计,并很快被评审通过了。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让靶机上天?拉-17靶机是由母机带到空中,像“母鸡下蛋”一样从天空投放。

如果不依靠载机带飞投放,靶机就得有腿脚。

在一张澳大利亚“金迪维克”小车图片的启发下,赵煦创造性的提出天空带飞与地面带飞一致的原理。

如果设计一种能滑行的小车,把无人机固定在这种小车上,利用发动机的推力使无人机滑跑速度达到一定值后,突然将无人机与小车分离,这样无人机就能自己飞上天去。

这样的方法史无前例,如何实现机车分离,是一个大难题。

赵煦等人大胆提出了用自动点刹纠偏的起飞车,“背”着靶机滑跑起飞。

同时,他还提出了用某型歼击机发动机代替原有无人机发动机的改造方案,使得靶机动力增加了近7倍。

但因推力增大太多,使得外形不变的靶机在起飞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种过早升力矩,致使靶机起飞试验一直有问题。

一次,
他晚上加班回家时,在楼梯上绊了一下,差点摔了一跤,下意识地说了句:“低头力矩太大了。

”猛然,他停下了脚步:“对,是低头力矩!”一般飞机起飞,都是减小低头力矩以增强其升力。

一个反其道而行之的方案被提出来了,在靶机起飞时。

他们加大了低头力矩,问题迎刃而解。

1966年12月6日,由赵煦等7名同志改装的无人机一举试飞成功,后被命名为“长空一号”。

它的研制成功,开创了我国自行研制靶机的先河,结束了我国从国外进口靶机的历史,为后续无人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靶五-乙”
80年代初,库存的进口靶机已全部用完,由于导弹试验任务的需要,国家需要一种更真实的靶机。

对实体型无人靶机,赵煦其实早有想法。

当时米格-15“比斯”飞机已退役多年,如果能把它改研成无人驾驶靶机,岂不是合理利用资源、节约经费、变废为宝的好事?
1983年1月20日,国防科工委把研制实体型靶机的任务正式交给了基地,赵煦成了牵头人。

不过,从“长空”靶机到实体型无人靶机毕竟是一个大的飞跃,而且国外当时只有美、苏两国有这样的靶机。

初见雏形的新型靶机,称为“靶五-乙”,但在试验时,
他们遇到了麻烦:靶机偏离跑道!这个难题连苏联专家也无法解决,他们曾无奈地说,如果要将有人驾驶飞机改装成无人机,至少要有直径4千米的圆形跑道!
赵煦和他的战友们开始了艰辛的攻关历程。

终于,他们运用点刹气动纠偏相似转换原理,成功改装了起飞系统,使无人机自动从跑道的东头滑向西头,试滑近4000米还几乎在中心线上,打破了苏联专家的“圆形跑道”说。

这种退役报废多年,即将被判处“死刑”的飞机,终于被成功改装成全尺寸、实体形、高亚音速“靶五-乙”靶机。

“靶五-乙”靶机的成功研制,开创了我国用有人机研制实体型无人机的先河,缓解了当时我国靶机奇缺,以及严重制约航空/防空武器试验发展的矛盾。

其出色的性能,连苏联专家也赞不绝口,甚至提出要购买该机的专利权。

超音速无人靶机
90年代初,随着航空武器系统的飞速发展,国家航空武器的试验需要一种速度更高、性能更好、更接近真实飞机的无人靶机,研制新型无人靶机已迫在眉睫。

在1990年的一次评审会上,赵煦和他的助手们当着众多专家的面掷地有声地说:“只要给我们800万人民币,保证4年内将超音速无人靶机送上天。


但是,让无人机冲破音障太难了。

美国攻克这一世界难题用了8年时间,耗资达数十亿美元,仅它的一个设计辅助软件就花费了270万美元。

我国研制这种飞机的费用仅有几百万元人民币。

大空域、大速度,飞机全权限自动控制系统理论,国际通用的是数字化技术解决无极参数变化难题,可当时我们国内没有掌握这项技术。

这也是西方权威论断我国搞不出超音速无人机的最主要根据之一。

自动控制不解决,飞机如同人无大脑,何谈飞起来?赵煦他们就是不信这个邪,集中广大科研人员智慧,终于提出了新的构想,为无人机的发展扫清了第一道障碍。

飞机地面纠偏又是一个拦路虎。

要让无人机在跑道上高速冲刺,并始终紧扣跑道中心,其困难不言而喻。

终于从废旧的电磁阀上,他们得到启发,利用磁阀有规律的振荡原理,研制成功了“点-刹-点”的自动振铃纠偏系统,让无人机“听话”了。

四年里,他们自己动手制作8个系统2万多套各种设备及配件,突破了音障、模拟式不变参数控制、超音速激波三大理论难关,攻克了我国和世界航空史从未遇到的地面纠偏、平衡离陆、各种无线电信号兼容等十大技术难题。

1995年4月13日,一架红白相间的超音速无人靶机,轻盈地滑过跑道,跃上蓝天。

无人作战飞机
随着世界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及在现代战争中的实际应用,无人机已从靶标使用逐步向智能化、多用途作战使用扩展,无人作战飞机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并被列为21世纪十大超级武器之一。

某型无人战机被总参、原国防科工委列为“九五”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之一,赵煦为该项目的总设计师。

在赵煦的带领下,他们设计并开发了全权限数字式自动飞行控制、制导与飞行任务管理、综合航电与投掷等系统,运用了多总线信息处理与融合等前沿技术,实现了自动起飞、自主导航飞行、自动遂行对地面目标精确攻击和自动返场着陆等强大功能。

2005年12月的一天,随着机场一阵轰鸣声,无人战机冲天而起。

基本型无人战机的研制成功是我军尝试无人机对地攻击的首次技术验证应用,标志着我军高智能化的自主式无人战斗机雏形的问世,对丰富我军的作战样式和作战手段具有非常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具有显著的军事、社会效益和重大的政治意义。

随后,在赵煦的带领下,他们对无人战机的性能进行了拓展。

当拓展型无人机顺利通过试验验证试飞时,时任空军
司令员乔清晨当场竖起大拇指说,“这是一个好用、管用、顶用的东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