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实验

合集下载

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步骤

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步骤

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步骤
1. 先把实验器材准备好呀,像平面镜、蜡烛啥的,这可不能马虎,不然咋做实验呢!比如说,你要做饭,总不能连锅都没有吧,哈哈!
2. 把平面镜立在桌子上,这可得放稳当了,要不然等下倒了可就麻烦咯!就像建房子得把地基打牢一样重要。

3. 点燃一支蜡烛,哇,那小火苗多可爱呀!你想想,这蜡烛就像是个会发光的小精灵呢。

4. 把蜡烛放在平面镜前,调整好距离,嘿,这可得有耐心,不能着急哟!好比给小娃娃穿衣服,得慢慢整。

5. 然后呢,你就去看镜子里的蜡烛像,哇塞,是不是很神奇?这就跟你在镜子前看自己一样新奇呢。

6. 再试着移动蜡烛,瞧瞧,镜子里的像也跟着动呢,多有意思呀!就好像你带着小跟班似的。

7. 换支蜡烛试试,看看是不是一样的效果呀?这就跟换件衣服看看效果一样嘛。

8. 多做几次,感受感受,你会发现这个实验真的超级有趣!难道不是吗?
9. 嘿嘿,做完这个实验,你就会清楚地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啦!
我的观点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真的很有意思,通过这些简单的步骤可以让我们直观地了解其奥秘,大家一定要好好尝试哦!。

平面镜成像实验

平面镜成像实验

平面镜成像实验平面镜成像实验一、实验装置本实验的装置包括玻璃板、蜡烛、光屏、刻度尺和白纸或坐标纸。

二、探究过程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1.验证平板玻璃是否能代替平面镜成像:将玻璃板垂直放置在桌面上,然后在玻璃板的一侧点燃一支蜡烛,通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是否有蜡烛的像。

2.验证像的虚实: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

3.验证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将完全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像与物体是否完全重合。

4.验证像与蜡烛到玻璃板距离关系: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三、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2.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

3.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像与物体相对平面镜是对称的。

四、器材作用在实验中,刻度尺用于测量距离,白纸或坐标纸用于记录像的位置,而选择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关系。

我们选择玻璃板而不是平面镜进行实验,是因为透明的玻璃板能够观察到像的位置和大小,而茶色玻璃板则能减少反射光的干扰。

我们选择较薄的玻璃板,是因为较薄的玻璃板能够减小像的畸变。

五、注意事项在实验中,我们需要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实验,以便更好地观察像的位置和大小。

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放置在桌面上,会出现像的畸变。

我们需要记录物体与像的位置和大小,并且多次改变蜡烛位置进行多次实验,以获得更准确的实验结果。

在实验中,物体与像的对应关系可以用字母“F”来表示。

六、题精练在实验中,我们选择平面镜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关系,而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关系。

在观察像时,我们会发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由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造成的。

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像的大小将变大。

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能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像。

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

如果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观察到B蜡烛的位置,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平面镜成像实验

平面镜成像实验
1.平面镜成像实验
2.实验现象分析 3.平面镜成像原理 4.典型例题
1.平面镜成像实验
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实验 时要注意玻璃板的放置、如何将一个蜡烛与另 一个蜡烛的像重合、如何验证所成像的虚实、 如何确定物距与像距的关系等等。
2.实验现象分析
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所需要的器材是:薄透明 玻璃板(作用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两只相同的蜡烛或 棋子(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刻度尺(用
于测量像距和物距)、一张白纸(看所成的像是虚像还是
实像)。 2.实验时玻璃板必须和桌面垂直,否则蜡烛的像不在水平 桌面内,会导致无法使另一个蜡烛与前一个蜡烛的像重合。
3.平面镜所成像的特点是: 像与物大小相等; 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
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像是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虚线表示。
结束
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物和像左右相反。
4.典型例题
1.下面方框中的四个图象,其中一个是福娃在竖直放置 的平面镜中的像,你认为应当镜成像的特点,请画出物体AB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解析: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镜
面对称,且成的是虚像,所以用

实验07 探究 平面镜成像规律(解析版)

实验07 探究 平面镜成像规律(解析版)

实验07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1.【实验目的】通过探究实验,得出平面镜成像规律。

2.【实验器材】(1)玻璃板、光屏、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白纸、刻度尺、量角器、支架等。

(2)主要器材作用:A、玻璃板: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B、两支完全相同蜡烛A、B:比较像与物的大小,确定像的位置。

C、刻度尺:测量蜡烛与平面镜的距离和像与平面镜的距离。

D、光屏: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

E、白纸:确定物、像和平面镜的位置。

3.【实验装置图】4.【成像原理】光的反射5.【实验步骤】(1)将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垂直架在纸上,在玻璃板的一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蜡烛的像。

(2)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3)将另一支完全相同的、但未点燃的蜡烛放到玻璃板后像的位置,与像重合(观察到未点燃蜡烛的烛芯上好像也有了烛焰)。

比较像与蜡烛的大小、正倒等关系。

(4)在玻璃板下所铺的白纸上描绘出蜡烛、玻璃板和蜡烛像的位置。

(5)画出连接蜡烛和像的直线,量出直线与玻璃板的夹角,用刻度尺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6. 【实验表格】7.【实验结论】(1)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2)像、物大小相同。

(3)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1、如何放置玻璃板?把白纸平铺在桌面上,玻璃板垂直放在纸上。

2、如何才能看到蜡烛A的像?人在点燃蜡烛侧透过玻璃板看去。

3、如何探究像的实虚?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看光屏上有无像。

4、如何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物的大小关系?拿一支完全相同且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像与物完全重合。

(等效法)5、在白纸上描出物、像和平面镜的位置后,接着应该怎么办?连接对应的像点、物点,测出它们到镜面的距离。

看连线和镜面是否垂直。

6、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应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进行实验。

实验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

用光具座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实验器材: 光具座、长度相同的蜡烛两支、长方形玻璃片火柴
实验设计思路:
传统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是将玻璃片竖立在木板或桌面上, 实验结束时用刻度尺量出两只蜡烛到镜面的距离。

缺点:
一、玻璃片底座不容易找到, 即使有底座, 玻璃片竖着也很不稳定, 不便于做分组实验。

二、用刻度尺量出物象距离浪费时间。

改进后的实验是将蜡烛、玻璃片都放在光具座上, 实验过程中可以直接在光具座上读出物象到镜面的距离, 既安全稳定又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便于做分组实验。

实验步骤: 1. 将一支蜡烛和玻璃片安装在光具座上。

2. 在玻璃片的一侧点燃蜡烛, 从这一侧可以看到平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 用一张纸在像的位置接收, 看在纸上不能接收到火焰的像, 因而证明平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实像, 是虚像.
3.在玻璃片的另一侧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 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 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4.读出两支蜡烛到玻璃片的距离, 验证物象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合作交流: 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较暗的环境进行, 现象更加明显.。

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操作要点和结果分析

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操作要点和结果分析

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操作要点和结果分析实验目的:通过平面镜成像实验,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性,并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介绍:平面镜成像实验是物理实验中常见的一个实验,通过将物体放置在一面平面镜前,观察镜像的形成情况,以及镜像相对于物体的位置、大小等属性,研究平面镜的成像规律。

下面将详细介绍实验的操作要点和结果分析。

实验器材:1. 平面镜:选择高质量的平面镜,确保其表面光洁无瑕疵。

2. 物体:选择具有明确形状的实验物体,例如一支笔。

3. 光源:可以选择白炽灯、激光等光源。

实验步骤:1. 将平面镜放置在桌子上,并确保其平稳。

2. 将物体放置在平面镜的前方,与平面镜呈现一定的角度。

3. 调整光源的位置和角度,保证光线能够正常照射到物体上。

4. 观察物体的镜像,注意观察镜像的位置、大小和方向等特征。

5. 根据观察结果,进行记录,并进行进一步的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1. 镜像位置: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发现,物体与镜像之间的距离与物体与镜的距离相等,且镜像与物体在同一直线上。

2. 镜像大小:镜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3. 镜像方向:平面镜成像实验中观察到的镜像相对于物体来说是左右相反的,即称为“左右对称”。

进一步分析:实验结果符合平面镜的成像特性,其中,镜像位置与物体与镜的距离相等,可以通过光线的路径来解释。

平面镜成像实验中,光线从物体上的某一点出发,通过平面镜反射后,经过延长的光线与镜像相交,形成镜像位置。

镜像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是由于光线的传播规律决定的,光线在平面镜上的反射角与入射角相等,因此,形成了与物体一一对应的像点。

而镜像的左右对称性,是由于平面镜不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而引起的。

这些结果都与光的直线传播和镜面反射规律相符。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环境要保持较暗,以确保能够清晰观察到镜像。

2. 注意保持光线方向的稳定,避免光源移动或光线角度发生较大变化。

3. 实验中尽量选择较大的物体,以获得更为明显的镜像效果。

4. 在观察镜像时,可以通过移动自己的位置来改变观察角度,以获取更多的观察结果。

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方法

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方法

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方法
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 小孔成像法:将平面镜作为屏幕,通过其中一个小孔射入一束光线,观察光线经过反射后在平面镜上形成的影像。

通过调整光源距离平面镜的距离以及小孔的位置,可以观察到不同大小、位置的虚像。

2. 物体成像法:将一个物体放置在平面镜的前方,观察物体在平面镜上形成的影像。

通过移动物体的位置和调整观察点的位置,可以观察到物体和影像的关系,并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 平行光成像法:将一束平行光线射入平面镜,观察光线经过反射后在平面镜上形成的影像。

通过调整光源的位置和观察点的位置,可以观察到不同平行光束在平面镜上形成的虚像。

4. 文字成像法:将一个带有文字的纸片放置在平面镜的前方,观察文字在平面镜上形成的影像。

通过调整纸片的位置和观察点的位置,可以观察到文字的正立或倒立等现象,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中需要注意安全,避免直接注视光源和直接照射眼睛。

同时,还可以利用丝线等辅助工具来测量和观察光线的路径和角度等参数。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和步骤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和步骤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和步骤制作步骤:1、在纸上竖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2、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的像;3、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后面与像重合,在纸上记录下物像的位置;4、用直线将物像位置连起来;5、改变位置再测几组;将测得数据填入表格中。

扩展资料实验:【仪器和器材】蜡烛,12 cm×15 cm透明玻璃片(最好用贴有反光膜的汽车用玻璃),12 cm×10 cm普通透明玻璃片,玻璃胶。

【制作方法】在透明玻璃12 cm边涂上适量的玻璃胶,将其固定在12 cm×10 cm普通透明玻璃片的正中间(要保证两玻璃面的垂直),并在反光面位置两侧的底座玻璃上画线。

【使用方法】将做好的装置放在方格纸上,并让装置上的记号线与方格纸上的中线重合。

【实验技巧】做实验时方格纸上的记号,应将物体的整个底部形状画出。

【实验方法】本实验总方法:实验归纳法。

用未打开的蜡烛代替点燃的蜡烛的像的方法:等效替代法。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清晰度降低,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2)实验中宜选择较薄的玻璃板,从而避免因前后两个玻璃面成的像不重合而有一定错位(重影),便于确定像的位置;(3)玻璃板要垂直于桌面放置,这样避免使像偏上或偏下,便于使后面的物体与前面物体的像重合,从而更好地确定像的位置。

可用两块三角板检验玻璃板是否与桌面垂直;(4)在桌子上铺白纸的目的是便于记下蜡烛、玻璃板和像的位置,从而确定物与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关系及物、像的连线与镜面的关系。

成像特点:1、平面镜成正立等大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2、像和物的连线垂直于平面镜。

3、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4、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5、像的大小相等,但是左右相反。

6、像的上下不变,左右互换(总结: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第7讲平面镜成像

第7讲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成像1知识精要1.平面镜成像实验(1)实验目的:探究物与像到镜面的距离,物、像的大小关系。

(2)实验器材:两支大小形状相同的的蜡烛、一块玻璃板、玻璃板支架、一个光屏、一把直尺、一张纸和火柴。

(3)实验步骤:参照如图所示的步骤完成实验:(4)实验结论:①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②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到平面镑的距离相等;③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一句话概括: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成虚像.(5)实验分析:①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玻璃既能反光又能透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准确的找到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及测定物与像到镜面的距离。

②实验时选用的玻璃板要薄些:如果用厚玻璃做这个实验,玻璃的两个表面都会发生反射,会看到两个不重合的像,不利于实验,③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让没有点燃的蜡烛与像重合,这只蜡烛的位置也就是像的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比较像和物的大小.④无论怎样移动物像都无法重合:实验中使玻璃板与白纸垂直,否则,会出现玻璃板后的蜡烛无论怎样移动.都不能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的现象(玻璃板倾斜时,像成在玻璃板的斜上方。

2、虚像和实像虚像:非实际光线而是光线的反向沿长线会聚而成的像。

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实像: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叫实像。

能呈现在光屏上。

3、利用平面镜成像规律作图:注:画图中的实线和虚线:(1)实际光线用实线画,加箭头表示光线的行进方向;(2)反向延长线不是实际光线,所以用虚线画,不加箭头;(3)实像用实线画,虚像用虚线画,都要加箭头表示像的正倒;(4)法线等辅助线要用虚线画。

4、球面镜:平面镜的作用:(1)成像(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潜望镜)凹面镜:(1)作用:会聚光线;(2)应用:太阳灶、汽车头灯凸面镜:(1)作用:发散光线;(2)应用:汽车后视镜注:凸面镜和凹面镜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凸面镜成缩小的像,能扩大视野范围。

典例分析✓例1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放到铺在水平面的白纸上,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

实验数据分析与结论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验证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是 正确的,并且得出了一些关于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这些规律可以指导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如何使用平面
5
实验结论总结
实验结论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平面 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实验 结果表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的 位置与物体的位置对称,当平面 镜转动时像也会随之转动。此外, 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也会影响像的 形状和大小。这些规律对于指导 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使用平面镜具 有重要的意义
O
移动速度过快而难以观察
W
测量物体和像的距离时
应使用精确的测量工具,如测量尺或
激光测距仪,并确保测量方法正确
T
在实验过程中
应注意安全,避免将手指或其他物品
放在平面镜前方,以免受伤
8
实验中的困难与解 决办法
实验中的困难与解决办法
1
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观察像的清晰度不足的问题。这可能是由于光线太暗或平面镜不够清洁所 导致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尝试调整光源的位置或增加光照强度,同时确保平面镜的清洁度
用测量尺测量平面镜到物体的距离和像到平面 镜的距离:并记录下来
转动平面镜:观察像的变化,并记录下不同角 度下的像的位置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4
实验数据分析与结 论
实验数据分析与结论
通过实验观察和 数据测量,我们 可以得出以下结

实验数据分析与结论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1 这是因为物体和像在同一直线上,而这条直线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 下几点:首先,要选择干净的平 面镜,以免影响实验结果;其次, 要准确地测量物体和像的距离和 位置,以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最后,要认真分析实验数据,得 出正确的结论

实验04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

实验04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

实验04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观察平面镜对物体的反射作用。

实验器材:1.平面镜2.物体(如针尖、硬币、图钉等)3.光源(如手电筒等)4.白纸或墙壁实验步骤:1.将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桌子上。

2.将物体放在平面镜的前方,与平面镜保持一定的距离。

3.打开光源将光线照射到平面镜上。

4.调整物体与光源、平面镜的位置,观察平面镜对物体的反射作用。

5.移动物体和观察点的位置,记录观察到的镜面图像的特点。

6.将记录的结果整理并进行分析。

实验原理:平面镜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光学器件,通过其反射效果可以实现物体成像。

平面镜是由反射面构成的,光线在平面镜上的反射遵循反射定律,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在实验过程中,根据调整物体和观察点的位置,可以观察到以下成像特点:1.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越远,观察到的图像越小;反之,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越近,观察到的图像越大。

2.当物体位于平面镜的前方时,观察到的图像在平面镜后方;当物体位于平面镜的后方时,观察到的图像在平面镜前方。

3.当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增加时,观察到的图像的位置也相应发生移动,在整个过程中,图像的位置与物体的位置关于平面镜中心对称。

4.观察到的图像与物体的形状相似,但是左右颠倒。

实验分析: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平面镜的反射成像特点符合我们之前学习到的平面镜成像规律。

在实验中,物体与观察点的位置的调整可以改变物体成像的大小和位置,这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相关。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观察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平面镜的反射作用可以实现物体的成像。

2.平面镜成像遵循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反射定律。

3.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和位置调整会影响图像的大小和位置。

4.平面镜成像的图像与物体形状相似,但是左右颠倒。

平面镜是光学实验中常用的光学器件,其成像特点在许多实际应用中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在梳妆台、车后视镜等生活中经常使用的镜子都是平面镜,我们看到的人脸、物体的形象就是通过平面镜的反射而形成的。

平面镜成像实验原理

平面镜成像实验原理

平面镜成像实验原理
平面镜是一种反射镜,具有平整的反射表面。

平面镜成像实验是通过平面镜将光线反射,形成一个虚像的实验。

实验步骤:
1. 把平面镜竖直放置于桌子上,用夹子夹住。

2. 用白纸固定在桌子上,并且与平面镜的反射面平行。

3. 在平面镜的反射面前方,放置一个实物,如一只铅笔或一瓶水。

4. 在实物的后方,放置一个观察者眼睛,观察者可以看到实物
的虚像。

5. 改变实物的位置,观察它在平面镜中的变化。

实验原理:
当光线射到平面镜上时,它们被反射并形成一个虚像。

虚像的位置与实物的位置相对应,但是左右是相反的。

这是因为光线在反射时遵循“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

虚像的大小与实物的大小相同,但是上下是相反的。

这是因为虚像是从平面镜的反射面上反射出来的,而不是在实物的位置上形成的。

通过平面镜成像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光线的反射规律,以及虚像的形成原理。

这对于学习光学知识有很大帮助。

- 1 -。

实验2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版)

实验2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版)

实验2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识点一、平面镜成像规律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平面镜成像是虚像。

2.平面镜成虚像: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在平面镜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在镜子中会出现一个正立蜡烛的像,但将光屏放在平面镜后蜡烛像的位置时,光屏上却没有出现蜡烛的像,可见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不存在的,是虚像。

3.平面镜成像作图:(1)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律)作图;(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对称法)。

4.凸面镜特点: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平行光射到凸面镜上,反射后成为发散光。

5.凹面镜特点: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平行光射到凹面镜上,反射后会聚到一点。

知识点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1.分析论证(1)未点燃的蜡烛可以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说明蜡烛的像的大小与蜡烛大小相等;(2)蜡烛和它的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2.实验中注意事项(1)为了使观察到的像更为清晰,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2)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便于观察和确定像的位置,并比较物像的大小关系,原因是玻璃板既能反射光又能透过光,即透过玻璃板能看到未点燃的蜡烛,也能看到点燃的蜡烛所成的像;(3)实验应选用较薄的玻璃板。

因为玻璃板的前后表面可以各成一个像,当玻璃板较厚时,两个像有较大的错位,难以确定像的位置;(4)实验中,玻璃板要竖直立在水平桌面上。

若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则未点燃的蜡烛和点燃的蜡烛将不能完全重合;(5)实验中,使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目的是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6)用点燃的蜡烛做实验的优点是所成的像比较亮,便于观察;(7)白纸用于标注玻璃板的位置、蜡烛以及蜡烛的像的位置,刻度尺用于测量蜡烛以及蜡烛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8)改变蜡烛与玻璃板的距离进行多次实验,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

平面镜成像_实验报告

平面镜成像_实验报告

常州市新桥中学八年级物理 2010/11/15诚实做人,踏实做事!平面镜成像 实验报告班级: 姓名:一. 实验目的: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二. 实验方法: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交流合作 三. 实验过程 (一)提出问题:我们生活中用的镜子是平面镜,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像的位置有什么特点呢? 像的大小有什么特点?(二)猜想:①平面镜所成的像可能在平面镜的 (上/前/后); ②平面镜所成的像可能与物的大小 ;③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可能 。

(三)实验:实验步骤:利用上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试验:① 在桌面上铺上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② 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

③ 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这个位置就是前面蜡烛的像的位置。

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

④ 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复第③步。

⑤ 熄灭蜡烛,整理实验器材,结束实验。

1.探究时为什么用半透明的玻璃板代替生活中的镜子?2.实验中要求玻璃板如何放置?3.标记:镜前物体A ,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A ’,镜后物体B ,平面镜一般用MN 表示 方案:使B 与A ’重合,找到像的位置,确定像与物体等大4.A 与B 为什么大小相同?5.6.移开B ,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物体的位置上,直接观察白纸(越过平面镜),看看白纸上是否有像?这又说明了什么?7.把A 与B 连起来,他们的连线是否与镜面垂直?8.改变平面镜的距离,像与平面镜的距离是否改变?像的大小是否改变?9.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是左右一致还是左右相反?像的上下与物体的上下是一致还是相反?10.当物体远离或靠近平面镜时物体的像的移动情况是?物体移动速度与像移动速度相等吗?11.光线是亮的时候像清楚还是暗的时候像清楚?(四)结论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2.像的大小与物体的 3.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 4 .像和物体对镜面是。

平面镜成像实验

平面镜成像实验

平面镜成像实验、实验装置二、探究过程1.验证玻璃杯是否代替平面镜成像:将玻璃板垂直置于桌面,在玻璃板的一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面是否有蜡烛的像。

2•验证像的虚实: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3•验证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将完全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像与物体是否完全重回。

4.验证像与蜡烛到玻璃板距离关系: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三、实验结论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2•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3•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相对平面镜是对称的。

四、器材作用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刻度尺的作用:;2.白纸或坐标纸作用: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何选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4•选用玻璃板而不选用平面镜的原因:;5.为何选择茶色玻璃板:;6.为何选择较薄的玻璃板:;五、注意事项1•为什么实验应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2•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放置在桌面上,出现什么现象:;3.记录物体与像的方法:;4•多次改变蜡烛位置并进行多次实验的目:;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体与像的对应关系:;6.字母“F”相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六、习题精练1.某同学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前一后竖直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

在此实验中:(1)应选择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填“平面镜”或“平板玻璃”);(2)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关系;(3)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关系;(4)观察像时,会发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造成的;(5)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

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

“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方案
【实验课题】
1.平面镜成像时,物体和像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2.平面镜成像时,物体和像在大小上有什么关系?
【实验器材】
玻璃板、支架、军棋子、三角板、铅笔、方格纸
说明: (1)玻璃板:方便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2)支架:使玻璃板能竖置地立放在水平面上
(3) 军棋子:一枚是用来成像的物体 ,另一枚用来代替像.
(4)方格纸:方便测量军棋子到玻璃板的距离
【实验步骤】
1.将方格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
2.将玻璃板插入支架,放在方格纸中间的那条实线上,玻璃板朝向自己的一面的底边与直线平齐;
3.将一枚军棋子侧放在玻璃板朝向自己的一面前方某个方格内,并在方格内用笔标上记号A;
4. 保持玻璃板前面的军棋子位置不动,将另一军棋子侧放在玻璃板背面的某个方格内;慢慢移动到这枚军棋子,直到它与像完全重合,并标上记号A′;
5.观察像与物对应点的连线是否与镜面垂直;计算比较两军棋子与中间直线的距离;分析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将上述实验结果填入数据记录表格。

6.重复上述实验,同样将实验结果填入数据记录表格。

【注意事项】
①如何放置玻璃板?
②如何放置两个物体?
③如何判断像与物体重合?
④如何记录像与物体的位置?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实验用方格纸:(方格纸每行高度为0.8cm)。

初二物理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

初二物理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

初二物理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标题: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一、实验目的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和特性。

2、学会使用平面镜进行简单的光学实验。

3、培养观察、分析和总结实验现象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当光线射到平面镜时,光线会发生反射,形成虚像。

这个虚像与实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且像与物的距离等于平面镜到两者的距离。

虚像的大小与实物相同,但左右颠倒。

三、实验器材1、平面镜2、尺子3、笔和纸4、光源(如手电筒)5、各种不同大小的物体(如书本、笔等)四、实验步骤1、将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桌面上,确保平面镜干净无尘。

2、在平面镜前方放置一个物体,如书本。

3、打开手电筒,将其放置在物体的侧面,使光线照射到物体上并反射到平面镜上。

4、观察平面镜中的像,注意像的位置、大小、形状等特点。

5、使用尺子测量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以及像与平面镜的距离。

6、改变物体的位置、大小、角度等,重复上述步骤,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7、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实验结果物体与平面镜距离(cm)像与平面镜距离(cm)像的特点55与物体等大,左右颠倒1010与物体等大,左右颠倒1515与物体等大,左右颠倒2、实验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平面镜成像具有以下特点:(1)像与物的距离相等,且关于平面镜对称。

这符合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

(2)像的大小与实物相同,但左右颠倒。

这是因为光线在平面镜上发生反射时,左右方向发生变化。

(3)无论物体的位置、大小、角度如何改变,像的特点都保持不变。

这进一步验证了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掌握了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

同时,我们也学会了使用平面镜进行简单的光学实验,提高了观察、分析和总结实验现象的能力。

七、实验建议与改进1、在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平面镜的清洁,避免灰尘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可以尝试使用不同形状、材质的物体进行实验,观察并总结不同物体在平面镜中的成像特点。

平面镜成像实验方法

平面镜成像实验方法

平面镜成像实验方法
1. 平面镜成像实验目的
平面镜成像实验用来模拟光线照射在平面镜上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探究反射法则以及证实折射定律的正确性。

2. 平面镜成像实验准备工作
(1)准备实验器材:光源、平面镜、支架、胶布等;
(2)调节实验器材:将镜子用胶布固定在支架上,确定光源的位置,使光源与镜子的距离和镜子的朝向符合实验要求;
3. 平面镜成像实验操作步骤
(1)测量实验器材的位置及距离:测量镜子支架上的物体离光源的
距离,镜子距离支架的高度,镜子朝向的角度以及支架的位置;
(2)调节实验器材位置:将物体进行拉远或拉近,观察反射光线的
路径,调节镜子的高度和朝向,目的是让反射光线得以直线传播;(3)安放物体:将物体放置在光源和镜子中间,检测光线传播的方向,重复调节实验器材位置,直到光线得以直线传播,测量和确定实
验器材两端的距离;
(4)拆卸实验器材:测量完成后,将实验器材拆卸;
4. 平面镜成像实验记录数据
把所测的距离、角度、位置都精确记录下来,并将实验结果用折射
试验结果图概括展示出来,以便比较实验前后的变化。

5. 平面镜成像实验解析
(1)测量实验器材的位置及距离:根据实验前后实验器材的位置及距离,可以得到物体与反射面的距离,镜子距离支架的高度,镜子朝向的角度;
(2)计算折射率:根据反射定律,入射光线的出射角度=反射面的入射角度,计算对应的出射角度和入射角度之比;
(3)比较理论与实验结果:将理论计算出来的折射率与实验结果比较,以此验证实验结果是否符合折射定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实验目得: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2.实验器材:玻璃板(作平面镜)、2只大小相同得蜡烛、刻度尺、白纸
其它:笔、火柴
3.实验步骤
(1)将点燃得蜡烛A,放在玻璃板得一侧,在A一侧能观察到玻璃板另一侧A得像A′;
探究像与物得大小关系:
(2)拿着另一只未点燃得蜡烛B在玻璃板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瞧上去B与A′重合,即B瞧上去好像被点燃了。

此时,B得位置就就是像A′得位置。

——等大
探究像与物到玻璃板得距离关系:
(3)用刻度尺量出A、B分别到镜面得距离,相等。

——等距
记录数据:
探究平面镜成得像就是实像还就是虚像:
(4)在A′一侧放一张白纸作屏幕,眼睛直接观察白纸,则瞧不到A得像A′,说明:平面镜成虚像。

(将手放在A′处,感觉不烫,说明:平面镜成虚像。

)
4、实验结论:平面镜成像得特点
(1)平面镜所成得像就是虚像;
(2)像与物体得大小相等;
(3)像与物体到平面镜得距离相等;
(4)像与物体得连线与镜面垂直。

(2)(3)(4)对称
虚像:不就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能瞧见,但不能在屏幕上呈现得像。

注意事项:
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得目得就是:物体一侧能瞧到物体得像,同时还能瞧到代替物体得另
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得位置。

2、试验要求玻璃板与桌面垂直。

3、实验时将光屏放在未点燃蜡烛得位置,从玻璃板上方瞧光屏,光屏上瞧不到像,说明平面镜
成得就是虚像。

4、实验中选择厚玻璃还就是薄玻璃?选择较薄得玻璃;因为厚玻璃板得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
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

考试分析:
考情分析
考查内容2009年2010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二模题号分值题号分值题号分值题号分值题号分值题号分值平面镜成像得
规律以及探究
18 3 20 3 23 1 24 2 17 3 24 3
平面镜成像得
实验
说明题目一般会以作图、简单实验题得形式出现,一般比较简单,分值在3分左右。

平面镜成像主要就就是考察平面镜成像得特点以及实验,要熟练掌握平面镜成像得特点以及小结
实验步骤,明确具体实验步骤得目得。

练习:
1.某同学做“平面镜成像得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得上面,再取两段等
长得蜡烛A与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得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右图所
示。

在此实验中:
(1)两段等长得蜡烛就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得______关系;
(2)直尺得作用就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接收到蜡烛
A得烛焰得像(填“能”或“不能”)。

这说明平面镜成得就是_____像。

(选填
“虚”或“实”)。

答案:大小;到平面镜距离;不能;虚。

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得特点”得实验中,小明设计得实验报告(部分)如下,请填写空格处得内容。

实验目得:探究平面镜成像得特点。

实验器材:玻璃板、白纸、蜡烛(2个),以及__________。

实验步骤:
1)在水平桌上铺一张白纸,纸上________放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2)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得蜡烛A,在玻璃板刻度尺后放一支__________得蜡烛B。

3)移动玻璃板后得蜡烛B,直到从玻璃板前各个位置瞧去,玻璃板后得蜡烛B_________,在
纸上记下这个位置。

答案:刻度尺;竖直;未点燃;与A蜡烛得像完全重合
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得实验中,王刚同学利用玻璃板、相同得两根蜡烛A与B、刻度尺、白纸、铅笔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1)在寻找蜡烛A得像得位置时,眼睛应在蜡烛______(选填“A”或“B”)
这一侧观察。

移动玻璃板后面得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
得像重合。

以此来确定蜡烛A成像得位置。

这里所采用得研究方法就
是______________。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2)为探究平面镜成像得虚实,移开蜡烛B,用白纸做屏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发现白纸上并没有瞧到蜡烛得像,由此可知平面镜所成得像就是______像。

(选填“实”或“虚”)
答案:A;等效替代法;虚
4.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得实验中,取两支相同得蜡烛A与
B,点燃蜡烛A,在玻璃板得另一侧慢慢移动蜡烛B直到使它与蜡烛A得像重
合,表明像与物得______相同。

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得虚实,先移去后面得蜡
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在光屏上观察不到像,说明平面镜所成得像就
是______。

此实验不能用平面镜进行,就是因为平面镜______。

答案:大小;虚像;不能找到像得位置
5.“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得实验如图所示.在竖立得茶色玻璃板下方放置一把刻度尺,两支相同得蜡烛A与B分别竖立于玻璃板两侧,以蜡烛A为成像物体。

(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得目得就是为了能确定像得______,取两只相同蜡烛得目得就是为了能比较像与物得______;
(2)点燃蜡烛A,从A一侧观察蜡烛B,缓慢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得像______,可以得知像与物大小相同;用刻度尺与笔将A、B所在得位置连接起来,发现像与物得连线与玻璃板
______,像与物到玻璃板得距离______;
(3)实验过程中,如果在平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得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就是______;
(4)如果在蜡烛B得位置上放一光屏,无论怎样,在光屏上______(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得像,说明平面镜所成得像就是______像。

(5)若在玻璃板后方出现两个A得像,则有可能就是______。

答案:(1)位置;大小;(2)完全重合;垂直;相等;(3)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4)不能;虚;(5)玻璃板太厚.
6.如图所示就是探究“平面镜成像得特点”得情景:竖立得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张白纸,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得蜡烛,然后把点燃得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 放在玻璃板后面,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该实验选择两个相同得蜡烛A与B,就是为了比较像与物______关系。

(2)我们应选择______(选填“较厚”或“较薄”)得平板玻璃来代替日常使用得平面镜,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得同时,也能透过玻璃瞧到B蜡烛,从而确定______。

(3)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填“较明亮”或“较黑暗”)得环境中进行。

(4)将蜡烛B在玻璃板后得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得像完全重合(如图甲).您分析出现这种情况得原因可能就是______。

(5)实验中,小明移动蜡烛B,使其与蜡烛A得像完全重合,此时同桌得小红在旁边得位置观察到蜡烛B与A得像______(选填:“重合”或“不重合”)。

撤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得位置放一与玻璃板平行得光屏,则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显示蜡烛A得像,说明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得像就是______像。

(6)图乙就是小明同学经过本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得像与物对应点得位置,她接着连接了像与物得对应点,发现连线与镜面就是垂直得关系,然后又分别测量物与像到平面镜之间得距离,发现距离相等.请问小明同学能否得出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答:______,理由就是: 。

答案:(1)大小;(2)较薄;像得位置;(3)较黑暗;(4)玻璃板未与桌面垂直;(5)重合;不能;虚;(6)不能;只做一次实验,具有偶然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