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实验专题
平面镜成像专题训练
![平面镜成像专题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7a0c9f9c453610661ed9f4e4.png)
平面镜成像专题训练1、检查视力时人与视力表间的距离应为5米。
由于屋子太小而使用平面镜来帮助测量,视力表到镜子的距离为3米(如图1),那么人到镜子的距离应为米。
2、王璐瑶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面电子钟的示数的像如图所示,则此时的时刻是______;何洪宇从平面镜中看到挂钟的像如图3所示,这时的时间是_________。
3、有一种液面微变监视器,基本结构原理如下图所示:光发射器始终以一定角度向被监视的液面发射一束细光;光束经液面反射,其反射光被水平放置的平面光电转换器接收;光电转换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
若反射到光电转换器接收平面上的光点从S1点移向S 2点,则表明被监视的液面是___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当液面升降高度一定时,接收平面上的光点S1和S 2之间的距离与接收平面到液面的距离有没有关系?答____。
(选填“有”或“没有”)。
4、平面镜前有4个发光点,如上图所示。
则图中的眼睛不能看到其虚像的发光点是()A、aB、bC、cD、d5、一束光射到平面镜上,与镜面的夹角是30°,那么反射角是,要想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成40°角,入射角应为,当光垂直镜面入射时,反射角是______.6、晚上,在桌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放在纸上(镜面朝上),让手电筒的光竖直向下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人从侧面看去()A.镜子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B.镜子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C.白纸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D.白纸暗,它发生了漫反射7、如图2所示,一只大熊猫正抱着一根竹子在镜前欣赏自己的像。
此时,它从镜中看到的自身像应该是图3中的()图8、张苏岱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实验时,将玻璃板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直放在桌面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
(1)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其目的是;(2)如果有3 mm厚和2 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用两段相同的蜡烛实验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为了比较像和物到平面镜距离的关系,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实验最好在较(填:亮或暗)处进行;(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选填“虚”或“实”)像;(4)把蜡烛A远离玻璃板,则成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不变”);(5)如果实验过程中张苏岱发现:无论怎么改变蜡烛B的位置,都无法使蜡烛B与蜡烛A 的像重合,则可能的原因是。
中考物理实验精练精解专题实验题1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含解析
![中考物理实验精练精解专题实验题1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2c2e72c0508763230121252.png)
实验题12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一.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目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器材】玻璃板、白纸、两支等大的蜡烛、火柴以及刻度尺【实验步骤】1.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直放一块玻璃作为平面镜.2.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后放一支等大、未点燃的蜡烛B.3.移动玻璃后的蜡烛B,直到从玻璃板前各个位置看去,玻璃板后的蜡烛B看上去好像点燃一样,这个现象表明了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在纸上记下这个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确定虚像的位置.4.测量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发现:距离相等.5.观察蜡烛A和蜡烛B的连线,发现:连线垂直于玻璃板.6.若要判定所成的像的虚实,应该在像的位置放一块光屏,通过玻璃板观察上面是否成像来进行判断.★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为了方便确定虚像的位置.用两支等大的蜡烛:为了方便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实验中,眼睛观察到有2个像,它们分别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蜡烛A的虚像,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蜡烛B的虚像.进行多次试验的目的:多次实验得出普遍规律.【实验结论】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2.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3.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4.像和物体的连线跟镜面垂直二.真题精练1.(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真题)如图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利用了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_______,玻璃板应_______放置;(2)在玻璃板前面放一只棋子A,再拿一只相同棋子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与棋子A 的像重合,这样做是为了比较_______的关系;若将光屏放在棋子B所在的位置,直接观察光屏,不能看到棋子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3)实验时小明发现棋子A的像较暗,很难使棋子B与之重合,用手电筒对着玻璃照射棋子A的像,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使像变亮.【答案】 (1). 像的位置 (2). 竖直 (3). 像与物大小 (4). 虚 (5). 不能【解析】【详解】(1)[1]平面镜不能透光,不容易确定像的位置,玻璃既能成像又能透光,成像虽没有平面镜清晰,但能观察到玻璃板后面的像,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玻璃板必须与水平桌面垂直,即保证玻璃板竖直放置,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才能与所成的像重合,才可以比较物像大小.(2)[3]拿相同棋子B与棋子A的像重合,这样做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的关系.[4]平面镜成像实验时,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发现光屏上并没有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3)[5]为了使成的像更明亮,小明应该用手电筒照射棋子A;所以用手电筒对着玻璃照射棋子A的像,不能使像变亮.2.(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像的位置,在白纸上记下A和B的位置.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多次实验.(1)实验过程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2)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上竖立光屏,在光屏上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像是_______像.(3)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所成像的大小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 (1).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 不能 (3). 虚 (4). 不变【解析】【详解】(1)[1]玻璃板是透明的,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便于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2)[2][3]光屏能够承接到的像是实像,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上竖立光屏,在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3)[4]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像与物的大小相同,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所成像的大小不变.3.(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真题)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设计和进行实验:(1)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要用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原因是玻璃板能成像,面且______(只填字母代号).A.透过玻璃板可以看见后面的蜡烛B.玻璃板比平面镜成像更清晰C.蜡烛经玻璃板可成实像D.玻璃板只透光不反射光(2)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需要选用两根外形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蜡烛;(3)除图中提供的器材外,实验中还用到一种测量距离的工具,它是______;(4)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故有蜡烛______(选填“A”或“B”)的一侧观察.【答案】 (1). A (2). 相同 (3). 刻度尺 (4). A【解析】【详解】(1)[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我们选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完成实验,因为可以透过玻璃板观察后面的蜡烛,故应选A.(2)[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选用两支外形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3)[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我们需要测量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所以实验中还需要刻度尺.(4)[4]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只能在物体的一侧通过玻璃板观测到,所以在寻找蜡烛A 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故有蜡烛A的一侧观察.4.(年宁夏中考真题)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1)小明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__;(2)小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_____,这是为了比较_____;实验中点燃蜡烛A的目的是__________;(3)小明完成实验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对上述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乙所示,他将右侧贴有半透膜的玻璃板用夹子固定在量角器上,把形如“7”的未点燃的生日蜡烛C、D分别插在铺有方格纸的泡沫板的a、b处,透过普通玻璃看不到蜡烛C清晰的像,透过贴膜玻璃能看到蜡烛D清晰的像,他透过贴膜玻璃能看到蜡烛D清晰的像是因为__________;(4)请你说出实验改进后的优点(至少说出两点)∶_______________。【答案】 (1).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 完全相同 (3). 像与物的大小(4). 使蜡烛A的像更清晰 (5). 贴膜玻璃前光线暗一些 (6). 便于探究像和物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便于比较物与像的大小【解析】【详解】(1)[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以及方便观察像,用透明的玻璃板替代平面镜完成实验.(2)[2][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需要选用的两支蜡烛完全相同.[4]实验中点燃蜡烛A后比较亮,黑暗的环境和蜡烛的对比度大,使蜡烛A成的像更清晰.(3)[5]普通玻璃比贴膜玻璃对光的反射要好一些,反射的光线多一些,导致贴膜玻璃比普通玻璃前光线要暗一些,所以透过贴膜玻璃能看到蜡烛D清晰的像.(4)[6]铺上方格纸便于探究像和物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用形如“7”的未点燃的生日蜡烛做物体便于比较物与像的大小.5.(年辽宁省丹东市中考真题)如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图乙是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的位置关系.(1)实验时为了便于在桌面上确定像的位置,玻璃板必须_______放置在水平桌面上.(2)当将蜡烛放在A1点时,可在A'1位置放置光屏来验证平面镜成像是_______像.(3)当把蜡烛放在A2点时,在A'2位置观察到了它的像.若在A'2和玻璃板之间放上一个与玻璃板等大的黑色不透明纸板,从玻璃板前方______(选填“仍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由光的_______形成的.(4)将蜡烛放在A3点完成实验后,将玻璃板前的蜡烛沿A'3A3直线向远离玻璃板方向移动2cm,此时像与蜡烛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cm,像的大小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 (1). 竖直 (2). 虚 (3). 仍能 (4). 反射 (5). 10 (6). 不变【解析】【详解】(1)[1]平面镜所成的像关于镜面对称,为了便于观察,玻璃板需与水平桌面垂直,所以应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2)[2]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的像,所以可以验证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3)[3][4]在像和玻璃板之间放一个不透明的纸板不会影响玻璃板的成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4)[5][6]移动前,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是3cm,向远离玻璃板移动2cm后,距玻璃板为5cm,物与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所以像与蜡烛的距离为10cm;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等大,故像的大小不变.6.(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真题)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在水平桌面上铺张大纸,将玻璃板竖立在纸上,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条直线,这条直线代表__________的位置;(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蜡烛B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若在蜡烛B和玻璃板之间竖直放置一张不透明的白纸,则从C处一定能看到的是____(填“蜡烛B”、“蜡烛A的像”、“蜡烛B的像”或“蜡烛A的像和蜡烛B”);(3)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向这块玻璃,并穿过玻璃进入空气中.请在图乙中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光线.(要求标出法线)( )【答案】 (1). 平面镜 (2). 蜡烛A的像 (3).【解析】【详解】(1)[1]在水平桌面上铺张大纸,由于玻璃的透光性,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将玻璃板竖立在纸上,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条直线,这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2)[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蜡烛A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达到人的眼睛内,逆着反射光线看去,感觉光是由蜡烛A的像发出的,故在C一定能看见蜡烛A 的像.(3)[3]过O点做法线,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再过O 点做法线,光线玻璃中斜射入空气中,此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如下图所示.7.(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真题)小明洗漱时感觉离镜子越近镜中的像越大,这与课本中描述的平面镜成像特点不相符,于是,他用带支架的玻璃板,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刻度尺,白纸、光屏、火柴,铅笔等实验器材进行了探究.(1)实验探究应在______(选填“较暗”或“较亮”)的环境中进行;(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既能成像又便于确定______;(3)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将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至适当位置,蜡烛B能与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多次改变蜡烛A距玻璃板的距离,相应移动蜡烛B后总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4)小明继续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其他特点,他将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光屏承接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像.【答案】 (1). 较暗 (2). 像的位置 (3). 无关 (4). 虚【解析】【详解】(1)[1]平面镜成像时,环境越黑暗,物体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物体越亮,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越清晰.(2)[2]玻璃板既能让光透过也可以反射光,既能成像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所以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3)[3]A与B大小完全相同,B与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A的像与A的大小相同,不论物到镜的距离远还是近都得看到相同的现象,这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同,与距离无关.(4)[4]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上,发现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8.(年青海省中考真题)学生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此实验中:(1)我们选用______(填“平面镜”、“5mm 厚的透明玻璃板”或“2mm 厚的透明玻璃板”)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取两支完全相同蜡烛A 和B,将蜡烛A 点燃后放在玻璃板前10cm 处,未点燃的蜡烛B 放在玻璃板后且与玻璃板相距______cm 才能与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3)实验时应在______(填“A”或“B”)侧观察蜡烛A 经玻璃板所成的像;(4)当蜡烛A 远离玻璃板时,蜡烛A 的像的大小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 (1). 2mm 厚的透明玻璃板 (2). 10cm (3).A (4). 不变【解析】【详解】(1)[1]为了确定像的位置,让蜡烛A 的像和蜡烛B 重合,既能观察到A 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 蜡烛,实验中要使用透明的玻璃板,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用薄的.(2)[2]平面镜成像时,像距等于物距.蜡烛B 放在玻璃板后且与玻璃板相距10cm 才能与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3)[3]寻找蜡烛A 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蜡烛A 一侧观察,在蜡烛B 的一侧不能看到蜡烛A 的像.(4)[4]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大小相同;实验中,将蜡烛A 向远离玻璃板的一侧移动一些,则蜡烛A 的像的大小将不变.三.模拟演练1.(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真题)下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1)此实验中选用两支相同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关系;的(2)实验中把光屏放在蜡烛所成像的位置处,在光屏上并没有看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3)拿走光屏,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3cm,同时将蜡烛B移到A像的位置,通过测量我们会发现蜡烛A到它在玻璃板中像的距离变化了______cm,此时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 (1). 大小 (2). 虚像 (3). 6 (4). 不变【解析】【详解】(1)[1]在实验的过程中,蜡烛会在玻璃板成像,这时在玻璃板后方摆上相同的蜡烛,可以对比像和后方蜡烛的大小,从而得知像与物的大小关系.(2)[2]实验中把光屏放在蜡烛所成像的位置处,在光屏上并没有看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3)[3]根据平面镜的成像规律,物距等于像距,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3cm,那么像也向玻璃板靠近3cm,那么蜡烛A到它在玻璃板中像的距离变化了6cm.[4]根据平面镜的成像规律,物像大小相等,蜡烛A大小不变,那么此时像的大小也不变.2.(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真题)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装置。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一支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移动点燃的蜡烛,多做几次实验。(1)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此操作目的是______(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______ (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某同学无论怎样调节蜡烛B,发现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3)实验中,如果把蜡烛A远离平面镜,看到的像会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4)若要确认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进一步的操作是______。【答案】 (1). 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2). A (3). 平面镜未与桌面垂直(4). 远离 (5). 不变 (6). 在蜡烛B处放置光屏,观察光屏上是否能承接到像,确定像的虚实【解析】【详解】(1)[1]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中,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这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2)[2][3]平面镜成虚像,在观察像的时候要在物体同侧,即A侧;当平面镜与桌面不垂直时,平面镜成的像与水平桌面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此时无论怎样调节蜡烛B,发现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3)[4][5]平面镜成像是等大、等距的,因此蜡烛A远离平面镜时,像也会远离平面镜,像的大小不变.(4)[6]实像可以用光屏承接,而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若要确认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进一步的操作是在蜡烛B处放置光屏,观察光屏上是否能承接到像,确定像的虚实.3.(年辽宁省本溪市、铁岭市、辽阳市中考真题)小阳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他在水平桌面上铺张白纸,将块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前面,把另一个相同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从不同角度透过玻璃板看,它跟前面蜡烛A的像都完全重合.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上述步骤,再做两次实验,并把三次实验中蜡烛A 和B的位置记录在白纸上,如图乙所示.(1)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2)蜡烛B跟前面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______;(3)如果将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观察到蜡烛A的像______(填“向上移动”“向下移动”或“不动”);(4)小阳把白纸沿着玻璃板的位置对折,观察到像与物的对应点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______;(5)小阳取走蜡烛B,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这时应该______(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发现光屏上没有像,这说明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______像.【答案】 (1).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 相等(或相同) (3). 不动 (4). 相等 (5). 不透过 (6). 虚【解析】【详解】(1)[1]实验过程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一侧,既能看到蜡烛A 的像,也能看到代替蜡烛A的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2]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蜡烛B跟前面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和物的大小相等.(3)[3]将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由于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蜡烛像的位置不变.(4)[4]把白纸沿着玻璃板的位置对折,像与物的对应点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5)[5]取走蜡烛B,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应该透过玻璃板观察,应该直接观察光屏上是否成像.[6]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发现光屏上没有像,说明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4. (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真题)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______;(2)如图甲所示,在竖直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将______(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相同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发现蜡烛B可以与A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重合,此现象表明像与物的______;(3)经过多次实验,分别记录蜡烛A、蜡烛B在纸板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沿玻璃板在纸板上的位置将纸板对折,发现B1与A1、B2与A2、B3与A3、……位置重合,表明像与物到镜面的______;(4)将光屏竖直放到蜡烛B的位置,不能在光屏上直接观察到蜡烛A所成的像,说明所成的像是______像.【答案】 (1).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 未点燃 (3). 大小相等 (4). 距离相同 (5). 虚【解析】【详解】(1)[1]因为玻璃板既能让光透过也可以反射光,容易确定像的位置,而平面镜是不透明的,无法确定像的位置,所以选用玻璃板.(2)[2][3]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相等.(3)[4]用沿玻璃板在纸板上的位置将纸板对折,发现B1与A1、B2与A2、B3与A3、……位置重合,这表明B1与A1、B2与A2、B3与A3相对于镜面是对称的,即物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4)[5]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无法直接在光屏上观察到像,说明所成的像是虚像.5.(年湖北省天门、仙桃、潜江、江汉油田中考真题)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提供如下器材:光具座、刻度尺、一张大白纸、记号笔、两支相同的蜡烛、无色透明薄玻璃板、茶色透明薄玻璃板、光屏。(1)为了获得较好的实验效果,应选择____透明薄玻璃板;(2)实验选用器材有两种组合:一种组合除选用玻璃板、蜡烛、光屏外,还选用刻度尺和白纸,白纸既要记录玻璃板的位置,也要记录____;另一种组合除选用玻璃板、蜡烛、光屏外,还选用光具座。这两种组合中光屏的作用是____;(3)用光具座完成本实验比较方便,因为其上的刻度值便于比较____关系;(4)实验中,通过多次观察点燃的蜡烛的像与没点燃的蜡烛完全重合的现象,得出“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的结论。这种确定像和物大小关系的研究方法是____。(填字母)A.转换法B.控制变量法C.等效替代法【答案】 (1). 茶色 (2). 像和物的位置 (3). 判断像的虚实 (4). 像距与物距(或“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5). C【解析】【详解】(1)[1]无色玻璃透光性太强,容易受到玻璃另一侧物体的干扰,茶色玻璃透光性较差,成像主观感觉比无色玻璃好得多.(2)[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要探究成像的大小、物和像位置关系,故白纸既要记录玻璃板的位置,也要记录像和物的位置.[3]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平面镜成像实验时,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光屏上有没有像,来判断像的虚实.(3)[4] 光具座上自带刻度,用光具座完成本实验比较方便,便于比较像距与物距的大小.(4)[5]通过多次观察点燃的蜡烛的像与没点燃的蜡烛完全重合,从而用没点燃的蜡烛替代点燃的蜡烛的像,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故选C.6.(年黑龙江龙东地区(鸡西等地)中考真题) (1)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______.小亮在竖直放置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的后面出现蜡烛的像,拿一支大小和点燃蜡烛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2)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像与物的对应点如图乙,用刻度尺分别测出其到玻璃板的距离,并进行比较,进一步分析得出结论______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______;(3)小亮在某次实验中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移动玻璃板后面的未点燃的蜡烛a′发现无论怎样在水平面上移动,都不能使蜡烛a与蜡烛a′的像重合.接下来应该______.【答案】 (1). 光的反射 (2). 像和物体大小相等 (3). 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5). 调节玻璃板与水平桌面垂直【解析】【详解】(1)[1][2]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拿一支大小和点燃蜡烛相同的蜡烛移动到A′处时,它跟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与原物体大小相等.(2)[3]用刻度尺分别测出其到玻璃板的距离,并进行比较可知,这两个距离是相同的,这表明: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4]在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的透光性,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确定像的位置.(3)[5]在寻找蜡烛的像的位置时,无论怎样沿着桌面移动蜡烛,都不能使它与蜡烛的像重合,可能的原因是玻璃板未与桌面垂直放置,需要调节玻璃板与水平桌面垂直.。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82c0f368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5e.png)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实验目的:
1. 了解平面镜成像规律。
2.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实验原理:
照明光线照射在平面镜上,从而在平面镜正对面形成它的成像。
其成像原理主要是反射,反射次数多的叫做多次反射,而反射次数为零的叫做单次反射。
即照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线经过反射后,形成反射光线从而在平面镜正对面成像。
实验准备:
1. 平面镜一块;
2. 火柴盒一套,火柴头齐全;
3. 等长杯一个;
4. 灯泡一个;
5. 白纸片一张;
6. 线头多个;
7. 水晶石一个;
实验实施:
1. 先在水平桌面上,放上火柴盒准备照明;
2. 取一张白纸片作为反射物,粘在等长杯的壁上;
3. 放上一块平面镜,侧对着纸片,以检验它的反射特性;
4. 再把等长杯移至大灯泡旁,以检验平面镜成像的特性;
5. 把多根线头用水晶石固定在桌面,每根线头以不同角度放置,以检验它们在平面镜上的反射特性。
实验结果:
1. 放置火柴时,照射在平面镜上的直线形火柴光被反射,并在正对面形成它的完全成像;
2. 等长杯向大灯泡旋转时,大灯泡的成像在平面镜正对面的距离和等长杯的距离保持不变;
3. 通过一个多次反射,每根线头被反射出来的角度和发射出去的角度各个相等。
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下面的总结:
1.平面镜可以产生火柴光、灯泡光等物体的完全成像;
2.平面镜反射时形成成像距离不变;
3.任意角度入射,平面镜反射出角度与入射角度相同;
4.任意折射无法形成复原成像;
5.反射次数多的光线叫做多次反射,反射次数为零的叫做单次反射。
实验07 探究 平面镜成像规律(解析版)
![实验07 探究 平面镜成像规律(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75282c24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f2.png)
实验07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1.【实验目的】通过探究实验,得出平面镜成像规律。
2.【实验器材】(1)玻璃板、光屏、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白纸、刻度尺、量角器、支架等。
(2)主要器材作用:A、玻璃板: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B、两支完全相同蜡烛A、B:比较像与物的大小,确定像的位置。
C、刻度尺:测量蜡烛与平面镜的距离和像与平面镜的距离。
D、光屏: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
E、白纸:确定物、像和平面镜的位置。
3.【实验装置图】4.【成像原理】光的反射5.【实验步骤】(1)将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垂直架在纸上,在玻璃板的一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蜡烛的像。
(2)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3)将另一支完全相同的、但未点燃的蜡烛放到玻璃板后像的位置,与像重合(观察到未点燃蜡烛的烛芯上好像也有了烛焰)。
比较像与蜡烛的大小、正倒等关系。
(4)在玻璃板下所铺的白纸上描绘出蜡烛、玻璃板和蜡烛像的位置。
(5)画出连接蜡烛和像的直线,量出直线与玻璃板的夹角,用刻度尺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6. 【实验表格】7.【实验结论】(1)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2)像、物大小相同。
(3)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1、如何放置玻璃板?把白纸平铺在桌面上,玻璃板垂直放在纸上。
2、如何才能看到蜡烛A的像?人在点燃蜡烛侧透过玻璃板看去。
3、如何探究像的实虚?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看光屏上有无像。
4、如何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物的大小关系?拿一支完全相同且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像与物完全重合。
(等效法)5、在白纸上描出物、像和平面镜的位置后,接着应该怎么办?连接对应的像点、物点,测出它们到镜面的距离。
看连线和镜面是否垂直。
6、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应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进行实验。
实验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最全(有答案)
![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最全(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52b102c77da26924c5b056.png)
!物理实验报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一、实验目的:(2)通过实验了解平面镜成像的4个特点;(3)感受并体会什么是“虚”像。
二、实验原理: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造成的。
三、实验器材:玻璃板、光具座、刻度尺、铅笔、两只完全相同的模拟蜡烛、光屏。
四、实验步骤利用上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试验:①在桌面上铺上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②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
③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这个位置就是前面蜡烛的像的位置。
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
④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复第③步。
⑤熄灭蜡烛,整理实验器材,结束实验。
?五、实验处理用刻度尺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出他们到平面镜的距离。
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像与物大小比较第一次10\相同10第二次1515相同第三次20,20相同六、分析论证像的位置和物体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像和物体的大小有什么关系结论(平面镜成像的四大特点):①像和物的大小相同;②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同;③物和像的对应点的连线跟平面镜垂直;④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①像和物的大小相同;②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同;)③物和像的对应点的连线跟平面镜垂直;④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七、达标检测反馈矫正(1)本实验应用了等效替代法的研究方法。
(2)某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玻璃板替代平面镜的目的:_便于找到像的位置_2、用薄的玻璃的目的:_防止前后两个面各自反射成像_3、选两只相同的蜡烛的目的:_便于比较物体和像大小关系4、刻度尺作用:_测量物体和像到镜子的距离_。
5、白纸板作用:_相当光屏,探究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_6、反复做三次目的:__避免实验结果出现偶然性__7、玻璃板必须竖直放置,不能倾斜,是为了:防止成像在斜上方或斜下方,物象不能重合 8、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或者说遵循的规律)是;光的反射规律。
(完整)中考物理(真题版)专题练习题:平面镜成像实验
![(完整)中考物理(真题版)专题练习题:平面镜成像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0eac1b1e0975f46526d3e129.png)
(2)用镀膜玻璃板和跳棋做实验,实验环境有:①几乎无光的实验室,②有阳光的实验窒,在_____中进行实验效果好(选填“①”或“②")。
(3)在同样的实验环境下,用镀膜玻璃板实验比用普通玻璃板实验成像更清楚,主要原因是:_____.
(1)实验过程中蜡烛 B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
(2)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关系.
(3)实验中若移开蜡烛 B,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看不到蜡烛 A 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选填“虚像”或“实像")
(4)如图 2 所示,玻璃板原来沿直线 BC 竖直放置,若实验中将玻璃板沿顺时针方向转过一定角度θ(θ<90º)后,蜡烛 A 成的像移动到点 A1处,已知图中方格均为边长相等的正方形,则θ=______.
(3)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
(4)若玻璃板上端向左倾斜(如图),蜡烛A在玻璃板中成像的位置会(选填“偏高”或“偏低”)。
9。(2019长春,20)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探究像与物的关系.
(2)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直至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记录蜡烛A、蜡烛B的位置.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实验记录如图乙所示.蜡烛A位于2位置时的像在点;蜡烛A由2位置移到3位置,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平面镜成像实验
1.(2019重庆B卷,16)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小斌同学将薄玻璃板______放在铺有白纸的水平桌面上,在玻璃板的一侧点燃蜡烛A.透过玻璃板观察另-侧蜡烛A的像;再拿另一支外形完全相同的蜡烛B竖直放在玻璃板后面,调整蜡烛B的位置若与像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_____ ;移去蜡烛B. 在其位置上竖立光屏,发现光屏上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正立的 __(选填”虚“或“实”)像。
平面镜成像实验专题训练(含答案)
![平面镜成像实验专题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60dce4700abb68a982fb7e.png)
平面镜成像、光的反射实验专题如图所示,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的实验中1.小明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实验中应选较薄的玻璃板(选填“较厚”或“较薄”)2.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竖直放置;若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观察到的现象是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与前面蜡烛的像不能重合。
3.选择蜡烛A和B的要求是完全相同;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4.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是为了测量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5.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6.小明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7.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 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8.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若直接将蜡烛放在直尺上进行实验,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9.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B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10.观察者看到玻璃板前的蜡烛A,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看到玻璃板后的蜡烛B 实际是由于光的折射而成的虚像,看到玻璃板前蜡烛A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而成的虚像。
11.观察A蜡烛的像时,会发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由于玻璃板的两个面反射形成两个像。
这两个像的间距为两倍玻璃板的距离。
12.实验应该选用较薄(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这是为了使玻璃板两个面反射成的像尽量重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平面镜成像实验专题34个考点整理 (1)
![平面镜成像实验专题34个考点整理 (1)](https://img.taocdn.com/s3/m/a53106d919e8b8f67c1cb9ef.png)
专题:平面镜成像实验探究某同学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刻度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刻度尺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移去蜡烛B,并在像A'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像.(4)实验中应选择_____ _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填“平面镜”或“平板玻璃”)目的是利用玻璃板的透明性,能看到蜡烛A的像的同时也能看到(蜡烛A、蜡烛B、蜡烛B的像)(5)观察像时,细心的同学会发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___ ___造成的;(6)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实验中要求蜡烛A和蜡烛B(8)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好处是(9)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___ _________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10)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11)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10)相同的操作(12)小红将镜前蜡烛点燃,她的目的是.(13)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14)实验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06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考点精讲+练习学生版+解析版)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06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考点精讲+练习学生版+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5f5e89bc804d2b160a4ec05c.png)
实验06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考点精讲【设计与进行实验】1.2.主要实验器材:玻璃板、刻度尺、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白纸等;刻度尺的作用是测量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3.实验装置: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为了便于找到像的位置;让相同的蜡烛(未点燃)与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找到像的位置、比较物和像大小关系;4.5.生这个的原因是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通过玻璃板的前后两个面各形成一个像,产生重影;6.实验中应选择茶色玻璃板.因为透明玻璃板透光性较强,反光性较弱,而这个实验对透光性有要求,对反光性也有要求,所以应选用透光性不如透明玻璃板而反光性强于透明玻璃板的茶色玻璃板.6.实验中像的大小始终等于物体大小,通过肉眼看见“近大远小”,这与视角有关;7.实验中无论平面镜多小,都能使物体形成一个完整的与物体等大的像(物体上反射的光线总有射向平面镜的);8.方向倾斜,则蜡烛的像总在未点燃蜡烛的上方偏高处;若玻璃板向未点燃蜡烛的方向倾斜,则蜡烛的像总在未点燃蜡烛的下方偏低处;9.刻度尺的作用:测量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10.观察像时眼睛的位置:与物同侧;用光屏代替未点燃的蜡烛,看在光屏上是否能承接蜡烛成的像;12.本实验的目的在于研究蜡烛A的像是否与蜡烛A的大小相同,如果将蜡烛B也点燃,则蜡烛B也会产生一个像,会对实验产生干扰;并且如果玻璃板两侧蜡烛都点燃的话,就没有黑暗和明亮的对比,不利于观察蜡烛A的像的准确位置.13.实验中移去蜡烛B,并在蜡烛B所在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12.多次测量的目的:多次改变蜡烛和玻璃板之间的间距,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13.物体移动时,像移动方向、距离、速度的判断;【交流与反思】14. ①蜡烛没有垂直放置;①后支蜡烛与前支蜡烛在玻璃板中的像没有完全重合;①玻璃板太厚;15.等、灯泡比蜡烛亮,实验效果更明显、灯泡可反复使用;16.(1)将桌面上的白纸换成方格纸的好处是方便比较蜡烛A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2)观察像的时候,眼睛的位置应与蜡烛A同侧.因为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且只有当光进入人眼时,人眼才能看到像.(3)实验中,测得的蜡烛A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不相等,则可能的原因有:①蜡烛B与蜡烛A 所成的像没有完全重合;①玻璃板太厚.实验结论: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正立的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专题07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题(解析版)
![专题07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35f96039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27.png)
(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F沿BO射到O点,光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说明光反射时,光路是______的;
(4)由于光在纸板上发了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所以从不同方向都可以观察到光在纸板上传播的径迹。
②玻璃板有一定厚度,有两个反射面,测量时三次实验的像距都比物距略大一些。
【例题2】(2020齐齐哈尔)小彤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实验时,会看到两个不重合的像,分别是玻璃板前后两个面反射形成的,为消除此影响可选用(选填“厚”或“薄”)一些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将玻璃板垂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这样做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所用的两只蜡烛A、B,应选择外形
3.如何确定像的虚实?将未点燃的蜡烛拿走,拿一个光屏放在该处不透过平面镜看光屏上是否有像。
5.得出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与像成正立、等大、左右相反的虚像,物与像对应点的连线垂直平面镜,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6.如果在实验中发现两个像,是由于玻璃板太厚导致的。两个像之间的距离由玻璃板的厚度决定
7.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为什么不需要点燃?若点燃后方蜡烛,使像的背景变亮,使像变淡,不便于观察像。
2.(2020山东聊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
设计和进行实验:
(1)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要用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原因是玻璃板能成像,面且______(只填字母代号)。
A.透过玻璃板可以看见后面的蜡烛 B.玻璃板比平面镜成像更清晰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系列问题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系列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d305e10e0740be1e650e9a14.png)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系列问题(1)——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光的反射规律.实验设计:一、提出问题:二、猜想或假设:三、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1.在桌面上平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平面镜立在这条直线上.2.在平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平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不透光的纸遮挡平面镜的背面,发现像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平面镜,因而证明平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是像.3.拿下遮光纸,在平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相等.4.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平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两个距离的大小.发现.四、自我评估:该实验过程是的,所得结论也是.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进行,现象更加明显.五、总结交流:通过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实验原理:光的反射规律.实验步骤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2.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的大小可能。
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1)检查器材。
(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
(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并记录。
(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数据记录、处理、结果表述1.记录数据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像到玻璃板的距离第一次第二次2.结论(1)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专题讲义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专题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20459a13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25.png)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板块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 一位同学身高1.7m ,站在1m 的平面镜前,则他在镜中的身高是( )1.CA .0.7mB .1mC .1.7mD .无法判断2. 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
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多远?( ).BA .5mB .4.6mC .4.2mD .3.3m3. 当你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用右手写字,且正在往右移动笔时,镜中的像正在( )3.CA .用右手写字,往左边移动笔B .用右手写字,往右边移动笔C .用左手写字,往左边移动笔D .用左手写字,往右边移动笔4. 如图所示,小丑在平面镜中成像情况正确的是( ) 4.A5. 把一个高0.8m 的平面镜竖直放置,一个身高1.6m 的人以2m/s 的速度沿垂直于平面镜的方向走近,那么他在镜中的像( ) 5.AA .高度为1.6m ,以2m/s 的速度靠近平面镜B .高度变大,以2m/s 的速度远离平面镜C .高度为0.8m ,以2m/s 的速度靠近平面镜D .高度变大,以4m/s 的速度远离平面镜6. 有一个点光源S ,放在平面镜MN 前,若镜MN 不动,光源S 以速度2m/s 沿与镜面成45°角的方向向右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则光源S 在镜中的像S'将( ) 6.CA .以速度4m/s 沿SO 直线方向向右平移B .以速度2m/s 沿垂直于SO 方向向上平移C .以速度2m/s 沿垂直于SO 方向向下平移D .沿S'S 方向以速度2m/s 向S 靠近A DC B第6题图第7题图7.如图所示,物体AB高1m,平面镜CD高0.6m,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为1.4m.下列关于物、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7.DA.物体通过该平面镜不能成完整的像B.像高与平面镜的高相同,为0.6mC.物体与像的距离为1.4m D.像高与物体的高相同,为1m8.如图所示,在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8.CA.棋子在平面镜中成的是实像B.棋子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比实物大C.棋子与它的像关于镜面对称D.棋子移近平面镜时,像会远离平面镜第8题图9.一只小鸟在平面玻璃幕墙前飞来飞去,欣赏它自己在幕墙中轻盈的“身影”。
专题7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专题7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e1889a03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2e.png)
有“F”“O”“T”三种,则选用字母 F 来实验最好。
(8)实验结束后,小明想:若把玻璃板沿竖直中线截成两部分,
则棋子通过左右两部分玻璃板将 各成一个完整 (选填“各成一半”
或“各成一个完整”)的像。
专题7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返回目录
(9)如图3-乙所示,同组的小华将一枚硬币放在竖直的玻璃板
前,硬币的像在a处;将玻璃板平移至图3-丙所示的位置时,硬币的成
像情况是
成像在a处
( 选 填 “ 成 像 在 a 处 ”“ 成 像 在 b
处”“成像在c处”或“不成像”)。
图3
专题7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返回目录
(10)实验结束后,老师用该实验原理向小明解释了为什么小汽车
的前挡风玻璃是倾斜的,请从光学角度分析,公交车的前挡风玻璃可以 竖直的原因:_玻__璃__竖__直__时__,__车__内__物__体__的__像__成__在___车__的__正__前__方__,__但__公__交__车__ _司__机__坐__的__位__置__较__高__,__看__路__况__时__处__于__俯__视__状__态__,__因__此__像__不__会__影__响__司__机__的___ _视__线__(_合__理__即__可__)____。
专题7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返回目录
(3)若有5 mm厚和2 mm厚的玻璃板各一块,则应选用 2 mm 厚的玻璃板;另外应选择形状 相同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
蜡烛A、B进行实验。 (4)实验中,将蜡烛A点燃置于玻璃板前面, 未点燃 (选填
“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然后在玻璃板 前 (选填“前”或“后”)面观察成像情况,移动蜡烛B使其与
实验2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版)
![实验2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d24a72ce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f7.png)
实验2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识点一、平面镜成像规律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平面镜成像是虚像。
2.平面镜成虚像: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在平面镜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在镜子中会出现一个正立蜡烛的像,但将光屏放在平面镜后蜡烛像的位置时,光屏上却没有出现蜡烛的像,可见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不存在的,是虚像。
3.平面镜成像作图:(1)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律)作图;(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对称法)。
4.凸面镜特点: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平行光射到凸面镜上,反射后成为发散光。
5.凹面镜特点: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平行光射到凹面镜上,反射后会聚到一点。
知识点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1.分析论证(1)未点燃的蜡烛可以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说明蜡烛的像的大小与蜡烛大小相等;(2)蜡烛和它的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2.实验中注意事项(1)为了使观察到的像更为清晰,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2)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便于观察和确定像的位置,并比较物像的大小关系,原因是玻璃板既能反射光又能透过光,即透过玻璃板能看到未点燃的蜡烛,也能看到点燃的蜡烛所成的像;(3)实验应选用较薄的玻璃板。
因为玻璃板的前后表面可以各成一个像,当玻璃板较厚时,两个像有较大的错位,难以确定像的位置;(4)实验中,玻璃板要竖直立在水平桌面上。
若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则未点燃的蜡烛和点燃的蜡烛将不能完全重合;(5)实验中,使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目的是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6)用点燃的蜡烛做实验的优点是所成的像比较亮,便于观察;(7)白纸用于标注玻璃板的位置、蜡烛以及蜡烛的像的位置,刻度尺用于测量蜡烛以及蜡烛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8)改变蜡烛与玻璃板的距离进行多次实验,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
平面镜成像专题训练
![平面镜成像专题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5ce42054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69.png)
平面镜成像专题训练【题型1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2023•湖北模拟)为了避免驾驶员在汽车行驶时低头看仪表造成事故,人们发明了如图甲所示的抬头显示器(简称HUD),如图乙所示是HUD工作原理图,将水平显示器上的行车数据通过前挡风玻璃呈现在正前方,驾驶员透过挡风玻璃(看作平面镜)往前方观看的时候,能够将车外的景象与竖直呈现的行车数据融合在一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实像B.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虚像C.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比原物体小D.像和物体关于挡风玻璃不对称2.(2023•深圳模拟)如图所示,舞蹈演员站在平面镜前训练。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演员在平面镜中成虚像B.演员靠近平面镜时,像也靠近平面镜C.演员远离平面镜时,像大小不变D.成像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3.(2022秋•会同县期末)小明身高1.6m,站在0.8m高的平面镜前,他在镜中的像高是()A.1.6m B.0.8m C.小于1.6m D.靠近时,大于1.6m,远离时,小于1.6m4.(2023•涪城区模拟)如图旋转玻璃门,四面平整的玻璃门相互垂直且尺度完全一样(半径1.5m),绕中心轴O逆时针转动。
小红从紧贴玻璃门OB的M处进门时,经CD成像在S1处,俯视示意图如图甲;跟随玻璃门同步旋转到如图乙时,经CD成像在S2处。
上述过程中,不计玻璃门厚度及人的体积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红在玻璃门中像的大小将变大B.小红在玻璃门中的像将远离她自己C.像S1和像S2之间的距离约为3mD.像绕中心轴O转动的角度∠S1OS2约为90°5.(2023•江城区一模)身高为1.6m的某中学生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5m处,他在镜中成的是(选填“实”或“虚”)像。
若他向平面镜靠近2m,则镜中的像与他相距m,此时他在平面镜中的像的高度(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2023•乾安县一模)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块圆形玻璃转盘,距转盘上方2m高处有一盏灯成像在其中。
4.3 平面镜成像(专题训练)【六大题型】(学生版)
![4.3 平面镜成像(专题训练)【六大题型】(学生版)](https://img.taocdn.com/s3/m/48b2b9d3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76.png)
4.3 平面镜成像(专题训练)【六大题型】【题型1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题型2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题型3 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7)【题型4 实像与虚像】 (9)【题型5 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10)【题型6 凸面镜和凹面镜】 (11)【题型1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2023•凤凰县三模)人站在平面镜前1m处,则人到其像的距离是()A.1m B.2m C.3m D.4m2.(2023•宜兴市校级模拟)如图所示,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A.蜡烛B应该比蜡烛A小B.若把蜡烛A靠近玻璃板,像会变大C.若用更大的玻璃板,像会变大D.需要使用测量长度的工具3.(2022秋•溧水区期末)如图所示为2022年11月8日夜晚看到夜空中的“血月”奇观,“血月”慢慢升起,其在平静的湖面所成的像()A.始终不变B.越来越小C.越来越大D.先变大后变小4.(2023•兴宁区校级四模)一位身高1.6m的市民站在平面玻璃制的地铁安全门前1m处候车,她的像到玻璃门的距离是m。
当她向后远离玻璃门时,她的像(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5.(2022秋•竞秀区期末)如图所示,身高1.6m的小明站在平面镜前1m处,镜中的像与他相距m,若他向镜面靠近0.4m,则镜中的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像与平面镜相距m。
6.(2023•吉州区一模)如图所示,一只鸟沿着水面水平飞行,以鸟为参照物,则它在水中的像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当鸟展翅高飞时,水中“鸟”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题型2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7.(2023•吉安县校级二模)如图所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下列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中,选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并选用薄玻璃板B.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像会变大C.移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能接受到A的像D.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只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蜡烛B始终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8.(2023•姑苏区校级一模)如图甲是小苏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实验器材有:单面镀膜的玻璃板、支架、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白纸、火柴和刻度尺。
平面镜成像作图题专题
![平面镜成像作图题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62becc1fa216147917112888.png)
平面镜成像作图题1(09江苏)如图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丙中画出物体AB所成的像.2(09威海)在图2中做出人看到球的光路图。
3(09朝阳)在图3中,A是平面镜,B是镜前人眼位置,C是人眼睛在平面镜前看到的烛焰像上的一点。
(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像点C对应的物点D。
(2)完成眼睛看到C的光路图(画一条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即可)。
4(09哈尔滨))如图4,请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图确定烛焰上A点在平面镜中像的位置.5(09贵港)S为平面镜MN前的一个发光点,A为平面镜前某一点,请在图5上画出所有通过A点的光线。
6(09遂宁)如图6所示,B为隧道中的一堵墙,墙的左侧有一激光器S,发出一束徽光经平面镜MN反射后恰好经过A点,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符合要求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7(2010南沙)如图7所示,平面镜前一个发光点S和它的两条光线,请在图中作出S在平面镜中的像,并作出这两条光线的反射光线。
8(2010杭州)如图8为一辆轿车的俯视示意图。
O点为司机眼部所在位置,司机在右侧的后视镜AB(看作平面镜)中能看到车尾c点。
9(11无锡))如图9所示,S是一个发光点,S’是它在平面镜中成的像,SA是S发出的一束光。
请在图甲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SA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10(11河南)如图10所示,学校楼梯拐角的墙上装有平面镜,既方便同学们整理仪容,晚上又能利用光的反射对楼道进行照明。
请在图中准确画出灯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到达A点的光路图。
11(11德州)如图11所示,MN是竖直放置的平面镜,请画出字母“L”在平面镜中的像。
12(11济宁)如图12所示,小聪通过一平面镜看到小猫要偷吃小鱼。
图中画出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但未标出光的传播方向。
请你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小聪看到小猫偷鱼吃时的光的传播方向,并根据光的反射规律画出平面镜。
13 (11潜江)如图13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从A点发出一束方向不变的光线,经水面反射后,在固定光屏PQ 上形成一个光斑,光斑的位置随水位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面镜成像、光的反射实验练习
1、如图所示,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的实验中
(1).小明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便于准确确定
像的位置;实验中应选较薄的玻璃板(选填“较厚”或“较薄”)
(2).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竖直放置;若玻璃板没
有竖直放置,观察到的现象是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与前面蜡烛的像
不能重合。
(3).选择蜡烛A和B的要求是完全相同;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
烛的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4).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是为了测量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5).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
(6).小明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大小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8).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若直接将蜡烛放在直尺上进行实验,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9).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B )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10).观察者看到玻璃板前的蜡烛A,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看到玻璃板后的蜡烛B实际是由于光的折射而成的虚像,看到玻璃板前蜡烛A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而成的虚像。
(11).观察A蜡烛的像时,会发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由于玻璃板的两个面反射各成一个像。
这两个像的间距为两倍玻璃板的距离。
(12).实验应该选用较薄(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这是为了使玻璃板两个面反射成的像尽量重叠,便于准确确定像的位置。
(13).当把B蜡烛移到A蜡烛的像所在的位置时,无论怎样沿水平桌面移动蜡烛B都不能使B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最有可能的原因是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眼睛透过玻璃板看见的“蜡烛B”实际上是光的折射所形成的虚像。
(14).在寻找A蜡烛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A(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如果将点燃的蜡烛A远离玻璃板,则像将远离玻璃板.
(15).如何证明像的大小与不随物体到镜面的距离而改变?
将蜡烛靠近(或远离)镜面,移动后面的蜡烛,总能与像重合,说明像的大小不随物体到镜面的距离而改变。
(16).怎样证明成的是虚像?在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说明成的是虚像。
(17).实验中为什么要改变点燃蜡烛A的位置多次实验?
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以便得到普遍规律。
(18).实验结论是什么:平面镜所成的正立等大的虚像,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若用棋子做实验,不足是什么?棋子不是光源,看不到棋子的像如何改进?用手电筒照亮棋子。
2、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
(1)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图甲)。
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2)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相等。
(3)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
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分别测量两点到镜面的距离,判断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
(或将纸沿镜面所在位置对折,判断像与物两点是否重合。
)
(4)他们发现,旁边一组同学是将玻璃板和蜡烛放在方格纸上进行实验的。
你认为选择白纸和方格纸哪种做法更好?说出你的理由:方格纸。
可以直接在纸上判断像与物之间的位置关系。
3、图中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准确确定像的位置;
(2)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2mm 厚的玻
璃板做实验;
(3)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移动玻璃板
后面的蜡烛,无法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
(4)使点燃的蜡烛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
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能。
理由是
因为两次实验中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都相等。
4、如图所示,是陈涛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他进行了下面的操作:
(1)如图甲,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0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i减小,这时∠r跟着减小,使∠ i增大,∠r跟着增大,∠r总是等于∠i,说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如图乙,把半面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这时在NOF上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3)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
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
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的反射规
律,其中有一个可折转的光屏,这个光屏在实
验中的作用一是显示光的传播路径,另一个重
要作用是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
共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