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教育技术研究规划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个性化学习开发与提高教学效率的研究》概要课题名称:个性化学习开发与提高教学效率的研究。
课题类别:全国教育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审批:教育部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课题领导小组课题编号:立项号111820089课题组成员:课题专家组长:原国家教育科研规划办公室主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著名教学教材专家阎立钦教授。
课题专家副组长:北京师范大学学习心理学博导、中高考研究专家郑日昌教授。
课题秘书长兼课题执行组长: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课程主持专家、中国学校教育网总编李亚平博士;课题学习技术平台研发组长:中国学校教育网技术平台研发部主任何兴才硕士等。
现就子课题(实验基地区、校)申报选题,下发课题概要及选题指南。
一、研究意义1、本课题是按照新课程改革目标和教育部的要求,集中国内一流专家进行的实证性研究。
旨在改变教学方式,针对应试教育弊端,通过分析目前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和社会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有针对性的构建个性化学习平台,选择符合学生的教学模式。
是一次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方式突破的有效探索。
2、本课题提出的基于个性化学习信息平台是凸现新课程核心理念,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实验中将使个性化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个性化理论对教学的指导作用,面向每一位不同个性的学生,使每一位学生各有所获,课题实验范本在中小学能够起到示范作用。
3、本课题能够实现现代教育技术的功能优势在学科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关键在于构建个性化的学习平台和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使现代教育技术真正融入整体的课堂教学系统之中,为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服务。
本课题将提供样本范示。
二、研究特征1、通过研究、实践、解决个性化学习中的问题。
2、以提高行动质量,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
3、强调科研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的合作、行动与研究的结合。
4、重视行动研究中及时反馈;允许在行动中调整方案。
绵阳市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
绵阳市“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指南根据《绵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精神,结合我市基础教育、教育科研进一步发展需求,制定本《课题指南》,供课题申请者选题参考,引导“十二五”期间我市教育科研的研究方向。
本《课题指南》所列项目是研究的领域或方向,一般不宜直接作为课题题目,研究者须在选定项目下进一步具体化生成课题。
选题可以不受本指南限制,申请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自选研究课题。
一、综合研究学前教育发展研究;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可持续发展研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中小学、幼儿园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制构建;中小学课业负担现状、问题及对策;集团化办学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与实践研究;地方课程与教材建设研究;中小学、幼儿园公共安全问题及应急机制的构建;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的实施研究;民办教育现状与发展研究;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研究;学生社团、教师社团建设研究。
二、管理研究新时期学校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及实践;学校学习型组织建设;学校特色建设的策略与实践;学校文化建设实践研究;教学质量监测与课程管理制度创新;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制度及实效性研究;寄宿制学校管理研究。
区市县教科研系统职能建设研究;教育科研管理人员培训及培养;学校教科室建设研究;绵阳教育特殊经验研究;素质教育及其评价研究等。
三、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小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研究;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状况调研;学校德育管理机制创新;学校班主任工作创新研究;中小学生公民教育、诚信教育实践研究;青少年法制教育与预防犯罪问题;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助的德育网络;中小学生心理问题预防与矫正、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灾后师生心理健康教育状况调查及干预;学科教学与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校园暴力行为的心理问题;特殊儿童心理问题分析及教育对策;升学与择业的心理指导;中小学生生命教育实践研究。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教育信息化促进课
需要,通过网络选 择学习 内容 、选择学习方法;仅有3 8 % 的教 l J I f j 通 过问卷调查我们 发现,课堂师生 关系的现状不容 乐观 :
推新质复”思维导 向,推 出 “ 六推教学法”课 堂教 学范式,总结 愿意 主动创 造、分 享信 息资源为学 生或同事服务。 关键词 信 息化环境 新型 师生 关系 构 建
要 注意学生 的情 绪变化 ,并根据其变化做 出相应 的反应 。处在 ( 一 ) 完成 了 课 题 研 究 前 后 的 师 生 关 系 调 查 问 卷 , 撰 写 了 信 息化程度越 来越高 的时代,我们还要 关注学 生在 网络. 的表 研 究 调 查 报 告 现 ,比如Q Q 信息 、微博信息 、论坛信息 等。 1 . 课 题 研 究 前 , 我 们 发 放 并 收 回 了4 4 0 份 学 生 调 查 问 卷 和 “ 闻 ”即 听。有 这样 一 则广告 :一个 孩子 面对 着 来 自爷 l 2 0 份 教师 问卷 。 问卷 显示,对 当前 的师生 关系, 学生觉 得总 爷、奶奶 、父母 、老师 的喋喋不休 的指责,最后 长叹 说: “ 你
“ 推新质复 ”为第二阶段,新型师生关系调 阶段 。 访谈法 :课 题组成 员在课堂 内外积极主动 与学 生交流, 主 定阶段 ; 问、思” 等方 式对师生 关系做 出及 时的客观 的评价,找 到构建
文献 法 :搜集 、整理 、分 析有 关新 型 师生 关系 的文 献资 课 堂 新型 师 生 关 系 的切 入 点 。 “ 望 ” 即看 ,观 察 。教 师要 发现 学 生的 闪光 点 ,帮助 他 料,从 中提取有用信息, 以促进本课题 的深入研究 。
教师绝对权 威的思想还较 为普遍地 根植在不 少师生的脑 中;新
教研室十二五发展规划
教研室十二五发展规划教研室“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一五”期间,市教研室在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今后五年是教研室发展的关键时期,挑战和机遇并存。
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团结奋斗,努力推动教研室的持续快速发展,充分发挥教研室的“研究、指导、管理、服务”等职能,为此特制定本室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以和“为指导,深入研究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以加快发展为主线,以师资队伍建设和加强科研为重点,努力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教育科研为龙头,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立足学校,面向学生,不断深化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构建一支充满生机活力的教学、科研复合型的教师队伍,努力把我室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特色和较大影响力的教研室,完成上级有关部门和市教育局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
二、具体目标扎实推进课程改革,把市教研室建成同改革相顺应的、同**市教诲相匹配的、有特色的教学研究机构。
包括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教研队伍;建设一个以素质教诲为方向、以当代教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新课程改革为核心的高效有力的教研网络;建设些课改研究基地校和学科研究基地校,推出一批高质量的以新课程改革配景下的教学模式为主要内容的研究成果;开发一些具有**特色的课程教材、教学软件和教学评价系统;培养一支擅长落实素质教诲于教学实践中的骨干教师队伍。
使市教研室真正成为“市教诲局1领导决议的顾问中心,中考、高考的研究中心,学科教研的管理中心,全市教学质量的监测中心,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中心”。
三、发展举措㈠开展常规教研工作,规范教学行为,深化教学改革1.加强对教室教学的研究,提高听、评课的水平。
教室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诲的主阵地。
教室教学改革继续以改善学生研究方式、增进研究方式多元化为研究重点,增进学生研究方式的改变。
适时开展各种形式的常规调研活动。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简介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是国家教育部印发的一项重要规划文件。
该规划涉及到教育信息化的多个方面,旨在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现代化。
规划目标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进一步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规划内容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为了支撑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规划提出了一系列基础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包括建设学校网络基础设施、提高校园信息化应用水平、加强教育信息资源和数据管理等方面。
教育信息化教育体系建设为了推进教育信息化教育体系建设,规划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目标和任务,包括建立教育信息化教育体系、提高教师信息技能、加强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等方面。
教育信息化教学内容创新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规划提出了一系列教育信息化教学内容创新的任务和目标,包括开展“互联网+教育”试点项目、加强教育信息化应用研究、提升数字化教育资源的质量等方面。
教育信息化质量监控和评价为了监控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质量,规划提出了一系列监控和评价的任务和目标,包括建立教育信息化建设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评估、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果推广等方面。
实施措施为了推进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的落实,规划提出了一系列实施措施。
首先,建立和完善教育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政策环境建设。
其次,加强教育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和培训,提高教师和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
再次,加强教育信息化应用研究,鼓励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研究和开发。
最后,加强分级分类管理,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有效管理。
结语通过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可以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为教育现代化做出更大贡献。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互动反馈技术的教学研究》开题报告潘克明在“十五”期间,我们通过《引进信息反馈技术构建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十一五”期间我们通过《利用互动技术发展社会化学习网络的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中利用互动反馈技术提高教学成效的研究》等课题,组织全国的一些中小学校开展了大量的应用研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为互动反馈技术继续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深入、有效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1年8月,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信息技术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又批准《基于互动反馈技术的教学研究》为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题。
今天,大家聚集在这里欢聚一堂,就是为了正式启动我们这个课题。
下面请允许我代表总课题组做开题报告。
这个报告主要讲三个问题:第一、我们这个课题研究的是什么;第二、我们为什么要开展基于互动反馈技术的教学研究;——信息技术深入发展的需要——互动反馈技术常态化发展的需要第三、我们怎样开展这个课题的研究——用科学的理论指导研究——突出重点开展课题研究——用科学的方法开展研究一、本课题的研究重点是什么(一)课题名称:基于互动反馈技术的教学研究(二)关键词1.互动反馈技术:具有“1对1”特性的互动反馈技术(互动反馈系统,Interactive Response System,简称IRS)由师生群组遥控器、接收器以及平台软件构成的课堂数字化教学应用技术。
2.教学研究:(1)教学应用研究:互动反馈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研究。
第一类应用:基础性应用。
基于数字化校园网络的多媒体互动反馈课堂中互动反馈技术的应用。
这些应用包括:基于互动反馈技术的教学课件的设计、应用与生成;基于问题探究与讨论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学习主体的互动参与的过程与方法的设计与实施;学习反馈信息的分析、评价与处理;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对教学过程的调整方法等。
这是对课堂教学中互动反馈技术具体应用方法的,属于个案或样本研究,是互动反馈教学方法研究的基础。
河北省电化教育馆“十二五”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指南
河北省电化教育馆“十二五”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指南为落实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和《河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作用,推进河北省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开展,明确河北省教育技术研究在“十二五”期间的选题重点、范围,引领教育技术研究的方向,河北省电教馆依据中央电教馆制定的“十二五”课题研究规划和部署,结合我省教育改革和教育技术发展的需要,制订“十二五”河北省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指南。
各市电教馆和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示范校应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在《课题指南》指导下选择适合本身特点的研究课题。
一、我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宏观发展战略研究1.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价体系研究;2.我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3.基础教育信息化与教育现代化的理论研究;4.基础教育信息化与终身学习社会构建研究。
二、基础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与区域协作研究5.继续开展教育信息化的区域推进研究;6.区域教育信息化的特色发展研究;7.不同经济发展条件下区域教育信息化推进和区域教育信息化协作研究;8.教育信息化与学习型社区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与发展研究。
三、我省教育信息化工程的支持服务研究9.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基础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研究;10.教育基础信息库研究;11.农村地区多媒体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研究。
四、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教学应用研究12.继续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创新教学,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创新实践研究;13.开展新技术条件下的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研究;14.信息技术条件下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研究;15.新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教育研究;16.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能力培养和发展研究;17.信息技术环境下民族教育中双语教学研究;18.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五、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研究19.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研究;20.网络学习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21.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开发与应用研究;22.学前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23.特殊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24.民族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25.数字化图书馆、虚拟实验室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安徽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
安徽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指南本课题指南旨在引领和团结全省教育信息技术工作者,围绕贯彻落实国家和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推动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
依据《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1--2015)》,结合当前教育信息技术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提出我省基础教育领域教育信息技术工作者关注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
本课题指南主要面向安徽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和已经具备、正在初步具备实验学校基本条件的学校。
凡实验学校在“十一五”期间没有结题的、“十二五”期间尚未成功立项的学校,必须在下列课题指南中选择申报课题。
申报者可以在本指南确定的内容中,结合工作实际、利用自身优势和专业特长,自主选择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确定具体研究内容,拟定研究课题,力求与自身条件相称,力求解决实际问题,力求有所创新。
本指南只是研究的框架和方向,确定具体课题题目时,应细致、斟酌、限定在更具体、更细化、更有针对性的小型题目。
一、我省教育信息化宏观发展战略研究1.数字化教与学的环境建设与应用研究;2.信息技术环境下区域联动的教育研究;3.我省教育信息化整体推进的方略和对策研究;4.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研究;5.指导中小学生创作动漫作品的实验研究;6.农远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实证性研究;7.班班通建设与应用的若干实证研究;8.英特尔®未来教育应用若干实验研究。
二、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支持服务研究1.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公共服务系统建设和应用研究;2.教育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与应用研究;3.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典型性实验研究;4.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及其支持服务研究;5.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教师教育等教育平台建设与应用绩效研究;6.教育信息化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与发展研究。
三、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与区域协作研究1.区域教育信息化整体推进研究;2.不同经济发展条件下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模式和策略研究;3.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城乡教育协调发展模式研究;4.区域教育信息化与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
中央电化教育馆函件教电馆[2011]19号关于发布《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教馆(中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小学电教馆,各有关单位:《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经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领导小组讨论通过。
“十二五”期间,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将实行年度申报,每年第一季度将发布年度课题申报指南。
现将《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中央电化教育馆二〇一一年二月二十五日附件: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1--2015)一、综述(一)主要成绩。
“十一五”期间, 我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本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注重应用,提高效益;广泛合作,和谐发展”的基本思路,围绕“教育信息化发展宏观研究,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实施研究,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研究,未成年人思想和道德建设研究,高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等”,积极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与教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认真探索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经验和方法,努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素质教育实施。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成长、农村远程环境下的教学应用模式和案例研究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在新技术、新媒体的开发和应用研究方面取得许多突破和创新;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标准化建设和研究方面成效显著,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二)新的形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的实施为教育信息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推进信息技术在各级各类教育中的应用和研究等,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明确了方向,也为我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确定了基本目标和任务。
陕西省基础教育“十二五”教育技术研究规划
陕西省基础教育“十二五”教育技术研究规划附件1:(2021―2021年)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1年)?和?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1年)〗的实施意见?(陕发〔2021〕10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的战略部署,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全省教育技术研究科学发展,推进全省教育信息化进程,特制定本规划。
一、基本现状1.主要成绩。
“十一五”期间, 在陕西省教育厅的高度重视和指导下,陕西省电化教育馆组织全省27所国家级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和265所省级实验学校开展了教育技术规划课题研究工作。
全省教育技术研究本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注重应用,提高效益;广泛合作,和谐发展”的思路,围绕“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应用、数字化教育资源开发建设与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资源建设与应用、教师专业化发展、未成年人思想和道德建设”等内容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农村远程教育环境下的教学应用模式和案例研究、学校专题网站建设、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德育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应用推广价值的研究成果,培养了一支理念先进、业务精湛的教育技术研究队伍。
课题研究为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实施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2.新的形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1年)?将教育信息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教育信息化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
?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推进信息技术在各级各类教育中的应用和研究,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
我省?实施意见?也明确提出:“到2021年,建成教育强省,在西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并将教育信息化工程作为重点实施项目。
“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指南(2011—2015)
江苏省高邮中学“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指南(2011—2015)本指南根据省市教科研规划和江苏省高邮中学“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共分“重大课题”、“专项课题”和“分类项目课题”、“学科教学”四大部分,供申报“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时参考。
一、重大课题选项1体现科学与人文融合精神的学校教育研究2学校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和方法研究3学校建设学习型组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研究4实施“名师工程”整体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研究5中小学教育评价与质量监控的研究6名教师成长环境、机制、规律的研究7中小学学校课程整体设计及创建素质教育特色的研究8优质课堂教学研究9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践操作模式研究二、专项课题(择时申报)1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专项2教师专业成长方式专项3学校管理模式专项4学校文化建设专项三、分类项目研究课题(一)学校管理与发展研究1学校实施民主管理的途径与方法研究2学习型学校建设的实践研究3中小学校园文化特色建设研究4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制度和机制研究5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践操作模式研究6基于案例和专题的校本教研机制建设研究7校园文化育人的方法与策略研究8学校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9中小学校园安全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10教师任用制度和评价激励机制改革研究11学校教育资源利用率研究12 学校突发卫生事件防控体系和工作机制研究13 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分析研究14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建设研究15 教育信息化使用效益研究16生态校园建设研究17 教师健康状况调查及健康促进干预研究18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研究19现代学校制度建设问题研究(二)班主任工作1提高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的研究2现代班集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3优秀班主任个案研究4班级工作创新研究5班主任群体“学习化组织”建设的研究6班级工作模式研究7特殊学生教育案例研究8班级扁平化管理模式研究9班干部培养策略研究10班级主题活动设计、组织与实施研究11学生社团活动方式与管理模式研究12借助班级文化建设创建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13班主任与家长有效沟通方式的研究(三)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1教师心理健康研究2学生心理品质与学习品质的相关研究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途径研究4中小学心理咨询的操作研究5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研究6学生积极学习心理研究7心理辅导活动课程开发研究8学校德育模式创新的研究9提高学校德育的针对性、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0网络时代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11青少年道德与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12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13团队工作的研究(四)课程改革研究1中小学校课程文化特色建设研究2初中与高中衔接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3研究性学习课程理念、设计、操作及评价的研究4基于模块教学背景下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研究5中小学学科课程实施及“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6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研究7中小学各科不同版本教材的比较研究8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的研究9普通高中学校课程方案的形成与学生选课指导的研究10普通高中各科课程标准的研究11体育类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12学校教师课程执行力研究13开发利用民族民间艺术资源的实践研究(五)教学论研究1 教学流派的理论建构和实践研究2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3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实证研究4普通高中课堂教学的重建研究5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研究6 课堂教学主体关系研究7构建课堂新文化的研究8创新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9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技术的研究10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11中小学学科作业多元化的研究12课堂“等待”策略研究13多元智能理论与教学改革研究14促进对话、互动的课堂教学研究15符合新课程理论的教学设计研究16大课间活动的检查与管理研究(六)教育督导研究1学校办学水平综合评估的指标体系研究2学生思想品德、学生成绩评价的实践研究3教师师德水平、业务能力、工作业绩的评价研究4教育评价与督导体系的研究5档案袋评价法的创新与优化研究6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标准、评价工具和评价方法的研究- 3 -7促进学校不断发展的评价标准、评价工具和评价方法研究8教育督导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研究(七)师资队伍建设研究1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2教师道德水平与心理状况的研究3教师专业发展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4名、特、优教师学术思想、教学艺术和成长规律的研究5教师合作研究6教学反思有效性的研究7中小学骨干教师培养和考核的研究8中小学校本培训实效性的研究9教师教学反思良好习惯养成的研究10新教师上岗校本培训策略研究11教师专业成长方式研究12教育叙事研究四、学科分类课题(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机制研究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模式研究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组织形式的研究4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操作研究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多样化实施模式研究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资源开发研究7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可持续发展研究8综合课程实施中的问题研究(二)中学语文1语文教学现代化与个性化研究2语文情境教学研究3兴趣阅读与兴趣写作研究4培养学生语感,发展学生思维的研究5扩大学生课外阅读的研究(三)中学数学1数学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法、实施策略的研究2数学应用与应用数学的研究3数学课程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4数学活动课与实习作业的教学理论与实践5数学学习的性质、特点、动因和基本过程的研究(四)中学英语1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的研究2结合学生特点创设情景交际活动的实践研究3开展英语学科“任务型”教学的研究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开放性研究5着眼基础,面向全体,防止两极分化的研究(五)中学物理1物理课堂教学中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2物理新课程实施的目标、内容、途径的研究3物理课程改革中新教材的使用研究4物理网络教育的研究5物理研究性学习的研究6物理教学中思维方法的研究7物理复习教学中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8物理教育评价研究(六)中学化学1化学研究性学习的课题选择和实施的研究2化学课外实验教学与课堂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结合的研究3高中化学整体结构教学的构建与实践研究4课程改革与化学教师的转型的研究5化学创新思维训练的方法、原则与素材选取的研究(七)中学生物1中学生物课堂教学的理念与策略研究2生物课程三维目标实施路径的研究3生物课程标准与学生生物素养培育的研究4中学生物课程研究性教学技术的研究5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6生物课堂教学中开发与利用师生资源的研究7中学生生物学科能力发展的评价研究(八)中学思想政治1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的研究2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时事政策教学研究3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学生辨证思维方法的训练(九)历史学科3学习资源的选用与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5 -4历史学科新型的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5历史学科创设学生自主发展与人格完善的教学空间研究(十)中学地理1地理课堂探究活动的设计与操作研究2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教学案设计研究3新课程背景下地理课堂教学文化研究4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5乡土地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6地理知识与技能的生活化趋向研究7网络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策略的研究8地理新课程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十一)信息技术1中学通用技术课程内容结构的研究2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研究3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的基本范式研究4通用技术教师课程实施能力发展的研究5通用技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6中小学通用技术素养形成的评价研究(十二)音乐学科1音乐学科内综合教学的探究2音乐综合活动中学生健康心理培养研究3音乐形象促进学生想象力发展的研究4通过音乐活动享受成功欢愉的探索5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探究(十三)体育学科1学校体育与青少年健康相关性的研究2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力与主体性教育的研究3体育课堂教学组织的实践研究4体育教学目标评价体系的研究5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体育课教学中运用的实验研究(十四)美术学科1美术学科课程结构化教学研究2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3美术课程实施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研究4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整合利用的研究5美术课程师资培养问题的研究(十五)各学科共同研究课题1“课前读”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研究2“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方法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实践研究3“以学定教”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4“自主成功”教学策略的研究5差异教学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6创新人才培养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7读写可逆思维方式的培养途径研究8多元互动开放型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9高三各学科复习方案设计与实施研究10高效课堂教学的特征及实施策略的研究11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实践研究12关注教学细节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方法研究13基于学生实际需要确定教学起点的策略研究14基于学生需求的学科教学方式研究15教学导入环节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研究16教学过程设计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作用研究17开放性作业的设计研究18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与方法研究19课堂教学中生生互动实施策略研究20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实施策略研究21利用错题资源提升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策略研究22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的案例研究2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研究24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25生活经验转化为教育资源的途径研究26实施有效反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研究27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参与度的策略与方法研究28借助思维导图提高教学效率的研究29问题教学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作用研究30信息技术在现代课堂教学中的功能与定位研究31学案导学方法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作用研究32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33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研究(各学科)34学科教学中视频资源的应用研究(各学科)35学科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方式研究(各学科)- 7 -36学科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方法研究(各学科)37学科开展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各学科)38学科实验教学的实效性研究(各学科)39学科探究式教学实施策略的研究(各学科)40学困生的成因分析与改进策略研究41学生发展性评价的实践研究42学生分层作业设计与实施研究43学生课外锻炼方式的指导研究44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策略研究45学生自主学习的时机把握与效果评价的研究46影响高中学生学习能动性发挥的因素研究47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创作兴趣的方法研究48运用过程性评价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49有效运用课堂生成资源的实施策略研究50利用学生评价改进课堂教学效果的实践研究51在互动生成式课堂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52中学生课堂学习行为优化的实策略研究53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54综合实践活动资源整合的研究55网络交互教学的实效性研究56中小学教学方式变革与教学效能研究57数字化教学的公共服务模式研究58基于专题学习网站的知识建构研究59中小学教学中因材施教与个别化指导研究60“以学论教”的中小学教学改革研究61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新模式研究62高中必修与选修教材内容整合的实施研究63高中文科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研究64高中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改革65高中新课程背景下互动生成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66高中生研究性学习管理与指导研究67高中研究性学习与学生素质提高的关系研究68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研究江苏省高邮中学教科处2011年3月。
“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教学研究课题申报选题指南
“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教学研究两类课题申报选题指南前言本指南为“十二五”期间(2010~2015年)的选题、选题范围及其说明。
“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方向与范围是“十二五”期间教育科学研究的有关方向和内容,基本上包涵教育理论、教育实践和教育政策研究中需要研究的问题,涉及到基础教育、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等国民教育体系。
“十二五”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方向与范围是“十二五”期间教学研究的有关方向和内容,基本上包涵教育理论、教育实践和教育政策研究中需要研究的问题,主要是基础教育(其中包含特殊教育和幼儿教育)领域。
第一部分:课题研究指定方向研究方向与范围不是具体的课题名称,研究课题的名称应根据研究者的具体情况确定,尤其要结合本地区和本单位的特点进行选项,明确界定,注重实效,有针对性。
研究方向与范围供重点课题和立项课题使用。
1.教育基本理论研究(1)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文化学等理论研究;(2)中外教育思想、理论、思潮的研究;(3)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的创新与发展等。
2. 教育发展战略研究(1)区域化发展战略研究;(2)各级各类教育的内涵、特征、功能、定位、关系及发展的研究;(3)学校定位与发展战略研究;(4)地方教育规划研究等。
3.教育体制、机制与政策研究(1)教育法制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2)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研究等。
4.教育现代化研究(1)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理论、制度和体系建设、特征与内涵的研究;(2)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的方法、途径与策略的研究;(3)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等。
5.终身教育研究(1)终身教育的基本理论研究;(2)终身教育理念下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内涵、特征、功能、定位及关系的研究;(3)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关系的研究;(4)社区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5)城乡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研究等。
6.农村教育研究(1)中外农村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比较研究;(2)农村教育评价与督导的研究;(3)农村教育资源整合的研究;(4)城乡教育互动协作的研究;(5)农村学校教师生存状况的研究;(6)有效控制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研究;(7)农村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使用情况的研究;(8)乡镇中心小学地位与作用的研究等。
“十二五”教科研规划
教科研莱州市程郭中学“十二五”教科研规划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用创新的思维方式、先进的教育科研理念来规划、推进教育科研工作;坚持“科研先行、科研兴校”方向,着力推进我校教育教学的再发展,努力使教育科研始终站在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前沿;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动员全员参与原则,注重体现中学教育科研的草根性、细节性、校本性和行动性等个性特点,切实增强我校教育科研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坚持以“应用研究、教学研究、校本研究、行动研究、微观研究”为主,立足研究解决我校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热点、焦点、新点问题,促进学校管理的创新、快乐校园的建设、课程改革的深化、教学过程的优化、高效课堂的建构和教学效益的提升,进一步强化教育科研实施过程和教育科研成果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导促进作用;坚持教育科研为“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服务的基本思想,不断改善教育科研条件、健全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开展教育科研骨干培训、开展优秀教研组建设、广泛联系各级教育专家和普及教育科研理论知识、营造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把我校教育科研事业推向新的发展台阶。
二、工作目标我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总目标是:大力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推进以研究为基础的学校教科研工作实践,营造浓郁的教研氛围,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以课改实践为龙头,加强理论学习,从思想上提高教师的课改意识和理论水平,提高实践能力,并不断总结完善我校的课改工作。
开展课题研究,提升课题研究的质量,拓展研究的范围,增强课题研究的实际意义,加强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价值。
加强教师培训,把有组织的集体培训与教师的自我反思结合起来,积极参加继续教育与校本教研,鼓励教师外出参加学习与观摩,开拓视野,扩大交流。
加强教研组建设,规范教研活动,加强教学活动的常规检查力度,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做好教学模式改革实验,促进学校创新发展努力推进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谐高效”为主要模式的改革实验,争取探索出一条课改的新路。
中学教育科研十二五发展规划
中学教育科研十二五发展规划工业园区实验中学教育科研"十二五'发展规划背景"十一五'以来,z学校保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切实把教育科研作为引领学校办学方向、提升师资队伍素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丰富学校内涵建设、培育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抓手,成功促进了新创学校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学校成功打造研究型学校和革新型学校,在提升学校和师生研究品质的过程中,学校成为了园区第一所科研型学校。
"十一五'期间,省、市、区相继出台了规范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养教育的有关规定。
2010年,国家、省、市、区相继出台了《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有关规定和纲要都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科学发展的要求,肯定了教育科研关于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2010年,学校中小学分设,成立高中部和国际课程中心,正式开启转型升级、二次创业的征程。
在此基础上,"十二五'期间,将是我校深入实施素养教育,全面强化内涵建设、强化品牌优势,推动学校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可继续发展的重要时期,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
学校的教育科研应该进一步围绕教育改革和学校发展的现实问题,继续发挥其先导作用和前瞻引领作用,确保学校科学发展,确保全面落实《z实验中学"十二五'发展规划》。
为此,依据省、市、区教育科研"十二五'发展基本要求,特制订本规划。
指导思想保持以理论、"z'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各级《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科研兴教'、"科研兴校'为发展战略,以深入实施新课程教育改革为施行平台,"求真务实、开拓革新',不断提升教育科研的规范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强化学校教育科研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进一步提升研究型学校品质,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作用和"第一生产力'作用,全面落实学校办学思想,不断提升办学质量,推动学校教育再上新台阶,为实现"人人成功、人人成星'的教育理想服务。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附件1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子课题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DCA110195)相关子课题的管理,有组织、有计划地推动课题相关教育科研活动的开展,并将其纳入科学化、规范化轨道,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DCA110195)子课题的研究,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深入研究。
第三条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DCA110195)子课题面向全国,公平竞争,择优立项,保证重点。
第四条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DCA110195)子课题实行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重点管理与一般管理相结合,集中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
第二章组织第五条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DCA110195)总课题组负责制定总课题规划、子课题申报表格和管理办法,课题审批和课题总体研究等工作。
第六条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总课题秘书组具体负责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DCA110195)子课题的具体管理工作。
总课题秘书组设在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理科研究室。
第三章申报和评审第七条课题的申报立项,必须遵循下述原则:1.与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部有关政策相一致;2.与本地区、本学科领域的实际相结合,坚持正确研究方向,提倡前瞻性独创性;3.有利于调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以体现本项活动的群众性。
曙光学校“十二五“教育科研五年规划
曙光学校“十二五”教育科研五年规划(2011年——2015年)为了全面落实地区和加区“十二五”教育科研工作的总体要求,加强我校“十二五”期间的教育科研工作,推动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为了更好适应我校发展的需要,特制定曙光学校“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如下:一、背景状况1、教师基本情况分析:曙光学校是一所年轻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成立于2009年9月,现有教职工119人,学生764人,中学部教师平均年龄在42岁。
高级职11人,学科带头人6人,地级以上骨干教师7人。
小学部教师平均年龄在41岁。
高级职称4人,学科带头人6人,地级以上骨干教师3人。
2、生源情况分析:我校85%学生的家长无固定工作,主要以打工维持生活。
同时大部分学生家长文化层次偏低,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有30%——40%的学生为离异家庭的孩子或无亲的孩子,甚至有的孩子来到学校里生活,家长目的就只是等着年龄长大。
家庭成份比较复杂,家庭教育严重缺失。
家庭环境的影响以及经济条件制约,使得一部分学生不愿意学习。
3、办学条件:加区政府预计在2011年为我校新建8千平方米的教学楼,教学设施力争达到省一流。
一流的教学设备要求我们必须创造一流的教学成绩。
4、教研状况:科研工作做到学期有计划、有检查、总结。
但中小学衔接不上,同时学校十分重视教师的学习和培训为教师提供了继续学习、多读书、多研究的条件,教师们增强了“科研兴校”的意识,踊跃参加教育科研,以省课题为突破口,微型课题为补充,使参加科研工作的教师占到了全体教师的80%,基本上形成了良好教科研氛围。
为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教育科研的方向和原则1、认真贯彻省、地、区教育科研工作总体精神。
重在以教育科研来促进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并与学校的实际,教师队伍的实际,学生的实际紧密结合,并有所创新。
2、坚持立足本校,研究教师在课堂中,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遇到的实际问题,并积极与区教研部门联系,力争提炼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新模式与新方法。
“十二五”教科研工作发展规划
学校教科研工作“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时期。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改革与发展水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今后五年是我校发展的一个机遇期,同时也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我们将继续坚持“科研兴校”的发展战略,全面提升我校教科研工作的层次。
现根据学校实际,制定我校教科研工作的“十二五”规划。
一、总体概述(一)学校发展背景分析我校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底蕴的农村小学,这里积淀了厚重的教育教学思想,更承载着育人树人的梦想。
在一代代教育者的努力与追求下,新平安镇小学不断丰富着自身的发展内涵,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被上级教育管理部门授予“吉林省基础教育校本科研基地校”、“白城市教育科研名校”、“白城市基础教育课改先进校”、“大安市实施素质教育优秀学校”。
我校现有教职83人,专任教师71人,中学高级教师1人。
中师学历15人,大专学历40人,本科学历28人。
这是一支团结求实,业务精湛、乐于专研的师资队伍。
(二)学校发展目标任务学校发展的理性思考:坚持“创办农村一流学校,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教育服务宗旨,树立争先创优意识,群策群力,脚踏实地地开展好学校的各项工作。
以学习为动力、以研究为起点、以发展为主题、以创新为灵魂、以进步为标志,把平小办成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一流的农村小学。
办学思路:抓科研工作,创“研究校园”;抓教学工作,创“人文校园”;抓读书教育,创“书香校园”;抓学校管理,创“和谐校园”。
(三)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科研强校的总体目标,以推进新课程改革为中心,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以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稳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立足校本,开展课题研究,积极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不断提高教科研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充分调动学校教科研骨干的力量,营造学校良好的教科研氛围,引导教师尽快进入研究状态,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制订和完善教科研管理制度,发挥教育科研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先导作用,向科研要质量,切实提高科研效益,使教科研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开创我校教科研工作的新局面,为大幅度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作出新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湖南省“十二五”教育技术研究规划一、当前形势“十一五”期间,我省组织560多所中小学参与了《区域教育信息化策略研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质量与效益研究》和《中小学学科课程信息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三个课题的研究工作。
本阶段的研究以实验县(区)、实验校为基地、以农远工程项目为依托,以建构主义为理论指导,以应用研究为重要方向,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的实验研究方法,涉猎学科范围广、规模大、成果比较丰富、影响比较深远。
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开发了教育资源,整合了学科教学,培训了教师队伍,改进了教学方法模式。
但教育技术研究仍然普遍存在价值错位、规范缺失和创新不足等问题,尤其在基础教育领域。
从理论看,教育技术研究主要采用宏大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立论依据,缺乏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理论指导。
从实践应用看,主要采用“技术应用导向”的实践观,简单地将技术看作学习的支持性工具、资源或者环境。
从研究方法看,不能结合研究内容的特点科学地选择研究方法,且方法单一、缺少论证数据、缺乏方法间的三角论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把教育信息化摆在重要位置,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教育规划纲要》确定了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总体布局,教育信息化作为规划纲要实施的重要保障措施,纳入到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中。
教育信息化如何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服务,如何为学习型社会建设和人力资源强国提供保障,如何围绕规划纲要的实施,深化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宏观研究,突出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中的积极作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未来五年教育信息化的工作重点,也是教育技术研究的目标和任务。
二、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紧紧围绕《教育规划纲要》的实施,在国家教育信息化的整体布局下,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构建学习型社会为导向,以育人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均衡发展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积极探索教育技术应用的理论、规律、模式和方法,为提高教育教学绩效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服务。
三、基本思路(一)立足大局,统筹规划教育技术研究要立足我省的教育现状,围绕教育规划纲要的实施,从教育与其他领域的关系中找准工作的结合点,以服务教育厅全局工作为重点,以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改革创新,提高质量”为主攻方向,紧密结合教育信息化和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形势和任务,关注教育技术前沿理论和成果,统筹规划我省的教育技术研究工作。
(二)突出重点,协作攻关“十二五”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要从满足职业教育、中等教育、基础教育、幼儿教育及特殊教育的整体发展需求,围绕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应用中的重点问题、热点问题,结合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关键环节,找准着力点、选好突破口,主要组织开展面向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具有战略性、实践性和前瞻性的重大课题研究。
同时,充分调动和发挥高等院校、中小学校、电教系统和企事业单位等各方面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形成“广泛参与、紧密合作、和谐发展、各方受益”的教育技术研究机制,构建教育技术研究共同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协作研究。
(三)持续发展,提高质量教育技术研究不仅要切实解决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现实问题,注重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实践性的应用研究,更要鼓励重点主题的延续性研究、重要领域的拓展研究、优秀课题成果推广研究等,形成良好的研究发展态势,推进教育技术科研工作的良性循环,不断提高教育技术研究的质量和水平。
(四)控制规模,打造精品围绕我省教育信息化中心工作,适当控制课题数量,注重内涵发展,鼓励研究积累,强调成果创新。
四、主要目标(一)围绕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问题展开研究,进一步推动区域和区域间教育信息化的均衡和协调发展,为基础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资源共建共享、资金合理调配、机构科学管理、模式有效运作等宏观管理提供决策服务;(二)探索信息技术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应用的价值与规律,重点在教育技术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创新方面,形成一批具有创新性、实效性、可推广的研究成果;(三)促进基础教育信息化支持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引导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促进多层次、多功能、智能化、交互式的基础教育学科教学资源体系的形成;(四)按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努力建设一支“以广大中小学教师为基础、专家学者和专业技术人员为引导、电教系统为纽带”的高素质研究队伍,共同推动教育技术研究的实践和创新。
五、基本任务针对目前教育信息化的形势和未来发展趋势,我省教育技术研究的任务和使命包括解释各种教育技术现象,解决技术在教学应用过程的重、难点问题,探索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基本规律,引领和指导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方向,为教育信息化管理工作提供决策服务等,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一)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县区(以下简称实验县区)建设,为区域教育信息化协同发展提供决策服务自2008年桂东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县项目启动以来,实验县区建设各项工作在全省渐显成效。
在建设前期,区域教育信息化面临的各种未知的问题,包括区域教育信息化的生态观、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动力机制、实现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协同发展策略、区域教育信息化如何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等,亟待组织力量开展深入地探索研究。
(二)解决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目前,教育信息化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包括以技术为中心的整合观、硬件设备老化、资源重复建设、“数字化鸿沟”、“信息孤岛”、技术教学应用的低效性、师生信息素养评价内容和标准不统一等,这些问题需要从观念更新、环境建设、管理制度、师资培训、效果评价以及支持服务体系等多维度开展教育技术研究。
(三)总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经验,探索深层次整合的方法和规律我省教育技术应用研究经历了CAI辅助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科课程信息化三个发展阶段。
下一阶段应用研究的重点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结合学科课程的特点,变革传统教学方法,创新整合的方法体系,形成整合的评价方法和标准,最终实现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深度整合;其二,开展综合课的整合,发挥信息技术在综合课程中整合的潜在优势,彻底变革教与学的方式。
其三,根据学校特点开展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的整合,实现信息技术与学校特色教学的整合。
最终,实现新课程和新技术的“无痕”融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四)创新教育技术理论和方法体系在Web2.0、交互式电子白板、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出现后,技术的运用寻求合适的理论指导,同时,“技术设计导向”的实践也将催生理论的发展,逐步实现教育技术学科理论的独立和成熟。
在宏观一般性的教育科学研究规律指导下,根据特殊情形而运用具体的方法,在教育技术教学应用研究中,积极探索构建教育技术理论体系。
六、重点内容(一)区域教育信息化协同推进与教育均衡发展研究区域教育信息化现状与问题的调查研究;区域教育信息化与教育均衡发展研究;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策略研究;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内容研究;区域性教学资源优化配置与有效利用的实践研究;区域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区域教育信息化优秀个案分析;教育信息化的保障体系和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等。
(二)信息技术与人的全面发展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方式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生认知潜能发展研究;信息技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策略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新型师生关系研究等。
(三)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研究学科综合与信息技术整合研究;网络课程的实践研究;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研究;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信息化教学方法体系研究;信息化教学评价体系研究等。
(四)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研究教学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设计、开发和应用研究;数字化学科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应用模式研究;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研究;民族特色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处理和应用研究;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应用研究;仿真实验室的建设与应用研究;教学游戏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数字化教学资源评价体系研究。
(五)数字化德育模式和德育方法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家庭、学校、社区协同教育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德育资源建设研究;德育现代化的模式和方法研究;数字化校园文化环境下德育活动的实效性研究等。
六、保障机制实施湖南省“十二五”教育技术研究规划,需要更新观念,完善制度,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强化能力,提高研究质量和效益。
(一)加强组织管理成立湖南省教育技术研究规划领导小组,进一步完善“湖南省电教馆-市(县区)电教馆-课题单位(学校)”科研管理体系,修订湖南省教育技术研究课题管理办法,规范和加强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和指导,切实做好统筹规划、监督管理、指导服务等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和执行能力,保障课题研究的有序进行。
(二)加大科研投入积极争取政府部门的事业发展经费和课题项目经费的大力支持,努力开拓和尝试新的教育技术研究的运行机制和研究成果转化机制,多渠道、多层次筹措教育技术科研经费,广泛争取社会各界特别是优质企业的赞助,建立教育技术研究发展基金,保障教育技术研究的可持续性。
(三)强化能力建设积极组织并开展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专家论证咨询,建立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骨干研究员,调动并依托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基层教师队伍,形成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育技术研究队伍。
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技术研究人员的培训服务体系,保障教育技术研究的顺利开展。
(四)注意循序渐进五年发展目标,需要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循序渐进。
要增强规范性和可预见性,每个年度课题研究活动应围绕和落实五年发展规划有所侧重,形成体系,定期总结,实时反馈,及时反映教育技术发展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深化基本问题的研究,拓展新的研究空间,出成果,出人才,切实推进湖南教育信息化发展和教育改革创新。
附件2:湖南省“十二五”教育技术研究课题指南《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实现未来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条件,明确提出了加速教育信息化进程,描绘了我国教育信息化宏伟蓝图。
《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实现“数字湖南教育”目标。
同时,交互式电子白板、Web2.0社会性软件、云计算等新技术的涌现,也使得我省教育信息化面临发展新机遇和新挑战。
为了明确我省教育技术研究在“十二五”期间选题重点、范围,引领全省教育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积极探索教育技术发展应用的方法和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