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收缩实验报告
肌肉收缩实验报告
肌肉收缩实验报告肌肉收缩实验报告引言:肌肉收缩是人体运动的基本过程之一,也是肌肉功能的核心。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探讨肌肉收缩的机制和影响因素,并通过实验验证相关理论。
一、肌肉收缩的机制肌肉收缩是由神经冲动引起的,这些冲动通过神经传递到肌肉纤维,触发肌肉收缩。
在神经冲动到达肌肉纤维时,肌肉细胞内的钙离子释放,与肌纤维中的肌动蛋白结合,形成肌肉收缩的基本单位——肌节。
肌节的形成使肌肉纤维缩短,并产生力量。
二、影响肌肉收缩的因素1. 神经传导速度: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会直接影响肌肉收缩的快慢。
神经传导速度越快,肌肉收缩反应也越迅速。
2. 肌肉纤维类型:人体肌肉纤维可分为慢收缩纤维和快收缩纤维。
慢收缩纤维适合进行耐力性运动,而快收缩纤维则更适合进行爆发性、高强度的运动。
3. 肌肉负荷:肌肉受到的负荷越大,肌肉收缩的力量也越大。
这是因为负荷的增加会刺激肌纤维更多地参与到收缩中。
4. 肌肉长度:肌肉在不同长度下的收缩力量也会有所不同。
在肌肉处于最佳长度时,肌肉收缩力量最大。
三、实验设计与结果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小鼠的背部肌肉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刺激的方式触发肌肉收缩,并记录相关数据。
首先,我们将小鼠固定在实验台上,并在背部肌肉上植入电极。
然后,通过电刺激器向肌肉纤维传递电流,以触发肌肉收缩。
我们分别调节电刺激的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观察肌肉的收缩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
实验结果显示,当电刺激强度适中时,肌肉的收缩力量最大。
而当电刺激频率较高时,肌肉收缩的速度也较快。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在肌肉最佳长度下,肌肉收缩力量也达到了最大值。
四、讨论与启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肌肉收缩的机制和影响因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发现神经传导速度、肌肉纤维类型、肌肉负荷和肌肉长度等因素都会对肌肉收缩产生影响。
这些研究结果对于运动训练和康复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在运动训练中,根据肌肉纤维类型的差异,可以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以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肌肉收缩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肌肉收缩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
2. 掌握实验操作技能,观察和分析不同刺激条件下肌肉收缩的变化。
二、实验原理肌肉收缩是肌肉组织在受到刺激后产生的一种机械运动,其过程涉及肌肉细胞的兴奋、收缩和舒张。
肌肉收缩的基本原理是:当肌肉细胞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时,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升高,促使肌肉纤维中的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产生肌肉收缩。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玻璃分针、探针、木锤、镊子、培养皿、任氏液、蛙板、保护电极、肌槽、张力转换器、锌铜弓、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
2. 实验仪器:电子刺激器、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计算机。
四、实验步骤1. 制作标本:将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固定在蛙板上,剪去多余的脂肪和结缔组织,暴露出坐骨神经和腓肠肌。
2. 连接仪器:将保护电极插入坐骨神经,连接到电子刺激器。
将肌槽插入腓肠肌,连接到张力转换器。
将张力转换器连接到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再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连接到计算机。
3. 单刺激实验:打开计算机软件,设置刺激强度和频率,对蟾蜍腓肠肌进行单刺激。
观察并记录肌肉收缩的幅度和持续时间。
4. 重复刺激实验:在单刺激实验的基础上,逐渐增加刺激频率,观察并记录肌肉收缩的变化。
5. 强直收缩实验:在重复刺激实验的基础上,继续增加刺激频率,观察并记录肌肉收缩的变化,直至出现强直收缩。
6. 实验数据整理: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分析不同刺激条件下肌肉收缩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单刺激实验:在一定的刺激强度下,肌肉收缩幅度和持续时间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而增加。
2. 重复刺激实验:当刺激频率增加时,肌肉收缩幅度和持续时间逐渐减小,表现为不完全强直收缩。
3. 强直收缩实验:当刺激频率继续增加时,肌肉收缩幅度和持续时间趋于稳定,出现完全强直收缩。
六、实验结论1. 肌肉收缩的幅度和持续时间受刺激强度和频率的影响。
2. 当刺激频率较低时,肌肉表现为单收缩;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肌肉收缩形式逐渐转变为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
收缩功能测量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和掌握肌肉收缩功能的基本原理。
2. 学习使用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及相关设备进行肌肉收缩功能的测量。
3. 分析不同刺激条件下肌肉收缩特性的变化。
4. 探讨肌肉收缩功能与运动生理学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肌肉收缩是肌肉细胞在神经支配下,通过收缩蛋白和肌动蛋白的相互作用,产生机械能的过程。
肌肉收缩功能是评价运动能力、肌肉健康状况和神经肌肉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
本实验通过测量肌肉在不同刺激条件下的收缩特性,分析肌肉收缩功能的变化。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生理盐水、电极、刺激器、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换能器等。
2. 实验仪器:RM6240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刺激器、换能器、手术显微镜、电生理记录仪等。
四、实验方法1. 标本制备:取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去除多余脂肪和结缔组织,将其置于生理盐水中浸泡。
2. 电极连接:将刺激电极和记录电极分别连接到坐骨神经和腓肠肌标本上。
3. 刺激参数设置:设置刺激器输出参数,包括刺激强度、刺激频率、脉冲宽度等。
4. 数据采集:打开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肌肉收缩过程中产生的电信号。
5. 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电信号进行滤波、放大、积分等处理,计算肌肉收缩的峰值张力、收缩时间、收缩速度等参数。
五、实验结果1. 不同刺激强度对肌肉收缩的影响: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的峰值张力也随之增加。
2. 不同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肌肉收缩的收缩时间逐渐缩短,收缩速度逐渐增加。
3. 肌肉收缩的疲劳现象:在连续刺激下,肌肉收缩的峰值张力逐渐降低,表明肌肉出现了疲劳现象。
六、实验讨论1. 肌肉收缩功能的测量方法:本实验采用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进行肌肉收缩功能的测量,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
2. 肌肉收缩特性的影响因素:肌肉收缩特性受刺激强度、刺激频率、肌肉疲劳等因素的影响。
3. 肌肉收缩功能与运动生理学的关系:肌肉收缩功能是评价运动能力、肌肉健康状况和神经肌肉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
肌学实验报告
肌学实验报告肌学实验报告引言:肌肉是人体最重要的组织之一,它不仅仅是支撑和运动的基础,还在许多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肌肉的功能和结构一直是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
为了深入了解肌肉的特性和运动机制,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肌学实验。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这些实验的设计、结果和分析。
实验一:肌肉收缩力的测量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台称为肌力计的设备来测量肌肉收缩力。
首先,我们选择了不同的肌肉群,如手臂、大腿和背部肌肉。
然后,被试者被要求做出最大力量的收缩动作,并将肌力计固定在相应的位置上。
通过记录肌力计的读数,我们能够准确地测量出肌肉的收缩力。
实验二:肌肉疲劳的评估肌肉疲劳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它会导致肌肉力量和耐力的下降。
为了评估肌肉疲劳的程度,我们进行了一项实验。
被试者被要求进行一系列的重复运动,如弯曲和伸展手臂。
我们通过监测运动开始前和运动结束后的肌肉电活动来评估肌肉疲劳的程度。
结果显示,随着运动次数的增加,肌肉电活动逐渐减弱,表明肌肉疲劳的发生。
实验三:肌肉纤维类型的鉴定肌肉纤维类型对肌肉功能和适应性起着重要的影响。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通过肌肉活检的方式来鉴定肌肉纤维类型。
被试者的肌肉组织样本被取出,并进行染色和显微镜观察。
根据肌肉纤维的形态和染色特点,我们能够确定肌肉纤维是快速收缩型还是慢速收缩型。
实验四:肌肉的适应性与训练效果肌肉对训练的适应性是肌肉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我们进行了一项实验来探究不同训练强度和时长对肌肉的影响。
被试者被分为三组,分别进行高强度、中强度和低强度的训练。
通过测量肌肉收缩力、肌肉纤维类型和肌肉电活动,我们发现高强度训练能够显著提高肌肉收缩力和快速收缩型肌肉纤维的比例。
结论:通过这一系列的肌学实验,我们对肌肉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肌肉的收缩力、疲劳程度、纤维类型和适应性等方面都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这些实验结果对于我们进一步探索肌肉的运动机制和应用于运动训练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肌肉收缩实验报告
骨骼肌收缩实验一.实验目的1.肌肉标本收缩现象的描记及单收缩的分析,获得该肌肉收缩的阈值。
2.了解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3.学习掌握刺激器和张力换能器的使用。
4.加强对神经和肌肉了解,熟练解剖。
、二.实验原理1.肌肉标本收缩现象的描记利用刺激器可诱发蛙的离体神经肌肉标本发生兴奋收缩现象,可利用适当的参数和图形,客观、详细、准确地描述收缩的生理过程与现象。
骨骼肌受到一次短促的阈上刺激时,先是产生一次动作电位,紧接着出现一次机械收缩,称为单收缩。
收缩的全过程可分为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
在一次单收缩中,肌峰电位的时程(相当于绝对不应期)仅1~2毫秒,而收缩过程可达几十甚至上百毫秒(蛙的腓肠肌可达100毫秒以上)。
2.张力换能器换能器是一种能将机械能、化学能、光能等非电量形式的能量转换为电能的器件或装置,并线性相关。
利用物理性质和物理效应制成的物理换能器种类繁多,原理各异。
张力换能器是一种能把非电量的生理参数如力、位移等转换为电阻变化的间接型传感器,属于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通常由弹性元件、电阻应变片和其他附件组成。
弹性元件采用金属弹性悬梁,可根据机械力的大小选用不同厚度的弹性金属。
弹性悬梁的厚度不同,张力换能器的量程亦不同。
两组应变片r1、r4及r2、r3分别贴于梁的两面。
两组应变片中间接一只调零电位器,并用5~6v直流电源供电,组成差动式的惠斯登桥式电路(非平衡式电桥)输出电压值与应变片所受力的大小成正比,即力的变化转换成电桥输出电压的变化。
此电信号经过记录仪器的放大处理,就能描记出肌肉收缩变化的过程。
实验时,根据测量方向将换能器用“双凹夹”固定在合适的支架上。
但由于双凹夹在支架上移位不方便,很难在小范围内做出精细的移位;移位不当,可能引起标本的损伤和换能器的损坏。
故现多采用“一维微调固定器”,由上下位置调节钮控制,可在小范围内(上下)精细的移位。
这不仅方便了实验操作,也有利于前负荷的控制。
测量的方向,即力与位移的方向,要与张力换能器弹性悬梁的前端上下移动的方向保持一致。
骨骼肌收缩实验报告
骨骼肌收缩实验报告引言:人体骨骼肌的收缩是我们进行各种活动的基础,如行走、跑步、举重等。
了解骨骼肌收缩机制和其对运动的影响,对于提高运动表现、预防运动损伤以及改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项基础的骨骼肌收缩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采用小白鼠作为实验对象,通过电刺激来引发骨骼肌收缩。
具体步骤如下:1. 高频电刺激:将电极贴附于小白鼠腓肠肌上,通过电刺激引发肌肉收缩。
在实验的不同阶段,电刺激的频率可以调节,以模拟不同的运动强度。
2. 骨骼肌收缩力测量:使用测力计记录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
将测力计连接到小白鼠足部骨骼肌上,以测量肌肉的收缩能力。
3. 实验参数记录:记录电刺激频率、肌肉收缩力量以及收缩的持续时间。
这些参数将有助于分析不同电刺激条件下的骨骼肌收缩特点。
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测量,我们获得了不同电刺激条件下小白鼠腓肠肌的收缩力量和收缩持续时间数据。
在低频电刺激条件下,肌肉收缩力量较小,持续时间较短;而高频电刺激条件下,肌肉收缩力量增大,持续时间延长。
这些结果表明,肌肉收缩的力量和持续时间是与电刺激的频率相关的。
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在高强度运动或长时间持续的活动中,我们需要更多的肌肉收缩能力来支持运动。
此外,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肌肉收缩能力,因为通过反复高频电刺激,我们可以增加肌肉的收缩力量和持续时间。
实验结果还表明,不同肌肉组织对电刺激的响应有所不同。
例如,腓肠肌对电刺激的敏感度较高,可能是因为它是一个重要的运动肌肉,需要更强的收缩能力。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不同肌肉组织在运动中承担不同的功能和负担。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骨骼肌收缩能力在不同个体之间可能存在差异。
一些小白鼠可能在同样电刺激条件下表现出更大的收缩力量和持续时间,这可能与个体的基因差异、肌肉纤维类型以及运动训练水平有关。
这一发现提示我们在进行运动训练和力量训练时,应根据个体差异来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
肌肉收缩实验报告结果(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肌肉收缩是人体生理活动的基础,了解肌肉收缩的原理和影响因素对于研究人体运动生理学、神经肌肉疾病以及康复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刺激强度、频率以及ATP对肌肉收缩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肌肉收缩的机制。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1)实验对象:新鲜猪腓肠肌标本(2)实验器材:肌槽、张力转换器、刺激器、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任氏液、玻璃分针、镊子、探针等。
2. 实验方法(1)刺激强度实验:将新鲜猪腓肠肌标本置于肌槽中,加入任氏液保持肌肉活性。
采用刺激器输出不同强度的电刺激,观察并记录肌肉收缩情况。
(2)刺激频率实验:在刺激强度实验的基础上,改变刺激频率,观察并记录肌肉收缩情况。
(3)ATP实验:在刺激强度实验的基础上,滴加ATP溶液,观察并记录肌肉收缩情况。
三、实验结果1. 刺激强度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幅度逐渐增大。
当刺激强度达到一定阈值时,肌肉收缩幅度趋于稳定。
超过阈值后,继续增加刺激强度,肌肉收缩幅度不再明显增大。
2. 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呈现以下规律:(1)低频率刺激:肌肉表现为一连串的单收缩,收缩幅度随刺激频率的增加而增大。
(2)中频率刺激:肌肉产生不完全强直收缩,收缩幅度随刺激频率的增加而增大,但幅度变化幅度小于低频率刺激。
(3)高频率刺激:肌肉产生完全强直收缩,收缩幅度随刺激频率的增加而增大,但幅度变化幅度小于中频率刺激。
3. ATP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刺激强度相同的情况下,滴加ATP溶液后,肌肉收缩幅度明显增大。
这表明ATP是肌肉收缩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四、实验讨论1. 刺激强度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刺激强度对肌肉收缩有显著影响。
当刺激强度达到阈值时,肌肉开始收缩。
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幅度逐渐增大,但超过阈值后,幅度变化趋于稳定。
2. 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有显著影响。
肌肉收缩性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探究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肌肉收缩性质的影响。
2. 理解阈刺激、阈上刺激、最大阈刺激的概念及其在肌肉收缩中的作用。
3. 观察并分析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现象。
二、实验原理肌肉收缩是肌肉组织在神经系统的调控下,通过肌纤维的缩短和伸长产生机械运动的过程。
肌肉收缩的性质受刺激强度和频率的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强度也随之增大;而当刺激频率达到一定值时,肌肉收缩将呈现出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现象。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蟾蜍2. 实验器材:粗剪刀、玻璃分针、探针、木锤、镊子、培养皿、任氏液、娃板、保护电极、肌槽、张力转换器、锌铜弓、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3.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0.5%氯化钾溶液四、实验步骤1. 制作标本:毁脑脊髓、下肢标本制备、腓肠肌标本制备、连接仪器。
2. 打开计算机软件中的模拟实验。
3. 打开电源,对蟾蜍腓肠肌进行单刺激,频率为1Hz,电压由低到高逐渐增加,观察并记录肌肉收缩性质。
4. 重复步骤3,但将刺激频率提高到2Hz、3Hz、4Hz、5Hz,观察并记录肌肉收缩性质。
5. 在刺激频率固定为1Hz的情况下,逐渐增加刺激强度,观察并记录肌肉收缩性质。
6. 将刺激强度固定为阈上刺激,重复步骤3,观察并记录肌肉收缩性质。
五、实验结果1. 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性质的影响: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肌肉收缩性质由单收缩逐渐过渡到不完全强直收缩,最后转变为完全强直收缩。
2. 刺激强度对肌肉收缩性质的影响:在阈刺激以下,肌肉不发生收缩;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强度逐渐增大;在最大阈刺激时,肌肉收缩强度达到最大。
3. 阈刺激、阈上刺激、最大阈刺激对肌肉收缩性质的影响:阈刺激以下,肌肉不发生收缩;阈刺激以上,肌肉发生收缩;最大阈刺激时,肌肉收缩强度达到最大。
六、实验结论1. 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肌肉收缩性质有显著影响。
2. 阈刺激、阈上刺激、最大阈刺激对肌肉收缩性质有重要意义。
骨骼肌收缩的特性试验报告(共8篇)
骨骼肌收缩的特性试验报告(共8篇)【试验报告一】骨骼肌收缩的刺激方式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探究不同刺激方式对骨骼肌收缩响应的影响,进一步了解骨骼肌收缩的特性。
实验方法:首先,预先操作进行皮肤准备,插入电极。
实验使用的电极是双极电极,刺激电流为4 mA,刺激持续时间为1.5秒。
通过海马仪记录下来肌肉电位信号,观察分析每一种刺激方式的响应情况。
实验组设计:本实验分别进行了直接刺激、间接刺激、交替刺激。
实验结果:直接刺激下,骨骼肌收缩响应强度最大,可见肌肉电位明显增大。
间接刺激下,肌肉对刺激的响应强度较小,需要更高的电流才能引起明显收缩。
交替刺激下,肌肉响应区间相对较大,收缩响应时间较短,但响应强度较其他两种实验组略小。
实验结论:直接刺激是最有效的刺激方式,可快速引起肌肉收缩。
间接刺激和交替刺激下,肌肉需要更大的刺激电流才能达到相同的响应强度。
不同刺激方式对骨骼肌的响应存在差异,实验结果可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试验报告二】不同类型肌肉纤维的收缩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探究不同类型肌肉纤维的收缩特性,分析不同类型纤维的优劣势,较为全面地了解骨骼肌收缩的特性。
实验方法:首先进行麻醉操作,将老鼠下肢固定,操作对比骨骼肌红色和白色肌纤维的收缩特征。
采用刺激电极进行刺激,刺激持续时间为1.5秒,刺激电流按肌纤维类型分别为4 mA和6 mA。
实验结果:结果表明,红色肌纤维中收缩强度较弱,但它的韧性和持久力都很强。
而白色肌纤维的收缩强度较大,但易疲劳。
不同类型肌纤维的收缩特性也表现出明显差异。
实验结论:该实验较为清晰地揭示了不同类型肌纤维的收缩特性。
红色肌纤维具备韧性和持久力强的特点,适合进行长时间、低强度的体力活动;白色肌纤维更适合进行短时间、高强度的体力训练。
不同类型肌纤维共同作用,使得骨骼肌能够更高效地完成运动任务。
【试验报告三】平滑肌收缩的特性实验报告实验目的:了解平滑肌的收缩特性,从分子层面探究平滑肌的收缩机制。
肌肉的收缩实验报告
肌肉的收缩实验报告实验目的:了解肌肉的收缩原理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设备:肌肉模型,电刺激设备,测量仪器。
实验步骤:1. 将肌肉模型连接到电刺激设备上。
2. 在实验开始之前,测量肌肉模型的长度和初始状态下的收缩力。
3. 通过调节电刺激设备的参数,给肌肉模型的神经模拟信号。
4. 记录电刺激信号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并观察肌肉模型的收缩情况。
5. 在实验结束后,再次测量肌肉模型的长度和最后的收缩力。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的统计,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肌肉的收缩力与电刺激信号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呈正相关关系。
当电刺激信号的强度增加或持续时间延长时,肌肉的收缩力也会增加。
2. 肌肉的收缩力与肌肉的长度有关,通常情况下,肌肉在适当的长度范围内收缩力最大。
3. 不同的肌肉在收缩过程中的表现也有差异。
有些肌肉在收缩初期表现出较大的收缩力,然后逐渐减弱;而有些肌肉则在收缩初期表现较弱,然后逐渐增强。
4. 多次进行实验后,得出的数据会有一定的波动。
这可能是由于肌肉的疲劳或其他因素影响了实验结果。
分析与讨论:肌肉的收缩是由神经冲动引起的,神经冲动会刺激肌肉纤维收缩,从而产生力量。
实验结果表明,电刺激信号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对肌肉的收缩力具有重要影响。
这是因为电刺激信号越强,可以刺激到更多的肌纤维,从而增加收缩力。
而电刺激信号的持续时间越长,肌纤维受到的刺激也就越久,从而增加收缩力。
此外,肌肉的长度也会影响其收缩力。
这是因为肌肉在收缩过程中,需要有足够的空间来发生收缩。
当肌肉处于适当的长度范围内时,肌纤维之间的重叠程度最佳,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收缩力。
而当肌肉处于过短或过长的状态时,肌纤维之间的重叠程度不够,收缩力会减弱。
最后,肌肉在收缩过程中的表现也是各不相同的。
有些肌肉在收缩初期就表现出较大的收缩力,然后逐渐减弱,这可能是由于肌纤维之间的重叠程度随收缩增加而减少。
而有些肌肉则在收缩初期表现较弱,然后逐渐增强,可能是由于肌纤维之间的重叠程度随收缩增加而增加。
机能学肌肉收缩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骨骼肌的生理特性,包括刺激强度、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2. 掌握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方法。
3. 观察并分析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理解肌肉收缩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原理骨骼肌的收缩受刺激强度和频率的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刺激强度越大,肌肉收缩力量越强;刺激频率越高,肌肉收缩速度越快。
当刺激频率达到一定程度时,肌肉收缩形式会发生改变,如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蟾蜍2. 实验药品:任氏液3. 实验仪器:蛙类手术器械、张力换能器、刺激电极、生物信号记录分析系统、铁支架、肌槽等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制备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1)处死蟾蜍,剥皮去内脏,剪去头和四肢。
(2)用任氏液冲洗腓肠肌,用玻璃分针分离坐骨神经。
(3)将坐骨神经和腓肠肌固定在肌槽中,连接张力换能器和生物信号记录分析系统。
2. 实验步骤:(1)调整刺激强度,观察不同强度刺激下肌肉的收缩反应。
(2)调整刺激频率,观察不同频率刺激下肌肉的收缩反应。
(3)改变刺激强度和频率的组合,观察肌肉收缩形式的改变。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刺激强度对肌肉收缩的影响: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力量逐渐增强。
当刺激强度达到一定阈值时,肌肉收缩达到最大力量。
2. 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肌肉收缩速度逐渐加快。
当刺激频率达到一定阈值时,肌肉收缩形式发生改变。
3. 肌肉收缩形式的改变:(1)单收缩:刺激频率较低时,肌肉表现为一连串的单收缩。
(2)不完全强直收缩:刺激频率较高,刺激间隔大于一次肌肉收缩舒张的持续时间,肌肉产生不完全强直收缩。
(3)完全强直收缩:刺激频率继续增加,刺激间隔小于一次肌肉收缩的收缩时间,肌肉产生完全强直收缩。
六、实验结论1. 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有显著影响。
2. 肌肉收缩形式受刺激强度和频率的影响,表现为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
肌肉反应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肌肉反应是人体生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了解肌肉对刺激的反应规律对于运动科学、康复医学以及运动生理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肌肉收缩反应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肌肉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目的1. 探究不同刺激强度对肌肉收缩反应的影响;2. 分析不同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反应的影响;3. 研究刺激强度与频率对肌肉收缩反应的相互作用。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10名,年龄20-25岁,体重60-80kg。
2. 实验设备:肌电图(EMG)系统、电刺激仪、肌肉收缩测试装置、电脑等。
3. 实验方法:(1)实验前,对志愿者进行身体检查,确保其身体健康;(2)将志愿者置于舒适的实验环境,指导其放松肌肉;(3)采用表面肌电图(sEMG)技术,记录志愿者肌肉在静息状态下的EMG信号;(4)设置不同的刺激强度(0.5、1.0、1.5、2.0V)和频率(10、20、30、40Hz),分别对志愿者进行电刺激;(5)记录肌肉在刺激下的EMG信号,分析刺激强度和频率对肌肉收缩反应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1. 不同刺激强度对肌肉收缩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反应的幅度逐渐增大。
当刺激强度达到2.0V时,肌肉收缩反应的幅度达到最大值。
2. 不同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肌肉收缩反应的频率逐渐增加。
当刺激频率达到40Hz时,肌肉收缩反应的频率达到最大值。
3. 刺激强度与频率对肌肉收缩反应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显示,刺激强度与频率对肌肉收缩反应的影响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
当刺激强度和频率同时增加时,肌肉收缩反应的幅度和频率均增大。
五、实验讨论1. 刺激强度对肌肉收缩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反应的幅度逐渐增大。
这可能与肌肉内神经末梢的兴奋性有关,当刺激强度达到一定阈值时,神经末梢兴奋性增加,从而引起肌肉收缩。
肌肉收缩生理实验报告
肌肉收缩生理实验报告1. 引言肌肉收缩是人体运动的基本单位,它由肌肉纤维的收缩和松弛过程组成。
肌肉收缩的过程涉及到神经传导、肌纤维激活和肌肉结构变化等多个生理过程。
通过对肌肉收缩生理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肌肉的运动原理与机制。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肌肉收缩的力度和时程,揭示肌肉收缩的生理特点,并进一步探讨肌肉收缩的调控机制。
2. 材料与方法2.1 实验材料- 肌肉收缩生理实验装置- 稳定的工作台- 电极和仪器,用于测量肌肉收缩的力度和时程2.2 实验方法1. 将实验装置安装在工作台上。
2. 将电极贴在被测肌肉上。
3. 将装置连接至电源,调整合适的电流强度。
4. 按下实验装置的按钮,观察肌肉的收缩情况。
5. 使用仪器记录肌肉收缩的力度和时程。
3.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记录,我们可以得到肌肉收缩的详细数据。
以实验装置为示例,我们记录了不同电流强度下肌肉收缩的力度和时程。
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电流强度(mA)肌肉收缩力度(N)肌肉收缩时程(ms)10 2.5 10020 4.1 9530 5.8 9040 7.2 8550 8.7 80从实验结果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现象:1. 随着电流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的力度也随之增加。
2. 随着电流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的时程缩短。
3. 在一定范围内,电流强度与肌肉收缩力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4. 讨论与分析本实验结果表明,肌肉收缩的力度和时程受到电流强度的调控。
这与肌肉的生理特点相符合。
在肌肉收缩过程中,神经系统激活肌肉纤维,导致细胞内肌原纤维的类结构蛋白互动,产生肌丝蛋白滑动,最终导致肌肉收缩。
而电流的作用在于刺激神经传导,进而影响肌肉纤维的激活程度。
通过实验结果可得,电流强度的增加可以增强肌肉收缩的力度。
这是因为电流强度的增加可以增加神经系统对肌肉的刺激,进而增强了肌肉的激活程度。
此外,实验结果还表明,电流强度的增加可以缩短肌肉收缩的时程。
这可能是因为较高的电流强度能够迅速激活更多的肌纤维,使得肌肉收缩的过程更为迅速。
肌肉收缩中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肌肉收缩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了解刺激强度和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3. 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能力。
二、实验原理肌肉收缩是肌肉细胞在受到刺激时产生的一种机械运动。
肌肉细胞内含有肌纤维,肌纤维由肌原纤维组成,肌原纤维由肌丝构成。
肌丝分为粗肌丝和细肌丝,粗肌丝主要由肌球蛋白组成,细肌丝主要由肌动蛋白和肌钙蛋白组成。
当肌肉受到刺激时,肌球蛋白与肌动蛋白结合,形成肌丝滑行,从而产生肌肉收缩。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蛙板、镊子、剪刀、培养皿、任氏液、玻璃分针、探针、木锤、肌槽、张力转换器、锌铜弓、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等。
2. 实验仪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刺激器、电极、计算机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放入任氏液中,用剪刀和镊子去除多余的组织,制成肌肉标本。
2. 将肌肉标本固定在蛙板上,连接肌槽和张力转换器,将张力转换器与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相连。
3. 将电极分别连接到肌肉标本的坐骨神经和腓肠肌上,确保连接牢固。
4. 打开计算机软件中的模拟实验,设置刺激参数,包括刺激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
5. 开始实验,观察肌肉收缩的现象,记录相关数据。
6. 逐步调整刺激参数,观察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7. 实验结束后,整理实验材料,撰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刺激强度对肌肉收缩的影响: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幅度逐渐增大,直至达到最大收缩。
2. 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当刺激频率较低时,肌肉表现为单收缩;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肌肉产生不完全强直收缩;继续增加刺激频率,肌肉产生完全强直收缩。
3. 刺激持续时间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刺激持续时间较长时,肌肉收缩幅度较大;刺激持续时间较短时,肌肉收缩幅度较小。
六、实验结论1. 刺激强度和频率对肌肉收缩具有显著影响,刺激强度越高、频率越快,肌肉收缩幅度越大。
2. 肌肉收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肌肉生理收缩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肌肉生理收缩的基本原理。
2. 掌握肌肉收缩过程中刺激强度和频率的影响。
3. 学习使用生理实验器材进行肌肉收缩实验。
二、实验原理肌肉生理收缩是指肌肉在受到刺激后产生的收缩现象。
肌肉收缩的基本过程包括:肌肉受到刺激后,神经末梢释放递质,递质与肌肉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导致肌肉细胞膜去极化,产生动作电位,进而引发肌肉收缩。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蟾蜍2. 实验器材:生理实验台、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换能器、玻璃分针、探针、木锤、镊子、培养皿、任氏液、娃板、保护电极、肌槽、张力转换器、锌铜弓、刺激电极四、实验方法1. 实验动物处理:取蟾蜍一只,将其放入生理盐水中,进行麻醉处理,然后进行下肢标本制备。
2. 腓肠肌标本制备:取蟾蜍下肢标本,剪取腓肠肌,用任氏液清洗,将肌肉固定在肌槽中。
3. 仪器连接:将换能器、张力转换器、刺激电极与生理实验台连接,打开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4. 单刺激实验:打开计算机软件中的模拟实验,对蟾蜍腓肠肌进行单刺激,记录肌肉收缩曲线。
5. 刺激强度和频率实验:改变刺激强度和频率,观察肌肉收缩曲线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1. 单刺激实验:在刺激频率为1Hz时,肌肉产生单收缩,表现为收缩和舒张过程。
2. 刺激强度和频率实验: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肌肉收缩曲线出现以下变化:(1)刺激频率为2Hz时,肌肉产生不完全强直收缩,表现为收缩和舒张过程,但舒张时间缩短。
(2)刺激频率为5Hz时,肌肉产生完全强直收缩,表现为持续收缩,舒张过程不明显。
六、实验讨论1. 刺激强度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刺激强度越大,肌肉收缩力量越强。
这是因为刺激强度增加,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越多,肌肉细胞膜去极化程度越高,从而引发更强的肌肉收缩。
2. 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肌肉收缩形式发生变化。
当刺激频率较低时,肌肉产生单收缩;当刺激频率较高时,肌肉产生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
肌肉收缩实验报告结果
肌肉收缩实验报告结果1. 引言肌肉收缩是人体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生理过程,它使我们能够进行运动、维持姿势和完成各种日常活动。
了解和研究肌肉收缩的机理对于理解人体的运动功能和疾病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实验旨在研究激发肌肉收缩的条件和对肌肉收缩影响因素的探讨。
本报告将给出实验过程和结果的详细说明。
2. 实验方法2.1 实验器材和试剂本实验使用以下器材和试剂:- 肌肉样本:新鲜的小鼠胸肌组织样本。
- 导线:用于连接肌肉样本和电刺激装置。
- 电刺激装置:用于产生电脉冲刺激肌肉。
- 外部测量设备:记录肌肉收缩的力量和时间变化。
- 脱离缓冲液:用于浸泡肌肉样本,使其保持活性。
2.2 实验步骤1. 将肌肉样本置于脱离缓冲液中浸泡。
2. 用导线连接肌肉样本和电刺激装置,确保良好的电导。
3. 调节电刺激装置的参数,如脉冲幅度、频率和持续时间。
4. 对肌肉样本进行电刺激,并记录收缩力量和时间变化。
5. 重复实验多次,取平均值并计算标准差。
3. 实验结果3.1 不同脉冲幅度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在本实验中,我们研究了不同脉冲幅度对肌肉收缩力量和持续时间的影响。
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脉冲幅度(mA)收缩力量(g)持续时间(ms)10 50 10020 100 15030 150 200由上表可见,随着脉冲幅度的增加,肌肉收缩的力量和持续时间也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这表明脉冲幅度是影响肌肉收缩的重要因素之一。
3.2 不同脉冲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在本实验中,我们研究了不同脉冲频率对肌肉收缩力量和持续时间的影响。
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脉冲频率(Hz)收缩力量(g)持续时间(ms)-10 50 10020 100 15030 150 200由上表可见,随着脉冲频率的增加,肌肉收缩的力量和持续时间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这表明脉冲频率是影响肌肉收缩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3.3 不同脉冲持续时间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在本实验中,我们研究了不同脉冲持续时间对肌肉收缩力量和持续时间的影响。
肌肉收缩实验报告
肌肉收缩实验报告实验目的:了解肌肉收缩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观察不同条件下肌肉收缩的变化。
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小白鼠/或其他动物。
2. 实验器材:肌肉刺激装置、生理记录装置、电极、测力计、数字示波器等。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选择一只小白鼠,给予适当的麻醉。
2. 刺激装置准备:将电极插入小白鼠的肌肉中,并与肌肉刺激装置相连接。
3. 肌肉刺激:使用肌肉刺激装置对插入电极的肌肉进行刺激。
可以调节刺激的强度和频率,观察肌肉的收缩情况。
4. 记录数据:使用生理记录装置记录肌肉收缩的电信号,并使用测力计记录肌肉的张力。
5. 分析数据:观察记录的数据,分析不同刺激条件下肌肉收缩的变化。
可以比较肌肉收缩的幅度、频率等指标。
6. 结果展示:将实验结果以图表形式展示,并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动物的福利,避免对动物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痛苦。
2. 实验设备和仪器操作应安全可靠,以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3. 实验条件和操作方法应精确控制,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4. 实验人员应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范,注意个人防护,并正确处理和处置实验废液和废材。
实验结果展示和讨论:根据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不同刺激条件下肌肉收缩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例如,刺激强度和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幅度的影响,肌肉收缩的快慢与刺激强度和刺激频率的关系等。
还可以讨论其他影响肌肉收缩的因素,如温度、酸碱度等。
同时,对实验结果的差异和不确定性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可能的改进方案或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建议。
附实验报告中所需的格式要求(如实验目的、材料、步骤、结果展示等),以及相应的数据分析和讨论。
肌肉收缩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肌肉收缩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使用刺激器进行肌肉刺激的方法。
3. 研究不同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肌肉收缩是肌肉组织在神经系统的调控下,通过肌纤维的缩短和伸长产生张力的过程。
肌肉收缩的基本过程包括兴奋的产生、传导、肌肉的收缩和舒张。
在本实验中,通过刺激坐骨神经,观察肌肉收缩的变化,分析不同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蟾蜍一只2. 实验器材:刺激器、电极、肌槽、张力转换器、玻璃分针、探针、木锤、镊子、培养皿、任氏液、蛙板、保护电极、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3. 实验药品:生理盐水、0.1%肾上腺素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动物,将蟾蜍放入盛有生理盐水的培养皿中,用探针破坏其脑脊髓,暴露坐骨神经。
2. 将蟾蜍的坐骨神经固定在肌槽上,肌槽的另一端连接到张力转换器。
3. 将电极分别连接到刺激器和蟾蜍的坐骨神经上。
4. 将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打开,设置好实验参数。
5. 对蟾蜍的坐骨神经进行单刺激,观察肌肉收缩情况。
6. 改变刺激频率,分别观察1Hz、5Hz、10Hz、15Hz、20Hz、25Hz、30Hz的刺激频率下肌肉收缩情况。
7. 记录不同刺激频率下肌肉收缩的潜伏期、收缩幅度和持续时间。
8. 在肌肉收缩稳定后,向肌肉注射0.1%肾上腺素,观察肌肉收缩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1. 单刺激下,肌肉表现为单收缩,潜伏期逐渐缩短,收缩幅度和持续时间逐渐增大。
2. 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肌肉收缩的潜伏期逐渐缩短,收缩幅度和持续时间逐渐增大。
3. 在20Hz的刺激频率下,肌肉收缩达到最大值,潜伏期最短,收缩幅度和持续时间最长。
4. 注射肾上腺素后,肌肉收缩幅度和持续时间明显增加,潜伏期缩短。
六、实验分析1. 肌肉收缩的基本原理是神经系统的兴奋通过肌纤维的缩短和伸长产生张力。
2. 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低频刺激使肌肉表现为单收缩,高频刺激使肌肉产生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
肌肉收缩实验报告
肌肉收缩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研究肌肉收缩的过程及其特点。
实验原理:肌肉组织是由肌纤维束、血管、神经纤维和间质组成的。
肌肉收缩是由神经系统控制的生理现象。
神经纤维传递神经冲动,使肌肉组织产生收缩。
在收缩过程中,肌肉纤维之间的重叠情况不同,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缩短。
实验仪器:肌肉收缩仪、电极、示波器、万用表等。
实验步骤:
1.实验前准备:将肌肉收缩仪与电极、示波器、万用表连接,确认仪器工作正常。
2.准备实验材料:取一块大小适中的肌肉组织,去除表面的脂肪和结缔组织。
3.安装实验材料:将肌肉组织安装到肌肉收缩仪的试管夹中,调整试管夹的位置,使电极紧贴肌肉组织。
4.进行实验:通过调节肌肉收缩仪的电压脉冲信号,观察肌肉组织的收缩情况,同时用示波器和万用表记录实验数据。
5.实验结束:关闭仪器,取出肌肉组织,进行处理和保存。
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肌肉组织在收缩过程中呈现周期性收缩和松弛的状态。
通过示波器和万用表记录到肌肉组织在收缩时的电压变化和电流变化。
随着电压脉冲信号的加强,肌肉的收缩程度也越来越大。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肌肉收缩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肌肉收缩是由神经系统控制的生理现象,而肌肉的收缩程度则与电压脉冲信号的大小有关。
本实验结果可以为研究肌肉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机能实验报告_肌肉收缩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肌肉收缩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观察肌肉收缩的方法和技巧。
3. 分析刺激强度和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4. 理解肌肉收缩在生理功能中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肌肉收缩是骨骼肌在神经系统的调控下,通过肌纤维的滑行和横桥的摆动,使肌肉产生张力和运动的过程。
肌肉收缩的基本过程包括:兴奋的产生、传导、收缩和舒张。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蟾蜍2. 实验仪器:任氏液、蛙类手术器械、张力换能器、刺激电极、生物信号记录分析系统、铁支架、肌槽等。
四、实验步骤1. 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洗净实验动物,将蟾蜍置于蛙板上。
- 双毁髓:找到枕骨大孔处,将刺蛙针刺入1-2mm,分别捣损脑组织和脊髓。
- 剥制后肢,分离一侧后肢。
- 分离坐骨神经,穿线备用。
- 游离腓肠肌,肌腱结扎备用。
- 标本检验,确保标本完整、无损伤。
2. 连接实验装置:- 将换能器的输出线接至BL-420F生理记录装置的1通道,保护电极接至电脉冲输出通道。
- 将制备好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棉线的另一端接在张力换能器上。
- 将坐骨神经通过保护电极接至电脉冲刺激输出通道。
- 将腓肠肌肌腱端的棉线与张力换能器簧片相连,保持适度松紧并与桌面垂直。
3. 实验记录:- 开机后进入实验,先用单刺激,找出阈强度、最适刺激强度。
- 固定最适刺激强度,用连续单刺激,找出出现完全强直收缩时的最小刺激频率。
- 观察并记录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刺激强度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的幅度和速度逐渐增大。
- 当刺激强度达到一定阈值时,肌肉收缩达到最大值。
- 超过最大刺激强度,肌肉收缩幅度不再增加。
2. 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肌肉收缩的频率逐渐增大。
- 当刺激频率较低时,肌肉表现为单收缩。
- 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肌肉产生不完全强直收缩。
- 当刺激频率继续增加,肌肉产生完全强直收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骼肌收缩实验一.实验目的1.肌肉标本收缩现象的描记及单收缩的分析,获得该肌肉收缩的阈值。
2.了解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3.学习掌握刺激器和张力换能器的使用。
4.加强对神经和肌肉了解,熟练解剖。
、二.实验原理1.肌肉标本收缩现象的描记利用刺激器可诱发蛙的离体神经肌肉标本发生兴奋收缩现象,可利用适当的参数和图形,客观、详细、准确地描述收缩的生理过程与现象。
骨骼肌受到一次短促的阈上刺激时,先是产生一次动作电位,紧接着出现一次机械收缩,称为单收缩。
收缩的全过程可分为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
在一次单收缩中,肌峰电位的时程(相当于绝对不应期)仅1~2毫秒,而收缩过程可达几十甚至上百毫秒(蛙的腓肠肌可达100毫秒以上)。
2. 张力换能器换能器是一种能将机械能、化学能、光能等非电量形式的能量转换为电能的器件或装置,并线性相关。
利用物理性质和物理效应制成的物理换能器种类繁多,原理各异。
张力换能器是一种能把非电量的生理参数如力、位移等转换为电阻变化的间接型传感器,属于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通常由弹性元件、电阻应变片和其他附件组成。
弹性元件采用金属弹性悬梁,可根据机械力的大小选用不同厚度的弹性金属。
弹性悬梁的厚度不同,张力换能器的量程亦不同。
两组应变片r1、r4及r2、r3分别贴于梁的两面。
两组应变片中间接一只调零电位器,并用5~6v直流电源供电,组成差动式的惠斯登桥式电路(非平衡式电桥)输出电压值与应变片所受力的大小成正比,即力的变化转换成电桥输出电压的变化。
此电信号经过记录仪器的放大处理,就能描记出肌肉收缩变化的过程。
实验时,根据测量方向将换能器用"双凹夹"固定在合适的支架上。
但由于双凹夹在支架上移位不方便,很难在小范围内做出精细的移位;移位不当,可能引起标本的损伤和换能器的损坏。
故现多采用"一维微调固定器",由上下位置调节钮控制,可在小范围内(上下)精细的移位。
这不仅方便了实验操作,也有利于前负荷的控制。
测量的方向,即力与位移的方向,要与张力换能器弹性悬梁的前端上下移动的方向保持一致。
使能量转换和线性关系良好,符合张力换能器设计与使用上的要求。
一般张力换能器的调零电位器设计为暗调节,为了方便使用,其暗调节孔朝上,故张力换能器有暗调节孔的一面为上。
3. 影响骨骼肌收缩效能的因素肌细胞最本质的功能是将化学能转变为机械功,产生张力和缩短。
肌肉收缩效能表现为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和/或缩短程度以及产生张力或缩短的速度。
横纹肌的收缩效能由收缩前或收缩时承受的负荷、自身的收缩能力和总和效应等因素决定的。
(所谓总和指骨骼肌收缩的叠加效应)通过收缩的总和,骨骼肌可快速调节其收缩强度,而心肌则不会发生总和。
由于在体的骨骼肌的收缩是受神经控制的,故收缩的总和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
它有两种形式,即运动单位数量的总和与频率效应的总和。
4. 刺激强度与骨骼肌收缩反应利用电脉冲刺激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可观察到收缩总和的现象。
实验证明刺激增加,参与收缩的运动单位增加,收缩的强度亦增加。
刺激支配腓肠肌的坐骨神经或直接刺激腓肠肌时,不同的刺激强度会引起肌肉的不同反应。
当全部肌纤维同时收缩时,则出现最大的收缩反应。
这时,即使再增大刺激强度,肌肉收缩的力量也不再随之加大。
可以引起肌肉发生最大收缩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为最适刺激强度。
三.实验设备1.实验材料:青蛙一只。
2.实验试剂:任氏液。
3.实验器材:张力换能器(双凹夹和肌动器)、支架、玻璃针、镊子、手术剪、普通剪、神经剪、绳子、蜡盘、培养皿、胶头滴管、铜锌弓、生理信号采集系统、电脑、电极线。
四.方法与步骤1.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将探针在枕骨大孔处垂直插入,先是左右摆动探针以横断脑和脊髓的联系,再将探针向前方插入颅腔,旋转并摆动探针以捣毁青蛙的脑组织。
将探针转向后方并插入脊椎管内。
将动物腹位放在蜡盘上。
在两前肢的下方将皮肤做环周切开。
用带齿镊或手撕去前肢以下的全部皮肤。
剪开腹壁,在尾杆骨上方2~3节脊椎处,拦腰剪断脊柱和上半段蛙体。
弃掉蛙体上半段后的标本置于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
取一腿放于蛙板上,将标本背侧向上放置。
顺神经走向剪去沿途的小分支,将神经从半膜肌和股二头肌的肌缝中分离出来。
再使标本腹面向上,沿神经向腰部的走向,用玻璃针小心剥离,剪去神经干上的所有分支,然后从脊柱根部将坐骨神经剪下(连一小块脊椎骨)。
将游离的坐骨神经搭于腓肠肌上;在膝关节周围剪掉大腿的全部肌肉;用粗剪刀将股骨刮干净,然后在股骨中部剪断,保留一小段股骨。
在膝上约2cm 处剪断股骨。
认清小腿上的腓肠肌,并在其跟腱下方穿线打方结,保留结线8厘米长。
提起结线剪断跟腱,游离腓肠肌。
游离腓肠肌至膝关节处,在膝下剪断胫骨。
标本制备完成,将其放在任氏液中浸泡待用。
用锌铜弓(电极)检查标本的活性正常与否。
2.连接装置和仪器设备将电脑和生理信号采集系统打开,并将其连接。
将支架和双凹夹、肌动器及张力换能器连接,用电极线将张力换能器连接。
拿出泡在任氏液中的标本,使神经放在肌动器电极上,肌肉一端的绳子结在换能器的小孔上,使线垂直,肌肉处于合适的松紧度。
3.实验观察①选定实验项目后,在弹出的刺激器参数设置菜单中,首先将"强度递增刺激"模式改为"单刺激",刺激波宽设为1ms,并将默认的刺激幅度适当调高。
②点"开始采集"快捷键,查看显示屏上是否出现扫描线,进一步 "调零"和调节"扫描速度"。
③在连线扫描的基础上,点"刺激"键,给予标本单刺激,观察标本有无反应,显示屏上是否有收缩波出现。
如果标本没有收缩反应,在确定标本活性正常的情况下,这时应一边增强刺激方波的电压(刺激强度),一边再刺激观察,同时要注意,仪器有无正常的刺激输出,刺激电极是否与标本接触良好。
如果有收缩反应,却记录不出收缩波形,则应检查换能器、采集系统、信号输入连线等,并调节仪器灵敏度等参数,直到显示出收缩波形。
④在确定仪器、标本、装置等均无问题,能记录到肌收缩波形的前提下,实验条件不变,进一步改变(减小)刺激电压,测出刺激的"阈值"0.17v。
⑤将刺激参数调回"强度递增单刺激"的模式(组内刺激脉冲数为篇二:刺激强度、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实验报告实验一刺激强度、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观察不同刺激强度和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2、了解阈刺激、阈上刺激、最大阈刺激的概念和意义。
3、了解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完全强直收缩的概念和意义。
二实验原理由许多肌纤维组成的腓肠肌在受到不同强度的刺激时引起不同反应。
刺激强度过小时发生阈下刺激(subthreshold stimulus),引起肌肉发生收缩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为阈刺激(threshold stimulus)。
使肌肉发生最大收缩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为最适刺激强度。
肌肉组织对阈上刺激发生的单收缩的过程分为: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
同一强度的阈上刺激相继作用于神经-肌肉标本,根据刺激间隔与单收缩时程的关系会产生不同的现象;当同一强度的阈上刺激连续作用于标本时,根据后一收缩与前一收缩发生的时期关系可出现:强直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
三实验器材蟾蜍,粗剪刀,玻璃分针,探针,木锤,镊子,培养皿,任氏液,娃板,保护电极,肌槽,张力转换器(100g),锌铜弓,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
四实验步骤制作标本(观看视频):毁脑脊髓、下肢标本制备、腓肠肌标本制备、连接仪器。
(一)1打开计算机软件中的模拟实验。
2打开电源,对蟾蜍腓肠肌进行单刺激,频率为1hz,电压由0.1v逐渐增大到1.5v,记录下每次增大电压后的收缩力。
每个电压下刺激3次,记录数据。
3将图表截下来并画出数据表格进行分析。
(二)1打开计算机软件中的模拟实验。
2打开电源,对腓肠肌进行连续刺激,即使腓肠肌进行完全强直收缩。
电压1.4v不变,频率由1hz逐渐增加到12hz,记录下每次增大频率之后的收缩力。
3将图表截下来并画出数据表格进行分析。
五结果图1蟾蜍腓肠肌连续刺激时刺激频率和收缩力的关系表1 蟾蜍腓肠肌单刺激时刺激强度和收缩力的关系阈值0.5v 最大收缩力8.0g 图2 蟾蜍腓肠肌连续刺激时刺激频率和收缩力的关系表2 蟾蜍腓肠肌连续刺激时频率和收缩力的关系实验分析与讨论:1从图1和表1看出:a.每一个具有一定持续时间的刺激,都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水平,才能引起组织的兴奋。
实验中,低于0.5v的强度不能引起肌肉的兴奋;0.5v时刚刚引起兴奋,所以此肌肉的阈值为0.5v。
此时,肌肉的收缩力为1.4g。
收缩力在一定范围内,刺激强度越大,收缩越大。
b.随着刺激强度的不断增加,肌肉收缩强度增大;但达到一定的刺激强度后,肌肉收缩强度不再增强,即达到最大刺激强度,曲线不再变化。
此时,肌肉的收缩力为8.0g. 篇三:肌肉收缩实验英文实验报告2014年春季学期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篇四:不同频率的刺激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实验报告实验不同频率的刺激对肌肉收缩的影响摘要利用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研究不同频率的电刺激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并学会使用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和换能器。
刺激神经会引起肌肉收缩,而肌肉收缩的形式,不仅与刺激本身有关,而且还与刺激频率有关。
当刺激频率较小,刺激的间隔大于一次收缩舒张的持续时间时,肌肉表现为一连串的单收缩;增大刺激频率,是刺激的间隔大于一次肌肉收缩舒张的持续时间、小于一次肌肉收缩舒张的持续时间,则肌肉产生不完全强直收缩;继续增加刺激频率,是刺激的间隔小于一次肌肉收缩的收缩时间,则肌肉产生完全强直收缩。
关键词:不完全强直收缩;完全强直收缩;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引言:此实验所用的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在实验教学中应用广泛,而且目前关于神经肌肉刺激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双通道神经肌肉电刺激仪的发明也给广大的瘫痪病人带来了福音。
这种以低频脉冲电流刺激神经肌肉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nmes)。
对病变神经及其支配的肌肉进行电刺激可以引起肌肉节律性收缩,改善血液循环,促进静脉与淋巴回流,延缓病肌的萎缩,有助于肌纤维的代偿性增生,促进神经兴奋和传导功能的恢复。
材料和方法实验材料1.2.3.4.实验对象:蟾蜍实验工具:蛙板、锌铜弓、探针、粗剪刀、细剪刀、瓷碗、培养皿,尖镊子、玻璃分针实验试剂:任氏液实验仪器:铁支架、微调固定器、刺激输出线、肌动槽、张力换能器、rm6240 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
实验方法1.2.离体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实验系统连接和参数设置:(1)(2)3.4.5.实验菜单中选择"刺激频率对谷歌肌收缩的影响" 选择菜单中选择"强度/频率"显示刺激参数肌动槽-坐骨神经腓肠肌,张力换能器-rm6240前负荷调至4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