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收缩实验报告图文稿

合集下载

肌肉收缩_实验报告

肌肉收缩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肌肉收缩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

2. 掌握实验操作技能,观察和分析不同刺激条件下肌肉收缩的变化。

二、实验原理肌肉收缩是肌肉组织在受到刺激后产生的一种机械运动,其过程涉及肌肉细胞的兴奋、收缩和舒张。

肌肉收缩的基本原理是:当肌肉细胞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时,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升高,促使肌肉纤维中的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产生肌肉收缩。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玻璃分针、探针、木锤、镊子、培养皿、任氏液、蛙板、保护电极、肌槽、张力转换器、锌铜弓、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

2. 实验仪器:电子刺激器、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计算机。

四、实验步骤1. 制作标本:将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固定在蛙板上,剪去多余的脂肪和结缔组织,暴露出坐骨神经和腓肠肌。

2. 连接仪器:将保护电极插入坐骨神经,连接到电子刺激器。

将肌槽插入腓肠肌,连接到张力转换器。

将张力转换器连接到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再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连接到计算机。

3. 单刺激实验:打开计算机软件,设置刺激强度和频率,对蟾蜍腓肠肌进行单刺激。

观察并记录肌肉收缩的幅度和持续时间。

4. 重复刺激实验:在单刺激实验的基础上,逐渐增加刺激频率,观察并记录肌肉收缩的变化。

5. 强直收缩实验:在重复刺激实验的基础上,继续增加刺激频率,观察并记录肌肉收缩的变化,直至出现强直收缩。

6. 实验数据整理: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分析不同刺激条件下肌肉收缩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单刺激实验:在一定的刺激强度下,肌肉收缩幅度和持续时间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而增加。

2. 重复刺激实验:当刺激频率增加时,肌肉收缩幅度和持续时间逐渐减小,表现为不完全强直收缩。

3. 强直收缩实验:当刺激频率继续增加时,肌肉收缩幅度和持续时间趋于稳定,出现完全强直收缩。

六、实验结论1. 肌肉收缩的幅度和持续时间受刺激强度和频率的影响。

2. 当刺激频率较低时,肌肉表现为单收缩;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肌肉收缩形式逐渐转变为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

骨骼肌的强直收缩实验报告

骨骼肌的强直收缩实验报告

刺激参数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实验专业:生物科学班级:周三下午班学号:姓名:张优刺激参数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实验一.实验内容1.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2.肌肉兴奋-收缩时相关系(包括单刺激和频率递增刺激两种模式下肌肉兴奋与收缩时相关系)。

二.实验原理1.刺激频率与骨骼肌收缩反应:运动神经元发放冲动的频率会影响骨骼肌的收缩形式和收缩强度。

由于肌锋电位时程仅1~2ms,而收缩过程可达几十甚至几百ms,因而骨骼肌有可能在机械收缩过程中接受新的刺激并发生新的兴奋和收缩。

新的收缩过程可以与上次尚未结束的收缩过程发生总和。

2.当骨骼肌受到频率较高的连续刺激时,可出现以这种总和过程为基础的强直收缩。

如果刺激频率相对较低,总和过程发生于前一次收缩过程的舒张期,会出现不完全强直收缩;如提高刺激频率,使总和过程发生在前一次收缩过程的收缩期,就会出现完全性强直收缩。

通常所说的强直收缩是指完全性强直收缩。

3.骨骼肌电兴奋与收缩的时相关系原理:骨骼肌兴奋在前,收缩在后。

即在神经冲动的作用下,骨骼肌首先产生动作电位,然后发生收缩。

在一次单收缩中,动作电位时程仅数毫秒,而收缩过程可达几十甚至几百毫秒。

收缩的时程比兴奋的时程大很多。

三.实验装置1.材料:青蛙一只生理学实验报告32.试剂:任氏液3.器材:张力换能器(双凹夹和肌动器)、支架、玻璃针、镊子、手术剪、普通剪刀、神经剪刀、绳子、蜡盘、培养皿、胶头滴管、铜锌弓、生理信号采集系统、电脑、电极线、引导肌电电极。

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实验装置图 肌肉兴奋-收缩时相关系实验装置图四.实验操作(一)剥制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1.处死青蛙:将探针在枕骨大孔处垂直插入,先是左右摆动探针以横断脑和脊髓的联系,再将探针向前方插入颅腔,旋转并摆动探针以捣毁青蛙的脑组织。

将探针转向后方并插入脊椎管内。

2.除去青蛙上肢:将动物腹位放在蜡盘上。

在两前肢的下方将皮肤做环周切开。

用带齿镊或手撕去前肢以下的全部皮肤。

肌肉生理收缩实验报告

肌肉生理收缩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肌肉生理收缩的基本原理。

2. 掌握肌肉收缩过程中刺激强度和频率的影响。

3. 学习使用生理实验器材进行肌肉收缩实验。

二、实验原理肌肉生理收缩是指肌肉在受到刺激后产生的收缩现象。

肌肉收缩的基本过程包括:肌肉受到刺激后,神经末梢释放递质,递质与肌肉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导致肌肉细胞膜去极化,产生动作电位,进而引发肌肉收缩。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蟾蜍2. 实验器材:生理实验台、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换能器、玻璃分针、探针、木锤、镊子、培养皿、任氏液、娃板、保护电极、肌槽、张力转换器、锌铜弓、刺激电极四、实验方法1. 实验动物处理:取蟾蜍一只,将其放入生理盐水中,进行麻醉处理,然后进行下肢标本制备。

2. 腓肠肌标本制备:取蟾蜍下肢标本,剪取腓肠肌,用任氏液清洗,将肌肉固定在肌槽中。

3. 仪器连接:将换能器、张力转换器、刺激电极与生理实验台连接,打开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4. 单刺激实验:打开计算机软件中的模拟实验,对蟾蜍腓肠肌进行单刺激,记录肌肉收缩曲线。

5. 刺激强度和频率实验:改变刺激强度和频率,观察肌肉收缩曲线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1. 单刺激实验:在刺激频率为1Hz时,肌肉产生单收缩,表现为收缩和舒张过程。

2. 刺激强度和频率实验: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肌肉收缩曲线出现以下变化:(1)刺激频率为2Hz时,肌肉产生不完全强直收缩,表现为收缩和舒张过程,但舒张时间缩短。

(2)刺激频率为5Hz时,肌肉产生完全强直收缩,表现为持续收缩,舒张过程不明显。

六、实验讨论1. 刺激强度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刺激强度越大,肌肉收缩力量越强。

这是因为刺激强度增加,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越多,肌肉细胞膜去极化程度越高,从而引发更强的肌肉收缩。

2. 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肌肉收缩形式发生变化。

当刺激频率较低时,肌肉产生单收缩;当刺激频率较高时,肌肉产生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

生物实验——肌肉收缩

生物实验——肌肉收缩

• 实验→肌肉神经→刺激强度与反应的关系; • 将肌肉标本与标本盒连接,调节好张力换能器的
零点; • 开始记录→开始刺激。
刺激器以强度自动递增方式产生刺激(从零开始 ,每发一次刺激,强度自动递增)。 • 阈强度; 最适刺激强度,肌肉收缩为最大收缩。
• 一旦出现最大收缩,停止记录,停止刺激。
实验步骤 单收缩分析
• 调节刺激模式为单刺激,同步触发。 • 以最适刺激强度进行刺激 • 测量单收缩的各参数
选择-静态统计测量-张力-肌肉收缩单波分析
实验步骤 刺激频率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 实验→肌肉神经→刺激频率与反应的关系→典 型实验;
• 调节好张力换能器的零点,设置最适刺激强度 ;
• 开始记录→开始刺激。 系统自动按1、2、4、8、16、32Hz的频率间歇 发送刺激脉冲。
• 单收缩 不完全强直收缩 完全强直收缩
• 一旦出现完全强直收缩,停止记录, 停止刺激标本时勿损伤标本;
实验结果:
图1 单收缩,并测量收缩期和舒张期的时程; 图2 实验教材34页图2-5,并标记阈强度与最适刺激强度; 图3 实验教材38页图2-9,并标记刺激强度和频率。
刺激强度和频率 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实验目的
• 学会记录收缩的方法 • 观察刺激强度与收缩反应的关系 • 观察刺激频率与收缩反应的关系
实验原理
刺激
收缩期
舒张期
潜伏期
• 阈下刺激 • 阈刺激 • 最适刺激-当全部肌纤维同时收缩时
5次/s 15次/s
如果相邻两个刺激的时间 间隔: ①小于收缩的时程 ②大于动作电位的不应期
格式要求
按照本科生毕业实验设计开题要求进行:
• 题目 • 选题的意义 • 特色与创新之处 • 可行性分析 •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 参考文献目录

不同频率的刺激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实验报告

不同频率的刺激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实验报告

实验不同频率的刺激对肌肉收缩的影响摘要利用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研究不同频率的电刺激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并学会使用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和换能器。

刺激神经会引起肌肉收缩,而肌肉收缩的形式,不仅与刺激本身有关,而且还与刺激频率有关。

当刺激频率较小,刺激的间隔大于一次收缩舒张的持续时间时,肌肉表现为一连串的单收缩;增大刺激频率,是刺激的间隔大于一次肌肉收缩舒张的持续时间、小于一次肌肉收缩舒张的持续时间,则肌肉产生不完全强直收缩;继续增加刺激频率,是刺激的间隔小于一次肌肉收缩的收缩时间,则肌肉产生完全强直收缩。

关键词:不完全强直收缩;完全强直收缩;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引言:此实验所用的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在实验教学中应用广泛,而且目前关于神经肌肉刺激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双通道神经肌肉电刺激仪的发明也给广大的瘫痪病人带来了福音。

这种以低频脉冲电流刺激神经肌肉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NMES)。

对病变神经及其支配的肌肉进行电刺激可以引起肌肉节律性收缩,改善血液循环,促进静脉与淋巴回流,延缓病肌的萎缩,有助于肌纤维的代偿性增生,促进神经兴奋和传导功能的恢复。

材料和方法实验材料1.实验对象:蟾蜍2.实验工具:蛙板、锌铜弓、探针、粗剪刀、细剪刀、瓷碗、培养皿,尖镊子、玻璃分针3.实验试剂:任氏液4.实验仪器:铁支架、微调固定器、刺激输出线、肌动槽、张力换能器、RM6240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

实验方法1.离体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2.实验系统连接和参数设置:(1)实验菜单中选择“刺激频率对谷歌肌收缩的影响”(2)选择菜单中选择“强度/频率”显示刺激参数3.肌动槽—坐骨神经腓肠肌,张力换能器—RM6240前负荷调至4g。

波宽0.1ms,频率递增刺激,组间隔4s,强度2V,记录,打标,开始刺激。

4.实验观察:刺激频率按1Hz、2Hz、3Hz…逐渐增加,连续记录不同频率是的肌肉收缩曲线,观察肌肉收缩形态和张力的改变5.统计方法:结果以X±S表示,统计采用Student test方法实验结果图1: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横坐标:频率纵坐标:张力大小)由图可知:在刺激强度变化率恒定的条件下,在1Hz的刺激下表现为单收缩,在11Hz的刺激下表现为不完全强直收缩;在21Hz刺激下表现为强直收缩;在大于21Hz刺激下,肌肉已经出现疲劳从而表现为收缩减少。

实验六肌肉收缩动物学实验PPT课件

实验六肌肉收缩动物学实验PPT课件

如鲤鱼等,用于研究肌肉收缩特性。
哺乳动物
如小鼠、大鼠等,用于研究肌肉收缩 机制。实验器材Βιβλιοθήκη 010203
04
显微镜
用于观察肌肉细胞和组织结构 。
肌肉收缩记录仪
用于记录肌肉收缩的幅度和频 率。
手术器械
包括解剖刀、镊子、止血钳等 ,用于进行动物手术。
恒温浴槽
用于保持实验温度的恒定。
实验试剂
生理盐水
用于维持动物体内环境 的稳定。
探讨实验中使用的药物对肌肉收缩的作用和影响,分析其作用机制 和效果。
不同条件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比较不同刺激强度、频率等因素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分析其生理意 义。
误差分析
误差来源分析
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如仪器误 差、操作误差等。
误差对结果的影响
评估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程度,如对收缩幅度 、频率等指标的影响。
续时间等指标。
肌肉组织切片图
展示实验后肌肉组织的显微结构 ,观察肌肉纤维的排列、形态和
病理变化。
数据表格
整理实验过程中记录的各项数据 ,包括收缩幅度、频率、持续时
间等,以便进行后续分析。
结果分析
肌肉收缩机制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肌肉收缩的生理机制,如兴奋-收缩耦联、肌 肉类型等。
药物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误差控制与减小
提出减小误差的方法和措施,以提高实验结果的 准确性和可靠性。
05
CATALOGUE
结论与讨论
实验结论总结
肌肉收缩是动物体内重要的生理过程 ,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可以深入了 解其机制和影响因素。
实验结果表明,肌肉收缩受到多种因 素的影响,如刺激强度、刺激频率、 肌肉类型和生理状态等。

肌肉收缩性质实验报告

肌肉收缩性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探究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肌肉收缩性质的影响。

2. 理解阈刺激、阈上刺激、最大阈刺激的概念及其在肌肉收缩中的作用。

3. 观察并分析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现象。

二、实验原理肌肉收缩是肌肉组织在神经系统的调控下,通过肌纤维的缩短和伸长产生机械运动的过程。

肌肉收缩的性质受刺激强度和频率的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强度也随之增大;而当刺激频率达到一定值时,肌肉收缩将呈现出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现象。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蟾蜍2. 实验器材:粗剪刀、玻璃分针、探针、木锤、镊子、培养皿、任氏液、娃板、保护电极、肌槽、张力转换器、锌铜弓、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3.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0.5%氯化钾溶液四、实验步骤1. 制作标本:毁脑脊髓、下肢标本制备、腓肠肌标本制备、连接仪器。

2. 打开计算机软件中的模拟实验。

3. 打开电源,对蟾蜍腓肠肌进行单刺激,频率为1Hz,电压由低到高逐渐增加,观察并记录肌肉收缩性质。

4. 重复步骤3,但将刺激频率提高到2Hz、3Hz、4Hz、5Hz,观察并记录肌肉收缩性质。

5. 在刺激频率固定为1Hz的情况下,逐渐增加刺激强度,观察并记录肌肉收缩性质。

6. 将刺激强度固定为阈上刺激,重复步骤3,观察并记录肌肉收缩性质。

五、实验结果1. 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性质的影响: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肌肉收缩性质由单收缩逐渐过渡到不完全强直收缩,最后转变为完全强直收缩。

2. 刺激强度对肌肉收缩性质的影响:在阈刺激以下,肌肉不发生收缩;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强度逐渐增大;在最大阈刺激时,肌肉收缩强度达到最大。

3. 阈刺激、阈上刺激、最大阈刺激对肌肉收缩性质的影响:阈刺激以下,肌肉不发生收缩;阈刺激以上,肌肉发生收缩;最大阈刺激时,肌肉收缩强度达到最大。

六、实验结论1. 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肌肉收缩性质有显著影响。

2. 阈刺激、阈上刺激、最大阈刺激对肌肉收缩性质有重要意义。

骨骼肌单收缩及其总和实验报告

骨骼肌单收缩及其总和实验报告

骨骼肌单收缩及其总和实验报告哎呀,这可是个有趣的实验啊!我们要研究的是骨骼肌单收缩及其总和,听起来就像是在玩弹簧一样。

不过别担心,我会尽量让它变得有趣又轻松的!
我们需要准备一些东西。

你知道怎么做吗?当然啦,就是把那些肌肉放在桌子上,然后用力拉扯它们。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观察到它们的反应了。

但是要注意哦,不要拉太猛,否则可能会受伤哦!
接下来,我们要进行实验了。

我们要记录下每个肌肉的收缩情况。

这个过程叫做“计时”。

你可以把每个肌肉的时间都写在一个笔记本上,或者用手机上的计时器也可以。

记得要认真记录哦,这对于我们的研究非常重要!
好了,现在我们已经记录下了每个肌肉的收缩时间。

接下来,我们要把它们加起来,看看总共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让整个身体的动作完成。

这个过程叫做“求和”。

你可以把你们都加起来试试看,看看结果是多少。

如果有误差的话,也没关系啦,我们可以再试几次嘛!
那么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我们可以看到,不同部位的肌肉收缩时间是不同的。

比如说,手臂的肌肉可能比腿部的肌肉更快地收缩。

这是因为手臂上的肌肉比较小巧轻便啊!而且呢,有些肌肉会比其他肌肉更加活跃。

比如说大腿上的肌肉就会经常被用到,所以它们会更加发达哦!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了解到了骨骼肌单收缩及其总和的情况。

虽然这个过程看起来有点枯燥无味,但是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就能发现其中的乐趣和意义哦!希望你也能够喜欢这个实验呢!。

肌肉收缩实验报告

肌肉收缩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肌肉收缩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使用刺激器进行肌肉刺激的方法。

3. 研究不同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肌肉收缩是肌肉组织在神经系统的调控下,通过肌纤维的缩短和伸长产生张力的过程。

肌肉收缩的基本过程包括兴奋的产生、传导、肌肉的收缩和舒张。

在本实验中,通过刺激坐骨神经,观察肌肉收缩的变化,分析不同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蟾蜍一只2. 实验器材:刺激器、电极、肌槽、张力转换器、玻璃分针、探针、木锤、镊子、培养皿、任氏液、蛙板、保护电极、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3. 实验药品:生理盐水、0.1%肾上腺素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动物,将蟾蜍放入盛有生理盐水的培养皿中,用探针破坏其脑脊髓,暴露坐骨神经。

2. 将蟾蜍的坐骨神经固定在肌槽上,肌槽的另一端连接到张力转换器。

3. 将电极分别连接到刺激器和蟾蜍的坐骨神经上。

4. 将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打开,设置好实验参数。

5. 对蟾蜍的坐骨神经进行单刺激,观察肌肉收缩情况。

6. 改变刺激频率,分别观察1Hz、5Hz、10Hz、15Hz、20Hz、25Hz、30Hz的刺激频率下肌肉收缩情况。

7. 记录不同刺激频率下肌肉收缩的潜伏期、收缩幅度和持续时间。

8. 在肌肉收缩稳定后,向肌肉注射0.1%肾上腺素,观察肌肉收缩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1. 单刺激下,肌肉表现为单收缩,潜伏期逐渐缩短,收缩幅度和持续时间逐渐增大。

2. 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肌肉收缩的潜伏期逐渐缩短,收缩幅度和持续时间逐渐增大。

3. 在20Hz的刺激频率下,肌肉收缩达到最大值,潜伏期最短,收缩幅度和持续时间最长。

4. 注射肾上腺素后,肌肉收缩幅度和持续时间明显增加,潜伏期缩短。

六、实验分析1. 肌肉收缩的基本原理是神经系统的兴奋通过肌纤维的缩短和伸长产生张力。

2. 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低频刺激使肌肉表现为单收缩,高频刺激使肌肉产生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

肌肉收缩实验报告

肌肉收缩实验报告

肌肉收缩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研究肌肉收缩的过程及其特点。

实验原理:肌肉组织是由肌纤维束、血管、神经纤维和间质组成的。

肌肉收缩是由神经系统控制的生理现象。

神经纤维传递神经冲动,使肌肉组织产生收缩。

在收缩过程中,肌肉纤维之间的重叠情况不同,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缩短。

实验仪器:肌肉收缩仪、电极、示波器、万用表等。

实验步骤:
1.实验前准备:将肌肉收缩仪与电极、示波器、万用表连接,确认仪器工作正常。

2.准备实验材料:取一块大小适中的肌肉组织,去除表面的脂肪和结缔组织。

3.安装实验材料:将肌肉组织安装到肌肉收缩仪的试管夹中,调整试管夹的位置,使电极紧贴肌肉组织。

4.进行实验:通过调节肌肉收缩仪的电压脉冲信号,观察肌肉组织的收缩情况,同时用示波器和万用表记录实验数据。

5.实验结束:关闭仪器,取出肌肉组织,进行处理和保存。

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肌肉组织在收缩过程中呈现周期性收缩和松弛的状态。

通过示波器和万用表记录到肌肉组织在收缩时的电压变化和电流变化。

随着电压脉冲信号的加强,肌肉的收缩程度也越来越大。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肌肉收缩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肌肉收缩是由神经系统控制的生理现象,而肌肉的收缩程度则与电压脉冲信号的大小有关。

本实验结果可以为研究肌肉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机能实验报告_肌肉收缩

机能实验报告_肌肉收缩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肌肉收缩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观察肌肉收缩的方法和技巧。

3. 分析刺激强度和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4. 理解肌肉收缩在生理功能中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肌肉收缩是骨骼肌在神经系统的调控下,通过肌纤维的滑行和横桥的摆动,使肌肉产生张力和运动的过程。

肌肉收缩的基本过程包括:兴奋的产生、传导、收缩和舒张。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蟾蜍2. 实验仪器:任氏液、蛙类手术器械、张力换能器、刺激电极、生物信号记录分析系统、铁支架、肌槽等。

四、实验步骤1. 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洗净实验动物,将蟾蜍置于蛙板上。

- 双毁髓:找到枕骨大孔处,将刺蛙针刺入1-2mm,分别捣损脑组织和脊髓。

- 剥制后肢,分离一侧后肢。

- 分离坐骨神经,穿线备用。

- 游离腓肠肌,肌腱结扎备用。

- 标本检验,确保标本完整、无损伤。

2. 连接实验装置:- 将换能器的输出线接至BL-420F生理记录装置的1通道,保护电极接至电脉冲输出通道。

- 将制备好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棉线的另一端接在张力换能器上。

- 将坐骨神经通过保护电极接至电脉冲刺激输出通道。

- 将腓肠肌肌腱端的棉线与张力换能器簧片相连,保持适度松紧并与桌面垂直。

3. 实验记录:- 开机后进入实验,先用单刺激,找出阈强度、最适刺激强度。

- 固定最适刺激强度,用连续单刺激,找出出现完全强直收缩时的最小刺激频率。

- 观察并记录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刺激强度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的幅度和速度逐渐增大。

- 当刺激强度达到一定阈值时,肌肉收缩达到最大值。

- 超过最大刺激强度,肌肉收缩幅度不再增加。

2. 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肌肉收缩的频率逐渐增大。

- 当刺激频率较低时,肌肉表现为单收缩。

- 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肌肉产生不完全强直收缩。

- 当刺激频率继续增加,肌肉产生完全强直收缩。

肌肉的收缩实验报告

肌肉的收缩实验报告

肌肉的收缩实验报告实验目的:了解肌肉的收缩原理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设备:肌肉模型,电刺激设备,测量仪器。

实验步骤:1. 将肌肉模型连接到电刺激设备上。

2. 在实验开始之前,测量肌肉模型的长度和初始状态下的收缩力。

3. 通过调节电刺激设备的参数,给肌肉模型的神经模拟信号。

4. 记录电刺激信号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并观察肌肉模型的收缩情况。

5. 在实验结束后,再次测量肌肉模型的长度和最后的收缩力。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的统计,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肌肉的收缩力与电刺激信号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呈正相关关系。

当电刺激信号的强度增加或持续时间延长时,肌肉的收缩力也会增加。

2. 肌肉的收缩力与肌肉的长度有关,通常情况下,肌肉在适当的长度范围内收缩力最大。

3. 不同的肌肉在收缩过程中的表现也有差异。

有些肌肉在收缩初期表现出较大的收缩力,然后逐渐减弱;而有些肌肉则在收缩初期表现较弱,然后逐渐增强。

4. 多次进行实验后,得出的数据会有一定的波动。

这可能是由于肌肉的疲劳或其他因素影响了实验结果。

分析与讨论:肌肉的收缩是由神经冲动引起的,神经冲动会刺激肌肉纤维收缩,从而产生力量。

实验结果表明,电刺激信号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对肌肉的收缩力具有重要影响。

这是因为电刺激信号越强,可以刺激到更多的肌纤维,从而增加收缩力。

而电刺激信号的持续时间越长,肌纤维受到的刺激也就越久,从而增加收缩力。

此外,肌肉的长度也会影响其收缩力。

这是因为肌肉在收缩过程中,需要有足够的空间来发生收缩。

当肌肉处于适当的长度范围内时,肌纤维之间的重叠程度最佳,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收缩力。

而当肌肉处于过短或过长的状态时,肌纤维之间的重叠程度不够,收缩力会减弱。

最后,肌肉在收缩过程中的表现也是各不相同的。

有些肌肉在收缩初期就表现出较大的收缩力,然后逐渐减弱,这可能是由于肌纤维之间的重叠程度随收缩增加而减少。

而有些肌肉则在收缩初期表现较弱,然后逐渐增强,可能是由于肌纤维之间的重叠程度随收缩增加而增加。

骨骼肌收缩实验报告

骨骼肌收缩实验报告

骨骼肌收缩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和记录骨骼肌在不同刺激条件下的收缩现象,了解骨骼肌收缩的机制及相关原理。

实验材料:
- 骨骼肌标本(可以是动物的肌肉组织或动植物的细胞)
- 电刺激仪(或其他刺激方式,如药物刺激)
- 记录仪器(如图像记录仪、电压记录仪等)
实验步骤:
1. 准备骨骼肌标本:从动物体内取出一小块骨骼肌组织或细胞,尽量保持其完整性和活力。

2. 设置电刺激参数:根据实验需要,设置电刺激的频率、强度和脉冲宽度等参数。

3. 将骨骼肌标本固定于实验平台上,以确保其在刺激过程中的稳定性。

4. 开始实验:根据设置好的电刺激参数,向骨骼肌标本施加电刺激,并记录下收缩的现象。

5. 观察记录:使用图像记录仪或电压记录仪等设备,记录下骨骼肌在不同刺激条件下的收缩情况。

可以记录下肌肉长度的变化、力的变化以及电活动等指标。

6.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分析不同刺激条件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并总结出相应的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与讨论:
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可以得出不同刺激条件下骨骼肌收缩的
特点和规律。

可以观察到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以及刺激波形对收缩的影响。

同时,还可以观察到刺激与收缩之间的时间关系,从而推测出骨骼肌收缩的机制。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和记录了骨骼肌在不同刺激条件下的收缩现象,并了解到骨骼肌收缩的机制及相关原理。

这对于进一步研究肌肉生理学、运动生理学以及相关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机能学肌肉收缩实验报告

机能学肌肉收缩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骨骼肌的生理特性,包括刺激强度、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2. 掌握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方法。

3. 观察并分析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理解肌肉收缩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原理骨骼肌的收缩受刺激强度和频率的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刺激强度越大,肌肉收缩力量越强;刺激频率越高,肌肉收缩速度越快。

当刺激频率达到一定程度时,肌肉收缩形式会发生改变,如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蟾蜍2. 实验药品:任氏液3. 实验仪器:蛙类手术器械、张力换能器、刺激电极、生物信号记录分析系统、铁支架、肌槽等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制备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1)处死蟾蜍,剥皮去内脏,剪去头和四肢。

(2)用任氏液冲洗腓肠肌,用玻璃分针分离坐骨神经。

(3)将坐骨神经和腓肠肌固定在肌槽中,连接张力换能器和生物信号记录分析系统。

2. 实验步骤:(1)调整刺激强度,观察不同强度刺激下肌肉的收缩反应。

(2)调整刺激频率,观察不同频率刺激下肌肉的收缩反应。

(3)改变刺激强度和频率的组合,观察肌肉收缩形式的改变。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刺激强度对肌肉收缩的影响: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力量逐渐增强。

当刺激强度达到一定阈值时,肌肉收缩达到最大力量。

2. 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肌肉收缩速度逐渐加快。

当刺激频率达到一定阈值时,肌肉收缩形式发生改变。

3. 肌肉收缩形式的改变:(1)单收缩:刺激频率较低时,肌肉表现为一连串的单收缩。

(2)不完全强直收缩:刺激频率较高,刺激间隔大于一次肌肉收缩舒张的持续时间,肌肉产生不完全强直收缩。

(3)完全强直收缩:刺激频率继续增加,刺激间隔小于一次肌肉收缩的收缩时间,肌肉产生完全强直收缩。

六、实验结论1. 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有显著影响。

2. 肌肉收缩形式受刺激强度和频率的影响,表现为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

【生理学实验-肌肉的收缩特性】

【生理学实验-肌肉的收缩特性】

实验一肌肉的收缩特性实验目的和原理:给肌肉或支配肌肉的神经以足够的刺激,肌肉会出现收缩反应。

该收缩反应的强度和形式与所给刺激的强度和频率密切相关。

本实验采用离体神经-肌标本,观察刺激强度对收缩强度的影响,以及改变刺激频率所引起的收缩形式的变化。

实验动物:蟾蜍实验器材:一套蛙类手术器械,包括:金属探针:用于破坏蟾蜍的脑和脊髓;剪刀:主要用于分离、解剖和剪开组织。

大剪刀用于剪骨骼等较硬或坚韧的组织;直手术剪刀用于剪皮肤、肌肉等组织;眼科剪刀用于剪神经和血管等细软组织;正确的持剪姿势:拇指和无名指分别扣入剪刀柄的两环,中指放在无名指的剪刀柄上,示指压在剪刀的轴节处,起稳定和导向的作用。

镊子:有勾镊用于提拉皮肤`或夹捏较大较厚的组织;无钩镊用于夹捏细软组织(如血管、黏膜)或敷料;眼科镊用于夹捏血管和心包膜等组织。

正确的持镊姿势:拇指对示指与中指,把持二镊脚的中部,稳而适度地夹住组织。

玻璃钩:钝性分离的工具,主要用于分离神经和血管等组织。

铜锌弓:用于检查神经肌肉标本的兴奋性。

蛙心夹:用于夹蛙的心尖部。

此外,还有玻璃皿、吸管和线。

张力换能器、肌槽、万能支台、蛙板、废液缸、RM6240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实验药品:任氏液。

实验步骤:(一)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第一步,破坏蟾蜍的中枢神经系统,即脑和脊髓。

取一只蟾蜍,将其固定于左手中,具体方法是:蛙的腹面朝向左手手心,用无名指和小指压住其背部和双后肢,将其握住,以中指和无名指夹住其右前肢;食指和中指夹住其左前肢,并用食指压住头部前端使头前俯。

注意捉拿蟾蜍时勿碰压耳侧的毒腺,以防毒液射入眼中。

右手持探针延蟾蜍头部正中向躯干部轻划,在头体交界处可探到一凹陷,即为蟾蜍的枕骨大孔。

将探针由枕骨大孔处垂直刺入,然后向前刺入颅腔,左右搅动捣毁脑组织;将探针抽出再由枕骨大孔向下刺入椎管内,上下搅动捣毁脊髓,此时如蟾蜍的四肢松软,表示脑和脊髓已完全破坏,否则应按上法再进行捣毁。

肌肉收缩中实验报告

肌肉收缩中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肌肉收缩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了解刺激强度和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3. 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能力。

二、实验原理肌肉收缩是肌肉细胞在受到刺激时产生的一种机械运动。

肌肉细胞内含有肌纤维,肌纤维由肌原纤维组成,肌原纤维由肌丝构成。

肌丝分为粗肌丝和细肌丝,粗肌丝主要由肌球蛋白组成,细肌丝主要由肌动蛋白和肌钙蛋白组成。

当肌肉受到刺激时,肌球蛋白与肌动蛋白结合,形成肌丝滑行,从而产生肌肉收缩。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蛙板、镊子、剪刀、培养皿、任氏液、玻璃分针、探针、木锤、肌槽、张力转换器、锌铜弓、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等。

2. 实验仪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刺激器、电极、计算机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放入任氏液中,用剪刀和镊子去除多余的组织,制成肌肉标本。

2. 将肌肉标本固定在蛙板上,连接肌槽和张力转换器,将张力转换器与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相连。

3. 将电极分别连接到肌肉标本的坐骨神经和腓肠肌上,确保连接牢固。

4. 打开计算机软件中的模拟实验,设置刺激参数,包括刺激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

5. 开始实验,观察肌肉收缩的现象,记录相关数据。

6. 逐步调整刺激参数,观察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7. 实验结束后,整理实验材料,撰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刺激强度对肌肉收缩的影响: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幅度逐渐增大,直至达到最大收缩。

2. 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当刺激频率较低时,肌肉表现为单收缩;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肌肉产生不完全强直收缩;继续增加刺激频率,肌肉产生完全强直收缩。

3. 刺激持续时间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刺激持续时间较长时,肌肉收缩幅度较大;刺激持续时间较短时,肌肉收缩幅度较小。

六、实验结论1. 刺激强度和频率对肌肉收缩具有显著影响,刺激强度越高、频率越快,肌肉收缩幅度越大。

2. 肌肉收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肌肉收缩生理实验报告

肌肉收缩生理实验报告

肌肉收缩生理实验报告1. 引言肌肉收缩是人体运动的基本单位,它由肌肉纤维的收缩和松弛过程组成。

肌肉收缩的过程涉及到神经传导、肌纤维激活和肌肉结构变化等多个生理过程。

通过对肌肉收缩生理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肌肉的运动原理与机制。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肌肉收缩的力度和时程,揭示肌肉收缩的生理特点,并进一步探讨肌肉收缩的调控机制。

2. 材料与方法2.1 实验材料- 肌肉收缩生理实验装置- 稳定的工作台- 电极和仪器,用于测量肌肉收缩的力度和时程2.2 实验方法1. 将实验装置安装在工作台上。

2. 将电极贴在被测肌肉上。

3. 将装置连接至电源,调整合适的电流强度。

4. 按下实验装置的按钮,观察肌肉的收缩情况。

5. 使用仪器记录肌肉收缩的力度和时程。

3.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记录,我们可以得到肌肉收缩的详细数据。

以实验装置为示例,我们记录了不同电流强度下肌肉收缩的力度和时程。

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电流强度(mA)肌肉收缩力度(N)肌肉收缩时程(ms)10 2.5 10020 4.1 9530 5.8 9040 7.2 8550 8.7 80从实验结果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现象:1. 随着电流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的力度也随之增加。

2. 随着电流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的时程缩短。

3. 在一定范围内,电流强度与肌肉收缩力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4. 讨论与分析本实验结果表明,肌肉收缩的力度和时程受到电流强度的调控。

这与肌肉的生理特点相符合。

在肌肉收缩过程中,神经系统激活肌肉纤维,导致细胞内肌原纤维的类结构蛋白互动,产生肌丝蛋白滑动,最终导致肌肉收缩。

而电流的作用在于刺激神经传导,进而影响肌肉纤维的激活程度。

通过实验结果可得,电流强度的增加可以增强肌肉收缩的力度。

这是因为电流强度的增加可以增加神经系统对肌肉的刺激,进而增强了肌肉的激活程度。

此外,实验结果还表明,电流强度的增加可以缩短肌肉收缩的时程。

这可能是因为较高的电流强度能够迅速激活更多的肌纤维,使得肌肉收缩的过程更为迅速。

肌肉收缩原理实验报告

肌肉收缩原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肌肉收缩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肌肉收缩过程中相关分子和结构的作用。

3. 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肌肉收缩现象。

二、实验原理肌肉收缩是生物体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主要发生在骨骼肌。

肌肉收缩的基本原理是肌细胞内的肌丝滑动。

当肌细胞受到神经冲动刺激时,肌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升高,激活肌钙蛋白,进而使原肌球蛋白发生构象改变,暴露出肌动蛋白上的结合位点。

随后,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并发生扭动,使细肌丝向粗肌丝中央方向滑动,最终导致肌肉收缩。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生理盐水、显微镜、解剖显微镜、电刺激器等。

2. 实验仪器: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换能器、计时器、温度计等。

四、实验步骤1. 将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置于生理盐水中,使其保持生理活性。

2. 将标本固定在解剖显微镜下,观察肌纤维的形态和结构。

3. 使用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和换能器,对坐骨神经进行电刺激。

4. 观察肌肉收缩现象,并记录收缩时间、收缩幅度等数据。

5. 改变刺激频率,重复实验步骤,观察不同频率刺激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到在电刺激作用下,肌肉发生收缩,表现为肌肉纤维的缩短和变粗。

2. 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肌肉收缩幅度逐渐增大,收缩时间逐渐缩短。

3. 当刺激频率较高时,肌肉收缩呈现完全强直收缩,即肌肉持续收缩而不放松。

六、实验讨论1. 肌肉收缩过程中,钙离子的作用至关重要。

钙离子可以激活肌钙蛋白,进而使原肌球蛋白发生构象改变,暴露出肌动蛋白上的结合位点,从而促进肌肉收缩。

2. 肌肉收缩的强度和速度与刺激频率密切相关。

刺激频率越高,肌肉收缩越强,收缩速度越快。

3. 肌肉收缩过程中,能量的来源是ATP。

ATP水解提供能量,使横桥发生扭动,进而使细肌丝向粗肌丝中央方向滑动。

七、实验结论1. 肌肉收缩的基本原理是肌丝滑动,主要发生在骨骼肌。

2. 钙离子在肌肉收缩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可以激活肌钙蛋白,进而使原肌球蛋白发生构象改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肌肉收缩实验报告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骨骼肌收缩实验一.实验目的1.肌肉标本收缩现象的描记及单收缩的分析,获得该肌肉收缩的阈值。

2.了解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3.学习掌握刺激器和张力换能器的使用。

4.加强对神经和肌肉了解,熟练解剖。

、二.实验原理1.肌肉标本收缩现象的描记利用刺激器可诱发蛙的离体神经肌肉标本发生兴奋收缩现象,可利用适当的参数和图形,客观、详细、准确地描述收缩的生理过程与现象。

骨骼肌受到一次短促的阈上刺激时,先是产生一次动作电位,紧接着出现一次机械收缩,称为单收缩。

收缩的全过程可分为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

在一次单收缩中,肌峰电位的时程(相当于绝对不应期)仅1~2毫秒,而收缩过程可达几十甚至上百毫秒(蛙的腓肠肌可达100毫秒以上)。

2. 张力换能器换能器是一种能将机械能、化学能、光能等非电量形式的能量转换为电能的器件或装置,并线性相关。

利用物理性质和物理效应制成的物理换能器种类繁多,原理各异。

张力换能器是一种能把非电量的生理参数如力、位移等转换为电阻变化的间接型传感器,属于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通常由弹性元件、电阻应变片和其他附件组成。

弹性元件采用金属弹性悬梁,可根据机械力的大小选用不同厚度的弹性金属。

弹性悬梁的厚度不同,张力换能器的量程亦不同。

两组应变片r1、r4及r2、r3分别贴于梁的两面。

两组应变片中间接一只调零电位器,并用5~6v直流电源供电,组成差动式的惠斯登桥式电路(非平衡式电桥)输出电压值与应变片所受力的大小成正比,即力的变化转换成电桥输出电压的变化。

此电信号经过记录仪器的放大处理,就能描记出肌肉收缩变化的过程。

实验时,根据测量方向将换能器用“双凹夹”固定在合适的支架上。

但由于双凹夹在支架上移位不方便,很难在小范围内做出精细的移位;移位不当,可能引起标本的损伤和换能器的损坏。

故现多采用“一维微调固定器”,由上下位置调节钮控制,可在小范围内(上下)精细的移位。

这不仅方便了实验操作,也有利于前负荷的控制。

测量的方向,即力与位移的方向,要与张力换能器弹性悬梁的前端上下移动的方向保持一致。

使能量转换和线性关系良好,符合张力换能器设计与使用上的要求。

一般张力换能器的调零电位器设计为暗调节,为了方便使用,其暗调节孔朝上,故张力换能器有暗调节孔的一面为上。

3. 影响骨骼肌收缩效能的因素肌细胞最本质的功能是将化学能转变为机械功,产生张力和缩短。

肌肉收缩效能表现为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和/或缩短程度以及产生张力或缩短的速度。

横纹肌的收缩效能由收缩前或收缩时承受的负荷、自身的收缩能力和总和效应等因素决定的。

(所谓总和指骨骼肌收缩的叠加效应)通过收缩的总和,骨骼肌可快速调节其收缩强度,而心肌则不会发生总和。

由于在体的骨骼肌的收缩是受神经控制的,故收缩的总和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

它有两种形式,即运动单位数量的总和与频率效应的总和。

4. 刺激强度与骨骼肌收缩反应利用电脉冲刺激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可观察到收缩总和的现象。

实验证明刺激增加,参与收缩的运动单位增加,收缩的强度亦增加。

刺激支配腓肠肌的坐骨神经或直接刺激腓肠肌时,不同的刺激强度会引起肌肉的不同反应。

当全部肌纤维同时收缩时,则出现最大的收缩反应。

这时,即使再增大刺激强度,肌肉收缩的力量也不再随之加大。

可以引起肌肉发生最大收缩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为最适刺激强度。

三.实验设备1.实验材料:青蛙一只。

2.实验试剂:任氏液。

3.实验器材:张力换能器(双凹夹和肌动器)、支架、玻璃针、镊子、手术剪、普通剪、神经剪、绳子、蜡盘、培养皿、胶头滴管、铜锌弓、生理信号采集系统、电脑、电极线。

四.方法与步骤1.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将探针在枕骨大孔处垂直插入,先是左右摆动探针以横断脑和脊髓的联系,再将探针向前方插入颅腔,旋转并摆动探针以捣毁青蛙的脑组织。

将探针转向后方并插入脊椎管内。

将动物腹位放在蜡盘上。

在两前肢的下方将皮肤做环周切开。

用带齿镊或手撕去前肢以下的全部皮肤。

剪开腹壁,在尾杆骨上方2~3节脊椎处,拦腰剪断脊柱和上半段蛙体。

弃掉蛙体上半段后的标本置于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

取一腿放于蛙板上,将标本背侧向上放置。

顺神经走向剪去沿途的小分支,将神经从半膜肌和股二头肌的肌缝中分离出来。

再使标本腹面向上,沿神经向腰部的走向,用玻璃针小心剥离,剪去神经干上的所有分支,然后从脊柱根部将坐骨神经剪下(连一小块脊椎骨)。

将游离的坐骨神经搭于腓肠肌上;在膝关节周围剪掉大腿的全部肌肉;用粗剪刀将股骨刮干净,然后在股骨中部剪断,保留一小段股骨。

在膝上约2cm 处剪断股骨。

认清小腿上的腓肠肌,并在其跟腱下方穿线打方结,保留结线8厘米长。

提起结线剪断跟腱,游离腓肠肌。

游离腓肠肌至膝关节处,在膝下剪断胫骨。

标本制备完成,将其放在任氏液中浸泡待用。

用锌铜弓(电极)检查标本的活性正常与否。

2.连接装置和仪器设备将电脑和生理信号采集系统打开,并将其连接。

将支架和双凹夹、肌动器及张力换能器连接,用电极线将张力换能器连接。

拿出泡在任氏液中的标本,使神经放在肌动器电极上,肌肉一端的绳子结在换能器的小孔上,使线垂直,肌肉处于合适的松紧度。

3.实验观察① 选定实验项目后,在弹出的刺激器参数设置菜单中,首先将“强度递增刺激”模式改为“单刺激”,刺激波宽设为1ms,并将默认的刺激幅度适当调高。

② 点“开始采集”快捷键,查看显示屏上是否出现扫描线,进一步“调零”和调节“扫描速度”。

③ 在连线扫描的基础上,点“刺激”键,给予标本单刺激,观察标本有无反应,显示屏上是否有收缩波出现。

如果标本没有收缩反应,在确定标本活性正常的情况下,这时应一边增强刺激方波的电压(刺激强度),一边再刺激观察,同时要注意,仪器有无正常的刺激输出,刺激电极是否与标本接触良好。

如果有收缩反应,却记录不出收缩波形,则应检查换能器、采集系统、信号输入连线等,并调节仪器灵敏度等参数,直到显示出收缩波形。

④ 在确定仪器、标本、装置等均无问题,能记录到肌收缩波形的前提下,实验条件不变,进一步改变(减小)刺激电压,测出刺激的“阈值”0.17v。

⑤ 将刺激参数调回“强度递增单刺激”的模式(组内刺激脉冲数为篇二:刺激强度、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实验报告实验一刺激强度、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观察不同刺激强度和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2、了解阈刺激、阈上刺激、最大阈刺激的概念和意义。

3、了解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完全强直收缩的概念和意义。

二实验原理由许多肌纤维组成的腓肠肌在受到不同强度的刺激时引起不同反应。

刺激强度过小时发生阈下刺激(subthreshold stimulus),引起肌肉发生收缩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为阈刺激(threshold stimulus)。

使肌肉发生最大收缩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为最适刺激强度。

肌肉组织对阈上刺激发生的单收缩的过程分为: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

同一强度的阈上刺激相继作用于神经-肌肉标本,根据刺激间隔与单收缩时程的关系会产生不同的现象;当同一强度的阈上刺激连续作用于标本时,根据后一收缩与前一收缩发生的时期关系可出现:强直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

三实验器材蟾蜍,粗剪刀,玻璃分针,探针,木锤,镊子,培养皿,任氏液,娃板,保护电极,肌槽,张力转换器(100g),锌铜弓,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

四实验步骤制作标本(观看视频):毁脑脊髓、下肢标本制备、腓肠肌标本制备、连接仪器。

(一)1打开计算机软件中的模拟实验。

2打开电源,对蟾蜍腓肠肌进行单刺激,频率为1hz,电压由0.1v逐渐增大到1.5v,记录下每次增大电压后的收缩力。

每个电压下刺激3次,记录数据。

3将图表截下来并画出数据表格进行分析。

(二)1打开计算机软件中的模拟实验。

2打开电源,对腓肠肌进行连续刺激,即使腓肠肌进行完全强直收缩。

电压1.4v不变,频率由1hz逐渐增加到12hz,记录下每次增大频率之后的收缩力。

3将图表截下来并画出数据表格进行分析。

五结果图1蟾蜍腓肠肌连续刺激时刺激频率和收缩力的关系表1 蟾蜍腓肠肌单刺激时刺激强度和收缩力的关系阈值0.5v 最大收缩力8.0g图2 蟾蜍腓肠肌连续刺激时刺激频率和收缩力的关系表2 蟾蜍腓肠肌连续刺激时频率和收缩力的关系实验分析与讨论:1从图1和表1看出:a.每一个具有一定持续时间的刺激,都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水平,才能引起组织的兴奋。

实验中,低于0.5v的强度不能引起肌肉的兴奋;0.5v时刚刚引起兴奋,所以此肌肉的阈值为0.5v。

此时,肌肉的收缩力为1.4g。

收缩力在一定范围内,刺激强度越大,收缩越大。

b.随着刺激强度的不断增加,肌肉收缩强度增大;但达到一定的刺激强度后,肌肉收缩强度不再增强,即达到最大刺激强度,曲线不再变化。

此时,肌肉的收缩力为8.0g.篇三:肌肉收缩实验英文实验报告2014年春季学期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篇四:不同频率的刺激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实验报告实验不同频率的刺激对肌肉收缩的影响摘要利用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研究不同频率的电刺激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并学会使用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和换能器。

刺激神经会引起肌肉收缩,而肌肉收缩的形式,不仅与刺激本身有关,而且还与刺激频率有关。

当刺激频率较小,刺激的间隔大于一次收缩舒张的持续时间时,肌肉表现为一连串的单收缩;增大刺激频率,是刺激的间隔大于一次肌肉收缩舒张的持续时间、小于一次肌肉收缩舒张的持续时间,则肌肉产生不完全强直收缩;继续增加刺激频率,是刺激的间隔小于一次肌肉收缩的收缩时间,则肌肉产生完全强直收缩。

关键词:不完全强直收缩;完全强直收缩;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引言:此实验所用的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在实验教学中应用广泛,而且目前关于神经肌肉刺激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双通道神经肌肉电刺激仪的发明也给广大的瘫痪病人带来了福音。

这种以低频脉冲电流刺激神经肌肉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nmes)。

对病变神经及其支配的肌肉进行电刺激可以引起肌肉节律性收缩,改善血液循环,促进静脉与淋巴回流,延缓病肌的萎缩,有助于肌纤维的代偿性增生,促进神经兴奋和传导功能的恢复。

材料和方法实验材料1.2.3.4.实验对象:蟾蜍实验工具:蛙板、锌铜弓、探针、粗剪刀、细剪刀、瓷碗、培养皿,尖镊子、玻璃分针实验试剂:任氏液实验仪器:铁支架、微调固定器、刺激输出线、肌动槽、张力换能器、rm6240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

实验方法1.2.离体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实验系统连接和参数设置:(1)(2)3.4.5.实验菜单中选择“刺激频率对谷歌肌收缩的影响” 选择菜单中选择“强度/频率”显示刺激参数肌动槽—坐骨神经腓肠肌,张力换能器—rm6240前负荷调至4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