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强度、频率对肌肉的影响实验报告
刺激强度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实验报告
刺激强度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刺激强度、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摘要:本实验旨在研究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通过在大鼠的皮下电刺激肌肉,观察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下肌肉的收缩情况。
实验结果表明,刺激强度和频率都对肌肉收缩有显著影响,较高的刺激强度和频率可以导致更强的肌肉收缩。
引言:肌肉收缩是骨骼肌运动的基本单位,了解刺激强度和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对于体育训练和康复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刺激强度可以影响肌肉收缩的力量,而刺激频率则决定了肌肉收缩的速度和持续时间。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观察,探讨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1.实验仪器:大鼠电刺激器、麻醉器材、电极等。
2.实验动物:8只健康的大鼠。
3.实验设计:将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两只。
分别设置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的电刺激条件。
4.实验步骤:a.准备工作:给大鼠进行麻醉,将电极插入大鼠的肌肉。
b.实验操作:设置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的电刺激,在适当的时间内记录大鼠肌肉的收缩情况。
c.数据分析: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并得出结论。
结果:1.不同刺激强度下肌肉收缩情况:在相同刺激频率下,增加刺激强度可以导致肌肉收缩的力量增加。
例如,在100Hz的刺激频率下,刺激强度为2mA时,肌肉收缩力量为X;刺激强度增加到4mA时,肌肉收缩力量增加为X+2、这表明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力量呈正相关关系。
2.不同刺激频率下肌肉收缩情况:在相同刺激强度下,增加刺激频率可以导致肌肉收缩的速度和持续时间增加。
例如,在2mA的刺激强度下,刺激频率为50Hz时,肌肉收缩时间为10秒;刺激频率增加到100Hz时,肌肉收缩时间增加到20秒。
这表明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速度和持续时间呈正相关关系。
讨论:本实验结果表明,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有显著影响。
较高的刺激强度可以导致更强的肌肉收缩力量,而较高的刺激频率可以加快肌肉收缩的速度和延长收缩时间。
这与生理学上对神经肌肉兴奋的认识是一致的,即更大的刺激强度可以导致更多神经元参与到肌肉收缩中,而较高的刺激频率可以增加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和频率。
刺激强度与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生理学实验名称刺激强度与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一、实验目的熟悉:组织的兴奋性、刺激与反应规律以及骨骼肌收缩的特点。
掌握: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原理及要求1.蛙和蟾蜍等两栖类动物的一些基本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与温血动物相似,而其离体组织生活条件易于掌握,在任氏液的浸润下,神经肌肉标本可较长时间保持生理活性。
因此,在生理学实验中常用蛙或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离体标本来观察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兴奋过程以及骨骼肌收缩特点等。
2.阈值是衡量组织兴奋性大小的客观指标之一。
固定刺激持续时间和强度变化率,只改变刺激强度。
刺激强度大小(阈下刺激)不能引起肌肉收缩,只有当刺激强度达到阈值时,才能引起肌肉发生微弱地收缩,此时的刺激称为阈刺激。
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逐渐增强。
强度超过阈值的刺激称为阈上刺激。
当刺激达到某一最适强度时,肌肉发生最大收缩反应,此时的刺激称为最大刺激。
3.肌肉受到一次短促的刺激,引起的一次机械性收缩和舒张的过程称为单收缩。
当刺激频率增加,后一个刺激落在前一次收缩的舒张期内,使前一次收缩的舒张期未结束又开始新的收缩,收缩曲线呈现锯齿状,称为不完全强直收缩。
若刺激频率持续升高,后一次刺激落在前一次收缩的收缩期内,肌肉则处于完全的持续收缩状态,称为完全强直收缩。
三、实验仪器设备蟾蜍、手术剪、手术镊、手术刀、眼科剪、眼科镊、毁髓针、蛙板、固定针、滴管、培养皿、玻璃分针锌铜弓、污物缸、粗棉线、任氏液四、实验步骤1.破坏脑、脊髓一只手握住蟾蜍,使其背部向上。
用拇指压住蟾蜍背部,食指按压其头部前端,另一只手持毁髓针,由两根之间沿中线向下触划。
触及凹陷处即为枕骨大孔。
将毁髓针垂直刺入枕骨大孔。
将针尖向前刺入颅腔内搅动;将毁髓针退回枕骨大孔,针尖转向后方,与脊椎平行刺入椎管内捣毁脊髓。
2.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1)剥离一侧下肢自大腿根部起的全部皮肤,然后将蟾蜍腹位固定于蛙板上。
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影响药物的局麻作用及肌松作用实验报告
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影响药物的局麻作用及肌松作用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研究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2.探究药物的局麻作用及肌松作用。
实验原理:1.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影响:骨骼肌是由多个肌纤维组成的,而肌纤维是由肌原纤维组成的。
当神经刺激到达神经肌肉接头时,会触发骨骼肌收缩。
刺激强度越大,骨骼肌收缩力越强;刺激频率越快,骨骼肌收缩频率越高。
2.药物的局麻作用:局麻药物通过阻断神经传递信号的进行,使局部神经失去感知能力,从而达到局部麻醉的作用。
3.药物的肌松作用:肌松药物能使肌肉松弛,停止收缩,用于手术中使肌肉呈松弛状态,便于手术进行。
实验材料:1.青蛙骨骼肌2.电刺激装置3.药物:局麻药、肌松药实验步骤:实验一: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1.将青蛙骨骼肌制备成适当大小的肌条。
2.将肌条固定在实验台上,并接上电极。
3.将电刺激装置接入电极,调节刺激强度和频率。
4.逐步增加刺激强度,记录下不同刺激强度下的骨骼肌收缩情况。
5.固定刺激强度,逐步增加刺激频率,记录下不同刺激频率下的骨骼肌收缩情况。
实验二:药物的局麻作用及肌松作用1.将青蛙骨骼肌制备成适当大小的肌条。
2.将肌条固定在实验台上,并接上电极。
3.在实验台上放置一个含有药物的溶液,将肌条浸泡在溶液中。
4.观察和记录药物对肌条的作用表现,包括局部感知变化和收缩状态。
实验结果:实验一的结果应包括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下骨骼肌的收缩情况的变化。
可以绘制收缩力和刺激强度以及收缩频率的关系曲线,以展示他们之间的相关性。
实验二的结果应包括不同药物的作用表现,如局部感知是否消失以及肌肉收缩是否停止等。
实验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规律,以及药物的局麻作用和肌松作用机制。
并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探讨局麻药和肌松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价值和注意事项。
结论:通过实验,结果显示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有不同的影响。
不同强度和频率的刺激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不同强度和频率的刺激对肌肉收缩的影响【摘要】目的:掌握制备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方法;观察不同强度、频率和肌肉收缩反应之间的关系,了解肌肉收缩形成的过程。
方法:采用活体蟾蜍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在刺激时间恒定的条件下,分别用不同强度和频率的电刺激作用坐骨神经,再通过RM6240 系统记录蟾蜍腓肠肌的收缩变化。
结果:给予增量为0.005v 的强度递增电刺激后,当刺激强度在0v 到0.235V之间时,肌肉不收缩;当刺激强度为0.235v 时,肌肉收缩曲线出现第一个峰;随着刺激强度增加,峰值升高;当刺激强度到达0.330v 后,峰值不再升高。
给予坐骨神经频率增量为2Hz、强度为1v、组间延时2s、延时20ms波宽5ms的频率递增刺激后,当刺激频率为3Hz时,肌肉收缩曲线开始出现重合,并且随着频率增加,肌肉收缩曲线的重合愈多、最高点逐渐升高。
结论:电刺激强度达到阈强度时,肌肉才开始收缩,且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肌肉收缩增强;达到最大刺激强度后,肌肉收缩不再增强。
电刺激频率较小时,刺激的间隔大于一次肌肉收缩舒张的持续时间,则肌肉收缩表现为单次收缩;当增大刺激频率,使刺激的间隔大于一次肌肉收缩的收缩时间、小于一次肌肉收缩的舒张时间,则肌肉收缩产生不完全强直收缩;随着频率的继续增加,使刺激的间隔小于一次肌肉收缩的收缩时间,则肌肉产生完全强直收缩。
【关键词】坐骨神经腓肠肌;刺激;强度;频率;收缩张力1 实验材料和方法1.1 实验材料1.1.1 实验动物蟾蜍(由浙江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1.1.2 实验材料和器械蛙类解剖手术器械,蛙板,蛙钉,玻璃板,培养皿,任氏液,锌铜弓,金属探针,玻璃分针,镊子,剪刀,手术剪,铁支架,一维位移微调器,刺激电极,张力换能器,微机化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RM624)0,BB3G标本盒。
1.2 实验方法1.2.1 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1.2.1.1 捣毁脑脊髓取蟾蜍一只,左手握住,以食指抬头部前端使其头部尽量后仰,右手持探针自枕骨大孔处垂直刺入,将探针向上刺入颅腔,向各侧搅动,彻底捣毁脑组织;再将探针反向刺入椎管,捻动探针捣毁脊髓,直到蟾蜍四肢松软。
刺激强度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一实验报告
刺激强度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一实验报告刺激强度与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刺激强度和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了解其生理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二、实验原理神经-肌肉兴奋传递是运动生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刺激强度和刺激频率是影响肌肉收缩的重要因素。
一定范围内,刺激强度和刺激频率的增加将增强肌肉收缩的力量和频率。
然而,当刺激强度和刺激频率超过一定范围时,肌肉收缩的效果可能减弱甚至产生疲劳。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材料:蛙类肢体、神经-肌肉标本、刺激器、放大器、记录仪等。
2.将蛙类肢体固定在实验台上,分离神经-肌肉标本。
3.应用刺激器给予神经-肌肉标本不同强度的刺激,观察并记录肌肉收缩情况。
4.改变刺激频率,重复步骤3。
5.绘制肌肉收缩力量与刺激强度、刺激频率的曲线图。
四、实验结果表1: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力量的关系(请在此处插入图表)表2: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力量的关系(请在此处插入图表)五、实验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力量增强。
当刺激强度超过一定范围(如本实验中的2.5mA),肌肉收缩力量反而略有下降。
这可能是由于过强的刺激导致神经-肌肉产生疲劳或损伤。
2.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肌肉收缩力量在一定范围内增强。
当刺激频率过高(如本实验中的50Hz),肌肉收缩力量反而略有下降。
这可能是因为高频率的刺激导致神经-肌肉无法有效传递兴奋。
3.通过分析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刺激强度和刺激频率可以增强肌肉收缩力量。
然而,超过一定范围后,继续增加刺激强度和刺激频率可能导致神经-肌肉疲劳或损伤。
4.本实验结果可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例如,在电刺激疗法或功能性电刺激(FES)中,合理选择刺激强度和刺激频率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和避免不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本实验结果也可为骨骼肌肉康复、功能重建等领域提供理论依据。
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影响,药物的局麻作用及肌松作用实验报告
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影响药物的局麻作用及肌松作用姓名:学号:班级:一、实验目的1.观察电刺激强度的变化对骨路肌收缩张力的影响,理解阈刺激、阈上刺激和最大刺激的概念。
2.观察不同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了解单收缩、强直收缩的产生机制及其意义。
3.观察普鲁卡因的传导麻醉作用,分析药物作用机制。
4.观察琥珀胆碱的肌松作用,掌握除极化型肌松药的特点及作用机制。
二、实验材料1.实验动物:蟾蜍2.器材:蛙类手术器械1套,培养皿,铁支架,肌动器,张力换能器,锌铜弓,滴管,丝线,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3.药品:任氏液,普鲁卡因溶液,琥珀胆碱溶液三、实验方法和步骤1、标本制备制备离体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1)破坏脑和脊髓:找到枕骨大孔处,将刺蛙针刺入1~2mm,分别捣损脑组织和脊髓。
2)剪除躯干上部及内脏:沿骶骨两侧剪开腹壁,剪除全部躯干及内脏组织,在骶髂关节水平前1~1.5cm处剪断脊柱。
3)剥皮,将标本放在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
4)清洗:将手及用过的剪子,镊子等全部手术器械洗净。
5)分离双后肢:沿脊柱和骨盆的正中线将脊柱分为两半,从耻骨联合中央剪开两侧大腿,将分离的另一半后肢浸入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备用。
6)制备离体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I.分离坐骨神经:用玻璃针沿脊柱侧游离坐骨神经腹腔部;沿坐骨神经沟,用玻璃针剥离坐骨神经大腿部,分离至腘窝。
II.分离腓肠肌:结扎腓肠肌跟腱,剪短跟腱,减去周围组织,保留腓肠肌起始点与骨的联系。
III.游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2、标本安放将标本的股骨固定在肌动器上,坐骨神经轻放在肌动器电极上,用任氏液保持局部湿润;腓肠肌跟腱用线扎紧并与张力换能器相连3、仪器实验1)观察不同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I.选择“刺激强度与反应的关系”,系统进入信号记录状态,刺激模式可采用自动幅度调节。
II.给予神经一个最小的单刺激,逐渐增加刺激强度,找出刚能引起肌肉出现微小收缩的刺激强度(阈强度)。
刺激强度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实验报告
1、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1) 洗干净实验动物2) 双毁髓::找到枕骨大孔处将刺蛙针刺入1-2mm,分别捣损脑组织和脊髓。3)剥制后肢,分离一侧后肢4) 分离坐骨神经,穿线备用5) 游离腓肠肌,肌腱结扎备用6) 标本检验。
2、连接实验装置: 将换能器的输出线接至BL-420F生理记录装置的1通道,保护电极接至电脉冲输出通道。然后把制备好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棉线的另一端接在张力换能器上,将坐骨神经通过保护电极接至电脉冲刺激输出通道,而腓肠肌肌腱端的棉线与张力换能器簧片相连,保持适度松紧并与桌面垂直。
4、 为什么刺激频率增高肌肉收缩的幅度也增大?
随着刺激频率的增高,各次刺激引起的收缩过程发生融合而叠加起来,这时肌肉强直收缩产生的张力大于单收缩,这可能与连续刺激肌肉时,从肌质网重复释放的Ca2+浓度,使横桥得以有较长的时间持续活动有关
注意事项 1. 经常用任氏液浸润标本,保持生理活性。
2. 分离肌肉时应按层次剪切。分离神经时,必须将周围的结缔组织剥离干净。切勿让蟾蜍的皮肤分泌物和血液等沾污神经和肌肉,也不能用水冲洗,否则会影响神经肌肉的功能。
2、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的关系实验
图2、 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的关系实(现代实验)
A.肌肉收缩强度(右侧为标尺);B.刺激标记(单位:Hz,V)
在用强度为1.00V的电压改变频率刺激神经时,肌肉的收缩频率随着刺激电流频率的变大而发生变化。首先,在1Hz的电流刺激神经干时,肌肉出现单收缩,其大小形状相同;随着频率的逐渐变大,当刺激频率为3Hz时肌肉发生不完全强直收缩,标本呈现快速连续颤动,张力曲线成锯齿状;刺激频率越来越大,重叠区域越来越大,最后在频率到达15Hz时,发生完全强直收缩,肌肉呈现一持久强力收缩,张力曲线平滑并高于单收缩与不完全强直收缩。
肌肉反应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肌肉反应是人体生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了解肌肉对刺激的反应规律对于运动科学、康复医学以及运动生理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肌肉收缩反应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肌肉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目的1. 探究不同刺激强度对肌肉收缩反应的影响;2. 分析不同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反应的影响;3. 研究刺激强度与频率对肌肉收缩反应的相互作用。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10名,年龄20-25岁,体重60-80kg。
2. 实验设备:肌电图(EMG)系统、电刺激仪、肌肉收缩测试装置、电脑等。
3. 实验方法:(1)实验前,对志愿者进行身体检查,确保其身体健康;(2)将志愿者置于舒适的实验环境,指导其放松肌肉;(3)采用表面肌电图(sEMG)技术,记录志愿者肌肉在静息状态下的EMG信号;(4)设置不同的刺激强度(0.5、1.0、1.5、2.0V)和频率(10、20、30、40Hz),分别对志愿者进行电刺激;(5)记录肌肉在刺激下的EMG信号,分析刺激强度和频率对肌肉收缩反应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1. 不同刺激强度对肌肉收缩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反应的幅度逐渐增大。
当刺激强度达到2.0V时,肌肉收缩反应的幅度达到最大值。
2. 不同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肌肉收缩反应的频率逐渐增加。
当刺激频率达到40Hz时,肌肉收缩反应的频率达到最大值。
3. 刺激强度与频率对肌肉收缩反应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显示,刺激强度与频率对肌肉收缩反应的影响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
当刺激强度和频率同时增加时,肌肉收缩反应的幅度和频率均增大。
五、实验讨论1. 刺激强度对肌肉收缩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反应的幅度逐渐增大。
这可能与肌肉内神经末梢的兴奋性有关,当刺激强度达到一定阈值时,神经末梢兴奋性增加,从而引起肌肉收缩。
刺激强度、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一实验报告.doc
实验报告实验人员:孙芳班次:7年制2班组别:2日期:2014/9/24 指导老师:沈建新小组成员:XXX,YYY,ZZ试验号和题目:一、刺激强度、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实验目的:1、了解并熟悉计算机生物机能实验系统的组成和基本使用方法2、制备具有生理活性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3、观察记录刺激强度、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实验对象:蛙实验药品与器材:任氏液;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蛙类手术器械,蛙捣毁针,保护电极,张力换能器,万能支架、连接导线等。
实验方法:1、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1)洗干净实验动物2)双毁髓::找到枕骨大孔处将刺蛙针刺入1-2mm分别捣损脑组织和脊髓。
3)剥制后肢,分离一侧后肢4)分离坐骨神经,穿线备用5)游离腓肠肌,肌腱结扎备用6)标本检验。
2、连接实验装置:将换能器的输出线接至BL-420F生理记录装置的1通道,保护电极接至电脉冲输出通道。
然后把制备好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棉线的另一端接在张力换能器上,将坐骨神经通过保护电极接至电脉冲刺激输出通道,而腓肠肌肌腱端的棉线与张力换能器簧片相连,保持适度松紧并与桌面垂直。
3、2、实验记录:开机后进入实验先用单刺激,找出阈强度、最适刺激强度;然后固定最适刺激强度,用连续单刺激,找出出现完全强直收缩时的最小刺激频率。
实验结果:1、刺激强度与肌肉的收缩关系实验图1刺激强度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A.肌肉收缩强度(右侧为标尺);B.刺激标记(单位为V)图片中,在低于0.090V的电压刺激时,肌肉不发生收缩,说明在较低的电位刺激时,并不能引起肌肉发生收缩反应。
而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用0.095V电压刺激的时候,蛙的腓肠肌收缩一次,表明神经接受刺激,兴奋沿神经传导至腓肠肌,引起腓肠肌肌膜电位发生变化,同时兴奋收缩,这说明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阈电位为0.090-0.095V之间接近0.095V。
随着刺激强度的不断增加,有较多的神经纤维兴奋,肌肉的收缩反应也相应逐步增大。
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实验报告
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实验报告刺激强度、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实验报告实验一刺激强度、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观察不同刺激强度和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2、了解阈刺激、阈上刺激、最大阈刺激的概念和意义。
3、了解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完全强直收缩的概念和意义。
二实验原理由许多肌纤维组成的腓肠肌在受到不同强度的刺激时引起不同反应。
刺激强度过小时发生阈下刺激(subthreshold stimulus),引起肌肉发生收缩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为阈刺激(threshold stimulus)。
使肌肉发生最大收缩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为最适刺激强度。
肌肉组织对阈上刺激发生的单收缩的过程分为: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
同一强度的阈上刺激相继作用于神经-肌肉标本,根据刺激间隔与单收缩时程的关系会产生不同的现象;当同一强度的阈上刺激连续作用于标本时,根据后一收缩与前一收缩发生的时期关系可出现:强直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
三实验器材蟾蜍,粗剪刀,玻璃分针,探针,木锤,镊子,培养皿,任氏液,娃板,保护电极,肌槽,张力转换器(100g),锌铜弓,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
四实验步骤制作标本(观看视频):毁脑脊髓、下肢标本制备、腓肠肌标本制备、连接仪器。
(一)1打开计算机软件中的模拟实验。
2打开电源,对蟾蜍腓肠肌进行单刺激,频率为1HZ,电压由0.1V逐渐增大到1.5V,记录下每次增大电压后的收缩力。
每个电压下刺激3次,记录数据。
3将图表截下来并画出数据表格进行分析。
(二)1打开计算机软件中的模拟实验。
2打开电源,对腓肠肌进行连续刺激,即使腓肠肌进行完全强直收缩。
电压1.4V不变,频率由1HZ逐渐增加到12HZ,记录下每次增大频率之后的收缩力。
3将图表截下来并画出数据表格进行分析。
五结果图1蟾蜍腓肠肌连续刺激时刺激频率和收缩力的关系表1 蟾蜍腓肠肌单刺激时刺激强度和收缩力的关系阈值0.5V最大收缩力8.0g图2 蟾蜍腓肠肌连续刺激时刺激频率和收缩力的关系表2 蟾蜍腓肠肌连续刺激时频率和收缩力的关系实验分析与讨论:1从图1和表1看出:a.每一个具有一定持续时间的刺激,都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水平,才能引起组织的兴奋。
人体肌肉反应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人体肌肉在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下的反应特点。
2. 掌握肌肉收缩的基本规律,包括单收缩、复合收缩、阈刺激、最大刺激等概念。
3. 探究刺激强度和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以及强直收缩的机制。
二、实验原理人体肌肉在受到电刺激时,会产生收缩反应。
刺激强度和频率的不同,会导致肌肉收缩形式和程度的变化。
通过观察和分析肌肉收缩曲线,可以了解肌肉收缩的基本规律。
三、实验对象实验采用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四、实验器材和药品1. 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2. 蛙类手术器械(蛙板、玻璃板、蛙钉、刺蛙针、粗剪刀、组织剪、眼科剪、镊子、玻璃分针、放污碟和棉线等)3. 任氏液4. 烧杯5. 滴管6. 锌铜弓7. 双凹夹8. 铁架台9. 张力换能器10. 肌动器(肌槽)11. 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五、实验方法与步骤1. 制备标本:将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置于任氏液中,用剪刀剪去多余的脂肪和结缔组织,暴露出腓肠肌。
2. 连接电极:将锌铜弓连接到肌动器上,再将肌动器连接到张力换能器上。
将电极分别连接到坐骨神经和腓肠肌上。
3. 刺激坐骨神经: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控制刺激频率和强度,观察腓肠肌的收缩反应。
4. 记录数据:记录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下腓肠肌的收缩曲线,分析肌肉收缩规律。
六、实验结果1. 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幅度逐渐增大,直至达到最大收缩。
2. 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当刺激频率较低时,肌肉表现为单收缩;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肌肉产生不完全强直收缩;继续增加刺激频率,肌肉产生完全强直收缩。
3. 阈刺激和最大刺激:阈刺激是引起肌肉收缩的最小刺激强度,最大刺激是引起肌肉最大收缩的刺激强度。
七、实验分析1. 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肌肉收缩的幅度与刺激强度成正比。
这是因为刺激强度越大,肌肉受到的刺激越强,导致肌肉收缩幅度越大。
2. 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
肌肉收缩性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探究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肌肉收缩性质的影响。
2. 理解阈刺激、阈上刺激、最大阈刺激的概念及其在肌肉收缩中的作用。
3. 观察并分析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现象。
二、实验原理肌肉收缩是肌肉组织在神经系统的调控下,通过肌纤维的缩短和伸长产生机械运动的过程。
肌肉收缩的性质受刺激强度和频率的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强度也随之增大;而当刺激频率达到一定值时,肌肉收缩将呈现出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现象。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蟾蜍2. 实验器材:粗剪刀、玻璃分针、探针、木锤、镊子、培养皿、任氏液、娃板、保护电极、肌槽、张力转换器、锌铜弓、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3.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0.5%氯化钾溶液四、实验步骤1. 制作标本:毁脑脊髓、下肢标本制备、腓肠肌标本制备、连接仪器。
2. 打开计算机软件中的模拟实验。
3. 打开电源,对蟾蜍腓肠肌进行单刺激,频率为1Hz,电压由低到高逐渐增加,观察并记录肌肉收缩性质。
4. 重复步骤3,但将刺激频率提高到2Hz、3Hz、4Hz、5Hz,观察并记录肌肉收缩性质。
5. 在刺激频率固定为1Hz的情况下,逐渐增加刺激强度,观察并记录肌肉收缩性质。
6. 将刺激强度固定为阈上刺激,重复步骤3,观察并记录肌肉收缩性质。
五、实验结果1. 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性质的影响: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肌肉收缩性质由单收缩逐渐过渡到不完全强直收缩,最后转变为完全强直收缩。
2. 刺激强度对肌肉收缩性质的影响:在阈刺激以下,肌肉不发生收缩;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强度逐渐增大;在最大阈刺激时,肌肉收缩强度达到最大。
3. 阈刺激、阈上刺激、最大阈刺激对肌肉收缩性质的影响:阈刺激以下,肌肉不发生收缩;阈刺激以上,肌肉发生收缩;最大阈刺激时,肌肉收缩强度达到最大。
六、实验结论1. 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肌肉收缩性质有显著影响。
2. 阈刺激、阈上刺激、最大阈刺激对肌肉收缩性质有重要意义。
刺激强度和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
刺激强度和刺激频率与 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
目录
• • • • • • •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与相关知识 三.实验材料 四.实验步骤 五.注意事项 六.实验结果 七.实验小结
一.实验目的
• 1.掌握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 备方法
实验难点
• 2.观察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刺激对肌 肉收缩的影响 实验重点
阈下刺激
<
阈刺激
<
有效刺激
阈上刺激
一条骨骼肌纤维
达到阈值 超过阈值
肌纤维收缩 收缩力不增加
“全或无” (all-or-none)
阈下刺激
由许多骨骼肌 纤维组成的 不同的肌纤 维兴奋性不同
无肌肉兴奋收缩 少数兴奋性最高的 肌纤维产生收缩 肌纤维被兴奋数 肌肉收缩力 所有的肌纤维均兴奋 肌肉收缩反应最大 收缩力不增加
• 2.在一定范围内,收缩幅值随刺激频率增加 而增加。若给肌肉有效的不同频率刺激,可 使肌肉出发现单收缩、复合收缩和强直收缩 的形式。当给予肌肉连续的有效刺激,使后 一刺激落在前一收缩的舒张期,肌肉出现不 完全强直收缩;继续增大频率,使后一刺激 落在前一收缩的收缩期,出现完全强直收缩, 其收缩幅值大于单收缩。阈 强Biblioteka 度最适 强度阈刺激
阈上刺激
• 2.刺激频率与收缩反应的关系
单收缩
不完全 强直收缩
完全 强直收缩
七.实验小结
• 1.在一定范围内,肌肉收缩力的大小与刺 激强度成正比。如刺激强度小于阈强度, 不能引起肌肉兴奋收缩;当刺激强度达到 最适强度,肌肉发生最大的收缩反应;继 续增大刺激强度,肌肉的收缩不再增大。
总和过程发生于前一次收缩过 程的舒张期
强直收缩(tetanu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专用纸
实验一刺激强度、频率对肌肉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方法
2.观察组织的兴奋性、刺激与反应的规律以及骨骼肌收缩的特点
3.观察组织反应与刺激强度之间的关系,从而掌握阈强度、阈刺激、最大刺激等概念,理解动作电位“全或无”的特点
4.观察不同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从而了解强直收缩的机制
二、实验对象
蛙或蟾蜍
三、实验器材和药品
蛙类手术器械(蛙板、玻璃板、蛙钉、刺蛙针、粗剪刀、组织剪、眼科剪、镊子、玻璃分针、放污碟和棉线等),任氏液,烧杯,滴管,锌铜弓,双凹夹,铁架台,张力换能器,肌动器(肌槽),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破坏蛙脑和脊髓取蛙一只用自来水洗净,一手握蛙,小指和无名指夹住两后肢,用拇指按压背部,中指放在胸腹部,用食指下压头部前端使头前俯,另一只手持刺蛙针沿枕骨正中线向脊柱端触划,当触到凹陷处即为枕骨大孔。
刺蛙针可由此垂直刺入枕骨大孔,再折向前方插入颅腔并左右搅动,捣毁脑组织;而后退针至皮下,针尖向右刺入椎管并上下搅动以破坏脊髓。
当蛙四肢松软、下颌呼吸消失、反射消失则表示其脑和脊髓被完全毁坏,否则应重复以上操作。
2.剪除躯干上部及内脏在蛙骶髂关节水平以上1~2cm处用粗剪刀剪断脊柱,一手握双后肢,使蛙的头与内脏自然下垂,一手持粗剪刀,沿两侧将蛙的头、前肢和内脏全部剪除并置于放污碟内,仅保留蛙的双后肢、腰骶部脊柱及由它发出的坐骨神经丛(呈淡黄色)。
3.剥离皮肤一手持镊子夹住蛙脊柱端(注意镊子不要触及神经),另一手捏住其上的皮肤边缘,向下剥掉蛙的皮肤,然后将标本放在盛有任氏液的烧杯中备用。
将手及使用过的手术器械洗净,防止蛙皮肤的分泌物可能对神经肌肉组织造成影响
4.分离双后肢用镊子从背位夹住脊柱将标本提起,用粗剪刀剪去向上突出的骶尾骨(注意勿损伤坐骨神经),再沿正中线将脊柱分为两半,并从耻骨联合剪开双后肢,最后将分离的双后肢浸入盛有任氏液的烧杯中。
5.游离坐骨神经取一侧后肢,腹面向上,用蛙钉将其固定在蛙板上,在大腿背侧的半膜肌与股二头肌之间用玻璃分针分离出坐骨神经。
分离时要仔细用剪刀剪断坐骨神经的分支,向上分离至基部,向下分离至腘窝。
保留与坐骨神经相连的一小块脊柱。
6.剔除肌肉,剪断股骨将分离出来的坐骨神经搭在腓肠肌上,用组织剪从膝关节周围向上剪除大腿的所有肌肉,将膝关节上方的股骨刮干净,暴露股骨并在距膝关节上1cm处用粗剪刀剪断。
7.分离腓肠肌,完成标本在腓肠肌跟腱处穿线结扎,提起结扎线,剪断结扎线后的跟腱,分离腓肠肌至膝关节处,在膝关节处将小腿除腓肠肌外的其余部分剪断,即制备出一个完整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8.检查标本的兴奋性将浸在任氏液的锌铜弓短暂接触坐骨神经,若腓肠肌发生收缩,则表示标本的兴奋性良好,可放入任氏液中备用。
9.实验装置及标本安放将肌动器固定在铁架台的双凹夹上,并与张力换能器平行,然后把标本中预留的股骨固定在肌动器上,使肌肉处于自然拉长的长度;坐骨神经干放置在肌动器的刺激电极上,保持神经与刺激电极接触良好。
将张力换能器与刺激电极分别连接生物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
五、实验结果
刺激模式采用单刺激,逐步增大刺激幅度,找到刚能引起肌肉出现微小收缩的刺激强度(阈强度)是0.10V,继续增加刺激强度,观察到肌肉收缩反应相应增大,找到刚能引起肌肉出现最大收缩的最小刺激强度(最大刺激强度)为0.25V。
选用最大刺激强度刺激,使刺激频率逐渐增加,依次记录得A:1V,H:1时为单收缩,A:1V,H:11时为不完全强直收缩,A:1V,H:41时为完全强直收缩。
六、实验讨论
本实验使用的标本蛙坐骨神经干是复合神经干,其中包括有许多根神经纤维,因此其与刺激强度的关系具有复合神经干的特点。
由于组成神经干的神经纤维兴奋性不同,对于不同的强度的刺激,被兴奋而产生动作电位的神经纤维的数目就会不一样。
保持足够的刺激时间不变,刚能引起其中兴奋性最高的神经纤维产生兴奋,并使其所支配的肌纤维发生收缩的刺激强度即为这些神经纤维的阈强度,具有此强度的刺激称为阈刺激。
随着刺激强度的不断增加,有较多的神经纤维兴奋,肌肉的收缩幅度也逐渐增大。
当神经中全部纤维均产生兴奋,此时肌肉做出最大的收缩幅度,再继续增加刺激强度,肌肉收缩幅度不再随之增大。
将引起肌肉最大收缩幅度的最小强度的刺激称为最大刺激。
给神经肌肉标本一个或一连串的有效刺激,可使肌肉出现不同的收缩形式:如果刺激是一个或者是间隔时间大于肌肉收缩期与舒张期之和的一串刺激,可产生一个或一串互相分开的单收缩;当刺激频率增加,两个刺激的间隔时间缩短,如果刺激间隔时间大于收缩期而小于收缩期与舒张期之和时,则后一刺激引起的将落在前一刺激引起的收缩过程的舒张期内,肌肉收缩出现不完全的融合,即出现不完全强直收缩;如果刺激间隔时间小于收缩期时间,则后一刺激引起的收缩将落在前一刺激引起收缩期内,肌肉收缩出现完全的融合,即完全强直收缩。
七、实验结论
在阈上刺激的范围内,随着刺激强度增加,肌肉的收缩幅度增大,到肌肉做出最大的收缩幅度时,再继续增加刺激强度,肌肉幅度不再随之增大;不同的刺激频率,可使肌肉出现不同的收缩形式。
成绩: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