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论述题正规版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期末考试(含答案和论述题)

自然辩证法期末考试(含答案和论述题)

1,___D____是古代自然观的基本特征:①猜测性、辩证性、逻辑性;②直观性、系统性、分析性;③思辨性、联系性、综合性;④直观性、思辨性、猜测性。

2,构成系统具有整体性特征的原因之一是系统的要素之间存在着____B____。

①相加性;②协同性;③无序性;④同一性3、对于中国古代朴素的自然观说法不正确的是:D①科学处于幼年时期,科学认识只达到事物的表面。

②主要是对世界本原的探索和解释。

③把整个自然界看作是运动变化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④以原子论方式解释世界。

4、对于可持续发展理解不正确的是:D①要体现发展,就是说一个国家或地区要通过社会、经济整体实力的增强,不断提高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②要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即人类目前为发展所进行的种种努力,不应危及到未来一代人的生存与发展。

③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发展既体现未来取向的代际平等,又体现整体观念的代内平等④在具体操作上,可持续性发展就是要限制科学技术的发展。

5、对于演绎方法条件限定不能成立的是:D①大前提必须包含小前提②如果有一个前提是否定的,结论也应该是否定的。

③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推出结论。

④两个否定的前提能推出结论。

6、自然界中四种基本力包括:A①引力、强力、弱力和电磁力,②引力、强力、弱力和摩擦力③引力、强力、弹力和电磁力④引力、弱力、电磁力和摩擦力7、科学事实基本特征正确的是:C①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②单称陈述、不具备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③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不受理论影响④全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8、关于科学实验的认识论特点不正确的是B①科学实验对象的受控性使得实验认识方法更富有必然性②科学实验对象的选取受主观影响,因此具有偶然性③科学实验组成的特殊性结构充分反映了科学实验的认识具有主客体互动性④实验类型的多样化反映了实验认识模式的多元性9、对演绎方特点说法正确的是:B①可靠性小、创造性小②可靠性大,创造性小③可靠性大、创造性大④可靠性小、创造性大10、关于恒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①恒星的归宿与其初始质量有关,质量越大寿命越短。

自然辩证法判断题论述题

自然辩证法判断题论述题

二.判断并说明理由:1.假说是科学方法发展的形式吗?答:答案一:是的。

科学假说是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提出的一种假定性的推测和说明。

假说是科学理论的初级形态,是科学进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建立科学理论的桥梁。

恩格斯指出:“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

”假说是通向理论的桥梁,是形成和发展科学理论的必经途径。

自然科学沿着假说-理论-新假说-新理论……的途径,不断向前发展。

自然科学发展史就是一部假说和理论不断更迭的历史。

假说是发挥思维能动性的重要方法。

提出假说的能力可以说是具有科学创造性的标志。

答案二:是。

理由:正确。

科学假说是人们将认识从已知推向未知,进而变未知为已知的必不可少的思维方法,是科学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

科学理论发展的历史就是假说的形成、发展和假说之间的竞争、更迭的历史。

2.所有的观察称述都是单陈述吗?答:正确。

观察陈述,它具有语言形式,可以在人际间进行交流;一般认为(至少一般的较健全的持经验主义的认识论学说都认为),我们人的感官直接面对外部世界,又通过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协同作用而接受外部世界的刺激,形成关于外部世界之“反映”的人的各种感觉和知觉,然后通过语言形式依据我们的感性知觉(感觉、知觉)对外部世界作出陈述和描述。

这就是观察陈述,它以语言形式直接陈述或描述外部世界的可观察现象。

3.通过机遇造成的科学发现都属偶然吗?答:并非都是偶然。

1)机遇是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人们往往由于某个偶然的事件或机会,意外地发现了新的自然现象,并由此导致了科学技术的新突破。

具有意外性和偶发性。

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意外的发现了与原来研究目标完全不同的自然事物与现象,加以研究,取得与研究目标不同的重大发现;另一类是意外地发现了与预期不同的事物与现象,经过研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新方式、新手段,完成或部分完成了原来的研究目标。

2)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a机遇给研究提供了先导,启发了人们追寻机遇背后隐藏的自然界的新信息,导致作出科学发现。

自然辩证法论述题(终极总结)

自然辩证法论述题(终极总结)

自然辩证法论述题(终极总结)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学科性质?学科性质:(1)具有哲学性质的学科:属于哲学的分支;(2)具有中介学科特点:处于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科学技术具体学科之间;(3)具有交叉学科性质:纽带和桥梁;(4)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是开放的体系。

2.自然辩证法的学习体会。

学习自然辩证法,提高自我理论思维能力,也叫科技思维能力;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助于掌握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及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提高理论思维能力。

(1)任何自然科学的研究总是在一定的自然观和方法论指导下进行的。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而自然科学研究的是自然界各领域的具体规律。

普遍规律寓于特殊规律之中,掌握普遍规律,就可以更加客观的、全面的认识特殊规律,避免主观性和片面性。

自然辩证法的原理是直接从科学技术领域总结、概括出来的,它有助于自然科学工作者通过自己的专业更深刻的了解物质世界的辩证发展过程,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自然科学的研究总是要运用一定的理论思维方法。

科学发展史表明,许多科学理论的形成,都是以正确方法的运用为前提的。

尤其是现代自然科学早已突破了分门别类研究的局限,在高度分化的同时日益趋向整体化,这就更加要求有较高的辩证综合能力。

此外,在科学研究中,如何从复杂的现象中抓住本质,如何从现象的变化中觉察事物的发展规律,如何处理好偶然与必然、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都要求有一个辩证思维的头脑。

(3)恩格斯曾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20世纪初开始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使科学由收集归纳材料、逻辑整理材料,进入到在对经验材料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概念创造的阶段;科学各个领域知识的相互联系和渗透日益加强;技术也日益科学化、理论化,因此,更需要理论思维。

科技工作者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的最好手段就是学习哲学。

哲学是从总体上教导人们善于处理和驾驭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学问。

自然辩证法论述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论述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论述题及答案1.以“太阳中心说”为例说明科学假说的作用和发展?答:基本内容: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中,系统的阐述了太阳中心说,①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各行星绕太阳运行。

从亚里士多德到托勒密,都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绕地球运转,哥白尼则把天地翻转过来。

②地球在运动,绕太阳公转和自传,形成四季和昼夜。

地球不光绕太阳公转,它自身又每天自西向东旋转一周,并用地球的自传解释太阳和恒星的东升西落。

③月亮是地球的卫星。

哥白尼认为,地球带着月亮绕太阳旋转,月亮是地球的卫士、侍从。

④行星按距太阳由近至远的排列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等,各依自己的轨道绕太阳转动。

从地球上看这些行星时而在接近的方向上顺行,时而在相反的方向上逆行,哥白尼认为这是地球绕日运动与行星绕日运动复合反映的结果,而不是因为别的行星动作奇特,行踪诡秘。

意义:确认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否定了地球中心论的基本观点。

用太阳中心说推翻了被宗教信奉为神明的托勒密地球中心说,被称为近代科学史上的第一次科学革命——天文革命。

宣告了神学宇宙观的破产,开始了自然科学在神学中的解放运动,他是科学写给神学的挑战书,也是科学宣布自己独立的宣言书。

为近代天文学奠定了基础,是科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2.为什么说归纳和演绎本质上是一种方法?答:①归纳是由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成,其前提是若干已知的个别事实,是个别和特殊的判断和陈述。

结论就是从前提出发通过逻辑推理而获得的一般特征,是普遍性的陈述和判断。

演绎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理论方法和表达方法,科学原理和科学体系中必须遵循演绎逻辑的规则。

②演绎推理的前提不能只靠演绎而产生,而是在经验归纳的基础上形成的或要与经验相呼应,演绎前提和结论的正确性必须经受实践的检验。

③演绎法的可靠性大,但相对来说创造性小。

由于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演绎本身不可能对科学事实作出新的概括,不可能用它总结出更普遍性的科学原理。

自然辩证法论述题

自然辩证法论述题

自然辩证法论述题四、论述题1、从科学划界的角度,批判伪科学科学与非科学的区分属于科学划界问题,当非科学伪装成科学时就会成为伪科学。

科学划界问题的核心是科学划界标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科学与非科学有着本质的区别,科学具有可观察性、可控制性、可检验性、可重复性,而可检验性是验证科学与非科学的根本标准。

可检验性首先意味着试验方法是最重要的科学方法,任何科学理论必须能够经得起实验检验; 其次,可检验性保证了科学发展观的社会承认机制的客观性和合理性。

伪科学是伪装成科学的非科学,是一种违反了科学规范,违背科学精神的社会现象,其内容不具有客观真理性,其基本特征是欺骗和伪装。

伪科学是一种现代迷信,他们的共同点就是把假的说成真的,把非科学伪装成科学以达到某种庸俗低级甚至卑鄙的目的。

我国伪科学大致有四种:江湖骗子、学术骗子、政治骗子、商业骗子。

伪科学通常与别有用心的宣传和诈骗连在一起。

因此,打击伪科学要规范学术行为、政治行为、商业行为,建立反欺诈的法律体系和监控机制。

2、通过某一具体科学技术问题说明数学建模方法以解数学应用题为例来说明五步建模方法:(1)确定研究对象所属系统,即确定数学应用题属于什么类型的题目;(2)确定基本量及其性质,即确定题目中的变量及其各自的性质,谁是自变量,谁是因变量;(3)根据相关学科知识,确定基本量的关系,即分析判断写出其基本量之间的关系;(4)求解模型,即求解方程等;(5)解的分析和评价,即检验解是否符合该数学应用题的所有要求。

3、从人类与自然界协调发展的角度,论可持续发展观的意义。

当前,人类和自然界处于对立状况,随着人口急剧增长,人类的科技力量急剧增长,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变大,资源危机、生态危机、环境危机日益严重,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也越来越大,为了减轻环境恶化,使得人与自然界协调发展,我们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的需要造成危害的发展。

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自然辩证法-热点论述题

自然辩证法-热点论述题

自然辩证法-热点论述题1、论述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中国方面:1)落后的中国封建制度是中国科技落后的根本原因。

(1)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小农经济的束缚(重农抑商、官商工业对于科技的阻碍等)(2)专制的封建政治的阻碍(闭关锁国而无科技交流、无学术自由、鄙薄科技、科举制度残害人才)(3)封建主义思想意识的影响——三纲五常;自我反省,内心追求(格物致知及心无外物、心外无理等);读书做官;自私狭隘的小生产思想(一怕冒险、二怕竞争)等。

中国的科举制度扼杀了人们对自然规律探索的兴趣,思想被束缚在古书和名利上,“学而优则仕”成了读书人的第一追求。

2)帝国主义的侵略给近代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外因)(1)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后);(2)近代中国处于极端贫困之中,无财力无时间发展科技(战败赔款);(3)近代中国陷入了更加动乱状态(军阀混战)3)中国科技的自身的弱点(内因)(1)中国不具备宜于科学成长的自然观,中国古代科学研究方法的局限:直观、猜测、思辨、归纳;(2)科技结构不合理:理论科学与应用科学分离;中国人太讲究实用、不注重理论提炼,很多发现都滞留在经验阶段(3)哲学在科研上缺乏应有的地位:哲学为科研提供指导思想和科研方法,中国哲学却为伦理道德哲学与政治哲学,很少关注与重视自然科学。

西方方面:(1)近代科学的兴起是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相伴随的,资本主义生产发展为自然科学的发展创造了课题以及研究、观察与实验的物质手段;(2)近代欧洲继承了希腊数学化的科学遗产,使自然知识的追求在一个无限广阔的数学空间中进行;(3)近代欧洲理论科学与应用科学密切结合,科学和技术相互促进;(4)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及思想、言论与科研的自由,解放了知识分子受约束的创造力,为科学发展扫清了思想上的障碍。

2、技术创新(373页)&长期能源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发展风险投资, 解决资金瓶颈;加强技术创新的市场意识;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体系;政府转变角色, 创造有利技术创新的制度环境等措施解决以上问题。

自然辩证法论述题(正规版)

自然辩证法论述题(正规版)

自然辩证法论述题目录:1.“蝴蝶效应”的方法论启示2.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的哲学意义5.分析模型方法的认识论意义27.阐述古希腊三个自然哲学家关于万物本原的基本思想39.自然辩证法的学习体会40.为什么自然辩证发的创立与发展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51.怎样理解只要“自然科学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53.有人说科学认识起始于问题,有人说科学认识起源于观察,试评述这两种说法。

54.分析爱因斯坦说过的一段话:“光有知识与科技并不能使人类过上幸福而优的生活,人类有充分理由把高尚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置于对客观真理的发现之上”。

60.海森堡“微观粒子服从测不准关系”57.人造单细胞生物59.为什么资本主义国家有的科学家并没有学习唯物辩证法却在科学上做出了重大贡献?61.波普尔证伪主义与库恩历史主义模式的异同62.如何理解汉森提出的“一切观察都渗透着理论”的观点?6.“李约瑟难题”的看法19.论述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征33.论述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65.四元素说与五行说的区别7.结合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谈谈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11.阐述自然组织的概念以及自然界演化的自组织机制12.试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重大意义29.阐述机械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的局限性15.从生态自然观的产生说明这种自然观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

63.天人和谐生态自然观历史依据及现实意义9.对在中国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谈一谈你的看法30.阐述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与基本原则与特性47.“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学”,“天人合一”,三个环境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50.论“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两型社会”55.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52.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为什么说人与自然必须协调发展?18.如何正确理解直觉、灵感和想象力在创新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43.谈一谈科学发现中机遇的认识44.谈谈对灵感的认识48.什么是技术创新?什么是自主创新?我国强调技术创新和自主创新的必要性和对策?当前技术创新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49.概述创造性思维4阶段8.谈谈科技应用中的“两重性”及如何消除其负面作用10.科学假说形成的主要途径是怎样的?13.试述科学的评价和检验的复杂性14.试述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的新特点32.论述科学与技术的区别16.谈谈你对科学划界标准的认识17.谈谈你对科学价值的认识20.比较第一次技术革命与第二次技术革命的不同特征21.简要论述现代科学发展的特征22.论述一位著名科学家的科学成就与科学方法论思想23.阐述近代科学传统的主要内容25.论述科学精神的基本内涵31.阐述科学的本质属性34.论述近代科学革命对于近代经典科学的冲击35.比较近代自然科学两个不同发展时期科学发展的特征56.自然界演化方向的矛盾?如何化解?36.论述科学知识与技术的不同构成要素以及其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38.论述与比较科学与技术的不同价值41.你认为如何才能通过技术进步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42.谈谈你对科学技术社会运行规律的理解和认识45.论述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科学思想、科学方法论思想46.论述并比较古代、近代、现代科学发展的不同特点58.结合默顿科学规范思想和当前中国科研活动的突出问题阐释如何加强学术规范建设1.“蝴蝶效应”的方法论启示此效应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

自然辩证法 考试论述题

自然辩证法 考试论述题

人与自然的二元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在不断变化着的。

在已经过去的几万年时间里,人类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过程。

人类从史前时期的崇拜自然,到农耕文明时期的改造自然,到工业革命时期的征服自然,再到21世纪初的和谐共处。

在当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似乎是主流思想。

马克思是十分重视以实践活动为基础的人的主体性的,在其早期思想中就有关于主体性思想的论述。

在《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谈到:“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3]而实践是人的活动,因此重视实践就必然会重视人,即重视人的主体性。

又说:“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

[4]在这里,马克思不仅看到了人的受动性的一面(即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而且看到了人的能动性的一面(环境正是有人来改变的),看到了主客体的统一,并把其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克服了以往旧唯物主义把主客体分离的做法,有助于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人与自然界之间,马克思历来是主张和谐相处的,认为人对自然决不能只从自己的需要出发,只是索取,更不能任意掠夺,而要实行“人道主义”。

有人针对马克思在《1844—1845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自然主义的人道主义”指责马克思只是把自然看作实现人的本质的手段,这是完全错误的。

人与自然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对立表现在“自然界,无论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都不是直接的同人的存在物相适应的”,[5]其统一则体现为“历史本身是自然史的即自然界成为人这一过程的一个现实部分”。

[6]恩格斯也告诫人类:“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绝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绝不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的,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根本规律是()A. 对立统一规律B. 质量互变规律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所有上述规律2.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事物发展过程中,矛盾的双方是()A. 相互对立的B. 相互统一的C. 相互转化的D. A、B和C都正确3. 自然辩证法中,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是()A. 事物的数量变化引起质的变化B. 事物的质的变化引起数量的变化C. 事物的数量和质的变化相互影响D. A和B都正确4. 自然辩证法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A. 上升性B. 循环性C. 曲折性D. 无限性5. 自然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内部矛盾B. 外部矛盾C. 事物的联系D. 事物的运动答案:1.D 2.D 3.D 4.C 5.A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6. 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具体事物的哲学方法。

()A. 正确B. 错误7.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事物发展过程中,矛盾的双方是相互排斥的。

()A. 正确B. 错误8. 自然辩证法中的质量互变规律,是指事物的数量变化引起质的变化,而质的变化不会引起数量的变化。

()A. 正确B. 错误9. 自然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外部矛盾。

()A. 正确B. 错误10. 自然辩证法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A. 正确B. 错误答案:6.B 7.B 8.B 9.B 10.A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自然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规律。

答案:对立统一规律是自然辩证法的核心规律,它认为自然界的事物都包含着内在的矛盾,这些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对立统一规律具有以下特点:(1)矛盾的普遍性: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

(2)矛盾的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3)矛盾的统一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4)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完整word版)自然辩证法论述题(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自然辩证法论述题(word文档良心出品)

结合材料写作题:1、结合现实谈谈传统中医的科学性。

(中医理论的非科学性问题)区分科学和非科学就是科学的划界问题。

在科学哲学的发展中,对科学分界主要分为有以下三种标准:逻辑经验主义的划界标准;证伪主义的划界标准;历史主义的划界标准。

逻辑经验主义信奉科学存在可证实原则:即在原则上可被经验证实或证伪。

认为可被经验证实的命题和分析命题是有意义的,才是科学的。

而其它都是无意义的、非科学的、形而上学的。

按照逻辑实证主义的标准来看的话,中医显然属于非科学。

中医理论中存在的大量循环论证和几十年的中医实证研究都表明中医在逻辑上是无法被证实的。

证伪主义认为,任何科学理论都可能错误而且都包涵着潜在的错误,并且总有一天会经不起检验而被证明是错误的。

以可证伪性程度作为评估科学理论的标准。

由于缺乏对基本概念的明确界说,中医在逻辑上既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历史主义学派认为历史上每个研究领域在成为一门真正学科的过程中都经历了“前范式科学——常规科学——科学革命——新常规科学。

当常规科学处于统治地位的时候,产生了以这一范式为共同信念的科学共同体,范式与科学共同体的有机结合是常规科学成熟的时候。

常规科学在解决疑难的过程中总要遇到相异的例子,异例的积累就会导致范式危机,而危机的加剧必然要引起新范式取代旧范式的革命。

科学革命后,新旧范式之间是不可通约的。

在现阶段,中医学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其他地方,其统治地位已经完全被西医学所替代。

那么中医学理论就不能称为科学理论。

按照上述三种划界标准,中医学理论都不能称为科学理论。

但是在一些其它方面,比如中药的疗效,养生的方法等理论现在已经证明是科学理论。

认为中医的非科学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首先我们应该知道哲学是一门相对独立发展的学科,哲学的本质是对其它学科所包罗的科学现象和规律的抽象的定性总结。

这种抽象性定性总结并不能解释和替代其它学科的定理、原理、定律和其它概念。

哲学科学必需建立在其它学科科学的基础上,离开其它学科的科学性,哲学的科学性就会受到质疑。

自然辩证法论述题146题带答案(可打印版)【2020年最新】

自然辩证法论述题146题带答案(可打印版)【2020年最新】

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学科性质? (4)2.自然辩证法的学习体会。

(4)3.人类自然观的演变与科学技术发展的相互关系? (4)4.近代前期为什么会形成机械论的自然观? (4)5.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背景? (4)6.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如何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举例说明) (4)8.怎样理解只要“自然科学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 (4)9.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自然科学背景与基本观点? (5)10.如何理解“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的每一个跨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5)11.系统自然观的主要内容,基本特征及方法论意义。

(5)12.以“太阳中心说”为例说明科学假说的作用和发展? (5)13.科学技术的含义、体系结构,科学与技术的相互关系。

(6)14.科学技术观与科技道德的关系。

科技工作者道德行为规范的有关问题。

(6)15.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机制与发展模式。

(6)16.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6)17.谈谈你对科学技术价值的看法。

(6)18.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原则,这两个原则的关系。

(6)19.论“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

(6)20.试述科学认识与科学方法的关系。

(7)21.如何正确进行科研选题?运用观察方法应坚持哪些基本原则,为什么人们有时候做不到?(怎样看待观察的客观性?如何保证观察的客观性?) (7)22.通过科学实验认识自然有什么特点和优越之处? (7)23.怎样对待实验和观察中出现的机遇? (7)24.常用的科学思维的逻辑方法有那几种?试述他们的特点和作用? (7)25.试述创造性思维与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关系。

(7)26.构造假说的方法论原则:解释性原则;对应原则;可检验性原则。

(8)27.科学假说的特点与作用。

(8)28.科学理论的功能与评价。

(8)29.对在中国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谈一谈你的看法 (8)30 科学假说形成的主要途径是怎样的? (8)31.试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重大意义 (8)32.试述科学的评价和检验的复杂性 (8)33.试述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的新特点 (8)34.从生态自然观的产生说明这种自然观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

自然辩证法 考试论述题

自然辩证法 考试论述题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答:自然辨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自然辨证法的创立与发展同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与社会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自然辨证法是研究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方法论,其基本内容有三大块:自然观、科学观和方法论。

1)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它旨在对自然界的存在方式、演化发展以及人和自然的关系,做出唯物的同时又是辩证的说明。

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

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技术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辩证法既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必须遵循的规律,也是发展科学技术必须遵循的规律,科学和技术无论是作为一种认识现象或者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自身的发展规律,都是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规律在科学技术发展中具体、生动的表现。

3)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

科学技术方法论是人们对自己从事科学技术研究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

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

它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指导,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上对各门科学技术的研究方法做出概括和总结,来阐明科学问题与科学事实、科学抽象与科学思维、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技术研究与技术开发以及现代系统科学的方法论,并揭示各种科学方法之间的联系和过渡。

2.概述创造性思维4阶段(可自己减少)答:创造性思维,是一个因人而异的过程。

它没有一套固定的模式和规则,没有公式、没有时间表。

目前被多数人接受的是包括准备、孕育构思、潜伏顿悟和验证完善四个阶段的过程模式:第一,准备阶段。

在这个阶段,思维者主要是通过学习或搜集资料,在自己头脑中形成概念,有意识地为他所规划的创造项目进行准备。

(完整word版)自然辩证法五道论述题答案及材料题范围(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自然辩证法五道论述题答案及材料题范围(word文档良心出品)

2015自然辩证法:一、论述题(1)叙述什么是科学问题,以及科学问题的来源是什么?定义:科学问题是指科学研究中一定时代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主体于当时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又未解决的矛盾。

科学问题主要来源如下:1.寻找经验事实之间的联系并作出统一解释。

例如,当化学已发现20多种元素,并且新的元素还在增加的过程中,化学家提出这样的问题,各种元素之间有无联系?最后由门捷列夫提出“元素周期律”。

2.现有理论与新的经验事实之间的矛盾。

例如,本世纪初,人们在探讨β衰变是否能量守恒,对能量守恒定律提出挑战时,由物理学家泡利提出了中微子假说。

3.理论内部的逻辑矛盾也是产生科学问题的根源。

例如,本世纪初罗素悖论为代表的一系列悖论引发的第三次数学危机,迫使一大批数学家全力已赴,掀起一场数学革命,最后导致了公理化集合论的诞生,推动了数学的发展。

4.不同学科的理论体系之间的矛盾。

例如,19世纪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生物进化论为代表的一类科学理论冲突,使人们提出能否统一这两种理论的问题,促使了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诞生。

5.社会经济发展和生产实际需要所产生的科学应用问题。

例如,手工生产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工业机械设备的产生。

(2)什么是科学事实?以及科学事实的获取方法是什么?(书272页)科学事实:是指人们对科学实践中所观察到的客观存在的事件、现象和过程的真实描述。

它也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客体与仪器相互作用结果的表征。

如观测仪器上记录和显示的数据、图像等;这一层次的科学事实既与客体的性质有关,也与人所设定的认识手段有关。

如压力的变化是表现为汞柱的升降还是压力指针的摆动,取决于认识手段。

二是对观察实验所作的陈述和判断。

这一层次的科学事实既与客体的性质有关,也与人用以描述事实的概念系统有关。

同一事实在不同概念系统中所做出的描述可以是不同的。

获取方法为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

“科学观察”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自身感官或借助科学仪器,对自然发生条件下的对象进行考察和感知,以获取科学事实为目的的一种感性活动。

自然辩证法论述题(终极总结材料)

自然辩证法论述题(终极总结材料)
近代前期为什么会形成机械论的自然观?
(1) 受当时生产水平较低、科学水平不高影响。 17-18世纪的自然科学,处于近代科学发展的初期阶段,所搜集到的材料还不足以说明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发展、变化。(2)受当时科学研究方法的影响。当时只有研究宏观物体的力学发展的比较完善,成为带头学科,人们用研究力学的方法——观察和实验——去认识自然,将其分割,孤立静止的研究,导致形而上学。
3.评价:是对旧的自然观的扬弃,它的许多思想在20世纪仍具有启迪性和有效性。其关于自然图景的一些猜测也为20世纪的自然科学所证实。以现代眼光看,有些表述和观点陈旧;形式也有许多需要更新之处
9.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为什么说人与自然必须协调发展?
人与自然关系:1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以人的实践活动作为连接纽带的对象关系,这种关系既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影响着人类自身时代更迭的不断进化,也影响着自然界的演化。2人与自然的这种对象关系是一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一方面,人必须依赖自然界而生存;另一方面,作为人的对象的那部分自然界也由于人的存在和活动而改变着其面貌。3实践是人和自然界对象性关系的纽带。原因:首先人是由劳动创造的,劳动是人的第一个实践;其次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逐渐地了解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性、人和自然的关系”——认识自然;再次,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实现与自然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改造自然。一方面,实践是人具有能动性的一个基本标志,具有能动性的实践活动是人区别于其他一切自然存在物的主要特点;另一方面,人又具有受动性,人的认识活动要受到自然界的制约,人只能在正确认识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地规定和协调自己的实践活动。
2.自然辩证法的学习体会。
学习自然辩证法,提高自我理论思维能力,也叫科技思维能力;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助于掌握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及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提高理论思维能力。(1)任何自然科学的研究总是在一定的自然观和方法论指导下进行的。自然辩证法研究的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而自然科学研究的是自然界各领域的具体规律。普遍规律寓于特殊规律之中,掌握普遍规律,就可以更加客观的、全面的认识特殊规律,避免主观性和片面性。自然辩证法的原理是直接从科学技术领域总结、概括出来的,它有助于自然科学工作者通过自己的专业更深刻的了解物质世界的辩证发展过程,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自然科学的研究总是要运用一定的理论思维方法。科学发展史表明,许多科学理论的形成,都是以正确方法的运用为前提的。尤其是现代自然科学早已突破了分门别类研究的局限,在高度分化的同时日益趋向整体化,这就更加要求有较高的辩证综合能力。此外,在科学研究中,如何从复杂的现象中抓住本质,如何从现象的变化中觉察事物的发展规律,如何处理好偶然与必然、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都要求有一个辩证思维的头脑。(3)恩格斯曾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20世纪初开始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使科学由收集归纳材料、逻辑整理材料,进入到在对经验材料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概念创造的阶段;科学各个领域知识的相互联系和渗透日益加强;技术也日益科学化、理论化,因此,更需要理论思维。科技工作者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的最好手段就是学习哲学。哲学是从总体上教导人们善于处理和驾驭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学问。因此,辩证法对今天的自然科学来说是最重要的思维方式。学习自然辩证法,掌握辩证思维方式虽然不能代替具体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工作,但是能够在自然观上、在科技发展的规律上、在科技方法论上,帮助科技工作者提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在本专业上取得一流的成就。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A. 物质的多样性B. 物质的永恒运动C. 物质的内在矛盾D. 物质的外部条件2. 下列哪个概念不是自然辩证法中的基本范畴?A. 量变B. 质变C. 否定D. 辩证否定3. 自然辩证法中,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什么?A.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B.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独立的D. 以上都是4.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中的矛盾具有什么特点?A. 单一性B. 多样性C. 绝对性D. 相对性5. 在自然辩证法中,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什么趋势?A. 直线上升B. 循环往复C. 螺旋上升D. 曲折前进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发展具有以下哪些特点?A. 必然性B. 偶然性C. 规律性D. 无序性7. 自然辩证法强调,研究自然界应该坚持以下哪些原则?A. 客观性原则B. 系统性原则C. 辩证性原则D. 单一性原则8. 在自然辩证法中,下列哪些因素是影响事物发展的重要因素?A. 内在因素B. 外在因素C. 主观因素D. 客观因素9. 自然辩证法认为,事物的量变和质变之间的关系包括哪些方面?A.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B.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转化的D.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排斥的10. 自然辩证法中,否定之否定规律所揭示的事物发展的特点有哪些?A. 事物发展是前进的B. 事物发展是曲折的C. 事物发展是上升的D. 事物发展是下降的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自然辩证法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2. 简述自然辩证法中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四、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3. 论述自然辩证法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应用和意义。

14. 结合实际,论述自然辩证法对于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自然辩证法论述题43页PPT

自然辩证法论述题43页PPT
自然辩证法论述题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

自然辩证法简答题、论述题

自然辩证法简答题、论述题

1、2 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的对象、性质和体系) (1)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实现了自然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2)4、什么是系统,系统的本质特征 (2)5、系统演化构成中的进化和退化的辩证关系 (2)6、自然界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2)7、生态系统三大规律 (2)8、人与自然的和谐 (3)方法论 (3)9、科学问题的意义 (3)10、科研选题的重要性 (3)11、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步骤:自己看书) (4)12、观察实验中的几个认识论问题(观察与理论的关系,机遇)观察中渗透理论 (4)13、科学观察应坚持的基本原则(书本P126) (4)14、科学实验的特点 (4)15、观察实验中的机遇(书P133)机遇 (4)15、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区别(书P145) (5)15、非逻辑思维在科学研究中的意义 (5)16、科学假说的特征与作用 (5)17、科学理论的基本特征 (5)18、科学理论的评价标准 (6)19、绿色设计和传统设计的区别 (6)20、绿色设计的本质特征及其哲学基础 (6)科技观 (7)21、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7)22、科技一体化的表现 (7)24:科学与非科学划界 (7)25、科学发展的模式 (7)26、科技的生产力功能 (8)27:小科学大科学 (8)28、科技价值观 (8)加11.29:1、简述什么事科学,什么是技术,二者之间辩证关系2、何谓大科学,何谓高技术3、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谈谈其社会功能1、2 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的对象、性质和体系)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辩证法已经成为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

学科性质规定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体现学科性质。

自然辩证法作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分支学科.是以整体的自然界、自然科学技术研究的——般方法和整体的科学技术作为研究对象并探求其本质和发展普遗规律的科学体系。

自然辩证法论述题

自然辩证法论述题

A.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下半叶创立的。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一书奠定了这门学科的理论基础,该书对于19世纪中叶自然科学的重要成就作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概括,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

《自然辩证法》于1925年在前苏联公开出版。

从那以后,自然辩证法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尤其是在科学工作者和哲学工作者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逐渐发展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和一个新学科。

在面授时,我给大家介绍了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内容及研究对象,尤其对为什么要上自然辩证法这门课程作了一定的阐发。

那么,对于“自然辩证法”,你是怎么看的呢?请大家阅读教材《绪论》一章、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导言以及龚育之、孙小礼写的《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和主要内容》。

主要了解和讨论以下问题:1、 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内容和研究范围是什么?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同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以其与社会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以其与社会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性质: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范围: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科学--技术技术--社会。

社会。

内容: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

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辩证法论述题目录:1.“蝴蝶效应”的方法论启示2.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的哲学意义5.分析模型方法的认识论意义27.阐述古希腊三个自然哲学家关于万物本原的基本思想39.自然辩证法的学习体会40.为什么自然辩证发的创立与发展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51.怎样理解只要“自然科学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53.有人说科学认识起始于问题,有人说科学认识起源于观察,试评述这两种说法。

54.分析爱因斯坦说过的一段话:“光有知识与科技并不能使人类过上幸福而优的生活,人类有充分理由把高尚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置于对客观真理的发现之上”。

60.海森堡“微观粒子服从测不准关系”57.人造单细胞生物59.为什么资本主义国家有的科学家并没有学习唯物辩证法却在科学上做出了重大贡献?61.波普尔证伪主义与库恩历史主义模式的异同62.如何理解汉森提出的“一切观察都渗透着理论”的观点?6.“李约瑟难题”的看法19.论述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征33.论述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65.四元素说与五行说的区别7.结合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谈谈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11.阐述自然组织的概念以及自然界演化的自组织机制12.试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重大意义29.阐述机械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的局限性15.从生态自然观的产生说明这种自然观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

63.天人和谐生态自然观历史依据及现实意义9.对在中国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谈一谈你的看法30.阐述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与基本原则与特性47.“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学”,“天人合一”,三个环境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50.论“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两型社会”55.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52.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为什么说人与自然必须协调发展?18.如何正确理解直觉、灵感和想象力在创新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43.谈一谈科学发现中机遇的认识44.谈谈对灵感的认识48.什么是技术创新?什么是自主创新?我国强调技术创新和自主创新的必要性和对策?当前技术创新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49.概述创造性思维4阶段8.谈谈科技应用中的“两重性”及如何消除其负面作用10.科学假说形成的主要途径是怎样的?13.试述科学的评价和检验的复杂性14.试述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的新特点32.论述科学与技术的区别16.谈谈你对科学划界标准的认识17.谈谈你对科学价值的认识20.比较第一次技术革命与第二次技术革命的不同特征21.简要论述现代科学发展的特征22.论述一位著名科学家的科学成就与科学方法论思想23.阐述近代科学传统的主要内容25.论述科学精神的基本内涵31.阐述科学的本质属性34.论述近代科学革命对于近代经典科学的冲击35.比较近代自然科学两个不同发展时期科学发展的特征56.自然界演化方向的矛盾?如何化解?36.论述科学知识与技术的不同构成要素以及其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38.论述与比较科学与技术的不同价值41.你认为如何才能通过技术进步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42.谈谈你对科学技术社会运行规律的理解和认识45.论述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科学思想、科学方法论思想46.论述并比较古代、近代、现代科学发展的不同特点58.结合默顿科学规范思想和当前中国科研活动的突出问题阐释如何加强学术规范建设1.“蝴蝶效应”的方法论启示此效应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

在社会学界用来说明:一个坏的微小的机制,如果不加以及时地引导、调节,会给社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一个好的微小的机制,只要正确指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将会产生轰动效。

2.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的哲学意义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在僵化的自然观上打开了缺口,就其基本点而言,它是科学的、革命的、唯物主义的,而且包含有辩证法的因素,打破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观点。

首先坚持了世界的物质性,他用物质的观点解释了宇宙的起源;其次坚持了以物质的运动来说明可观宇宙的变化和发展,运动史物质不可分离的根本属性,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最根本的形式;最后康德认为运动着的物质构成了宇宙,生生不息,永无止境。

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对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5.分析模型方法的认识论意义1、模型方法是对现实问题的模拟,是客体的数学形式表现;2、S≒I≒O,S为主体,I为仪器,O为客体,当客体不宜直接研究时,建立一个相似的模型进行研究,S≒I≒M∽O,M为模型;3、M充当客体,又充当了中介物。

模型是人们按照特定的科学研究目的,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再现原型客体某种本质特征(如结构特性、功能、关系、过程等)的物质形式或思维形式的类似物。

作为一种现代科学认识手段和思维方法,模型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抽象化,二是具体化。

一方面,我们可以从原型出发,根据某一特定目的,抓住原型的本质特征,对原型进行抽象、简化和纯化,建构一个能反映原型本质联系的模型,并进而通过对模型的研究获取原型的信息,为形成理论建立基础。

另一方面,高度抽象化的科学概念、假说和理论要正确体现其认识功能,又必须具体化为某个特定的模型,才能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

所以,模型作为一种认识手段和思维方式,是科学认识过程中抽象化与具体化的辩证统一。

建立模型的过程,是一个思维与行为相统一的过程。

通过对科学模型的研究来推知客体的某种性能和规律,借助模型来获取、拓展和深化对于客体的认识的方法,就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模型方法。

6.“李约瑟难题”的看法1、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使国人没有注重科技创新精神,历代王朝的科举考试都是以文章、书法、武术等内容为主导,没有注重数学、物理、天文的应用或开发、创造,使莘莘学子没能向科技创新方面发展;2、由于封建等级制度的明显,近代中国人存在以“官”为上的观念,也使得国人轻视了科技创新精神;3、社会原因也造成了中国最终没有产生近代科学。

明末清初,由于满清入关残酷的战争中断了科学发展的进程,落后的奴隶制游牧民族入关建立了清王朝,由于康熙一系列错误的科学政策,把我们本可以与欧洲“同步起跑”的机会失去了。

如:康熙在用人上,对汉人采取防范措施,致使一些科学家得不到重用;在培养人才和集体研究问题上,在有众多传教士的条件下,没有兴办外语学校,没有组织中国学者翻译外国科技书籍;在制造仪器和观测时,只是把所制成的仪器视为皇家礼器,只供皇帝本人使用,而没有用来进行观测;对于中国传统科学的弱点——系统性、理论性不强,康熙未予以重视,他只关心一些普通常识问题,对从欧洲传进来的一些理论问题,不管是托勒密体系、第谷体系还是哥白尼体系,都未重视去研究。

康熙时期的科学政策是我们同欧洲科技发展拉大差距的起点,在之后的统治政策中也阻碍了中国科技的发展。

如乾隆后的“复古”运动就崇尚一切都可以从古书中找到原因,包括科技。

4、中国科技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也说明了一些问题。

在建国初期,由于种种的社会原因,使我们的科技工作者没有条件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研究中。

以后的“文革”时期,更谈不上社会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怎样的条件。

而当时欧美科技工作者的研究条件就比国内好得多,在他们研究钻研时不会受到任何外界打扰。

这种社会条件的差异,也是现在在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有中国人,但都是外籍华人的一个原因。

7.结合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谈谈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人类与自然关系,是相互依存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因为它们之间存在一个可怕的命题:要么唇齿相依相得益彰,要么唇亡齿寒同归于尽。

而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观,批判地吸收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思想的精髓,对社会主义发展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建设的统一,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统一,体现了过去发展、现在发展和未来发展的统一。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物质基础。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落脚点。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指导原则。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途径。

8.谈谈科技应用中的“两重性”及如何消除其负面作用科技的状况决定人们利用自然的能力,科技进步促进人类的文化进步,推动历史的前进。

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科学技术占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在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所起的主导和决定作用也越来越显著。

科学技术真正成了第一生产力。

但也使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面临着科技的挑战,承担着与现代科技密切相关的令人不堪忍受的沉重的代价,如生态失调、人口爆炸、环境污染、资源枯竭、人际关系疏远与隔阂、道德的畸形化、战争破坏、心理变态与疾患等问题,这些问题具有全球性,并日益严重化。

这就是科学技术的“两重性”。

我认为消除其负面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控制或解决:1、建立健全各种法律法规,用法律的手段推动科技的正确应用,阻止科技成果的误用、滥用;2、增强全社会的科技伦理意识,提高科技主体的科技责任感;3、要对科技有全面正确的理解,健全科技成果应用的评价制度;4、建构与现代社会化大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社会物质经济利益关系和现代民主意义上的管理方式;5、在新的社会物质经济利益关系的基础上,建构新型的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和谐统一的社会价值观念;6、联合国作为国际协调组织应当顺应全球化趋势,制定出有权威的国际性公约,严格审定和限制那些有可能危及人类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科学技术成果。

9.对在中国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谈一谈你的看法必要性: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共识。

为满足迅速增长的人口和不断提高生活水平的要求,发展始终是人类的共同追求。

世界发达国家单纯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引发了许多矛盾,出现了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等严峻问题。

最终以80年代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得到世界各国的共同认可,逐步形成共识。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是我国对联合国等世界组织作出的承诺。

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召开了146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参加的第二次环境会议,发表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并签署几个单项环境保护公约。

这次大会和通过的文件,提出了建立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相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大会以后,许多国家相继制定了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的制定了本国的《21世纪议程》。

同年7月,我国也开始组织编制《中国21世纪议程》,经过反复论证和讨论修改,于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颁布,并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