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小脑、间脑、端脑-解剖学

合集下载

小脑间脑端脑解剖精品PPT课件

小脑间脑端脑解剖精品PPT课件

(一)背侧丘脑
背侧丘脑核团
新丘脑:联络性核团(前核、内侧核、外侧 核的背侧组)
复杂的分析整合中枢----联系复杂. 痛觉的产生.
(二)后丘脑
位置: 位于丘脑枕的下外方,为 两个小隆起
包括两个特异性中继核
内侧膝状体 外侧膝状体
(二)后丘脑
内侧膝状体
听觉传导中继站 下丘臂
传入纤维: 下丘借下丘臂传来的 的听觉纤维
(一)端脑的外形和分叶
分叶
顶叶
(一)端脑的外形和分叶
半球外侧面额叶的主要沟回
中央前沟
额上沟 额上沟


上 回央


中 下

前 回

(一)端脑的外形和分叶
半球外侧面颞叶的主要沟回
颞横回
上回
颞 颞

中 下
回 回
(一)端脑的外形和分叶
半球外侧面顶叶的主要沟回
缘上回 角回
中央后沟
中 顶内沟
央 顶上
后 回
觉的最后中继站。
腹后内侧核 腹后外侧核
(一)背侧丘脑
背侧丘脑核团
古丘脑: 非特异性投射核团(中线核、板内核、网状核)
上行网状激动系统
(一)背侧丘脑
背侧丘脑核团
旧丘脑: 特异性中继核团(腹前核、腹中间核、腹后核) 腹后内侧核(三叉丘系、孤束核发出的味觉纤维)
腹后外侧核(内侧丘系、脊髓丘系)
为脊髓、脑干的特异性上 行传导纤维或小脑传出纤 维的中继核,发出纤维投 射到大脑皮层。
发出:经齿状核中继后,组成 小脑上脚的主体,至对侧红核 和丘脑腹前核、腹外侧核,再 投射到大脑皮质运动区。经皮 质脊髓束控制脊髓前角运动神 经元的活动。

小脑、间脑和端脑

小脑、间脑和端脑

扣带回
顶枕沟
扣带沟
枕叶
胼胝体
透明隔 穹窿
距状沟
侧副沟 钩 齿状回 海马旁回
二、端脑的内部结构
侧脑室 基底核
皮质 髓质
(一)大脑皮质
Cerebral cortex
1. 古、旧、新皮质 的概念:
(1)古皮质:海马、 齿状回
海马 齿状回
(2)旧皮质:嗅脑即海马旁回前部及钩 (3)新皮质:占大脑皮质的绝大部分(约占96%)
上矢状窦 下矢状窦
直窦
大脑大静脉
窦汇 横窦
乙状窦
F. 海绵窦
脑垂体
海绵窦
海绵位窦于内鞍有膈颈两内侧。 动为脉、硬展膜神两经层通间过被; 窦许的多侧壁小有梁动分眼隔神的 经不、规滑则车腔神隙经, 、如眼似 神海经绵、而上得颌名神。经通 过。 海绵窦与周围
的静脉和 窦有广 泛的交通.
岩下窦
海绵窦 动眼神眼经静
的间隙, 内充满脑脊液.
硬脑膜
蛛网膜
蛛网膜 下隙
软脑膜
蛛网膜粒 硬脑膜窦
蛛网膜下池 蛛网膜下隙
在某些部位扩大, 称为蛛网膜下池.
交叉池 脚间池
桥池
(环池) 上池 小脑延髓池
II. 脑室系统
侧脑室 第四室脑间室孔
侧脑室第三脑室 第三脑室 中脑水管
外中侧脑孔水管第四脑室
第四正脑中室孔
小脑延 髓池
脉络丛
按种绒系球发小生结迟叶早,纤维联系和功能,可分为:
小脑体:前叶 ;后 叶
1.古小脑
小结 绒球
Achicerebellum 前叶 绒球小结叶。
小结
绒球
鱼类即出现;
主要接受前庭
神经和前庭神 经核的纤维 , 原维裂持身体平衡。 后叶

解剖生理学第九章神经系统

解剖生理学第九章神经系统
这些非特异性的刺激,保持 大脑皮质的清醒状态----意 识水平和感知能力。
(2)与躯体运动有关:
其对骨骼肌的调节作用,主要是 其下行纤维(网状脊髓束),终
于脊髓前角运动细胞(、r细 胞)。
(3)参与调节内脏活动:
脑干网状结构中有呼吸中枢、血 管运动中枢、血压调节中枢和呕 吐中枢等(生命中枢)。
髓节段。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脊髓节段 第1—第4颈节 第5颈节—第4胸节 第5—第8胸节 第9—第12胸节 第1—第5腰节 全部骶节和尾节
椎骨的椎体 第1—第4颈椎 (一对一) 第4颈椎—第3胸椎(高一) 第3—第6胸椎 (高二) 第6—第9胸椎 (高三) 第10—第12胸椎 第12胸椎和第1腰椎
神经核—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集中形
成的灰质团块
白质—神经纤维集中处色泽白亮
纤维束—起止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
维集合成束
神经系统
网状结构——灰质、白质混合形成
的结构
周围神经系统:
神经节—神经元胞体集中处形成的
结节状结构
神经—神经纤维聚集成束,并被结
缔组织包裹形成圆索状的
结构
第一节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
第四脑室向上经中脑水管通第三脑室,向下通脊髓中央管,并借 正中孔和外侧孔与蛛网膜下腔相通。
脑干内构特点
1.由灰质、白质和网状结构构成。 2.中央管开放形成第四脑室底(菱形窝), 使灰质核团由腹背方向排列变成内外方向排 列。感觉柱位于界沟的外侧;运动柱位于界 沟的内侧;与内脏相关的靠近界沟;与躯体 相关的则远离界沟。 3.神经纤维左右交叉(锥体交叉、内侧丘系 交叉、三叉丘系交叉、斜方体、小脑上脚交 叉)使灰质柱断裂成细胞团块。即包括脑神 经核、非脑神经核、网状核、中缝核。

脑干、小脑间脑和端脑

脑干、小脑间脑和端脑

小脑由两个半球组成,每个半球又分为三个叶:绒球叶、小结 叶和蚓叶。
02
小脑的主要神经元是浦肯野细胞,它们位于小脑皮层的表面,
并与其他神经元形成复杂的连接网络。
小脑与脑干、脊髓和其他脑区之间有丰富的神经纤维连接,以
03
实现信息的传递和整合。
小脑与运动控制和平衡的关系
01
小脑通过接收来自肌肉、关节和前庭器官的信号,来控制和 协调身体的运动。
程需要大脑的不同区域协同工作。
02 03
情感
虽然情感反应主要与边缘系统相关,但端脑也是情感调节的重要区域。 例如,杏仁核是处理情绪反应的关键区域之一,而前额叶则负责调节情 绪反应。
意识
端脑是意识的主要区域。意识是指对自身和周围环境的感知和理解,包 括感知、记忆、思考等过程。
THANKS.
下丘脑在视觉调节中起重要作用,影响我们的视觉感知和注意力。
听觉
间脑对听觉信息进行加工,帮助我们理解声音的来源和意义。
端脑
04
端脑的定义和功能
定义
端脑是大脑半球中最重要的部分,负责接收、处理和解释来自身体和环境的信息,并控制身体的运动 。
功能
端脑具有多种功能,包括感知、记忆、语言、思维、意识等。
端脑的解剖结构
02
小脑对运动的控制涉及到对肌肉收缩的精确调节,以确保运 动的准确性和协调性。
03
小脑还参与前庭系统的功能,调节身体姿势和平衡,以维持 身体的稳定和平衡。
间脑
03
间脑的定义和功能
定义
间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位于 大脑的中间区域,连接着脑干和端脑。
功能
间脑参与了多种重要的生理和行为过 程,包括体温调节、睡眠-觉醒周期、 情绪和动机等。

人体解剖学:小脑间脑端脑

人体解剖学:小脑间脑端脑

小脑扁桃体
分叶:
1.前叶 2.后叶 3.绒球小结叶
后叶
前叶
原裂
绒球小结叶
后外侧裂
小脑的内部结构:
皮质: 由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组成 髓质: 由神经纤维组成 小脑核: 位于髓质内的神经核团
顶核 球状核
栓状核
齿状核
小脑脚
功能分区: 绒球小结叶:原小脑/前庭小脑 蚓部+半球中间部:旧小脑/脊髓小脑 半球外侧部:新小脑/大脑小脑
额上沟 额下沟
额上回
中 额中回 央
前 回
额下回
外侧沟
中央前沟 中央沟
顶枕沟
枕前切迹
32
顶叶: 中央后沟 中央后回 顶内沟 顶上小叶 顶下小叶 缘上回 角回
半球上外侧面
中央沟 中央后沟

顶上小叶 顶内沟

后 缘上回

角回
顶枕沟
外侧沟
枕前切迹
33
颞叶: 颞上沟 颞下沟 颞上回 颞中回 颞下回 颞横回
端脑的外形和分叶
大脑沟 大脑回 每个大脑半球分为上外侧面、内侧面和下面 半球内有三条恒定的沟:外侧沟、中央沟 和顶枕沟
中央沟
中央沟
顶枕沟
顶枕沟
外侧沟
每侧大脑半球分为额叶、顶叶 、枕叶、颞叶 和岛叶 5叶
中央沟
额叶
顶叶
顶枕沟
外侧沟
颞叶
枕叶 枕前切迹
额叶
顶叶
岛叶 颞叶
枕叶
半球上外侧面
额叶: 中央前沟 中央前回 额上沟 额下沟 额上回 额中回 额下回
躯体感觉中枢
位置:中央后回、 中央旁小叶后部
功能:接受丘脑腹后核传来 的对侧半身的痛、温、触、 压以及位置觉和运动觉

系统解剖学小脑、间脑、端脑课件

系统解剖学小脑、间脑、端脑课件

枕颞沟
海马回钩
距状沟
大脑半球内侧、底面
第 I 躯体运动区 第 I 躯体感觉区 平衡觉区 味觉区 听区 书写中枢 颞横回
运动性语言中枢 Broca 听觉性语言中枢 视觉性语言中枢
缘上回
角回
大脑半球上外侧面
大脑皮质cerebral cortex的 功能定位
1. 第 I 躯体运动区: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 2. 第 I 躯体感觉区: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平衡
脊髓小脑
脊髓小脑束
前庭N核 调节肌 网状结构 张力和 栓、球状核 红核丘脑 协调运动
齿状核 丘脑→ 大脑皮质 调节随 意运动
顶核
大脑小脑
大脑皮质 →脑桥核
间脑 diencephalon
• 位置:中脑mensenphalon和端脑telencephalon间
• 分部 背侧丘脑 thalamus 下丘脑 hypothalamus 上丘脑 epithalamus 后丘脑 metathalamus 底丘脑 subthalamus
丘脑底核
下丘脑

hypothalamus
终板 下丘脑沟
位置和外形
上界:下丘脑沟 下界:灰结节-正中隆起 -漏斗-垂体 乳头体mamillary body 前界:终板,视交叉
视交叉 optic chiasm
垂体 hypophysis
漏斗 infundibulum
乳头体
垂体 视束 灰结节 乳头体
下丘脑的功能
小脑
cerebellum
原裂
上面观
小脑半球
小脑 cerebellum
• 外形
蚓部 vermis 半球:小脑上脚 小脑中脚 小脑下脚 小脑扁桃体

94小脑、间脑、端脑-精选文档

94小脑、间脑、端脑-精选文档

图:联络纤维
解剖学 CAI课件
图:背侧丘脑
解剖学 CAI课件
图:下丘脑
解剖学 CAI课件
图:基核
解剖学 CAI课件
图: 内 囊
返回
解剖学 CAI课件
图: 脑 底 面 观
解剖学 CAI课件
图: 脑 干 背 观
解剖学 CAI课件
图: 椎 体 交 叉
解剖学 CAI课件
图: 第 一 躯 体 运 动 中 枢
小脑功能分部及纤维联系
1. 前庭小脑(原小脑):调节平衡 前庭神经节→前庭神经核→小脑下脚→绒球 小结叶;
2. 脊髓小脑(旧小脑):调节肌张力 脊髓背侧核→脊髓小脑前束(上脚)、后束 (下脚)→小脑蚓部和中间带(顶核和中间 核);
3. 大脑小脑(新小脑):协调肌运动 对侧脑桥核→小脑下脚→齿状核。
2. 听区: 中枢位于颞叶横回; 特点:一铡听区损伤双侧听力下降。
解剖学 CAI课件
语言中枢
1. 运动性语言中枢(说话中枢): 位于额下回后部,损伤为运动性失语症
2. 书写中枢: 位于额中回后部,损伤后为失写症。
3. 听觉性语言中枢: 位于颞上回后部,损伤为感觉性失语症。
4. 视觉性语言中枢(阅读中枢) : 位于角回,损后为失读症。
解剖学 CAI课件
1. 概述 2. 背侧丘脑 3. 后丘脑 4. 下丘脑 5. 上丘底、底
丘脑 6. 第三脑室
间脑
解剖学 CAI课件
概述
1. 位置: 位于大脑和中脑之间,大部分 被大脑半球覆盖。
2. 分部: 背侧丘脑 后丘脑 上丘脑 下丘脑 底丘脑
解剖学 CAI课件
背侧丘脑
1. 位置:
内有底丘脑核,属锥体外系结构。

小脑、间脑和端脑ppt-系统解剖学PPT课件

小脑、间脑和端脑ppt-系统解剖学PPT课件

枕叶 枕前切迹
颞叶
枕叶
20
岛叶
岛长回
2020年10月2日
岛环状沟 岛短回
岛中央沟
岛阈
21
端脑的重要沟回
中央前回 中央沟 中央后回
额上回
顶上小叶
额上沟 额中回 额下沟
缘上回 角回
顶枕沟
额下回
外侧沟
颞上回
2020年10月2日
颞横回 颞中回 颞下回
颞上沟 颞下沟
22
颞横回
2020年10月2日
23
中央旁小叶 中央沟 中央后回
前核(A) 中线核
网状核
11
板内核
枕核
后外 背外 侧核 侧核
腹前核
内侧膝状体 腹后内侧核
202外0年1侧0月2膝日 状体
腹中间核 腹后外侧核
12
(二) 丘脑的功能:
丘脑除腹外侧核、腹前核与运动有关外, 主要与感觉有关。
痛觉的感知可发生在间脑水平,但不能 定位。
“丘脑综合征”主要为对侧半身的痛、 温、触觉改变,表现为感觉超常、错解、可 有自发性顽固性疼痛和情绪的改变。
位于“优势半球”。“右利者”或大部
分“左利者”在左侧半球,仅一部分“左利 者”在右侧。
2020年10月2日
35
① 运动性语言中枢:
位于额下回后部,又称Broca区,(44、45区), 此区受损,产生运动性失语症。
运动性
语言中枢
2020年10月2日
36
②书写中枢:
位于额中回后部(8区)。 此区受损,产生失写症。
小脑、间脑和端脑
2020年10月2日
1
I 小脑
2020年10月2日
2

9神经系统--小脑、间脑、端脑

9神经系统--小脑、间脑、端脑

小脑(一)小脑的位置和外形小脑位于颅后窝。

小脑的中部狭窄称小脑蚓,两侧膨大部称小脑半球,小脑半球下面的突起称小脑扁桃体。

(二)小脑的内部结构分为小脑皮质、髓质(髓体)和小脑核。

小脑核有顶核、中间核(拴状核、球状核)、齿状核。

(三)小脑的分叶按形态结构和进化可将小脑分为绒球小结叶(原小脑或古小脑)、小脑前叶(旧小脑)、小脑后叶 (新小脑)3部分。

按机能又可将分为前庭小脑(原小脑或古小脑)、脊髓小脑(旧小脑)、大脑小脑(新小脑)。

(四)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小脑借3对脚与小脑的外部联系。

小脑的功能为:①前庭小脑:维持身体平衡;②脊髓小脑:控制肌张力和协调;③大脑小脑:影响运动的起始、计划和协调。

间脑位于脑干和端脑之间。

可分为丘脑(背侧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后丘脑和底丘脑五部分。

间脑的内腔称第三脑室。

(一)背侧丘脑(简称丘脑)1 、外形由两个卵圆形的灰质团块借丘脑间粘合(中间块)连接而成,其前端的突出部为丘脑前结节,后端膨大称丘脑枕。

2、内部结构丘脑被“Y”形纤维板─内髓板分为前核群、内侧核群和外侧核群3部分。

其中外侧核群又可分为背、腹两层:腹层由前向后分为腹前核、腹中间核(又称腹外侧核)和腹后核,腹后核又分为腹后内侧核和腹后外侧核。

此外,在内髓板内有板内核,在第三脑室室周灰质内有正中核,在背侧丘脑外面有丘脑网状核。

3、丘脑核团按功能分类:①非特异性投射核团包括正中核和板内核等。

②联络性核团包括内侧核、外侧核的背层及前核。

③异性中继核团包括外侧核腹层的腹前核、腹中间核和腹后核,其中,腹后内侧核接受三叉丘系和味觉纤维,腹后外侧核接受内侧丘系和脊髓丘系的纤维。

腹中间核和腹后核接受运动纤维。

(二)后丘脑包括内侧、外侧膝状体。

内侧膝状体接受下丘来的听觉纤维,外侧膝状体接受视束的传入纤维。

(三)上丘脑包括松果体、缰三角和丘脑髓纹。

(四)底丘脑 (又称腹侧丘脑)位于间脑和中脑被盖的过渡地区,内含丘脑底核。

(五)下丘脑1、边界:上界:室间孔延至中脑水管的下丘脑沟。

201509解剖学-神经系统-小脑、间脑、端脑(临床专业)

201509解剖学-神经系统-小脑、间脑、端脑(临床专业)
大脑沟、大脑回 3条较恒定的沟: ①中央沟 ②外侧沟 ③顶枕沟
分叶:额叶、顶叶 枕叶、颞叶、岛叶
额叶 中央沟
大脑纵裂
顶叶 顶枕沟
中央沟 顶枕沟
额叶
岛叶
枕叶 顶叶
外侧沟
颞叶
枕叶
颞叶
(二)大脑半球的重要沟回
1. 半球上外侧面
(1)额叶: 中央前沟 额上沟 额下沟 中央前回 额上回 额中回 额下回
额上沟 额中回 额下沟
上纵束
豆状核
下纵束
钩束
(2)连合纤维
①胼胝体:嘴、膝、干、压部 ②前连合 — 连接两侧颞叶 ③穹窿 、穹窿连合
连接左、右半球的神经纤维
穹隆柱 前连合 胼胝体膝
穹隆体
胼胝体嘴 连合前穹隆
连合后穹隆 齿状回
胼胝体干
穹隆连合 胼胝体压部
乳头丘脑束 乳头被盖束
乳头体
穹隆脚
束状回 海马伞 海马
(3)投射纤维
①视上核:→ 视上垂体束 ②室旁核:→ 室旁垂体束
垂体后叶 (神经垂体)
视上垂体束
视上核
室旁核
室旁垂体束
功能:分泌加压素、催产素等
加压素:促进肾小管对水 和钠的重吸收,尿量减少。
催产素:促进平滑肌收缩, 血压升高,对子宫平滑肌 作用较为敏感。
漏斗核 结节垂体束
神经垂体
垂体前叶
2)与腺垂体的联系
漏斗核: → 结节垂体束 → 正中隆起的毛细血管
特点: ①上下颠倒,但头部是正的 ②左右交叉,一些肌则受两侧运动区的支配 ③身体各部分投影区的大小取决于功能
的重要性和复杂程度。
发出纤维组成锥体束,施行对骨骼肌运动管理。
运动人
(2)第Ⅰ躯体感觉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听区
位于:颞横传入
仅有轻度双侧听力 障碍,不会引起全聋 (空间定位能力降低)
①说话中枢 额下回后部 受损产生运动性失语; ②听话中枢 颞上回后部 受损产生感觉性失语; ③书写中枢 额中回后部 受损产生失写症; ④阅读中枢 角 回 受损产生失读症;
语言区
C、听觉性语言区 在颞上回后部,此中枢受损 D、视觉性语言区:位于角回,又称阅读中枢, B、书写区,在额中回的后部。此中枢若受损 A、运动性语言区(说话中枢),在额下回后 后,病者虽能听到别人讲话,但不理解讲话 靠近视觉中枢。若此区受损,视觉正常, 部。如果此中枢受损,病者虽能发音,却不能 ,虽然手的运动功能仍然保存,但写字、 的意思,自己讲的话也不理解,故不能正确 说出具有意义的语言,称运动性失语症。 但不能理解文字符号的意义,称为失读症。 绘图等精细动作发生障碍,称为失写症。 回答问题和正常说话,称感觉性失语症。
晚期 : 说话极不清楚,甚至无法语言; 肢体乏力, 不能站立, 需靠轮椅代步。
间 脑
位于:脑干和端脑 之间,大部分被大 脑半球所掩盖。
间脑中间的内腔为第三脑 室 ,分隔间脑的左右部分
一、间脑的分部
1.(背侧)丘脑
丘脑 上丘脑 丘脑 丘脑 髓纹 缰三角
2.下丘脑
3.上丘脑 4.后丘脑
外侧膝状体
内侧膝状体
颞横回
外侧沟
颞上沟 颞下沟
颞 横 回
2.内侧面
扣带沟 中央旁小叶
胼 胝 体
楔叶
距状沟 透明隔 穹隆
3.下面
嗅球 嗅束
嗅三角
3.下面

侧副沟 枕颞沟
齿状回
海马旁回
齿状回
海马旁回 海马
边缘叶:隔区、扣带回、海马旁回、钩、海马和齿状回 扣带回
隔区
齿 状 回 钩 海马旁回
边缘系统: 主管内脏活动
前内侧部:与副交感机能有关 后外侧部:与交感机能有关。
2. 3.
调节体温、摄食、水盐代谢。 3参与情绪、情感活动。
第三脑室
两背侧丘脑和下丘 脑之间的狭窄腔隙
前借室间孔与端脑 内的侧脑室相连,
后借中脑水管与第 四脑室相通。
神经系统 nervous
四、端

Telencephalon
由左右大脑半球构成,左右大脑半球之间的纵行 裂隙为大脑纵裂,底部是连接两半球的横行纤维 称胼胝体,大脑和小脑之间有大脑横裂. 大脑纵裂
脊髓小脑变性症
是以运动失调为主要症状,病理学上是以小脑萎缩 及其传入、传出途径的变性为主体的疾病,临床上 是以肢体共济失调和构音障碍为主要特征。
初期 : 走路时步履不稳,肢体摇晃;动作反应迟缓及准确性变差
中期 : 说话时发音含糊不清,无法控制音调; 眼球转动不平顺, 影像容易产生「 重叠 」;肌肉不协调感加重,无法写字 ; 有时感到 吞咽困难,进食时容易呛咳 。
大脑皮质功能区
1. 2. 3. 4. 5.
第Ⅰ躯体运动区 第Ⅰ躯体感觉区 视觉区 听觉区 语言区
1)第Ⅰ躯体运动区 位置:
中央前回和中央 旁小叶前部;
功能:
管理对侧半身骨 骼肌运动
2)第Ⅰ躯体感觉区
位置:
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 叶的后部; 功能: 接受对侧半身感觉传 导纤维
3)视区
位置:距状沟上下的皮质;
(3)杏仁体
与尾状核尾相连
3.大脑髓质
组成:
大量的神经纤维
位于: 皮质与基底核之间
内囊
①位置: 尾状核、背侧丘脑、豆状核之 间 ②形态: 在水平切面上呈“> <”形; ③区分 1. 内囊前肢 2. 内 囊 膝 3. 内囊后肢
④通过的主要纤维束
内囊膝 皮质核束 皮质脊髓束 丘脑中央辐射 内囊后肢 视辐射 (丘脑皮质束) 听辐射 ⑤损伤表现 对侧半身运动瘫痪 对侧半身深、浅感觉障碍 双眼对侧半视野偏盲
第九章 神经系统
罗琴
她患了何病?
小脑位置
位于颅后窝, 脑桥和延髓 的后上方。
借三对脚
小脑上脚
与脑干相

小脑中脚 小脑下脚
小脑的外形
小脑半球
小脑 小脑蚓
原裂
水 平 裂
小脑扁桃体
后外侧裂
1. 小脑扁桃体紧邻延髓和
枕骨大孔的两侧 2. 颅内压增高时,小脑扁 桃体可能被挤压入枕骨 大孔,形成小脑扁桃体 疝,压迫延髓,危及生 命。
胼胝体
位于大脑纵裂底部
连接两侧大脑半球的白质纤维
胼胝体
4.侧脑室
大脑半球内,左右各一, 借左、右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通
前角
中央部
后角
室间孔
第三脑室
下角
后外 侧核 枕核
内侧膝状体
外侧膝状体 腹后内侧核
腹后外侧核
后外侧核 枕
内侧核群
前核群
内 侧 膝 状 体 外 侧 膝 状 体 腹前核 腹外侧核 腹后外侧核 腹后内侧核
外 侧 核 群
下丘脑
位于:背侧丘脑的下方,组成第三脑室侧壁的下半和底壁
主要结构:
视交叉 灰结节 漏斗 垂体
乳头体
功能:
1.
调节内脏活动和内分泌 的皮质下中枢
1. 大脑半球表面的灰质层,称大脑皮层
2. 深部的白质又称髓质 3. 位于白质内的灰质团块为基底核 4. 大脑半球内的腔隙为侧脑室
(1)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是人体活动的最高中枢
人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 大脑皮质的不同部位逐渐 形成了接受某些刺激,完 成某些反射活动的相对集 中区,称中枢.
(相对性:运动区也接受感觉,感觉区也产生运动冲动---故某区损伤----并不使人永远丧失该区的功能,经 治疗和锻炼可由其他区来代偿之)
内脏脑
1.组成: 边缘叶及其相关的皮质下结构(杏仁体、 下丘脑、上丘脑、中脑被盖) 2.功能: 1)与嗅觉和内脏活动有关; 2)与个体生存(寻食和防御)和种族延续 (性活动)有关; 3)与情绪、精神、记忆等高级神经活动有关 (海马与近期记忆有关)
(二)端脑的内部结构
包括大脑皮质、髓质、基底核和侧脑室
• 小脑的功能:
1.小脑蚓:维持身体平衡。 2.小脑半球:调节肌张力、协调肌群运动。
3.第四脑室
位于: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 底:菱形窝,顶:小脑,下接 脊髓中央管,上接中脑水管与 第三脑室相通,借一正中孔和 两外侧孔与蛛网膜下腔相通
中脑水管 上髓帆
小 脑
下髓帆 外侧孔 第四脑室脉络组织
正中孔
中央管
胼胝体
(一)端脑的外形
大脑表面 凹凸不平, 布满沟和回 分三个面:
分 叶
以三条沟分 五个大脑叶 中央沟
枕 叶
额 叶
顶 叶 颞 叶
枕 叶
枕前切迹
顶枕沟
外侧沟
(二)大脑半球的重要沟回
1.上外侧面 (1)额叶: (2)顶叶: (3)颞叶: 额 上 沟 额 下 沟 中央前沟 中央后沟 中央沟 缘上回 顶内沟 顶枕沟 角回
各功能区的整体观
2、基底核
是大脑半球髓质内灰质团块的总称 体 组成:
豆状核、尾状核、
屏状体和杏仁体
头 尾 状 核
杏仁体

尾状核头

豆 状 核
壳 苍白球
苍 白 球
纹状体:
组成:
豆状核和尾状核
功能: 维持肌肉的紧张度, 协调骨骼肌的运动 背侧丘脑
(2)屏状核:
位于岛叶皮质和豆状 核之间的薄层灰质。
背侧丘脑

后丘脑
位置 组成 功能 内侧膝状体是听觉 传导路的中继核 外侧膝状体是视觉 传导路的中继核 位于背侧丘脑后 下方 内侧膝状体 外侧膝状体
内 侧 膝 状 体
外 侧 膝 状 体
丘脑和后丘脑
外侧核
外髓板
网状核 前核(A) 中线核
内髓板
背内侧核 网状核
内侧膝状体 外侧膝状体
板内核 背外 侧核 腹前核 腹中间核
松果体
5.底丘脑
下丘脑 下丘脑 底丘脑
背侧丘脑 • • 是一对卵圆形的灰质团块 在背侧丘脑灰质的内部有 一由白质构成的内髓板, 在水平面上此板呈“Y” 字形,它将背侧丘脑大致 分为三大核群:前核群、 内侧核群和外侧核群。后 端外下方有一对隆起,分 别称为内侧膝状体和外侧 膝状体。 与听觉、视觉冲动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