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经济学复习题参考

合集下载

土地经济学试题及参考答案汇编

土地经济学试题及参考答案汇编

《土地经济学》课程试题库一、名词解释:1、土地2、土地的自然供给3、土地的经济供给4、土地需求5、级差地租6、绝对地租7、地租8、地价9、土地利用10、土地集约利用11、土地的规模利用12、土地的利用规模13、土地利用计划14、土地计划利用15、可持续发展16、土地可持续利用17、土地人口承载力18、土地所有制19、土地使用制20、产权21、土地所有权22、土地使用权23、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24、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二、名词辨析1.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2.土地报酬和土地肥力3.土地市场运行模式和土地市场运行机制4、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三、辩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原因)1、土地的自然供给是针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动植物的生长而言的,而土地的经济供给则主要是针对土地具体的不同用途而言的。

因此,两者之间没有关系。

2、土地市场是依靠以土地的供求机制为核心的市场机制的作用来运行的,土地价格的形成是由土地的供给与需求来决定的。

3、土地规模经济的来源包括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

外部规模经济是指整个行业或者整个区域的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而使得个别生产经营单位成本增加,收益减少。

4、土地利用规模即土地规模利用,指一个单位经营土地数量的大小。

5、农业区位论与工业区位论的中心思想都是通过合理布局以减少运输费用来获得最大利润。

6、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即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指国家以有偿的方式将国有土地出让或转让给他人使用。

六、简述题1、如何理解人口与土地需求的关系?2、简述土地经济供给的影响因素。

3、为什么会存在土地市场失灵?4、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是什么?5、实现土地集约经营的途径。

6、如何实现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

7、简述城市集聚经济及其表现。

8、农业区位理论对我国农业布局的借鉴意义。

9、土地产权的权能结构是怎样的?10、我国现行的城市土地使用制度包含哪些内容?七、论述题1、为什么要强调土地的计划利用?2、如何完善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3、影响土地价格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土地价格的?4、论述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垄断地租产生的条件、来源及原因5、请以你熟悉的城市为例谈谈如何运用城市土地分区利用的有关理论来指导该市的城市规划?6、谈谈如何运用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来对我国现行土地产权制度进行完善?《土地经济学》课程试题库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土地:是由地球陆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的岩石、矿藏、土壤、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即陆地及其自然附属物。

土地经济学

土地经济学

总分: 100分考试时间:分钟单选题1. 土地的经济特性是以_______为基础。

(5分)(A) 历史特性(B) 地理特性(C) 自然特性(D) 使用特性参考答案:C2. 国土资源部于2001年8月21日以国土发[2001年255号文]印发了新的《土地分类(试行)》标准将原有两级分类变成_______级分类。

(5分)(A) 一(B) 三(C) 四(D) 五参考答案:C3. 土地经济学的对象可归结为两个方面,即土地利用中_______的关系和土地利用中形成的人与人的关系问题。

(5分)(A) 人与土地(B) 人与经济(C) 人与社会(D) 社会与经济参考答案:A4. 最早提出区位论是_______。

(5分)(A) 马克思(B) 杜能(C) 李嘉图(D) 韦伯参考答案:B5. 土地的_______决定了人类利用土地的活动必须合理安排。

(5分)(A) 固定性(B) 差异性(C) 可再生性(D) 稀缺性多选题6. 土地的自然特性包括_______。

(5分)(A) 位置固定性(B) 面积有限性(C) 质量差异性(D) 功能永久性参考答案:A,B,C,D7. 土地的经济特性包括_______。

(5分)(A) 供给的稀缺性(B) 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C) 报酬递减的可能性(D) 利用后果的社会性参考答案:A,B,C,D8. 土地的功能包括_______。

(5分)(A) 承载功能(B) 生产功能(C) 资源(非生物)功能(D) 再生功能参考答案:A,B,C9. 人类利用土地的目标按其最终发挥的作用又可分为_______。

(5分)(A) 经济目标(B) 生态目标(C) 社会目标(D) 文化目标参考答案:A,B,C10. 在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评价中,产出类的指标有_______。

(5分)(A) 产品的实物量(B) 总收入(C) 净收入(D) 利润参考答案:A,B,C判断题11. 请问,在17世纪末,是否西方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第一次提出级差地租的概念,并对级差地租、土地价格等作了初步的阐述。

《土地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库含答案

《土地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库含答案

《土地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库含答案一、名词解释:1、土地2、土地的自然供给3、土地的经济供给4、土地需求5、级差地租6、绝对地租7、地租8、地价9、土地利用10、土地集约利用11、土地的规模利用12、土地的利用规模13、土地利用计划14、土地计划利用15、可持续发展16、土地可持续利用17、土地人口承载力18、土地所有制19、土地使用制20、产权21、土地所有权22、土地使用权23、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24、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二、名词辨析1.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2.土地报酬和土地肥力3.土地市场运行模式和土地市场运行机制4、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三、辩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原因)1、土地的自然供给是针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动植物的生长而言的《土地经而土地的经济供给则主要是针对土地具体的不同用途而言的因此两者之间没有关系《土地经济学2、土地市场是依靠以土地的供求机制为核心的市场机制的作用来运行的土地价格的形成是由土地的供给与需求来决定的3、土地规模经济的来源包括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是指整个行业或者整个区域的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而使得个别生产经营单位成本增加收益减少4、土地利用规模即土地规模利用《指一个单位经营土地数量的大小《土地5、农业区位论与工业区位论的中心思想都是通过合理布局以减少运输费用来获得最大利润6、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即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指国家以有偿的方式将国有土地出让或转让给他人使用四、单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土地的经济特性的是:()A、功能的永久性B、供给的稀缺性C、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D、利用后果的社会性2、属于政府管理土地市场的法律手段的是:()A、土地储备制度B、土地交易许可制度C、土地登记制度D、土地计划利用制度3、影响土地经济供给的基本因素的是:()A、气候条件B、具有可供人类利用的生产资源C、交通条件D、社会需求4、耕地的供求的变化主要受下列哪个因素的影响?()A、人地关系的紧张程度B、人均粮食占有量C、土地的利用率D、人均耕地占有量5、首次系统地论证了土地位置与地租的关系的科学家是:()A、屠能B、马克思C、詹姆斯.安得森D、萨伊6、不属于土地价格的特点的是:()A、土地价格主要由土地需求决定B、土地价格不是土地的权益价格C、土地价格呈上升趋势D、土地价格具有强烈的地域性7、在我国可以抵押的房地产有:()A、行政机构所有的房地产B、权属有争议的房地产C、政府代管的房地产D、依法获得的期房所有权8、评价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的各类方法中属于动态分析方法的是:()A、贴现系数法B、投资回收期法C、投资收益增长率法D、投资产品增长率法9、关于"土地报酬递减规律"说法错误的是:()A、该规律的本质应是"变动要素的报酬变化规律"B、"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是针对人类生产的历史过程而言的C、"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属于生产力的范畴与生产关系无关D、"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为人们找出资源的最佳组合和投入量提供了理论依据10、不属于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特点的是:()A、地区性B、唯一性C、层次性D、适应性五、多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属于土地自然特性的有:()A、土地功能的永久性B、土地供给的稀缺性C、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D、土地质量的差异性E、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2、下列关于区位理论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有:()A、从经济实质上看屠能圈的理论基础是农业区位的级差地租B、韦伯的工业区位论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运输、劳动力以及集聚因素相互关系的分析与计算找出工业产品生产成本最低的点作为工业企业的理想区位C、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是从中心居民点的物品供应、行政管理、交通运输等主要职能的角度论述了城镇居民点的结构及其形成过程D、空间结构理论是涉及到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城镇居民点区位的综合区位论E、区位理论是关于自然物质及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在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3、建立土地市场的必要条件有:()A、市场经济环境B、土地产权明晰C、发达的土地金融市场D、必要的土地法规E、区域性的市场中介机构4、土地利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A、先调查、评价、规划后开发利用B、以集约利用为主与保证适量的耕地面积相结合C、在农业优先的前提下统筹安排用地比例D、专业化利用与综合利用相结合E、三效益(经济、社会、生态)最大化5、下列关于土地报酬变化阶段的定量分析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当APP(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时TPP(总产量)也达到最大值B、当MPP(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时TPP也达到最大值C、MPP曲线与APP曲线总是相交于APP曲线的最高点D、EPP(生产弹性)表示报酬的强弱及变化方向E、理性的生产者总是在生产的第二阶段进行投入6、土地价格评估应遵循的原则有:()A、公平原则B、收益最大化原则C、替代原则D、预期收益原则E、供需原则7、国有企业改革中原划拨土地使用权可采取的土地资产处置方式包括:()A、出让B、保留行政划拨C、作价入股D、授权经营E、租赁8、下列关于城市土地利用特性的各种说法正确的有:()A、位置在城市土地利用中很重要B、土地利用途径的多样性C、面积对于城市土地利用具有较小的限制作用D、很难改变用途E、交通运输对土地利用不重要9、下列关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有:()A、所谓总量是指耕地数量的总和B、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具有长远性C、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具有区域性D、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要考虑环境的适应性E、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指一定时期耕地的质量和数量的总和不变10、下列关于土地出让市场的各种说法正确的有:()A、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地块、用途由市、县人民政府决定B、我国境内外的一切公司、企业、其他组织和个人都可以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C、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年限一般根据不同行业和经营项目的实际需要确定如综合用地的最高年限为40年D、土地使用权出让可以采取协议、招标、拍卖三种方式但经营性用地只能采取招标和拍卖E、地下的各类自然资源、矿藏以及埋藏物等不在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之列六、简述题1、如何理解人口与土地需求的关系?2、简述土地经济供给的影响因素3、为什么会存在土地市场失灵?4、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是什么?5、实现土地集约经营的途径6、如何实现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7、简述城市集聚经济及其表现8、农业区位理论对我国农业布局的借鉴意义9、土地产权的权能结构是怎样的?10、我国现行的城市土地使用制度包含哪些内容?七、论述题1、为什么要强调土地的计划利用?2、如何完善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3、影响土地价格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土地价格的?4、论述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垄断地租产生的条件、来源及原因5、请以你熟悉的城市为例谈谈如何运用城市土地分区利用的有关理论来指导该市的城市规划?6、谈谈如何运用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来对我国现行土地产权制度进行完善?《土地经济学》课程试题库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土地:是由地球陆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的岩石、矿藏、土壤、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即陆地及其自然附属物现实的土地还综合了人类正反活动的成果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2、土地的自然供给:又称为土地的物理供给或实质供给是指地球供给人类可利用的土地的数量这个数量包括已利用的土地资源和未来可利用的土地资源3、土地的经济供给:土地的经济供给是指在土地自然供给的基础上投入劳动进行开发以后成为人类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各种用途的土地的供给4、土地需求:人类为生存和发展利用土地进行各种生产和消费活动的需求5、级差地租:指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并最终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其来源是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6、绝对地租:不管租种什么样的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其来源于产品的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差额形成的超额利润7、地租:是指直接生产者在生产中所创造的剩余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8、地价:为购买土地而支付的用货币表示的交换价值是土地未来地租的资本化9、土地利用:人类通过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过程这一过程是人类与土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价值、信息的交流、转换过程10、土地集约利用:在土地上合理增加物质与劳动投入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式11、土地的规模利用:指把集体所有的土地采取农户经营、大户经营或集体经营的方式形成相对较大的土地经营规模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12、土地的利用规模:指相对独立的单项经济活动占用土地面积的大小是反映土地生产要素利用集中程度的一个指标13、土地利用计划:对未来一定时期内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进行综合平衡做出统筹安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土地利用计划是土地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14、土地计划利用:采取计划方法指导、调整未来一定时期内土地资源的利用活动其主要内容是通过制定和执行土地利用计划实现土地利用的目标15、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其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造成危害16、土地可持续利用:既指满足当代人对土地利用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利用土地资源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同时也不损害当代人及后代人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其它利益17、土地人口承载力: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投入水平下用于农业生产的全部土地的生产潜力及其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18、土地所有制: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制度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式即人们在一定社会制度下对土地的占有形式它是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19、土地使用制:是对土地使用的程序、条件和形式的规定是土地制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产权:指存在于土地之中的排他性完全权利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租赁权、土地抵押权、地役权21、土地所有权: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的法律体现形式是土地所有者所拥有的、受到国家法律保护的排他性专有权利可以细分为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等权能22、土地使用权:依法对一定土地进行利用、管理并取得收益的权利是土地使用制的法律体现形式23、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24、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指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再转移的行为包括出售、交换和赠与二、名词辨析1、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级差地租是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被最终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绝对地租是不管租种什么样的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级差地租来源是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产生的原因是土地有限而产生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绝对地租来源是产品的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差额;形成原因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形成的条件是土地私有权的垄断2.土地报酬和土地肥力土地报酬是指土地的产出与土地投入的对比关系也就是在一定技术条件和投入水平下一定面积土地上所获得的收入土地肥力是指土地生产某种产品的潜在能力是土地的自然属性3.土地市场运行模式和土地市场运行机制土地市场运行模式是由土地制度所决定的一种土地市场结构在不同模式下土地按不同形式交易土地市场运行机制是指促使土地权属及其收益按一定轨道和方式进行流动的力量其核心是土地的供求机制和价格决定机制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蕴藏在土地市场模式中并由其决定4、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级差地租Ⅰ是由土地肥力或土地位置(距市场远近)的差异带来的超额利润级差地租Ⅱ是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而产生的超额利润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两者实质一致都是由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所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而成的级差地租Ⅱ要以级差地租Ⅰ为前提和基础从历史上看级差地租Ⅰ的产生先于级差地租Ⅱ从一定时期的运动看级差地租Ⅰ也是级差地租Ⅱ的出发点三、辩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原因)1、土地的自然供给是针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动植物的生长而言的而土地的经济供给则主要是针对土地具体的不同用途而言的因此两者之间没有关系错误两者是有关系的土地自然供给是土地经济供给的基础土地经济供给只能在自然供给的范围内变动2、土地市场是依靠以土地的供求机制为核心的市场机制的作用来运行的土地价格的形成是由土地的供给与需求来决定的正确在某一土地市场当土地价格持续上升土地供给量增加需求减少一部分土地卖不出去土地价格就会下降;当土地价格持续下降土地需求增加供给减少出现短缺土地价格就会上升3、土地规模经济的来源包括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是指整个行业或者整个区域的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而使得个别生产经营单位成本增加收益减少错误外部规模经济是指整个行业或者整个区域的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而使得个别生产经营单位得到的经济收益4、土地利用规模即土地规模利用指一个单位经营土地数量的大小错误土地利用规模和土地规模利用不是相同的概念前者指一个单位经营土地的数量的大小而后者则主要是偏重对土地的使用即尽可能地使土地利用处于报酬递增的阶段至少应该处于报酬不变的阶段以获得最佳的土地规模效益5、农业区位论与工业区位论的中心思想都是通过合理布局以减少运输费用来获得最大利润错误农业区位论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合理布局提高区位地租和经营收益不同的区位其土地利用类型和集约化程度也不同运费是影响农业布局的重要因素却不是唯一因素;工业区位论是通过对运费、劳动费、集聚因素的综合分析来寻求工业最优区位以减少产品生产成本来获得最大利润6、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即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指国家以有偿的方式将国有土地出让或转让给他人使用错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并不等同于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前者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其出让的主体只能是国家;而后者指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再转移的行为包括出售、交换与赠与其转让主体无限制四、单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土地的经济特性的是:( A )A、功能的永久性B、供给的稀缺性C、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D、利用后果的社会性2、属于政府管理土地市场的法律手段的是:( C )A、土地储备制度B、土地交易许可制度C、土地登记制度D、土地计划利用制度3、影响土地经济供给的基本因素的是:( D )A、气候条件B、具有可供人类利用的生产资源C、交通条件D、社会需求4、耕地的供求的变化主要受下列哪个因素的影响?( B )A、人地关系的紧张程度B、人均粮食占有量C、土地的利用率D、人均耕地占有量5、首次系统地论证了土地位置与地租的关系的科学家是:(A )A、屠能B、马克思C、詹姆斯.安得森D、萨伊6、不属于土地价格的特点的是:( B )A、土地价格主要由土地需求决定B、土地价格不是土地的权益价格C、土地价格呈上升趋势D、土地价格具有强烈的地域性7、在我国可以抵押的房地产有:( D )A、行政机构所有的房地产B、权属有争议的房地产C、政府代管的房地产D、依法获得的期房所有权8、评价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的各类方法中属于动态分析方法的是:( A )A、贴现系数法B、投资回收期法C、投资收益增长率法D、投资产品增长率法9、关于"土地报酬递减规律"说法错误的是:( B )A、该规律的本质应是"变动要素的报酬变化规律"B、"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是针对人类生产的历史过程而言的C、"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属于生产力的范畴与生产关系无关D、"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为人们找出资源的最佳组合和投入量提供了理论依据10、不属于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特点的是:( B )A、地区性B、唯一性C、层次性D、适应性五、多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属于土地自然特性的有:(ABD )A、土地功能的永久性B、土地供给的稀缺性C、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D、土地质量的差异性E、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2、下列关于区位理论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有:(ABCDE )A、从经济实质上看屠能圈的理论基础是农业区位的级差地租B、韦伯的工业区位论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运输、劳动力以及集聚因素相互关系的分析与计算找出工业产品生产成本最低的点作为工业企业的理想区位C、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是从中心居民点的物品供应、行政管理、交通运输等主要职能的角度论述了城镇居民点的结构及其形成过程D、空间结构理论是涉及到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城镇居民点区位的综合区位论E、区位理论是关于自然物质及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在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3、建立土地市场的必要条件有:(ABCDE )A、市场经济环境B、土地产权明晰C、发达的土地金融市场D、必要的土地法规E、区域性的市场中介机构4、土地利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ABCD )A、先调查、评价、规划后开发利用B、以集约利用为主与保证适量的耕地面积相结合C、在农业优先的前提下统筹安排用地比例D、专业化利用与综合利用相结合E、三效益(经济、社会、生态)最大化5、下列关于土地报酬变化阶段的定量分析的说法中正确的有:(CD )A、当APP(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时TPP(总产量)也达到最大值B、当MPP(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时TPP也达到最大值C、MPP曲线与APP曲线总是相交于APP曲线的最高点D、EPP(生产弹性)表示报酬的强弱及变化方向E、理性的生产者总是在生产的第二阶段进行投入6、土地价格评估应遵循的原则有:(ACDE )A、公平原则B、收益最大化原则C、替代原则D、预期收益原则E、供需原则7、国有企业改革中原划拨土地使用权可采取的土地资产处置方式包括:(ABCDE )A、出让B、保留行政划拨C、作价入股D、授权经营E、租赁8、下列关于城市土地利用特性的各种说法正确的有:(ABD )A、位置在城市土地利用中很重要B、土地利用途径的多样性C、面积对于城市土地利用具有较小的限制作用D、很难改变用途E、交通运输对土地利用不重要9、下列关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有:(BCD )A、所谓总量是指耕地数量的总和B、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具有长远性C、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具有区域性D、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要考虑环境的适应性E、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指一定时期耕地的质量和数量的总和不变10、下列关于土地出让市场的各种说法正确的有:(BDE )A、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地块、用途由市、县人民政府决定B、我国境内外的一切公司、企业、其他组织和个人都可以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C、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年限一般根据不同行业和经营项目的实际需要确定如综合用地的最高年限为40年D、土地使用权出让可以采取协议、招标、拍卖三种方式但经营性用地只能采取招标和拍卖E、地下的各类自然资源、矿藏以及埋藏物等不在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之列六、简述题1、如何理解人口与土地需求的关系?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需要土地作为生存场所需要土地提供粮食、衣料等人类对土地的需求不外两大类农业用地需求和非农业用地需求人口增长自然就要求增加食物进而要求增加农业用地;建房、修路及各种设施用地也会大量增加总之人类对土地的需求是不断增加的而土地总量却在一直在减少所以我们要提高土地利用率2、简述土地经济供给的影响因素影响土地经济供给的因素很多其中基本的因素有:各类土地的自然供给;利用土地的知识和技能;社会需求;产品价格;土地利用计划;土地供给者的行为3、为什么会存在土地市场失灵?(1)市场决策由微观经济主体做出多考虑局部、当前利益容易忽视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长远利益;(2)市场不能解决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外部不解决性问题;(3)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4)对于不按市场机制运作的部门市场配置无能为力;(5)土地在中国农村还带有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的功能4、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是什么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就是促使土地权属及其收益按某种轨道、某种方式进行流动的力量其主要包括市场机制和计划机制(1)在自由市场经济中经济的运行全由一只"看不见的手"来调控这就是市场机制土地市场在这种机制的作用下地价完全由市场的供给、需求来决定同时价格又通过自身的变动来灵活地调节土地的供求关系使市场处于均衡状态在这种市场中政府不做任何干预(2)所谓计划机制是国家为了实现自身的经济目标。

土地经济学-题库

土地经济学-题库

土地经济学-题库1.请简述土地利用最基本的内容?答案:(一)土地资源的调查、分类、统计。

(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1)土地利用程度分析(2)土地利用结构分析(3)土地利用效益分析(三)土地利用规划(四)土地开发(五)土地保护2.土地合理配置原则?答案: (1)地域分异原则(2)区位利用原则(3)生态系统平衡原则(4)系统综合原则3.请简述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答案: 1) 土地利用计划管理的基础薄弱;2) 土地利用计划管理的内容有待扩展;3)土地利用计划管理的手段尚不够完善有力4.请说出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两个显著特征?答案: (1) 土地承包经营权是一个不很完整和明晰的土地使用权(2) 土地承包经营权是一种尚不十分稳定的土地使用权5.请写出现行城市土地使用制的基本内容?答案: 1、土地使用权出让2、土地使用权转让3、土地使用权出租4、土地使用权抵押5、土地使用权终止6.土地利用答案:人类通过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过程, 这一过程是人类与土地进行的物质、能量和价值、信息的交流、转换过程7、区位地租答案: 经营不同区位的土地所获得的是以差额。

8、土地利用计划答案: 是对未来一定时期内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进行综合平衡, 做出的统筹安排9、土地法权制度答案: 人们在土地利用中形成的土地经济关系的法律体现。

10、土地使用权终止答案: 土地使用权可因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使用年限届满、提前收回、不履行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及土地灭失等原因而终止。

11.请论述土地计划利用的必要性?答案: 1) 土地的特性要求实行土地计划利用①土地面积的有限性、经济供给的稀缺性②各类土地利用之间联系密切。

2) 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要求实行土地计划利用①社会经济的发展既要因地制宜, 充分发挥地方优势, 又要全国一盘棋, 统筹安排, 以避免重复建设和不合理竞争。

②正确处理土地资源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土地经济学复习题

土地经济学复习题

名词解释1.土地:由地球陆地及其水面的土壤、岩石、矿藏、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

2.土地市场:指土地这种特殊商品交易的场所或接触点,是土地交易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总和。

3.土地使用权抵押:指土地使用权人以合法的土地使用权以不转移占有的方式向抵押权人提供债务担保的行为。

4.自然供给:自然形成的可供人类利用的土地。

5.经济供给:指在土地自然供给的基础上,投入劳动进行开发以后,成为人类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各种用途土地的有效供给。

6.均衡价格:指一种商品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一致时的价格,也就是这种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价格。

7.资本主义级差地租:资本主义级差地租是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获得的,并最终归土地所有者占用的超额利润,其来源是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因为这种地租与土地等级相联系,故称为级差地租。

8.土地金融:是以土地为媒介而进行的货币与资金的融通活动,是通过各种信用方式、方法及工具,有效地组织和调剂土地领域中货币资金的活动。

9.土地税收:是国家以土地为征税对象,凭借其政治权利,运用法律手段,从土地所有者或土地使用者手中无偿、强制、固定地取得部分土地收益的一种税收。

10.内部规模经济:指因企业经营实体规模扩大而在企业内部产生的效益。

11内部规模不经济:指一个生产经营单位在规模扩大时由自身内部原因而导致的收益下降。

12外部规模经济:指整个行业的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而使得行业内单个经营单位得到的经济利益。

13.外部规模不经济:指因整个行业或者整个区域的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而使得个别经营单位的成本增加。

14.适度城市规模:城市人均小效用水平达到最大值时的规模。

15.土地利用规划: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土地资源的实际状况,从长远和全局出发,对一定时期内城乡各类土地的利用所作的综合协调和统筹安排,以实现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川农土地经济学复习题

川农土地经济学复习题

《土地经济学》思考题(名词解释+辨析题+简答题)一、名词解释1.土地: 是由地球陆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的岩石、矿藏、土壤、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 即陆地及其自然附属物。

现实的土地还综合了人类正反活动的成果, 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2.国土: 国土是一个主权国家的全部疆域, 即其所管辖的领土、领海和领空的总和, 包括这一区域范围内的全部资源条件。

3.土地的自然供给:土地天生的可供人类利用的部分。

包括已利用的土地资源和未来可利用的土地资源, 是无弹性的。

4.土地的经济供给: 在自然供给的基础上, 投入劳动进行开发以后, 成为人类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各种用途土地的供给。

是一个变量, 有弹性。

5.土地需求: 人类为生存和发展利用土地进行各种生产和消费活动的需求。

6.土地利用:人类通过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过程, 这一过程是人类与土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价值、信息的交流、转换过程。

7.土地利用结构:在整个土地面积中, 各类用地所占的比重。

8.基本农田: 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对建设用地的预测而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的和基本农田保护区内不得占用的耕地。

9.基本农田保护区: 为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而依照法定程序划定的区域。

10.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 对土地的投入与取得有效产品(或服务)之间的比较。

其中, 有效产品是指该产品能为社会所需要。

11.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 土地利用后果对社会需求的满足程度及其相应产生的政治和社会影响。

12.土地集约利用: 在土地上合理增加物质与劳动投入, 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式。

13.土地利用的集约度: 单位土地面积上所投入的资本和劳动的数量。

所投资本和劳动力越多, 集约度越高;反之,则越低。

14.土地受容力和转化力: 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 土地对人类给予的各种投入的承受能力和产出能力。

15.土地利用规模:指相对独立的单项经济活动占用土地面积的大小, 是反映土地生产要素利用集中程度的一个指标。

《土地经济学》试题库

《土地经济学》试题库

《土地经济学》省级精品课《土地经济学》试题库(适用于本科生)河北农业大学商学院目录试题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02条)二、多项选择题(94条)三、填空题(86条)四、名词解释(62条)五、简答题(45条)六、论述题(15条)七、案例分析题(6条)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三、填空题四、名词解释五、简答题六、论述题七、案例分析试题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02条)1.土地的概念是就土地作为(C)而讲的。

A、矿产资源B、生产资料C、自然资源D、可再生资源2.土地的经济特性,是以土地的( C )为基础。

A、历史特性B、地理特性C、自然特性D、使用特性3.把土地类型分为山地、高原、丘陵、平原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D )。

A、质地B、所有权形式C、经济用途D、地貌特征4.把土地分为粘土、壤土、沙土,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C )。

A、所有权形式B、经济用途C、质地D、地貌特征5.把土地分为私有、国有、集体所有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 B )。

A、质地B、所有权形式C、经济用途D、地貌特征6.土地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产生时间是( C )。

A、20世纪30年代B、20世纪40年代C、20世纪20年代D、20世纪50年代7.第一个提出级差地租的概念的古典经济学家是( C )。

A、马克思B、恩格斯C、威廉·配第D、亚当·斯密8.对级差地租理论作出完整而系统研究的是( D )。

A、威廉·配第B、马克思C、恩格斯D、大卫·李嘉图9.区位论的最早提出者是( B )。

A、马克思B、屠能C、李嘉图D、韦伯10.工业区位论的提出者是( D )。

A、马克思B、屠能C、李嘉图D、韦伯11.城市区位论的提出者是( A )。

A、克里斯塔勒B、韦伯C、屠能D、廖什12.市场区位论的提出者是( D )。

A、克里斯塔勒B、韦伯C、屠能D、廖什13.狭义的土地利用计划是由( C )作出的。

A、单位B、个人C、政府D、都不是14.下列属于狭义土地利用计划范围的是()。

土地经济学复习题参考

土地经济学复习题参考

土地经济学复习题参考题型一、名词解释(5个,共10分)二、单选题(20个,共20分)三、多选题(5个,共10分)四、简答题(5个,共30分)五、论述题(3个,共30分)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土地:土地是由地球陆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的岩石、矿藏、土壤、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即陆地及其自然附属物。

2、土地的自然供给:是地球供给人类可利用的土地数量,包括已利用的土地数量和未来利用的土地资源。

3、土地的经济供给:是指在土地自然供给的基础上,投入劳动进行开发以后,成为人类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各种用途土地的供给。

4、土地需求:是指人类为了生存和生产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分两和需求,即农用需求和非农业用地需求。

5、级差地租: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级差地租是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获得的、并最终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其来源是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因为这种地租与土地等级相联系,故称为级差地租。

6、绝对地租:在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条件下,无论租种好地还是坏地,都必须缴纳地租。

这种不管租种什么样的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就是绝对地租。

7、地租:地租是直接生产者在生产中创造的剩余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

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实现的形式,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

8、地价:是出让或转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价格,是国家一次性出让若干年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或者土地使用权转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所获得的收入,其本质是一次性收取的若干年的地租。

9、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是人类劳动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这一活动表现为人类与土地进行的物质、能量和价值、信息的交流、转换。

10、土地集约利用:所谓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单位土地面积上合理增加物质和劳动投入,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式。

11、土地的规模利用:就是尽可能使土地利用处于报酬递增的阶段,至少也是应该处于报酬不变阶段,而不是处于报仇递减阶段。

土地经济学复习资料(文字题)

土地经济学复习资料(文字题)

土地经济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题1. 土地开发2.土地抵押权3.行政划拨4.垄断地租5.土地纯收益8. 土地所有制9.土地产权10. 市场比较法11. 区位地租12. 土地计划利用13. 土地利用规划1 4.土地制度16. 土地租赁权19.地役权20. 土地使用权出让22. 地租23. 经济地租24.城市土地分等定级25. 土地使用权出租27. 土地29.土地利用结构31.土地权属管理32. 土地市场34. 收益还原法35. 土地利用管理36.土地市场的微观管理37. 土地使用权终止33. 土地分区39. 土地流转40. 土地人口承载力41. 土地制度42.土地利用集约度43. 区位因素44. 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45.土地计划利用46.土地财产制度二、简答题1.简述实现土地利用目标的手段2.简述土地管理的具体任务。

3.简述要在尽量减少占用农地的条件下实现非农用地的供求平衡,应采取什么措施?4.中国城市土地使用制的改革的突出表现?5.简述土地合理配置的原则。

6.简述农业土地规模效益的内涵。

7.社会主义级差地租的性质与特点?8.简述影响土地价格的政策因素?9.土地市场宏观管理的任务和内容。

10.简述土地利用的基本经济原则。

11.简述我国应如何实现耕地供求平衡。

12.土地资源管理的特点。

13.简述中国土地市场的特点。

14.现行土地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15.简述土地利用的必然性。

16.如何改革和完善现行农村土地使用制?17.影响资本主义绝对地租量的因素18.简述实现农业土地规模经营的基本条件。

19.影响资本主义绝对地租量的因素?20.影响土地价格呈总体上升趋势的因素21.简述人类利用土地的四个阶段。

22.简述土地管理的基本目的。

23.简述土地所有权具有的基本属性。

24.简述土地自然供给的制约因素。

25.简述农业土地经营规模的影响因素。

26.简述土地所有权具有的基本属性。

27.最坏耕地产生级差地租的几种情况?28.中国城市土地使用制的改革的突出表现29.简述建立土地管理制度的客观必要性。

土地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高起本

土地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高起本

土地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高起本《土地经济学》复习题一、填空题1.1909年,的《》的发表,标志着工业区位论的问世。

2.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特性包括地区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土地的供给通常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土地作为生产要素,消费者对土地产品的需求最终对土地的需求,土地需求是的。

5.土地的供求机制和机制是土地市场运行机制的核心;土地市场的正常运行离不开的科学调控。

6.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建立市场,明确了深化制度改革的方向、重点和要求。

7.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市场是市场,转让市场是市场。

8.美国专业土地金融机构的上层组织是“”,基层组织为“”。

9.横向公平是指经济能力或税负能力相同的经济主体,应当的税收。

10.“持续性”一词首先是由生态学家提出来的,即所谓“”,意在说明自然资源与其间的平衡。

11.土地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包括土地资源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土地发展权是发展土地的权利,是可与土地所有权分割而的财产权。

具体来说,就是之权。

13.从经济实质上看,杜能圈的理论基础是农业区位的。

在这里,它可以解释为土地的区位价格,它与需求之间是的。

14.土地肥力是土地生产某种产品的,通常所讲的土地肥力实际是指土地的肥力。

15.内部规模不经济是指一个生产经营单位在规模扩大时由于原因所引起的。

16.形成供给的两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土地市场是依靠以为核心的市场机制的作用来运行的,土地价格是由土地的共同决定的。

18.2000年1月6日,下发了《关于建立土地促进土地使用权规范交易的通知》,加快建立,完善市场功能。

19.原则是税收最古老的原则,也是当代税收最重要的原则或首要原则。

土地经济学复习题

土地经济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1.土地2.土地利用经济3.地役权4.土地的经济供给5.土地供给6.土地需求7.土地利用8.土地利用结构9.土地利用效益10.土地利用规划11.区位地租12.土地所有制13.土地使用制14.土地租赁权15.土地抵押权16.行政划拔17.地租18.垄断地租19.土地市场20.契约地租21.经济地租二、简答题1.简述土地自然供给的制约因素。

2.简述土地经济供给的影响因素。

3.简述增加土地经济供的措施。

4.简述实现土地利用目标的手段。

5.简述农业土地经营规模的影响因素。

6.简述农业土地规模效益的内涵。

7.简述实现农业土地规模经营的基本条件。

8.简述土地管理的具体任务。

9.简述实现土地管理目的与任务的主要手段。

10.简述土地所有权具有的基本属性。

11.影响资本主义绝对地租量的因素?12.简述影响土地价格的政策因素?13.影响土地价格呈总体上升趋势的因素?14.简述中国土地市场的特点。

三、论述题1.现阶段我国如何实现耕地供求平衡,缓解人口对耕地的压力。

2.试述实现农业土地规模经营的基本条件。

3.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绝对地租是客观存在的。

4.试述土地市场的机能。

5.试述开放土地市场的必备条件。

6.论述现阶段中国土地市场的机能。

四、计算题1. 以成本法对上例甜水园东里65平方米的两居住宅建筑年代为1988年的房屋进行评估。

据了解甜水园地区的土地级别为二级,基准地价为3800元/平方米,相关管理费用、投资利息、税费及利润分别为2.5%、5.5%、5.5%、15%。

该房屋的土地重新取得价格约为:3800×(1+2.5%+5.5%+5.5%+15%)=4921元/平方米,该房屋为多层住宅,它的重建成本约为:1000×(1+2.5%+5.5%+5.5%+15%)=1295元/平方米。

根据观察,该房屋的整体状况维护得较好,约为八成新,房屋折旧了20%。

根据上面数据可知,该房屋的单价约为:(4921+1295)×(1-20%)=4972元2、某城市内,有一宗住宅用地需要评估,现根据该地条件,选择了与之类似的三宗已成交案例,这些宗地的使用年期都是50年。

土地经济学试题及参考标准答案

土地经济学试题及参考标准答案

《土地经济学》课程试题库一、名词解释:1、土地2、土地的自然供给3、土地的经济供给4、土地需求5、级差地租6、绝对地租7、地租8、地价9、土地利用10、土地集约利用11、土地的规模利用12、土地的利用规模13、土地利用计划14、土地计划利用15、可持续发展16、土地可持续利用17、土地人口承载力18、土地所有制19、土地使用制20、产权21、土地所有权22、土地使用权23、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24、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二、名词辨析1.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2.土地报酬和土地肥力3.土地市场运行模式和土地市场运行机制4、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三、辩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原因)1、土地的自然供给是针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动植物的生长而言的,而土地的经济供给则主要是针对土地具体的不同用途而言的。

因此,两者之间没有关系。

2、土地市场是依靠以土地的供求机制为核心的市场机制的作用来运行的,土地价格的形成是由土地的供给与需求来决定的。

3、土地规模经济的来源包括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

外部规模经济是指整个行业或者整个区域的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而使得个别生产经营单位成本增加,收益减少。

4、土地利用规模即土地规模利用,指一个单位经营土地数量的大小。

5、农业区位论与工业区位论的中心思想都是通过合理布局以减少运输费用来获得最大利润。

6、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即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指国家以有偿的方式将国有土地出让或转让给他人使用。

六、简述题1、如何理解人口与土地需求的关系?2、简述土地经济供给的影响因素。

3、为什么会存在土地市场失灵?4、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是什么?5、实现土地集约经营的途径。

6、如何实现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

7、简述城市集聚经济及其表现。

8、农业区位理论对我国农业布局的借鉴意义。

9、土地产权的权能结构是怎样的?。

土地经济学复习资料

土地经济学复习资料

精品word完整版-行业资料分享《土地经济学》课程复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2、土地的自然供给:自然形成的可供人类利用的土地,又称为土地的物理供给或实质供给,它是指地球供给人类可利用的土地的数量,这个数量包括已利用的土地资源和未来利用的土地资源,即后备土地资源。

3、土地的经济供给:是指在土地自然供给的基础上,投入劳动进行开发以后,成为人类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各种用途土地的有效供给。

4、土地需求: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利用土地进行各种生产和消费活动的需求。

5、级差地租:是指租用较优土地所获得的起额利润。

6、绝对地租:指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垄断所取得的地租。

8、地价:指土地所有者向土地需求者让渡土地所有权所获得的收入,是买卖土地的价格。

10、土地集约利用:在单位土地面积上合理增加物资和劳动投入,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式。

11、土地的规模利用:就是应尽可能地使土地利用处于报酬递增的阶段,至少应处于报酬不变阶段,而不是处于报酬递减的阶段。

15、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17、土地人口承载力:指一定面积土地的食物生产潜力所能供养的一定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

20、产权:产权是经济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形式。

它包括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收益权和处置权。

21、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的法律体现,是土地所有者所拥有的、受到国家法律保护的排他性专有权利。

23、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

二、名词辨析1 、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级差地租是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被最终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

绝对地租是不管租种什么样的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

级差地租来源是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产生的原因是土地有限而产生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绝对地租来源是产品的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差额;形成原因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形成的条件是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土地经济学复习试题

土地经济学复习试题

一、名词解释1.土地:土地是生产要素、资本、消费、自然、空间、财产等的统一体,是地球表面受自然要素、经济要素、社会要素和时间要素影响的四维空间综合体。

其表达式为L=f(N,E,S,T)2.土地的经济供给;是指土地在自然供应及自然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在一定的时间和地区因用途收益与价格变化而形成的土地供给数量。

3.土地供给;是指可以为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系统运行服务的土地资源数量,包括可以利用的土地和难以及不可直接利用的土地。

4.土地需求:是自然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对于土地资源的物质支撑、生态维护、生产用途、消费活动、财产增值、国家(或民族)主权等需要的综合表现。

5.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是指人类通过特定的行为,以土地为劳动对象(或手段),利用土地的特性,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以满足自身需要的经济活动过程。

6.土地利用结构:一般是指一定区域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在数量上的比例关系,用各种利用类型土地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的比例来表示。

7.土地利用效益:是指土地利用后给人类带来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它反映了人类利用土地目标的实现程度。

8.土地利用规划:从宏观上讲,是指政府为实现土地合理利用综合目标的土地利用布局和手段的系统决策;从微观上讲,是指土地使用者对土地的潜力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并据此选择最有利的土地利用方式和措施的具体方案。

9.土地保护:是指通过对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经营,是当代人得到最大的综合效益,并能保持土地的潜力以满足后代人对土地的需要。

10.地租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地租是土地使用者由于使用土地而缴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经济学地租理论:请同学们自己阐述。

11.农业土地经营规模:12.土地制度:广义的土地制度泛指与土地所有、使用、管理及利用技术等有关的一切制度;狭义的土地制度是指由土地所有、使用、管理的土地经济制度及相应的法权制度构成的土地财产制度。

13.土地所有制: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式。

《土地经济学》复习题

《土地经济学》复习题

《土地经济学》复习题第一章导论1.概念解释:土地、土地经济学。

土地:由地球陆地一定高度和深度范围内的土壤、岩石、矿藏、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土地经济学:研究土地资源利用、土地财产制度和土地资产流转,即土地利用中的人与土地的关系和土地利用中形成的人与人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2.简述土地的经济特性。

土地的经济特性是以土地自然特性为基础的,主要有①供给的稀缺性。

它是引起土地所有权垄断和经营权垄断的基本前提。

由于土地供给稀缺,就可能出现地租、地价猛涨和土地投机泛滥等现象;②利用方向变更的相对困难性。

因为土地利用要根据某种用途的需要,进行专项土地开发,投入很多的资金和劳动,当土地用途改变不仅会使其投资失去价值,还得为此而付出“代价”;③报酬递减的可能性。

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对单位面积土地的投入超过一定限度,就会产生报酬递减;④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土地是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因子,互相联结在一起,所以每一区域土地的利用都会影响临近区域土地的自然生态和经济效益。

3.土地有哪些功能?说明土地的位置、质量和数量在不同生产部门中的意义和作用。

土地的功能:(1)承载功能;(2)生产功能;(3)资源(非生物)功能土地若处于交通方便地方,便利于工业生产中的如电子、机械制造等部门;对于远离人口集中区的土地便适宜集聚有毒、有害、有污染的行业;对于靠近人口集中区的土地则适宜发展食品加工业。

土地质量好的土地则应当首先考虑进行农业利用,农业生产中土地数量应该足够多。

第二章地租地价理论1.概念解释:地租、级差地租、级差地租Ⅰ、级差地租Ⅱ、绝对地租、垄断地租、建筑地段地租、城镇基准地价、农地基准地价、标定地价、交易地价。

(1)地租:直接生产者在生产中创造的剩余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它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实现的形式,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

(2)级差地租: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获得的,并最终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其来源是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土地经济学试卷(附答案)

土地经济学试卷(附答案)

土地经济学试卷(附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土地经济:是指土地制度、土地利用、土地收益分配等方面的经济关系及经济理论问题。

2、土地集约利用:就是在单位土地面积上合理增加物资和劳动投入,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式。

3、土地估价:在一定的市场条件下,根据土地的权利状况和经济、自然属性,按土地在经济活动中的一般收益能力,综合评定出在某一时点某宗土地或某一等级土地在某一权利状态下的价格。

4、土地制度:是指由土地所有、使用、管理的土地经济制度及相应的法权制度构成的土地财产制度。

5、土地市场:是指从事土地这一特定商品买卖的场所或接触点,本质上是商品交换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总和。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l、水田、望天田都是用于种植水稻、莲藕、席草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水田有水资源保证和灌溉设施,望天田没有。

(对)2、土地供给决定土地的价格,土地价格影响土地需求关系。

(错)3、土地供给量增大,土地价格必定下降。

(错)4、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劣等地的生产价格决定的。

(错)5、根据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在土地面积保持不变时,资本或劳动每一投入单位的边际产品通常随着该种投入数量的增加而下降。

(错)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规定,参加拍卖活动的竟买人一经应价,不得撤回,当其它应价人有更高应价时,其应价即丧失约束力。

(对)7、土地使用权转让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县级人民政府有优先购买权。

(对)8、当某类用地的地价上升或下降时,会引起该类用地经济供给量的增加或减少。

(对)9、由于在物理形态上房屋不能离开土地而存在,因此房屋产权和土地产权是不可分的。

(错)10、一切形态的地租都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都是剩余劳动的产物。

(错)三、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5分)1.把土地分为私有、国有、集体所有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 B )。

A、质地B、所有权形式C、经济用途D、地貌2.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是( C )。

土地经济复习题

土地经济复习题

《土地经济学》复习题A一、填空题1、农村和城市市郊区的土地,除法律规定属于国家以外,属____________所有。

2、契约地租也称地租。

3、土地是由地球一定高度和深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植被等构成的自然综合体。

4.土地天生的可供人类利用的部分就叫土地的___________。

5、按地貌特征可以把土地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农用土地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土地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1、对于土地来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无弹性的是()。

A、土地的经济供给B、土地的自然供给C、土地的需求D、土地的使用2、人类在对土地的利用过程中产生了()。

A、自然特性B、经济特性C、历史特性D、地理特性3、土地法权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A、土地所有制度B、土地分配制度C、土地经济制度D、土地使用制度4、以下属于土地经济特性的是()。

A、面积有限性B、供给的稀缺性C、质量差异性D、功能永久性5、以下属于土地自然特性的是()。

A、土地供给的稀缺性B、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C、利用后果的社会性D、面积有限性6、土地价格的实质是()A、土地实现的利润B、土地是商品C、土地有价值D、地租的资本化7、土地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产生时间是()。

A、20世纪30年代B、20世纪40年代C、20世纪20年代D、20世纪50年代8、土地的()决定了人类利用土地的活动必须合理安排。

A、有限性B、固定性C、差异性D、可再生性9.土地需求曲线与土地供给曲线相交的点所表示的价格称为()。

A.土地供求价格 B.土地平均价格C.土地成交价格 D.土地均衡价格10、建筑地段地租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占绝对优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型一、名词解释(5个,共10分)二、单选题(20个,共20分)三、多选题(5个,共10分)四、简答题(5个,共30分)五、论述题(3个,共30分)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土地:土地是由地球陆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的岩石、矿藏、土壤、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即陆地及其自然附属物。

2、土地的自然供给:是地球供给人类可利用的土地数量,包括已利用的土地数量和未来利用的土地资源。

3、土地的经济供给:是指在土地自然供给的基础上,投入劳动进行开发以后,成为人类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各种用途土地的供给。

4、土地需求:是指人类为了生存和生产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分两和需求,即农用需求和非农业用地需求。

5、级差地租: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级差地租是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获得的、并最终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其来源是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因为这种地租与土地等级相联系,故称为级差地租。

6、绝对地租:在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条件下,无论租种好地还是坏地,都必须缴纳地租。

这种不管租种什么样的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就是绝对地租。

7、地租:地租是直接生产者在生产中创造的剩余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

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实现的形式,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

8、地价:是出让或转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价格,是国家一次性出让若干年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或者土地使用权转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所获得的收入,其本质是一次性收取的若干年的地租。

9、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是人类劳动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这一活动表现为人类与土地进行的物质、能量和价值、信息的交流、转换。

10、土地集约利用:所谓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单位土地面积上合理增加物质和劳动投入,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式。

11、土地的规模利用:就是尽可能使土地利用处于报酬递增的阶段,至少也是应该处于报酬不变阶段,而不是处于报仇递减阶段。

12、土地的利用规模:是指相对独立的单项经济活动占用土地面积的大小,是反映土地生产要素利用集中程度的指标。

13、土地利用计划:是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各类用地数量的具体安排。

14、土地计划利用:土地计划利用是按照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规定的用途和条件对土地加以利用。

15、土地所有制:指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国家确认的土地所有权归属的制度。

土地所有制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地制度的核心和基础。

16、土地使用制:在一定的土地所有制下,土地所有者、使用者和经营者在土地占有、使用、收益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关系和法律关系的行为规范。

17、垄断地租:资本主义地租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从具有独特自然条件的土地上所获得的超额利润转化而来的地租。

18、土地市场:进行土地交易活动的场所,或指各种土地交换关系的总和。

19、土地金融:以土地作为信用保证,通过各种金融工具而进行的资金筹集、融通、清算等金融活动。

20、土地规模经济:伴随土地经营规模扩大,生产能力的提高,单位农产品平均成本不断降低的一种生产关系。

21、契约地租:又称商业地租,物主将土地或其他财物出租給他人利用时,主佃之间有一种租佃契约,由契约规定佃户按期交给物主租金。

22、经济地租:又称为纯地租或大地地租,依据学理上之分析,计算利用土地或其他生产因素所得的报酬,除了利用所费的成本,其剩余的部分则成为经济地租。

23、边际土地: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生产收益正好足以补偿所需费用的土地。

24、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即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水平下,当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变,连续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在达到某一点以后,总产量的增加额将越来越小的现象。

25、集约经营: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在同一经济范围内,通过经营要素质量的提高、要素含量的增加、要素投人的集中以及要素组合方式的调整来增进效益的经营方式。

二、判断题1、土地的自然供给是针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动植物的生长而言的,而土地的经济供给则主要是针对土地具体的不同用途而言的。

因此,两者之间没有关系。

2、土地市场是依靠以土地的供求机制为核心的市场机制的作用来运行的,土地价格的形成是由土地的供给与需求来决定的。

3、土地规模经济的来源包括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

外部规模经济是指整个行业或者整个区域的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而使得个别生产经营单位成本增加,收益减少。

4、土地利用规模即土地规模利用,指一个单位经营土地数量的大小。

5、农业区位论与工业区位论的中心思想都是通过合理布局以减少运输费用来获得最大利润。

6、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即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指国家以有偿的方式将国有土地出让或转让给他人使用。

7、我国耕地保护工作包括耕地数量保护和耕地质量保护两个方面。

其中,耕地的数量保护是对耕地的地力和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

8、根据现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水田、水浇地、旱地属于一级类耕地。

9、沿海滩涂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

包括已利用的滩涂,不包括海岛的沿海滩涂。

10、土地价格受供给与需求的双重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供给是影响地价的主要方面。

11、按照报酬递减原则,土地收益将随实际投资成本的增加而持续快速增加。

12、土地价格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和个别性。

13、区位是自然地理区位、经济地理区位和交通地理区位在空间地域上有机结合的具体表现。

14、根据马克思地租理论,农产品的生产价格由中等地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决定。

15、与工业产品一样,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也是由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16、级差地租的存在是决定土地价格高低的主要因素。

17、土地报酬递减是指在技术和其它要素不变的条件下,对相同面积的土地连续追加某种要素的投入所带来的报酬的增量(边际报酬)迟早会下降。

18、土地的自然供给是有限的,但是土地的经济供给总量可以通过增加经济投入不断扩大。

19、根据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垄断地租不是来自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而是来自社会其他部门工人创造的价值。

20、工业企业向一定区位集中,有社会集聚和生产集聚两种形式,其中,社会集聚是偶然外在因素,而生产集聚是固定内在因素。

21、据中心地理论,圆形市场是联系中心地与服务区的最有效理论图式。

22、税基是国家税收制度的核心,反映征税的深度,体现国家的税收政策,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和纳税人的负担。

23、中央银行的业务范围涉及再贴现、再贷款、自由转借、专项贷款等资金运用业务。

24、耕地占用税以纳税人实际占用耕地面积每年计征一次。

25、农村居民占用耕地新建住宅,免征耕地占用税。

26、土地增值税的课税对象是有偿转让房地产所取得的土地增值额。

27、因国家建设需要而被政府征用的房地产免征土地增值税。

28、学校兴办的校办工厂校办企业商店和招待所等的房地产免征房产税。

29、纳税人负担的轻重不但可以通过税率来调节,也可以通过加成和减免来调节。

30、城镇土地使用税是对土地所有权的征税。

三、单选题1、按照现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殡葬场所用地属于( )。

A.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B.其它土地C.商服用地D.特殊用地2、土地权利证书不包括( )。

A.国有土地所有证B.集体土地所有证C.集体土地使用证D.土地他项权利证明书3、某企业以一宗房地产先向甲银行申请抵押贷款,同时办理了抵押登记;后又以该房地产向乙银行申请抵押贷款,也办理了抵押登记。

贷款到期后,该企业无力还款,依法定程序拍卖,拍卖所得款( )。

A.乙银行优先受偿B.甲银行优先受偿C.按二家银行的债权数额大小确定受偿顺序D.按二家银行的债权比例受偿4.影响土地利用的因素中,自然因素不包括( )。

A.气候、地貌B.水文、土壤C.植被、矿藏D.产业结构、投入水平5、下列不属于土地市场特点的有( )。

A.交易实体的非移动性B.土地市场的地域性C.土地市场的非垄断性D.流通方式的多样性6、甲企业有一宗国有土地,实际占用土地面积为60000平方米,其中20000平方米出租给企业乙企业,用于存放企业乙企业的原材料;在其余的40000平方米土地上,甲企业建造了一座生产厂房,现企业甲根据规定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纳税时应以( )为计税依据。

A.60000平方米B.40000平方米C.20000平方米D.10000平方米7、2006年A省制定了A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按照《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规定,下列( )为A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期限。

A.15年B.25年C.35年D.45年8、某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房地产的收入为3000万元人民币,扣除项目金额为1500万元,则应缴土地增值税为( )万元。

A.450 B.525 C.600 D.9009、人类虽然能移山填海,扩展陆地;或围湖造田,增加耕地,但这仅仅是土地用途的转换,并没有增加土地面积。

这表明了土地的( ) 自然特性。

A.土地面积的有限性B.土地位置的固定性C.土地质量的差异性D.土地永续利用的相对性10、根据现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水田包括实行水生、旱生农作物轮种的耕地B.园地包括用于育苗的土地C.林地包括居民点内部的绿化林木用地D.林地包括迹地11、土地市场实际上是由政府控制的市场,因而价格机制、竞争机制等对土地供求关系的调节作用就不如一般商品那样明显。

这表明了土地市场具有( ) 特点。

A.交易实体的非移动性B.土地市场的地域性C.土地市场的垄断性D.流通方式的多样性12、王某准备将自己的一临街商业门市转手,价格协商为60万元,设应扣除项目为35万元,则业主应缴纳土地增值税( )万元。

A.3.5 B.5.5 C.8.25 D.10.2513、在下列土地价格影响因素中,属于一般因素的是( )。

A. 物价变动B.交通条件C.公用设施条件D.环境质量14、土地价格是土地权利和( )的购买价格。

A、价值B、有效需求C、使用价值D、收益15、地价影响因素中,土地级别和基准地价属于影响地价的( )。

A、一般因素B、个别因素C、区域因素D、特殊因素16、影响土地价格的区域因素包括( )A、位置、交通条件、基础设施条件B、行政、社会、经济因素等C、面积、形状、土地使用年限等D、地形、朝向、地质条件17、影响土地价格的因素,分为一般因素、区域因素和( )A、宏观因素B、经济因素C、个别因素D、社会因素18、地产的( )性和不可移动性决定了土地市场是不完全的市场。

A、价值B、价格C、普遍D、个别19、根据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农业用地的垄断地租是来自( )。

A、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B、社会其他部门工人创造的价值C、农业工人利用肥沃土地创造的超额利润D、农业工人利用位置较好的土地创造的超额利润20、根据中心地理论,( )市场是联系中心地与服务区的最有效理论图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