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常用保健穴位
常用中医穴位定位
常用中医穴位定位1、百会:【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得中点处。
【功效】生养固脱,醒脑安神、【主治】(1)昏迷,昏厥,休克。
(2)内脏下垂,子宫脱垂,脱肛。
(3)精神分裂症,癔病、(4)头痛,眩晕,神经衰弱。
【操作】向后横刺0。
8~1、2寸,也可向左右横刺。
灸3~5壮,艾炷不宜太大。
2、印堂:【定位】在额部,当两眉头之中间。
【功效】清热止痛、【主治】(1)鼻炎,鼻衄,感冒发热,眩晕,前额痛。
(2)高血压,低血压,失眠,产后血晕不语,子痫,小儿惊厥,呕吐。
【操作】斜刺或横刺,向下或向左右透刺0。
5~1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3、素髎【定位】鼻尖得正中央。
【功效】回阳救逆,开窍泄热。
【主治】(1)昏迷,休克,呼吸衰竭,心动过缓,低血压。
(2)鼻炎,酒渣鼻。
【操作】从鼻尖向上刺0.5~1寸、4、太阳【定位】在额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得凹陷处、【功效】清热止痛、【主治】(1)头痛,偏头痛,眩晕,感冒、(2)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
(3)目疾、【操作】直刺0.5寸,斜刺或横刺1~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禁灸。
5、水沟(人中)【定位】在面部,当人中沟得上1/3与中1/3交点处、【功效】醒脑开窍,复苏宁神、【主治】(1)昏迷,惊厥,新生儿窒息、(2)急性腰扭伤、(3)鼻炎,口眼歪斜,面肿。
【操作】向上斜刺0、3~0.5寸。
禁灸。
6、承浆【定位】颏唇沟得正中凹陷处。
【功效】祛风通络【主治】(1)急性腰扭伤。
(2)面瘫得口角歪斜,面痉挛得口角抽搐,三叉神经第3支痛、(3)口腔溃疡,齿痛,面肿。
【操作】微向上斜刺0。
3~0。
5寸、7、廉泉【定位】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结喉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
【功效】开窍利舌,清音。
【主治】(1)中风舌强不语,暴哑。
(2)流涎,舌下肿痛。
(3)扁桃体炎,吞咽困难。
【操作】向舌根部斜刺0、5~1寸,或再分别向两旁斜刺0。
5~1寸。
8、迎香【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当鼻唇沟中。
中医里的七个性保健穴位
天柱
(在颈部后方有名为“天柱”的穴道)在使用拇指按摩此处的同时,轻轻地碰触、磨蹭也能充分达到前戏的效果。
当然,不用手而用舌头舔也可以。
这个穴道对于整天坐办公桌的女性最有效。
大巨
(大巨:位于肚脐的两侧)按摩的时候,要根据女性的表情随时调节力道强弱。
这么做主要是为了要促进女性肉体的血液循环,让她的身体逐渐燃起兴奋的欲火。
膻中
用拇指按压“膻中”穴(位在两个乳房中间)时,按到女方眉头稍微皱起即可。
有丰乳的功用。
耳朵
原本就是女性的重要性感带之一,多半采取“舔”和“轻咬”两种方法。
无论是磨蹭耳朵的内侧用手指插入耳道,效果都相当好。
乳根
爱抚女性乳房时,要从下往上方推压,无论是用揉的,或是由下往上推抚,效果都很好。
同时可以达到前戏的目的。
承扶
由于这地方对痛觉相对迟钝,所以指压时也必须用力些。
由于和性器连接的坐骨神经,正巧位于左右“承扶”(位于臀部隆起顶端)穴和尾椎之间,因此也有人借着刺激这里来治疗性冷感。
对这儿施以指压的话,可以强化扩约筋的收缩力,也可以增加性器的感度;所以对“承扶”穴的指压是很重要的。
涌泉
在指压治疗时,通常会用力推拿这个穴道(位在脚掌心);但是以增加性感度为目的时,就不需要这么用力,反倒要以轻柔的碰触为主。
由于这里有重要的神经干通过,所以用手指轻抚会让女性获得实时且敏锐的快感。
常用保健穴位
常用保健穴位1.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传统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定位: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
在膝部、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脊外侧一横指处,为人体第一大保健穴,可提高人体免疫力。
功效:生发胃气、燥湿健脾。
主治:(1)胃痛、胃胀、腹胀腹泻、便秘。
(2)虚劳诸症。
为强壮保健要穴、可经常用手按揉或艾灸。
(急慢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痢疾、阑尾炎、肠梗阻、肝炎、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热、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肾炎、肾绞痛、膀胀炎、阳痿、遗精、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
)(俗话说:“若要安,三里常不干”.灸法:灸5-15壮,温灸10-30分钟。
用足三里穴防病健身的方法简便易行,一是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一次,每次每穴按压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注意每次按压要使足三里穴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的感觉。
二是可用艾条做艾灸,每周艾灸足三里穴1-2次,每次灸15-20分钟,艾灸时应让艾条的温度稍高一点,局部有温热舒适感觉,就固定不动,以灸至局部稍有红晕为度,艾条缓慢沿足三里穴上下移动。
以上两法只要使用其一,坚持2-3个月,就会使胃肠功能得到改善,使人精神焕发,精力充沛。
)(古今大量的实践都证实,足三里是一个能防治多种疾病、强身健体的重要穴位。
足三里是抗衰老的有效穴位,经常按摩该穴,对于抗衰老延年益寿大有裨益。
"三里"是指理上、理中、理下。
胃处在肚腹的上部,胃胀、胃脘疼痛的时候就要"理上",按足三里的时候要同时往上方使劲;腹部正中出现不适,就需要"理中",只用往内按就行了;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上的病痛,得在按住足三里的同时往下方使劲,这叫"理下"。
) 文献:《灵枢》: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
常用中医穴位定位
常用中医穴位定位1、百会:【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功效】生养固脱,醒脑安神。
【主治】(1)昏迷,昏厥,休克。
(2)内脏下垂,子宫脱垂,脱肛。
(3)精神分裂症,癔病。
(4)头痛,眩晕,神经衰弱。
【操作】向后横刺0.8~1.2寸,也可向左右横刺。
灸3~5壮,艾炷不宜太大。
2、印堂:【定位】在额部,当两眉头之中间。
【功效】清热止痛。
【主治】(1)鼻炎,鼻衄,感冒发热,眩晕,前额痛。
(2)高血压,低血压,失眠,产后血晕不语,子痫,小儿惊厥,呕吐。
【操作】斜刺或横刺,向下或向左右透刺0.5~1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3、素髎【定位】鼻尖的正中央。
【功效】回阳救逆,开窍泄热。
【主治】(1)昏迷,休克,呼吸衰竭,心动过缓,低血压。
(2)鼻炎,酒渣鼻。
【操作】从鼻尖向上刺0.5~1寸。
4、太阳【定位】在额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功效】清热止痛。
【主治】(1)头痛,偏头痛,眩晕,感冒。
(2)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
(3)目疾。
【操作】直刺0.5寸,斜刺或横刺1~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禁灸。
5、水沟(人中)【定位】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功效】醒脑开窍,复苏宁神。
【主治】(1)昏迷,惊厥,新生儿窒息。
(2)急性腰扭伤。
(3)鼻炎,口眼歪斜,面肿。
【操作】向上斜刺0.3~0.5寸。
禁灸。
6、承浆【定位】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功效】祛风通络【主治】(1)急性腰扭伤。
(2)面瘫的口角歪斜,面痉挛的口角抽搐,三叉神经第3支痛。
(3)口腔溃疡,齿痛,面肿。
【操作】微向上斜刺0.3~0.5寸。
7、廉泉【定位】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结喉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
【功效】开窍利舌,清音。
【主治】(1)中风舌强不语,暴哑。
(2)流涎,舌下肿痛。
(3)扁桃体炎,吞咽困难。
【操作】向舌根部斜刺0.5~1寸,或再分别向两旁斜刺0.5~1寸。
8、迎香【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当鼻唇沟中。
人体穴位图解大全
人体穴位图解大全人体常用穴位按摩保健方法(动画图解)一、穴位:脾经(脾土)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图解:二、穴位:肺经(肺金)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图解:三、穴位:肾经(肾水)位置:小指掌面。
操作:①补肾经:在小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肾经: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100~200次。
主治:小便赤涩不利,遗尿,尿频等。
图解:四、穴位:肝经(肝木)位置:食指掌面。
操作:①补肝经:在小儿食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肝经:由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惊风抽搐、目赤,伤风感冒,脾虚泄泻,肝炎等图解:五、穴位:心经(心火)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图解:五脏相对于五行的,大家没事的时候可以多做按摩,闲着也是闲着,做了总比没做的好。
只是上面说的是患儿,应该对应大人的也可以的,中医穴位是一样的。
健身是全民的,无论是以什么方式。
没事时,坐车时都可以按摩一下试试了!常见病穴位按摩:1.扁桃腺疼痛指压“合谷”对于治疗扁桃腺疼痛非常有效,合谷穴不仅能治扁桃腺疼痛,对于牙痛、高血压、面疱也很有效。
“合谷”是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
2.治疗便秘的穴位与指压法先卧在床上,放松全身肌肉,在第4、5腰椎中间向左右二指幅处强压到稍有疼痛感。
由于此处能刺激大肠,使大肠机能活泼,因此能治好任何便秘。
常用腧穴的定位和功能主治
常用腧穴的定位和功能主治1. 腧穴简介腧穴是人体上特定的穴位,通过按摩、针灸等手段刺激腧穴可以调节气血、平衡阴阳,起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作用。
常用腧穴的定位和功能主治是中医学中的基本知识之一。
2. 常用腧穴的定位和功能主治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腧穴及其定位和功能主治:•风池穴:–定位:位于颈部,距离翳风穴约1.5寸。
–功能主治:治疗头痛、目眩、颈项强痛等症状。
•三阴交穴:–定位:位于内踝尖上方,距离内踝尖3寸。
–功能主治:调经、止痛、益气血等。
•关元穴:–定位:位于脐中,距离脐中1.5寸。
–功能主治:调节人体气机、治疗腹痛、泄泻等。
•太渊穴:–定位:位于足大趾骨隆起端的中央凹陷处。
–功能主治:治疗眼疾、喉痹等。
•曲池穴:–定位:位于肘内侧,肘横纹上方2寸。
–功能主治:治疗肘臂疼痛、胸肋痛等。
•大椎穴:–定位:位于人体第7颈椎棘突下方。
–功能主治:调节人体气血、治疗颈椎病等。
•上巨虚穴:–定位:位于足趾上端,迎香穴与阳白穴连线的中点。
–功能主治:治疗头痛、口眼歪斜等。
•膏肓穴:–定位:位于足内侧踝骨下方,足跟中央凹陷处。
–功能主治:治疗腰背痛、足部疼痛等。
•涌泉穴:–定位:位于足底部,第一跖骨头与第二跖骨头之间的凹陷处。
–功能主治:调节睡眠、治疗疲劳等。
3. 使用腧穴的注意事项在使用腧穴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事项:•找准穴位:准确地找到腧穴位置非常重要,可以借助专业书籍、指导师傅或专业人士的帮助。
•注意卫生:在按摩或针灸腧穴时,确保双手和工具的卫生,避免引起感染。
•保持舒适:在按摩或刺激腧穴时,需要轻柔、舒适的手法,不要过度用力或刺激,以避免伤害。
•了解禁忌:某些腧穴在特定情况下需要避免刺激,比如孕妇、风寒感冒患者等,请务必了解相关禁忌。
•个体差异:每个人的体质和敏感度不同,对刺激的反应也会有所差异,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4. 总结常用腧穴的定位和功能主治是中医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研究和了解常用腧穴可以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治疗和日常保健。
人体常用穴位位置图及作用与好处-人体准确位置图
人体经常应用穴位地位图及感化与利益导读:经由数千年的研究和沉淀,穴位摄生的平庸疗效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中医以为,人体经脉上有361个穴位,假如再加上经脉之外的穴位,就有上千个.要控制这些常识,对于通俗人来说十分艰苦,是以穴位摄生似乎离人们的日常生涯还有点远.本文总结出便于大家记忆的十个主要摄生穴位,日常平凡按揉几下,可助您强身健体,祛病摄生.一、风池穴:明目醒脑中医讲“头子风池主”,就是因为风池穴能治疗大部分风病.风池穴的地位: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处,与耳垂齐平.常与攒竹穴.太阳穴.睛明穴.四白穴等合营,治疗眼部疾病,缓解眼部症状.按揉以上穴位,同时合营颈椎矫治,对治疗近视眼有很好的疗效.此外,按揉风池穴和四周肌肉,可以有用地缓解颈椎病.外感风寒.表里风邪激发的头痛,以及长时光低头工作导致的颈部疲惫.工作间隙,轻叩风池穴,可起到提神醒脑.清除疲惫的感化.二.中脘穴:养胃中脘穴的地位:在腹部正中线上,胸骨下端与肚脐衔接线中点处,按压时会有酸痛感.胃不好的人可以常按中脘穴.急性胃刺痛患者可点按中脘穴,用手指按压10秒,松开,再压,如斯重复,三五分钟就可缓解症状;慢性胃不适患者可按揉中脘穴,用手掌轻揉,可促进消化;急性胃肠炎患者在按揉中脘穴的同时,还可以按揉天枢穴(位于肚脐旁2寸处).大巨穴(位于脐下2寸旁开2寸)合营治疗.三.关元穴:补肾固元关元穴的地位:肚脐以下3寸(约为除拇指外四根手指并拢的宽度)处.按揉关元穴可填补肾气,延缓年轻.对男性来说,按揉关元穴可以缓解肾虚.腰酸.失落发等问题.对女性来说,按揉关元穴可以治疗懈弛解许多妇科病.按揉关元穴前,要先搓热手掌,将掌心瞄准腹部的关元穴做搓揉的动作,由轻到重,直到感到发烧.四.内关穴:养护心脏内关穴的地位:张开手臂,掌心向上,握拳并抬起手段,可以看到手臂中央有两条筋,内关穴就在离手段距离两个手指宽的两条筋之间. 按揉内关穴有助于血气疏浚,用大拇指垂直往下按,每次按揉3分钟阁下,直至局部觉得酸麻.除了呵护心脏,内关穴照样个济急的穴位,在病人突发心脏病时,先让病人平躺,在等待急救时代,合营按揉内关穴可起到缓解痛苦悲伤的后果.此外,按揉内关穴还能缓解头疼.口干.嗓子疼.颈椎病.肩周炎.腰部痛苦悲伤等病症.五.合谷穴:清热止痛合谷穴又称虎口,位于拇指和食指张开后,隆起肌肉最高处.合谷穴有清热解表.沉着止痛的感化,仇人面部疾病,有很好的缓解和治疗感化.因为风热伤风引起的头痛发烧.上火牙疼,吃了药不克不及立时奏效,均可经由过程指压合谷穴来缓解,力道以觉得酸.麻.胀为宜.假如伴随发烧,可用瓷汤勺刮颈后部皮肤或用手指揪拉四周皮肤,直到发红发紫,有助于排出热毒,较快退烧.六.委中穴:解腰背酸痛委中穴的地位:位于膝内窝腘窝处中点.中医讲,“腰背委中求”,长期久坐.姿态不当造成腰背和肩膀不舒畅的上班族或常感腰酸背痛的老年人,常按委中穴可以通行腰背气血.按揉委中穴时,力度以稍感酸痛为宜,一压一松为1次,一般可持续按压20次阁下.值得提示的是,肾虚引起的腰痛照样要以补肾为本.七.阳陵泉:舒筋活络阳陵泉的地位:在小腿上,找它的时刻要危坐不动,用手摸腿,膝关节外下方有一个崛起,叫腓骨小头,腓骨小头前下方的凹陷就是阳陵泉的地位.日常平凡按揉阳陵泉,再合营运动肩膀,可以缓解肩膀四周的痛苦悲伤.此外,阳陵泉还对乳房胀痛.两肋胀痛,肋间神经痛有缓解感化.八.足三里:“万能”穴平易近间一向有“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说法,足三里的地位:在外膝盖窝下方3寸.中医有“肚腹三里留”的要诀,说的是,假如我们有肚腹部的疾病,如慢性胃肠炎.慢性腹泻.胃寒等,都可以按揉足三里.别的,足三里对高血压.冠芥蒂.肺芥蒂.脑出血.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也有很好的预防感化.白领和亚健康人群,天天按压足三里10分钟,能减轻工作压力,缓解疲惫.九.三阴交穴:滋阴养颜三阴交被称为女人的穴位,位于小腿内侧,脚踝骨的最高点往上3寸处.按揉三阴交,有助于打通人体淤塞,保养子宫和卵巢,还有调月经.除斑.祛皱.祛痘,治疗皮肤过敏.皮炎.湿疹的感化.从经期前三天开端,天天按揉三阴交,保持三个月,可以缓解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按揉时,将拇指竖立放在穴位上,先向下按压再揉,每次1分钟阁下,停歇后再揉.因为按揉三阴交有调畅人体气血运转的感化,所以不合适妊妇.十.涌泉穴:安神健体涌泉穴为肾经之首,位于足底,在足掌的前1/3.弯屈脚趾时的凹陷处.平易近间有“三里涌泉穴,长寿妙中诀;睡前按百次,健脾益精血”的说法.天天洗脚后,用双手大拇指摩搓两足底涌泉穴10分钟阁下,有助睡眠.神经虚弱的人,可将时光延伸为半个小时.气象转暖后,可赤脚或穿袜在鹅卵石路上漫步,刺激涌泉穴.专家提示:平凡按揉穴位可以治疗懈弛解疾病,有摄生保健的感化,但其实不料味着包治百病.除下场部按揉外,还要调剂全身的状态.值得留意的是,穴位按揉固然简略有用,也其实不是人人合适,尤其是孕产妇和体弱者要在大夫的指点下操纵,不要随便测验测验.【免责忠言】本站宣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干操纵请咨询当地病院医师,或参加穴位摄生③群:82716593 交换评论辩论.。
中医常用保健穴位PPT幻灯片课件
35
复习一下
十宣 合谷 内关 水沟 太阳 百会 大椎 神阙 足三里 三阴交 涌泉
36
休息一下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中医经络与养生相聆听!
50
13
3.简便取穴法:
简便取穴法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简便易 行的取穴法,又称“经验取穴法”。 例如:两耳尖直上连线中点取百会穴。
14
1.内关穴
快速取穴 微屈腕握拳,从掌侧腕横
纹向上2寸,两条锁状筋 之间。 主治:心痛、心悸、胸痛、 失眠
15
2. 合谷
快速取穴法 拇指食指并拢,当第1.、2
26
快速取穴 低头,后颈部隆起最
高点,下缘凹陷处。
27
8.百会
百会—定位:正坐或卧位。在头部,当前 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中点。
主治:头痛,眩晕,不寐,中风,偏瘫。
28
快速取穴 两耳尖连线的中点。
29
9.水沟
水沟—定位:仰卧或仰靠坐位。在面部, 当人中沟上1/3于中1/3交点处。
经络系统
十二经筋 十二皮部
十五别络
络脉 孙络 浮络
3
十二正经
手太阴肺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阴心经 手阳明大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阴脾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 足阳明胃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任脉
督脉
4
一、腧穴
定义: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 (一)腧穴的分类 1、十四经穴 2、经外奇穴 3、阿是穴
17
快速取穴:站位弯腰,同侧虎口围住髌骨 上外缘,余四指向下,中指指尖处即是。
常用穴位图解
一、经典原文及注解1、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2、十要穴保健歌传统中医保健流行一首十要穴保健歌,几千年以来为人类所利用,不花钱,能治病,人人可以动手,无副作用。
“三百六十穴,不外十要穴”,可以增强抗病能力,提高人体免疫功能。
三里内关穴,胸腹中妙诀。
曲池与合谷,头面病可彻。
腰背痛相连,殷门昆仑穴。
头项若有病,后溪并风池。
膝前兼胸胁,环跳与阳陵。
三百六十穴,不外十要穴。
(1)风池穴取穴: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的会穴。
方法:1、先将右手拇指与食指岔开,分按两侧风池,两指同时用力一捏一松25下;2、换左手捏拿风池25下;3、双手两拇指分按两风池,余四指抱头,两拇指同时用力揉捻旋转各50下。
(2)曲池穴取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屈肘成直角时在纹外端凹陷处,掌心向内取穴。
)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之一。
方法:1、用右手食指按压在左手曲池上,拇指托住少海穴(在肘窝底曲池对面),拇、食两指同时用力捏捻50下;2、换左手拇指捏拿揉捻右肘曲池50下。
(3)内关穴取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手少阴心包经络穴。
方法:1、用右手拇指按压左手内关,食指托住外关穴(在腕关节背侧,与内关相对)。
两指同时按压,一捏一松50下;换左手捏拿右手内关50下。
2、用右手拇指按压捻揉左手内关50下;换左手拇指捻揉右手内关50下。
(4)合谷穴取穴:在手背,第1、2(拇、食指)掌骨之间,当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
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四总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和回阳九针穴之一。
方法:用右手拇、食指岔开,捏拿左手合谷50下;换左手捏拿右手合谷50下。
(5)后溪穴取穴: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掌骨指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
手太阳小肠经腧穴,八脉交会穴通督脉。
人体常用按摩穴位
人体常用按摩穴位1、合谷穴位置:左手四指并拢,虎口撑开,然后右手握拳竖起大拇指,在拇指中间有一条指横纹,把指横纹放在左手的虎口处,这时大拇指往前弯曲,指尖所指的穴位就是合谷穴。
作用:属于大肠经脉,贯穿了手、肩一直到头部,从头部到上肢所包含的疾病通过合谷穴按摩后都应该有效,可以治疗从头部一直到手的疾病,甚至于可以预防中风、牙疼、嗓子疼等疾病。
按摩手法:拇指屈曲垂直,做一紧一松的按压,按压的力量要强,应有酸麻胀的感觉,每两秒一次,每次做五分钟。
2、内关穴位置:在我们手腕处有几条横纹,在紧挨着手的地方放上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在手臂的两条筋中间拇指按下去的地方就是我们所要找的内关穴。
作用:内关穴属于心包经,连接着心脏,按压内关穴可以治疗和预防心脏和肺脏有关的疾病。
止呕缓解晕车晕船。
按摩手法:拇指垂直按在穴位上,指甲要和;两筋平行,用指尖有节奏地按压,配合一些揉的动作,要有酸麻胀的感觉。
3、足三里位置:在“膝眼”下三寸。
把一只手的四指放在膝盖骨凹陷处的下面,另一只手的大拇指去按压腿骨与小指的交界点,这就是足三里穴。
作用:足三里所包含的经络就更广泛了,可以治疗五脏六腑的疾病。
这个穴位自古以来就是长寿保健穴。
胃痛。
按摩手法:拇指垂直下按,增加揉的动作,力度要大,不仅有酸麻胀的感觉,最好还要有一些窜的感觉,每两秒一次,每次做五分钟。
该穴在肌肉深层,点揉的力度要大,若用拇指肚轻轻的揉,像抚摸一样,根本就没把电路接通,经络也不会传导起效。
4、三阴交位置:在脚内踝尖上 7 厘米左右小腿胫骨后缘的地方,用手按时较其它部位敏感。
作用:三阴交是妇科的首选要穴,它可以说是妇科病的万灵丹,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也就说它能通利又能收摄、能活血又可止血,能滋阴又可利湿,根据个人不同的体质,而产生对机体有利的作用。
我们应该重视它的作用。
按摩手法:按揉。
5、次髎穴:在髂后上棘下与后正中线之间,适对第2骶后孔中。
位置:在臀部尾椎附近。
人体穴位图(图解+说明)
人体穴位全图附加: 人体12个重要穴位(从上到下)1、合谷穴。
合谷穴的取穴:用另一指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
根据经络理论以及实践证明,只要按摩合谷穴,就可以使合谷穴所属的大肠经脉循行之处的组织和器官的疾病减轻或消除,健康可以保证。
由于大肠经从手走头,凡是头面上的病,象头痛、发热、口干、流鼻血、脖子肿、咽喉病以及其他五官疾病都可以得到缓解和治疗。
在按摩时,两手可以交替按摩,用拇指屈曲垂直按在合谷穴上,做一紧一松的按压,频率为每2秒钟一次,即每分钟30次左右。
2、少商穴:位于拇指桡侧指甲根后1分许。
用手指甲点压有痛感处。
属于手太阴肺经。
用于辅助治疗扁桃体炎、咽喉肿痛、效果良好,还常用于治疗咳嗽、感冒发热、肺炎等。
按摩手法:用手指甲切压1-2分钟。
3、神门穴:位于掌小指侧腕横纹尺端稍上方凹陷处,属于手少阴心经。
功能:安心宁神,常用于治疗失眠、多梦、心慌心跳等症。
可用“贴膏法”:一般活血止痛膏均可,剪成一元硬币大小,晚餐后贴于净后神门穴处,次晨取下,可辅助治疗失眠症。
4、内关。
位于腕横纹上两寸,在掌长肌腱和桡侧屈腕肌腱之间,就是从手腕横纹向后量三横指,在两筋之间取穴。
内关穴属心包经,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心系实则心痛”。
所以古典的经络学说早就把心脏病和心包经的内关穴联系起来,千百年来无数的例证证明针刺和按摩心包经的内关可以治疗和预防心脏病的发生。
另外,由于心包经起于胸中,所以针刺和按摩内关穴对呼吸系统的疾病,如:哮喘、肺气肿、肺心病等疑难病都有一定的疗效。
和按摩合谷穴一样,我们建议,按压内关穴的方法是用大拇指垂直在内关穴上,指甲的方向要竖向,和两筋平行,指甲要短,以指尖有节奏地按压并配合一些揉的动作,要有一定的力渡,使按摩内关穴产生一定的得气感觉,最好要使酸、麻、胀的感觉下传到中指,上传到肘部,这样才有较好的效果。
5、后溪穴:位于手掌上横纹(手掌最上面一条横纹)尽头处,即小指弯与手掌成90度时,横纹尽头突出最高处。
中医穴位常用穴位的功效与应用
中医穴位常用穴位的功效与应用中医学认为,人体有数百个穴位分布在经络中,这些穴位与身体的脏腑器官相连接,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调节气血运行,促进身体的健康。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医常用的穴位及其功效与应用。
1. 风池穴(Fēng Chí Xué)风池穴位于颈后,两侧颈椎旁突起的肌肉凹陷处。
按揉风池穴能缓解颈椎病、头痛、眩晕等症状,同时还有清热、退烧的效果。
2. 太渊穴(Tài Yuān Xué)太渊穴位于足底第一跖骨关节孔,按揉太渊穴能缓解腹痛、腹泻、腰腿酸痛等症状,对于调节肠胃功能具有良好的效果。
3. 三阴交穴(Sān Yīn Jiāo Xué)三阴交穴位于脚内侧踝骨上方三寸的凹陷处。
按揉三阴交穴可以调节月经不调、经期痛经等妇科问题,同时还能增强体内的气血运行。
4. 合谷穴(Hé Gǔ Xué)合谷穴位于大拇指与食指第一骨关节之间的凹陷处。
按揉合谷穴能缓解头痛、牙痛、失眠等问题,还可以调节气血循环,增强免疫力。
5. 降压穴(Jiàng Yā Xué)降压穴位于手腕横纹下三寸处。
按揉降压穴有利于降低血压,对高血压患者具有一定的帮助。
6. 鱼腰穴(Yú Yāo Xué)鱼腰穴位于脚背外侧第五跖骨与小腿骨胫骨之间的凹陷处。
按揉鱼腰穴能缓解腰酸背痛、下肢疼痛等问题,对于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等症状有效。
7. 足三里穴(Zú Sān Lǐ Xué)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膝盖外侧缘与胫骨前缘之间的凹陷处。
按揉足三里穴可以缓解胃肠问题、腹胀、便秘等症状,并能增强体力,改善疲劳状态。
以上只是中医常用穴位中的一部分,每个穴位都有其独特的功效与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具体症状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按摩或针灸,以达到调理身体、促进健康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穴位疗法时,要遵循专业医生的指导,尤其是对于针灸这一种需要专业技术的疗法,不可自行尝试。
中医针灸穴位与作用简明手册
中医针灸穴位与作用简明手册针灸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来调理身体,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目的。
本手册旨在向读者介绍常用的针灸穴位及其作用,以便读者在阅读后能够下载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第一部分:头部穴位1. 神阙穴(D23)作用:有助于缓解头痛、眩晕,改善精神状态。
2. 梁门穴(D20)作用:能够治疗眼部疾病,如视力模糊、眼疲劳等。
3. 攒竹穴(E2)作用:可减轻鼻塞、流清涕,缓解过敏性鼻炎症状。
4. 颊车穴(E4)作用:有助于缓解牙痛、颌面肌痉挛等口腔问题。
第二部分:上肢穴位1. 太渊穴(P6)作用:是治疗恶心、呕吐以及妊娠反应的常用穴位。
2. 曲池穴(LI11)作用:能够缓解上肢肿痛、关节炎等症状。
3. 侠溪穴(P5)作用:可缓解手指麻木、关节炎等问题。
4. 十宣穴(P10)作用:有助于缓解手肘疼痛、上肢麻木等症状。
第三部分:中部穴位1. 气海穴(CV6)作用:能够调节和增强腹部脏器的功能,缓解消化不良等问题。
2. 缺脾穴(SP6)作用:有助于缓解胃部不适、腹胀和便秘等症状。
3. 关元穴(CV4)作用:可调理生殖系统,改善月经不调、性功能障碍等问题。
4. 腰眼穴(BL23)作用:能够缓解腰痛、肾虚等腰部问题。
第四部分:下肢穴位1. 三阴交穴(SP6)作用:是常用的调经、养血、利尿的穴位。
2. 飞扬穴(BL58)作用:能够缓解下肢肿胀、疼痛以及跟腱炎等症状。
3. 左眉穴(GB14)作用:有利于缓解头痛、眼疲劳,调整情绪。
4. 丰隆穴(ST40)作用:可改善下肢湿气重、肠胃气滞等问题。
通过阅读上述资料,您可以下载并打印下来,供日常练习和参考之用。
中医针灸穴位与作用简明手册将帮助您更好地了解针灸的原理和应用,以便在适当的情况下自行或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进行针灸疗法。
(未满1500字)。
穴位归纳总结
穴位归纳总结穴位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指的是人体上特定的区域,通过刺激这些区域可以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从而治疗或缓解一些疾病。
在中医学的经典著作中,穴位的名称和作用有着详细的记载,这些穴位的归纳总结,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医学的理论体系,还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一、头部穴位1. 百会穴(Baihui Xue)百会穴位于人体头顶凹陷处,是治疗头痛、失眠、眩晕等症状的重要穴位。
2. 太阳穴(Taiyang Xue)太阳穴位于眼眶下方的颞骨突起处,常用于治疗偏头痛、眼疾和面部神经痛等病症。
3. 额部太阳穴(Ebu Taiyang Xue)额部太阳穴位于人体前额骨突起处,常用于治疗眼部疾病、头晕和面部神经痛等疾病。
二、上肢穴位1. 内关穴(Neiguan Xue)内关穴位于手腕两根骨头之间的凹陷处,是治疗心脏病、胃病和内分泌失调的重要穴位。
2. 鱼际穴(Yujii Xue)鱼际穴位于手背腕横纹上方,常用于治疗手指麻木、疼痛和关节炎等病症。
3. 少商穴(Shaoshang Xue)少商穴位于人体拇指甲根处,多用于治疗咽喉疾病、口腔溃疡和声音嘶哑等疾病。
三、胸腹穴位1. 心脉俞穴(Xinmai Yu Xue)心脉俞穴位于背部脊柱两侧,该穴位有助于调节心脏功能,常用于治疗心脏病、心律失常等病症。
2. 胃俞穴(Weiyu Xue)胃俞穴位于背部脊柱两侧,常用于治疗胃病、消化不良和食欲不振等疾病。
3. 中枢俞穴(Zhongshu Yu Xue)中枢俞穴位于背部脊柱两侧,该穴位能够调节脊柱相关的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脊柱侧弯等。
四、下肢穴位1. 阳陵泉穴(Yangling Quan Xue)阳陵泉穴位于小腿外侧,是治疗足部肿痛和关节炎的重要穴位。
2. 三阴交穴(Sanyinjiao Xue)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常用于调节妇科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问题。
3. 足三里穴(Zusanli Xue)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侧,多用于治疗腹痛、腹泻和免疫系统相关的疾病。
中医养生基础知识最常用的十胩穴位
中医养生基础知识最常用的十胩穴位一、合谷穴合谷穴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按摩合谷穴可以缓解感冒、咳嗽、头痛、牙痛等症状,具有通络止痛、调和气血的功效。
二、曲池穴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按摩曲池穴可以缓解感冒、咳嗽、咽喉肿痛等症状,具有清热解毒、舒筋活血的功效。
三、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
按摩足三里穴可以缓解胃痛、呕吐、腹胀、泄泻等症状,具有健脾和胃、调中益气的功效。
四、三阴交穴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按摩三阴交穴可以缓解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等症状,具有活血通络、调经止痛的功效。
五、神阙穴神阙穴位于脐中央。
按摩神阙穴可以缓解腹痛、腹泻、脱肛等症状,具有温通元阳、补益脾胃的功效。
六、内关穴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按摩内关穴可以缓解心痛、心悸、胸闷等症状,具有宽胸理气、宁心安神的功效。
七、委中穴委中穴位于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按摩委中穴可以缓解腰痛、下肢痿痹等症状,具有舒筋活络、散瘀止痛的功效。
八、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按摩涌泉穴可以缓解头痛、头晕、失眠等症状,具有滋阴降火、醒脑开窍的功效。
九、百会穴百会穴位于后发际正中上7寸,当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
按摩百会穴可以缓解头痛、头晕、失眠等症状,具有醒脑开窍、安神定志的功效。
十、阳陵泉穴阳陵泉穴位于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按摩阳陵泉穴可以缓解肝炎、胆囊炎等症状,具有疏肝利胆、舒筋活络的功效。
人体十大保健穴位
人体十大保健穴位1、合谷:位于虎口,在手背第1、第2掌骨之间,约平第2掌骨中点处,和手心的劳宫相对。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古人的针灸歌诀总结出合谷和列缺、委中、足三里这四个重要穴位的主治病症。
肠胃肚腹的疾病取足三里,腰背疼痛取委中,头侧颈项的病症取列缺,头面部的病症取合谷。
?合谷能补能泻,是治病保健的重要穴位。
它可以祛风散寒,疏通经络,开窍醒神,对感冒发烧、各种头痛、鼻炎、牙痛、中风不语、口眼歪斜、神昏嗜睡都有很好的效果。
合谷穴还有补气的作用,能够治疗气虚、脱证。
合谷配合足三里能够补益中气,相当于补中益气汤的效果;合谷配合关元可以补气回阳,相当于参附汤的急救效果。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合谷穴配合三阴交有催产的作用,可以治疗滞产。
妇女生产时气虚乏力,宫口难开,这时候针刺合谷用补法,三阴交用泻法,有确切的催产功效。
因此孕妇是禁用合谷穴的。
我爱人两次生产时都用了这种古老的催产方法,在扎针几分钟之后就顺产而下,立竿见影,避免了难产和剖腹产之苦。
但可惜的是,这种简便、安全、疗效确切的催产方法在医院里几乎已经没人使用了,因此造成的剖腹产也越来越多。
?2、内关:位于前臂内侧腕横纹上2寸之处,在两根肌腱的中间,和腕横纹外侧的外关相对。
?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穴位,为八脉交会穴之一,一穴多用,有广泛的适用范围。
心包是心脏的包膜,它可以疏通经络,改善心脏供血,治疗各种各样的心脏疾患,比如心悸、胸痛、胸闷等;它可以降胃气,配合足三里治疗胃痛、呃逆、呕吐、打嗝;它可以镇静安神、滋阴降火,配合神门、三阴交治疗失眠、烦躁、内热、掌心发热、出汗等病症。
经常揉按内关对于各种各样的心脑血管疾病、肠胃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等都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晕车常常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这是脾胃虚弱、胃气上逆的缘故,重按两个手腕内侧的内关可以有效防治晕车。
?3、风池:在双耳后、枕骨下,发际边缘的凹陷处。
?“风为百病之长”,风池对于抵御和排出风寒外邪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医常用保健穴位ppt课件
.
22
5. 治虚喘:喘哮发作面色苍白,用灸法,特效。
6. 治小肠病:为小肠募穴,可治小肠各种疾病。
7. 治糖尿病:强肾可缓解糖尿病并发症,需配合足 三里、三阴交穴。
8. 治排尿不顺:可用灸法,也可以用拍法,五指并 拢空心掌拍打,一次连续拍108下效果最好。
9. 治各种血症:本穴为血液循环的强壮刺激点,又 为先天气海,元阴元阳在此交会,虚症用灸,平 时多揉按拍可促进血液循环。
.
19
关元穴
• 定位 位于脐下三寸处
• 功效 培元固本、补益下焦
• 临床应用
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临床上多用于泌
尿、生殖系统疾患。现代研究证实,
按揉和震颤关元穴,主要是通过调节
内分泌,从而达到治疗生殖系统疾病
的目的。
.
20
• 保健方法 艾灸或按摩。
• 温灸:每天温灸3-5分钟,有强肾壮阳,增 加男性性功能的功效,建议长期坚持使用, 效果显著。
3.失眠,癫狂,头晕。
4.虚劳赢瘦,水肿。
5.膝痛,下肢痿痹,脚气。
.
18
•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十二 指肠溃疡、胃下垂、痢疾、阑尾炎、 肠梗阻、肝炎、高血压、高脂血症、 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热、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肾炎、肾绞痛、膀胀炎、 阳痿、遗精、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 炎、休克、失眠等。
•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胃炎、肠炎、痢疾、 尿潴留。
.
29
内关穴
• 定位 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 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
27
神阙穴
• 定位 在脐部中央。
• 功效 穴当元神之门户,故有回阳救 逆、开窍苏厥之功效。加之位于腹之 中部,下焦之枢纽,又邻近胃与大小 肠,所以还能健脾和胃、理肠止泻。 本穴除治中风脱症,厥逆之外,还可 治疗腹泻、脱肛等症。一般不针,可 隔盐、隔姜灸之。
立冬养生学习中医穴位保健
立冬养生学习中医穴位保健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秋季与冬季过渡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候,人们应该注重养生,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预防常见的秋冬季节疾病。
中医学认为,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提高免疫力,达到养生健康的效果。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中医穴位保健方法。
一、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膝盖以下四横指的地方,是一处常用的养生穴位。
按揉足三里穴可以活血、通经络、调节脾胃,对于改善消化功能、增加食欲有一定的效果。
同时,足三里穴还能够增强体力,提高身体的抵抗能力,预防感冒等疾病的发生。
二、太冲穴太冲穴位于脚趾第一节骨与第二节骨之间的凹陷处,是一处重要的养生穴位。
按摩太冲穴可以活血、通经络,对缓解疲劳、改善睡眠质量有一定的帮助。
此外,太冲穴还具有镇痛、平喘、消肿的作用,可以帮助人们缓解头痛、失眠等症状。
三、合谷穴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的凹陷处,是一处常用的养生穴位。
按揉合谷穴可以调节气血,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
合谷穴还具有镇痛、解毒的作用,可以缓解胸闷、咳嗽、头痛等症状。
此外,合谷穴还是一处常用的失眠、焦虑等精神压力缓解的穴位。
四、风池穴风池穴位于颈部的后颈底部,两侧颈椎大横突下陷的凹陷处,是一处重要的养生穴位。
按摩风池穴可以疏通经络,舒缓颈肩部的压力,缓解肩颈疼痛、头晕目眩等症状。
风池穴还能够平喘、安神、润喉,对于缓解咳嗽、嗓子干燥有一定的效果。
五、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脚底中央凹陷处,是一处重要的养生穴位。
按摩涌泉穴可以补肾益气,提高精力、 enhance digestion。
涌泉穴还具有镇痛、安神的作用,对于缓解腰痛、失眠等问题有一定的帮助。
此外,涌泉穴还能够缓解眼睛疲劳,提高视力。
综上所述,立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机,通过学习中医穴位保健的方法,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穴位按摩的效果,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提高免疫力,预防和缓解各种疾病。
然而,为了保证安全和有效性,请在按摩穴位前先咨询专业的中医师,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中医拔罐养生九大常用穴位
中医拔罐养生九大常用穴位一、足三里足三里是人体保健穴位之一,古人称之为“长寿穴”;有关足三里的经络理论已被大量现代研究所证实,足三里对大脑皮层功能有调节作用,对心血管功能、胃肠蠕动功能和内分明功能以及免疫系统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中医经络学认为,足三里所在的足阳明胃经是多气多血之脉,循行从头到足,纵贯全身,主要分布于头面、胸腹及下肢外侧的前缘;所以足三里不仅可以调节消化系统的功能,还可以治疗胃经循行所经过部位的病变,以及多种全身性疾病,如、心脏病、胃肠病、等;经常在足三里穴拔罐,就可起到保健作用;二、涌泉涌泉穴是足少阴经第一个穴位,位于人体最下部足掌心处,体内湿毒之邪容易蕴集于此,不易排出,日积月累,阻塞经气,或随经气传至体内其它部位,造成许多疾病;涌泉穴拔罐可以排出体内的湿毒浊气,疏通足少阴肾经之经气;肾气旺盛,人体精力充沛,则齿固发黑,耳聪目明,延缓衰老;三、三阴交三阴交为肝、肾、脾三条阴经交会之穴;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血同源;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之精有赖于后天的滋养,后天之精有赖于先天的促动;经常进行三阴交拔罐可调理肝、脾、肾三阴经之穴气,使先天之精旺盛,后天之精充足,从而达到健康长寿;四、神阙神阙即是人体肚脐,它是人体保健及治疗的重要穴位之一;胎儿通过脐带从母体中获取营养,所以被称之为“生命之根蒂”;它是人体神气出入之门户,归属于任脉,为经气之海,五脏六腑之本;经常在神阙穴拔罐可起到健脾强肾,和胃理气,行气利水,散结通滞,活血调经的作用五、背俞穴人体五脏六腑之背俞穴均分布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在此条线上拔罐,可畅通五脏六腑之经气,调理五脏六腑生理功能,促进全身气血运行,是保健拔罐疗法的常用穴位;医学发现在背俞穴上拔罐,可通过对脊神经根的治疗,反射性地刺激中枢神经,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六、百会百会别名三阳五会,头为诸阳之会,拔此穴或常按摩对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有明显功效;其提升作用显着,对脏器下垂有特效;本穴位拔罐时常需要理发,否则密封效果不好,影响疗效;百会穴位于头部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叉点;其作用是平肝熄风,清热开窍;升阳益气,醒脑宁神;七、大椎大椎属督脉,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突出正中处,低头时明显,为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的交会处;大椎位于人体背部极上,故为阳中之阳穴,具有统领一身阳气,联络一身阴气的作用;常拔此穴,具有调节阴阳,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清热解毒,预防,增强身体免疫力的功效;八、内关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的一个重要穴位,位于掌侧腕横纹上,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有宁心安神,理气和胃,疏经活络等作用;常拔此穴,使心包经气血畅通,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作用;又因手厥阴心包经历经上、中、下三焦,对肺脏、胃肠道疾病也有很好疗效;九、合谷合谷就是俗称“虎口”的部位;属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经从手出发,沿手臂外侧,一直到头面部;合谷有清泄阳明,祛风解毒,疏经通络,镇痛开窍之功用;经常拔罐可使牙齿健康,也可以治疗、面部疾病;也能保持大便畅通,有利于排出毒物、废物,起到养颜、抗衰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