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常用穴位指导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科常见穴位PPT课件
百会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 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 穴居颠顶,联系脑部 治疗高血压、眩晕、血 管性头痛等。安神定志: 治心悸、失眠、健忘等 证
印堂
穴位于人体额部,当两眉头 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 仰靠或仰卧位取穴。 有明目通鼻、宁心安神的作 用,临床上主要用于配合治 疗失眠、头痛、鼻渊等病症。 主治病证:头痛,眩晕,失 眠,结膜炎,睑缘炎,鼻炎, 额窦炎,鼻出血,面神经麻 痹,三叉神经痛,子痫,高 血压、小儿惊风等。
曲池
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 屈肘 取该穴道时患者应采用正坐, 侧腕的取穴姿势,曲池穴位 于肘部,寻找穴位时曲肘, 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 缘凹陷处。 1.助排便,解除掉发危机; 2、有预防和改善老人斑、 皮肤粗糙 3、缓解高血压 按摩曲池穴容易造成流产, 孕妇禁用
内关
内关穴位于人体的前臂 掌侧,从近手腕之横皱 纹的中央,往上约两指 宽的中央。 1、帮助入眠,可调节 自律神经,改善胸痛、 心悸、盗汗,舒缓腹胀 感,治头晕目眩; 2、治疗心绞痛的穴位。
气海
位于腹正中线脐下一寸 半 ,取穴时,可采用仰 卧的姿势,气海穴位于 人体的下腹部,直线连 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 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 3/10的位置,即为此穴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 闭经、崩漏、带下、阴 挺、恶露不尽、胞衣不 下等妇科病证,腰痛、 食欲不振、夜尿症、儿 童发育不良等。
肾俞
阳陵泉
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 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范围:半身不遂, 下肢痿痹,麻木,膝膑 肿痛,脚气,胁肋痛, 口苦,呕吐,黄疸,小 儿惊风。现多用于坐骨 神经痛,肝炎,胆囊炎, 胆道蛔虫症,膝关节炎, 小儿舞蹈病等。
中医穴位ppt
消化系统疾病
胃痛
胃痛时,可以选取中脘、足三里、内关等穴位进行针灸或按 摩,有助于和胃止痛、理气和中。
腹泻
腹泻时,可以选取神阙、天枢、三阴交等穴位进行针灸或按 摩,有助于固肠止泻、调理脾胃。
THANKS
感谢观看
03
对于急性炎症、恶性肿瘤、骨折等患者不宜 进行按摩。
05
02
按摩时要避开骨骼突起和瘢痕处,以免产生 疼痛。
04
按摩后要进行适当的休息和保暖,避免吹风 和空调直吹。
06
按摩过程中要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和感受, 根据情况适当调整按摩方法和力度。
04
经络和穴位疗法应用
感冒和咳嗽
感冒
感冒时,可以选取大椎、风池、风门、合谷等穴位进行针灸或按摩,有助于 疏风散寒、解表退热。
足太阴脾经
位置
足太阴脾经位于下肢内侧前缘,起始于足底涌泉穴,沿着下 肢内侧前缘,经过膝、踝,最终到达腋下的大包穴。
功能
足太阴脾经主要调节脾经的经气,治疗食欲不振、呕吐、腹 泻、水肿、痰饮、心悸等疾病。
03
穴位按摩手法和注意事项
按摩手法
指压法
用拇指指腹按压穴位,力度适中, 每次1-3分钟,以产生酸、麻、胀、 痛等感觉为度。
重要性和作用
重要性
中医认为,穴位是人体经络的节点,是气血流动的通道。通过对穴位的刺激 和调节,可以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作用。
作用
穴位在人体中具有多种作用,如缓解疼痛、改善血液循环、调节免疫功能等 。同时,通过对穴位的刺激,还可以缓解肌肉紧张、促进消化、改善睡眠等 。
穴位疗法的原理和适用范围
揉按法
用中指或拇指指腹按揉穴位,每次 2-3分钟,以产生酸、麻、胀、痛等 感觉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常用穴位取穴方法》课件
常见穴位取穴
03
合谷穴取穴
总结词
合谷穴位于手背,取穴时需找到虎口位置,即拇指和食指之间的凹陷处。
详细描述
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的穴位,具有疏风解表、通络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头痛、牙痛、发热等 症状。取穴时,将手背朝上,找到拇指和食指之间的凹陷处,即虎口位置,用手指按压有明显酸胀感 的位置即为合谷穴。
五输穴
指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 下的井、荥、输、经、合五个 重要穴位,是临床常用穴位。
络穴
指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的络 脉在身体各部位的联络穴位, 具有调节表里两经的作用。
募穴
指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俞 穴,具有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 。
取穴方法
02
骨度分寸法
总结词
骨度分寸法是根据人体不同部位的骨度尺寸来确定穴位位置的方法。
三阴交穴取穴
总结词
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取穴时需找到内踝尖上三寸的位置 ,即胫骨内侧后缘处。
详细描述
三阴交穴是足太阴脾经上的穴位,具有健脾利湿、调经止痛 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遗尿等症状。取穴时 ,找到内踝尖上三寸的位置,即胫骨内侧后缘处,用手指按 压有明显酸胀感的位置即为三阴交穴。
注意事项
详细描述
骨度分寸法是一种常用的取穴方法,它是根据人体不同部位的骨度尺寸来划分穴位的位置。这种方法将人体分为 若干等分,每一等分代表一定的长度或宽度,从而确定穴位的位置。骨度分寸法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因此在针灸学中被广泛采用。
手指同身寸法
要点一
总结词
手指同身寸法是以患者的手指为标准来测量穴位位置的方 法。
调节内分泌,缓解失眠等症状。
THANKS.
自然标志取穴法
穴位讲解PPT课件
下肢痿痹。 配三阴交、中极、肾俞治遗尿;配血海治 痛经。
[刺灸法] 直刺 l—1.5寸,可灸。
帙边
[定位] 在臀部,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功用] 舒筋活络,强壮腰膝,调理下焦。 [主治] 小便不利,便秘,痔疾,腰骶痛,下肢痿痹。
配委中、大肠俞治腰腿疼痛。(针感) [刺灸法] 直刺1.5—2寸。
【功用】调节脏腑机能
【主治】上胸部穴位治疗心肺、上肢疾病, 下胸部位治疗胃肠疾病, 腰部的穴位治疗腰、腹及下肢疾病。
【刺灸法】直刺0.3-0.5寸,或用梅花针叩刺;可灸。
次髎
[定位] 在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对第2骶后孔处。 [功用] 补益下焦,强腰利湿 [主治] 疝气,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小便不利,遗精,腰痛,
环跳
[定位]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 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
[主治]腰胯疼痛,半身不遂,下肢痿痹。 [配伍]配髀关、伏兔、风市、犊鼻、足三里、阳陵泉、太冲、太溪
治小儿麻痹,肌萎缩,中风半身不遂。 [刺灸法]直刺2-2.5寸,针刺方向有向少腹、髋关节、向下;
穴位讲解二
.
大椎
[定位]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功用]升阳益气、退热补虚 [主治]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肩背痛。
配曲池、合谷泻热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命门
[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 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功用]补肾壮阳 [主治]虚损腰痛,遗精,阳萎,早泄,遗尿,泄泻,
赤白带下,月经不调,手足逆冷。 补命门、肾俞、三阴交治肾虚腰痛 [刺灸法]向上斜刺0.5-1寸;可灸。
腰阳关
[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功用]温肾阳、利腰膝 [主治]腰骶疼痛,下肢痿痹,月经不调,遗精,阳萎。
[刺灸法] 直刺 l—1.5寸,可灸。
帙边
[定位] 在臀部,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功用] 舒筋活络,强壮腰膝,调理下焦。 [主治] 小便不利,便秘,痔疾,腰骶痛,下肢痿痹。
配委中、大肠俞治腰腿疼痛。(针感) [刺灸法] 直刺1.5—2寸。
【功用】调节脏腑机能
【主治】上胸部穴位治疗心肺、上肢疾病, 下胸部位治疗胃肠疾病, 腰部的穴位治疗腰、腹及下肢疾病。
【刺灸法】直刺0.3-0.5寸,或用梅花针叩刺;可灸。
次髎
[定位] 在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对第2骶后孔处。 [功用] 补益下焦,强腰利湿 [主治] 疝气,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小便不利,遗精,腰痛,
环跳
[定位]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 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
[主治]腰胯疼痛,半身不遂,下肢痿痹。 [配伍]配髀关、伏兔、风市、犊鼻、足三里、阳陵泉、太冲、太溪
治小儿麻痹,肌萎缩,中风半身不遂。 [刺灸法]直刺2-2.5寸,针刺方向有向少腹、髋关节、向下;
穴位讲解二
.
大椎
[定位]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功用]升阳益气、退热补虚 [主治]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肩背痛。
配曲池、合谷泻热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命门
[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 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功用]补肾壮阳 [主治]虚损腰痛,遗精,阳萎,早泄,遗尿,泄泻,
赤白带下,月经不调,手足逆冷。 补命门、肾俞、三阴交治肾虚腰痛 [刺灸法]向上斜刺0.5-1寸;可灸。
腰阳关
[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功用]温肾阳、利腰膝 [主治]腰骶疼痛,下肢痿痹,月经不调,遗精,阳萎。
中医常用穴位课件
气、咳化痰,降气平喘,用治咳嗽气喘等
症。
3、对血压有双向调节作用,既能降血压治
疗高血压病,又能抗休克,升血压。
4、镇静、安神,治头昏失眠。
5、强壮补虚之要穴。
返回
丰隆
定主位治:
外咳踝嗽尖、上哮8喘寸、, 胫眩骨晕前、嵴精外神一病横、 指消处化不良、下 肢麻痹(除痰要
热• 腘抽窝搐横,急纹性中吐央泻
(点刺出血);
③ 降血压(点刺出
血); 返回
主治
承山
定① 位治:腓肠肌痉挛 委的要中穴与;平外踝最 突线②脱③出出的治 腰,处中便背脱的点秘痛肛,;跟等内腱;痔连
④ 坐骨神经痛,
返回
足少阴肾经常用穴位
涌泉
主治
①定醒位脑:开窍,治昏厥,
癔足病底,抽(搐去等趾;)前 ②用中,对1既血/3可压交治有界休双克处向,调又节可作
④ 降血压;
⑤ 祛风通络,治面神经
返回
主治
肩井
•①定祛位风:通络,治项连肩, •背②晕一大的点酸针般降椎中痛,宜血;故采穴点压除用。与,高卧坐肩肩血位位压;峰部时病容连最人易线高外,
③ 消痈通乳,治产后乳
汁过少,或急性乳腺炎初
起;
返回
阳陵泉
定位: 腓骨小头前下方 凹陷
阳陵泉
• 主治
• ① 利胆,治肝炎,胆囊炎,胆结石,胆道 蛔虫病;
用头于肌热证腱,桡实侧证(缘急性
感染)
(2)止上部出血,如鼻
衄、咯血
(3)局部治肘臂酸痛
返回
列缺 •主(定1治)位呼:吸系统疾病要
•穴咳桡模, 嗽骨纹用 ,茎上气治喘鼻1突.等塞5上寸,方喉,痛腕,
(2)治头项强痛之要 穴 (3)局部治手腕酸痛,
中医常用穴位 ppt课件
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闭经,子宫脱 垂,难产,产后血晕,恶露不行,遗精, 阳痿,阴茎中痛,水肿,小便不利,遗 尿,脚气,失眠,湿疹,荨麻疹,神经 性皮炎,高血压病
神门穴
❖ 定位-----腕横纹尺侧端,尺 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 临床应用 ❖ 心痛、心烦、惊悸、健忘、
失眠、神经衰弱等心与神志 病证。 ❖ 高血压
❖ 临床应用 ❖ 头痛、颊痛、目赤肿痛、耳鸣、
耳聋等头面五官疾患。 ❖ 热病 ❖ 胁肋痛,上肢痹痛
风池穴
❖ 定位----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 凹陷处即是
❖ 临床应用 ❖ 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泪出,
鼻渊,鼻出血,耳聋,中风,口眼歪斜, 热病,感冒,落枕 ❖ 刺灸法----针尖微下,向鼻尖方向斜刺 0.5~0.8寸,
交点处
❖ 临床应用 ❖ 头痛、头重脚轻、痔疮、高血压、
低血压、宿醉、目眩失眠、焦躁 等 ❖ 升阳举陷:治脱肛、泄泻等证
关元穴
❖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 脐下3寸
❖ 临床应用 ❖ 遗尿,遗精,小便频数,小便不通,
疝气,月经不调,带下,痛经,崩漏, 产后出血,小腹痛,完谷不化,泄泻, 脱肛,中风脱证 ❖ 强健要穴---艾灸关元穴
委中穴
❖ 定位---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 腱肌肌腱的中间
❖ 临床应用 ❖ 腰背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证。 ❖ 腹痛,急性吐泻。 ❖ 小便不利,遗尿。 ❖ 腰背痛、腿部疲劳----揉按委中穴
涌泉穴
❖ 定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 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 临床应用----养生保健 ❖ 用热盐水浸泡双侧涌泉穴。热水以自己能适应为
鱼际穴
鱼际
❖ 定位----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 临床应用: ❖ ①单针鱼际对哮喘而伴有口干舌燥者有良好治疗作用 ❖ ②咳嗽,咳血 ❖ ③小儿疳积 ❖ 每天搓鱼际穴防感冒、咳喘
神门穴
❖ 定位-----腕横纹尺侧端,尺 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 临床应用 ❖ 心痛、心烦、惊悸、健忘、
失眠、神经衰弱等心与神志 病证。 ❖ 高血压
❖ 临床应用 ❖ 头痛、颊痛、目赤肿痛、耳鸣、
耳聋等头面五官疾患。 ❖ 热病 ❖ 胁肋痛,上肢痹痛
风池穴
❖ 定位----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 凹陷处即是
❖ 临床应用 ❖ 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泪出,
鼻渊,鼻出血,耳聋,中风,口眼歪斜, 热病,感冒,落枕 ❖ 刺灸法----针尖微下,向鼻尖方向斜刺 0.5~0.8寸,
交点处
❖ 临床应用 ❖ 头痛、头重脚轻、痔疮、高血压、
低血压、宿醉、目眩失眠、焦躁 等 ❖ 升阳举陷:治脱肛、泄泻等证
关元穴
❖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 脐下3寸
❖ 临床应用 ❖ 遗尿,遗精,小便频数,小便不通,
疝气,月经不调,带下,痛经,崩漏, 产后出血,小腹痛,完谷不化,泄泻, 脱肛,中风脱证 ❖ 强健要穴---艾灸关元穴
委中穴
❖ 定位---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 腱肌肌腱的中间
❖ 临床应用 ❖ 腰背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证。 ❖ 腹痛,急性吐泻。 ❖ 小便不利,遗尿。 ❖ 腰背痛、腿部疲劳----揉按委中穴
涌泉穴
❖ 定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 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 临床应用----养生保健 ❖ 用热盐水浸泡双侧涌泉穴。热水以自己能适应为
鱼际穴
鱼际
❖ 定位----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 临床应用: ❖ ①单针鱼际对哮喘而伴有口干舌燥者有良好治疗作用 ❖ ②咳嗽,咳血 ❖ ③小儿疳积 ❖ 每天搓鱼际穴防感冒、咳喘
常用腧穴的定位及主治医学PPT课件
17
四、足太阴脾经(21穴)
体表路线:
起于隐白→内踝前→小腿内侧中间(内踝上 8寸前)→下肢内侧前缘(内踝上8寸后)→ 腹部前正中线旁开4寸→胸部前正中线旁开6 寸→止于腋中线第六肋间(大包)。
体内联系:属脾,络胃,并与咽、舌、心联
系。
主治概要:主治脾胃病、妇科病、前阴病和
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胃脘痛、食则 呕、嗳气、腹胀便溏、黄疸、身重无力、舌 根强痛、下肢内侧肿胀、厥冷等症。
治疗呕吐;配胃俞、中脘、章门、 水泉治疗月经不调;配中脘、天枢、
足三里、关元俞治疗泄泻;配肾俞、
足三里治疗五更泄泻;配委中、太 溪治疗腰痛。
三阴交治疗消渴。
36
七、足太阳膀胱经(67穴)
6.委中Wéizhōng (膀胱之下合穴)
【定位】腘横纹中点。 【主治】 ①腰背痛、下肢痿痹等;②腹痛,急性吐泻;③小便不利, 遗尿;④丹毒。 【备注】配肾俞、阳陵泉、腰阳关、志室、太溪治疗腰痛;配长强、 次髎、上巨虚、承山治疗便血。
38
七、足太阳膀胱经(67穴)
9.至阴 Zhiyin (井穴)
25
五、手少阴心经(9穴)
2.神门 Shénmén(输穴;原穴)
【定位】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 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主治】 ①心病、心烦、惊悸、 怔仲、健忘、失眠、癫狂痫;② 高血压;③胸胁痛。 【备注】配内关、心俞治心痛; 配内关、三阴交、大陵治健忘、 失眠。
26
五、手少阴心经(9穴)
3.少冲 Shàochōng(井穴)
体表路线: 起于承泣穴→下颌角前→沿耳前上行→前额角(头维)。 →由大迎前下行→沿颈前外侧→入缺盆→胸前 正中线旁开4寸→腹正中线旁开2寸→下肢外侧前缘→止 于厉兑穴。
四、足太阴脾经(21穴)
体表路线:
起于隐白→内踝前→小腿内侧中间(内踝上 8寸前)→下肢内侧前缘(内踝上8寸后)→ 腹部前正中线旁开4寸→胸部前正中线旁开6 寸→止于腋中线第六肋间(大包)。
体内联系:属脾,络胃,并与咽、舌、心联
系。
主治概要:主治脾胃病、妇科病、前阴病和
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胃脘痛、食则 呕、嗳气、腹胀便溏、黄疸、身重无力、舌 根强痛、下肢内侧肿胀、厥冷等症。
治疗呕吐;配胃俞、中脘、章门、 水泉治疗月经不调;配中脘、天枢、
足三里、关元俞治疗泄泻;配肾俞、
足三里治疗五更泄泻;配委中、太 溪治疗腰痛。
三阴交治疗消渴。
36
七、足太阳膀胱经(67穴)
6.委中Wéizhōng (膀胱之下合穴)
【定位】腘横纹中点。 【主治】 ①腰背痛、下肢痿痹等;②腹痛,急性吐泻;③小便不利, 遗尿;④丹毒。 【备注】配肾俞、阳陵泉、腰阳关、志室、太溪治疗腰痛;配长强、 次髎、上巨虚、承山治疗便血。
38
七、足太阳膀胱经(67穴)
9.至阴 Zhiyin (井穴)
25
五、手少阴心经(9穴)
2.神门 Shénmén(输穴;原穴)
【定位】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 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主治】 ①心病、心烦、惊悸、 怔仲、健忘、失眠、癫狂痫;② 高血压;③胸胁痛。 【备注】配内关、心俞治心痛; 配内关、三阴交、大陵治健忘、 失眠。
26
五、手少阴心经(9穴)
3.少冲 Shàochōng(井穴)
体表路线: 起于承泣穴→下颌角前→沿耳前上行→前额角(头维)。 →由大迎前下行→沿颈前外侧→入缺盆→胸前 正中线旁开4寸→腹正中线旁开2寸→下肢外侧前缘→止 于厉兑穴。
中医常见穴位护理课件
在按摩或针灸等护理过程中,要掌握好力 度,不宜过轻或过重。
遵循补泻原则
根据病情和体质差异,采用适当的补泻手 法,以达到最佳护理效果。
配合其他疗法
穴位护理可以与其他中医疗法配合使用, 如拔罐、艾灸等,以提高疗效。
禁忌事 项
孕妇慎用
孕妇在孕期应谨慎进行穴 位护理,尤其是腰骶部和 腹部穴位。
避开破损皮肤
总结词
减轻头痛程度,缓解不适感
常见疾病穴位护理方案 感冒穴位护理方案
详细描述
头痛时,可以按摩太阳、 百会、风府等穴位,以缓 解头痛程度,减轻不适感。
总结词
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失眠 症状
详细描述
失眠时,可以按摩神门、 安眠、三阴交等穴位,以 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失眠 症状。
常见疾病穴位护理方案 感冒穴位护理方案
总结词
通过拔罐对穴位产生负压吸引,促进局 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酸痛。
VS
详细描述
拔罐是一种利用负压吸引原理的护理方法, 通过在穴位上拔罐,可以对穴位产生刺激,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酸痛和疲劳。 拔罐时应选择适当的罐具和时间,避免过 度吸拔导致皮肤损伤。
刮痧护理
总结词
用刮痧板或硬币等工具在穴位表面进行刮擦, 以疏通经络、缓解疼痛。
总结词
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症状
详细描述
便秘时,可以按摩天枢、关元、气海等穴位, 以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症状。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艾灸护理
总结词
利用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柱,对穴位进行温热刺激,达到温 通经脉、调和气血的效果。
详细描述
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燃烧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 柱,对穴位进行温热刺激,可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扶正 祛邪,对于多种慢性疾病有较好的调理作用。艾灸时应选择 适当的穴位和时间,避免烫伤皮肤。
遵循补泻原则
根据病情和体质差异,采用适当的补泻手 法,以达到最佳护理效果。
配合其他疗法
穴位护理可以与其他中医疗法配合使用, 如拔罐、艾灸等,以提高疗效。
禁忌事 项
孕妇慎用
孕妇在孕期应谨慎进行穴 位护理,尤其是腰骶部和 腹部穴位。
避开破损皮肤
总结词
减轻头痛程度,缓解不适感
常见疾病穴位护理方案 感冒穴位护理方案
详细描述
头痛时,可以按摩太阳、 百会、风府等穴位,以缓 解头痛程度,减轻不适感。
总结词
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失眠 症状
详细描述
失眠时,可以按摩神门、 安眠、三阴交等穴位,以 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失眠 症状。
常见疾病穴位护理方案 感冒穴位护理方案
总结词
通过拔罐对穴位产生负压吸引,促进局 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酸痛。
VS
详细描述
拔罐是一种利用负压吸引原理的护理方法, 通过在穴位上拔罐,可以对穴位产生刺激,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酸痛和疲劳。 拔罐时应选择适当的罐具和时间,避免过 度吸拔导致皮肤损伤。
刮痧护理
总结词
用刮痧板或硬币等工具在穴位表面进行刮擦, 以疏通经络、缓解疼痛。
总结词
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症状
详细描述
便秘时,可以按摩天枢、关元、气海等穴位, 以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症状。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艾灸护理
总结词
利用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柱,对穴位进行温热刺激,达到温 通经脉、调和气血的效果。
详细描述
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燃烧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 柱,对穴位进行温热刺激,可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扶正 祛邪,对于多种慢性疾病有较好的调理作用。艾灸时应选择 适当的穴位和时间,避免烫伤皮肤。
人体常用穴位PPT课件
• 穴位:外踝直上三寸,腓骨前缘。 • 主治:踝关节痛,下肢外侧痛,髋痛,颈
项痛,偏瘫,淋巴腺炎,腹胸两侧胀满, 落枕。 • 针法:从腓骨前缘直刺8分至2·5寸深。 • 针感:下至足,上有时至肩。
血海
• 穴位:膝盖骨内缘上二寸。 • 主治:月经不调,腿内侧疮,会阴疮,尿
道痛,荨麻疹,皮肤瘙痒症,贫血。 • 针法:从下向上斜刺,1寸至3寸深。 • 针感:有的上至股内根部。
足三里
• 穴位:外犢鼻下3寸,胫骨外缘约一横指。 (我们在胫骨结节下3寸,胫骨外缘一横指 处针)
• 主治:下肢前侧痛,腰痛,瘫痪,腹痛, 腹胀,便秘,腹泻,呕吐,皮肤病,目疾, 喉痛,癫痫,贫血,泌尿生殖系统病,失 眠,哮喘,强壮等。
• 针法:直刺8分——2寸深。 • 针感:下至足,有时上过膝。
阳陵泉
四渎
• 穴位:伏掌,横臂,肘下5寸,两骨之间。 • 主治:神经性头痛,偏头痛,前臂痛,暴
聋,暴哑。 • 针法:直刺1——1.5寸。 • 针感:下至手,有时上至肘。
曲池
• 穴位:曲肘横纹头外近骨边缘处。 • 主治:臂痛,偏瘫,扁桃腺炎,高血压,
皮肤病,贫血,颈淋巴腺肿,喉痛,甲状 腺肿大,颈颤,午蹈病,发作性睡眠病。 • 针法:直刺1——3寸深。 • 针感:下至手,有的上至肩。
• 穴位:腓骨小头微前下陷中。 • 主治:腰腿痛,胁下胀痛,偏瘫,下肢外
侧痛、麻木、痉挛。 • 针法:直刺8分至3寸深。 • 针感:多至膝下,有时至肩
阴陵泉
• 穴位:胫骨头内侧,直下方陷中(胫骨内 踝下缘)
• 主治:尿闭,尿失禁,尿道痛,遗精,阳 痿,早泄,腿内侧痛,妇科病。腹胀,腹 痛,腹水,胁下满。
穴位:掌后横纹上二寸两筋间。 主治:臂内侧痛,胸胁痛,咽喉痛,舌炎, 口疮,心绞痛,上腹痛,呕吐,精神失常, 哑,呃逆,膈肌痉挛。 针法:直刺5-8分深,也可内关透外关。 针感:下至指,有时上至腋。
项痛,偏瘫,淋巴腺炎,腹胸两侧胀满, 落枕。 • 针法:从腓骨前缘直刺8分至2·5寸深。 • 针感:下至足,上有时至肩。
血海
• 穴位:膝盖骨内缘上二寸。 • 主治:月经不调,腿内侧疮,会阴疮,尿
道痛,荨麻疹,皮肤瘙痒症,贫血。 • 针法:从下向上斜刺,1寸至3寸深。 • 针感:有的上至股内根部。
足三里
• 穴位:外犢鼻下3寸,胫骨外缘约一横指。 (我们在胫骨结节下3寸,胫骨外缘一横指 处针)
• 主治:下肢前侧痛,腰痛,瘫痪,腹痛, 腹胀,便秘,腹泻,呕吐,皮肤病,目疾, 喉痛,癫痫,贫血,泌尿生殖系统病,失 眠,哮喘,强壮等。
• 针法:直刺8分——2寸深。 • 针感:下至足,有时上过膝。
阳陵泉
四渎
• 穴位:伏掌,横臂,肘下5寸,两骨之间。 • 主治:神经性头痛,偏头痛,前臂痛,暴
聋,暴哑。 • 针法:直刺1——1.5寸。 • 针感:下至手,有时上至肘。
曲池
• 穴位:曲肘横纹头外近骨边缘处。 • 主治:臂痛,偏瘫,扁桃腺炎,高血压,
皮肤病,贫血,颈淋巴腺肿,喉痛,甲状 腺肿大,颈颤,午蹈病,发作性睡眠病。 • 针法:直刺1——3寸深。 • 针感:下至手,有的上至肩。
• 穴位:腓骨小头微前下陷中。 • 主治:腰腿痛,胁下胀痛,偏瘫,下肢外
侧痛、麻木、痉挛。 • 针法:直刺8分至3寸深。 • 针感:多至膝下,有时至肩
阴陵泉
• 穴位:胫骨头内侧,直下方陷中(胫骨内 踝下缘)
• 主治:尿闭,尿失禁,尿道痛,遗精,阳 痿,早泄,腿内侧痛,妇科病。腹胀,腹 痛,腹水,胁下满。
穴位:掌后横纹上二寸两筋间。 主治:臂内侧痛,胸胁痛,咽喉痛,舌炎, 口疮,心绞痛,上腹痛,呕吐,精神失常, 哑,呃逆,膈肌痉挛。 针法:直刺5-8分深,也可内关透外关。 针感:下至指,有时上至腋。
十二经络及常用穴位ppt课件
15
肩颈、腰背酸痛
与体虚、劳伤、风寒湿邪及筋骨损伤有关。 肩颈:肩井、风池、列缺 肩井通调气血,经期、孕
期忌强烈刺激。 腰背:天宗、委中、手三里
16
脾胃虚
消瘦则为胃不受纳,而肥胖者多痰湿,痰 湿则多为脾不运化
取穴:足三里、三阴交(下之三里)
三阴交:归属足太阴脾经, 是足三阴经之会穴,故可以 滋补三阴。
25
选针、定位
现有的针的规格:短 针,1.0(2cm);长 针,1.5寸(4cm) 选针原则:一般腕踝 以下取短针,以上取 长针(eg:合谷、曲 池);肌肉丰满取长 针(eg:足三里、印 堂)
26
消毒
1、针具(非一次性的) 2、施术部位:定位,75%酒精,以针
刺点为圆心向外绕圈擦拭 3、施术者:洗手,75%酒精擦拭指腹、
22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像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失眠——百会、安眠 感冒——风池、大椎、神阙、曲池 肩颈、腰背酸痛——肩井、风池、列缺;天宗、委中、手
三里 脾胃虚——足三里、三阴交 痛经——三阴交、血海、归来 便秘——支沟、丰隆、足三里、气海;迎香
23
针 刺
24
针刺流程
1.选针、定位 2.消毒 3.进针 4.寻找针感 5.辅助手法 6.留针、出针
2
经络
经络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等。十二经脉是经络的 主干,“内藏于府藏(脏腑),外络于支节”(【灵枢·海论】)。
十二经脉分为手足三阳、手足三阴。
自肺手太阴经中府起,抵肝足厥阴经期门终。
如环无端,周而复始。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未小肠。 申胱酉肾心包戊,亥焦子胆丑肝同。
3
2、滞针:局部肌肉强烈挛缩,针难以提插、捻转
肩颈、腰背酸痛
与体虚、劳伤、风寒湿邪及筋骨损伤有关。 肩颈:肩井、风池、列缺 肩井通调气血,经期、孕
期忌强烈刺激。 腰背:天宗、委中、手三里
16
脾胃虚
消瘦则为胃不受纳,而肥胖者多痰湿,痰 湿则多为脾不运化
取穴:足三里、三阴交(下之三里)
三阴交:归属足太阴脾经, 是足三阴经之会穴,故可以 滋补三阴。
25
选针、定位
现有的针的规格:短 针,1.0(2cm);长 针,1.5寸(4cm) 选针原则:一般腕踝 以下取短针,以上取 长针(eg:合谷、曲 池);肌肉丰满取长 针(eg:足三里、印 堂)
26
消毒
1、针具(非一次性的) 2、施术部位:定位,75%酒精,以针
刺点为圆心向外绕圈擦拭 3、施术者:洗手,75%酒精擦拭指腹、
22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像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失眠——百会、安眠 感冒——风池、大椎、神阙、曲池 肩颈、腰背酸痛——肩井、风池、列缺;天宗、委中、手
三里 脾胃虚——足三里、三阴交 痛经——三阴交、血海、归来 便秘——支沟、丰隆、足三里、气海;迎香
23
针 刺
24
针刺流程
1.选针、定位 2.消毒 3.进针 4.寻找针感 5.辅助手法 6.留针、出针
2
经络
经络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等。十二经脉是经络的 主干,“内藏于府藏(脏腑),外络于支节”(【灵枢·海论】)。
十二经脉分为手足三阳、手足三阴。
自肺手太阴经中府起,抵肝足厥阴经期门终。
如环无端,周而复始。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未小肠。 申胱酉肾心包戊,亥焦子胆丑肝同。
3
2、滞针:局部肌肉强烈挛缩,针难以提插、捻转
《人体穴位演示图》课件
常见的人体穴位
头部穴位
介绍头部区域的主要穴位,包括它们的名称和 特定的作用。
上肢穴位
探讨位于上肢区域的穴位,如手臂、手腕和手 指的重要穴位。
面部穴位
解释面部区域的穴位,以及它们与面部美容和 放松的关系。
躯干穴位
介绍位于躯干区域的穴位,如背部、腹部和胸 部的主要穴位。
下肢穴位
大腿穴位
描述大腿区域的穴位,以及它们与腿部疾病和康复 的关系。
《人体穴位演示图》PPT 课件
本PPT课件介绍了人体穴位的概念、作用以及常见的穴位分布,同时提供了穴 位按压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穴位的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
穴位的概念和作用
1 穴位的定义
解释穴位是什么,它们在人体中的具体位置 和特征。
2 穴位的作用
探讨穴位对人体的影响,以及它们在中医理 论中的重要性。
脚底穴位
解释脚底区域的关键穴位,包括其在中医理论中的 重要性。
穴位按压方法和注位按压的技巧和方法,包括使用
注意事项
2
手指和辅助工具的指导。
探讨按压穴位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 对特定人群的注意和避免的错误。
穴位的应用
1
穴位的针灸疗法
介绍中医针灸疗法中使用穴位的原理和
穴位的按摩疗法
2
常见治疗应用。
探讨利用按摩刺激穴位来改善健康状况
和促进身体平衡的方法。
3
穴位的常见疾病治疗
列举一些常见疾病,并提供针对这些疾 病的穴位治疗方法。
结语
1 穴位的重要性
总结穴位在中医理论和实践中的重要性,并 强调它们的独特价值。
2 穴位的发展前景
展望穴位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科学研究和 临床应用的可能性。
针灸常用穴位.ppt
• 10.肩髃
• 定位: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 部中央。臂外展或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当肩峰前 下方凹陷处。
• 主治:①肩臂挛痛、上肢不遂等肩、上肢病证;②瘾疹。 • 操作: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肩周炎宜向肩关节直刺,
上肢不遂宜向三角肌方向斜刺。
• 11.迎香
• 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5寸,当鼻唇沟中。 • 主治:①鼻塞、鼽衄、口歪等局部病证;②胆道蛔虫症。 • 操作:略向内上方斜刺或平刺0.3~0.5寸。
• 18.足三里
• 定位: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 主治:①胃痛、呕吐、噎膈、腹胀、腹泻、痢疾、便秘等 胃肠病证;②下肢痿痹;③癫狂等神志病;④乳痈、肠痈 等外科疾患;⑤虚劳诸证,为强壮保健要穴。
• 操作:直刺1~2寸。强壮保健常用温灸法。
• 19.条口
• 定位:上巨虚穴下2寸。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8寸,距胫骨 前缘一横指(中指).
• 12.地仓
• 定位:口角旁约0.4寸,上直对瞳孔。 • 主治:口角歪斜、流涎、三叉神经痛等面局部病证。 •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向颊车穴透刺。
• 13.下关
• 定位: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 形成的凹陷中。合口有孔,张口即闭,宜闭口取穴。
• 主治:①牙关不利、三叉神经痛、齿痛、口眼歪斜等面口病 证;②耳聋、耳鸣、聤耳等耳疾。
• 16.梁丘
• 定位:屈膝,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连线上,髌骨外上 缘上2寸。
• 主治:①急性胃病;②膝肿痛、下肢不遂等下肢病证;③ 乳痈、乳痛等乳疾。
• 操作:直刺1~1.2寸。
• 17.犊鼻
• 定位:屈膝,在髌韧带外侧凹陷中。又名外膝眼。 • 主治:膝痛、屈伸不利、下肢麻痹等下肢、膝关节疾患。 • 搡作:向后内斜刺0.5~1寸。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陷 向上即斜是刺0.5-0.8寸
手阳明大肠经常用穴位
迎香
定位
鼻唇沟中,鼻翼旁0.5寸
主治
鼻塞,鼽衄,口歪等局 部病症,胆道蛔虫症
○
操作手法
平刺或略向内上方斜刺 0.3-0.5寸;不宜灸
曲池 定主位治
手•屈臂肘痹成痛直、角上,肢在不肘遂横等纹
上外肢侧病端症与,肱热骨病外,上高髁血连
○
压线,中癫点狂。,腹痛吐泻等
四、简便定位
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取穴方法:
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压在另一手腕后 高骨上方,其食指尽端到达处,即食指尖处有一小 凹陷取列缺;
半握拳,以中指的指尖切压在掌心的第一横纹上, 就是劳宫穴;
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取百会等。
常用穴位的定位及应用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
2009-04-09
概述
腧穴特点: 近治作用:“腧穴所在,主治所在” 远治作用:“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特殊作用:双向调节,如足三里、内关; 相对特异性:至阴穴可矫正胎位。
定位方法
体表标志定位法 手指同身寸法 骨度分寸定位法 简便定位法
一、体表标志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acupoint – located method by anatomical landmark),是以人体解剖学和各种体表 标志为依据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又称 自然标志定位法。
操作手法
直刺0.8-1.2寸
合谷 主定治位
头在痛手,背目,赤第肿l、痛第,2鼻掌衄骨,
齿发间痛热,, 恶当口寒第眼等2掌歪外骨斜感桡, 病侧耳 症的聋 ,中,,
○
热点病处无。汗或或以多一汗手,的经拇闭指,
滞指产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
手拇食操指之作间手的指法蹼缘
直上刺,0.当5拇-1指寸尖;下针是刺穴时手呈
半握拳状,孕妇不宜针
足阳明胃经常用穴位
地仓 定位
口角旁0.4寸,上直对瞳孔
主治
口角歪斜、三叉神经痛等 局部病证。
操作手法
○
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 向颊车穴透刺
颊车 定位
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 按之凹陷处,当咀嚼时 咬肌隆起最高点处
主治
齿痛、牙关不利,颊肿、
口角歪斜等局部病证
操作手法
○
直刺1-1.5寸
足三里 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
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
○
指处
主治
胃痛、呕吐、腹胀、腹泻、 便秘、痢疾等胃肠疾病; 下肢萎痹证;虚劳诸证, 为强壮保健要穴
直刺1-2寸;可灸 强壮保健常用温针灸
直刺0.3-0.5寸;或平刺 0.5-1寸,可向地仓透刺
天枢
定位
腹中部,脐中旁开2寸
主治
腹痛、腹胀、腹泻、痢疾、 便秘等胃肠疾病;月经不 调、痛经等妇科疾病
○
操作手法
直刺1-1.5寸;《千金》孕 妇不可灸
归来 定位
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 2寸
主治
小腹痛,疝气;月经不调、 带下等妇科疾患
操作手法
○
中医常用穴位
陈水凤 3-4F
分类
十四经穴
经பைடு நூலகம்奇穴
阿是穴
2009-04-09
十四经:穴
概念
凡归属于十四经 的腧穴成为十四
经穴,简称为 “经穴”
特点
有固定的名称、 位置及归经, 且有主治本经
病证的共同作用
经外奇:穴
概念
指既有固定的名 称,又有固定的 位置,但尚未归 入十四经的腧穴
特点
有的腧穴位置奇 ,有的取法奇, 且有较好的疗效, 主治范围比较单 纯,多数对某些 病证有特殊疗效
三种指寸法
中指同身寸
拇指同身寸 横指同身寸(一夫法)
中拇指一指同夫同身法身寸图寸图 食指、中指、无名指和
中指中节两端 拇小指指指并关拢节,的以横中度指为中1节寸
横纹头之间为1寸 横纹处为3寸
三、骨度分寸法
骨度分寸法(acupoint –located method by bone proportional Cun),是指主 要以骨节为标志,将两骨节之间的长度折量 为一定的分寸,用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
两种:固定标志、活动标志
(一)固定标志
指利用人体体表的五官、毛发、爪甲 、乳头、脐窝、横纹线以及骨节、肌肉所 形成的凸起和凹陷等作为取穴标志。
如:鼻尖取素髎; 两眉中间取印堂; 两乳中间取膻中; 脐窝取神阙; 第七颈椎棘突下取大椎等
(二)活动标志
是指利用关节、肌肉、皮肤、肌腱, 随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凸起和凹陷、皱纹 等作为取穴标志。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足厥阴肝经
➢任脉 ➢督脉 ➢奇穴
手太阴肺经常用穴位
列缺
定位 主治
咳桡嗽骨、茎气突喘上、方咽,喉腕肿模痛纹等上肺
系1病.5证寸;头痛、齿痛、项强、
口眼喎斜等头项部疾病
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
○
平 一手直交桡叉骨操茎,作一突手上手,食法指指按尖下在另凹
肠喉性瘰•当 线在肿 病胃疬尺中肘痛 证病等泽点横,,症皮与纹齿瘾,肤肱外痛疹目外骨侧等、赤科外端五 湿痛 疾上,官 疹, 患髁屈热 、咽连肘,
操作手法
直刺l-1.5寸;可灸
手三里
主定治位
手在臂前无臂力背、面上桡肢侧不,遂在等阳
○
上溪肢穴病与证曲;池腹穴痛连、线腹上泻,、
齿肘痛横、纹颊下肿2寸处。
如:在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微张口呈凹陷处取听
宫; 屈肘于肘横纹头处取曲池; 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当咬肌隆起时,按之凹陷 处取颊车等
二、手指同身寸
手指同身寸法(acupoint –located method by finger-Cun),是指依据患 者本人手指为尺寸折量标准来量取腧穴的 定位方法,又称“指寸法”。
骨 度 分 寸 表
骨 度 分 寸 图
头部骨度分寸
➢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12直寸,确定头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眉间(印堂)至前发际正中3直寸 ➢第7颈椎棘突下(大椎)至后发际正中3直寸。 ➢眉间(印堂)至后发际正中第7颈椎棘突下(大椎)18直寸。 ➢前两额发角(头维)之间9横寸,确定头前部经穴的横向距离。 ➢耳后两乳突(完骨)之间9横寸,确定头后部经穴的横向距离
如四缝治疗小儿疳积, 定喘治疗哮喘
阿是穴
没有固定的位置、名称和 归经,故又称“ 不定穴”,
“天应穴”。
2009-04-09
命名
根据所在部位命名,如大椎穴、腕骨穴 根据治疗作用命名,如睛明穴 利用天体地貌命名,如合谷穴、水沟穴、涌泉穴 参照动植物命名,如伏兔穴、鱼际穴 借助建筑物命名,如天井穴、印堂穴 结合中医学理论命名,如三阴交、百会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