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穴位PPT精选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科常见穴位PPT课件

中医科常见穴位PPT课件

百会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 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 穴居颠顶,联系脑部 治疗高血压、眩晕、血 管性头痛等。安神定志: 治心悸、失眠、健忘等 证
印堂



穴位于人体额部,当两眉头 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 仰靠或仰卧位取穴。 有明目通鼻、宁心安神的作 用,临床上主要用于配合治 疗失眠、头痛、鼻渊等病症。 主治病证:头痛,眩晕,失 眠,结膜炎,睑缘炎,鼻炎, 额窦炎,鼻出血,面神经麻 痹,三叉神经痛,子痫,高 血压、小儿惊风等。

曲池



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 屈肘 取该穴道时患者应采用正坐, 侧腕的取穴姿势,曲池穴位 于肘部,寻找穴位时曲肘, 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 缘凹陷处。 1.助排便,解除掉发危机; 2、有预防和改善老人斑、 皮肤粗糙 3、缓解高血压 按摩曲池穴容易造成流产, 孕妇禁用
内关



内关穴位于人体的前臂 掌侧,从近手腕之横皱 纹的中央,往上约两指 宽的中央。 1、帮助入眠,可调节 自律神经,改善胸痛、 心悸、盗汗,舒缓腹胀 感,治头晕目眩; 2、治疗心绞痛的穴位。

气海

位于腹正中线脐下一寸 半 ,取穴时,可采用仰 卧的姿势,气海穴位于 人体的下腹部,直线连 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 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 3/10的位置,即为此穴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 闭经、崩漏、带下、阴 挺、恶露不尽、胞衣不 下等妇科病证,腰痛、 食欲不振、夜尿症、儿 童发育不良等。

肾俞
阳陵泉


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 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范围:半身不遂, 下肢痿痹,麻木,膝膑 肿痛,脚气,胁肋痛, 口苦,呕吐,黄疸,小 儿惊风。现多用于坐骨 神经痛,肝炎,胆囊炎, 胆道蛔虫症,膝关节炎, 小儿舞蹈病等。

中医穴位ppt

中医穴位ppt

消化系统疾病
胃痛
胃痛时,可以选取中脘、足三里、内关等穴位进行针灸或按 摩,有助于和胃止痛、理气和中。
腹泻
腹泻时,可以选取神阙、天枢、三阴交等穴位进行针灸或按 摩,有助于固肠止泻、调理脾胃。
THANKS
感谢观看
03
对于急性炎症、恶性肿瘤、骨折等患者不宜 进行按摩。
05
02
按摩时要避开骨骼突起和瘢痕处,以免产生 疼痛。
04
按摩后要进行适当的休息和保暖,避免吹风 和空调直吹。
06
按摩过程中要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和感受, 根据情况适当调整按摩方法和力度。
04
经络和穴位疗法应用
感冒和咳嗽
感冒
感冒时,可以选取大椎、风池、风门、合谷等穴位进行针灸或按摩,有助于 疏风散寒、解表退热。
足太阴脾经
位置
足太阴脾经位于下肢内侧前缘,起始于足底涌泉穴,沿着下 肢内侧前缘,经过膝、踝,最终到达腋下的大包穴。
功能
足太阴脾经主要调节脾经的经气,治疗食欲不振、呕吐、腹 泻、水肿、痰饮、心悸等疾病。
03
穴位按摩手法和注意事项
按摩手法
指压法
用拇指指腹按压穴位,力度适中, 每次1-3分钟,以产生酸、麻、胀、 痛等感觉为度。
重要性和作用
重要性
中医认为,穴位是人体经络的节点,是气血流动的通道。通过对穴位的刺激 和调节,可以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作用。
作用
穴位在人体中具有多种作用,如缓解疼痛、改善血液循环、调节免疫功能等 。同时,通过对穴位的刺激,还可以缓解肌肉紧张、促进消化、改善睡眠等 。
穴位疗法的原理和适用范围
揉按法
用中指或拇指指腹按揉穴位,每次 2-3分钟,以产生酸、麻、胀、痛等 感觉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常见穴位最新PPT课件

常见穴位最新PPT课件

? 一四经穴中有一些常用的保健穴位,它们不仅 具有医疗作用还具备保健作用。例如,合谷除 可以治疗头痛、手腕肿痛、全身发热外,还可 以疏筋活血;百会可治头痛、头晕,还可以增 快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防止头发脱落等 。
? 现将全身常用的50个保健穴位的作用、位置、 适应症分别介绍如下。
中府 1、中府 位置:位于前胸外上方,乎第一肋间隙,距胸正中线 6 寸。 作用:咳嗽气喘,胸中烦闷,肩背痛,腹胀呃逆。 手法:点、按、揉、摩 。
? 24、大陵 ? 位置:在腕掌横纹的中点处。 ? 作用:腕关节疼痛,胃痛。 ? 手法:按、揉、弹拨。
? 25、劳宫 ? 位置:在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三掌骨,掌心
横纹中。
? 作用:中风昏迷,口臭,心痛。 ? 手法:按、揉、拿。
? 26、颅息 ? 位置:沿耳轮连线上、中3分之1的交点。 ? 作用:头痛耳疾。 ? 手法:点、揉。
人体常见穴位位置、作用、图文
? 人体穴位图
? 经穴是十二经脉和任脉、督脉上的穴位总称, 又称十四经穴或十四经腧穴,在腧穴学中是主 体,多指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十四经脉循行线 上的针灸、按摩刺激点。十四经穴的数目是单 穴52个,双穴309个,共361个,另外还有48个 经外穴。
? 全身每个经穴都具有三个方面的主治功能,即 局部治疗功能邻近治疗功能,远端和全身治疗 功能。
? 2、尺泽 ? 位置: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 作用:咽喉肿痛,胸部胀满,肘臂挛痛。 ? 手法:推、按、揉。
3、手三里 位置:位于前臂背面挠侧,曲池下 2寸。 作用:手臂麻疼,屈伸不利,腹胀。 手法:按、揉、拨。
? 4、迎香 ? 位置: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0.5寸,鼻唇沟中

? 作用:鼻塞,鼻炎,口眼歪斜。 ? 手法:掐、点、揉。

中医常用穴位课件

中医常用穴位课件

气、咳化痰,降气平喘,用治咳嗽气喘等
症。
3、对血压有双向调节作用,既能降血压治
疗高血压病,又能抗休克,升血压。
4、镇静、安神,治头昏失眠。
5、强壮补虚之要穴。
返回
丰隆
定主位治:
外咳踝嗽尖、上哮8喘寸、, 胫眩骨晕前、嵴精外神一病横、 指消处化不良、下 肢麻痹(除痰要
热• 腘抽窝搐横,急纹性中吐央泻
(点刺出血);
③ 降血压(点刺出
血); 返回
主治
承山
定① 位治:腓肠肌痉挛 委的要中穴与;平外踝最 突线②脱③出出的治 腰,处中便背脱的点秘痛肛,;跟等内腱;痔连
④ 坐骨神经痛,
返回
足少阴肾经常用穴位
涌泉
主治
①定醒位脑:开窍,治昏厥,
癔足病底,抽(搐去等趾;)前 ②用中,对1既血/3可压交治有界休双克处向,调又节可作
④ 降血压;
⑤ 祛风通络,治面神经
返回
主治
肩井
•①定祛位风:通络,治项连肩, •背②晕一大的点酸针般降椎中痛,宜血;故采穴点压除用。与,高卧坐肩肩血位位压;峰部时病容连最人易线高外,
③ 消痈通乳,治产后乳
汁过少,或急性乳腺炎初
起;
返回
阳陵泉
定位: 腓骨小头前下方 凹陷
阳陵泉
• 主治
• ① 利胆,治肝炎,胆囊炎,胆结石,胆道 蛔虫病;
用头于肌热证腱,桡实侧证(缘急性
感染)
(2)止上部出血,如鼻
衄、咯血
(3)局部治肘臂酸痛
返回
列缺 •主(定1治)位呼:吸系统疾病要
•穴咳桡模, 嗽骨纹用 ,茎上气治喘鼻1突.等塞5上寸,方喉,痛腕,
(2)治头项强痛之要 穴 (3)局部治手腕酸痛,

十二经络穴位图鉴PPT课件

十二经络穴位图鉴PPT课件



手厥阴心包经
• 【手厥阴心包经】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 • 戌时护心脏,减压心舒畅; • “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 。”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心包经戌时最兴旺,可清 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此时一定要保持心情舒畅: 看书听音乐、或做SPA、跳舞、耍太极……放松心情,释放压力。
一、足太阴脾经
二、足厥阴肝经
三、足少阴肾经
足太阴脾经
• • •
【足太阴脾经】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旺。 已时脾经旺,造血身体状; “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 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液质量好 ,所以嘴唇是红润的。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入脾经。 养生之道:脾胃不和,消化吸收不好,脾虚会导致记忆力下降等。这段时间 是我脾经开穴运行的时间,也是护脾最好的时间段,已经要吃中午饭了,有 条件的建议在家做饭多选择牛肉、羊肉、猪肉、扁豆、番薯、马铃薯、豆腐 、芹菜、玉米、大米等。水果可以选择苹果、橘子、柠檬、柳橙、等。茶水 可以选择绿茶、花茶、蜂蜜水等。 虚症:内分泌失调或分泌不足、胃弱、膝异常、易失眠、疲劳、食欲不振、 大便异常、腹胀等。 实症:脾胃不和,消化吸收不好、易腹胀气打嗝、头疼、疲倦乏力、膝关节 异常、排便异常等。
其歌诀: 寅时气血注于肺, 卯时大肠辰时胃, 巳脾午心未小肠, 申属膀胱酉肾位, 戌时心包亥三焦,
子胆丑肝各定位。
了解人体经络-日之中循行运转规律,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从呼吸做起,以经络为据,洞悉 太极之理,尊阴阳之纲纪,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气者生之本也,时者生之用也!
手太阴肺经

三个常用穴位PPT课件

三个常用穴位PPT课件

四、上肢部常用穴位
曲池 [位置]曲肘成直角,在肘横纹 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处。 [效能]祛风解表,清热利湿, 通经活络。 [主治]上肢关节疼痛,瘫痪, 麻木,高血压,高烧,过敏 性疾病,皮肤病等。
合谷 [位置]第一、二掌骨之中点。 [效能]疏风,解表,镇痛,通络。
[主治]感冒,五官科,眼科疾病, 面神经麻痹,神经科疾病,各种 疼痛等。 内关 [位置]伸臂,仰掌,前臂内侧, 腕横纹上2寸,两筋之间。 [效能]宁心安神,理气镇痛。 [主治]心脏疾病,神经系统疾 病,精神障碍,胃痛,呕吐, 各种疼痛等。
迎香: [位置]位于鼻翼旁0.5寸、 鼻唇沟中。 [主治]鼻炎、鼻塞、口眼 歪斜、面神经麻痹。
印堂 [位置]两眉头连线的中 人中: [位置]位于人中沟正中线 点(图2)。 上1/3与下2/3交界处。 [主治]头痛,眩晕,鼻 [主治]主治惊风、口眼歪 出血,鼻渊,小儿惊风, 斜、急性腰扭伤、精神 失眠。 病、中暑、休克、虚脱。 鱼际: 位于第一掌骨中点,赤白肉际处。 主治头痛、眩晕、喉痛、胸背痛、 发热恶寒。
足三里 [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 骨外侧约一横指。 [效能]平肝和胃,降逆和 中,通调经络。 [主治]肝胃不和,恶心呕 吐,胃痛,急性胃肠炎, 关节炎,下肢麻痹,半 身不遂等。
委中 [位置]腘窝横纹之中点。 [效能]泄热清肺,利腰 通络。 [主治]急性胃炎,呕吐, 腰腿痛,坐骨神经痛, 关节炎,偏瘫,腰痛, 牛皮癣等症。
第三讲
30个常用穴位
第三讲
一、头面部常用穴位 百会 [位置] 在头顶正中线与 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效能] 开窍宁神,平肝 熄风,升阳固脱。 [主治] 头痛,眩晕,高 血压,脱肛等。 睛明 [位置]闭目,在目内眦角 上方0.1寸处。 [效能]疏风清热,通络明 目。 [主治]眼科各种病症,面 瘫。

十二经络及常用穴位PPT课件

十二经络及常用穴位PPT课件

异常情况预防和处理
1、晕针:精神疲惫、恶心呕吐,面色、唇色苍白
( 1 ) 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 , 扶持患者平 卧,注意保暖。(2)给饮温开水或糖水。即可恢 复(3)如未能缓解者,亦可加刺人中,灸百会、 足三里,揉按内关等
2、滞针:局部肌肉强烈挛缩,针难以提插、捻转
嘱患者消除紧张, ( e g : 聊 天 ) 放松局部肌肉 (eg:循、按、弹等);因单向捻针致滞针者, 可以反向将针捻回。
大椎放血——治疗青春痘。
神阙(肚脐)——固本培元。
肩颈、腰背酸痛
与体虚、劳伤、风寒湿邪及筋骨损伤有关。 肩颈:肩井、风池、列缺 肩井通调气血,经期、孕
期忌强烈刺激。 腰背:天宗、委中、手三里
脾胃虚
消瘦则为胃不受纳,而肥胖者多痰湿,痰 湿则多为脾不运化
取穴:足三里、三阴交(下之三里)
三阴交:归属足太阴脾经, 是足三阴经之会穴,故可以 滋补三阴。
腧穴定位:以体表标志为主要依据,或两标志之间折合成一定比例寸,利用骨 度分寸或者同身寸进行定位。
同身寸
常用腧穴
百会、太阳、迎香、人中、安眠、风池、大椎、肩井、天宗 少商、合谷、列缺、养老、内关、支沟、手三里 涌泉、太冲、三阴交、丰隆、足三里、委中 神阙、天枢、中脘、气海、关元
常见疾病有什么?
合谷穴(手阳明大肠经)
定 位 : 手背第一、二掌骨 间,当第二掌骨桡侧中点 处。
合谷穴被称为“万用穴”,可以治 疗 牙疼痛、牙龈疼痛、青春痘、眼 睛疲劳、喉咙疼痛、耳鸣、面部神 经麻痹、口眼歪斜、打嗝、头痛 、 目赤肿痛,鼻出血,牙关紧闭 , 咽 喉肿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 便秘,经闭,滞产等很多疾病。
4、其他:皮肤感染、溃疡、瘢痕,不宜针刺。

中医常见穴位护理课件

中医常见穴位护理课件
在按摩或针灸等护理过程中,要掌握好力 度,不宜过轻或过重。
遵循补泻原则
根据病情和体质差异,采用适当的补泻手 法,以达到最佳护理效果。
配合其他疗法
穴位护理可以与其他中医疗法配合使用, 如拔罐、艾灸等,以提高疗效。
禁忌事 项
孕妇慎用
孕妇在孕期应谨慎进行穴 位护理,尤其是腰骶部和 腹部穴位。
避开破损皮肤
总结词
减轻头痛程度,缓解不适感
常见疾病穴位护理方案 感冒穴位护理方案
详细描述
头痛时,可以按摩太阳、 百会、风府等穴位,以缓 解头痛程度,减轻不适感。
总结词
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失眠 症状
详细描述
失眠时,可以按摩神门、 安眠、三阴交等穴位,以 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失眠 症状。
常见疾病穴位护理方案 感冒穴位护理方案
总结词
通过拔罐对穴位产生负压吸引,促进局 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酸痛。
VS
详细描述
拔罐是一种利用负压吸引原理的护理方法, 通过在穴位上拔罐,可以对穴位产生刺激,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酸痛和疲劳。 拔罐时应选择适当的罐具和时间,避免过 度吸拔导致皮肤损伤。
刮痧护理
总结词
用刮痧板或硬币等工具在穴位表面进行刮擦, 以疏通经络、缓解疼痛。
总结词
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症状
详细描述
便秘时,可以按摩天枢、关元、气海等穴位, 以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症状。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艾灸护理
总结词
利用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柱,对穴位进行温热刺激,达到温 通经脉、调和气血的效果。
详细描述
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燃烧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 柱,对穴位进行温热刺激,可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扶正 祛邪,对于多种慢性疾病有较好的调理作用。艾灸时应选择 适当的穴位和时间,避免烫伤皮肤。

常用穴位定位与取穴方法PPT课件

常用穴位定位与取穴方法PPT课件
4
4.肩髃*(Jiānyú,LI15) 【定位】 在肩峰端下缘,三角肌上部中央。上臂外展或向前
平伸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当肩峰前下方向凹陷处 【主治】 ①肩臂疼痛、上肢不遂、颈项拘挛;②瘰疬;③目
疾。 【操作】 直刺或向上斜刺0.8~1.5寸。 5.迎香*(Yíngxiāng,LI20) 手、足阳明经交会穴 【定位】 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间 【主治】 ①鼻塞,鼽衄,口歪,面痒;②胆道蛔虫症。 【操作】 向内上方斜刺或平刺0.3~0.5寸。
始部,颧肌中;有面横动、静分支;布有面神经 及眶下神经。 • 【主治】 口眼歪斜、眼睑瞤(3-①)动、齿痛、 颊肿、三叉神经痛。 • 【操作】 直刺0.3~0.5寸,斜刺或平刺0.5~l寸
9
3.颊车*(Jiáchē,ST6) 【定位】 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当咀嚼时咬肌
隆起,按之凹陷处 【主治】 口歪,齿痛,颊肿,口噤不语。 【操作】 直刺0.3~0.5寸,平刺0.5~l寸。可向地仓透刺。 4.头维*(Tóuwéi,ST8) 【定位】 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主治】 头痛,目眩,目痛,流泪。 【操作】 平刺0.5~l寸。 5.地仓*(Dìcāng,ST4) 【定位】 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主治】 口歪,流涎,眼睑瞤(3-①)动。 【操作】 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向颊车透刺。
5
6
足阳明胃经
1.承泣*(Chéngqì,ST1) 足阳明经、阳跷、 任脉交会穴
【定位】 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 之间
【主治】 ①眼睑瞤(3-①)动、迎风流泪、目 赤肿痛、夜盲;②口眼歪斜、面肌痉挛。
【操作】 以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紧靠眶缘 缓慢直刺0.5~1.5寸,不宜提插,以防刺破 血管引起血肿。出针时按压针孔片刻,以防 出血。

常用穴位讲解PPT课件

常用穴位讲解PPT课件
委中、环跳、承山、涌泉 ❖ 腹部:中脘、气海、关元、中极 ❖ 背部:大椎、喘息、肺俞、肾俞
❖ 1.神门 定位:三角窝内,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稍上方。 应用:失眠,多梦,心烦,疲惫;头痛、面痛、齿痛;荨麻疹,湿疹,瘙痒;戒断综合征。
❖ 2.风溪 定位:耳轮结节前方,指与腕之间,耳舟1、2处交界处。 应用:皮肤过敏,皮肤瘙痒;荨麻疹,湿疹;指掌角化症;痤疮。
❖ 17、阴陵泉 定位: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处 主治:腹胀、腹泻、水肿、月经不调等
❖ 18、足三里 定位:外膝眼直下3寸,距胫骨约一横
指处 主治:强壮穴、骨病、呕吐、便秘、失
眠等
❖ 19、血海
定位:屈膝,髌骨内上缘上2寸。(简便:患者 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第2-5 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拇指尖下便是此穴。)
❖ 29、喘息 定位:大椎棘突下左右旁开1寸 主治:气喘、荨麻疹等
❖ 30、肺俞 定位: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咳嗽、心悸等
❖ 31、肾俞 定位: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腰痛、遗精遗尿、月经不调等
穴位小结
❖ 头颈部:百会、上星、人中、颊车、 风池、太阳
❖ 手:列缺、合谷、内关、外关、神门、曲池、十宣 ❖ 足:三阴交、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血海、
❖ 遗尿、多汗通过捏脊来刺激人体脊柱两侧的 植物神经干和神经节,起到防遗尿、止汗的 作用。
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讨论!
惊风等 ❖ 24、中脘
定位:剑突至肚脐连线的中点,即脐上4 寸
主治:胃痛、胃下垂、呕吐、腹泻等
❖ 25、气海 定位:脐下1.5寸 主治:腹痛、腹胀、脱肛等
❖ 26、关元 定位:脐下3寸 主治:强壮穴、遗尿月经不调、子宫
下垂、尿闭等 ❖ 27、中极

人体十二条经络[高清]ppt课件

人体十二条经络[高清]ppt课件

17
足太阴脾经
精选ppt课件
18
主治疾病
• 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消化不良、便秘、痢 疾;妇科病的痛经、闭 经、附件炎、盆腔 炎;其他疾病的周身不明原因疼痛、关节 炎。
精选ppt课件
19
脾经主要的穴位
• 隐白 位置足大趾内侧
作用肺气不足,鼻出血,月经不调, 痛经,有止血的疗效。(可灸此穴,无艾 灸可以香烟代替)
• 睛明 位置鼻根两侧
作用预防近视眼和眼部疲劳 (按揉方法宜 右手扶头后右上方,左手中指向右手方向)
• 肺俞 位置沿后背肩胛骨内侧
作用治疗胸闷,可以预防心梗、心绞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冠心病
• 厥阴俞 位置沿后背肩胛骨内侧
作用治疗胸闷,可以预防心梗、心绞痛、 冠心病
• 心俞 位置沿后背肩胛骨内侧
作用治疗胸闷,可以预防心梗、心绞痛、
作用胎位不正(用艾灸的方法 )
精选ppt课件
34
足少阴肾经
• 由脚走头,起始于涌泉穴 ,
对束于俞府穴
精选ppt课件
35
主治疾病
• 肾主骨,治疗人体骨骼方面的疾病(如缺钙, 易骨折,这是肾经虚弱);肾其华在发; 肾主骨之余的牙齿(容易松动,为肾气不 足);肾开窍于耳(如听不见声音,蝉鸣, 表示肾气不足);肾之府为腰(腰经常酸, 也是肾虚)。泌尿生殖系统的阳痿、早泄、 遗精,痛经;头面疾病的头痛、牙痛;其 他方面的消化不良、耳鸣耳聋、中风、休 克。
精选ppt课件
29
足太阳膀胱经
• 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由头走精脚选,ppt课件
30
起始于睛明穴,结束于至阴穴。
主治疾病
• 主治呼吸系统疾病的感冒、发烧、哮喘、 肺炎;消化系统疾病的消化不良、痢疾、 胃下垂、肝炎;其他疾病的失眠、关节炎、 中风后遗症、腰背痛。

常用穴位PPT课件

常用穴位PPT课件

最新课件
31
▪ 快速取穴法
▪ 拇指食指并拢,当第 1.、2掌骨间背侧肌肉 最高处的中央。
最新课件
32
4 阳溪
▪ 阳溪—定位:侧腕对掌,伸前臂。在腕背 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时,当拇短伸肌 腱与拇掌长肌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 主治:头痛,目赤,耳鸣,耳聋,咽喉肿 痛,齿痛,腕痛。
最新课件
33
▪ 快速取穴:
最新课件
41
快速取穴:抬臂俯掌,掌腕背横纹中点直上3橫 指,前臂两骨头之间的凹陷处。
最新课件
42
10 颊车
▪ 足阳明胃经 ▪ 颊车—定位:正坐或仰卧,在面颊部,下
颌角上方,约一横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 按 之凹陷处。 ▪ 主治:口眼呙斜,颊肿,齿痛,牙关紧闭。
最新课件
43
快速取穴:使劲咬牙,面部会有一块地方凸出来一个 包,那是咬肌,咬肌上的窝即是。
手半握拳,以中指的指尖切压在掌心的第 二横纹上取劳宫穴。
最新课件
18
任脉
本经腧穴:起于会阴,止于承浆,共二十四穴。
最新课件
19
任脉
最新课件
20
督脉 体表路线:
起于尾骨尖下长强穴→腰背项部正 中→巅顶→前额正中→鼻柱→人中 沟→止于上唇系带与齿龈相接处的 龈交穴
最新课件
21
最新课件
22
带脉
▪ 带脉的“带”字,含有腰带的意思。因其 横行于腰腹之间,统束全身直行的经脉, 状如束带,故称带脉。带脉的主要功能, 总的说来是“约束诸经”。它从第二腰椎 发出,围腰一周。因此,足部的阴阳经脉 都受带脉的约束。由于带脉出自督脉、行 于腰腹,腰腹部是冲、任、督三脉脉气所 发之处(冲、任、督皆起于胞中),所以 带脉与冲、任、督三脉的关系极为密切。

中医常用保健穴位ppt课件

中医常用保健穴位ppt课件

.
22
5. 治虚喘:喘哮发作面色苍白,用灸法,特效。
6. 治小肠病:为小肠募穴,可治小肠各种疾病。
7. 治糖尿病:强肾可缓解糖尿病并发症,需配合足 三里、三阴交穴。
8. 治排尿不顺:可用灸法,也可以用拍法,五指并 拢空心掌拍打,一次连续拍108下效果最好。
9. 治各种血症:本穴为血液循环的强壮刺激点,又 为先天气海,元阴元阳在此交会,虚症用灸,平 时多揉按拍可促进血液循环。
.
19
关元穴
• 定位 位于脐下三寸处
• 功效 培元固本、补益下焦
• 临床应用
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临床上多用于泌
尿、生殖系统疾患。现代研究证实,
按揉和震颤关元穴,主要是通过调节
内分泌,从而达到治疗生殖系统疾病
的目的。
.
20
• 保健方法 艾灸或按摩。
• 温灸:每天温灸3-5分钟,有强肾壮阳,增 加男性性功能的功效,建议长期坚持使用, 效果显著。
3.失眠,癫狂,头晕。
4.虚劳赢瘦,水肿。
5.膝痛,下肢痿痹,脚气。
.
18
•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十二 指肠溃疡、胃下垂、痢疾、阑尾炎、 肠梗阻、肝炎、高血压、高脂血症、 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热、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肾炎、肾绞痛、膀胀炎、 阳痿、遗精、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 炎、休克、失眠等。
•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胃炎、肠炎、痢疾、 尿潴留。
.
29
内关穴
• 定位 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 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
27
神阙穴
• 定位 在脐部中央。
• 功效 穴当元神之门户,故有回阳救 逆、开窍苏厥之功效。加之位于腹之 中部,下焦之枢纽,又邻近胃与大小 肠,所以还能健脾和胃、理肠止泻。 本穴除治中风脱症,厥逆之外,还可 治疗腹泻、脱肛等症。一般不针,可 隔盐、隔姜灸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指量法

这是利用每个人自己的指节宽度或长度以比拟骨度折
量寸的方法。有三种折量取寸法:横指寸——拇指或除拇
指以外的四指合用的同身寸;直指寸—宽度为1寸;将本人的
食指、中指、环指、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的横纹为准,
四指宽度合为3寸。

直指寸:以本人中指中节桡侧(即拇指一侧)的两端
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9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 720个穴位。有108个要害穴,其中有72个穴一般点击不至 于致命,其余36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
针法是以毫针刺激人体经络穴位,通过提、插、捻、转 等不同手法,起到调整脏腑、疏通经络的作用。
灸法是借助艾火热力,灸灼、薰熨穴位,以达到温通经 络、调养脏腑的效果。
神门穴: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 腱的桡侧凹陷处
①心痛、心烦、惊悸、怔仲、健忘、失眠、痴呆、癫狂 痫、晕车等心与神志病证。
②高血压。
③胸胁痛。
配内关、三阴交治健忘、失眠。
内关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桡侧屈 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
配公孙穴:在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赤白肉际处
后溪穴: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 指掌关节)后尺侧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①头项强痛、腰背痛。 ②耳聋,目赤,咽喉肿痛,癫狂痫。 ③盗汗,疟疾。 ④手指及肘臂挛痛等痛证。
膻中穴: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连线之中点。
现代临床上常用于咳嗽、气喘、气短、咳唾脓血、肺 痈等呼吸系统病症,噎膈、臌胀、呕吐涎沫等消化系 统病症,胸痹胸痛、心痛、心悸、
少商穴: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解表清热,通利咽喉,苏厥开窍 1.呼吸系统疾病:扁桃体炎,腮腺炎,感冒发烧, 支气管炎,肺炎,咯血; 2.精神神经系统疾病:休克,精神分裂症,癔病,失眠; 3.消化系统疾病:食道狭窄,黄疸; 4.五官科系统疾病:齿龈出血, 舌下肿瘤,口颊炎; 5.其它:脑溢血,盗汗,小儿惊风, 手指挛痛。
心烦等心血管系统病症以及产后
无乳、瘿气、霍乱、转筋等其
他病证
阳陵泉穴: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膑肿痛,脚气,
中医穴位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人体经络是一套具有强大自我调节 能力的系统,五脏六腑都通过经络紧密相连,相互影响。 所以,从古至今,中医们就一直将经络以及经络上的穴 位当作人体大药来使用。
穴位是指神经末稍密集或神经干线经过的地方。穴道位于 “经络”——能量的通路上。而人体中,五脏六腑“正经” 的经络有12条(实际上,左右对称共有24条)。另外,身 体正面中央有“任脉”,身体背面中央有“督脉”,各有 一条特殊经络,纵贯全身。这14条经络上所排列着的人体 穴道,称为正穴。穴位的学名是腧穴,别名包括:“气 穴”、“气府”、“节”、“会”、“骨空”、“脉气所 发”、“砭灸处”、“穴位”。
在临床治疗中,“体表标志法”多数要与“骨度折量法” 及“指量法”配合起来使用。
二、骨度折量法 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将身体不同部位规定
成一定的长度或宽度的等分折量寸。依此折量法, 无论一个人是高是矮、是胖是瘦,在相同的部位皆 按相同的比例折量成相同的长度,即“折量寸”, 人长则“寸”长,人短则“寸”短,如此方才能够 正确的确定穴位的准确位置。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度量法虽然都称为
“寸”,但并非我们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度量衡中的
“寸”,而是中医推拿按摩中专用的特殊的“寸”,二
者决不可以等同视之,否则势必“失之毫厘,差之千
里”。
一、体表标志法:
体表标志分两种:
一、固定标志,即根据骨骼或肌肉形成的凸起或凹陷、五 官的轮廓、发际、手指或足趾、乳头、脐窝等定位取穴; 二、活动标志,即根据关节、肌肉、肌腱、皮肤等活动时 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定位取穴。
按摩是用手对人体经络穴位进行按、拿、点、推、揉、 拍等手法,起到运行气血、健身祛病的作用。 三种方法各有特长,既可单独应用,又可按需综合施行, 只要操作得法,一般对人体无损伤与副作用。如能持之以 恒,不失为简单、易行、实用、有效的养生祛病良法。
鉴于经络理论博大精深,人体穴位内容丰富,针刺、 灸法、按摩等操作方法复杂,非经专门学习训练者, 不宜草率施行,否则,容易酿成事故。但作为养生 之道,现择其易于掌握且安全有效的经络穴位养生 方法加以介绍。
纹头之间的距离为1寸。
在实际应用时,每个人应根据自己手指的情况,以自身的 “体表标志”为取穴的基础,以“骨度折量寸”为取穴的 度量标准。否则将影响取穴的准确性,进而影响治疗的效 果。
合谷穴 :位于手背虎口处, 于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 陷中。
主治齿痛.手腕及臂部疼 痛.口眼歪斜.感冒发热 等症。
治肚痛,胃酸过多;
内关 配膈俞:在背部,当第
7胸椎棘突下,旁开1.5 寸 治胸满支肿;
内关 配中脘穴: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 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脐 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脐中上4寸. 足三里穴:由外膝眼向下量 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 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 治胃脘痛、呕吐、呃逆; 翻胃,吞酸,纳呆, 食不化,疳积,膨胀
内关 配建里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3寸 除胸闷。
内关 配外关穴:取此穴位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俯掌 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前臂背侧,手脖子横皱纹向上 三指宽处,与正面内关相对。 曲池穴:取该穴道时患者应采用正坐,侧腕的取穴姿势, 曲池穴位于肘部,寻找穴位时曲肘,横纹尽处,即肱骨 外上髁内缘凹陷处。 治上肢不遂、手振颤。
在传统中医推拿按摩中,确定穴位的方法一般共有三种:
一、根据体表的一些特定标志来定位取穴,即“体表标 志法”;
二、将身体各部分分别折量成几等分来定位取穴,即 “骨度折量法”,各点之间的距离度数称为“折量寸”;
三、根据手指的比量来定位取穴,即“指量法”,用于 比量的手指特定部位的长度称为“指寸”,也称其为 “同身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