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任务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汽车设计的基本原理,理解汽车各系统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2. 使学生了解汽车设计流程,熟悉汽车设计规范和标准。
3. 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汽车设计发展趋势,拓宽设计视野。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汽车零部件和整体设计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模拟分析软件对汽车性能进行预测和优化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完成汽车设计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汽车设计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创新意识和设计思维。
2. 培养学生关注环保、安全等社会问题,将绿色设计理念融入汽车设计。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汽车设计对社会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和工程基础知识,对汽车设计有一定兴趣,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采用项目驱动、任务导向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汽车设计项目,具备一定的汽车设计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汽车设计基本原理:包括汽车结构、各系统功能及工作原理,涉及力学、材料学、热力学等基础知识。
教材章节:第一章 汽车概述,第二章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第三章 汽车底盘构造与原理。
2. 汽车设计流程与方法:介绍汽车设计的一般流程、设计规范与标准,以及现代汽车设计方法。
教材章节:第四章 汽车设计流程,第五章 汽车设计规范与标准,第六章 现代汽车设计方法。
3. 汽车设计实践:运用CAD软件进行汽车零部件和整体设计,结合模拟分析软件进行性能预测与优化。
教材章节:第七章 汽车CAD设计,第八章 汽车性能模拟分析。
4. 汽车设计项目实践:分组进行汽车设计项目,涵盖设计、分析、优化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教材章节:第九章 汽车设计项目实践。
哈工大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哈工大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哈工大汽车设计课程,使学生掌握汽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汽车设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汽车设计的前沿动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汽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汽车设计的流程和步骤,熟悉汽车设计的常用软件和工具。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汽车设计,能够使用汽车设计软件进行设计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汽车设计对于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对于汽车设计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汽车设计的基本原理、汽车设计的流程和方法、汽车设计的软件和工具的使用等。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汽车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汽车设计的物理原理、力学原理、热力学原理等。
2.汽车设计的流程和方法:包括汽车设计的初步设计、详细设计、模型制作、试验验证等阶段。
3.汽车设计的软件和工具:包括CAD、CAE、CAM等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4.汽车设计的案例分析:通过对汽车设计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汽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探讨汽车设计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汽车设计的成功案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4.实验法: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汽车设计的软件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汽车设计》作为主教材,辅助以相关的参考书籍和资料。
2.多媒体资料:制作和收集相关的教学PPT、视频、图片等资料,以丰富教学手段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汽车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20241010课程英文名称:Automobile Design课程总学时:48 讲课:48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车辆工程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5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该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汽车总体设计的步骤、方法、有关参数对汽车性能的影响;学会分析和评价整车及总成的结构与性能,合理选择结构方案及有关参数;学会主要总成的设计计算方法。
学生在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后,应能进行初步的汽车总体设计和总成设计与计算等技术工作,为今后从事汽车及科研、设计等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基本知识:掌握汽车设计的一般流程、主要设计指标、汽车主要总成的选型、主要参数的选择;汽车主要零部件的主要类型、工作条件、设计要求、材料、性能、结构特点等。
2.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汽车设计的基本原则,明了汽车发动机的相关参数对汽车设计的重大影响,着重掌握汽车底盘主要总成的参数选择、确定、设计计算,掌握提高零件疲劳强度,降低或增强摩擦,提高零部件工艺性的途径和方法等在设计中的应用。
3.基本技能:掌握设计计算、结构设计,编制技术文件等技能。
(三)实施说明1、本大纲中各章内容之间既相互关联又各自独立,每一章论述车辆一个系统的设计;2、本课程中未提及汽车车架设计的内容,这一部分在另外一门课程中讲述;3、本课程重点是有关汽车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程序,忌将设计理解为设计计算,教师应结合车辆工程专业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理论与实际结合,突出实际应用;4、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安排各部分的学时,课时分配表仅供参考;5、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讲授、课后作业、实验和课程设计四个环节来实现。
教师要注重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思路的讲解,以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任务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任务第一组:总布置总布置各组可用AutoCAD绘制总布置图,各组分图层布置相应总成或规定部分,最终汇总成总布置图。
总体组协调各总成的布置。
任务1:第一、二周:总体参数测绘●通过测绘和试验方式得到轮距离、轴距、轮距、前后悬、外廓尺寸、整备质量、总质量、轴荷分配、最小转弯直径、通过性参数等相关参数。
●结合各部分布置方案,绘制原车总布置图。
●周五9.16提交总布置图。
第三、四周:总体性能参数计算●根据总体参数,计算通过性参数、平顺性参数、制动性参数、动力性参数等。
●结合各总成的改进方案,绘制改进后的总布置图。
●周五9.23中期检查过程报告●周五9.30提交设计说明书和总布置图。
任务2:第一、二周:驾驶舱布置测绘●测绘得到座椅、方向盘、制动踏板、油门踏板、驻车制动、仪表或控制开关的布置位置,对人机进行评价。
●周五9.16提交驾驶舱布置图。
第三、四周:驾驶舱布置改进●根据测绘和分析结果,按照人机和安全性要求对驾驶舱布置进行改进。
●绘制改进后的驾驶舱布置图。
●周五9.23中期检查过程报告●周五9.30提交设计说明书和驾驶舱布置图。
任务3:车身布置第一、二周:车身布置测绘●与车身组一同完成车架、车身上各附件、各总成安装装置等零部件的测绘●完成车身总布置图●周五9.16提交驾驶舱布置图。
第三、四周:车身布置改进●结合车身结构分析结果,完成对车身布置的修改●和悬架组合作完成后悬架修改,完成修改后车架的设计●绘制改进后的车身布置图●周五9.23中期检查过程报告●周五9.30提交设计说明书和车身布置图。
任务4:第一、二周:底盘布置●与悬架组合作,测绘前后悬架结构形式,主观评价其性能,完成悬架布置图。
●与转向组合作,测绘、分析转向系统结构和布置,计算转向性能总体参数,完成转向系布置图。
●与制动组合作,分析前后轴制动器型式选择、制动管路分路系统型式,主要参数计算,完成制动系统布置图。
●周五9.16提交底盘布置图和设计说明书。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电子版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电子版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汽车设计的基本原理,理解汽车各部分结构的功能和设计要求。
2. 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汽车的造型特点,掌握汽车外观和内饰设计的基本方法。
3. 帮助学生了解汽车设计中的环保、节能和安全因素,提高对汽车产业发展趋势的认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等软件进行汽车设计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绘制汽车效果图和制作汽车模型的技能。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分组讨论、设计实践等方式,提高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设计创意,能够独立完成具有一定创意的汽车设计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汽车设计的兴趣,培养对汽车行业的热爱和敬业精神。
2. 培养学生关注环保、节能、安全等社会热点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关注汽车设计与人文、科技、环境等方面的关系,提升综合素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选修课,以实践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对汽车有浓厚兴趣,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操作,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深入学习汽车设计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汽车设计基本原理:包括汽车发展史、汽车设计流程、汽车主要部件及其功能。
- 教材章节:第一章 汽车概述,第二节 汽车设计流程及原理2. 汽车外观与内饰设计:介绍汽车造型设计、色彩搭配、内饰布局及材料选用。
- 教材章节:第二章 汽车外观与内饰设计,第一节 汽车造型设计;第二节 汽车内饰设计3. 汽车设计软件应用:学习CAD、SketchUp等软件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三章 汽车设计软件应用,第一节 CAD软件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第二节 SketchUp软件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4. 环保、节能与安全:分析汽车设计中环保、节能和安全因素,探讨汽车产业发展趋势。
汽车设计与制造教学大纲
汽车设计与制造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汽车设计与制造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学分:_____总学时:_____适用专业:_____二、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汽车设计与制造的全面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汽车设计与制造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流程,掌握汽车零部件的设计、制造工艺以及整车装配的技术要求,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为今后从事汽车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任务1、使学生熟悉汽车的总体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汽车设计的基本要求和设计流程。
2、掌握汽车主要零部件的结构设计方法和计算分析,包括发动机、底盘、车身等。
3、学习汽车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铸造、锻造、冲压、焊接、涂装等。
4、培养学生运用现代设计方法和制造技术解决汽车设计与制造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和综合素质。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一)汽车设计概论1、汽车的发展历程和趋势了解汽车的诞生和发展历程,掌握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如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
2、汽车的分类和性能指标熟悉汽车的分类方法,掌握汽车的主要性能指标,如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舒适性等。
3、汽车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流程理解汽车设计的基本要求,包括使用要求、法规要求、经济要求等,掌握汽车设计的一般流程,从概念设计到详细设计,再到样车试制和试验。
(二)汽车发动机设计1、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总体结构熟悉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包括四冲程和二冲程发动机,了解发动机的总体结构和主要零部件的功能。
2、发动机主要零部件的设计掌握气缸体、气缸盖、活塞、连杆、曲轴等主要零部件的结构设计和强度计算方法。
3、发动机的性能参数设计学会确定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如排量、功率、扭矩、转速等,并进行性能优化。
(三)汽车底盘设计1、底盘的组成和总体布置了解汽车底盘的组成部分,包括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掌握底盘的总体布置原则和方法。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一、引言汽车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如机械工程、材料科学、工业设计等。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汽车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
因此,开设汽车设计课程对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汽车设计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设置1. 课程名称:汽车设计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汽车设计理论和实践知识,并能够独立完成一个小型汽车设计项目。
3. 课程内容:(1)汽车结构与原理(2)汽车外观设计原理(3)材料科学与工艺技术(4)CAD/CAM技术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5)模型制作与展示技巧三、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教师讲解、PPT演示等方式,向学生介绍相关理论知识。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室实践操作和小组合作完成小型项目,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 模拟仿真:利用CAD/CAM技术进行模拟仿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汽车设计原理。
四、教学手段1. 实验室:配备有汽车设计软件和制作工具的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
2. 教材:选择行业内权威的教材,如《汽车设计基础》、《汽车结构与原理》等。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向学生推荐相关网站和论坛,帮助他们了解最新的汽车设计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
五、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包括听课情况、参与讨论、提问等方面。
2. 作业成绩:包括实验报告、小组项目成果展示等方面。
3. 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于汽车设计理论和实践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效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汽车设计人才。
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汽车工业的了解和认识,并为他们未来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七、结语综上所述,汽车设计课程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行业需求,同时也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完整版)汽车设计毕业课程设计
(完整版)汽车设计毕业课程设计⽬录1 汽车形式的选择 (1)1.1汽车质量参数的确定 (1)1.1.1汽车载客量和装载质量 (1)1.1.2整车整备质量mo确定 (1)1.1.3汽车总质量ma(1)1.2汽车轮胎的选择 (2)1.3驾驶室布置 (3)1.4驱动形式的选择 (4)1.5轴数的选择 (4)1.6货车布置形式 (4)1.7外廓尺⼨ (4)1.8轴距L (5)1.9前轮距B1和后轮距B2(5)1.10前悬LF 和后悬LR(5)1.11货车车头长度 (6)1.12货车车箱尺⼨ (6)2 汽车发动机的选择 (7)2.1发动机最⼤功率 (7)2.2发动机的最⼤转矩及其相应转速 (8)2.3选择发动机 (8)3 传动⽐的计算和选择 (10)3.1驱动桥主减速器传动⽐的选择 (10)3.2变速器传动⽐的选择 (10)3.2.1变速器头挡传动⽐的选择 (10)3.2.2变速器的选择 (11)4 轴荷分配及质⼼位置的计算 (6)4.1轴荷分配及质⼼位置的计算 (12)5 动⼒性能计算 (17)5.1驱动平衡计算 (17)5.1.1驱动⼒计算 (17)5.1.2⾏驶阻⼒计算 (17)5.1.3汽车⾏驶驱动⼒⾏驶阻⼒平衡图 (19)5.2动⼒特性计算 (20)5.2.1动⼒因数D的计算 (20)5.2.2⾏驶阻⼒与速度关系 (20)5.2.3动⼒特性图 (21)5.2.4汽车爬坡度计算 (22)5.2.5加速度,加速度倒数曲线 (217)5.3功率平衡计算 (224)5.3.1汽车⾏驶时,发动机能够发出的功率 (24)5.3.2汽车⾏驶时,所需发动机功率 (25)5.3.3驱动平衡图 (26)6 汽车燃油经济性计算 (27)7 汽车不翻倒条件计算 (29)7.1汽车满载不纵向翻倒的校核 (29)7.2汽车满载不横向翻倒的校核 (29)7.3汽车的最⼩转弯直径 (29)总结 (31)参考⽂献 (32)摘要本次课程设计任务是设计载重1吨,总质量2.15吨,最⾼车速120km ——最⼤转矩,N ?m 其中,在1.4~2.0之间取。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描述本课程旨在介绍汽车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概念设计能力、三维造型能力和文化底蕴,使学生能够掌握汽车设计的基本设计方法和流程,能够完整地进行汽车外观设计,同时也能够进行汽车内饰和功能设计。
二、课程内容1.汽车设计基础汽车设计的历史、现状分析,对汽车设计师的要求和能力,汽车设计的设计流程和设计目标。
2.汽车整车设计介绍汽车设计的整车设计理念,包括车身结构设计、底盘悬挂的设计等。
3.汽车外观设计介绍汽车外观的设计原理和条理,学习如何将线条和空间感应用于汽车外观设计,学习如何进行立体造型。
4.汽车内饰设计汽车内饰设计与功能设计,教学设计的组成,按顺序执行汽车设计流程,在设计个性化创建汽车内饰方面提供专业知识。
5.参观与习作参观与习作是课程的重要部分,在学生掌握汽车设计基础知识后,会组织参观现有的汽车展览,并让学生进行汽车设计习作,从而通过实践掌握汽车设计技能。
三、课程设计本课程在教授汽车设计的基础知识之后,将提供实践活动以进行品牌技能的操作,通过解析案例,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汽车设计的流程、细节和技巧,并进行习作,让学生进行汽车第一手体验,提高他们的实际能力。
1.课程目标- 提供汽车设计基础知识和技术;- 增强学生的三维空间感知能力;- 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 增强学生的视觉效果表达能力;- 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汽车设计流程。
2.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座、案例分析、岗位师傅授课、视频技术、汽车设计展览讲解和参观、团队习作等。
3.参观与习作本课程将组织学生参观现有的汽车展览,旨在让学生触摸现实中的汽车设计并进行习作。
4.课程评估课程评估结果将基于以下要素:项目贡献、个人能力、小组合作、作品质量以及课堂表现。
学生需要提交满足最小要求的作品,通过考核才能通过此门课。
部分项目将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演示、报告和团队活动等。
四、结论本汽车设计课程旨在给学生提供了全面的汽车设计基础知识和技术,提高他们的概念设计能力、三维造型能力和文化底蕴。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1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汽车膜片弹簧离合器设计(后备功率小)二、主要内容:1.离合器基本参数及尺寸确定。
2.离合器主要部件设计计算。
3.离合器操纵机构设计计算。
4.绘制膜片弹簧零件图。
5.绘制膜片弹簧离合器装配图。
三、具体要求及应提交的材料1.按照给定的参数进行设计。
2.膜片弹簧设计计算编制程序完成,并打印出膜片弹簧特性曲线图(图上必须表明六个点及主要参数)。
3.说明书必须独立完成,不得抄袭。
4.必须按时完成。
5.设计说明书按规定格式书写。
6.应提交的材料:设计说明书一份、离合器总装配图一张(1∶1)、膜片弹簧零件图一张(1∶1)。
四、主要技术路线提示1.首先,根据已知数据初算摩擦片尺寸,然后,根据相关约束条件进行验算。
2.根据摩擦片外径初步确定膜片弹簧外径。
3.初步确定膜片弹簧有关参数及用程序进行对参数调整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4.压盘传动及定中方式确定。
5.操纵机构设计计算。
五、进度安排1.准备及任务布置1天。
2.离合器基本参数及尺寸确定1天。
3.离合器主要部件设计计算3天。
4.离合器操纵机构设计计算1天。
5.绘制膜片弹簧零件图1天。
6.绘制离合器装配图3天。
7.编写设计说明书2天。
8.机动时间1天指导教师年月日目录前言 (1)第一章离合器基本参数及尺寸确定 (3)1.1摩擦片外径的确定 (3)1.2 后备系数β (7)1.3单位压力P (7)1.4离合器基本参数的校核 (8)第二章离合器主要部件设计计算 (10)2.1膜片弹簧的设计 (10)2.2压盘设计 (16)2.3离合器盖设计 (17)2.4传动片设计 (18)2.5从动盘毂设计 (19)2.6从动片设计 (21)2.7扭转减振器设计 (22)第三章离合器操纵机构设计计算 (27)3.1操纵机构方案选择 (19)3.2离合器的传动计算 (19)3.3离合器总泵设计参数的确定 (21)3.4踏板力的计算 (22)总结 (25)参考文献 (26)前言在汽车中,离合器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总成而存在的。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汽车膜片弹簧离合器设计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题目:汽车膜片弹簧离合器设计专业:车辆工程班级:学号:姓名:所属组别:第三组目录一、绪论 (1)二、离合器的结构方案分析 (2)2.1 离合器的主要结构 (2)2.2 离合器的工作原理 (3)三、课程设计内容及步骤 (4)3.1离合器主要参数的确定 (4)3.1.1根据已知参数,确定离合器形式。
(5)3.1.2确定离合器主要参数: (7)3.2扭转减震器的设计 (11)3.2.1扭转减震器选型 (11)3.2.2扭转减震器主要参数确定 (11)3.2.3减震弹簧尺寸确定 (12)3.3膜片弹簧的设计 (15)3.3.1膜片弹簧的基本性质 (15)3.3.2 膜片弹簧基本参数选择1 H/h的选择 (17)3.3.3膜片弹簧优化设计 (18)3.3.4 膜片弹簧的工作点位置确定及强度校核 (20)四、心得体会 (23)五、参考资料 (24)一、绪论汽车诞生之前马车是人类最好的陆上交通工具。
1770年法国人呢古拉斯古诺将蒸汽机装在板车上,制造出第一辆蒸汽板车,这是世界上第一辆利用机器为动力的车辆。
1769年,瑞士军官普兰捷尔也造出一辆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自由行驶的板车,于是又人将普兰捷尔也认定为汽车的始祖之一。
1860年,法国人艾迪勒努瓦发明了一种内部燃烧的汽油发动机,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奔驰在曼海姆制成一部装有0.85马力汽油机的三轮车。
德国另一位工程师戈特利布戴姆勒也同时造出了一辆用1.1马力汽油机作动力的三轮车。
他们两被公认为以内燃机为动力的现代汽车的发明者,1886年1月29日也被公认为汽车的诞生日。
汽车从无到有并迅猛发展。
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汽车产量大幅增加,汽车技术也有很大进步,相继出现了高速汽油机、柴油机:弧齿锥齿轮和准双面锥齿轮传动、带同步器的齿轮变速器、化油器、差速器、摩擦片式离合器、等速万向节、液压减震器、石棉制动片、充气式橡胶轮胎等。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汽车的主要技术是高速、方便、舒适、流线型车身、前轮独立悬架、液力自动变速器、动力转向、全轮驱动、低压轮胎、子午线轮胎都相继出现。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教材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名称:汽车设计二、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汽车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设计思维,使其成为具有汽车设计能力的专业人才。
课程内容包括:汽车设计概论、汽车造型设计、汽车结构设计、汽车材料与工艺、汽车美学与人机工程学等方面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汽车设计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其创新潜力;2. 帮助学生建立汽车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体系;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设计思维,使其具备汽车设计的实际操作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逐步形成汽车设计领域的专业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 汽车设计概论:介绍汽车设计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相关理论;教学方法:理论讲授、案例分析2. 汽车造型设计:包括汽车外观设计和内饰设计;教学方法:实例剖析、设计实践3. 汽车结构设计:介绍汽车各部件的功能和工作原理,以及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教学方法:理论讲解、实例分析4. 汽车材料与工艺:介绍汽车所用材料的特性和应用,以及相关加工工艺;教学方法:知识讲解、实地考察5. 汽车美学与人机工程学:讲解汽车设计中的审美标准和人机交互原理;教学方法:案例分析、讨论交流五、教学评价与考核方法: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 设计作品:学生完成的汽车设计作品,包括手绘设计图、三维模型等;3. 期末考核:结合设计作品和理论知识进行综合考核。
六、教材与参考书目:1. 主教材:《汽车设计基础》2. 参考书目:《汽车造型设计原理》,《汽车结构设计与分析》,《人机工程学导论》七、教学环节安排:1. 理论课程:每周2学时2. 实践课程:每周2学时3. 设计讨论和指导:每周1学时八、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一份完整的汽车设计项目,包括设计报告、设计草图和三维模型。
设计项目需符合汽车设计的规范,突出个性和创新。
以上为汽车设计课程的设计指导书,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认真学习相关知识,勤加练习,提高自己的汽车设计能力。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题目:汽车离合器设计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完成日期:成绩:《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题目:离合器的设计二、课程设计的要求请根据所给的基本参数,设计一套离合器装置。
具体完成任务:(1)离合器膜片弹簧(A3图)1张(2)设计计算说明书1份三、课程设计内容及步骤1、离合器主要参数的确定(1)根据已知参数,确定离合器形式。
(2)确定离合器主要参数:①后备系数;②单位压力;③摩擦片内外径D、d和厚度b;④摩擦因素f、摩擦面数Z和离合器间隙。
(3)摩擦片尺寸校核与材料选择。
2、扭转减震器的设计(1)扭转减震器选型(2)扭转减震器主要参数确定(3)减震弹簧尺寸确定3、膜片弹簧的设计(1)膜片弹簧基本参数确定(2)膜片弹簧强度计算四、设计要求1、设计计算说明书(1)设计计算说明书要包括:目录、任务书、设计内容、参考资料、对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等。
(2)设计内容要主要体现:①进行参数选择与计算时的理论依据、计算步骤及对计算结果合理性的阐述;②分析几种不同类型离合器方案,论证自己所选方案的合理性;③对课程设计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3)最终上交的课程设计说明书统一用A4纸打印或撰写,要求排版整洁合理,字迹工整。
2、设计图纸离合器膜片弹簧A3图纸一张。
尺寸标注、公差标注、技术要求、明细栏等完整。
图纸折叠装订在说明书最后一页。
七、成绩评定1、设计完成后于6月3日前由学习委员或班长收齐,6月4日下午4点交给指导老师。
2、成绩评定:指导教师按学生独立完成工作情况、设计计算说明书及图纸质量等综合考虑后给出成绩。
3、成绩分五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八、参考文献1.汽车工程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2.陈家瑞汽车构造人民交通出版社3.王望予汽车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4.余志生汽车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5.机械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学号前1~11名同学的设计参数奥迪A3标准型主要性能参数学号前12~22名同学的设计参数东风阳光(M/T)的主要参数学号前23~33名同学的设计参数长城酷熊 09款1.5豪华型的主要参数学号前34~最后同学的设计参数捷达 GTI 16V参数表公共邮箱:gxgxyqc@密码:gxgxyqcx一张有错误并不完善的参考图标题栏格式学生名单。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1. 引言
汽车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
对汽车设计原理、方法和技术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本文档将介绍汽车设计课程的设计,包括课程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等。
2. 课程目标
汽车设计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
1.理解汽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2.掌握汽车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汽车设计和评估;
4.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 课程内容
3.1 汽车设计原理
•运动力学基础
•空气动力学原理
•结构强度学
•车身轻量化技术
3.2 汽车设计方法
•造型设计方法
•工程设计方法
•模型制作方法
•车辆动力学模拟方法3.3 汽车设计技术
•CAD技术
•汽车模型设计
•车辆性能模拟
•汽车材料与工艺技术
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
•授课: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对汽车设计原理的理解;
•实践:通过课堂实践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项目:通过小组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讨论:通过案例分析和问题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本课程的评估方法包括: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汽车设计原理和方法的理解程度;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相关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其实验操作和分析能力;
•项目评估:对学生小组项目的设计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估,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课堂参与:考察学生对课程的积极参与程度。
6. 参考资料
•SAE International.。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附件2工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2.此表1式3份,学生、指导教师、教研室各1份。
指导教师(签字):学生(签字):附件2工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2.此表1式3份,学生、指导教师、教研室各1份。
指导教师(签字):学生(签字):附件2工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2.此表1式3份,学生、指导教师、教研室各1份。
指导教师(签字):学生(签字):附件2工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2.此表1式3份,学生、指导教师、教研室各1份。
指导教师(签字):学生(签字):附件2工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2.此表1式3份,学生、指导教师、教研室各1份。
指导教师(签字):学生(签字):工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2.此表1式3份,学生、指导教师、教研室各1份。
指导教师(签字):学生(签字):工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2.此表1式3份,学生、指导教师、教研室各1份。
指导教师(签字):学生(签字):工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2.此表1式3份,学生、指导教师、教研室各1份。
指导教师(签字):学生(签字):工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2.此表1式3份,学生、指导教师、教研室各1份。
指导教师(签字):学生(签字):工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2.此表1式3份,学生、指导教师、教研室各1份。
指导教师(签字):学生(签字):附件2工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2.此表1式3份,学生、指导教师、教研室各1份。
指导教师(签字):学生(签字):附件2工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2.此表1式3份,学生、指导教师、教研室各1份。
指导教师(签字):学生(签字):附件2工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2.此表1式3份,学生、指导教师、教研室各1份。
指导教师(签字):学生(签字):工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2.此表1式3份,学生、指导教师、教研室各1份。
指导教师(签字):学生(签字):。
专业课程设计载货汽车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
专业课程设计载货汽车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 "MH机电工程学院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姓名:张宗华_____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班级:车辆1103 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1. 本设计应达到的目的:(1)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应用“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 等专业知识的能力,为毕业设计和生产实际奠定基础;(2) 提高学生结构设计能力,掌握汽车总体设计的程序和方法,培养独立、全面、科学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掌握查阅和应用国家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相关技术资料的方法;(4) 掌握设计说明书的撰写方法。
2. 本设计任务的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要求、工作要求等)原始数据:设计内容和要求:(1) 确定总体设计的结构形式;(2) 确定总体设计的主要参数;(3) 设计、计算总体设计的相关尺寸和参数;(4) 绘制总体设计总布置图;(5) 完成设计说明书的撰写;(6) 完成课程设计的文档整理。
3. 对课程设计成果的要求〔包括课程设计、图表、实物样品等〕:(1)课程设计图纸一套(机绘),总量不少丁1张零号图纸的总体设计图; (2)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手写),不少丁8000字;(3)课程设计光盘一张(含全部设计成果)。
指导教师签名:1、载货汽车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1.1 汽车质量参数的确定汽车载客量和装载质量汽车载客量:2人汽车的装载质量:m=1750kg汽车整车整备质量预估质量系数mo是指汽车装载质量与整车整备质量的比值:mo = m e/m o (1-1)1-1 各类货车的质量系数根据表,对丁轻型柴油载货汽车,,取可m0整车整备质量是指车上带有全部装备(包括随车工具、备胎等) ,加满燃料、水,但没有装货和载人的整车质量。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1-1 微型客车传动系总体方案设计及万向传动轴的设计一、任务:1、确定传动系方案及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
2、确定传动系的传动比。
3、设计万向节和传动轴。
4、编制设计说明书。
二、原始条件:车型微型客车驱动形式FR4×2发动机位置前置最高车速U max=110km/h最大爬坡度i max≥30%汽车总质量m a=1410kg满载时前轴负荷率40%外形尺寸总长L a×总宽B a×总高H a=3496×1445×1841mm3迎风面积A≈0.85 B a×H a空气阻力系数C D=0.6轴距L=2200mm前轮距B1=1440mm后轮距B2=1420mm车轮半径r=300mm离合器单片干式摩擦离合器变速器两轴式、四挡一、任务:1、确定推式膜片弹簧离合器的总体方案。
2、确定离合器的主要参数。
3、设计膜片弹簧及压盘。
4、编制设计说明书。
二、原始条件:车型微型客车驱动形式FR4×2发动机位置前置最高车速U max=110km/h最大爬坡度i max≥30%汽车总质量m a=1410kg满载时前轴负荷率40%外形尺寸总长L a×总宽B a×总高H a=3496×1445×1841mm3迎风面积A≈0.85 B a×H a空气阻力系数C D=0.6轴距L=2200mm前轮距B1=1440mm后轮距B2=1420mm车轮半径r=300mm离合器单片干式摩擦离合器变速器两轴式、四挡一、任务:1、确定拉式膜片弹簧离合器的总体方案。
2、确定离合器的主要参数。
3、设计膜片弹簧及压盘。
4、编制设计说明书。
二、原始条件:车型微型客车驱动形式FR4×2发动机位置前置最高车速U max=110km/h最大爬坡度i max≥30%汽车总质量m a=1410kg满载时前轴负荷率40%外形尺寸总长L a×总宽B a×总高H a=3496×1445×1841mm3迎风面积A≈0.85 B a×H a空气阻力系数C D=0.6轴距L=2200mm前轮距B1=1440mm后轮距B2=1420mm车轮半径r=300mm离合器单片干式摩擦离合器变速器两轴式、四挡一、任务:1、确定两轴式四挡变速器传动机构的总体方案。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本课程设计是在学完“汽车设计”课程之后进行的,旨在对车辆设计的学习进行总结,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
通过设计过程,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汽车设计》课程中的基本理论知识,试验方法,并能够分析和评价汽车及其各总成的结构与性能,合理选择设计方案及有关参数,掌握汽车主要零部件设计与计算方法和总体设计的一般方法。
二、对学生的要求1. 学生需认真阅读课程设计任务书,熟悉有关设计资料及参考资料,熟悉有关各种设计规范的有关内容,认真完成任务书规定的设计内容。
2. 学生均应在教师指导下,按时独立完成规定的内容和工作量。
3. 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要求计算准确、文字通顺、书写工整。
要求图纸、图面布置合理、正确清晰、符合制图标准及有关规定,用工程字注文。
三、设计过程与设计步骤1.明确本设计的内容及所要达到的设计目标。
2.进行系统的初始布置,设计方案的选择等工作。
3.初始参数的确定。
4.根据初始参数进行设计。
5.对所确定的设计方案进行分析计算。
6.找出初始方案所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加以改正。
7.进行系统的优化,得出最佳方案。
8.确定最终设计方案。
9.对设计中关键内容的分析设计说明或举例说明。
10.说明待解决的问题及研究发展方向。
四、工作量要求11.按照有关要求及格式编写设计说明书,所有的内容一律打印。
报告说明书包括设计过程、软件仿真的结果及分析、硬件仿真结果及分析,设计说明书不少于3000字。
12.绘制机械图。
要求对设计的关键技术及主要构件绘制机械图,机械图按照制图规范统一绘制,一律用计算机绘制、输出。
图纸总量达到两张A0图纸,其中至少1张A0图纸。
五、设计的进度1.课程设计时间为两周。
2.第1天讲授设计需要的硬件和软件、设计的要求、布置设计题目。
3.第2~8天学生进行设计。
4.第9、10天教师验收,然后学生撰写和打印设计报告。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汽车设计的基本原理,理解汽车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及相互关系。
2. 使学生了解汽车设计流程,包括概念设计、草图设计、三维建模和渲染等环节。
3. 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汽车设计风格及其特点。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草图表达创意的能力,提高绘画技巧。
2. 培养学生运用三维建模软件进行汽车设计的能力,熟练操作相关工具。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学会在设计过程中与他人交流、分享和改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汽车设计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关注环保、节能、安全等汽车设计领域的重要问题,树立社会责任感。
3. 引导学生尊重他人意见,学会在设计过程中倾听、借鉴和改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阶段,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和计算机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鼓励创新,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汽车设计能力,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汽车设计基本原理:包括汽车结构、动力系统、车身设计、材料选择等内容,对应教材第一章。
- 结构与功能:汽车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 动力系统:内燃机、电动机等动力系统的原理与设计要点。
- 车身设计:车身造型、空气动力学、人机工程学等。
2. 汽车设计流程:包括概念设计、草图设计、三维建模、渲染等环节,对应教材第二章。
- 概念设计:创意发想、设计定位、设计趋势分析。
- 草图设计:绘制技巧、透视表现、设计方案推敲。
- 三维建模:软件操作、建模技巧、模型细化。
- 渲染:光影处理、材质表现、后期处理。
3. 汽车设计风格与类型:分析不同类型的汽车设计风格及其特点,对应教材第三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任务第一组:总布置总布置各组可用AutoCAD绘制总布置图,各组分图层布置相应总成或规定部分,最终汇总成总布置图。
总体组协调各总成的布置。
任务1:第一、二周:总体参数测绘●通过测绘和试验方式得到轮距离、轴距、轮距、前后悬、外廓尺寸、整备质量、总质量、轴荷分配、最小转弯直径、通过性参数等相关参数。
●结合各部分布置方案,绘制原车总布置图。
●周五9.16提交总布置图。
第三、四周:总体性能参数计算●根据总体参数,计算通过性参数、平顺性参数、制动性参数、动力性参数等。
●结合各总成的改进方案,绘制改进后的总布置图。
●周五9.23中期检查过程报告●周五9.30提交设计说明书和总布置图。
任务2:第一、二周:驾驶舱布置测绘●测绘得到座椅、方向盘、制动踏板、油门踏板、驻车制动、仪表或控制开关的布置位置,对人机进行评价。
●周五9.16提交驾驶舱布置图。
第三、四周:驾驶舱布置改进●根据测绘和分析结果,按照人机和安全性要求对驾驶舱布置进行改进。
●绘制改进后的驾驶舱布置图。
●周五9.23中期检查过程报告●周五9.30提交设计说明书和驾驶舱布置图。
任务3:车身布置第一、二周:车身布置测绘●与车身组一同完成车架、车身上各附件、各总成安装装置等零部件的测绘●完成车身总布置图●周五9.16提交驾驶舱布置图。
第三、四周:车身布置改进●结合车身结构分析结果,完成对车身布置的修改●和悬架组合作完成后悬架修改,完成修改后车架的设计●绘制改进后的车身布置图●周五9.23中期检查过程报告●周五9.30提交设计说明书和车身布置图。
任务4:第一、二周:底盘布置●与悬架组合作,测绘前后悬架结构形式,主观评价其性能,完成悬架布置图。
●与转向组合作,测绘、分析转向系统结构和布置,计算转向性能总体参数,完成转向系布置图。
●与制动组合作,分析前后轴制动器型式选择、制动管路分路系统型式,主要参数计算,完成制动系统布置图。
●周五9.16提交底盘布置图和设计说明书。
第三、四周:底盘布置改进●与悬架、转向、制动组合作,完成各总成改进方案,绘制改进后的底盘布置图。
●周五9.23中期检查过程报告●周五9.30提交设计说明书和底盘布置图。
任务5:第一、二周:动力传动系统布置●测绘电机、电池及相应电路电器控制系统的布置,验证原车动力性能等相关性能,根据电池参数和整车参数计算续行里程等整车性能参数。
●与传动系统设计组合作,测绘原车传动系统相应参数,结构形式选择、传动比,确定其结构形式和布置;测绘传动轴相关结构参数,确定结构型式、支承方式、转矩、临界转速等。
●测绘分析主减速器结构形式、差速器结构形式、桥壳结构形式、主减速器齿轮参数计算、差速器齿轮参数计算等。
●完成动力传动系统布置图●周五9.16提交动力传动系统布置图和设计说明书。
第三、四周:动力系统改进●根据动力性能计算分析结果,对动力系统进行改进。
●结合后悬架改进方案,对电机、电池、传动系统的布置进行修改。
●绘制修改后的布置图。
●周五9.23中期检查过程报告●周五9.30提交设计说明书和底盘布置图。
第二组:车身及安全第一周:总体任务任务1:车身人机评价(全组所有人都参与,每人负责一项)●测试和评价座椅对不同人群(95%,50%,5%百分位的人群)的适应性和舒适性●方向盘高度、角度、按钮等对不同人群(95%,50%,5%百分位的人群)的适应性和舒适性●制动、加速踏板等对不同人群(95%,50%,5%百分位的人群)的适应性和舒适性●驻车制动的等对不同人群(95%,50%,5%百分位的人群)的适应性和舒适性●安全带对不同人群(95%,50%,5%百分位的人群)的适应性和舒适性●每个人独自完成自己的每一项测试和评价,每项测试和评价要求有测试照片、测量数据和评价报告。
周五提交报告任务2:车身数据测绘(全组所有人都参与,确保每人负责一项测量和绘制)●用工具测量和绘制整车车架的尺寸和CAD数据(CATIA格式)●每个人独自完成自己的测量和绘制,要求有测绘照片、测量数据、CATIA模型和报告。
周五提交模型和报告。
●任务1和2是后续任务的基础,全组同学必须在9.9日之前全部完成。
否则后面没有办法进行。
任务1:第二周:整车CAD数据建模(原始车架)●在整车车架的CAD模型的基础,进行CAE网格的划分,在网上自主学习软件Hypermesh的用法,对整车CAD模型进行有限元建模。
材料属性用最常见的普通钢材代替。
●周五9.16提交CAE模型和建模报告。
第三、四周:原始车架的强度、刚度校核和优化●用Nastran或者abaqus对原始车架的CAE模型进行强度、刚度的建模、分析和优化,受力分析可以用汽车设计中关于车桥部分的力学理论进行分析。
刚度的评价标准可以参考相关文献。
材料属性用最常见的普通钢材代替。
●周五9.23中期检查过程模型●周五9.30提交CAE分析模型和分析结果,优化模型和优化结果,和最终的分析报告。
任务2:第二周:参考方程式赛车,设计该车的防前碰模块CAD设计●在整车车架的CAD模型的基础,参考方程式赛车进行该车的防前碰模块CAD设计。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跟同组同学讨论,其他防侧碰和追尾及翻滚等的结构形式,确保相互之间模型的连续性。
●周五9.16提交CAD设计模型和建模报告,包括理论依据。
第三、四周:带有防前碰模块的车架进行碰撞校核和优化●用Ls-Dyna软件对自己设计的带有防前碰模块的车架进行40km/h的撞击墙面的试验分析,提取座椅下方的加速度,踏板的入侵量,对自己设计的防前碰模块的车架进行优化。
软件学习参考书或者网站学习视频,评价标准参考文献。
●周五9.23中期检查过程模型●周五9.30提交CAE分析模型和分析结果,优化模型和优化结果,和最终的分析报告。
任务3:第二周:参考方程式赛车,设计该车的防侧面碰撞模块CAD设计●在整车车架的CAD模型的基础,参考方程式赛车进行该车的防侧面碰撞模块CAD设计。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跟同组同学讨论,其他防前碰和追尾及翻滚等的结构形式,确保相互之间模型的连续性。
周五9.16提交CAD设计模型和建模报告,包括理论依据。
第三、四周:带有防侧碰模块的车架进行侧面碰撞校核和优化●用Ls-Dyna软件对自己设计的带有防侧面碰撞模块的车架进行25km/h的撞击墙面的试验分析,座椅正侧面撞击宽度跟座椅一样的墙面,提取座椅下方的加速度,座椅侧面的入侵量,对自己设计的防侧面碰撞模块的车架进行优化。
软件学习参考书或者网站学习视频,评价标准参考文献或者自己估计。
●周五9.23中期检查过程模型●周五9.30提交CAE分析模型和分析结果,优化模型和优化结果,和最终的分析报告。
任务4:第二周:参考方程式赛车,设计该车的防追尾碰撞模块CAD设计●在整车车架的CAD模型的基础,参考方程式赛车进行该车的防追尾碰撞模块CAD设计。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跟同组同学讨论,其他防前碰和侧碰及翻滚等的结构形式,确保相互之间模型的连续性。
●周五9.16提交CAD设计模型和建模报告,包括理论依据。
第三、四周:带有防追尾碰撞模块的车架进行碰撞校核和优化●用Ls-Dyna软件对自己设计的带有防追尾碰撞模块的车架进行40km/h的后撞击墙面的试验分析,座椅尾部朝后撞击墙面,提取座椅下方的加速度,座椅后面的入侵量,对自己设计的防追尾碰撞模块的车架进行优化。
软件学习参考书或者网站学习视频,评价标准参考文献或者自己估计。
●周五9.23中期检查过程模型●周五9.30提交CAE分析模型和分析结果,优化模型和优化结果,和最终的分析报告。
任务5:第二周:参考方程式赛车,设计该车的防翻滚碰撞模块CAD设计●在整车车架的CAD模型的基础,参考方程式赛车进行该车的防翻滚碰撞模块CAD设计。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跟同组同学讨论,其他防前碰和侧碰及追尾等的结构形式,确保相互之间模型的连续性。
●周五9.16提交CAD设计模型和建模报告,包括理论依据。
第三、四周:带有防翻滚模块的车架进行碰撞校核和优化●用Ls-Dyna软件对自己设计的带有防翻滚模块的车架进行30km/h的平台翻车试验模拟分析,试验方法参考平台翻车标准,人体用等效质量块替代。
查看车辆翻滚后,防翻滚架和车架的变形是否能保证乘客的安全,同时对自己设计的防翻滚模块模块的车架进行优化。
软件学习参考书或者网站学习视频,评价标准参考文献或者自己估计。
●周五9.23中期检查过程模型●周五9.30提交CAE分析模型和分析结果,优化模型和优化结果,和最终的分析报告。
任务6:第二周:参考方程式赛车,设计该车的安全带及转向管柱模块CAD设计●在整车车架的CAD模型的基础,参考方程式赛车进行该车的三点式安全带安装及转向管柱压溃模块CAD设计。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跟同组同学讨论,其他防前碰和侧碰及追尾翻滚等的结构形式和人机工程,确保相互之间模型的连续性。
●周五9.16提交CAD设计模型和建模报告,包括理论依据。
第三、四周:正碰情况下,安全带固定点强度分析和优化●针对正面碰撞工况,用Ls-Dyna软件对自己设计的三点式安全带安装点进行强度校核和优化。
评价标准,建模方法自己查资料和文献参考。
软件学习参考书或者网站学习视频,评价标准参考文献或者自己估计。
●周五9.23中期检查过程模型●周五9.30提交CAE分析模型和分析结果,优化模型和优化结果,和最终的分析报告。
第三组:转向系统设计任务1:第一、二周:转向系统测绘●完成转向系统系统主要零部件的测绘,提炼关键尺寸,为其它组任务提供设计数据。
●周五9.16提交主要零部件关键点列表。
第三、四周:转向系统的建模●建立转向系统系统主要零部件的CATIA模型,包括方向盘、管柱、转向器、转向拉杆以及各零部件的固定件,坐标系选择车辆坐标系。
●周五9.23中期检查过程模型●周五9.30提交各零部件的CATIA模型。
任务2:第一、二周:转向系统测试●试验测量转向系角传动比、前轮最大转角、测量左、右车轮转角关系。
●周五9.16提交转向系统测试报告。
第三、四周:转向性能试验●测量最小转弯半径,设计转向轻便性试验,测量方向盘平均转向力。
●绘制转向器图纸。
●周五9.23中期检查提交试验报告●周五9.30提交试验报告和图纸任务3:第一、二周:转向系统机构分析●进行转向系统机构分析,完成运动系统的搭建(运动件、连接副)。
●学习ADAMS软件●周五9.16提交机构分析报告第三、四周:建立转向系运动学模型并进行分析校核●利用ADAMS建立转向系运动模型并完成运动分析,实现转向角传动比,得到左右车轮转角关系并进行评价。
●周五9.23交付过程模型●周五9.30提交ADAMS模型和分析报告。
任务4:第一、二周:阿克曼关系评价●计算转向系统阿克曼关系,对比实际转向关系和理想阿克曼关系的差异,并进行评价●周五9.16提交设计说明书第三、四周:转向梯形优化●通过调整转向梯形机构(齿条长度、转向拉杆长度、转向节连接点位置、转向器摆臂等)对阿克曼关系进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