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生态学冷平生版复习资料
园林生态学复习材料

第一章绪论1•提出生态学定义的(判断)(1)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Haeckel, 1866)生态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美国生态学家奥德姆(Odum,1956)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3)我国著名的生态学家马世骏(1979)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2•园林生态学的含义(名解)研究以人工栽培的各种园林树木、花卉、草坪等植物和自然的或半自然的植物群体等共同组成的园林植物群落与其相应的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也是研究园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机理的科学。
3园林生态学的研究对象(1)造园(2)园林绿化(3)大地景观第二章城市环境与生态因子1. 生态因子:在环境因子中,能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作用的因子。
2. 城市环境:是指影响城市人类活动的各种自然的或人工的外部条件的总和。
3. 城市环境的特征(简答)(1)城市环境的高度人工化特征(2)城市环境的空间(平面和立面)特征(3)城市环境的地域层次特征:建筑空间、道路广场空间和绿地空地空间(4)城市境污染特征:如“热岛效应”。
4. 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在自然生态结构和正常功能不受损害、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5. 环境污染:当污染物进入环境中的量超过环境对污染物的承受能力(环境容量时),环境就会恶化,对人体健康、动植物正常生长发育产生危害,该现象称为环境污染。
6. 城市环境容量:是指环境对于城市规模及人的活动提出的限度。
7. 影响城市环境容量的因素1)城市自然环境因素。
2)城市物质因素3)经济技术因素。
8. 生态因子作的一般特征 1.综合作用2.非等价性3.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4.阶段性(简答或选择) 5. 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9. 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生长不受需要量大的营养物质的影响,而受那些处理最低量的营养物质成分的影响。
10. 生态幅:每个物种对生态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
园林生态学复习题(1)

园林生态学复习题(1)园林生态学复习题一、填空题 20分二、名词解释 9分三、判断题 16分四、选择题(四选一)30分五、简答题15分六、案例分析题10分七、计算题一、填空题1、园林生态学是研究城市园林(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机理的科学。
2、自然环境是指一切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存的自然界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总和。
主要包括土壤、空气、水、岩石矿物、太阳辐射等。
3、光污染种类一般可分为人造白昼污染,白亮污染和彩光污染三种。
5、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组成的三相系统。
6、在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
7、植物的净化功能主要表现在降尘、吸收有毒气体、减弱噪声、吸收放射性物质、增加空气负离子、减少细菌以及吸收CO2放出O2等。
8、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氮、磷、钾等营养物质过多,使水中的浮游植物(主要是藻类)过度繁殖。
11、地形因子包括地形、坡度、坡向、海拔、经纬度等。
12、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又是组成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
14、反馈有两种类型,即正反馈和负反馈。
负反馈生态系统稳定。
15、热带雨林是在热带地区雨热资源优越的环境下发育起来的植被类型。
它的群落特征是生物多样性丰富、垂直结构丰富和生长迅速。
二、名词解释1、植物种群:在一定空间中同一种植物个体的组合。
2、群落演替:一定地域的植物群落发生变化而形成其他植物群落,被其他植物群落类型所取代的过程。
7、植物群落:一般认为在一定的地段上,群居在一起的各种植物种群所构成的一种有规律的集合体。
8、城市植被:城市里覆盖着地面的生活植物总和。
9、积温:指植物整个生长期或某一发育阶段内,高于一定温度以上的昼夜温度总和。
三、选择与判断2、甘蔗、番茄、四季豆、黄瓜等中日照植物,需12.5h的日照才能开花。
4、生态系统中能流途径主要是: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
5、对树木而言,在林冠下不能完成更新(如水衫、杨树等),喜光而不忍受隐蔽且光补偿点较高的植物叫阳性植物。
原创力 《园林生态学》复习资料

原创力《园林生态学》复习资料第一章个体生态学总论环境的概念按其性质,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经人类干涉后的自然环境)和社納境。
生态因子:环境因子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
生存因子: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
生境:特定生物体栖息地的生态环境。
生态因子的分类不可替代性:对生物作用的因子虽不是等价的,但都很重要,缺一个都不行,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代替。
补偿性:但在一定条件下,当某一因子的数量不足时,可依靠某一相近生态因子的加强而获得类似的生态效应。
最小因子定律(木桶原理):生物生长取决于数量最不足的营养物质。
限制因子:某一数虽最不足的营养物质,由于不能满足生物生长的需要,不仅限制了生物的生长,而且也将限制其它处于良好状态的生态因子发挥作用,这一生态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耐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不足或过多,即当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就会使该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每个物种对生态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称为生态幅。
耐性定律的补充原理:① 任何一种生物对不同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不同。
② 同种生物在不同的生育阶段对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不同。
③ 由于生态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当某一生态因子不是处于最适状态时,生物对其他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将会缩小。
④ 对多个生态因子耐性范围都很宽的生物,其地理分布范围也很广。
⑤ 同一生物种的不同品种,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其耐性范围会发生变化,产生生态型的分化。
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生物当生长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时,往往形成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和途径。
趋异适应: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接受不同环境条件的综合影响,在不同个体群之间产生了相应的生态变异。
生活型,不同生物由于长期生存在相同的自然环境条件或人工培养条件下,发生趋同适应,并经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具有相似的形态、生理、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称为生活型。
生态型: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或人为培养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所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称为生态型。
自考园林生态学复习资料

自考园林生态学复习资料园林生态学复习资料一、识记题1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是整体论和系统理论。
2下列原理中,不属于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的是景观叠加原理。
3下列要素中,不属于景观要素类型的是交点。
4走廊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是具有连通作用,另一方面具有障碍作用。
5廊道的重要特征有弯曲度和连通性能。
6下列指标中,不属于景观多样性指标的是可及度。
7不同的森林类型的结构可分为两个系列,一个是地境系列,另一个是时间系列。
8下列特征中,不属于网状景观的空间特征的是网的面积。
9在影响景观形成的气候因素中,温度和降水是更为重要的气候地理因素。
10植物可以根据其生活型分为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和苔藓植物。
11人类对斑块结构的影响有:斑块类型,斑块大小,斑块形状和斑块密度。
12影响污染空气散播的主要因素有气象因素,地形因素和植被因素。
13植物的运动地靠散布来实现的。
14景观变化的作用力之一是自然力,自然力又分为物理力和生物力.15根据景观变化的作用力强度,景观产生四种不同的结果,它们是波动,恢复建立新的平衡和景观替代。
16景观内部的开放性,异质性和物种以及遗传多样性是保持景观稳定的因素。
17土地的综合分类是考虑地形,气候,土壤和植被等各种属性。
18城市景观是人为干扰最为明显的景观类型。
19水土流失属于物质流。
20湖南的主要地貌类型是山地地貌。
21我国土地等级系统分为三级,包括土地类,土地型和土地组。
22走廊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是具有连通作用,另一方面具有障碍作用。
23土地能力分类的类别方法是根据若干土壤和立地性状的临界值将土地归纳成若干不连续的类别,其数目通常不大于10。
24连续运动的动物对该景观的影响很大。
25环境资源斑块是稳定性最强的斑块。
26土地能力分类的参数方法包括加法系统,乘法系统和复合系统。
26开发利用阶段不属于土地评价基本阶段的是。
27中等干扰假说认为,一个群落经历的干扰呈某种中等水平时,种的丰富度最大。
28管理景观种景观类型是人们对天然植被进行管理和利用。
园林生态学 复习提纲(含答案)

《园林生态学》复习提纲一、选择题1、稳定性最低的生物群落是()A.落叶阔叶林B.北方针叶林C.温带草原D.荒漠2、下列属于非生物因子的是()A.互利共生B.寄生C.风D.开采资源3、1866年,德国生物学家()在其论著《普通生物形态学》首次为生态学下了定义。
A.奥德姆B.海克尔C.马世俊D.辛柏尔4、植物在其生长发育阶段,抗低温能力最强的时期是()A.萌芽期B.营养生长期C.生殖生长期D.休眠期5、长日照植物在连续光照条件下()A.不开花B.开花延迟C.开花提前D.正常开花6、23.以下东北树种对大气粉尘污染抗性较弱的是()A.臭椿B.油松C.银杏D.家榆7、拟寄生现象属于下列哪种种间关系()A.寄生B.捕食C.竞争D.共生8、荷花属于()植物。
A.浮水植物B.沉水植物C.挺水植物D.多浆植物9、能分泌杀菌素的树种是()A.核桃楸B.火炬树C.白杨D.旱柳10、藻类常附着在甲鳖等甲壳动物上,既不从栖主获取食物,也不伤害栖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A.偏害共生B.偏利共生C.互利共生D.原始协作二、多项选择题11、在生态学巩固时期涌现了多个学派,其中有()A.欧美学派B.北欧学派C.法瑞学派D.英美学派E.前苏联学派12、园林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主要体现在()A.乔灌草结构B.自然式结构C.规则式结构D.多层结构E.混合式结构13、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按其功能可划分为()A.植物B.生产者C.动物D.消费者E.分解者14、影响植物分布的温度因素主要有()A.极端高温B.极端低温C.年平均温度D.最适温度E.积温15、水生植物的特征有()A.根系发达B.叶片大、柔软C.发达的排水器官D.通气组织发达E.生殖方式多样三、填空题16、现代环境问题可分为三大类:、、。
17、光对生物的生态作用主要由、、三方面构成。
18、北方在引种时,可利用处理来促使树木提前休眠,准备御寒,增强越冬能力。
通常可促进植物营养生长。
《园林生态学》复习题及答案

《园林生态学》复习题及答案一、填空1、生态系统是由两大部分组成的,即有生命类与无生命类,其中有生命类又包括以下三个组成部分,即、、。
2、大气水分种类分为、、三类。
3、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将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该生物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为。
4、温室气体主要指、、、其中对增温起着重要的作用,增温的潜力最大。
5、现代环境问题可分为三大类:、、。
6、光对生物的生态作用主要由、、三方面构成。
7、北方在引种时,可利用处理来促使树木提前休眠,准备御寒,增强越冬能力。
通常可促进植物营养生长。
8、种群数量的变化是种群动态的重要标志,取决于种群的与,和这两组对立的过程。
9、城市绿地的功能是综合的,具有生态环境效应、和效应。
10、相对湿度受到环境温度的调节:温度增加,相对湿度;温度降低,相对湿度。
11、反馈分为和。
可使系统保持稳定,使系统偏离加剧。
12、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将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该生物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为。
13、A、B两种植物生长在一起时,A植物生长受到抑制,B植物不受影响的现象叫作;A植物和B植物的生长发育都得到促进,称为。
14、生态学研究对象很广,但生态学家对其中4个组织层次特别感兴趣,即、、、。
15、城市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是多方面的,其中,城市绿地净化环境的效应表现在能和、。
16、在热带雨林中,有很多柱状的茎和板状根的常绿木本植物分属不同的科,还有热带荒漠环境中的许多肉质植物,它们的亲缘关系都很远,这些现象说明了不同种类植物对相同环境的现象。
17、景观和景观要素的关系是相对的。
景观强调的是,景观要素强调的是。
18、两个和多个群落之间(生态地带)的过渡区域,称为。
19、近代城市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包括、、、、。
二、名词解释1、生境:2、种群:3、层片:4、黄化现象:5、食物链:6、优势种7、短日照植物:8、原生演替:9、趋异适应:10、建群种:11、斑块(镶嵌体):12、生活型:13、他感作用:14、生态系统:15、群落:16、生态位:17、光周期现象:18、春化作用: 19、生态入侵:20、-3/2自疏法则:三、简答题1、简述种群增长的逻辑斯蒂增长模型,并说明各参数的生态学含义。
园林生态学 期末复习要点

园林生态学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是整体论和。
A.信息论 B.控制论著 C.系统理论 D.稳定论2.下列原理中,不属于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的是。
A观结构和功能原理 B.生物多样性原理 C.物种流动性原理D.景观叠加原理3.下列要素中,不属于景观要素类型的是。
A.斑块 B.交点 C.走廊 D.本底4.走廊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是具有连通作用,另一方面具有。
A.障碍作用 B.网络作用 C.联系作用 D.扩散作用5.廊道的重要特征有弯曲度和。
A.连通性能 B.控制性 C.多样性 D.封闭性6.下列指标中,不属于景观多样性指标的是。
A.丰富度B.可及度 C.Simpson多样性指数 D.相对分块数7.不同的森林类型的结构可分为两个系列,一个是地境系列,另一个是。
A.时间系列 B.空间系列 C.平面系列 D.立体系列8.下列特征中,不属于网状景观的空间特征的是。
A.走廊宽度 B.网的回路C.网的面积 D.网格大小9.在影响景观形成的气候因素中,温度和是更为重要的气候地理因素。
A.太阳辐射B.降水 C.风 D.海拔高度10.植物可以根据其生活型分为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和。
A.地被植物B.苔藓植物 C.草坪植物 D.藤本植物11.人类对斑块结构的影响有:斑块类型,斑块大小,斑块形状和。
A.斑块生产力 B.斑块起源 C.斑块周转率D.斑块密度12.影响污染空气散播的主要因素有气象因素,地形因素和。
A.降水因素 B.地貌因素C.植被因素 D.人口因素13.植物的运动地靠来实现的。
A.散布 B.迁移 C.巢区活动 D.群落活动14.景观变化的作用力之一是自然力,自然力又分为物理力和.A.化学力B.生物力 C.天然力 D.地动力15.根据景观变化的作用力强度,景观产生四种不同的结果,它们是波动,建立新的平衡和景观替代。
A.恢复 B.破坏 C.上升 D.下降16.景观内部的开放性,和物种以及遗传多样性是保持景观稳定的因素。
园林生态学复习提纲

园林生态学复习提纲生态学第一章绪论1〕…生态学(1)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Haeckel, 1866)生态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美国生态学家奥德姆,Odum,1956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3)我国著名的生态学家马世骏1979)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2、生态学定义研究生物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3、园林学的含义园林:在中国在古籍里根据不同的性质也称作园、囿、苑、园亭、园池、山池、池馆、山庄等。
园林学(定义):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现代园林学:一门协调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及自然环境关系的科学和艺术,它的任务是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创造生态健全、景观优美、反映时代文化和持续发展的人类生活环境,在环境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4、我国园林生态学发展的背景c. 1997年,我国著名的园林生态学家李嘉乐发表文章《园林生态学拟议》,正式提出园林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框架:以人类学为基础,融合景观学、景观生态学、植物学和城市生态系统等理论,研究在风景园林和城市绿化可能影响的范围内人类生活、资源利用和环境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及调节途径。
5、园林生态学定义(重点)■ ■■■・・・t・・HH ■aiaia ・■!■■■■■■・・■■・・■・・・t・・■■・■・■■■・・M ■H n r・・t・・・■■ ■ n ・・研究园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与其它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即研究以人工栽培的各种园林树木、花卉、草坪等植物和自然的或半自然的植物群体等共同组成的园林生物群落与其相应的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6、园林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重点):(1)植物所处的环境出发,介绍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重点阐明与园林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各主要生态因子(太阳辐射、温度、水分、土壤、大气)的基本特性、对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及调控;(2)在研究环境与植物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引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3 )介绍与园林密切相关的城市生态系统(4)详细阐述园林生态学最关注的热点、实践问题。
园林生态学复习资料

⽣态环境:所有⽣态因⼦的总和。
⽣态型:同⼀种⽣物的不同个体群⻓期⽣⻓在不同的⽣态环境条件下,发⽣趋异适应、遗传分化后形成的形态、⽣理和⽣态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
城市环境容量:城市环境是指影响城市⼈类活动的各种⾃然的或⼈⼯的外部条件的总和。
⽣态幅:每⼀个物种对环境因⼦适应范围的⼤⼩。
驯化:植物在⾃然条件下调整其对某个或某些⽣态因⼦耐受范围的过程,称为驯化。
光合有效辐射(PAR):植物⾊素吸收具有⽣理活性的波段。
光饱和点:在⼀定范围内,光合作⽤的效率与光强成正⽐,但是到达⼀定强度,倘若继续增加光强,光合作⽤的效率反⽽下降,这点称为光饱和点。
光补偿点:植物光合作⽤固定的有机物与呼吸消耗相等时的光照强度光周期:植物生长发育对日照长度规律性变化的反应。
热岛效应:指城市⽓温⾼于农村⽓温的现象有效积温:特定温度为⽣物学零度的积温。
温周期现象:植物随着昼夜、季节等有规律的温度变化⽽表现出来的各种节律性反应,称为温周期现象。
分为:⽇温周期现象和季温周期现象。
物候现象:植物⻓期适应于⼀年中⽓候条件(主要是温度条件)的季节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发育节律,称为物候现象。
霍普⾦斯定律:在北美温带地区,纬度北移1°、或经度移动1°、或海拔上升124M (400英尺),植物的物候期在春天和初夏延迟4d,⽽在秋季提早4d。
植物群落:在特定空间或生境下,具有一定的植物种类组成,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一定的外貌及结构,具有特定功能的植物集合体。
优势种:指群落中占优势的种类,包括:群落每层中在数量、体积上最大、对生境影响最大的种类。
建群种:指群落优势层的优势种。
生物多样性: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化和变异性。
群落镶嵌性:是群落在水平空间上表现的斑块相间的现象,也称为镶嵌性群落交错区: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或生态地带之间)的过渡区域,又称生态交错区或生态过渡带。
边缘效应:群落交错区物种数目和密度有增加的现象。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园林生态学(冷生平)课后练习答案(完整版本)

园林生态学(冷生平)课后练习答案(完整版本) :
篇一:园林生态学(冷生平)课后练习答案(完整版本)
第一章
1,、什么是城市环境?它的特征?
定义:指影响城市人类活动的各种自然或人工的外部条件总和。
主要指物理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城市环境的特征是:城市环境的高度人工化特征、城市环境的地域层次特征、城市环境污染特征
2、城市的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3、如何理解环境污染与环境容量的关系。
答:所谓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在自然生态结构和正常功能不受损害,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它包括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也包括环境设施对污染物的处理能力,环境自净能力越强,承污能力就越强,环境容纳量就越大。
当环境污染进入环境中的量超过环境对污染物的承受能力—环境容量时,环境就会恶化,对人体健康,动植物正常生长发育产生危害,该现象即为环境污染。
4、从园林工作者的角度来看,环境有什么不同的定义或含义。
答:所谓环境就是针对某一主体而言的,是作为某一主体的对立面和依存面存在的,与某一特定主体有关的周围一切事物的总和,就是这个主体的环境。
就园林工作者而言,一般以人类作为主题,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以及各种外部条件或因素。
现代园林建设的一个重大目标就是改善城市。
2021年《园林生态学》复习资料

2021年《园林生态学》复习资料绪论人类环境意识的启蒙作品——《寂静的春天》(雷切尔·卡尔森)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时间尺度——当代人的需求不会危及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空间尺度——特定地区的需求不会危及和削弱其他地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园林发展的三个阶段发展阶段造园阶段(传统园林阶段)城市绿化阶段大地景观规划阶段服务对象少数贵族广大的城市居民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涉及范围宫苑、庭院、花园公园和整个城市绿地系统大地综合体功能要求休息、娱乐生态、景观、休闲人类环境系统持续稳定发展现代园林的本质特征(世界园林发展的共同趋势)大型封闭式庭院区域的建设;(庭院设计-社区设计-公园设计-城市/农村规划)园林构成要素的人工化为主(堤岸硬质化)→以植物造园为主,师法自然(生态驳岸);(逸苑与寸草亭对比;红轴的溪流景观)缺乏植物材料和科学配置(模式花坛,“草坪风”)→ 开发野生植物资源,模拟自然植物群落的生态过程;以观赏游憩为建设目标→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的多目标建设,从整体上建立良性循环的绿地生态系统。
第一章个体生态学概论(植物与环境)第一节环境一、环境的概念主体周围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主体生存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既有相对的,也有具体的)。
从生物科学角度:生物生存的周围空间。
从环境科学的角度来看: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包括非生物环境(光、热、水、土壤、空气等)和生物环境(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二、环境的分类根据环境的主体:人类环境和生物环境按环境的性质: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经人类干涉后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按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原生环境(自然环境和次生环境(半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按环境的尺度范围:星际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和内环境。
三、其他概念环境因子:构成环境的各要素。
生态因子:环境因子中作用于生物体的因子。
生存因子: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
生态环境: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生境:特定生物体栖息地的生态环境。
园林生态学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共20题,40分)1、植物引种成功的决定因素是(2.0)A、光周期相似B、湿度相似C、温度相似D、气候相似正确答案: D2、土壤细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体称为()。
(2.0)A、根瘤B、菌丝C、菌根D、子实体正确答案: A3、适合在强光照环境中生活的植物称为()。
(2.0)A、湿生植物B、中生植物C、阳生植物D、阴生植物正确答案: C4、根据燃料性质和大气污染物的组成将大气污染划分为(2.0)A、煤烟型污染和石油型污染B、石油型污染和氧化型污染C、混合型污染和还原型污染D、煤烟型和还原型正确答案: A5、一般高山植物茎干短矮,叶面缩小,绒毛发达,叶绿素多,叶茎含花青素,花色鲜艳,这些特征的形成是由于(2.0)A、高山上蓝、绿光和紫外线较强烈B、高山上绿、紫光和紫外线较强烈C、高山上绿、红光和紫外线较强烈D、高山上蓝、紫光和紫外线较强烈正确答案: D6、生物休眠的意义在于()(2.0)A、适应逆境B、提高生产力C、促进代谢D、推迟生育正确答案: A7、著有《生态学基础》一书并因此获得“泰勒”奖,被誉为“现代生态学之父”的是下列哪位生态学家?(2.0)A、 Odum(奥德姆)B、 Haeckel (郝克尔)C、 Clements(克来门茨)D、 Tansley(担斯利)正确答案: A8、用来监测环境被污染的程度的植物被称之为(2.0)A、受害植物B、进化植物C、净化植物D、指示植物正确答案: D9、假定某块土地上所产的农作物可供100人食用,如果人们吃掉地里的一半农作物,另一半用来养牛,然后吃牛肉,那么这块地可供养多少人(假设第二性生产效率为10%)?(2.0)A、 50人B、 55人C、 100人D、 50.5人正确答案: B10、植物体温度变化最迅速的部位是(2.0)A、根系B、叶片C、枝条D、树干正确答案: B11、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山区,阳坡的环境特点是()。
(2.0)A、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B、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大C、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D、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正确答案: A12、当谈到某森林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时,这里指的是(2.0)A、群落的垂直分层性B、群落的水平成层C、群落的垂直地带分布D、群落的镶嵌正确答案: A13、亚热带湿润地区的典型地带性植被为(2.0)A、苔原B、热带雨林C、常绿阔叶林D、针叶林正确答案: C14、叶片漂浮在水面上的植物为(2.0)A、沉水植物B、挺水植物C、浮水植物D、红树林植物正确答案: C15、种内竞争的表现有(2.0)A、自疏B、寄生C、捕食D、变换体态正确答案: A16、单元顶级学说中的“顶级”是指(2.0)A、气候顶级B、偏途顶级C、土壤顶级D、地形顶级正确答案: A17、下列关于生态因子作用规律说法不正确的是()。
[复习资料]园林生态学复习资料
![[复习资料]园林生态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93f0297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04.png)
[复习资料]园林生态学复习资料一、填空(40空,20分)1. 从生态因子作用的角度考虑,坡向会影响森林的生长,这体现了生态因子作用的间接作用特点。
2. Raunkiaer的生活型主要类型高位芽植物、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隐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其分类系统的划分依据主要是按休眠芽在不不良季节的着生位置。
3. 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由光合作用所生产的有机物质的总量,称初级生产量。
4. 自然种群的三个基本特征包括空间特征、数量特征和遗传特征。
5. 生态学巩固发展时期形成法瑞学派、北欧学派、英美学派和前苏联学派等四大学派。
6. 当以种群实际占据的空间个体数量表示种群密度时,称为绝对密度。
7. 平均而言,陆地上主要的森林类型中,以热带雨林的生产力最高。
8. 我国暖温带地区典型的地带性植被名称是夏绿阔叶林。
9. 生态因子按照性质可以分成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和生物因子以及人为因子。
10. 种群的空间分布通常可分为均匀型、随机型和成群型三种类型。
11. 种群增长的逻辑斯蒂增长方程中参数K生物学含义是环境容纳量?。
12. 能够包括群落中绝大多数的植物种类并表现出该群落一般结构特征的一定面积,称为群落的最小面积。
13. 群落物种多样性是丰富度与均匀度的综合指标。
14.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之间的多样性、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15. 生物的三基点温度是指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适温度。
16.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17. 一种植物分泌代谢物质对另外一种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种现象叫他感作用。
18. 生态金字塔有三种类型,其中能量金字塔总是呈正塔金字塔型,另外两种类型分别为生物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
19. 最早命名并定义生态学的人是 Haeckel 。
20. 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由光合作用所生产的有机物质的总量,称初级生产量。
21. 自然种群的三个基本特征包括空间特征、数量特征和遗传特征。
林业生态工程学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

林业生态工程学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第一篇:林业生态工程学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林业生态工程学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8*2=16分)1、林业生态工程:是根据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建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
其目的在于保护、改善与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
2、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状况的总称。
3、工程:指人类在自然科学原理的指导下,结合生产实践中所积累的技术,发展形成包括规划、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
运行管理等一系列可操作、能实现的技术科学的总称。
4.生态工程:是一门着眼于生态系统持续发展能力的整合工程技术。
它根据生死存亡控制论原理去系统设计、规划和调控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素、工艺流程、信息反馈关系及控制机构,在系统范围内获取高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5.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状况的总称。
6.生态环境脆弱带:在生态系统中,凡处于两种以上的物质体系、能量体系、结构体系、功能体系之间形成的界面,以及围绕该界面向外延伸的“过渡带”的空间域。
7.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的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的一个生态学的功能单位。
8.干扰:破坏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结构、并改变资源、基质的可利用性。
或物理环境的任何时间上相对不连续的事件。
9、自然干扰:在缺乏人为活动的情况下,自然景观所存在的经常性的火灾、洪水的影响、盐渍作用、飓风和虫灾等称为自然干扰。
10、人为干扰:由于人为的活动所造成的,如有有毒化学物的施放、森林砍伐、筑坝、摹开垦、过度放牧、露天采矿等其他人类活动所带来的社会性压力,称为人为干扰。
11.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元素(事物或过程)组成的,具有某种特定的功能,朝着某个特定目标运动发展的有机整体。
园林生态学(冷生平)分章题库

园林生态学第一章1、什么是城市环境?它的特征?定义:指影响城市人类活动的各种自然或人工的外部条件总和。
主要指物理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城市环境的特征是:城市环境的高度人工化特征、城市环境的地域层次特征、城市环境污染特征2、城市的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3、如何理解环境污染与环境容量的关系。
答:所谓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在自然生态结构和正常功能不受损害,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它包括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也包括环境设施对污染物的处理能力,环境自净能力越强,承污能力就越强,环境容纳量就越大。
当环境污染进入环境中的量超过环境对污染物的承受能力——环境容量时,环境就会恶化,对人体健康,动植物正常生长发育产生危害,该现象即为环境污染。
4、从园林工作者的角度来看,环境有什么不同的定义或含义。
答:所谓环境就是针对某一主体而言的,是作为某一主体的对立面和依存面存在的,与某一特定主体有关的周围一切事物的总和,就是这个主体的环境。
就园林工作者而言,一般以人类作为主题,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以及各种外部条件或因素。
现代园林建设的一个重大目标就是改善城市环境条件,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
5、什么是限制因子?如何确定哪些是限制因子?在诸多生态因子中,使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限制、甚至死亡的因子成为限制因子。
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范围,就会成为这种生物的限制因子。
6、为什么说“植物的生存取决于综合的环境条件”?P21页△处,不确定第二章1、城市地区光照条件有什么特点?答:光照条件的特点:①城市的低云量、雾、阴天日数都比郊区多,而晴天数、日照时数则一般比郊区少。
②城市地区云雾增多,空气污染严重,使得城市大气混浊度增加,从而达到地面的太阳直接辐射减少,散射增多,而且愈近市区中心,这种辐射量的变化愈大。
③由于城市建筑物的高低、大小以及街道宽窄和方向不同,使得城市局部地区太阳辐射的分布很不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