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历史地位及特点(新)
(完整版)宋代文学概况
![(完整版)宋代文学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52f4f5c62b160b4e777fcf32.png)
1.欧阳修与诗文革新运动
(1)诗文革新运动。宋仁宗时期,欧阳修知贡举,发起了诗文革新运动,提出“文以明道”,重视“道”对“文”的决定作用,注重文学对政治的服务关系,同时注重文学本身的价值。诗文革新运动取得了巨大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欧阳修周围,团结起了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等五人,他们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一起被成为“唐宋八大家”。
(1)通过削弱、分散宰相权力,严密控制地方官员,实现行政的中央集权。
(2)通过建立直属朝廷的财政管理系统、司法系统,实现财政、司法的中央集权。
(3)通过儒臣治军、分散兵权,实现军事指挥的中央集权。
3.积贫积弱的局面
(二)经济情况
两宋虽然国土狭小,国威不振,但由于国内统治比较稳定,因此农业与手工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城市经济与商业发展也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我们通过《清明上河图》以及《东京梦华录》、《梦粱录》等文艺作品都可以感受到这种状况。
(3)艺术风格多样。在婉约、豪放之外,还有真率明朗、高旷清雄等多种风格。
2.重要流派及作家
北宋前期文人词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柳永吸收了民间词艺术成就,对长调颇多创制,多写市民生活与羁旅之情;秦观、周邦彦则将北宋文人词推向了高峰;苏轼、辛弃疾代表了词作的革新词风,创造了豪放风格;两宋之际,李清照、张元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孝祥代表了国破家亡时期的时代强音;南宋时期,还有以姜夔为代表的风雅词派,成员有吴文英、王沂孙、张炎等。
3.理学的兴盛与世俗化倾向的对立与互动
一方面,理学思想是士大夫阶层的共同意识形态趋向。不仅程颐、朱熹等理学家自矜掌握了古圣相传的安身立命之道,而且像欧阳修、王安石、苏轼、杨万里等文士也热衷于讲道论学,这使得他们在政治和学术上都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十分重视诗文的政治教化功能。
宋朝的经济特点是怎样的
![宋朝的经济特点是怎样的](https://img.taocdn.com/s3/m/6ee72e51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7e.png)
宋朝的经济特点是怎样的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经济发展具有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通过对宋朝经济的分析,探讨宋朝的经济特点。
一、物产丰富宋朝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导,农民是经济的中坚力量。
在宋朝,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农民的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出现了大规模的机械化和商业化。
农民使用水力、畜力和耕作工具的改进使得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增加了粮食和棉花的产量。
此外,种植业的进步也带动了茶叶、染料、草药等其他农产品的生产,从而使物产丰富。
二、商业繁荣宋朝的商业发展非常活跃。
商业和手工业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际贸易中,商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宋朝时期,随着市场的扩大和货币的流通,商人们的经济地位得到提升,商业繁荣显著增长。
综合经济发展带动了商业和手工业的蓬勃发展,瓷器、丝绸、铁器、纸张等商品不仅在国内畅销,而且出口到海外,促进了宋朝商业的繁荣。
三、货币和金融体系的完善宋朝建立了健全的货币和金融体系,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宋朝逐渐完善了铸币和货币发行制度,加强了对货币流通的管理和监督。
此外,还设立了钱庄、票号等金融机构,推动了金融业的发展。
宋朝的货币和金融体系的完善为商业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基础。
四、科学技术的进步宋朝是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峰时期,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经济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宋朝,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得到了迅速改进,如水力磨坊的广泛应用、农田水利的改进等,使农民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此外,宋朝还出现了早期火药、造船技术以及纸张制造等重要科技创新。
科学技术的进步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为社会带来了繁荣和稳定。
五、地方经济的独立性宋朝时期,地方经济的独立性逐渐加强。
各地区的发展呈现出差异性,南方地区以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为主导,北方地区以农业和军事为主导。
各地区的地理条件和资源禀赋使得地方经济体系独立发展,互相促进,形成了多元化的经济格局。
宋朝的概括
![宋朝的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ed467023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1d.png)
宋朝的概括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宋朝,是中国封建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自公元960年至1279年,共存在南宋、北宋两个时期。
北宋自960至1127年,南宋自1127至1279年。
宋朝的建立标志着五代十国时期的结束,也是中国封建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着独特的特点,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太宗赵匡胤被封为皇帝,建立了北宋。
北宋时期,政治改革成就了中央集权。
在政治制度上,实行了科举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在经济方面,北宋时期发展了农业和手工业,繁荣了商品经济。
在文化方面,北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高峰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化名人,如欧阳修、苏轼、王安石等。
在对外交往中,北宋与辽、辽与金之间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北宋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弊端。
官僚制度的腐败、南方少数民族的反抗以及对外民族入侵的威胁等问题,最终导致了北宋的灭亡。
1127年,金国入侵,北宋灭亡,从此进入南宋时期。
南宋时期是一个充满变革和挑战的时期。
面对金国的压迫,南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求保护国家的独立和发展。
南宋的政治改革、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段特殊时期。
南宋时期,政治上主要表现为孤立主义政策,致力于维护国家的政治独立和民族尊严。
经济上实行了一些新的政策,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文化上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化名人和文化作品。
尽管南宋政府做出了一些努力,但面对金国的威胁和侵略,最终还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279年,元朝的军队攻占了临安(今杭州市),南宋灭亡,宋朝正式结束。
宋朝在中国封建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其政治、经济、文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宋朝的政治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些成功,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和问题。
最终,宋朝被外族入侵所灭,结束了其短暂而辉煌的历史。
第二篇示例: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朝代,其历史跨越了近三百年的时间,自公元960年建立,到1279年被蒙古军队灭亡。
中国历史上的宋朝有哪些重要特点
![中国历史上的宋朝有哪些重要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a8883561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4a.png)
中国历史上的宋朝有哪些重要特点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一个时期。
它从北宋的建立,到南宋的灭亡,共经历了近320年的历史。
宋朝的特点在中国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中国历史、文化、科技和社会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讨论宋朝的几个重要特点。
一、政治制度的创新宋朝在政治制度方面进行了一些重要的创新和改革。
北宋时期,官僚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
以宰相为首的中央政府实行了较为稳定的固定班子,加强了政府的权威和稳定性。
同时,设立了司法官员、审计官员等职位,加强了官僚体系的监督和管理。
这些制度改革为宋朝的政治稳定和繁荣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科技进步的显著宋朝是中国科技发展的黄金时期之一。
重要科学家和发明家在宋朝涌现,他们对中国科技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北宋时期,文人科学家苏颂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台机械式水车,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这种机械水车的发明对中国和世界农业都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宋朝还有很多其他的科技发明,例如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经济繁荣的时期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繁荣的时期之一。
通过对农业的改革和发展,数量和质量的提高,北宋时期的农业生产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人口的增长和城市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特别是南宋时期,对外贸易蓬勃发展,海上丝绸之路趋于繁荣。
造船业、纺织业、瓷器业等行业都得到了迅速发展,为宋朝的繁荣奠定了经济基础。
四、文化繁荣的盛世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盛世。
在北宋时期,文人墨客的崛起为宋朝文化的繁荣提供了动力。
文人以诗词文学为主,推动了宋朝文学的繁荣和发展。
诗人苏轼、黄庭坚,文学家欧阳修和王安石等人成为北宋时期文化的代表人物。
他们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此外,北宋时期的绘画和雕塑也取得了巨大进展,景德镇的瓷器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水平。
综上所述,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具有独特的特点。
政治制度的创新、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文化繁荣是宋朝的重要特点之一。
宋朝历史简介
![宋朝历史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b90cf35b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38.png)
宋朝历史简介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分为两个时期:北宋和南宋。
北宋的首都是汴京(今天的河南开封),而南宋的首都则是临安(今天的浙江杭州)。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盛、经济发达的时代,它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北宋时期(960年-1127年),由赵匡胤建立,为了防止辽朝的侵略,他和辽朝达成了“慕和议”,确立了宋朝的统治。
之后,他还通过搞好经济和军事建设来加强国力,使得国家逐渐恢复了繁荣与稳定。
在北方,辽朝和西夏是宋朝的邻国,而南方则有南诏、南汉、南唐、北汉等国家。
北宋时期,国家实行科举制度,兴办学校,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并进行了许多文化上的改革。
著名的文化人物有王安石、苏轼、欧阳修等。
此外,北宋还进行了一些军事改革,如加强边防、修建长城等,但对于抵制外族侵略却并不成功。
1127年,金朝攻破了北宋的首都汴京,迫使北宋灭亡,宋徽宗被俘。
这标志着南宋时期(1127年-1279年)的开始。
南宋时期,由于不断的战乱,南方的经济一度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然而,南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恢复经济,如实行种糙租、发展海外贸易等。
南宋还进行了一些军事改革,加强了海防力量,并修筑了大量的水利工程,用于防洪和灌溉。
南宋时期,发生了“南宋词派”的兴起,代表作家有陆游、辛弃疾等。
此外,南宋时期的茶叶、瓷器和绘画等艺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然而,南宋时期也面临着西方势力的侵略。
13世纪初,蒙古帝国出现,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
1234年,蒙古军队攻破南宋的首都临安,南宋政权被迫撤退到福建的漳州。
1271年,蒙古帝国建立元朝,结束了中国的宋朝时期。
总的来说,宋朝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它的发展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北宋时期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成果仍在南宋时期得以延续。
不论是北宋的科举制度、经济发展还是南宋的租税改革和海外贸易等措施,都为后来的中国历史奠定了基础。
尽管宋朝也面临着一些军事挑战和外族的侵略,但它的文化繁荣和经济发达给中国历史留下了独特的印记。
宋朝的建筑风格与特色
![宋朝的建筑风格与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ce0cb28f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e1.png)
宋朝的建筑风格与特色宋朝(960年至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建筑风格与特色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宋朝建筑以其独特的特点和精美的工艺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宋朝建筑风格与特色,包括宋朝建筑的整体特点、建筑材料、建筑形式和装饰艺术。
一、整体特点宋朝建筑注重平衡、和谐、秩序,追求优雅与舒适。
与唐朝和隋朝的建筑风格相比,宋朝的建筑更注重细节和装饰,并充满了温馨和人文情怀。
宋朝建筑的风格也表现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即注重天人合一的思想。
二、建筑材料宋朝建筑的材料主要有木材、砖和瓦。
木材是主要的结构材料,包括大量使用的檩条、梁、柱子等。
砖和瓦则用于建造墙体和屋顶。
宋朝的砖瓦工艺非常精湛,制作出的砖和瓦非常坚固和美观。
三、建筑形式宋朝建筑形式主要包括宫殿、庙宇、园林和民居。
1. 宫殿宋朝的宫殿建筑以京城开封的宫殿为代表,如大观殿、咸宁门等。
这些宫殿结构严谨,平面呈现出严谨的对称布局,注重宫廷仪式和礼节。
宫殿建筑也充分体现了宋朝建筑注重细节和装饰的特点,比如斗栱、彩绘、雕刻等,这些装饰元素增加了建筑的艺术性。
2. 庙宇宋朝的庙宇建筑充满了宗教和信仰的氛围。
庙宇建筑通常采用重檐歇山顶的形式,主体建筑平面多为正方形或长方形。
庙宇建筑在结构上更加注重层次感,通过巧妙设计的屋面和层次布局来展现建筑的美感。
3. 园林宋朝的园林建筑以苏州园林为代表,其特点是注重自然景观的体现,尤其是水景的运用。
宋代的园林大多数采用了退思园的形式,通过岩石、水池、假山等元素来打造景观,与自然融为一体。
4. 民居宋朝的民居一般采用四合院的形式,建筑风格简洁典雅。
民居的平面布局注重内部空间的合理利用,通常包含一庭三景的布局,即一个天井和三个景观。
四、装饰艺术宋朝建筑的装饰艺术十分精湛,突出了传统中国建筑的特点。
宋代的建筑装饰主要有彩绘、雕刻、饰花等。
彩绘通常用于宫殿和庙宇的柱子、梁和墙壁上,以富丽堂皇的色彩来表现建筑的华丽。
宋朝的历史地位及特点
![宋朝的历史地位及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24d3988e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a4.png)
宋朝的历史地位及特点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自公元960年至1279年,共存在319年之久。
宋朝继唐朝之后,成为中国的第二个大一统王朝。
宋朝分为两个时期,北宋(960年-1127年)和南宋(1127年-1279年)。
首先,宋朝的历史地位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个方面来看。
在政治上,宋朝建立了高度集权的中央政权,实行严格的官僚制度,君主拥有绝对的权力。
宋朝的政治制度相对稳定,政务严密管理,国家得以顺利发展。
经济上,宋朝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发展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城市化程度大大提高,经济繁荣。
宋朝以推行“开皇之治”为特点,通过建设水利工程,推行新的耕作方式,增加农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从而保障了国家的粮食供应。
在商业发展方面,宋朝了货币制度,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后来的繁荣打下了基础。
在文化上,宋朝注重文化教育的普及,倡导儒家思想,加强教育制度建设。
文人墨客活跃,文化艺术繁荣,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化人物和作品,如苏轼、欧阳修等。
宋代诗词以清新自然、豪放洒脱为特点,书法以楷书为主,著名的蜀派和赵孟頫的书法艺术为后世所仰慕。
此外,宋朝还努力保护和开发历史文化名城,如故宫、灵隐寺等,为后世留下了众多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科技方面,宋朝成就突出。
宋代是中国农学发展的黄金时代,出现了许多农学名著,如《农桑辑要》。
同时,宋代的中国制陶业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宋代瓷器的器形和装饰装绘达到了顶峰,其瓷器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名。
此外,宋代还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科学发明,如针灸、火药、指南针等,这些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的进步起到了巨大作用。
其次,宋朝的特点也不可忽视。
首先,宋朝是一个文化高度发达的王朝。
宋代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文化艺术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为后世文人提供了无尽的创作源泉。
其次,宋朝是一个商业繁荣的时期。
宋代商业发达,交通便利,商品流通频繁,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推动力。
然而,与此同时,宋朝政治官僚化明显,贵族阶层统治日益严重,民众的欲望得不到充分满足,社会矛盾加剧,最终导致宋朝的覆灭。
唐宋时期历史特点与文学发展状况总结
![唐宋时期历史特点与文学发展状况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a8d2aa6c1c708a1294a4459.png)
唐宋时期历史特点与诗词发展状况总结河北省兴隆县第一中学孟凡喜(整理)了解唐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对外关系等时代特点,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唐宋文学发展状况,更能够帮助我们从更深更广的维度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学作品。
一、唐代的历史特点与诗歌发展状况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
唐太宗继位后开创贞观之治,为盛唐奠定基础。
唐高宗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
唐玄宗即位后缔造全盛的开元盛世,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导致国力渐衰;中后期经唐宪宗元和中兴、唐武宗会昌中兴、唐宣宗大中之治国势复振。
878年爆发黄巢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907年朱温篡唐,唐朝覆亡。
唐朝时万国来朝达到鼎盛,疆域空前辽阔,极盛时东起日本海、南据安南、西抵咸海、北逾贝加尔湖,是中国自秦以来第一个未修据胡长城的大一统王朝。
唐朝接纳各国交流学习,经济、社会、文化、艺术呈现出多元化、开放性等特点,诗、书、画、乐等方面涌现出大量名家,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书法家颜真卿,画圣吴道子,音乐家李龟年等。
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声誉远播,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
唐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政治上:1.中央官制和地方官制唐朝沿用隋朝官职制订三省六部制,主要机构有三省、六部,三省分别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分礼部礼兵刑工。
地方官制:道置观察使,州(郡)设置刺史(太守)、长史等官职;县设置县令;县丞、主簿、县尉等官职。
2.选官制度和法律制度在选官制度是主要采用科举制度;唐朝法律将谋反、谋叛等反对朝廷的行为定作不得赦免或赎免的“十恶”大罪,贵族、富人、官僚受到了一定的不平等的法律保护,在与庶民触犯同样的法律下可减刑或免刑。
军事上:军力强大是唐代的一个鲜明的军事特点,因安史之乱在军事上全面收缩,接踵而至的藩镇割据导致华北地区经济萧条。
经济上:唐朝农业生产工具与技术较前代有新的进步。
曲辕犁就出现在唐朝。
南宋历史概述:建立、特点与灭亡
![南宋历史概述:建立、特点与灭亡](https://img.taocdn.com/s3/m/67e438da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10.png)
南宋历史概述:建立、特点与灭亡南宋时期是指宋朝历史上的一个阶段,具体时间为1127年至1279年,这一时期是北宋靖康之耻后宋室在江南建立的政权,与北宋合称宋朝。
以下是南宋时期的一些关键特点和历史事件:一、建立与背景●建立时间:1127年,即靖康二年,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继承大宋皇位,建立南宋。
●建立背景:靖康之变中,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被金军攻破,徽、钦二帝被俘,北宋灭亡。
赵构在应天府即位,以延续宋朝皇统和法统。
二、政治与军事●政治体制:南宋在政治上沿袭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官僚机构、司法、军权等方面均有所加强。
●军事防御:南宋初期,面对金国的强大威胁,南宋政权致力于军事重建,形成了如岳家军等几支较强大的军事力量,进行了多次北伐,但多以失败告终。
●重要战役:如黄天荡之战、采石之战等,都是南宋军民抵抗金军入侵的重要战役。
三、疆域与都城●疆域:南宋的疆域北界大大南移到了秦岭淮河一线,而南部和西南边界并没有太大变化。
●都城:南宋初建都南京应天府,后迁都临安(今浙江杭州),临安成为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四、经济与文化●经济繁荣:南宋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繁荣、科技进步、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王朝之一。
南方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更加繁荣。
●文化成就:南宋时期,儒学复兴,形成了程朱理学;宋词兴盛,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词人和词作;书法、绘画艺术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五、重要人物与事件●重要人物:包括宋高宗赵构、宋孝宗赵昚、岳飞、秦桧等。
赵构是南宋的开国皇帝,岳飞是著名的抗金将领,秦桧则是南宋初期的权臣,主张议和。
●重要事件:如绍兴和议的签订,标志着南宋与金国对峙局面的形成;开禧北伐的失败,导致南宋在对金关系中的地位再次降格;嘉定和议的签订,进一步确认了南宋与金国的边界划分;端平更化是南宋后期的一次重要政治改革;崖山海战则是南宋灭亡的标志性事件。
五代和北宋的历史背景与文学特点
![五代和北宋的历史背景与文学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607a0c58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80.png)
五代和北宋的历史背景与文学特点一、概述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时期为公元907年至960年。
北宋则是北宋朝政权,时期为公元960年至1127年。
这两个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于文学史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五代历史背景1.统一失败和分裂:九州之地由于唐朝灭亡而陷入分裂状态,各地出现多个割据政权。
2.秦晋之争:辽东的瓦岗寨贼首冯道帅在秦州建立了前蜀,与晚唐的后梁争夺天下。
3.民族壮大与河南南渡:河南地区部分民族如契丹等势力壮大,并逐渐南渡。
4.文化多元与交流:多样化的民族和文化在这个时期相互交融。
三、五代文学特点1.耻辱触动:五代时期战乱频繁,人们常常面临生死考验,因此文学作品中常表达耻辱感和对逆境的忍受与拼搏。
2.忧国忧民:五代的动荡时期,作家们常关注国家和民众的命运,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情怀。
3.忧愁情调:文学作品中弥漫着一种悲壮和压抑的氛围,表现出作者内心世界中复杂深沉的情感。
4.口口相传:五代时期文人为了保存自己的作品,常通过朗诵或背诵口头传承,以保留文学创作的连续性。
四、北宋历史背景1.统一与繁荣:宋太祖赵匡胤统一了九州之地,并建立起北宋政权,使中国在数百年后恢复统一局面。
2.儒家思想的兴盛:北宋时期以儒学为主导思想,并采取了仁义道德来治理社会。
这也影响了当时文学创作。
3.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北宋时期中国工商业迅速发展,同时科学技术也有较大突破。
五、北宋文学特点1.理性主义兴起:北宋的文学强调理性,注重思辨和论证。
2.学术繁荣:儒学、佛教和道教的影响使得文人对于学问有很高的追求。
同时也涌现了许多学者、诗人和书法家等才子佳人。
3.聚焦社会生活:北宋时期文学作品多关注社会生活,反映了士人对社会风貌的观察与思考。
4.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北宋时期文化官员常强调个体修身、家庭美德以及国家治理,这种观念也在文学作品中得以体现。
六、总结五代和北宋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阶段,这两个时期都发生了巨大变革,并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宋朝的历史地位及特点汇编
![宋朝的历史地位及特点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bf9be381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8c.png)
宋朝的历史地位及特点汇编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朝代,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朝的历史地位及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繁荣: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在宋朝,农业生产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出现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如开凿渠道、修建水闸等,极大地提高了农田灌溉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这些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也为农田的开垦和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宋朝还大力推行契税制度,减轻了农民的税负,促进了农民经济的发展。
此外,宋朝还兴办了许多手工业和商业,族群经济迅速发展,这使得宋朝的商品经济活动非常活跃。
2.文化繁荣:宋朝是中国文化繁荣的时期之一、宋朝的文化氛围开放而宽容,文人墨客的地位得到了提高,文人士大夫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诗词、绘画、书法等文化艺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形成了以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为代表的文化名人群体。
宋朝还开创了科举制度,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使得社会上的人才逐步进入仕途,统治阶级逐渐由贵族转向文人,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3.对外政策的特点:宋朝通过与北宋时期辽、西夏等北方异族的外交交往,维持了较为稳定的北方边境局势。
而南宋时期,由于北方金朝的入侵,南宋不得不将国都迁至临安(今杭州),南宋时期对外政策更加谨慎。
南宋时期通过岛屿和海岸线的保护,采取“屏障政策”保卫海疆,实行封海禁商制度,保护海外贸易,以控制对外交往。
总的来说,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以其经济繁荣、文化繁荣、对外政策的特点和社会制度为特色。
它的繁荣和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来的历史和文化发展,对于中国历史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朝的人口统计与社会状况
![宋朝的人口统计与社会状况](https://img.taocdn.com/s3/m/4ad6b0cb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d4.png)
宋朝的人口统计与社会状况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不仅对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对社会状况和人口统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宋朝时期的人口统计和社会状况,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个历史时期的变迁和特点。
一、人口统计宋朝时期,中国的人口总量逐渐增加,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根据史书记载,在宋仁宗宝祐年间,全国人口已经超过了1亿,这在当时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这些人口主要分布在江南地区和北方平原,其中以江南地区的人口密度最高。
与此同时,宋朝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人口增长,包括鼓励婚育、奖励生育、开发新的农田等,这些措施对于促进人口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除了总体人口数量的增加,宋朝还进行了详细的人口统计。
当时的政府对于人口的数量、职业、年龄等信息进行了严格的记录和整理,以便更好地了解国家的人口状况和社会需求。
这些统计数据为政府制定决策提供了参考,也为后人研究宋朝社会状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二、社会状况1. 经济繁荣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经济繁荣的时期。
当时,农业生产和手工业发展迅速,商业贸易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农业方面,宋朝通过水利工程的修建,大力推动了农田的开发和灌溉系统的建设,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
手工业方面,宋朝的陶瓷、纺织、造纸等行业非常发达,不仅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还远销海外。
商业贸易方面,宋朝的茶叶、丝绸和瓷器等产品享誉海内外,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频繁。
2. 社会阶层宋朝社会存在着明显的阶层分化。
在顶层是皇族、贵族和官僚,他们享有特权和高额收入,并占据了社会政治和经济的核心地位。
中层是士人和富商,他们通过科举考试获得文官职位或者从商致富,拥有一定的权力和财富。
底层是农民和手工业者,他们大多数人生活贫困,缺乏社会地位和权益保障。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社会群体,如艺人、盗匪等,他们在社会中处于边缘地带。
3. 文化教育宋朝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时期,儒家文化得到了极大的推崇和发展。
宋朝的地理特点与自然资源
![宋朝的地理特点与自然资源](https://img.taocdn.com/s3/m/709aca54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63.png)
宋朝的地理特点与自然资源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朝代,其地理特点与自然资源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宋朝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以及自然资源三个方面来论述宋朝的地理特点以及自然资源的利用情况。
一、地理位置宋朝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处于中国东部华北平原、江淮平原和江南平原之间。
这个地理位置使得宋朝拥有了广阔的农业发展基础,从而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此外,宋朝还通过南方的长江和北方的运河系统,连接了南北,方便了交通和贸易,提升了宋朝的经济地位。
二、气候条件宋朝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交界地带,气候温和湿润。
这种气候条件非常有利于农业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良好的种植条件。
宋朝的农田利用率较高,农作物种植也更为多样化。
此外,温暖湿润的气候还为织造业、造船业等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三、自然资源的利用宋朝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包括水资源、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
1. 水资源宋朝的江河众多,尤其是长江、黄河等大河,为宋朝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这些水资源不仅方便了农田的灌溉和农作物的生长,也为交通运输和水稻种植提供了便利。
此外,宋朝还建设了灌溉工程,如大明湖、市河等,提升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 矿产资源宋朝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包括铁矿、铜矿、盐矿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铁矿资源,宋朝在铁矿的开采和冶炼技术上取得了重要突破,为铁器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这也促进了宋朝冶铁业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进步。
3. 森林资源宋朝的森林资源也非常丰富,山区的森林覆盖率较高。
这些森林资源为宋朝提供了丰富的木材、竹材等材料,支持了建筑、造船、纺织等行业的发展。
此外,森林资源还提供了重要的燃料,满足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业生产的需求。
总结:宋朝的地理特点与自然资源的利用密切相关,其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宋朝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这些地理特点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动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为宋朝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宋朝繁荣时代简介
![宋朝繁荣时代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e91f2500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f7.png)
统一中原
太祖建国
太祖所面临的另外一项事业就是统一全国。赵匡胤在与 谋臣赵普雪夜商讨后,决定以“先南后北”为统一全国 之步骤乾德元年(963年),赵匡胤行假途灭虢之计,灭 亡了南平国和武平军。之后又灭亡后蜀(965年)、南汉 (971年)、南唐(975年)三国。 太祖一心希望统一全国,还设立封桩库来储蓄钱财布匹, 希望日后能够从辽手中赎买燕云十六州。 他两次征伐北 汉,均因辽出兵援助,无功而返。最后一次出兵时,却 因他突然去世而结束。
01
发明活字印刷术
北宋印刷铺工人毕昇在印刷实践中总结 前人的经验,发明活字印刷术。
02
文化交流
其创造的胶泥活字、木活字排版,是中国 印刷术发展中的一个根本性的改革,对中 国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贡献。
文化
儒学
宋代的思想界相当活跃和开放。在完成了儒学复兴后,中国传统经学进入了“宋学”的新阶段,理学的兴起 和繁荣成为宋代思想史最重要的成果,从周敦颐开始,先后有北宋的张载、程颢、程颐、邵雍,南宋的朱熹、 陆九渊等人,致力于理学思想的探讨。各派的观点虽有不同,相互之间也时有辩论,但基本上都形成了较完 整的思想体系,并特别注重心性义理的探寻,与此前相比,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134] 书院制度在宋代形成与 发展。
01
梦溪笔谈
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 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是“中 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02
武经总要
中国第一部新型兵书,也是一部 古代的军事百科全书。
宋朝科技
造纸、印刷术
宋朝时期,主要的造纸材料包括丝、 竹、藤、麻、麦秆等。重庆、四川、 安徽、浙江是主要的造纸产地。渝 川地区的布头笺、冷金笺、麻纸、 竹纸,安徽的凝霜、澄心纸、粟纸, 浙江的藤纸等都闻名于世。甚至还 有纸被、纸衣、纸甲等。
最新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复习——宋朝及元朝的历史知识
![最新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复习——宋朝及元朝的历史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8ddc0be08e9951e79a892740.png)
一、 宋朝(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1. 宋朝的政治① 北宋的建立时间:960年建立者: 都城: 意义:②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③ 重文轻武政策☆目的: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弊端表现:①提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②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发展科举。
影响:积极影响:有效地清除了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气氛,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消极影响:军队作战能力低下,官僚机构臃肿,财政负担沉重。
④ 北宋的灭亡与南宋的建立 北宋灭亡,南宋建立:1127年 事件:靖康之耻(靖康之变) 建立者:赵构(宋高宗) 都城:临安(杭州) 抗金名将:岳飞宋金对峙分界线:淮水——大散关一线 南宋统治者心态:安于现状,偏安一隅。
宋太祖(赵匡胤) 东京(开封)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实现了局部统一)①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②都是统一本民族后建立政权的。
③都吸收了汉族先进文化。
二、澶渊之盟(宋夏和议,宋金和议)的影响?消极:“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
积极:避免了战争对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带来破坏,促进了边境地区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边境地区生活安定,促进了民族融合。
三、宋辽,宋夏,宋金和议的共同点:宋朝都给予“岁币”不同点:宋辽是兄弟相称,西夏对宋称臣,南宋向金称臣。
3.宋朝的经济☆1)宋朝经济的表现2)纸币出现的原因和作用:原因:①商品经济的发展②纸币便于携带。
作用:有利于商品的流通,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3)唐朝与宋朝市场管理的不同:唐朝:实行“坊市”分离,官府对市场严格管理,市场活动的范围和时间受到限制。
宋朝:打破“坊市”界限,经商时间不受限制,开始出现夜市和早市。
开始时间:唐朝中后期完成时间:南宋5)宋朝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 1.造船业发达,指南针的运用。
2.政府支持,鼓励对外贸易。
3.北方被其他民族控制,陆路交通受阻。
二、 元朝① 元朝的政治1) 元朝的建立:奠基者:铁木真(成吉思汗)功绩:(1)结束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统一蒙古。
宋朝历史发展的特点
![宋朝历史发展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66a08ede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e6.png)
宋朝历史发展的特点一、宋朝的历史背景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一个重要王朝,分为两个时期:北宋(960年-1127年)和南宋(1127年-1279年)。
宋朝的历史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二、政治制度的变革1. 宋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宋朝在其建立初期,确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
太祖赵匡胤通过削弱地方豪强的势力,加强中央政权的控制力,使得国家能够更加统一、稳定地进行管理。
这种中央集权制度在宋朝历史发展的始终贯穿始终,为后来的社会政治稳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士人政治的兴起宋朝时期,士人政治成为主流。
科举制度的实施、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文人士大批涌现,他们在政治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士人政治的兴起,为宋朝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和智慧,也为其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打下了基础。
三、经济繁荣的特点1.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在宋朝时期,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兴盛起来。
土地兼并和农田水利的改善,使得农业生产能力大幅提高。
同时,手工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冶铁业、纺织业、造船业等成为了重要的产业。
这些产业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为宋朝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宋朝时期,商业和城市得到了迅猛发展。
城市规模扩大,商业市场繁荣,交通运输也得到改善。
特别是金融和货币制度的发展,为商业经济的繁荣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宋朝的繁荣城市如东京(今北京)、汴京(今河南开封)、杭州等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商业中心。
3. 科技和文化的进步宋朝是中国科技和文化的巅峰时期。
宋朝科技的进步在多个领域都有显著发展,如造纸术、火药、航海技术等。
这些科技的进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也为后世的科技进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同时,宋朝文化也十分繁盛,诗词歌赋、绘画等文化艺术的发展成就了宋朝文化的高度。
四、社会制度的变革1. 宗族观念的强化宋朝社会,尤其是士人阶层对于宗族观念的强化。
宗族成为社会关系的核心,家族的地位在社会上得到了很高的重视。
宋朝的历史地位及特点新
![宋朝的历史地位及特点新](https://img.taocdn.com/s3/m/bbd5a24c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d4.png)
宋朝的历史地位及特点(新)宋朝的历史地位及特点宋朝(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分为北宋(960年1125年)和南宋(1125年1279年)两个阶段,历18帝,国祚320年。
一、宋朝的历史地位。
(一)政治方面一、宋朝的历史地位。
(一)政治方面1.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动荡分裂,带来了较长时间的相对稳定。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生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
宋朝统治者继续执行后周先南后北的战略方政,先后灭掉了后蜀、南汉、南唐、北汉。
至此,五代十国的分立割据局面宣告结束,中国迎来了一个新的统一的朝代。
政府终于可以进行有序的统治、人民也得以安居乐业。
2.在中央设立了二府三司,削弱了宰相权利,加强了皇权。
宋代为了加强对内控制,以掌管政务的中书门下(政事堂、东府)和掌管军事的枢密院(西府)共同行使行政领导权,并称为二府,为当时最高国务机关(中书门下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枢密院的长官即枢密使,地位略低于相)。
又设盐铁、户部、度支三司,主管财政大权。
这样就把原本宰相一人掌握的权力分成政权、军权、财权,由很多人掌握,有效防止了宰相专权。
3.地方上,缩小行政单位,分散地方长官权力。
在地方削减州郡一级长官的权力,不许他们兼任一个州郡以上的职务。
又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
宋太宗至道三年,由将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并陆续在各路设转运司、提点刑狱司、安抚司、提举常平司四司。
路、州、县的官员由中央官兼任,属于差遣性质。
这样,地方官的权力分散,任期短暂,极大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4.发展了科举制度、严格考试程式。
宋朝发展了唐以来的科举制度,严格考试程式,扩大取士名额,提高登第士人的待遇,广泛吸收知识分子参加政权。
在防止徇私舞弊方面,对考官实行了锁宿制度,对试卷进行封弥、誉录法。
创立殿试:从宋太祖开宝六年起,举人经礼部试(省试)后,增加了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宋太宗雍熙二年,又创殿前唱名赐及第之制,这样录取的士人就成了天子门生,从而彻底收回了取士大权。
宋朝的历史介绍
![宋朝的历史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6c1f08b6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5c.png)
宋朝的历史介绍宋朝(960年—1279年)是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十九年。
宋朝的历史介绍是怎样的呢?本文是店铺整理宋朝的历史介绍的资料,仅供参考。
宋朝的历史介绍统一天下五代时期,后周恭帝继位后,命赵匡胤为归德节度使,军队驻扎在宋州(河南商丘)。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黄袍加身,建立宋朝[26-27] ,定都汴梁,后改为东京(开封),并设陪都西京(洛阳)。
宋太祖所面临的另外一项事业就是统一全国。
赵匡胤在与赵普雪夜商讨后,决定以先南后北为统一全国之步骤。
[28]赵匡胤首先行假途灭虢之计,灭亡了南平和楚。
之后又灭亡后蜀、南汉、南唐三国。
[29] 太祖一心希望统一全国,还设立封桩库来储蓄钱财布匹,希望日后能够从辽国手中赎买燕云十六州。
开宝九年(976年)八月,太祖再次进行北伐。
但十月十九日太祖忽然去世,留下“烛影斧声”的历史疑案。
其弟赵光义即位后忙于整顿朝政,统一事业暂告停止。
[28]赵光义即位之事颇有疑云,是为“烛影斧声”事件,民间也一直传说赵匡胤是被赵光义害死的。
为确保政权的合法性,赵光义抛出其母杜太后遗命之说,即“金匮之盟”。
[28] 赵光义稳固统治皇位后,继续国家统一事业,先是割据福建漳、泉两府的陈洪进及吴越钱氏归降,其后再灭亡北汉。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五月,赵光义不顾大臣反对,趁灭亡北汉的余威,从太原出发进行北伐辽国,起初一度收复易州和涿州。
后来赵光义先后逼死太祖之子赵德昭和赵德芳,又贬黜赵廷美到房州,两年后赵廷美就死于谪所。
赵光义长子赵元佐也因为同情赵廷美而被废,另一子赵元僖暴死,最后襄王赵元侃被立为太子,改名恒。
[32] 至道三年(997年),赵光义驾崩,李皇后和宦官王继恩等企图立元佐为帝。
宰相吕端处置得当,赵恒才顺利即位,即宋真宗。
宋朝也开始进入全盛时期。
[33] 赵光义本人附庸风雅,喜好诗赋,政府也因此特别重视文化事业,宋朝重教之风因此而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宋朝的历史地位及特点(新)宋朝的历史地位及特点宋朝(公元 960 年公元 1279 年),分为北宋(960 年1125 年)和南宋(1125 年1279 年)两个阶段,历18 帝,国祚 320 年。
一、宋朝的历史地位。
(一)政治方面一、宋朝的历史地位。
(一)政治方面 1.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动荡分裂,带来了较长时间的相对稳定。
960 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生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
宋朝统治者继续执行后周先南后北的战略方政,先后灭掉了后蜀、南汉、南唐、北汉。
至此,五代十国的分立割据局面宣告结束,中国迎来了一个新的统一的朝代。
政府终于可以进行有序的统治、人民也得以安居乐业。
2.在中央设立了二府三司,削弱了宰相权利,加强了皇权。
宋代为了加强对内控制,以掌管政务的中书门下(政事堂、东府)和掌管军事的枢密院(西府)共同行使行政领导权,并称为二府,为当时最高国务机关(中书门下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枢密院的长官即枢密使,地位略低于相)。
又设盐铁、户部、度支三司,主管财政大权。
1 / 17这样就把原本宰相一人掌握的权力分成政权、军权、财权,由很多人掌握,有效防止了宰相专权。
3.地方上,缩小行政单位,分散地方长官权力。
在地方削减州郡一级长官的权力,不许他们兼任一个州郡以上的职务。
又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
宋太宗至道三年,由将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并陆续在各路设转运司、提点刑狱司、安抚司、提举常平司四司。
路、州、县的官员由中央官兼任,属于差遣性质。
这样,地方官的权力分散,任期短暂,极大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4.发展了科举制度、严格考试程式。
宋朝发展了唐以来的科举制度,严格考试程式,扩大取士名额,提高登第士人的待遇,广泛吸收知识分子参加政权。
在防止徇私舞弊方面,对考官实行了锁宿制度,对试卷进行封弥、誊录法。
创立殿试:从宋太祖开宝六年起,举人经礼部试(省试)后,增加了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宋太宗雍熙二年,又创殿前唱名赐及第之制,这样录取的士人就成了天子门生,从而彻底收回了取士大权。
5.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等改革为宋朝的发展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最新资料推荐------------------------------------------------------ 北宋两次改革在中央集权统治一体化中起了一定的调节和完善的作用。
例如范仲淹的提倡设置祠堂、义庄、族产、族规、乡约,发挥了宗法血缘的统治功能。
范仲淹和王安石除了在政治体制和思想意识方面作了一些改革外,在经济方面也进行了程度不同的整顿,如庆历新政中的均公田、厚农桑,减摇役。
从社会的改进,历史的发展来说,范仲淹和王安石所有的措施都没有成功; 但从加强宋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一体化来衡量,如通过官僚机构的调整,财政经济的治理,重农桑、均公田、减摇役、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市易法等等,限制了兼并,扩大了财政税源,这就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一体化的统治,一定程度的延长了北宋封建王朝的寿命。
(二)经济方面 1.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宋代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北宋时,各种新的农具出现,如代替牛耕的踏犁、用于插秧的秧马等,并且出现了南北粮食品种的交流,尤其是福建的占城稻传到长江和淮河流域,对提高当地的农产量贡献很大。
南宋时,经济继续发展。
中原农民南迁,在江南推广旱田的种植技术,如大麦、小麦。
3 / 17中原精耕细作的方式也推广到边远地区,使以太湖流域为中心的江浙地,有了苏湖熟,天下足的美喻,成了中国农业最发达的地区。
土地开发范围扩大:宋代大兴水利,大面积开荒,又注重农具改进,农业发展迅速,许多新形田地在宋朝出现,例如梯田、淤田、沙田、架田等。
沿海滩涂和丘陵山区等的相继全面开发,不仅扩大了耕地面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压力的增长,还为宋代的社会发展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2.手工业:促进了宋代经济文化的高度繁荣。
瓷器:北宋的制瓷业在唐五代的基础上有突出发展和成就。
宋真宗景德元年将唐代的昌南镇改名为景德镇,并设官窑。
此外,定窑、汝窑、官窑以及钧窑是当时的四大名窑,所产瓷器不但行销国内,还大量出口远销到朝鲜、日本、南洋,印度等。
宋朝瓷器的发展,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
其远销国外,也增强了我国的文化影响力,使瓷器至今仍为中国的象征,足以体现宋瓷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
冶炼业:宋代采掘冶炼手工业由于技术的改进,产量成倍地增长,铜、铅、铁等矿产量在当时世界上都是最高的,其中生铁和煤的产量,更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最新资料推荐------------------------------------------------------ 这一时期,中国人的智慧完成了用煤炼铁这一工艺史上的巨大跨步,从而在11 世纪实现了英国至迟 15401640 年早期工业化时期才实现的煤与铁的革命。
同时,宋代煤与铁的发展,也带动了造船业、陶瓷业等的很大发展和进步。
造纸业:北宋的造纸业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有发展和提高。
四川、福建、安徽、浙江都有产纸的中心,而且竹子、麦秆、麻都是造纸的原料。
造纸业的发达促进了印刷业的发展,便利了书籍的流通和文化的传播,从这方面来看,造纸业的发达也是带来宋朝文化高度繁荣的重要因素之一。
3.商业:坊市制的崩溃和夜市、草市等的出现,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宋代城市经济有了很大发展,这种发展主要表现在:坊市制的崩溃与侵街现象的出现、夜市、草市以及娱乐场所勾栏、瓦肆的出现。
宋代坊市制的崩溃和侵街现象的出现,标志着沿街开店设铺这种近代型的城市风貌,在宋代奠定了它的基本格局。
而在开封、杭州等大城市中出现夜市和娱乐场所勾栏瓦肆,在城市近郊出现草市镇,这些都标志着城市的经济意义在明显增长,大大5 / 17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4.最早的纸币交子的出现,影响深远。
由于工商业的发达,货币的需求量大为增加。
为满足流通的需要,北宋时,四川十几家富户用纸印钱,称为交子,代替铁钱。
南宋时,政府大量发行纸币,称为会子。
交子和会子的出现,由纸币代替铁钱,比较轻便,便于随身携带,促进了商品交易的发展。
另外,交子作为纸币,其出现比欧洲第一张纸币早六百多年,堪为世界第一张纸币,标志着中国的货币从金属铸币时期开始演进到信用货币时期,并对后世的币制影响很大。
5.海外贸易的发展,加强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两宋海外贸易之盛,远非前代之所能比。
北宋时,广州、杭州、明州、泉州是对外通商口岸,宋政府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
而南宋的对外贸易则超过北宋,杭州、泉州、广州都是对外贸易港,尤其是泉州,已成为重要的国际港口。
宋代大力发展海外贸易,使瓷器、丝织品、茶叶等出口到日本、朝鲜、南洋、印度、波斯等国家和地区,增加了宋代的外贸收入。
从而对弥补财政开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时,还加强了中国与外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三)科技、文化方面 1.数学宋朝时期科学技术的各学科中,---------------------------------------------------------------最新资料推荐------------------------------------------------------ 数学的发展较为突出。
出现了秦九韶的《数书九章》,李冶的《测圆海镜》和《益古演段》(1259 年),杨辉的《详解九章算法》,朱世杰的《算学启蒙》和《四元玉鉴》等。
宋代最伟大的科学家沈括在数学方面的贡献是他的隙积术和会圆术,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天文由于农业生产和历法制订的需求,统治者历来对天文学方面的研究比较重视,观测水平不断提高,宋代也不例外。
据《新仪象法要》记载,仅在公元 1010 年到 1106 年之间,北宋就进行过 5次大规模的恒星位置观测,《宋史天文志》中保存了测定二十八星宿位置的成果。
《灵台秘苑》收载了包括有 345 个星官距星的入宿、去极度。
公元 1247 年的南宋制造的苏州石刻天文图,面积 82.5 尺,刻星 1430 多颗,以北极为中心,绘有 3 个同心圆,分别代表北极常显圈、南极恒隐圈和赤道,28 条辐射线表示二十八宿距度,还有黄道和银河。
所有这些成果的取得,与当时天文观测仪器的高度发达是分不开的,我国古代传统的天文仪器漏壶、圭表、浑仪、浑象等在宋朝时期从技术工艺上都得到了最有效的改进。
北宋时沈括和元朝郭守敬提出减少环数的设计,浑仪和简仪就是这一设计下的杰作。
7 / 17苏颂、韩公廉等人制成的大型水运仪象台,是利用一套齿轮系统在漏壶流水的推动下使仪器经常保持一个恒定的速度,和天体运动一致,既能演示天象,观测天象,又能计时报时。
3、地矿地学的发展则是以图经形式编写地理著作为特点的,图经也正向地方志的方式过渡。
据《宋史艺文志》记载,宋代地方志共有 100 多种,附有地图的志称为图志或图经,全国总志中最著名的有 976984 年间成书的《太平寰宇记》,由北宋乐史编撰,全书 200 卷所记以中国为主兼及外域,还增加了不少有关人物与艺文的篇章,开创了地方志的新体例。
再就是北宋王存等编纂的《元丰九域志》在 1068 至 1085 年间成书,该书注重当世之务,对沿革所述不多,而对各地里数、城堡之名、山川水泽的情况记述详备。
宋代郡县地方志保存至今的有 20 多种,许多地方志经历代续修,逐步积累,形成了丰富的地方资料。
由于这一时期中外交流往来频繁,对国际贸易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起了积极作用,对旅途实地考察与传闻的记述形成了许多重要的域外地理文献,如耶律楚材《西游录》、周去非的《岭外代答》及赵汝适的《诸蕃志》中有许多来自传闻的记述。
现存西安和苏州的三幅宋代石刻地图,华夷图、禹迹图、地理图和九域守令图等极具价值和特色,是目前所见时间最早的画方地图,所绘河流及海岸线精确,代表宋代测绘地图的水平,地学的发展对矿物学及水利建设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最新资料推荐------------------------------------------------------ 宋代矿业事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地质现象实地考察的风气,使人们对矿物和若干地质现象的认识与研究也较前大有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