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认识机器人》参考教案
人教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认识机器人》参考教案
![人教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认识机器人》参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85f87cf8c75fbfc67db229.png)
认识机器人教学目标学情分析对于机器人,六年级的学生非常感兴趣,他们在电影、电视节目中或多或少接触过,有的学生家里还买了扫地的机器人。
认识机器人这一课,对他们来说,已经有一定的基础。
但他们对机器人的具体概念是模糊的,对机器人的诞生、发展、分类没有一个具体的认识,甚至很多学生头脑中就认为机器人必须是和人长得一样的。
因此本课重点是让学生比较系统的了解机器人的由来,机器人的发展,甚至让学生畅想机器人的未来。
另外,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小学阶段的所有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因此,学生的信息技术已经有了很强的基础,对于绘图软件的应用、网络资料的搜索、文档(Word或PowerPoint)的编辑已经非常熟练,所以本课的最后安排了一个选择性的课堂作业,让他们通过搜索编辑一个介绍机器人的文档,或绘制一个未来的机器人,学生在技术上已经没有难度,重点落在如何发挥学生的创意上。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机器人的由来及种类。
教学难点:概括常见机器人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谈话引入,了解机器人的由来教学环节1:谈话引入,了解机器人的由来1.通过《机器人总动员》片断视频,引出今天讨论的话题——机器人。
学生媒体活动:观看视频设计意图:视频引入,激发兴趣。
2.在学生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教师使用IPAD中的TeacherKit软件进行课堂点名。
设计意图:TeacherKit用于记录课堂表现,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
3.话题:人类为什么会想到要制造机器人的呢?学生媒体活动:回答老师问题设计意图:机器人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是人类创造工具后,对工具不断改进的结果。
4.出示一张图片,猜猜图片上的设备是什么?同时问问,你为什么会这么猜? ----得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是1959年美国发明的,名字叫Unimate(尤尼梅特)。
学生媒体活动:学生猜想,并说出理由。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分析。
5.谁最早提出“机器人”这个名字呢?看视频回答老师问题猜想,并说出理由。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了解机器人》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了解机器人》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572ab0c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84.png)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了解机器人》教学设计六班级下册信息技术《了解机器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本节课要求同学通过学习能明白机器人的定义是什么?知道机器人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了解机器人技术的进展趋势以及人类大力进展机器人技术的目的。
2. 情感目标:培育同学学科学,爱科学的情感。
3.力量目标:让同学自主学习,培育他们猎取学问的力量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本课学习得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展,智能的概念越来越丰富,人们肯定能缔造出更多、更好、更丰富、更智能的机器人'的结论。
教学难点: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三、教学预备:乐高训练机器人的RCX、光电传感器、触动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舞蹈机器人、爬墙机器人、体操机器人的视频录象;电影"机械公敌'的片段;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设计以争论法、谈话法组织整个教学过程。
六、同学课前预备:同学在课前依据老师供应的问题绽开调查(以教材为主,可以查看相关课外书籍或阅读internet)并做好记录。
课前调查问题:1、机器人有那些特点?2、我们人类为什么要制造机器人?3、你心中的机器人是什么样子的?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在电视里、新闻中常常听到"机器人'这个词语,那么机器人究竟是什么样子呢?今日我们就一起走进机器人的世界,共同学习究竟什么是机器人。
(板书课题)课前,各个小组已经就机器人的相关学问进行了一些调查,盼望同学们能畅所欲言、就自己调查的问题主动参预争论。
(二)、分组争论:争论目的:合作、争论共享数据、得出结论、解释结论,并进一步改善项目策略。
争论内容:对调查内容进行分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依据问题得到的结果。
六班级下册信息技术《了解机器人》教学设计争论方式:全班分为四个大组,同学先在组内就调查的内容绽开争论,分别发表自己的看法,重点说一说机器人的特点、人类制造机器人的缘由以及将来机器人技术的进展方向,组长做好记录,做好归纳总结,并代表组内在全班绽开相互沟通。
《认识学生机器人》参考教案1
![《认识学生机器人》参考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53902c95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ff.png)
认识学生机器人一、教学要求1.初步了解学生机器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初步了解程序对学生机器人的控制作用。
3.了解学生机器人传动机构方面的基本知识。
4.初步了解变量、运算符等编程知识。
二、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1.教材的地位和要求本课为学生机器人教学的起始课。
涉及学生机器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编程方面的基本知识等,也是学生初次接触学生机器人的开发平台。
信息识别与获取:正确认识学生机器人的硬件及其主要作用,包括组织部件、传感器部件、控制部件、动作部件等;知道程序设计中变量的命名方式与算术运算符表达。
信息存储与管理:会使用学生机器人开发平台进行程序的打开与保存。
信息加工与表达:掌握加速、减速装置的齿轮配置,学会拆装简单的学生机器人。
信息发布与交流:能让学生机器人进行“简单的计算”。
课后的探究强调小组合作、自主发现与科学实验。
2.教学方法的指导本课“认识学生机器人”着重于知识介绍与科学实验,在“做中学”,在合作中体验科技带给人类的益处是本课的一大重点。
因此,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机器人实物或影像资料,开阔学生的视野,指导学生观察、猜想、实践,进行简单的加速、减速装置构建,及学生机器人拆装和程序验证。
在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概念图,采用探究学习、体验学习、小组合作实验等方式。
第1课时:让学生了解学生机器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程序对学生机器人的控制作用。
(1)了解学生机器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①学生机器人的硬件包括:组织部件:相当于人的骨架、肌肉;传感器部件:相当于人的五官;控制部件:相当于人的大脑;动作部件:相当于人实际动作的部分。
②学生机器人的软件:一般指存储在控制部件中的程序,是机器人的灵魂。
(2)程序对学生机器人的控制作用。
①认识“学生机器人开发平台”:启动“学生机器人开发平台”;打开“简单的计算.dat”文件;认识各功能区域,如工具栏、控件栏、编辑工作区域、C代码区域等。
②认识“变量”,数值变量的变量名以字母开头,后面可跟字母、数字和下划线,目前学生机器人自字义变量名的最大长度为5。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认识智能机器人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认识智能机器人](https://img.taocdn.com/s3/m/ab837e3c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2c.png)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认识智能机器人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初步了解机器人的概念。
(2)能够找出生活中的机器人。
(3)能够描画出生活中机器人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了解机器人的历史和分类。
(2)把握机器人的进展方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关于新科技的学习爱好,促发求知欲。
4、行为与创新
考虑机器人课堂教学的现代特点,形成进展性思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机器人在生活中的运用实例。
难点:机器人的一样工作原理。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演示法、探究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
1、展现与引入
(1)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新的朋友,它是谁呢?观看一段视频。
(播放机器人足球竞赛的视频)。
(2)今天我们来认识机器人,你想认识机器人的哪些方面的知识?(教师总结,出示:机器人的进展;机器人的分类;机器人的组成:机器的以后)
2、打开书本,选择自己喜爱的内容,看看书上是如何说的。
3分别认识机器人(不分顺序,教学顺序:人学生说一说,教师通过视频、图片的演示,提高)
(1)机器人的进展
(2)机器人的分类
(3)机器人的组成。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第九课《认识机器人》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第九课《认识机器人》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d9cec8b76eeaeaad1f330bc.png)
第九课《认识机器人》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⑴了解机器人的产生、现状和发展;⑵能从众多具体机器人中归纳出机器人最基本的特征,能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机器人。
2学情分析学生情况分析六年级学生大部分都具有较好的信息技术基础和较强的操作能力,可以独立完成一定的任务。
孩子对于新奇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主观意识较强,同时存在着较为浓厚的竞争心理,适合自主研究学习。
安排固定四人小组合作,并进行小组间的竞赛。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机器人的特点。
教学难点:1、能较快地、有针对性地收集有关机器人的资料。
2、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机器人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课题导入1、老师实物展示机器人,与机器人对话,机器人唱歌、跳舞。
喜欢他们吗?近年来关于机器人的话题是越来越多了,这节课让我们揭开机器人神秘的面纱,来学习第八课认识机器人(板书课题)2、请同学们说说你对机器人的认识吧。
(目的是激发学生对机器人的兴趣,同时了解学生对机器人的认识情况进行的摸底谈话。
)展示实物机器人活动2【活动】学习,探讨机器人的特征(二)初识机器人,了解特征1、如果让你拥有一个机器人,你会想拥有一个什么本领的机器人呢?活动:小组讨论下,说说自己的想法(做家务的机器人、陪我玩的机器人等)2、那么你梦想拥有的机器人,它在现实中存在吗?请教搜索引擎。
任务一:你利用你熟悉的搜索引擎来搜索一下,并且跟同伴交流你搜索到的结果。
(拥有一个梦想的机器人是很多孩子们内心最强烈的想法,与伙伴们畅谈机器人有助于孩子们明确机器人的功能和存在的意义,并且以“存在与否”激发孩子们进行第一次有目的地搜索。
)3、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汇报,辩真伪B、你为什么一下子就能找到?没有什么技巧? 关键字提取师提醒:网站资源并不完全可信,需要练就一双火眼精金,知名网可信度较高站如:新浪、网易、报纸网、百度百科等(再搜索让学生体会关键词的重要性,同时了解网络资料来源需要考虑。
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 第6课 认识机器人构件》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 第6课 认识机器人构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6435b1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40.png)
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第6课认识机器人构件》教案一年纪:小学六年级下册学科:信息技术教材版本:闽教版(2020)【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认识机器人构件,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基本构造和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机器人的发展、种类以及特点,并掌握机器人的基本结构,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机器人的基本构造和组成部分,包括控制系统、传感系统、机械系统和驱动系统。
过程与方法:熟悉常见传感器的功能和应用场景,学会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传感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机器人的组成,了解机器人如何服务人类,培养学习机器人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机器人的传感系统和传感器的种类及应用场景。
难点:学会选择合适的传感器,理解传感器在机器人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课件:包含机器人基本结构的图片和动画。
视频:机器人运动方式的视频。
实物展示:若条件允许,可准备一些常见的机器人模型或者部件,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内容,引出今天要学习的新课题——认识机器人构件。
通过提问或者小测试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新课讲解介绍机器人的发展史,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分析机器人的种类,如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机器人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讲解机器人的基本构造,包括控制系统、传感系统、机械系统和驱动系统。
通过图片和动画展示,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各个部分的作用和功能。
详细介绍传感系统,讲解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如距离传感器、视觉传感器、触觉传感器等)的功能和应用场景。
引导学生讨论和分析,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中,如何运用传感器来解决这些问题。
三、实践操作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机器人模型或者部件,让学生亲自观察和拆解,进一步了解机器人的构造。
互动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操作中的发现和体会,相互学习和交流。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人教版第1课教学机器人(教案)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人教版第1课教学机器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e62640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1a.png)
①引入新知:
-提问:“你们对机器人有什么了解?”
-回答:“机器人是一种能够执行任务的机械设备,它们可以是人类助手,也可以是自主操作的智能系统。”
②理论讲解:
-讲解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领域。
-举例说明机器人在教育、医疗、工业等领域的应用。
③实践操作:
-演示如何使用编程软件控制机器人运动。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人教版第1课教学机器人(教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人教版第1课,主要内容包括:1.了解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学习机器人的构造和原理;3.掌握简单编程技巧,体验编程控制机器人的乐趣。
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机器人概述:介绍机器人的定义、分类和应用领域;2.机器人发展史:了解机器人从诞生到现代的发展过程;3.机器人构造与原理:学习机器人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及传感器的作用;4.编程控制:通过实例教学,让学生掌握编程控制机器人的基本方法。
-教学视频:关于机器人发展历程和构造原理的短视频。
-编程软件:如Scratch,用于学生编写程序控制机器人。
4.教学手段:
-讲授法:用于讲解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史。
-演示法:用于展示机器人构造原理和编程控制过程。
-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机器人,体验编程控制。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最后,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倾听他人意见有些困难。为了改善这个问题,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一些口语表达和团队协作的训练,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认识机器人》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认识机器人》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6271563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dc.png)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认识机器人》教学设计六班级下册信息技术《熟悉机器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在了解机器人的产生和进展,及应用范围的基础上,对机器人的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教学目标:1、熟悉机器人,并能够知道他怎样完成和执行任务的。
2、通过机器人与人的类比,了解机器人与人类的相像点与不同点。
3、让孩子通过对机器人的熟悉了解,从而对机器人的搭建和程序设计产生深厚的兴趣。
教学流程:老师活动同学活动教学设想教学内容一、引入孩子们,你们想设计一个什么样的机器人呢?将你设计的机器人与人作对比,看看你的机器人和我们人类有哪些相像的地方?孩子们介绍自己设计的机器人的功能。
从这些功能来分析机器人最基本的特点。
(身体、会走路、会发出声音)类比人与机器人的差异,从而引导孩子了解机器人的基本特征。
老师活动同学活动教学设想教学内容二、教学流程通过上面的比较之后,我们分别来介绍机器人的"大脑'、"手'和"脚'、"眼睛'、"听'、"说'各个部件。
1、RCX(大脑) 我们每个正常人的言行都是靠我们的大脑思维发出指令的,同样我们的机器人也是如此。
展现RCX、RCU图片让孩子们理解:RCX、RCU就是机器人的大脑,它知道在各种纷繁简单的环境中怎样去处理各种问题。
只要你在计算机上设计好机器人的程序,也就是给他下达命令,当然要机器人能够理解的语言,通过一条能够连接机器人和电脑的下载线将命令送到机器人的大脑(CPU)让你的机器人去执行这个任务。
孩子们喜爱电脑吗?正如我们的电脑有一个CPU一样,为什么孩子那么喜爱电脑啊,你看,你在电脑上打开你的嬉戏,立刻美丽好玩的嬉戏界面立刻就会映入你的眼帘,电脑的反应这么快,在很大程度上都依靠着我们的CPU! 同学观看视频:下载一个走轨迹的程序,并让机器人完成走轨迹的任务。
老师活动同学活动教学设想教学内容2、眼睛和感觉器官(传感器)(1)光电传感器(眼睛)原来机器人是通过光电传感器来识别这条黑线,并且沿着这条黑线走。
小学6年级《认识机器人》课程教案
![小学6年级《认识机器人》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99e7ca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74.png)
小学6年级《认识机器人》课程教案教案框架:I. 课程介绍A. 课程名称:认识机器人B. 年级:小学六年级C. 目标: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定义、用途和工作原理II. 教学目标A.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给出机器人的定义,了解机器人的种类和用途B.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描述机器人的工作原理,举例说明机器人的应用领域C.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热情III. 教学重点A. 机器人的定义和种类B. 机器人的用途和应用领域C. 机器人的工作原理IV. 教学准备A. 教材:《认识机器人》课本/教学PPTB.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C. 实物展示:一些小型机器人模型或图片D. 材料准备:白板、黑板、彩色粉笔/白板笔V. 教学过程A. 导入1. 激发学生对机器人的兴趣,引发问题:“你们都了解机器人吗?”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机器人的定义。
B. 概念讲解1. 介绍机器人的定义和分类:机器人是由人类设计和制造的能完成特定任务的机械设备,分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个人机器人等。
2. 引导学生思考机器人的用途和应用领域,例如工业生产、医疗护理、军事探索等。
C. 案例学习1. 通过实物展示或图片,示范不同种类的机器人,并解释它们的功能和作用。
2. 讲解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包括传感器、处理器、执行器等组成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
D. 讨论交流1. 分组讨论:学生根据所学内容,选择一个特定领域,如医疗、教育、家庭等,讨论并罗列出该领域应用机器人的思路和可能性。
2. 学生代表发言,其他学生提问和补充。
E. 拓展活动1. 课外拓展:鼓励学生在家自主了解更多机器人相关的知识,并做简单报告或分享。
2. 机器人展示:邀请机器人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或机器人爱好者来学校进行机器人展示和讲解。
VI. 总结反思A. 总结课程的核心内容,强调机器人的定义、种类、用途和工作原理。
B. 引导学生思考机器人对日常生活和社会的影响,鼓励他们对科技创新保持兴趣和热情。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认识机器人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认识机器人](https://img.taocdn.com/s3/m/968c7f0a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8e.png)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认识机器人机器人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的重要角色,它们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通过认识机器人,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原理和应用,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份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旨在让学生全面认识机器人。
教案大纲: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机器人的定义和分类;2.掌握机器人的基本原理和构造;3.认识机器人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机器人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原理;2.机器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学生理解机器人的基本原理和构造;学生了解机器人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播放一个简短的视频或者展示一张机器人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引出今天的主题:“认识机器人”。
2.讲解机器人的定义和分类(10分钟)通过简单的语言,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定义和分类。
可以使用白板或者幻灯片展示一些具体的机器人例子,并让学生描述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3.介绍机器人的基本原理和构造(15分钟)通过图示和讲解,向学生介绍机器人的基本原理和构造。
可以使用简单的模型来演示机器人的各个部分的作用,并让学生亲自触摸和操作,增强学生的实践和体验。
4.小组合作探究机器人应用(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领域(如医疗、工业、农业等),并研究该领域中机器人的应用。
每个小组可以使用互联网搜索相关信息,并记录在白板上或PPT上。
然后,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所研究的领域和机器人的应用,并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
5.讨论和总结(10分钟)针对学生展示和讨论的结果,老师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机器人应用的认识和见解。
可以提问以下问题:- 你们认为机器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对社会有什么影响?- 你们觉得使用机器人能解决哪些问题?- 你们对机器人的未来发展有什么期望和担忧?6.作业和反思(5分钟)要求学生写一份小结,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并思考机器人的未来发展前景与自己的关联。
小学6年级《认识机器人》课程教案
![小学6年级《认识机器人》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d6a675a998fcc22bcd10dfd.png)
认识机器人[学科核心素养](1)能够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养成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习惯,掌握数字化学习系统、学习资源与学习工具的操作技能。
(2)通过机器人基础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和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3)关注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与人文问题,对于信息技术创新所产生的新观念和新事物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理性判断和负责行动的能力。
[课程标准要求]初步了解机器人的起源与定义,可以找出生活中的机器人,并能够说出其作用。
了解机器人的历史和分类,掌握机器人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机器人组成的学习,对机器人的搭建和程序设计产生浓厚的兴趣。
[学业要求]学生能够了解机器人的特点,了解机器人的发展历史,掌握机器人的分类及作用,通过对机器人组成的学习,对机器人的搭建和程序设计产生浓厚的兴趣。
[学情分析]《初识机器人》是小学信息技术6年级第1课的内容,是机器人相关课程的引入课,也是学生学习机器人的第一课。
本课主要安排了机器人的概念、分类及发展历史,让学生初步了解机器人,并激发学习兴趣,为今后的课程打下基础。
学生从三年级就已经开始学习信息技术, 到六年级, 已经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且六年级学生探究能力较强, 能够快速接受新事物, 对新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 能够进行机器人课程学习。
[教学目标](1)了解机器人的概念和分类;(2)了解机器人的发展历史和趋势。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机器人的概念、分类和发展历史。
教学难点:根据机器人的特点对其进行分类、机器人的组成。
[教学策略分析]本课为一个导入课,没有太难的知识点与动手操作,因此我将采用讲授法、演示教学法进行授课,通过大量图片演示讲授知识点,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对课程充满兴趣。
最后采用合作学习法完成作业,让学生感受合作学习带来的思维火花的碰撞。
[教学环境](1)硬件环境:网络机房、乐高机器人实物(2)软件环境:极域电子教室控制系统、WPS文字、Scratch[板书设计]初识机器人机器人的特征机器人的定义机器人的发展机器人的分类机器人的组成。
人教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认识机器人》教学设计
![人教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认识机器人》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25be1ba915f804d2a16c129.png)
认识机器人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①了解机器人控制器与传感器、执行机构协同工作流程;
②认识机器人各部分的功能和简单原理;
③了解使用机器人设备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过程与方法:①采用拟人的方法认识机器人的结构和功能;
②通过讲解原理和功能,近距离接触实物的方法认识机器人各部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设计、搭建、编程控制机器人的兴趣;
②树立学生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③增强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机器人各部件的功能。
教学难点:机器人整体协同工作及各部件的简单原理。
三、教学准备:
①演示课件;②机器人中央控制器、红外传感器、蜂鸣器、支撑连接部件、马达、手机、电池(普通的、充电的)等实物;③电子教室软件,能广播屏幕;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 认识机器人 教案 小学信息科技 六年级
![第一课 认识机器人 教案 小学信息科技 六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7061c939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32.png)
第一课认识机器人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了解机器人的定义、机器人的种类、机器人的组成与工作原理,并能够使用Scratch编程软件进行简单的机器人编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观看视频、参观机器人展览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对科技的热爱,同时也要加强学生对机器人的正确使用和对机器人的尊重。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定义、种类、组成和工作原理;让学生使用Scratch编程软件进行简单的机器人编程。
4.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入理解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并能够使用Scratch 编程软件进行简单的机器人编程。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六年级第一课,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但对机器人的了解还比较少。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机器人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但大多数学生对机器人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上,缺乏深入的认识。
因此,本节课旨在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机器人的定义、种类、组成和工作原理,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教师开始介绍本节课的主题一一认识机器人,并简要介绍机器人的定义和种类。
2.通过展示一些机器人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尝试猜测机器人的功能和用途,并与学生一起探讨机器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和组成。
二、学习环节1通过PPT和实物模型,向学生详细介绍机器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并让学生自己动手拆解一台简单的机器人,了解其中的电路、电机和传感器等组件。
2.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机器人编程的基本知识和编程语言,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编程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3•引导学生在编程软件中进行简单的编程操作,让学生通过编写简单的指令,让机器人完成一些基本的动作和任务。
小学信息技术认识机器人教学设计
![小学信息技术认识机器人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23dfdba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05.png)
小学信息技术认识机器人教学设计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小学阶段,为学生提供全面的信息技术教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和使用能力,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引入机器人教学是一个可行的方案。
本文将从认识机器人的重要性、小学阶段适合的机器人教学设计以及机器人教学带来的好处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首先,认识机器人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机器人作为现代科技的产物,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工具,更具有智能化、自主性和交互性等特点。
通过学习机器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科技发展的历程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此外,机器人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和能力发展水平,设计一套适合的机器人教学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机器人教学的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以他们熟悉的场景和问题作为教学的切入点,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机器人的应用和意义。
其次,教学的难度和复杂度应该适度,不能过于简单以至于失去挑战性,也不能过于复杂以至于让学生望而生畏。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级和知识水平,选择适合的机器人教具和编程软件,通过设计一系列的任务和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最后,机器人教学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有机会进行自主的设计和创新,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机器人教学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机器人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可以亲自动手组装和编程机器人,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机器人的原理和功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巧。
其次,机器人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机器人教学中,学生需要面临各种挑战和问题,通过设计和编程机器人来解决这些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机器人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小学信息技术认识机器人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认识机器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f32566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22.png)
小学信息技术认识机器人教案认识机器人: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教案引言:在当今的数字化时代,机器人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了解机器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本教案旨在帮助小学生认识机器人,并了解其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应用。
一、目标通过本课程,学生将能够:1. 理解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2. 认识机器人在信息技术中的应用;3. 掌握与机器人相关的一些基本词汇;4. 意识到机器人对我们日常生活和未来的重要性。
二、教学步骤步骤 1:激发学生的兴趣(10分钟)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机器人的认识和观点。
让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你对机器人有什么了解?- 你认为机器人可以做些什么事情?- 你认为机器人对人类的生活有何影响?步骤 2:引入机器人的概念(15分钟)向学生介绍机器人的基本概念:机器人是可以自动执行一系列任务的机械设备。
它们被设计来模仿和执行人类的动作。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各种机器人的类型和用途,例如家庭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和医疗机器人等。
让学生对机器人的种类和应用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步骤 3:了解机器人的工作原理(25分钟)解释机器人的工作原理:机器人通过预先编程的指令集、传感器和执行机构,完成特定的任务。
传感器帮助机器人感知环境,执行机构使机器人能够进行动作和操作。
为了加深学生对机器人工作原理的理解,可以展示一些简单的机器人案例,如绘画机器人、拼图机器人等,并解释它们是如何通过预设程序和传感器完成任务的。
步骤 4:探索机器人在信息技术中的应用(30分钟)介绍机器人在信息技术中的应用场景,如以下几个方面:- 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汽车制造业、电子制造业等;- 机器人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如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等;- 机器人在教育中的应用,如编程教育机器人、语言教育机器人等。
展示一些实际应用案例,并让学生讨论机器人在这些领域中发挥的作用和优势。
步骤 5:学习与机器人相关的词汇(15分钟)向学生介绍与机器人相关的一些基本词汇,如编程、传感器、执行器、人工智能等。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2.11认识机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2.11认识机](https://img.taocdn.com/s3/m/4463aab9bd64783e08122b54.png)
11认识机器人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机器人”名称及由来;2.通过观看机器人的图片与视频,了解机器人的种类,感受到机器人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机器人的图片与视频,了解机器人;2.通过实物认识机器人;3.通过辩论述说机器人的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产生主动关注并了解机器人的兴趣;2.对机器人是否会取代人类产生质疑。
2学情分析虽然六年级的学生对电脑的操作与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对本课认识机器人来说,大家都不是非常熟悉。
但是机器人这个话题对学生来说,又是充满科幻与想象的。
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的。
3重点难点a)重点:从多方面来认识机器人,理解机器人的定义;b)难点:能认识教师出示的机器人,及辩论。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我校前不久来了一批机器人,看图。
说说你所了解的机器人。
提题:板书“认识机器人”活动2【活动】角色扮演师:你知道机器人英文怎么说吗?生:ROBOT.师出示机器人课文。
学生分角色扮演朗读。
要求,扮演机器人的同学要机器人的感觉。
活动3【活动】讨论为什么会有机器人师生交流为什么会有机器人,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学生说说。
师讲述机器人的诞生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原因。
如:犁田,人-牛-拖拉机-大型机械又如:洗衣服,人-手摇式洗衣机-蒸汽式洗衣机-波轮洗衣机-智能滚筒洗衣机。
师小结,人类憧憬一种机器来代替人,从而把人类解放出来。
活动4【讲授】机器人的由来ROBOT 原意“奴隶”《xx的万能机器人》机器人的历史机器人形象和机器人一词,最早出现在科幻和文学作品中。
1920年,一名捷克作家发表了一部名为《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的剧本,剧中叙述了一个叫罗萨姆的公司把机器人作为人类生产的工业品推向市场,让它充当劳动力代替人类劳动的故事。
第一台机器人真正意义上的机器人出现在1959年。
当时,美国人英格伯格和德沃尔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
这台机器人外形像一个坦克的炮塔,基座上有一个可转动的大机械臂,大臂上又伸出一个可以伸缩和转动的小机械臂,能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代替人做一些诸如抓放零件的工作。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认识机器人》备课教案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认识机器人》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8caa47783e0912a2162acd.png)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认识机器人》备课教案www.5ykj.com 第10课认识机器人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分成:知道机器人一词的由来、知道机器人的种类、了解机器人结构特征和不同功能、畅想未来机器人的发展方向等几方面。
由于学生对机器人的感性认识往往是通过电视、书籍等途径,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机器人就是像人一样的机器,能够做一些简单的动作等。
在处理教材时,可以在开始上课时,让学生来交流:“你知道什么是机器人吗?”“机器人能做什么呢?”让学生大胆、充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
然后,教师出示有关机器人的幻灯片,较系统、完整地介绍机器人的由来、种类、特征、发展等,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激发。
本课要重点介绍机器人的发展史,介绍它们在各行各业中的“杰出”表现,同时让学生思考体会:机器人不一定是人形的样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机器人的产生、现状和发展。
2.能力目标:收集有关机器人各个方面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编辑整理。
3.情感目标:激发学习热情,从小树立爱科学的志向。
教学重点:机器人的发展史。
教学难点:能较快地、有针对性地收集有关机器人的资料。
课前准备:准备有关介绍机器人的演示文稿、照片、录像资料等。
教学过程:通过谈话引入新课——生活中你看到过机器人吗?以此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可事先让学生准备好一些机器人资料,一上课就先来交流展示。
在第二个环节中,让学生互相交流,围绕现在的机器人都能做哪些事情、机器人代替人类有什么好处等来谈。
让学生来感受体会,发表个人见解,交流互动。
教师根据课堂实际,可以适时展示事先准备的有关机器人发展史的图片、录像资料,在让学生做一些适当笔记的同时,也积极思考:什么样的才叫机器人呢?你能给它下个定义吗?教师要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小结。
第三个环节,让全体学生畅想:未来的机器人又将如何发展呢?布置本次课堂作业:画一幅机器人的科幻画。
学生上机操作。
最后,教师小结,点评作业。
同时,开始安排全班分组,一般以4~5人小组为一个单位,共同学习,使用一套教学机器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机器人
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
对于机器人,六年级的学生非常感兴趣,他们在电影、电视节目中或多或少接触过,有的学生家里还买了扫地的机器人。
认识机器人这一课,对他们来说,已经有一定的基础。
但他们对机器人的具体概念是模糊的,对机器人的诞生、发展、分类没有一个具体的认识,甚至很多学生头脑中就认为机器人必须是和人长得一样的。
因此本课重点是让学生比较系统的了解机器人的由来,机器人的发展,甚至让学生畅想机器人的未来。
另外,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小学阶段的所有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因此,学生的信息技术已经有了很强的基础,对于绘图软件的应用、网络资料的搜索、文档(Word或PowerPoint)的编辑已经非常熟练,所以本课的最后安排了一个选择性的课堂作业,让他们通过搜索编辑一个介绍机器人的文档,或绘制一个未来的机器人,学生在技术上已经没有难度,重点落在如何发挥学生的创意上。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机器人的由来及种类。
教学难点:概括常见机器人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谈话引入,了解机器人的由来
教学环节1:谈话引入,了解机器人的由来
1.通过《机器人总动员》片断视频,引出今天讨论的话题——机器人。
学生媒体活动:观看视频
设计意图:视频引入,激发兴趣。
2.在学生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教师使用IPAD中的TeacherKit软件进行课堂点名。
设计意图:TeacherKit用于记录课堂表现,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
3.话题:人类为什么会想到要制造机器人的呢?
学生媒体活动:回答老师问题
设计意图:机器人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是人类创造工具后,对工具不断改进的结果。
4.出示一张图片,猜猜图片上的设备是什么?同时问问,你为什么会这么猜? ----得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是1959年美国发明的,名字叫Unimate(尤尼梅特)。
学生媒体活动:学生猜想,并说出理由。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分析。
5.谁最早提出“机器人”这个名字呢?看视频回答老师问题猜想,并说出理由。
通过看书了解视频引入,激发兴趣。
TeacherKit用于记录课堂表现,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
机器人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是人类创造工具后,对工具不断改进的结果。
猜想并分析了解机器人的历史,知道为什么英语中机器人叫”Robot”的原因。
学生媒体活动:阅读书本了解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了解机器人的历史,知道为什么英语中机器人叫”Robot”的原因。
活动2【活动】交流讨论,了解机器人的种类、特点
1.你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过机器人吗?
----你看到的机器人是怎么样的?
----它有什么特点?
学生媒体活动:回忆生活中见到过的机器人。
设计意图:了解机器人的多样性。
2.出示各种各样的机器人,讨论它们的功能、外形设计。
学生媒体活动:猜想这些机器人的样子、结构等。
设计意图:了解不同的应用,机器人有多种样子。
3.说说机器人可以怎样分类。
学生媒体活动:说说分类及分类的依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按依据进行分类。
4.看了那么多机器人,它们有没有共同的特征?----交流过程中,教师用TeacherKit 软件记录学生表现情况。
学生媒体活动:概括特征
设计意图:了解机器人的一般组成。
活动3【活动】辩论交流,机器人会不会超越并控制人类
1.提问:机器人的发展越来越先进,那么有没有可能超越人类?甚至控制人类。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思维。
2.将学生分成两方,进行辩论。
设计意图:通过辩论,更加明确机器人的。
3.机器人设计的三原则。
活动4【作业】作业设计,未来的机器人
1.机器人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有人预计,到2028年,人类的一半工作将被机器人取代。
2.未来的机器人会是怎样的呢?
作业(二选一)
(1)使用画图软件或Word软件描绘出想像的未来机器人。
(2)收集机器人的资料,用PPT制作一份介绍机器人的演示文稿。
----作业过程中,教师用TeacherKit软件记录学生表现情况。
学生媒体活动:完成作业,并上交到MOODLE平台。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想像力。
3.作业交流。
4.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