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破解大学生“就业难”与用人单位“招人难”并存的悖论

合集下载

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问题探析

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问题探析

负, 也很想很快 能够 自食其力, 但 是缺乏相应 的实践经 历和 吃
对于国有企业而言, 在提 供 良好 的福利的同时, 也想招到
苦历练, 他 们焦 虑 地 期盼 就 业 , 同时 又在 就 业 初 期 面 对 学 生 到 有 工作 经验 的专 业 对 口人 才, 而 刚 毕 业 的大 学 生 很 多不 符 合 这 对 民营 企 业 来 讲 , 认 为 自身 能 给 予 的 条 件 不够 好 , 吸 职 业 人 的转 变 , 面 对 角色 和 岗位 的转 换 时 逃 避 就 业 。 有 的毕业 个 标 准 。 生 在 一 年 内能 连 续 跳槽 几个 单位 , 心态 浮 躁 。 还 有 的毕 业 生 在 引 不 了大 学生 , 也 有企 业在 招 大 学 生 时 有 所 顾 虑 , 认 为 大 学生
刚入职不到 一个月就有换工作的打算 了, 有的毕业 生毕业不 到 眼 高 手 低 、 动手能力差, 还有频繁跳槽的现象, 与此 同时 大 学 半年能频 繁更换3 0 份工作 , 还有的毕业生甚至刚 工作一天 就 生 又 对 民 营企 业 信 心 不 够 , 存在着 “ 不太感 冒” 的现象 , 这 在 决定辞职 , 这 些跳槽 次数较 高较频 繁的毕业 生被称为 “ 闪辞
“ 更难就 业季”多出2 2 万, 再 次创下历史新高 , 高校毕业生 总
高等教育的快速扩张。 高等教育的快速扩招, 造成了逐年
量 压 力 逐 年增 大 , 高校 毕业 生 有一 份大 学文 凭 就 能轻 松 就 业 的 攀高的高校毕业生人数 , 与此相应 , 高等教育也由精英化阶段 时代 已经 过 去 了, 大学生就业似乎 “ 没 有最 难 , 只有 更 难 ”, 大 进入到了大众化阶段 , 大学生就业方式和整体格局发生了根本

对当前企业招人难以及大学生就业难的矛盾原因的浅析及对策研究

对当前企业招人难以及大学生就业难的矛盾原因的浅析及对策研究

关键词 :企业 ;招人难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对策


引言
近年来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加 ,企业招人 难和大学生就 业难 的矛盾 日 益 凸显 ,伴 随着我 国经 济增长 趋势 的放 缓 ,这一 矛盾 更加 突 出,严重 阻碍 了我 国经济 的进一步发展 ,以下本文将从四个方 面对当前 企业招人难 和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矛盾进行分析 。 二 、企业招 人难和大 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 一 ) 国 家层 面 的原 因
首先 ,我国经济结构 与劳动力结构 性的矛盾 是根本原 因。 从 1 9 9 9 年大学扩招以来 ,高校毕业生人 数已经 由 1 9 9 9年 的8 5万人增 至2 0 1 5年
的7 4 9 万人 ,大学生人数 的增 幅远远超 过经济增 长所需要 的人 才增长 , “ 毕业 即失业 “ 成为大学生 的普遍消极 观。高校扩招 在很大程度 上带有 定的主观性 ,没有顾及区域经济发展 的现状 ,学校 的实 际情况和市场 需要 ,没有处理好各个专业之间的招 生比例 , 不 同层次学 校招生关 系以 及不同院校的招生 比例问题 ,导致了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失衡 。

目前 ,我国各项 福利制度有待健 全 ,也制约了大学生 的就 业。国家 应加快完善包括医疗 ,养老 ,保险制度在内的各项福利制度 ,建立具有 我 国特色的公正 ,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和宽松和谐的人才 市场 ,建立人 才流动合理的 良性制度 ,减小劳动力流动的阻力 ,建立健全农 村社会保 障制度 ,吸引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加大对 “ 援青” “ 援藏 ” 等西部大 开 发 战略 的支持和奖励 ,缓解城市就业压力 ,减少毕业生失业人数 。 ( 二 ) 用 人 单 位 转 变用 人 观 念 ,消 除性 别 歧 视 ,根 据 实 际 情 况 对 人 才进 行 合 理 招 聘 随着 我国经济 的飞速发展 ,用人单位对人才 的需求 量大大增加 。用 人单位应 根据 自身招 聘需 求 ,招 选合适 的 人才 ,防止 “ 人 才高 消 费 ” 现象的发生。另外,消除男女性别歧视 的现象 。根据 男女生理 差异 ,招 选适合该 工作 的人群 ,而不应该局 限于女性 的生理 差别 ,给予其 不公平 待遇。此外 ,用人单 位在招聘 时 ,应该 注重 人才 的素质 能力 ,唯 才是 举 ,而不是只重 “ 学历”,只重 “ 名校” 。大 学生 主要任 务是学 习 ,在 工作经验方面必定会有缺乏 ,用人单位应予以理解 ,如果有合 适本单位 发展的人才 ,可以提供其相应工作 ,让其慢慢积累相应 的工 作经验 ,最 终为用人单位 留住人才 ,促进用人单位更加长足的发展 。 ( 三 )应加深教育体制改革 ,提 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高校应大力推进教育体 制的改革 ,以适 应如今快速发展 ,技术更新快 ,知识增长迅速 的时代 。科学 改革 以前 填 鸭式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大学生素质能力 的培养 ,帮助学 生提高 自身实 际动手实践能力 ,培养其创新能力 以及 良好 的心理素质 , 保 证大学 生毕 业后能够顺利踏 上就业 岗位 。另外 ,高校应 该完 善大 学生 就业 指 导工 作 ,从新生进 校开始 , 每年 根据大学生 的不同情况 ,有 针对性地对 其进 行指 导 ,帮助大学 生树立 正确的就业观 。 ( 四) 大学生应努 力提 高 自身素质能 力,树 立正确 的就业择 业观 了解 自身素质能力 ,了解 自己的优 缺点 ,对 自己有 比较全 面的 自我 认识 ,寻求与 自身匹配的工作岗位。消除与同学间的盲 目攀 比心理 ,不 嫉妒他人 ,与他人相互讲授经验 ,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完善 自身素质 能力 ,树立 良性竞 争意识 。树立 “ 先就业 ,在择业 ” 的就 业 观 ,努力 提升 自己的水平 ,才能使 自己有更加 长足 的发展。大学 生在大 学期 间 ,

试析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问题及应对措施-精品文档

试析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问题及应对措施-精品文档

试析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问题及应对措施-精品文档试析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问题及应对措施一、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现状近年来,高校大学毕业学数量呈现持续增多的状况,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调查数据显示,仅201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超过700万人,与2013年相比,人数超过28万。

截至到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近750万人,面对如此庞大的就业群体,大学生就不可能仅靠文凭就能找到一份最佳的工作了,而应该具备综合能力,所以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上比较关注的热点话题[1]。

此外,全国各地经济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尤其是经济相对发达,企业的用工需求量较大,然而由于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企业虽然提高了工资待遇和福利条件,但大学生跳槽的情况频繁发生,从而企业面临着招工难的问题,并制约了企业的良好发展。

二、导致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问题出现的原因(一)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1.在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和完善的背景下,高校采取了扩招政策,学生人数不断攀高,在一定程度上,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化向大众化阶段发展,高校毕业生人数呈上升趋势,为就业带来一定的困难。

2.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存在不均衡现象,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吸引着众多的大学生纷纷涌入,就业压力加大,而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对大学生没太大的吸引力,供求不均衡。

3.大部分高校毕业生由于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就业的期望值过高,将考取公务员和全额事业单位作为就业的主要目标,进入企业工作的意识淡薄。

4.近年来,受经济下行的影响,很多企业经济效益明显下降,为了降低人工成本,很多企业采取了裁员措施,从而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得不到解决。

(二)导致企业招工难问题的原因1.国有企业和实力较强的企业工资和福利待遇条件比较好,倍受大学生等诸多求职者的青睐,然而一些民营企业由于自身体条件不足,工作环境和工资待较低,抵御风险能力较差,营利能力得不到改善,对大学生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形成供求不均衡状况。

解决大学生就业及企业招工“双难题”的思考

解决大学生就业及企业招工“双难题”的思考

解决大学生就业及企业招工“双难题”的思考作者:梅良雄来源:《科技创业月刊》 2013年第8期梅良雄(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湖北武汉430040)摘要:以当今社会关注的两个热点问题——“就业难”和“招工难”现象进行比较深刻的分析,结合笔者单位工作的实际,探讨分析出现矛盾的多种因素,并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的对策。

关键词:校企合作;就业难;招工难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3.08.0512013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

再加上往届已经毕业没有就业的人员,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增大,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相反,随着企业的发展,很多企业因为招不到令自己满意的员工而发愁。

因此,深化校企合作,对于共同破解“就业难”和“招工难”的两大难题具有重要意义。

1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1.1高校方面的影响因素(1)高校扩招带来的毕业生数量激增。

自从1999年之后,随着全国高校不同程度的扩招,大学入学门槛有所降低,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大学学习,导致大学毕业生数量猛增。

但是,与之不相适应的是,当前社会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增长速度低于大学毕业生增长速度,因此,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很多毕业生同时竞争某一岗位,必然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2)学科设置与社会需求不匹配。

很多高校的专业设置专业趋同现象严重,哪个专业好就业就一窝蜂似的开设这些专业,等到市场饱和了就导致学生供给过剩。

某些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仍然保持着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子,学科设置、教学方式、教学过程等不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改革。

有些课程教学仍然是传统的那一套理论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比重较低,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较差。

(3)就业指导工作力度不够。

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缺乏针对性、系统性、科学性和连续性。

学生在就业时得不到学校的科学指导和有效帮助,只能靠自己摸着石头过河,自己去寻找就业信息、设立目标和调整心态,难免会走一些弯路。

破解“用工荒”和“就业难”并存的悖论

破解“用工荒”和“就业难”并存的悖论

破解“用工荒”和“就业难”并存的悖论文_王珺新春伊始,各地频现“用工荒”,不仅珠三角、长三角缺工,连四川、重庆、安徽等传统的劳务输出地也频频告急,而且从技工蔓延到普工。

与此同时,人保部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30万人,比2009年的611万多19万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一边是“就业难”,一边却是“用工荒”,这看似矛盾的两面纠结在一起,恰恰反映了我国经济结构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目前,就业市场之所以出现“用工荒”和“就业难”并存的局面,根本原因是就业市场供需之间的结构性不平衡。

这几年,大家都在谈论新生代农民工,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首提这一概念。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不久前发布的“新生代中国青年农民工研究报告”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已经占了农民工总数的60%,他们更倾向于城市生活,有71.4%的女性、50.5%的男性希望在打工的城市买房定居。

在就业上,他们和老一代农民工最大的不同是,工资已经不是他们找工作的唯一考量因素,他们更在意工作环境、是否开心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工厂化、大规模、流水线式的枯燥工作环境,已经难以让他们满意。

事实上,这些特征不仅存在于新生代农民工身上,也是“80后”计划生育一代的整体特征。

而对这一代大学生而言,他们比农民工的选择余地更大。

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这几年越来越突出,但即便如此,大学生们宁愿失业,也不会到东莞大朗的毛纺厂做一般工人,因为他们需要的是工作环境好、能展示才能的白领工作岗位。

这是劳动力市场需求方面的情况。

而在供给方面,以往的就业结构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

工厂还是原来的样子,工作环境一成不变,工作岗位大多还是蓝领的工作,已经失去了吸引力。

从欧美、日本的情况看,当第二产业不能提供足够多的体面工作机会时,很多人会进入第三产业就业。

和一般人的理解不同的是,第三产业除了餐饮、旅店、商业等传统领域外,也包括金融、保险、教育、政府部门等广阔的领域,它提供的是更为个性化的服务,工作环境和社会评价比较高。

试破解大学生“就业难”与用人单位“招人难”并存的悖…

试破解大学生“就业难”与用人单位“招人难”并存的悖…

试破解大学生“就业难”与用人单位“招人难”并存的悖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就业市场日趋庞大化,但是“就业难”与“招人难”的现象仍然十分普遍。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面临的种种困难,使得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破解这一难题。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1.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培养方向有差异随着时代的变迁,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要求也不断地发生变化,但是教育机构的教育内容和教学体系并没有及时跟进。

因此,大学毕业生面临职业选择时与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需求出现了偏差。

2.缺乏实践经验在现实生活中,用人单位对于应聘人员的经验要求日趋苛刻,因此,很多刚刚毕业的学生会因为缺乏实践经验而失去招聘机会。

3.毕业生自身素质不足毕业生在面对职场时,需要具备很多的实战技能和先进的职业素养,如果自身素质没有得到有效地提升,就会让求职者在招聘中处于劣势。

用人单位“招人难”的原因1.缺乏合适的人才用人单位面临的最大难题便是缺乏合适的人才。

由于薪资、福利、工作内容等各方面原因,找到与企业发展相匹配的人才成为用人单位的难题。

2.招人需要耗费大量资源用人单位要招聘人才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物力、财力等资源,但是往往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3.企业的用工成本很高除了长期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外,企业还需要为员工提供岗前培训、技术培训等增值服务。

因此,企业在用工成本上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破解悖论的方法1.教育机构与用人单位合作,优化人才培养通过与用人单位合作,加强企业与高校之间的联系,共同建立更为亲密的合作关系,就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提供职业教育,更好地与用人单位沟通和了解人才市场的实际情况。

2.加强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发展教育机构应该将实践教学的内容置于教学的重心,帮助学生拥有实战经验、提高实践能力,以便能够更好地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

3.加强职业指导,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职业指导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公司的具体操作流程、文化内涵以及期望达成的目标,学生能够获得关键信息,从而提高综合实力,成为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才。

大学生就业难和用工荒的原因和解决方法5篇范文

大学生就业难和用工荒的原因和解决方法5篇范文

大学生就业难和用工荒的原因和解决方法5篇范文第一篇:大学生就业难和用工荒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大学生就业困难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在校生人数和毕业生数近年迅猛增长,其直接结果就是目前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的严重失衡。

随着世界经济危机影响的逐步显现,劳动力的社会实际需求增加缓慢,与过多的新增毕业生的数目相抵消后,形成相对供需失衡,造成了一部分学生的就业困难。

加之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使得高校学生就业问题却越来越严重。

原因1.现在整个就业的状况,因为我们国家总的劳动力供过于求,这个大的背景下。

再加上当前的金融危机的影响,就显得大学生就业的问题难度就显得非常突出。

2.大学生就业的需求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了对大学生这种白领岗位的需求不足,特别是第三产业不够发达造成的。

3.大学生的供给不太适应市场需要。

大学专业的设置和相应招聘、招收这些专业的大学生的人数,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适应市场的能力和观念,以及大学生的观念能力,观念也不太适应。

4.对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与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

高等教育的滞后性和周期长的两个特点确定了其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不够,而高校人才预测工作处于探索阶段甚至还没有开始,都造成了高校招生功利性比较明显,与社会需求结合不够紧密,甚至脱节,导致高校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

5.大部分高校培养的学生质量不过硬。

目前大多数高校人事缺乏灵活性、流动性和主动性。

6.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误区。

其一,大学生对自身定位不够准确。

同时,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心理更加严重影响择业与就业。

其二,诚信问题。

不少毕业生觉不惜通过造假来求得一张证书以骗取企业的青睐,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

除了以上几方面的原因外,还有诸如环境还不够宽松、公平,企业用人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等等。

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指导对策1.政府及时的政策疏导。

加强城乡基层就业,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是主渠道,鼓励自主创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府还应充分发挥在就业方面的职能,就业优先应作为政府的一项基本办事方针,政策向安排就业倾斜;畅通就业渠道,政府应加强宏观管理,加大改革力度,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研究、探讨和实践,积极培育规范、健康和法制化的各级劳动力就业市场,破除地方和部门的保护主义,制定灵活优惠的政策,鼓励毕业生的合理流动,引导毕业生到艰苦的地方就业;要重视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论述企业“招工难”、大学生“就业难.

论述企业“招工难”、大学生“就业难.

企业“招工难”、大学生“就业难”,新时代也有“脑体倒挂”——在新的就业形势下,如何做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春节过后是众多的大中专毕业生及农民工返城找工作的高峰时期。

大学生就业难,在这些年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当前,在各地的招聘会现场及劳务市场,有着高学历的大学毕业生不仅找工作难,而且他们对许多企业提供的薪资待遇、工作条件和环境普遍感到不理想。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普通工人受到众多企业的欢迎,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为缓解当前“招工难”的状况,提高工人劳动工资和福利待遇,农民工的工资达到、甚至超过提供给大学生的工资,但即使这样,仍有许多企业面临着“招工难”的困境局面。

在某些地方和工作单位出现了“脑体倒挂”这一现象,有许多大学生也感慨,有些招聘职位给出的工资水平甚至低于普通劳动工人。

每月1500元的管理岗位有众多的大学生争抢,而月工资2000的操作工却未必有人愿意接手。

大学生低收入群体的确存在着,不断涌现的众多新词向我们形象地展示着他们的生活——“蚁族”、“考研族”、“考碗族”、“校漂族”、“啃老族”“蛋形蜗居”……难道大学毕业生真的不如普通农民工吗?难道真的“读书无用”吗?难道“脑体倒挂”真的要发生在大学生身上吗?一、新时代的“招工难”与“脑体倒挂”时下,许多企业出现的“用工荒”又一次进入人们的眼球、成为社会热议话题。

不仅仅是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在中西部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用工荒”现象。

而在大学生就业招聘会场,却是人头攒动的大学生奔走在各个招聘岗位前,不断地寻找着自己未来的落脚点。

在原本劳动人口众多、劳动力廉价的中国,没有太多技术和和高等知识含量的普通工人大受欢迎,而昔日被称为的“天之骄子”的大学毕业生却是面临门可罗雀的窘境,这样一种尴尬的局面,让一些大学生开始怀疑自己的价值和前途。

脑力劳动报酬原本应该高体力劳动的报酬,因为脑力劳动能力的形成比体力劳动需要更多的投入,它需要劳动者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经历用于接受教育和训练,需要付出更多的主动性学习和钻研。

试破解大学生“就业难”与用人单位“招人难”并存的悖…

试破解大学生“就业难”与用人单位“招人难”并存的悖…

破解大学生“就业难”与用人单位“招人难”并存的悖论引言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普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

与此同时,一些用人单位也反映“招人难”,出现大规模用工缺口。

这似乎构成了一种悖论,即大学生“就业难”与用人单位“招人难”并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探讨这种悖论的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破解策略。

原因分析1. 不符合用人单位需求一方面,大学生在岗位技能和实践经验方面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在当前社会发展快速、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往往不匹配。

此外,过多的理论学习和缺乏实践经验也限制了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2. 就业观念不合理一些大学生存在着过高的期望和理想化的就业观念,对待就业持消极态度。

他们追求高薪、舒适的工作环境,对就业地点、工资待遇等有着较高的要求,导致就业难度加大。

而一些基层用工岗位,尤其是外地艰苦条件下的工作,往往被大学生们所忽视。

3. 信息不对称大学生在选择岗位时,常常缺乏对用人单位的了解,无法获取到真实可靠的招聘信息。

与此同时,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需求也未能及时准确地传达给他们。

这种信息不对称使得双方难以有效地匹配,从而加剧了“就业难”和“招人难”。

4. 用人单位招聘方式不合理传统的招聘方式往往存在效率低下、成本高昂等问题,不利于解决“招人难”问题。

用人单位普遍采用的招聘渠道主要是传统的校园招聘,对于大规模的用工需求显然是不足够的。

此外,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对于应聘者的薪资、职位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歧视,也会导致匹配困难。

破解策略1. 加强职业教育与实践训练大学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技巧。

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学校可以与用人单位合作,推行在校实习制度,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2. 调整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导向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并对就业现状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浅析大学生就业难和招工难的并存现象

浅析大学生就业难和招工难的并存现象

浅析大学生就业难和招工难的并存现象摘要:2003年是1999年我国大学扩招后本科学生毕业的第一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社会上普遍反映大学生就业难。

随着大学生毕业生与日俱增,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与此同时,一些岗位却存在空闲状态。

因此,“招工难”现象和全国范围内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就业难”局面形成鲜明对比。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目前“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的原因,提出了破解“两难”现状。

关键词:就业难招工难并存对策自 1999 年中央政府做出扩招决策后,高等院校的数量和在校生数量迅速增加。

同时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也进而增加。

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迅速扩大,就业难度日益增加。

1996—2004 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 93.7 %、97.1 %、76.8 %、79.3 %、82.0 %、90.0 %、80.0 %、70 %和 73 %[1]。

而与此同时,自 2004 年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开始出现“招工难”以来,这一现象不仅没有得到缓解,而且还呈愈演愈烈之势,甚至在劳动力的主要输出地如中部的一些省份,也陆续出现劳动力供不应求的现象。

由此可见,大学生就业难与技工短缺的现象,反映了就业的结构性矛盾。

所谓结构性矛盾,简单说来就是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的不匹配现象,这种既可以来自于地区、行业之间的不匹配,也可以表现为劳动者素质技能与岗位技能需求之间不匹配。

由于无法实现供给和需求之间的配合,劳动力市场上既会出现有人无岗的现象(“过剩”),也会出现有岗无人(“短缺”)的现象。

一、“两难”并存的原因1、高校招生数量增加,改变了就业市场的供求关系高校扩招使得越来越多的高中毕业生能够顺利进入高校继续求学,在社会无法提供足够就业岗位的同时,大批大学毕业生涌向社会,势必造成高学历人才的相对过剩。

另一方面, 高校扩招,招走了许多职业技术教育、技能教育的培养对象,也使得进入农民工队伍的高中毕业生逐年减少,从而导致技术工人的短缺,使得劳动力的供给出现增幅减缓的趋势。

破解“用工荒”和“就业难”并存的悖论

破解“用工荒”和“就业难”并存的悖论

破解“用工荒”和“就业难”并存的悖论近年来,中国出现了一个矛盾的现象,“用工荒”和“就业难”并存。

一方面,许多企业面临着招聘困难,很难找到合适的员工;另一方面,许多大学生毕业后却找不到工作。

这种矛盾现象被称作“破解‘用工荒’和‘就业难’并存的悖论”。

对于企业来说,用工荒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是人口结构的变化,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劳动力资源开始向城市聚集,但人口的老龄化导致了年轻人数量的减少。

其次是教育质量的问题,尤其是职业教育的匮乏。

现代经济中需要技术含量高的劳动力,但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尚未完全成熟,无法提供足够数量和质量的技能人才。

然而,对于大学生来说,找不到工作的原因则更加复杂。

除了技能不足和缺乏职业素养外,还有就是一些结构性的问题。

近年来,许多高校毕业生都希望从事“白领”工作,但由于快速发展的我国经济需要的实际上是蓝领工人和技能型工人。

大学生对于那些看上去不太光鲜的工作不感兴趣,而这种工作正是当前市场上最需求的。

因此,为了破解这个悖论,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对于企业来说,要提高对招聘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借助技术手段优化人才招聘流程,同时注重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和社会保障;对于学校来说,要加强对中职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支持和投入,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引导和指导;对于大学生来说,则是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尤其是要深入了解当下的社会现实,积极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关注市场需求和就业前景的变化。

总之,破解“用工荒”和“就业难”并存的悖论需要政府、企业、学校和大学生等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的动态平衡,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浅析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用工难之间的矛盾

浅析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用工难之间的矛盾
浅析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用工难之问的矛盾
乔 鑫
(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05) பைடு நூலகம்0 1
【 摘要 】阐 述 造 成 大 学 生 就 业 难 的社 会 现 象和 自身 因素 ,分 别从 大 学 生 自身 、 高校 和 社 会 三 个 方 面 来分析 大学生就业产生 的困难 ;从 企业 用人 理念和环境 来分析导致 企业用人难 的现 象。 面对 大学生就 业难、企业 用工难之间 的矛盾 ,作 者提 出从 大 学生综合素 质、传统就 业观 念和 企业 用人观 念 的转 变来 解 决这 一 矛盾 。 【 关键词】就业 市场 校 企合作 [ 中图分类号 】G 2 .7 [ 5 6 3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0 - 5 9 (O ) 1 9 54 2 1 0 0 2—0 0 —0 08 1
( )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发展需求存在脱节现象 二
大 学 生 及 其 家 长 在 报 考 志 愿 时 对 专 业 不 了 解 , 对 该 专 业学什么将来做什 么都不知道 ,只是凭 感觉 ,跟风报考 。再 加 上 高 校 就 业 指 导 工 作 没 有 和 市 场 接 轨 , 也 影 响 着 学 生 的就 业 。当前 ,一 些高 校在 专业 设置 、课程 设 置及人 才培 养方 面 虽 然 已经 考 虑 市场 的 需 求 ,但 在 录 取 过 程 中 不 加 调 控 。首 先 ,一些高校在 设置过程中 ,考虑学 生的学习程度 ,专业设 置过窄过细 ,导致培养的毕业生知识面较 窄,这样毕业生 的 就业机会少 。其 次,某些高校制 定的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计 划不合理 ,落后于社会现阶段发展 的需求,没有与时俱进 , 没有从社会 需要的实际 出发 。高校所 用教材 已经陈 旧、教学 计划 及模 式均 已落 后 ,因此 ,所 培养 出的 毕业 生在知 识能

大学生就业三大悖论 就业难问题如何解决

大学生就业三大悖论 就业难问题如何解决

大学生就业三大悖论就业难问题如何解决?发布时间:14-03-18 08:47:18 文章来源:仙林七七八八浏览次数:459 [ 字号:大中小]阅读贴士:随着今年大学生毕业人数的增加,就业形势也越加严峻,“研不如本、本不如专、专不如职”现象越来越严重。

然而,就业中的矛盾也越加凸显:一边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另一边“用工荒”年复一年地上演。

面对大学生就业的一个个“悖论”,我们该如何解决呢?悖论一:“热门”专业不吃香“冷僻”学科遭哄抢近几年,曾经被认为炙手可热的计算机、英语、法律和金融等专业的毕业生,找工作变得越来越难。

而昔日被看作“冷僻”的专业如土木工程、气象、园林、印刷、针灸、物流、中医按摩等,则出现了毕业生供不应求状况。

安徽大学校长黄德宽说:“前些年,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一哄而上’,好就业的专业各个学校都来办,结果造成了宏观上的失控。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所长莫荣分析:“我国在工业化中期需要大量的技能型劳动者,但我国大学生中60%甚至更多是学术类的,而新加坡学术类学生最多占到30%。

”悖论二:研不如本专不如职学历高却不好找工作,成为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大“怪象”。

“读到硕士和博士后,专业性越来越强,调整的空间反而变小了。

”黄德宽说。

云南省商务厅机电和科技产业处处长寸敏认为,“高学历反而不好找工作的现象也从侧面表明,一些企业开始转变‘唯学历至上’观念。

”悖论三: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现在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一方面工厂招工难,这种情况一年比一年加剧。

”安徽迎驾集团总裁倪永培说。

云南省昆明市家乐福超市有限公司工会主席陈科含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之间是供需双方没有找到契合点,匹配度不够,存在多种错位,劳动力市场实际上是求大于供的。

”。

中国就业难与招工难的矛盾现象

中国就业难与招工难的矛盾现象

中国就业难与招工难的矛盾现象如何看待中国就业难与招工难的矛盾现象,大学生应如何适应社会的需求进行就业准备“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的局面在我国就业市场之所以出现,根本原因是就业市场供需之间的结构性不平衡。

说明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过快,把一段漫长的发展历史强行压缩在一个短短的发展时段。

企业的生产规模这几年扩张过快,劳动力对收入预期的增长同样惊人。

而眼下,我国实行的市场经济体制又不能在这之间做到有效的平衡。

因此,人力市场中劳动力的“匮乏”与“过剩”就挤在了一起,搭上了这趟快速发展的列车,当前行的“列车”受阻后,这压缩的阵痛就开始慢慢施放了出来。

时下,劳动力资源市场似乎老在传递着这样一种信息,那就是劳务供需双方已从买方市场变为卖方市场。

似乎在告诉人们,从今往后,该关注的只是如何缓解招工难的问题,而求职难的矛盾可以退避三舍。

实际上,无论是地方还是全国,就业矛盾尤其是涉及择业的结构性矛盾,依然严重地困扰着劳动力市场,只是目前它被局部“用工荒”的供需矛盾所掩盖。

究其原因,还是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过快和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所致。

“招工难”和“就业难”这对矛盾的凸显,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时代不同了,新生代农民工从小就随父辈来到了城市,他们吃住在城市,感受的是城市的氛围,体验的是城市的文化,除了没有那张户籍证明外,他们已经和城市人没什么两样了。

因此在就业上,他们和老一代农民工就有很大的不同,工资已经不是他们找工作的唯一考量因素,他们更在意工作环境,是否开心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工厂化、规模化、流水线式的枯燥工作环境,已经难以让他们满意。

加之他们已有了自己对工作福利的话语权,正在逐渐取得市场的尊重,成了中国崛起的新生力量。

因此,“民工荒”的出现是新生代农民工对不平等劳动关系的某种抗议,也是他们与企业主进行无意识博弈的结果。

事实上还有一个原因,随着整个社会的富裕程度大大提高。

以前即便在城市,学生一毕业就要马上工作,不管工资多少,重要的是能够补贴家用。

企业“招聘难”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并存的原因探析

企业“招聘难”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并存的原因探析
企 业 “ 招聘 难 ” 与 高 校 毕 业 生 “ 就 业难 ” 并 存 的原 因探 析
申 静 刘 格
摘 要 :近年来 ,高校毕业生人数仍然在持 续上升 ,就业 形势越 来越严峻 ,而企业的招聘工作也 同样举步 维艰 ,企业 “ 招聘难 ” 与高 校毕业 生 “ 就业难” 已经成为一个愈 演愈 烈的问题 ,是什 么原 因导致 了这 “ 两难”现 场的并存 ?本 文对 “ 两年” 产 生的原 因进行 了分析 ,
生 ;就 业 难 ;招 聘 难 ;并 存 7 4 9万 !这 是 2 0 1 5年 全 国高 校 毕 业 生 的 数 量 , “ 历史 最高 ” ! 数 据 娩示 ,近几年 高校 毕业 生人 数 仍在 持续 上 升 ,2 0 1 3年 毕业 生 6 9 9万 , 2 0 1 4年突破至 7 2 7万 ,2 0 1 5年高达 7 4 9万 ,“ 超难就业 季”来 临 ,毕业 生 就 业 越 来 越 难 !而 与 之 相 对 应 的 用 人 单 位 招 工 也 并 没 有 呈 现 出 什 么 “ 喜人 ”现象 ,据报道 2 0 1 3年 底北京 市举 办的一 场招聘会 上 ,1 0 0 0多 家 中小企业提供 了近 2万个工作 岗位 ,高校毕业大学生却不 愿问津 ;在 l 5年年初南京市人才市场举办 的一场综合性人才招 聘会上 ,2 0 0多 家单 位提供了近 2 0 0 0个招聘 岗位 ,而有 的招 聘企业 “ 一 上午却 只收到 3份 简历”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 ,企业招 聘也难 ,这一奇怪 现象 的并 存不得 不引发人们 的深 思 , 究竟是什 么原 因导致 了这一现象 的存在 ? 企 业 招聘 难 的原 因分 析 ( 一 ) 企 业招 聘 没有 形 成 正 确 的择 人 观 随 着 我 国 经 济 的快 速 发展 ,各行 各 业 的企 业 也 发 展 较 快 ,对 人 才 的 专业 、层次 、有无经验 的要求也 越来越 高,这本无可 厚非 ,但是有些 企 业 在 招 聘 时 一 味 的 提 高 学 历要 求 ,而 不 顾及 企 业 、岗 位 的 真 正 需 要 ,从 而导致研究生抢了本科生的饭 碗 、 本科 生抢 了专科 生的饭碗 ,其 实 ,有 些 岗位是大专生就业可以胜任的 。对高学历的要求不仅导致 了低 学历者 望而却步 ,还造成 了高学历者高不成低不就 ,一定程度上造成 了企 业招 聘 难 、 留人 难 。 ( 二 ) 企 业 的 发展 前 景 和福 利待 遇 缺 乏 吸 引 力 通过对河北省 内几所高校毕业生的调查显示 ,大学毕业生在 择业时 最看 重的是企业是否能够为他们 的发展提供 良好的发展平 台,是否能够 帮助他们在毕业 的最初几年 内快速成长 ,是否能够提供 良好 的福 利待遇 让他们在企业 中有归属感 、成就感 、满足感 。在企业招聘过 程中 ,求职 者往往都要 了解将来 的工作条件 、晋升机会 、薪资待遇等 ,由于缺乏工 作经验 ,加之对 自身缺乏合理 的认知和定位 ,求职者们会根 据企业能够 提供的硬件 条件来 判断该企业 的整体实力强弱 ,甚至会认 为找到 了大企 业就是找到了好 工作 。而有些招聘企业则认为 ,刚 刚毕业 的大学生还不 能为企业创 造太多的价值 ,企业 为他们提供 了学 习实 践的机会 ,培养他 们成长企业还需 要付出很 多 ,因此见 习期 内大学生 的工资按照正式 员工 _ 亡 资的 8 0 %支付 ,且不发奖金。这种供需之间的矛盾导致了提供福利待 遇较低的企业招收大学毕业生存在较大的困难 。 ( 三 ) 企 业 的招 聘形 式存 在 缺 陷 企业招聘大学毕业生通常采取大学生专 场招聘会 和校园招聘会 两种 形式 。校园招聘会是 人才 聚焦 的地 方 ,应聘 率较 高 、招聘 成本 相对 较 低 ,而且可以宣传企业品牌 ,所以企业都会抓住校园招聘会 的机 会 ,在 毕业生找工作 的高峰期开展校园招聘 。由于这一时间段 比较集 中 ,高校 在安排招聘会时容易 出现多家 企业在 同一时 间招聘 同一 类专业 毕业生 , 从而导致综合实力强的企业 门庭若市 ,而中小企业却门可 罗雀 ,影响 了 企业校 园招聘会 的实际效果 。表面上看 ,校 园招聘会企业 众多 ,而毕业 生 实际 就 业 率 不 高 。

论当前“招工难”和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原因及对策

论当前“招工难”和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原因及对策

论当前“招工难”和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原因及对策作者:唐柳荷来源:《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年第1期唐柳荷(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205)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回暖,企业出现了“招工难”现象,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纷纷反映“求职难”,导致形成了“招工难”与大学生“就业难”并存的奇异现象。

本文分别对“招工难”与大学生“就业难”现象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造成“招工难”与大学生“就业难”并存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招工难”与大学生“就业难”两难并存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招工难;就业难;大学生;原因;对策中图分类号:G40-0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884(2012)01-0071-03招工是企业即生产组织者招收从事服务或劳动的新成员,而就业是指在法定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在一定的工作岗位上从事有报酬或有经营收入的合法劳动[1]。

招工与就业,本是同一事情的两种不同角度,但近年来,“招工难”与“就业难”两难并存的话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一是从广东经济发达地区蔓延到全国大多数地区的“招工难”、“民工荒”;二是与“招工难”同时并存的“就业难”,特别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现象更引起社会各界的热议。

认真分析“招工难”与大学生“就业难”现象产生的原因,积极探索解决“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有效途径,对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企业“招工难”与大学生“就业难”并存1.企业“招工难”现象凸显2009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风暴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减弱,中国经济开始回暖,各地区特别是沿海城市企业用工的需求量迅速增加,中西部地区的企业也出现了用工需求增大的趋势。

企业用工量的增加,解决了相当部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但因为企业、求职者各自的一些原因,许多企业在招工过程中遭遇了困境,通过多种招聘方式也很难招到胜任岗位要求的员工。

笔者对长沙麓谷工业园里用工需求量较大的生物医药、机械制造、电子科技等行业中的15家民营企业进行了调查。

“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原因及对策

“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原因及对策

“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原因及对策摘要:今年春节过后,国内部分地区的“招工难”现象和全国范围内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就业难”局面形成鲜明对比。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目前“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的原因,提出了破解“两难”现状,使之变成“双赢”局面的对策。

关键词:招工难就业难并存破解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关系民生的一件大事。

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内很多企业裁员,大部分农民工返乡,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更加明显,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时采取有力措施保证了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

然而市场是千变万化的,人力资源市场也不例外,2010年春节后,随着全球经济回暖,国内部分地区又先后出现了招工难的现象。

一、“两难”并存的原因1、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以珠三角、长三角、闽东南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为例:这种主要靠接订单得来的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很容易受限于人,工人的就业取决于订单的多少,廉价的劳动力换来的只是微薄的工资。

我国当前大量知识层次相对较高的大学毕业生既不具备制造业的就业成本优势,又没能和农民工形成差异化的就业竞争,长此以往,供求矛盾必然产生。

2、高技能人才需求缺口大2010年春节过后,许多沿海地区企业订单数量迅速上升,这些企业急需招聘大量掌握熟练技能的技工或高级技工。

而这恰恰是目前大量涌入城市“淘金”的农民工所欠缺的,也是成千上万大学毕业生们所不具备的。

3、供求信息不对称,用工市场不规范在供求信息收集和发布上,用工单位和求职者之间的信息很不对称,渠道不畅通,供需双方脱节。

各地劳动就业服务覆盖面普遍不广,乡镇、社区等基层劳动保障服务机构不健全。

4、工资薪酬低,权益保障难劳动者追求劳动付出与回报基本匹配,是他们最起码的要求。

而我国沿海地区多为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这些地方平均消费水平较高,打工者收入难以负担在当地的消费,使一些打工者开始选择在本地或经济水平相对较低的中西部地区务工。

二、破解“两难”的对策1、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结合我国现在的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变化态势,虽然目前的“招工难”是一种结构性短缺,但是,随着我国人口出生率明显下降,劳动人口增量逐年减少,我国劳动力供给正由“无限供给”变为“有限剩余”。

解析企业招聘挑战与大学生就业困境的成因及解决策略

解析企业招聘挑战与大学生就业困境的成因及解决策略

解析企业招聘挑战与大学生就业困境的成因及解决策略摘要:在当今高等教育广泛普及的背景下,大学毕业生数量激增,这不仅带来了就业市场的竞争压力,也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题。

与此同时,随着教育水平的提升,大学生对职位的期望也随之增长,这反过来又加剧了企业的招聘难题。

这一双重困境已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目前,造成企业招聘困难与大学生就业困难并存的原因主要包括:产业结构的不均衡、招聘体系的不完善、高校教育偏重理论而忽视实践技能培养、高校招生规模与就业市场需求不匹配、大学生对职位期望过高以及高校职业指导服务的不足等。

建议采取的对策包括: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改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加强学校教育、多渠道促进大学生就业、控制高校招生规模、引导大学生合理调整就业观念以及加强校企合作等。

关键词:中小企业;职业指导;人力资源管理1、招聘难题与就业困境的共存现象1.1、当前企业面临的“招聘难题”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企业“招聘难题”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阶段。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一问题尤为突出。

在就业市场中,中小企业是人才需求的主要来源,但它们往往缺乏完善的人才储备机制,同时又急需大量的高级技术人才。

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提供的岗位数量占全国总数的80%。

然而,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升以及物价上涨,加之大学就业理念的影响和中小企业薪资待遇的限制,许多大学毕业生并不愿意选择中小企业就业,这成为了中小企业招聘难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1.2、当前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困境”“就业困境”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每年的就业问题日益凸显,社会矛盾也随之加剧。

大学毕业生成为就业难题的主要群体,其根本原因在于高等教育体制的结构性矛盾和供求不平衡。

这最终导致了企业难以招聘到合适的人才,而求职者也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

2、分析企业招聘困境与大学生就业难题的成因2.1、产业结构的不均衡中国被誉为“世界工厂”,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结构。

对破解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供求矛盾的探讨

对破解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供求矛盾的探讨

2 与会计 师事务所建立合作伙伴关 系, . 还可 以解决财会专 业科 研项 目

2 社会需求方面。我们 的学生毕 业分配 一般到 企业做 财会 工作。社 少的问题 。一般事务所都与大 中型企业 的财务 部门有联系 , 中型 企业的 . 大 些 财 会 方 面 的 科 研 项 目 事 务 所 都 有 承 接 。 这 样 师生 科 研 合 作 完 成 企 业 会上各大会计师事务所和税务师事务所 对财经类 的毕 业生需 求量 也很大。 但事务所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 要求也 比较高 。学生毕 业分配 到企业 都 委托事务所的部分项 目, 让学生在 具体业务 中加 深所学知识 的理解 。通过 要遇到企业缴纳所得税的处理 , 由于在 学校 的实践机会很 少没接触过 这些 与用人单位的合作使得学校对用人单 位对人 才需求有更为深入 的了解 , 同 事项导致学生到单位后遇到 问题 要花费 大量 时间“ 恶补功课 ” 。不是学 生 时解决财会专业教师的科 研成 果问题 , 这是一举 两得的事情。 没认真听课 , 有些是我们 的教学 内容与企业的实际工作出现脱节。
才几 乎 没 有 。
三、 高校与用人单位合作培养人才的建议 为避免学校教育与用人单位 要求脱 节现 象 , 建议财会 专业教研室 与会 计 师事务所建立合作 , 为学生提 供社会 实践 的平 台。这 样 , 学校 在教授 学
1 本 专 业教 学 方面 。 我 们 华 北 电 力 大 学 财 会 专 业 学 生 四 年 要 学 习 8~ . 生专业知识时能够提供 一些实践 的机会 , 那么学生就能 够对 知识理解更加
没有具体 的企业财会实际工 作经历。很 多老 师只是把 书本 的知识 自己看 快进入社会 角色 , 同时通过合作也提高教 师队伍的建设 。办学就 是要走 出 明白了, 再传授给学生。我们 的教师兢兢 业 业, 但缺 乏实践 经验补 充。近 去 , 到宽 阔的实践 中寻求最佳办学之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破解大学生“就业难”与用人单位“招人难”并存的悖论
[摘要]本文认为大学生“就业难”与用人单位“招人难”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供需结构性矛盾,并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现状、大学生就业观念、用人单位取向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这一矛盾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高等教育用人单位
一、造成大学生“就业难”与用人单位“招人难”的原因
1.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可以提供的大多数工作岗位是蓝领工作,这对于大多数大学毕业生来说缺乏吸引力。

从欧美、日本的情况看,当第二产业不能提供足够多的体面工作机会时,很多大学毕业生会进入第三产业工作。

第三产业除了餐饮、旅游业、商业等传统领域外,还包括金融、保险、教育、政府部门等广阔领域,它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服务,工作环境和社会评价较高,受大学毕业生的青睐,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第三产业还很不发达,因此很难成为吸纳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部门,提供的岗位远远不能满足大学毕业生的需求。

2.大学生就业观念滞后。

目前大学毕业生们的就业观念还滞后于时代发展。

首先,在多数大学毕业生眼里,进入各级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工作是首选,但是随着各级政府和单位的精简机构和人员满额超编,吸纳大学生就业的能力较之需求来说是杯水车薪,目前,各级公务员招聘主要是补充自然减员,各级各类事业单位也是逢进必考,竞争非常激烈,可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其次,还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青睐实力雄厚,待遇优厚的大型国企或知名外企,但是这些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与毕业生的总体质量形成落差,吸纳数量也相对有限,毕业生们往往徘徊在门外不得而入。

另外,近年来,整个社会富裕程度大幅提高,学生一毕业很多可以充当“啃老族”,而不急着就业贴补家用,不工作也没有生存压力,直到找到满意的工作为止。

3.用人单位取向。

用人单位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倾向于聘用有工作经验的员工。

从用人成本看, 主要是根据大学毕业生的工资要求和实际工作能力来确定是否聘用并进一步进行培养的。

作为,是依靠劳动者创造的劳动成果来赢得市场、赚取利润。

劳动者手中的学历或学位证书在转化为劳动成果之前还只是一个符号。

大学毕业生只是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实习期最多也就是半年,在走上工作岗位后,需要再学习的东西还很多。

因此,等用人单位把有两三年以上工作经验作
为招用条件,把刚毕业的大学生挡在门外。

4.高等教育结构失调。

第一,技工教育发展不足。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发展中期,对高级技工的大量需求因为技工教育的不足而得不到满足。

政府的人、财、物等资源普遍向学历教育倾斜而忽视了技工教育,间接地忽视的是第二产业发展的需求,导致中高级技能人才的稀缺,也是导致就业市场上供需结构性矛盾之一。

第二,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

大学毕业生的专业结构不适应社会需求。

大多数高校普遍开设的国际经济与贸易、计算机、中文、新闻等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上根本不具竞争力。

所谓的热门专业成了滞销专业。

第三,高等教育质量下降。

大规模的扩招伴随着教育质量的整体水平下降。

高校的培养模式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运作模式,而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导致供需脱节严重。

同时,许多高校的师资结构不适应社会需求,部分教师素质难以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要求,致使学生受不到良好的培养教育,不利于以后的顺利就业。

5.就业服务市场建设不完善。

目前,高校就业指导部门还带有计划经济时代的气息,服务性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同时,我国的就业服务市场运行机制还很不健全,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还存在着供求信息不畅通等问题。

二、破解“就业难”与“招人难”的对策
1.改革高等教育体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大学专业设置结构,提高教育质量。

进一步加快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要进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整合,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的变化要求。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专业设置,对社会需求不大、毕业生就业率过低的专业,减少招生数量,相应减少教育经费投入,甚者停止招生。

高校要主动开展就业市场需求分析和毕业生跟踪调查,根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就业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改革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拓宽专业适应性努力办出特色。

2.适当加大对技工教育的投入。

政府应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大对技工教育的投入。

可借鉴欧美、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把更多教育资源放在技工院校。

每个国家培养的高端人才都是少数,国家应向技工教育适当倾斜。

3.大学生个人转变就业观念。

牢记个人的发展只有顺应国家、时代的发展才是明智的选择。

就业形势的变化,就业观念也要更新,基层岗位和动手操作性岗位将成为大多数大学生的就业岗位,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

大学生们可以根据所学专业背景,搜寻专业对口或基本对口的工作岗位进行就业。

然而,就业岗位的稀缺,“先就业,后择业”的情况应该为毕业生们所接受。

在就业期望值上,要做到“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

只有顺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4.加强就业服务市场建设。

作为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做好供需接洽工作,
实现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信息资源共享。

应主动、有目的地安排学生到有意向接收学生的单位实习,组织好大型供需见面会和专场招聘会,加强学校与用人单位的沟通。

作为社会就业服务部门,应进一步完善机制建设,加大人性化服务,畅通供求信息渠道。

5.完善法律法规,规范用人单位的招聘制度。

国家要制定法律,明确用人单位的用人权利与义务,规范其确定、选择、录用高层次人才的行为。

要通过市场形式、政策和宣传教育,对用人单位提出长远的人才要求。

参考文献 :
林志强,祁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对策分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XX,(3).
张强,赵万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社会影响及解决对策[J].辽宁教育研究,20XX,(4).
郭江波,袁娜,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因及对策[J].职业圈,20XX,(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