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第三版教材)基础知识重点

合集下载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基础知识重点难点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基础知识重点难点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基础知识》要点梳理(* 为重点, &为一般)第一章劳动经济学一、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概念概念: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地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

研究对象:*1 、劳动资源的稀缺性:相对稀缺绝对稀缺支付能力手段的稀缺(相对) *2 、效用最大化(个人追求效用最大化和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3、劳动力市场劳动经济学就是研究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法是什么客观事实规范研究法应该是什么价值判断劳动要素的特点: 1、动力性 2、自我选择性 3、个体差异性 4、非经济性二、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1、劳动力是指在一定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与失业者。

劳动力参与率是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的人口的比率。

总人口劳参率 =(劳动力 / 总人口) *100%年龄别 / 某性别劳参率 =( 某年龄(性别)劳动力/ 该年龄(性别)人口 )*100% *2 、劳动力供给概念: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劳动力供给弹性( Es)是指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即: ES=(△S/S)/ (△ W/W)ES=0,供给无弹性。

无论工资率怎样变动,劳动力供给固定不变;ES→∞,供给无限弹性。

这时工资率给定,而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绝对值大于 0;ES=1,单位供给弹性。

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相同;1ES> 1,供给富有弹性。

劳动力供给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ES<1,供给缺乏弹性3、劳参率的生命周期与长期变动趁势:.15-19 岁的青年人口劳参率下降. 女性劳参率呈上升趋势. 老年人口劳参率下降.25-55 岁年龄段男性成年人的劳参率保持高位水平*4 、经济周期与两种劳动参与假说: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

人力资源三级第三版最全考点

人力资源三级第三版最全考点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1.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广义:战略规划与战术计划,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

狭义:人力资源供需平衡,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

2.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战略规划:关键性规划,是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组织规划:包括信息采集,处理和应用,组织结构图的绘制,组织调查,诊断和评价,组织设计与调整,组织机构的设置,制度规划:是保证人力资源总规划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程序,制度化管理等内容。

人员规划: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企业定员定额,人员需求与供给预测,人员供需平衡。

费用规划,预算,结算,审核,费用控制,核算。

3.企业组织结构。

1.概念,保障其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所设置各类只能与业务部门的总称2.层次划分:经营体制,职能体制3.设置原则:1任务目标原则,明确企业发展方向和战略部署;2分工协作原则;3统一领导、权利制衡原则;4;权责对应原则;5精简及有效跨度原则;6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原则4.类型:1直线型,优点:结构简单,指挥系统清晰统一,权责关系明确,横向联系少,内部协调容易,信息沟通迅速,解决问题及时,管理效率高,缺点:结构缺乏弹性,缺乏横向交流,缺乏专业化分工,管理者要求高,只适用于规模小,业务活动简单稳定的企业。

2.职能型:优点:提高专业化程度水平,对下级提供详细业务指导,减轻直线领导的工作负担,有利于提高各职能专家自身的业务水平,有利于各职能管理者的选拔,缺点:管理混乱,权责不清,机构复杂,不利于培养全面人才,不够灵活,适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

3.直线职能型:厂长对业务和只能部门均实行垂直式领导,只能管理部门是厂长的助手,集权和分权相结合,弥补领导专业能力方面不足,在现代企业中应用范围最广,4事业部制:优点:权利下放,各事业部主管摆脱了事请示汇报的规定,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的适应能力,各事业部科技中力量从事磨一方面的经营活动,实现高度专业化大联合企业,责权明确,利益与经营状况紧密挂钩,缺点:容易造成组织重叠,管理人员膨胀,容易忽视企业整体利益,适用于经营规模大,生产经营业务多元化,市场环境差异大,要求较强适应性的企业。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复习资料(三级)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复习资料(三级)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复习资料(三级)一、职业道德基本要求1.职业守则(1)诚实公正,严谨求是(2)遵章守法,恪尽职守(3)以人为本,量才适用(4)有效激励,促进和谐(5)勤勉好学,追求卓越二、基础知识1.劳动经济学(1)劳动力市场基本概念(2)劳动力供给与需求(3)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4)就业与失业。

2.劳动法(1)劳动法体系(2)劳动法律关系3.现代企业管理(1)企业战略管理。

(2)企业计划与决策(3)市场营销(4)财务管理(5)管理信息技术4.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1)个体心理与行为(2)团队心理与行为(3)领导行为及其理论(4)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心理测量技术5.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1)人力资源理论(2)人力资源开发(3)人力资源管理三、人力资源规划1.企业组织结构调查与结构图的绘制(1)企业组织结构调查与结构图的绘制组织结构与组织机构的概念和区别、组织结构的实施原则、企业组织结构的类型(2)组织结构图绘制的一般要求2.工作岗位分析(1)工作岗位分析的概念与内容(2)工作岗位说明书的内容与编写要求3.劳动定额定员管理(1)劳动定额定员管理的内容和发展趋势、劳动定额水平的概念与衡量标准(2)劳动定员的概念、种类、作用和制定修订的基本原则4.人力资源费用审核与控制(1)人力资源费用的构成(2)审核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基本要求(3)控制人力资源费用支出的基本原则四、招聘与配置1.招聘活动的实施(1)内部招募和外部招募的特点与原则(2)笔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3)人员面试的概念、内容与要求(4)各种心理测试方法的概念与种类2.招聘活动的评估(1)招聘成本相关概念与构成、招聘成本效益评估以及招聘数量与质量评估(2)人员招聘过程评估的概念与内容3.人力资源空间时间的配置(1)人力资源配置的概念与种类、劳动分工与协作的概念和内容、工作地的组织(2)人力资源时间配置的内容、工作轮班的概念与内容五、培训与开发1.基于需求分析的培训项目设计(1)培训需求分析的概念与内容(2)培训项目设计的基本原则与主要内容2.培训课程的设计与培训方法的选择(1)培训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2)各类培训方法的内容及其应用范围3.员工培训有效性评估(1)培训有效性评估的概念(2)培训有效性信息的类型(3)培训有效性评估方案的内容4.员工培训制度的建立与实施(1)员工培训制度的概念、种类与内容(2)员工培训制度的起草要求5.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1)职业与职业生涯的基本概念、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与特征(2)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基本理论、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含义六、绩效管理1.绩效指标与标准设计(1)绩效考评指标的类型(2)绩效指标体系的设计要求(3)绩效考评标准及设计原则(4)绩效目标设置的原则2.绩效考评系统的设计与运行(1)绩效考评主体的分类与比较(2)绩效考评周期及其影响因素与考评主体的特点(3)绩效考评误差的含义和类型(4)处理绩效考评中矛盾、冲突与绩效申诉的内容和意义3.绩效考评方法应用(1)绩效考评方法的分类(2)绩效考评方法的比较(3)绩效考评方法的应用策略七、薪酬管理1.薪酬体系设计的前期准备(1)薪酬体系设计的概念、原则与内容(2)薪酬管理制度的概念、特点与种类2.岗位评价(1)岗位评价的概念与内容(2)岗位评价的基本原理3.市场薪酬调查(1)市场薪酬调查的基本概念(2)市场薪酬调查的种类和作用(3)市场薪酬调查报告的内容4.员工福利管理(1)员工福利的概念与内容(2)单项福利计划的内容八、劳动关系管理1.企业劳动关系信息沟通(1)职工代表大会、平等协商和劳动关系信息沟通制度内容(2)劳动关系满意度调查的内容和要求2.劳动标准的制定与实施(1)劳动标准的概念与结构(2)工作时间、延长工作时间与最低工资标准的概念与内容(3)企业内部劳动规则的概念与内容3.集体合同管理(1)集体合同的概念、特点、作用,订立集体合同应当遵循的原则(2)集体合同的形式、期限与内容4.劳动争议的协商与调解(1)劳动争议的概念、分类,产生劳动争议的原因与劳动争议的处理原则(2)劳动争议协商的概念与内容、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职责、劳动争议调解的特点与原则5.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管理(1)劳动安全卫生标准的内容与分类(2)劳动安全卫生防护用品管理台账内容(3)岗位安全教育的内容(4)工伤事故分类、工伤认定与劳动能力鉴定、工伤保险待遇及监督管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3级教材完整版_以及基础知识、职业道德重点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3级教材完整版_以及基础知识、职业道德重点

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以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

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p11、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

2、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又具有绝对的属性,社会和个人的需要和愿望不断增长、变化,已有的需要和愿望得到了满足,又会产生新的需要。

3、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二、效用最大化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即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企业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

三、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业量和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

劳动力市场的功能是通过商品的供给和需求来决定价格的机制,实现、调节资源的配置;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一经济社会的基本课题。

劳动经济学的主要任务:要认识劳动力市场的种种复杂现象,理解并揭示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以及工资和就业决定机制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作用原理。

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㈠实证研究方法重点: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

实证研究方法试图超越或排斥价值判断,只提示经济现实内在的构成因素及因素间普遍联系,归纳概括现象的本质及其运行规律。

特点:①实证研究方法的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研究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及内在逻辑②实证研究方法对经济现象研究所得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并可根据经验和事实进行检验。

主要步骤:确定研究对象,设定假定条件,提出理论假说,验证四个步骤。

㈡规范研究方法规范研究方法特点:①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经济现象及其运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②规范研究方法往往成为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政策服务的工具。

互惠交换障碍:①信息障碍②体制障碍③市场缺陷实践表明:规范研究方法脱离不开实证研究方法对经济现象的客观分析,实证研究方法也离不开价值判断的指导。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职业资格考试复习重点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职业资格考试复习重点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职业资格考试复习重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职业资格考试复习重点-基础知识(一)第一章劳动经济学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

1.劳动资源稀缺性具有如下属性:其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

其二,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又具有绝对的属性。

其三,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2.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运作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

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即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的含义是:如果上述的“差额”是正值,则越大越好,如果是负值,则越小越好。

3.在生产要素市场,居民户是生产要素的供给者,企业是生产要素的需求者。

在商品市场中,居民户是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者,企业则是供给者。

在劳动市场上,居民户是劳动力的供给方,企业是劳动力的需求方。

劳动力市场配置的资源,交换的商品是劳动力。

4.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实证研究方法:内容:是认识客观的现象,向人们提供实、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特点:其一,实证研究方法的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研究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及内在逻辑。

其二,实证研究方法对经济现象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并可根据经验和事实进行检验。

步聚:(1)确定所要研究的对象,分析研究对象的构成要素,相互关系及影响因素,搜集并分类相关的事实资料。

(2)设定假设条件。

(3)提出理论假说。

(4)验证。

(二)规范研究方法。

内容:是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解决客观经济现象“应当是什么”的问题—价格判断特点:其一,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解决客观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其二,规范研究方法研究经济现象的目的主要在于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服务。

企业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第三版教材)基础知识重点

企业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第三版教材)基础知识重点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第三版教材)基础知识重点基础知识(10分)第一章劳动经济学(1~2分)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的属性:1、相对的稀缺性;2、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有具有绝对的属性;3、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和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二、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三、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弹性、是指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四、劳动力供给弹性分为五类:1、供给无弹性E S=0;2、供给有无限弹性E S→∞;3、单位供给弹性E S=1;4、供给富有弹性E S>1;5、供给缺乏弹性E S<1。

五、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

六、劳动力需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佣的劳动量。

七、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八、工资弹性分为五类:1、需求无弹性E d=02、需求有无限弹性E d→∞3、单位需求弹性E d=14、需求富有弹性E d>15、需求缺乏弹性E d<1九、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1、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劳动力市场实现均衡、劳动力资源就能达到最优效率的分配;2、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不存在任何职业的、行业的和地区的工资差别;3、充分就业。

十、工资形式分为四类: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分别对应为地租、工资、利息、利润。

十一、货币工资是指工人单位时间的货币所得。

它受到三个因素影响:货币工资率、工作时间长度、相关的工资制度安排。

实际工资=货币工资/价格指数。

十二、福利是工资转化的形式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构成部分、福利的支付方式:1、实物支付。

包括各种免费或打折的工作餐、折价或优惠的商品和服务。

2、延期支付。

包括各类保险支付、如退休金、失业保险等。

十三、福利无论以何种具体方式表现、实质上都是由工人自己的劳动支付的。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知识要点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知识要点
1.1.7 培训项目的开发与管理
1.1.8 培训项目的设计与管理应关注的问题 1.1.9 应用案例分析
知识点关键词汇总 界定,指导性+前提+首要环节+基础+ 重要保证 3 个步骤,找差距、排因素 4 个模型,模型图、分析表 7 项原则+24 字概括 6 项内容 5 大步骤,其中,培训项目计划应包含 11 项内容 6 大环节 +表 3-2、表 3-3、表 3-4 2 个要点:系统动态、员工发展 案例简介+点评析原因+3 个对策
4 人力资 源费用
4.1 HR 费 用预算
预算的 的
审核与 审核
支出控 制
4.2 HR 费 用支出
分类 知识 要求 能力 要求
知识 要求 能力
具体知识点 4.1.1 企业人力资源费用的构成 4.1.2 审核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基本要求 4.1.3 审核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基本程序 4.1.4 审核人工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预算的方法 4.1.5 审核人力资源管理费用预算的方法 4.2.1 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作用 4.2.2 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原则
知识点关键词汇总
6 原则保证定员标准先进性等 4
3 大要素 行业定员标准 9 项内容 优点,注意事项,4 项内容
知识点关键词汇总 人工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 3 个基本要求 人工成本预算表 3 种方法(6 条线+CPI)+1 结合 12 字原则+费用项目统计表
3 个步骤
的 控制
要求
第二章 招聘与配置
知识点关键词汇总 最终目标,空间、时间配置,外延广泛 5 大原理,强调、任务、4 个适度等 3 个层次,5 个作用,3 种形式,6 项原则 2 种形式,3 个基本要求,作业组+车间 3 项内容,4 点要求 7 种方法,注意区分 以人/岗位为标准,强调以双向选择为标准 匈牙利法,2 个约束条件、实例及其推广应用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3级教材完整版-知识重点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3级教材完整版-知识重点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一选择:1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所有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是战略规划与战术计划(即具体的实施计划)的统一.2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战略规划、组织规划、制度规划、人员规划、费用规划。

3岗位规范的主要内容:1岗位劳动规则;2定员定额标准;3岗位培训规范;4岗位员工规范。

4工作扩大化和工作丰富化的差异:前者是通过增加任务扩大岗位任务结构,使员工完成任务的内容、形式和手段发生变更;而后者是通过岗位工作内容的充实,使岗位的工作变得丰富多采,更有利于员工的身心的健康,促进员工的综合素质逐步提高,全面发展.4企业工作岗位分析的中必任务是要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依据,实现“位得其人,人尽其才,适才适所,人事相宜”.5企业定员的基本方法:1按劳动效率定员;2按设备定员;3按岗位定员;4按比例定员;5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员。

6劳动定员的分类:1按定员标准的综合程度:单项定员标准、综合定员标准2按定员标准的具体形式:效率定员、设备定员、岗位定员、比例定员、职责分工定员。

7编制定员标准的原则:1定员标准水平要科学、先进、合理。

2依据要科学3方法要先进4计算要统一5形式要简化6内容要协调。

8企业基本制度是企业的宪法。

它是企业制度规范中带根本性质的,规定企业形式和组织方式,决定企业性质的基本制度。

9管理制度是对企业管理各基本方面规定的活动框架,调节集体协作行为的制度.10技术规范是涉及某些技术标准,技术规范的规定。

11业务规范是针对业务活动过程中的那些大量存在,反复出现,又能摸索出科学处理办法的事务所制定的作业处理规定.12行为规范涉及了个人行为,还有一些规范是专门针对个人行为制定的,如个人行为品德规范,劳动纪律,仪态仪表规范.13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五种基本职能:1录用2保持3发展4考评5调整.14共同发展原则将员工与企业的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这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的基本原则.15审核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基本要求:1合理性2准确性3可比性16关注政府在关部门发布的年度企业工资指导线,用三条线即:基准线、预警线和控制下线来衡量本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以确定工资增长幅度,维护企业和员工的双方各自合法权益。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重点总结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重点总结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简答题:一、简述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

1、战略规划。

即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按照企业总体开展战略的目标,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操纵的大致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方案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规划。

2、组织规划。

组织规划是对企业整体框架的设计,主要包罗组织信息的采集、处置和应用,组织布局图的绘制,组织查询拜访,诊断和评价,组织设计与调整,以及组织机构的设置等。

3、制度规划。

企业人力资源打点制度规划是人力资源总规划目标实现的重要包管,包罗人力资源打点制度体系建设的程序、制度化打点等内容。

4、人员规划。

人员规划是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整体规划,包罗人力资源现状阐发、企业定员、人员需求与供给预测和人员供需平衡等。

5、费用规划。

人力资源费用规划是对企业人工成本、人力资源打点费用的整体规划,包罗人力资源费用预算、核算、审核、结算,以及人力资源费用控制。

二、简述工作岗位阐发的内容、作用和程序。

内容:在企业企业中,每一个工作岗位都有它的名称、工作条件、工作地址、工作范围、工作对象以及所使用的工作资料。

1、在完成岗位查询拜访取得相关信息的根底上,首先要对岗位存在的时间、空间范围作出科学的界定,然后再对岗位内在活动的内容进行系统的阐发,即对岗位的名称、性质、任务、权责、程序、工作对象和工作资料,以及本岗位与相关岗位之间的联系和制约方式等因素逐一进行比较、阐发和描述,并作出必要的总结和概括。

2、在界定了岗位的工作范围和内容以后,应按照岗位自身的特点,明确岗位对员工的本质要求,提出本岗位员工所具备的,诸如常识程度、工作经验、道德尺度、心理品质、身体状况等方面的资格和条件。

3、将上述岗位阐发的研究成果,按照必然的程序和尺度,以文字和图表的形式加以表述,最终制定出工作说明书、岗位尺度等人事文件。

作用:1、工作岗位阐发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员工奠基了根底。

2、工作岗位阐发为员工的考评、晋升提供了依据。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第三版教材)-相关知识和能力要求总复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第三版教材)-相关知识和能力要求总复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第三版教材)相关知识和能力要求总复习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一、企业组织机构设置的原则 P3-5(多选、简答)1.任务目标原则2.分工协作原则3.统一领导、权力制衡原则4.权责对应原则5.精简及有效跨度原则6.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原则二、组织结构设计后的实施要则 P8-9(多选、简答)1.管理系统一元化原则2.明确责任和权限原则1)责任:指必须完成与职务相称的工作义务。

2)权限:指完成职责时可以在一定限度内自行行使的权力。

3.先定岗再定员原则4.合理分配职责原则三、组织结构图绘制的实例 P12-13(方案设计)绘制组织结构图的基本方法:1.框图一般要画四层:从中心层计算,其上画一层,其下画两层,用框图表示。

2.功能、职责、权限相同的机构(岗位或职务)的框图大小应一致,并列在同一水平线上。

3.表示命令指挥系统线,从上一层垂下来与框图中间或两端横向引出线详解。

其高低位置,表示所处的级别。

4.命令指挥系统线用实线,彼此有协作服务关系的用虚线。

5.具有参谋作用的机构、岗位的框图,用横线与上一层垂线相连,并画在左、右上方。

四、工作岗位分析的作用 P14-15(单选、多选、简答)1.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员工奠定了基础。

2.为员工的考评、晋升提供了依据。

3.是企业单位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

通过工作岗位分析,可以揭示生产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4.是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各类人才供给和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

5.工作岗位分析是工作岗位评价的基础,而工作岗位评价又是建立、健全企业单位薪酬制度的重要步骤。

五、岗位规范的概念和主要内容 P15-16(多选、简答)1.岗位规范的概念亦称劳动规范、岗位规则或岗位标准,它对组织中各类岗位某一专项事务或对某类员工劳动行为、素质要求等所作的统一规定。

2.岗位规范的主要内容1)岗位劳动规则:包括①时间规则、②组织规则、③岗位规则、④协作规则、⑤行为规则。

(word完整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知识要点

(word完整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知识要点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知识要点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1.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所有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是战略规划与战术计划的统一2.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实质上是企业各类人员需求的补充规划。

3.从规划的期限上看,可分类:长期规划、中期规划(1—5年)、短期规划.4.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战略规划、组织规划、制度规划、人员规划、费用规划。

①战略规划。

即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目标,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和利用的大致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规划。

②组织规划.组织规划是对企业整体框架的设计,主要包括组织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组织结构图的绘制,组织调查,诊断和评价,组织设计与调整,以及组织机构的设置等.③制度规划.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是人力资源总规划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程序、制度化管理等内容。

④人员规划。

人员规划是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企业定员、人员需求与供给预测和人员供需平衡等。

⑤费用规划。

人力资源费用规划是对企业人工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费用预算、核算、审核、结算,以及人力资源费用控制。

5.工作岗位分析是:对各类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员工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所进行的系统研究,并制定出(工作说明书)等(岗位人事规范)的过程.6,工作岗位分析的内容1)完成调查取得相关信息的基础上,首先要对岗位存在的时间、空间范围作出科学的界定,然后再对岗位内在活动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即对岗位的(名称、性质、任务、权责、程序、工作对象和工作资料),以及本岗位与相关岗位之间的联系和制约方式等因素逐一进行比较、分析和描述,并作出必要的总结和概括。

2)在界定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范围之后,应根据自身的特点,明确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提出对本岗位员工所应具备的素质和条件。

人力资源管理师3级-基础知识(新版第三版)课件

人力资源管理师3级-基础知识(新版第三版)课件
计时与计件工资(y):小时/日/周工资制
PPT学习交流
17
17
②福利:与基本工资构成劳动报酬。 • 支付方式:实物支付 和 延期支付 • 特征 z(3个):
以劳动为基础,并不与个人劳动量直接相关; 法定性; 企业自定性和灵活性;
PPT学习交流
18
18
四、就业与失业
1、 就业总量的决定
就业:指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参与某种社会劳动, 并通过劳动获得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 包含 三层含义;P18
• 总需求: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总和; • 总需求=消费品需求+投资品需求
• 均衡国民收入=总供给=总需求 =消费+储蓄=消费+投资
PPT学习交流
20
20
• 3、失业及其类型(y) 摩擦性:换工作时 技术性:技术代替人力时 结构性:劳动力供求结构上失衡 季节性:气候变化
4、需求不足性失业 两种具体形式:增长差距性失业 和 周期性失业 缓解的对策:P21
PPT学习交流
21
21
• 4、失业的度量和失业的影响 失业率=失业人数/社会劳动力人数*100% =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100%
失业持续期:一般以周为时间单位 平均失业持续期= Є失业者*周数/失业人数
5、政府行为 (y) 政府支出:分为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
• 狭义的劳动力市场是广义的劳动力市场交换关系 的外在表现,是实现劳动资源配置的有效形式。
• 劳动力市场的主体为个人和企业;客体为劳动者 的劳动力。
• 性质: 四点P12
PPT学习交流
14
14
• 劳动力市场的静态和动态均衡 意义: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 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 充分就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第三版教材)基础知识重点基础知识(10分)第一章劳动经济学(1~2分)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的属性:1、相对的稀缺性;2、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有具有绝对的属性;3、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和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二、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三、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弹性、是指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四、劳动力供给弹性分为五类:1、供给无弹性E S=0;2、供给有无限弹性E S→∞;3、单位供给弹性E S=1;4、供给富有弹性E S>1;5、供给缺乏弹性E S<1。

五、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

六、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佣的劳动量。

七、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八、工资弹性分为五类:1、需求无弹性E d=02、需求有无限弹性E d→∞3、单位需求弹性E d=14、需求富有弹性E d>15、需求缺乏弹性E d<1九、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1、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劳动力市场实现均衡、劳动力资源就能达到最优效率的分配;2、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不存在任何职业的、行业的和地区的工资差别;3、充分就业。

十、工资形式分为四类: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分别对应为地租、工资、利息、利润。

十一、货币工资是指工人单位时间的货币所得。

它受到三个因素影响:货币工资率、工作时间长度、相关的工资制度安排。

实际工资=货币工资/价格指数。

十二、福利是工资转化的形式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构成部分、福利的支付方式:1、实物支付。

包括各种免费或打折的工作餐、折价或优惠的商品和服务。

2、延期支付。

包括各类保险支付、如退休金、失业保险等。

十三、福利无论以何种具体方式表现、实质上都是由工人自己的劳动支付的。

特征:1、福利支付以劳动为基础。

2、法定性。

3、企业自定性和灵活性。

十四、失业类型:1、摩擦性失业。

它是一种正常性失业、即使劳动力市场处于劳动力供求均衡状态下也会存在这种类型的失业。

自然特征、最常见。

2、技术性失业。

解决技术性失业最有效的办法是推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强化职业培训、普遍地实施职业技能开发。

3、结构性失业。

缓解结构性失业的最有效对策是推行积极地劳动力市场政策、包括超前的职业指导和职业预测、广泛的职业技术培训以及低费用的人力资本投资计划等。

4、季节性失业。

十五、失业的负面影响:1、失业造成家庭生活困难;2、失业是劳动力资源浪费的典型形式;3、失业直接影响劳动者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十六、对就业总量影响最大的宏观调控政策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

十七、财政政策因其目标不同、分为两种类型:1、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积极的)是通过采取扩大政府购买、增加政府转移支付;2、紧缩的财政政策(稳健的)是通过采取减少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

十八、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以控制货币供应量为手段、通过调节利率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对策。

十九、货币政策包括: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二十、收入政策在社会中的作用:1、有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2、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3、有利于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差距。

二十一、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依据洛伦茨曲线创制的用来判断某种收入公平等程度的一种尺度。

二十二、从世界各国情况看基尼系数小于0.2时、表示收入差距非常小、基尼系数在0.4以上、则表示收入差距比较大、通常的基尼系数在0.2~0.4之间。

二十三、收入政策措施:1、调控措施与物价关系的措施:a、制定工资——物价指导线、作为微观经济单位——企业增长工资的参照标准;b、在物价和工资增长过快、影响宏观经济稳定的情况下、对物价和工资进行管制以至于冻结;c、实施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控制政策、约束企业工资过度发放行为。

2、收入平等化措施:a、实行个人收入所得税制度、并且在实施中采取累进税率制;b、对遗产、赠与、财产(土地、房产等不动产)、高消费征税;c、发展社会保障事业、解决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未成年子女家庭补贴、低于贫困线的家庭与个人的救济等方面的支出、这是财政的“转移支付”部分;d、对失业者、特别是其中贫困者、提供就业机会与就业培训;e、发展教育事业、有利于从根本上消除贫困、扩大社会平等;f、改善居民住房条件、向低收入阶层提供廉价住房或住房补贴。

第二章劳动法(1~2分)一、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是劳动法的首要原则。

二、平等的就业权和自由择业权是劳动权的核心。

三、劳动权受到国家的保障、这种劳动权保障具体体现在基本保护、全面保护和优先保护等方面。

四、习惯法——是以法律的长期实践(习惯)为前提、以法律共同体的普遍的法律确信为基础。

五、法官法是指大陆法系、中国应用。

六、劳动法体系:1、促进就业法律制度(促进就业法)2、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劳动合同法)3、劳动标准制度4、职业培训制度(旧劳动法)5、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寻求意见中)6、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7、工会和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工会法)8、劳动法监督检查制度(草拟中)七、劳动法律关系的种类:1、劳动合同关系,即雇员与雇主在劳动过程中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劳动合同关系为劳动法律关系的重要形态、其他劳动法律关系的存在与运行是劳动合同法律关系为目的、通常所说的法律关系一般为劳动合同关系。

2、劳动行政法律关系,是劳动行政主体与劳动行政相对人之间、为实现和保障劳动关系的运行而依据劳动法律规范和有关行政法律规范所形成的义务关系。

主体为劳动机关及授权的职能机构、行政相对人主要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例如、由于劳动法的监督检查而存在的劳动行政机关与用人单位的法律关系等。

3、劳动服务法律关系,例如职业培训机构与劳动关系当事人的培训服务关系、工会组织劳动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提供法律服务而产生的关系等。

第三章现代企业管理(1~2分)一、经营环境的宏观分析: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社会文化环境。

二、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综合分析、主要采用SWOT分析法。

S——企业内部优势W——企业内部劣势O——企业外部环境的机会T——外部环境的威胁三、企业的总体战略有:1、进入战略(购并战略、内部创业战略、合资战略、不同的进入战略不同)2、发展战略3、稳定战略4、撤退战略四、撤退战略方式:特许经营、分包、买断、管理层与杠杆收购、拆产为股/分拆、资产互换与战略贸易。

五、风险型决策方法:收益矩阵、决策树、敏感性分析。

六、各方案收益期望值=(最乐观值+最可能值×4+最保守值)/6七、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文化因素、社会因素、个人因素、心理因素。

八、市场营销管理过程步骤:分析市场机会→选择市场目标→设计市场营销组合→执行和控制市场营销计划九、分析市场机会:1、发现市场机会就是为了满足的需要;2、评价市场机会。

所谓企业营销机会就是对企业营销具有吸引力的、能享受竞争优势的市场机会。

十、市场细分是指企业通过市场调研、根据客户对产品不同的需求和欲望、不同的购买行为和购买习惯、把某一产品分割成需要不同的若干子市场的分类过程。

十一、市场定位就是根据所选定的目标市场上的竞争者先由产品所处的位置和企业自身的条件、从各方面为企业产品创造一定的特色、塑造并树立一定的市场形象。

以求在目标顾客心目中形成一种特殊的偏好。

十二、销售渠道是指产品由企业(生产者)向最终顾客(消费者)移动过程中所经过的各个环节、或企业通过中间商(转卖者)到最终顾客的全部市场营销结构。

十三、影响销售渠道选择的因素:产品因素、市场因素、企业因素。

十四、促销包括广告、人员推销、营业推广、宣传等方式。

第四章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2~3分)一、态度——是人对某种事物或特定对象所持有的一种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倾向。

二、态度直接显示出个体的中心价值和自我意向。

态度很重要、它会影响到行为。

三、工作满意度——是指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所抱有的一般性的满足与否的态度。

四、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1、富有挑战性的工作2、公平的报酬3、支持性的工作环境4、融洽的人际关系、个人特征与工作的匹配五、工作满意度与绩效和行为的关系:当员工行为不受外在因素的限制时、工作满意才可能导致生产效率的提高。

六、组织承诺三种形式:感情承诺、继续承诺、规范承诺。

七、社会知觉,是指个体对其他个体的知觉、即我们如何认识他人。

八、社会知觉的效应:1、首因效应(首次效应/ 优先效应/ 第一印象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

2、光环效应(晕轮效应/ 成见效应/ 光圈效应/ 日晕效应/ 以点概面效应)——指在人际知觉中所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

3、投射效应——指将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倾向。

4、对比效应(感觉对比)——同一刺激因背景不同而产生的感觉差异的现象。

5、刻板效应(刻板印象)——指人们用刻印在自己头脑中的关于某人或事、某一类人或事的固定印象,作为判断和评价人或事的依据的心理现象。

九、归因——就是利用有关的信息资料对人的行为进行分析、从而推论其原因的过程。

分为内因和外因、也可分为稳因和非稳因。

十、社会性动机及其驱动的行为。

十一、团队过程的主要范畴是沟通、影响、任务和维护的职能、决策、冲突、氛围和情绪问题。

十二、人际关系与沟通的五个阶段:选择或定向阶段、试验和探索阶段、加强阶段、融合阶段、盟约阶段。

十三、周哈利窗模型:隐藏区的信息是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信息。

盲区是对方知道但自己却不知道的信息。

十四、根据周哈利窗模型把个体的沟通风格化为四种类型:1、自我克制型(不暴露不反馈、双盲式);2、自我保护型(反馈高、暴露低);3、自我暴露型(多暴露、少反馈);4、自我实现型(平衡的暴露和反馈、达到最有效人际沟通)。

十五、费德勒权变模型。

分离了三个情境因素:1、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双方的信任程度、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忠诚、尊重和追随程度)。

2、任务结构(工作是常规的还是非常规的、工作范围明确)。

3、领导者的职权(领导者是否拥有权利、对下属是否能直接控制、被上级和组织的支持程度)。

十六、领导情境理论同其他领导行为理论一样,也把领导的行为方式按“关心人”和“关心工作”两个维度划分成四种类型的领导方式:1、高关系——低工作的参与式2、低关系——高工作的命令式3、高关系——高工作的推销式4、低关系——低工作的授权式十七、被领导者的成熟度:1、工作成熟度(知识越丰富、技能越高强);2、心理成熟度(工作兴趣和自觉性越高、越不需要外力推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