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英烈韩增丰 二十七岁就留下了三个光荣别称

合集下载

抗日战争人物及简介

抗日战争人物及简介

卫立煌(1897.2.16~1960.1.17),字俊如,抗日爱国将领,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

汉族,安徽省合肥人。

他被日军华北最高司令香月清司视为“支那虎将”。

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二届人大代表,民革第三、四届中央委员会常委等职。

赵登禹(1898—1937),字舜臣,汉族,陆军上将,民族英雄,山东菏泽赵楼人(今菏泽牡丹区牡丹办事处)。

少年时因家境贫寒,未入私塾读书,在家务农并师从武术名家朱凤军练习武术。

1914年加入冯玉祥的部队,后任冯的随身护兵。

1926年参加北伐。

1933年,任第29军第37师第109旅旅长,后任第132师师长。

后在抗日战争(七七事变,卢沟桥保卫战)中壮烈殉国,是抗日殉国的第一位师长。

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廖海涛,革命烈士,抗日英雄。

1929年参加闽西暴动。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中共(上)杭武(平)县委书记、县苏维埃政府主席。

1938年,闽西南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后,相继任四团政治部主任、团政委和二支队副司令员兼政治部主任。

1940年5月14日,率第二支队四团三营特务连在句容县赤山歼灭日军100余人,缴获步枪60余支、九二步兵炮2门。

1941年,任新四军第六师十六旅政委。

11月27日深夜,他率所部与日军在马村展开激战。

在激战中,他小腹部中弹,仍继续指挥部队击退敌人进攻。

终因伤势过重壮烈牺牲,时年32岁杨靖宇(1905——1940),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汉族,河南省确山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932年,受命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

率领我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他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屡立战功,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最后孤身一人与大量敌人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抗日军人英雄事迹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抗日军人英雄事迹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抗日军人英雄事迹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正义之战,为了保卫祖国,中国抗日军人奋不顾身,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抗日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让我们来了解一些中国抗日军人的英雄事迹,以纪念这些无私奉献的英雄。

一、黄继光——为国捐躯的烽火英雄黄继光,河南周口人,1937年参军,成为中国远征军的一员。

1945年1月,黄继光所在的部队在防守归绥的战斗中,郑守陈团团长阵亡,黄继光被推为旅长。

1945年5月,日军发动了对英国领事馆的进攻,黄继光奉命派兵参与保卫工作。

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黄继光慷慨就义,为抵住日军进攻立下了赫赫战功。

黄继光以自己的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和领土的完整,成为了中华儿女永远记住的英雄。

二、刘永福——生死一瞬间的英勇刘永福,山东人,1937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后参加游击战争。

1945年4月,日军发动了对绵阳的大规模攻击,刘永福所在的部队奉命坚守阵地,力图阻击日军的进攻。

在激烈的战斗中,刘永福所在的火炮阵地几乎被日军夺取,为了保卫阵地,刘永福奋不顾身地拉响了阵地内的弹药库,炮弹爆炸后,重伤的他不幸牺牲。

刘永福以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什么叫做“生死一瞬间的英勇”。

三、杨靖宇——顽强不屈的中国战士杨靖宇,湖南衡山人,中国工农红军将领,也是抗日战争中的一位杰出战士。

1940年11月,杨靖宇率领的红军在兰州奉命发动兰州战役,成功收复了兰州。

1941年12月,杨靖宇率领部队积极参加保卫武汉战斗,阻击了日军的进攻。

最终,杨靖宇带领的队伍被包围,他们孤军奋战,直到弹尽粮绝。

杨靖宇宁死不屈,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铜墙铁壁,为保卫祖国、为民族独立、为人民幸福做出了一系列不朽的贡献。

四、邱少云——英勇反击的战士邱少云,河北曲阳人,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也是一位杰出的抗日战争英雄。

1948年,邱少云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并参与了渡江战役、大别山战役等一系列重要战役。

1950年10月,邱少云所在的部队在匪漠河战斗中,进攻失败后,邱少云带领的一组战士打退了国民党军的进攻,并重创了敌军。

抗日战争中的英勇将士英雄们的传奇故事

抗日战争中的英勇将士英雄们的传奇故事

抗日战争中的英勇将士英雄们的传奇故事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段重要的历史时期,为了抵御日本侵略者的侵犯,无数英勇的将士在这场战争中浴血奋战、英勇牺牲。

他们的传奇故事不仅令人钦佩,也鼓舞着后人坚定不移地捍卫国家利益和尊严。

一、黄继光的英勇牺牲黄继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一位杰出的战士,他在1948年长津湖战斗中英勇牺牲,成为了抗日战争中的传奇人物。

黄继光在战斗中独自一人扛起重任,他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日军的子弹,不畏生死地保护着战友们。

他的英勇事迹激励着全国人民,被誉为“英勇的长津湖战士”。

二、赵尚志的捐躯壮举赵尚志是另一位在抗日战争中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

他在1941年的塞北沙场上,壮烈地捐躯,为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立下了赫赫战功。

赵尚志在战斗中坚守阵地,用自己的生命将敌人引开,为同志们创造了宝贵的撤退时间。

他的英勇牺牲唤起了全国人民对于保卫家园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杨根思的忠诚与英勇杨根思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中的一颗闪亮的明星,他在作战中展现出了非凡的英勇与忠诚。

杨根思曾率领部队多次奋勇作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战斗的胜利。

他与弟兄们并肩作战,从不背离初心,用自己的行动展示了什么叫做真正的英雄。

四、邓小平的敢言与智勇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领袖之一,在抗日战争中也是一位有着杰出贡献的英雄人物。

邓小平曾积极参与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亡运动,组织和领导了许多重要战斗,他的勇气与智慧赢得了无数人的钦佩与尊敬。

五、战友们的无私奉献除了以上英勇将士的传奇故事,还有无数无名英雄们的无私奉献和坚持。

他们可能不为人知,但他们的贡献绝不可忽视。

所有参与抗日战争的战友们都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捍卫着家园,用无尽的热血和牺牲为中国的独立和尊严贡献着一切。

他们的事迹将永载史册,激励着后人。

总结:抗日战争中的英勇将士英雄们的传奇故事堪称一支支闪亮的战斗之星。

他们用坚定的信念、崇高的牺牲精神和顽强的斗志,书写了中国人民对于敌人的强烈抵抗和抗日战争的辉煌一页。

韩震事迹

韩震事迹

谁曾为革命做过贡献,人民都不会忘记他。

有一个光辉的名字至令还流传在桓仁地区的群众中。

这就是当年战斗在东北的杭联一军一师军需部长韩震。

(一)韩震约于1900年出生于朝鲜汉城。

他在青年时代就参加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活动,1928年从汉城来到我国吉林省磐石县,1930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拐子坑区委书记兼乡书记等职。

1933 年9 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宣告成立,杨靖宇任师长兼政委,他在师部做党务工作。

1933年10月末,杨靖宇率部南征,开辟了老秃顶子抗日游击根据地。

老秃顶子海拔岭1337 米,地势异常险要。

这个地方是长白山区抗日游击根据地之一,地处桓仁、新宾、宽甸和本溪的交界地带,敌人的统治比较薄弱。

“九一八”事变后,这里的反日斗争一直比较活跃,群众的基础比较好,而且盛产粮食。

这个地方进可攻,退可守,如果建设好,有助于巩固长白山区抗日游击根据地,并且可向本溪、抚顺、沈阳等地发展。

杨靖宇把建设这一根据地的重任交给了韩震。

韩震到老秃顶子地区时,这块根据地已初具规模,其范围包括老秃顶子、马鹿沟、哈堂沟和磊子沟等广大地区。

为了发动群众进行斗争,韩震不辞劳苦,经常率部翻山越岭,深入各落和大小沟岔,满腔热忱地进行革命宣传。

在根据地里,他向群众宣传根据地的作用和任务,号召群众积极参加生产展经济,以人力物力支援前线。

在游击区,他给群众讲抗日救国的形势,宣传党的主张、人民军队的性质、任务和纪律,号召大家起来斗争,支援人民革命军,抗击日本侵略者。

韩震学识渊博,善于演讲,汉语讲得非常流利,他的话简练,号召力强,群众听了深受鼓舞。

后来韩震弄到一台印刷机,使宣传工作更加活跃。

印刷机印制了大量的标语、传单和抗日歌曲,由部队和地方的同志在各地散发、张贴,群众争相传阅。

特别是抗日歌曲更受群众的喜欢,流传甚广,极大地鼓舞了抗日军民的斗志。

在宣传群众的同时,韩震还组织群众,帮助群众建立反日组织。

经过艰苦的努力,1935 年间,他在桓仁县的衍乐、寿康等村和新宾县红庙子的哈堂沟、大、小青沟、平顶山杨家等地先后建立了二十来个反日会组织,有的地方还建立了儿童团、妇女会等,反日组织深得人心。

九一八事变中的英雄人物勇猛无畏的乡村抗日斗士

九一八事变中的英雄人物勇猛无畏的乡村抗日斗士

九一八事变中的英雄人物勇猛无畏的乡村抗日斗士九一八事变,是指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东北的行动,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日本对中国领土进行的最大规模的侵略行动之一。

在这场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斗争中,许多英雄人物从乡村崛起,用自己的勇气和无畏精神,为抵抗日寇的侵略做出了杰出贡献。

一、抗日斗士刘永福刘永福,生于中国山东省的一个小山村。

他成长于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却拥有坚韧不拔的斗志和勇往直前的斗争意识。

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刘永福毅然决定加入抗日队伍,成为一名乡村抗日斗士。

刘永福在村里组织抗日义勇队,动员村民武装起来,进行游击战。

他不仅指导村民学习使用武器,还组织军事训练和战术布置,使其队伍逐渐壮大。

刘永福带领村民多次与日寇展开激烈战斗,在山林中进行游击战,令敌人闻风丧胆。

二、抗日斗士陈百忍陈百忍,出生于中国江苏省的一个偏远山区。

他来自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但坚强的意志和对国家的热爱促使他站出来,成为抗击日寇的勇敢斗士。

陈百忍在乡村组织抗日义勇队,并积极开展抗日宣传工作。

他用他的言行影响着村民,激励他们投身抗日斗争。

陈百忍带领自己的队伍,在乡间穿梭,袭击日军据点,缴获大量武器弹药,给日寇以重创。

三、抗日斗士黄继光黄继光,出生于中国四川省的一个农村家庭。

他年轻时以勤奋和才智著称,但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他毅然放弃学业,投身抗日队伍,成为一名军事英雄。

黄继光参加了中国红军建设训练,并在部队中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战斗力。

他还积极参与游击战和突击战,多次与敌军展开激烈交战。

在一次突击战中,黄继光英勇奋战,最终被敌人击中,以身殉国,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抗日英雄史诗。

四、抗日斗士杨根思杨根思,生于中国河南省的一个小山村。

他从小就立志要为国家做出贡献,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他毅然决定加入抗日队伍,并成为乡村抗日斗士的一员。

杨根思组织并领导抗日义勇队,积极参与游击战和地下抗日活动。

他带领队伍多次出奇打击敌人,解放了许多被日寇占领的村庄,并恢复了当地的安定。

中国抗日战争民族英雄的壮举

中国抗日战争民族英雄的壮举

中国抗日战争民族英雄的壮举中国抗日战争是二战期间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场艰苦卓越的战斗,它旨在对抗日本侵略者,捍卫国家的尊严和自由。

在这场战争中,许多英勇无畏的战士和民众展现出了他们的勇气、坚持和牺牲精神,成为了民族英雄。

一、黄继光:机枪手背后的诗人黄继光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位英勇士兵。

他出生在河南省,年轻时就参军投身抗日战争。

在一次战斗中,他手持机枪,坚守阵地,不顾个人安危,为部队争取时间。

最终,他英勇牺牲,但他的英雄事迹流传至今。

黄继光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表达了他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的无限热爱。

他的事迹被广泛报道,并成为代表中国抗战精神的象征之一。

二、赵一曼:女战士的英勇壮举赵一曼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名杰出女战士。

她出生在山东省,年轻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

作为一名游击队员,她经常进行袭击日军的任务,对抗敌人的侵略行为。

1941年,赵一曼在一次独立自主的行动中决定炸毁敌人的弹药库。

她突袭敌人的驻地,成功引爆了弹药库,但自己也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她的豪举感动了无数人,成为中国抗日战争中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

三、邓演达:航空英雄的壮举邓演达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位航空英雄。

他是一名飞行员,常常参与战斗和侦察任务。

邓演达在战斗中勇敢无畏,对抗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持续的袭击。

1940年,邓演达在执行侦察任务时,遭遇了日本军舰的袭击。

尽管他的飞机受损,但他仍坚持执行任务,成功完成了侦察任务并安全返回。

他英勇的行动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使其成为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位杰出英雄。

四、宋庆龄:抗战背后的伟大女性宋庆龄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位杰出女性领袖。

她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也是孙中山的妻子。

在抗日战争期间,她毅然决然地支持和帮助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

宋庆龄积极筹款,组织志愿者,为抵抗日本侵略提供了大量的物资和人力支持。

她的努力和贡献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被尊称为抗日战争背后的伟大女性。

国防领域英雄模范

国防领域英雄模范

国防领域英雄模范是指在国防事业中表现突出、贡献卓越的先进人物。

他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国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了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的楷模和榜样。

在国防领域中,英雄模范们以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品质、出色的工作业绩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成为了全军官兵的学习榜样。

他们身上展现出来的忠诚、担当、创新、奋斗、奉献等品质,激励着广大官兵不断奋进,为建设强大国防事业不懈努力。

例如,有位英雄模范名叫黄继光,他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为了掩护战友们完成任务,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英勇牺牲。

他的事迹成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光辉典范,也成为了国防英雄的杰出代表。

还有许多其他的英雄模范,他们用生命和热血诠释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展现了当代军人的光辉形象。

在国防领域中,英雄模范们的影响力是巨大的。

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不仅激励着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为国防事业奋斗,也成为了全社会的共同财富。

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成为了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的信仰和追求,成为了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学习的榜样。

总之,国防领域英雄模范是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的楷模和榜样,他们的先进事迹和精神将激励着人们不断奋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同时,我们也要认真学习英雄模范们的先进事迹和精神,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信仰和追求,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纪念抗战70周年:缅怀十位抗日英雄人物

纪念抗战70周年:缅怀十位抗日英雄人物

纪念抗战70周年:缅怀十位抗日英雄人物硝烟弥漫的战场,无数的抗日英雄洒尽最后一滴热血,我们今天记住的仅仅是他们中的少数,愿这些英名不朽的先烈和默默无闻的英雄在地下有知,今天的幸福生活与你们的奋斗密不可分。

我们将以“民族富强”的誓言永远激励自己向前。

让我们为抗日英雄点赞。

左权一腔热血洒太行左权,原名左纪权,幼名自林,号叔仁,1905年生于湖南醴陵县。

1924年,左权考入广州陆军讲武学堂,同年参加平定广州商团叛乱的战斗。

1925年夏他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冬又进入莫斯科高级步兵学校。

1930年6月回国后,左权先在上海与刘伯承一起翻译苏军条令,随后被派往闽西革命根据地担任红军学校第一分校教育长。

此后,他担任过新12军军长和新15军的军长,参加了历次反“围剿”斗争。

他一度因所谓政治问题被调到瑞金红军学校当军事教官,但他仍兢兢业业为党工作。

1934年10月,左权作为红一军团参谋长参加长征,途中参与指挥了四渡赤水河和飞夺泸定桥等战斗。

全面抗战爆发后,左权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协助朱德、彭德怀指挥八路军挺进华北敌后。

此后他长期战斗在太行山上,创建抗日根据地。

1942年5月,日军向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山西辽县(今左权县)麻田进犯,左权在指挥部队掩护后方机关突围时,被日寇的炮弹击中而壮烈牺牲,年仅37岁。

戴安澜马革裹尸抗敌枭戴安澜,字衍功,号海鸥,1904年出生在安徽省无为县。

1923年考入陶行知先生创办的安徽公学高中部。

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学习,翌年参加了北伐战争。

1932年冬,任第25师145团团长,率部移防抗日前线北平。

1933年3月,在长城古北口抗击日军。

“七七事变”爆发后,戴安澜已升任第73旅旅长,先后参加了保定、漕河、台儿庄、中条山诸役。

1938年,在台儿庄对日作战中,因战功晋升为第89师副师长,参加武汉会战。

1939年1月,升任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第5军200师师长。

12月奉命参加桂南昆仑关战役,苦战一月,毙敌6千,击毙日军前线指挥官第5师团第12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写下了抗战史上辉煌的一页。

抗战英雄韩子恒

抗战英雄韩子恒

抗日英雄韩子恒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坐落在七七事变发生地――北京市卢沟桥旁宛平县城内,落成于1987年。

基本陈列由3个综合馆、3个专题馆(日军暴行、人民战争、抗日英烈)和1个半景画馆组成。

走进抗日英烈馆,就会看到高青籍著名抗日英雄韩子恒的事迹赫然陈列其中。

韩子恒,本名韩秀章,字子恒。

1906年生于高青县樊林乡唐口村一个农民的家庭里。

他从小就爱学习,立志长大后报效祖国。

1930年毕业于长山中学,1937年开始抗日活动,,1938年担任长山六区区长。

1938年1月他配合长山抗日游击队司令廖容标在小清河安家渡口伏击日军汽艇一艘。

当时,随着形势的发展,山东抗日救国第五军驻地太平庄一带已处于日伪军的包围之中,不利于部队的发展。

于是参谋长马耀南与姚仲明,廖容标等研究决定,部队进行战略转移,开进长白山区,与长山八区马函三的抗日武装力量会师,开辟长白山抗日游击根据地。

而此时接到情报,小清河上每日都有日本鬼子的汽艇来往运送物资,押送的鬼子十分麻痹,毫无戒备,有时一两个鬼子就毫无顾忌的靠岸,闯进附近村庄抓鸡打狗。

五军司令部经过认真研究,认为汽艇上的鬼子气焰嚣张,思想麻痹,正适合我打伏击。

于是当即作出部署,分兵三路,分头行动,马耀南亲自带领少量人员去长白山八区马函三处,做好五军主力前来会师前的有关准备工作;赵明新带部分人员留下继续开展工作,巩固黑铁山地区的抗日根据地。

廖容标和姚仲明带40多名战士去袭击鬼子汽艇。

要对汽艇打伏击,必须选择河道弯曲,行驶受阻,船速减慢的,且两岸便于隐蔽的地方。

经过侦查最终选择在长山六区(现在高青县花沟镇)的安家庄作为伏击地点。

1月18日,姚仲明廖容标率兵来到长山六区的小清河南岸的韩家庄,并和小清河北岸的抗日武装韩子衡区队取得联系,决定协同作战。

1月19日拂晓,廖容标和韩子衡分别率兵埋伏在小清河南北两岸。

这是我五军第一次与日本鬼子正面交火,有些年轻战士心理又紧张又兴奋,有的还有些慌张。

当时日本鬼子确实也是训练有素,战斗力很强,再加上从来没有遇到过像样的抵抗,更使他们骄横无比。

革命前辈的故事

革命前辈的故事

革命前辈的故事1、邱少云:邱少云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为第15军第29师第87团第9连战士。

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2年10月12日因美军燃烧弹发落在邱少云潜伏点附近,火势蔓延全身,为避免暴露,放弃自救壮烈牺牲,用生命换取了整场战斗的胜利。

时年26岁。

1953年8月30日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于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 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2、黄继光: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

被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

3、王二小: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沫源县出现了一位全国闻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

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

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

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

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

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残忍地杀害了,牺牲在涞源县狼牙口村,年仅13岁。

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1989年1月,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牺牲46年后终被认为烈士。

4、刘胡兰解放战争时期,年轻的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

审讯中,敌人千方百计诱使其供出同党,并相许给她一块土地。

她回答:“不知道”,“给我个金人也不要”!接着又以死相逼,她昂首挺胸、义正辞严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

”敌连长恼羞成怒,命令机枪对准群众:“把这些人全扫光。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抗日战争英烈与英勇事迹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抗日战争英烈与英勇事迹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抗日战争英烈与英勇事迹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为保卫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展现出了无比的勇气和牺牲精神。

许多英烈在敌人的魔爪下英勇抗击,无私奉献,铸就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辉煌篇章。

壮烈牺牲的黄继光是中国抗日战争中最年轻的一位烈士。

1947年,他参加新四军,并投身到抗日战争的第一线。

1948年,他在河南省南阳附近的九门口村指挥连队,英勇抵抗敌人的进攻。

面对强大的敌军,黄继光带领战友们坚守阵地,并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一颗手榴弹,以保护战友们的生命安全。

他壮烈牺牲的事迹被广为传颂,成为中国人民抗击侵略者的典范。

抗战期间,徐向前率领中国军队在华北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战斗。

他以军事天赋和智勇过人而闻名。

在他的指挥下,中国军队取得了重要的胜利。

1938年,他指挥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攻占平型关,粉碎了日军对华北的进攻。

徐向前在作战中表现出高超的军事指挥能力和顽强的斗志,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除了壮烈牺牲的英烈,还有许多抗日英勇事迹值得铭记。

著名抗战英雄赵一曼是中国革命女性的楷模。

她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地下党员,并积极参与抗日斗争。

1940年,她被派往敌后开展工作,利用她在日本人心中的美化形象,收集敌情并组织抗日斗争。

最终,她被敌人发现逮捕并处决,以身殉国。

赵一曼的英勇事迹激励了许多后来的抗日英雄,她被誉为“最美中国女烈士”。

在抗日战争的岁月里,中国军民众志成城,团结一心,共同抗击侵略者。

抗日战争中的英烈与英勇事迹激励着整个中国民族,成为一个永远铭记的历史记忆。

中国的抗日英烈们以他们的忠诚和勇气,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他们的英勇事迹是我们学习的对象,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中国抗日战争英烈和他们的英勇事迹将永远被历史铭记,他们为国家独立和人民幸福做出了巨大牺牲,在国家和人民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记。

他们的英勇无畏和无私奉献精神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和缅怀。

抗日山上活”烈士“

抗日山上活”烈士“

抗日山上活“烈士”祝新华在江苏省赣榆县夹谷山南麓,有一座烈士陵园,名字叫“抗日山烈士陵园”,是全国唯一一座以“抗日”命名的烈士陵园,也是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陵园由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二旅、山东军区、滨海军区军民于1941年春边打仗边动工兴建,占地600亩,有10个坡段373级台阶,有苏北“中山陵”之誉,分为墓区和陵园两部分。

墓区建有751座坟墓,安葬着800余位烈士的忠骨,墓碑上铭刻着3576位烈士英名,王继贵、李金峰就是其中的两位。

但谁也没想到,他俩的名字虽已镌刻在这份烈士名单中,人却依然健在,成了抗日山上的两位活“烈士”。

王继贵:终身务农慰忠魂在距烈士陵园仅5里地远的王洪爽村,是活“烈士”王继贵的家乡,也是这位活“烈士”返乡后终身务农的地方。

提起他能从死人堆里活着回家,还得从几十年前的那场血战安东卫说起。

那是1945年5月4日,日军占领了山东省日照市的安东卫镇,并加紧修筑堡垒,安设据点,妄图控制海岸与沿海交通,以图固守作垂死挣扎。

5月6日,原八路军滨海军区二十三团一营二连接到上级命令:突袭安东卫日寇,配合兄弟部队夺回海岸重镇。

当时年仅26岁的王继贵是二连的一名班长。

5月7日清晨,王继贵所在的二连还在构筑工事,从安东卫窜出来的1000多名鬼子和伪军,在迫击炮和机枪的掩护下,向二连阵地扑来。

当敌人距离我军还有几十米时,二连指战员突然反击,鬼子伪军被打得嗷嗷惨叫。

据后来统计,二连先后7次打退敌人的冲锋,日寇死伤官兵360余名。

但我军损失惨重一个连120人,最后就剩下十几个。

身负重伤的指导员钟家全,带着连部的4名战士,扼守几座坟包,以火力掩护撤退人员转移。

4次负伤后,仍与3个鬼子拼杀在一起,他用最后3发子弹消灭两个鬼子兵后,将最后一发子弹射进了自己的胸膛。

由于二连的顽强抵抗,其他兄弟部队最终在5月7日晚攻进了安东卫。

战后,原滨海军区将二连命名为“安东卫连”,授予“顽强制敌”锦旗一面。

十大抗战少年英雄

十大抗战少年英雄

十大抗战少年英雄自古英雄出少年。

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批少年英雄。

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跟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沉重的抗争。

他们的传奇事迹经过艺术家们的演绎,成了经典的歌曲、小说、电影,几十年来被人们传颂,经久不衰。

1、小英雄雨来雨来,是抗日战争年代里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

小说中的芦花戏水、星夜攻读、智护交通员的情节、苇丛雏鸭、五谷飘香的田园风光景物,鲜活的方言土语,无一不是50多年前那场波起云涌的民族解放战争中燕赵大地的真实写照。

2、小兵张嘎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

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

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3、共产党员刘胡兰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芦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全面开赴抗日前线。

文水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也组织了抗日游击队,与日本侵略军展开了英勇斗争。

不久,八路军来到文水,同人民一道抗战,刘胡兰和云周西村人民一起欢迎子弟兵。

1942年,刘胡兰当上了儿童团长,经常和小伙伴们站岗、放哨,掩护抗日干部。

1945年1月,文水县工委领导全县万余军民打下了西社据点,夺回粮食50多万公斤,刘胡兰参加了这次大规模的战斗,经受了战火的考验。

5月,八路军伏击了偷袭云周西村的日本侵略军,在战斗中,刘胡兰和青年们主动上前线为八路军送弹药,救护伤员。

4、鸡毛信海娃《鸡毛信》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喻户晓的电影。

影片的主角是十二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

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

有一天,父亲让他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

海娃以放羊作掩护,携信上路。

不料途中却遭遇敌人5、抗日民族小英雄王朴,也作王璞,幼名兰贵,1929年生,河北完县人。

火红的七月,读读他们的故事

火红的七月,读读他们的故事

火红的七月,读读他们的故事作者:高爽来源:《新少年》2022年第08期你好,少年。

已是七月,快乐的假期开始了。

假期里,你们想做点儿什么呢?如果想听故事,我给你们讲几个发生在八九十年前的故事。

有一位軍人,17岁时,就有了自己明确的信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他曾就读于黄埔军校,这是很多国民党军队的军官最佳的进阶起点,而他却选择了与很多同学完全不同的、更为艰难的道路。

1931年,在家乡辽宁饱受侵略者的炮火摧残之际,他组建的抗日队伍令敌人闻风丧胆。

1942年,他壮烈牺牲时只有34岁。

他的名字叫赵尚志。

有一位母亲,她是四川人。

1931年,她告别了只有三岁的儿子,来到离家万里之遥的东北,那时的东北人民正在日寇的铁蹄下呻吟,她的心里装着更大的爱和责任。

1935年底,她在战斗中受伤被俘,经受10个月的酷刑始终坚贞不屈,牺牲前,她留给儿子的最后一句话是:“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她的名字叫赵一曼。

有一支部队,诞生于九一八事变之后的东北。

在14年的时间里,它在林海雪原之间与几十倍于己的敌军周旋,艰苦卓绝,慷慨悲壮。

在这支部队的牺牲将士中,师长以上的高级将领有90多人,副军长以上的将领有10余人。

这支部队的名字叫东北抗日联军。

少年朋友们,这些故事想必你们都知道,为什么还要再讲给你们听呢?因为这是七月,火红的七月,就应该重温这些将国旗染成红色的英烈的故事。

而上面讲到的这些人、这些事就真实存在于我们脚下的土地上,更加值得我们反复歌颂。

或许你们还会问,今天的中国蒸蒸日上、国富民强,不可能被任何人欺凌,当年屈辱的历史今天再也不会上演了,他们的故事中又有什么是我们要学习的呢?这个问题可以在今天找到答案——2008年汶川地震时,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民子弟兵、志愿者不顾余震的危险前往灾区救援?2020年武汉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时,为什么有那么多白衣天使同样不顾危险千里驰援?而在今天,每当有疫情袭来,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社区工作者和党员志愿者昼夜奔忙,为我们筑起一道坚固的抗疫防线。

抗战英烈韩明柱 抗日战场的八路军“飞骑将军”

抗战英烈韩明柱 抗日战场的八路军“飞骑将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抗战英烈韩明柱抗日战场的八路军“飞骑将军”导语:抗战英烈韩明柱(1913―1938)原名张征。

河南新县人。

八路军胶东抗日联军指挥部副指挥。

2014年9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授予抗日英烈荣誉称抗战英烈韩明柱(1913―1938)原名张征。

河南新县人。

八路军胶东抗日联军指挥部副指挥。

2014年9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授予抗日英烈荣誉称号。

韩明柱烈士简介韩明柱烈士是河南新县人。

1927年参加革命。

1929年任光山县第四乡苏维埃政府委员,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历任团通讯员、连指导员、营政委、团政委等职。

随军长征到陕北后,入中央红军大学军事一队学习。

1937年“七七”事变后,赴山东抗日前线,建立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斗争。

同年底,于寿光县牛头镇举行抗日武装起义,后所部与七支队合编为成立鲁东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1938年初任副指挥,后任副司令员。

曾组织寿光县三里庄、孟家庄伏击战等著名战斗。

1938年2月,率队伏击日军汽车队,打死日军军官多名,缴获汽车等大批军用物资。

1938年10月3日,获悉有200余名日伪军到长山县蒙家庄一带抢掠,即率机炮大队一中队及野战队设伏,将敌军击溃。

战斗中带领3名战士欲夺敌机枪,中弹牺牲。

时年25岁。

1952年4月韩明柱烈士迁葬于济南革命烈士陵园。

1957年,山东省人民政府迁葬其遗骸于济南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园。

韩明柱烈士生平经历韩明柱,1913年2月15日出生于河南省新县一个贫苦家庭。

他从12岁时起给本村地主家放牛,受尽了剥削和压迫。

1929年7月,红军解放了他的家乡,成立了乡苏维埃政府,他积极参加了乡苏维埃的工生活常识分享。

“敌人怕他韩猛子,他为人民建奇功”——韩增丰

“敌人怕他韩猛子,他为人民建奇功”——韩增丰

“敌人怕他韩猛子,他为人民建奇功”——韩增丰作者:暂无来源:《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9年第12期“柳里河有个湾子村,湾子村出了个韩增丰,敌人怕他韩猛子,他为人民建奇功。

”这是在革命老区河北省平山县流传的缅怀抗日英雄韩增丰的儿歌。

韩增丰,1916 年出生于河北省平山县观音堂乡湾子村一个开明家庭,他追求进步,以天下为己任。

1931 年,韩增丰在正定求学,他在校内成立了“苦干社”,还在石家庄创办《晓报》宣传东北抗日联军的杀敌事迹。

1934 年,他投笔从戎,考入山西太原军官学校,先学无线电专业,后转学炮兵。

全面抗战爆发后,韩增丰返回平山县,先后任晋察冀军区第4 军分区8 大队第3 中队中队长、第8 区队区队长,1938 年10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韩增丰战术灵活,勇猛顽强,屡建奇功。

他率领的队伍常常出奇制胜,让日伪军闻风丧胆。

从1937 年11 月至1943 年11 月,他率部与日军作战300 余次,成为晋察冀边区著名的抗日英雄。

1939 年,韩增丰任平(山)井(陉)获(鹿)游击支队副支队长。

他率部从平山九里山出发,长途奔袭,奇袭石家庄西郊大郭村日军飞机场,炸毁敌运输机2 架,俘敌30 余名,并夺取大量棉花。

1941 年秋季的一天,井陉城的日军指挥官送来请帖,邀韩增丰到贾庄饭馆谈判。

韩增丰身缠炸药,只带两名警卫员,昂首阔步走进饭馆。

日方用煤矿诱降韩增丰,韩增丰拍案而起:“别来这一套,是英雄战场上见!”说罢,拂袖而去。

3 天后,日军集中900 名日伪士兵,分三路进行“铁壁合围”。

韩增丰得到情报后,留少部分兵力诱敌深入,他带大部队转到外围反包围日伪军。

经一天激战,韩增丰部大获全胜。

1943 年10 月11 日,韩增丰率部进驻行唐县宋营村。

10 月12 日拂晓前,日军将宋营村包围,战斗非常惨烈,韩增丰带领一支队伍猛冲猛打,制造声势,掩护其他队伍和一些政工干部、群众从另一个方向冲出包围,而他在返回村子救战友和群众时,身中数弹,壮烈牺牲,时年27 岁。

青岛抗日英烈——丁氏三姐弟

青岛抗日英烈——丁氏三姐弟

青岛抗日英烈——丁氏三姐弟作者:暂无来源:《读报参考》 2015年第14期出生于1923年的丁荣华(字笑秋)、1918年的丁荣桂(曾用名丁桂花)和1921年的丁荣娇是一母同胞的三姐弟,青岛胶南藏马县(今黄岛区泊里镇)邱家庄人,姐弟三人出生在一个号称“乐经堂”的地主家庭,其家境非常殷实:家族门下共拥有17个佃户村。

虽然出身大地主家庭,三姐弟却全部投身于抗日救国的洪流。

(一)据《中共青岛地方史》记载:弟弟丁笑秋白小就受到了爱国主义和进步思想的熏陶,少年时期便萌发了济世救国的思想。

“七七事变”后,他辍学回家,亲眼目睹了国土的沦陷、无数百姓遭受蹂躏的惨景,便时常和两个姐姐谈论抗日形势和中国的前途命运。

在丁笑秋的影响下,两姐妹决心与弟弟一起寻求救国之道。

1938年冬,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二支队进驻泊里,丁笑秋姐弟三人积极加入到抗日的行列,成为共产党在胶南泊里发展的第一批“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队员,一起走上了革命道路。

丁笑秋的女儿丁梅丽女士告诉笔者:加入抗日队伍之后,父亲和白己的两个姑姑通过把佃户们上缴的地租变卖,然后将置换来的大洋暗中捐献给抗日游击队以用于抗日救国之需。

1939年2月,中共诸城五区委在泊里一带建立。

随后,丁笑秋作为中共诸城县委推荐的第一批进步青年到“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学习,期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随后他的两个姐姐在县委妇女部长的介绍下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当年6月,党组织将毕业后留在中共山东分局一区委工作的丁笑秋等同志派回泊里。

为了便于开展工作,丁笑秋把家作为党的“堡垒”和地下联络站,丁荣桂、丁荣娇两姐妹也积极配合做通母亲的工作,将县委妇女部长等人接到家里,并以姐妹相称掩护她们开展革命工作。

7月,中共诸城县委在刘家庄召开五区委扩大会议,指示区委要利用合法身份秘密开展工作,并调整和充实了党组织,丁笑秋任区委青年委员,丁荣桂任区委妇女委员。

按照区委的指示,丁笑秋以本村及邻村纪家村小学教师(后任校长)的身份为掩护,秘密发展党员,先后有四名学校教员在他的影响和帮助下加入党组织,邱家庄小学在泊里当地成为敌人眼皮底下第一所“抗日小学”。

日军称为“刑天”的男人——韩增丰,牺牲后日军严令,不得辱遗体

日军称为“刑天”的男人——韩增丰,牺牲后日军严令,不得辱遗体

日军称为“刑天”的男人——韩增丰,牺牲后日军严令,不得辱遗体“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这是《九歌·国殇》里,对古代神话中无头英雄刑天的描述。

而抗日战争期间,我军就有一位抗日英雄,被日军大赞“刑天”,甚至在他牺牲后,严令士兵不得侮辱,并为其擦洗完遗体才退兵。

他是谁呢?又有哪些英雄事迹?他就是让日军恨得牙痒痒,又肃然起敬的韩增丰,是河北省平山县湾子村人。

韩增丰是1916年出生的,虽然当时清朝已经灭亡了,到处都因为军阀混战动荡不安。

但是湾子村却是一个非常封闭的小山村,离最近的县城都有100多公里,所以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村子里的生活还算安稳。

韩增丰不过这样一来,同时也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村子太过闭塞了,村子里的孩子连个上学的地方都没有。

虽然村子里大部分人都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可能并不在乎孩子受教育的问题。

但是韩增丰的父亲韩永年却不一样,他是从别的地方逃荒到湾子村的,识文断字,也知道受教育的重要性。

也正因为如此,韩家的家境跟一年忙到头挣不到几个钱的当地农民相比,还算富裕。

于是韩永年就拿出了自己积蓄,请人建立了一所小学。

可毕竟能力有限,所以小学只请了一位老师。

这位老师可不一般,表面上看起来,只是一位普通的老师,但事实上他还是一位拥有先进思想的共产党员。

而小小的韩增丰又是一位特别好学的孩子,上课之余,经常还缠着问这问那。

接触得多了,韩增丰也深受革命进步思想的影响,并对共产党产生了朦胧的好感。

因此1932年的时候,年仅16岁韩增丰主动要求这位老师,介绍他入了党。

此时的韩增丰已经是中学生了,入党之后,他就在学校积极投身各种学生运动,宣传革命思想。

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签定后,韩增丰还带同学们走上街头,游行反对。

但是却遭到了国民政府的残酷镇压。

此路不通,韩增丰又决定亲自上战场和敌人对抗。

可是他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就这样上战场,简直就是给敌人送人头。

于是,韩增丰选择了先考进山西军官学校,学习军事知识的同时,并进行正规了军事训练。

黄继光被誉为什么

黄继光被誉为什么

黄继光被誉为什么黄继光是中国伟大的革命战士及民族英雄,他勇敢坚强的面对敌人的炮火,毫不畏惧,敢于为了中国共产主义事业勇敢献身。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黄继光被誉为什么,希望对你有帮助。

黄继光被誉为什么黄继光(1931年—1952年),1952年以中国人民志愿军身份加入到抗美援朝队列,不久在上甘岭战役光荣牺牲,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黄继光原名黄积广,四川省江县人,汉族。

黄继光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小山村里,家境贫寒,其祖孙三代尽受地主的压迫和剥削。

父亲在黄继光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家里失去了劳动主力,才十岁的黄继光不得不给地主做苦活。

给地主干活期间,一直受到地主的欺辱,生活苦不堪言。

从小受尽封建地主压迫的黄继光,心中怀揣着为穷苦人民翻身的梦想,在1949年11月加入了民兵。

中国解放后,黄继光的家乡也得到解放。

他亲自率领民兵推翻封建地主、与匪霸顽强斗争,其英勇的行为被夸赞为民兵模范。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开始。

黄继光带着满腔的爱国热血自愿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跟随部队到朝鲜去抗战。

他前后担任了第十五军的通信员和连队的后勤工作。

不久,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还建立了三等功。

在上甘岭战役打响后,为了战争的胜利用自己的臂躯去阻挡敌人的枪口,最后英勇牺牲。

牺牲后的黄继光被追加为中国共产党员,追记特等功“超级英雄”称号。

朝鲜人民为了纪念黄继光,称其为“最可爱的人”。

黄继光的英雄事迹黄继光家境贫苦,自小就给地主做苦工,受尽了封建地主的凌辱和剥削。

为了逃离这种痛苦的压迫生活,改变被地主压迫的生或,积极响应祖国的号召,黄继光在十九岁时参加民兵。

在1951年的四月份参军入伍当志愿军,起初担任的是第十五军的通信员,后来被调任到连队的后勤部工作。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黄继光跟随部队来到上甘岭。

1952年,上甘岭战役打响。

黄继光的部队接到命令,对上甘岭高地进行反击战争。

炮火持续不断,在黄继光部队攻下5号阵地之后,双方人员伤亡损失惨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抗战英烈韩增丰二十七岁就留下了三个光荣别称
导语:“您二哥为什么有那么多别称?”5月中旬,记者来到古都安阳,见到了韩增丰烈士的弟弟韩增茂老人,首先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问。

记者查阅的资
“您二哥为什么有那么多别称?”5月中旬,记者来到古都安阳,见到了韩增丰烈士的弟弟韩增茂老人,首先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问。

记者查阅的资料中,韩增丰1916年出生,1937年参加抗日游击队,历任营长、支队长、区队长、团长,有着“猛子”“阎王”“英雄”等多个别称。

韩增茂老人听后微微一笑:“我二哥爱憎分明、有胆有识,日寇、人民群众等对他的感情泾渭分明,称呼也不一样。

可以说,三个别称,见证了他光辉一生……”
“韩猛子”
1939年10月,晋察冀军区部队到了换棉衣的季节,由于敌人封锁,棉衣、布匹紧缺,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为此专门召开会议。

“十天内搞到布匹!”会上,时任八区队区队长的韩增丰站起来主动请缨。

一天夜里,韩增丰率领一个连和数百民兵,急行军40多公里,凌晨赶到大郭村飞机场。

官兵们先用钳子、铡刀劈开铁丝网,然后出其不意消灭敌哨兵,随后冲进仓库将成捆的絮棉、布匹运走。

“他们这次袭击日军飞机场,不仅抢到布匹等物资,还烧毁了敌人两架运输机,受到了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的嘉奖。

”谈到这里,韩增茂老人语气里多了几分自豪,“我二哥就是这样,勇猛善战,一身虎胆。


1941年秋季的一天,井陉城的日军指挥官送来一张请帖,邀韩增丰到贾庄饭馆谈判。

战友们担心这是“鸿门宴”,都劝他别去。

“去!谅他也不敢把我怎样!”
这天,韩增丰只带两名警卫员,昂首阔步走进饭馆。

日军指挥官要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