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城市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城市规划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浅谈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未来
姓名:李里
摘要:在阅读多篇文章以后,总结出中国目前新城镇建设存在的普遍问题,由于追求快速城镇化,造成城市建设与城市空间都存在问题,同时建设时并没有考虑保护环境这一方面。目前,生态城市成为最新的城市改造建设模式,取代了传统的城市建设模式。
关键词:城镇建设,生态城市,海绵城市,低碳城市
一、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新城建设中突出的问题是:新城求洋求新,导致千城一面的城市,形象特色危机;大拆大建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和历史文脉隔断;部分新城人气不足,活力缺少,建设成效与期望差距甚远;过于关注形象和规模,新城认为不足,配套缺失;不够重视经济测算,造成一定的财政负担,前期投入多,后期收效不大。
不少城市的领导为了追求任期业绩,既不尊重投入产出规律,也不考虑经济效果和创新,更不考虑资金的回收问题。对老城区部分青红皂白一律推到重建,这是一种最原始、最不科学、最粗野的城市更新方式,造成一些有保留价值的建筑、设施、古木、风貌等的破坏,是城市的有形和无形资产严重受损,甚至完全消失。城市文脉是一座城市在长期建设中形成的历史的、文化的、特有的、地域的、景观的氛围和环境,是一种历史和文化的积淀。目前,城市中普遍存在着低水平的、低层次的简单城市更新,不注重保护和延续城市的文脉,是城市的文脉收到认为的破坏和割裂。城市正在走向雷同,特有风貌消失。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文化、科技各个领域交流的扩大,城市更新改造中大量地运用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的设计理念大大促进了城市更新的进程和步伐。但是由于各地“追风”现象十分严重,效仿和追大潮成为时尚,是城市更新中出现了雷同,城市正在被克隆,正在失去领域的、文化的、传统的、多样化的特色,建筑正在失去个性和灵魂。在城市更新改造中,将保护建筑视为获得眼前利益的捷径,千方百计的肆意
蚕食、侵占、破坏和拆毁,情况相当严重,且屡禁不止,层出不穷。
在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看到的是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变化,但与此同时,一些地方也出现了“贵族化”倾向。现在,每个城市都努力打造一张完美的城市“名片”,但却都千篇一律,并且追求繁荣与豪华的发展模式。正是因为城市追求过度的“新大洋”,一些地方就出现了大拆大建,许多伟大寿命的建筑被壮观的摩天大楼与广场所取代。大拆大建导致的不仅仅的事资源浪费,更是将城市原有的历史风貌隔断。
以上谈的是大城市更新和改建的问题,相对而言,小城镇建设中存在:城镇结构不合理,建设重点不突出;规划滞后现象普遍,相当一部分小城镇重建设轻规划;产业结构不合理,很多小城镇建设未能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没有强有力产业支撑,发展后劲和动力不足。严重影响了城镇化动力机制的完善,尤其第三产业比较偏低;基础公共设施不足,公共绿地严重缺乏。
二、城镇建设改造的方向
目前生态城市正式城市改造追求的方向与目标,以反对环境污染追求优美的自然环境为起点,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利用有效的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生态城市的建设在原则上是修正土地使用方式,创造紧凑、多样、绿色、安全、愉悦和混合功能的城市社会;改革交通方式,使其有利于步行。自行车。轨道交通以及其他出汽车以外的交通方式;恢复被破坏的城市环境,特别是城市水系;促进环境循环,在减少污染和有害废弃物的同时,倡导采用适当技术和资源保护;促进地方农业、城市绿化和社区林园项目的发展;通过商业行为之前吃有益于生态的经济活动,限制污染及垃圾产量,限制使用有害材料;通过实际行动和教育,增强人们对城市生态及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继生态城市之后出现了海绵城市与低碳城市,海绵城市,顾名思义是指海绵的物理性质来形容城市的某种功能。下雨的时候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
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的安全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传统城市建设模式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的设计理念,往往会造成逢雨必捞,旱涝急转的现象。海绵城市见识则是强调有限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层之绿地等“绿色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为控制主要规划设计理念,从而减缓城市内涝压力。
低碳城市是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和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低碳城市侧重城市交通、建筑、生产与消费等领域的发展与石化能源消耗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强调降低城市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城市的典型代表是马斯达尔城,有着沙漠中的零碳方舟之称,它是全球最环保的城市,全世界第一座完全依靠太阳能、风能、自给自足,污水、汽车尾气和二氧化碳零排放的“环保城”。该城市利用大量种植的棕榈树树和红树制造生物能源;污水循环利用,海水脱盐淡化,中水灌溉花园、农场;用公共交通取代汽车,到最近的交通网点和设施的距离不超过200米;该城市被运河环绕,林荫道纵横交错,淙淙流水为居民带来清凉;城市规划为以12米高墙为胡强,以阿拉伯露天大集市为蓝本,街道安装太阳能以吸收太阳能。
从三者的概念来说,生态城市是最为广泛的具有可持续反战的内涵,是一切生态系统关系发展的总和。海绵城市则是具体从城市与雨洪管理方向讨论可持续发展。低碳城市则是以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限度,从人类的社会活动与化石燃料消耗来讨论可持续发展。
三、结论
综上所述,城市未来的建设就是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在城镇建设的现实中,想与
做、制订原则和策略与实际操作乃至实践有很大不同。规划涉及的效率、公平和环境的核心价值,在实践的层面上要达到综合最佳是非常不容易的。效率最优和生态最优所导致的结果亦常常不能兼容,有时甚至矛盾。将生态城市、低碳城市、海绵城市的概念和原理运用于当今城市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普遍的应用价值。它一方面契合了“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共识,是城市设计领域自身的拓延和发展;另一方面也为解决未来城镇环境建设的问题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
参考文献
[1]吴志强,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
[2]阳建强.城市规划与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者,2012年;
[3]李铮生.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
[4]赵亮.城市规划设计分析的方法与表达.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年;
[5]伍业钢.海绵城市设计名.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2015年;
[6]特兰西克.寻找失落的空间——城市设计的理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
[7]杨阳,林广思.海绵城市概念与思想.知网DOI:.
[8]仇保兴.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知网.文章编号1000-0232(2015)03-0059-06
[9]吴文鑫,杨永春,马交国,等.中国城市新城(区)发展研究———以兰州市榆中新区为例[J].城市问题,2005(3):12-1
[10]龚清宇.追溯近现代城市规划的“传统”———从“社经传统”到“新城模型”[J].城市规划,1999(2):17-19
[11]田莉.旧城改建和新区开发协同发展的城市整体观[J].城市发展研究,2001(5):36-4
[12]高波,葛扬,黄贤金.城市新区开发的对策与政策建议[J].南京社会科学,2002(11):10-14
[13],,,&Policy,2013,25:::Springer,2013:301-306
[15]Chung-MingLiu,Jui-WenChen,Yin-SiHsieh,Ming-LoneLio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