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农村小学撤并问题的调研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小学校撤并情况汇报

小学校撤并情况汇报

小学校撤并情况汇报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教育资源的整合,小学校的撤并情况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对小学校撤并情况进行了调研和汇报,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一情况。

首先,我们从全国范围内的数据来看,小学校的撤并情况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据统计,近五年来,全国范围内小学校的撤并数量呈现出逐年增加的态势,其中涉及的学校数量和涉及的学生数量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这一趋势的出现,主要是受到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教育资源整合的影响。

其次,我们对小学校的撤并情况进行了地区性的分析。

在城市地区,小学校的撤并主要是因为城市规划需要、教育资源整合和学校规模优化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一些小学校的撤并。

而在农村地区,小学校的撤并则主要是因为学生数量减少、教师资源不足和学校设施老化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一些小学校的撤并。

这种地区性的差异,也是小学校撤并情况的一个突出特点。

另外,我们还对小学校的撤并情况进行了影响因素的分析。

在城市地区,小学校的撤并受到城市规划、教育资源整合、学校规模优化等因素的影响;在农村地区,小学校的撤并受到学生数量、教师资源、学校设施等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的影响,直接影响了小学校的撤并情况。

最后,我们对小学校的撤并情况进行了未来趋势的展望。

在未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教育资源的整合,小学校的撤并情况仍将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同时,我们也需要重视小学校的撤并对教育资源和教育公平的影响,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小学校的健康发展和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综上所述,小学校的撤并情况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受到城市化进程、教育资源整合、学生数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和了解这一情况,以便更好地应对和解决相关问题,促进小学教育的健康发展。

撤并学校调研报告

撤并学校调研报告

撤并学校调研报告撤并学校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和目的随着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教育体制改革越来越凸显出撤并学校的重要性。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撤并学校对教育发展的影响,为教育决策提供参考意见。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和意见。

三、调研结果1. 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调研结果显示,撤并学校能够将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解决教育资源分散、重复建设等问题。

通过学校的撤并,可以实现人才、师资、教育设施等资源的整合,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2. 教学质量的提高调研结果表明,撤并学校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撤并后的学校规模更大,可以增加学校的专业设置,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竞争力。

同时,合并后的学校能够优化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3. 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调研结果显示,撤并学校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撤并后的学校规模较大,学生更易结识更多的同学,增加社交机会。

同时,学生在撤并学校中面对的是更加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和文化背景,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多样性。

4. 师生关系的改善调研结果表明,撤并学校能够改善师生关系。

撤并后的学校规模相对较大,教师可以更加专注于教学,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指导。

同时,师生之间的交流也更加便利,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四、影响与建议在撤并学校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统筹规划,保证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2. 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3.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促进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教育发展。

4. 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途径。

5.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校的整体育人效果。

五、结论撤并学校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改善师生关系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在实际操作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切实解决人员安置、学校办学方向等问题,确保撤并学校能够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

农村小学“撤点并校”后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农村小学“撤点并校”后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农村小学“撤点并校”后的问题与对策探析【摘要】农村小学“撤点并校”后面临着资源分配不均衡、师资力量不足、学生适应和交流困难以及家庭教育参与度下降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加强政策引导和监督、完善资源配置机制、提高师资培训和支持、以及加强家校合作促进家庭教育的对策。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更好地解决农村小学“撤点并校”后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撤点并校、资源分配、师资力量、学生适应、家庭教育、政策引导、资源配置、师资培训、家校合作、家庭教育、农村教育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村小学“撤点并校”是指将原有的多个小规模农村小学合并成一个大规模学校,以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和教学质量。

这一举措通常是由于农村人口减少、学生规模小、学校资源匮乏等原因所致。

撤点并校的背景可以追溯到2008年国家出台的《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分类管理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加强学校资源整合,优化师资结构,推动素质教育发展。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教育领域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农村小学“撤点并校”作为教育改革的一种重要举措,旨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农村学生全面发展。

撤点并校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如资源分配不均衡、师资力量不足、学生适应和交流困难、家庭教育参与度下降等。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深入分析撤点并校的影响,解决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加强师资力量的培训和支持,促进学生适应和交流,提高家庭教育的参与度。

只有全面掌握问题的发生原因和解决方法,才能更好地推动农村小学的教育事业向前发展。

至此结束。

1.2 问题提出农村小学“撤点并校”政策的实施,虽然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教育质量,但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由于学校撤并导致学生数量增加,学生适应和交流困难,对学生心理健康和学习习惯产生影响。

资源分配不均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部分学校设施陈旧,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发展。

村小撤并情况汇报

村小撤并情况汇报

村小撤并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的村小撤并工作逐渐加快,这对于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我村小撤并情况,特进行汇报如下:一、撤并背景。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流出、留守儿童增多,导致一些村小生源不足,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育部门提出了村小撤并的政策措施,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撤并目的。

村小撤并的目的在于合理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通过撤并,可以减少资源浪费,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改善教学条件,提升学生学习环境,进一步推动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撤并对象。

我村小撤并的对象主要是那些生源不足、教学条件较差、师资力量薄弱的小规模村小。

这些村小通常面临着师资不足、教学设施简陋、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亟需进行整合和改革。

四、撤并措施。

针对我村小撤并的实际情况,教育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撤并措施。

包括对撤并后的学校进行规划设计,完善教学设施,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工作。

同时,也要合理安置撤并后的学生,保障他们的教育权益。

五、撤并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撤并工作,我村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撤并后的学校教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师资力量得到了加强,学生的学习环境得到了提升。

教育资源得到了更加合理的配置,教育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六、存在问题。

在村小撤并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比如,一些家长对撤并后的学校安排不满意,学生的转学问题等。

同时,一些教师也面临着岗位调整、适应新环境等困难。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工作,做好解决和应对。

七、下一步工作。

针对存在的问题,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撤并工作,做好家长和学生的思想工作,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帮扶,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继续加大对学校的投入,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综上所述,我村小撤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的调查

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的调查

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的调查正文:一、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分析影响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调查范围本次调查主要涵盖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学校撤并情况,包括撤并前后学校的教育资源配置、师资力量、学生就学情况、办学条件等内容。

三、调查方法本次调查将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1.问卷调查:面向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发放问卷,了解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2.实地走访:选择多个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进行实地走访,观察学校的教学环境、设施条件等,并与学校相关人员进行交流。

3.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问卷和实地调查的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得出客观的调查结果。

四、调查内容及细化1.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前的情况:a.学校教育资源配置: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计算机室等教育资源的配备情况。

b.师资力量:教师数量、学历、教龄等。

c.学生就学情况:学生人数、学生来源、流失情况等。

d.学校办学条件:学校位置、交通状况、用电、用水等基础设施条件。

e.学校教学质量:学校教学成绩、升学情况等。

2.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后的情况:a.教育资源配置变化:撤并学校的教育资源如何被重新分配。

b.师资队伍变动:师资力量是否得到调整和优化。

c.学生就学情况变化:学生就近就学是否更加方便,是否出现学位不足等问题。

d.学校办学条件改善:撤并学校的办学条件是否得到改善。

e.教学质量变化:新组建的学校的教学质量的变化情况。

3.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对农村教育发展的影响:a.农村学生接受教育的机会和质量如何改变。

b.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情况。

c.师资力量的优化和提升。

d.农村义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e.其他对农村教育发展的影响和挑战。

五、调查结果分析与建议根据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情况的调查和分析,提出以下建议:1.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投入力度,改善教学条件和提高教学质量。

农村小学撤点并校带来的社会问题探析

农村小学撤点并校带来的社会问题探析

农村小学撤点并校带来的社会问题探析作者:吴喜仓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上旬刊》 2017年第1期撤点并校的政策,推行历时已经十年过去了,但是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结果。

尤其在农村小学教育中,撤点并校确实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

尽管,撤点并校合并了一些教育资源,形式上对教育教学有提高质量的促进,但是为此,带来的社会问题不容忽视。

社会问题一:撤点并校导致城乡教育差距逐渐扩大首先,因为农村小学推行撤点并校而导致“择校”现象加剧。

农村小学撤点并校后,家长面临的一个直接问题是孩子在哪儿上学。

一般来说有两种情况,一是有些学生只能选择在撤并后组合的学校读书学习;一些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选择去一些中心校进行学习。

这两种现象会导致一些社会问题。

家庭条件不好,学生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面对实际困难,在合并校读书一般没有什么大的理想,读到哪一步算哪一步,直至最后因为成绩不理想或家庭方面的原因早早辍学,过早的步父母的后尘,踏上打工的征程,重复着父母流汗的道路,也从此决定了他们的人生的低起点。

这是一种恶性循环。

这些学生中也有一小部分可能特别优秀,参加进一步的深造学习,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二种情况的学生,家庭条件优越,父母的认识程度高,能让孩子到一些教学质量高的学校就读,尽管曾经学习成绩不理想,也会在高质量的学校能有提升,从而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当然还有其他一部分特别优秀的学生能突飞猛进,直至考上重点的中学,进行深造。

总之,这样的撤点并校可能就是一些农村学生人生的分水岭,直接决定着他们今后的人生之路。

人生的差距或许就是从这时开始了。

其次,因为农村小学推行撤点并校而导致教育资源失衡。

表现之一是教学资源的失衡。

农村推行撤点并校,政策倾斜至合并之后的有优势的合并校,无论是资金还是师资都加大了投入,这样一来,一些还仅存的教学点就面临着教学资源的不足,设备配套缺乏等问题。

同时,由于撤点并校之后,一些撤点校出现了资源闲置,设备浪费等情况。

农村学校撤并情况汇报

农村学校撤并情况汇报

农村学校撤并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国农村学校撤并情况备受关注。

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凸显,农村学校撤并成为了一种常见现象。

撤并后的学校规模更大,资源更丰富,教学条件更好,但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农村学校的撤并是出于改善教育条件的考虑。

撤并后的学校拥有更多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能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提升教学质量。

同时,撤并也能够解决农村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陈旧等问题,提高教育公平性,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其次,农村学校的撤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撤并后的学校规模更大,学生数量增加,教学管理难度加大。

另一方面,撤并后的学校地域距离可能增加,学生上下学的交通成本增加,家长和学生的学校选择权受到限制,可能造成一些不便和矛盾。

针对农村学校撤并情况,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利弊,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相关问题。

首先,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撤并后学校的投入,完善教学设施,提高教师待遇,确保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其次,学校管理者要加强教学管理,提升教学质量,保障学生的权益和安全。

同时,家长和社会各界也应该积极参与学校教育,共同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总的来说,农村学校的撤并是一种必然趋势,既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又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农村学校撤并的意义,积极应对相关问题,共同努力,为农村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

希望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农村学校撤并能够更好地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造福农村学生和家庭。

探析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问题

探析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问题

探析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问题——基于资源配置效率的视角容摘要: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

本研究基于资源配置效率的视角,采用实证分析与文献法探析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问题。

研究发现,农村撤点并校之后存在资源浪费、教育成本过大和规模不经济等问题,我们对此进行充分论证,并进行原因分析和提出针对性建议与对策。

我们认为在未来,农村教学点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农村办学的主要形式。

关键词:撤点并校,资源配置效率,科学规划,因地制宜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农村人口出生率下降、适龄儿童减少、城镇化进程加快、劳动力转移以及基层行政区划调整,国家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并提出更高要求。

国务院2001年出台《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文件第十三条要求地方政府“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

各地开始进行撤点并校,普遍通过适度集中办学方式,满足群众需求,提高办学效率。

但是,近几年来,撤点并校所带来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与反思。

随着撤点并校的发展,农村出现中小学大规模消失,从2000年到2010年,我国农村小学数量10年减少了52.1%;此外,农村还出现学生辍学数量激增、家庭教育支出攀升、亲情教育缺失、校车安全事故频发、学生午餐安全问题、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由于陪读父母离婚率上升、乡村文化衰落等问题。

对此,2012年9月初国办专门下发了《关于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正是有针对性地来解决当前的问题,其中一个重点就是要重新科学制定农村校布局。

教育部根据国办文件的精神,也正在对后续的工作提出更加明确、具体的要求,对于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方案要进行重新的审视,各省一定要停止撤并学校和教学点。

本研究基于资源配置效率的视角分析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所带来的问题,有利于各地政府因地制宜的置办校点,科学规划中小学撤并布局结构;有利于教育投入合理化,避免资源浪费;有利于政府意识到对教育投入的欠缺,加大财政支出,减轻家庭负担;有利于从整体出发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促进规模效益,达到更良好的资源配置状态。

学校撤并 调研报告

学校撤并 调研报告

学校撤并调研报告学校的撤并调研报告摘要:近年来,由于学生数量下降和经费紧张等问题,许多地区的学校面临撤并的压力。

本次调研主要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收集以及实地走访,探讨学校撤并的原因、影响和可行性,并提出一些建议来解决这个问题。

目录:1. 引言2. 调研方法3. 学校撤并的原因4. 学校撤并的影响5. 学校撤并的可行性分析6. 解决方案和建议7. 结论1. 引言:学校撤并是一个在当今教育领域常见的现象,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学校撤并的原因以及它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影响。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有关学校撤并的结论,并提供解决方案,以为决策者提供参考。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查阅文献、收集数据、实地走访学校、与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全面了解了学校撤并的情况和影响。

3. 学校撤并的原因:学校撤并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主要因素:学生数量下降和经费紧张。

学生数量下降是学校撤并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城市化的增加,学生数量逐渐减少,导致学校面临空置教室和教职工过剩的问题。

另一个原因是经费紧张。

教育经费的不足限制了学校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和设备的能力,使得学生和家长选择其他更优质的学校。

4. 学校撤并的影响:学校撤并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会产生影响。

对学校而言,撤并可能导致校园资源的浪费和师资力量的浪费;对教师来说,他们可能面临失业和工作压力的增加;对学生来说,他们可能会面临学校环境的改变、师生关系的断裂等问题,对教育质量和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5. 学校撤并的可行性分析:在分析了学校撤并的原因和影响之后,我们认为学校撤并是一种解决学校数量下降和经费紧张问题的可行方法。

通过合并学校,可以优化教育资源的利用,减少浪费,并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和设施。

然而,学校撤并并非没有问题,调研结果也显示出了一些潜在的风险,如师生矛盾、学校文化冲突等问题。

6. 解决方案和建议:为减轻学校撤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在决策过程中充分考虑师生的意见和利益;(2)提供适当的教育资源和设施;(3)建立有效的过渡机制,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过渡到新的学校环境;(4)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适应能力。

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的调查

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的调查

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的调查[正文开始]一、调查背景近年来,为了实现农村义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统一管理,我国不断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撤并工作。

然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涉及的问题众多,包括师资调配、学生就近入学、校舍合理利用等,各方对于撤并后的教育质量和学生福利存在不同观点。

因此,本调查旨在深入了解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的情况,以及撤并对教育资源和学生福利的影响。

二、调查目的本调查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的现状、问题、影响等方面的情况,为相关部门制定改善农村教育发展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具体目标如下:⒈了解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的背景和目的。

⒉调查撤并后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情况。

⒊调查撤并对师资、学生入学等方面的影响。

⒋探讨撤并后的学校管理和治理情况。

⒌研究个案学校的撤并效果和优化配置成果。

三、调查方法本调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核心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方式进行。

具体步骤如下:⒈设计调查问卷:根据调查目的,设计涉及背景、资源配置、师资、学生入学、管理和治理、撤并效果等方面的问题。

⒉问卷调查:在选择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范围内发放问卷,收集相关数据和意见。

⒊访谈:选取部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进行访谈,了解学校撤并后的实际情况。

⒋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问卷和访谈资料进行归纳整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形成调查报告。

四、调查章节本调查报告按照以下章节进行详细细化:⒈调查背景和目的:阐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的背景和本次调查的目的以及意义。

⒉研究方法:介绍本次调查采用的方法和步骤。

⒊撤并学校概况:综述被调查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基本情况和撤并前后的变化。

⒋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情况:分析撤并后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情况,包括教师数量、课程设置、教育设施等。

⒌师资状况:调查撤并对师资数量、专业素质等方面的影响情况。

⒍学生入学情况:研究撤并后学生入学的改变和就近入学政策的实施情况。

⒎管理和治理情况:考察撤并后学校管理机制和治理模式的变化。

关于对农村小学撤并问题的调研报告_图文(精)

关于对农村小学撤并问题的调研报告_图文(精)

工商管理学院关于对农村小学撤并问题的调研报告优秀社会实践论文申报申报团队:鸿缘支教团队摘要大学生为加强锻炼,学习社会知识,践行科学发展观,必须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

今于2011年暑假之际,就研究农村小学撤并的现状。

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我院解家康,尤悦怡,马志顺,朱玲玉,张思琪,李龙飞,王海滨,刘云飞,赵贝贝,王利平,马浩,任柯苏,杨宁等13名同学组成鸿缘社会实践团队,奔赴禹州农村。

按事先拟定的«调研策划书»及«农村教育现状调查问卷»、«农村小学撤并问题家长卷»、«农村小学撤并问题专家卷»开展了专题调研活动。

我们团队进驻梁北镇董村店小学后,为便于下乡开展调研,即分为两个组。

从7月11日至7月20日的十天内,我们共走访了27个自然村,访谈人数逾700多人,做问卷达900多份。

调研对象:1、教育系统在职工作者;2、农村小学学生家长;3、乡镇政府公职人员及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知识分子。

调研目的:通过当地农村大规模撤并小学的现状,探究产生及影响的全方面原因,分析该项政策在当地实施的利弊。

经对话访谈,我们不但掌握了农村教育的第一手资料,而且也从中磨练了自己,克服了生活上的诸多不便。

【关键字】农村教育社会实践调研目录目录 (3一、调研的背景介绍 (4二、禹州农村小学撤并后的现状 (4三、团队对小学撤并中若干问题的看法 (6第一点,部分不再编制内的代课教师在撤并后何去何从? (6第二点,撤并后的农村学校土地如何得到安置? (7第三点被撤并小学自身存在的问题? (7第四点,对禹洲地区农村复式教学的看法。

(8第五点,撤并小学与留守儿童之间的联系。

(9第六点,对于撤并小学问题该不该“一刀切”? (10第七点,撤并学校是否与官员政绩挂钩? (11四、专家对农村小学撤并的看法 (11五、团队结论 (12一、调研的背景介绍20 世纪90 年代末以来, 我国曾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中小学布局调整。

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的调查

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的调查

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的调查正文:一、调查目的和背景1-1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的情况,包括背景、原因、实施步骤和影响等方面的信息。

1-2 调查背景目前,我国面临着农村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一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规模小、条件差,影响了农村学生的受教育权益。

为了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教育部决定进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工作,以提高农村学生的教育条件和教育质量。

二、调查方法和范围2-1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相关教育部门、农村学校和家长进行,通过问卷收集相关信息。

实地访谈主要以农村学校的教师、学生和家长为对象,了解他们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的看法和评价。

2-2 调查范围本次调查的范围主要涵盖全国范围内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包括撤并前后的学校、相关教育部门和家长。

三、调查内容3-1 背景介绍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的背景和原因。

包括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撤并政策的出台等。

3-2 撤并实施步骤这一部分将详细介绍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的具体实施步骤,包括学校选址、合并方式、师生安排等。

3-3 撤并后的影响本部分将分析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后的影响,包括教育资源的重新分配、教育质量的提升等。

四、调查结果分析4-1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家长、教师和学生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的意见和评价。

4-2 实地访谈结果分析本部分将对实地访谈的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根据教师、学生和家长的访谈内容,探讨他们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的看法和评价。

五、调查结论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和分析,我们得出如下结论:5-1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政策对农村学生的教育条件和质量有积极影响。

5-2 学生和家长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的看法和评价较为积极。

5-3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工作还需进一步完善和推进。

附件:调查问卷样本法律名词及注释:1-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指在农村地区为农村学生提供义务教育的学校,包括小学和初中。

关于对农村小学撤并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对农村小学撤并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对农村小学撤并问题的调研报告工商管理学院关于对农村小学撤并问题的调研报告优秀社会实践论文申报申报团队:鸿缘支教团队摘要大学生为加强锻炼,学习社会知识,践行科学发展观,必须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

今于暑假之际,就研究农村小学撤并的现状。

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我院解家康,尤悦怡,马志顺,朱玲玉,张思琪,李龙飞,王海滨,刘云飞,赵贝贝,王利平,马浩,任柯苏,杨宁等13名同学组成鸿缘社会实践团队,奔赴禹州农村。

按事先拟定的«调研策划书»及«农村教育现状调查问卷»、«农村小学撤并问题家长卷»、«农村小学撤并问题专家卷»开展了专题调研活动。

我们团队进驻梁北镇董村店小学后,为便于下乡开展调研,即分为两个组。

从7月11日至7月20日的十天内,我们共走访了27个自然村,访谈人数逾700多人,做问卷达900多份。

调研对象:1、教育系统在职工作者;2、农村小学学生家长;3、乡镇政府公职人员及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知识分子。

调研目的:经过当地农村大规模撤并小学的现状,探究产生及影响的全方面原因,分析该项政策在当地实施的利弊。

经对话访谈,我们不但掌握了农村教育的第一手资料,而且也从中磨练了自己,克服了生活上的诸多不便。

【关键字】农村教育社会实践调研目录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调研的背景介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禹州农村小学撤并后的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团队对小学撤并中若干问题的看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点,部分不再编制内的代课教师在撤并后何去何从?错误!未定义书签。

关于撤并学校情况报告范文

关于撤并学校情况报告范文

一、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迁移,导致农村学校生源锐减,教育资源利用率低下。

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我县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的统一部署,对农村学校进行了撤并。

现将撤并学校情况报告如下:二、撤并情况1. 撤并学校数量:经调查核实,我县共撤并农村学校10所,涉及学生人数500人,教师人数60人。

2. 撤并原因:撤并的主要原因有:(1)生源减少: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迁移,导致农村学校生源锐减,部分学校已无法维持正常教学秩序。

(2)教育资源利用率低:农村学校普遍存在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落后等问题,导致教育资源利用率低下。

(3)教育质量提升需求:撤并后的学校将集中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满足农村学生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3. 撤并方式:(1)合并:将部分农村学校合并为规模较大的农村学校,集中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

(2)撤销:对部分生源严重减少、办学条件较差的学校进行撤销,将学生和教师并入其他学校。

4. 撤并后的学校布局:(1)优化学校布局:撤并后的学校布局更加合理,有利于教育资源的整合和优化。

(2)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撤并后的学校将集中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撤并后的工作措施1. 学生安置:对撤并学校的学生,根据家庭意愿和学校实际情况,合理安置到其他学校就读。

2. 教师分流:对撤并学校的教师,根据教师个人意愿和学校需求,合理分流到其他学校任教。

3. 学校资产处置:对撤并学校的资产,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处置,所得资金用于教育事业发展。

4. 后续跟踪:对撤并后的学校进行跟踪调查,及时了解学校运行情况,确保撤并工作顺利进行。

四、结论撤并农村学校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我县将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做好撤并工作,确保撤并工作顺利进行,为农村孩子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

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的调查

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的调查

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的调查摘要2000年到2010年,在我国农村,平均每一天就要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3所初中。

这些消失的学校,或者是因为某些原因被直接撤销,或者被合并到较大地区的学校。

然而在这个撤并过程中,各种问题层出不穷。

有的地方硬性规定撤并学校的时间和数量,有的地方缺乏深入调研和科学论证,有的地方没有充分征求学生家长意见,这使得撤并学校带来了辍学现象加剧、农村教育负担加重等等较多的负面效应。

那么农村撤点并校,到底将走向何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调查方法我主要选择的是资料收集法,通过各种报刊杂志,专栏新闻,以及十八大以来对农村教育出台的新政策,对此调研报告所调查的内容进行了相关的了解。

其次选择了访谈的调查方式,通过访谈的形式,探寻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为农村义务教育建言献策。

在访谈人群的选择上,我根据典型性广泛性原则,寻找影响乡村义务教育的各大主体:学生,教师,家长等进行了访谈。

研究结果随着我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逐年增加、农村人口出生率持续降低,农村学龄人口不断下降,各地根据2001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对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进行适当合并。

那么这些政策背后,农村义务教育真正的现状又是什么?在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米山镇云东村云泉中学半年的支教经历,使我真真切切地、设身处地地了解了农村现在的义务教育现状,也许这一所学校的状况不足以说明所有的问题。

因此,在这次的调研报告中,我做了很多相关方面的准备与资料的收集,可以这样比较肯定的说,我们面临的农村义务教育问题依然是严峻的。

一:乡村教育的总体状况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方略的实施,我国农村中小学取得的成绩是众所周知,有目共睹的,我国农村教育事业驶入了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轨道。

目前,在我国农村普遍实施了根本意义的九年义务教育免费机制,不仅巩固和加强了农村义务教育普九成果,同时,还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创建进程。

撤点并校后山区农村小学教育资源配置困境研究

撤点并校后山区农村小学教育资源配置困境研究

撤点并校后山区农村小学教育资源配置困境研究撤点并校是指将一定数量的小学或初中撤掉,让学生统一到一个学校就读,以节省教育资源和提高教学质量。

但对于山区农村小学来说,撤点并校在资源配置上带来了一些困境。

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研究。

一、撤点并校后的资源配置问题撤点并校后,小学的人口规模会发生变化。

对于较小的学校,学生数量减少可能意味着有些教师岗位被裁撤,有些老师也可能被迫离开自己习惯了的岗位。

相应的,学生增加可能意味着教育设施和课程资源不足。

这样,增加学生和缩减教师相互配合会导致教育资源相对集中,而不是广泛分散。

虽然提高教学质量是撤点并校的重要目标之一,但这样做不一定能够实现这个目标。

在学生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学校可能需要更多的教室、更多的课程资源和更高水平的教师。

但是,在撤点并校过程中,新学校可能还没有足够的资源,这会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

即使有了更高水平的教师,也可能因为学生人数多、资源较少而难以带好课堂。

二、如何解决撤点并校后的资源配置问题为了解决撤点并校后的资源配置问题,一些措施可以采取。

首先,应该在撤点并校设计的早期,给予农村学校的决策者更多的话语权,让他们对自己的学校做出重要的选择。

决策者需要有选择的能力,可以考虑一些措施:一是鼓励增加当地学童的学费补助,以补充全国范围内的教育补贴的不足。

这样大学校才会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二是通过建造新的小学,以支持远离已撤销小学的十字路口村庄的发展,同时减轻原本面临饱和的大学校的负担;三是通过发展程度更高的可支配资源收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质量间的关系。

在采取上述措施的同时,应通过性别平等,照顾弱势群体等方法,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

此外,还可以通过合理的行政管理和人力资源配置,确保学校的教育资源充足。

总之,撤点并校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虽然教育资源短缺可能会导致撤点并校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采取适当的措施可以缓解冲突,提高教学质量,有益于农村小学的长期发展。

当前农村撤并学校安全隐患亟待解决调查与分析

当前农村撤并学校安全隐患亟待解决调查与分析

当前农村撤并学校安全隐患亟待解决调查与分析当前农村撤并学校安全隐患亟待解决调查与分析引言:在当前农村撤并学校的过程中,安全问题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农村学校安全隐患多发且严重,严重威胁到学生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

本文将就农村学校撤并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农村学校撤并现状的调查分析1.1 安全隐患的存在据不完全统计,农村学校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如学校周边交通不便、交通路口缺少交通信号设施、校园周界不完善、消防设备不齐全、食堂卫生问题突出等。

这些安全隐患不仅严重危及学生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导致生命的危险。

1.2 安全事故频发由于农村学校缺乏安全管理措施和安全设施,学生在校期间容易发生意外事故,如高空坠物、墙体倒塌、交通事故等。

这些事故往往造成学生受伤或死亡,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严重影响。

1.3 家长和社会的关切农村学校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家长们担心自己的孩子在学校无法得到安全保障,社会也对农村学校撤并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提出了批评和质疑。

这种关切与批评促使教育部门和政府必须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确保学生的安全。

二、造成农村学校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2.1 资金不足农村学校常常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缺乏足够的经费进行安全设施的购置和维护。

由于经费不足,学校往往拖延或无法完成安全设施的建设,导致安全问题不断发生。

2.2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相比城市学校,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校舍老化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这种滞后在学校撤并过程中会更加明显,撤并后的学校无法承载原来两所或以上学校的学生,学生人数过多,校舍无法满足安全要求。

2.3 教育资源不均衡农村学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一些校区相对较少人口的地区无法获得足够的教育资源。

因此,在撤并过程中,学生会被安排到学生人数相对多的学校就读,进一步加大了学校安全隐患。

三、解决农村学校撤并安全隐患的建议3.1 加大财政投入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学校的财政投入,确保学校有足够的经费购置和维护安全设施。

xx小学撤并情况汇报.doc

xx小学撤并情况汇报.doc

xx小学撤并情况汇报.doc
xx小学撤并情况汇报
篇一:云锦小学村级校点撤并工作自查报告
云锦小学村级校点撤并工作
自查报告
一、学校基本情况
学校地处泸县东部的边远乡镇——云锦镇,学生多,教师少,教师编制严重紧缺。

村校校点分散,规模小,班级学生少;而中心校班额却普遍偏大,最大班额80多人,平均班额77人之多。

二、校点布局规划
当时,多数村校学生愿在中心校就读,教师也不愿留驻村校。

为此,学校汇同镇、村两级共同拟定出了云锦小学校点布局规划。

三、措施与办法
1. 调查摸底务必扎实。

要撤并一个校点,事前必须做调查,了解清楚学生的意愿和家长的想法,绝大多数学生、家长都同意,那才有可能实施撤并,启动撤并方案。

2. 积极争取镇政府和村两委的支持与配合。

情况摸清了,要向上级镇政府作汇报,政府同意了撤并方案,还得给村两委作通报,让村两委在群众中早作宣传动员,才能使校点撤并工作顺利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对农村小学撤并问题的调研报告————————————————————————————————作者:————————————————————————————————日期:工商管理学院关于对农村小学撤并问题的调研报告优秀社会实践论文申报申报团队:鸿缘支教团队摘要大学生为加强锻炼,学习社会知识,践行科学发展观,必须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

今于2011年暑假之际,就研究农村小学撤并的现状。

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我院解家康,尤悦怡,马志顺,朱玲玉,张思琪,李龙飞,王海滨,刘云飞,赵贝贝,王利平,马浩,任柯苏,杨宁等13名同学组成鸿缘社会实践团队,奔赴禹州农村。

按事先拟定的«调研策划书»及«农村教育现状调查问卷»、«农村小学撤并问题家长卷»、«农村小学撤并问题专家卷»开展了专题调研活动。

我们团队进驻梁北镇董村店小学后,为便于下乡开展调研,即分为两个组。

从7月11日至7月20日的十天内,我们共走访了27个自然村,访谈人数逾700多人,做问卷达900多份。

调研对象:1、教育系统在职工作者;2、农村小学学生家长;3、乡镇政府公职人员及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知识分子。

调研目的:通过当地农村大规模撤并小学的现状,探究产生及影响的全方面原因,分析该项政策在当地实施的利弊。

经对话访谈,我们不但掌握了农村教育的第一手资料,而且也从中磨练了自己,克服了生活上的诸多不便。

【关键字】农村教育社会实践调研目录目录 (3)一、调研的背景介绍 (4)二、禹州农村小学撤并后的现状 (4)三、团队对小学撤并中若干问题的看法 (6)第一点,部分不再编制内的代课教师在撤并后何去何从?.. 6 第二点,撤并后的农村学校土地如何得到安置? (7)第三点被撤并小学自身存在的问题? (7)第四点,对禹洲地区农村复式教学的看法。

(8)第五点,撤并小学与留守儿童之间的联系。

(9)第六点,对于撤并小学问题该不该“一刀切”? (10)第七点,撤并学校是否与官员政绩挂钩? (11)四、专家对农村小学撤并的看法 (11)五、团队结论 (12)一、调研的背景介绍20 世纪90 年代末以来, 我国曾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中小学布局调整。

从1998年到2006年的8年时间内, 我国小学总数从60.96万所减少到34.16万所, 减少数将近一半,其中绝大部分在农村。

这样的调整虽有集中办学规模的效应, 有助于减轻财政压力, 提高了中心小学的办学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 但是亦可能对农村教育和农村儿童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对新农村建设也会造成不良后果。

就河南全省的小学总数,也从1978年的48772所减少到2009年的29420所,据观察得知,这些减少的小学大部分都是农村的小学。

原来农村,村村有小学,由于政府有关部门在此政策下,为减轻面临的财政压力,片面追求集中办学的规模效益,撤并了很多小学,导致农村的学校变得非常少,公办小学逐渐走向消失。

鉴于上述现状,我们团队选择了经济和教育处于全省中上等的处于河南中部的禹州市。

以禹州农村地区为主,同时辐射周边的几个县市作为探测性的调研。

因禹州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被誉为华夏第一都。

又以钧瓷文化、大禹文化、中医药文化著称。

且城市建设成就显著,规模位居河南省县级城市第一位。

该市依托资源和区位的优势,发挥了产业带动作用,使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位列全国各项综合实力的百强县。

截至2008年底,禹州市总人口为121.3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9.4万人,占总人口的32.46%,农业人口81.96万人,占总人口的67.54%。

而地区共有中小学462所,在校学生达到176282人,其中小学380所,学生113569人。

二、禹州农村小学撤并后的现状1998年,政府提出农村办学应集中人力与资金,办好中心学校。

其做法是重点办好管理区(片区)和乡(镇)中心小学以上的完小,逐步完善办学条件,力争扩大办学规模,配备相应教师,开办寄宿制,逐步减少现有村小、保留居住极分散的山区少数教学点。

因此自2001年全国大规模的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开展以来,部分地区,尤其是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农村地区集中力量改善了一批乡镇中心学校的办学条件,使合并后的中心学校实现了一定的规模效益,当地的教师队伍质量与教育教学水平也得以提高。

但是,部分地区的地方政府往往不能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地执行调整政策,因而盲目地撤并和减缩当地农村中小学校,凸现出许多新的问题。

因此我团队在禹州调研期间,走访了以梁北镇为中心的各个乡镇政府以及辖区内有代表性的15个村委会,通过访谈政府公职人员(主要是镇领导,办事员)、村委会干部对当地农村教育的介绍,得知近年来,由于适龄人口的减少及一些有条件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城区学校,加上农民工随迁子女到城市就读。

致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生源流失严重,不少农村小学找不到学生而愈发冷清。

几乎与此同时,由于农村小学大部分教师都是原先转为公办的民办老师,现在他们大都已经退休。

也由于地理位置,城乡发展不均衡等原因,新鲜血液的补充还不能满足需要,导致目前农村小学老师队伍青黄不接。

梁北镇秦村有位老者,也和队员深刻地谈了撤并小学带来的负面影响,经过整理他有三大直观问题:一是好好的学校废弃了,现被撤掉的学校多数空置或无法利用。

其中有多所是省、市扶贫工作队资助建成的希望小学,投资较大,建筑质量较高,如今却是“铁将军”把门,校园内杂草丛生。

对此村民们望着这些腾空的学校,无不流露惋惜之情。

二是因为开支增大,导致学生辍学,学校撤并也给学生上学带来诸多困难,农民支出增加。

这位老者算了一笔账说,“村民收入本来很少,每年种地收入仅八九百元,加上村民外卖药材收入,一年下来人均也就一千来元。

现在孩子进寄宿制学校,每月伙食近100元,加上各种费用,一年下来也得一千多元(见图一)。

可见供孩子上学太费劲,若在村里上学,哪能有这么大开支?”现由于学校距离远了,不少有条件的家长皆选择送孩子 (图一) 到县城上学。

甚至有的农户到县城还为孩子上学陪读,地里农活已无暇顾及。

然而一些没有条件的农户无可奈何,只好任由孩子辍学在家。

三是城里学校人满为患。

因随着大量农村孩子涌入城里上学,一些村里出现了“空壳”学校,学生少,而县城的学校却学生多,加重了学校负担,影响了教学和管理效果。

据家长反映,由此有的孩子一个星期才洗一次脚,不少孩子和衣而睡。

由于小孩多,生活上老师照顾不过来,经常有学生生病,影响了学习。

一些学生还因为不适应环境还产生了畏学情绪。

在了解这一严峻的现实后,团队将下基层向小学生农民家长发放了300份«农村小学撤并问题家长卷»、«农村教育现状调查问卷»具体了解问题。

得出的结论与官员介绍出入不大,我们调研的对象中,接近90%是家庭年人均收入在3000元以下,文化程度在小学、初中水准的农民群体,这是禹洲地区农民特征最集中29109911130农村小学生每年上学支出500元以下500-1000元1000-1500元1500-2000元2000元以上的体现。

在问及当前农村教育的质量现状看法时,有八成受访者选择了“不好”或者“非常不好”的选项,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几乎全部受访者对其子女的教育都非常重视,表现在他们平均对子女的教育花费占到家庭总收入的20%,其实就像许多城市家长一样,农村家长同样重视子女教育与素质培养,希望他们将来能有一技之长赖以谋生,进而成为国家的人才。

但对于目前落后的农村教育,受访者也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们认为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低下的弊端。

在问及调研的核心-----撤并问题时,有28%的家长经历过因小学撤并而被迫转学的情况,而对于撤并后学生上学问题,56%的家长愿意让孩子去附近村庄上学,还有13%的家长更是希望孩子去县城介绍更优质的教育,只是他们最为担心的是孩子上学途中的安全,学校的管理。

对于那些不舍得将孩子送去外地读书的家长,有76%的人认为应该在村里建小学,并且自己也愿意为此出钱出力。

而对于学校撤并,有82%的受访家长称政府没有主动征求过他们的意见,更不提采纳商议了。

当时我们也做了假设,即“如果政府的教育经费有限,您是希望集中精力办好一所学校还是尽可能保留每所学校”,选择前者的占到84%,只有11%的受访者选择后者。

“在撤并小学,由此一部分路远的农民产生了交通支出和寄宿支出”,这部分增加的支出,62%的人认为应该政府与农民共同承担,其中政府为主,而20%的人觉得这钱应该全部由政府买单。

在我们调研地区,绝大多数撤并学校均是公办小学,不可否认公办小学教育这几年在全国都是江河日下,究其原因74%的受访者认为公办老师责任心缺乏,工资待遇低。

面对撤并不免造成部分贫困地区存在着复式教育的情况,有将近七成受访者直言反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一块进行复式教学。

三、团队对小学撤并中若干问题的看法第一点,部分不再编制内的代课教师在撤并后何去何从?2000年,我省只要符合条件的民办教师都已转为公办教师,按说,不应该再有代课教师了。

但目前,在我省不少地方还存在数量不等的代课教师。

这些代课教师有乡镇和村聘请的,也有学校自己聘请的。

这又是为什么呢?原因有三:一是遗留的问题。

民办教师转正时,有一小部分不符合条件的而没有转正,虽未转正,但农村教学又确实需要,所以就留了下来。

二是教师编制核定后,各地编制都已满员甚至超编,加之一些地方财政困难,故那时除了本科生外,不少地方迄今几乎没接收一名大专或中专毕业生。

而每年又都有一批教师或退休或因年龄大、知识老化等原因不适合在一线教学,导致教师人手短缺,只好请代课教师。

三是由于学校规模小,如果按师生比例配教师,一些只有五六个或七八个学生的教学点一个教师都不能配。

但这些教学点还撤不了,因为村村路远,让六七岁的孩子每天跑一二十里甚至更远的路去上学又不太现实。

怎么办?只有请代课教师。

在梁北镇就有50余位初中毕业,没有教师资格证的代课老师。

面对禹州的代课老师群体,他们每个月仅四五百元工资,也没有医疗、养老等福利,生活显然已很难维持,而干的活也不比一般老师少。

即便国家不实行撤并政策,他们也会由于自身能力的原因被清退。

像这样对农村教育发展过大力的人来说,似乎是可悲的。

我们在朱庄小学便遇到一位代课老师,言谈间他充满了对未来的无奈。

诚然,我们团队建议教育部门对其在撤并前,应对代课老师进行考核,优秀者进入编制,或者安排他们培训,帮助其发展谋生技能,再者对其进行适当财政补助,对于这希望大家都要担其责任。

第二点,撤并后的农村学校土地如何得到安置?近几年各地在小学撤并过程中,由于教育体制改革、土地制度等原因,常常涉及到撤并后学校土地权属的争议问题。

因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对土地的使用权并没有做出明确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