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论文修改

合集下载

汤冬生的寄生虫论文

汤冬生的寄生虫论文

通过《人体寄生虫学》课程学习—谈谈如何防治寄生虫病的流行摘要:据新华网报道。

在50年代,我国由于寄生虫病引起的疟疾的年发病人数逾3000万,1990年降到17.5万;1992年全国疟疾1829个流行县(市)中,已有937县(市)达基本消灭的标准。

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的日本血吸虫病,流行于长江流域12个省(市、区),患者人数达1190万,经过几十年防治工作,累计治愈病人1100万人;1992年底,全国380个流行县(市)已有259个县(市)达到消灭或基本消灭标准。

建国以来,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工作才被提到议事日程,首先对流行严重,危害最甚的五大寄生虫病的防治付出极大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关键词:寄生虫病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所谓寄生虫病,就是指人体由于不同途径感染寄生虫,而引起病症的现象。

首先,寄生虫病能在一个地区流行,该地区必须具备完成寄生虫发育所需的各种条件,也就是存在寄生虫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

此外,尚受生物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当这三方面因素有利于寄生虫病传播时,在此地区才可有相当数量的人获得感染,而引起寄生虫病的流行。

1·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1·1 传染源人体寄生虫病的传染源是指感染了寄生虫并能排出病原体,成为传播来源的人或动物,包括病人.带虫者和储存宿主。

例如,日本血吸虫的病人.带虫者和水牛等保虫宿主都是日本血吸虫病的传染源。

另外,作为传染源,其体内存在并可排出寄生虫生活史中的某个发育阶段,且能在外界或另一宿主体内继续发育。

例如感染多种蠕虫的带虫者或患者从粪便排出蠕虫卵;溶组织阿米巴带虫者可排出包囊;虫卵或包囊在排出时即有感染性,或在适宜的外界环境中发育到感染阶段(感染期)。

感染阶段是指寄生虫侵入宿主体内能继续发育或繁殖的发育阶段。

1·2 传播途径指寄生虫由传染源传播到易感人群的全过程,称为传播途径。

寄生虫离开传染源后,必须发育至一个特定的阶段,通过人体合适的部位,以某种可行的方式才能成功进入下一个易感人群。

肠道寄生虫流行特征及防治概况论文

肠道寄生虫流行特征及防治概况论文

肠道寄生虫流行特征及防治概况【中图分类号】r5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482-01肠道寄生虫是指主要寄生于人体肠道内,依靠吸食人体的营养而生存和繁殖的虫类,是人体寄生虫中最常见、分布最广的一类。

肠道寄生虫的种类多,在人体内寄生过程复杂,其各发育期不一定都在肠道,因此引起的病变也就并不限于肠道。

肠道寄生虫感染在全球都有流行,尤其是经济水平不发达、卫生环境不良的发展中国家更为严重,我国也是流行的国家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肠道寄生虫病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笔者就国内外肠道寄生虫感染概况、流行因素等进行综述。

1 肠道寄生虫的分类1.1 按寄生虫种属分类线虫:常见的有蛔虫、鞭虫、美洲钩虫、十二指肠钩虫、蛲虫、粪类圆线虫、旋毛虫等。

吸虫:华支睾吸虫、异形吸虫、布氏姜片吸虫、日本棘隙吸虫等。

绦虫:曼氏迭宫绦虫、阔节裂头绦虫、猪带绦虫、牛带绦虫、棘球绦虫等原虫:溶组织内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纤毛虫等。

1.2 按传播方式分类土源性寄生虫:这类寄生虫在其生活史发育过程中不需要中间宿主,虫卵或幼虫直接在外界发育为感染期。

主要有蛔虫、鞭虫、钩虫、蛲虫等。

食源性寄生虫:又可分为动物源性、植物源性等几类,动物源性主要包括旋毛虫、棘鄂口线虫、异尖线虫、华支睾吸虫、异形吸虫、猪带绦虫、牛带绦虫等;植物源性最常见的是布氏姜片吸虫。

水源性寄生虫:以原虫为主,主要介水传播,主要有溶组织内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纤毛虫、隐孢子虫等。

2 流行特征2.1 土源性寄生虫流行程度已减轻我国曾是肠道寄生虫病严重流行的国家之一,经过多年的防治、环境和生活改善,流行程度已逐渐减轻,第二次全国人体寄生虫病现状调查与第一次相比,城乡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下降了63.65%[1],感染高发区集中在西部和中部地区。

广东省2002年调查蛔虫、钩虫、鞭虫、蛲虫的感染率分别为7.79%、6.46%、5.70%、30.38%,2009年调查感染率分别为0.88%、2.14%、1.74%、24.80%[2],有较为明显的下降。

寄生虫论文

寄生虫论文

通过《人体寄生虫学》课程学习谈谈如何防治寄生虫病的流行院系:护理学院班级:12涉护(1)班教授:汤冬生学生:学号:成绩:摘要:寄生虫是指依附于其它生物体表或体内,并以其它生物体为主要能量来源及其以其它生物体作为生存繁衍重要环节的动物。

寄生虫寄生于人体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伤害,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寄生虫病的防范与治疗。

关键词:寄生虫,危害,防治措施,治疗药物寄生虫病是一些寄生虫寄生在人和动物的身体里所引起的疾病。

寄生虫病是世界上分布广、种类多、危害严重的一类疾病。

寄生虫病能在一个地区流行,该地区必须具备完成寄生虫发育所需的各种条件,也就是存在寄生虫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

此外,尚受生物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当这三方面因素有利于寄生虫病传播时,在此地区才可有相当数量的人获得感染,而引起寄生虫病的流行。

人体寄生虫病的传染源是指有人体寄生虫寄生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带虫者和储蓄宿主(家畜,家养动物及野生动物)。

作为传染源,其体内存在并可排出寄生虫生活史中的某个发育阶段,且能在外界或另一宿主体内继续发育。

例如感染多种蠕虫的带虫者或患者从粪便排出蠕虫卵;溶组织阿米巴带虫者可排出包囊;虫卵或包囊在排出时即有感染性,或在适宜的外界环境中发育到感染阶段(感染期)。

感染阶段是指寄生虫侵入宿主体内能继续发育或繁殖的发育阶段。

一:影响寄生虫病流行因素(一)自然因素;包括温度、湿度、雨量、光照等气候因素,以及地理环境和生物种群等。

气候因素影响寄生虫在外界的生长发育,如温暖潮湿的环境有利于在土壤中的蠕虫卵和幼虫的发育;气候影响中间宿主或媒介节肢动物的孳生活动与繁殖,同时,也影响在其体内的寄生虫的发育生长,如温度低于15~16摄氏度或高于37.5摄氏度,疟原虫便不能在蚊体内发育。

温暖潮湿的气候,既有利于蚊虫的生长、繁殖,也适合蚊虫吸血活动,增加传播疟疾、丝虫病的机会。

温度影响寄生虫的侵袭力,如血吸虫尾蚴对人体的感染力与温度有关。

护理专业病原微生物寄生虫部分教学的几点体会论文

护理专业病原微生物寄生虫部分教学的几点体会论文

护理专业病原微生物寄生虫部分教学的几点体会【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192-02人才培养室职业教育的生命线,今年来,国家提出职业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所以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但要重视理论,重视知识,而且还要重视技能和实验。

为了做的更好,将今年来在护理专业教学中,病原微生物寄生虫部分的教学的几点体会总结一下。

树立先进教学理念,科学拟定教学大纲。

寄生虫学检验为形态学内容,新仪器、新技术、新方法的使用依然不可替代镜下形态学观察这一传统经典的检验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学生在校实验实训和医院生产实习质量,首先须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并保证其顺利实施和完成。

《寄生虫学检验》虽为专业课,但仅有6个学时。

为此,该课程建设以应用为目的,根据以”必需、够用”为度构建教学内容体系,以多元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实施教学。

改变过去以寄生虫生物学为重点的传统教学模式,以绝大多数医学生今后工作中的实际需要为准则来重设教学内容,以讲清主题概念、突出应用为教学宗旨,改变过去过分强调寄生虫学的系统性与完整性现象,如寄生虫的分类地位,过细的虫体结构,生活史中的繁琐环节和发育过程等;在保留成虫大体标本与染色标本,寄生虫所致病变组织,幼虫及中间宿主观察等内容的基础上,把教学重点放在肠道蠕虫卵、肠道原虫包囊及其他组织、腔道的蠕虫卵及原虫[1]。

合理的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寓教于乐。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应用普及,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成为高校教育教学资源不可缺少的环节,其中多媒体在现代化医学的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3]。

开发制作理论试题库,建立实践考核评分标准体系。

制作理论试题库,采用电脑随机抽题自动评分,对学生的考核成绩综合评估,即理论与实践并重,使教学质量客观真实[1]。

人体寄生虫防治结课论文

人体寄生虫防治结课论文

人体寄生虫防治结课论文论文名称:蛔虫主讲教师:邢建新学号: 2013508154姓名:徐杨蛔虫摘要:蛔虫感染目前是全球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一直以来威胁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居民特别是广大儿童身体健康的重要原因。

产卵量大、虫卵抵抗力强、生活史简单,无需中间宿主、用未经处理的人粪施肥或随地大便以及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等因素都与蛔虫的感染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蛔虫的形态、生活史,蛔虫病的病症、治疗以及流行等方面综合阐述。

关键词:蛔虫;形态;生活史;病症;防治正文蛔虫是无脊椎动物,线形动物门,线虫纲,蛔目,蛔科。

蛔虫感染是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国家的公共卫生问题。

我国是以农村人口居多的农业大国,蛔虫病在我国农村广泛流行。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蛔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我国人群的蛔虫感染仍不容乐观,特别是广大学龄儿童。

一、蛔虫的形态成虫:蛔虫是人体肠道内最大的寄生线虫,成体略带粉红色或微黄色,体表有横纹,形似蚯蚓,圆柱状,体表有细横纹和侧线,雌雄异体,具有唇瓣。

雌性蛔虫成虫长20-35cm , 生殖器官双管型。

雌性蛔虫成虫长15-31cm,尾端卷曲,有交合刺1对。

受精蛔虫卵:平均大小60 45 m,宽椭圆形,呈棕黄色。

卵壳较厚,自外向内分三层,分别是受精膜、壳质膜和蛔甙层。

壳外有一层蛋白质膜,凹凸不平,卵细胞与卵壳间有新月形空隙。

未受精蛔虫卵:平均大小90 40 m,长椭圆形,也呈现棕黄色。

壳质层与蛋白质膜均较薄,无蛔甙层。

内含许多大小不等的折光性颗粒。

二、蛔虫的生活史雌、雄成虫交配后雌虫产卵,卵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环境,受精卵在荫蔽、潮湿、氧气充足和适宜温度(21~30℃)下,,经2周,其内的卵细胞发育成第一期幼虫,再经一周,在卵内第一次蜕皮后发育为感染期卵.。

感染期卵被人吞入,在小肠内孵出幼虫。

幼虫能分泌透明质酸酶和蛋白酶,侵入小肠粘膜和粘膜下层,钻入肠壁小静脉或淋巴管,,经静脉入肝,,再经右心到肺,穿破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在此进行第2次和第3次蜕皮,,然后,再沿支气管、气管移行至咽,,被宿主吞咽,,经食管、胃到小肠,在小肠内进行第4次蜕皮后经数周发育为成虫。

寄生虫论文 蜱的防治

寄生虫论文 蜱的防治

蜱的防治摘要:蜱是动物体表常见的寄生虫,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可叮咬人类、哺乳动物、鸟类、爬行类及两栖类。

蜱的危害直接表现为被叮咬动物骚动不安和伤口感染而导致的生产性能下降,大量寄生时,蜱分泌的毒素可引起动物麻痹,造成蜱瘫。

此外,蜱是莱姆病、斑疹热、泰勒虫病和无浆体病等疾病的传播媒介。

蜱及蜱传病给人类健康和动物生产带来的威胁,已成为全球医学界和兽医学界倍加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本文以蜱的病原和天敌为重点,对蜱进行介绍和预防,对国外蜱的生物防方法进行概述。

关键词:蜱虫预防生物防治2010年9月8日,河南省信阳市卫生局疾控专家介绍,正在当地传播的疑似无形体病,目前尚无法从根源上预防。

国内有12个省份发现疑似无形体病例,这些地区的特点都是山区或水域丰富的地方。

卫生部专家介绍,蜱虫叮咬是目前无形体病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

蜱虫叮咬携带病原体的宿主动物后,再叮咬人时,病原体可随之进入人体引起发病。

但有研究发现,直接接触危重病人或带菌动物的血液等体液,有可能会导致传播,但具体传播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该病全年均有发病,发病高峰为5’10月。

除了无形体病,蜱虫还可以传播森林脑炎、新疆出血热和莱姆病等,这些病症状有部分类似之处,也给蜱虫传疾病的早期诊断增加了难度。

蜱属于寄螨目、蜱总科。

成虫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的盾板,通称为硬蜱,属硬蜱科;无盾板者,通称为软蜱,属软蜱科。

全世界已发现的约800余种,计硬蜱科约700多种,软蜱科约150种,纳蜱科1种(仅存于非洲)。

我国已记录的硬蜱科约100种,软蜱科10种。

蜱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

蜱(pí)也叫壁虱,俗称草扒子、狗鳖、草别子、牛虱、草蜱虫、狗豆子、牛鳖子在四川方言中有叫逼煞(读音)等。

蛰伏在浅山丘陵的草丛、植物上,或寄宿于牲畜等动物皮毛间。

不吸血时,小的才干瘪绿豆般大小,也有极细如米粒的;吸饱血液后,有饱满的黄豆大小,大的可达指甲盖大。

(整理)寄生虫学论文.

(整理)寄生虫学论文.

概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卫生水平的提高,寄生虫病已经不再是危害人民健康的主导疾病。

因此,长期以来在临床上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对寄生虫病重视不够,结果导致误诊、漏诊。

事实上,很多寄生虫病仍广泛存在;而且,随着环境污染对生态平衡的破坏、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以及艾滋病的泛滥,某些寄生虫病有抬头趋势。

在这种形势下,加强医学生在大学期间对医学寄生虫学的学习已经势在必行!因此为了适应中国经济建设的需要和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必须深入持久地开展。

了解、掌握和更新寄生虫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则是寄生虫学工作者和医学工作者应当肩负的重要任务。

医学寄生虫学属病原生物学,是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基础课之一。

它是研究人体寄生虫病病原的生物学、生态学、致病机制、实验诊断、流行规律和防治的科学。

中国近代医学寄生虫学大约起始于1870年,首先是由一些供职中国海关的外国医生,借助他们的特权在中国一些城市、农村开始了寄生虫病流行情况的调查。

中国的寄生虫学工作者是在1921年后才开始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到1934年中国动物学会成立之时,在寄生虫学及寄生虫病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

作为几千年来中国古老文明的代表中医学在治疗典型的寄生虫病时,有其独特的治疗方法,那么什么叫驱虫药呢?凡以驱除或杀灭人体寄生虫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驱虫药药。

如:使君子,雷丸,苦楝皮,鹤虱等。

本类药物多具毒性,入脾、胃、大肠经,对人体内的寄生虫,特别是肠道内寄生虫,有毒杀、麻痹作用,促使其排出体外。

此类寄生虫病患每见绕脐腹痛、不思饮食或善饥多食、嗜食异物,久则出现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腹大青筋暴露、浮肿等症状。

也有部分病人症状较轻。

我们中医在治病的时候强调的是以阴阳为总刚,所以中药在治疗寄生虫病时,常可以调和营卫、脾胃等,在治疗寄生虫病的同时还可以维持机体的阴阳平衡。

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相对于西医来讲中药在治疗寄生虫病更安全,副作用更小等(比如青蒿)。

曼氏裂头蚴寄生虫病的研究论文(共2篇)

曼氏裂头蚴寄生虫病的研究论文(共2篇)

曼氏裂头蚴寄生虫病的研究论文(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关于曼氏裂头蚴寄生虫病的研究脑裂头蝴病(cerebralsparganosis)是曼氏迭宫绦虫的幼虫——曼氏裂头蚴寄生于人脑内所形成的中枢神经系统寄生虫病。

临床较为少见,易误诊。

本文对1例表现为反复头痛伴恶心呕吐的脑裂头蚴感染的儿童病例进行报道,并复习相关文献,就本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

1病例报告患者,男,6岁,因“间断性头痛伴恶心、呕吐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呈针刺样、蚁爬感,伴恶心、呕吐,呕吐后症状好转,未在意。

2012-09-13再次出现上述症状,就诊于当地,行脑MRI提示右侧颞顶枕叶异常信号(图1),行脑电图检查可见各导联广泛的低-中幅0波,行腰穿查脑脊液蛋白为/L,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予抗炎及甘露醇治疗(具体不详),症状好转后出院。

2012-10-08再次出现上述症状,就诊于当地,复查脑MRI及脑脊液检查未有明显变化。

血常规、生化等检查示:乳酸/L(参考值?/L),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5%),余正常。

尿便常规正常,未检及虫卵。

乙型肝炎病毒抗体、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梅毒标志物抗体、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叶酸及维生素B12、结核DNA定量、肺炎支原体抗体、结核杆菌抗体、IgG、IgA、IgM、补体(C3、C4)、类风湿因子、抗链球菌溶血素O等、ANA16项、尿有机酸代谢筛查、肉碱谱检查均未见异常,血液及脑脊液囊虫抗体(IgG)均阴性。

考虑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囊虫感染”,予降颅压、抗炎、抗病毒治疗2周后加用吡喹酮驱虫治疗(150mg口服3次/d)6d,好转出院。

之后间断出现头痛症状,于当地行驱虫等治疗(方案同前)共2次。

畜禽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治论文(共2篇)

畜禽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治论文(共2篇)

畜禽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治论文(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寄生虫病的猪场的综合防治最近几年来,因为猪场体外寄生虫病的发生,猪场技术人员对猪体外寄生虫病的防治和控制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例如:通过每天早上彻底打扫猪圈卫生,定期给猪圈消毒,保证猪的饮食卫生,猪病的及时治疗等方法有效的控制了猪体外寄生虫病在猪场的传播,从而提高了猪场的养殖效益,增加了猪场养殖户的养殖信心。

1猪场常见的体外寄生虫疥螨疥螨是生活在猪的皮肤表层里的寄生虫,其长时间大量的寄生,可引起猪的过敏性疾病,或者皮肤病等,当猪身上寄生这些寄生虫时,猪的症状先表现在头部,这种疾病严重时,就会蔓延到全身。

猪身上寄生了这种寄生虫后,会出现身体痒,站立多动,严重时皮肤就会出血,而出血的地方受到感染后,给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创造了条件,多种疾病接踵而来,还可能导致猪的身体出现组织增生等。

血虱血虱是一种靠吸食宿主血液为生的寄生虫,其一般寄生在猪的身体表面。

有两种传播途径,即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

直接传播是血虱直接从已感染的宿主身上通过直接接触而感染健康动物;间接传播是血虱通过食物和其他可以接触猪的物体进行传播。

血虱的传播不分时间、地点,可以在任意时间,任何地方传播。

所以防治血虱病的传染要及时到位,一旦感染了血虱,猪很快会表现出多种症状,如突然饮食量下降,慵懒不动,皮肤上有明显的叮咬斑点,有的能发现虫体等。

蜱虫蜱虫和血虱一样都通过吸血来危害宿主,但蜱虫是导致猪死亡率最高的寄生虫之一,在吸血的同时也传播了许多种其他的疾病。

只有少量的蜱虫出现在猪的身体上时,猪没有太多的病理变化,但是当越来越多的蜱虫出现在猪的身体上时,猪就开始变的躁动不安,时常蹭痒,同时会发现猪身上有红点出现,并且增多,甚至这些红点还会流出分泌物。

当大量蜱虫吸食猪血和传染多种的疾病后,猪就会出现贫血,表现出多病的症状,最后可能导致死亡。

农村学校寄生虫病防治论文

农村学校寄生虫病防治论文

农村学校寄生虫病的防治初探【摘要】小儿肠道寄生虫种类很多,患病率几乎可达95%,尤其以蛔虫、钩虫、蛲虫最为常见。

福州鼓楼医院肠道门诊主任指出,儿童定期进行化验大便,弄清体内有无寄生虫,或由哪种寄生虫,十分重要,下面就蛔虫、钩虫、蛲虫此三种常见寄生虫做简单介绍。

我国是一个寄生虫病危害深重的国家,如何了解寄生虫病的危害,特别是在农村的学校中加以及早预防和控制此病的蔓延是摆在我们广大农村医务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介于此笔者结合多年对该病的研究发表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农村学校;寄生虫病;防治【中图分类号】r383.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549-01寄生虫病大致分为蠕虫病和原虫病,其流行与贫困相伴,因而高发地区主要在农村,感染率达50%~80%。

我国幅员辽阔,环境或水源污染较重,南北气候和居民的饮食起居不同,致使寄生虫种类较多。

(1)蛔虫病:多见于5~15岁儿童。

轻者可无症状,稍重者有食欲不振、腹泻、便秘、上腹或肚脐周围疼痛、营养不良;严重者可引起胆道蛔虫或扭结成团而造成肠梗阻。

(2)钩虫病:虫卵随大便排出后,发育成感染期蚴虫,次蚴虫钻进皮肤,通过小静脉或淋巴管入血,依次到心、肺、支气管、咽喉、小肠上段,3~4周后发育为成虫。

成虫叮咬在小肠壁上吸血,一面吸血一面排血,导致钩虫性贫血。

(3)蛲虫(线白虫)病:传播途径是由肛门-手-口,雌虫常在夜间爬出,在肛门或会阴部产卵而引起奇痒。

卵经手、食物、空气等途径入口,在十二指肠或小肠发育为成虫寄生于盲肠。

蛲虫病多见于幼儿,症状较轻,主要为肛周奇痒,尤在夜间更甚,其他有腹泻、恶心、消瘦、厌食等症状。

如仔细查找肛周,有时可见到白色线头样的蛲虫。

(4)绦虫病:有猪、牛肉绦虫两种。

猪肉绦虫的虫卵或妊娠节片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了饲料被猪吞食后,虫卵进入猪的小肠,经孵化后在横纹肌上发育成囊尾蚴,人若吃了未煮熟的含有囊尾蚴的猪肉,囊尾蚴便在人小肠内脱壳并发育,引起猪肉绦虫病。

医学寄生虫学说课教学设计及体会论文

医学寄生虫学说课教学设计及体会论文

医学寄生虫学说课教学设计及体会[摘要] 说课是一种迅速提高教师群体水平的好形式。

也是培养造就研究型、学者型教师的新途径。

本文以似蚓蛔线虫为例,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各环节的教学设计对说课进行分析阐述。

[关键词] 说课似蚓蛔线虫教学设计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它是指教师在特定的场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评委、同行或教研室人员系统的口头表述自己对某节课(或某单元)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议,说者答疑,达到相互交流、相互切磋,从而使教学设计不断趋于完善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1】。

说课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它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医学寄生虫学作为一门医学基础课程, 它在医学院校所设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通过说课,将其教学设计各环节以简单明了的形式展现出来,对于其教学改革有极大的帮助。

笔者以似蚓蛔线虫为例,本着教学目标服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服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适合教学内容的思路进行教学设计,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各环节对说课进行分析阐述。

1.教材分析本次说课内容是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医学寄生虫学》(科学出版社出版,第3版)第6章第2节“似蚓蛔线虫”的教学设计与分析。

似蚓蛔线虫为线虫部分的代表虫种,其形态典型、流行范围广、感染率高、我们将其做为学习的重点虫种。

似蚓蛔线虫为学生学习医学寄生虫学总论后接触到的第一种寄生虫,在此之前,学生通过总论的学习,掌握了寄生虫学中经常使用的一些概念,对本课程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而系统学习本课程知识,并在教学中建立较好的学习方法,对于学生的日后的寄生虫学其他部分学习是必不可少的。

总的来说,本次课起到完善教学内容,为学生日后临床实践打下基础的作用。

同时在总论中我们已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接下来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继续的保持下去,本次课的授课水平也有很大的关联。

改革人体寄生虫实验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改革人体寄生虫实验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改革人体寄生虫实验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讨摘要:随着当代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国家对于高校人才的培养要求逐渐给出了更高、更深层次的标准。

与此同时,现代医学教育技术也在我们国家的医学教育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且在应用的过程中更深层次的凸显出其显著的地位和功能,成为了现代医学教育工作者们必须的教学工具。

本文就是在这样一种良好的前景条件下,针对于如何有效改革人体寄生虫试验教学模式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出了一点看法,并给出了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

关键词:人体寄生虫试验教学;创新能力;改革【中图分类号】r3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453-021 人体寄生虫试验教学现状分析人体寄生虫学是介于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之间的一门基础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人体寄生虫学既不是主干学科,学时数也不多,且在实际的医学应用中也不如其他学科那样广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难以得到学生的关注,从而在教与学之间形成了较大的矛盾和障碍。

考虑到寄生虫学是一门形态学课程,因此我们就将实验室教学看做这一学科进行良好教学的关键所在,如果这样一种教学方式的应用还不能起到对寄生虫教学改良的作用的话,就很难在有新的改观。

纵观现代医学课程中对于寄生虫学的教学方式,大体上都是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部分,但显而易见的是,在进行试验教学的时候,无论是教还是学,都是远不能满足实际的教学标准。

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仅仅只是简单的提供试验仪器设备,照本宣科的讲一下操作步骤,然后学生就依样画葫芦的进行实验,甚至于有的教师考虑到实验安全或者是仅仅出于节约时间和实验材料的目的,就对试验程序进行压缩,这样一来,学生就更加难以从实验中学到什么东西。

加之理论学习上的空缺,寄生虫学这样一门基础学科,就算是过去了,没有给学生留下什么有用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掌握,更不用提创新能力的拓展。

2 改革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的具体措施2.1 改进试验教材:理论不断丰富、技术不断进步,在这样一种社会发展的良好前景下,人体寄生虫学试验教学的相关教材也就应该相应的实现更新和调整。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论文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论文

黑热病流行区人与家养动物利什曼原虫感染摘要利什曼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诸多国内外研究显示:人与家养动物极易利什曼原虫感染。

近年来,其预防控制工作正进一步受到注。

控制传染源是预防控制传染病的重要环节,感染利什曼原虫的人和犬是该病的重要传染源已经毋庸置疑,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家畜感染利什曼原虫或在利什曼病传播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本文就利什曼原虫病的概述和新疆荒漠型黑热病流行区人与家养动物利什曼原虫感染研究进行讨论。

利什曼原虫病的概述主要对利什曼原虫生活史、利什曼原虫病的病原体、保虫宿主、传播媒介、分类地位和根据流行病学与流巧区地势地貌特点,我国黑热病的类型及其化理分布方面的说明。

新疆荒漠型黑热病流行区人与家养动物利什曼原虫感染研究进行讨论,主要对牛科动物、马科动物和家猫进行探讨。

关键字:利什曼原虫家养动物宿主感染生活史正文部分:黑热病又称内脏利什曼病,是经媒介白岭町咬传播的地方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杜氏利什曼复合体是黑热病的病原,其中包括杜氏利件曼原虫婴儿利什曼原虫肛耐細化的、恰氏利什曼原虫。

这三种原虫形态相似,巧寄生于内脏的巨酸细胞巧,引起内脏利化曼病,表现为不规则发热、脾脏巧大、贫血等。

若不治疗常因并发症导致死亡,病死率可高达90%。

三种原虫引起的黑热病及其流行病学方面的不同持点正被关注和逐步认识。

一、利什曼原虫病的概述(一)利什曼原虫的生活史利什曼原虫随着生活史的不同阶段而表现出不同的形态。

按其生活史的共同特点有前鞭毛体和无鞭毛体两个时期。

在白蛤体内,当雌性白岭刺叮患者或感染利什曼原虫的人或动物宿主吸血时,无鞭毛体即可随巨噬细胞摄入白岭的胃中,血餐被封闭在囊样的围食膜内,在血餐内无鞭毛体进行几次细胞分裂,随后分化成有鞭毛、能运动的前鞭毛体。

前鞭毛体在早期无感染能力,呈椭圆形的前循环期,经过几天的分裂后从围食膜中解离逸出,继续分裂并吸附于中肠微绒毛,以鞭毛附着于上皮细胞。

此后,一天内前鞭毛体进一步分化和成熟,形成具有感染能力的后循环期前鞭毛体,具有较长的鞭毛和很强的运动能力,随后侵入到白岭食道和咽部。

食品安全与寄生虫感染论文

食品安全与寄生虫感染论文

食品安全与人体健康课程论文食品安全与寄生虫感染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比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越来越多的新事物出现在了生活中,有的东西甚至被搬上了餐桌。

很多人不注意正确的饮食习惯,或是正确的烹饪方法及饮食心理,往往会染上严重的疾病。

在这其中,食源性寄生虫病就是最常见的一类病。

卫生部公布的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告时指出,随着人民饮食来源和方式的多样化,由食源性寄生虫病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食源性寄生虫病是指进食生鲜的或未经彻底加热的含有寄生虫虫卵或幼虫的食品而感染的一类疾病的总称。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参考徐艿南、甘运兴编著的《动物寄生虫学》中的绪论:“寄生虫是一种寄居在别的生物身上(体内或体外)的生物,被它们寄生的生物叫做宿主。

在寄生虫的生活史中,有或多或少的一段时间同宿主之间生物学和生态学上有着紧密的联系。

它们经常利用宿主作为食物的来源,并经常地或暂时地利用宿主有机体作为留居场所,同时局部地或完全地依靠宿主来调节它们和周围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

寄生虫在宿主体内进行发育、生长和繁殖,并给宿主带来危害。

寄生虫和宿主的关系是复杂的相互关系,这些关系都是通过它们的祖先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互关系、相互制约所形成的,如果这种关系被破坏,则寄生虫不能完成发育。

或趋于死亡。

寄生虫受到寄生虫危害的现象,叫做寄生虫病。

”关于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有以下几点:第一、食物传播。

所有的食物中毒都是以食物和水源为载体使致病因子进入机体引起的疾病。

第二、暴发性。

一起食源性疾病暴发少则几人,多则成百上千人。

在发病形式上,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多为集体暴发,潜伏期较长(6~39 小时);非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为散发或暴发,潜伏期较短(数分钟至数小时)。

第三、散发性。

化学性食物中毒和某些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多以散发病例出现,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上无明显联系,如毒蕈中毒、河豚鱼中毒、有机磷中毒等。

第四、地区性。

指某些食源性疾病常发生于某一地区或某一人群。

生物论文:人体常见寄生虫论文

生物论文:人体常见寄生虫论文

人体常见寄生虫摘要:在生物界里,有一些低等动物不能在外界自生生活,必须暂时或永久性的寄生在其他生物的体表或体积内,获取营养,并给其他的生物带来了损害,这些低等的动物被称为寄生虫,被寄生虫损害的生物称为宿主。

而人体寄生虫指以人体为宿主的低等动物,本文就人体常见的寄生虫为研究对象,对其分类,形态,寄生部位,对人体的危害,生活史及防治进行详细阐述,目的是加深人们对人体常见寄生虫的认识,教育群众逐步改变不利于健康的生产、生活习惯和饮食、卫生习惯,提高人们对人体常见寄生虫病的防范意识。

Abstract:关键词:寄生虫雌虫雄虫治疗预防在生物界里,有一些低等动物不能在外界自生生活,必须暂时或永久性的寄生在其他生物的体表或体积内,获取营养,这些低等的动物被称为寄生虫,而人体寄生虫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专指寄生在人的体表或体内的低等动物。

已报道的人体寄生虫多达千余种。

【1】其中医学原虫和医学蠕虫有156种,医学昆虫其种类也多达数百种,(现只统计寄生于人体( 包括腔道内) 并且国内已有病例报告的医学节肢动物; 而对那些传播虫媒病的媒介节肢动物, 以及依靠刺蛰、吸血或毒性分泌物接触人体或虫体抗原物质使人致敏、发生变态反应的医学节肢动物, 均未统计在内)【2】。

它们广泛寄生在人体内,掠夺宿主的营养,损害人体器官,引起各种寄生虫病,长久以来,严重危害着人体的健康。

在我国古代医书中,就有不少寄生虫方面的研究记载,例如关于蚊、虱、臭虫等的形态和生态观察,古代文献有记录。

如公元2-3世纪我国经典医书《黄帝内经》中有《疟论》、《刺疟》等有关疾病的专论,对疟疾的症状有详细的记载;又如早在两千年以前,我国即用槟榔驱除绦虫、百部灭虱。

由此可见,人们很早就对寄生虫有了认识并对其采取了防治措施。

然而,在历史的进程中,人体常见的寄生虫所引起寄生虫病还是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

在解放前,仅血吸虫病人估计就有1000万人左右,在该病流行的区域,此病造成大量居民死亡,致使该区人口衰退,田园荒芜,庐舍为墟的悲惨景象。

动物寄生虫病实验教学改革[论文]

动物寄生虫病实验教学改革[论文]

动物寄生虫病实验教学改革初探摘要:动物寄生虫病是动物医学、动物检疫专业的必修课程,实验课程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为了能很好地适应新时期教学改革和培养综合型人才的需要,本文针对目前动物寄生虫病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考核方式等方面做了相应的改革。

关键词:动物寄生虫病学实验教学改革动物寄生虫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许多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寄生虫的致病率和致死率愈来愈被重视。

“动物寄虫病”是针对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员、执业兽医师、动物饲养员等从事动物寄生虫病诊断、治疗及预防等工作岗位实际需要而设置的一门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验课不仅传授知识、验证理论、培养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锻炼和提高学生系统、综合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精神,[1]同时它又是寄生虫病诊治的基础。

顺应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动物寄生虫病课程的总课时数大幅减少,实验教学的课时数也随之减少。

结合我院教学改革的新形势,就动物寄生虫病的实验教学改革进行初步探讨,促进该课程教学改革。

一、充实和调整实验教学内容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大批具有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生产、服务、经营、管理等第一线的技能应用型人才。

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技能应用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寄生虫实验内容中教学课时从原先60学时减少到现在的45学时,实验课时数急剧减少,只有14学时,实验教学内容中虫体的形态观察尤其是虫体和虫卵的形态构造观察及绘图占较大比例,学生较为被动,对所做实验兴趣不浓、兴致不高。

根据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对实验教学内容作了较大调整,基本以综合性实验项目为主,包括各种标本的观察、动物寄生虫病原的各种粪便检查技术(包括粪便的直接涂片、尼龙筛兜淘洗法、沉淀法和漂浮法检查技术)、肌旋毛虫检查技术、螨病的实验室诊断技术、血液原虫检查技术和中小动物的全身性蠕虫剖检技术。

治疗蛔虫论文

治疗蛔虫论文

分数__几中名贵的中草药---治疗蛔虫病的常见中药目录1、摘要2、我国寄生虫病的现状3、关于蛔虫与蛔虫感染4、几种治疗蛔虫的中药5、几种治疗蛔虫的西药6、学习小结与个人感想7、参考文献【摘要】:寄生虫指一种生物,将其一生的大多数时间居住在另外一种动物,称为宿主或寄主上,同时,对被寄生动物造成损害。

寄生虫特征为,寄生其方式称为寄生,在宿主或寄主体内或附著于体外以获取维持其生存、发育或者繁殖所需的营养或者庇护的一切生物。

许多小动物以寄生的方式生存,依附在比它们更大的动物身上广义上来说,细菌和病毒也是寄生虫。

中药治疗寄生虫病是以杀、驱虫为主,配以泻下药促进虫体排出。

同时还注重调理脾胃、补养气血。

对于寄生在人体身上的寄生虫来说,人体是非常理想的繁殖栖息地点。

它们可通过空气,饮用水,食物和直接接触进入人体。

30分钟内它们既可找到合适自己的栖息场所。

而寄生虫为适应寄生生活而发展出来的器官,如猪肉绦虫的新皮,带钩和吸盘的头节),退化的肠,节片繁殖和水蛭的吸盘;或者是寄生虫形态的变化,如Candiru吸血后身体会膨胀。

这两点又保证了它们成功的固定在人体身上。

一条牛肉绦虫在10周内可从一受精卵生长至2米长。

而且受感染者开始并无感觉。

数周后发现大便里含有会动的虫体节。

每个虫体节可含5万个受精卵。

人的表面皮肤,会受到螨虫等细小昆虫的袭击。

而人的消化道更是猪肉绦虫,牛肉绦虫等的理想栖息地。

若寄生虫进入人体循环系统,一方面可以攻击白细胞,另一方面可达肺,肝等脏器或是堵塞血管或淋巴管道,会引起如肝硬化,门脉高压橡皮病等疾病。

而人如果是猪肉绦虫的中间宿主,寄生虫甚至会达眼球和大脑,危及生命。

在乌干达等非洲国家肆虐的昏睡症则是寄生虫锥虫)入侵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结果,病人会不断陷入昏睡状态,直至永远醒不过来,死亡率近100%。

中医早已认识到寄生虫能引起疾病,并将之称为“虫积”,多由饮食不慎、恣食生冷瓜果及不洁食物等所致湿热内生,蕴酿生虫,久而成积。

防治寄生虫疟原虫的论文(共2篇)

防治寄生虫疟原虫的论文(共2篇)

防治寄生虫疟原虫的论文(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延缓寄生虫恶性疟原虫产生的研究疟疾(Malaria)是全球性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之一,目前全球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多亿人居住在疟疾流行区。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感染疟疾疫情最重,疟疾是非洲儿童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东南亚的感染情况仅次于非洲,据世界卫生组织2008年的报告,全球30%的疟疾发病率和8%的死亡率集中在这里。

虽然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疟疾发病案例由2005年亿人次降到2009年亿人次;死亡人数由2000年万例降到2009年的万例,其中非洲地区死亡人数虽然大幅下降,但是目前疟疾仍然是世界六大热带病和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给疫区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阻碍社会的发展。

由于恶性疟发病凶险,愈后差,其病死率可高达50%,并且恶性疟原虫对多种抗疟药已存在耐药性,因此恶性疟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恶性疟原虫对主要抗疟药物氯喹产生了抗药性,疟原虫的抗药性由单一性向多药抗性发展。

恶性疟原虫抗药株的不断出现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给疟疾防治工作带来新的挑战,疟原虫抗药性研究迫在眉睫。

鉴于全球恶性疟原虫对传统的氯喹、乙胺嘧啶、甲氟喹等已产生耐药,由于具有抗药性疟原虫会很快遍布所有恶性疟流行地区,抗药强度会不断增加,原虫产生抗药性的速度远比新药研发的进度快得多,从保护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角度考虑,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各国在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基础上联合其他药物(ACTs)来治疗恶性疟,以延缓疟原虫对青蒿素和其他药物抗药性的产生。

1青蒿素类药物抗药性的现状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是一类全新结构的抗疟药,自其问世以来即以高效、速效、低毒的抗疟活性得到世界公认,对氯喹耐药的恶性疟依然有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吸虫病防治研究进展
摘要:血吸虫病作为全球第二大寄生虫病,波及范围广,危害时间长。

本文回
顾了建国以来关于血吸虫病在我国流行区域的防治方法,总结了在今后防治血
吸虫主要方向。

关键词:血吸虫;防治;进展
1引言:血吸虫是一种历史悠久、分布面广、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1]。

寄生于人体内的血吸虫主要有日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埃及血吸虫三种,此外,在某些局部地区尚有间插血吸虫、湄公血吸虫和马来血吸虫寄生人
体的病例报告。

在我国流行的只有日本血吸虫一种[2]。

其流行的地区多为经济落后、卫生医疗设施贫乏的江河流域,可重复感染性使得血吸虫病难以控制。

我国的血吸虫病控制经历了从建国初疫情严重,到后来得到控制,再到这几年
疫情的明显回升的过程。

近年来,为了有效的控制血吸虫病的传播,治愈血吸
虫病感染者,彻底消灭血吸虫,我国不断加强对血吸虫病防治,通过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粪便管理与保护水源、保护易感人群、在疫区加强卫生宣
传教育,改变接触疫水的行为等措施来减少血吸虫病的发生。

2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历史
解放后,党和政府对人民健康非常关怀,对血吸虫病的防治非常重视。


对我国血吸虫病严重流行的情况,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首先是进行大规模的
防治,主要有:积极准备、全面查治;全力灭螺、综合治理;其次是探索新路,主要有:化疗为主、防治结合;人畜同步化疗、易感地带灭螺;第三是以切断
传染源为重点全面防控,主要有加强领导、调整对策、制定法规;切断传染源、净化环境;封洲禁牧、加速控制传播;强化管理、综合治理、认真做好监测巩
固工作[3]。

3血吸虫病防治经验
(1).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血吸虫病是一种社会性很强的疾病,它的传播、蔓延以及控制均与社会进步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世界上多数发展中
国家正处于这种状态。

我国经济正处在迅速发展时期,人民生活和文化水平不
断提高,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农业的现代化,为控制和消灭血吸虫病,
创造了先决条件。

血吸虫病经常与贫穷、落后同时存在,贫病交加,互相为虐。

所以治病必须与治穷、治愚相结合。

(2).部门协作,群策群力。

血吸虫病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大农业、大卫生的一部分,应与经济发展紧密的结合起来。

血吸虫病不仅仅是卫生部门的事,必须在政府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下,多部门密切合作,全社会积极参与才
能取得成效。

疫区政府将血吸虫病防治纳入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将防
治血吸虫病与发展生产,脱贫致富,实现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为综合治理血
吸虫病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社会参与,众志成城。

血吸虫病的防治措施中,除了治病以外,还要作好灭螺、防护、粪管、水管等项工作,特别是灭螺工作,没有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简直是寸步难行。

各项防制措施的落实,还关系到群众生活、生产习惯
的改变和认识的提高,只有动员广大群众自觉起来与病害作斗争,才能完成这
项艰巨的任务。

(4).依靠科学技术。

血吸虫病的防治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研究应当服从防治工作的需要。

将研究成果及时地用于防治实践,从而加速了防治的进程。

4 今后防治血吸虫主要方向
(1)继续坚持历史经验中有效的防治措施
(2)加强对血吸虫病方法学的研究利用高科技手段深入研究血吸虫病,先进的研究方法必将推动血吸虫病研究的突破。

(3)展开对血吸虫病疫苗的研制
(4)利用种有效方式进行灭螺钉螺作为血吸虫的中间宿主,对于血吸虫病的传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控制与杀灭钉螺一直是血吸虫病防治的重要措施。

(5)建立健全血吸虫疫情监控、预防和信息发布体系由于血吸虫病流行与传播与经济社会活动关系密切,更需要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因此,建立健全血吸虫疫情监控、预防和信息发布体系,使群众了解更多的关于血吸虫病的信息从而参与其中,更有利于血吸虫病的防治。

5 结论
血吸虫病在我国流行已久且流行范围广泛,并严重影响着疫区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

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防治,我国血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而目传统的技术方法无法满足当前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需要,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血吸虫病的研究,采取新的方法新的方式来防治血吸虫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