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冬生的寄生虫论文
案例教学法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的尝试
案例教学法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的尝试张珍;柏雪莲;刘春会;周秀芝;耿丽;李红星【期刊名称】《现代医药卫生》【年(卷),期】2008(024)006【摘要】人体寄生虫学属于一门医学基础课程。
但与临床各学科、医疗保健及预防工作密切相关,如何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创新性人才,是很迫切的问题。
在对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中,我们把案例教学法引入寄生虫学的学习。
在寄生虫学理论课学习中,通过生动形象的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方法的结合,极大的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形式,进一步运用案例教学法,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但因讲授内容多、学生人数多的限制,很难系统地开展案例讨论,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得不到很好发挥。
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的重要环节,以进行形态观察、掌握实验技术操作技巧为目的,当前,虽极力优化实验标本,创造学生亲自操作的环境,但因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还是偏少,基本上是以看标本为主,整个实验过程枯燥乏味,为了改变现状,我们适当在实验课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初步积累了一些经验,为进一步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作参考。
【总页数】2页(P941-942)【作者】张珍;柏雪莲;刘春会;周秀芝;耿丽;李红星【作者单位】滨州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山东,滨州,256603;滨州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山东,滨州,256603;滨州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山东,滨州,256603;滨州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山东,滨州,256603;滨州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山东,滨州,256603;滨州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山东,滨州,2566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相关文献】1.案例教学法在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J], 焦玉萌;夏惠;孙新;王雪梅;2.案例教学法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的应用 [J], 冯金荣;秦永伟;孙伟;朱丹丹;陈金铃;段义农3.案例教学法在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J], 焦玉萌;夏惠;孙新;王雪梅4.思维导图及案例教学法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的应用 [J], 郜乐乐;牛小艳5.案例教学法在《人体寄生虫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J], 叶树;崔芳;付贤忠;陆扬;侯晓蓉;王朝兰;王业梅;王艳;汤冬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旋毛虫致人小细胞肺癌H446细胞凋亡的研究》范文
《旋毛虫致人小细胞肺癌H446细胞凋亡的研究》篇一一、引言旋毛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感染性疾病,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近年来,研究发现旋毛虫感染与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关联。
本篇论文将就旋毛虫如何影响H446小细胞肺癌细胞凋亡进行深入探讨,为防治该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文献综述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关于旋毛虫感染与肺癌之间关系的研究逐渐增多。
研究指出,旋毛虫感染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人体细胞,包括免疫系统、细胞增殖与凋亡等。
然而,关于旋毛虫如何导致小细胞肺癌H446细胞凋亡的机制尚不清晰。
文献中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旋毛虫的致病机制旋毛虫感染后,能够寄生在宿主细胞内,分泌一系列的酶和毒素,破坏宿主细胞的正常功能。
这些酶和毒素可能对细胞凋亡产生一定的影响。
2. 小细胞肺癌H446细胞的特性小细胞肺癌H446细胞具有高增殖能力和较强的侵袭性。
这些特性使其成为研究肿瘤发病机制的良好模型。
然而,该细胞的凋亡机制尚需进一步探讨。
3. 旋毛虫与H446细胞凋亡的关系已有研究表明,旋毛虫感染可能通过激活某些信号通路,导致H446细胞凋亡。
这些信号通路包括NF-κB、MAPK等。
然而,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细胞培养、分子生物学及生物信息学等方法,对旋毛虫感染H446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凋亡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具体步骤如下:1. 细胞培养:将H446小细胞肺癌细胞培养在含有不同浓度旋毛虫感染液的培养基中,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及凋亡情况。
2. 分子生物学实验:通过PCR、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及信号通路的激活情况。
3. 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揭示旋毛虫感染导致H446细胞凋亡的机制。
四、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在不同浓度的旋毛虫感染液中,H446细胞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且随着感染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
宝宝:寄生虫论文解读
寄生虫论文得分:专业:09护理本科1班姓名:蒲会敏学号:09611029指导老师:汤冬生完成时间:2010年11月22日治疗寄生虫的中药------治疗线虫的中药摘要:中草药文化作为中国古老文明的优秀代表,至今在医学上仍有其独特的疗效,在治疗寄生虫病方面更是简单方便且疗效显著。
从所周知中药以其多靶点,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和作用于多种有效途径,以破坏寄生虫的各种生活环境进行杀驱,配以泻下药促进虫体排出。
我们中医在治病的时候强调的是以阴阳为总刚,所以中药在治疗寄生虫病时,常可以调和营卫、脾胃等,在治疗寄生虫病的同时还可以维持机体的阴阳平衡。
中药治疗寄生虫病是以杀、驱虫为主,配以泻下药促进虫体排出。
同时还注重调理脾胃、补养气血。
中药治疗寄生虫,在我国最早的《神农本草经》中即有所记载。
中草药对我国人体主要的寄生虫病,如蛔虫病,蛲虫病,绦虫病,钩虫病,滴虫病等具有良好治疗作用。
关键字:中药治疗寄生虫病中药治疗寄生虫病是以杀、驱虫为主,配以泻下药促进虫体排出。
同时还注重调理脾胃、补养气血。
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
故与西医相比中药在治疗寄生虫病更安全,副作用更小等(比如青蒿)。
在治疗寄生虫病时,要懂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即,必须根据寄生虫的种类,病人体质强弱病情的缓急等不同分别选和配伍适当的药物。
寄生虫病患者每见绕脐腹痛,呕吐涎沫,不思饮食或善饥多食,嗜食异物,肛门、鼻、耳瘙痒,久则易损伤脾胃,。
加上虫体耗伤水谷精微,故气血两虚,表现出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身倦乏力。
此类药物一般宜空腹服,以便更好的发挥驱虫作用。
由于某些抗寄生虫药有相当的毒性,故应用时必须注意剂量,孕妇及老弱患者均宜慎用。
作为一名中医院校的学生,我们比较熟悉的是中药对蛔虫病,蛲虫病,绦虫病,钩虫病,滴虫病等具有良好治疗作用。
下面开始简单介绍一些对于寄生虫有显著作用的中药材。
一、南瓜子1. 功用主治:杀虫;下乳;利水消肿。
绦虫;蛔虫;血吸虫;钩虫;蛲虫病;产后缺乳;浮肿;百日咳;痔疮2.现代药理研究1)化学成分含有南瓜子氨酸,为驱虫的有效成分。
寄生虫学论文
概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卫生水平的提高,寄生虫病已经不再是危害人民健康的主导疾病。
因此,长期以来在临床上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对寄生虫病重视不够,结果导致误诊、漏诊。
事实上,很多寄生虫病仍广泛存在;而且,随着环境污染对生态平衡的破坏、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以及艾滋病的泛滥,某些寄生虫病有抬头趋势。
在这种形势下,加强医学生在大学期间对医学寄生虫学的学习已经势在必行!因此为了适应中国经济建设的需要和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必须深入持久地开展。
了解、掌握和更新寄生虫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则是寄生虫学工作者和医学工作者应当肩负的重要任务。
医学寄生虫学属病原生物学,是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基础课之一。
它是研究人体寄生虫病病原的生物学、生态学、致病机制、实验诊断、流行规律和防治的科学。
中国近代医学寄生虫学大约起始于1870年,首先是由一些供职中国海关的外国医生,借助他们的特权在中国一些城市、农村开始了寄生虫病流行情况的调查。
中国的寄生虫学工作者是在1921年后才开始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到1934年中国动物学会成立之时,在寄生虫学及寄生虫病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
作为几千年来中国古老文明的代表中医学在治疗典型的寄生虫病时,有其独特的治疗方法,那么什么叫驱虫药呢?凡以驱除或杀灭人体寄生虫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驱虫药药。
如:使君子,雷丸,苦楝皮,鹤虱等。
本类药物多具毒性,入脾、胃、大肠经,对人体内的寄生虫,特别是肠道内寄生虫,有毒杀、麻痹作用,促使其排出体外。
此类寄生虫病患每见绕脐腹痛、不思饮食或善饥多食、嗜食异物,久则出现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腹大青筋暴露、浮肿等症状。
也有部分病人症状较轻。
我们中医在治病的时候强调的是以阴阳为总刚,所以中药在治疗寄生虫病时,常可以调和营卫、脾胃等,在治疗寄生虫病的同时还可以维持机体的阴阳平衡。
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相对于西医来讲中药在治疗寄生虫病更安全,副作用更小等(比如青蒿)。
寄生虫生物学的研究现状和应用案例
寄生虫生物学的研究现状和应用案例寄生虫可能是世界上最为复杂而令人惊奇的生物之一。
从微小果蝇到象方形虫,寄生虫看似小小微生物,却在宿主体内产生严重疾病。
随着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于寄生虫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可应用于医学、生物制药及环境治理等多个领域。
一、寄生虫生物学的研究现状寄生虫生物学是一门关于寄生虫的演化、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长发育和细胞学等学科的综合性研究。
现代寄生虫研究使用了各种分子和计算工具,以分析和比较寄生虫以及宿主之间的基因、代谢和互作关系。
同时,该领域的研究者们也致力于寻找并验证特定宿主-寄生虫互作中的因素,调查寄生虫如何操控宿主免疫系统、代谢途径和行为,进而探究宿主疾病发作的机制以及遗传疾病的治疗方法。
另外,寄生虫的转录组学以及基因组学研究正在成为近年来热门的领域。
通过测序和分析寄生虫基因组和转录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寄生虫的生活习性和适应性,以便研究寄生虫与宿主的互作关系及其表观遗传变异的机制。
从而,更好地找出新型的抗寄生虫药物以及效仿寄生虫的成分,开发出更为高效的药物。
此外,通过生物学分析,也有可能研究如何应对全球生物入侵,以及建立现代环境处理技术,成为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二、寄生虫生物学的应用案例1. 寄生虫宿主关系研究通过研究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地探究各种对疾病造成威胁的因素。
比如,虫丝菌属荚壳杆霉菌可通过调节宿主中心记忆区域的生物化学过程来导致食物中毒症,这是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的操作。
寄生虫早期进化期间的学习能力已经及其强大,已经可以适应宿主的遗传交流并为其繁殖打下基础。
这些特性和机制不仅有助于认知和预测不同的宿主生物,也可以为研究寄生虫感染中情感和认知过程在这种情况下的相关神经生物学基础等工作提供思路。
2. 生物制药红松线虫是一种线虫,它是一种来源于灌木丛的真正肉毒素药物的制备原料。
在较高浓度的情况下,它可以产生一种与疫苗作用类似的效果,有效防止真正的botulism症状发生。
目录(汤冬生主编教材版)
第三篇、医 学 原 虫
第十章、叶 足 虫
┄┄┄┄┄()
┄┄┄┄┄ (100)
第九章、医学原虫概述 ┄┄┄┄┄(97) 第一节、溶组织内阿米巴 ┄┄┄┄(100)
第十一章、鞭
毛
虫 ┄┄┄┄┄(107)
第一节、阴 道 毛 滴 虫 ┄┄┄┄┄┄(107) 第二节、篮氏贾第鞭毛虫 ┄┄┄┄┄(109) 第三节、杜氏利什曼原虫 ┄┄┄┄┄(111) 第十二章、孢 子 虫 ┄┄┄┄┄┄(117)
(附斯氏狸殖吸虫)
第五节、日 本 血 吸 虫 (附尾蚴性皮炎)
第八章、绦
虫┄┄┄┄┄┄(70)
第一节、链状带绦虫 ┄┄┄┄┄┄(70) 第二节、肥胖带绦虫 ┄┄┄┄┄┄(74) 第三节、亚洲带绦虫 ------------(76) 第四节、细粒棘球绦虫 ┄┄┄┄┄(77)
第六节、微小膜壳绦虫 ┄┄┄┄┄(83)
第一节、疟
原
虫 ┄┄┄┄┄┄(117) ┄┄┄┄┄┄(129)
第二节、刚 地 弓 形 虫 ┄┄┄┄┄(123)
第十三章、纤 毛 虫
第四篇、医学节肢动物 ------------() 第十四章、医学节肢动物概述 ┄┄┄(135)
《人体寄生虫学》
制作: 汤冬生
系统要求:Microsoft PowerPoint
版权属个人所有,违者必究
医学寄生虫学教研室
汤冬生
目
第一篇、总 论
第二篇、医 学 蠕 虫 第六章、线 第一节、蛔 第二节、钩 第三节、蛲 虫 虫 虫 虫
录
┄┄┄┄┄(3)
┄┄┄┄┄(19) ┄┄┄┄┄(20) ┄┄┄┄┄(21) ┄┄┄┄┄(24) ┄┄┄┄┄(28)
寄生虫论文[精华]
通过《人体寄生虫学》课程学习——谈谈如何防治寄生虫病的流行摘要:通过对寄生虫的生活、传播、与宿主的关系和对人体的危害等,来对寄生虫病的流行进行防治,了解寄生虫的生活史,深入掌握寄生虫所引起的疾病,控制寄生虫在人群中的传播,加强宣传力度,让更多人认识到寄生虫的危害,来达到寄生虫病在人群众的消失。
关键词:寄生虫,传播,因素,防治原则人体寄生虫学主要研究人体寄生虫的结构、实验诊断方法、流行分布情况和防治措施,诠释寄生虫的生存繁殖规律、寄生虫与人体之间的关系。
它主要包括医学蠕虫学、医学原虫学和医学节肢动物学三个部分,以预防、控制和消灭寄生虫病,保障人类身体健康为目的。
寄生虫是一类危害人体健康的低等动物,具有动物的基本特性,但由于经历了漫长的适应寄生环境的过程,在不同程度上丧失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尤其在营养和空间方面对宿主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所以寄生虫是动物界中一个特殊的类群。
1、寄生、寄生虫与宿主在自然界中,不同物种之间构成复杂而多样的关系,其中凡是两种不同的共同生活在一起的现象均称为共生。
依照共生共生双方利害关系的不同,可以吧共生分为三种类型。
1、1 互利共生互利共生是指双方均受益的共生关系,1、2 共栖共栖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也无害,或者对双方都有利,两者分开以后都能够独立生活。
1、3 寄生寄生即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这种生物的关系称为寄生。
2、寄生虫寄生的特点2、1 多寄生现象人体同时有2种以上虫种寄生,称为多寄生现象。
人体内同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寄生虫感染是比较常见的现象。
同时存在的不同种类的寄生虫之间也地相互影响,它们之间常常出现相互制约或促进,增加或减少它们的致病作用,从而影响临床表现。
例如蛔虫与钩虫同时存在时,对蓝氏贾弟鞭毛虫起抑制作用;而短膜壳绦虫寄生时有利于蓝氏贾弟鞭毛虫的生存。
2、2 幼虫移行一些寄生于动物体的蠕虫的幼虫在人休皮肤及各器官中移行或为机体组织包围而引起的疾病。
浅谈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定稿)
摘要人体寄生虫学(human parasitology)是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活动和生存繁殖规律,阐明寄生虫与人体及外界因素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是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一门基础学科。
人体寄生虫学由医学原虫学(medical protozoology)、医学蠕虫学(medical helminthology)和医学节肢动物学(medical arthropodology)三部分内容组成。
学习本学科的目的是为了控制或消灭病原寄生虫所致人体寄生虫病,以及防制与疾病有关的医学节肢动物,保障人类健康。
关键词:寄生虫人体寄生虫病感染防治目录摘要 (I)第一章寄生虫的危害 (1)第二章寄生虫的生活史及其类型 (2)第三章影响寄生虫病流行因素 (4)3.1自然因素 (4)3.2生物因素 (4)3.3社会因素 (4)第四章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 (5)第五章意见与建议 (6)参考文献 (7)第一章寄生虫的危害寄生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包括其作为病原引起寄生虫病及作为疾病的传播媒介两方面。
寄生虫病对人体健康和畜牧家禽业生产的危害均十分严重。
在占世界总人口77%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寄生虫病依然广泛流行、威胁着儿童和成人的健康甚至生命。
寄生虫病的危害仍是普遍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倡议的热带病特别规划要求防治的6类主要热带病中,除麻风病外,其余5类都是寄生虫病,即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利什曼病和锥虫病。
按蚊传播的疟疾是热带病中最严重的一种寄生虫病。
当前寄生虫对人类危害的严重性还表现在已经出现恶性疟抗药株,媒介昆虫抗药性的复杂问题。
因此,随着寄生虫病的化学防治及媒介昆虫化学的防制将会出现更多的新问题;人类活动范围扩大,不可避免地将许多本来和人类没有关系或极少接触的寄生虫从自然界带到居民区而进入人群,造成新的公共卫生问题;人类交往越来越频繁,本来在别国危害性很大的寄生虫病或媒介节肢动物可输入本国,并在一定条件下传播流行;现代工农业建设造成的大规模人口流动和生态环境平衡的破坏,也可能引起某些寄生虫病的流行;近代一些医疗措施、如长期用免疫抑制剂、可造成人体医源性免疫受损,使机会致病性寄生虫异常增殖和致病力增强,这些寄生虫正以新的形式威胁着人类。
饮食健康与寄生虫
饮食健康与寄生虫【摘要】:一到晚上,香辣小龙虾等水产海鲜菜肴就成了饭店、夜宵排档招揽生意招牌。
当你正在享受美食的同时,食物中暗藏寄生虫可能已钻进体内。
【关键词】:饮食、健康、寄生虫。
【正文】:曾经看到一条有关于寄生虫的新闻到了不少人的胃口。
新闻称广东一位女士胸部长有一个可移肿物已有半年,在做切除手术时,发现“肿物”竟是一条活生生的寄生虫。
该女士平时喜爱吃生蛇血、蛇胆,专家分析称可能正是因此而感染寄生虫。
该消息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不少网友表示对肉类食物感到恐惧。
活生生的寄生虫竟然寄居在我们的表皮之下。
携带寄生虫的食物被人食用后,通过消化系统进入小肠,再经由小肠的毛细血管深入到人体的各个脏器、大脑或表皮。
有些寄生虫,如斯式肺吸虫具有游走性,它并不能够在人体内发育为成虫,但童虫会在人体内游走,造成隧道样改变。
寄生虫一般喜欢游走于柔软、脂肪较多的皮下部位,如腹部、胸部、腋下、阴部等。
寄生虫在宿主的细胞、组织或腔道内寄生并引起一系列的损伤,这不仅见于寄生虫的成虫,而且也见于幼虫。
如寄生虫在人体内生长、发育和繁殖所需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宿主,寄生的虫数愈多,被夺取的营养也就愈多。
寄生虫对所寄生的部位及其附近组织和器官可产生损害或压迫作用,如造成胸腔积液、腹腔积液、肝硬化等;寄生虫的分泌物、排泄物和死亡虫体的分解物对宿主均有毒性。
此外,寄生虫在宿主体内往往会诱导宿主产生超敏反应,造成组织的损伤。
这也是寄生虫致病作用之一。
所以皮下的寄生虫并不是最可怕的,有些寄生虫甚至会达眼球和大脑,危及生命。
看了以上内容,可能有些读者会恐慌:我也吃过生鱼片、生田螺,是否我的身体内就已经有寄生虫了呢?这还是要看临床表现,也就是说有无出现相应症状。
如新闻中该患者出现皮下包块、憋气,或胸、腹、头等部位疼痛,发烧无力等。
有些头痛发烧患者会以为自己只是患普通感冒而错过了就诊的最佳时机。
因为不同寄生虫病有其不同的临床表现,因此建议您如出现不适,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
汤冬生的寄生虫论文待打印
常见的几种寄生虫:姓名:汤忠宝班级:11级中西医全科班学号:11412037任课老师:汤冬生通过《人体寄生虫学》课程学习—谈谈如何防治寄生虫病的流行目录:1、摘要2、我国寄生虫病的现状3、关于寄生虫病的流行的基本环节4、寄生虫的流行影响因素5、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6、总结及个人的建议7、参考文献摘要:据新华网报道。
在50年代,我国由于寄生虫病引起的疟疾的年发病人数逾3000万,1990年降到17.5万;1992年全国疟疾1829个流行县(市)中,已有937县(市)达基本消灭的标准。
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的日本血吸虫病,流行于长江流域12个省(市、区),患者人数达1190万,经过几十年防治工作,累计治愈病人1100万人;1992年底,全国380个流行县(市)已有259个县(市)达到消灭或基本消灭标准。
建国以来,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工作才被提到议事日程,首先对流行严重,危害最甚的五大寄生虫病的防治付出极大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关键词:寄生虫病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所谓寄生虫病,就是指人体由于不同途径感染寄生虫,而引起病症的现象。
首先,寄生虫病能在一个地区流行,该地区必须具备完成寄生虫发育所需的各种条件,也就是存在寄生虫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
此外,尚受生物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当这三方面因素有利于寄生虫病传播时,在此地区才可有相当数量的人获得感染,而引起寄生虫病的流行。
1·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1·1 传染源人体寄生虫病的传染源是指感染了寄生虫并能排出病原体,成为传播来源的人或动物,包括病人.带虫者和储存宿主。
例如,日本血吸虫的病人.带虫者和水牛等保虫宿主都是日本血吸虫病的传染源。
另外,作为传染源,其体内存在并可排出寄生虫生活史中的某个发育阶段,且能在外界或另一宿主体内继续发育。
例如感染多种蠕虫的带虫者或患者从粪便排出蠕虫卵;溶组织阿米巴带虫者可排出包囊;虫卵或包囊在排出时即有感染性,或在适宜的外界环境中发育到感染阶段(感染期)。
寄生虫案例二讨论作业
,食欲恢复,又可照常工作。此刻进入间歇期。整个发作 。儿童发病率高,大都于夏秋季节流行。疟原虫寄生于人 第一个繁殖周期。感染原虫量、株的不一,人体免疫力的 过程约6~12小时,典型者间歇48小时又重复上述过程。 体所引起的传染病。经疟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 差异,感染方式的不同均可造成不同的潜伏期。间日疟( 发热期 一般发作5~10次,因体内产生免疫力而自然终止。 多数 而感染。不同的疟原虫分别引起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 冷感消失以后,面色转红,紫绀消失,体温迅速上升,通常发冷 tertian malaria)多急起,复发者尤然。初次感染者常有前 越显著,则体温就愈高,可达40℃以上。高热患者痛苦难忍。有的辗 及卵圆疟。 病例早期发热不规律,可能系血内有几批先后发育成熟的 驱症状,如乏力、倦怠、打呵欠;头痛,四肢酸痛;食欲 转不安,呻呤不止;有的谵妄,撮空,甚至抽搐或不省人事;有的剧 疟原虫所致。部分病人在几次发作后,由于某些批疟原虫 不振,腹部不适或腹泻;不规则低热。一般持续2~3天, 烈头痛.顽固呕吐。患者面赤.气促;结膜充血;皮灼热而干燥;脉 被自然淘汰而变得同步。数次发作以后患者常有体弱,贫 长者一周。随后转为典型发作。 洪而速;尿短而色深。多诉说心悸,口渴,欲冷饮。持续2-6小时,个 血,肝脾肿大。发作次数愈多,脾大,贫血愈著。由于免 别达10余小时。发作数次后唇鼻常见疱疹。 疫力的差异或治疗的不彻底,有的病人可成慢性。
二、患者前后两次发病有何关联?为什么?
患者前后两次发病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
病人的第二次发病属于疟疾的再燃,恶性疟原虫
的红细胞外期为六天,在此期间不表现临床症状为
潜伏期。病人自我感觉良好,治疗三天后病人要求 出院,但体内的红外期疟不及时发展为凶险型疟疾。
三、患者每天发冷发热是何原因导致的?
我用一年的时间,从寄生虫“小白”到……
我用一年的时间,从寄生虫“小白”到……老师们大家好!我是罗嫚,来自云南的西双版纳。
版纳是个美丽的地方,气候温暖湿润,当然也适合各种虫虫繁衍生息其实在2018年4月以前,我只见过“蛔、钩、蛲、绦”四种虫卵但是,就在去年的4月1日因为一枚夏科雷登结晶我加入了【粪便检验百家争鸣微信群】从此以后显微镜下的世界变得不一样!这一年中人芽囊原虫粪类圆线虫杆状蚴钩虫卵成了常客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和包囊结肠内阿米巴包囊和滋养体脆弱双核阿米巴滋养体时常造访哈门氏内阿米巴短膜壳绦虫卵稀客登门因为虫虫们的不断光顾学会各种制片染色“大法”牛带绦虫孕节墨汁染色压片法(熟能生巧)粪便瑞氏染色(日益精进)原虫苏木素染色(清逸秀丽)……且看我慢慢道来:2018年4月发现夏科雷登结晶检出人芽囊原虫,并学会用瑞氏染色2018年5月:阴道毛滴虫首次瑞氏姬母萨染色↓↓得到了群内曹兴午老教授、张峰老师和张时民老师以及群友老师们的夸奖,心里甭提多高兴了!2018年6月:真菌上皮瑞氏姬母萨染色↓↓(张时民老师转发微博时也配了这图。
前辈的认同,使我深受鼓舞!)2018年7月:关节腔脓性积液,白细胞吞噬尿酸钠结晶瑞氏姬母萨染色↓↓2018年8月:学会鉴别钩蚴和粪类圆线虫杆状蚴首次发现蓝氏贾第鞭毛虫包囊↓↓2018年9月:首次检出鞭虫卵↓↓2018年10月:首次观察蛲虫成虫形态↓↓发现口腔毛滴虫↓↓2018年11月:首次制作牛带绦虫孕节墨汁染色压片↓↓首次检出结肠内阿米巴包囊↓↓首次见到脆弱双核阿米巴滋养体↓↓(第一次遇到脆弱双核阿米巴时候,稀里糊涂就当成人芽了。
瑞氏出来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
曾以为只能在图谱才能见到的东西,竟然也出现在了我的照片里!)2018年12月:首次见到哈门氏内阿米巴滋养体和包囊↓↓2019年1月:首次开展结肠内阿米巴包囊和滋养体苏木素染色↓↓进一步学习蓝贾包囊碘染和苏木素染色↓↓2019年2月:见到极为少见的短膜壳绦虫卵↓↓首次进行蓝贾滋养体瑞氏染色和苏木素染色获得成功↓↓2019年3月:拍摄到保存的感染期蛔虫卵见到胆汁染色变绿的未受精蛔虫卵再次发现脆弱双核阿米巴滋养体进行苏木素染色↓↓这就是我入群一年来的成绩单!还在“观望”粪便检验的老师们您们同样可以做到!只要用心,就有收获!2019年4月,进群新的一年。
《人体寄生虫学》课程教学改革体会
《人体寄生虫学》课程教学改革体会
汤冬生;王朝兰;王业梅
【期刊名称】《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5(24)6
【摘要】当前,医学科学迅猛发展,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不断涌现,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新知识、新技术在寄生虫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寄生虫病流行谱也发生了变化.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我校寄生虫学教学课时逐渐减少,对这门课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近3年来,寄生虫学教研室在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上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
【总页数】2页(P51-52)
【作者】汤冬生;王朝兰;王业梅
【作者单位】安徽中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安徽,合肥,230038;安徽中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安徽,合肥,230038;安徽中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安徽,合肥,230038【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0
【相关文献】
1.课外教学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的体会与思考 [J], 赵金红;唐小牛;高锡银;李朝品
2.基于Authorware的人体寄生虫学CAI课件的制作及体会 [J], 焦玉萌;方强;陶志勇;夏惠;王雪梅
3.人体寄生虫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J], 谭苹;张国华;肖少玉
4.中医院校《人体寄生虫学》应用微课的教学体会 [J], 刘延鑫;王义翠;李业亮;郝万清;张小莉
5.中医院校人体寄生虫学思政教育的教学体会 [J], 梁冰;朱建坡;徐华明;孙颖;刘延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寄生虫 日本血吸虫动物模板 (2)
摘要:本篇论文主要论述了如何制作日本血吸虫的动物模型。
先简述了日本血吸虫在我国的流行情况,以及建立该模型的意义。
论述了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
简要写了该实验所需的物品以及该实验的目的原理。
详细地论述了该实验的实验步骤,包括尾蚴从钉螺体内逸出,用尾蚴感染小白鼠,饲养小白鼠已经观察饲养后的结果。
最后分析了实验结果以及论述了该实验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尾蚴、感染、饲养、镜检日本血吸虫是我国唯一寄生于人体的血吸虫,在我国的存在至少有2100多年的历史了,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寄生虫之一。
2010年,全国估计血吸虫32万多人,其中晚期血吸虫病人3万余人,98%以上的病人分布于江苏,安徽,江西,湖北等五省【1】。
日本血吸虫寄生于人或其他哺乳动物的门脉系统中,主要寄生于肠系膜下静脉内,血吸虫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病, 其对宿主机体的损害主要来自于虫卵所致的肝脏和肠道肉芽肿以及免疫病理反应【2】。
所以,建立日本血吸虫动物模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日本血吸虫在人和动物体内发育过程中的形态以及对宿主的病理损伤。
目的与要求:1、掌握日本血吸虫的主要感染途径,寄生部位,感染阶段和致病阶段。
2、掌握日本血吸虫的形态和病变肝肠形态,认识其危害性,积极预防。
原理:日本血吸虫成虫寄生于人及多种哺乳动物的门脉-肠系膜静脉系统。
雌虫产卵于静脉末梢内,虫卵主要分布于肝及结肠肠壁组织,虫卵发育成熟后,肠粘膜内含毛蚴虫卵脱落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
含虫卵的粪便污染水体,在适宜条件下,卵内毛蚴孵出。
毛蚴在水中遇到适宜的中间宿主钉螺,侵入螺体并逐渐发育。
先形成袋形的母胞蚴,其体内的胚细胞可产生许多子胞蚴,子胞蚴逸出,进入钉螺肝内,其体内胚细胞陆续增殖,分批形成许多尾蚴。
尾蚴成熟后离开钉螺,常常分布在水的表层,人或动物与含有尾蚴的水接触后,尾蚴经皮肤而感染。
尾蚴侵入皮肤,脱去尾部,发育为童虫。
童虫穿入小静脉或淋巴管,随血流或淋巴液带到右心、肺,穿过肺泡小血管到左心并运送到全身。
寄生虫低温保存的研究现状
寄生虫低温保存的研究现状王爱民周国燕(上海理工大学低温医学与食品冷冻研究所,中国上海200093)摘要:低温保存寄生虫可消除传统保存方法的弊端,并可保持寄生虫原有的生物学特性。
本文综述了寄生原虫和蠕虫低温保存的研究现状,着重从低温抗冻剂、降温过程和复温过程三个方面,探讨了不同寄生虫低温保存的最佳工艺,分析得出低温抗冻剂、冷冻速度和融冻速度是影响保存损伤程度的主要因素,为寄生虫低温保存研究提供理论帮助,并指出今后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寄生虫,低温保存,低温抗冻剂,降温,复温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Cryopreservation of ParasitesWANG Ai-min ZHOU Guo-yan(Institute of Cryo-medicine and Food Refrigeration,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Technology,Shanghai 200093, China )Abstract:The cryopreservation of parasites not only can eliminate limitations, but also can maintain the original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rasites.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cryopreservation of protozoa and worms parasites is summarized, of which the cryoprotectant, freezing processes and thawing processes are mainly discussed. And the conclusion is got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of cryopreservation of parasites are cryoprotectant, freezing and thawing rates. Some key subjects of further research are pointed out.Keyword: cryopreservation, parasites, cryoprotectant, freezing processes, thawing processes寄生虫[1]是寄生在另一种动物体内来获取维持其生存、发育和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并对寄生动物造成损害的一种生物。
《2024年旋毛虫致人小细胞肺癌H446细胞凋亡的研究》范文
《旋毛虫致人小细胞肺癌H446细胞凋亡的研究》篇一一、引言旋毛虫病作为一种由旋毛虫寄生在人体肌肉组织内引发的疾病,不仅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而且其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也日益受到科学界的关注。
近年来,有研究指出旋毛虫感染可能与某些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尤其是小细胞肺癌。
本篇论文旨在探讨旋毛虫感染对H446小细胞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医学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环境与疾病之间的复杂关系。
其中,旋毛虫作为一种常见寄生虫,其与肿瘤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
尽管旋毛虫感染在人体内主要引起肌肉疾病,但有研究表明,旋毛虫感染可能通过某种机制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因此,研究旋毛虫感染对小细胞肺癌H446细胞凋亡的影响,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旋毛虫与肿瘤的关系,也为预防和治疗小细胞肺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H446小细胞肺癌细胞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旋毛虫感染的体外实验,观察旋毛虫感染对H446细胞凋亡的影响。
首先,建立旋毛虫感染的细胞模型;其次,通过显微镜观察、流式细胞术等技术手段检测细胞凋亡情况;最后,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旋毛虫感染引起细胞凋亡的潜在机制。
四、实验结果1. 旋毛虫感染H446细胞的实验结果:通过模拟旋毛虫感染的体外实验,我们发现旋毛虫感染能够显著诱导H446细胞的凋亡。
2. 细胞凋亡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和流式细胞术检测,我们发现旋毛虫感染后,H446细胞的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凋亡细胞比例显著增加。
3. 分子机制分析: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我们发现旋毛虫感染可能通过激活Caspase家族等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从而诱导H446细胞的凋亡。
五、讨论本研究表明,旋毛虫感染能够显著诱导H446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凋亡。
这一发现提示我们,旋毛虫感染可能在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我们还发现旋毛虫感染可能通过激活Caspase家族等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来诱导细胞凋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人体寄生虫学》课程学习
—谈谈如何防治寄生虫病的流行
摘要:
据新华网报道。
在50年代,我国由于寄生虫病引起的疟疾的年发病人数逾3000万,1990年降到17.5万;1992年全国疟疾1829个流行县(市)中,已有937县(市)达基本消灭的标准。
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的日本血吸虫病,流行于长江流域12个省(市、区),患者人数达1190万,经过几十年防治工作,累计治愈病人1100万人;1992年底,全国380个流行县(市)已有259个县(市)达到消灭或基本消灭标准。
建国以来,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工作才被提到议事日程,首先对流行严重,危害最甚的五大寄生虫病的防治付出极大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关键词:寄生虫病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所谓寄生虫病,就是指人体由于不同途径感染寄生虫,而引起病症的现象。
首先,寄生虫病能在一个地区流行,该地区必须具备完成寄生虫发育所需的各种条件,也就是存在寄生虫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
此外,尚受生物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当这三方面因素有利于寄生虫病传播时,在此地区才可有相当数量的人获得感染,而引起寄生虫病的流行。
1·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1·1 传染源
人体寄生虫病的传染源是指感染了寄生虫并能排出病原体,成为传播来源的人或动物,包括病人.带虫者和储存宿主。
例如,日本血吸虫的病人.带虫者和水牛等保虫宿主都是日本血吸虫病的传染源。
另外,作为传染源,其体内存在并可排出寄生虫生活史中的某个发育阶段,且能在外界或另一宿主体内继续发育。
例如感染多种蠕虫的带虫者或患者从粪便排出蠕虫卵;溶组织阿米巴带虫者可排出包囊;虫卵或包囊在排出时即有感染性,或在适宜的外界环境中发育到感染阶段(感染期)。
感染阶段是指寄生虫侵入宿主体内能继续发育或繁殖的发育阶段。
1·2 传播途径
指寄生虫由传染源传播到易感人群的全过程,称为传播途径。
寄生虫离开传染源后,必须发育至一个特定的阶段,通过人体合适的部位,以某种可行的方式才能成功进入下一个易感人群。
1·2·1 感染阶段.感染途径和感染方式
寄生虫某一发育阶段离开传染源后,一般需要在外界环境中或中间宿主.媒介植物体内经过发育或繁殖,才能达到具有感染性的阶段,这个阶段称为感染阶段或感染期。
感染阶段存在的场所包括土壤.水.空气.植物媒介(如蔬菜.水果)和动物媒介。
寄生虫感染阶段侵入人体的途径称为感染阶段,主要有:
1.经口感染:多种寄生虫的感染期可以通过食物、饮水、污染的
手指、玩具或其他媒介经口进入人体,这是最常见的感染方式。
如蛔虫、鞭虫、蛲虫、华支睾吸虫、猪囊尾蚴等。
2.经皮肤感染:有的寄生虫是其感染期主动地经皮肤侵入人体,如土壤中的钩虫丝状蚴、水中的血吸虫尾蚴以及疥螨、蠕形螨等直接侵入皮肤。
有的寄生虫通过吸血的节肢动物媒介的刺叮经皮肤进入人体。
如蚊传播疟原虫、丝虫、白蛉传播利什曼原虫。
3.经媒介昆虫感染:人们感染某些寄生虫,是由于含有该寄生虫感染性幼虫的昆虫的叮咬而感染。
这是因为,有些寄生虫必须在昆虫体内发育至感染期,才具有感染人体的能力。
如人体感染蛔虫和丝虫,就是因含有感染期病原的蚊媒叮咬而感染。
4.经接触感染:人们感染某些寄生虫,是由于与该寄生虫患者直接或间接接触而感染。
如人体感染疥螨和阴道毛滴虫。
5.经胎盘感染:有些寄生虫可以随母血,通过胎盘而使胎儿感染,如弓形虫、疟原虫、钩虫的幼虫等。
大多数寄生虫的感染途径只有一个,少数可有二个或更多,如钩虫可经皮肤.经口.经胎盘等多个途径感染人体。
寄生虫感染阶段进入人体的方式称为感染方式,有时寄生虫的感染方式可以有许多种。
如疟原虫可通过含子孢子的按蚊叮咬.通过输血或通过胎盘等方式感染人体。
1·2·2 易感人群
易感者是指对寄生虫缺乏免疫力的人。
人体感染寄生虫后,通常可产生获得性免疫,但多属于带虫免疫,当寄生虫从人体消失以后,
免疫力即逐渐下降、消退。
所以,当有感染机会即易于感染该种寄生虫。
非流行区或在本地已根除疟疾的地区的人进入疟区后,由于缺乏特异性免疫力而成为易感者。
易感性还与年龄有关,一般儿童的免疫力低于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