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中心管理软件要求性能参数
监控系统大屏解决方案
第2章
2.1
项目基本情况:江苏制药有限公司监控建设项目,位于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沿海工业园区陈李路1号,东侧为河道、南侧为陈李路、西侧为河道。北侧为海堤路,周边有清婷公司、化工员区等。江苏制药有限公司监控建设项目设有主次4个出入口,其中1号门为常用人员出入口,2号门、3号门、4号门为人员、车辆出入口。厂区内有地面停车位50多个。整个项目占地面积34842.7平方米,现有行政楼、科研楼、车间、仓库等众多建筑相对独立。
6、监控中心采用一体化高清视频综合平台,实现高清图像解码上墙,视频综合平台采用插卡式设计,配置3块解码板卡,每块解码板支持32路1080P、或64路720P、或128路D1资源解码; 2块HDMI输入板卡支持16路HDMI信号输入(输入板卡可选 择DVI、VGA、BNV等信号输入)
7、电视墙采用3*8布局共24块46寸液晶拼接屏,可通过电脑客户端或键盘实现单路切换、轮巡、拼接、漫游、开窗等显示功能。
5、由于网线存在其最大传输距离,单一网线的传输距离应不超过90米,设备与设备之间的传输距离超过这一距离可能造成信号的误差,应使用光缆进行传输。
6、网络型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带宽设计应能满足前端设备接入监控中心、用户终端接入监控中心的带宽要求并留有余量。所有传输节点实用带宽应≤传输带宽的45%。
网络实用带宽的估算方法应符合以下规定:
本项目室外主要出入口的摄像机清晰度应满足800TVL、其他区域摄像机清晰度应满足600TVL;
监控中心设计原则
监控中心设计原则1、硬件部分● 系统有足够的处理速度,以实时地处理来自各被监控点的图像数据。
● 系统易于扩展,包括被监控点数目等。
● 系统支持高可靠性,监控系统长时间连续工作,并且本身就用于监控其它系统或环境的运行情况,因此,其可靠性显得尤为重要。
● 系统要求足够的数据存储能力。
较高的性能价格比。
设备便于安装、调试、维修和升级。
● 开放式体系结构,支持系统间的组网以及面向未来发展。
2、软件部分● 丰富的系统管理软件和完善的维护手段。
● 支持开放的网络协议。
● 良好的用户界面,中文图形界面。
● 完善的应用系统功能。
● 可靠、安全的操作管理。
● 完善的应用系统维护手段。
● 开发通用的应用开发平台及工设计依据采用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设计的目的主要是实现车间生产方面的全天候监控,保障车间生产安全、有序进行,提高车间管理质量、产品质量及企业效益。
本数字化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主要由使用LC嵌入式DVR、枪型摄像机、监控软件等组成。
《电视监控工程程序与要求》(GA/T 75-9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90/92)《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5-94)实现功能1、监视:支持1/4/9/16画面分割以及画中画模式,可12画面同时显示,支持画面拖换操作,对车间生产进行全方位的监控;2、本地回放:回放本地录像,支持时间点连续回放和单录像文件回放,对监控情况实行有效追溯;3、本地录像:采用H.264 格式,可按预设方案进行录象;户要求定点摄像机我们选用欣智恒公司的Kingvee(凯威)480线型高清晰度彩色摄像机,。
一般来说,彩色红外定点摄像机,在无遮挡的情况下可实现对监视区域50M范围内的概况进行全网总体观察和局部重点观察,而固定的摄像头则实现对重点的区域如出入楼道的出入口处进行固定、有效、实时的监视。
2、监控中心配置说明在数字视频网络监控管理系统的设计中,我们采用我公司自研的IET2000型系列音视频数字网络服务器。
GAT_669.1-2008_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_技术标准_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
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技术标准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1范围GA/T 669的本部分规定了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简称联网系统)的设计原则、系统结构、系统功能及性能要求、系统设备要求、信息传输要求、安全性要求、电磁兼容性要求、电源要求、环境与环境适应性要求、可靠性要求、运行和维护要求等通用性技术要求,是进行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建设规划、方案设计、工程实施、系统检测、竣工验收以及与之相关的系统设备研发、生产的依据。
本部分适用于城市社会公共安全领域的监控报警联网系统,其他领域的监控报警联网系统可参考采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A/T 669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足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 20271 ——200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GB 50198 ——1994 民用闭路监控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A/T 367——2001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 379.I~379. 10 ——2002报警传输系统串行数据接口的信息格式和协议(IEC 60839- 7- 1~60839 7 10:2001.IDT)YD/T 1171——2001 IP网络技术要求网络性能参数与指标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下列术语、定义和缩略语适用于本部分。
3.1术语和定义3. 1.1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city area monitoring and alarming network system以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为目的,综合运用安全防范、通信、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等技术,在城市范围内构建的具有信息采集/传输/控制/显示/存储/处理等功能的能够实现不同设备及系统间互联/互通和互控的综合网络系统。
数据中心环境要求与检测标准
数据中心环境要求与检测标准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处理、存储和管理海量信息的重要任务。
为了确保数据中心的稳定运行和数据安全,对数据中心环境的要求与检测标准变得尤为重要。
一、数据中心环境要求1、温度和湿度:数据中心要求严格的温度和湿度范围。
温度过高可能导致设备过热,影响性能甚至引发故障。
湿度过低可能会导致静电问题,湿度过高则可能导致设备腐蚀。
因此,一般要求温度在20-25℃之间,湿度在40%-60%之间。
2、空气质量:数据中心内的空气质量也会影响设备的运行。
过多的尘埃、污染物或酸性气体可能会腐蚀设备或干扰其正常运行。
因此,需要定期清洁和过滤数据中心内的空气。
3、电力供应:数据中心需要稳定的电力供应,任何电力中断都可能导致数据丢失或设备故障。
因此,建议使用不间断电源(UPS)以确保电力供应的连续性。
4、防火防灾:数据中心应具备有效的防火和防灾措施。
火灾和自然灾害都可能对数据中心造成严重损害,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5、噪声和振动:噪声和振动可能会干扰数据中心的正常运行。
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来减少这些影响,例如使用隔音材料和减震设备。
二、数据中心检测标准1、设备性能:定期检查和维护数据中心的设备,确保其性能正常。
应定期进行硬件和软件的更新和升级,以保持最佳性能。
2、温度和湿度:定期检查数据中心的温度和湿度,确保其在规定的范围内。
如果发现任何异常,应立即采取行动进行调整。
3、空气质量:定期进行空气质量检测,确保数据中心内没有过多的尘埃、污染物或酸性气体。
4、电力供应:定期检查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UPS的性能。
如果发现任何问题,应立即采取行动解决。
5、防火防灾:定期检查防火和防灾设施的性能和状态,确保其在良好的工作状态。
6、噪声和振动:定期检查数据中心的噪声和振动水平,确保其不会干扰设备的正常运行。
为了确保数据中心的稳定运行和数据安全,必须严格遵守上述环境要求和检测标准。
IVMS-8200集中监控管理系统平台技术全参数
1 综合应用管理平台1.1 建设要求本系统应基于系统的设计基于SOA架构,通过Web Service提供基础服务,方便与第三方业务系统相互集成;系统采用J2EE技术,作为核心平台,服务器可根据需要灵活的部署在UNIX/LINUX平台或Windows平台;先进的Web应用框架设计,使得软件功能模块的部署方便、灵活;本软件采用C/S结构与B/S混合体系结构。
采用三层模型开发,底层采用以数据库为支撑的基础数据层,用来对空间和非空间数据进行存贮、访问和管理并为应用系统提供数据服务;中间层为业务层,实现监控与报警的管理、决策支持、信息服务;顶端为表现层,是针对不同用户的应用服务层。
该软件的必须满足城市监控与报警的统一管理和共享的需求,系统之主要功能可靠、稳定,结构完整,能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和数据,具备完善的系统管理、安全、数据更新与维护机制及信息分类与编码体系,为各级警务部门和人员提供统一、实时、高速、便捷、直观的可视化的信息界面,使该系统在公安实战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1.2 设计依据●软件工程相关国家标准●《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通用技术要求》GA/T669-2008●《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50348-2004●《公安业务数据元素管理规程》GA/T 541-2005●《公安业务数据元素编写规则》 GA/T 542-2005●《公安业务基础数据元素集》 GA/T 543-2005●《安全技术防范管理信息代码》GA/T 550-2005●《安全技术防范管理信息基本数据结构》 GA/T 551-2005●《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技术标准》(GA/T669-2008)●《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操作系统技术要求》 GA/T388-2002●《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保护管理要求》 GA/T388-2002B●《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通用技术要求》 GA/T390-2002B●《IP网络技术要求—网络性能参数与指标》YD/T 1171-2001●《关于开展城市报警与监控技术系统建设的意见》(公安部文件)●《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技术指南》(公安部文件)●《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3111”试点工程实施方案》(公安部文件)●其他国家或公安部相关标准和规范。
DSS-综合监控管理平台一体机管理端操作手册-V.-..
DSS-综合监控管理平台一体机管理端操作手册-V.-..————————————————————————————————作者:————————————————————————————————日期:综合监控管理平台一体机管理端操作手册V3.20前言概述本文档详细描述了DSS7000系列管理端的菜单界面、设备管理、用户管理、视频业务、停车场业务等内容。
符号约定在本文中可能出现下列标志,它们所代表的含义如下:符号说明表示有高度潜在危险,如果不能避免,会导致人员伤亡或严重伤害。
表示有中度或低度潜在危险,如果不能避免,可能导致人员轻微或中等伤害。
表示有潜在风险,如果忽视这些文本,可能导致设备损坏、数据丢失、设备性能降低或不可预知的结果。
防静电表示静电敏感的设备。
电击防护表示高压危险。
激光辐射表示强激光辐射。
符号说明表示能帮助您解决某个问题或节省您的时间。
表示是正文的附加信息,是对正文的强调和补充。
目录概述 (i)符号约定 (i)1 概述 ................................................................................................................................................................... - 1 -1.1产品简介......................................................................................................................................... - 1 -1.2系统组网......................................................................................................................................... - 2 -1.3配置要求......................................................................................................................................... - 3 -2 系统登录 ........................................................................................................................................................... - 4 -2.1登录系统......................................................................................................................................... - 4 -2.2浏览记录....................................................................................................................................... - 11 -2.3自定义应用................................................................................................................................... - 11 -2.4下载............................................................................................................................................... - 12 -3 配置系统参数 ................................................................................................................................................. - 13 -4 基本配置 ......................................................................................................................................................... - 16 -4.1新手向导....................................................................................................................................... - 16 -4.2组织管理....................................................................................................................................... - 17 -4.2.1 添加组织..................................................................................................................... - 17 -4.2.2 自定义组织................................................................................................................. - 18 -4.3添加设备....................................................................................................................................... - 20 -4.3.1 添加编码资源............................................................................................................. - 20 -4.3.2 添加解码&拼接.......................................................................................................... - 38 -4.3.1 添加矩阵设备............................................................................................................. - 40 -4.3.2 添加报警主机............................................................................................................. - 40 -4.3.3 添加门禁..................................................................................................................... - 41 -4.3.4 添加停车场设备......................................................................................................... - 41 -4.3.5 添加转码器(目前尚不支持)................................................................................. - 41 -4.3.6 设备参数配置............................................................................................................. - 41 -4.4添加权限组................................................................................................................................... - 42 -4.5添加用户....................................................................................................................................... - 46 -4.6服务器管理................................................................................................................................... - 47 -4.6.1 中心服务器................................................................................................................. - 47 -4.6.2 分布式服务................................................................................................................. - 49 -4.6.3 视频资源重配............................................................................................................. - 49 -4.6.4 卡口资源重配............................................................................................................. - 50 -4.7资源关联....................................................................................................................................... - 51 -4.8级联管理....................................................................................................................................... - 52 -4.9系统............................................................................................................................................... - 56 -4.9.1 安全配置..................................................................................................................... - 56 -4.9.2 备份和还原................................................................................................................. - 57 -4.9.3 时间模板..................................................................................................................... - 57 -4.9.4 自定义属性................................................................................................................. - 58 -4.9.5 新闻公告..................................................................................................................... - 59 -4.9.6 文件共享..................................................................................................................... - 60 -5 视频业务 (61)5.1添加录像计划 (61)5.1.1 添加普通计划 (61)5.1.2 添加补录计划 (62)5.2云存储 (63)5.3配置报警 (65)5.3.1 配置报警联络人 (65)5.3.2 配置报警风暴 (65)5.3.3 配置报警预案 (66)5.4配置电子地图 (68)5.5配置电视墙 (72)6 扩展业务 (76)6.1出入人员 (76)6.2一卡通 (77)6.2.1 门禁权限分组 (78)6.2.2 道闸权限分组 (78)6.2.3 卡片 (79)6.2.4 批量发卡 (81)6.2.5 卡片任务状况 (81)6.3门禁 (82)6.3.1 开门超时配置 (82)6.3.2 开门记录 (82)6.4停车场 (83)6.4.1 收费规则 (83)6.4.2 场区 (89)6.4.3 车位 (95)6.4.4 车辆 (96)6.5停车场资源关联 (96)6.6反向寻车 (98)7 运维统计 (100)7.1系统状况 (100)7.2服务器统计 (102)7.3设备统计 (102)7.4用户统计 (103)7.5日志 (104)7.6中心存储 (104)7.7视频质量诊断 (104)7.7.1 配置诊断项 (105)7.7.2 配置诊断任务 (106)7.7.3 配置诊断计划 (107)7.7.4 视频诊断报告 (108)8 视频应用 (110)8.1实时监控 (110)8.2录像回放 (110)8.3视频上墙 (110)8.4地图应用 (110)1概述1.1产品简介DSS7000系列是以Linux为架构的软硬件一体的设备。
邮政监控运营平台-技术需求书
技术需求书一、项目名称邮政监控运营平台集成建设项目。
二、技术要求1.系统架构要求监控中心系统建设应满足三级架构应用,平台建设应满足:安防基础管理、警情指挥管理、智能运维管理,三个重要模块组成。
1)安防基础管理:针对安防设备接入、基础监控管理功能应用;2)警情指挥管理:系统平台能够实现警情发生后联动文字、GIS地图定位、关联警情区域多个视频图像,同时关联通讯录,加强警情预案多样化处理,实现警情预防、监测、预警及有效处置定位。
3)智能运维管理:实现针对中心值班人员、资产管理、警情登记、视频登记、认证登记、出入登记、故障保修、系统检查、人员评价、人员排班、报表统计等电子化管理。
2. 监控中心管理软件要求1) 软件访问方式:监控中心值班岗位C/S(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其它岗位B/S(浏览器);2) 标准接口:按《GB/T 28181-2011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国家标准接口规范、统一流媒体标准接口的基础上,平台开放登陆、报警、视频、日志信息等API;3) 升级方式:自动升级和手动升级两种模式;4) 界面要求:值班员界面、职能人员界面、警情指挥界面、、运维管理界面5) 视频管理:网点“拼音首字母”定位、视频组“数字快捷键”定位、视频组快速查看、视频查看(进行同时查看多路;截图、关注、监听、云台控制、本地录像、单路或多路上墙;(双码流设置功能,实时查看时可手动切换主、子码流;通过多画面视频查看实现对所查看网点进行语音广播;在实时查看功能模块中加入收藏功能,保存经常查看的视频组)、视频回放(快进、慢放、单帧功能,快进或快退时点击播放键进入正常播放模式;单个画面回放、多个画面回放、同时停止、播放、快进、快退、单帧功能,多画面回放时可对任意画面单独控制;截图、关注、监听(可选多画面)、上墙)、视频下载(体现显示下载进度条的进度时间、速度大小、文件大小;双击打开下载文件目录;播放器统一化,播放器集成所有品牌的播放功能;);6) 报警管理:报警事件(当出现报警时,系统会自动快速在显示屏上播放报警相关视频图像,也可以自动选择视频浏览窗口中播放)、报警等级(一般警情、重要警情、紧急警情)、警情预案(编制相关报警预案,做到联动显示视频的同时,系统对报警相关视频进行自动录像,还可以设置录像时长,点击报警日志处理能关联该录像文件。
海康威视平台软件介绍[指南]
软件平台1 平台概述海康威视长期关注企业级监控系统,并致力于企业级监控平台的开发,和众多合作伙伴一同深入挖掘企业监控的核心内容,全新推出专用于企业监控的软件平台—HKS-5000。
在满足用户普通监控要求的基础上,HKS—5000平台充分考虑用户的使用习惯、细心设计用户的常用功能。
单一的视频监控系统(CCTV)早就不能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使用需求,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必须将视频监控系统与报警系统、门禁系统、巡更系统紧密结合,根据不同企业用户的个性化需求,HKS—5000平台扩展层接口便可实现大安防系统融合,同时,海康威视一直致力于智能监控系统的研发,HKS—5000平台也为智能视觉分析系统预留接口。
HKS—5000视频监控平台能很好的完成以下功能:⏹全网设备集中配置,具备巡检、心跳保活、自修复;⏹视频、音频分级实时预览、回放(本地和远程);⏹海量数据分散存储、集中管理、容灾备份;⏹前端设备(IP Cam , IP Dome)远程访问与控制;⏹广泛报警接入,报警信息主动上传,联动报警输出;⏹硬解码上电视墙,数字矩阵切换、多分屏、轮巡;⏹用户权限统一分配,细化至通道级别,具备登陆、验证;⏹电子地图热点、热区联动效应;同时,具备以下优秀的性能:⏹实用性――以客户需求为宗旨,摒弃华而不实的功能,⏹适应性――对行业用户的特有功能进行定制,以适应用户的特殊需求⏹可靠性――选用的硬件、软件均具备数万甚至十万平均无故障时间,并为关键设备、关键部件设计冗余备份⏹安全性――鉴于监控系统特殊性,安全保密工作尤为重要,从网络建设、平台验证、设备加密等立体化保障系统安全⏹先进性――严格遵循系统工程的设计准则,科学合理地设计,最大程度地采用成熟、可继承、具备广阔发展前景的先进技术,使系统在未来数年内不落后,保护用户投资⏹开放性、易扩展性――严格遵循相关技术的国际、国内和行业标准,确保系统之间的透明性和互联互通;在系统设计时,合理预测未来扩容需求,科学设计余量⏹易管理性、易维护性――支持Windows操作系统,支持数种国际通用语言,支持全中文管理界面,具有完善的使用手册和帮助文档,自动检测网内设备运行状态,以图文结合方式列出设备异常情况,辅助管理人员排查处理2 权限管理企业级监控系统往往覆盖范围广、区域跨度大、设备类型多,如果监控平台能集中管理配置管理所有设备,一方面能综合管理,及时有效地了解设备状态,另一方面可简化操作,易于维护。
机房监控软件管理制度
机房监控软件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了规范机房监控软件的管理工作,提高机房监控软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确保机房监控软件的正常运行,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章监控软件基本要求1. 机房监控软件的选择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具备合法的使用授权,不得使用盗版软件。
2. 机房监控软件应具备实时监控、远程监控、数据存储、报警功能等基本功能。
3. 机房监控软件应有完善的权限管理机制,保证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访问和操作监控软件。
4. 机房监控软件应具备稳定性和安全性,能够保证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
第三章监控软件的安装和配置1. 机房监控软件的安装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并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范进行。
2. 安装前应进行系统设置和数据备份,避免因安装过程中出现问题导致数据丢失。
3. 安装完成后,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软件配置,保证监控软件的功能能够满足实际需求。
第四章监控软件的使用1. 机房监控软件的使用应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程进行。
2. 操作人员应了解监控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避免错误操作导致系统故障。
3. 操作人员应遵守相关安全规定,保护机房监控软件和数据的安全。
第五章监控软件的维护和更新1. 监控软件的维护工作应定期进行,包括日常检查、数据备份、系统优化等。
2. 监控软件的更新应及时进行,保证监控软件具有最新的功能和安全性。
3. 更新过程中应谨慎操作,确保更新过程顺利完成,不对系统造成影响。
第六章监控软件的报废和处置1. 监控软件报废时,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置,包括数据清除、软件卸载等操作。
2. 监控软件的报废材料应妥善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影响。
3. 报废后的监控软件仪器设备应及时上报和处理,确保设备的维修和回收。
第七章附则机房监控软件的管理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如有违反,需承担相关责任。
以上是关于机房监控软件管理制度的一份草拟,具体执行过程中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希望各相关部门和人员严格按照规定执行,确保机房监控软件的安全稳定运行。
iMC V7技术指标引导
iMC V7招标参数大全iMC V5招标参数大全 (1)1.1iMC V7平台,项目配置必选 (2)1.1.1iMC标准版(会卖标准版,任务完成一半) (2)1.1.2iMC专业版(大型网络分级网管) (6)1.2数据中心管理方案――与数据中心硬件产品,强强联手、软硬兼施71.2.1SHM服务健康管理(数据中心管理必配,C/H/J/Z短木板) (7)1.2.2APM应用管理(数据中心管理必配,C/H/J/Z短木板) (8)1.2.3NTA流量分析(中华方案不完整,任打不还手) (9)1.2.4VNM虚拟网络管理(云时代数据中心虚拟化管理必配) (12)1.2.5SOM服务运维管理(IT服务在iMC上的实现) (12)1.3广域网管理方案――业界最全的广域网管理解决方案,特性丰富度远远领先于竞争对手(NTA、IAR招标引导见“数据中心管理”部分)。
151.3.1QoS性能管理(仅我司跟思科有,广域网必推) (15)1.3.2MPLS网管(图形化、多厂商,替代好理由,业界功能最全)171.3.3IPSec VPN业务管理IVM (20)1.4EAD——项目引导利器,重难点客户敲门砖 (21)1.4.1EAD终端准入(用户超150万,业界排名第一) (21)1.4.2配套工具ACL manager (25)1.4.3配套网关设备(75E)――根据具体型号进行调整 (26)1.4.4配套网关设备(SR66)――根据具体型号进行调整 (27)1.5iMC其他产品 (28)1.5.1iAR智能报表(运维管理DIY,中高端用户必配) (28)1.5.2WSM无线网管 (29)1.5.3UBA行为审计(联手EAD,友商不好过) (33)1.5.4TR069网管BIMS (35)1.5.5CAMS计费 (36)1.5.6mini iMC中小网络管理 (38)1.5.7iMC NEMS实验室管理 (40)1.1 iMC V7平台,项目配置必选1.1.1iMC标准版(会卖标准版,任务完成一半)1.1.2iMC专业版(大型网络分级网管)1.2 数据中心管理方案――与数据中心硬件产品,强强联手、软硬兼施DCM套件对应指标为iMC平台、APM、NTA及SHM1.2.1SHM服务健康管理(数据中心管理必配,C/H/J/Z短木板)1.2.2APM应用管理(数据中心管理必配)1.2.3NTA流量分析(精细化分析数据中心业务流量)1.2.4VNM虚拟网络管理(一体化管理物理、虚拟资源)1.2.5VCM虚拟连接管理(云时代数据中心虚拟化管理必配)1.2.6SOM服务运维管理(IT服务在iMC上的实现)1.3 广域网管理方案――业界最全的广域网管理解决方案,特性丰富度远远领先于竞争对手(NTA、IAR招标引导见“数据中心管理”部分)。
大华综合监控管理平台软件(DSS-T)功能和环境描述(方案用)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DSS-T功能及运行环境介绍大华综合监控管理平台软件系列2014-01-27该文档主要介绍DSS-T平台软件产品的功能及运行环境方面的内容,可供各区域了解新产品特性及用于各招投标或项目方案中的软件介绍部分。
其中章节排列及字体、字号等篇章设计,请应用时自行按需调整。
目录1 平台软件功能 (2)1.1 功能结构 (2)1.1.1 用户界面层 (3)1.1.2 业务应用层 (4)1.1.3 系统服务层 (4)1.1.4 设备接入层 (4)1.2 基础功能 (5)1.2.1 视频实时监控 (5)1.2.2 录像回放 (7)1.2.3 实时图片监控功能 (8)1.2.4 布撤控和黑白名单功能 (10)1.2.5 数据比对 (11)1.2.6 历史数据查询 (11)1.2.7 流量统计 (12)1.2.8 数据手动校准 (13)1.2.9远程管理 (14)1.3 亮点功能 (15)1.3.1 视图结合 (15)1.3.2多级布控 (16)1.3.10 车牌识别 (18)1.3.3事件检索 (18)1.3.4组合查询 (19)1.3.5灵活联动 (20)1.3.6图片合成 (21)1.3.7 非现场执法 (22)1.3.8 数据库分类设计和管理 (22)1.3.9 大屏控制接入 (24)2平台软件运行环境 (25)2.1硬件环境 (25)2.1.1服务器配置要求 (25)2.1.2服务器性能指标 (25)2.2 软件环境 (26)2.2.1 操作系统要求 (26)2.2.2 数据库要求 (27)2.2.3 IE要求 (27)1 平台软件功能1.1 功能结构DSS-T平台软件从上至下共分四个层次,分别是用户界面层、业务应用层、系统服务层、设备接入层。
具体结构参考下图:图二平台软件功能结构图1.1.1 用户界面层系统整体采用B/S的展现模式,其中视频显示的模块应用了C/S的嵌入插件形式。
充分发挥了B/S模式异地浏览的方便性,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系统中,只要网络连通,就可以直接使用浏览器连接服务器,任何电脑都可以作为客户端使用。
系统建设技术要求
系统建设技术要求一、系统核心平台必须满足的基本要求1、操作系统要求视频监控平台功能单元均采用公版Linux操作系统或Windows操作系统,保证系统的高稳定性,高安全性。
2、时间特性要求端到端的信息传输延迟时间:a)前端设备与信号直接接入的监控中心相应设备间端到端的信息延迟时问应不大于2s;b)前端设备与用户终端设备间端到端的信息延迟时问应不大于4s。
视频报警联动响应时间:报警触发后,在本监控中心内触发并启动视频显示和记录所需的直接联动响应时间应不大干4 s;报警图像的预录时间不小于10s。
设备故障发现时间:视频监控联网设备从设备发生故障到管理平台检测到并记录此故障的延迟时间可设置,应不大于15min。
视音频同步误差:视音频同步误差应小于300ms。
键盘响应时间:每级监控键盘接受和转发控制命令时产生的延时不得大于20毫秒。
每级监控键盘切换视频产生的延时不得大于10毫秒。
控制指令响应时间:每个IP网络传输控制命令数据的延时不得大于30毫秒。
传输视频图像数据的延时不得大于30毫秒。
当任意一个用户欲控制平台中的任意一个摄像机,通过网络路由发出云台控制命令时,从他开始发出命令到看到图像按要求移动的整体时延不得大于400毫秒。
3、并发访问能力要求视频管理平台单台设备能够支持的直播实时图像并发路数应不小于200路。
视频管理平台单台设备能够支持的点播历史图像并发路数应不小于30路。
视频管理平台单台设备能够支持的实时存储图像并发路数应不小于100路。
4、容量要求视频管理平台单域能够支持的同时在线设备数量应不小于20000个。
视频管理平台单域能够支持的同时在线用户数量应不小于50个。
5、平台处理能力要求单台媒体转发设备可同时转发的视频信号的数量(D1画面)不低于200路;单台客户端可同时显示实时D1画面的数量不低于16路。
6、可靠性要求系统的设计应以结构化、规范化、模块化、集成化的方式实现,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可维修性和可维护性。
数据中心监控规章制度
数据中心监控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数据中心监控工作,确保数据安全和系统稳定运行,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数据中心监控人员,各监控岗位人员应严格遵守本规章制度,共同维护数据中心的安全和稳定。
第二条数据中心监控工作是指利用监控设备、软件等技术手段对数据中心的设备、网络、服务等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确保数据中心正常运行。
监控工作是保障数据中心信息系统可靠性和稳定性的重要保证。
第三条数据中心监控工作服从数据中心领导的统一安排,各岗位人员应服从数据中心领导的管理,按照规章制度的要求履行监控工作职责。
第四条数据中心监控工作要保证监控设备正常运行,确保监控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监控数据需要及时上传,并及时采取操作措施,确保数据中心的正常运行。
第二章监控设备管理第五条数据中心应购买符合要求的监控设备,监控设备的规格、型号等需要符合数据中心的实际需求,并且要求供货商提供设备的质量保证书和使用说明书。
第六条数据中心监控设备由专门负责人员负责管理和维护,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七条监控设备的设置应符合数据中心的监控要求,保证监控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设置监控设备应考虑数据中心的整体风险评估,合理规划监控点位,确保数据中心的全面监控。
第八条监控设备异常时,需及时上报责任人员,并进行维修处理。
监控设备维修完成后,应及时核实设备的运行状态,并重新设置相关监控参数。
第三章监控数据管理第九条监控数据的采集和上传应按照数据中心的监控要求进行,监控数据的上传频率和监控参数需符合规章制度的要求。
第十条监控数据应具有真实性和准确性,不能有故意篡改数据的情况发生。
监控数据上传不到位或存在问题时,需及时协调解决,并上报负责人员。
第十一条监控数据的存储需符合数据中心的备份要求,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备份数据需按时更新,并定期进行数据恢复测试,确保备份数据的有效性。
第四章应急处理第十二条数据中心监控人员需时刻保持警觉,对监控异常情况要及时响应和处理。
数据中心DCIM管理系统技术要求
数据中心DCIM管理系统技术要求一、项目说明本项目拟建设一套数据中心动环和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接入数据中心电力运行、配电监控系统、环境监控系统和安装的设备等数据,提供电力容量管理、温湿度监控管理、UPS电池监控管理、动环告警管理、设备管理、数字运维、智能运营等业务功能,实现在统一视图上的集中监控、集中运维、集中管理,提升数据中心整体运维效率及水平,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
本项目建设范围为鉴三备灾数据中心以及鉴主19楼机房,其中鉴三楼机房包含2 个冷池系统共62个机柜以及相应配套设施,鉴主19楼机房包含3个区域共约70个机柜以及相应配套设施。
二、技术要求(一)系统整体要求1、系统架构。
DCIM管理系统的整体架构需要能够满足以下要求:>★系统应用主体应采用B/S架构,应能够通过浏览器进行实时访问。
同时需具备友好的操作界面,能够支持中文环境。
系统应支持常用的主流浏览器,如IE、Chrome、Firefox。
同时,系统应可以支持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APP进行访问,同时支持通过浏览器访问。
系统应支持手机APP报警、短信报警等多种形式。
>系统应具有数据自动备份机制与系统自我监测功能,监控系统所消耗的内存、硬盘等资料。
>★系统应采用可靠稳定的操作系统平台,保证系统的通用性和安全性。
服务器端程序应基于Linux正版操作系统,部署在专业的x86服务器上。
2、系统可扩展性。
>系统应有良好的功能扩展性,应采用组件化的松耦合架构,部分组件可进行功能扩展,不影响整体架构。
>系统支持多数据中心之间数据相连互通,应具有至少5个站点的可扩展性。
3、系统安全设计。
>★采用高安全设计,着重对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软件进行加固,可有效防御窃听、伪造、篡改、越权访问、病毒、网络入侵等危害,避免管理系统服务器成为安全短板,要求提供3种以上主流杀毒软件的扫描报告(例如:AppScan、Nessus、NGS、Symantec、McAfee 等)。
大华综合监控管理平台软件说明书
软件功能介绍4.1平台结构设计大华综合监控管理平台软件从上至下共分四个层次,分别是业务展现层、业务接入层、操作和管理业务层、设备接入/数据持久层,最底层是前端设备与存储设备及数据库。
具体结构参考下图:图表 1 平台软件功能结构图4.1.1业务展现层业务展现层是提供给用户直接使用的,是系统功能的对外展现。
业务层不仅仅要求软件能够满足客户的应用需要,而且还要美观易用,让用户体验到快捷和方便。
结合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还可以快速定制出个性化的业务展现程序。
此外,客户端程序在安装部署、维护升级方面的便捷性,也是系统设计时需要考虑的课题。
根据功能和最终用户的不同,可以把系统的业务展现层分为管理员客户端和操作员客户端,管理员客户端采用B/S模式,主要提供系统管理与配置功能,面向系统管理员使用。
操作员客户端采用B/S和C/S两种模式,用户可以结合自身情况灵活选择。
B/S模式无需安装客户端,体现了异地浏览的方便性,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系统中,只要网络连通,就可以直接使用浏览器连接服务器,任何电脑都可以作为客户端使用。
C/S模式信息采集灵活、负载均衡、服务稳定等的优势,保证了客户端有更多的事务处理能力,分流服务器的工作负担,使整个系统运行更加稳定。
4.1.2业务接入层业务接入层是系统业务层和业务展现层之间的中间层,实现业务接入和业务控制功能,为业务展现层提供连接管理,WEB请求处理,认证权鉴、业务流转等接入服务,为系统提供管理命令处理、命令调动与处理等系统处理服务、及对外提供平台互联等服务。
独立的业务接入层设计,可以保证系统内部的低耦合,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4.1.3系统业务层系统业务层是大华综合数字监控系统的核心层,提供系统业务的逻辑实现,各个业务系统通过组件的方式,相互独立,功能齐备。
根据功能的不同类别,可以分为操作业务层和管理业务层两大部分:操作业务层包括语音对讲模块、实时监视模块、录像回放模块、报警处理模块、解码上墙模块、电子地图模块、云台控制模块等;管理业务层包括用户权限、组织结构、设备管理、录像任务、系统配置、日志管理、网管功能、资产管理等。
视频监控管理平台总体架构设计方案
• 用户角色与权限的划分与管理
• 访问控制列表(ACL)的应用与管理
• 权限分配与调整的流程与规范
• 访问权限的审计与监控
• 权限管理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
数据备份技术
• 数据的定期备份与全量备份策略
• 备份数据的存储与传输方式
• 备份数据的可用性与完整性保障
数据恢复策略
• 数据恢复的操作流程与规范
• 前端与后端服务的数据交互
• 系统组件之间的协同与通信
• 通信协议与数据格式的统一
远程访问与控制
• 远程用户的网络访问与认证
• 远程控制与操作的权限管理
• 网络带宽与延迟的优化
⌛️
03
视频监控管理平台关键技
术
视频编码与解码技术
视频编码技术
• H.264、H.265等编码标准的选择与应用
• 编码算法的优化与性能提升
• 后端服务的模块化与分层设计
• 后端服务的性能优化与稳定性
03
数据处理与存储
• 视频数据的编码与解码处理
• 视频数据的传输与存储策略
• 数据的备份与恢复机制
视频监控管理平台网络架构设计
网络接入与传输
• 摄像头设备的网络接入
• 视频数据的网络传输与优化
• 网络安全防护与隔离策略
系统内部通信与协同
• 编码参数与码率的调整与优化
视频解码技术
• 兼容多种视频编码格式的解码器
• 解码算法的优化与性能提升
• 解码速度与画质的平衡与调整
视频传输与存储技术
视频传输技术
视频存储技术
• 视频数据的网络传输协议与优化
• 数据中心的存储设备部署与配置
IVMS-5000视频管理平台软件软件功能介绍
第1章软件功能介绍IVMS-5000平台软件是一套定位在监控专网环境中使用的网络集中监控软件。
其以分布式系统设计理念为基础,从监控业务中抽象出各功能模块,各施其职、相对独立,之间的信令交互又使它们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需要实现前端接入、网络存储、网络接处警、监控中心图像呈现与控制和集中管理的功能。
1.1架构设计随着视频监控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依靠传统软件设计实现各种安防应用的融合、海量的视频数据存储、智能分析技术的集成开始显现一些不可逾越的障碍。
我们要从新的思路出发来整合网络、存储、音视频、智能分析,从架构角度上对监控系统进行了重新的审视和规划设计,借鉴IT软件领域成熟的软件开发模式,支持分布计算,提供跨网络、跨硬件、跨OS平台的透明性的应用或服务的交互,支持标准的协议和接口,满足安防应用的需求,符合下一代安防监控的发展方向。
1.2系统框图平台系统从技术结构上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层次:基础开发平台:对操作系统、数据库、安全加密、多媒体协议的封装,屏蔽差异,实现上层应用的平台无关性,提高开发效率和系统兼容性。
在服务器端我们选择了J2EE 作为开发平台,在客户端我们选择.NET作为平台。
平台服务:在平台服务层我们提供了认证、管理服务、流媒体、存储服务、报警管理等通用服务外,还提供了电信级系统必须具备的负载均衡、双机热备等服务。
我们还提供了设备抽象模型和接入服务,可以兼容多厂商、多种类、多协议的各种异构硬件;我们还提供了第三方系统接入服务。
业务逻辑子系统:通过常用业务的归纳、封装,这层提供了视频、报警、智能、对讲、巡更等监控安防业务,方便应用层调用。
应用子系统:通过WebService接口使用平台提供的各种服务,将具体的业务展现给最终的用户。
有传统的C/S客户端,有基于最新WEB技术的B/S客户端,还有可“随身携带”的手机客户端,最大化用户的体验。
通过良好的分层结构,统一的接口服务,可以有效的降低系统构建的复杂度。
监控中心设备管理制度
监控中心设备管理制度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监控中心设备的管理工作。
准确的设备管理能够提高监控中心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性。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监控中心设备的采购、安装、维护和报废等方面。
2. 设备管理流程2.1. 设备采购•定期评估设备需求,制定采购计划。
•编制设备采购申请,包括设备规格、数量、预算等信息。
•提交设备采购申请并经相关审批流程。
•根据采购计划选择供应商,并进行谈判和合同签订。
•确认供应商交付的设备是否符合合同要求。
2.2. 设备安装和配置•按照设备安装手册和操作指南进行设备安装。
•确保设备与监控中心网络连接稳定。
•配置设备的基本信息和参数,包括设备IP地址、用户名、密码等。
•进行设备功能测试,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2.3. 设备维护•建立设备巡检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巡检。
•清洁设备,保持设备通风良好。
•定期备份设备数据,确保数据安全性。
•定期更新设备固件和软件,以解决漏洞和提升性能。
•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和报警信息,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4. 设备报废•定期评估设备使用寿命和性能。
•将达到报废标准的设备予以报废,不再继续使用。
•做好设备报废的登记和报废手续。
•销毁报废设备中的敏感数据,防止信息泄露。
3. 设备管理责任3.1. 设备管理员责任•负责设备管理制度的执行和落实。
•组织并参与设备的采购、安装、维护和报废工作。
•定期进行设备巡检和维护,并记录巡检报告。
•定期评估设备使用情况和性能,并提出改进建议。
3.2. 监控中心员工责任•遵守设备管理制度,正确使用设备。
•及时上报设备故障和报警信息。
•配合设备管理员进行巡检和维护工作。
3.3. 监控中心管理层责任•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监督设备管理员和员工履行设备管理责任。
•审批设备采购和报废计划。
4. 设备管理记录4.1. 设备台账•建立设备台账,详细记录设备的基本信息和使用情况。
•包括设备名称、型号、序列号、购置日期等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心管理软件要求及性能指标城市治安监控系统中的中心管理软件必须具有先进的、完整的、清晰的管理和应用架构。
能适应联网监控规模的变化而进行伸缩;能根据用户需求变化,快速响应并无缝扩容,能随业务、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自我完善。
软件应采用标准化的模块结构,必须具备实用性、扩展性、灵活性、可靠性等基本的网络管理系统要求:
1、智能视频传输协议
使用智能视频传输协议,最大限度地利用网络带宽,特别对于前端网点网络带宽有限的情况下,系统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基础上,在很低的网络带宽下,也能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2、保证系统稳定高效
应采用预分配技术和写缓冲技术,支持多磁盘阵列,确保系统长时间运行稳定、高效。
3、可扩展的分布式网络结构
支持多个服务器协调运行,在保证整体性的同时,可灵活增添服务器,有效提升系统处理能力。
同时多个中心联网监控系统可以进一步集成,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联网监控。
4、完善的监视功能
在支持实时监视的同时,系统支持报警录像、自动监测录像、录像回放等,能精确控制各个通道的录像情况。
5、集中式管理
整个系统的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应具备数据转发功能并能提供多用户实时监视方
案。
不同的用户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进行实时监视或录像回放。
6、良好的易操作性
在权限控制下,用户可以通过系统客户端对每个监控点方便地进行控制和设置,系统还需具备电子地图功能。
7、高集成度
系统应把报警信息、语音信息等集成进来。
8、高可靠性
系统应设计专门的容错措施,确保数据完整,系统运行可靠。
9、良好的扩展性
系统面向服务设计,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适应性,以最大限度的保护用户投资。
功能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