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新闻联播的发展

合集下载

《新闻联播》作为主流媒体对大众传播的影响

《新闻联播》作为主流媒体对大众传播的影响

《新闻联播》作为主流媒体对大众传播的影响摘要随着传媒业的快速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大众传播时代,《新闻联播》作为国家主流媒体,对大众传播的影响力不断增大。

鉴于此,本文首先简述了电视新闻节目的定义、电视新闻节目存在的意义,以及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力,接着对《新闻联播》栏目进行分析,指出《新闻联播》与大众传播密不可分,进一步说明《新闻联播》对大众传播不容忽视的影响。

最后提出提升《新闻联播》对大众传播的影响对策,希望新闻联播转变传播观念,尊重新闻传播的规律,不断增强舆论引导力,是具有实践意义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新闻联播》;主流媒体,大众传播一、新闻节目与大众传播简述(一)电视新闻节目的定义与内涵电视新闻节目是指以发生与人民密切相关的新闻题材为基础,经过整理、加工做成电视节目,新闻节目包含现场或预先录制的访问、专家的分析、民意调查结果等。

新闻联播是指一种电视或广播新闻节目形式,即各电视台或广播电台同时联合播出的新闻节目[1]。

新闻联播节目的特点主要有:信息量、时效性强、广泛性以及明确的针对性。

《新闻联播》汇总了多条新闻,并且不加入评论,这是它与其他新闻类节目不同的地方。

中国最著名的新闻节目就是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二)电视新闻节目存在的意义随着我国电视节目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新型节目不断出现,如各种选秀节目、文化节目不断出现,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而电视新闻节目自开播以来,一直占据着收视率的重要位置,新闻节目成为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闻节目是一档服务民众,为民众了解社会建立桥梁。

新闻节目的内容设置广泛,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高官贵族,都会成为新闻节目的采访对象。

新闻节目为民众提供社会以及世界发生的最新的资讯,不断增长人们的视野,成为沟通政府与公众之间强有力的纽带,引导众从形成一种正确的社会价值观,新闻节目与人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新闻节目将会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三)大众传播的内涵及社会功能1945年11月在伦敦发表的联合国科教文宪章中第一次使用了大众传播这个概念。

融合发展环境下主流媒体电视新闻的语态变革——以央视《新闻联播》为例

融合发展环境下主流媒体电视新闻的语态变革——以央视《新闻联播》为例

第 4 卷 总第 111期 7推 荐引言央视《新闻联播》自开播一来,都占据着我国电视新闻领域的主流与权威地位,具有极高的社会影响力,其每一步变革都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随着现代媒体融合发展趋势不断深化,全媒体时代到来,《新闻联播》新闻语态发生了巨大变革。

从2019年7月推出的《主播说联播》节目,用与现代年轻人更为贴近的方式,赋予更具有主播个人特色的方式,运用网络用语、通俗语言传递主流声音。

再到8月《新闻联播》正式入驻抖音、快手短视频平台,开通微信公众号等,《新闻联播》进一步加大了在新媒体端的开发,重塑移动社交平台主流媒体形象,进一步扩大了基层传播触角,实现了与用户的无限贴近。

《新闻联播》传播方式的“互动化”、传播语态的“亲民化”变革,为电视新闻阶段性改革发展指明了重要方向。

因此,深入分析融合发展环境下《新闻联播》新闻语态变革对于我国电视新闻发展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

一、融合发展环境下央视《新闻联播》新闻语态变革的特征(一)话题式传播成为新闻信息传播重要方式随着互联网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产生了海量的网络用户信息,并且这些信息的聚合呈现出明显的跟随话题热度涨落的趋势,社会舆论与公众情绪呈现“波浪式”。

因此,话题对于公众舆情的牵引效应不断增强,“热点”、“热搜”逐渐成为新闻策划与操作的主阵地。

在这种环境下,主流媒体要求能够利用话题传播进行正向的舆论引导,通过加大话题投放,来提升新闻传播效应。

例如,新浪微博“央视新闻”账号粉丝数量已达到1.16亿,具有强大的微博号召力,在微博上开展话题互动,并且充当着主流“意见领袖”的决策,紧跟社会热点,发表“央视锐评”,单条博文阅读量达到上亿人次。

同时,在微博上投放话题,引导积极社会舆论,如由央视新闻发起的“五星红旗有14亿护旗手”话题微博阅读量高达75.4亿,讨论量将近1 500万。

在这种话题式传播方式下,《新闻联播》节目不仅更贴近受众,同时在年轻一代群体中的影响力越来越高。

新闻联播发展史

新闻联播发展史

七、《新闻联播》发展史创办之初的《新闻联播》和播音员李娟1958年5月1日19时整,北京电视台试验播出,中国自己的电视播出信号第一次出现在首都北京的天空上,中国电视事业发展的历史由此开始了。

电视是20世纪科学技术最伟大的发明创造之一,自1936年英国正式播放电视节目起,电视便成为了20世纪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传播媒介。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即着手发展电视。

1954年毛泽东主席提出中国要办电视。

1955年2月5日,中央广播事业局向国务院报告,提出于1957年在北京建立一座中等规模的电视台的计划。

周恩来总理2月12日批示将此事列入文教五年计划讨论。

为了学习和借鉴国外办电视的经验,中央广播事业局派罗东和孟启予组成电视代表团,于1957年12月赴苏联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考察,1958年3月返回北京,为建立电视台进行了业务上的准备。

在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后,原广播大楼西侧四层楼上的一个60多平方米的排练厅改建成为简陋的导演控制室,北京电视台于1958年5月1日试验播出。

当晚,在北京仅有的几十台电视接收机的屏幕上,出现了一幅以广播大楼模型作为背景图案,上书“北京电视台”字样的电视画面。

新华通讯社为此发出电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已在5月1日开始实验广播。

”中国的电视事业诞生了。

创办之初北京电视台自办节目的能力很低,主要依靠电影厂和文艺演出单位的支持。

当时,除纪录、科教影片以外,其他节目全是直播。

试验广播期间,每周播出两次节目,每次二至三小时。

包括新闻性节目、社会教育节目和文艺节目等。

1958年9月2日,北京电视台正式播出。

正式播出的电视节目由每周两次增至每周四次(星期二、四、六、日各播一次),同时试办了五期《电视广播节目报》周刊。

北京电视台正式播出后,事业建设逐步走上正轨,并获得了相应的发展。

从1960年1月1日起,北京电视台试行新的固定节目时间表,每周播出八次,星期日上午增加一次节目。

设置了十几个固定栏目,既有面对广大观众的栏目,又有特定对象栏目;既有新闻性栏目,又有知识性、娱乐性栏目。

从新闻联播看社会发展与变迁

从新闻联播看社会发展与变迁

从新闻联播看社会发展与变迁新闻联播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的一档重要新闻节目,每天在黄金时段播出,被广大观众所接触和关注。

通过观察新闻联播的内容和形式,我们可以深刻了解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以下就是从新闻联播中所看到的社会发展与变迁。

一、发展阶段的变化新闻联播的呈现方式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所变化。

早期的新闻联播多以文字为主,通常由主持人用朗读的形式播报新闻内容。

这种形式简洁明了,但在视觉上较为枯燥。

随着技术的进步,电视媒体开始普及,新闻联播采用了画面和声音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报道,大大提升了观众的视听体验。

同时,新闻联播的节目形式也进行了一定的创新。

除了固定的主持人播报新闻外,还增加了采访报道、专题节目等等。

这种改变丰富了节目内容,增加了观众的选择空间,更好地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

二、新闻报道的内容变化通过观察新闻联播的报道内容可以看到,社会发展导致了新闻报道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早期的新闻联播主要以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新闻为主,表现为一种比较单一的报道形式。

而如今,在社会发展与变迁的背景下,新闻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涵盖了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

例如,近年来,新闻联播开始报道大量与人民生活相关的新闻,例如环境保护、教育改革、医疗卫生等。

这种转变表明社会对民生问题的关注程度日益增加,社会发展不仅仅停留在经济与政治层面,而是更加注重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三、报道形式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闻联播的报道形式也在不断变化。

以往的新闻报道较为传统,多采用文字叙述的方式进行。

如今,随着视听技术的成熟,新闻联播开始运用新闻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形式进行报道,使得新闻更加鲜活、直观。

此外,新闻联播在内容组织上也有了更多的创新尝试,例如特写、纪录片等形式,这样可以更好地表达事件的细节和背景,提高报道的针对性和深度。

这样的改变不仅为观众提供了更多样的视听享受,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

新闻联播总结三阶段

新闻联播总结三阶段

新闻联播总结三阶段新闻联播是中国中央电视台每天播出的重要新闻节目,通过新闻联播,观众可以及时了解国内外重要新闻事件。

新闻联播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早期的模仿苏联模式阶段、改革开放初期的转型阶段和近年来的多元化发展阶段。

早期的模仿苏联模式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初期阶段,当时的新闻联播受到了苏联的影响,采取了苏联的新闻报道模式,内容多为政治宣传和颂扬社会主义成就。

报道形式单一,语言呆板,缺乏新闻的时效性和多样性,受到了观众的批评。

这一阶段的新闻联播在内容和形式上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无法满足人们对新闻的多样化需求。

改革开放初期的转型阶段是新闻联播发展的关键时期,当时中国开始进行改革开放,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闻联播也随之进行了改革。

节目内容逐渐增加了国际新闻和社会生活新闻的报道,语言也更加生动活泼,报道形式更加多样化。

新闻联播开始向着更加客观、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受到了观众的欢迎。

这一阶段的新闻联播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

近年来的多元化发展阶段是新闻联播发展的最新阶段,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传媒技术的进步,新闻联播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除了传统的电视播出,新闻联播还通过互联网、移动客户端等多种方式向观众传递新闻信息。

节目内容也更加丰富多样,除了政治、经济等重要新闻外,还增加了文化、科技、生活等方面的报道,满足了不同观众的需求。

新闻联播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实现了多元化发展,成为了一个信息全面、立体化的新闻节目。

总的来说,新闻联播经历了模仿苏联模式阶段、改革开放初期的转型阶段和近年来的多元化发展阶段,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新闻需求的不断变化,相信新闻联播还会有更好的发展。

关于党的新闻播音事业的光辉历程

关于党的新闻播音事业的光辉历程

关于党的新闻播音事业的光辉历程穿越血与火的历史烟云,历经建设与改革的风雨洗礼,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她九十周岁的生日。

作为舆论宣传的“喉舌”,我党的新闻播音事业历经了七十一个春秋。

沧海桑田,伴随着烽火硝烟的革命战争岁月,伴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苦探索,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伟大进程,党的新闻播音事业走过了光辉的历程,新闻播音的风格也在不断变迁。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无到有、艰苦创业;爱憎分明、慷慨激昂1940年12月30日,通过无线电波,从革命圣地延安传出了一个明朗响亮、振奋人心的声音:“延安新华广播电台,XNCR,现在开始播音……”这是我国人民广播第一位播音员徐瑞彰(播音名:麦风)发出的第一声呼号。

这声音,同当时弥漫在中国天空的反动、虚伪、庸俗、没落的声音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声音,代表着中国劳苦大众的心声,体现着中国共产党坚定豪迈、堂堂正正的真理之声;这声音,宣告了中国人民广播的诞生,标志着人民广播播音的开始。

1940年春,党中央决定成立广播委员会,由周恩来同志担任主任,负责领导和筹建工作。

同年12月30日,开始播音,呼号为XNCR(按照当时国际规定,中国无线电台的呼号第一个字为英文字母X。

NCR代表New China Radio,意为新中华广播电台)。

当时担任播音工作的是徐瑞彰、姚雯、肖岩、孙茜四位女同志。

当时的工作条件很艰苦,播音室是一间十几平方米的窑洞,洞内四周钉着延安生产的粗毛毯,作为隔音用。

播音桌上只有一个话筒和一本字典,播音设备还有一台破旧的手摇唱机和二十几张唱片。

我党最早的新闻播音员都没有经过正规的专业训练,但是他们都怀着饱满的政治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以勇敢的开拓者的姿态,独立开创了人民广播的一代新风。

由于当时没有录音设备,全部节目都是直播,因此如果出错就无法挽回。

他们面对这样的艰苦的环境和工作条件,发扬负责严谨的工作作风,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他们的任务。

1943年春,因为广播发射机发生重大故障,被迫取消播音,直到1945年8月30日才得以恢复。

从新闻联播看社会变迁的轨迹

从新闻联播看社会变迁的轨迹

从新闻联播看社会变迁的轨迹新闻联播作为央视的重要新闻栏目,每天为观众呈现国内外重要新闻动态。

通过观看新闻联播,我们可以窥见社会变迁的轨迹,了解国家发展的进程和方向。

本文通过对新闻联播的观察和分析,将探索其中所蕴含的社会变迁特征。

一、政府政策的调整与演进新闻联播经常报道政府发布的各个方面的政策和工作部署,这些政策的调整和演进是社会变迁的重要体现。

以经济发展为例,我们可以从新闻联播中感受到我国经济政策的转型和演进。

过去,我国经济主要依靠出口和重工业驱动,而现在,政府正在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一变化在新闻联播中反映得非常明显。

此外,政府还积极推动环保政策、教育改革、医疗卫生等各个领域的政策调整,这些政策的演进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变化新闻联播中常常反映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变化,从而展示了社会变迁的轨迹。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几十年间,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通过新闻联播,我们可以观察到农村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农村教育的改善、农民收入的增加等现象,这些都是我国农村社会变迁的体现。

同时,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是新闻联播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比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进步、居民收入的增加、社会福利的改善等。

这些变化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活质量,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三、社会问题的呈现与解决新闻联播同时呈现了社会问题的存在与解决过程,这也是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方面。

比如,新闻联播中常常报道环境污染、贫困问题、社会不公等社会问题,并且重点介绍政府的解决方案和进展情况。

通过这些报道,我们能够了解社会问题的严重性,也可以看到改善社会问题的努力。

而这种呈现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正是社会变迁的实践。

四、国际形势的变化与发展作为国家重要的新闻栏目,新闻联播当然少不了国际形势的报道。

国际形势的变化与发展,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变迁。

通过关注世界各地的新闻动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国际间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以及国际事件对中国的影响。

新闻联播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新闻联播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新闻联播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新闻联播是中国中央电视台每天播出的一档新闻节目,以报道国内外重要新闻为主要内容。

作为中国最权威的新闻媒体之一,新闻联播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新闻联播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首先,新闻联播作为主流媒体,承担着传递信息的重要职责。

通过报道国内外的重要新闻事件,新闻联播让人们了解到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掌握到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信息。

这些信息的传递,使得民众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国家的发展现状,从而更好地参与到社会发展中来。

其次,新闻联播在社会舆论引导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为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联播能够通过报道不同的新闻事件,引导公众的注意力和舆论的方向。

通过对某些事实的强调和解读,新闻联播能够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增强社会向善向上的氛围,推动社会发展走向更加良好的方向。

此外,新闻联播通过报道优秀的社会典型和先进事迹,激励社会成员获得前进和进步的动力。

新闻联播中的正能量内容,例如感人的人物故事、勤劳致富的案例等,无形中激发了社会成员的奋斗精神和进取心。

在社会发展中,这些榜样和先进事迹的宣传激发了更多人们的参与和付出,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此外,新闻联播在宣传党和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作为中国国家重要媒体,新闻联播有责任宣传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推动党和政府决策的贯彻落实。

通过新闻联播的报道,党和政府的政策措施、改革发展的决策等能够更加广泛地为社会大众所了解和认同,进而推动各项政策的实施和推广。

除此之外,新闻联播还通过报道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等,促进了社会的学习和创新。

新闻联播以简短、精炼的形式呈现各个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让社会成员可以及时了解和学习到最新的科技创新和国际前沿技术的应用。

这些新闻报道的推动作用,促进了社会发展摒弃陈旧观念、迎接新技术的挑战,并且从中吸取经验,进行自身的创新和发展。

综上所述,新闻联播作为主流媒体,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从新闻联播看当前市场趋势

从新闻联播看当前市场趋势

从新闻联播看当前市场趋势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市场趋势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作为国内主要的新闻媒体之一,《新闻联播》每天以其权威性和广泛的覆盖范围,成为了了解和分析当前市场趋势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新闻联播》的报道内容和风格等方面,探讨当前市场趋势。

首先,《新闻联播》作为中央电视台的旗舰新闻节目,每天广泛报道国际国内的重大新闻事件,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市场状况和趋势的平台。

在其报道中,经济类新闻是重要的一部分。

从这些新闻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前市场趋势的一些主要特征。

一方面,《新闻联播》通过报道我国经济增长的持续向好,反映了当前市场趋势的积极发展态势。

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GDP总量接近全球第一,显示了中国市场的强大潜力和吸引力。

例如,新闻中经常提到的国内生产总值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人民币汇率稳定等。

这些都表明了我国市场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市场趋势的积极向上。

另一方面,国际经济的发展也是市场趋势的重要影响因素。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动向对于当前市场趋势有着重要意义。

在《新闻联播》的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国际贸易纷争的增加和全球市场的震荡等因素对中国市场产生的影响。

比如,中美贸易摩擦、跨国公司的投资等方面的新闻经常在新闻联播中出现,这些都是当前市场趋势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研究《新闻联播》的报道风格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当前市场趋势。

作为官方媒体,新闻联播在报道中注重客观、中立和权威性,力求传递真实可靠的信息。

这种风格使其报道更具有说服力,并且能够引导公众的认知。

综上所述,通过从《新闻联播》的报道内容和风格等方面来分析,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当前市场趋势。

从我国经济的持续向好、国际市场的动向以及《新闻联播》报道的风格等角度,我们可以获得市场发展的一些重要线索。

当然,《新闻联播》只是一个信息来源,我们还需要结合其他渠道和数据进行分析,以更准确地把握当前市场趋势,并做出相应的决策。

全媒体时代《新闻联播》转型发展探究

全媒体时代《新闻联播》转型发展探究

全媒体时代《新闻联播》转型发展探究随着全球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浪潮不断深入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信息获取途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闻联播》这样的传统电视新闻节目也面临着转型和发展的压力。

一个全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环境,已经形成高度互动、网络化和自媒体发展趋势。

新闻传播媒介的各个分支以及自由字母和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互联网和移动终端上重要的信息发布来源,并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一个多元并驾齐驱的新闻传播格局。

在这种情况下,《新闻联播》可以采用多元化的内容、形式和渠道,来满足不同层次的观众需求,并保持媒体价值和行业发展动力。

新媒体技术和平台发展越来越快,舆论监管、信任危机等问题也越来越复杂,真实性和可信度成为大众投入的重要考虑因素,因此,《新闻联播》在转型和发展中需要注重以下几点:1.提高新闻质量:《新闻联播》应该树立正确的新闻制作理念,注重真实性、客观性和严谨性,从新闻源头、编辑、制作等方面开展严格的审核工作,力求在第一时间内将最真实、最严谨、最具价值的信息呈现给观众。

2.拓宽内容形式和渠道:随着互联网与传统电视、广播的融合,以及新兴的移动端、社交媒体、自媒体等多元化媒体的发展,传统的以新闻播报为主的《新闻联播》需要拓展内容形式和渠道,趋于多样和个性化,同时还要探索出适合这些媒介的新闻传播特色。

3.注重多方合作:在全媒体时代中,媒体间的合作已成为一种潮流。

《新闻联播》可以加强与其他媒体、互联网公司、社交媒体等合作,利用各自的内容优势,共同开展更加多样的新闻报道,有效提升新闻传播质量和影响力。

4.建设品牌和人才:品牌代表着新闻媒体在公众心中的形象和信誉,是媒体影响力的体现。

《新闻联播》应加强品牌建设,不断提升产品的品质和内容,完善播报方式,通过培养和引进各类人才,让新闻报道更加准确、权威、真实。

总之,《新闻联播》的转型发展之路不可避免需要面对种种挑战和机遇,需要始终保持开放、创新和进取的精神,逐渐适应全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环境,打造自己的新闻品牌,成为更好的新闻服务者。

央视数据年度总结

央视数据年度总结

2023年,中国中央电视台(以下简称“央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积极履行媒体职责,传播主流价值,服务人民需求,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以下是2023年央视数据年度总结。

一、传播力持续增强1. 观众规模稳定增长。

据央视市场研究(CMMS)数据显示,2023年,央视总观众规模达到12.3亿,较上年增长1.2%。

其中,城市观众规模为9.6亿,农村观众规模为2.7亿。

2. 收视率稳步提升。

2023年,央视各频道收视率普遍上升。

例如,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全国网平均收视率2.18%,较上年增长0.3个百分点;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CCTV-13)全国网平均收视率1.43%,较上年增长0.2个百分点。

3. 网络传播力显著提升。

2023年,央视新媒体平台用户规模突破10亿,同比增长20%。

其中,央视新闻客户端、央视影音APP等主要新媒体平台用户活跃度持续提升。

二、内容创新成果丰硕1. 新闻报道方面。

2023年,央视新闻节目紧密围绕国家大事、民生热点,推出了大量深度报道、专题节目,如《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

其中,《新闻联播》全年累计报道新闻60万条,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文艺节目方面。

2023年,央视推出了多部优秀文艺作品,如《大江大河》、《人世间》、《山河令》等。

这些作品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展现时代风貌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3. 科教节目方面。

2023年,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大国重器》、《探索·发现》、《走近科学》等系列节目,传播科学知识,激发观众对科学的热爱。

三、媒体融合发展迈出坚实步伐1. 技术创新方面。

2023年,央视在5G、4K/8K、AI等新技术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例如,央视新闻客户端实现了5G+4K/8K直播,让观众享受更加优质的视听体验。

2. 融合传播方面。

2023年,央视加强与新媒体平台的合作,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从新闻联播看国际经济形势与行业未来发展

从新闻联播看国际经济形势与行业未来发展

从新闻联播看国际经济形势与行业未来发展新闻联播是中国中央电视台每晚播出的一档主要新闻节目,以权威、客观、全面的报道而备受关注。

通过观看新闻联播,我们可以了解到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不同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本文将从新闻联播的报道中分析国际经济形势与行业未来发展的关系,并展望未来前景。

关于国际经济形势,新闻联播常常报道全球各国的经济数据和经济政策动态。

例如,在某一期新闻联播中,报道了美国以及欧洲多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数据,显示了全球经济的整体趋势。

除此之外,新闻联播还对一些重要国际经济事件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供观众参考。

通过关注新闻联播的报道,我们可以及时了解到全球经济的发展状况和趋势,对行业未来发展有了更加准确的预测。

在新闻联播中,我们可以看到各个行业的发展动态。

无论是传统的制造业还是现代的互联网行业,新闻联播都有相关的报道。

例如,在某一期新闻联播中,它报道了中国大幅提高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展示了新兴行业的快速崛起和发展潜力。

此外,新闻联播还报道了一些科技公司的创新成果和战略合作,进一步说明了科技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关注新闻联播的报道,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行业的发展态势,为未来的发展做出有针对性的规划和决策。

国际经济形势对各个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当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时,一些依赖出口的行业可能会受到较大影响。

在新闻联播中,我们可以看到对这类行业的报道,例如钢铁、煤炭行业等。

新闻联播通常会报道相关行业的产能过剩、市场萎缩等问题,为观众呈现国际经济形势对这些行业的直接影响。

此外,在新闻联播中,我们还能看到一些行业的改革和调整,以适应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

通过对新闻联播的观看,我们可以对不同行业的发展前景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展望未来,我们可以通过对国际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的观察,做出一些预测和猜测。

例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行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将进一步增强。

在新闻联播中,我们可以看到对这类行业的报道,例如互联网金融、人工智能等。

中国广播电视史

中国广播电视史

中国广播电视史一、填空。

1、1923年1月23日,美国人奥斯邦在上海主持创办“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这是中国境内出现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2、1924年8月,北洋政府交通部公布《装用广播无线电接收机暂行规则》,是为中国第一部关于无线电广播的法规。

3、1926年10月1日,建成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这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4、1928年8月1日,国民党南京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开始播音,呼号XKM在此之后国民党当局在一些大中城市开始筹建地方广播电台,其中最早的是同年10月开播的浙江台,是国民党当局开办的第一座地方台。

5、1940年春,中国共产党中央决定成立广播委员会,领导筹建广播电台,由周恩来任主任,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呼号XN-CR。

6、1949年10月1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在天安门城楼广播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全国各地广播电台同时转播,广播员是齐越与丁一岚。

12月5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定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7、1958年5月1日,我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今中央电视台)开始试验,同年9月2日正式播出。

8、1978年7月,国家标准局发布《黑白电视广播标准》,这是广播电视系统中第一个由国家规定的统一标准。

11月24日中央广播事业局正式颁发《农村有线广播技术标准和技术管理规程》,这是我国农村有线广播第一个技术法规文件。

9、2000年12月27日,中国第一家省级广电传媒集团在湖南成立。

10、1923年香港一些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自发开展业余实验广播,1928年香港政府接手经营广播,并于6月30日成立香港广播电台,呼号GOW,香港历史上第一个广播电台。

二、名词解释。

1、四级办电视。

1983年3月底至4月初,广播电视部在北京召开了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提出口号:立志改革,在改革中调整、提高、整顿、发展。

此次会议制订了“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政策,即除了中央和省一级办广播电台、电视台以外,凡是具备条件的省辖市、县镇都可以根据当地需求开办电台、电视台。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电视台的新闻传播事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电视台的新闻传播事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电视台的新闻传播事业发展李慧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电视台的新闻传播事业经过不断的改革发展,成为当今中国最具竞争力的主流媒体之一。

它从创办《新闻联播》到置办起形式各样、丰富多彩的各种新闻栏目,从直播重大事件到紧抓收视率对央视新闻的促进作用,从中央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发展到专业的新闻频道、英语新闻频道,不断深化新闻事业的体制改革,让央视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如火如荼。

而近年来,新兴媒体异军突起,和传统媒体形成了共生、融合、竞争的局面。

作为传统电视权威传播平台的中央电视台,面对新媒体的机遇与挑战,又该做出怎样的变革?关键词: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新闻栏目、新闻频道、直播、收视率、英语新闻频道、央视新闻、新媒体战略、新媒体平台。

正文1978年5月1日,中共中央批准将北京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以下简称:央视),英文简称CCTV。

1992年6月1日,该频道定位为“以新闻为主的综合频道”,频道名称确定为“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

改革开放以来,它是中国重要的新闻舆论机构,是党、政府和人民的重要喉舌,是全国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也是让中国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

它是通过怎样的改革,才成为当今中国最具竞争力的主流媒体之一呢?而未来又将怎样发展呢?从《新闻联播》到各类新闻栏目1978年1月1日,央视《新闻联播》正式创办,坚持“宣传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天下大事”的栏目宗旨,牢牢把握舆论导向,逐渐成长为央视最具权威性、影响力最大的新闻节目。

试办初期,全国电视新闻联播节目报道面较窄,不包括国际新闻,大部分新闻节奏缓慢、冗长拖沓,为此北京电视台新闻部于1977年特意召开了三个座谈会,共同商讨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全国电视台开始定时转播北京电视台每日19时播出的新闻节目。

1982年9月1日起,党中央明确规定,将重大新闻的发布时间从20点提至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播出时间19点,重要新闻首先在《新闻联播》中发布,这标志着中央电视台第一次成为一个独立的新闻发布机构,短短四年间就获得了对上的独家授权,对下的绝对支配地位。

新闻联播开场白的演变 时代的变迁与媒体的发展

新闻联播开场白的演变 时代的变迁与媒体的发展

新闻联播开场白的演变时代的变迁与媒体的发展新闻联播开场白的演变:时代的变迁与媒体的发展新闻联播,作为中国中央电视台的重要新闻节目,每天晚间在全国范围内播出。

作为窗口,通过新闻联播,人们可以了解到国内外的重大政治、经济、社会事件。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新闻联播的开场白在形式、内容和传递方式上也发生了巨大的演变。

一、单一形式的开场白在上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的中国,新闻联播开场白的形式比较单一。

在该时期,新闻联播的开场白通常由一个主持人以严肃的语调念出,语言简洁且固定。

开场白的目的是引领观众进入新闻的内容。

例如,“各位观众,大家好!现在播报新闻”。

这样简洁明了的开场白直接进入了重要的新闻报道,没有过多的铺垫语言。

这种开场白的形式符合了当时社会的特点,传达效果也相对较好。

二、语言形式多样化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这个时代的变迁也对新闻联播开场白的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传递信息和引导观众,新闻联播开场白不再以单一的形式出现,也开始注重语言的多样性。

首先,新闻联播的开场白开始注重使用更加通俗易懂的语言。

例如,“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大家晚上好!”这种开场白语言亲切友好,拉近了主持人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使观众更容易接受新闻信息。

其次,新闻联播的开场白开始增加一些幽默的元素,来缓解严肃的氛围。

例如,“看到今天的头条新闻,我真是笑了!”这种开场白在引入新闻内容的同时,通过幽默的方式增加了观众的兴趣和参与度。

三、开场白与时事热点相结合随着媒体技术的进步和社交媒体的兴起,观众获取新闻的渠道变得愈加丰富多样。

作为长期以来的传统新闻节目,新闻联播需要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差异化优势。

因此,新闻联播的开场白开始加强与时事热点的结合。

通过引入当天或即将发生的重大事件,开场白扩展了观众对新闻的关注点。

例如,在某个重大国际会议召开前,开场白可以这样开头:“各位观众,大家晚上好!今天我们的头条新闻将关注于即将开始的G20峰会。

从新闻联播看社会发展与变迁

从新闻联播看社会发展与变迁

从新闻联播看社会发展与变迁新闻联播是中国国内最权威而广泛传播的电视新闻节目之一,它每天都报道国内外重要的新闻事件和社会动态。

通过观看新闻联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社会的发展变迁,了解国家政策与民众生活的变化。

本文将就从新闻联播中所呈现的社会发展与变迁进行分析探讨。

一、经济发展与就业形势新闻联播经常报道国家经济状况和就业形势的新闻,这些新闻内容常常关联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我们可以通过新闻联播了解到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以及各行业的增长情况。

例如,近几年来,新闻联播经常报道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显示出国家在制造业转型升级方面的决心和努力。

此外,新闻联播还经常报道各地就业状况和政府的就业政策,让我们了解到不同行业的就业机会和人们就业机会的变化。

二、教育改革与青年成长教育改革一直是新闻联播报道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每个国家的未来。

通过新闻联播,我们可以了解到教育改革的最新动态,以及政府对于教育发展的政策倾向。

例如,新闻联播报道过的高考制度改革和中小学教育内容改革,无疑对于每个学生和家庭都具有重要影响。

此外,新闻联播还会报道各地教育投入和学校建设的情况,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到不同地区教育资源的分布和不平衡情况。

三、城乡差距与农村发展城乡差距是中国社会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而农村发展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通过新闻联播,我们可以看到农村地区的改革和发展进程。

新闻联播经常报道关于农业现代化、农村教育和医疗改革等新闻,这些报道揭示了近年来农村地区的变化和发展势头。

例如,新闻联播报道过的农村电商兴起和农村电网改造,都是农村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通过这些报道,人们可以关注到农村地区的新动向,了解到农村地区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四、科技创新与社会进步科技创新一直是社会发展和变迁的重要推动力。

通过新闻联播,我们可以了解到国家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政策支持和成果展示。

新闻联播报道过的科技大事件,例如中国研发的航天器成功发射或者新一代通信技术取得的突破,都显示出国家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强大实力和雄心壮志。

新闻联播对国家战略与政策宣传的推动

新闻联播对国家战略与政策宣传的推动

新闻联播对国家战略与政策宣传的推动新闻联播,作为中国中央电视台的重要和权威新闻节目,承担着向国内外公众传递国家战略与政策的重大使命。

它利用电视媒体的广泛覆盖面和强大的影响力,推动国家战略与政策的宣传工作,对于集中展示中国强大形象、引导民众舆论、凝聚团结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新闻联播通过每天播放国家领导人重要讲话和重要会议的报道,全面展示了国家的宏观战略和决策。

这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是了解国家发展方向和政策走向的重要途径。

人们可以从新闻联播中获得关于国家发展蓝图、改革措施和发展目标等方面的全面信息,从而更好地了解国家政策。

其次,通过报道国家重大政策的执行进展情况和成果展示,新闻联播向公众传递了国家发展的积极态势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例如,在经济领域,新闻联播报道了中国的经济增长、扶贫政策、科技创新等重要领域的进展情况和成就。

这种及时、客观、真实的报道,不仅向外界展示了中国政府的决心和行动,同时也对民众树立了信心和鼓舞。

此外,新闻联播还通过报道国家重要战略的背景知识、战略目标和推进计划,提高了公众对国家发展战略的理解和认同。

通过深入的报道和解读,新闻联播帮助公众了解国家战略的背景、意义和影响,使大家能够准确把握国家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更好地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

此外,新闻联播还通过报道各地区和各行业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典范,推动了国家战略和政策在基层的贯彻落实。

报道中的典型案例和先进事迹,激励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学习借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促进全社会形成奋发有为的氛围。

同时,这些报道也起到了宣传国家政策的作用,鼓励更多地区和行业加大对国家发展战略的支持和投入。

综上所述,新闻联播对国家战略与政策的宣传起到了推动的重要作用。

通过广泛传播信息、展示成功典范、解读政策背景,新闻联播有效地提高了公众对国家战略的认知和理解,动员了全社会积极参与到国家发展中来。

相信在新闻联播的宣传推动下,中国将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新闻联播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新闻联播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新闻联播与社会进步的关系新闻联播是中国中央电视台每天播出的重要新闻节目,集中报道国内外重要新闻、政策动态以及社会热点事件。

作为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联播对于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和推动作用。

本文将探讨新闻联播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积极意义和不足之处。

一、新闻联播对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新闻联播作为主流媒体的代表,对于社会进步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新闻联播通过报道国内外的重要新闻事件,让国民了解到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提升了社会对国家发展、政府决策和重要事务的认知水平。

其次,新闻联播在报道过程中,注重传递正能量和积极价值观,鼓励社会热爱祖国、尊重科学、关心他人等良好行为,促使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再次,新闻联播还会对重大利益诉求、突发事件进行独家报道,引导舆论舆论方向,促进社会问题的解决和进步。

二、新闻联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然而,新闻联播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首先,新闻联播的报道内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经常重点关注国家政治、外交事务等,而忽略了一些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导致了新闻的单一性和片面性。

其次,新闻联播作为官方媒体,其报道受到政府控制和审查,存在一定的政治因素和主导性,限制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再次,新闻联播往往只是简单的呈现事件的结果,缺乏深度分析和批判性思维,容易造成信息的表面化和浅尝辄止的现象。

三、改进新闻联播的方向为了更好地发挥新闻联播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我们可以提出以下一些改进方向。

首先,新闻联播应该增加对与普通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新闻报道,关注社会底层民众的生活困境、疾苦和需求,为政策的制定和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更多有益的参考。

其次,新闻联播应该加强独立性,提升多样化的报道视角和观点,避免过度强调政治因素,保持媒体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再次,新闻联播在报道中应该加强深度分析和批判思维,科学解读事实背后的本质,提供更多有启发性和观点引导的内容。

最后,新闻联播应适时转变报道形式,增加新闻联播的互动性,鼓励公众分享和参与,促进新闻传播的民主化和多元化。

从新闻联播看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迁

从新闻联播看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迁

从新闻联播看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迁新闻联播是中国中央电视台每天播出的一档主要新闻节目,是了解国内外重要新闻的重要渠道之一。

通过观看新闻联播,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迁。

本文将以新闻联播为例,探讨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迁,并分析新闻联播在这个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

首先,新闻联播报道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经济增长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新闻联播报道了国内外各行各业的巨大变化与进展,例如,高铁、航空航天、科技创新等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这些报道展示了中国经济的活力和创新力,表明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量。

其次,新闻联播也关注了社会经济的问题和挑战。

无论是贸易战、金融危机还是疫情爆发,新闻联播都将这些重大事件详细报道,使观众了解到它们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相关部门的政策举措。

这种报道有助于提高公众对经济问题的认识,同时也促使有关方面采取措施应对挑战,保持经济稳定发展的大局。

此外,新闻联播还呈现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变化。

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现代服务业的兴起,新闻联播通过报道各地建设项目、产业转型升级等,展示了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与升级。

这种结构性变化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消费习惯,也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创新与发展。

此外,新闻联播还关注了社会经济的区域发展差异。

中国是一个拥有广阔地域和多元文化的国家,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新闻联播通过报道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中西部地区的脱贫攻坚等举措,展示了中国在实现区域发展均衡性方面所做的努力。

这种差异化报道有助于观众了解中国社会经济的全貌,推动区域间的经济协调与合作。

总之,通过观看新闻联播,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迁。

新闻联播作为主要的新闻节目,通过报道中国各行各业的变化与进展、关注经济问题和挑战、展示社会经济的结构性变化和区域发展差异等,起到了宣传、引导和监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新闻联播的发展
从1978年1月1日开始,CCTV新闻联播开播,迄今已有三十多年了。

三十多年来,这是中国大陆知名度最广、全世界观众数量最多的电视栏目。

尽管面临越来越多的质疑和压力,三十多年收视历史所形成的巨大惯性,依然推动着数以千万计的观众在每晚7点打开电视,收看《新闻联播》。

它是这个国家机器里宣讲系统中最具象征意味的意识形态符号。

它的永远不苟言笑的播音员,被称为国脸;时政新闻里不同级别领导人的出镜时间,被精确到秒;主持人服饰的颜色冷暖,意味着国家大事当天可能呈现的基调;节目形态和播音员人选的些许变动,就意味着政治格局的调整征兆;而“今天的新闻联播大约需要59分钟”,往往意味着有重大事件发生。

就是这样一个节目,牵动着一个国家的波澜起伏,也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喜怒哀乐。

《新闻联播》是中央电视台第一套每日19:00-19:30报送国内外要闻的重要栏目,通过全国微波干线和通信卫星传送覆盖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地、县级电视台同时转播。

是世界上收视率最高、观众最多、影响最广的新闻节目。

《新闻联播》的前身为1976年7月1日试办的《全国电视新闻联播》节目,1978年8月1日正式创办。

初期所用的新闻由中央电视台记者采编和全国省级电视台航送,播出时间为15分钟。

1980年,国内地方台新闻改用微波干线传送,大大提高新闻时效;同时采编新华社的国际要闻和英国维斯新闻社(viss)、英美合营的合众独立电视新闻社(vpitn)的国际要闻。

从此,《新闻联播》成为既有国内新闻,又有国际要闻的较为充实的电视新闻节目,每次播出时间由15分钟增加到30分钟。

从1982年报道中国共产党第12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始,中央授权《新闻联播》可以比其他新闻单位早一天独家发布重要新闻。

1984年,《新闻联播》增加了有关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报道,并和亚广联a、b、c区的国家、地区交换新闻,加强了有关第三世界的报道。

1996年1月1日,《新闻联播》由录像播出改为直播,提高了新闻时效。

如今,《新闻联播》已成为全国人民获得新闻信息的最主要的渠道之一,1998年收视率达40%以上,在国际上也有重要影响,是中央电视台最重要的新闻栏目。

其内容主要包括国内新闻和国际新闻。

其中,国内新闻又包括时政要闻、最新发展和成就新闻、宣传重点。

《新闻联播》每日有两位主播播报新闻。

每逢重大节庆,《新闻联播》主播会改穿红衣,在过去,主播后面的背景也会换成红色。

而每逢哀悼国家领导人的逝世或是哀悼重大灾难的死难者,主播会改穿黑衣,打黑领带。

《新闻联播》最早的播音员是李娟同志,1961年被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73年被选调入北京电视台。

吕大渝、刘佳、赵忠祥、卢静、杨柳、薛飞、杜宪、张政、贺红梅等人也播过《新闻联播》。

值得关注的一位主播是已逝的罗京,在央视任职26年期间,他以及其过硬的业务素质和沉稳大方庄重的播报风格,赢得了业界和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认可,并创造了26年无差错播报的佳绩。

要知道,《新闻联播》节目对主播的要求该有多高,同时他们的工作有多辛苦。

可以确定的是,《新闻联播》节目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色。

首先是报导第三世界国家的新闻居多, 特别是亚太地区的报导。

另外, 科技、文化的报导和社会新闻较多, 增强了竞争优势。

而我国电视新闻强调为四化建设服务, 注意典
型人物和经验的报导。

这种报导虽然时间性不强, 但对观众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这是外国新闻中较罕见的一种报导形式。

虽然中国电视新闻有许多可喜的变化和值得注意的特点, 但仍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

特别是国内新闻的时间性还应进一步加强。

国内新闻仍有约一半没有提及时间性, 或使用「目前、近日、最近」等模糊的时间概念, 经济报导比例较少。

有些口读新闻太长, 现场加旁白加同期声的报导太少。

在我看来,新闻联播的选题要触及人们的兴奋点,即要选择人们普遍关心的话题,这是前提和基础.。

其次,宣传内容既要有方向性、引导性、又要有服务性、可利用性和操作性,真正在“贴近中央决策,贴近工作实际,贴近群众需要”这三个贴近的接合部上下功夫.。

要寓宣传于服务之中,寓教育于娱乐之中。

符合人们的收听接受心理和规律,实质性内容不可太浓重,也不可太稀薄。

一个话题一种形式不能时间太长,要适时变换话题的方位和层面,以不断调动人们的收听兴趣.。

尽可能地采用直播和节目主持人形式,以拉近听众,将节目人格化。

当然,也要适当地穿插音乐和娱乐内容,以调动人们与时令和节目内容相协调的情感,造成最佳情感氛围,或使人们得到适当休闲,以便接受新的节目内容。

《新闻联播》自开播以来,以其强有力的新闻性、指导性和权威性成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更成为人们了解全球信息的主要渠道。

几经改革,节目的各方面都在不断改进,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同时也必将愈加成熟和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