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优秀》PPT课件
合集下载
《定风波》PPT,优秀,获奖,公开课用
定风波·常羡人 间琢玉郎 元祐元年 乌台诗案后八年
风雪、岭梅香
艺术手法
象征(比兴)
夸张 通感 借景抒情
卜算子·黄州定慧 院寓居作
定风波·莫听穿 林打叶声
定风波·常羡人 间琢玉郎
主旨句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一蓑烟雨任平 生
此心安处是吾 乡 身处困境仍安 之若素的歌女 形象 抒发了作者在 政治逆境中随 遇而安、无往 不快的旷达胸 怀 清雄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表面是:
回到住处,再看路经之地,既不是风雨交加,也不 是朗朗晴空; 深意是: “萧瑟处”隐喻宦途风雨,“归去”是用陶渊明的 “归隐”之意,“也无风雨也无晴”则是说,有了归隐 之心也就无所谓什么宦海的风雨或晴天了。这句主要心 态是旷达。
作者在词中运用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他的人生态度?
竹杖芒鞋轻胜马?
• 作者在这里为什么说“竹杖芒鞋”比“马”轻呢?你认 为这里的“竹杖芒鞋”和“马”有什么深刻含义吗?
轻 : 心情的轻松
无官一身轻
竹杖芒鞋 : 闲散 马: 奔波 竹杖芒鞋-----轻胜马两者对比,隐喻 闲散江湖胜 过奔波劳碌。
一蓑烟雨任平生?
• 思考:“烟雨”是否仅指自然界的烟雨?“任”字表现了 作者怎样的心境?
运用一语双关的手法,将自然界的风雨和人生的 风雨相类比。 以小见大,以生活小事件中见出人生大哲理。 作者采取用典手法,借用陶渊明的典故,抒发自 己意欲归隐的心情。
诗人被贬黄州,为什么内心还会感到轻松呢?
因为可以过一种没有官场束缚的无拘 无束的生活,所以内心轻松。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 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 辄自喜渐不为人识。” ——苏东坡《答李端书》
高一必修四 语文课件:第5课《定风波》 (共46张PPT)
是温暖。悲观的人,春天播种的是失望,夏天
挥洒的是叹息,秋天收获的是泪水,冬天享受
的是寒冷。
2.希望是什么?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 算看得见,也永远走不到。”乐观者说:“希望是启 明星,能告诉人们希望就在前头。”风是什么?悲观 者说:“风是浪的帮凶,能把你埋葬在大海深处。” 乐观者说:“风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 岸。”生命是不是花?悲观者说:“是又怎么样?开 过了也就没有了。”乐观者说:“不,它能留下甘甜 的果。”
提示:不是。这是一句包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 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 风雨既属寻常,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
句中“萧瑟”二字,意为风雨之声,与上阕的“穿林打叶声”
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 又暗指几乎将他置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归去,也 无风雨也无晴”,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不管是风吹雨打, 还是阳光普照,一旦过去都成了虚无。这反映了苏轼不以物喜、
此类题目主要的命题角度有:(1)某一联中最精练传神的 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赏析。(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 为它好在哪。(4)诗歌的诗眼是什么?鉴赏它的妙处。(5)某个词语
或某个字被认为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考题印证
(2012·安徽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最爱东山晴后雪[注]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 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 〈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舞的蝴蝶。自然,他的眼里到处都是春天。
诗歌鉴赏中的“炼字”题
考点对接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 挑选出最妥帖、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 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
挥洒的是叹息,秋天收获的是泪水,冬天享受
的是寒冷。
2.希望是什么?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 算看得见,也永远走不到。”乐观者说:“希望是启 明星,能告诉人们希望就在前头。”风是什么?悲观 者说:“风是浪的帮凶,能把你埋葬在大海深处。” 乐观者说:“风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 岸。”生命是不是花?悲观者说:“是又怎么样?开 过了也就没有了。”乐观者说:“不,它能留下甘甜 的果。”
提示:不是。这是一句包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 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 风雨既属寻常,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
句中“萧瑟”二字,意为风雨之声,与上阕的“穿林打叶声”
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 又暗指几乎将他置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归去,也 无风雨也无晴”,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不管是风吹雨打, 还是阳光普照,一旦过去都成了虚无。这反映了苏轼不以物喜、
此类题目主要的命题角度有:(1)某一联中最精练传神的 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赏析。(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 为它好在哪。(4)诗歌的诗眼是什么?鉴赏它的妙处。(5)某个词语
或某个字被认为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考题印证
(2012·安徽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最爱东山晴后雪[注]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 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 〈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舞的蝴蝶。自然,他的眼里到处都是春天。
诗歌鉴赏中的“炼字”题
考点对接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 挑选出最妥帖、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 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
苏轼《定风波》优秀公开课课件
6
02
《定风波》文本解读 与赏析
2024/1/25
7
原文呈现与注释解读
2024/1/25
原文呈现
全文准确呈现苏轼《定风波》一 词,包括题目、作者、正文及标 点。
注释解读
对词中难懂的字词、典故、历史 背景等进行详细注释和解读,帮 助学生理解词意。
8
意象描绘与审美体验
意象描绘
分析词中所运用的意象,如“穿林打 叶声”、“竹杖芒鞋”、“一蓑烟雨 ”等,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词中的画 面感。
10
03
《定风波》艺术特色 分析
2024/1/25
11
结构巧妙与层次丰富
上下片呼应
上片描述自然景象,下片 抒发情感,二者相互呼应 ,使全词结构紧密。
2024/1/25
时空交错
词中通过时空的交错转换 ,展现了词人内心的起伏 变化,增强了词的艺术表 现力。
线索清晰
以词人的行踪为线索,贯 穿全词,将写景、叙事、 抒情融为一体,层次分明 。
12
语言优美且富有感染力
炼字精准
苏轼运用精准的动词、形容词等 ,刻画出生动的景象和强烈的情
感。
2024/1/25
音韵和谐
全词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富有音乐美感。
比喻生动
词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使得 描绘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艺术感 染力。
13
表现手法独特,意境深远
寓情于景
意境深远
苏轼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抒发自己的 情感,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苏轼形象的跨文化传播
苏轼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其形象在跨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增进了不同文化间的理解与 认同。
《定风波》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地位
02
《定风波》文本解读 与赏析
2024/1/25
7
原文呈现与注释解读
2024/1/25
原文呈现
全文准确呈现苏轼《定风波》一 词,包括题目、作者、正文及标 点。
注释解读
对词中难懂的字词、典故、历史 背景等进行详细注释和解读,帮 助学生理解词意。
8
意象描绘与审美体验
意象描绘
分析词中所运用的意象,如“穿林打 叶声”、“竹杖芒鞋”、“一蓑烟雨 ”等,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词中的画 面感。
10
03
《定风波》艺术特色 分析
2024/1/25
11
结构巧妙与层次丰富
上下片呼应
上片描述自然景象,下片 抒发情感,二者相互呼应 ,使全词结构紧密。
2024/1/25
时空交错
词中通过时空的交错转换 ,展现了词人内心的起伏 变化,增强了词的艺术表 现力。
线索清晰
以词人的行踪为线索,贯 穿全词,将写景、叙事、 抒情融为一体,层次分明 。
12
语言优美且富有感染力
炼字精准
苏轼运用精准的动词、形容词等 ,刻画出生动的景象和强烈的情
感。
2024/1/25
音韵和谐
全词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富有音乐美感。
比喻生动
词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使得 描绘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艺术感 染力。
13
表现手法独特,意境深远
寓情于景
意境深远
苏轼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抒发自己的 情感,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苏轼形象的跨文化传播
苏轼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其形象在跨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增进了不同文化间的理解与 认同。
《定风波》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地位
《定风波》ppt课件完美版25页PPT
Leabharlann 《定风波》ppt课件完美版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定风波》ppt课件
23
上片:
风雨中,踏雨吟啸,怡然自乐。下片:风雨后,蓦然回首,云淡风清。
24
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刻画了一个穿着草鞋、拄着竹杖、迎着疾风骤雨、缓缓而行、时而吟唱、时而长啸的旷达潇洒、超脱乐观的智者形象。
26
苏轼的智慧人生
淡定,乐观
不惊恐,不逃避,
潇洒从容
他顽 强他洒脱,旷达,
—不哀伤,泰然处之, 个挺 立的人
2、表达方式:
3、写作手法
4、风 格:
5、抒情主人公形象:
旷达潇洒、超脱乐观的智者形象。
29
回首人生的风风雨雨,苏轼悟出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真谛,他决心从此“归去”,用“一蓑烟 雨任平生”的态度去抵抗纷扰的世 界。你怎么看待苏轼的这种人生思想
❖
?面对人生的风雨,你会怎么做?(开放性回答)
思考
新课导入
贬到杭州,他说“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贬到黄州,他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贬到惠州,他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贬到儋州,他说:“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奇绝冠平生”。
1
定风波
苏
1轼Βιβλιοθήκη 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后的第三个春天。此时的苏轼已经从被贬时的抑郁消极中走了出来,对人生路途中的沉浮有了深刻的哲理领悟,并准备在沙湖买田终老。这首词就是苏轼去沙湖看田归途遇雨后所作。记叙的只是出游时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但从中可见作者洒脱、旷达的人生态度,也寄寓了他对自己所遭受的政治打击的愤懑和故作旷达
回头看刚才充满风吹雨落的声音的地方,我要归去了,风雨天气和晴朗天气是一样的,没有差别。
22
解词释句
这句的深层含意是什么?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都会过去。这里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风雨"和“晴”一语双关,表面上说的是天气变化,实际上是指人生的沉得变幻、喜乐哀愁。词人以小见大,由偶然遇到的一场风雨,想到了人生路途中的风风雨雨,透射出词人对生活的感悟,充满了哲理。
定风波优秀PPT课件
担任团练副使
年
缺月、疏桐、幽 人、孤鸿、寒枝
烟雨、春风、 风雪、岭梅
斜照
香
艺术手法
象征(比兴)
以小见大 用典 双关
夸张 通感 借景抒情
词 主旨句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 定风波·莫听穿林 定风波·常羡人
寓居作
打叶声
间琢玉郎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一蓑烟雨任平 此心安处是吾
生
乡
抒情主人公 形象
孤独寂寞、高洁 自许、不愿随波 逐流的形象
——
心
一
理
蓑
变由 化《
烟
兼定 雨
赏论风 手中波
任
法国》 平
古论 典苏
生
诗轼
词贬
鉴官
教学目标
1、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通过比较阅读体会 作者贬官后的心理变化,体会作者豁达的胸 怀和词中所含的人生哲理。
2、体味苏词语言的艺术魅力,鉴赏苏词运用 的艺术手法,掌握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却道此心安处192021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作成时间元丰二年元祐元年背景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担任团练副使主要意象艺术手法人孤鸿寒枝烟雨春风斜照风雪岭梅象征比兴以小见大用典双关夸张借景抒情202021主旨句抒情主人公形象情感分析风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定风波莫听穿林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寂寞沙洲冷一蓑烟雨任平孤独寂寞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形象旷达潇洒超脱乐观的形象身处困境仍安之若素的歌女形象抒发了作者孤高自许蔑视流俗不同流合污坚持操守的心境抒发了作者面对仕途险恶的乐观豁达精神以及渴望归隐的心态抒发了作者在政安无往不快的旷达胸怀212021定风波黄庭坚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
A阳光总在风雨后。
《定风波》公开课 优秀课件 精品PPT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2.这两句词从字 面看如何理解? 有何深层含意吗?
(三)二读诗歌,品味鉴赏
定 风 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1.作者在词中又 是如何表现这种 人生态度的?
清人郑文焯《手 批东坡乐府》中 对《定风波》(莫 听穿林打叶声)有 “以曲笔直写胸 臆”的评语。
超旷达观
2、作者在词中又是如何 表现他的人生态度的?
运用一语双关的手法,将自然 界的风雨和人生的风雨相类比。 以小见大,以生活小事件中见 出人生大哲理。
3、“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 照却相迎”三句,给我们以怎样的人生启示? 阳光总在风雨后。 也许正当我们感到绝望的时候,希望和 转机已经在前面等着我们了。 失败和成功是一对孪生兄弟,失败来了, 成功还会远吗。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问题思考
1、“竹杖芒鞋轻胜马”中的“轻” 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表达了词人怎 样的胸襟?
好。“竹杖芒鞋”,是步行者即闲人所 用, 马,则是官员或忙人的坐骑,是忙人所 用的。两者都从“行”字引出,具有可比性。 “竹杖芒鞋” 轻巧,轻便,然而在雨中行路 用它,拖泥带水的,没有骑马的便捷。但 “轻”字寓有“无官一身轻”。之意。
“莫听”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无所谓, 从容处之,外物不足萦怀,紧张什么?跑什 么?我就要悠闲自在,不慌不忙地慢慢走。 “何妨”“吟啸”活现了词人的泰然自若的 心态。
展示成果
2、一蓑烟雨任平生。
“风雨”并不是单纯的自然界的风雨, 而是兼指政治上的风风雨雨。 作者申明,自己完全有能力有气度来面 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政治风雨 的考验。 现在所面临的政治祸难又 算得了什么?一 个“任”字,表现词人无惧苦难,勇敢前 行的意志品质,显现出自若、自信的胸襟。
高中语文定风波优秀课件
A“风雨〞比喻词人生中的逆境,“晴〞比喻春风得意的顺境。顺 和逆,穷和通,在智者的心目中,都是无所谓的。表达了作者超 脱,旷达自适,但并不颓丧沉沦的态度。
B人生有顺逆,有成败,有荣辱,有福祸。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 我们都要以坦然而超脱的心态去对待,风雨改变不了苏东坡,也 改变不了我们。〔以生活小事件中见出人生大哲理。----以小见 大〕
风雨情形? 穿、打----有力度的,极言雨
急雨大
词人遇雨的表现?
莫听、何妨、轻、 谁怕、任
词人心态? 定自假设 洒脱 沉着 旷达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略带寒意的春风一吹之后,酒醒了,这时身上 微微感到有些寒冷,刚刚自己还在瓢泼大雨中悠闲 地走着,现在迎着的却是山头的斜阳了。
自然界忽晴忽雨,变化不定。★
——周国平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交
流 思考交流:
我
现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我们原本
之 生 命
平凡幸福的生活,让我们正处于一场没有硝烟 的战争中……面对人生旅途的艰难险阻,我们
智 应该怎么做?
慧
定风 波
——苏轼
学习目标
1、在理解文章内容的根底上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03
2、理清词人的情感脉络。
02
01
3、体会苏轼在诗歌中所表达的生命 智慧
诵读要求
•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读出情感 • 〔 理解文意〕
•
欣赏词的上片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自然界的风雨 苏轼是如何做的呢?
想一想,这里除了写自然界忽晴忽雨,变化 不定外,还有什么言外之意吗?
B人生有顺逆,有成败,有荣辱,有福祸。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 我们都要以坦然而超脱的心态去对待,风雨改变不了苏东坡,也 改变不了我们。〔以生活小事件中见出人生大哲理。----以小见 大〕
风雨情形? 穿、打----有力度的,极言雨
急雨大
词人遇雨的表现?
莫听、何妨、轻、 谁怕、任
词人心态? 定自假设 洒脱 沉着 旷达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略带寒意的春风一吹之后,酒醒了,这时身上 微微感到有些寒冷,刚刚自己还在瓢泼大雨中悠闲 地走着,现在迎着的却是山头的斜阳了。
自然界忽晴忽雨,变化不定。★
——周国平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交
流 思考交流:
我
现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我们原本
之 生 命
平凡幸福的生活,让我们正处于一场没有硝烟 的战争中……面对人生旅途的艰难险阻,我们
智 应该怎么做?
慧
定风 波
——苏轼
学习目标
1、在理解文章内容的根底上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03
2、理清词人的情感脉络。
02
01
3、体会苏轼在诗歌中所表达的生命 智慧
诵读要求
•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读出情感 • 〔 理解文意〕
•
欣赏词的上片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自然界的风雨 苏轼是如何做的呢?
想一想,这里除了写自然界忽晴忽雨,变化 不定外,还有什么言外之意吗?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遇雨本是极平常的事,但不同的人在遇雨时的不同表现,能充分显示不同的心 性修养。《定风波》虽从下雨写到雨停,但其意不在写遇雨的经历,而在通过 遇雨的经历、通过眼前生活中的平常景象,表达自己的生活体验、处世态度和 人生感悟,表达自己坦荡的胸襟、开朗的个性和乐观的精神。词作以“曲笔” (自然风雨和人生风雨双写)写“胸臆”(旷达的气度和潇洒的人格),塑造 了一个履险如夷、忧乐两忘、祸福不惊、任天而动的自我形象。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
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 雨也无晴。
精选课件
4
古典诗歌鉴赏之知人论世
苏轼一生的转折点——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北宋著名的文字狱。元丰二年 (1079),苏轼因与时任宰相的王安石政见不合,出 补外官。他看到当时地方官吏执行新法扰民,心中不 满,任杭州通判后写了二十多首托事以讽的诗,因而 激怒新党。被构陷成罪,囚捕至京,系狱一百三十天。 而且牵连甚广,苏轼的友朋故旧被连累处罚的达二十 二人。苏轼在狱时自度必死,曾作诗与苏辙诀别。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自
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
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
“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一句不是写眼前景,而是想心中事,因为 “雨具先去”,当时并无蓑衣.
精选课件
10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古典诗歌鉴赏之找意象
料峭春风:人生的逆境 政
治的风雨
山头斜照:人生的希望
作者在于挫折中看到希望,于逆
境中看到曙光,不让这暂时的挫
折和逆境左右自己的心情。
精选课件
11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 迎” 三句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
A阳光总在风雨后。
古典诗歌鉴赏之析情感
B也许正当我们感到绝望的时候,希望和转机已经 在前面等着我们了。
C失败和成功是一对孪生兄弟,失败 来了,成功还会远吗。
D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E阴雨之后必有阳光,生活中要充满乐观
和希望。
精选课件
12
下阙中的“归去”,让我们想到谁?
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远离尘世
用典
精选课件
13
讨论:“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
义.
表面是:
古典诗歌鉴赏之辨手法
回到住处,再看路经之地,既不是风雨交加, 也不是朗朗晴空;
深意是:
“萧瑟处”隐喻宦途风雨,
—一 —蓑
由烟
《雨
定 风
任
波》 平
论生
苏
轼
贬
精选课件
1
教学目标
1、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通过比较阅读体 会作者贬官后的心理变化,体会作者豁达 的胸怀和词中所含的人生哲理。
2、体味苏词语言的艺术魅力,鉴赏苏词运 用的艺术手法,掌握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 方法。
精选课件
2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文 诗歌: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
轻 : 心情的轻松 无官一身轻
竹杖芒鞋 : 闲散
马:
奔波
竹杖芒鞋-----轻胜马两者对比,隐喻 闲散江湖胜
过奔波劳碌。
精选课件
9
一蓑烟雨任平生? 古典诗歌鉴赏之找意象
思考:“烟雨”是否仅指自然界的烟 雨?“任”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烟雨:自然界的风雨 政治的风云变幻
任:镇定 洒脱 从容 旷达 序言“雨具先去”又何来“蓑”?
“归去”是用陶渊明的“归隐”之意,
“也无风雨也无晴”则是说,有了归隐之心 也就无所谓什么宦海的风雨或晴天了。
这句主要心态是旷达。
精选课件
14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 晴”,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 怎样的一种顿悟和启示?
A“ 风 雨 ” 比 喻 词 人 生 中 的 逆 境 , “晴”比喻春风得意的顺境。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
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
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 ——苏
东坡《答李端书》
精选课件
18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 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 静。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 省。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定风波 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 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定国南迁归, 余问柔:“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对 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因为辍词 云。
黄庭坚并称“苏黄”
艺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绘画:善画竹,论画主张神似
全
书法:与蔡襄、黄庭坚、
米芾并称“宋四家”
才
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
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 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 生。
精选课件
5
赏析诗词 解读小序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 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时间:1082年3月7号
地点:沙湖道中
人物:同行、余
事件:遇雨 已而遂晴
感觉:狼狈
不觉 精选课件
6
古典诗歌鉴赏之抓情语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雨,苏轼是如何做的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置之不理 雨大
B人生有顺逆,有成败,有荣辱,
有福祸。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我
们都要以坦然而超脱的心态去对待,
风雨改变不了苏东坡,也改变不了
精选课件
15
清人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中对《定风波》有“以曲笔直写 胸臆”的评语。请反复诵读作品,想一想,作品抒发了作者什 么样的“胸臆”?词人又是如何“以曲笔直写胸臆”的?这样 写有什么好处?
精选课件
16
作者在词中运用什么表现手法表 现了他的人生态度?
运用一语双关的手法,将自然 界的风雨和人生的风雨相类比。
以小见大,以生活小事件中见 出人生大哲理。
作者采取用典手法,借用陶渊 明的典故,抒发自己意欲归隐 的心情。
精选课件
17
诗人被贬黄州,为什么内心还会感到 轻松呢?
因为可以过一种没有官场束缚的无拘 无束的生活,所以内心轻松。
无所畏惧 气定神闲
挑 轻松 战 欢快
精选课件
神态 自若
7
7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
行。”这两句明写诗人道中遇雨
时置风雨于不顾、吟啸徐行的镇
定态度,暗示他在政坛风雨中遭
贬后仍泰然处之的心态。“莫听”
有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
见俏皮的挑战色彩。
精选课件
8
竹杖芒鞋轻胜马?
作者在这里为什么说“竹杖芒鞋”比 “马”轻呢?你认为这里的“竹杖芒鞋” 和“马”有什么深刻含义吗?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
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 雨也无晴。
精选课件
4
古典诗歌鉴赏之知人论世
苏轼一生的转折点——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北宋著名的文字狱。元丰二年 (1079),苏轼因与时任宰相的王安石政见不合,出 补外官。他看到当时地方官吏执行新法扰民,心中不 满,任杭州通判后写了二十多首托事以讽的诗,因而 激怒新党。被构陷成罪,囚捕至京,系狱一百三十天。 而且牵连甚广,苏轼的友朋故旧被连累处罚的达二十 二人。苏轼在狱时自度必死,曾作诗与苏辙诀别。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自
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
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
“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一句不是写眼前景,而是想心中事,因为 “雨具先去”,当时并无蓑衣.
精选课件
10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古典诗歌鉴赏之找意象
料峭春风:人生的逆境 政
治的风雨
山头斜照:人生的希望
作者在于挫折中看到希望,于逆
境中看到曙光,不让这暂时的挫
折和逆境左右自己的心情。
精选课件
11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 迎” 三句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
A阳光总在风雨后。
古典诗歌鉴赏之析情感
B也许正当我们感到绝望的时候,希望和转机已经 在前面等着我们了。
C失败和成功是一对孪生兄弟,失败 来了,成功还会远吗。
D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E阴雨之后必有阳光,生活中要充满乐观
和希望。
精选课件
12
下阙中的“归去”,让我们想到谁?
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远离尘世
用典
精选课件
13
讨论:“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
义.
表面是:
古典诗歌鉴赏之辨手法
回到住处,再看路经之地,既不是风雨交加, 也不是朗朗晴空;
深意是:
“萧瑟处”隐喻宦途风雨,
—一 —蓑
由烟
《雨
定 风
任
波》 平
论生
苏
轼
贬
精选课件
1
教学目标
1、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通过比较阅读体 会作者贬官后的心理变化,体会作者豁达 的胸怀和词中所含的人生哲理。
2、体味苏词语言的艺术魅力,鉴赏苏词运 用的艺术手法,掌握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 方法。
精选课件
2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文 诗歌: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
轻 : 心情的轻松 无官一身轻
竹杖芒鞋 : 闲散
马:
奔波
竹杖芒鞋-----轻胜马两者对比,隐喻 闲散江湖胜
过奔波劳碌。
精选课件
9
一蓑烟雨任平生? 古典诗歌鉴赏之找意象
思考:“烟雨”是否仅指自然界的烟 雨?“任”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烟雨:自然界的风雨 政治的风云变幻
任:镇定 洒脱 从容 旷达 序言“雨具先去”又何来“蓑”?
“归去”是用陶渊明的“归隐”之意,
“也无风雨也无晴”则是说,有了归隐之心 也就无所谓什么宦海的风雨或晴天了。
这句主要心态是旷达。
精选课件
14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 晴”,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 怎样的一种顿悟和启示?
A“ 风 雨 ” 比 喻 词 人 生 中 的 逆 境 , “晴”比喻春风得意的顺境。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
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
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 ——苏
东坡《答李端书》
精选课件
18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 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 静。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 省。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定风波 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 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定国南迁归, 余问柔:“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对 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因为辍词 云。
黄庭坚并称“苏黄”
艺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绘画:善画竹,论画主张神似
全
书法:与蔡襄、黄庭坚、
米芾并称“宋四家”
才
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
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 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 生。
精选课件
5
赏析诗词 解读小序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 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时间:1082年3月7号
地点:沙湖道中
人物:同行、余
事件:遇雨 已而遂晴
感觉:狼狈
不觉 精选课件
6
古典诗歌鉴赏之抓情语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雨,苏轼是如何做的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置之不理 雨大
B人生有顺逆,有成败,有荣辱,
有福祸。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我
们都要以坦然而超脱的心态去对待,
风雨改变不了苏东坡,也改变不了
精选课件
15
清人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中对《定风波》有“以曲笔直写 胸臆”的评语。请反复诵读作品,想一想,作品抒发了作者什 么样的“胸臆”?词人又是如何“以曲笔直写胸臆”的?这样 写有什么好处?
精选课件
16
作者在词中运用什么表现手法表 现了他的人生态度?
运用一语双关的手法,将自然 界的风雨和人生的风雨相类比。
以小见大,以生活小事件中见 出人生大哲理。
作者采取用典手法,借用陶渊 明的典故,抒发自己意欲归隐 的心情。
精选课件
17
诗人被贬黄州,为什么内心还会感到 轻松呢?
因为可以过一种没有官场束缚的无拘 无束的生活,所以内心轻松。
无所畏惧 气定神闲
挑 轻松 战 欢快
精选课件
神态 自若
7
7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
行。”这两句明写诗人道中遇雨
时置风雨于不顾、吟啸徐行的镇
定态度,暗示他在政坛风雨中遭
贬后仍泰然处之的心态。“莫听”
有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
见俏皮的挑战色彩。
精选课件
8
竹杖芒鞋轻胜马?
作者在这里为什么说“竹杖芒鞋”比 “马”轻呢?你认为这里的“竹杖芒鞋” 和“马”有什么深刻含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