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九上第三单元测试含答案

合集下载

九上0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考点梳理与实训(含答案)-部编版

九上0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考点梳理与实训(含答案)-部编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字词解释:①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②宫阙:宫殿。

③归去:回到天上去。

④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指想象中的月中仙宫。

⑤起舞弄清影:意思是在月光下起舞,身影也随着舞动。

⑥何似:哪里比得上。

⑦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照着不能入睡的人(指诗人自己)⑧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儿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不能时圆?何事,为什么?⑨婵娟:本意指妇女容颜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内容描述: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是何年何月。

我想要乘着清风回到天上去,又怕在月中仙宫中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在月光下起舞,身影也随着舞动。

回到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不能人睡的自已。

月儿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不能团聚时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以来难以周全。

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全诗赏析: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

词的上片写苏轼在“天上”“人间”的徘徊和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

表现了苏轼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和深邃的哲理趣味。

苏轼对中秋明月展开描绘和想象,由此感慨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思考宇宙人生的哲理,表达美好祝愿: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同处在这美好的月光之下。

主旨: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木中,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2019-2020学年度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巩固

2019-2020学年度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巩固

2019-2020学年度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巩固第1题【单选题】下列画线的词在句中的含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行者休于树。

(出家而未经剃度的佛教徒)B、野芳发而幽香。

(香花)C、蔚然而深秀者。

(茂盛的样子)D、醉翁之意不在酒。

(情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阅读梁启超《读陆放翁集》二首后,就你的理解选出下列理解中不确切的一项( )《读陆放翁集》其一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读陆放翁集》其二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A、其一重在颂扬陆游诗集中绝大多数作品是歌颂从军杀敌,坚持收复失土;其二重在同情,惋惜陆游收复中原的志愿未能实现,多负了胸中的军事韬略。

B、其一首句是说诗歌界千百年来风气萎靡不振,因而第二首第二句说陆游也难免“百无聊赖”。

C、其一第一句是个自对句:尚武精神已销尽,民族精神亦空虚。

D、其二末句中的“胡尘”是借指金兵的入侵,“胡”含有对金的侮蔑。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与“望之蔚然而浑秀者,琅琊也”中的“也”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A、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D、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也”字表达语气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B、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D、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林壑hè 蔚然wèi 潺潺cán 辄醉zhéB、林霏fēi 晦明huì野蔌shù 颓然tuíC、喧哗xuān 阴翳yì山肴yáo 酒洌lièD、觥筹gōng 宴酣hān 伛偻lǒu 弈者yì【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字的一项是( )。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语文 第三单元测试卷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语文 第三单元测试卷

第三单元测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8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2分)A 毳.衣(cuì) 雾凇沆砀..(hàng dàng) 觥.筹交错(gōng) 铺毡.对坐(zhān)B.宠辱偕.忘(xié) 忧谗.畏讥( chán ) 淫雨霏霏..(fēi) 心旷神怡.(yí)C.是日更.定(gēng) 浩浩汤.汤(shāng) 林壑尤.美(yóu) 拏.一小舟(ná)D.山肴.(ráo) 薄暮冥.冥(míng) 阴翳.(yì) 伛偻..提携(yǔ lǚ)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2分)A.玉盘珍羞直万钱B.政通人和,百废具兴C.属予作文以记之D.宴酣之乐,非丝非竹3.下列加点字与现代汉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 (2分)A.更有痴似相公..以记之..者 B.属予作文C.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D.沙鸥翔集,锦鳞游泳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2 分)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C.若夫/日出而林霏开D.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A.范仲淹、欧阳修同属宋代文学家,都是著名“唐宋八大家”之一,我们在本册分别学习了他们的《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

B.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号陶庵。

出身仕宦世家,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

清兵南下灭了明朝,他入山隐居、著书。

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

C.杜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因此他的诗被人称为“诗史”D.韩愈,字退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韩愈在贬谪湖州途中创作的一首七律。

此诗抒发了作者内心的郁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情绪。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填空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3分共计9分)1.长风破浪会有时 _______________【答案】直挂云帆济沧海【解析】直挂云帆济沧海2.请根据句子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故意做作故做姿态()彻底觉悟或者醒悟()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声音突然中止()为人处世的道理()原指人或事物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文中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风雪遍地形容气候恶劣暗指人生路上的挫折很多仿佛冬天一般()转了一圈又一圈一次又一次地循环()非常明确、肯定没有一点可疑的地方()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解不开的谜团()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瞧不起()海水干涸、石头腐烂形容历史久远万物已变也用来比喻坚定的意志永远不变()形容山势险峻()搬弄是非破坏团结()形容襟怀坦白行为正派()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船遇顺风行走迅速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答案】(装模作样)(大彻大悟)(惊心动魄)(叹为观止)(戛然而止)(人情世故)(销声匿迹)(风雪载途)(周而复始)(毫无疑问)(天衣无缝)(不解之谜)(目空一切)(海枯石烂)(悬崖绝壁)(挑拨离间)(光明正大)(袖手旁观)(不知所措)(一帆风顺)【解析】3.(1)鞠躬尽瘁 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后出师表》)3.(2)捐躯赴国难 _______________ (曹植《白马篇》)3.(3)祖宗疆土当以死守 _______________ (李纲)3.(4)位卑未敢_______________ (陆游《病起书怀》)【答案】(1)死而后已【解析】(1)注意“已”的正确书写【答案】(2)视死忽如归【解析】(2)注意“忽”的正确书写【答案】(3)不可以尺寸与人【解析】(3)注意“尺”“寸”的正确书写【答案】(4)忘忧国【解析】(4)注意“忧”的正确书写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4.(1)下列各句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4.(2)下列各句中画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4)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②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4.(5)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一种著名的贬官文化让一群山山水水中原本寂寂无名的亭台楼阁在失意文人的笔下不经意间扬出了墨香站成了诗文有人认为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就是贬官文化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儒家心系天下、心境旷达的传统思想你赞同这一论述吗?请结合文章具体分析A.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B. 湖中/人鸟声/俱绝C.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D.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答案】C【解析】(1)C项“诗赋”是“唐贤今人”的故“唐贤今人诗赋”中间不能停顿“唐贤今人诗赋”作“刻”的宾语故其前应停顿“于其上”作状语其前应停顿故正确节奏划分应为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答案】D【解析】(2)D项译文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乐意动用法以……为乐【答案】B【解析】(3)B项“依次描绘了‘滁人游、太守宴、太守醉、众宾欢’四幅图景”错误四幅图景的顺序依次为“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答案】(4)①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②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解析】(4)①回曲折、回环临居高面下②意意趣情趣乎相当于“于”【答案】(5)赞同欧阳修虽遭贬谪却并未意志消沉反而寄情山水、洒脱旷达、随遇而安进一步励精图治使滁州政治清明百姓和乐因此才有了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这正是他心系天下、心境旷达的具体表现【解析】(5)作答时要结合文本内容和写作背景分析欧阳修由于声援范仲淹等人再遭贬斥出知滁洲本文作于到滁州的第二年“庆历新政”的失败使他感到苦闷外放可以摆脱朝廷党争对他也是一种安慰本文表现了作者这种复杂的心情本文以一个“乐”字贯串全篇并坦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寄情于山水之间消融于与民同乐之间在描绘一幅幅变化多姿、秀丽妩媚的优美图画的同时也体现儒家的传统思想正如《尚书》所言“德惟善政政在养民”表现了欧阳修虽遭贬谪却并未意志消沉突出他心系天下、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所以赞同这一论述三、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5.(1)颔联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5.(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诗【答案】(1)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解析】(1)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也增强了作品的意蕴“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显然此典是表达对故去的老友的怀念“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据《述异记》王质入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百年此处指作者经过长时间的贬谪亲旧凋零物是人非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答案】(2)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用“千帆过”“万木春”比喻蓬勃的新生力量既抒发了仕途屡遭打击的愤懑、失意之情又体现了诗人坚信未来的阔大胸怀又蕴含着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解析】(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意思是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沉舟”“病树”“千帆过”“万木春”等都是比喻“沉舟”“病树”是自比“千帆过”“万木春”则是比喻蓬勃的新生力量作者虽然对自己仕途屡遭打击感到愤懑、失意但对新生力量的崛起又充满希望对未来充满信心体现了诗人坚信未来的阔大胸怀又蕴含着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6.(1)请用一句话分别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事件6.(2)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①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摸”字有何表达作用?)②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这个句子)6.(3)“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一句能否删去为什么?6.(4)“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一句中既然是“大约” 为什么又说“的确”?【答案】(1)【甲】孔乙己最后一次到酒店喝酒【乙】范进看榜后喜极而疯【解析】(1)文段分别选自鲁迅的《孔乙己》和吴敬梓的《范进中举》概括情节时一般表述为人物+事件【甲】文段叙述了“我”最后一次看到孔乙己到店里喝酒的情形【乙】文段描写了范进得知自己中举后喜极而疯的情节【答案】(2)①“摸”字有从袋里往外掏出的意思孔乙己被打断腿后生活更苦只能“摸出四文大钱” 鲜明地表现了孔乙己后来的生活已到了贫困不堪的地步②采用了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形象地刻画出范进得知梦寐以求的愿望实现后发疯的丑态【解析】(2)①“摸”是用手探取、寻找的意思句子用这个动词形象地写出孔乙己的动作缓慢、艰难“摸”字与上文“排出九文大钱”中的“排”字形成对比突出了他境况的悲惨说明孔乙己已经到了贫困不堪的地步②“看了一遍”“又念一遍”“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往后一交跌倒”是动作描写“噫!好了!我中了!”是语言描写“牙关咬紧”是神态描写该句综合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出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的丑态讽刺了当时社会封建科举制度对人思想的腐蚀【答案】(3)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使孔乙己的出场具有悲剧意味暗示了孔乙己的悲剧结局【解析】(3)本句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表现了天气的寒冷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联系环境中的人物可知此处景物还烘托孔乙己境遇的凄惨使孔乙己的出场具有悲剧意味结合后文对于孔乙己命运的交代可知此处悲凉的景物暗示了他悲剧的命运【答案】(4)“大约”和“的确”在这里不矛盾“大约”表估计猜测因为没有人说起过这件事没有确凿的根据只是估计根据“到现在终于没有见”这样的情况估计孔乙己的确死了因为在那样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肯定活不下去所以用“的确”表示猜测的结论这句话也流露出“我”对孔乙己的同情【解析】(4)当句中出现看似矛盾的词时可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它们这样就能解读出它们的合理性说“大约” 是因为孔乙己后来再也没有在店里出现过但又没有听到他死的消息没有见到他的尸体对他的“死”只能是个猜测说“的确” 是从孔乙己每次到店里大家对他的态度以及他受伤后人们对他的看法来判断的人们对他没有同情没有关爱只有极力地嘲讽与取笑孔乙己在当时的社会中是得不到任何人的关爱与帮助的所以他的死是必然的而且这句话出现在文末这样看似矛盾的用词还能起到发人深思的作用7.(1)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两部分内容请概括①“我”考上大学那一年 _______________②去年 _______________7.(2)联系上下文品析⑥⑦段画线句子中画线词语的妙处①父亲红红的眼睛盯住那粒花生米②我以晚了就没有回去的火车为由坚决打发父亲回去7.(3)关于文章①—⑤段的内容下列说法最正确的一项是()7.(4)简要分析本文题目“一粒花生米”的作用7.(5)联系全文请在文末的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标点符号并说明理由【答案】(1)①父亲送“我”上学“我”因厌恶父亲的卑微的生活方式而拒绝父亲入校②“我”下岗了在送儿子上学时发生了与当年类似的事“我”才真正理解父亲【解析】(1)①处根据第⑧段“而后我脑海里尽是闪动着一粒花生米弹跳的影子还有父亲那串卑微的动作和神情我无法接受父亲的那串历史以致四年大学时光他没能跨进儿子的学校一步” 结合“我考上了大学”“父亲坚持要把我送到学校”等表明时间的语句可知横线上应该填“‘我’因厌恶父亲的卑微的生活方式而拒绝父亲入校”②处根据第⑨段“去年我下岗了我的儿子考上了大学” 第⑩段“在送儿子入学的火车站旁边的小饭馆发生了和父亲当年相似的一幕” 第⑬段“我顺手抓起桌子上的一团粗糙的餐巾纸试图堵住从我眼眶里溢出来的辛辣的东西”可知横线上应该填“‘我’下岗了在送儿子上学时发生了与当年类似的事‘我’才真正理解父亲”【答案】(2)①“盯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的目光紧紧跟随花生米落地的全过程从而表现出因贫穷而卑微的父亲对花生米的看重②“打发”表明“我”对父亲的卑微的动作、神情充满了不满和鄙弃之情【解析】(2)①“盯住”本义是集中或显著地注意句中父亲的目光紧紧跟随花生米落地的全过程不错眼珠表现父亲对花生米的看重体现了他因贫穷而卑微的特点生动形象②“打发”本义是从某处撵走这里是“我”不满父亲捡掉落地上的花生米卑微的动作、神情而把父亲故意撵走拒绝父亲进校园体现了“我”对父亲的鄙弃之情【答案】C【解析】(3)A项文章①—⑤段写父子俩人在小饭馆吃饭并不是为表现了父亲对“我”深沉的爱B项第⑤段父亲因喝酒才不慎掉落花生米才有后面的内容喝酒的情节与中心有关不可删去D项文章并没有提及父亲的“无知”故选C【答案】(4)成为贯串全文的线索以一粒花生米之小反衬出情感的深重引人深思【解析】(4)文章的题目一般起到的作用有交待主要人物、概括主要内容点明文章主旨抒发强烈情感是行文的线索等本文“一粒花生米”贯串始终“我”考上大学那一年父亲送“我”上学在小饭馆吃饭捡起掉在地上的花生米“去年我下岗了我的儿子考上了大学” 当“一粒花生米以同样的方式落在儿子的脚边”“等儿子去洗手间的时候我弯下腰捡起扔进嘴里” 因此“一粒花生米”是行文的线索一粒花生米很小但父亲对“我”的情感“我”对儿子的情感是那样真反衬出情感的深重发人深省【答案】(5)应填入“……” 表明直到此时“我”才真正理解了父亲当年的心境既后悔自己当初对父亲的态度也感慨于自己生活的辛酸用省略号能够更好地将那种复杂、一言难尽的情感表现出来【解析】(5)从文章内容来看等儿子去洗手间的时候在小饭馆里“我”也重复父亲当年的动作让“我”抚今追昔思绪万千既为自己当初对父亲的态度后悔、愧疚也感慨于自己生活的辛酸种种复杂情感涌上心头用省略号能更好地表现这种一言难尽的情感能引发读者的想象和思考收到言已尽而意犹未尽的效果五、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8.(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画线的字注音槐()穗()lǒng()罩 líng()仃8.(2)文段中有一词有错别字这个词是_______________ 应该修改为_______________ 8.(3)文段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4)将文段中画线句“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改为反问句8.(5)结合语境分析文段中画线词语“察言观色”的意思【答案】(1)huái, suì, 笼, 伶【解析】(1)“槐”读作“huái” “穗”读作“suì” “lǒng 罩”的“lǒng”写作“笼” “líng 仃”的“líng”写作“伶”【答案】(2)好象, 好像【解析】(2)“好象”应写作“好像”【答案】(3)通感, 拟人【解析】(3)“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一句中“香气”原本是嗅觉这里说成“是浅紫色的” 换成是视觉的范畴这是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象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一句中“察言观色”“试探”等词赋予紫藤萝人的情态是拟人的修辞手法【答案】(4)香气难道不也是浅紫色的吗?【解析】(4)肯定句改为反问句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么、难道”等反问语气词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据此“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改为反问句应为香气难道不也是浅紫色的吗?【答案】(5)观察别人的说话和脸色指揣摩别人的心意这里指门前紫藤萝开得稀落【解析】(5)察言观色留意观察别人的话语和神情多指揣摩别人的心意结合文段中“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象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可知这里指门前紫藤萝开得稀落9.(1)给这段文字中画线的词语注音①肆意_______________②步履_______________9.(2)根据这段文字中的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①(jiān xiǎn)_______________ ②(chén jìn)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sì yì, ②bù lǚ【解析】(1)①“肆意”应读作“sì yì” ②“步履”读作“bù lǚ”【答案】(2)①艰险, ②沉浸【解析】(2)①“jiān xiǎn”应写作“艰险” ②“chén jìn”应写作“沉浸”10.(1)阅读下面的文字探究画线部分的内涵写出四种节气的名称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10.(2)仔细观察右面的形象标志根据画面的内容写出该节气的名称及其含义10.(3)阅读下列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材料一“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材料二“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为多民族所共享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该遗产项目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材料三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但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中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彰显出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知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见证【答案】(1)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解析】(1)根据节气歌写出对应的的节气即可夏满芒夏暑相连这句话中包含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这六个节气【答案】(2)清明标志中两个简易的人形一人执香跪拜一人执帚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诠释了清明节祭祀祖先的意义【解析】(2)解答此题时首先要理解图片内容志中两个简易的人形一人执香跪拜一人执帚扫墓可知此图片的介词是清明然后围绕清明的习俗进行阐述即可【答案】(3)示例这三则材料写出了“二十四节气”的地位、形成、影响、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解析】(3)材料一写出了“二十四节气”的地位材料二写出了“二十四节气”的形成原因和影响材料三写出了“二十四节气”的文化意义与社会功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检测卷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检测卷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检测卷同学,经过初中的语文学习,你一定明白语文是在听说读写思的过程中边学习边收获的。

现在就请你带着这份收获,来回顾我们的语文学习吧!任务群一同学,下面你将进入“积累与运用”模块。

语文学习如滴水汇海,似积土成山,从字词句到美文巨著,都显示着丰富的内涵。

现在开启你的智慧之旅吧!一、积累与运用(23分)1.班级开展制作《古代山水游记手册》的活动。

设计组想将下面两句古文放在封面做背景,凸显封面的古朴气质,但他们在两个字的选择上拿捏不准。

请根据语境,借助【资料夹】,帮他们做出合理选择。

(2分)【资料夹】古代山水游记手册游(遊)yóu“游”本表示旗帜的垂饰,后用“旒”表示该义。

“游”则表示在水中浮行,引申为流动、不固定。

“遊”意为在陆地上行走,又表示游玩。

现在“游”“遊”合并为“游”。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人知從太守()而樂A.遊B.旒C.游2.同学们在“山水名句汇”活动中展开了头脑风暴,小语负责记录。

请你补全名句。

(7分)文人有山水情怀。

寄情山水,范仲淹心灵获得滋养,练就(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岳阳楼记》)的豁达胸怀;欧阳修沉醉于滁州的春夏美景,品味日常的欢喜与幸福,(2)“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________”(《醉翁亭记》);温庭筠开启一场奔赴远方的早行,体验异于家乡的山野情趣,(3)“槲叶落山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商山早行》);刘禹锡在巴山楚水中领悟新事物总会取代旧事物的哲理,(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尽管行路难,李白依旧行吟山水间,唱出(5)“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行路难》(其一)]的生命最强音。

3.下面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古代文体“记”以记事为主,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如《陋室铭》。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综合测试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28分)1.(3分)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B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C .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D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3分)下列句中划线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 .永州之野产异蛇览物之情,得无异乎B .今以蒋氏观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阴风怒号,浊浪排空D .若毒之乎又安敢毒耶3.(3分)下面对课文《岳阳楼记》中的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被贬职外调的官员和诗人大多在此相会,他们观赏景物时的心情,大概没有区别吧?B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想起被贬离京、怀念家乡,担心遭到诬陷诽谤,眼前景物萧条,感慨至极而心中悲伤。

C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此时)登上岳阳楼,就心神畅快,荣辱都被丢开,在轻风中举杯痛饮,高兴到了极点。

D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表现滕子京虽被贬官,但上任后积极有为,仅一年就取得了成就。

4.(3分)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A .朝晖夕阴(日光) 增其旧制(规模)B .连月不开(放晴) 去国怀乡(国家)C .把酒临风(持,执) 沙鸥翔集(栖息)D .长烟一空(全) 薄暮冥冥(迫近)5.(3分)选出“也”字表示语气不同的一项是()A .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B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C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D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6.名句默写。

(3分)(1) ,将登太行雪满山。

(2)不应有恨, ?(37.文言文赏析。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测试试卷01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测试试卷01

第三单元测试一、积累与运用(2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A.谪.守(zhé)浩浩汤.汤(shāng)樯.倾楫摧(qiáng)岸芷.汀兰(zhǐ)B.滁.州(chú)潺.潺(chán)伛偻.(lǚ)野蔌.(sù)C.觥.筹交错(gōng)雾凇.(sōng)沆砀.(dàng)毳.衣(máo)D.余拏.一小舟(ná)金陵.(líng)朝晖.夕阴(huī)南极潇.湘(xiāo)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B.然.则北通巫峡/满目萧然.C.而或.长烟一空/或.异二者之为D.不以.物喜/勿以.善小面不为3.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4.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2分)A.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B.风霜高洁,水落石出,C.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D.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5.下列《醉着等记》中句子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滁人游”的欢悦情景侧面反映了太守治下的政治清明;写“滁人游”,衬托了“太守醉”。

B.“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一句的意思是:一个面容苍老、满头白发的老人醉倒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C.“醉能同其乐”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D.“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这两句话的意思为:太守说的谁?就是庐陵欧阳修。

6.古诗文默写。

(6分)(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阶段综合测试卷三(期中二) (练习题)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阶段综合测试卷三(期中二) (练习题)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阶段综合测试卷三(期中二)(386)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 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请作简要概括。

(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

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试举一例作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乙]徐中行,台州临海人。

始知学,闻安定胡瑗讲明道学,其徒转相传授,将往从焉。

至京师,首谒范纯仁,纯仁贤之,荐于司马光,光谓斯人神清气和,可与进道。

会福唐刘彝赴阙,得瑗所授经,熟读精思,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

乃归葺小室,竟日危坐,所造诣人莫测也。

父死,跣足庐墓,躬耕养母。

推其余力,葬内外亲及州里贫无后者十余丧。

晚年教授学者,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不失其性,不越其序而后已。

(选自《宋史·徐中行传》)(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A.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B.所造诣/人莫测也C.葬内外亲及州里贫/无后者十余丧D.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主人日再.食②同舍生皆被.绮绣③闻.安定胡瑗讲明道学④会.福唐刘彝赴阙(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当余之从.师也其徒转相传授,将往从.焉B.久而乃和.光谓斯人神清气和.C.乃归.葺小室太守归.而宾客从也D.所造诣人莫测.也夫大国,难测.也(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检测题(附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检测题(附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综合测试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冀然谪.守(zhé) 舟楫.(jí) 宠辱偕.忘(xié)B.弈者伛.偻(yǔ) 环滁.(cú) 觥.畴交错(gōng)C.喧哗毳.衣(cuì) 沆砀.(dàng) 山肴野蔌.(shù)D.樯倾锦.鳞(jĭng) 婵.娟(chán) 浩浩汤.汤(sāng)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双方代表谈了半天谈不拢,原来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重视的根本不是此次会议的主题。

B.傍晚时分,漫步江边,两岸的彩灯点亮了夜空,令人心旷神怡....。

C.羚羊们发现自己陷入了峰回路转....的绝境,一片惊慌,胡蹦乱跳。

D.我想:我还是不够成熟,没办法为自己那颗浮躁的心,波澜不惊....地掌舵。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他倾儿子的每一次心跳和儿子前进路上出现的困难,用一封封的书信传递着自己的惦念。

B.央视《经典咏流传》最大的创新点是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相结合,有了这种传承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定能在青少年中开花、生根、结果。

C.“伸手的人生没滋味,拼搏的人生才幸福。

”各级政府积极支持贫困户靠自己的努力走上脱贫致富,涌现了一大批不等不靠的自主脱贫典型。

D.文明是一种修养,这种修养是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有时生活习惯中的细节才是一个人是否文明的最真实表现。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更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约束和有效监管。

, , , , ,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消费安全感。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五四制九年级上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五四制九年级上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部编版五四制初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3分共计9分)1.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矫建湛蓝色彩辉煌B. 两侧中轴宝坐鼓楼C. 元旦既位皇帝烟雾D. 檀香轮廓休息气氛【答案】D【解析】A项“矫建”应写作“矫健”B项“宝坐”应写作“宝座”C项“既位”应写作“继位”故选D2.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澄碧(chéng)爆竹(bào)吊唁(yán)挽联(wǎn)B. 云锦(jǐn)昏沉(chén)绷带(bēng)皱纹(zhòu)C. 不朽(xiǔ)枯树(kū)茅屋(máo)胭脂(yān)D. 灯罩(zhào)退缩(tuì)怒号(háo)瘦削(xiāo)【答案】A【解析】A项“吊唁”的“唁”应读作“yàn”故选A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 《关雎》和《蒹葭》都是“风” 是属于地方民歌民谣B. 贺敬之的《回延安》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C. 刘成章的《安塞腰鼓》句式丰富多样短句急促有力长句酣畅淋漓陕北安塞腰鼓具有粗犷豪放、刚健雄浑的特点D. 《灯笼》写于抗战时期故作者在文章最后说“我愿意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挑灯看剑”的典故源自苏轼表达的是杀敌卫国的主题作者说“灯笼又不够了” 应该“数燎原的一把烈火” 鲜明地表达了抗敌卫国的感情【答案】D【解析】D项“挑灯看剑”的典故源自辛弃疾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3分共计9分)4.请把“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填人下面的横线上_______________——关羽、文天祥、方志敏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杜甫、朱自清_______________——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答案】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解析】首先应明白名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含义该句意思是说在富贵时能使自己节制而不挥霍在贫贱时不要改变自己的意志在强权下不能改变自己的态度再对照题干所给的名人中他们所表现出的意志对号入座根据日常积累我们很容易得出答案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方志敏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威武不能屈——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1)闻一多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死水》《红烛》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选》等()(2)《孙权劝学》节选自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写的《资治通鉴》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3)《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诗歌它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 ()【答案】(1)√, (2)×, (3)√【解析】(1)说法正确(2)《资治通鉴》为司马光主持编撰而非其自己编写(3)说法正确6.(1)_______________ 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春日》)6.(2)等闲识得东风面 _______________ (朱熹《春日》)6.(3)少小离乡老大回 _______________ (贺知章《回乡偶书》)6.(4)_______________ 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答案】(1)胜日寻芳泗水滨【解析】(1)注意“泗”“滨”的正确书写【答案】(2)万紫千红总是春【解析】(2)注意“紫”的正确写法【答案】(3)乡音无改鬓毛衰【解析】(3)注意“鬓”“衰”的正确书写【答案】(4)儿童相见不相识【解析】(4)注意“童”的正确书写三、默写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7.(1)_________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7.(2)露从今夜白 _______________ (杜甫《月夜忆舍弟》)7.(3)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用“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向经受离别之苦的人表达了美好的祝愿7.(4)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用典故感叹物是人非、世事变迁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7.(5)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用“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表达了积极向上、一往无前的豪迈气概【答案】(1)云横秦岭家何在【解析】(1)注意“横”的正确书写【答案】(2)月是故乡明【解析】(2)注意“故”的正确书写【答案】(3)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解析】(3)根据“向经受离别之苦的人表达了美好的祝愿”可推知答案注意“婵娟”的正确书写【答案】(4)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解析】(4)根据“借用典故感叹物是人非、世事变迁的诗句”可推知答案注意“柯”的正确书写【答案】(5)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解析】(5)根据“表达了积极向上、一往无前的豪迈气概”可推知答案注意“帆”的正确书写四、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8.(1)【甲】处画线的句子作为这段文字的总结句表达欠妥请加以修改8.(2)【乙】处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有一处词语使用不当请加以修改【答案】应改为博雅塔成为集使用功能艺术造型环境协调高度统一的建筑杰作【解析】应改为博雅塔成为集使用功能艺术造型环境协调高度统一的建筑杰作【答案】“正襟危坐”改为“饱经风霜”【解析】“正襟危坐”改为“饱经风霜”五、名著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9.(1)A道你那皇帝正不知我这里众好汉来招安老爷们倒要做大!你的皇帝姓宋我的哥哥也姓宋你做得皇帝偏我哥哥做不得皇帝!你莫要来恼犯著黑爹爹好歹把你那写诏的官员尽都杀了!文中A是________(姓名)《水浒传》中和他一样明确坚决反对招安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2)20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主要意象是“___________”和光明他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的歌手【答案】(1)①李逵, ②武松【解析】(1)关于名著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汲人物及故事情节等《水浒传》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投降朝廷以及投降朝廷后镇压田虎、王庆、方腊等各路反抗宋朝政府的政治势力最终走向悲惨失败的宏大故事结合A的语言可知 A是李逵《水浒传》中坚决反对招安的还有武松、鲁智深、李逵、林冲、阮氏兄弟等任选其一答题即可【答案】(2)①土地, ②太阳与火把【解析】(2)结合平时的名著阅读积累可知《艾青诗选》收集了艾青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的作品以革命的现实主义手法深沉忧郁地唱出了祖国的土地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和不幸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同时他的诗篇又激励着千千万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为神圣的国土而英勇斗争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 “土地”这个意象凝聚着诗人对祖国以及对大地母亲深沉的爱对祖国命运深沉的忧患意识“太阳”这个意象表现了诗人灵魂的另一面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在诗人眼中“太阳”这一永恒主题是中国光明前途、也是中国必胜信念的象征它蕴涵着诗人对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因此艾青也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单元综合测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选择题(24分)1.下列加线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3分)A.呢喃ní摇曳yè喑yīng哑妖娆ráo B.丰润yùn 娉婷pīng 枉然wǎng 田圃pǔC.风骚shāo 襁褓qiǎng 飘逸yì 冠冕guān D.稍逊xùn 腐烂fǔ鲜妍yán 喧嚷rǎng 2.下列词语的书写或释义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彩妖娆风骚折腰(弯) B.嘶哑喉咙黎明须晴日(等到)C.妮喃聘婷白莲冠冕(王冠) D.丰润永赞汹涌忧戚(悲伤)3.下列句子中的加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确保农民增收的不二法门。

B.大型电视连续剧《换了人间》再现了当年人民解放军金戈铁马的故事。

C.演讲完毕,他彬彬有礼地向观众和评委鞠躬,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D.经过多年的锻炼,他变成了一个身强体壮、形销骨立的阳光青年。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 谈起李敖,无论是他的敌人还是朋友,都无法否认他不是当代文坛上的奇人!B. 纪梵希是法国高级服装界的一位重要人物,在半个多世纪里一直是巴黎优雅的象征。

C. 霍金的《时间简史》自1988年首版以来,至少被翻译成数十种文字,销售了超过千万。

D. 电影《红海行动》再次点燃中国人的大国豪情和维护世界和平的担当精神。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A.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B.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

C.他又要所有的草灰(我们这里煮饭是烧稻草的,那灰,可以做沙地的肥料),待我们启程的时候,他用船来载去。

D.“嗤!”先生冷笑道:“你们不粜,人家就饿死了么?各处地方多的是洋米,洋面,头几批还没吃完,外洋大轮船又有几批运来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检测卷一、积累(19分)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⑴至若春和景明()⑵则有去国怀乡()⑶微斯人()⑷至于负者歌于途()⑸往来而不绝者()⑹而乐亦无穷也()⑺及下船()⑻余强饮三大白而别()2.解释下列多义词在句中的意思。

(6分)(1)南极潇湘()此乐何极()(2)而或长烟一空()或异二者之为()(3)阴风怒号()故自号曰醉翁也()(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溪而渔()(5)太守自谓也()太守谓谁()(6)是日更定矣()更有痴似相公者()3.古诗文名句默写。

(7分)(2)刘禹锡《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人生哲理,给人以鼓舞的句子是:,。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4)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中诗人独自寻觅在斜阳之下的荒草寒林间,四野无人,渲染出一片萧条冷落、荒寒孤寂的日暮秋景图的诗句是:,。

4.文学常识。

(2分)范仲淹在“岳阳楼”中寄托着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欧阳修在“醉翁亭”中寄托着自己的政治思想;在“湖心亭”中寄托着无限的故国之思:古人文人常在山水中寄寓自己的情感。

二、阅读(53分)(一)名著阅读(3分)5.诗人在《大堰河我的保姆》第二节中写道:“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而我是吃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诗句中对大堰河的称代,由“她”而改换为“你”。

这种称代上的变化,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二)古诗阅读(4分)如梦令·汉上晚步[宋]赵长卿何处一声鸣橹,惊起满川寒鹭。

一著画难成,雪霁乱山无数。

且住,且住,数遍溪南烟树。

(选自《全宋词》)【注释】①汉:汗水。

②霁(jì):雪后转晴。

6.⑴“何处一声鸣橹,惊起满川寒鹭”写出了环境的特点。

(2分)⑵“且住,且住,数遍溪南烟树”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2分)(三)比较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7-10题。

(10分)【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上第三单元古诗词的复习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上第三单元古诗词的复习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上第三单元古诗词的复习[课内古诗词部分]一、行路难(其一)[唐]李白(一)本诗主题本诗通过对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变化的描写,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愤慨和不平,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

(二)赏析全诗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运用夸张,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表现出朋友对作者的浓厚情谊;以乐写哀,营造欢乐宴饮气氛来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为下文写苦闷茫然的心绪做铺垫。

2、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细节描写,诗人面对华美的酒席,却用“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词,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因理想不能实现而内心苦闷、抑郁的心情。

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仕途的艰难,象征前途的渺茫,表现诗人想有所作为但事与愿违,志向难以实现的矛盾、痛苦的心情。

【分析】“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比喻对理想的追求;“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自己的政治出路被权贵堵塞。

正面写“行路难”,暗示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内心的失意与无奈。

4、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用典,诗中采用了姜尚“垂钓碧溪”和伊尹“乘舟梦日”的两个典故,表达了希望得到朝廷的重视和任用,施展才华和抱负的思想感情,委婉含蓄地说明自己对被重新任用有所期待,对未来仍抱有希望,体现了诗人一展宏才的愿望和有为于当世的政治理想。

5、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运用反复、设问的修辞手法,使用简短有力的句子,写出了诗人面临的巨大困难:遭遇坎坷,突现了他苦闷、彷徨、茫然的心理;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抱负不能实现的慨叹。

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诗运用比喻和用典,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倔强、自信、积极、乐观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也表明诗人在仕途遭受重大挫折、心情极为苦闷之时,仍然对前途充满信心。

【分析】(1)“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03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03

第三次单元测试一、积累与运用(29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泉香酒洌.(liè)伛偻.提携(lǘ)觥.筹交错(gōng)B.朝晖.夕阴(huī)宠辱偕.忘(jié)淫雨霏.霏(fēi)C.樯倾楫.摧(jí)浩浩汤.汤(tāng)水声潺.潺(chán)D.岸芷汀.兰(dīng)薄暮冥.冥(míng)金樽.清酒(zūn)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玉盘珍羞直万钱B.山肴野蔌C.百废具兴D.属予作文以记之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A.《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本文通过描绘洞庭湖雄伟壮阔的景象,抒发了“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生活态度及旷达胸襟,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B.《醉翁亭记》选自《欧阳修全集》,本文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及与民同乐的情怀。

C.《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

D.《行路难(其一)》表达了诗人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其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薄.暮冥冥(迫近)B.宠辱偕.忘(一起)春和景.明(景物)去.国怀乡(离开)C.峰回.路转(曲折,回环)D.拥.毳衣炉火(裹着,围着)宴酣.之乐(酣睡)直挂云帆济.沧海(接济)5.名句默写。

(10分)(1)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天下人的美好祝愿,抒发离人心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概括了山间四季的不同风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间之四时也”,一季一幅画面,都紧紧抓住山林泉石的特点,给人不同的美学享受。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1.下面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属予作文以记之B.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C. 百废具兴D. 是亦不可以已乎?【答案】D【解析】A项“属”同“嘱” 嘱托B项“辩”同“辨” 辨别C项“具”同“俱” 全、皆D项没有通假字故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3分共计9分)2.(1)海内存知己 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2)________ 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2.(3)万籁此都寂 ________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2.(4)_______________ 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2.(5)安得广厦千万间 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6)________ 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2.(7)陆游《卜算子·咏梅》中赞美梅花即使化成泥土也不忘向人间播撒芳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天涯若比邻【解析】(1)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此题要注意“涯”“蒸”“磬”“贱”等字词的书写【答案】(2)气蒸云梦泽【解析】略【答案】(3)但余钟磬音【解析】略【答案】(4)黄发垂髫【解析】略【答案】(5)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解析】略【答案】(6)浮云游子意【解析】略【答案】(7)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解析】略3.(1)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3.(2)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答案】(1)红军不怕远征难【解析】(1)根据“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可推知答案注意“征”的正确书写【答案】(2)万水千山只等闲【解析】(2)根据“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可推知答案注意“等”“闲”的正确书写4.春蚕到死丝方尽 _______________【答案】蜡炬成灰泪始干【解析】蜡炬成灰泪始干三、默写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5.(1)_______________ 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5.(2)落红不是无情物 _______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5.(3)白居易的《卖炭翁》中表现天气寒冷卖炭翁处境艰难心情复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5.(4)毛泽东的名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化用了《北冥有鱼》中的语句“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1)荡胸生曾云【解析】(1)注意“曾”的书写【答案】(2)化作春泥更护花【解析】(2)注意“作”的书写【答案】(3)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解析】(3)由“表现天气寒冷卖炭翁处境艰难心情复杂”可推知答案注意“贱”的书写【答案】(4)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解析】(4)由“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可推知答案注意“抟”的书写6.古诗词积累请在下面表格空缺处填上合适的内容【答案】(1)表达了作者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 (2)表达了词人向往革命却不被世俗所了解的孤独、悲伤之情 , (3)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解析】(1)“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意思是“那时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射向西夏军队” “天狼”喻指辽和西夏作者借出猎这一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2)“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的意思是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离家以后在大千世界中不知去何处去寻找知音找不到知音又将会受折磨想到这一点词人不觉伤心落泪也是很自然的这种担心和忧虑真实地反映了一个革命者刚踏上革命征途的思想状况表达了词人向往革命却不被世俗所了解的孤独、悲伤之情(3)根据“正面揭示了自己与征人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却又不愿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可以推知答案注意“勒”的书写7.(1)_______________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7.(2)独坐幽篁里 _______________ (王维《竹里馆》)7.(3)“刮目相待”在《孙权劝学》中的原句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7.(4)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7.(5)_______________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7.(6)《木兰诗》中通过天子赏赐侧面体现木兰功劳之大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朔气传金柝【解析】(1)注意“柝”的书写【答案】(2)弹琴复长啸【解析】(2)注意“啸”的书写【答案】(3)士别三日, 即更刮目相待【解析】(3)刮目相待意思是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孙权劝学》中“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用来指一个人在短时间内取得很大进步令人改变对他的看法与“刮目相待”意思相同据此可推知答案注意“更”的书写【答案】(4)雄兔脚扑朔, 雌兔眼迷离【解析】(4)扑朔迷离抓住兔子的耳朵把它提起来雄的脚必搔爬(扑朔)雌的则把眼眯起(迷离)由此可辨雄雌但在奔跑时则很难分辨是雄是雌比喻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识别出自《木兰诗》中“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注意“雌”的书写【答案】(5)此夜曲中闻折柳【解析】(5)注意“折”的书写【答案】(6)策勋十二转, 赏赐百千强【解析】(6)由“通过天子赏赐侧面体现木兰功劳之大”可推知答案注意“勋”的书写四、名著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8.(1)保尔和冬妮娅分手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述8.(2)保尔历经磨难不自弃最终成长为一名钢铁战士成为无数人讴歌和学习的典范而曾经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的样子却“把自己驱赶到野兽中去” 你如何看待二人的不同结局?8. (3)请仿造例子续写一节诗爷爷从这本书中走过那时沧桑的国土被分割掠夺枪林弹雨急湍险涡他没有丝毫退缩!他的前方有一轮红日似火——保尔·柯察金一个真正的布尔什维克!爸爸从这本书中走过适逢春天的故事传唱全国百业特举潜心摸索他累苦不说他的心中有一盏明灯闪烁——保尔·柯察金一个真正的布尔什维克!【答案】(1)冬妮娅开始是纯洁的很愿意帮助工人阶级也很同情他们冬妮娅的友好、热情、美丽、活跃深深吸引了保尔所以两人才走到一起最后保尔为了苏维埃政权红军共产主义的胜利外出打仗和冬妮娅分开了一段时间在这期间保尔在不断成长为共产主义理想而不断奉献自己的生命而冬妮娅身上的小资产阶级风气已经深入她的思想他们的成长环境不同信仰就不同最终分手【解析】(1)解答此题需结合名著内容及选段内容联系故事情节作答从两人的相识、成长环境、价值观等角度联系情节内容分析即可【答案】(2)示例保尔和祥子都身处逆境环境给予他们的不断的考验但保尔在逆境中成长祥子在逆境中堕落这是因为保尔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他不只是为自己而活所以他能够在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能在自杀的精神危机中战胜自己最终成为真正的钢铁战士而祥子的追求是有一辆属于自己的黄包车终极目标就是成为像刘四爷那样在北平混得风生水起的人物祥子理想的局限性造成了他在反复失败后对未知的前路充满了迷茫这最终导致他彻底失去生活的信心从上进好强彻底堕落为城市的垃圾【解析】(2)解答此题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两部名著的内容从人物性格、理想追求、社会环境等角度谈自己的看法即可注意不要脱离原著内容【答案】(3)我从这本书中定过幸遇复兴的凯歌响彻云霄百废俱兴争先探索我没有迷茫我的心中有一位巨人端坐保尔.柯察金一个真正的布尔什维克!【解析】(3)解答此题需掌握仿写和续写的要求(结构一致话题一致修辞一致格调一致)并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承爷爷、爸爸从书中得到的启迪来写“我”的感受注意要和时代相连。

2020-2021学年度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150分卷)及答案

2020-2021学年度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150分卷)及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其中卷面分5分)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分)(1)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2)_________________,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3)鸡声茅店月,_________________。

(温庭筠《商山早行》)(4)_________________,万古惟留楚客悲。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5)停杯投答不能食,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其一》)(6)巴山楚水凄凉地,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7)《醉翁亭记》中的名句“”是全文的核心要义,为写景抒情定下了基调。

(8)张岔在《湖心亭看雪》中用廖塞十余字描写了一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这个句子是: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9分)天柱山自古便闻名暇迩。

其中,主峰天柱峰浑身石骨,尤为嶙峋奇绝。

天柱峰如柱,如锥,如炬,如剑,如楼台,又如生花妙笔。

在飞来、三台两峰的衬托下,天柱峰更显气势p áng礴。

在天柱峰前正面崖壁上,“孤立擎霄,中天一柱”八个大字横书其上,而“顶天立地”四个大字直书其下,气魄之宏伟令人惊叹。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3分)如炬.()páng()礴气魄.()(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

(2分)(3)文段中“嶙峋”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孤立擎霄”中,“擎”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4)画线句子运用了和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天柱峰雄伟的景色。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三单元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三单元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三单元文言文拓展阅读训练【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

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

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

”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

自是蝗不复为灾。

——(选自《贞观政要·务农第三十》)【注】(1)谏:委婉地规劝。

10.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连月不开开:天气放晴B.掇数枚而咒曰掇:摘取,选取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品尝D.所冀移灾朕躬躬:身体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甲】文描写了一阴一晴两种自然景象,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甲】文中的范仲淹和【乙】文中的唐太宗,都具有某种共同的精神品质,这种精神品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填空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3分共计9分)1.长风破浪会有时 _______________【答案】直挂云帆济沧海【解析】直挂云帆济沧海2.春蚕到死丝方尽 _______________【答案】蜡炬成灰泪始干【解析】蜡炬成灰泪始干3.(1)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经消化理解笼统接受3.(2)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把这一方涉及的过程安插给那一方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答案】(1)囫囵吞枣【解析】(1)根据“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经消化理解笼统接受”可得出答案【答案】(2)张冠李戴【解析】(2)根据“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把这一方涉及的过程安插给那一方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可得出答案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4.(1)下列句子中画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4.(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4.(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4)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②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A.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烨然若神人B. 故自号曰醉翁也公问其故C. 四时之景不同至若春和景明D. 往来而不绝者绝巘多生怪柏【答案】A【解析】(1)A项“然”都是“……的样子”B项因此/缘故C项景色/日光D项断绝/极高故选A【答案】C【解析】(2)A项介词在/比B项介词用/因为C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并列D项表并列/表修饰故选C【答案】D【解析】(3)D项本文意在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答案】(4)①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②到溪水边钓鱼溪水深鱼儿肥【解析】(4)①得领会寓寄托②临靠近这里是“……旁”的意思渔捕鱼三、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5.(1)词中典故出自《史记》的句子是哪一句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5.(2)画线的句子勾勒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解析】【答案】【解析】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6.(1)参照下面的表述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凌晨拾荒捡养弃婴→①________→为救弃婴倾其所有→无助之中八方相助→子辈相求决然离去→②________6.(2)第⑫段中写到“王婆婆没有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 请你描写此刻王婆婆的心理活动6.(3)阅读第⑥段的画线句从描写或修辞两个角度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可一看到孩子那清澈的眼神她心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揭开一个用塑料布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小袋子就像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6.(4)小说最后一句写到王婆婆捡拾垃圾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西结合小说具体分析文中的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了哪些不应该丢弃的东西?【答案】(1)婆媳争吵妥协寄居, 捐建学校拾荒依旧【解析】(1)根据小说情节可知“凌晨拾荒捡养弃婴”对应的是第①~③段“为救弃婴倾其所有”对应的是第⑥⑦段“无助之中八方相助”对应的是第⑧~⑩段“子辈相求决然离去”对应的是第⑪⑫段由此可确定第一空对应的是第④⑤段第二空对应的是第⑬段由此可概括两处的主要内容为“儿媳妇以离开家相要挟王婆婆不得不带弃婴寄居他处”“王婆婆用资助的余钱捐助建学校而她依然坚持拾荒” 然后根据主要内容改写成“四字短语+四字短语”的结构即可【答案】(2)示例这笔钱并不属于我们我不能拿来给你们买房子先前收养孩子时你们争吵阻挠现在凭什么来要这笔钱这笔钱我要用它来回报社会【解析】(2)作答时要结合上下文的具体故事情节进行揣摩在需要儿子儿媳帮助时儿子儿媳大骂拒绝在得到社会资助后儿子儿媳却打起了爱心捐款的主意王婆婆严词拒绝的同时批评教育儿子儿媳还可联系下文王婆婆捐建学校的行为表达出王婆婆感恩和回报社会的精神综上以王婆婆的口吻进行表达即可【答案】(3)示例一动作描写通过对拿钱等一系列动作的描绘(或运用动词“咬”“撕”“揭”)准确生动地写出了王婆婆救弃婴的决心和对这笔钱的不舍从而表现王婆婆的善良仁爱示例二细节描写对存钱位置的描述表现了王婆婆这笔钱来之不易和王婆婆对钱的珍视(或通过咬牙颤抖的动作细节表现王婆婆的决心和不舍)示例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揭开包裹钱的小袋子的过程比做“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 表现了王婆婆对这笔钱的不舍【解析】(3)首先这句话是对王婆婆得知弃婴患重病之后准备拿钱救助弃婴的描写展现了王婆婆揭开包裹钱的小袋子拿钱的一系列动作其次抓住句中“像”这个关键词可知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揭开包裹钱的小袋子的过程比作“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 再联系后文内容不难得出这句话写出了王婆婆决心救助弃婴而又不舍得辛苦钱的矛盾心理综上选择自己更有把握的角度阐释具体写法分析妙处时要落到人物形象特征的刻画上【答案】(4)①王婆婆儿子儿媳拒绝收养弃婴丢弃了善良②王婆婆儿子儿媳想要用爱心款来买房丢弃了淳朴(或正确的金钱观、纯真)③婴儿的父母抛弃孩子丢弃了责任【解析】(4)解答时根据上下文内容结合文章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作答小说最后一句写到王婆婆“捡拾垃圾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西……” 王婆婆儿子儿媳拒绝收养弃婴丢弃了善良王婆婆儿子儿媳想要用爱心款来买房丢弃了淳朴婴儿的父母抛弃孩子丢弃了责任7.(1)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7.(2)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弟弟是个怎样的人(答出两点即可)7.(3)文章的语言朴实真挚有表现力请从A、B两处画线的句子任选一处品味7.(4)文章的结尾写到“月台上一个女孩蹲下身双手抱头泣不成声……”请你发挥想象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描写她此时的心理活动【答案】(1)示例一位家境贫穷的女孩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供弟弟读书她决定放弃上大学就在此时弟弟也决定放弃学业和舅舅一起打工支持姐姐读书【解析】(1)解题本题先通读全文划分出情节的各个阶段再进行概括文章人物是一位家境贫穷的女孩事件是她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供弟弟读书决定放弃读书结果弟弟也决定放弃学业和舅舅一起打工支持姐姐读书据此进行概括即可注意语言连贯【答案】(2)①勤劳孝顺替家里干活任劳任怨对父母照顾有加②善良懂事爸爸爱面子弟弟替他挡下祸端道歉③无私为完成姐姐的梦想和舅舅去省城打工为姐姐赚学费牺牲了自己的梦想④机智幽默从他和舅舅的策划、他说的话可以看出【解析】(2)解答本题需要从具体的人物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入手抓住抒情和议论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弟弟替家里干活任劳任怨对父母照顾有加可以看出他勤劳孝顺爸爸爱面子弟弟替他挡下祸端道歉表现了他的善良懂事为了姐姐的学费和舅舅去省城打工而牺牲了自己的梦想表现了弟弟的无私从对弟弟的语言描写和他与小舅策划打工的事中可以看出弟弟机智、幽默【答案】(3)A “她”的这一举动充分显示了女孩的善良懂事知道体谅父母为家人着想宁愿舍弃自己的前途来无私支持弟弟B 弟弟知道直接告诉姐姐自己的打算姐姐必定会坚决反对就有意回避这个问题假装对省城好奇以便顺利和舅舅出去打工来支持姐姐读书可见弟弟的细心对姐姐和父母的关心爱护【解析】(3)此类题的解答思路这句话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的描写手法(或写法)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心理) A句“摸了摸口袋里的通知书没有拿出来”运用动作描写“摸了摸”“没有拿出来”表现了她的犹豫但最终决定让弟弟去读书表现了她善良懂事 B句“真的吗?”“那明天我去你家看看我还没去过省城呢”运用了语言描写弟弟通过假装对省城好奇和舅舅出去打工来支持姐姐读书可见弟弟的细心对姐姐和父母关心爱护【答案】(4)示例我是多么傻啊!弟弟明明早就打算放弃学业和舅舅打工来让我读书我是多么幸福啊!有这么好的弟弟、父母他们都在关爱着我我要好好读书将来回报他们【解析】(4)先要明确人物此时所处的情境和此时应有的、合理的心理内容语言表述时要注意人称本题要用第一人称“我” 结合上文弟弟的信“姐姐原谅我和小舅合伙欺骗了你……从今以后你的一切开支就由我来承担”可以明确她的心里有对弟弟的感激、为自己没有发现弟弟要去打工的后悔、还有以后报答家人的心理据此进行描写即可注意语言简洁流畅五、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8.(1)下面是活动中的两道题请你完成①某同学搜集了一个交友典故——割席断交下面与此相关的一组人物是()A.管宁、华歆 B.俞伯牙、钟子期 C.管仲、鲍叔牙 D.廉颇、蔺相如②朋友有多种最可交之友当是益友、诤友、素友、挚友其中“诤友”是指()A.对自己的思想、工作、学习、发展有益的朋友B.生死与共、肝胆相照的朋友C.情趣相投、没有任何功利目的的朋友D.能够直言规劝勇于当面指出缺点错误的朋友8.(2)请你根据提示修改下面语段交友之道首先是择友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成为朋友的 A择友就要或道同相助或品德相亲或学问相轻或然诺相信或才技相合等要两相共赢昭昭可鉴毕竟 B择友只有志趣相投互为“人镜” 补充提高才能增加获取一倍的智慧放大一倍的力量才能如同读一本圣贤经传或一篇名人诗篇使身心得到滋补境界得以升华 C而这是从一般人那里难以得不到的①A句词语搭配不恰当应将“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②B句有一处语序不当应将“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调换位置③C句表意不恰当应删除“_______________”8.(3)下面是搜集到的图表请根据要求做题你对待网络交友的态度是什么?①请根据图表提取一条结论②针对图表中的观点你更赞成哪一个?请说明理由【答案】(1)①A, ②D【解析】(1)①“割席断交”讲述的是东汉末年管宁和华歆一同学习管宁专心致志而华歆心有旁骛管宁认为华歆与自己的人生理念不同所以与华歆割席断交故选A ②诤友诤直爽地劝告诤友就是能直言规劝的朋友故选D【答案】(2)①相轻, 相成, ②获取, 增加, ③不【解析】(2)①A搭配不当“学问相轻”的意思是在学问上双方互相轻视这与朋友的关系矛盾应改成“学问相成” ②B语序不当应是“获取”“智慧” 而不是“增加”“智慧” 正确语序是“获取增加一倍的智慧” 故将“获取”和“增加”互换位置③C否定失当“难以”和“不”双重否定表肯定不符合句意应删除“不”【答案】(3)①示例一绝大部分人对网络交友都存在戒心可以交流但不愿深入沟通示例二只有极少部分人对网络交友选择信任态度愿意交换个人信息或与网友见面②赞成B 理由网络是虚拟的网络交友很难弄清对方的身份、职业、性格、为人品质等具体情况防止受骗我们要谨慎交友【解析】(3)①通过阅读图表可知柱状图B“存在戒心可以交流但不愿深入沟通”的网友占比最大占总体的一半还多故可以总结出“绝大部分人对网络交友都存在戒心可以交流但不愿深入沟通” 而根据柱状图C、D则可以看出“愿意坦诚相待”和“愿意交换个人信息或与网友见面”的网友占比很小两者加在一起才10%左右故可以总结出“只有极少部分人对网络交友选择信任态度愿意交换个人信息或与网友见面” ②对于赞成哪种观点可以有不同的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但考虑当今网络的安全问题和学生的年龄阶段选择赞成B比较恰当可以从网络的虚拟性、易遭受网络诈骗等方面阐述理由9.(1)给这段文字中画线的词语注音①肆意_______________②步履_______________9.(2)根据这段文字中的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①(jiān xiǎn)_______________ ②(chén jìn)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sì yì, ②bù lǚ【解析】(1)①“肆意”应读作“sì yì” ②“步履”读作“bù lǚ”【答案】(2)①艰险, ②沉浸【解析】(2)①“jiān xiǎn”应写作“艰险” ②“chén jìn”应写作“沉浸”10.(1)给画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更迭()缝隙()目dǔ()轻 fú()10.(2)“饱经沧桑”中“经”的意思是()10.(3)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10.(4)请把下面句子改为反问句黑褐色的枝干是风霜雨雪磨砺出来的斑斑岁月是不屈生命的见证!【答案】(1)dié, fèng, 睹, 拂【解析】(1)根据积累“迭”应读作“dié” “缝”应读作“fèng” “目dǔ”应写作“目睹” “轻fú”应写作“轻拂”【答案】C【解析】(2)饱经沧桑经历过多次的世事变化生活经历极为丰富经经过经历故选C【答案】(3)比喻, 拟人【解析】(3)画线句中把“朵朵杏花”比作“一片片白雪”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目传情”“暗递秋波”等词赋予杏花以人的动作神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答案】(4)示例黑褐色的枝干不就是风霜雨雪磨砺出来的斑斑岁月不就是不屈生命的见证吗?【解析】(4)将感叹句改为反问句时将句中的肯定词“会”“是”“能”等改为否定词“不会”“不是”“不能”等在句首加上反问语气词“怎么”“难道”等在句尾加上“呢”“吗”等语气词还要注意标点符号将感叹号改为问号结合本题来看要将“是”改为“不就是” 在句尾加上“吗” 把感叹号改为问号即黑褐色的枝干不就是风霜雨雪磨砺出来的斑斑岁月不就是不屈生命的见证吗?。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检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检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检测试卷时间: 120分钟满分: 120分一、基础题(17分)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2 分)A. 贬谪(zhé) 绮丽(yǐ) 宠辱偕忘(xié) 岸芷汀兰(tīng)B. 滁州(chú) 伛偻(Iǚ) 樯倾楫摧(jí) 浩浩汤汤(shāng)C. 草芥(jiè) 对弈(yì) 山肴野蔌(sù) 岩穴暝(míng)D. 阴翳(yì) 林壑(hè) 觥筹交错(gōng) 雾凇沆砀(dàng)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5 分)(1)增其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连月不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至若春和景.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沙鸥翔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得之心而寓.之酒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杂然而前陈.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佳木秀.而繁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云归而岩穴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拥.毳衣炉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A.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②意暇甚B. ①更有痴似相公者②行者休于树C.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D. ①野芳发而幽香②舜发于畎亩之中4. 判断句子中“以”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名著阅读。(4 分)
盼望
一个海员说,
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1 / 6
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 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
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 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 一个盼望到达。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选自__________。(2 分) (2)“洁白的浪花”和“铁链的喧哗”分别从哪两个角度写的?有什么作用?(2 分)
(二)(12 分)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 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 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 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
第三次单元测试
一、积累与运用(29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泉香酒洌.(liè)
伛偻.提携 (lǘ)
B.朝晖.夕阴(huī)
宠辱偕.忘(jié)
C.樯倾楫.摧(jí)
浩浩汤.汤(tāng)
D.岸芷汀.兰(dīng)
薄暮冥.冥(míng)
)(2 分) 觥.筹交错(gōng) 淫雨霏.霏(fēi) 水声潺.潺(chán) 金樽.清酒(zūn)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薄.暮冥冥(迫近)
春和景.明(景物) C. 峰回.路转(曲折,回环)
宴酣.之乐(酣睡)
)(2 分) B. 宠辱偕.忘(一起)
去.国怀乡(离开) D. 拥.毳衣炉火(裹着,围着)
直挂云帆济.沧海(接济)
5.名句默写。(10 分)
(1)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天下人的美好祝愿,抒发离人心愿的诗句是:
给人不同的美学享受。
(3)《岳阳楼记》一文体现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 酬 乐 天 扬 州 初 逢 席 上 见 赠 》 一 诗 中 蕴 含 新 事 物 必 将 取 代 旧 事 物 这 一 哲 理 的 句 子 是 :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 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 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永,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
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2 / 6
楼。君山一发,洞庭万顷,水天一色,杳无际涯,非若滕王、黄鹤眼界③可指,故其胜为最,三楼皆西向,
岳阳更雄。
(节选自王士性《广游志》)
【注释】①杰:高大。②殊:差别。③眼界:视力所能看到的范围。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大
观:雄伟景象
B.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排
(2)[名句赏析]本单元的写景散文中有一些传诵千古的名句,请你选择印象最深的语句写下来,并说说自 己的理解。(5 分)
二、阅读(41 分) (一)(10 分)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 乎?
空:一扫而空
C.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薄暮:傍晚时分
D.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锦鳞:美丽的鱼
)(2 分)
2.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3.语段【甲】中迁客骚人的“悲”从何而来?请简要分析。(2 分)
4.语段【乙】是怎样写岳阳楼的?它写岳阳楼的目的与语段【甲】有什么不同?(4 分)
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3 / 6
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登南昌滕王阁,赣大水西来注北,阁与水称,杰①然大观。然不若武昌黄鹤楼。虽水与滕王来去
不殊②的,而楼制工巧奇丽,立黄鹄矾上,且三面临水,又西对晴川楼、汉阳城为佳。总之有不如岳州岳阳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 分)
A.玉盘珍羞直万钱
B.山肴野蔌ຫໍສະໝຸດ C.百废具兴D.属予作文以记之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本文通过描绘洞庭湖雄伟壮阔的景象,抒
发了“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生活态度及旷达胸襟,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
政治抱负。
B.《醉翁亭记》选自《欧阳修全集》,本文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及与民同乐的情怀。
C.《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
D.《行路难(其一)》表达了诗人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其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
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概括了山间四季的不同风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间之四时也”,一季一幅画面,都紧紧抓住山林泉石的特点,
7.学习了本单元内容之后,你通过这些写景文章知道了岳阳楼、醉翁亭这些名胜古迹,了解了这些古代名 家的思想情怀。为此,班级举行“我与千古名文”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7 分) (1)[成语积累]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古代著名的写景散文,文字精练优美,许多有生命力的语句沿用 至今成为成语,请写出四个这样的成语。(2 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