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注释、翻译、简答习题

合集下载

《桃花源记》文言文原文阅读答案翻译注释

《桃花源记》文言文原文阅读答案翻译注释

《桃花源记》⽂⾔⽂原⽂阅读答案翻译注释作者:陶渊明原⽂ 晋太元中,武陵⼈捕鱼为业。

缘溪⾏,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甚异之。

复前⾏,欲穷其林。

林尽⽔源,便得⼀⼭,⼭有⼩⼝,仿佛若有光。

便舍(shě)船,从⼝⼊。

初极狭,才通⼈。

复⾏数⼗步,豁(huò)然开朗。

⼟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美池桑⽵之属。

阡(qiān)陌(mò)交通,鸡⽝相闻。

其中往来种(zhòng)作,男⼥⾐着(zhuó),悉如外⼈。

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乐。

见渔⼈,乃⼤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

村中闻有此⼈,咸(xián)来问讯。

⾃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yì)⼈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论魏晋。

此⼈⼀⼀为具⾔所闻,皆叹惋。

余⼈各复延⾄其家,皆出酒⾷。

停数⽇,辞去。

此中⼈语(yù)云:“不⾜为外⼈道也。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骥(jì),⾼尚⼠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问津者。

译⽂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靠捕鱼为⽣。

(⼀次渔⼈)沿着⼩溪划船,往前⾏,忘记了路程多远。

忽然遇到⼀⽚桃花林,溪⽔两岸⼏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花和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

渔⼈对此感到⾮常惊异。

(渔⼈)⼜向前划去,想⾛到那⽚林⼦的尽头。

桃花林在溪⽔发源的地⽅没有了,(在那⾥)便看到⼀座⼭,⼭边有个⼩洞,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

渔⼈就舍弃船上岸,从⼩洞⼝进⼊。

起初洞⼝很狭窄,仅能容⼀个⼈通过。

渔⼈⼜向前⾛了⼏⼗步,⼀下⼦变得开阔敞亮了。

只见⼟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地,美好的池塘,桑树⽵林之类。

八年级桃花源记原文翻译及注释、课后练习

八年级桃花源记原文翻译及注释、课后练习

八年级桃花源记原文翻译及注释、课后练习《桃花源记》原文翻译及注释桃花源记是中国古代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篇散文。

下面是《桃花源记》的原文翻译及注释。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捷为桃源县吏。

县閤多峭壁,桑竹之间,可数百步,及其上者弗中道而藏者,晦冥而盗贼处之。

捷谓县人,前辈有富民者,告利涉此者,人不能苟中,大都疑狡而贼请起。

乃命署当地缉捕,毁桑、竹、县閤以数百步,则曰:“村民不告时,终不能出。

”注释:太元:晋代的年号,指太元年间。

武陵:古代地名,今湖南长沙一带。

桃源县:县名,位于武陵之间。

捷:指陶渊明自己。

桑竹:桑和竹林,指桃花源的自然景观。

弗中道:不是正中的路。

而:表示转折。

晦冥:昏暗、阴暗。

处之:指盗贼居住。

人不能苟中:人们不能很容易地找到中间的路。

大都:一般。

疑狡:怀疑有狡诈计谋。

请起:发动了偷盗之事。

命署当地缉捕:派遣官员到当地搜捕。

毁桑、竹、县閤:摧毁桑和竹林以及县城城墙。

终不能出:长久下去肯定找不出来。

初,捷自桃源谒缁山人,问:有余之虑,愿得所闻。

人曰:“有汉末陈留人,姓石名舫者,以商至吴,见水火衙门旁有道士,遂注著,自谓长生,游历诸方,今五十馀年,衣食不求,无恶居处。

”化继孙子。

注释:缁山人:指老石,他最后去了缁山隐居。

有余之虑:特别关心的问题。

所闻:要听到的答案。

陈留:古代地名,今河南开封一带。

姓石名舫:石舫是一个具体的人名。

商:指商人。

遂:于是。

注著:指他跟随道士学习修炼。

长生:指长寿。

五十馀年:五十多年。

衣食不求:指不担心生活的物质需求。

无恶居处:没有不好的居住地。

化继孙子:传授道法给他后人。

捷么思行中,往,未至,道逢二人。

问其家,要投之。

语其仓库,声闻约言:“此间,物穷巷陋,不足你行。

”一人曰:“吾於此,三往而不值一漏粟。

昨日,亦有三往者,至晡,方可去。

”捷过阳城山,见衡者追掊役人。

人曰:“山北不远有乡,曰大泽乡,乡中有桃园,兔毛猪羊之间,杂种往还,无完大园在乡,数百家居之。

”捷喜向之,至大泽,果得桃园不百步,愿留中焉。

部编版八年级下第三单元古文注释、翻译、简答习题

部编版八年级下第三单元古文注释、翻译、简答习题

部编版八下第三单元文言文习题带答案班级:姓名:目录:第9课《桃花源记》第10课《小石潭记》第11课《核舟记》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文内容理解简答题】《桃花源记》习题班级:姓名: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缘】沿着,顺着。

2、【鲜美】新鲜美好。

3、【落英】落花。

4、【缤纷】繁多的样子。

5、【异】惊异,诧异。

这里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

6、【欲穷其林】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穷,尽。

7、【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8、【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9、【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

才,仅仅、只。

10、【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

11、【俨然】整齐的样子。

12、【属】类。

13、【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阡陌,田间小路。

14、【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15、【悉】全,都。

16、【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

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

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17、【乃】于是,就。

18、【具】详细。

19、【要】同“邀”,邀请。

20、【咸】全、都。

21、【妻子】妻子儿女。

22、【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23、【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

述、于是、就。

间隔,隔绝、不通音讯。

24、【乃】竟然,居然。

25、【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26、【为具言】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

为、对、向。

27、【叹惋】感叹。

28、【延】邀请。

29、【语云】告诉(渔人)说。

30、【不足】不值得,不必。

31、【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

扶,沿着、顺着。

向,先前的。

32、【志】做记号。

33、【及郡下】到了郡城。

及,到。

郡,指武陵郡。

34、【诣)】拜访。

35、【规】打算,计划。

36、【未果】没有实现。

37、【寻】随即,不久。

38、【问津】问路。

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

津,渡口。

二、重点句子翻译: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翻译: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必背篇目及翻译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必背篇目及翻译

寒假背诵|八下语文古诗文必背篇目及翻译1、《桃花源记》【译文】东晋太元(公元376-396)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

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

他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子里面仿佛隐约透着点光亮。

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

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

又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明亮开阔了。

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

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

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老年人和小孩儿,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渔人都一一作了回答。

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

村里面的其它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绝了一切往来。

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渔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说了出来,村民们听了都感叹惋惜。

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来款待他。

渔人停留了几日后,就向村里的人告辞。

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之后,找到了自己的船,就沿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他到了郡城武陵,就去拜见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

太守立即派遣人员跟随他前往,寻找渔人先前作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后来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叫刘子骥的人,是一个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了这个消息,非常愉快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中考知识点归纳大全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中考知识点归纳大全及答案

八下古文中考知识点归纳《桃花源记》●一词多义:寻:①寻向所志(动词,“寻找”)②寻病终(副词“不久”)舍:①便舍船[舍(shě),动词,“舍弃”)②屋舍俨然[舍(shè),名词,“房屋”)中:①中无杂树(“中间”)②晋太元中(“年间”)③其中往来种作(“里面”)志:①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②寻向所志(名词,“标记”,“记号”)之:①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②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③处处志之(助词,起协调音节作用,无实意)为:①武陵人捕鱼为业(读wéi,动词,作为)②不足为外人道也(读wèi,介词,对,向)遂:①遂迷,不复得路(“终于”)②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古今异义: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妻子(古义:(两个人)妻子和儿女;今义:(一个人)对男子的配偶的称呼,指妻子)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鲜美(古义:鲜艳而美丽;今义:味道好)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不足(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够)注:今义也有不值得的意思,例如:不足挂齿间隔(古义:断绝来往;今义:两个地方分隔开)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缘(古义:沿着;今义:延长.延伸)津(古义:渡口。

问津指探访。

今义:口液)外人(古义: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义:局外人)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仿佛(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今义:似乎,好像)开朗(古义: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义:乐观,畅快)志(古义:做标记;今义:志气)延(古义:请;今义:延伸,延长)●词类活用:异: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穷: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焉:兼词,“于之”,即“从这里”。

志:做标记,动词。

未果,果:名词作动词,实现●多词一义'便要还家",“要”(通假字)和"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都是"邀请"的意思;"缘溪行”,“缘”与“便扶向路”,“扶”都是“沿着”的意思;“悉如外人”,“悉”和“咸来问讯”,“咸”,还有“皆出酒食”,“皆”都是“都”的意思。

小石潭记、核舟记原、译文

小石潭记、核舟记原、译文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小石潭记》《核舟记》原文、译文班级:姓名:学号:10《小石潭记》(柳宗元)原文、译文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珮环碰撞的声音,(我)心里为之高兴。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凉。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潭以整块的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cēn cī)披拂。

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

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鱼儿)静止不动,又忽然间向远处游去,往来轻快迅疾,好像和游人互相逗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像北斗星那样。

蛇:像蛇那样。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

)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凄:使……凄凉/感到悲伤。

寒:使……寒冷。

)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这里)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幽深(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跟随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初中文言文《小石潭记》、《桃花源记》、《核舟记》对比阅读

初中文言文《小石潭记》、《桃花源记》、《核舟记》对比阅读

桃花源记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欲穷.其林穷:()(2)才.通人才:()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咸来问讯(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3.依据课文内容填空。

《桃花源记》以①____为线索。

从选文一二段中“缘溪行→(②___)→穷其林→( __)→从口入”等词句可以看出渔人发现并进入桃花源的过程。

4.《桃花源记》和(链接材料)中的《饮酒》都表现了作者陶渊明的人生追求,请你分别结合诗文中的具体语句,说说你的理解。

(链接材料)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甲)(《桃花源记》晋·陶渊明)(乙)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

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

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而芳,居民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或至百二三十岁。

……常意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

(《和桃源诗序》宋·苏轼)5.解释下列各句加点的字。

①咸.来问讯(________)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③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______)④水甘.而芳(________)6.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没有发生古今变化的是()A.不足..者 D.无论..魏晋..为外人道也 B.似是其子孙.. C.其两膝相比7.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居民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或至百二三十岁。

8.历代附会《桃花源记》的情况很多,其中有把桃源说成是神仙居住的境地。

苏轼在《和桃源诗序》中认为这种说法是_____________(用选文中的原句回答)。

9.请结合文章,谈谈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比较阅读《大道之行也》和《桃花源记》节选,按要求回答问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部编版八年级下全册古文注释、翻译、阅读习题带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全册古文注释、翻译、阅读习题带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全册文言文检测题带答案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外阅读训练】目录:一、第9课《桃花源记》二、第10课《小石潭记》三、第11课《核舟记》四、第21课《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五、第22课《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六、第23课《马说》第9课《桃花源记》班级:姓名: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缘】沿着,顺着。

2、【鲜美】新鲜美好。

3、【落英】落花。

4、【缤纷】繁多的样子。

5、【异】惊异,诧异。

这里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

6、【欲穷其林】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穷,尽。

7、【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8、【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9、【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

才,仅仅、只。

10、【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

11、【俨然】整齐的样子。

12、【属】类。

13、【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阡陌,田间小路。

14、【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15、【悉】全,都。

16、【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

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

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17、【乃】于是,就。

18、【具】详细。

19、【要】同“邀”,邀请。

20、【咸】全、都。

21、【妻子】妻子儿女。

22、【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23、【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

述、于是、就。

间隔,隔绝、不通音讯。

24、【乃】竟然,居然。

25、【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26、【为具言】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

为、对、向。

27、【叹惋】感叹。

28、【延】邀请。

29、【语云】告诉(渔人)说。

30、【不足】不值得,不必。

31、【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

扶,沿着、顺着。

向,先前的。

32、【志】做记号。

33、【及郡下】到了郡城。

及,到。

郡,指武陵郡。

34、【诣)】拜访。

35、【规】打算,计划。

36、【未果】没有实现。

37、【寻】随即,不久。

柳宗元《小石潭记》陶渊明《桃花源记》注释解析习题

柳宗元《小石潭记》陶渊明《桃花源记》注释解析习题
⻚码:3/15
三、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 遇到一片桃林,在小溪两岸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 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便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 点光亮。(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 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的房舍,还 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 彼伏。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老人和小孩,都怡 然并自得其乐。
设酒杀鸡作食”的省略。
A、省主语:
①山有小口,(小口)仿佛若有光
②(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③(小口)初极狭,才通人。
④(武陵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⑤其中,(人们)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⑥(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中人)便要(渔人)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招待渔人)。
(3)此人一一为(wéi)具言所闻:读wéi,介词,对、向。 6、遂:
(1)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2)遂迷:“终于”。
(3)后遂无问津者:“就”。
多词一义 1、悉如外人、咸来问讯、皆叹惋、并怡然自乐:都 2、便扶向路、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
⻚码:5/15
1、穷
古今异义
古义:穷尽;
今义:贫穷 2、无论
⑳〔乃〕于是,就。
㉑〔具〕详细。
㉒〔要(yāo)〕同“邀”,邀请。

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文言现象、翻译、简答习题

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文言现象、翻译、简答习题

部编版八下第三单元文言文习题带答案班级:姓名:目录:第9课《桃花源记》检测题第10课《小石潭记》检测题第11课《核舟记》精品检测题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文内容理解简答题】《桃花源记》习题班级:姓名:一、文言知识积累:1、指出下列划线词语的用法,并解释:①芳草鲜美..:②妻子..邑人:③来此绝境..:④无论..魏晋:⑤阡陌交通..:⑥不足..为外人道也:⑦各复延.至其家:⑧便扶.向路:⑨渔人甚异.之:⑩复前.行:⑪欲穷.其林:⑫处处志.之:⑬未果.:⑭便要.还家:2、一词多义:乃:①见渔人,乃.大惊: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为:①武陵人捕鱼为.业:②不足为.外人道也:寻:①寻.向所志;②未果,寻.病终:之:①渔人甚异之:②具答之:③处处志之:④闻之:⑥忘路之.远近:⑦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其:①欲穷其林:②其中往来种作:③得其船:舍:①便舍船:②屋舍俨然:遂:①遂迷:②遂与外人间隔:得:①便得一山:②得其船:3、判断文言句式:①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②林尽水源。

③便舍船,从口入。

④问所从来,具答之:⑤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二、重点句子翻译: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翻译: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翻译:3、复前行,欲穷其林。

翻译: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翻译:5、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6、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翻译:7、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翻译: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翻译:9、不足为外人道也。

翻译:10、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翻译:三、课内简答题:1、写两个出自《桃花源记》的成语:2、第一段带有神秘色彩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桃源人听到渔人叙述外界的变化后,为什么“皆叹惋”?4、当渔人离开时,桃源人为什么嘱托“不足为外人道也”?5、桃源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6 、渔人离开桃源后。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核舟记》原文及翻译注释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核舟记》原文及翻译注释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核舟记》原文及翻译注释1.《核舟记》原文篇一核舟记[明]魏学洢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2.《核舟记》翻译篇二明朝(有一个)有特殊技艺(技艺精巧)的人名字叫王叔远。

(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还有飞鸟、走兽、树木、石头,全部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情形)。

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

旁边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

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关上窗户,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字的凹处。

核舟记、小石潭记译文

核舟记、小石潭记译文

一、参考译文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能够在直径一寸的木头上,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某些东西的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乘船在赤壁之下游览的情景。

小船从头到尾长约八分多一点儿,高度约二分上下。

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

船舱旁边辟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

推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关上它,就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子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坐在右边,黄鲁直坐在左边。

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手卷。

东坡的右手拿着手卷的右端,左手抚着鲁直的背脊。

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什么似的。

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紧靠着的两膝,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佛印极像弥勒佛,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不相类似。

他平放着右膝,弯着右臂支撑在船上,而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念珠挨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桨。

桨的左右各有一个船工。

右边的船工梳着椎形发譽,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好像在大声喊叫的样子。

左边的船工右手握着蒲葵扇,左手抚着茶炉,炉上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烧茶的声音。

那只船的顶部较平,就在上面刻着作者的题款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笔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

还刻着篆书的图章一枚,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在一条船上,刻了人五个,窗八扇;刻了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三十四个。

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竞不满一寸。

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刻成的。

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注释、翻译、简答习题

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注释、翻译、简答习题

部编版八下第三单元文言文习题带答案班级:姓名:目录:第9课《桃花源记》第10课《小石潭记》第11课《核舟记》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文内容理解简答题】《桃花源记》习题班级:姓名: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缘】。

2、【鲜美】。

3、【落英】。

4、【缤纷】。

5、【异】。

6、【欲穷其林】。

穷,。

7、【林尽水源】。

8、【仿佛】。

9、【才通人】10、【豁然开朗】。

11、【俨然】。

12、【属】。

13、【阡陌交通】。

14、【相闻】。

15、【悉】。

16、【黄发垂髫】。

垂髫,。

17、【乃】。

18、【具】。

19、【要】。

20、【咸】。

21、【妻子】。

22、【绝境】。

23、【遂与外人间隔】。

遂、。

间隔,。

24、【乃】。

25、【无论】。

26、【为具言】。

为、。

27、【叹惋】。

28、【延】。

29、【语云】。

30、【不足】。

31、【便扶向路】。

扶,。

向,。

32、【志】。

33、【及郡下】。

及,。

34、【诣)】。

35、【规】。

36、【未果】。

37、【寻】。

38、【问津】。

津,。

二、重点句子翻译: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翻译: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翻译:3、复前行,欲穷其林。

翻译: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翻译:5、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6、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翻译:7、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翻译: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翻译:9、不足为外人道也。

翻译:10、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翻译:三、课内简答题:1、写两个出自《桃花源记》的成语:2、第一段带有神秘色彩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桃源人听到渔人叙述外界的变化后,为什么“皆叹惋”?4、当渔人离开时,桃源人为什么嘱托“不足为外人道也”?5、桃源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6 、渔人离开桃源后。

八下古文课下注释整理(部编版八下全册版)

八下古文课下注释整理(部编版八下全册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文古诗)原文、课下注释及翻译说明:部编版教材古文课下注释与以前教材中古文课下注释有一些变动,精心整理了古文的课下注释,方便自己使用,也方便大家使用。

一、《桃花源记》课下注释:1、选自《陶渊明集》卷六(中华书局1979年版)。

2、【太元】东晋孝武帝年号(376-396)。

3、【武陵】郡名,今湖南常德一带。

4、【缘】沿着,顺着。

5、【鲜美】新鲜美好。

6、【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7、【缤纷】繁多的样子。

8、【异】惊异,诧异。

这里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

9、【欲穷其林】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穷,尽。

10、【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11、【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12、【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

才,仅仅、只。

13、【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

14、【俨然】整齐的样子。

15、【属】类。

16、【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阡陌,田间小路。

17、【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18、【悉】全,都。

19、【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

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

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20、【乃】于是,就。

21、【具】详细。

22、【要】同“邀”,邀请。

23、【成】全、都。

24、【妻子】妻子儿女。

25、【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27、【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

遂:于是、就。

间隔,隔绝、不通音讯。

28、【乃】竟然,居然。

29、【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30、【为具言】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

为、对、向。

31、【叹惋】感叹。

32、【延】邀请。

33、【语云】告诉(渔人)说。

“语”后省略“之”,代渔人。

34、【不足】不值得,不必。

35、【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

扶,沿着、顺着。

向,先前的。

36、【志】做记号。

37、【及郡下】到了郡城。

及,到。

郡,指武陵郡。

38、【诣】拜访。

39、【南阳】郡名,在今河南南阳一带。

40、【刘子骥】名鳞(lin)之,字子骥,《晋书·隐逸传》里说他“好游山泽”。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课文翻译(同步教参)桃花源记 小石潭记 核舟记 诗经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课文翻译(同步教参)桃花源记 小石潭记  核舟记 诗经

《桃花源记》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

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芳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

渔人对此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似乎有点光亮。

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

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

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穿戴,都跟桃花源外面的人一样。

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

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

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就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就更不必说魏晋了。

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都很感叹惋惜。

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离开。

村里人嘱咐他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划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

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说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但未能实现,不久就因病去世了。

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探寻桃花源了。

《小石潭记》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玉佩、玉环碰撞的声音,我心里高兴起来。

小石潭记注释、翻译、默写、简答习题带答案

小石潭记注释、翻译、默写、简答习题带答案

《小石潭记》习题带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0课】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文内容理解简答题】一、重点注释默写:1、【篁竹】竹林。

2、【如鸣珮环】好像佩带的珮环碰撞发出的声音。

珮、环,都是玉饰。

3、【心乐之】心情为之高兴。

乐,以…… . 为乐。

4、【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

尤,格外。

5、【全石以为底】以整块的石头为底。

6、【卷石底以出】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7、【坻】水中高地。

8【堪】不平的岩石。

9、【翠蔓】翠绿的藤蔓。

10、【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11、【可百许头】约有一百来条。

可,大约。

许,表示约数。

12、【若空游无所依】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澈, 穿透。

14、【怡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15、【俶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

俶尔,忽然。

16、【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17、【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18、【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

19、【凄神寒骨】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

20、【悄怆幽邃】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悄怆,忧伤。

邃,深。

21、【清】凄清。

22、【隶而从】跟随着同去。

23、【二小生】两个年轻人。

1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重点句子翻译: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翻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

2、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翻译: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翻译: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部编版八年级下第三单元古文文言现象、翻译、简答、阅读习题带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第三单元古文文言现象、翻译、简答、阅读习题带答案

部编版八下第三单元文言文习题带答案班级:姓名:目录:第9课《桃花源记》检测题第10课《小石潭记》检测题第11课《核舟记》精品检测题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理解简答题】【课外阅读训练】《桃花源记》习题班级:姓名:一、文言知识积累:1、一词多义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②不可久居:可以,能够。

从: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由。

②隶而从者:跟随。

清:①水尤清冽:清澈。

②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清。

差:①参差披拂:长短不一。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交错,动词。

见:①下见小潭:看见。

②明灭可见:看见,动词。

乐:①心乐之: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②似与游者相乐:逗乐,嬉戏。

以①以其境过清:因为。

②卷石底以出:等于而的用法,表修饰。

③全石以为底:把。

而①乃记之而去:不译,表顺接关系。

②隶而从者:不译,表修饰关系。

③潭西南而望:不译,表修饰关系。

游①皆若空游无所依:游动。

②同游者:游览。

环①如鸣佩环:玉环。

②竹树环合:环绕。

为①全石以为底:作为。

②为岩:成为。

2、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并解释: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名词作状语,向西。

②心乐.(lè)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

③下.见小潭:名词作状语,向下。

④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⑤日光下.澈:名词作状语,向下。

⑥潭西南..而望: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⑦斗.(dǒu)折蛇.行: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像蛇一样”。

⑧其岸势犬牙..差(cī)互: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⑨凄.神寒.骨:形容词使动用法,“使……3、判断文言句式:①全石以为底:倒装句,宾语前置。

二、重点句子翻译: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翻译: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翻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和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

课内文言文复习:《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

课内文言文复习:《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

课内文言文复习:《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作者:————————————————————————————————日期:ﻩ桃花源记(一)课文字词详解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①为业。

②缘溪③行,忘路之④远近。

⑤忽逢桃花林,①为业:作为生计。

为,作为。

②缘:沿着,顺着。

③行:前行,这里指划船。

④远近:偏义词,这里指远。

⑤忽逢:忽然遇到。

①夹岸数百步,中无②杂树,③芳草④鲜美,⑤落英⑥缤纷。

渔人⑦甚①夹(jiā):沿,靠。

②杂:别的。

③芳:指花。

④鲜美:新鲜美好。

⑤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⑥缤纷:繁多的样子。

⑦甚:很,非常。

①异之,复②前行,欲③穷其林。

①异:惊异,诧异。

这里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

②前:向前。

③穷:尽。

①林尽水源,便②得一山,山有小口,③仿佛④若有光。

便⑤舍船,从口入。

①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尽,到了尽头。

源,源头。

②得:看到。

③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④若:好像。

⑤舍(shě):离开。

①初极狭,②才③通人。

复行数十步,④豁然开朗。

土地平⑤旷,屋⑥舍①初:开始。

②才:仅仅、只。

③通:通过。

④豁(huò)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

豁然,开阔敞亮。

开朗,开阔明亮。

⑤旷:宽阔。

⑥舍(shè):房屋。

①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②属。

③阡陌交通,①俨(yǎn)然:整齐的样子。

②属:类。

③阡(qiān)陌(mò)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阡陌,田间小路。

交通,交错相通。

鸡犬①相闻。

②其中往来③种作,男女衣④着,⑤悉如外人。

①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②其中:那里面。

③种(zhòng)作:耕种劳作。

④着(zhuó):穿着。

⑤悉:全,都。

①黄发垂髫,②并③怡然④自乐。

①黄发垂髫(tiáo):指老人和小孩。

②并:一起。

③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原文和译文

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原文和译文
小石潭记
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 上佩带的佩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 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澈。小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 坻.屿.堪.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 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桃花源记
原文:东晋 陶渊明(选自《陶渊明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桃花源 夹(jia)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
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shě)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huò)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shè) 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其 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 乐。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ǐ) 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和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 怆(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 )古,余弟宗玄。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 生:曰恕己,曰奉壹。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suì)和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 人一一为 (wèi)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

《陶渊明〈桃源记〉》、《柳宗元〈小石潭记〉》、《魏学〈核舟记〉》三篇课文的相关内容;

《陶渊明〈桃源记〉》、《柳宗元〈小石潭记〉》、《魏学〈核舟记〉》三篇课文的相关内容;

1. 陶渊明《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是东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篇散文,描绘了一个理想化的世外桃源。

文中主人公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穿过一个山洞,发现了一个与外界隔绝、生活宁静和谐的村落。

那里的人们过着自给自足、和平快乐的生活,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文章以对乌托邦式社会的向往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矛盾和战乱纷扰的批判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2. 柳宗元《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至湖南永州时所作的一篇游记散文。

文中描述了作者探访附近一处名为“小石潭”的自然景观的过程。

通过对小石潭周围环境、景物及潭水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并通过写景抒发了自己的孤独心境和贬谪生涯中的苦闷情绪,同时也反映了作者高洁的人格情操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情感世界。

3. 魏学洢《核舟记》
《核舟记》是明代作家魏学洢撰写的一篇散文,收录于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中。

这篇文章详细描述了一件微雕工艺品——用一枚核桃雕刻成的小船模型。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刻画出这件艺术品的精巧程度,船上的人物、器物乃至文字都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

文章既是对艺术家高超技艺的赞美,也是对古代文人审美情趣和工匠精神的高度体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八下第三单元文言文习题带答案班级:姓名:目录:第9课《桃花源记》第10课《小石潭记》第11课《核舟记》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文内容理解简答题】《桃花源记》习题班级:姓名: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缘】。

2、【鲜美】。

3、【落英】。

4、【缤纷】。

5、【异】。

6、【欲穷其林】。

穷,。

7、【林尽水源】。

8、【仿佛】。

9、【才通人】10、【豁然开朗】。

11、【俨然】。

12、【属】。

13、【阡陌交通】。

14、【相闻】。

15、【悉】。

16、【黄发垂髫】。

垂髫,。

17、【乃】。

18、【具】。

19、【要】。

20、【咸】。

21、【妻子】。

22、【绝境】。

23、【遂与外人间隔】。

遂、。

间隔,。

24、【乃】。

25、【无论】。

26、【为具言】。

为、。

27、【叹惋】。

28、【延】。

29、【语云】。

30、【不足】。

31、【便扶向路】。

扶,。

向,。

32、【志】。

33、【及郡下】。

及,。

34、【诣)】。

35、【规】。

36、【未果】。

37、【寻】。

38、【问津】。

津,。

二、重点句子翻译: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翻译: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翻译:3、复前行,欲穷其林。

翻译: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翻译:5、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6、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翻译:7、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翻译: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翻译:9、不足为外人道也。

翻译:10、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翻译:三、课内简答题:1、写两个出自《桃花源记》的成语:2、第一段带有神秘色彩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桃源人听到渔人叙述外界的变化后,为什么“皆叹惋”?4、当渔人离开时,桃源人为什么嘱托“不足为外人道也”?5、桃源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6 、渔人离开桃源后。

“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7、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8、作者陶渊明在本文中寄托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否得以实现?参考答案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缘】沿着,顺着。

2、【鲜美】新鲜美好。

3、【落英】落花。

4、【缤纷】繁多的样子。

5、【异】惊异,诧异。

这里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

6、【欲穷其林】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穷,尽。

7、【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8、【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9、【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

才,仅仅、只。

10、【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

11、【俨然】整齐的样子。

12、【属】类。

13、【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阡陌,田间小路。

14、【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15、【悉】全,都。

16、【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

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

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17、【乃】于是,就。

18、【具】详细。

19、【要】同“邀”,邀请。

20、【咸】全、都。

21、【妻子】妻子儿女。

22、【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23、【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

述、于是、就。

间隔,隔绝、不通音讯。

24、【乃】竟然,居然。

25、【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26、【为具言】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

为、对、向。

27、【叹惋】感叹。

28、【延】邀请。

29、【语云】告诉(渔人)说。

30、【不足】不值得,不必。

31、【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

扶,沿着、顺着。

向,先前的。

32、【志】做记号。

33、【及郡下】到了郡城。

及,到。

郡,指武陵郡。

34、【诣)】拜访。

35、【规】打算,计划。

36、【未果】没有实现。

37、【寻】随即,不久。

38、【问津】问路。

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

津,渡口。

二、重点句子翻译: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翻译: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翻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和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

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

3、复前行,欲穷其林。

翻译: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翻译: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

5、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翻译:村里面的人,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

6、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翻译: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

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

7、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翻译: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

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翻译: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9、不足为外人道也。

翻译:不值得对外界的人说啊!10、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翻译: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

三、课内简答题:1、写两个出自《桃花源记》的成语: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怡然自乐。

2、第一段带有神秘色彩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答: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气氛,也为桃花源的美好作铺垫。

3、桃源人听到渔人叙述外界的变化后,为什么“皆叹惋”?答:外界变化大,社会黑暗,战乱频繁,人民生活痛苦,长时间与世隔绝。

4、当渔人离开时,桃源人为什么嘱托“不足为外人道也”?答:桃源人心存戒心,想保住这个绝境,避免战乱,不想让外人知道,打扰了他们平等、自由、幸福的生活。

5、桃源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答:桃源人居住在与世隔绝的地方,过着平等,自由,安定,富足的生活,不愿饱受战乱之苦。

6 、渔人离开桃源后。

“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答: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让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似无,似真似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是一个虚构的社会,是不存在的。

7、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答:自然环境优美,民风纯朴,热情好客,生活富足,没有阶级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战乱之苦。

8、作者陶渊明在本文中寄托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否得以实现?答:理想的社会: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和平恬静的社会。

作者这一社会理想,在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小石潭记》文言现象班级:姓名:一、重点注释默写:1、【篁竹】。

2、【如鸣珮环】。

珮、环,。

3、【心乐之】。

乐,。

4、【水尤清冽】。

尤,。

5、【全石以为底】。

6、【卷石底以出】。

7、【坻】。

8、【堪】。

9、【翠蔓】。

10、【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1、【可百许头】。

可,。

许,。

12、【若空游无所依】。

1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澈,。

14、【怡然】。

15、【俶尔远逝】。

俶尔,。

16、【翕忽】。

17、【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8、【犬牙差互】。

19、【凄神寒骨】。

20、【悄怆幽邃】。

悄怆,。

邃,。

21、【清】。

22、【隶而从】。

23、【二小生】。

二、重点句子翻译: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翻译:2、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翻译: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翻译: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翻译:5、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翻译:6、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7、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翻译:8、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翻译:9、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翻译:三、课内阅读理解:1、、柳宗元(773-819),字,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文学家,“”之一。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3、本文的游览顺序是怎样的?采用了怎样的手法?4、本文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6、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7、结合本文,谈谈对“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理解。

参考答案一、重点注释默写:1、【篁竹】竹林。

2、【如鸣珮环】好像佩带的珮环碰撞发出的声音。

珮、环,都是玉饰。

3、【心乐之】心情为之高兴。

乐,以…….为乐。

4、【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

尤,格外。

5、【全石以为底】以整块的石头为底。

6、【卷石底以出】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7、【坻】水中高地。

8、【堪】不平的岩石。

9、【翠蔓】翠绿的藤蔓。

10、【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11、【可百许头】约有一百来条。

可,大约。

许,表示约数。

12、【若空游无所依】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1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澈,穿透。

14、【怡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15、【俶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

俶尔,忽然。

16、【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17、【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18、【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

19、【凄神寒骨】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

20、【悄怆幽邃】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悄怆,忧伤。

邃,深。

21、【清】凄清。

22、【隶而从】跟随着同去。

23、【二小生】两个年轻人。

二、重点句子翻译: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翻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

2、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翻译: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翻译: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翻译: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5、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