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小学音乐第二年级案例分析

小学音乐第二年级案例分析

小学音乐第二年级案例分析在小学音乐课程中,第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音乐基础知识,并开始学习简单的乐器演奏。

本文将通过一位小学音乐教师对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案例进行分析,探讨他们在音乐学习中的发展和教学策略。

第一部分: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小学二年级,学生开始接触音乐的基本概念,如音高、音长和音符等。

这些概念的教学需要结合生动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通过唱歌和打拍子的方式让学生体验不同的音高和音长,并与他们共同创作简单的旋律。

这种互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音乐基础知识。

第二部分:乐器演奏的培养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能力,他们可以开始学习一些简单的乐器演奏。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引入了乐器合奏的教学内容。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如钢琴、小提琴或口琴,并组成小组进行合奏。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正确演奏乐器的姿势和技巧,培养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三部分:音乐欣赏的拓展除了音乐基础知识和乐器演奏的学习,音乐欣赏也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环节。

通过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学生可以培养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审美价值观。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为学生播放了一些经典的音乐作品,并引导他们听音乐时的注意事项和感受。

学生通过欣赏和讨论,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第四部分:创作的启发音乐创作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重要手段。

在小学二年级的音乐课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编写简单歌曲或音乐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启发学生通过互动游戏来创作简单的音乐节奏,并逐渐引导他们创作完整的乐曲。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第二年级的案例分析表明,在音乐课程中,教师要注意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和灵活多样的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力。

不仅要注重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培养学生的乐器演奏能力、音乐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范文3篇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范文3篇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范文3篇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范文篇一:《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一、引言音乐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三个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并进行反思,旨在探讨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二、案例一:《小星星》教学案例分析1. 教学目标:通过学唱《小星星》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合作意识。

2. 教学过程: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然后进行集体合唱,最后进行小组合唱比赛。

3. 教学效果:学生通过合唱活动,提高了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合作意识,同时也增强了对团队合作的认识。

三、案例二:《彩虹》教学案例分析1. 教学目标:通过学唱《彩虹》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2. 教学过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看《彩虹》MV,了解歌曲的背景故事和情感表达,然后进行歌曲的学唱和情感演绎。

3. 教学效果:学生通过学唱《彩虹》,提高了音乐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四、案例三:《小苹果》教学案例分析1. 教学目标:通过学唱《小苹果》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力。

2. 教学过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看《小苹果》MV,了解歌曲的节奏和舞蹈动作,然后进行歌曲的学唱和舞蹈表演。

3. 教学效果:学生通过学唱《小苹果》,提高了节奏感和创造力,同时也增强了对音乐和舞蹈的兴趣。

五、反思与总结1. 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观看视频、集体合唱、小组合作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教学内容: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音乐教材和歌曲,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

3. 教学评价: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馈,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改进学习方法。

六、结语通过对三个小学音乐教学案例的分析和反思,可以得出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在于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和及时的教学评价。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唱游结合案例分析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唱游结合案例分析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唱游结合案例分析音乐教育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唱歌和游戏是小学音乐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两者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音乐能力、提升课堂互动。

本文将以一则唱游结合的案例分析,探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唱游结合。

案例背景:某小学一年级音乐课上,教师希望通过唱游的形式教授儿歌《小蜗牛》。

一、唱游结合活动设计1. 目标:通过唱游结合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声音控制能力和节奏感。

2. 教学内容:儿歌《小蜗牛》。

3. 教学材料:录音机、小蜗牛道具(纸制的蜗牛形状)。

4. 教学过程:a. 激发兴趣:教师展示小蜗牛道具,让学生触摸、感受其形状。

b. 借助唱歌引导:教师播放儿歌《小蜗牛》,学生跟唱,保持节奏。

c. 唱游互动:教师把纸制的小蜗牛发给学生,促使学生在唱歌的过程中做出相关动作,如手指蠕动或绕桌子爬行。

d. 音乐实践:教师播放儿歌的伴奏部分,学生跟着唱唱跳跳的动作进行模仿,体验音乐的同时锻炼大运动协调能力。

e. 总结反思: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唱游活动的内容,引导学生总结音乐中表现的情感和动作。

二、案例分析这个案例中的唱游结合活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以下优点:1. 激发兴趣:通过引入身体感受道具和互动的形式,教师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增强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

2. 创设情境:通过唱游的方式,学生能够在音乐中感知和诠释蜗牛的形象,提升他们对音乐中情感表达的理解能力。

3. 培养合作精神:唱游活动中,学生需要彼此合作,相互配合完成动作。

这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

4. 培养音乐能力:通过唱歌、跳跃、做动作等多样化的手段,学生不仅能够提高声音控制和节奏感,还能够培养听、说、唱、做的音乐综合运用能力。

然而,这个案例中的唱游结合活动也存在一些改进的空间:1. 缺乏评估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提问学生的理解程度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音乐校本教研案例分析(3篇)

音乐校本教研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教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和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我国各地纷纷开展了校本教研活动。

本文以某小学音乐教研组为例,分析其音乐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施过程和成效。

二、案例实施过程1. 制定教研计划该小学音乐教研组在学期初制定了详细的教研计划,明确了教研主题、时间、地点、参与人员及教研内容。

教研计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研讨:围绕音乐课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研讨,共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2)听课评课:组织教师互相听课、评课,通过听课评课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教学反思:鼓励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4)教师培训: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2. 开展教研活动(1)教学研讨教研组每月举行一次教学研讨活动,针对音乐课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研讨。

例如,在研讨“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时,教师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

(2)听课评课教研组每周安排一位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其他教师进行听课、评课。

评课时,教师们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3)教学反思教师们每周撰写一篇教学反思,总结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4)教师培训教研组定期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如“音乐课程与信息技术融合”、“音乐教学中的评价策略”等,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3. 教研成果分享教研组将教研成果以论文、案例、课件等形式进行分享,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案例成效1. 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教师们不断学习、反思、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2. 提升了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教研活动的开展使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教学质量得到了提升。

3.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校本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了交流、学习、提升的平台,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小学音乐教材二年级第二章案例分析

小学音乐教材二年级第二章案例分析

小学音乐教材二年级第二章案例分析第二章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描述在小学音乐教材的第二章中,针对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具体的案例分析。

该章节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案例一:节奏感知与表达在这个案例中,教师通过使用小鼓、木鱼等乐器,引导学生感知和体验不同的节奏感,同时鼓励学生模仿和表达这些节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

案例步骤:1. 为学生播放一段简单的节奏,指导学生跟随敲击木鱼等乐器,感知和模仿节奏。

2. 引导学生一起进行简单的节奏合作,以增强学生对节奏的感知和合作能力。

3. 指导学生分组设计自己的节奏,并通过演奏的方式表达出来,鼓励创造性表达和合作。

三、案例二:音调感知与表达在这个案例中,教师通过使用简单的乐谱和音阶,引导学生感知和体验不同的音调,同时鼓励学生模仿和表达这些音调,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

案例步骤:1. 播放简单的音阶,指导学生跟随发声,感知和模仿音调的变化。

2. 引导学生一起演唱简单的歌曲,提醒学生注意音调的变化,鼓励合作和表达。

3. 指导学生设计自己的音调并进行模仿演唱,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四、案例三:乐器表演与合作在这个案例中,教师通过学生合作演奏乐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力量和乐器的魅力。

案例步骤:1. 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乐器,如小提琴、钢琴或口琴等。

2.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并练习演奏乐器,帮助他们熟悉乐器的使用。

3. 各小组准备一段简短的音乐,通过合作演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演技巧。

五、结语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小学音乐教材二年级第二章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表达和合作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案例教学,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自己的音乐素养,同时也增强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为他们日后的音乐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音乐教学教研案例分析(3篇)

音乐教学教研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音乐教学作为一种艺术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我校音乐教研组开展了“音乐教学教研”活动,旨在通过教研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案例描述1. 研究课题: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果2. 研究目标:通过教研活动,提高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3. 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观察法、访谈法等。

4. 研究过程:(1)文献研究:查阅国内外有关音乐教学、教育心理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了解音乐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发展趋势。

(2)行动研究:针对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并实施教学策略,观察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

(3)观察法:对音乐课堂进行观察,记录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情况等。

(4)访谈法:与学生、家长、教师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音乐教学的认识、需求和期望。

5. 研究成果:(1)教学策略:针对不同学段、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设计了一系列音乐教学策略,如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合作学习等。

(2)教学评价:建立了音乐教学评价体系,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课堂评价等。

(3)教师成长:通过教研活动,教师的音乐教学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教学风格更加多样化。

(4)学生学习: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了全面提升,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明显增强。

三、案例分析1. 教学策略的创新:本研究通过行动研究,探索出了一系列有效的音乐教学策略,如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合作学习等。

这些策略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2. 教学评价的完善:本研究建立了音乐教学评价体系,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课堂评价等。

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有助于全面了解教学效果,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3. 教师成长的促进:通过教研活动,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教学风格更加多样化。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分析(精选五篇)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分析(精选五篇)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分析(精选五篇)第一篇: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分析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分析一、课题:《金孔雀轻轻跳》这节课的教学理念是:“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构建互动型教学。

”《金孔雀轻轻跳》音乐选自人音版第三册音乐课本,一首二拍子的节奏规律浓浓傣族舞蹈风格的歌曲。

我启发学生用身体动作感受傣族舞蹈的风格。

所以选择以孔雀为题材的教学设计。

本课是以孔雀手势和踮脚走两个基本元素展开的一堂自主、开放、活泼的舞蹈课。

激发学生的舞蹈兴趣,关键要抓住他们的心理特征。

“好奇、好动、善于模仿”是儿童的身心特点,所以本课通过观察孔雀的特征以及老师的舞蹈,启发学生模仿孔雀舞的基本动作。

通过欣赏老师的示范,观察图片,发挥想象。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模仿学习孔雀的动作。

针对儿童“好奇”的年龄特点,我的一段精彩的孔雀舞表演作为课堂的开场、新颖的引入,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欣赏来感受舞蹈中的美感和乐趣。

通过听、说、想、做、跳等活动进行师生互动,营造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互动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积极性。

从而始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创。

我以大孔雀的出现,始终贯穿整堂课,和学生展开一系列的互动,从而使学生真正地全身心地参与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孔雀舞蹈,激发学生的舞蹈学习的兴趣。

2、通过学习音乐,认识傣族音乐的风格,并且掌握二拍子的节奏特点。

3、通过学习舞蹈,准确掌握孔雀舞蹈,训练学生的协调性。

三、教学重难点:掌握音乐是重点,学习舞蹈是难点。

四、教学过程:一:孔雀舞我以一段形象、优美的孔雀舞导入。

表演前提示学生我是要用一块布围成一条漂亮的裙子开始跳舞。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跳一段舞蹈,这是跳的一种小动物。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看看老师跳的是什么动物?(放伴奏音乐老师表演)生(们):孔雀。

二:学习孔雀舞音乐师出示课题《金孔雀轻轻跳》。

师:仔细听孔雀舞蹈的音乐。

大家听听看这音乐是几拍子。

生:二拍子。

师:我想看看哪小朋友最聪明,告诉老师二拍子有什么特点?小朋友听听强拍的位置?(强拍击掌,弱拍拍肩)生:……三:学习孔雀舞蹈师:刚刚小朋友是从什么动作看出老师跳的孔雀舞?生:(学生做出那手势的样子)师:有些小朋友摆的孔雀手势不错,现在老师教教小朋友们怎么样更形象的跳小孔雀舞。

小学音乐案例分析(11个教学片段)

小学音乐案例分析(11个教学片段)

小学音乐案例分析(11个教学片段)1. 合唱歌曲《小蜜蜂》这个教学片段中,学生们通过合唱歌曲《小蜜蜂》来研究音乐基本概念和技巧。

在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练声音控制和节奏感,并加入动作和表情以增强歌曲的表现力。

2. 舞蹈教学《欢乐颂》这个教学片段中,老师教授学生们一支简单的舞蹈《欢乐颂》。

通过音乐和舞蹈的结合,学生们培养了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和身体协调能力。

他们通过跳舞的方式来表达音乐的情感和节奏。

3. 乐器演奏《小星星》学生们通过演奏《小星星》这首简单的乐曲,研究了乐谱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

他们学会了正确使用乐器,掌握了基本的音符和节奏。

4. 音乐游戏《找找我》这个教学片段中,学生们通过音乐游戏《找找我》来训练他们对音乐旋律的记忆和分辨能力。

这个游戏激发了学生们对音乐的兴趣,并提高了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

5. 创作音乐碰撞学生们在这个教学片段中进行音乐创作。

他们通过尝试不同的音符和节奏组合,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小段音乐。

这个活动培养了学生们的创造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6. 节拍器操练这个教学片段中,学生们使用节拍器进行操练。

他们通过按照老师的节奏敲击节拍器,掌握了音乐的节奏感和稳定性。

7. 合奏演出《春天的故事》学生们通过合奏演出《春天的故事》这首乐曲,培养了团队合作和协调能力。

他们学会了倾听和与他人合奏,并研究了从音乐中表达情感和故事的能力。

8. 音乐绘画表达这个教学片段中,学生们通过音乐来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通过音乐的启发,他们用颜色和线条表达了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9. 音乐追击游戏学生们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参与了音乐追击游戏。

游戏中,老师会播放一段音乐,学生们要根据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来进行追击。

这个游戏锻炼了学生们的听觉感知和反应能力。

10. 音乐节奏敲击学生们通过敲击乐器来研究音乐的基本节奏。

他们按照老师的指导,根据乐谱敲击乐器,培养了对音乐的节奏感和手眼协调能力。

11. 音乐造型互动这个教学片段中,学生们通过音乐和身体动作来进行互动表演。

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案案例分析

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案案例分析

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案案例分析小学阶段是培养孩子兴趣和基本音乐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一个好的教案对于音乐教育的有效实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以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案为例,通过对某一具体教案的分析,探讨其设计思路和实施效果。

一、教案概述本节课的教案主题为“舞动的音符”,适用于小学二年级音乐课程。

教案按照培养学生情感体验能力和合作意识的目标,通过动听的音乐与舞动的身体结合,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二、教案目标1.了解音乐与身体动作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协调性和节奏感。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情感体验能力。

3.发展学生合作意识,通过团队合作创造出优美的音乐舞蹈。

三、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教师通过播放快节奏的音乐,引导学生积极感受音乐的节奏和节奏变化。

2.身体表现教师指导学生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节奏,例如手摇、踢腿等动作,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3.分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音乐,自由编排动作与音乐相配合的舞蹈,通过团队合作提高合作意识。

4.展示交流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编排的舞蹈,其他小组进行观摩和评价,以促进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欣赏能力。

5.总结评价教师针对每个小组的表演进行总结性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鼓励学生进一步发扬优点、克服不足。

四、教学亮点1.以活动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空间,让他们积极参与。

2.通过身体表现与音乐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达能力,并提高他们的协调性和节奏感。

3.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欣赏能力。

五、教学效果分析教案通过自由表达和团队合作等活动,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热爱,提高了他们的情感体验能力和综合能力。

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更好地感受到了音乐与身体动作的结合方式,增强了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同时,小组合作和展示交流的环节进一步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高了他们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小学音乐教案案例分析与总结

小学音乐教案案例分析与总结

优秀小学音乐教案案例分析与总结音乐是一门艺术,它通过声音的形式打动人们的心灵。

小学阶段是孩子们学习音乐的起始时间,如何制定优秀的音乐教案,创造出优秀的教学成果,是每位小学音乐老师所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和总结,探讨如何制定一份优秀的小学音乐教案。

一、案例分析:小学唱游《春天在哪里》本案例针对小学一年级学生,以唱游《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曲为主题。

教学目标包括:了解如何唱好这首歌曲,并能够根据不同的歌词意境进行有感情的演唱。

1.预备活动:教师通过吆喝或打招呼的方式,让学生们舒适地进入到音乐课堂中来。

教师可以创设活动气氛,如放一首动感的摇滚音乐或由学生自己任意跳舞等,以达到音乐课堂气氛的活跃化。

2. 导入环节:引导学生们回忆一下春天的样子,教师可以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春天是什么时候呢?春天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你们身边有哪些植物会在春天里生长呢?”等等,让学生们自由地讲述他们对春天的认知和体验。

3. 正式教学环节:学习歌词和旋律,教师可以通过唱段学生跟唱的方式来让学生们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内容,再根据歌词的意境,让学生们有感情地演唱这首歌曲。

如果学生在唱词方面有不太流畅的地方,可以通过分段唱,语调模仿和把歌词变成问答的形式等多种方式进行帮助。

4. 课文复习与总结:在教学结束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跟唱一次这首歌曲,并且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总结,让学生们知道哪些地方可以得到鼓励,哪些方面可以进一步改进。

二、总结分析以上案例情况并非所有小学音乐教案的全部内容,每个年级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存在差异。

但是,我们可以从此案例分析中得到一些结论和教训。

音乐教学应该是寓教于乐的过程。

教师有必要在教学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制定一份详细的教案,尽量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带入到教学中来,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需要创设良好的氛围。

音乐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乐趣和活动的地方,学生们应该感到轻松自在,教师要在适当的时候进行互动和提问,让学生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音乐欣赏案例分析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音乐欣赏案例分析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音乐欣赏案例分析音乐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语言,能够引起人们内心的共鸣和情感的共振。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小学音乐教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音乐欣赏案例,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音乐欣赏教学。

一、音乐欣赏案例一:《弹奏乐曲——小星星》案例简介:教师选取了孩子们熟悉的《小星星》这首曲子进行音乐欣赏。

通过播放音乐、唱歌、分析音乐特点等形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这首曲子。

分析:在欣赏《小星星》这首曲子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乐谱,了解乐曲的基本结构和音阶,帮助学生提高乐曲的理解能力。

同时,教师还使用钢琴、吉他等乐器示范演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乐曲的美妙。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结合乐谱观察和乐器演奏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了解乐曲的结构和音阶,还能够增加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

二、音乐欣赏案例二:《古典音乐会——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案例简介: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古典音乐会,欣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教师在音乐会之前进行了预热和介绍,让学生提前了解乐曲的背景和意义。

分析:参观古典音乐会是一种很好的音乐欣赏方式,能够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到真正的音乐盛宴。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通过提前介绍乐曲的背景和意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内涵。

除了音乐会参观,教师还可以邀请专业音乐家来学校进行音乐表演,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官和审美体验。

三、音乐欣赏案例三:《中国古典音乐欣赏——二泉映月》案例简介:教师选择了中国传统曲目《二泉映月》,并带领学生一起欣赏这首曲子。

教师通过讲解曲目的由来和演奏技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曲子。

分析:在进行中国古典音乐欣赏时,教师需要注重文化背景的介绍和演奏技巧的讲解。

通过讲解二泉映月的由来和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教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曲子的意义。

小学音乐教学的叙事案例分析

小学音乐教学的叙事案例分析

小学音乐教学的叙事案例分析
介绍
本文将分析一起小学音乐教学的叙事案例,探讨其中的教学策略和实施效果。

通过这个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

案例描述
在某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采用了一种以叙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教师选择了一个有趣的音乐故事,并通过讲述故事的方式向学生介绍音乐知识和技巧。

教师还使用了视听材料和互动活动来增强学生的体验。

教学策略分析
1. 叙事教学法
叙事教学法是一种通过讲述故事的方式来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采用叙事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积
极性。

故事情节的设置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音乐知识。

2. 视听材料和互动活动
教师使用了视听材料,如音乐片段和视频,来让学生更直观地
感受音乐。

同时,教师还设计了一些互动活动,如合唱和舞蹈,让
学生积极参与,增强效果。

效果评估
通过采用叙事教学法以及使用视听材料和互动活动,这次小学
音乐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学生们对音乐故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互动活动,提高了对音乐知识和技巧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结论
小学音乐教学中,叙事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通过讲述有趣的音乐故事,使用视听材料和互动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高他们对音乐知识和技巧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以上是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叙事案例的分析。

这个案例向我们展示了叙事教学法的优势和效果,为小学音乐教学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教学策略。

小学音乐教学解析案例分析与解析

小学音乐教学解析案例分析与解析

小学音乐教学解析案例分析与解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案例分析与解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与解析,可以帮助教师深入了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本文将通过一个小学音乐教学案例的分析与解析,探讨如何在教学中运用合适的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案例:小明的音乐教学困境小明是一位小学音乐教师,他在教授《小星星》这首歌曲时遇到了一些困境。

他发现学生们对这首歌曲不够感兴趣,无法很好地掌握歌词和节奏,并且在合唱过程中缺乏合作意识。

小明希望通过解析这个案例,找出导致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分析:问题的原因通过观察和分析,可以发现小明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首先,教学内容的选择可能不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兴趣。

《小星星》这首歌虽然是传统的儿童歌曲,但可能在当今时代已经不够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了。

尽管它的曲调简单、歌词易于理解,但可能没有带给学生足够的乐趣和激情。

其次,教学方法的选择也可能存在问题。

小明在教授这首歌曲时可能过于依赖传统的教学方法,比如简单地唱歌和模仿节奏,缺乏互动和创造性的教学活动。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可能让学生们感到枯燥和乏味,难以积极参与。

解析:解决办法为了解决小明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可以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出发,提出以下解决办法。

首先,要选择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和兴趣的教学内容。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审美需求,可以选择一些节奏感强烈、活泼有趣的歌曲,比如游戏歌曲、流行儿歌等。

通过选择符合学生口味的歌曲,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习的主动性。

其次,要多样化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

可以采用合唱、分组演唱和舞蹈等多种形式来进行教学。

通过合唱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分组演唱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舞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身体感知和表达能力。

这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并让他们在音乐教学中体验到乐趣和成就感。

小学四年级音乐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四年级音乐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四年级音乐教学案例分析音乐教育在小学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四年级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设计有趣、吸引学生兴趣的教学案例。

本文将分析一个小学四年级音乐教学案例,探讨其有效性和教学效果,以提供给老师们一个有益的参考。

案例名称:探索节拍的魅力教学目标:1. 了解节拍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 学习通过身体动作表达节拍;3.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教学准备:1. PPT课件,包含相关节拍的图片和视频;2. 音乐器材,如鼓棒、铃铛等;3. 音乐播放设备。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首带有明显节拍的音乐,并让学生跟随节拍轻轻击掌。

然后,教师向学生介绍节拍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并引导学生了解节拍在音乐中的重要性。

二、探索节拍(1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缓慢的音乐,要求学生通过鼓棒敲打地面来表达节拍。

同时,教师以图文展示的形式展示不同种类的节拍,如2/4、3/4、4/4等,并鼓励学生尝试模仿。

三、身体节拍(15分钟)教师放一段活泼的音乐,引导学生用身体动作表达节拍,如拍手、跺脚、晃动身体等。

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对节拍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四、节奏乐器合奏(20分钟)教师准备一些简单的节奏乐器,如铃铛、小鼓等。

教师指挥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节奏敲击乐器,同时其他学生跟随节奏鼓掌。

教师通过这种合奏的方式增强学生对节拍的理解和感知。

五、总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所学内容,强调节拍在音乐中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体验音乐的节拍,并提醒他们学会用身体感受和表达节拍。

教学案例分析:通过本案例的教学活动,学生在实践中探索了节拍的概念和表达方式,培养了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

案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视听结合、身体动作和合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参与度。

首先,通过导入环节的听音示范和学生的跟随击掌,学生快速进入了学习状态。

其次,通过探索节拍和身体节拍的活动,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到了不同种类的节拍,并且用身体动作表达出来,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节拍的理解。

小学音乐教学10个案例分析

小学音乐教学10个案例分析

小学音乐教学10个案例分析案例一:利用音乐游戏提高学生参与度- 目标:增加学生参与度,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方法:设计有趣的音乐游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展示个人才能- 效果:学生积极参与,增强了音乐研究的乐趣案例二:利用音乐节奏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目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强化节奏感- 方法:通过打击乐器、拍手等方式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节奏感- 效果:学生动手能力提高,更加熟练掌握音乐节奏的表达案例三:利用歌曲教学提高学生记忆能力- 目标:提高学生记忆能力,增强研究效果- 方法:使用优美易记的歌曲教学,帮助学生记忆知识点- 效果:学生记忆能力明显提高,研究效果更加显著案例四:利用合唱团培养学生协作能力- 目标: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方法:组建合唱团,让学生共同协作演唱,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效果:学生协作能力得到提高,表达能力更加突出案例五:利用多种乐器教学培养学生音乐品味- 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品味和审美能力- 方法:引导学生接触多种乐器,研究欣赏和演奏不同类型的音乐- 效果:学生音乐品味提高,更加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案例六:利用音乐创作提升学生创造力- 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鼓励他们表达个人情感和创意- 效果:学生创造力得到提升,能够独立完成音乐作品的创作案例七:利用音乐与其他学科融合教学提高综合能力- 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跨学科认知- 方法:将音乐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进行综合教学- 效果: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高,能够在跨学科的思维中发展自己的能力案例八:利用音乐剧表演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目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舞台表演能力- 方法:组织音乐剧表演,让学生通过演出展示个人表达能力- 效果:学生表达能力得到提高,更加自信地面对舞台表演和表达案例九:利用音乐与社会情境结合教学增强研究效果- 目标:增强学生对社会情境的认知和理解- 方法:将音乐与社会情境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和讨论- 效果:学生对社会情境的认知和理解能力提高,研究效果更加显著案例十:利用音乐教学培养学生情感表达能力- 目标: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音乐情感体验- 方法:通过音乐欣赏和演奏,引导学生表达个人情感- 效果:学生情感表达能力得到提升,更加深入地体验音乐的情感作用以上是小学音乐教学的10个案例分析,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并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和素质。

教研音乐案例分析(3篇)

教研音乐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音乐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我国教育部门对音乐教育进行了全面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教研活动成为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本文以一次教研音乐活动为例,分析其在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中的作用。

二、案例概述本次教研音乐活动以小学四年级《春天在哪里》一课为例,旨在探讨如何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活动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 教学设计分享:由执教教师详细介绍《春天在哪里》一课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

2. 课堂观摩:全体教师观摩执教教师执教的《春天在哪里》一课,并记录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

3. 评课议课:观摩课后,全体教师对执教教师的教学进行评课议课,分析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4. 教学研讨:针对评课议课中提出的问题,全体教师共同探讨解决方法,并提出改进措施。

三、案例分析1. 教学设计分享执教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明确了教学目标,即通过学习《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曲,培养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学重难点在于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教学方法上,执教教师采用了情境教学法、体验教学法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2. 课堂观摩在课堂观摩环节,执教教师通过以下方式展现了教学亮点:(1)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执教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提问、讨论、表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音乐素养的培养。

在教学中,执教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等,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3)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执教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春天景象,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1)课堂氛围略显紧张。

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过于拘谨,不敢积极参与。

小学音乐一年级第三单元案例分析

小学音乐一年级第三单元案例分析

小学音乐一年级第三单元案例分析在小学音乐一年级的第三单元中,学生们将接触到一系列的音乐案例。

这些案例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感受和基本的听音能力。

本文将对该单元的音乐案例进行分析,并分析其对学生音乐发展的积极影响。

1. 案例一:《彩虹舞曲》《彩虹舞曲》是一首简洁明快的儿童舞蹈音乐,旋律简单优美,节奏鲜明,适合小学一年级学生跟随舞蹈动作进行体操活动。

这首音乐通过明亮的声音和欢快的旋律,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的快乐和活力。

同时,学生在跟随舞蹈动作的过程中,提高了身体协调能力和音乐与运动的结合能力。

2. 案例二:《天鹅湖》《天鹅湖》是一首经典的古典音乐作品,既有深入人心的旋律,又有丰富的层次和音色。

学生们通过欣赏《天鹅湖》这一高水平的音乐作品,可以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同时,通过欣赏古典音乐,学生们还可以了解到不同音乐风格和文化背景,拓宽了他们的音乐视野。

3. 案例三:《小星星》《小星星》是一首简单的儿童歌曲,歌词简洁明了,旋律易于记忆。

学生们可以通过唱《小星星》熟悉音阶,掌握简单的音乐节奏。

此外,学生们还可以在合唱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音乐协作能力。

4. 案例四:《童年》《童年》是一首表达快乐与幸福的儿童歌曲,旋律轻快愉悦,歌词朗朗上口。

学生们通过唱《童年》,可以感受快乐和童真的情感,并将这种情感表达出来。

此外,学生们还可以通过这首歌曲了解到优秀的儿童音乐创作和歌唱艺术。

5. 案例五:《红红的西瓜》《红红的西瓜》是一首活泼有趣的儿童歌曲,旋律简单明快,歌词贴近学生生活。

学生们通过唱《红红的西瓜》,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和语感,还可以加深他们对颜色和水果等概念的认识。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一年级第三单元的音乐案例对学生音乐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通过欣赏和演唱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学生们可以提高音乐鉴赏能力、音乐表达和表演能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这些音乐案例还通过与舞蹈、体操等形式的结合,促进学生音乐与运动的发展,提高学生们的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范文三篇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范文三篇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范文三篇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范文三篇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范文一设计理念:“童谣”是流传于儿童中间的歌谣,以儿童的视角和语言来描述对事物的认识,大多表现儿童对社会生活现象的观点和感情,形式活泼,用词简练、韵律响亮,有儿童自编的也有成年人的拟作。

童谣充满孩子童趣的天真、纯朴、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

学生通过学习童谣巩固学过的各种音符和节奏,并且掌握简单创编童谣的方法。

针对四年级的小学生好奇心强,模仿性强,喜欢玩,爱唱爱跳,活泼好动的特点,并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根据音乐《新课标》指出“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将音乐基础知识、技能技巧有机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

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方法、示范法,现代化多媒体演示法、互动法、自主探究法、参与创造法等教学方法,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体验的音乐学习氛围,结合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学生感受、体验、探究、创造等学习过程达到教学目的。

指导学生运用的学法有:表演法、练习法、欣赏法等。

通过教法与学法的和谐统一,使学生在轻松、活泼、兴奋、愉快的状态下,进行自主的音乐学习,提高审美情趣。

课型:综合课教学内容:一、发声训练二、f大调音阶学习三、学唱新歌《童谣》及处理四、表演创编童谣教学目标:一、通过发声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歌唱姿势和习惯,并培养学生良好的气息支持为歌曲演唱作准备。

二、通过f大调音阶学习,是学生加强“流动do”的音调概念。

三、通过歌曲演唱及游戏,使学生感受“童谣”这类民歌质朴、稚气的风格特点,并懂得爱护小动物的道理。

四、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表演、创编童谣,通过“说”“唱”“演” 等多种形式表现童谣。

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使学生体验共同完成活动的过程和分享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一、f大调音阶了解,了解“流动do”的音调概念。

二、用多种形式感受、了解“童谣”的民歌风格特点。

教学方法:听唱法、启发式教学方法、示范法,现代化多媒体演示法、互动法、自主探究法、参与创造法教具:钢琴、音阶图、录音机、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在音乐中问好。

小学音乐教材二年级第四章案例分析

小学音乐教材二年级第四章案例分析

小学音乐教材二年级第四章案例分析第四章:音高与音调引言:在音乐教育中,音高与音调是基本的概念。

了解和掌握音高与音调的概念和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演奏技巧至关重要。

因此,本章将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二年级音乐教材中的内容,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音高与音调的相关知识。

案例一:《小白船》《小白船》是二年级音乐教材中的一首儿歌,该曲以简洁明快的旋律和欢快的节奏为特点。

通过演唱、动作伴奏等方式引导学生感知音高与音调的变化。

一、音高的变化:在这首曲子中,歌词“小白船,小白船”中的“小白”是高音,“船”是低音。

通过教师的示范唱和学生的模仿唱,帮助学生感知音高的升降。

二、音调的稳定性:整首歌曲保持着稳定的音调,旋律上升或下降的部分较少,这对于培养学生对音调的稳定感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通过与学生一起合唱,让学生体验和感受音调的稳定性。

案例二:《童话镇》《童话镇》是二年级音乐教材中的一首儿歌,该曲以朗朗上口的旋律和抒情的歌词为特点。

通过欣赏、演唱以及与乐器伴奏等方式教授音高与音调的相关知识。

一、音高的使用:在这首曲子中,歌曲的高音部分较多,如歌词“狼和魄罗”中的“魄罗”。

可以通过教师的解释和练习,让学生理解高音的概念,并引导他们学会正确发声。

二、音调的变化:该曲中音调的变化较为多样化,从而增加了音乐的表现力。

歌曲中有低音的部分,如“心中有个梦想和喜怒哀乐”,通过教师的示范和练习,帮助学生体验音调的变化和转折。

结论:通过以上两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音乐教育中教授音高与音调的时候,通过具体的歌曲和实践来引导学生感知、理解和掌握音高和音调的特点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学习音高与音调的知识,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这将有助于学生在音乐上的全面发展,并为他们未来的音乐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1. XX小学音乐教材(二年级),音乐教育出版社。

2. XX教育,音乐教育专家,音乐教育研究,20XX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分析
一、课题:《金孔雀轻轻跳》
这节课的教学理念是:“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构建互动型教学。

”《金孔雀轻轻跳》音乐选自人音版第三册音乐课本,一首二拍子的节奏规律浓浓傣族舞蹈风格的歌曲。

我启发学生用身体动作感受傣族舞蹈的风格。

所以选择以孔雀为题材的教学设计。

本课是以孔雀手势和踮脚走两个基本元素展开的一堂自主、开放、活泼的舞蹈课。

激发学生的舞蹈兴趣,关键要抓住他们的心理特征。

“好奇、好动、善于模仿”是儿童的身心特点,所以本课通过观察孔雀的特征以及老师的舞蹈,启发学生模仿孔雀舞的基本动作。

通过欣赏老师的示范,观察图片,发挥想象。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模仿学习孔雀的动作。

针对儿童“好奇”的年龄特点,我的一段精彩的孔雀舞表演作为课堂的开场、新颖的引入,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欣赏来感受舞蹈中的美感和乐趣。

通过听、说、想、做、跳等活动进行师生互动,营造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互动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积极性。

从而始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创。

我以大孔雀的出现,始终贯穿整堂课,和学生展开一系列的互动,从而使学生真正地全身心地参与学习活动中去。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孔雀舞蹈,激发学生的舞蹈学习的兴趣。

2、通过学习音乐,认识傣族音乐的风格,并且掌握二拍子的节奏特点。

3、通过学习舞蹈,准确掌握孔雀舞蹈,训练学生的协调性。

四、教学重难点:掌握音乐是重点,学习舞蹈是难点。

一、孔雀舞
我以一段形象、优美的孔雀舞导入。

表演前提示学生我是要用一块布围成一条漂亮的裙子开始跳舞。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跳一段舞蹈,这是跳的一种小动物。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看看老师跳的是什么动物?(放伴奏音乐老师表演)
生(们):孔雀。

二、学习孔雀舞音乐
师出示课题《金孔雀轻轻跳》。

师:仔细听孔雀舞蹈的音乐。

大家听听看这音乐是几拍子。

生:二拍子。

师:我想看看哪小朋友最聪明,告诉老师二拍子有什么特点?小朋友听听强拍的位置?(强拍击掌,弱拍拍肩)
生:……
三、学习孔雀舞蹈
师:刚刚小朋友是从什么动作看出老师跳的孔雀舞?
生:(学生做出那手势的样子)
师:有些小朋友摆的孔雀手势不错,现在老师教教小朋友们怎么样更形象的跳小孔雀舞。

首先我们先学手势----孔雀手势。

大拇指和食指捏紧,后面三个用劲立起。

生:(模仿)
案例分析:
(一)1、抓住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激发、培养学生对舞蹈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体验舞蹈的审美性。

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形体灵巧,比较适合采用模仿性的形体舞蹈教学手段,进行直观的教学,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学习,培养学生的舞蹈兴趣,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

因而本课各个环节都以模仿为主线,将形象的舞蹈通过模仿动物来展开,引导学生用心体验小动物。

培养学生爱好舞蹈的情趣,发展学生的鉴赏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提高学生对美更深一部的了解。

一开始教师抓住学生爱模仿表演的特点,利用舞蹈小律动组织教学,通过形象生动地和有节奏的形体动作,让学生比较主动自然集中了注意力,进入学习中。

总之,我是根据这一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来设计教学: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等,给出典型的节奏型,并与学生互动感受傣族的孔雀舞特点。

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

2、注重“美”,以审美为核心,创设情境,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为更好的让学生第一感觉喜欢上舞蹈,欣赏优美的舞蹈,促进学生对美的认识和追求。

我以一段孔雀舞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对美产生直观的、初步的印象,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

在情境的创设上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为了营造轻松的环境,我一谈话的方式与学生交流。

如“小朋友觉得大孔雀表演的怎么样?那怎么听不到掌声呢?”等这些宽松的教学环境为后面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3、充分调动出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自主,模仿,合作,互动的学习方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志趣是促进学生学习舞蹈的重要保证。

创设大孔雀和小孔雀的互动情境。

学生为主体扮演小孔雀参与学习中来。

在教学中,
(1)先由我师范动作(为了更形象我把自己比成大孔雀,学生为小孔雀),学生跟着模仿。

(2)通过交流合作的方式进一步补血习(主要用了我问学生答)。

(3)要学生仔细观察动作,进行探究的学习方式。

减少老师教,学生学的程式化教学。

要发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来教老师的互动学习。

(4)为了让学生更好掌握动作,我通过学生与老师的合作进行练习。

学生做着小孔雀动作来寻找大孔雀,让学生完全融入美的意境中,产生出美的画面。

(5)完全掌握好动作后,要求学生与学生合作,在整齐有序对型上表演。

(六个小圆圈变成六个列队有序的在教室穿插)“今天大孔雀和小孔雀相处得非常开心,现在大孔雀要跟小孔雀说再见了。

我们抖动孔雀手势配上踮脚走跟老师说再见” 我的话音刚落,下课铃声刚好响起.此时此刻我的心理充满喜悦。

因为这节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上得很成功,基本实现我的教学设想。

更值得高兴的是准时完成教学任务,时间掌握恰到好处,这是我最大的进步。

(二)要让孩子喜欢舞蹈,首先应该让孩子喜欢你——舞蹈老师。

要想让孩子喜欢你,就必须做到爱孩子,要有一颗童心,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和他们交朋友,用孩子般纯净而富有情趣的语言和形体动作,唤起他们的兴奋感,把他们吸引到奇妙的舞蹈世界里来。

总之,舞蹈艺术的融入,给我们的音乐课带来了新的活力,我们应继续改进、完善、落实,使舞蹈艺术更进一步的发挥其独特作用,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加砖添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