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案例评析

合集下载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五、听评课的要求
• 2.课堂记录的三种形式: • 一是简录,简要记录教学步骤、方法、
板书等。 • 二是详录,比较详细地把教学步骤都
记下来。 • 三是记实,把教师开始讲课,师生活动,
直到下课都记录下来。
五、听评课的要求
• 3.课堂评点 • (1)教材处理与教学思路、目标; • (2)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 (3)课堂结构设计; • (4)教学方法的选择; • (5)教学手段的运用; • (6)教学基本功; • (7)教学思想; • (8)其他。
者应树立整体思想。通常,在分析课堂教
学时常常会出现两种倾向。一是只注意
到了一节课的整体分析,而忽略对局部的
分析。二是脱离整体孤立地对局部进行
评价。因此评课者应注意树立整体意识;
坚持在评课中,把点和面,局部和整体结合
起来
• 整体性的原则还包括对教师教学能力的 评价
王安国对“好课”的总论述

从总体上说,一节成功的音乐
五、听评课的要求
• 4.教学评点可以采取两种形式: • 一是间评,把师生双边活动后所产生
的反馈感应,随时记录下来。 • 二是总评,就是对间评作综合分析后
所形成的意见或建议记在记录本上 (有的记录本专设有意见栏),待课后 与执教者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五、听评课的要求
• 好的听课记录应是实录与评点 兼顾,特别是做好课堂评点往往比实 录更重要。
三、看教师的引导和表现
• 一看教师的精神是否饱满,教态是否自然 亲切;
• 二看教师板书是否合理,弹唱范唱是否流 畅;
• 三看教师运用教具是否熟练; • 四看教法的选择是否得当; • 五看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是否得法; • 六看教师对学生出现问题的处理是否巧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在学校带回来的影像学习资料上看到《少先队植树造林歌》音乐课,本节课始终在欢快、活泼的情绪中进行着,引领着孩子们置身于热闹的植树场面。

采用了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用心体验,感悟音乐,用心表现音乐,体现了以音乐为本的理念。

一、案例实录(一)新课导入:1.孩子们,让我们走进音乐的殿堂,做快乐宝贝吧!(老师带同学们唱《快乐宝贝》)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特别美妙的曲子,请你听一听。

(学生听歌曲的伴奏)设疑自探:1.听了这段音乐,你有什么感受呢?2.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现一下吧!和着音乐的节奏。

3.这首欢快的曲子,如果让你用一种颜色来表现的话,你会选什么颜色呢?(学生回答,老师对每种颜色做评价)4.瞧你们把这段音乐描绘的多美呀!踏青活动,让我们听着音乐,走进这美丽的画面,动起来。

(学生随伴奏跟老师做声势动作)5.感觉怎么样?快深吸一口气,闻一闻新鲜的空气。

(练习呼吸)6.听,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心情怎么样?(听歌曲)7.他们是谁?在干什么?8.谁听到少先队员把树种到什么地方了?再认真听一听,谁的耳朵最灵。

9.你感受到他们种树的场面是什么样的吗?(他们忙碌的身影,跑到这个山头又到另一个山头)10.你听一听他们都种了哪些树。

(学生回答,老师贴树的图案)(学生读树的名字,老师用响板做伴奏,突出八分休止的练习)解疑合探:伸出手画旋律线,去感受少先队员植树时高兴的心情(老师画旋律线,反复时,让孩子们用la唱)看旋律线,跟琴唱一唱,注意音用la(老师用琴弹单音旋律,学生唱)(要求声音位置,找音高,再唱。

)你们想唱一唱歌词吗?跟老师对口型唱第一段,不出声(老师出声唱,学生不出声,老师边弹边唱)你们也唱唱(老师弹琴,学生唱。

进一步要求)你来当老师,来评一评老师唱的哪一种好听。

(讲解连音线,要唱圆滑些,老师用比较的方式唱,让学生们比较。

)用圆滑的手势,登自行车的方式来唱连音线。

完整的演唱。

(学生随琴声唱)跑到平原,跑到山岗上,我们也来跑的远些(老师教唱)师生分句接唱(老师唱较难的句子)哪句表现少先队员自豪的心情?你们也用自豪的声音唱唱这句好不好(学生随琴与老师接唱)(老师纠错)自豪的演唱第一段(学生随琴唱)(注意换气记号)(祖国的地方纠正错误)试着唱唱第二段,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园音乐课堂教学案例评析 幼儿园音乐

幼儿园音乐课堂教学案例评析 幼儿园音乐

一、引言幼儿园音乐教育是培养幼儿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的重要环节,音乐课堂教学直接关系到幼儿的身心发展。

本文将对幼儿园音乐课堂教学案例进行评析,通过深入分析教学案例,探讨如何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设计出更加合理、有效的音乐教学方案,以期为幼儿园音乐教师提供一些启发和参考。

二、幼儿园音乐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案例一:《欢乐颂》音乐教学1. 教学目标明确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明确了培养幼儿的音乐鉴赏能力、培养幼儿的音乐表演能力和培养幼儿的音乐情感表达能力等教学目标,符合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特点和需求。

2. 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教师设计了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3. 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教师采用多种形式和活动方式,结合一些具体生活场景或故事情节,使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引起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自然而然地产生情感共鸣。

4. 教学过程留有足够空间通过观察和沟通等方式,教师留有足够空间给幼儿自由表达,鼓励幼儿大胆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艺,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案例二:《小星星》音乐教学1. 关注幼儿个体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关注和引导,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特长,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让每个幼儿都有表现的机会和空间。

2. 艺术体验与情感表达教师注重培养幼儿的艺术体验和音乐情感表达能力,通过亲身体验和多感官刺激,引发幼儿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让幼儿在音乐中体验快乐和美好。

3. 教学内容贴近生活教师将教学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让幼儿通过音乐教学,感受自然风景、了解动物习性、认识社会文化等,拓展幼儿的知识面和情感世界。

三、幼儿园音乐教学案例评析通过对以上两个教学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和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引导幼儿运用多种复杂的音乐活动,并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1. 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身体活动特点,设计简单、易懂,有助于幼儿认知和表达的教学内容,符合幼儿认知发展规律,帮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

声乐教学实践效果评价(3篇)

声乐教学实践效果评价(3篇)

第1篇摘要:声乐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声乐演唱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声乐教学实践的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声乐教学实践中的优点与不足,为声乐教学提供参考。

一、引言声乐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声乐演唱水平。

在声乐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如发声练习、音乐理论、演唱技巧等,使学生在声乐演唱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本文通过对声乐教学实践的效果进行评价,旨在分析声乐教学实践中的优点与不足,为声乐教学提供参考。

二、声乐教学实践效果评价1. 学生声乐演唱水平提高通过声乐教学实践,学生的声乐演唱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发声技巧:学生在声乐教学中学会了正确的发声方法,如气息控制、共鸣腔的使用等,使演唱更具表现力。

(2)音准:通过声乐教学,学生的音准得到了很大提高,演唱作品时更加准确。

(3)节奏感:学生在声乐教学中加强了节奏感的培养,演唱作品时更加流畅。

(4)音乐表现力:通过声乐教学,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得到了提高,能够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情感。

2. 学生音乐素养提升声乐教学实践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声乐演唱水平,还提升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音乐理论知识:学生在声乐教学中学习了音乐理论知识,如乐理、和声、曲式等,为今后的音乐学习奠定了基础。

(2)审美观念:通过声乐教学,学生的审美观念得到了培养,能够欣赏和评价音乐作品。

(3)音乐鉴赏能力:学生在声乐教学中学会了鉴赏音乐作品的方法,提高了音乐鉴赏能力。

(4)团队合作精神:声乐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演唱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教学效果不足之处尽管声乐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学生个体差异:由于学生的音乐基础、天赋等因素存在差异,导致声乐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2)教学资源有限: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学资源有限,如音响设备、音乐教材等,影响了教学效果。

初中音乐教案及评价

初中音乐教案及评价

初中音乐教案及评价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一年级教材:《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茉莉花》的历史背景、地域特点及艺术价值。

2. 能够用优美的嗓音演唱《茉莉花》,感受其旋律美、歌词美。

3.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会演唱《茉莉花》。

2. 了解《茉莉花》的历史背景、地域特点及艺术价值。

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花腔部分。

2. 对民族音乐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不同版本的《茉莉花》,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

2. 引导学生讨论:歌曲中有哪些元素让你觉得美?二、学唱歌曲(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学唱《茉莉花》,注意指导歌曲中的花腔部分。

2. 分组练习,让学生互相交流、借鉴。

三、欣赏与讨论(15分钟)1. 教师播放《茉莉花》的演奏版,让学生欣赏。

2. 引导学生讨论:歌曲的地域特点及艺术价值。

四、拓展与实践(15分钟)1. 教师介绍《茉莉花》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

2. 学生分组,自选一首民族歌曲进行学唱和实践。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茉莉花》的艺术价值。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

教学评价:1. 学生演唱《茉莉花》的正确率、流畅度。

2. 学生对《茉莉花》历史背景、地域特点的了解程度。

3.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合作意识。

4. 学生对民族音乐的鉴赏能力提高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中国民歌《茉莉花》的历史背景、地域特点及艺术价值,用优美的嗓音演唱《茉莉花》,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讨论,使音乐教学成为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及评析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及评析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及评析一、案例评析及分析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如果能够调动起学生对于音乐本身的兴趣和爱好,将会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去理解音乐。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阶段的音乐课堂,学生对于音乐都存在着一定的恐惧心理,这种情况的产生不仅与学生自身的心理因素有关,同时也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密切相关。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似乎只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坐得住,听懂老师讲的知识点就可以了,其余的都是老师和学生的事,教师并没有必要花费太多的精力。

但事实却恰恰相反,优秀的音乐教学必须要让学生喜欢上音乐,让他们觉得音乐课是一个开心的地方,而非枯燥无味的课程,那么才能够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首先,激发学生对于音乐课程的兴趣,充分调动起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每次新课开始之前,教师都应该通过适当的手段或者方式来营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氛围。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在上课之前可以保持愉快的心情,在整个的课堂活动过程中,也能够始终处于兴奋的状态,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上《找朋友》这一课之前,教师可以选择在班级里播放舒缓的古筝曲《春江花月夜》,通过这种特殊的方式来烘托课堂气氛。

当然,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片段,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一起探讨古筝弹奏技巧,既可以帮助他们打消对于古筝的恐惧心理,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对于音乐课的兴趣。

“音乐即生活”,所以我们应该将音乐教育的目标由“应试教育”转移到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使学生在真正意义上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

在实际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将审美教育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音乐活动,比如:唱歌、表演、欣赏等,去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学习的兴趣。

这样,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的同时,也能够帮助他们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幼儿园音乐鉴赏案例分析 幼儿园音乐教育

幼儿园音乐鉴赏案例分析 幼儿园音乐教育

幼儿园音乐鉴赏案例分析一、概述幼儿园音乐教育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音乐鉴赏作为幼儿园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情感、审美、语言和思维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以幼儿园音乐鉴赏案例分析为主题,探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具体案例,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幼儿园音乐鉴赏教育的实践提供一定的启示。

二、幼儿园音乐鉴赏案例分析1.案例一:《小星星》在幼儿园音乐鉴赏课上,老师播放了《小星星》这首经典儿歌。

幼儿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跟着歌曲的旋律哼唱,同时用手指指着天花板上的星星图案,模仿着星星闪烁的动作。

接下来,老师给幼儿播放了不同版本的《小星星》音乐,包括古典、流行、爵士等不同风格的演奏版本,让幼儿感受到同一首歌曲不同音乐风格的差异。

幼儿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用简单的乐器伴奏演奏《小星星》,感受音乐的律动和节奏。

2.案例二:《春天的故事》在春天来临的时候,幼儿园的音乐鉴赏课上选取了一首名为《春天的故事》的音乐。

老师通过播放音乐和展示春日的图片,引导幼儿们想象春天的美丽景色,让他们感受到音乐与自然的通联。

老师向幼儿们介绍音乐中的乐器和曲调,让他们了解音乐的基本结构。

老师从音乐中提取一些基本的音乐元素,让幼儿们用身体语言进行表达,如跳舞、挥动手臂,让音乐与肢体动作相结合,增强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

3.案例三:《动物交响曲》在一堂音乐鉴赏课上,老师向幼儿们播放了《动物交响曲》,并在听音乐的通过图片展示不同动物的形象和特点,引导幼儿们联想音乐中所表现的动物形象。

随后,老师组织幼儿们进行游戏,要求他们模仿不同动物的动作和声音,并配合音乐进行表演。

通过这种方式,加强了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幼儿们的表演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案例分析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幼儿园音乐鉴赏教育的实施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和指导。

针对不同芳龄和兴趣特点的幼儿,教师应该选择不同类型的音乐,包括儿歌、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等,以满足幼儿的审美需求和兴趣爱好。

音乐教学教研案例分析(3篇)

音乐教学教研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音乐教学作为一种艺术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我校音乐教研组开展了“音乐教学教研”活动,旨在通过教研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案例描述1. 研究课题: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果2. 研究目标:通过教研活动,提高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3. 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观察法、访谈法等。

4. 研究过程:(1)文献研究:查阅国内外有关音乐教学、教育心理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了解音乐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发展趋势。

(2)行动研究:针对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并实施教学策略,观察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

(3)观察法:对音乐课堂进行观察,记录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情况等。

(4)访谈法:与学生、家长、教师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音乐教学的认识、需求和期望。

5. 研究成果:(1)教学策略:针对不同学段、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设计了一系列音乐教学策略,如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合作学习等。

(2)教学评价:建立了音乐教学评价体系,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课堂评价等。

(3)教师成长:通过教研活动,教师的音乐教学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教学风格更加多样化。

(4)学生学习: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了全面提升,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明显增强。

三、案例分析1. 教学策略的创新:本研究通过行动研究,探索出了一系列有效的音乐教学策略,如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合作学习等。

这些策略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2. 教学评价的完善:本研究建立了音乐教学评价体系,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课堂评价等。

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有助于全面了解教学效果,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3. 教师成长的促进:通过教研活动,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教学风格更加多样化。

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实践分析

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实践分析

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实践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实践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活动,它在促进学生音乐素养提升、培养学生综合音乐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也在不断更新,教师们更加重视“教—学—评”的一致性,力求落实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在当今社会,音乐教育已经成为小学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音乐不仅仅是娱乐,更是一门艺术,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成为每位音乐教师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分析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实践的情况,以探讨如何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对教学特点的分析、教学方式的优化和案例分析,来探讨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2 研究目的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实践分析的研究目的在于探讨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评价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作用机制。

通过深入分析教学、学习和评价在音乐课堂中的关系,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成绩。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实践“教—学—评”的一致性原则,促进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提升。

通过对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实践的研究,可以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借鉴,促进音乐教育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1.3 研究意义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实践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深入研究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教学-学习-评价一致性实践,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音乐是一门艺术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评价方式都会影响到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

研究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实践对于改进音乐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音乐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音乐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巧用生成资源,收获别样精彩——《哦!十分钟》教学案例一、案例背景以情境的导入为出发点,通过节奏的拍击,唱名的熟悉、歌词的诵读,表演的创编,达到学习新歌的目的,这已是新课程音乐教学的常规模式。

《哦`十分钟》一课是人音版音乐教材中第七册第三单元的学习内容。

这是一首节奏明快的校园歌曲。

在新课教时,我从学生交流课余生活引入到课间会玩些什么导入新课,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使这堂课有了良好的开端。

在教学过程中,我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灵活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把课堂还给学生,收获了别样的精彩。

二、案例描述在导入新课时,凭借生动形象的课件和我动听的内容讲解,使孩子们在回忆愉快的课间生活的同时深深地吸引住了学生,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为下面的新歌教学起到了铺路石的作用。

《哦!十分钟》这首歌曲中有变化切分的节奏,按照预先的教学设计,先解决节奏的难点。

为使学生能熟练掌握,我引导学生拍击节奏。

可是多次练习后,学生有点懒散。

接着按节奏读歌词,两段歌词读完后,学生长长地松了口气,与刚才相比,显然没有刚才那么专注了。

我立刻意识到这堂课不会像我预期的那样顺利。

但不管怎样,总得按着教学方案继续上课吧。

学生在哼唱旋律后,新歌的教学开始了。

“我们来一场接龙比赛,好不好?”“好”。

在多媒体课件的提示下我与学生开始了一场我唱你接的比赛。

同学们一下子来了兴趣,刚刚还懒散的状态不复存在,与我愉快的完成了歌曲的接龙。

紧接着我又让同学之间进行歌曲的接龙,让学生随意的点名接,同学的情趣空间高涨。

在歌曲的接龙的过程中学生们不知不觉的就学会了歌曲。

连我也没有想到歌曲的教学任务就在这你来我往中完成了。

随后的创编环节,我把机会都放给了学生,让他们自由的为歌曲创编。

由于目的不是很明确,同学们都有点无从下手。

我马上更改了创编的内容:请同学们用我们课间游戏的动作来为歌曲的前奏和间奏创编。

这下同学们的兴致来了。

有几个平时好动的男同学做起了投篮的动作,又有几个女同学做了跳绳的动作。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的案例分析与评价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的案例分析与评价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是一份高质量的教学案例,它给予了孩子们充满想象力和美感的音乐体验,促进了孩子们音乐感知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本文旨在对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进行案例分析与评价。

一、教案概述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涵盖了21个课时,内容涉及基础知识、音乐形式、音乐鉴赏等方面。

教案注重教学过程中对孩子们的思维启发、情感体验和审美情感的培养。

同时,教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如听、唱、演、奏、舞蹈以及互动游戏等。

其中每个课时都紧密结合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分层次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加深对音乐知识和音乐文化的理解。

二、案例分析1. 专业的教师设计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是由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师团队协作设计的,其中融入了多年从事音乐教学的教师们的教学经验。

这些教师们紧密结合小学生的思维、认知和实际操作上的难点,从课程设置到教学方法、学习活动等方面进行了精细、系统的设计,力求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音乐氛围下学到知识。

对于以往课堂上缺乏兴趣和学习乏味等问题,这份教案进行了全面有效的应对。

2. 多元化的音乐教学方法该教案采用了多种音乐教学方法,例如听、唱、演、奏、舞蹈等多种方式。

每种方式都旨在从不同角度切入孩子的学习,并鼓励他们自由表达和创造。

例如,在“乐曲欣赏”环节中,教师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和不同类型的音乐进行深度解析和引导,帮助孩子们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 有针对性的实践操作该教案针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安排了多种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操作,如曲式、旋律、和声结构的辨析、参与歌曲合唱、乐器演奏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知识,并通过积极互动来建立自信。

三、教案评价由于这份教案综合了多个方面的优点,例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实践操作等等,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较好的评价。

教案设计全面,专业,考虑到了从思维和认知的多个角度,充分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学音乐课堂案例分享及评析

小学音乐课堂案例分享及评析

小学音乐课堂案例分享及评析主题:小学音乐课堂案例分享及评析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教育也在不断变化。

近年来,小学音乐课程已经开始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个性发挥。

本文将以小学音乐课堂案例分享及评析为主题,探讨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一、案例分享1. 大班《小松鼠》的教学实践《小松鼠》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适合小学三年级及以下的学生学唱。

在本次教学中,我选择了迎合小学生喜欢动的特点,加入了一些动作,并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来进行教学。

比如,我拿起一只小松鼠玩偶,扮演小松鼠与学生们互动。

这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唱歌的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意境,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

通过这次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音乐课程的热情有了更大的提高,并且很好地掌握了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 五年级合唱《童话镇》的演出五年级合唱《童话镇》是一首流行的歌曲,火爆的旋律和有趣的歌词深受学生们的喜欢。

在这次演出中,我通过编排动作和舞蹈来配合歌曲,让整个演出更为生动。

在排练期间,我注重团队合作和学生自我发挥的能力。

我给每位学生分配了不同的角色,并鼓励他们自由发挥。

通过这样的互动,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演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并在演出中表现得十分出色。

二、评析上述两个案例都是以学生为主导,将学生的个性和实际操作融入到教学中。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讲解式教学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的音乐教育,教师需要更多地扮演引导者和协调者的角色。

只有通过和学生密切互动,才能更好地发掘学生的潜能。

最后,评析在音乐教育中,教育者需要尊重学生,发掘学生个性,灵活应对不同的教学情况。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一批音乐素养高、个性鲜明的新一代音乐人才。

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实践分析

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实践分析

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实践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学音乐课堂是学生接触音乐的重要场所,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审美情感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的教学理念不一致、教学方法不合理以及评价方式不科学等问题,导致了教学效果的不尽如人意。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需要不断地进行反思和改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对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实践进行分析和探讨,对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文将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特点分析、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与挑战、实践案例分析以及教学评估方法改进等方面展开讨论,旨在探讨如何实现“教—学—评”一致性,为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实践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以期为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特点,揭示“教—学—评”一致性实践的重要性;2. 探讨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寻求解决之道;3. 分析“教—学—评”一致性实践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影响,探讨如何有效整合各环节,提升教学效果;4. 深入实践案例,分析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借鉴;5. 探讨教学评估方法的改进,提出针对性建议,促进“教—学—评”一致性实践的完善和发展。

通过对以上目的的研究,将进一步完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学生音乐素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2. 正文2.1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特点分析小学音乐课堂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场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小学音乐课堂的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可能还比较浅显,需要老师引导和启发。

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接受能力,避免过于复杂或抽象的内容。

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基础技能,而非追求高难度的表演或理论知识。

教研音乐案例分析(3篇)

教研音乐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音乐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我国教育部门对音乐教育进行了全面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教研活动成为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本文以一次教研音乐活动为例,分析其在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中的作用。

二、案例概述本次教研音乐活动以小学四年级《春天在哪里》一课为例,旨在探讨如何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活动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 教学设计分享:由执教教师详细介绍《春天在哪里》一课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

2. 课堂观摩:全体教师观摩执教教师执教的《春天在哪里》一课,并记录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

3. 评课议课:观摩课后,全体教师对执教教师的教学进行评课议课,分析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4. 教学研讨:针对评课议课中提出的问题,全体教师共同探讨解决方法,并提出改进措施。

三、案例分析1. 教学设计分享执教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明确了教学目标,即通过学习《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曲,培养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学重难点在于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教学方法上,执教教师采用了情境教学法、体验教学法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2. 课堂观摩在课堂观摩环节,执教教师通过以下方式展现了教学亮点:(1)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执教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提问、讨论、表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音乐素养的培养。

在教学中,执教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等,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3)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执教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春天景象,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1)课堂氛围略显紧张。

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过于拘谨,不敢积极参与。

音乐教学案例分析

音乐教学案例分析

音乐教学案例分析——————探索竞赛教学的音乐课堂模式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的权威地位,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与社会、与生活的距离。

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音乐教师也要在课堂上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方式,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

主题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课堂纪律难控制及发生意外事件等一些问题。

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曾遇到过,不知道各同行是否遇到过。

案例描述一:有的同学在大家听音乐的时候窃窃私语,还有的写别学科的作业等。

我都会采用“目光暗示”的方法提醒他们,效果往往也很好,孩子们有时会不好意思,有时会和我开心的一笑,赶紧收起自己的“作业”,专心听课。

我还时常会为自己的这种方法暗自得意。

可是今天……当我走进这个教室,学生就沸腾了。

“音乐课是我们放松的一节课。

”学生是这么想的。

我站在讲台上默不做声的看着他们,直到5分钟后,才有少部分同学知道发生什么事情,都端正的坐好;可是大部分还是自顾自的翻看着音乐书,唱着“自创”的歌曲。

我有些急了,怎样才能让处在兴奋状态的孩子们安静下来呢?我知道这是一个纪律有些“活“的班级,便在心里叮嘱自己要注意学生的情况。

我打开了录音机,把上节课学习过的歌曲用最大的音量播放出来,学生们也自觉的跟唱起来,一曲唱罢,我抓住这个时机,说:“今天我们的音乐课要进行一个比赛!”学生们都安静的看着我,等着我说下去,我心中有些得意,总算是安静下来了。

我继续到:“每个小组为一组,回答对一个问题或者坐得比其他组好的就奖励一个五角星,课后那组获得星星多就是冠军组,反之纪律等不好的就要扣除你组得来的星星。

”很快,学生们都非常认真的回答着问题,有次序的进行着律动,如果真有不守课堂纪律的同学出现的话,同组的同学马上就警告他。

我根本不需要多说什么,只要给他们加上象征他们劳动成果的星星即可。

一节课相当顺利的结束。

案例分析:这个班级是学校有名的调皮捣蛋的班级,学生的自觉性都相当差,然而让他们在课堂上井然有序的良药竟是一颗小小的五角星,竟是我这节课要比其他组的小朋友坐得要好,不让自己组输给他们组的集体荣誉感。

小学音乐课教案评析

小学音乐课教案评析

小学音乐课教案评析小学音乐课,是许多小学生日常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项课程。

对于教师而言,如何制定出针对小学生的适宜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将就小学音乐课的教案进行评析。

一、教学目标每节课都应该有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

小学音乐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养,让小学生学习一些音乐方面的基本知识等。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注意不要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音乐是一门非常宽泛的学科,教师在制定教学内容时要基于目标和小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音乐教学内容应包括音乐鉴赏、乐理知识、歌唱、演奏等方面的知识。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小学生听懂和分辨各个乐器的声音,还要让小学生学会模仿乐器发出的声音;不仅要让小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还要让小学生知道如何运用这些元素创作音乐。

在制定教学内容时,教师需要从细节处着手,让小学生彻底理解音乐的本质,感受到音乐的美。

三、教学方法小学音乐课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种,如游戏式教学法、问答式教学法、演示式教学法、讲述式教学法等等。

有些教学方法则可称得上创新方法,例如网络辅助教学、互动式教学、认知心理学等等。

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教师需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身心发展水平、学习方式与喜好,再结合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综合选择出最适合该课程最佳教学方法。

四、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是指课堂中所使用的教学多媒体、实物、模型等视觉、听觉帮助教育教学的工具。

音乐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手段也是这样。

例如教学唱歌时,教师会使用卡拉OK伴奏、挂图板显示歌词等;教学乐器时,如钢琴、吉他等会提供如模型或者实物乐器给学生体验、演奏、赏析等课程需求。

教学手段中对于后期的教学重要性有着方便快捷的提高效果,利于学生对所听所得更加深入贯通学习,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更佳。

五、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评估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进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音乐教案听课评价语文初中

音乐教案听课评价语文初中

音乐教案听课评价语文初中一、教案设计本节音乐课的主题为“音乐与情感”,旨在通过音乐作品的欣赏和演唱,让学生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表达能力。

教案设计紧凑,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丰富,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教师教学1. 教学态度:教师教学态度认真,对学生的关注度高,能够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表现出对学生的关爱和对教育事业的热情。

2. 教学方法:教师采用讲解、示范、演唱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多角度地理解和感受音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既有对音乐理论知识点的讲解,又有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和演唱,使学生在学习中既掌握了理论知识,又提高了实践能力。

三、学生学习1. 学生参与: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主动发言,表现出对音乐课的喜爱和对音乐的热爱。

2. 学生学习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音乐与情感的关系,掌握一定的音乐欣赏和演唱技巧,提高了音乐素养。

四、教学评价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学生对音乐与情感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音乐素养得到提高。

2. 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音乐知识,提高音乐能力。

3. 教学方法: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音乐与情感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音乐素养得到提高。

总之,本节课是一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满活力的音乐课,教师教学认真,学生学习积极,教学效果良好。

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能够继续保持这种教学热情,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更多的快乐和美好。

让评价走向发展—几则音乐课程评价案例剖析

让评价走向发展—几则音乐课程评价案例剖析

让评价走向发展——几则音乐课程评价案例剖析陈文娟广州开发区中学510730音乐课程评价是音乐教育活动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第六点“课程评价”的第14条提到:“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1】由此可见,课程学习评价应当具有发展性。

音乐课堂上,评价什么,为什么评价,如何评价,怎样让评价走向发展,是音乐教师在课程评价活动中,值得“三思而后行”的几个方面。

以下几个案例的剖析,是笔者对音乐课程评价的一些思考。

(一)音乐课堂突发事件的评价案例1:课堂上学生正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的“逼婚”片段,紧张、激昂的音乐充盈着音乐室,同学们正听得入神。

忽然一位男孩子站起来说:“真讨厌!这个臭老头!”同学们都被吓了一跳,扭头侧目,有的还交头接耳起来……教师也特别着急,表情严肃地制止和批评那位“捣乱”的男孩,男孩有些不知所措,同学们有的埋怨、有的茫然、还有的幸灾乐祸……很明显,这一种处理(评价)方式把焦点引向了那位“破坏气氛”的男孩,教师不满意,男孩不安,同学们等待着教师对男孩的发落……而课堂原本的重点——音乐欣赏却被无可奈何地忽略了;就算后来教师再引领同学们进行欣赏,可以肯定的是,欣赏者心情已大不如前,欣赏的效果自然不佳;也许下课后,同学们对课上的印象更多地保留在“意外的发生”上。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而情绪和情感是人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上文中男孩的“反常行为”是“直觉情绪体验”的反应,并非故意捣乱。

新课程要求:“评价的有效性应建立在鼓励评价对象积极参与,并最大程度接受评价结果的基础上。

”【2】教师的“严厉”只能增加双方的不快,延误课程进行,使评价成为无效。

在课堂上遇到类似的突发事件,如果教师能马上用眼睛、表情和肢体语言示意同学们安静并继续关注音乐,那么“肇事”的学生可能会觉得不好意思或无趣,同学们也不再理会,音乐仍是主角,弥漫在课堂的空气中。

小学音乐课堂案例分析

小学音乐课堂案例分析

小学音乐课堂案例分析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课堂案例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一个小学音乐课堂案例的分析,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

案例描述:在一次小学三年级音乐课上,老师带领学生学习一首古典音乐作品《婚礼进行曲》。

课前,老师通过播放音乐、讲解乐曲背景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他们构建了一个音乐积累的概念框架。

案例分析: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老师在课堂上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放在首位,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能够动手参与其中。

例如让学生进行打节拍、挥动指挥棒等活动,使他们能够深入体验音乐。

二、注重音乐欣赏与表演能力的培养在学习《婚礼进行曲》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中的情感和表达,并鼓励他们进行音乐表演。

通过角色扮演、合奏等方式,学生不仅能够理解音乐,还能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表演能力。

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针对学生在音乐表演中展现出的不同能力,老师采用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价外,老师还采用了同学互评、自评等方式,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相互学习和进步。

四、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除了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和表演,老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通过学习音乐理论知识、乐器演奏等方式,让学生对音乐有更深入的理解和体验,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五、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在音乐教学中,老师注重将音乐与其他学科进行结合,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例如,通过讲解作曲家的背景知识,学生既能学习音乐知识,又能了解到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六、师生互动,建立良好的教学氛围老师在课堂上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提问、发表意见,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

通过有效的师生互动,建立了融洽的教学氛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结论:通过对这个小学音乐课堂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有效的音乐教学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和表演能力,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以及与其他学科的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案例评析
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领域中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

长期以来,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观念,是以教师评价成为主要的课堂教学形式,学生学习情况、结果大都以教师评价为主。

这种评价方式方法对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

随着音乐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音乐教师如何在教学改革中施行新的教学理念。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工作中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课堂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

以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的课堂教学个案,谈谈个人见解。

一、师生评。

案例:在我所教学的《嘹亮歌声》的歌曲演唱中,教师正示范教授如何唱好一段歌曲,特别是“连音”的方法时。

忽然有一位座在前面名叫李明的学生说了一句“老师,你说的方法我都知道,就是为什么我就是没有你唱的好听。

”我马上意识到这个学生可能技巧知道,但具体如何演唱得所谓“好听”却不清楚。

于是我问:“能否讲讲‘好听’的理由。

”这个学生在我鼓励下,把自己对“好听”的意见陈述。

果然,他原来自己对演唱有兴趣,当他陈述完后我边鼓掌边为他评价到:“你真是个好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大胆陈述意见而且理由充分,让我们一起为他鼓掌!”然后,就这个“插曲”,对全班同学要求对演唱“好听”的方式方法各抒己见,并进行分析讨论。

从而得出要演唱得所谓“好听”,必须做到:气息要
稳、要松紧适度、姿势正确,在准确演唱歌曲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情感的处理等特点及要求。

演唱出的歌曲应该象老师演唱的一样好听,让学生了解如何演唱得“好听”的全过程,激起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虽然这节课与原本我安排的课程并不一致,但却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

分析:针对学生上课中敢说,却不敢表现、展示自己观点及才能的现象,教师要善于及时抓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对学生评价以正面鼓励为主,通过评价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那就是让学生感到自己能行、是最佳的、只要自己敢尝试、敢说、敢做,就能得到老师的肯定与同学的认可,一句真诚的赞赏。

可能对学生是一次终身难忘的鼓励。

二、生生评。

在我们的三年级的八个班中开始教授《欢乐颂》的演唱中。

这首歌曲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作为本课的教材内容,我们必须知难而进。

因此,我就大胆地尝试着让学生们先自己找出难点,后共同解决的方法。

果然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完这一首歌曲后请学生们进行了小组唱、个别唱,我要求学生也象教师一样来对同学的演唱加以评价。

开始学生们往往采用模糊不清的语言如“不错”、“不太好”、“好就好,但是那个同学唱走音”或“这个组同学优”、“那个组同学差”等进行评价。

经过一番指导,学生的语言不仅生动亲切,而且理由充分起来了。

有的同学评价道“你演唱得很动听,就象歌词中唱的一样那样美好,其中,刘丽同学对演唱的同学评价道:“刚才演唱的
那组同学能够准确表达歌曲的情感外,低声部演唱的同学也很协调,运用气息强弱处理很好地配合高声部旋律。

…”渐渐地,学生的评价由敷衍或找缺点,逐步转向客观评价,甚至是向同学欣赏方面努力。

分析:生生互评在课堂教学常运用,学生喜欢模仿教师去评价他人。

通过互评,使学生能正视自己、尊重他人,同时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的语言需要适当、合理、明确,这就要求教师耐心引导,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评价水平,不能急于求成。

经过课堂实践发现,加强学生之间的评价后,课堂气氛和谐了,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合了,学生学会宽容、理解解,增强学习兴趣。

三、自我评价。

案例:全级在每次测验评价中,分别让各班各小组各同学自己组合成多个小组(约2至6人或8人)进行演唱组合。

特别是三年级(8)班。

我发现有些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好,有些到下课甚至更长的时间都未完成。

于是我请这个组向大家介绍经验。

这个组的同学想了想说:“首先,我们上课时就留心老师的示范,注意分析了解重点难点并分别分声部练习好,然后再合练…。

”另一位组员补充到:“现在我们都很高兴和欣赏我们几个同学的合作成果,有的小组没有做好主要是经常各顾各,谁也不听谁甚至有的同学上课常常自己都没有演唱好就合练,这样根本就合作不好。

”听了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评价,我及时给予鼓励,并号召其它小组向他们学习。

分析: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学会自评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表现作出判断,逐步由概括性评价向具体性评价发展,提高学
生自我监控的能力,找出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培养学生养成反思的良好习惯。

四、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案例:有一次上音乐课,讲授中国汉民族音乐特点我分别用电子琴演奏了一首《苿莉花》后,征求全班同学对汉民族音乐特点及看法,并用征求的目光巡视了一下全班,恳请地说:“大家对我国汉民族音乐有什么看法吗?”其中有位同学稍加思索后大胆地说:“老师,你会不会唱民歌?我们希望想听听你弹琴唱歌,特别是唱民歌。

”接着,我充满激情地演唱了一首《苿莉花》并解释民歌的特点,学生高兴极了,并激烈地鼓掌起来。

后来为了教学对比,又加唱了一首我自己创作的歌曲《天蓝水清》,还鼓励学生们,今后自己也可以尝试着写一些歌曲,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态度写进自己的歌曲里,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结果,这节课不仅让学生更多音乐知识,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了老师。

分析:教学中,要改变教师是评价的权威现象,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平时我们经常强调要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但当教师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时,师生关系显然是不平等的。

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是教师的教学最直接的感受者,通过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可以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方法、形式是否符合学生的要求,有利于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反思,这样的教学才是“活”的循环,才是富有创造性的活动,也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教师的发展。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音乐课堂教学应通过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来架构起师生、学生之间的友谊桥,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让学生在音乐课中真实体验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创作音乐的乐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