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脱贫攻坚成效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贵州脱贫攻坚的困境与对策
30理论与实践如何将“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扶贫”工作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更好地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扶贫经验以及学界的相关理论,对实现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跨越式发展提出一些想法,以期对政府相关部门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一、贵州脱贫攻坚存在的问题(一)基层党组织政治教育力度弱化的现象依然存在近年来,我省虽然加大了党建扶贫力度,强化了基层党组织建设,许多基层党组织成为农村产业发展和带领农民致富的战斗堡垒,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但正如前文所言,由于基层执行者的各种因素,对党建扶贫的重视程度不一,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现象,造成少数基层党支部存在政治教育力度弱化,引领不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未常态化、“三会一课”学习活动未按要求开展、党员民主生活会走过场、党员学习不认真甚至不参与、党员不按时交纳党费、农民党员未能发挥带头作用等现象,个别党员还与群众争利,伤害了群众的感情,影响了党员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二)帮扶主体责任依然没有完全落实到位脱贫攻坚过程中,多部门、多人员的驻村帮扶,确实对脱贫攻坚战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但是,由于扶贫管理机制欠完善,监管职责和任务不够明确,层层签订的责任状有时也变成了一纸空文。
有些单位对脱贫攻坚工作重视不够,帮扶不力;有些帮扶责任人缺乏经验,对扶贫政策不熟悉,帮扶措施缺乏针对性,甚至存在作风漂浮,搞“走读式”“挂名式”帮扶,不作为、慢作为。
(三)精准扶贫成果没有得到进一步提升巩固开展精准扶贫以来,由于扶贫成果不够稳定,防范返贫预案不到位,保障体系没有完善,少数地方脱贫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返贫现象时有发生。
有些是因产业不稳定,收入时多时少;也有些是因病、因残;还有些是家庭突发变故;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未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一些修建好的连户路、产业路、“组组通”公路因自然灾害破损后得不到及时维修,影响了百姓日常生活与出行;三是一些地方易地扶贫搬迁配套产业和促进就业跟不上,后续脱贫缺乏支撑;四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缓慢。
决战贫困的贵州实践
决战贫困的贵州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委省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脱贫攻坚连战连捷,“贫困人口由2012年的923万减少到30.8万,累计减贫892万、每年减贫超过100万,贫困发生率从26.8%降至0.85%,57个贫困县脱贫摘帽,在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连续4年综合评价为‘好’,由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转变为减贫人数最多的省份”,创造了脱贫攻坚的省级样板。
2017年10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代表团讨论时肯定我省“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2020年7月22日至23日,在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关键时刻召开的贵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强调,“要认真总结宣传好脱贫攻坚‘贵州战法’,讲好中国减贫奇迹的贵州精彩故事。
”为贯彻好全会这一重要精神,本文就脱贫攻坚的贵州战法做一简要回顾和总结。
一、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习近平总书记心系贫困人口,情寄贵州发展。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特别是视察贵州及“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指示,2012年4月15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明确“ 扶贫开发是我省的‘第一民生工程’,要奋战五年,全力总攻‘绝对贫困’,让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台阶。
”2015年11月11日召开的贵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明确,“十三五”时期全省要“突出抓好大扶贫战略行动”。
2015年12月7日召开的贯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大扶贫战略行动推进大会明确:“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2016年9月30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贵州省大扶贫条例》,这是扶贫领域第一部省级层面的立法。
2018年6月25日至26日,贵州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发起总攻夺取全胜的决定》,这是贵州省委首次召开全会专题研究脱贫攻坚。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以贵州省为例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以贵州
省为例
张宏胜;陈品冬;杨尚钊
【期刊名称】《中国农机化学报》
【年(卷),期】2022(43)8
【摘要】2020年贵州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摆脱千百年来的人口绝对贫困问题。
紧接着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工作,走有贵州特色的脱贫致富道路。
对贵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贵州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性成果,如,贫困发生率降低,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产业扶贫成效显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乡村治理更加有效。
但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存在对二者衔接机制认知不足、产业发展进程缓慢、基层人才短板突出、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为保障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政策更好衔接,提出要增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识;加快农村产业发展,以产业振兴驱动乡村振兴;实行科学有效的人才培育和储备机制,激活农村内生动力;提升衔接进程中的农村基础设施保障水平等策略。
【总页数】8页(P208-215)
【作者】张宏胜;陈品冬;杨尚钊
【作者单位】贵阳人文科技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3
【相关文献】
1.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径与建议:以毕节试验区为例
2.贵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
3.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径研究——以江苏省徐州市为例
4.张家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建设研究
5.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路径研究--以长武县相公镇芋元村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贵州毕节地区脱贫攻坚情况调研
贵州毕节地区脱贫攻坚情况调研作者:郑智新来源:《当代农村财经》2020年第07期摘要: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
本文通过選取作为贵州省脱贫攻坚“主战场”的毕节市,分析其扶贫减贫中形成的典型做法、取得的进步成效,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提升扶贫政策效果、防范化解扶贫领域风险、进一步提高扶贫资金使用质量效益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脱贫攻坚经验做法对策建议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已进入决胜阶段,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难越的“高山头”。
位于西南的贵州省,在明代郭子章《黔记》中是被列为“天下第一贫瘠之地”的省份,“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成为目前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
其毕节地区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域,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自然条件恶劣,更是贫中之贫。
近年来,毕节市按照中央和贵州省的部署,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贫困人口显著减少,贫困发生率持续下降,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
2019年,全市441个贫困村出列,减少贫困人口32万人,贫困家庭辍学学生动态清零,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28.5万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3%。
一、毕节市脱贫攻坚的主要做法(一)着力做好“三实”,巩固脱贫攻坚基础1.做实基层党建,以大党建引领大扶贫。
党建与脱贫攻坚实则相互融合、互促共赢,党建优势可转化为扶贫优势、增收优势和发展优势。
毕节市认真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变“后进”为“先进”。
一是建立一种机制,将党员人数50人以上的525个村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部,在合作社、村民组或自然村建立党支部,形成党总支连党支部、党支部连党小组、党员连农户的组织机制,增强村集体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是建好一支队伍,通过动员返乡任职一批、全面考察留任一批、致富能手选拔一批、机关单位下派一批等方式,选优配强了3650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
贵州省脱贫攻坚存在的难题及对策
收入·消费贵州省脱贫攻坚存在的难题及对策吴高银,娄志会(贵州大学 经济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摘要]随着贵州省剩余贫困人口、贫困县陆续脱贫摘帽,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各方面有机衔接成为主要任务。
贵州省在脱贫攻坚中的扶贫政策、基础设施建设、当地就业、产业可持续发展、贫困户内生动力等方面还有很大上升空间,因此,做好政策宣传与政策延续、完善基础设施后期维护措施、多渠道多途径鼓励农民自主创业、突破产业发展可持续困境以及延续并普及教育医疗保障十分重要。
[关键词]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2020年是中国“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的收官之年,是中国即将取得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关键之年,也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统筹衔接的历史交汇之年。
随着“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号角的吹响,全国各地脱贫攻坚工作正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问题。
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攻克的重大难题,“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是党对人民和历史立下的庄严承诺,打赢脱贫攻坚战不仅有利于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也可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贵州省必须统筹协调好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既要竭尽全力攻破脱贫攻坚难题,打牢基础,又要时刻准备抓住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新机遇。
1 贵州省脱贫攻坚成效分析自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脱贫成效十分显著。
贫困人口从2015年的623万人减少到2019年的30.83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8%下降到0.85%;截至2019年5月全省共计完成“组组通”硬化路7.87万km,保证了有30户以上的村组实现100%硬化路通家门口目标,解决288.24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供电可靠率达99.8%;十三五期间实现188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0万人、同步搬迁人口38万人)的大迁徙,累计建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943个,住房45.6万套,扶贫车间914个,扶贫基地238个,解决搬迁劳动力就业85万余人;紧紧抓住贵州产业革命“八要素”,用好“三变”改革,2019年贵州农业增加值增长5.7%,增速居全国前列,大力推进茶叶、食用菌、刺梨、石斛、油茶、竹、中药材、精品水果、蔬菜、辣椒、生态畜牧、生态渔业等12大特色产业发展,各产业规模、产值、带动贫困人口就业数量都显著增长;全省共新建、改扩建的公办幼儿园3800余所、城镇义务教育学校项目140所、普通高中学校项目260所,2019年贵州省参加医保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82.89万人,实现了应保尽保,2019年共计完成51.38万户存在住房安全隐患的农村危房改造。
丹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贵州省丹寨县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打赢了脱贫攻坚战:2018年,在黔东南州第一批顺利实现“减贫摘帽,并坚持“过苦日子”“勤俭节约办事业”“以收定支”的思想,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2019年,完成剩余贫困村、贫困人口“清零”工作,历史性地撕掉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2020年8月,顺利通过脱贫攻坚普查。
在当下和今后的工作中,必须认真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工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基础、做准备,以“抓铁留痕、踏石留印”和“久久为攻、功不在我”的优良作风和韧劲解难题、抓落实。
一、丹寨县脱贫攻坚取得的主要成效(一)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丹寨县所有贫困乡镇全部摘帽、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累计减贫5.87万人;全面完成3040户13045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
(二)农村产业革命成果丰硕“六个一”产业扶贫工程快速发展,引进和培育了一批民族医药和生态特色食品加工企业,坝区产业结构调整和林下经济产业扎实推进,蓝莓、中药材、茶叶、蔬菜、丹寨黑猪、生态家禽等主导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品质不断提升,效益不断凸显,农民实现可持续增收,荣获“2020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
2020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6.85亿元,比“十三五”期末增长53%。
全县蓝莓种植面积3.32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10.06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2.3万亩次,茶园种植面积12.36万亩;土猪出栏10.42万头,生态家禽出栏134万羽,全县发展林药3.17万亩、林禽33.36万羽、林蜂1.25万箱。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30户以上自然寨全部通硬化路,饮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改善,供电、通讯等大幅提升,农村整体发展条件大踏步迈进。
建成“组组通”公路216.88公里;投入380.53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解决了0.5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投入人饮安全项目557处,新增引水主管422.5公里,供水管网铺设1089公里,新增抽水泵站13个。
三都水族自治县深度贫困现状与脱贫攻坚实践
三都水族自治县深度贫困现状与脱贫攻坚实践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是新阶段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同时又是贵州省1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
三都要实现精准脱贫、与全州全省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任重十分艰巨。
三都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践中要认清现状,理清思路,正视差距,探索路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造民族自治县脱贫攻坚样板区,与全州全省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标签:三都深度贫困脱贫攻坚实践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是新阶段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同时又是贵州省1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
三都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和积累,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具备良好的实践基础,但其深度贫困任务艰巨。
作为深度贫困县,如何立足实际,加快发展,实现精准脱貧,精准脱贫,与全州全省全国同步实现小康,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三都深度贫困现状1.任务艰巨到2020年底,三都全县要减少贫困人口8.12万人以上(其中:发展产业和就业解决3.6333万人、易地移民搬迁解决1.278万人,教育扶贫补助解决0.7787万人,生态补偿解决0.53万人次),社会保障兜底脱贫1.9万人(两无人员),基本消除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全面完成所有贫困乡(镇)“减贫摘帽”。
2018年,全部实现146个贫困村出列,消除贫困村(其中:2016年出列68个贫困村、2017年出列39个贫困村、2018年出列39个贫困村)。
2019-2020年对返贫人口进行动态清零,全面巩固提升扶贫开发成果,全面实现人均纯收入达到全国人均纯收入平均水平的65%以上,确保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2.不利因素一是发展速度慢,经济总量小,基础条件差,欠发达、欠开发、欠开放的矛盾突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人民群众收入水平低,贫困人口多,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艰巨;二是工业化进程缓慢,工业基础薄弱,工业占比小,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任务艰巨;农业抗风险能力较弱,科技水平低,基础设施薄弱,缺乏龙头企业;三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市场发育不健全,缺乏相应配套政策,辐射带动力不强;城市建设相对滞后,城镇化水平低,城镇带动能力弱;四是经济发展环境不够宽松,投资环境缺乏吸引力,相关政策不配套,企业融资困难,吸引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机制不完善;五是干部队伍中还存在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现象,并存在落实力、执行力不强问题,提升素质能力、转变工作的作风任务很艰巨。
贵州贫困调研报告
贵州贫困调研报告贵州贫困调研报告一、引言贵州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经济欠发达的省份之一。
由于地理环境复杂,资源相对匮乏,加之历史上的经济落后,贵州的贫困问题一直是该省面临的重大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贫困问题的现状和原因,本报告对贵州省的贫困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
二、贫困人口的分布根据调研结果显示,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贵州省的农村地区。
农村贫困人口占贵州贫困人口的90%以上。
贫困村主要分布在大山深处和山区河谷地带。
在这些地区,山高地僻,土地贫瘠,交通条件差,缺乏资源,农民收入来源单一,生活困难。
此外,某些少数民族地区也存在较高的贫困率。
例如,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率普遍超过40%。
三、贫困原因贫困的根本原因既有经济结构的制约,也有政策层面的问题。
首先,由于贵州地处山区,土地资源有限,农业基础薄弱。
农民收入主要依靠农业,但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农民的产量和收入都相对较低。
其次,交通不便也是导致贫困的原因之一。
山区交通条件差,使得农产品无法有效运输,影响了农民的收入。
此外,贵州地区也存在教育水平较低、技术含量低的问题,造成了就业困难和劳动力流失。
政策层面的问题也是造成贫困的原因之一。
虽然中央政府对贵州的贫困问题给予了一定的关注和支持,但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上存在着诸多不足。
例如,一些扶贫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腐败现象,导致资金无法真正惠及到贫困人口。
此外,某些政策的设计过于简单粗暴,没有综合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使得扶贫效果大打折扣。
四、扶贫措施针对贵州贫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扶贫措施:1.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贵州省应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力度,引导农民发展高效、高附加值的农业产业,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
2.加强教育和技术培训。
培养贫困地区的人才,提升他们的技能水平,增加就业机会,减少贫困人口。
3.改善基础设施。
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交通和通信条件,提升地区发展的整体水平。
4.优化扶贫政策。
贵州省农村贫困人口状况与脱贫路径分析
贵州省农村贫困人口状况与脱贫路径分析作者:夏龙龙来源:《价值工程》2018年第33期摘要:贵州省属于2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省份之一,同时也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问题最为复杂、少数民族贫困人口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
本文以六枝、水城、西秀、普安、金沙、播州和印江七个县的1061户贫困户为研究对象,基于人地关系理论,从贫困县、贫困村和贫困人口三个不同尺度对农村贫困现状进行分析。
分析发现,贵州省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多、收入低、贫困程度深;农村贫困人口受教育程度低,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农村医疗卫生水平低,社会保障机制体制不健全;同时,因病致贫目前是农村贫困人口贫困的主要因素。
因此,建议农村地区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和“五个一批”脱贫措施;继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投入;继续提高医疗卫生水平,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体制。
Abstract: Guizhou province is one of the 22 key provinces in national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 work, and it is also one of the provinces with the largest number of impoverished population, the most complicated poverty problem and the largest number of impoverished population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this paper, 1,061 poor households in the seven counties of Liuzhi, Shuicheng, Xixiu, Puan, Jinsha, Bozhou and Yinjiang were studied. Based on the theory of human-land relation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ural poverty was analyzed from three different scales: poor county, poor village and poor population. The analysis found that Guizhou has a large number of rural poor, a low income and a deep poverty level; Rural poor people suffer from low education level and lack of impetus for their own development; Rural medical and health level is low, social security mechanism system is not perfect; At the same time, poverty caused by disease is now the main factor of poverty of rural poor population. Therefore, it is suggested to implement the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strategy and "five one one batch" measures to alleviate poverty in rural areas. We will continue to increase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and investmen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e will continue to improve medical and health care and improve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关键词:贫困人口;人地关系;精准扶贫;脱贫Key words: poverty stricken population;human-land relations;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out of poverty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33-0075-050 引言贫困是当今世界普遍面临的问题之一,不仅阻碍经济发展而且对区域的环境保护、社会稳定均会产生负面效应[1]。
贵州千户苗寨的脱贫攻坚经验如何复制
贵州千户苗寨的脱贫攻坚经验如何复制贵州千户苗寨,曾经是一个贫困落后的地方,但在脱贫攻坚的浪潮中,通过一系列精准有效的举措,成功实现了脱贫致富,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其成功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那么,如何复制这些经验呢?首先,我们要了解千户苗寨脱贫攻坚的核心举措。
千户苗寨充分发挥了自身独特的民族文化优势,将苗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手工艺品等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
通过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景区,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从而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在复制这一经验时,其他地区需要深入挖掘自身的特色文化资源。
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风俗,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
要对本地的文化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找出最具特色和吸引力的部分。
比如,某些地区可能拥有独特的传统技艺,如竹编、木雕;有些地区可能有独特的民间传说和故事;还有些地区可能有别具一格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对这些特色文化进行挖掘和整理,是复制千户苗寨经验的第一步。
千户苗寨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
修建了宽敞平整的道路,改善了水电供应,提升了通信网络覆盖,为游客提供了便利的出行和舒适的旅游体验。
其他地区要想复制这一经验,就必须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良好的基础设施是发展的基础,无论是交通、水电还是通信,都直接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发展潜力。
要积极争取政府的资金支持,同时吸引社会资本的投入,共同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比如,修建高质量的公路,确保交通畅通;保障稳定的水电供应,满足生产生活需求;提升通信网络速度和覆盖范围,让信息传递更加便捷。
千户苗寨还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通过开展各种培训活动,提高当地居民的旅游服务意识和技能水平。
同时,积极引进专业的旅游管理和营销人才,为景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
对于其他地区来说,人才同样是关键。
一方面,要加强对本地居民的培训,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创业意识。
可以组织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让居民掌握一技之长,能够在旅游及相关产业中找到工作或者自主创业。
贵州脱贫攻坚纪实专题片心得感想
贵州脱贫攻坚纪实专题片心得感想贵州脱贫攻坚纪实专题片心得感想 2022年4月23日,贵州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贵阳举行,大会向大家展示了贵州省全省上下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
下面职场WTT为大家搜集整理了“贵州脱贫攻坚纪实专题片心得感想”,与借鉴!贵州脱贫攻坚纪实专题片心得感想1 近年来,贵州省紧紧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的工作思路,着力推行“党社联建”“村社合一”等系列形式,形成了“党组织引领示范、村级合作社推动、党员能人带头、群众抱团开展、贫困户广泛受益”的良好效果,实在推进党建与脱贫攻坚深度交融,不断发挥党建促脱贫攻坚引领作用,扎实有效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持续稳固脱贫成果下好“先手棋”。
压实党建责任,脱贫攻坚主责主业进一步聚焦。
为拧紧思想这个“总开关”,积极履行“一岗双责”,把党建“主业”与脱贫攻坚“主责”相统一。
一方面突出集中学习、主题党日和主题教育这个抓手,以“抓好党建是本职、抓不好党建是渎职”的决心和以“脱贫攻坚总揽开展全局”的勇气,压实责任,聚焦要点、找准关键;另一方面以镇级脱贫攻坚片区指挥部为中心,统筹发挥业务工作专班力量,突出村级前沿指挥部核心关键,严格落实包村领导责任制,及时监视指导党员干部工作,形成了一层抓一层、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新格局。
加强组织力量,脱贫攻坚战斗堡垒进一步夯实。
狠抓“少数关键”,突显党组织力量,积极选好配强“两委一队三个人”,着力把党组织建立成脱贫攻坚战的前沿战斗堡垒。
一方面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
把退役军人、致富能手、产业能人等人员作为村党支部书记重点人选,并加强对村级后备力量人员的持续培养,让村党支部成为脱贫致富的“先锋队”;另一方面用活用好驻村干部。
对县派第一书记、镇派干部等驻村干部合理调用,加强日常监管研判,定期进展考评测评,对不胜任的驻村干部及时调整,让驻村干部在脱贫一线练就本领,成长成才,进一步筑牢脱贫攻坚组织力量。
强化带头引领,脱贫攻坚示范效应进一步凸显。
贵州 扶贫 情况汇报
贵州扶贫情况汇报贵州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多山地、少平原的省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贫困地区。
近年来,随着国家扶贫政策的不断实施,贵州的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下面我将就贵州扶贫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贵州的扶贫政策得到了充分的落实。
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贫政策,包括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多方面的工作。
通过政策的引导和支持,贫困地区的产业得到了发展,农民的增收效果明显,教育和医疗条件也得到了改善。
其次,贵州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
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是扶贫工作的重要一环。
近年来,贵州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大量的公路、桥梁、水库等设施的建设改善了贫困地区的交通和水利状况,有效地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再次,贵州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
贵州是一个山清水秀的省份,但长期以来,由于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合理,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近年来,贵州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大力推进生态扶贫工作,通过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措施,有效地改善了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最后,贵州的扶贫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不足,部分地区的交通、水利等设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产业扶贫的可持续性还需要加强,一些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仍面临一定的困难。
总的来说,贵州的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贵州扶贫工作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扶贫的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目标。
希望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能够让更多的贫困地区居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脱贫攻坚情况的视察调研报告
脱贫攻坚情况的视察调研报告2021年7月,我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深入调研了我所在地区的脱贫攻坚情况。
以下是我的视察调研报告。
一、总体情况我所在的地区是一个有着丰富自然资源但经济相对落后的农业大县。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经过多年的努力,该地区已基本实现了“解决绝对贫困”的目标。
根据我实地走访的情况和相关数据统计,该地区的贫困人口总数已由过去的10万余人降低到现在的不到1000人。
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二、贫困户的生活状况在实地走访中,我详细了解了几户贫困户的生活状况。
虽然这些贫困户收入较低,但他们的照顾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帮助。
他们已经拥有了安全的住房,有的还配备了农村卫生室和学校。
同时,他们也能够通过各种方式增加经济收入,缓解生活压力。
许多贫困户都积极参加了相关项目和培训,其中许多人已经掌握了一些实用技能,例如养猪、鱼塘养殖、农产品深加工等,这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的脱贫攻坚工作。
三、扶贫政策的实施情况在与相关部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我了解到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扶贫政策。
通过开展扶贫产业、生态扶贫、卫生扶贫、教育扶贫等多种形式的工作,政府针对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寻找具有可操作性的扶贫模式。
在实施过程中,政府通过项目资金、税收减免等方式解决了贫困户的切实问题,提高了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同时,在产业发展方面,政府努力引导农民转型发展,探索富民之路,让他们不再希望靠领取各种补贴、资金来过日子,而是能够依靠自己不断掌握新的知识、技能,提高自己的经济价值,实现社会的美好发展。
四、存在的问题在深入调研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脱贫攻坚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社会教育程度还需提高,还有很多贫困户没有掌握一些基本的社会常识,也没有学会最基础的适应能力和拓展思维模式。
其次,基层干部需要更加敬业、专业、好学,从具体方面进行脱贫工作的平衡、协调和推进。
还有,当前我所在的地区都不同程度存在一些社会问题,例如环境污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等一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贵州实践
2.着力巩固“大扶贫”格局 (1)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2018年东部帮扶省市 投入财政帮扶资金27.13亿元;选派援黔干部360人,派 出专业技术人才4203人,接收贵州挂职干部911人、专 业技术人员3041人;与贵州8个市(州)共建33个合作 园区,引导到结对地区开办扶贫企业423个、实际投资 242.55亿元。在帮扶城市设立农特产品旗舰店或展销中 心38个,销售7个帮扶城市特色农产品57.89万吨,销售 收入达31.34亿元;接待7个对口帮扶城市所在省市游客 1.91亿人次,占省外入黔游客总数的45%。 (2)强化定点帮扶工作。中组部、国务院扶贫办 等38家中直机关定点帮扶全省50个贫困县,选派121名 干部到贵州贫困地区蹲点挂职,直接投入帮扶资金8.69 亿元,提供银行贴息贷款10.5亿元,实施帮扶项目523 个,帮助引进资金34.4亿元,受益贫困户33.2万人次。 (3)引导企业参与扶贫。参与“万企帮万村”企 业达4522家,帮扶贫困人口119万人。茅台等国有企业 累计投入扶贫帮扶资金5.21亿元、帮助引进资金9.71亿 元、发放帮扶贷款139.4亿元,帮助发展项目307个、解 决就业人口3.7万余人,组织劳务输出12.5万人次。恒 大集团已捐赠到位资金60亿元,万达集团在丹寨县累计 捐资21亿元。 (4)鼓励社会力量投身扶贫。争取澳门特别行政区
基金项目:贵州省“改革开放40周年”重大专项招标课题《贵州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历史与现实研究》 (编号:18gzzb11)的阶段性成果
《人民至上的生动实践:“十三五”时期贵州脱贫攻坚经验总结》读书笔记模板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这是《人民至上的生动实践:“十三五”时期贵州脱贫攻坚经验总结》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 精彩内容摘录。
作者介绍
同名作者介绍
这是《人民至上的生动实践:“十三五”时期贵州脱贫攻坚经验总结》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 绍。
谢谢观看
第七章贵州生态扶贫的经验
一、贵州生态扶贫工作取得的成效 二、贵州生态扶贫工作的主要做法 三、贵州生态扶贫工作的突出经验
第八章贵州社会保障扶贫的经验
一、贵州贫困状况及社会保障扶贫的逻辑起点 二、贵州政府部门社会保障扶贫政策安排及政策创新 三、贵州社会保障扶贫的市县基层创新实践
第九章贵州金融扶贫的经验
一、贵州扶志扶智的主要做法 二、贵州扶志扶智的特色、成果与经验 三、贵州扶志扶智面临的挑战
第十二章贵州脱贫攻坚的挑战与展望
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统筹衔接带来的挑战与展望 二、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带来的挑战与展望 三、构建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带来的挑战与展望
附录一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脱贫攻坚相关研究综述
会保障扶贫的 经验
5
第九章贵州金 融扶贫的经验
01
第十章贵州 易地扶贫搬 迁的经验
02
第十一章贵 州扶志扶智 的经验
03
第十二章贵 州脱贫攻坚 的挑战与展 望
论述贵州脱贫攻坚的经验811字
论述贵州脱贫攻坚的经验811字
贵州拼搏创新,大胆实践形成了一系列贵州经验,如产业扶贫、易地搬迁、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夏季大比武和秋季攻势以及“春风行动”攻坚行动,农村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农村“三变”改革、压缩6%的行政经费用于教育精准扶贫、实施“四重医疗保障”、严查扶贫领域“两个责任”落实不力等。
贵州减贫所取得的成就,不仅源于贵州省干部群众对省情的深刻认识和脱贫攻坚的信念,更来自于长期以来所积累的扶贫经验。
贵州脱贫成效是中国减贫的缩影。
贵州70年的扶贫开发历史,生动形象地向世人展现和阐释了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的优越性。
作为新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和担当。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特色”,在某种意义上指的就是中国历史所赋予的,因此,以贵州为样本,讲好中国扶贫开发、脱贫攻坚的历史故事,将贵州经验上升为农村扶贫开发理论,探寻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经济发展基本轨迹,总结发展规律,将为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供素材和理论基础。
贵州在脱贫攻坚过程中,紧抓基层基础、权益保障等关键环节,着力解决偏远山区脱贫致富、移民搬迁居民如何融入新城市等重大问题,以平安建设护航脱贫攻坚,形成了平安建设“贵州经验”。
全力推进“六大脱贫攻坚战”,探索了一套精准识别、精准施策与管理、精准退出的有效做法,引导社会力量构建了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大
扶贫格局。
取得了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脱贫攻坚精准有效、扶贫工作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等一系列显著成效。
本报告通过总结贵州省主要做法和经验,立足内蒙古自治区实际,为自治区的脱贫攻坚工作提出几点启示和建议。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贵州省“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的批复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贵州省“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8.25•【字号】黔府函〔2021〕142号•【施行日期】2021.08.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扶贫、救灾、慈善正文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贵州省“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的批复黔府函〔2021〕142号省乡村振兴局、省发展改革委:你们《关于请求批准实施〈贵州省“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的请示》(黔乡振呈〔2021〕22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贵州省“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由你们印发并认真组织实施。
二、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瞄准重点帮扶区域和重点帮扶人口,以激发内生动力、补齐发展短板为抓手,扎实做好产业帮扶、就业帮扶、社会保障、东西协作等重点工作,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加快推进脱贫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分类分级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行政推动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着力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筑牢乡村振兴基础,加快推进脱贫地区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
三、由省乡村振兴局会同省有关部门,同步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和评估机制,定期组织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督查评估,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研究提出对策措施,确保规划各项既定目标顺利完成。
经评估或者其他原因确需对规划进行修订的,要及时提出修订方案,按程序进行调整和修订。
贵州省人民政府2021年8月25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脱贫攻坚成效研究作者:***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1期摘要:脱贫攻坚工作是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任务最为繁重的省份之一,为了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和“不折不扣完成脱贫攻坚”的脱贫目标,本文从脱贫对象角度出发,构建脱贫幸福指数体系,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及分析,从脱贫对象的角度,基于幸福指数的视角对脱贫攻坚成效的评价。
关键词:脱贫攻坚;成效;幸福指数;贵州省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9)11-0061-03所谓脱贫,就是摆脱绝对贫困;所谓攻坚,就是坚持、持续攻克种种难关。
脱贫攻坚就是要克服种种困难,想方设法,摆脱绝对贫困。
2015年中国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任务最为繁重的省份之一,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和决战区,进脱贫攻坚是我省“十三五”时期头等大事,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要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和“不折不扣完成脱贫攻坚”的脱贫目标,脱贫对象的主观感受尤为重要。
截止目前,虽然已有大部分貧困人口实现脱贫,但如何界定脱贫?可支配收入提高是否意味生活质量改善、基础设施健全是否意味使用效率高、深度贫困地区扶贫对象的脱贫意识能否跟上脱贫步伐,脱贫对象的主观感受直接影响脱贫效果。
本文从脱贫对象角度出发,构建脱贫幸福指数体系,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及分析,得出结论。
这对脱贫攻坚成效的评价,可以起到借鉴意义。
一、幸福指标评价模型构建(一)选取指标评价体系本文依据幸福指标评价构建的三大原则,包括区域性、代表性及可操作性,针对贵州省的实际情况,脱贫攻坚战略实施以来的所取得的成就,并借鉴了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以本次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数据为依据,从影响农民幸福因素的角度,借鉴国民幸福总值的指标维度,结合脱贫攻坚相关工作,以农民幸福指数为目标,经咨询和调查,进一步考虑其他因素和实际情况,注重指标层次间的逻辑性和关联度,数据的来源和可操作原则,从生存状况、生活质量两方面选取包括易地搬迁、产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兜底保障、社会帮扶、教育医疗及生态保护等7个指标,构建了本研究的幸福指数评价体系,如表1。
幸福指数评价体系构建以后,对这一评价体系的具体指标进行了量化处理,计算出具体数值,来直观地表示出幸福指数。
本文采用10分制的赋值法对调查对象的满意度进行评分,0分表示说不清楚,1-4分表示不满意,5-9分表示还可以,10分表示很满意,见表2。
总体上看,这个体系的特点:一是将幸福定义于主观感受,体现幸福指数是衡量个体幸福感的度量值;二是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对扶贫中的各项工作进行满意度评价,将个体幸福感划分为总项评分和分项评分(满意度),总项评分测量个人基于客观环境下的个人主观感受体验结果,分项评分是个体对七个一级指标的具体影响因素的满意度评价,从逻辑上看,分项评分是总项评分的补充;三是更加直观体现脱贫攻坚工作对农民的切身利益。
(二)确定指标权重通过在问卷星上设计问卷,在贵州各大社交平台及扶贫办工作平台上发放问卷的形式来获取研究数据。
首先通过了解贵州的省情民情,了解全省贫困区域的经济发展现状及分布区域,确定重点调查区域,包括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各县、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各县、安顺市、毕节市等,联系这一地区的扶贫办工作人员,发放调查问卷。
本次研究共发放201份问卷,有效问卷151份,有效率为75.12%。
本文采用熵值法来计算各指标在幸福指数中的权重。
指标的权重越大,对幸福指数的影响也就越大,反之亦然。
设矩阵如下:X=■,{xij}m×n(i=1,2,3,…,m,j=1,2,3,…,n)其中m为样本个数,n为指标个数,xij是第i个样本在第j个指标上的量化值。
(三)计算幸福指数根据表4各指标的权重值合成计算单个调查对象的幸福指数,进而算出本次调查对象的平均幸福指数。
幸福指数满分为10分,单个调查对象的幸福指数=∑(各个指标权重*对应指标下所设问题答分的平均数)。
根据幸福指数等级评分表,本次调查民众的平均幸福指数为7.4,处在比较幸福的等级。
二、评价结果分析本次调查对象的平均幸福指数为7.4,处在比较幸福等级的边缘,幸福指数有待提高。
由表4可知,生存状况、生活质量的准则权重分别为0.7221、0.2779,这说明影响贵州省民众幸福指数的最主要因素为生存状况。
生存状况分为5个具体观察指标,按其权重从大到小分别为,基础设施建设、兜底保障、易地搬迁及产业扶贫,可见影响贵州省民众的生存状况的最重要因素为基础设施建设及兜底保障。
生活质量分为2个具体观察指标,按其权重从大到小分别为教育医疗,生态保护。
生存状况及生活质量共7个具体观察指标,按其权重大小排序,前四位分别为,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兜底保障、产业扶贫,其权重依次为,0.1874、0.1666、0.1412、0.1351。
这说明以上4个指标对贵州省幸福指数具有比较大的影响,也可能是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兜底保障、产业扶贫四个方面投入不够,存在不足,另外这四个方面与民众的生活联系紧密,民众比较重视这四个方面的建设。
在问及,相对于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前,自己的幸福感变化情况时,有34人认为幸福感提高了很多,有56人认为提高了一些,即共有90人认为脱贫攻坚的开展,使得幸福感提升,但也有44人认为幸福感和脱贫攻坚战开展之前差不多,仅有6人认为脱贫攻坚战打响后,自己的幸福感有所下降。
在问及,相对于周围人,自己的幸福感是怎样的时,有68人认为比较好,甚至非常好,有59人认为和周围人幸福感差不多。
在问及,对脱贫攻坚提高自己幸福感是否有信心时,有45人非常有信心,有51人比较有信心,有44人觉得一般,有11人觉得没有信心。
从结果来看,有96人认为脱贫攻坚能提高个人幸福感是有信心的,占比达64%,仅有4%认为脱贫攻坚使自己的幸福感下降,说明贵州省在脱贫攻坚战役中取得阶段性成效,人民对全省的脱贫攻坚工作总体上是满意的,认为脱贫工作能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并对脱贫攻坚工作能提高自己幸福感充满信心。
三、提升幸福指数,打赢贵州脱贫攻坚战的对策建议(一)让易地搬迁“搬得出、稳得住”安置地的生活质量直接关系移民群众能否“搬得出、稳得住”,所以要多渠道多方面为有效的易地搬迁做好准备。
要合理规划安置住房,加强对房屋质量的把控,针对搬迁户人口数合适配置适当面积的住房,特别是居住的舒适度;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选址要注意环境优良、交通便利、设备设施完善,适当结合当地的自然禀赋,加强道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对安置区要解决教育、医疗等基本需求,配套建设义务教育所需校舍,以及按点配置卫生所,针对养牲畜的家庭,还应配置牲畜养棚;加强和完善文化服务体系,从文化传承、和谐社会等角度进行社区文化建设,增强社区凝聚力。
(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从简单的产业扶贫转换到产业兴旺上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激发乡村发展的活力,巩固农村发展成果。
了解、熟悉、掌握市场需求,特别是对接周边市场城乡居民消费的新变化,根据市场需求适时调配资源,制定产业发展总体战略;可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进一步激发乡村发展的活力,巩固农村发展成果,这不仅有利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还能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可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规划、新农村建设、旅游产业等多方面协调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及时发现已有问题,补短板、强弱项,构建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的农村旅游发展模式,采取精准措施有效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三)探索创业促进体系新模式,劳动力就地就近输转富民之道,维在乐业;乐业之魂,维在创业。
积极探索构建创业促进体系新模式,为贫困劳动者提供精准公共就业服务;创造“需求企业+项目企业+创业者”三位一体,精准对接体系,寻找有扩大业务需求的企业和能落地项目的企业,促进创业这与项目“合成”而诞生新企业;亦可形成“文化旅游+创业就业”的就业创业扶贫模式,创业带动就业,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通过统筹整合財政资金设立基金模式,采取市场化运作,为返乡创业这提供直接股权融资突进,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带动作用。
加强劳务就地就近输转,深入挖掘贫困群众身边的用工岗位,制定政策,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在用工时应优先雇佣周边贫困户;对按要求雇佣贫困劳动力,严格落实用工计划,足额兑付工资的用工单位,在项目补贴和政策扶持上给予优先优惠,树立“谁支持贫困户,政府就支持谁”的导向。
(四)加强教育医疗扶贫,真正做到“学有所教、病有所医”根据贫困地区的教育现状和贫困人口的教育需求,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劳动技术技能,增强贫困人口的自身发展能力。
加大投入完善贫困地区教育硬件和教育专项经费,注重各年龄段孩子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培养和现代教育。
在医疗扶贫上,除了把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覆盖范围外,还要加强贫困地区医疗设施建设,加强基层医生培养培训,运用“互联网+医疗”模式,加强“卫生所+卫生院+县级以上医院”的联动机制和远程医疗模式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医疗资源的作用。
(五)发挥兜底保障作用,全力助推脱贫攻坚加强对贫困人口的兜底保障工作,构建“生、老、病、葬、急、难、学、贫”等方面的救助力度,密织社会保障网,全方位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
要全面实施救助兜底,兜牢民生底线,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和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进行精准救助帮扶。
设置专门社会救助经办机构,配齐配强社会救助人员,强化队伍建设,为兜底脱贫提供人力保障;健全农村留守老年人和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强化贫困地区儿童福利机构和保护机构服务能力建设,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参考文献:〔1〕吴静.城乡居民幸福测量的结构方程模型[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04):66-71.〔2〕吴启富,陈红梅,张晓波.基于结构方程的北京居民幸福指数因素分析[J].首都经济大学学报,2007,(03):88-93.〔3〕吴丽民,陈惠雄.中国农村经济收入与幸福指数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以浙江省小城镇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10,(11):67-68.〔4〕陈童,王可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视野下的Web网络形态变[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01):104-109.〔5〕黄静.构建居民幸福指数指标体系方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14-25.〔6〕李传峰.保险助力脱贫攻坚的成效与对策思考[J].中国保险,2019,(08)33-36.(责任编辑赛汉其其格)Abstract: Poverty eradica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political task at present,Guizhou is one of the provinces with the most heavy tasks in poverty alleviation.We will build a happiness index system.Through the collection, collation and analysis of data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poverty eradication in Guizhou.Keywords: Poverty Alleviation; Effectiveness; Happiness Index; Guizh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