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子传同步练习
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方山子传》同步练习

《方山子传》练习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著:戴B.方山子傥见之与傥:或许C.方山子亦矍然..矍然:失望的样子D.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精悍:精明强干2.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B.余既耸然.异之他植者则不然.C.晚乃遁于.光、黄间冰,水为之,而寒于.水D.呼余宿其.家其.皆出于此乎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方山子傥见之与B.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C.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D.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余既耸然异之 B.见方山子从两骑C.晚乃遁于光、黄间 D.岁得帛千匹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译文:(2)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译文:二、阅读鉴赏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 ~7题。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6.方山子的一生可以用“侠”、“隐”两个字来归纳,下面六句话编为四组,均能表现其“侠”的特点的一组是( )①用财如粪土②而岂山中之人哉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④怒马独出,一发得之⑤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⑥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⑥C.①④⑤⑥ D.②③⑤⑥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念”二字一转,回忆陈慥少时情景以及十九年前在岐山的相遇,这是倒叙,但从“今几日耳”又一转,仍然回到此时此地——在岐亭相遇的时间及地点中来。
高中语文2.8《方山子传》同步练习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方山子传“范例”的误用“范例”的“范”的繁体作“範”,本谓型范,俗称模子。
引申指规范、法式。
如,“范本”即可做模范的样本,“范文”即语文教学中作为学习榜样的文章。
2013年2月6日《报刊文摘》载有《“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异同》一文。
文中道:“极端的个人主义行为已经让美国吃了不少苦头,从华尔街的金融巨骗到校园中的变态枪手都成为范例。
”句中的“范例”使用错误。
“范例”,指可以当作模范的事例。
若将上述美国的重大案件定性为模范事例,那么令人发指的金融巨骗和变态枪手岂不都成了模范人物?——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李丽慧走近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21岁中进士。
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808)因“乌台诗案”受诬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
在黄州4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
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沿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
大赦北还,病死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
作品苏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著名诗人,同黄庭坚并称“苏黄”;是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辛弃疾并称“苏辛”;是著名书法家,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是著名画家,工枯木竹石。
此外,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
相关知识传记类型复杂,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将传记分为多个类别。
常见的传记主要有以下几类:自传、他传、评传、小传、画传等。
识记字音闾.里(lǘ)谪.居(zhé)陈慥.(zào)著.帽(zhuó) 矍.然(jué) 奴婢.(bì)岐.亭(qí) 精悍.(hàn) 勋.(xūn)阀.(fá) 傥见之与.(yú)一、基础考查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A.驰骋.(chěnɡ)当.世(dānɡ)闾.里(lǘ) 功勋.(xūn)B.著.帽(zhù) 谪.居(zhé)俯.仰(fǔ) 耸.然(sǒng)C.奴婢.(bì) 萧.然(xiāo)矍.然(shuò) 蔬.食(shū)D.两骑.(qí) 精悍.(hàn)岐.亭(qí) 倜傥.(tǎng)解析:B项,“著”读zhuó。
《方山子传》测试练习

1解析:选A。B.惊奇的样子;C.嗜酒;D.遗留下来的样式
2解析:选D.“驰骋”在文句中是放开手脚干一番事业的意思
3解析: A .连词,表递进B.①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②代词,这样C.①介词,在②介词,比D .①代词,他的②副词,大概,表推测。4解析:①③是描述他的“侠”
5解析:②⑥是描述他的“隐”。
选修2第二单元练习卷
8、《方山子传》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然终不遇:不得志B.余既耸然异之:害怕的样子
C.使酒好剑:因酒乱性D.方山冠之遗像:死者的相片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闾里之侠皆宗之:推崇B.稍壮,折节读书:改变志节、行为
C.方山子傥见之与:或许D.欲以此驰骋当世:纵马奔跑
④怒马独出,一发得之⑤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⑥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
A.②③⑤⑥B.②⑥④⑥C.①④⑤⑥D.①③④⑤
6.下列各项对文章分析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A、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
B、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识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行为表现来丰富其形象。
①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④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⑥晚乃遁于光、黄间
A.①②④⑤B.①③④⑤C.②④⑤⑥D.②③④⑥
5、下面均能表现方山子的一生“侠”的特点的一组是()
①闾里之侠皆宗之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3、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粤教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 2.8 《方山子传》 同步检测试题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方山子传同步检测试题一、基础达标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谪.居于黄谪:降职B.见方山子从.两骑从:跟随C.一发.得之发:射箭D.园宅壮丽,与公侯等.等:等同,相似解析:B项,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随。
答案:B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闾里之侠皆宗.之宗:尊奉B.晚乃遁.于光、黄间遁:逃跑C.环堵.萧然堵:墙壁D.往往阳.狂垢污阳:通“佯”,假装解析:B项,遁:隐居。
答案:B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工.技击工:擅长B.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寝:丑陋C.引.之长丈许引:拉开D.扣.其乡及姓字扣:叩门解析:D项,扣:通“叩”,询问。
答案:D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尝与过.宋将军过:访问B.吾数.击杀响马贼数:屡次C.宋将军故.自负故:因此D.人马仆.地仆:向前倒下解析:C项,故:本来。
答案:C5.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②吾骑马挟矢以.助战 ⎩⎪⎨⎪⎧①杀三十许.人②大铁椎,不知何许.人也 A .两个“以”字相同,两个“许”字也相同B .两个“以”字不同,两个“许”字也不同C .两个“以”字不同,两个“许”字相同D .两个“以”字相同,两个“许”字不同解析:以:①介词,因为;②连词,来。
许:①表示约数,大约;②名词,处所。
答案:B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闾里之侠皆宗之. 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 B .方耸而.高 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C .亦足以.富乐 以.蓝手巾裹头 D .与.遇宋将军家 与.人罕言语 解析:A 项,代词,他,指方山子/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
B 项,连词,表并列关系/连词,表转折关系。
C 项,连词,来/介词,用,拿。
D 项,皆为介词,和、跟。
第4单元 5 推荐作品:方山子传同步练习(教师版)

推荐作品:方山子传教师版[基础自测]1.加点词读音解释正确的是()A.弃车马,毁冠服guàn,帽子B.见其所著帽zhù,戴C.晚乃遁于光、黄间dùn,隐居D.庵居蔬食sì,给……吃答案解析:1. C (guān ,zhuó,shí,吃)2.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方山子怒马独出(使马怒,即纵马向前)B.方山子亦矍然(吃惊注视的样子)C.余既耸然异之(通"悚",惊奇)D.方山冠之遗像(死者的相片)答案解析:2. D(遗留下来的样子)3.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稍壮,折节(改变以往的志向和行为)读书B.环堵(环绕房屋的院墙)萧然,而妻子奴婢C.使酒(因酒使性,嗜酒)好剑,用财如粪土D.往往阳狂(假装疯癫)垢污,不可得而见答案解析:3.B(不是指院墙,而是指室内四壁)4.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皆弃不取,独来穷(穷僻、偏僻)山中B.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精明强干)C.方山子傥(倜傥)见之欤D.欲以此驰骋(放开手脚干一番事业)当世答案解析:4.C(“傥”,或许)5.对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解释错误的一项()A.闾里之侠皆宗之(以为宗,尊奉,推崇,意动用法)B.余既耸然异之(对……感到惊奇,意动用法)C.见方山子从两骑(跟随)D.岁得帛千匹(每年,名作状)答案解析:5.C(从:使……跟从。
“从两骑”可译为“带着两个骑马的随从。
”)6.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晚乃遁于光、黄间②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B.①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②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C.①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②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D.①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②然今卒困于此答案解析:6.D介词,在。
(A才/只,仅仅,副词;B连词,于是/介词,依照,顺着。
C表判断/表肯定,语气词)7.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②何为而在此B.①欲以此驰骋当世②亦足以富乐C.①晚乃遁于光、黄间②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D.①呼余宿其家②其皆出于此乎答案解析:7.B 介词,凭借(2011杭州一模选项:亦足以富乐/奚以知其然也)(A 表并列/表转折,连词;C在/到,介词;D 物主代词,他的/副词,大概,表推测。
高中语文 第20课 方山子传 大铁椎传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20课时方山子传大铁椎传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大铁椎.(chuí) 省.兄(xǐng) 寐.(mèi) 好.事者(hào)B.健啖.客(dàn) 言讫.(qì) 鼾.睡(hān)右胁.(xié)C.偕.(xié)拱揖.(yī) 屏.息(bǐn) 股栗.(lì)D.罕.言语(hǎn)挟.(xié)欲堕.(duò)慎弗.声(fú)2.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言讫.不见讫:完结。
B.将军强.留之强:尽力。
C.七省好.事者皆来学好:喜好。
D.人马仆.地仆:倒地。
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阳狂垢污B.善刀而藏之C.扣其乡及姓字D.鹊起于前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失在了主流市场。
外。
A.急功近利不可一世闭关自守B.不可一世闭关自守急功近利C.闭关自守不可一世急功近利D.不可一世急功近利闭关自守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将老年人在大医院住院期间的医疗护理费等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的基础上,北京人社局又出台政策鼓励社区卫生机构为患病老年人建立家庭病床并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B.企业从政府申请科研项目,政府拿出科技经费让企业研发技术,成功后去申请属于自己的专利技术,用纳税人的钱研发技术再去赚纳税人的钱,逻辑上是行不通的。
C.特赦体现了中国的法治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展示我党的执政自信和制度自信,树立了我国开放、民主、文明、法治的形象.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D.今年团中央将重点做好志愿服务信用档案工作,服务表现优秀的志愿者,推荐纳入全国社会信用系,倡导更多的青年参与志愿服务,促进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6.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方青年到一个合格的消防战斗员,通过训练和实战需要半年到一年左右的时间。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同步练习:2.8方山子传 Word版含解析.doc

“范例”的误用“范例”的“范”的繁体作“範”,本谓型范,俗称模子。
引申指规范、法式。
如,“范本”即可做模范的样本,“范文”即语文教学中作为学习榜样的文章。
2013年2月6日《报刊文摘》载有《“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异同》一文。
文中道:“极端的个人主义行为已经让美国吃了不少苦头,从华尔街的金融巨骗到校园中的变态枪手都成为范例。
”句中的“范例”使用错误。
“范例”,指可以当作模范的事例。
若将上述美国的重大案件定性为模范事例,那么令人发指的金融巨骗和变态枪手岂不都成了模范人物?——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李丽慧走近作者相关知识传记类型复杂,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将传记分为多个类别。
常见的传记主要有以下几类:自传、他传、评传、小传、画传等。
识记字音闾.里(lǘ)谪.居(zhé)陈慥.(zào)著.帽(zhuó) 矍.然(jué) 奴婢.(bì)岐.亭(qí) 精悍.(hàn) 勋.(xūn)阀.(fá) 傥见之与.(yú)一、基础考查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A.驰骋.(chěnɡ)当.世(dānɡ)闾.里(lǘ) 功勋.(xūn)B.著.帽(zhù) 谪.居(zhé)俯.仰(fǔ) 耸.然(sǒng)C.奴婢.(bì) 萧.然(xiāo)矍.然(shuò) 蔬.食(shū)D .两骑.(qí) 精悍.(hàn) 岐.亭(qí) 倜傥.(t ǎng) 解析:B 项,“著”读zhuó。
C 项,“矍”读jué。
D 项,“骑”读jì。
2.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D )A .阳狂垢污B .方山子傥见之与C .百有余年矣D .鹊起于前解析:A 项,“阳”通“佯”,假装。
B 项,“傥”通“倘”,或许;“与”通“欤”,语气词。
高中语文 专题九 传状 第3课 方山子传训练(含解析)苏教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苏教

高中语文专题九传状第3课方山子传训练(含解析)苏教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苏教方山子传一、根底过关1.以下加点词解释不.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慕:仰慕。
B.然终不遇.遇:对待。
C.见其所著.帽著:戴。
D.因.谓之方山子因:于是。
解析:选B。
“遇〞解释为“时机〞。
2.以下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B.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C.蹑履相逢迎..D.仆以口语..遭遇此祸解析:选A。
B.古义:遗制。
今义:去世后留下的照片。
C.古义:迎接。
今义:奉承。
D.古义:说话。
今义:谈话时使用的语言。
3.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使从事于期间,今已显闻.B.余既耸然异.之余闻光、黄间多异.人C.环堵萧然.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D.使.从事于期间使.骑逐而射之,不获解析:选C。
C.都是形容词词尾,可译为“……的样子〞;A.交往/知名;B.对……感到奇怪/与众不同的;D.假使/让,叫。
4.以下句子有通假现象的一项为哪一项( )A.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B.余谪居于黄C.往往阳狂垢污 D.庵居蔬食,不与世闻解析:选C。
阳,同“佯〞,假装。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方山子传[宋]苏轼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注]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方山子传》练习题及答案

《方山子传》练习题及答案《方山子传》练习题及答案方山子传苏轼方山子①,光、黄②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③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
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歧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④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歧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
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有九年,余在歧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期间,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倘见之与?(选自《苏东坡集》)注:①方山子:陈慥,字季常,凤祥(今属陜西)知府陈希亮之子,苏轼任凤祥签判时与他交游。
②光:光州,州治在今河南潢川县。
黄:黄州,州治在今湖北黄岗县。
③朱家、郭解:均为西汉著名游侠。
事见《史记• 游侠列传》。
④方山冠:汉代祭祀宗庙时乐人所戴。
基础与巩固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①犹见于眉间( )②前十有九年( )③往往阳狂垢污( )④方山子傥见之与 ( )【参考答案】(有,通“又”; 见,通“现”显现; 阳,通“佯”假装,与通“欤”语气词吧)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古今义①欲以此驰骋当世( )②方屋而高( )③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④使从事于其间( )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参考答案】(①古义:放开手脚干一番事业。
方山子传练习题

练习题
下列每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 一组是( 3分 ) A A. ①欲以此驰骋当世 ②其后以博学宏诃,授集贤殿正字 B. ①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② 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C. ①晚乃遁于光、黄间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 ①呼余宿其家 ②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吾其何择哉!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 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 侠之士都尊奉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 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 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才隐居在光州、黄州 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屋,吃素食,不 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 衣帽,徒步来往于山里,没有人认识他。人 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 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 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下列对有关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C A. 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 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 B. 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 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识选择 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行为表现来丰富其形象。 C. 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不遇”。但作者方 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约其辞。在 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 的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D. 这篇文章虽称作“传”,实际上只是粗线条地 勾勒了陈慥生活中的几个断面。作为人物传记,其 写法同欧阳修的《六一居士传》如出一辙。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 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 此?” (2)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 士。(3分)
2020高中语文 4.5《方山子传》同步练习同步导学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语文:4.5《方山子传》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阅读《方山子传》,完成1~5题。
1.“①弃车马,毁冠.服②见其所著.帽”中加点字的读音和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①ɡuàn帽子②zhù戴B.①ɡuān帽子②zhuó戴C.①ɡuàn戴着帽子②zhù穿的衣服D.①ɡuān戴着帽子②zhuó穿的衣服答案: B2.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①余既耸然.异之②他植者则不然.C.①晚乃遁于.光、黄间②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D.①呼余宿其.家②其.皆出于此乎解析:A.“而”:都是连词,表递进。
B.“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代词,这样。
C.“于”:介词,在/介词,比。
D.“其”:代词,他的/副词,大概,表推测。
答案: A3.下面四组中全都是具体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是( )①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④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⑥晚乃遁于光、黄间A.①②④⑤B.①③④⑤C.②④⑤⑥D.②③④⑥解析:①③是描述他的“侠”。
答案: C4.下列各项是对文章的分析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A.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
B.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
作者有意识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行为表现来丰富其形象。
C.尾段作者以疑问的口吻问方山子能否见到那些“阳狂垢污”的“异人”,从“岂山中之人哉!”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答案是否定的。
D.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不遇”,但他方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约其辞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的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高中语文方山子传专项测试同步训练4653

高中语文方山子传专项测试同步训练2020.03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韩愈《师说》)2,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不相同的一项是()A.咋舌/咋呼诘难/佶屈聱牙秕政/仳离哺育/逮捕B.蒙骗/蒙尘矫情/骄兵必败糟粕/琥珀佼好/娇妍C.提防/提醒溯源/横槊赋诗汰渍/沙碛祠堂/伺机D.妥帖/请帖谛听/瓜熟蒂落增加/憎恶缟素/竹篙3,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A.电动汽车能否真正解决汽车污染问题?环保型汽车的发展只有电动车一条出路吗?对于这些问题,目前仍是众说纷纭。
B.几棵弱小的莲子,就在这关注.期盼中慢慢长叶,开花,最后蔓延成片,被朋友喜称为“季荷”。
C.幼时读旧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爱其诗句之美,深恨没能亲自到杭州西湖去欣赏一番。
D.我不知道它是否真是全国最长(大连这座城市很独特,它有许多全国之最),但它所展现给我的,确是最新鲜.最独特的。
4,文言文阅读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
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
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
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
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
拜济丹阳太守。
民有诬告济为谋叛主率者,太祖闻之,曰:“蒋济宁有此事!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
此必愚民乐乱,妄引之耳。
”辟为丞相主簿西曹属。
关羽围樊、襄阳。
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
济说太祖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
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
”太祖如其言。
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
羽遂见禽。
文帝践阼,出为东中郎将。
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
”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
明帝即位,迁为中护军。
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济上疏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
”诏曰:“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
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现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
训练落实提升 23 推荐作品:方山子传 大铁椎传 同步训练试题

[基础巩固层]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园宅壮丽,与公侯等.等:等同B.稍壮,折节..读书折节:改变以往的志向行为C.将军强.留之强:尽力D.语类.楚声类:类别D[D项,类:像]2.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余既耸然.异之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C.晚乃遁于.光、黄间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D.呼余宿其.家其.皆出于此乎B[A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递进。
B项,都是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C项,介词,在;介词,向。
D项,代词,他的;语气词,表揣测。
]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B.但观之,慎弗声C.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D.余既耸然异之A[B项,“声”,名词作动词,出声;C项,“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痛快;D项,“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
]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希望通过读书施展自己的抱负,但始终没有得到朝廷的赏识重用。
(2)宋将军吓得不敢喘气儿,看着他们厮杀,两条腿直哆嗦,几乎要从土堡上掉下来。
[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虞悰,字景豫,会稽余姚人也。
高中语文 45(方山子传)同步练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新人教版 选修 试题

语文:4.5《方山子传》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阅读《方山子传》,完成1~5题。
1.“①弃车马,毁冠.服②见其所著.帽”中加点字的读音和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①ɡuàn帽子②zhù戴B.①ɡuān帽子②zhuó戴C.①ɡuàn戴着帽子②zhù穿的衣服D.①ɡuān戴着帽子②zhuó穿的衣服答案: B2.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①余既耸然.异之②他植者则不然.C.①晚乃遁于.光、黄间②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D.①呼余宿其.家②其.皆出于此乎解析:A.“而”:都是连词,表递进。
B.“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代词,这样。
C.“于”:介词,在/介词,比。
D.“其”:代词,他的/副词,大概,表推测。
答案: A3.下面四组中全都是具体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是( )①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④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⑥晚乃遁于光、黄间A.①②④⑤B.①③④⑤C.②④⑤⑥D.②③④⑥解析:①③是描述他的“侠”。
答案: C4.下列各项是对文章的分析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A.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某某一带,自得其乐。
B.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
作者有意识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行为表现来丰富其形象。
C.尾段作者以疑问的口吻问方山子能否见到那些“阳狂垢污”的“异人”,从“岂山中之人哉!”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答案是否定的。
D.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不遇”,但他方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约其辞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某某的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高中语文《方山子传》练习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方山子传》一、基础考查1.下列给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 .驰骋.(chěnɡ) 当.世(dānɡ) B .著.帽(zhù) 谪.居(zhé) C .奴婢.(bēi) 萧.然(xiāo) D .两骑.(qí) 精悍.(hàn) 解析:选A 。
B.“著”读“zhuó”;C.“婢”读“bì”;D.“骑”读“jì”。
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阳狂垢污 B .方山子傥见之与C .前十有九年D .鹊起于前解析:选D 。
A.“阳”通“佯”,假装。
B.“傥”通“倘”,或许;“与”通“欤”,语气词。
C.“有”通“又”。
3.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②心未老而.先衰 B.⎩⎪⎨⎪⎧①余既耸然.异之②他植者则不然.C.⎩⎪⎨⎪⎧①晚乃遁于.光、黄间②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①呼余宿其.家②其.皆出于此乎 解析:选A 。
都是转折连词。
B.①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②代词,这样。
C.①介词,在;②介词,比。
D.①代词,他的;②副词,大概,表推测。
4.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B .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C .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者D .使从事于其间解析:选A 。
为定语后置句,B 、C 、D 三项为状语后置句。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
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方山子传试题 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方山子传试题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一、基础训练1.根据课文内容填补词语。
(1)稍壮,,欲以此。
然终不遇。
(2),不与世相闻。
,,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3)余告之故。
,,呼余宿其家。
,而妻子奴婢皆有;余既耸然异之。
(4)今几日耳,,犹见于眉间,而岂哉?(5)然方山子,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
(6)皆,独来穷山中,此岂哉?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1)犹见于眉间( ) (2)前十有九年( ) (3)往往阳狂垢污( ) (4)方山子傥见之与()3.指出下加点词的用法并解释。
(1)闾里之侠皆宗.之( )(2)余既耸然异.之( ) (3)见方山子从.两骑( )(4)岁.得帛千匹( )(5)亦足以富.乐()(6)方山子怒.马独出()二、课堂练习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
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闾里之侠皆宗.之宗:推崇B.稍壮,折节..读书折节:改变志节、行为C.方山子傥.见之欤傥:或许D.欲以此驰骋..当世驰骋:纵马奔跑5.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其所著帽,方耸而.高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余既耸然.异之他植者则不然.C.晚乃遁于.光、黄间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D.呼余宿其.家其.皆出于此乎6.清代王文儒评此文说:“隐字侠字节乃一篇之主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山子传》同步训练泾川三中刘元春一、【基础积累】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注音写汉字:闾里/三闾大夫( ) 驰骋( ) 招聘( ) 逃遁( )岐亭/歧途( ) 庵居( ) 冠服( ) 著帽( )陈慥( ) 糙米( ) 矍铄/攫取( )化干戈为玉帛( ) 有的放矢( ) 剽悍( )( )勋阀( )( ) 垢污( ) 诟病( ) 奴婢( )血气方gāng() 吞声zhízhú()( )含gòu()忍辱头悬梁,zhuī()刺gǔ()hù( )恶不悛自jīn( )功伐chēn( )怪交通zhào( )事切中肯qìng( ) 独辟xī()径越zǔ( )代páo( )jué( )择与世永jué( ) gòu()骂二、【基础夯实】1.加点词读音解释正确的是()A.弃车马,毁冠服guàn,帽子B.见其所著帽zhù,戴C.晚乃遁于光、黄间dùn,隐居D.庵居蔬食sì,给……吃2.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方山子怒.马独出 (使马怒,即纵马向前)B.方山子亦矍然.. (吃惊注视的样子)C.余既耸.然.异之 (通"悚",惊奇)D.方山冠之遗像.. (死者的相片)3.对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稍壮,折节(改变以往的志向和行为)读书B.环堵(环绕房屋的院墙)萧然,而妻子奴婢C.使酒(因酒使性,嗜酒)好剑,用财如粪土D.往往阳狂(假装疯癫)垢污,不可得而见4.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皆弃不取,独来穷.(穷僻、偏僻)山中B.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精明强干)C.方山子傥.(倜傥)见之欤D.欲以此驰骋..(放开手脚干一番事业)当世5.对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解释错误的一项()A.闾里之侠皆宗.之(以为宗,尊奉,推崇,意动用法)B.余既耸然..异之(对……感到惊奇,意动用法)C.见方山子从.两骑(跟随)D.岁.得帛千匹(每年,名作状)6.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晚乃.遁于光、黄间②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B.①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②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C.①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②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D.①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②然今卒困于.此7.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②何为而.在此B.①欲以.此驰骋当世②亦足以.富乐C.①晚乃遁于.光、黄间②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D.①呼余宿其.家②其.皆出于此乎8.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②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B.①余既耸然异.之②余闻光、黄间多异.人C.①使.从事于其间②使.骑逐而射之D.①见方山子从两骑.②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9.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古今一致的一项是()A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乎 C 而妻子奴婢皆有.. B 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自得..有田,岁得帛千匹..之意 D 河北10.对加点词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籍独.不愧于心乎②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③用财如.粪土④纵一苇之所如.A.“独”“如”都相同。
B.“独”相同,“如”不同。
C.“独”不同,“如”相同。
D.“独”“如”都不同。
11.对加点词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然.终不遇②余既耸然.异之③环堵萧然.④此岂无得而然.哉A.①④不同,②③不同B.①④不同,②③相同C.①④相同,②③相同 D.①④相同,②③不同1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晚乃遁于.光、黄间②于.是项王乃上马骑B.①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②其贤不及.孔子C.①余谪居于.黄②多于.在庾yǔ之粟sù粒D.①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②臣之所好者道也.1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A.呼余宿其家B.犹见于眉间C.往往阳狂垢污D.前十有九年14.下列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吾尝跂而.望矣B. 过岐亭,适见焉.激于义而死焉.者也C.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D. 欲以.此驰骋当世以.勇气闻于诸侯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方山子并不是姓方名山子,而是姓陈名慥字季常,因为他所戴的帽子,帽顶呈方形高高耸起,很像古代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式,所以人们称他为方山子。
B.方山子从小仰慕游侠朱家、郭解的人品,因此一心想当游侠来"驰骋当世",但是始终没有机会,因而心灰意冷,晚年就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不再与世人交往了。
C.本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方山子蔑视富贵的精神的赞扬,以及对他的隐居生活的向往,暗含作者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当时被贬官的心境是一致的。
D.本文写游侠使人感到豪气逼人,写隐居让人觉得沉静如水,人物面貌毕肖神似,表现出作者描写人物形象的高超艺术。
16.方山子的一生可用“侠”“隐”两字来归纳,下面各句编为四组,均能表现其“侠”的一组是()①闾里之侠皆宗之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④怒马独出,一发得之⑤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⑥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A.①③④⑤B.②③④⑥C.①④⑤⑥D.②③⑤⑥17. 清代王文儒评此文说:“隐字侠字节乃一篇之主脑。
”请选出下面四组中全都具体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①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④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⑥晚乃遁于光、黄间A.①②④⑤B.①③④⑤C.②④⑤⑥D.②③④⑥18.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方山子,姓陈名慥,字季常。
B. “山中人莫识也”和“独来穷山中”的两个“山中”所指的地方相同。
C.“岐亭”是镇名,“岐山”是山名,岐亭在岐山上。
D. “河北有田”中的“河北”,指黄河以北。
1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慥少年即有安邦治国的大志,但是不被朝廷重用,只好隐居光州和黄州的山间。
B.陈慥在隐居期间,住草屋,吃素食,家里什么都没有,清静冷落,但却生活得怡然自乐。
C.陈慥本来有条件做官,更有条件过富足享乐的生活,但他偏偏隐居山间。
一般人对此很难理解。
D.本文为陈慥作传,颂扬他任侠隐居不仕,也委婉地传递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和人生态度。
20.作者说“余既耸然异之”的原因是()A.“少时慕朱家、郭角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B.“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C.“俯而不答,仰而笑”,“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D.“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2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方山子“壮有大志,晚乃归隐”的一组是()①闾里之侠皆宗之②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③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④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⑤所著帽,方屋而高⑥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⑦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⑧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A.①⑤B.②③C.④⑥D.⑦⑧22.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A.方山子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
B.方山子出身贫寒,但凭自己的能力,受到时人尊敬,本可享受荣华宝贵,但他弃之不取,宁可居山野,自得其乐。
C.作者记起十九年前的方山子,正当年少血气方刚,一身侠气,如今已是晚年,失去了旧时的威武豪放之气,成为山中淡泊的异人。
D.作者贬居黄州,与方山子不期而遇,当方山子了解到作者“所以至此”,不答而笑,接着作者写方山子的家境,以及其家人的“自得之意”,突出了方山子甘愿隐遁贫贱的品格。
2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方山子世有勋阀,可以做官。
但他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加之穿戴奇特,“所著帽,方屋而高”,因此被人们称为方山子,而当了隐士。
B.方山子少时慕游侠,别人也把他当游侠看待;壮时折节读书,欲施展抱负,然而终不遇时,以致愤世嫉俗,走上了归隐之路。
C.听到作者被贬黄州的缘故后,方山子“俯而不答,仰而笑”,含蓄地表现了他对作者的理解、同情,以及对排挤苏轼的奸邪小人的蔑视。
D.方山子弃富贵而就贫贱,弃功名而甘寂寞的可贵品质,对正遭贬谪的苏轼触动很大。
本文寄托了作者的身世之感和对友人的知音之情。
2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阐述正确的一项是()A.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
B.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
作者有意识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行为表现来丰富其形象。
C.尾段作者以疑问口吻问方山子能否见到那些“阳狂垢污”的“异人”,从“岂山中之人哉”这句中可以看出,答案是否定的。
D.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不遇”。
但他方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约其辞。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的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2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好的文章表意,常采用暗示的手法,如本文中“俯而不答,仰而笑”,写的是陈慥有无限感慨,可是没有明说,留待读者自己去体会。
这样写,留有余地,表现力却更强。
B.文章最后写“光、黄间多异人”,而自己却“不可得而见”,于是推测方山子或许可以看到他们,从这可以看出作者并没有将方山子归于“异人”一类。
C.本文与一般传记不同,不是以陈慥的经历为线索,而是以自己的观感为线索,这样写,内容就显得更真实,更富于情趣。
D.文中描写陈慥的语句,简洁而生动,能够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26.下列对原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并没有像一般传记记叙人物的姓氏、家世,而是概括了人物自少年、壮年到晚年的生活经历。
B.文章交代了方山子是因宦途失意无官可做而隐居,这一点同大多隐居者没有区别。
C.文章写故友重逢,补充了能突出人物精神风貌的细节。
“俯而不答,仰而笑”就是其中极精彩的一笔。
D.文章表彰了方山子淡泊自守的高洁品德,作者借此流露出同为不遇的感慨。
2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方山子是个隐士,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
文中几次写他的一些旧时往事,作者有意识地通过前后两种生活的对比来丰富其形象。
B. 作者描写自己与方山子一起射猎和论兵的情景,旨在表现方山子并非真正的隐逸之士,随时预备驰骋于当世。
C. 末段以光、黄间其他"阳狂垢污"的异人来衬托方山子,也蕴藉地表达了作者对方山子及其同类异人的生活的向往。
D.作者与方山子之间有微妙的情感联系,"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一句与苏轼被贬黄州相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