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子传 文言知识总结(附答案)
《方山子传》文言知识挖空练习及答案
方山子传【宋】苏轼方山子,光、黄间隐人..(隐士)也(句式:判断句)。
少时慕.(仰慕)朱家、郭解为人..(乡里)之侠皆宗.(意动,以……为尊,尊奉)..(指做人处事的态度),闾里之。
稍.(逐渐,渐渐)壮,折节....(改变以往的志向行为)读书,欲以.(凭借)此驰骋(施展才学抱负)当世,然终不遇..(不被重用)(句式:被动句)。
晚乃遁.(隐居)于光、黄间(句式:状语后置句),曰岐亭。
庵.(名状,在草房)居蔬食..(名状,以蔬菜为食)(句式:宾语前置句),不与世相闻.(交往);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句式:省略句),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遗留下来的样子)乎?”因.(于是)谓之方山子。
余谪.(贬官)居于黄,过岐亭,适.(恰好)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句式:判断句),何为而在此(句式:宾语前置句)?”方山子亦矍然..(吃惊注视的样子),问余所以..(……的原因)至此者,余告之故。
俯.(低头)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句式:省略句)。
环堵..(清冷,空荡),..(四墙,指屋中)萧然而妻子..(妻子儿女)奴婢皆有自得之意.(神色)。
余既耸然..(私下里想)方山..(惊奇的样子)异.(意动,认为……奇异)之,独念子少时,使酒..(因酒使性)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有.(通“又”)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使动,使跟从,带领)两骑,挟二矢,游西山(句式:省略句)。
鹊起于前(句式:状语后置句),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方山子怒.(形动,策马使奋起)马独出,一发.(射箭)得之。
因.(于是)与余马上..(马背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通“现”,显现)于眉间(句式:状语后置句),而岂.(怎么,难道)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任职)于..(功勋之家),当.(应当)得官。
使.(假使)从事其间,今已显闻..(显达闻名)。
方山子传 重点字词
方山子传一.通假1前十有九年犹见于眉间往往阳狂垢污二.一词多义123三.古今异义1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问余所以至此者)3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古:妻子儿女4与余马上论用兵(古:在马背上5使从事于其间(古:任职)四.词类活用(划词,归类,释义)1闾里之侠皆宗之庵居蔬食3耸然异之方山子从两骑5岁得帛千匹亦足富乐五.解释句中加线词1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2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方山子亦矍然3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方山子傥见之欤?一.通假1扣其乡及姓字(扣)通(叩)(义:询问)二.一词多义1许:何许人地方长丈许大约三.古今异义1七省好事者皆来学(古:喜欢此事 /今:多事) 2窗户皆闭(古:门窗 /今:窗)3力请客(古:请求客人做某事 /今:【宴请)四.词类活用(划词,归类,释义)1不快吾意使动使……畅快 2贼二十余骑四面集名状从四面3慎弗声动化出声 4而腰多白金动化腰缠 5不冠不袜戴帽空袜五.解释句中加线词1 有健啖客,貌甚寝2 言讫不见但观之 3祸且及汝贼能且众吃丑陋完只将并且4宋将军故自负 5 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本来自认为了不起闭气,抑制信呼吸腿发抖判断成语使用正误。
他爱好广泛,喜欢安静的棋类活动,对热闹的纸牌游戏也来者不拒;欣赏通俗感性的流行歌曲,对庄重恢宏的交响乐也甘之如饴。
错误张酺,以论难(辩论)当(符合)意(心意),赐车马衣裳。
酺为人质(质朴、朴实)直,守经(正道)义,数有匡正(扶正、救助)之辞。
盗徒皆饥寒佣保(雇工),何足穷(穷尽)其法乎!元和二年,东巡狩(巡察、出巡),幸东郡。
赏赐殊特,莫不沾洽(恩惠普施)。
乘舆(皇帝)缟素(穿素服)临吊。
其(一定)无起祠堂。
在汉代三公指:(大司马)(大司空)(大司徒)郭解为人短小精悍(身材矮小,精明能干),不饮酒。
少时阴贼(阴险残忍),慨(愤怒)不快意,身(亲自)所杀甚众。
及解年长,更折节(改变志向)为俭(通“检”,约束),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希望)。
《方山子传》阅读附答案及其翻译
(五)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
(17分)方山子传宋·苏轼①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②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
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③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④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⑤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
方山子傥见之与!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4分)(1)晚乃遁于光、黄间(2)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3)往往阳狂垢污(4)方山子傥见之与18.把文中的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5分)19.下列各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因谓之方山子。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B.俯而不答,仰而笑。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C.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D.余既耸然异之。
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20.文章多处以对比手法来彰显方山子之“异”,请概括。
(3分)①少年侠气而晚年避世②③21.联系全文,体会苏轼为方山子作传的用意。
(2分)参考答案:(五)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
(17分)17.(4分)(1)隐居(2)吃惊的样子(3)同“佯”,假装(4)或许18.(5分)(他)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所以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奉他。
方山子传文言文阅读-翻译及答案演示教学
方山子传文言文阅读-翻译及答案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 )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 )蔬食( ),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 ),问余所以( )至此者。
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 )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因( )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
使( )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闾里之侠皆宗.之宗:尊奉B.方山子从两骑从:跟从C.方山子亦矍然矍然:吃惊注视的样子。
D.方山子怒马独出怒马:鞭马使奋起5.下列用/给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B.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C.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D.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
《方山子传》阅读附答案
《方山子传》阅读附答案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1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2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
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注释:①〔朱家、郭解〕西汉著名游侠,《史记.游侠列传》详载二人事迹。
②〔方山冠〕古代的一种帽子。
汉时为祭祀宗庙时乐工舞女所戴。
唐宋时隐士多戴这种形状的帽子。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闾里之侠皆宗之宗:尊奉B.折节读书折:改变C.方山子亦矍然矍然:欣喜的样子D.往往阳狂垢污阳:通佯,假装5.C/矍然:吃惊注视的样子。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欲以此驰骋当世乃分其骑以为四队B 犹见于眉间多于周身之帛缕C 而其家在洛阳与其骑会为三处D 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是何楚人之多也6.C/A.介词,凭借;介词,把。
B.介词,在;介词,表比较。
C.均为代词,他的。
D.助词,的;代词,这,这么。
7.下列用/给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方山子传》翻译及阅读答案
《方山子传》翻译及阅读答案问题补充:文: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①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②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③问余所以至此者。
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九年,余在歧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选自《古文观止·方山子传》作者)【注】①朱家、郭解:二人都是西汉时的游侠,喜替人排忧解难。
②方山冠:汉代祭祀宗庙时乐舞者所戴的一种帽子,唐宋时,隐者常喜戴之。
③矍然:吃惊的样子。
参考译文: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
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奉他。
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
到了晚年才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
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
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来往于山里,没有人认识他。
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
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住在这里的呢?”方山子也惊讶地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
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
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
就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曾是个嗜酒弄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
十九年前,我在岐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
方山子传文言文阅读-翻译及答案
方山子传二.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2)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3)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答案:一.1、闾里:乡里。
2、宗:尊奉。
3、折节:改变以往的志向行为。
4、使酒:酗酒任性。
5、怒马:使马怒,即纵马向前。
6、傥:或许。
7、勋阀:功勋和世袭门阀。
8、等:等同,相类似。
9、阳狂:假装疯癫。
阳,通“佯”,假装。
10遁:隐居二.⑴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
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为什么会住在这里呢?”(采分点:“谪”、“适” 、句式各1分,句意通顺1分。
)⑵于是,他就在马上跟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
(采分点:“马上”、“谓”各1分,语句通顺1分。
)⑶(他)都放弃不要了,偏偏要来到这荒僻的山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这样的吗?或这难道是因为他一无所得才这样的吗?(采分点:“穷”、“然”、反问语气各1分。
)译文: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
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奉他。
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凭借这来驰名当代,但是始终不得志。
到了晚年才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隐居。
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
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在山里来往,没有人认识他。
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因贬官在黄州居住,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恰好碰见了他。
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为什么会住在这里的呢?”方山子也很惊讶,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
我告诉了他原因,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
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我已经对此感到十分惊异,私下里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嗜酒弄剑,挥金如土。
方山子传知识点总结
方山子传知识点总结苏轼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识记本文文言实词、虚词意思,归纳文言知识点。
了解作者。
过程与方法:体会本文构思——“文似看山不喜平”的精巧与奇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方山子狂放的精神实质。
教学重点:体会本文构思——“文似看山不喜平”的精巧与奇特。
教学难点:理解方山子狂放的精神实质。
教学方法:自读法、分析法、引导法。
知人论世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
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
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
作者选择某人作为传主,一定是对方的身上有着某些令他特别感兴趣的东西,方山子弃荣利功名而自甘淡泊贫贱的行动,对大难不死的苏轼有不少的触动,作者结合自己当时被贬黄州的处境,于文字之外,又寓有自己之情,是借他人之酒浇自己胸中之块垒。
写方山子未尝不是自悲不遇,本文可以说是作者在黄州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苏东坡在黄冈有个好友陈慥,字季常,号方山子。
他们两人的爱好差不多,都喜欢游山玩水,写诗作赋,喜欢研究佛教的道理,还喜欢在一起饮酒。
他们饮酒的时候,都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请来一些美女,在一边歌舞助兴。
可是陈慥的夫人柳月娥很爱吃醋,很不满意陈慥的行为,尤其不满意的就是陈慥喝酒时找美女来斟酒夹菜,跳舞唱歌。
有时,美女们正唱着歌、跳着舞,柳氏就来了,把美女们全都赶走,后来,陈慥跟苏东坡两人在喝酒的时候,就不敢找美女来陪酒了。
一天晚上,苏东坡又到陈慥家来。
两个人一边喝着酒,一边谈佛论道。
两人讲来讲去,越讲越泄气。
陈慥说:"我们两个讲来讲去,把情绪搞坏了。
我知道有两个美女唱得非常好,今晚干脆请她们给咱们唱两首歌。
(实用)《方山子传》
我爱语文
2:为什么方山子听了苏轼的遭遇后,表现出“ 俯而不答,仰而笑”的情态和“呼余宿其家”的 做法? 看惯了世道的黑暗腐败,见怪不惊;
含蓄地对作者的理解、同情;
对打击诬蔑苏轼的那些奸邪小人的蔑视。 邀请作者住宿在自己破旧的家里,让作者感受 远离政治的安宁、和谐、美好。 蕴涵了多少人生的沧桑与感慨!
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
我爱语文
2:为什么方山子听了苏轼的遭遇后,表现出“ 俯而不答,仰而笑”的情态和“呼余宿其家”的 做法?
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
我爱语文 第三段
意动,感到奇怪 私下 想起 饮酒 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 惊奇的样子 又 ,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 使动:使…从,随从 状语后置:在前方 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 未能射中 箭 趁机 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 离现在才几日子啊 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 精明强干 通现,出现 岂…哉?表反问:怎么是…呢? 悍hàn之色, 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往往阳狂垢污 (“阳”通“佯”,假装)
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
我爱语文
2、古今异义 遗像 古义:老样式(都指衣冠等)。
今义:人死后留下的画像或照片。 环堵萧然 (古义:指墙。今义:堵塞)
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古义:妻子和女儿。今义:妻子)
折节读书
(古义:改变作风。今义:为两个不同的词)
使从事于其间 古义:任职,担任职务。
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
我爱语文
怪异 通"佯",假装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 或许 句末语气助词 方山子傥见之欤?
《方山子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方山子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方山子传》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
文章通过对苏轼与方山子的相遇与相交,了解他的人生经历,通过对这些人生经历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方山子特立独行性格和人生取向的赞赏。
【原文】方山子,光、黄①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②为人,闾里③之侠皆宗④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⑤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⑥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
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⑦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有九年⑧,余在歧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⑨独出,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富乐。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
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⑩见之欤?【注释】① 光、黄:即光州和黄州。
光州和黄州邻接,宋时同属淮南西路。
② 朱家、郭解:二人都是西汉时的游侠,喜替人排忧解难。
③ 闾里:乡里。
④ 宗:推崇,归附。
⑤ 方山冠:汉代祭祀宗庙时乐舞者所戴的一种帽子。
唐宋时,隐者常喜戴之。
⑥ 谪:降职。
苏轼是在元丰三年(1080年)贬到黄州的。
黄:今湖北黄冈。
⑦ 使酒:酗酒任性。
⑧ 前十有九年:即嘉祐八年(1063),作者任凤翔府签判。
⑨ 怒马:使马怒,即纵马向前。
⑩ 傥:倘或。
歧山:地名,指风翔。
4. 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 ①欲以此驰骋当世②其后以博学宏诃,授集贤殿正字B. ①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② 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C. ①晚乃遁于光、黄间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 ①呼余宿其家②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
方山子传
解析:
1.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若推 辞则受道德上的、良心上的谴责。
2.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 别人。(强调责任不能推脱,如果推诿 了,会受到制度、法律的制裁。)
3.当仁不让: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 主动去做,不推辞,不退让。
A.他在新作《世界史》的前言中系统地阐述了 世界是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观念,并将相关理 论在该书的编撰中得到实施。
第二段 适:恰好 焉:第三人称代词,他 所以:……的原因 堵:墙,内壁 萧然:萧条、空荡的样子 自得:怡然自乐 、自足 异:意动用法,以…为异,译为“认为…很奇怪 ”
3.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译文: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季常啊,为什么 会到这里来了呢? 4.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译文: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招呼我 住到他家去。 5.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 既耸然异之。
①医疗质量是关系到病人生命安危的大事,救死
扶伤是医务人员
的天职。
②中国传统的严父慈母型的家庭关系,常令父亲
们
地承担起教育子女的义务。
③在全国比赛中屡获金奖的我省杂技团, 地承担了这次出国演出任务。
A.当仁不让 责无旁贷 义不容辞
B. 责无旁贷 义不容辞 当仁不让
C.义不容辞 责无旁贷 当仁不让
D.义不容辞 当仁不让 责无旁贷
译文: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 仆都显出怡然自足的样子,我对此感到十分 惊异。
思考:为什么方山子听了苏轼的遭遇后, 表现出“俯而不答,仰而笑”的情态?
参考:这表现了方山子对于黑暗腐败的世道 的熟悉,因为他是过来人,所以见怪不惊。 又含蓄地表现了他对作者的理解、同情以及 对打击诬蔑苏轼的那些奸邪小人的蔑视。所 以笑过之后邀请作者住宿在自己破旧的家里, 让作者自己感受远离政治的安宁,既是同病 相怜,亦是志同道合。这一处描写渲染了其 隐士的特征,笑声中蕴含着多少人生沧桑与 感慨!
方山子传文言文阅读-翻译及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 )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 )蔬食( ),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 ),问余所以( )至此者。
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 )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因( )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
使( )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闾里之侠皆宗.之宗:尊奉B.方山子从两骑从:跟从C.方山子亦矍然矍然:吃惊注视的样子。
D.方山子怒马独出怒马:鞭马使奋起5.下列用/给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B.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C.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D.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
他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
方山子传文言文阅读-翻译及答案
方山子传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译文: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
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奉他。
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凭借这来驰名当代,但是始终不得志。
到了晚年才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隐居。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
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在山里来往,没有人认识他。
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我因贬官在黄州居住,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恰好碰见了他。
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为什么会住在这里的呢?”方山子也很惊讶,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
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我告诉了他原因,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
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我已经对此感到十分惊异,私下里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嗜酒弄剑,挥金如土。
十九年前,我在岐山,见到方山子使两名骑马随从跟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
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
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方山子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方山子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方山子传》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
文章通过对苏轼与方山子的相遇与相交,了解他的人生经历,通过对这些人生经历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方山子特立独行性格和人生取向的赞赏。
【原文】方山子,光、黄①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②为人,闾里③之侠皆宗④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⑤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⑥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
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⑦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有九年⑧,余在歧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⑨独出,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富乐。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
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⑩见之欤?【注释】① 光、黄:即光州和黄州。
光州和黄州邻接,宋时同属淮南西路。
② 朱家、郭解:二人都是西汉时的游侠,喜替人排忧解难。
③ 闾里:乡里。
④ 宗:推崇,归附。
⑤ 方山冠:汉代祭祀宗庙时乐舞者所戴的一种帽子。
唐宋时,隐者常喜戴之。
⑥ 谪:降职。
苏轼是在元丰三年(1080年)贬到黄州的。
黄:今湖北黄冈。
⑦ 使酒:酗酒任性。
⑧ 前十有九年:即嘉祐八年(1063),作者任凤翔府签判。
⑨ 怒马:使马怒,即纵马向前。
⑩ 傥:倘或。
歧山:地名,指风翔。
4. 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 ①欲以此驰骋当世②其后以博学宏诃,授集贤殿正字B. ①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② 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C. ①晚乃遁于光、黄间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 ①呼余宿其家②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
《方山子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方山子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方山子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1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2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
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注释:①〔朱家、郭解〕西汉著名游侠,《史记·游侠列传》详载二人事迹。
②〔方山冠〕古代的一种帽子。
汉时为祭祀宗庙时乐工舞女所戴。
唐宋时隐士多戴这种形状的帽子。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闾里之侠皆宗之宗:尊奉B.折节读书折:改变C.方山子亦矍然矍然:欣喜的样子D.往往阳狂垢污阳:通“佯”,假装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欲以此驰骋当世乃分其骑以为四队B.犹见于眉间多于周身之帛缕C.而其家在洛阳与其骑会为三处D.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是何楚人之多也12.下列用“/”给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B.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8课方山子传讲义+精练含解析粤教版唐宋散文蚜
第8课 方山子传1.一词多义(1)谓⎩⎪⎨⎪⎧因谓.之方山子:叫、称呼,动词自谓.一世豪士:认为,动词(2)而⎩⎪⎨⎪⎧俯而.不答:连词,表承接使骑逐而.射之:连词,表修饰方屋而.高:连词,表并列(3)之⎩⎪⎨⎪⎧而岂山中之.人哉:的,结构助词余既耸然异之.:他,代词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这,指示代词2.词类活用(1)余既耸然异.之:意动用法,认为……很奇怪。
(2)见方山子从.两骑:使动用法,使……跟从。
(3)岁.得帛千匹:名词作状语,每年。
3.文言句式(1)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判断句,……也。
(2)何为而在此:宾语前置句,“何为”即“为何”。
(3)呼余宿其家:省略句,“呼余宿(于)其家”。
4.翻译下列句子(1)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译文:他家四壁萧然无一物,但他的妻子、儿女及奴婢都带着自足的神色。
(注意“而”和“妻子”的对译)(2)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译文:(但)他都舍弃不取,独独到这荒僻的山里隐居,这难道是无缘无故而能如此的呢?(注意“穷”的对译和反问语气的翻译)一、结构图解异⎩⎪⎨⎪⎧1.少年侠义,晚年隐逸2.安于贫困,乐于隐逸3.少年意气,精悍犹存4.足以富乐,皆弃不取5.光、黄异人,傥见之与二、中心主旨本文为方山子立传,抓住方山子异于常人的特点,写他少年的意气风发和晚年的闲适安贫,突出了方山子特立独行的个性,同时流露出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1.第二、三段以今昔两次邂逅作对比,指出方山子并非寻常的隐逸之辈,两次邂逅所见有何不同?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二段写道:“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这一次邂逅,表现了方山子对于黑暗腐败的世道的熟悉,因为他是过来人,所以见怪不怪。
方山子传高考知识点总结
方山子传高考知识点总结
1. 人物分析
《方山子传》中的人物较多,主要包括方山子、柳家星、曹丰二、孙立世等。
方山子是故事的主角,他是一个有道德勇气的年轻人,也是一名具有超自然能力的道士。
柳家星是一个性格顽劣的年轻人,他和方山子之间的矛盾构成了故事的主要冲突。
曹丰二是一个蛊惑人心的阴险人物,他对柳家星进行诱导,使得柳家星误入歧途。
孙立世是一个正直善良的人,他在故事中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 情节分析
《方山子传》以方山子与柳家星之间的恩怨为主线,强调了善恶对立的道德观念。
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包括方山子与柳家星之间的初次相遇、柳家星被曹丰二蛊惑、方山子与柳家星之间的正邪对决等。
这些情节在故事中交错发展,通过各种矛盾冲突的相互作用,最终呈现出一个以善良与邪恶斗争为主题的故事。
3. 主题分析
《方山子传》的主题主要包括善恶对立、正邪斗争、道德观念和人性的探讨等。
故事通过方山子与柳家星之间的命运交错,呈现了善恶对立的不同表现形式。
同时,故事还通过方山子与柳家星的冲突,寓意了正邪斗争的结果,赞扬了善良的品质。
此外,故事还对人性进行了深入探讨,揭示了人性中的复杂和矛盾性。
总结:《方山子传》是一部古代小说,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了解和掌握《方山子传》对于高考考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涉及了古代文学、道德观念和人性探讨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考生应该通过分析人物、情节和主题,深入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为高考文学类题目的答题做好充分的准备。
方山子传文言知识总结(附答案)
《方山子传》文言知识总结一、通假字1.往往阳.狂垢污:通“____”,____________2.前十有.九年:通“____”,____________3.犹见.于眉间:通“____”,____________二、古今异义1.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人死后留下的画像或照片2.环堵.萧然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堵塞3.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妻子4.使从事..于其间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指投身到事业中三、一词多义1.闻: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____________)使从事于期间,今已显闻(____________)2.异:余既耸然异之(____________)余闻光、黄间多异人(____________)3.使:使从事于期间,今已显闻(____________)使骑逐而射之,不获(____________)4.而:方耸而高(____________)何为而在此(____________)俯而不答,仰而笑(____________)环堵萧然,而奴婢妻子皆有自得之意(____________)使骑逐而得之(____________)5.因:因谓之方山子(____________)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____________)四、词类活用(指出活用现象,并解释)1.余既耸然异.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庵.居蔬.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岁.得帛千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见方山子从.两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方山子怒.马独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特殊句式1.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____________)2.见方山子从两骑(____________)3.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____________)4.何为而在此(____________)5.鹊起于前(____________)6.呼余宿其家(____________)六、重点词语解释1.闾里之侠皆宗.之_________2.折节..读书_________3.然终不遇._________4.晚乃遁.于光、黄间_________5.过岐亭,适.见焉_________6.方山子亦矍然.._________ 7.挟二矢._________8.一发.得之_________9.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________10.园宅壮丽,与公侯等._________11.方山子傥.见之欤_________七、重点句子翻译1.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方山子传文言文阅读 翻译及答案
方山子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
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1. 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①欲以.此驰骋当世②其后以.博学宏诃,授集贤殿正字B. ①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②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C. ①晚乃遁于.光、黄间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 ①呼余宿其.家②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
吾其.何择哉!2.下面四组中全都是具体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①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④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⑥晚乃遁于光、黄间A. ①②④⑤B. ②④⑤⑥C. ①③④⑤D. ②③④⑥3. 下列对有关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山子传》文言知识总结
一、通假字
1.往往阳.狂垢污:通“____”,____________
2.前十有.九年:通“____”,____________
3.犹见.于眉间:通“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今异义
1.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
..乎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人死后留下的画像或照片
2.环堵.萧然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堵塞
3.而妻子
..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妻子
4.使从事
..于其间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指投身到事业中
三、一词多义
1.闻: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____________)
使从事于期间,今已显闻(____________)
2.异:余既耸然异之(____________)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____________)
3.使:使从事于期间,今已显闻(____________)
使骑逐而射之,不获(____________)
4.而:
方耸而高(____________)
何为而在此(____________)
俯而不答,仰而笑(____________)
环堵萧然,而奴婢妻子皆有自得之意(____________)
使骑逐而得之(____________)
5.因:
因谓之方山子(____________)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____________)
四、词类活用(指出活用现象,并解释)
1.余既耸然异.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庵.居蔬.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岁.得帛千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见方山子从.两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方山子怒.马独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特殊句式
1.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____________)
2.见方山子从两骑(____________)
3.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____________)
4.何为而在此(____________)
5.鹊起于前(____________)
6.呼余宿其家(____________)
六、重点词语解释
1.闾里之侠皆宗.之_________
2.折节
..读书_________
3.然终不遇._________
4.晚乃遁.于光、黄间_________
5.过岐亭,适.见焉_________
6.方山子亦矍然
.._________ 7.挟二矢._________
8.一发.得之_________
9.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________
10.园宅壮丽,与公侯等._________
11.方山子傥.见之欤_________
七、重点句子翻译
1.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通假字
1.往往阳.狂垢污:通“佯”,假装
2.前十有.九年:通“又”,连接整数与零数
3.犹见于眉间:通“现”,显现
二、古今异义
1.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
..乎
古义:遗留的样式。
今义:人死后留下的画像或照片
2.环堵.萧然古义:指墙。
今义:堵塞
3.而妻子
..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古义:妻子和女儿。
今义:妻子
4.使从事
..于其间古义:从事政事。
今义:指投身到事业中
三、一词多义
1.闻: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交往)
使从事于期间,今已显闻(出名)
2.异:余既耸然异之(对……感到奇怪)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与众不同的)
3.使:使从事于期间,今已显闻(假使)
使骑逐而射之,不获(让)
4.而:
方耸而高(表并列)
何为而在此(表转折)
俯而不答,仰而笑(表修饰)
环堵萧然,而奴婢妻子皆有自得之意(表转折)
使骑逐而得之(表承接)
5.因:
因谓之方山子(于是)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借机)
四、词类活用
1.余既耸然异.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异)
2.庵.居蔬.食(名词作状语;以庵为居,以蔬菜为食)
3.岁.得帛千匹(名词作状语,每年)
4.见方山子从.两骑(使动用法,使……跟从)
5.方山子怒.马独出(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策马使奋起)
五、特殊句式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判断句)
见方山子从两骑(省略句,省略主语)
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判断句)
何为而在此(宾语前置)
鹊起于前(状语后置)
呼余宿其家(状语后置,省略句)
六、重点词语解释
12.闾里之侠皆宗.之:尊奉
13.折节
..读书:改变以往志向
14.然终不遇.:受到赏识
15.晚乃遁.于光、黄间:隐居
16.过岐亭,适.见焉:正好
17.方山子亦矍然
..:.吃惊注视的样子18.挟二矢.:箭
19.一发.得之:射箭
20.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应当
21.园宅壮丽,与公侯等.:等同
22.方山子傥.见之欤:或许,可能
七、重点句子翻译
1.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要以此来驰名当代,然而始终没有得到重用的机会。
2.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3.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我在岐山,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随从,挟着两支箭,在西山游猎。
4.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至今才过了多少日子啊,那精明强干的神色仍隐隐出现在眉宇之间,这怎么会是一般的山中隐士呢!
5.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然而方山子家里世代功勋,应该得到官位,如果让他从事政事,到现在早有显赫的名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