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备课要抓住十个关键点

合集下载

备课、上课把握的关键点

备课、上课把握的关键点

备课、上课把握住几个“关键点”
一、备课
1.模式。

尽可能全部用“六环节”,当然不是绝对的。

2.目标。

要有明确、可测的三维目标和目标达成,特别是情感目标。

3.手段。

学案辅助为主,适当运用黑板(检查上节所学,展示基础训练)和多
媒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整合知识,补充资源)。

4.思路。

提倡问题导学,备课要在问题设计上下功(问题要有层次性,呈现问
题由浅入深,探究问题一定要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
二、上课
1.激励。

科学地调动学生,通过教师的肢体语言、激励语言艺术地煽情,通过明确的评价手段,如:男生女生大比拼,小组夺红旗等达到主体充分参与的目的。

2.节奏。

大容量,快节奏,打铃立即结束,切忌拖堂。

3.理念。

面向全体,评价规则可以这样规定:每位学生都要勇于和善于把握自主站立答的机会,自主站立答每人最多只能有3次抢答机会,所以平时回答问题积极的学生要挑战难题,把回答容易题的机会让给其他同学。

三、强调
1.处理好多媒体、学案与板书的关系。

用多媒体、学案的同时,板书什么,课前应该做到心中有数。

2.提前与县教研员谈话,虚心听取并接受上一次在县讲课时教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更好地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

3.提前在自己班级操练,操练时可请同科教师或学校领导听课,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

培训师:备课把好十道关!

培训师:备课把好十道关!

培训师:备课把好十道关!培训师:备课把好十道关!备课把好十道关:之一经常有咨询师尤其是年轻的培训师向我咨询:“如何才能备好课?”我觉得这是一个既带有普遍性又带有特殊性的问题,也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普遍性是说很多培训师的确被这个问题所困惑;特殊性是说每个培训师都有自己备课的思路和习惯;见仁见智是说大家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并不一致。

不过,就其备课的基本规律而言还是可以找出一些带有共性的东西,根据本人的经验归纳起来就是必须要把好“十道关口”。

今天,我们先来交流第一关:审定课题,聚焦思考。

培训课题(主题)是全部培训内容的旗帜,必须做到鲜明、准确、高扬。

课题(主题)准确了,就会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培训内容也就很容易集中。

因此,一定要先审定课题,课题审定之后,就要聚焦思考这面主题旗帜之下的相关子题目,子题目一定要围绕主题转,不然的话,就会出现挂羊头卖狗肉、东拉西扯的现象。

在培训课题上存在的问题很多,主要有:一是跑题现象严重。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文不对题的培训大纲,比如,有一份讲礼仪的培训大纲,培训时间和课量是一天。

我发现,培训师把“5S”的内容也加了进来。

再比如,有一份光碟,是讲执行力的,我听了很长时间也没听出如何提升执行力、如何保障执行力。

二是主题观点有误。

比如,“细节决定成败”,如果决定成败的是细节,那么战略决定什么呢?是否可以改成“细节影响成败”?再如“砍掉成本的十把砍刀”,试问:把成本砍掉了还能生产经营吗?再说了,砍掉成本也用不着“十把砍刀”呀!只要不生产不经营还用得着“砍”吗?是否应该改成“砍掉多余成本的十把砍刀”?或者改成“砍掉浪费成本的十把砍刀”?再比如,“不做大,就出局”,如果有人问:不做强是否出局?你该如何回答?三是主题经不住考问。

比如,“成功人士的七个习惯”,后来又有人提出“成功者的十大习惯”,再后来又有人提出“成功者必备的二十个习惯”......。

按此逻辑发展,到底要多少习惯才算“习惯到顶”呢?再比如,“六顶思考帽”,有人甚至还给改造成了偏正词组“企业家的六顶思考帽”,请问,我们的企业家天天戴着六顶帽子,在束缚中去思考,还能有创新思维吗?四是主题含混不清。

教师个人参考计划总结上好一节课10个关键策略

教师个人参考计划总结上好一节课10个关键策略

教师个人参考计划总结上好一节课10个关键策略一节好课有许多要素,需要老师与学生互相配合、共同演绎。

关于老师而言,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是上出一节好课的重要要素,那么如何上出一堂好课呢?上出好课的秘诀又是什么?上出好课有10个关键策略。

一、好课要满足三个条件:好课要满足哪些条件?1、“双主互动、多维联络”。

课堂教学能够让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学生与多媒体等辅助资源互动联络,从而使教与学到达高度和谐,实现课堂活动的欢乐、高效、优质。

2、习惯现实。

老师除了要关注知识目的的学习与生成,还要在培养学生的学习才能、应变才能和考试才能方面下功夫。

在这种根底上,河北某县的一所中学为了协助学生更好地面对应试,专门开展了专题讲座协助学生习惯考试,获得不错的成效。

3、为学生的将来生存开展提供协助。

通过建立“实验室”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够利用该平台自主推算各类结论,甚至验证本人的猜测,这种方法特别好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才能,协助学生习惯社会快速的开展。

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思维、交流、表达、组织等方面的综合才能。

二、好课要做到四个改变从传统课堂到新课堂,应该出现以下改变:1、改变老师观念。

老师的思想决定课堂教学方式,因而,改变老师思想是课堂教学改革成功的重要要素。

2、改变课堂教学构造。

通过开展全体老师会,通过方案引领、经历介绍的方式推进“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方式讨论。

老师应该让学生进展科学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自主学习的前提是学生的充分自学,合作学习需要通过小组内部的充分交流来实现,探究学习的重点是知识学习和应用练习。

3、改变教学工具。

课堂教学应以“三案”(学案、题案、师案)为抓手,让学生有法可依、有题可练。

学案指的是学生学习的指导方案,重在目的解读、方法指导、习惯培养;师案指的是老师教学的指导方案,重在教学过程的预设和生成;题案指的是学生知识达标的训练方案,重在知识点训练、咨询题设计目的说明、解题思路指导。

新理念下的备课十要(1)

新理念下的备课十要(1)

教师在上课之前,总是要研究教材、选择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考虑学生的学习方法、确定教师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或教具、设计课堂练习等工作,把这些内容写出来就成了教案。

教案是教师备课成果的书面体现,是教师综合主、客观情况进行教学艺术处理的结晶,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

一份好的教案,必须符合教学实际,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必须做到前后衔接、逻辑严密,必须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必须做到层次分明、过渡自然。

要体现课改新理念就必须改进备课方法,要备好一节课、编写一份高质量的教案就必须做到以下“十要”:一.内容选择要合理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是备好课的前提,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依据知识的特点、教材的编写意图、完成教学任务所需的时间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因素来决定。

如何合理地选择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呢?首先是根据教材的编排来选择。

通常我们把一个练习的知识划分成几个小段落,每个小段落为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现行数学教材就是这样编排的,教师在备课时只要看一看教材的新授内容以及对应的习题编写,就可以确定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了。

其次是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来选择。

一般来说,比较简单的、学生易于接受理解的知识,内容可多选一些;对于学生难以理解、难以掌握的知识,由于在教学中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所以内容要适当少选一些。

例如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由于理性较强又很抽象,学生对理解的算理比较困难,因此教学时只能把例题及相关的习题放在一节课来教,不能把特例也放进这节课去教。

再次是根据教学需要来选择。

对于一些思考方法一致、联系比较紧密的知识,在教学时可以打破教材的编排顺序,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织来安排教学内容,例如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这两个单元的知识,由于解题思路完全一样,因此有的教师就把同类型的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放在一起来教,这也是可以的。

总之,在选择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以一节课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所授知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为准,既不要多选也不能少选,多选了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少选了会造成课堂教学松散、浪费课堂教学的时间。

有效备课要抓住十个关键点

有效备课要抓住十个关键点

有效备课要抓住十个关键点“怎样备好一节课,怎样上好一节课”,这是我们每天都在重复但又始终提要领的老问题。

“怎样评价一节课,怎样提高一节课”,又是课改背景下我们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新问题。

“怎样适应新课改,不能仅仅是“教教材”,而是做到“用教材教”,又是专业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难问题。

“怎样做到创新教学,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又是教师不懈追求职业理想的大问题。

上述问题,就要抓住有效备课的十个关键点。

一、教材分析抓住“课标”与“教材”的基准点。

基准点原指测量时的起算标准,我们借指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具体说就是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

课标是教材的依据,教材是课标的体现。

但由于作者对课标的理解不同,课标的呈现在不同版本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有效备课要求教师研究教材,分析教材,首先是准确无误的理解课标真实含义与教材表述之间的细微差别,立足于课标的基准点去整合教材,拓展教材。

抓住课标基准点,保证教学的大方向,抓住教材的关键点,保障教学的有效性。

迷失基准点的教学是低效且无效的教学。

实践表明,教学低效在于无序,无效在于无悟,负效在于无知。

最后有效备课要有整体的计划性,不光备课时教案,还要备单元教案,主题教案,复习教案,对整个教学体系有清晰的宏观把握。

可惜,许多教师恰恰就是就是习惯于只备课时教案,缺乏整体观念。

二、目标定位抓住“制定”与“达成”的契合点。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适应于学生的发展状况,使目标处于“最近发展区”。

教学目标的达成要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处于最佳兴奋点。

教学目标制定的高低难易,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得失。

提出适宜、适度、适当的目标,体现的是教师的课程理念,表现的是教师的专业素养。

所谓契合点,即目标的制定与最终的达成相符合。

未达标的教学是无效教学,部分达标的教学是低效教学,完全达标的教学是有效教学。

抓住契合点,要求学习目标与教学环节、教学要素相匹配、相吻合。

大目标需有大手笔,高目标需有大视野,小目标则需在细节上下功夫。

教师备课“十要”

教师备课“十要”

教师备课○湖北/邓翠丽备课是上课的前奏、开端,是课堂教学的首要工作。

备好课才能上好课,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备课有道(规律和方法),但无定道(统一的路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只有认真而充分地备课,才有可能在课堂上实现创新和生成,才会有精彩课堂的呈现。

要理解备课的内涵。

在绝大多数教师看来,备课无非就是读读教材,看看教参,写写教案。

其实,这种根深蒂固的看法是极端片面的。

备课就是准备上课,它是一个多层面且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

研读课标、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与科学编制教案是备课,走进学生、深入了解学生,阅读报纸杂志、收看电视、了解国内外形势,虚心借鉴名师的教学经验、积极与同行交流,完善课堂应急预案、保持快乐心情等等都是备课。

如果只把备课狭隘地理解为撰写教案,是很难充分地做好上课准备的。

教师只有深刻理解备课的内涵,努力做好上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才能备好课、上好课。

要找到自己的优势。

要想获取最佳的备课效果,必须在备课前对自己的能力素质进行一次全方位的审视,真正找到自己的优势,认清自己的短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如记忆优势、表达优势、朗读优势、人际优势、年龄优势、表演优势、书法优势、绘画优势、音乐优势等。

备课前(尤其是公开课备课前)系统地解剖自己,找出自己的优势,可以扬长避短(不是取长补短),就能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

擅长绘画的,就在黑板上画一画;擅长表演的,就带学生演一演;擅长朗读的,就当堂示范读一读……苏格拉底有句名言值得我们深思,他说:“最有希望的成功者,并不是才干出众的人,而是那些最善利用每一时机去开拓的人。

”有位教师教学《二泉映月》时,恰好酷爱音乐的他业余时间刚练过这首名曲,于是灵机一动,上课时对学生们说:“老师想把这首名曲拉给同学们听,你们给老师这个机会吗?”于是在学生们的掌声中,这位老师拉出的曲子,不仅感染了学生,也给前来听课的同行留下了“音乐才子”的美誉。

要研读课标的精髓。

课程标准是根据《义务教育法》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制定的,它是教材编写的依据,也是教学的基本依据。

有效备课要抓住十个关键点

有效备课要抓住十个关键点

有效备课要抓住十个关键点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怎样备好一节课,怎样上好一节课”,这是我们每天都在重复但又始终不提要领的老问题。

“怎样评价一节课,怎样提高一节课”,又是课改背景下我们不能回避必需回答的新问题。

“怎样适应新课改,不能仅仅是“教教材”,而是做到“用教材教”,又是专业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对和考虑的难问题。

“怎样做到创新教学,形成自身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又是教师不懈追求职业理想的大问题。

随同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基础教育正在经历一场大革新。

这场革新表示在课堂教学上,首先要解决有效备课的问题。

有效备课要求教师的备课从学科知识教学转换为考虑如何促进同学主动发展的学科能力教学;从机械地“教教材”转变为自主地开发教材“用教材教”;从课时目标的制定进一步拓展到总体目标、主题目标、单元目标的系列设计;从展示教师的教学技巧转变为提供同学发展的机会;从简单的案头备课转变为生成的优秀教案;从教师组织活动转变为师生多向互动;从依从教参的一次备课转变为研究课堂的二次开发。

解决上述问题,就要抓住有效备课的十个关键点。

一、教材分析抓住“课标”与“教材”的基准点。

基准点原指丈量时的起算规范,我们借指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具体说就是课程规范的三维目标。

课标是教材的依据,教材是课标的体现。

但由于作者对课标的理解不同,课标的出现在不同版本上存在一定的差别。

有效备课要求教师研究教材,分析教材,首先是准确无误的理解课标真实含义与教材表述之间的细微差异,立足于课标的基准点去整合教材,拓展教材。

其次,教材涉和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要理解准确、透彻;重要公式、推导过程清楚熟练;掌握教材的结构体系;选择典型案例与例题;收集教材研究的最新信息。

再次,有效备课既反对自由主义的瞎吹胡侃,又反对实用主义的“学以致用”;既反对虚无主义的“用教材教”,又反对墨守陈规的“教教材”。

抓住课标基准点,保证教学的大方向,抓住教材的关键点,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备课应把握十大要素

教师备课应把握十大要素

教师备课应把握十大要素1、知识。

知识的来龙去脉、重点、难点、要点、结合点、导入、延伸、长度、宽度、密度、骨架突显血肉丰满。

2、解读。

知识的相互联系,与现实的结合、意义、价值、作用、剖析、论证、解说。

3、规律。

总结、归纳、寻觅内在本质,挖掘其特征,特点特色,把握其必然性、普遍性。

4、方法。

掌握其结构、切义点、步骤、原理、技巧,变无形有形化,抽象具体化,虚幻感知化。

5、应用。

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结合实例、标本、模型、实物、热点、焦点、社会现象、人生体验来上下贯遍,左右逢源。

6、生成。

下水作文、现身说法、感悟体会、创作发明、拓展延伸。

手工制作、图案设计。

心灵感召、人格魅力。

7、预设。

开放课堂,信息倍增,学生主人地位。

个性展现精彩,为此,课堂的不可预定性,非常规性增加,教师需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个性特点、科目特性预设可能出现的现象。

尽多设计方案,才能从容应对,以不变应万变,有效驾驭课堂。

机动、灵活、有的放矢。

8、点评。

生动、适时、精彩的点评是教师的课堂点睛之笔,唤醒、激励学生,起到催化剂、兴奋助力的作用。

教师要从知识、方法、技巧、能力态度,情感上准备课堂用语,为课堂生动,学生精彩助一臂之力。

9、亮点。

组织、引导、调控课堂,其中最大的效能就是本节课的亮点呈现,高潮迭起,这样才能激发兴趣,精、气、神焕发,达到欢乐课堂,艺术享受,良性循环,乐此不疲。

10、情感。

激情万丈,神采奕奕,喜怒哀乐,言行举止,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内心世界,音容笑貌,身体语言,爱憎分明。

丰富动人的情感能够鼓舞人、打动人、感染人、影响人。

教师要以自己的示范来启迪、锻炼学生,让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品位、人生观、价值观健康向上,根深叶茂,与时俱进,丰富多彩。

作为老师,你一定要知道的教师备课10个关键点!

作为老师,你一定要知道的教师备课10个关键点!

作为老师,你一定要知道的教师备课10个关键点!北京师大教科文中心小编温馨提示:教师在上课之前,总是要研究教材、选择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考虑学生的学习方法、确定教师的教学方法,备好一节课、编写一份高质量的教案就必须做到以下“十要素”。

备课10个关键点一、内容选择要合理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是备好课的前提。

首先是根据教材的编排来选择。

其次是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来选择。

二、目标制定要准确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结合数学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出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其次是考虑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思维能力,这是思维能力的目标。

再次是想一想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哪些思想教育,培养哪些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是渗透思想教育的要求。

最后是考虑哪些地方可以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是创新教育的要求,这也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目标。

三、重点难点要把握首先,教师必须要把握住重点和难点:通过教学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哪些知识,那些主要的、关键性的知识就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在学习时会遇到哪些困难,那些学生难以理解、容易出错的知识就是教学的难点。

其次,考虑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时怎样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相联系?怎样与学生已有的旧知相联系?最终制定出详细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以此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四、学生水平要了解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所教知识的内容,找出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看一看哪些知识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没有完全掌握,确定需要跟学生补哪些知识漏洞,课始安排什么复习内容,新授选择什么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等。

五、学习方法要恰当首先,要恰当、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其次,要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再次,要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六、教学方法要精选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教学有法是指教学时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法、发现法、程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自学辅导法、引探教学法等。

新理念下的备课十要

新理念下的备课十要

新理念下的备课十要导读:本文新理念下的备课十要,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教师在上课之前,总是要研究教材、选择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考虑学生的学习方法、确定教师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或教具、设计课堂练习等工作,把这些内容写出来就成了教案。

教案是教师备课成果的书面体现,是教师综合主、客观情况进行教学艺术处理的结晶,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

一份好的教案,必须符合教学实际,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必须做到前后衔接、逻辑严密,必须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必须做到层次分明、过渡自然。

要体现课改新理念就必须改进备课方法,要备好一节课、编写一份高质量的教案就必须做到以下“十要”:一.内容选择要合理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是备好课的前提,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依据知识的特点、教材的编写意图、完成教学任务所需的时间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因素来决定。

如何合理地选择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呢?首先是根据教材的编排来选择。

通常我们把一个练习的知识划分成几个小段落,每个小段落为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现行数学教材就是这样编排的,教师在备课时只要看一看教材的新授内容以及对应的习题编写,就可以确定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了。

其次是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来选择。

一般来说,比较简单的、学生易于接受理解的知识,内容可多选一些;对于学生难以理解、难以掌握的知识,由于在教学中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所以内容要适当少选一些。

例如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由于理性较强又很抽象,学生对理解的算理比较困难,因此教学时只能把例题及相关的习题放在一节课来教,不能把特例也放进这节课去教。

再次是根据教学需要来选择。

对于一些思考方法一致、联系比较紧密的知识,在教学时可以打破教材的编排顺序,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织来安排教学内容,例如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这两个单元的知识,由于解题思路完全一样,因此有的教师就把同类型的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放在一起来教,这也是可以的。

掌握大学教案的十大使用要点

掌握大学教案的十大使用要点

掌握大学教案的十大使用要点大学教案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工具,它能够帮助教师规划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活动。

然而,如何正确地使用大学教案却是一个需要掌握的技巧。

本文将介绍十个使用大学教案的要点,帮助教师更好地利用教案进行教学。

一、明确教学目标在使用大学教案之前,教师需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对学生所期望达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描述。

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教案,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二、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案的核心,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和组织合适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该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三、合理安排教学步骤教学步骤是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了教学的逻辑和次序。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合理安排教学步骤,确保教学的连贯性和流畅性。

四、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大学教案的使用要灵活多样,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可以运用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五、注重知识的整合与应用大学教案应该注重知识的整合与应用,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六、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的个性差异是使用大学教案时需要注意的一个方面。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灵活调整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七、鼓励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大学教案应该鼓励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八、及时反馈和评价教师在使用大学教案时,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作业批改等方式,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九、不断反思和改进使用大学教案是一个不断反思和改进的过程。

教师应该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高效备课技巧分享

高效备课技巧分享

高效备课技巧分享一、充分了解教学内容备课的第一步是充分了解教学内容。

首先,仔细研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和重点。

其次,查阅相关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参考书、课外资料等。

通过多角度的了解,可以更全面地把握教学内容,有利于更好地进行备课。

二、明确教学目标备课中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明确的一点,它决定了教师备课的重点及教学安排。

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更好地组织备课内容,确保备课结果符合教学目标要求。

三、分析学生特点备课时需要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情况,这样才能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构建教学活动备课中,在明确了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之后,教师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构建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应该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五、设计教学资源备课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设计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包括课件、教学图片、实验器材等。

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或设计合适的教学资源,以支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六、编写教学计划备课过程中,教师需要编写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教师备课的指导文件,它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时间等。

编写教学计划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备课内容,确保备课的有序进行。

七、反思和修订备课完成后,教师应该进行反思和修订。

教师可以回顾备课过程,分析备课结果和效果,找出不足之处,并进行相应的修订。

这样可以不断提高备课的质量和效率。

八、搜集教学案例备课过程中,教师可以搜集一些相关的教学案例,作为备课的参考。

教学案例可以提供一些教学思路和方法,帮助教师更好地备课。

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并分享自己的教学案例,促进教学相互借鉴和共同进步。

九、与同事交流备课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同事进行交流。

可以借助工作会议、教研活动等机会,向同事请教备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互相分享备课心得。

教师备课应该“备”什么?10个方面要注意

教师备课应该“备”什么?10个方面要注意

教师备课应该“备”什么?10个方面要注意教师要上好一堂课,备课是基础,明确备课的内容,备好课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功。

备课应该备些什么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10方面去考虑:1.备教材,要钻研教材,整合课程资源,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

这种教学体系可以是一堂课的,可以是一个单元或章节的,也可以是一门学科的。

正确的做法是要在学科的视野中备这一堂课。

2.备学生,主要是把握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水平,找准自己的教学起点,找准知识的生长点,找准学生的参与点。

3.备学法,结合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基本情况,找出学生学习的最佳的学习方法,有可能的话要设计好学习活动、学习程序和学案。

要坚持以学习为中心备课。

4.备教法,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设计好引导学生展开学习的程序和方法,教法必须为学法服务,好的教法应该能促进学生的学法的完善。

5.备流程,教学和学习展开的环节设计,如何导入,如何过渡,如何进入高潮,如何结束等都应该充分地考虑周全。

6.备问题,教学中的问题怎样设置,怎样呈现,怎样使问题尖锐、鲜明、突出、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

好问题应该切中学生的认知冲突或情感的激发处。

7.备案例,为教学准备好精当的教学案例、相关的故事,并且要设计好案例的呈现方式,话题的分解方式。

8.备练习,精选的适当的练习,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更注重思维和能力的发展。

另外还应该照顾到学生的差异性和层次性,练习要有引导学习深化的作用。

9.备思想,在教学中要传递、渗透哪些思想内容和思维方法,要实践和体现怎样的教育思想,考虑这些问题,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的自觉性。

10.备创新,努力找到教学中的创新点,以使课堂出新意,出创意,上出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以上十点,前面八点是基本的要求,而后二点是比较高的要求,是一个创新型教师的追求方向。

一堂好课的标准口诀

一堂好课的标准口诀

一堂好课的标准口诀一、精心备课是关键。

好课从精心备课开始。

教师应该提前准备教案,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课堂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

二、生动有趣吸引眼球。

好课需要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讲故事、展示图片等方式,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互动交流促进思考。

好课需要互动交流,能够促进学生的思考。

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引导他们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四、巧用多媒体丰富形式。

好课需要巧用多媒体,丰富教学形式。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展示视频、音频等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五、情感渗透增强共鸣。

好课需要情感渗透,能够增强师生之间的共鸣。

教师应该关心学生,体察学生的情感变化,适时表达自己的情感,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

六、评价反馈促进进步。

好课需要评价反馈,能够促进学生的进步。

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积极的反馈,帮助学生发现不足,促进他们的进步。

七、细致关怀树立榜样。

好课需要细致关怀,能够树立良好的榜样。

教师应该关心每一个学生,给予他们关怀和鼓励,做一个学生们心目中的好老师。

八、耐心倾听解决问题。

好课需要耐心倾听,能够解决学生的问题。

教师应该倾听学生的诉求,耐心解答他们的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困惑,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九、灵活应变处理突发。

好课需要灵活应变,能够处理突发情况。

教师应该随时调整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反应和情况,灵活应对,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十、激发潜能引导成长。

好课需要激发潜能,能够引导学生成长。

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他们不断进步,让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成长的契机。

十一、关注细节提升品质。

好课需要关注细节,能够提升教学品质。

教师应该注重教学细节,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不断提高教学品质,让每一堂课都成为精品。

十二、持之以恒铸就辉煌。

好课需要持之以恒,才能够铸就辉煌。

提升备课效果的十大技巧

提升备课效果的十大技巧

提升备课效果的十大技巧备课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份精心准备的备课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然而,备课并不仅仅是准备教案和教材的过程,还需要教师采用一些技巧和方法,提高备课效果。

接下来,本文将介绍提升备课效果的十大技巧。

第一,明确教学目标。

备课前,教师应该充分了解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准备备课内容,确保备课的有效性。

第二,精选教材资料。

备课的第一步是收集和筛选教材资料。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求,精选适合的教材和参考资料。

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互联网等资源,获取最新、最全面的教学资料。

第三,分析学生需求。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

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问题,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备课效果。

第四,制定详细教案。

一份详细的教案对于备课工作非常重要。

教案应该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材料和评价等内容。

教案的编写可以帮助教师有条理地展开备课工作,并将备课内容更好地串联起来。

第五,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如投影仪、电脑、音频、视频等设备。

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使备课内容更加生动、直观,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备课效果。

第六,注重教学资源整合。

备课不仅仅是准备教案和教材,还包括整合教学资源的过程。

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课件、案例、实践活动等,充实备课内容,提高备课效果。

第七,多角度思考备教要点。

备课时,教师应该从多个角度思考备教要点。

例如,可以从教学目标、知识结构、示范教学和评价等方面,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和准备。

这样可以使备课内容更加全面和有深度。

第八,积极参加教研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教研活动来提高备课效果。

在教研活动中,教师可以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分享,借鉴他人的备课经验和教学方法,进一步完善备课工作。

怎样备好自己的课一一有效备课要抓住十个关键点(一)

怎样备好自己的课一一有效备课要抓住十个关键点(一)

怎样备好自己的课一一有效备课要抓住十个关键点(一)《暮思晨悟210830》“怎样备好自己的课一一有效备课要抓住十个关键点 (一) ”“怎样备好一节课,怎样讲好一节课”,这是我们青年教师每天都在重复却又始终不得要领的老问题;“这样评价一节课,怎样提高一节课”,又是课改背景下我们中年教师不能回避但又必须回答的新问题;“怎样适应新课改,怎样研究新课改”,不能仅仅满足于'教教材'而是做到'用教材教',还是我们骨干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难问题;“怎样做到创新教学,努力打造自己的教学特色,塑造自己的教学风格”,更是广大教师不懈追求职业理想,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使命,积极践行终身学习的大问题。

备是个会意字,本意为将箭置于袋中,并装满了箭袋。

引申意为准备、有所戒备、有备无患、充分准备、完备。

备课指教师上课前应该完成的准备工作。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备课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工程。

实践证明,教师在备课前投入的精力与教学质量成正比,教师在备课上的教学创意与教学质量成正比,教师在备课后的教学反思与教学质量成正比。

备课具有四种指向:首先,将教学设想转化为教学可能,并把教学可能转化为教学现实;其次,把教学设计转化为学习目标,并把学习目标转化为学习效果;再次,把教学潜力转化为教学能力,并把教学能力提升为教学品质;最后,把教育梦想转化为教育追求,并把教育追求转化为教育动力。

传统备课有“三备”或“五备”之说,大意不外乎是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活动。

具体方法有批注式、板书式、图表式、收集资料式、亲手实验式、解题辅导式等。

关于备课,前辈们有许多经典论述,同行们也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值得我们很好的学习与借鉴。

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参照有效教学概念,针对当下备课格式化、程序化、机械化、空洞化的现状,我提出有效备课的说法。

有效备课依据建构主义的原理,参照有效教学概念,按照教学设计的做法,致力于完成从传统备课到有效备课的七个转变 :(一)要求教师的备课从学科知识教学转变为思考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主动探索、主动思考的学科能力教学;(二)教师从机械被动的“教教材”转变为独立思考、整合资源、开发教材的“用教材教”;(三)从课时目标的制定进一步转变拓展为单元目标、主题目标、总体目标的系列设计,从更高的视野上关注学生的学习;(四)从着眼展示教师的教学技巧转变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供学生发展的平台,提供学生展示的机会;(五)从简单的案头备课转变为具有科学精神、富有个性创意的教学设计;(六)从教师组织课堂活动转变为学生经历教学感动、转向学习主动、实现多维互动、争取思维灵动;(七) 从一味依从教参、崇拜教参的一次备课转变为研究教材、整合教学资源的二次理解(教师理解一学生理解)、研究课堂的三次开发(生活联系一社会参与一精神塑造)、实现学习的四次提升(学习认识一学习能力一学习素养一学习智慧) 。

提高备课效率的十大小窍门

提高备课效率的十大小窍门

提高备课效率的十大小窍门一、学习时间管理技巧提高备课效率的第一个小窍门是学习时间管理技巧。

备课是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常常被其他琐事所耽误。

为了更好地利用时间,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制定备课计划:在备课前,制定一个详细的备课计划,包括备课的内容、时间安排和完成目标。

这样可以帮助教师清晰地了解备课的重点和进度,提高效率。

2. 分解备课任务:将备课任务分解成小的可管理的部分,逐一完成。

这样可以避免备课过程中的疲劳和压力,提高备课效率。

3. 利用碎片时间:教师可以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备课工作,比如在上班的路上、午餐时间或者等待学生放学的时间。

合理利用碎片时间,可以增加备课的有效时间,提高备课效率。

二、利用互联网资源互联网是提高备课效率的有力工具。

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教学资料的查找、备课参考和教学案例的分享。

以下是几种利用互联网资源提高备课效率的方法:1. 教学资源网站:许多网站提供各个学科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查找相关网站,下载所需的教学资料,提高备课效率。

2. 在线教育平台:教师可以参加在线教育平台上的课程或培训,了解最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论,提高备课水平和效率。

3. 社交媒体:教师可以加入教育相关的社交媒体群组,与其他教师交流备课心得和教学经验。

通过互相分享,可以提高备课效率,得到更多的参考和帮助。

三、合理利用教辅资料教辅资料是提高备课效率的重要辅助工具。

教师可以通过合理利用教辅资料,简化备课过程,提高备课效率。

1. 选择适合的教辅资料: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选择适合的教辅资料。

合适的教辅资料可以提供详细的教学教案、活动设计和评估方案,减轻备课负担,提高备课效率。

2. 定期更新教辅资料:教育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在不断更新,教师需要定期更新教辅资料。

更新的教辅资料可以提供最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帮助教师提高备课效率和教学质量。

四、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教研活动是提高备课效率的重要途径。

有效备课要抓住十个关键点

有效备课要抓住十个关键点

营造积极、和谐课堂氛围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积极与 学生沟通交流,营造一种亲切、和谐的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生动有趣的案例、故事、游戏等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 活动。
鼓励学生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多样性,鼓励学生在课堂 上表达不同的观点和想法,营造一个开放、包容的课堂氛 围。
03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观点,也可以邀请学生到
讲台上进行分享和演讲,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及时给予学生积极反馈和评价
01
给予及时的正面反馈
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评价,肯定学生的表现和进步,增
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02
指出学生的不足并给予建议
教师在给予积极反馈的同时,也应该指出学生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风格 、认知特点等,以便更好地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个性 化的教学方案,提供不同的学习 资源和支持,以满足他们的不同
需求。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意见,及时 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更好地
满足学生的需求。
预测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问题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 ,预测学生可能遇到的学习困 难和问题。
教学目标
明确、具体地阐述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应 达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水平。
教学内容
概述将要教授的主题、概念、理论或技 能,确保内容与学生需求和课程目标相 契合。
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 方法,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角色 扮演等。

小学语文教育的十大关键点让孩子事半功倍

小学语文教育的十大关键点让孩子事半功倍

小学语文教育的十大关键点让孩子事半功倍语文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基础科目,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文学素养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下面是小学语文教育的十大关键点,帮助孩子事半功倍。

一、激发兴趣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是语文教育的第一步。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有趣的故事、诗歌、歌曲等多样化的教材,以及活动形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注重基础打好语文基础对于孩子的语言发展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识字、词汇积累、语法等基础知识的教学,为拓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培养阅读习惯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读好书,积极参与阅读活动。

同时,教师也应培养学生阅读理解、阅读思考的能力,提高其阅读水平。

四、讲解讲解思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分析、推理等思维方式。

通过讲解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写作能力训练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开展写作活动,让学生进行写话、写作文等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也应注重对学生写作的指导和评价,帮助他们提升写作水平。

六、注重口语表达语言是用来交流的工具,所以注重口语表达也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一环。

教师可以开展口语训练课程,让学生进行口语对话、朗读等活动,培养学生正确准确的口语表达能力。

七、扩展文化素养语文不仅仅是语言技能的学习,还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素养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古代文学名著、名词名篇等,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八、鼓励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团队合作意识。

教师可以设置小组活动、合作任务等,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形成良好学习氛围。

九、多元评价方法评价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

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如综合评价、自我评价、互评等,全面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备课要抓住十个关键点“怎样备好一节课,怎样上好一节课”,这是我们每天都在重复但又始终不提要领的老问题。

“怎样评价一节课,怎样提高一节课”,又是课改背景下我们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新问题。

“怎样适应新课改,不能仅仅是“教教材”,而是做到“用教材教”,又是专业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难问题。

“怎样做到创新教学,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又是教师不懈追求职业理想的大问题。

“怎样备好一节课,怎样上好一节课”,这是我们每天都在重复但又始终不提要领的老问题。

“怎样评价一节课,怎样提高一节课”,又是课改背景下我们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新问题。

“怎样适应新课改,不能仅仅是“教教材”,而是做到“用教材教”,又是专业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难问题。

“怎样做到创新教学,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又是教师不懈追求职业理想的大问题。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基础教育正在经历一场大变革。

这场变革表现在课堂教学上,首先要解决有效备课的问题。

有效备课要求教师的备课从学科知识教学转换为思考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科能力教学;从机械地“教教材”转变为自主地开发教材“用教材教”;从课时目标的制定进一步拓展到总体目标、主题目标、单元目标的系列设计;从展示教师的教学技巧转变为提供学生发展的机会;从简单的案头备课转变为生成的教学设计;从教师组织活动转变为师生多向互动;从依从教参的一次备课转变为研究课堂的二次开发。

解决上述问题,就要抓住有效备课的十个关键点。

一、教材分析抓住“课标”与“教材”的基准点。

基准点原指测量时的起算标准,我们借指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具体说就是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

课标是教材的依据,教材是课标的体现。

但由于作者对课标的理解不同,课标的呈现在不同版本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有效备课要求教师研究教材,分析教材,首先是准确无误的理解课标真实含义与教材表述之间的细微差别,立足于课标的基准点去整合教材,拓展教材。

其次,教材涉及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要理解准确、透彻;重要公式、推导过程清楚熟练;掌握教材的结构体系;选择典型案例与例题;收集教材研究的最新信息。

再次,有效备课既反对自由主义的瞎吹胡侃,又反对实用主义的“学以致用”;既反对虚无主义的“用教材教”,又反对墨守陈规的“教教材”。

抓住课标基准点,保证教学的大方向,抓住教材的关键点,保障教学的有效性。

迷失基准点的教学是低效且无效的教学。

实践表明,教学低效在于无序,无效在于无悟,负效在于无知。

最后有效备课要有整体的计划性,不光备课时教案,还要备单元教案,主题教案,复习教案,对整个教学体系有清晰的宏观把握。

可惜,许多教师恰恰就是就是习惯于只备课时教案,缺乏整体观念。

抓住基准点,就是正确处理课标与教材预设与生成、使用与开发之间的辩证关系,抓住基准点,就是正确分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地位与作用、表现与活动之间的整合关系,这样教学就有了明确定位,学生才能明白努力的方向与目标。

二、目标定位抓住“制定”与“达成”的契合点。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适应于学生的发展状况,使目标处于“最近发展区”。

教学目标的达成要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处于最佳兴奋点。

教学目标制定的高低难易,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得失。

提出适宜、适度、适当的目标,体现的是教师的课程理念,表现的是教师的专业素养。

所谓契合点,即目标的制定与最终的达成相符合。

未达标的教学是无效教学,部分达标的教学是低效教学,完全达标的教学是有效教学。

抓住契合点,要求学习目标与教学环节、教学要素相匹配、相吻合。

大目标需有大手笔,高目标需有大视野,小目标则需在细节上下功夫。

知识目标强调理解,能力目标强调运用,情感目标强调感悟,创新目标强调变通。

一句话,目标规范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合,目标制约着教学方法的使用与调整,目标引领着教学评价的矫正与激励。

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达成”,反映教学理念的诉求。

学以应考、学以求分是一种功利的诉求;学以致用、学以致能是一种实用的诉求;学贵求是、学贵求新是一种开放的诉求。

不同的诉求引导教学,会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效果。

评价教学效果主要看教学目标达成与否。

练习、反馈、矫正、激励是保证教学达成的的基本措施,思考、探究、感悟、互动是落实教学达成的基本方法。

目标定位与达成需两手抓,抓住它们就抓住了有效备课的契合点。

三、创设情境抓住“情境”与“情感”的交汇点。

美国教育家帕尔默在《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中讲道,优秀的教学源自教师的心灵,教育的最高理念乃是从人的心灵深处引出智慧的内核,教师以心灵导师的身份来启迪生命。

优秀教师要拥有一颗能够唤起共鸣、交流情感、融合思想、激发潜能的心灵。

拥有这种心灵的人必定是富有情感、富有激情的教师。

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习情感,是有效教学的必要手段。

创设教学情境的作用,主要是明确主题,活跃思维,集中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补充背景知识,丰富情感体验。

有人说知识可以检测,方法能够提炼,似乎情感态度价值观难以体现。

其实,情境的创设在唤醒情感共鸣、引起情感共振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大多处于创意不错,开发不足的处境。

因为备课时往往忽视了“情境”如何与“情感”交汇,“情境”如何与“情感”共鸣。

创设情境应该具有新颖性、趣味性、吸引力和感召力。

情境交融才会有感人至深的体会;情境交汇,才能有过目不忘的理解。

情感是教学艺术的核心,情感是教学艺术的生命。

课堂上感染学生情绪的情,打动学生心弦的是情,调动学生思维的是情,震撼学生心灵的仍然是情。

拥有积极向上的感情,学才会有主动,愉快的学习。

研究表明,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关键取决于情感意志发展的优劣,情意主要包括求知动机、人生抱负、意志调控、自我意识、学习兴趣、社会责任等。

历史与责任交汇;理想与抱负交汇;真理与探索交汇;挫折与激励交汇;生活与学习交汇。

抓住交汇点,就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落到了实处。

四、活动设计抓住“问题”与“思考”的融合点。

有效备课的关键是以设计教学活动为核心,解决教学问题为重点。

教学问题形形色色,有效备课要求抛开无谓问题,排除干扰问题,讲授理解问题,引导感悟问题,完善组织问题,设计探究问题,抓住核心问题,解决主要问题。

把问题的解决融合于课堂活动与学习思考之中。

解决教学问题,首先要保证问题的信度,即教学问题应具有课堂情境的真实性和面向全体的适应性;其次要保证问题的效度,即自主学习的可行性和合作学习的可能性,教学问题不能偏离教学目标、背离教育宗旨;再次要保证问题的难度,即教学问题具有启迪思维的趣味性,创新思维的挑战性;最后,要保证教学问题的梯度,即教学问题具有因材施教的启发性,由表及里的层次性。

问题因思考而有价值,问题因生成而有意义。

五、学法指导抓住“事例”与“方法”的结合点。

我们习惯于阅读、听讲、做练习的学习方式,习惯于跟着教材学,跟着教师学,相信教材就是真理,教师永远都不会出错。

在盲从之中放弃了自我,在权威面前放弃了思考。

这就导致形成这样一种局面,我们的学生不会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探究。

有效学习的关键是主体意识的唤醒,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自主”是学习的关键,方法是学习的的依托。

掌握方法的学习是有目的、有意识、有效率的学习,没有方法的学习则是盲目的、无意识低效或负效的学习。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途径,一靠教师引领、示范;二靠自己体会、感悟;三靠同学启发、帮助。

分析忽视学法指导的原因,一是没空。

时间紧不如抓讲解;二是不为。

见效慢不如抓训练;三是无法。

教师本身就缺少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怎样去指导学生?学法指导的重点要通过具体事例的引领、示范来体现,让学生模仿、比较,从而体会感悟方法的妙处。

在事例研讨中,完成自主思考、讨论、交流的要求,从而实现对学习方法的理解与感悟。

例《大变革的时代》一课(九年级历史人教版),引导学生怎样去具体寻找思维的切入点、问题的探究点、结构的连结点。

时代是具体指哪个历史时期?变革的主题是什么?推动变革人物是谁?变革的措施、作用、评价?变革是什么意思?变的方向?革的对象?变的动力?变的条件?由标题剖析入手,引导学生自主制定学习目标,训练检测手段,评价学习效果,最终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习惯。

六、氛围营造抓住“活动”与“互动”的激活点。

有效教学关注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因为好课一定是思维活跃,发言勇跃,氛围热烈,关系融洽的课。

死气沉沉、闷声不语的课让人压抑;慷慨激昂,滔滔不绝的课让人紧张。

只有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实现互动的课才会让人兴奋,才会充满激情。

活动要靠教师设计、实施与学生参与、互动来完成。

活动与时间往往是一对矛盾,活动时间长,总担心影响教学进度。

活动时间短又会影响效果。

活动一旦失控,就会影响课堂秩序。

活动成败的关键,通常认为是在于学生的配合,其实关键在于用恰当的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用合适的事例引领师生互动。

活动与互动应该把眼光放得远一些,不要总是拘泥于课堂45分钟,真正打动学生心灵的活动,会促进他们深入思考、持续探究,不懈追索,活动会延续到课下、课后、课余时间。

由活动到互动,不仅是活动的主体变生变化,关键是活动形态发生变化。

单向活动、被动活动变成多向活动、主动活动,更让学生有一种解放的感觉,真正享受自由选择的权力,自由发挥的空间。

营造课堂氛围,激活学生情绪,要靠两手抓,一手抓活动,一手抓互动。

有效的课堂活动都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习题之间的互动。

因为,只有实现互动,才能唤醒意识,才能激活思维,营造出理想的课堂氛围。

七、课堂讨论抓住“适宜”与“生成”的兴奋点。

课堂讨论几乎是所有“优质课”大赛中必备的教学环节,是大家都认为可以“出彩”的地方。

但如何设计出有份量、有意义、有价值,适宜于学生讨论的话题来却是件困难的事。

如何把讨论引向深处,让同学们在思想碰撞中吸纳别人的知识;在观点交锋中,完善自己的主张;在质疑争辨中,生成新的观点,这才是组织讨论的价值所在。

讨论重在话题适宜,让同学们有话可说,有话能说,有话会说。

讨论贵在话题适度,让学生感到有兴趣,这正是“我”想弄清楚但又不十分明白的问题;讨论贵在话题适切,让学生感到兴奋,这正是“我”最有研究,最有心得的内容;讨论贵在话题适当,让学生感到有成就感,通过讨论“我”深化了对某个问题的理解,掌握了某种学习技巧,尝到了合作学习的甜头。

抓住课堂讨论的兴奋点,关键是让学生既能清楚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又能谦虚地复述别人的主张。

不负责任的瞎侃只能增加学生彼此间的无知,信口开河的胡吹只能导致学生彼此间的攀比。

选择“适宜”的条件:一是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二是适合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社会经验。

讨论难在观点“生成”,即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经过引领、启发、思考、感悟而形成新的知识和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