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代画作中寻找古砚的存在状态

合集下载

【文房】砚的鉴赏与修复

【文房】砚的鉴赏与修复

【文房】砚的鉴赏与修复【文房】砚的鉴赏与修复古谚云:“笔之寿以日计,墨之寿以月计,纸之寿以年计,砚之寿以世计。

”由此看来,“笔、墨、纸、砚”的排序大抵是使用寿命顺序的缘故,或是古人以砚为“文房四宝”之首的因由。

砚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而且还具有使人愉悦的审美功效。

说砚砚,用石、土或其他原料加工而成的研墨和掭笔的器具,即磨墨器,就是人们平常说的砚、砚台,又称砚田、砚池、砚海、墨砚、墨池、墨海、墨盘等。

《说文解字》:“砚,石滑也”。

段玉裁注:“谓石性滑利也”。

字之本义,谓石滑不涩。

今人研磨者曰:“砚”。

汉代刘熙撰写的《释名》卷六《释书契》中曰:“砚者,研也。

可研墨使和濡也”。

《古今事物考》载:“自有书契,即有研砚。

盖始于黄帝时也。

”“砚与文字同兴,予黄帝之代也”。

宋·苏易简《砚谱·叙事》说:“昔黄帝得玉一纽,治成墨海,其上篆文曰:‘帝鸿氏之研’。

”可见在秦汉时,研墨的砚已经产生,从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石砚和砚杵、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磨盘和磨棒、安阳殷墟妇好墓和洛阳西周墓中出土的调色器等考古发现的资料来看,砚台最早是从研磨器和调色器逐渐演变发展而来的。

这些研磨器,可算是砚的鼻祖了。

虽具有砚的一些功用,但却还没有摆脱研磨器和调色器的形态。

至东汉后,随着麻纸、蔡侯纸的发明以及书画的进步和发展,砚抛开了研石,自成一体,真正成为了书画用具。

砚由砚额(砚头)、砚池(砚沼、砚泓、砚海、砚湖)、砚侧、砚唇(砚缘)、砚底(砚阴、砚背)、砚冈、砚面、砚堂(墨道、砚心、墨堂)等组成(如图)。

由于人们对砚的钟爱、痴迷,于是文人墨客赋予砚许多雅称、昵称、别称,如:晋·潘安仁、宋·王炎称之“石友”;唐·韩愈呼作“陶泓”;唐·元稹呼名“润色先生”;唐·文嵩呼称“石虚中”封“即墨侯”;宋·黄庭坚称作“石泓”;宋·苏轼称呼“涵星泓”“龙尾”;清·王继香称名“石君”“静真先生”;还有“青眼”等等。

一方名贵古砚两位文化名人

一方名贵古砚两位文化名人

一方名贵古砚两位文化名人作者:王鸿葆来源:《文艺生活·上旬刊》2017年第01期一、来历我是湖北汉阳人,家乡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在明清时期出过不少进士、翰林、名师、官员,如清康熙帝的启蒙老师熊伯龙,清金石鉴藏家叶东卿,清两广总督叶名琛等,都是从汉阳这块土地上走出去的读书人。

因为我特别偏爱文人题刻铭文的砚品,所以总是梦想:能在故乡见到先贤们的文化遗物。

2001年春天“福缘天降”,有幸认识了汉阳蔡甸(今武汉市蔡甸区)永安镇刘东成君,在他手中看到了这方“项子京诗文砚”(见下图)。

当时,我不知道项子京何等人物,只觉得其砚气息不凡,铭文书刻者,决非泛泛之辈。

后经讨价还价,缘于乡亲之情,才以善价得到。

急忙回到家中,查资料,细琢磨,方知:项子京就是名冠古今的书画收藏大家项元汴。

惊喜之情,无可言表。

二、浅读这是一件明代文人用砚,长17.5公分,宽13.6公分,高3.2公分。

由端石雕制而成,石色青中泛紫,质理坚润、细腻、纯净,呵之有水气,按之现指痕,掂之有压手感,叩之闻瓦木之声。

砚作桃形,端庄凝重,体扁背平,两面有工。

砚面浅浮雕一只青鸾双翅抱桃之状,青鸾的双翅垂落,与翻卷的桃叶构成砚缘,中间开墨池和墨堂。

鸾翅上的羽毛、桃叶上的筋脉刻画细致生动,形体规整、雅致,有富贵气。

此装饰俗称“青鸾献寿”。

青鸾,传说为青色的凤凰类神鸟,桃,为仙桃,是长寿的象征,青鸾与仙桃图饰,寓“永世长存”。

砚体古貌苍苍,堂内有较明显的研磨痕迹,墨锈和包浆自然,纯厚亮润,古色盈盈。

再从石质、砚式、雕刻、做工等方面品鉴,具明砚风格特征,为明代砚台中的上乘之作。

砚体有两处铭文。

一处在砚背,有项子京题写的行书铭文(七言诗):“正变上窥仓籀法,流源旁治古今文。

雕虫合是壮夫事,目论吾嗤扬子云。

项子京题。

”三十二字。

另一处在砚身左侧面,有隶书“古砚不容留宿墨”七个大字,后落行书“小松”二字款。

两处铭文,均为“一眼”老刻,无疑。

据铭文可知,三十二字行书铭文(七言诗),是砚的主题铭文,为砚主人项子京题写。

尔雅从泥巴到国粹-陶瓷绘画答案

尔雅从泥巴到国粹-陶瓷绘画答案

如果找答案直接使用WORD查找功能就好,只需要打入题干中几个字便可花鸟画中,画线讲求()的线线关系。

参考答案:女字交叉在烧制陶瓷的过程中,()决定了窑变的效果。

参考答案:颜料的厚薄绘画中的“笔墨”是指落笔成形、落墨成趣、()。

参考答案:笔墨成章下面哪一项不是陶瓷画的“三变”:()参考答案:质变陶瓷绘画的“三变”不包括()。

参考答案:质变“一阴一阳之谓道”出自于哪一部古代经典?参考答案:《易传》画印章时讲究一阴一阳,(),一朱一白,并且不能大于题款。

考答案:一虚一实在陶瓷绘画中书写错误,更正的方法除了()之外皆可行。

参考答案:毛笔蘸清水洗在陶瓷坯胎上吐唾沫,是为了()。

参考答案:产生露珠的效果以下()不能作为评判好的绘画作品的标准。

参考答案:具象生动在用釉里红作画时,有意识的留白仅仅是为了应中国画留白的习惯,没有过多的技术处理。

参考答案:否在陶瓷绘画中,彩绘装饰大都浮于釉药之中,因而被称为“釉中彩”,也叫“釉中”。

参考答案:是在陶瓷绘画中书写错误,更正的方法除了()之外皆可行。

参考答案:毛笔蘸清水洗笔墨的鲜活性突出反映了作者的才气,修养,品性和体貌特征,这是中国画笔墨关系区别于西画的地方。

参考答案:是“美”和“漂亮”是一个层次,一个概念,一个境界;二者都表明了协调统一性。

参考答案:否下列选项中,除()之外,都能说明中国画与西画在大的美学规律上是相通的。

参考答案:追求意境“天然去雕饰”可以用来形容中国画中的()。

参考答案:意境之美中国山水画在宋代之后最为关注的是:()参考答案:文人的趣味曾被人誉为最能代表中国山水画之作的《溪山行旅图》是谁所作参考答案:范宽与中国山水画概念接近的西方画种是参考答案:风景画以下不属于早期中国山水画特点的是参考答案:以景物为中心中国山水画简称为下面哪一项:()参考答案:山水花鸟画中植物的叶子,颜色搭配是()。

参考答案:淡的颜色打底,浓的颜色勾叶茎中国画中处处讲求(),表明的是中国人所崇尚的谦虚态度,也是一种美学准则。

2019超星尔雅《美术鉴赏》期末考试答案

2019超星尔雅《美术鉴赏》期末考试答案

美术鉴赏, 是运用自己的视觉感知、过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 获得审美享受, 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

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掌握欣赏艺术作品的特殊规则, 获得审美享受, 并提高学生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能力。

一、单选题(题数: 30, 共分)1台湾人民在50年代中国政治宣传画中的形象是()。

(分)分A.充满愤怒B.充满苦难C.充满力量D.充满喜悦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 B2米友仁绘画主要追求的是()。

(分)分A.工巧B.精细C.乐趣D.气韵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 D3《重屏会棋图》是五代著名画家()的作品。

(分)分A.关仝B.倪瓒C.周文矩D.董源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 C本文来自【】收集完整题库答案查找我获取, 所有科目均有4黑色和()是旧石器时代时期的壁画最常用的两种颜色。

(分)分A.红色B.黄色C.蓝色D.绿色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 A5()的作品包括《少女和桃子》。

(分)分A.谢洛夫B.毕沙罗C.莫奈D.修拉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 A6巴比松画派代表人物包括()。

(分)分A.柯罗B.达利C.米罗D.毕加索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 A7原始使用在敦煌壁画上的颜料有()种。

(分)分A.20~30B.30~40C.10~20D.40~50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 D8()曾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

(分)分A.庄子B.C.孔子D.孟子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 B9美术的精神活动目的在寻常百姓家中可以找到,如老式建筑中的蝙蝠雕刻象征着()。

(分)分A.飞黄腾达B.邪恶C.幸福D.高官厚禄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 C10佛经的正式文字是()。

(分)分A.篆书B.隶书C.行书D.正楷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 D11画竹子,画的工谨的没有超过文同的,画的奔放的没有超过()的。

(分)分A.齐白石B.赵孟頫C.徐渭D.郑板桥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 C12下面选项中,是《千里江山图》中的“江山”的是()。

走近山水画_华侨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走近山水画_华侨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走近山水画_华侨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代表唐代青绿山水画法已趋成熟。

答案:《江帆楼阁图》2.苏轼赞“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形容其画风豪放,气势磅礴。

答案:吴道子3.北宋的科学家沈括发现李成的山水画注重_____的真实概念,“画山上亭馆及楼塔之类,皆仰画飞檐”。

答案:透视4.五代时期,笔墨技法与所表现的江南景物相适应,皴擦点染并用,创造出披麻皴,点子皴等画法,成功地营造出山川远近层次和氤氲气氛的画家是。

答案:董源5.真正推动元代画风成熟的画家是_______。

答案:黄公望6.乌黑无光泽,适用于写书法。

答案:松烟墨7.宋代韩拙提出“用笔有三病”:一曰板、二曰刻、三曰结。

所谓“结”是指。

答案:行笔犹豫,线条不流畅8.龚贤,字,昆山人,久居南京(金陵)清凉山。

答案:半千9.构图是“一江两岸”,笔致疏放简括,格调荒疏,但在空旷虚无之中又洋溢出顽强不屈的气质与生机的是。

答案:倪云林《容膝斋图》10.明代初期,山水画那种激奋的情绪、刚拔的气势得到推崇。

而画家那种直抒胸臆,表现自我,追求冷逸寂静的画风受到限制。

答案:南宋、元代11.__________为黄公望现存最出色的山水图卷。

答案:《富春山居图》12.明初,南宋画风基础最雄厚的地方是________,因为那里曾经是南宋的文化中心、政治经济中心,继承南宋画风的画家仍然很多。

答案:杭州13.“搜尽奇峰打草稿”是艺术主张。

答案:石涛14.倪瓒的画风源于一带的秀丽景色。

答案:太湖15.画史上的石溪指的是清代。

答案:髡残16.以下画家中,你觉得哪位画家的画最有点、线、面的构成意识。

答案:渐江17.临摹写意山水画,皴完之后要染的时候,以下做法哪个是对的?答案:染也要有笔触,用笔一笔笔的把山石染出来、写出来。

18.表现的是典型的南方山水,画面一片湖光山色,山势平缓连绵,山峦多用麻皮皴也就是披麻皴,并以墨点表现山峦上的植被,平远的构图方式和近景中大片水域的结合,让画面有很强的空间感。

敛之于内,静默如渊——古砚收藏

敛之于内,静默如渊——古砚收藏



C
定很高

而 明 清 以后



人 对 于 石质 要 求很 高
工 艺也 比
较精


这 点 对 于 古 砚 的藏家或投 资者 来

说十分重要
否 则容 易

陷入 盲





的误 区 之 中


决定砚 价高低 的 因

小贴 士
砚堂
识砚
:又
素 有三 点
是砚 材
上 好 的砚 石 是 决
叫砚 心


墨堂

各 种信 息 。
变为具 有相 当高 艺术品位 的观 赏品和
收藏 品 , 越来 越 受 到收 藏者 的青 睐。 砚有 “ 石 友 ” 之 称 。 据 宋 苏 易
文化 、 山水 , 还 是风 光 地 理等 题 材 都应
有尽 有 , 收藏 价值 提高 了很 多 。端 砚 的 收藏 价值 首 先 在 于其 材 质 , 然 后 才 是工 艺。端 砚 的石 品非 常多 , 价 格 差 别 也
和 赐 砚 。 但 近 年 来 在 收 藏 市 场 上 并 不 热 门 。不 过 因历 史 的 演 变 , 砚 台 由纯 粹
的 实 用 书 写 工 具 而 逐 步 被 文 人 化 、 艺 术 化。 见 证 了数 千 年 的 文 明传承 , 记 载
着 华夏 文 化 的辉 煌 的 古 老砚 台 , 其 文 化
墨道

定 自身 价值 的 根 本

:二
是 雕工

精湛 的

指砚 的 中心研 墨 处 位

“胸有画意、胆大心细”——古砚收藏:浅析砚铭、砚盒及拓片三要素

“胸有画意、胆大心细”——古砚收藏:浅析砚铭、砚盒及拓片三要素

“胸有画意、胆大心细”——古砚收藏:浅析砚铭、砚盒及拓片三要素天津博物馆馆藏精品:“明代荷鱼朱砂澄泥砚”砚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是历代文人心目中的图腾。

可以肯定的说,在没有纸的时候就有了砚,甚至在未出现笔乃至墨的时候,砚就已经作为矿物颜料的研磨器被广泛使用了。

文人耕耘于砚田,抒怀于砚田,寄情于砚田,是文人墨客的心灵家园,也是东方文人文化旅途的精神涅槃。

而作为砚雕艺术延续生命的要素,历代文人更多了赋予砚的砚铭,砚盒及拓片等形式的艺术魅力,如蓝天中的无数燧石,永恒闪烁在艺术的长河里,亘古不息。

砚铭,砚铭是镌刻于砚表面的文字,是砚雕艺术的一部分,也是收藏古砚,鉴赏古砚,鉴赏新砚,衡量一方砚是否具有人文价值的重要依据。

因受砚的材质及其面积的限制,砚铭创作不同于一般的文字创作,文字稍少,却字字千金,既是语言的精华,又是智慧的火花。

只言片语隽永峭拔,如甘如饴,令人回味;其与砚的设计图案相匹配,相得益彰,也是文学作品在砚上的表现形式,具有人文史记、文学艺术、书法艺术和雕刻工艺价值的总和。

砚铭可长可短,内容亦诗亦文,行式或散或韵,有托物言志,有记事抒怀,不拘一格,韵味深长。

其书体的表现有金文、甲骨、篆、隶、草、行等,既有古代碑帖篆刻,也有历代名人名家的手记,所刻之处一般于砚额,砚边、砚侧、砚背等。

好的砚铭充满着哲理,行文精妙,意浅而旨深,得言外之神,具飘渺之致。

把精湛的刀笔、书法与砚的自然纹饰,雕刻技艺等巧妙的结合在一起,赋予砚更多的艺术生命和文化价值,这就是典型文人砚的重要特征。

而砚铭的雕刻水平直接关系到砚雕的整体的艺术效果、文化品味、金石韵味以及书卷气质。

纵观砚林,能刻者众,善刻者屈指可数。

如清初给黄任刻砚的顾二娘,供职清内府为皇帝制砚的金殿扬,为阅微草堂纪晓岚刻铭的聂际茂,《砚史》作者高凤翰,清代缩摹百汉碑砚的王子若(1788——1841),把鸿篇巨制缩刻与方寸之中,成为碑刻与砚刻融为一体的典范。

为鸣坚白斋沈石友刻铭的吴昌硕,为徐世昌刻铭的金禹民,技艺海派砚雕大师陈端友等都是善刻砚铭的历代高手。

砚的构成和形制(端砚系列讲座二)

砚的构成和形制(端砚系列讲座二)

砚的构成和形制(端砚系列讲座二)(一)砚的构成砚主要是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的:砚堂:又称墨堂、墨道、砚心。

砚堂指磨墨的位置,是砚的核心地区。

砚池:砚池是砚的低洼之处,用来存积清水或墨汁,其面积可大可小。

砚池又称砚泓、砚湖、砚沼、墨池、墨海。

砚额:砚的上部较其他三边砚唇更宽的部位。

砚额是展示砚雕刻水平的重要之处,主要图案和纹饰一般都安排在此。

砚岗:砚堂中间稍高,并向四周渐渐地低下去的地方。

砚边:砚堂周围略高的边缘带,它像围栏形成砚的轮廓。

砚边又称砚唇、砚缘,起蓄水和蓄贮墨汁的作用。

(二)砚的形制1.足支形类足支形砚是指以足支撑的砚台,流行于盛唐之前。

①三足形足支形砚最早的表现形式,主要流行于两汉时期。

②圈足形圈足形又称多足形,砚面多作圆形,砚足围圆周而立。

③萁形萁形砚是足支形砚在唐代经改进而出现的新的砚形。

2.暖砚形类暖砚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墨堂下凿出空腔,灌注烫水于内,使砚面的温度升高;另一种是在砚面之下设置底座,一般用金属制成砚匣,置炭火提高砚面温度。

3.抄手形类所谓抄手是可以用手抄砚底,便于拿取。

4.扁形类扁形类的砚台种类特别多,大致可分为几何形、仿生形、什物形和随意形。

①几何形几何形包括圆形、椭圆形、方形、长方形、六棱形、八棱形等。

圆形砚也称圆砚,墨堂较高,砚池环绕四周。

方形砚和长方砚是最常见的砚台式样,同圆形砚一样,要有好的雕工,质料上乘,或有年份的才有收藏价值。

长方形砚中有淌池砚、门子砚和长方砚。

②动物形蟾蜍砚,有吉祥长生之意。

蜘蛛砚,即根据蜘蛛的形态雕刻在砚面的砚。

龟形砚,即制作成乌龟形状的砚台,多见出于陶砚一类,有单龟、双龟、直颈、屈颈、交颈等。

龟形砚上刻有隔壁,并附有盖。

蝙蝠砚,因为“蝠”读音与“福”相同,所以刻砚常用到蝙蝠的图形。

孔雀砚依照孔雀开屏的姿态,选用上等的有石眼的端石制作。

蟹砚又称横行君子砚,也有将荷叶与蟹雕刻在一起的,称为荷叶君子砚。

鱼砚,特别是双鱼砚大多用歙州砚石制作。

中外美术史话答案

中外美术史话答案

《中外美术史话》答案练习题一一名词解释1.饕餮纹也称兽面纹,它是一些被夸张了的充满奇异幻想的动物正面形像,欣赏的同时会给予观者一种凶猛、残忍、狰狞的感受。

2. 《读碑窠石图》是北宋著名山水画家李成所作,此画中一骑在驴背上的行者正停于一座前代的高大石碑前,仰头看碑。

石碑的周围是几株苍劲的古树,突出了外界的环境特征:荒漠地区、严酷的气候和古树那种坚韧、顽强、有强烈感情特征的艺术形象。

李成的笔下,几株古树、一人一骑、一块古碑,意境是如此深邃,显示了他深厚旷远的艺术境界。

3.气韵生动“气韵生动”,是指表现的目的,即人物画要以表现出对象的精神状态与性格特征为目的。

它是对顾恺之“传神论”的直接继承和发展。

是指作品和作品中刻画的形象具有一种生动的气度韵致,显得富有生命力。

4.元四家元代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的出现使文人画走向了成熟,被誉为“元四家”。

他们的绘画体现了中国文人画的特点而又各具特色:黄画空灵潇洒、王画苍茫浑厚、倪画减淡荒疏、吴画沉郁湿润。

可以说,“中国文人画的艺术风格、艺术形式到此得到了全面的确立。

”5.《人物龙凤帛画》《人物龙凤帛画》出土于长沙陈家大山楚墓,画上有一位衣着华丽的女子她站在一弯月状物上,她双手拱起呈膜拜状,好像在祈祷着或是祝愿什么,而空中则有蜿蜒游动的龙和展翅飞翔的凤。

不论是人、龙、凤,他们的姿态都很生动而且非常的突出。

这是一幅用龙凤来引导灵魂升天的“魂幡”,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绘画之一。

6.扬州画派清代雍正、乾隆年间活动在江苏扬州地区画家群体的总称,主要成员有郑燮、金农、黄慎、李鳝、罗聘、李方膺、汪士慎、高凤翰等八人,被称为“扬州八家”。

这些人的艺术主张和政治态度有许多共同趋向,他们在作画时不守墨矩,离经叛道,极具创新意识,再加上他们大都个性很强,孤傲清高,行为狂放,所以又被称为“扬州八怪”。

7.《游春图》为隋代著名画家展子虔所作,《游春图》是画家传世的唯一作品,描绘了春游的情景,阳光明媚、春色宜人,人们在堤岸策马、游船。

古砚说阅读题及答案.doc

古砚说阅读题及答案.doc

古砚说阅读题及答案古砚说从一方古砚起笔,围绕人们对待古物的不同态度展开议论,借题发挥,联系现实,最后点明“真好古的人,搜求古物,追慕古人的道德文章;假好古的人,或附庸风雅,或谄媚权贵以逐利求进”,体现了作者直面时俗的批判精神。

下面,为大家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古砚说[明]许獬余家有古砚,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受而置之,当一砚之用,不知其为古也。

已而有识者曰: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

予闻诸言,亦从而宝之,不暇辨其为真五代、宋与否。

虽然,斯物而真五代、宋也,当时人亦仅以当一砚之用耳,岂知其必不毁、必至于今而为古耶?盖至于今,而后知其为五代、宋也,不知其在五代、宋时,所宝为周、秦、汉、魏以上物者,视此又奚如乎?而又不知其以周、秦、汉、魏以上物,示周、秦、汉、魏以上人,其人自视又奚如?人见世之熙熙者,沉酣于纷华绮丽之乐,奔走于权贵要津之门,褰裳濡足,被僇辱①而不知羞。

于是有一人焉,出而矫之,卓然以道自重,以淡泊自守,以古先琴书图画、器物玩好自娱,命之曰好古。

故凡名能好古者,必非庸俗人也。

以其非庸俗人之所好,则庸俗人亦从而效之。

于是士之射利求进者,必穷极其所无,以谄事权贵要津;权贵要津亦时出其所有以夸士。

而士之慕为古而不知务者,亦每与世竞逐,必尽效其所有而后快。

噫嘻!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

夫既与庸俗人同好矣,而犹哓哓②然窃好古之名,以求其自异于庸俗,不知其名则是,而其意则非。

吾之所谓好古者,学其道,为其文,思其人而不得见,徘徊上下,庶几得其手泽④之所存而以玩焉,则恍然如见其人也,是以好之而不厌。

故夫古之为好者,非以其物,以其人也。

予观今世之所好,大率类是。

不能尽述,述其近似者,作古砚说。

[注]①僇(l)辱:羞辱,侮辱。

②哓(xiāo)哓:吵嚷。

③手泽:先人或前辈的遗墨、遗物。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遗:赠送B.示周、秦、汉、魏以上人示:告诉C.必尽效其所有而后快效:模仿D.是以好之而不厌厌:满足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A.非以其物,以其人也王好战,请以战喻B.褰裳濡足,被僇辱而不知羞。

分享简单鉴别古砚真伪的几种方法

分享简单鉴别古砚真伪的几种方法

分享简单鉴别古砚真伪的几种方法古玩天下2017-01-05各朝代砚的制式又如何区别?当自己买到一方价格不菲的古砚时,又如何鉴别它的真伪呢?分享总结出一套简单鉴别古砚真伪的几种方法。

先来说说石质辨伪端砚作为居于四大名砚之首。

制砚作假者往往用其他地方的或类似端石的石头进行仿冒。

从表面上看可谓以假乱真,但仔细抚摸却相差太远。

端石,石质细腻,坚实滑润,天然石品众多,象石眼、鱼脑冻、金银线、蕉叶白等,其它砚石无法比美。

鉴别时可先用看、摸、敲、洗、掂的方法进行。

然后对石质的纹理进行再识别,就不难看出端砚的真假了。

再来说说雕工辨伪各朝代的砚雕形式和风格都有所不同,所以,对一般雕工或仿名家雕工,进行鉴别时,必须先了解各时代名雕工的情况,从砚的雕刻风格与砚的时代相比较以确定真伪。

唐宋时期雕刻工艺粗旷豪放,简洁古朴。

到了明代砚雕的装饰指导思想发生了极大变化,以艺术装饰为主,而清代砚雕注重精美稚致。

以新砚冒充旧砚,笔者认为应从砚的式样、图案、款铭、包浆等方面进行,辨别砚的风格和地区流派。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风格。

如果能对明清时期的砚的风格特点有相当的掌握,那么作伪的“古砚”就会被识别出来。

然后说说铭文辨伪砚铭的真伪辨别首先要掌握铭刻者的个人风格,包括其书画书法水平的高低。

人品学识以及砚铭的文辞款式是否与时代风格一致。

如果不能掌握铭刻作者的基本情况,也应将砚铭置于当时的环境中来辨别。

其次是对雕刻的手法,下刀的角度和刀痕的鉴别看与时代风格是否相符。

会不会是后加款。

值得注意的是,宋代砚有砚铭无印款,印款自明代才出现,如宋砚出现钤印就不攻自破了。

传世的砚上铭文,特别是名气大的政治家、书画家、学者的砚上铭文,被假冒的很多。

识别不仅要丰富的经验和阅历,而且还应有较丰富的文史知识和揣摩比较的功夫。

最后就是装饰辨伪对砚的装饰辨伪,主要是指砚匣和锦套之类的辨伪。

虽然能从砚匣和锦套上为识别真假提供一定的依据,但只能作次要依据,据考证:考究的砚匣里面的砚台不会太差,砚匣在明末清初时代盛行用紫檀木或红木制成,匣内壁用黑色的推光漆,做工十分考究。

中国国画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陶器

中国国画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陶器

中国国画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陶器,比如鱼、青蛙、鹿、鸟、花、树叶的形状。

最早的中国汉字是象形文字。

由于相似的工具被使用于最早期的绘画和书法,绘画被认为是与书法有着相同的起源。

这样一来,中国国画就有着一种非凡的特征,也就是说,诗意和书法被印刻在画中,从而三者合为一体,给人们一种更加强烈的美的享受。

The roots of Chinese painting can be traced back to painting on Neolithic pottery ,such as figures of fish,frogs,deer,birds,flowers and tree leaves.The earliest Chinese characters were pictographs.Since similar tools were used for the earliest painting and writing ,painting is said to have the same origin as calligraphy.Thus ,Chinese painting has an outstanding characteristic ,that is to say,poetry or calligraphy are inscribed on painting so that the three are integrated ,giving people a keener enjoyment of beauty.中国的传统节庆食善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与平时有所不同。

一些历史悠久、具有象征意义的食物也是节日必不可缺的。

例如,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那一天,人们通常要吃粽子。

中秋节是赏月的日子。

中秋节的特制食品是月饼。

春节是中国的农历新年。

除了常见的海鲜、家禽(poultry)和肉类之外,人们还要按各自的地方习俗烹制传统菜肴,如饺子和年糕。

蓝瑛徐泰《浴砚图》赏析

蓝瑛徐泰《浴砚图》赏析

蓝瑛徐泰《浴砚图》赏析
《浴砚图》是清代画家蓝瑛与徐泰的合作之作,它不仅是一幅极具观赏性和艺术性的
绘画作品,更是对于传统文化中的文人雅士生活进行了生动的描绘和表达。

整幅画面以中心的浴砚为主题,绘制了一副具有浓厚文人气息的图画。

画面中央是一
个雕刻精美的砚台,砚台上摆放着一件砚硯和一支硬笔,表现了文人在读书写字的时候所
需要的文房用具。

砚台的四周是一片清新的花草树木,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象征着文
人生活中的诗意和雅致。

在画面的左上方,画家绘制了一只青蛙,青蛙在浴砚旁的莲叶上落座,形态生动并加
强了整幅画的写实感。

青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寓意吉祥和幸福,蓝瑛和徐泰将其融
入到画作中,意在为观者带来吉祥和幸福的氛围。

画面的右上方是一只蜻蜓,蜻蜓在空中飞翔,给人以轻盈和自由的感觉。

蜻蜓在中国
文化中寓意着不拘于世俗的人格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通过在画中加入蜻蜓,蓝瑛和徐泰表
达了他们对于文人生活中追求自由和独立的理想和追求。

除了青蛙和蜻蜓,画面的底部还绘制了一些精致的花卉植物,如莲花、菊花等。

这些
花卉在中国文化中都有着独特的寓意,比如莲花象征纯洁和高贵,菊花象征着坚定和自立。

通过绘制这些花卉,蓝瑛和徐泰表达了他们对于文人雅士追求高尚品质和独立人格的态度
和理念。

蓝瑛和徐泰的《浴砚图》通过细腻的线条和真实的细节,展现出了浓郁的文人气息和
传统文化的魅力。

画中的浴砚和花卉互相映衬,寓意了文人雅士对于高尚品质和自由独立
的追求。

这幅作品既是一幅绘画作品,更是一幅寄托了画家理想与理念的艺术作品。

2014考研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复习资料(全)

2014考研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复习资料(全)

1. 鹳鱼石斧彩陶‎盆①1978年河‎南省临汝县阎‎村出土②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类型‎。

③器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陶瓷绘有鹳鸟‎衔鱼,旁边竖立一件‎石斧的画面。

图像组合明显‎具有一种主题‎意念。

构图均衡、饱满,形象简洁醒目‎,为史前独立性‎绘画中的珍品‎。

2. 黑陶①黑陶工业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工艺美术取得‎的杰出成就之‎一。

②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等遗‎址中常有发现‎。

③其烧制工艺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炭而‎成,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致密。

④其中山东龙山‎文化黑陶中的‎蛋壳陶以黑、光、亮、薄而著称于世‎。

3. 彩陶①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美术‎中。

②是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做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使橙红色胎地‎呈现各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

③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是彩‎陶的杰出代表‎。

4. 人面鱼纹彩陶‎盆①西安半坡②仰韶文化③图案装饰于陶‎盆内壁,展现人面与鱼‎的简练造型和‎生动组合④图案被认为与‎半坡氏族的原‎始信仰有关⑤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绘画杰‎作和典型器物‎5. C形玉雕龙①1971年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三星它‎拉村遗址出土‎②红山文化玉器‎的杰出代表③玉龙为墨绿色‎软玉制成,龙身光泽,蜷曲如勾,龙首做猪嘴形‎,长吻修目④是目前发现的‎体形最大,制作最精,形态最逼真,年代也最久远‎的碧玉龙形象‎6. 泥塑女神像①出土于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②头像与真人等‎大,似为全身像的‎头部。

塑像面呈方圆‎形,颧骨突出,平鼻阔嘴,眼角高挑,眼窝内嵌圆形‎玉片,目光深邃,具有神秘感③塑造技术成熟‎,水平高超,令人叹为观止‎,其内涵当与原‎始巫术或信仰‎有关是生殖女‎神和丰收女神‎的象征7. 舞蹈纹彩陶盆‎①中国原始美术‎中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的杰‎作,出土于青海大‎通上孙家寨。

古砚收藏有诀窍

古砚收藏有诀窍

古砚收藏有诀窍作者:金融来源:《蓝盾》2014年第04期笔墨纸砚,乃古人的文房四宝,如今则成为人们的收藏品。

四宝的前三者,由于使用起来耗损大,并且材质不易长期保留,因此四宝之中的“砚”成为藏家首推之“宝”。

砚,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让收藏人士乐在其中。

欲赏砚须先知砚现在写毛笔字的人几乎越来越少,一些年轻人甚至没有亲眼见过砚。

在藏家周先生家里,打开一个个古色古香的锦盒,仔细端详一方方砚盖,盖面上的雕刻图案栩栩如生。

这些浮雕或是苍劲有力,或是深浅有度,这些刀工痕迹,不仅造就了砚的艺术美,还让观者感受到一种张力。

可以说,近距离地接触、把玩古砚,很容易就会被砚所感染吸引。

事实上,砚在古代汉语中通研,即研磨之意。

最早被先民用做工具,可把颜料仔细研磨成粉末。

西安的仰韶文化庙底沟遗址曾出土过类似器物,可见砚的历史之久远。

在藏家周先生家里,笔者见到的这些砚都是石质的,这只是周先生藏品的一小部分。

“砚并非都是石头做的。

”藏家周先生说着转身到另一间屋里,拿来一方圆形的、看起来有些像烛台又有些像香炉的米白色古砚,“这是唐代的,是陶制的砚。

”据藏家周先生介绍,最初的砚是普通石头或是陶制的。

汉以前的砚制式比较简单,但已有制作精美的石砚。

三国、魏晋时期,瓷砚开始兴起,这一时期的砚一般为圆盘状,下附三足,砚面无釉,以利于研磨。

隋唐五代时,陶瓷砚的形制已演变为辟雍,辟雍砚为圆形,砚面突起,四周下凹成池,底部通常有十至二十足不等。

从出土情况看,盛唐之后由于发掘了端、歙、红丝等优质理想的制砚石材,所以带旺石砚。

砚之美在于形在一些古典书籍或是影视作品当中,出现的砚多为方形或是圆形,而藏家周先生收藏的古砚有船形的、龟形的、琵琶形的、编钟形的、荷花形的、大雁形的、鼎形的,不仅外形惟妙惟肖,砚池更是巧妙地安放在整块砚的理想位置,让人惊叹古代工匠的妙手神工。

最吸引藏家周先生的古砚之美,要数砚盖上的精美图案。

周先生说,他收藏古砚已经快20年了,开始收藏是因为偶然得到的一块宋砚。

在历代画作中寻找古砚的存在状态

在历代画作中寻找古砚的存在状态

在历代画作中寻找古砚的存在状态砚台之家——传承和推广砚文化感谢本文作者:蕉窗夜雨文化是人类生活的反映,活动的记录,历史的积沉。

砚文化是中国人在用砚、赏砚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生活现象,这种现象随着时空的转换而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地域风格和独特的民族样式。

在历代绘画作品中,有很多生活场景描写,文人画之于文人生活、风俗画之于市井活动,在这些场景中,既可以看到古代各阶层用砚以及文人藏砚的基本形制,又可以找到历代砚之流行风格。

寻找这些,是为了探寻各种形制古砚的存在环境和文化背景,从而认知古砚的历史文化价值。

在收藏古砚的过程中,我们面对不同形制、纹饰、大小的砚,却很少能确切知道这些古砚在古代的存在状态。

换句话说,我们并不清楚古代帝王、官宦、文人、学生、商贾以及贩夫走卒用什么砚?凡此种种都能在古画中找到踪迹。

早在米芾《砚史》中已有以画鉴砚的先例。

以往藏砚界鉴别古砚之依据,无非目之以形制、包浆,证之以铭刻、史籍,这种约定俗成鉴别方法有其合理性,但缺乏严谨的科学性。

比较科学的鉴定方法需要标准器作为参考,目前古砚参照物无非馆藏品与出土品二种,然馆藏古砚虽然大多流传有序,但由于历代藏家本身的局限性,也存在伪品,不能全部作为砚之标准器。

如今考古发达,出土之标准器,间或有之,可为鉴定之助。

然出土砚以宋之前高古为多,明、清之砚,时代相近,形制延续,鉴别较难,历代绘画作品中常有砚出现,如画作不伪,画上之砚的形制也可以作为鉴砚断代的一种依据。

【帝王用砚】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数位喜爱收藏的风雅帝王,其中以宋徽宗与清高宗最著名,二帝皆富藏弆,然要探究徽宗时代的文物则了无踪影,皆因靖康之难,徽、钦二帝及其宫藏尽为金人掳去,虽有数画传世,但难见古砚踪影,宣和文物大多已成浮云。

有清康雍乾三代帝王皆重翰墨,乾隆时文修武偃,一派升平,一部《西清研谱》尽显皇家藏砚。

然而,贵为九五之尊的帝王用什么砚呢?好在有宫廷画家记录了他们的文房生活一幕。

在《康熙便服写字像》(朗士宁故宫博物院)中,康熙皇帝所用之砚是清初常见的淌池素砚,从中可证清代砚制早、中期之变化。

《古砚说》阅读答案

《古砚说》阅读答案

《古砚说》阅读答案《古砚说》阅读答案古砚说[明]许獬余家有古砚,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受而置之,当一砚之用,不知其为古也。

已而有识者日:“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

”予闻诸言,亦从而宝之,不暇辨其为真五代、宋与否。

虽然,斯物而真五代,宋也,当时人亦仅以当一砚之用耳,岂知其必不毁、必至于今而为古耶?盖至于今,而后知其为五代、宋也,不知其在五代、宋时,所宝为周、秦、汉、魏以上物者,狈此又奚如乎?而又不知其以周、秦、汉、魏以上物,示周、秦、汉、魏以上人,其人自视又奚如?人见世之熙熙者,沉酣于纷华绮丽之乐,奔走于权贵要津之门,褰裳濡足,被修辱。

而不知羞。

于是有一人焉,出而矫之,卓然以道自重,以淡泊自守,以古先琴书图画、器物玩好自娱,命之曰好古。

故凡名能好古者,必非庸俗人也。

以其非庸俗人之所好,则庸俗人亦从而效之。

于是士之射利求进者;必穷极其所无,以谄事权贵要津;权贵要津亦时出其所有以夸士。

而士之慕为古而不知务者,亦每与世竞逐,必尽效其所有而后快。

噫嘻!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

夫既与庸俗人问好矣,而犹哓哓。

然窃好古之名,以求自异于庸俗,不知其名则是,而其意则非。

吾之所谓好古者,学其道,为其文,思其人而不得见,徘徊上下,庶几得其手泽③之所存而以玩焉,则恍然如见其人也,是以好之而不厌。

故夫古之为好者,非以其物,以其人也。

予观令世之所好,大率类是。

不能尽述,述其近似者,作古砚说。

【注】①僇(lù)辱:羞辱,侮辱。

②哓(xiāo)哓:吵嚷。

③手泽:先人或前辈的遗墨、遗物。

10.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遗:给,赠B.宜谨宝藏之宝:像宝贝一样C.于是士之射利求进者射:追逐D.人见世之熙熙者熙熙:忙忙碌碌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当一砚之用,不知其为古也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B.褰裳濡足,被俘辱而不知羞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C.则庸俗人亦从而效之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D.不能尽述,述其近似者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12.下列对文中意思理解有误的二项是()A.作者当得知家里的这方砚是古砚之后,并没有及时去验证它的真伪。

中国传统艺术篆刻书法水墨画答案雨课堂

中国传统艺术篆刻书法水墨画答案雨课堂

中国传统艺术篆刻书法水墨画答案雨课堂原文:中国的篆刻艺术,其实就是在金属、象牙、犀角、玉石等材质上用篆体文字雕刻的艺术。

因以制作印章居多,又称印章艺术。

做为国粹之一,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构成了一以贯之及厚实的古老传统。

其融万千气象于方寸之间,向来为历代文人墨客所钟爱。

或自篆自用,或馈赠文友,钤记落款,观赏把玩,可从中获得无尽的审美愉悦和艺术享受。

考篆印之滥觞,当不晚于周代。

当前所发现的最早实物,可确定为东周遗物,学界亦普遍接受“我国篆印源于春秋而盛于战国”的论断。

但从当时篆刻艺术的明朗程度学说之,此前当存有相当漫长的发展过程。

商周时期广泛应用领域的甲骨文,就是以刀为笔,镌刻在龟甲兽骨之上而变成的,广义而言一般会归为篆刻艺术之内。

河南安阳殷墟曾发掘出过极似当今印章的'铜玺,字迹准确,斑斑可考,或可以视作印章艺术之先河。

古人崇尚诚信,因而对作为诚信物证的印玺十分重视。

先秦时期,古风犹存,等级观念尚不严备,无论官印、私章,皆可称“玺”,且样式五花八门,美不胜收。

到秦汉时,专制制度正式确立,社会等级日益森严,“玺”成为了皇帝王侯印章之专用名称,其他人的印信只能以“印”“章”“记”等名之,且尺寸、样式也有严格规定。

汉代时,篆刻印章十分兴盛,抵达顶点。

考其原因,实乃由于秦代推行“书同文”,废为六国古文字,连交厝秦国编定的小篆字体,而比篆晚出来之复为、草、楷、行及等字体尚未行世,故篆文位居官方正式宣布字体地位,因而大盛。

另两汉社会稳定,冶炼业和手工制作业发达,使得汉印的艺术取得长足进展,水平空前,而成为历代篆刻家尊奉临摹之典范。

就制作方法而论,汉印多以黄铜浇铸而成,但浇铸前须将印文反刻于陶范内壁;而部分急就章乃直接用铜坯凿成,如“某某将军章”等;另有一部分乃就玉材而雕琢。

因此,三者尤其就是后两者被指出就是现代篆刻艺术之始祖。

印章文字,存有凹凸两种,凹者表示阴文,凸者表示阳文,也存有阴阳合璧者。

因印泥多挑朱色,故钤盖印蜕后,阳即为白,阳即为朱,遂又存有“白文”“朱文”之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历代画作中寻找古砚的存在状态砚台之家——传承和推广砚文化感谢本文作者:蕉窗夜雨文化是人类生活的反映,活动的记录,历史的积沉。

砚文化是中国人在用砚、赏砚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生活现象,这种现象随着时空的转换而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地域风格和独特的民族样式。

在历代绘画作品中,有很多生活场景描写,文人画之于文人生活、风俗画之于市井活动,在这些场景中,既可以看到古代各阶层用砚以及文人藏砚的基本形制,又可以找到历代砚之流行风格。

寻找这些,是为了探寻各种形制古砚的存在环境和文化背景,从而认知古砚的历史文化价值。

在收藏古砚的过程中,我们面对不同形制、纹饰、大小的砚,却很少能确切知道这些古砚在古代的存在状态。

换句话说,我们并不清楚古代帝王、官宦、文人、学生、商贾以及贩夫走卒用什么砚?凡此种种都能在古画中找到踪迹。

早在米芾《砚史》中已有以画鉴砚的先例。

以往藏砚界鉴别古砚之依据,无非目之以形制、包浆,证之以铭刻、史籍,这种约定俗成鉴别方法有其合理性,但缺乏严谨的科学性。

比较科学的鉴定方法需要标准器作为参考,目前古砚参照物无非馆藏品与出土品二种,然馆藏古砚虽然大多流传有序,但由于历代藏家本身的局限性,也存在伪品,不能全部作为砚之标准器。

如今考古发达,出土之标准器,间或有之,可为鉴定之助。

然出土砚以宋之前高古为多,明、清之砚,时代相近,形制延续,鉴别较难,历代绘画作品中常有砚出现,如画作不伪,画上之砚的形制也可以作为鉴砚断代的一种依据。

【帝王用砚】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数位喜爱收藏的风雅帝王,其中以宋徽宗与清高宗最著名,二帝皆富藏弆,然要探究徽宗时代的文物则了无踪影,皆因靖康之难,徽、钦二帝及其宫藏尽为金人掳去,虽有数画传世,但难见古砚踪影,宣和文物大多已成浮云。

有清康雍乾三代帝王皆重翰墨,乾隆时文修武偃,一派升平,一部《西清研谱》尽显皇家藏砚。

然而,贵为九五之尊的帝王用什么砚呢?好在有宫廷画家记录了他们的文房生活一幕。

在《康熙便服写字像》(朗士宁故宫博物院)中,康熙皇帝所用之砚是清初常见的淌池素砚,从中可证清代砚制早、中期之变化。

《弘历圆形古装行乐图像轴》(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乾隆青年时代用的随形砚清·丁观鹏《是一是二图轴》(故宫博物院藏)乾隆中年所用的瓦形砚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清)佚名《乾隆帝写字像轴》,图中可见乾隆老年所用的龙珠砚。

此画无款,画风类郎士宁,在历代画作中,这是对砚之器形、纹饰描绘比较详细的个案。

在《西清研谱》中著录的二方龙珠砚,与此相同,一为苏轼宋坑端石龙珠砚,一为元·澄泥龙珠砚。

《西清研谱》中有很多当时的仿古砚,此等名砚乾隆时如有仿制,必定会载入谱中,然而却没有找到。

如此看来,乾隆完全有可能用古砚写字作画。

对照图上色泽,此砚当为元·澄泥龙珠砚。

【官宦用砚】中国古代的官宦阶层,魏晋之前大多出于门阀世家,自隋唐开始以科举取士,至宋代科举三级考试制度的深化,大多数官僚基本是文人出身。

他们有两种身份,在工作中是官吏,在生活中是文人,因此,反映在古砚的使用上,两种场合是不同的。

在公堂上,宋代常用淌池砚,有的在砚边还留有搁笔处;明代则多用双履砚,既能研朱,又能磨墨,一体两用,总之一切以方便办公为宗旨。

除了时代局限(如汉砚)以外,形制上大多取长方规矩形,以衬托庄严的气氛,也就有了所谓的“官样”气息。

在生活中,他就恢复文人趣味,用优质的砚材,优雅的砚制,挥毫泼墨以抒发文人的情思,或许还可以藉此缓解工作的压力。

当然由于性情关系,也不排除部分文人在生活中喜欢用形制端庄之砚,如太史式等。

官宦公务用砚东汉时流行的三足石砚,我们平时可以在各大博物馆见到,有的还有雕兽砚盖,雕工风格雄强。

但不知当时是谁在用此类砚。

河北望都东汉墓壁画中有二幅砚图,一为主簿所用,一为主记史所用,主簿、主记史均为各级主官属下的佐吏,在汉代,一般情况下官是行政领导、吏是办事人员。

此图说明三足石砚是当时普遍的形制,高级官吏用砚可能稍精致些。

在图中我们看到了二方形制几乎相同的三足砚,砚面均有研石(也可能是“螺子墨”),这也为东汉流行三足石砚提供了很好的佐证。

地狱之王执掌人的生死,依据人们生前的善恶来判决来生去处,故也象征着官。

在宋·金处士《十王图轴·六殿卞城王》(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图中,公案上有一方淌池砚,砚上还保留着搁笔的位置,笔研组合的形式是南北朝石砚形制的延续。

这种宋砚形制在传世和出土实物中较少见到。

宋·金處士《十王圖軸:三千五道转轮王》中的海棠池淌池砚元明时期的《十王图轴》。

元明时期砚式与宋代类似,除玉堂、花头门字砚式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图中朱、墨二砚均取材白石。

另外,与宋代一样,这种公堂用砚大多置于砚匣中,在清代画中尚未见此现象。

明万历34年刊本《杨家府时代忠勇演义志传》版画上之公堂用砚——双履砚明万历45年刊本《元人百种曲》版画上之公堂用砚——双池砚明万历39年刊本《一雁横秋》上的淌池砚明万历世德堂本《五伦全备忠孝记》上的长方半月池砚官宦生活用砚明佚名《五同會圖》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描绘明中期弘治末年,礼部尚书吴宽、礼部侍郎李杰、南京都察院左佥都御史陈璚、吏部侍郎王鏊及太仆寺卿吴洪等5位苏州籍高官在北京的雅集活动。

所谓“五同”,即同时、同乡、同朝、同道,因名之曰五同会。

图中虽然二位官员身穿官服,但可以看出来,这是私人生活场景,官员身后左方一砚为椭圆形,开海棠池,显得圆润典雅。

因为古代很多文人都是在职官员,故类似的官宦生活用砚在文人用砚诸画中可以找到很多。

【文人用砚】文人是离不开砚的,与之最亲,在平时的书写、绘画活动中深深的体会出砚与墨之质量对墨汁优劣的影响,故其用砚也肯定会对砚之材质的优越性加以充分考虑,与此同时,也会对砚之形制美具有独特的要求。

砚材的优劣当然在画上无法反应,但砚的形制则可以在古画中找到。

我们在历代文人题材绘画中,可以见到南北朝多足瓷砚、唐辟雍砚、宋抄手砚以及明清平底随形砚等不同形制的古砚。

除个别情况外,文人所用之砚,大多有着规整的砚形,即便是随形砚都有着接近于几何图的外形(如圆、椭圆、方、长方、梯形等),在实用功能设计上,这些砚大多都留有较为宽阔的砚堂、深深的墨池。

当然,由于砚在画上只作为背景陈设,故除极个别情况,一般画得比较简略,在这些古砚上也很难找到纹饰,但我们可以根据传世相似形制古砚上的纹饰来推测个大概。

现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的北齐·杨子华《校书图》,是宋摹本残卷。

展现了北齐天保七年(556年)文宣帝高洋命樊逊和文士高干和等11人负责刊定国家收藏的《五经》诸史的情景。

从中可以看到南北朝时期文人用砚情况,画中之砚为多足瓷砚,这可以与考古出土之南北朝砚相互印证。

美国纳尔逊一艾金斯美术馆藏有(元)刘贯道《消夏图》一幅,根据文献记载刘贯道原有《七贤图》,人们根据图中乐器“阮”确定此人为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阮咸。

在画中出现了一方圈足形辟雍砚,这种砚式一般出现于唐代,故这应该是元代画家推想的魏晋人用砚。

同时,也可知道元人是见过这种形制古砚的。

与上面北齐杨子华《校书图》相较,前者之砚符合时代特征,后者则否,因此可以看出前者是摹本,后者是创作,这是应该在以画证砚时加以注意的。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五代周文矩《文苑图》当为周氏所绘《琉璃堂人物图》之半,关于琉璃堂人物故事,据考即唐玄宗时著名诗人王昌龄任江宁县丞期间,在县衙旁琉璃堂与朋友宴集的故事,与会者可能有其诗友岑参兄弟、刘眘虚等人。

画中二砚均为箕形,即是后来风字形砚的雏形,基本符合文献记载及出土五代古砚特征。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唐陆曜(传)《六逸图》,一般认为是宋人摹本。

“六逸”故事为马融卧吹笛,阮孚借履,边韶昼眠,陶潜漉酒,韩康卖药,毕卓醉酒。

其中“陶潜漉酒”一段所画一砚略呈箕形,质感类陶,可能是唐(宋)人想象之晋砚形制。

2005年中贸圣佳拍卖公司高价拍出一幅传为宋·李公麟所画《西园雅集图卷》,当时曾引起争议,但仔细观察画中苏辙边上的书为蝴蝶装,这种书籍装帧形式是从宋代开始的,后代少用,藉此可证明此画如非原作,定有所本。

“西园雅集”典出北宋末年苏轼、苏辙、黄庭坚、米芾、李公麟、秦观等一批文化名人在驸马都尉王诜府西园内的一次聚会,与会者分别作了西园雅集图和图记。

在画中我们看到了三种砚式。

上图,苏轼挥毫所用之砚与唐张九龄墓出土带有张拯印记的陶砚基本相同。

在同一图中,我们来看看大名鼎鼎的米芾用什么砚。

图中米元章题壁,一童子捧砚。

这是一方圆形新月池砚,虽然没有画出四侧内敛的时代特征,但通过砚岗陡峻,斜入砚池等细节,可以认为是比较典型的宋砚形制。

在画的另一边,晁无咎作画,用一辟雍形砚(下图)。

此画中出现的三种砚式,除米芾所用为宋代形制,其余二方均为前朝形制。

西园主人王诜不仅身份特殊,贵为国戚,而且能诗善画,家富收藏,精于鉴赏,其家尝筑“宝绘堂”,平生广交文人雅士析奇赏异,酬诗唱和。

这二种砚出现于宋画中,猜想因与会者均为著名文人,王氏可能将平时藏砚供诸所用,以博风雅。

另一种可能是,这些前朝砚式到宋代还在延续。

台北故宫博物院南宋·刘松年《十八学士图》,十八学士雅集这一题材源自唐代“秦王十八学士”。

唐太宗为秦王时于宫城西建立文学馆,设立了“秦王十八学士”,以杜如晦、房玄龄等十八人分为三番,每日六人值宿,讨论文献,商略古今,号为十八学士。

命阎立本画像,褚亮作赞,题十八人名号、籍贯,称十八学士,藏之书府,时人倾慕,谓之登瀛洲。

太宗后历朝还有不同人物的“十八学士”命名。

图上有一砚,作长方形,开海棠池,与出土同类宋砚形制相同。

不管此画描写的是那一代“十八学士”,他们都是文人。

此长方形海棠池砚应为宋代文人用砚之一种形制。

辽代砚相对于其他时代较少见。

河北宣化辽墓壁画中记录了几种形制:一为长方风字淌池砚,一为多角头风字淌池砚。

宣化辽墓墓主大多为辽金时期中层汉人官吏,如张世卿墓墓主为辽检校国子监祭酒兼监察御史。

应属文人。

上图张世卿墓壁画之砚带层台座;下图张匡正墓壁画中之砚,砚座有壶形镂空窗,则此砚可能是火暖砚。

在明代绘画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砚是风字砚,下图是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所藏明代谢环《香山九老图》,“香山九老”是历代书画名家的常用题材,讲的是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白居易、胡杲、吉皎、郑据等九位年事已高的名士,在洛阳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伊水相望的香山白居易居处雅集,作诗、绘画、谈禅、论道,一时风雅令人慕之。

画作内容尽管是唐代的,但我们所看见的是比较典型的明代砚形制。

明·陈洪绶《闲雅如意图》上类似于随形的风字砚明·陈洪绶《南生鲁四乐图》(瑞士苏黎世瑞特保格博物馆藏)上另一种类钟形的风字砚。

明·陈洪绶《归去来图》(美国夏威夷火奴鲁鲁艺术学院藏)由风字形演变的门字砚明·陈洪绶《博古叶子》(木刻版画)上的风字砚以上诸画中所出现的圆首圆尾、圆首扬尾等各式风字砚,尽管砚式稍有变化,总体风格还是比较相似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