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疫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医院相关科室疫情登记管理制度

医院相关科室疫情登记管理制度医院门诊日志登记规范1、门诊部各科室要建立门诊日志,详细登记接诊病人。
2、门诊日志要按照日志规定的项目填写详细、齐全,内容要保证真实可靠。
3、对门诊日志上登记需上报的传染病要做出明显标志,疫情上报后,医院疫情管理人员要加盖“疫情已报”章。
4、对疑似传染病和确诊的传染病病例,要登记其具体内容(如:姓名、性别、年龄、发病日期、诊断日期、工作单位、家庭详细住址等),14岁以下儿童要登记家长姓名及病人其所在学校、班级等内容。
5、要经常核查所登记的门诊日志,发现问题及时补充、改正。
6、年度结束后,对全年的门诊日志核查无误后,按规定要求存入资料室,以备后查,在贮存过程中要做好防水、防火、防盗等措施,以保证门诊日志的妥善保管。
门诊医生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1、门诊医生发现传染病疑似和确诊病例时,要在门诊日志上认真登记,填写内容必须真实、准确、详细(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详细地址、发病日期、诊断日期、14岁以下儿童家长姓名等)。
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上报防保科。
疫情管理人员接到报告卡后,要在门诊日志相应位置加盖“疫情已报”章。
2、门诊部各科室负责人要每周核查门诊日志,对漏报和误报的传染病要及时补报和订正传染病报告卡。
防保科疫情管理人员每月要认真检查一次门诊日志,避免漏报和错报现象的发生。
3、对传染病疑似或确诊病人,门诊医生要询问病人流行病学史,疑似病人确诊后,要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订正卡上报防保科。
4、要做好门诊日志的收集和保管工作,以备后查。
5、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如果漏报1例传染病,处罚当班医生人民币50元,造成重大影响按有关法规依法处理。
住院病人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1、住院部医生对入院病例应认真填写出入院登记且各项内容填写完整。
需报告的传染病要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内容要真实、详细,同时将填写好的传染病报告卡上报防保科,疫情管理人员收到传染病报告卡后,要在出入院登记本的相应位置加盖“疫情已报”章。
最新-医院疫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精品

医院疫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区人民医院疫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一、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本院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二、各科发现传染病都要及时报告疫情。
三、下述科室为疫情报告重点科室:传染科、内科、急症科、小儿科、放射科、妇产科、皮肤科、外二科(泌尿外科)。
四、报告范围: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病毒性肝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按甲类传染病处理)、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瓦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
丙类传染病:血吸虫病、丝虫兵、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新生儿破伤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五、报告时限:甲类传染病应尽快报告,城市在6小时内告。
乙类和丙类传染病小时内报告。
五、疫情报告接受单位:本院预防保健科。
六、报告方式:书面报告要求填写全面,字迹清楚,工作单位和发病地址详细,发病日期和确诊日期准确,保健科专职人员负责上直报,同时并通过电话直报疾控中心。
七、各科应设专人负责疫情报告工作,负责疫情收集整理资料管理工作,所需表卡向预防保健科领取。
八、建立疫情核对制度,科内每月核对一次,预防保健科每月核对一次,并有核对记录。
传染病疫情登记和报告制度

传染病疫情登记和报告制度
是一种针对传染病的管理制度,旨在及时掌握和监测传染病的发生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保护公众健康和社会安全。
该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登记制度:要求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单位对发现的传染病病例进行登记,包括病例的基本信息、发病情况、传播途径等相关信息。
2. 报告制度:要求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单位对发现的传染病病例进行及时报告,确保信息的流转和公共卫生部门的掌握。
3. 监测制度:通过对登记和报告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监测,追踪传染病的传播趋势和疫情动态,及时发现和预警传染病的爆发和扩散。
4. 应对措施:根据疫情监测和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包括隔离病患、追踪密切接触者、加强卫生防护措施等,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5. 信息共享:建立传染病疫情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之间的信息共享,提高疫情监测和应对能力。
传染病疫情登记和报告制度对于保护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及时掌握和响应传染病的发生情况,有效地防控传染病的传播,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造成的损失。
第 1 页共 1 页。
2024年传染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三篇)

2024年传染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1、疫情管理。
直报人员必须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性技术指导文件,严格按要求进行本院的疫情报告管理工作。
2、报告的方式。
本单位的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
3、报告的程序为。
传染病病例的报告由首诊医生或其它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报告卡—疫情管理人员收卡同时对传染病报告卡的信息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核对信息完整并登记在册—网络直报。
4、报告病种和报告时限:(1)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____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____、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的报告信息,应立即调查核实,于____小时内通过网络完成报告信息的三级审核确认。
(2)对于其他乙、丙类传染病报告卡,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专病管理机构核对无误后,于____小时内通过网络完成审核确认。
(3)对其它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进行报告。
____卫生院传染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1、疫情管理、直报人员必须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性技术指导文件,严格按要求进行本院的疫情报告管理工作。
2、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并按要求进行电话报告。
3、传染病病例的报告由首诊医生或其它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报告卡(按要求电话报告)—>疫情管理人员收卡、登记—>网络直报(需电话报告县cdc的按要求报告)。
4、报告病种和报告时限(1)责任报告人发现____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____、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____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并以最快方式向县疾控中心报告。
(2)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____小时内通过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报告。
(3)对其它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进行报告。
医院传染病疫情登记和报告制度

医院传染病疫情登记和报告制度一、引言医院作为传染病防治的前沿阵地,承担着发现、报告、隔离和治疗传染病的重要任务。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医院传染病疫情登记和报告制度。
二、目的1. 规范医院传染病疫情登记和报告工作,确保疫情信息准确、及时、完整。
2. 提高医院应对传染病疫情的能力,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3. 加强医院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共同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内传染病疫情的登记、报告、处置等工作。
四、职责分工1. 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传染病疫情的监测、登记、报告、处置等工作。
2. 临床科室、检验科、放射科等相关科室协助感染管理科开展传染病疫情相关工作。
3. 医院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的落实、监督和指导。
五、疫情登记1. 登记对象(1)法定传染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乙、丙类传染病。
(2)疑似传染病:临床表现疑似传染病,但未确诊的病例。
(3)其他传染病:医院自行确定的需登记的传染病。
2. 登记内容(1)患者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等。
(2)就诊信息:就诊日期、就诊科室、就诊序号等。
(3)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4)诊断:初步诊断、最终诊断、确诊日期等。
(5)治疗情况:用药、手术、住院等。
(6)流行病学调查:接触史、旅行史、暴露史等。
3. 登记方式(1)手工登记:使用医院提供的传染病疫情登记本进行登记。
(2)电子登记:使用医院信息系统进行传染病疫情电子登记。
(3)实时报告:使用传染病疫情实时报告系统进行登记和报告。
六、疫情报告1. 报告程序(1)发现传染病病例后,临床科室、检验科、放射科等相关科室及时将病例信息反馈给感染管理科。
(2)感染管理科对病例信息进行核实,确认后进行登记。
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4篇)

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一、背景传染病是指某一种或多种病原体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到人体,引发疾病并具有传播能力的疾病。
传染病的爆发和传播对社会和公共卫生安全产生重大威胁,为了及时掌握和有效应对传染病疫情,建立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二、目的本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传染病疫情的登记和报告工作,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提高抗击传染病的能力和水平,保障国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国所有的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卫生部门和其他相关单位。
四、主体责任1. 医疗机构负责传染病疫情的及时登记和报告工作,并保证报告信息的准确性,确保报告的及时性。
2. 疾控机构负责传染病疫情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公众发布疫情信息。
3. 卫生部门负责对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进行监督和管理,并进行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制定和指导。
4. 相关单位负责积极配合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和卫生部门的工作,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支持。
五、工作流程1. 医疗机构应立即对发现的传染病疫情进行登记,包括病例基本信息、诊断情况、治疗情况等。
2. 医疗机构应及时将登记信息报送给所在地的疾控机构,确保信息的准确和及时。
3. 疾控机构接收到医疗机构上报的登记信息后,应及时进行审核和整理,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4. 卫生部门收到上级主管部门的汇报后,应及时进行核查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预警措施和应对策略。
5. 卫生部门应将传染病疫情的相关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开,保持信息透明度,指导公众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六、信息共享与保密1. 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信息属于国家保密范围,未经授权不得向外传播。
2. 疾控机构和卫生部门应建立信息共享的机制,及时向相关单位提供必要的疫情信息,以便协同应对传染病疫情。
3. 医疗机构应妥善保管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的纸质和电子档案,确保信息的安全和完整性。
七、监督与考核1. 卫生部门应定期对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和卫生部门的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工作进行监督和考核。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一、每季度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增强医务人员的法制观念和报病意识,全、快、准报告传染病疫情。
二、门诊医生必须清楚完整填写门诊日志,不得缺项和漏登,缺填一项扣1元,漏登1人扣5元。
三、检验室、放射科必须按要求清楚完整填写检验、放射登记,不得缺项和漏登,缺填一项扣2元,漏登1人扣5元。
四、全院医务人员发现法定传染病人,必须按规定时限、程序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报院公共卫生科,不得迟报、漏报,凡漏报1例,扣当事医生20元,迟报1例,扣当事医生10元;每全年对无漏报、迟报医生奖励50元。
五、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领导小组每月组织人员对门诊部、住院部开展自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作好记录。
六、医院公共卫生科负责全院各科室传染病报告卡的收发工作,并作好记录;对所报传染病报告卡完整、清楚作好登记及时上报和进行网络直报;门诊部医生门诊日志填写完后交公共卫生科保管备查。
疫情报告制度一、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牢固树立法规意识,加强传染病管理.二、不论门诊或住院部医护人员凡发现传染病,必须及时详细登记,并且以最快方式、最快时间向防疫医生报告,同时填好疫情卡片上报(14岁以下的儿童应填写家长姓名)。
三、发现甲类传染病及其疑似病例时,应立即电话报告,并作好通报记录及填写疫情卡片。
四、发现乙类传染病及其疑似病例时,应在十二小时内报告。
五、发现丙类传染病及其疑似疑似病例时,门诊病人应在首诊时报告,住院病人做到当日报告.六、食物中毒按乙类传染病报告。
七、一切诊治病人的医务人员均为法定报告人,当确诊或疑似甲、乙、丙类传染病时,必须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片”按规定程序上报,并作好疫情的订正和死亡报告。
八、同一病人发生两种以上的传染病,须逐一填写各种传染病的疫情报告卡。
九、防疫医生综合本院疫情资料,按时完成月报、年报、总结、上报县疾控中心和本院办公室。
奖惩制度为了加强传染病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规范各项登记,提高疫情报告质量,经单位研究决定,制定以下奖惩制度:一、未履行门诊登记,住院部登记,化验结果登记,放射结果登记的医生,发现一次扣人民币20元.二、登记项目不全,每缺一项,每次扣人民币5元,漏登一例,扣人民币20元。
医院传染病疫情登记管理制度

XXXX医院传染病疫情登记管理制度一、责任报告单位或责任报告人在诊疗过程中应规范填写或由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自动生成规范的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检测检验和放射影像登记。
1、门诊日志项目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人群分类、有效证件号、现住址、病名(初步诊断)、发病日期、初诊或复诊。
(注:14岁以下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必须填写家长姓名、电话、幼托填写幼儿园、学生填写学校年级及班级。
)初诊与复诊定义:病人首次到本院就诊定为初诊,慢性传染病的同一病人第二次到本院因该病就诊定义为复诊。
2、入/出院登记项目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人群分类、有效证件号、现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
3、检测检验登记项目包括:送检科室/送检医师、病人姓名、检验结果、检验日期。
4、放射影像登记项目包括:开单科室/开单医师、病人姓名、检查结果、检查日期。
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系统的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检验检测登记和放射影像登记应按上述规定的项目进行设置。
二、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病原携带者后,应立即按要求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或通过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自动抽取符合交换文档标准的电子传染病报告卡,并按规定时限和程序进行报告。
三、网络直报管理人员应保证疫情信息报告的及时、准确与真实。
在接到信息报告后,及时检查报告卡内容,如发现填写不完整、不准确,或有错项、漏项等情况,应及时通知报告人核对,核实无误后将传染病报告卡信息及时、准确、完整地录入至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或完成直接数据交换。
四、根据疫情报告先行的原则,责任报告人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病原携带者时,无论是否实行专病管理必须首先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在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中完成信息报告或数据交换。
五、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也应填报传染病报告卡。
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做好传染病的登记报告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瞒服、谎报和漏报。
一、临床医生必须按规定做好门诊日志的登记工作,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要项目齐全,字迹清楚,不得有缺项,漏项。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原则。
发现甲类传染病疫情应在2小时内报告,乙类传染病及丙类传染病疫情24小时内报告。
三、发现传染病暴发,特大食物中毒或其他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首诊医生应也最快的速度和方式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并同时上报县疾病控制中心。
四、医院每月对门诊和住院登记日志进行自查和核对,避免传染病疫情漏报。
五、医院由专门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的网络直报工作。
六、医务工作者在医疗活动中发现不明原因的疾病暴发和流行时,应以最快的速度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并同时上报县疾病控制中心。
七、医务工作者在医疗工作中未按要求进行门诊日志登记的,对传染病疫情瞒报、谎报、缓报甚至是漏报或不报的,将给予严重处罚,造成传染病暴发和流行的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一、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及人员配置(一)配备专用计算机1台进行疫情网络直报工作;(二)配备2名工作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卡的收集、录入、初审及相关传染病管理工作,建立AB角工作制。
二、责任报告人填卡要求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完整的合格的传染病纸质报告卡。
包括初次报告、订正报告(含死亡订正)。
医生填卡时,尽力询问病人的详细现住地址,得到病人的准确可靠地址,具体到乡镇、街名和门牌号。
三、直报人员职责及网络填报要求(二)直报人员负责每日的收卡、录入、初审工作。
常规录卡应在每日17点前完成;特殊情况应立即录入,不得延误;(三)在国家疫情网络直报系统中,按要求直接网络直报。
(四)在国网录卡时,将“现住址国标”下拉框逐级选至乡镇级;(五)若病人为学生,必须在患者单位栏内填写学校正式全称及班级名称,勿用简称;(六)建立完整的计算机工作日志、通讯日志、维修记录等;妥善保管好用户编码及密码,确保直报系统处于正常、安全的运行状态;(七)纸质卡片是电子疫情资料形成的重要原始依据,要保留3年备查。
医院传染病疫情登记和报告制度

医院传染病疫情登记和报告制度摘要在医院管理中,传染病疫情的登记和报告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文介绍了医院传染病疫情登记和报告制度的目的、内容和流程,并对其重要性进行了分析。
同时,还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希望能够帮助医院更好地开展传染病疫情的登记和报告工作,提高疫情的监测和防控能力。
引言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传播给其他人的疾病。
传染病的爆发和传播对社会和个人健康都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加强对传染病的登记和报告工作至关重要。
特别是在医院内,由于患者数量众多且病情复杂多样,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目的医院传染病疫情登记和报告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及时收集疫情信息,加强疫情的监测和防控,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通过建立健全的登记和报告制度,可以及时发现、报告和应对患者和医务人员的传染病疫情,防止疫情扩散和恶化。
内容医院传染病疫情登记和报告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登记人员的范围和要求医院传染病疫情登记和报告制度适用于所有医院内的各级医务人员、病房护士和相关管理人员。
登记人员应具备相关的医学知识和传染病防控意识,能够正确、及时地登记和报告疫情。
2. 登记内容和报告要求医院传染病疫情登记和报告制度要求登记人员及时、准确地登记患者的传染病情况,包括发病日期、症状、传染途径等信息,并按照规定的报告要求上报给相关部门。
登记人员还需记录患者的个人信息、接受的治疗和防护措施等。
3. 登记和报告流程医院传染病疫情登记和报告制度规定了登记和报告的具体流程和时间节点。
当发现疑似或确诊的传染病患者时,登记人员应第一时间进行登记和报告。
登记人员需将登记表格提交给相关部门,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上级医院和卫生部门报告。
4. 数据分析和应对措施医院传染病疫情登记和报告制度还包括对登记和报告数据的分析和应对措施的制定。
通过分析登记和报告数据,可以及时掌握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和发展态势,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减少传染病的传播和危害。
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及管理制度(通用5篇)

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及管理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及管理制度(通用5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
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及管理制度(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及管理制度1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总则》的有关规定。
2、在院感科的指导下配合做好各项监测,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
3、患者安置原则应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4、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每周空气消毒一次,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每月大扫除一次。
6、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
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位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7、弯盘、体温计等用后立即消毒处理。
8、加强各类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等清洁与消毒管理。
9、一次性餐具、便器固定使用,保持清洁。
10、对传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11、传染性引流液、体液等标本需消毒后排入下水道。
12、治疗室、配餐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把,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13、垃圾置塑料袋内,送定点站处理。
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及管理制度21、幼儿园成立创安领导小组,未保领导小组及消防工作领导小组及护校队。
安全工作层层负责、落实到人。
2、及时传达、宣传和学习上级领导有关安全文件,提高老师的安全教育及管理意识。
3、定期对全园教职工进行消防讲座等培训。
4、建立和执行房屋、设备、消防、防盗交通等各项安全防护和检查制度,建立执行食品、药物的管理制度。
并落实安全工作每日巡查制度。
5、严格执行幼儿接送卡制度,加强门卫管理,平时要关好门,对来访者进行询问登记,严防幼儿走失。
6、食堂定点采购,并实行查证制度,四十八小时留样制度。
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3篇)

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1、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督查由胡平同志负责。
2、责任报告人发现传染病时,在抢救处置患者的同时应及时、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3、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时,要立即电话报告预防保健科。
4、防保组疫情管理人员每旬到门诊部及住院部等科室收取传染病报告卡,并在登记本上签字。
5、疫情管理人员须将传染病报告卡和网络直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登记,汇总定期报院领导。
6、院领导组织院内自查传染病漏报外,配合市、县进行漏报抽查。
并将检查结果报院长,必要时通报全院。
7、疫情管理人员应每周、月、季、年定期开展传染病漏报、迟报检查。
8、院领导根据各科的漏报和传染病报告卡,以及网络直报中存在的问题,按传染病疫情管理奖惩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进行处置。
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二)1.医务人员在诊疗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疫情或者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时,应遵循《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
2.传染病报告病种(____种)甲类传染病(____种)。
鼠疫、霍乱。
乙甲传染病(____种)。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____种)。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3.传染病疫情报告时限。
甲类传染病____小时;乙、丙类传染病____小时。
4.发现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必须立即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及医教部,医教部应于____小时内向医院领导及上级卫生部门报告,首诊医生于____小时内上报《传染病报告卡》。
检验科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检验科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一)检验科所有工作人员均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人,发现甲、乙、丙类传染病病例,都有责任和义务进行报告。
(二)发现传染病病例要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三)检验标本的检测结果为阳性或超过国家标准或超过正常值范围等,能够确定为传染病者,检测结果必须有专人保管。
或者由检验科指派专人每日分两次将检测结果分送开具化验单的医生,或者由检验科指定专人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四)对传染病阳性检测结果要用传染病登记本专门登记。
(五)传染病报告卡按要求逐项填写,不得有漏项、缺项和逻辑错误。
卡片填好后报送预防保健科或由疫情管理人员收集。
(六)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原携带者时,应立即电话通知开具化验单的医生或预防保健科。
(七)任何个人对传染病病例阳性检验结果及其病人相关资料有保密的义务。
(八)检查发现漏报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四篇)

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和《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特重新修订本制度。
一、管理原则(一)责任报告单位职责医院属责任疫情报告单位。
医院成立疫情报告管理领导小组,由主管院长、预防保健科和有关科室负责人组成,防疫医生具体负责疫情报告的管理工作,配备疫情报告专用电脑实行网络直报,防疫人员负责疫情报告、登记及管理工作。
各科(专科、门诊)指定报病管理负责人,负责督促、管理本科传染病、性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死亡病例和其他监测病例的登记、报卡和疫情报告工作。
(二)责任报告人医院执行职务的人员,主要是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和检验人员,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
(三)首诊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的首诊负责制,遵循属地管理的原则。
二、疫情报告(一)报告内容1.依法报告的传染病病种(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传染病:①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②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禽流感),卫生部规定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③其他乙类传染病。
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除肺炭疽以外的其他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④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2)卫生部规定的不明原因肺炎:卫生部《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所定义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sars预警病例、人禽流感预警病例。
2024年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二篇)

2024年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和《沈阳市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制定本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的责任报告单位。
三、各医疗机构要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包括报告卡和总登记簿、疫情收报、核对、自查、奖惩。
院及科室分别设专(兼)职疫情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疫情报告、登记和管理工作,并配备必要的设备,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接报告。
四、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所设与诊治传染病有关的科室应当建立门诊日志、住院登记簿和传染病疫情登记簿,院及科室分别设《传染病疫情总登记簿》和《科室传染病疫情登记簿》,并定期核对,每月至少自查一次。
五、门诊、病房诊治医生首次诊断或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时,应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由科室疫情报告员登记后,送交预防科,由院疫情管理员填写总登记后及时报出。
六、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____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____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____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____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____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七、发现鼠疫、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高致病性人禽流感、艾滋病及hiv感染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麻疹、白喉、新生儿破伤风及爆发疫情和突发事件时,应立即电话报告,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一、总则(一)目的1、提高传染病监测的敏感性和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提高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质量,及时、准确地掌握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病学分布特征,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实施细则》、《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等规范性文件,制定本制度。
(三)疫情报告及信息管理工作的原则1、按照“网络直报,逐级审核上报,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属地化管理,依法报告,依法管理”的原则。
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监测病例遵循属地管理。
2、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四)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乡村级卫生医疗机构(卫生所、个体诊所),各负其责,实施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的报告。
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制度(一)组织管理卫生院按照专业分工,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工作,具体职责为:1、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当地卫生院负责对行政辖区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进行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负责收集、核实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信息和其他信息资料;设置专门的举报、咨询热线电话,接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的报告、咨询和监督;设置专门工作人员搜集各种来源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信息。
2、建立流行病学调查队伍,负责配合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理,搜集密切接触者、追踪传染源,必要时进行隔离观察;进行疫点消毒及其技术指导。
3、负责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维护和管理,疫情资料的报告、分析、利用与反馈;开展技术指导。
4、负责人员培训与指导,对下级卫生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对卫生机构的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审核1、卫生院防保科每天应进行疫情信息网络监控;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例异常增加、罕见传染病病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相关公共卫生信息,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为业务科室及时提供传染病疫情信息。
医院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医院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1. 履行职务的医疗卫生工作人员是传染病疫情的法定报告人,按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每个医疗卫生工作者的法定职责和义务。
2. 传染病疫情报告实行首诊负责制,医务人员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同时报告防保科。
对于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及时进行订正填写传染病订正卡,并上报防保科。
3.门诊医师要认真、详细、如实填写门诊日志,特别是病人诊断、住址、联系方式必须填写清楚, 15岁以下的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必须记载家长姓名、学校年级及班级。
4.检验科、放射科发现传染病的阳性结果时,要询问并登记病人的具体住址和电话号码,及时报临床首诊医师和防保科。
5. 防保科根据传染病报告要求,进行网络直报或卡报市疾控中心,认真填写传染病登记簿和肺结核转诊登记簿,传染病报告卡保存3年。
6. 对于15岁以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疾病病人应立即电话报告防保科,同时填写传染报告卡,记录患儿家长姓名、住址、电话号码。
7. 报告时限:甲类和乙类甲管的传染病在2小时内,乙类传染病在6小时内,丙类传染病在12小时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小时内报院办和市卫生局。
8. 日常诊治过程中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传染病暴发苗头,应立即报告防保科,防保科核实后及时向市疾病中心或市卫生局。
9.对报告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功人员进行奖励,对玩忽职守造成传染病流行和扩散的予以行政和经济处罚。
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追究法律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疫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一、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本院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二、各科发现传染病都要及时报告疫情。
三、下述科室为疫情报告重点科室:传染科、内科、急症科、小儿科、放射科、妇产科、皮肤科、外二科。
四、报告范围: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病毒性肝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瓦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
丙类传染病:血吸虫病、丝虫兵、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新生儿破伤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五、报告时限:甲类传染病应尽快报告,城市在6小时内告。
乙类和丙类传染病12小时内报告。
五、疫情报告接受单位:本院预防保健科。
六、报告方式:书面报告要求填写全面,字迹清楚,工作单位和发病地址详细,发病日期和确诊日期准确,保健科专职人员负责网上直报,同时并通过电话直报疾控中心。
七、各科应设专人负责疫情报告工作,负责疫情收集整理资料管理工作,所需表卡向预防保健科领取。
八、建立疫情核对制度,科内每月核对一次,预防保健科每月核对一次,并有核对记录。
九、各科室对疫情报告作为指令性任务完成,列入季度岗位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对于发现甲类传染病和少见的乙类传染病加艾滋病等,及工作认真、报告及时,表卡全面、专人负责给予表扬和奖励。
对于核对不及时漏报、误报、谎报疫情,给予经济处罚。
对因漏报疫情造成疾病传播,给予处罚甚至追究刑事责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