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和学生党支部互动性建设初探

合集下载

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党支部功能的探索与实践

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党支部功能的探索与实践
教 师 党 支 部 要 真 正 发 挥 战 斗 堡 垒 作 用 ,就 不 能游 离
根据上述文件精神 ,可 以将高校教师党支部 的功 能总结 做好党员发展工 作”, “ 加强对党 员的教育、管理 、监 督和服务 ”。 《 关于加 强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和党 员管理
工 作 的意 见 》 ( 中办 发 【 2 0 1 3 】4 号 )进 一 步 强调 , “ 学 校 党 组 织 特 别 是 高等 学 校 党 组 织要 进 一 步加 强在 青 年 教 人 、 留学 归 国人 员 中的优 秀分 子 培养 成党 员 ”。因此 ,教
总第 5 7 5期 第 1 2期




M a nage me nt O bs e r ve r
2 01 5年 4月 F甸 出 版
充分 发挥 高校教 师党支部功能 的探 索与实践
戚凤 芝 ,陈 肖 东 ( 大连 理 工 大 学材料 科 学与 工程 学 院 ,辽 宁 大连 1 1 6 0 2 4 )
关键 词 :高校 教 师 党支部 功 能定 位
高 等 教 育承 担 着 人 才 培 养 、科 学 研 究 、社 会 服 务 和 推 进 者 和 实 施 者 ,教 师 党 员往 往 是 学 校 教 学 、科 研 、 学 科 建 设和 人才 培 养等 各 项工 作 的骨干 力量 , 并起着 示范 引
基金项 目:大连理 工大学 2 0 1 4年度校级 党建研 究立项课题 ( DUT D J 1 4 0 9 ). 作者简介 :戚凤 芝 ( 1 9 7 6 一),女 ,民族 :汉 ,籍贯 :山东武城 ,职务 :党委副 书记 ,研 究方向:高校 党建研 究 . 陈 肖东 ( 1 9 8 1 一),男,民族 :蒙古,籍贯 :辽 宁葫芦岛,学历 :博 士研 究生 ,研 究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构建高校学生党建和学生工作的互动机制

构建高校学生党建和学生工作的互动机制

学 生 党 建 是 高校 党 建 工 作 中 的一 部 分 , 学 生 工 作 所 属 范 畴 不一 与 面对 新 形 势 、 情 况 , 校 党 的建 设 和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工 作 新 高 存 如 思 样 , 一 定 的 差异 性 , 两 者 又具 有 同一 性 , 在 指 导 思想 与工 作 目标 还 不 够 适 应 , 在 不少 薄 弱 环 节 。 领 导重 视 不 够 , 想政 治 教 育 工 作 有 但 如 创 办 严 方 面 ,两 者 都 是 为 了培 养社 会 主 义 现 代 化 事 业 合 格 的 建 设 者 和 接 班 者观 念 滞 后 , 新 意识 不 强 , 法 不 多 , 重 影 响 了学 生 党 建 工 作 和 学
11 学 生 党 建 对 学生 工 作 的 促 进作 用 。 . 3 构 建 学 生 党 建 与学 生 工 作 的 互动 机 制 11I 入 党 积 极 分 子 和 学 生 党 员 是 大 学 生 中 的 优 秀 分 子 . .. 因此 , 极 积 分 子 的 思 想 状 况 , 展 党 员 的数 量 多 少 、 量 高 低 , 支 部 的 战 斗 力 31 提 高 互 动 意识 发 质 党 . 等 , 本 上 体 现 了高 校 大 学 生 的 整 体 素 质 , 映 了大 学 生 的思 想 政 治 基 反 学 生 工 作 者 不仅 要 明确 学 生 党 建 与学 生 工 作 的工 作 职 责 与 作 用 , 教 育 的成 效 和 水平 。 因此 , 好学 生 党 建 工 作 . 响 和 带 动 学 生 工作 . 更应 该 明确 两 者之 间 的 联 系 , 分 认 识 到 两 者 互 动 的 重要 性 , 工 作 做 影 充 在 才 能为 国家 培 养 出合 格 的建 设 者 和接 班 人 。 中 才 能 有 意识 地将 两 者 结 合 起 来 , 索 两 者 结 合 的 途径 与 方法 , 做 探 既 II 充 分 发挥 学 生 党 支 部 的战 斗 堡 垒 作 用 。 .. 2 大学 生 党 员 是 学 生 队伍 好 学 生 党 建 工 作 , 也做 好 学 生 工 作 , 免 学 生 党 建 与 学 生工 作 的相 互 避 的 中坚 力 量 , 强学 生 党 员 队伍 的理 论 学 习 、 进 思想 的 把握 与 实践 , 脱 离 。 过 对 学 生 的严 格 要 求 , 高 学生 的素 质 和 能 力 , 其 达 到 党 和 加 先 通 提 使 充 分 发 挥 学 生 党 员 的 模 范带 头 作用 ,增强 学 生 党 员 在 学 生 中的 影 响 国家 的培 养 要求 , 强 学 生 党 建 教 育 , 动 学 生 工 作 的 开 展 , 现党 的 加 带 实

高校师生党支部新型共建机制探究

高校师生党支部新型共建机制探究
������������������������������������������������������������������������������������������������������
摘要:高校师生党支部共建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模式,对提升高校党建 工 作 的 实 效 性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然 而, 目前已进行的党支部共建存在侧重共建形式、忽视 共 建 内 容、侧 重 共 建 的 启 动、忽 视 共 建 的 延 续、缺 乏 严 格 的 制 度 保障和完善的考评机制等问题.创建新型共建机制,应 当 建 立 健 全 共 建 的 制 度 保 障 体 系 和 考 评 机 制,凸 显 共 建 形 式与方法的主导性和互动性,明确共建活动的目标 和 内 容,实 行 自 建 与 共 建、线 上 与 线 下 相 结 合 的 多 元 化 模 式,全 面 推 动 教 育 教 学 与 人 才 培 养 的 有 机 统 一 ,切 实 发 挥 基 层 党 组 织 的 先 锋 模 范 作 用 .
第 39 卷 第 2 2019 年 4 月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SHANGRAO NORMAL UNIVERSITY
Vol���A���3p9r���,���N20o���1���2 9
高校师生党支部新型共建机制探究
诸葛竑
(上饶师范学院 政治与法律学院,江西 上饶 334001)
������������������������������������������������������������������������������������������������������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对高校实行领导的重要依 托 ,承 担 着 宣 传 、弘 扬 先 进 理 念 ,推 动 方 针 、政 策 贯 彻 落 实 ,培 育 、发 展 优 秀 建 设 者 和 接 班 人 等 重 大 历 史 使 命.当前,高校基层 党 组 织 主 要 由 院 系 教 工 党 支 部 和 学 生 党 支 部 组 成 ,二 者 隶 属 于 同 一 个 党 总 支 管 理 . 然 而 ,从 总 体 趋 势 看 ,教 工 党 支 部 和 学 生 党 支 部 存 在 着分头建设、各自 为 政 的 问 题,融 合 意 识 低,这 在 一 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发 挥,也 无 益 于 各 支 部 间 的 优 势 互 补、合 作 共 进. 因 此 ,积 极 开 展 教 工 党 支 部 与 学 生 党 支 部 的 互 联 共 建 , 不断探索高校基层 党 组 织 建 设 新 模 式,是 新 形 势 下 加强高校党支部建 设 的 重 要 手 段,对 提 升 高 校 党 建 工作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以科研为纽带探索高校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联动共建的有效模式

以科研为纽带探索高校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联动共建的有效模式

以科研为纽带探索高校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联动共建的有效模式作者:刘君刘晓熊开峰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47期【摘要】高效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联动共建,是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途径,也是联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方式。

支部共建有利于加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等,要建立有交流、有学习、有实践、有网络的共建机制。

【关键词】党支部 ;共建【基金项目】齐鲁工业大学2018年度党建创新研究课题,课题编号DJ20180113。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47-0255-02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必须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

加强高校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联动共建,是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途径,也是联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方式。

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社会服务等五大职能,基层党支部也应结合高校的职能开展支部工作和活动,以党建促科研、以党建促服务,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升党内外人才培养质量,使党的支部建设更具活力,更具成效。

一、高校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联动共建的必要性(一)加强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联动建设是高校党支部建设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学校党委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积极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要求提升党建工作的适应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各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的建设也都得到进一步加强。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便于开展支部活动,各支部基本上都是以专业或者学院为基础进行支部建设,各自开展支部活动,支部间缺少必要的交流和沟通,其中,教师支部和学生支部因为职业和职责的不同,基本上是分头开展党支部建设,限制了教工党员和学生党员的交流,使教工和学生在党组织建设中没有形成合力,会影响到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校党组织的建设成效。

(二)加强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联动建设是高校基层党支部思想建设的迫切要求在党支部建设中,思想建设是基础性建设,是灵魂工程。

高校教师和学生党支部互动性建设初探

高校教师和学生党支部互动性建设初探

高校教师和学生党支部互动性建设初探高校基层党支部是党组织联系广大师生的桥梁和纽带,是团结引领广大师生的政治核心,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随着时代的发展、形势的变化,当前高校教师和学生党支部建设面临诸多问题。

高校师生党支部互动性建设是有效解决师生党支部面临问题的重要方法,这对于创新基层党建模式,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推动高校科学发展以及和谐校园建设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标签:高校;基层组织;党建工作;互动机制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是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确保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

高校教师与学生党支部是高校党的基层组织,肩负着党员发展、党员教育、党内监督、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等重要职能,是高校党务工作的基石。

因此,高校教师与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好坏与否直接关系着高校党建工作的成效,要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必须不断创新高校基层党建模式和支部活动方式,增强功能,强化活力,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高校科学发展的有力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一、高校教师和学生党支部党建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1.教师党支部面临的主要问题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许多高校都建立了校、院(系)两级管理模式。

教师与学生党建工作的重心落在了院(系)一级上,党支部是高校教师和学生基层党组织的主要设置形式。

由于社会发展带来的深刻变化,当前教师党支部建设工作面临一些问题:一是党内学习制度的现有规定与党员对组织生活期待日益提高之间的矛盾;二是传统组织生活形式与丰富多样的现实生活日益脱节;三是组织生活的贫乏单调和党员民主参与意识日益增强形成的强烈反差。

据调查,高校教师党支部组织生活传达党内文件、阅读报刊文章、开会、听报告、完成上级组织任务占党组织生活的大部分内容,党内互动交流贫乏。

党员教师关心国家大事和高校自身发展建设的要求在组织生活中得不到充分满足,普遍缺乏参与的积极性,组织生活在形式上和内容上的滞后,成为当前教师党支部建设面临的主要困境,亟须突破和解决。

浅谈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学生工作的互动关系

浅谈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学生工作的互动关系
. - - — - —
12. 4 - - — —
《 两部 ) 0 20 期 新 2 1 .5
绚烂 目 夺 的印象派画卷
传 媒 与 Z 术
地面 , 门墙 …… , 纳威通过改变卫生间光源色 和部分物体 固有色的 局促不安 。格林纳威积极地用富有创造力的银幕 色彩彻底 改变了同一 格林 方式 , 重新定义了场景和人 物的银幕 视觉呈 现和深 层蕴 含。与 以往电 空 间的气氛 , 很好 的配合 了情节 的发展 。光源 色的 变化也 极大 的影 响 影中男女在厕所偷情的肮脏 和粗俗 截然相反 , 这时 的卫生 间变成 了纯 了观众 的情绪 。
3 载 体 互 动 、
() 1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对学 生加强 理想信 念教育 的主要渠 道和
学生党建的载体主要有 党校、 党支 部 、 组织生 活等 , 生 工作的 载 学 体主要是 团委 、 学生会和 学生社 团等。新时 期学生 党建 工作与 学生 工 作的载体互动主要有三种方式 : 一是利用党校 、 团校、 学生社 团等 , 通过 他们相互参与 、 观摩彼此的 活动方式 , 互渗 透彼此 的活 动内容 , 相 将组 织生活过得更加丰富多彩 , 把学生活动搞得更加 生动和深刻 ; 二是充 分


在 高等教 育呈现 大众化 、 产业化 、 社会 化的过 程 中, 学生 党建工 作 ( ) 时期 学生党建与学 生工作 在培养方 式上突出 “ 1新 以人 为本 的 和学生 工作都面 临着新 的挑 战与任务 。在 关注高校教 育和管理 的有 效 理念。在学生党建工作中 , 无论是思想建设还是 组织建设 , 应体现学 都 性和重 要性 时 , 党建工作在部分高校 并没有 得到足够 的重视 , 具与 学生 生的主体地位 , 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工作之 间缺乏良性 互动。 () 2 教育人 与关心人相结合 。教 育大学 生和大学 生党员树 立正确 首 先 , 工作 内容上 常常 脱离 , 二者 缺少 良性 互动 。有两 个 突出 问 的利益观 , 以全局和大局利益为重 , 既要时刻牢记 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 题: 一是对 学生 工作 引导不够 , 二是党建和 大学生教育 管理的理论 契合 的宗 旨, 又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实际困难。 不够 , 缺乏有针对性 的具体的 党员培养和 教育 措施。两 个问题 都导 致 ( ) 时期学 生党建与学 生工作在发展 目标上 更加突 出“ 的全面 3新 人 了学 生工作缺少 目标 和动 力 , 呈现 “ 事务 性 ” 散乱无章 的现象 。开 展 发展 ” 和 观念。“ 人的全面发 展” 求学 生党建 工作 和学 生工作增 强教 育 要 的相应 活动 也多为随机的 , 收效甚微 。 管理的全面性 , 突破 以往 工作的单 向性 、 面性 , 片 强调 对学 生 的动手 能 其 次, 二者工 作主体 往往顾此 失彼 。目前我 国高校 管理 体制是 大 力 、 实践能力 的锻炼和培养 , 切实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部分学 生党建 和学 生工作 都 由辅导 员 承担。但 由于 两项 工作 的繁 重 三 、 校 学 生 党 建 与 学 生 工 作 实 现 互 动 的 内涵 和 机 制 高 性, 要将其都做细 做精 往往非常困难 。另外 , 很多辅导 员都是青年 党员 学生党建与学生工作互动的真正实现 , 了认识观念 的改变之 外 , 除 教师 , 在党内锻炼 时间短 , 他们 缺乏系统 理论学 习, 层工作经验 不足 , 还须探索和建立互动机制 。主要包括 以下几个方面 : 基 难 以把党建 同教学、 科研、 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1 主题 互动 、 再次 , 学校 或相关部门的 工作计划 和工 作部署 易将 二者分 割。例 学生 党建 的主题是对党 员和入 党积极 分子 的理想 信念 教育 、 的 党 如, 制定党建 和学风建 设计划时 , 在 各院系往往将基层 党组织建设 与学 理论教育 、 纪律教育 、 党性修 养教育 等等 , 生工作 的主胚 是 学生的 思 学 生工作 的内在联系分开考虑 , 一定程度影响党组织在 学生中的威 信 , 党 想教育 、 政治教育 、 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理 想信 念教育 足思想教育 的 员在学 生工作 中的作 用得不 到充 分发挥 。 核心和灵魂 ; 道德教育是 党性修养 提高的基 础和 前提。 由于教 育主题 二 、 一步 加 强 高 校 学 生 党 建 与 学 生 工 作 互 动 关 系 的 必 要 性 进 的交叉与融合 , 党建工作和学生工作主题之间要 相互承接 , 成梯状 结 形 1 高校 学 生 党 建 是 学 生 工 作 的 核 心 和 灵魂 、 构 。另外 , 思想道德教育和 工作实践还 须承接 更高 层次 的理想 信念 教 () 1 党的理论是 高校学 生工作 的重 要指导 思想 , 到政 治指导 作 育 , 起 激励学生有更高 的追求 , 力争把党员的思想提高到更高水平 。 用, 党的纪律也 能对学 生工作 起到监 督保证作 用。例如党的 “ 科学发 展 2、 体 互 动 主 观 理论就为学生工作确立 了新 的目标和任务 , 要求学 生工作必须突 出 “ 以人为本” 的教育和 管理理念 要求 我们无论在学 生党建 还是学 生 人 即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 在对学 生教育 的过程 中要注重 全面发展 和 长远发 展。 () 2 加强高校学生党建是学生工作的核心任务 , 为加强和 改善 党对 高校 学生工作 的领 导夯实基础。高校不 仅是为社会 主义现代 化建设事 业培养 各类 专门人 才 , 也是我们 党的 干部队伍 的一 个重要来 源。只 有 把学生党建作 为核心任务 , 学生 工作才能 为国家 培养 出合格 的建设 者 和接班人 , 才能确 立党在 新一代 建设者 中的核 心地位 。 () 3 高校学生党建在学生工作中地位如何 , 会直接影响到学生 工作 的顺利 开展 及其效果。学生 工作 一方面 加强 了学校 对学 生的管 理 , 更 重要 的是培 养了学生更全面的能力和素养。如果忽视 党建工作在 学生 工作中 的地位 , 培养出缺乏政治 素养 的学 生也就 难对 党和 国家的政 策

构建学生与教师互动型党支部的现实诉求

构建学生与教师互动型党支部的现实诉求
t e r n o f i n t e r r e l a t i o n a n d mu t u a l p r o mo t i o n . B u i l d i n g mu t u a l p a r t y b r a n c h i s u n d o u b t e d l y no a t h e r n e w a p p oa r c h t o t h e wo k r o f p a r t y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i n t h e n e w e r a f o r u n i v e si r t i e s . Ke y Wo r d s : t h e s t u d e n t p a r t y me mb e s ;t r h e t e a c h e r p a r t y me mb e r s ;mu t u a l p a r t y b r a n c h
Apr . 2 01 3 Vo 1 . 3 4 NO . 2
构 建 学 生 与 教 师 互动 型党 支部 的现 实 诉 求
吴 彬 天
( 广西科技 大 学社会科 学学院,广西柳 州 5 4 5 0 0 6 ) 摘 要 : 高校党建工 作的成绩 来 自于基层党支部建设 的切 实加强 。互动 型党支部正 是 以改革 创新 的精神 把脉 支
党支 部是 中国共 产 党 的基 层 组 织 之 一 , 是 开 展
成绩 , 但 许 多原有 的教 育 方 式 和 运行 模 式 也 明显 地 暴 露 出与党 建发 展 不 协 调 、 与党 员需 求 难 适 应 的一 些 突 出问题 , 其 o f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G u a n g x i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L i u z h o u 5 4 5 0 0 6, C h i n a )

教学与党建工作的交融研究

教学与党建工作的交融研究

教学与党建工作的交融研究研究背景教学与党建工作是高校中两个重要的任务,它们互相交融、相互促进,对于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将教学与党建工作有效地结合起来,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

因此,有必要进行一项研究,以探索教学与党建工作的交融方式与效果。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教学与党建工作的交融问题,分析交融的方式与效果,为高校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参考。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综合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

通过收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在教学与党建工作交融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经验。

同时,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高校进行案例分析,深入研究其教学与党建工作的交融模式和效果。

最后,设计问卷调查,从师生和管理者的角度收集数据,分析交融的效果与问题。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重点研究以下内容:1. 教学与党建工作的基本概念和内涵;2. 教学与党建工作的目标和任务;3. 教学与党建工作的交融方式和模式;4. 教学与党建工作的效果评价;5. 教学与党建工作的问题与挑战。

研究意义通过深入研究教学与党建工作的交融问题,可以为高校提供以下方面的指导和参考:1. 探索教学与党建工作的最佳结合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2. 加强师生的党性教育,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 促进教学改革与创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4. 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推动党的事业发展。

研究计划本研究计划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文献综述:收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经验;2. 案例分析:选取几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深入研究其教学与党建工作的交融模式;3. 问卷调查:设计问卷,从师生和管理者的角度收集数据;4. 数据分析与讨论: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讨论教学与党建工作的交融效果与问题;5. 结论与建议:总结研究结果,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

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1. 研究报告:撰写一份详尽的研究报告,包括研究背景、目的、方法、内容、意义、计划和结论等;2. 指导手册:编写一份教学与党建工作的交融指导手册,为高校提供实用的指导和参考;3. 学术论文:在相关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为学术界提供交流和参考的机会。

加强地方高校师生在“互联网+党建”平台互动性的研究

加强地方高校师生在“互联网+党建”平台互动性的研究

青年与社会 2018年11月中 第32期总第723期互联网时代,我们了解地方高校师生在“互联网+党建”平台上的互动交流现状,有利于帮助高校提早应对互联网对思政工作的机遇与挑战。

为此,我们在十堰市三所高校开展了实地调研。

调研包括访谈了33名党支部教师、20名学生党员、20名入党积极分子。

还包括发放调查问卷,其中向教师发放了33份问卷(调查问卷共13道选择题,其中12道题为多选题),回收有效问卷33份,向学生发放了100份问卷(调查问卷共13道选择题,其中10道题为多选题),回收有效问卷97份。

一、地方高校师生通过“互联网+党建”平台的互动现状(一)目前师生通过“互联网+党建”平台的互动内容调查显示,教师通过“互联网+党建”平台与学生互动的内容有:通过微信、QQ、学习网站开展政治学习占81.81%,通过微信、支付宝收取党费占60.6%,通过网络发放回收党建考核问卷占57.57%,通过网络对异地学生党员开展党建工作占36.36%。

学生通过微信、QQ、学习网站进行政治学习占84.53%,通过网络发放回收党建考核问卷占62.88%,老师通过网络对异地学生党员开展党建工作占60.82%,通过微信、支付宝收取党费占56.7%。

(二)师生认为“互联网+党建”平台对双方的好处教师认为“互联网+党建”平台对双方的好处有:搭建了便于师生发声的平台占81.81%,有利于师生交流党建知识占69.69%,比传统模式更能增加师生间的互动性占63.63%,有利于师生在思想上的交流占60.6%。

学生认为搭建了便于师生发声的平台占88.86%,有利于师生交流党建知识占83.5%,有利于师生在思想上的交流占74.22%,比传统模式更能增加师生间的互动性占72.16%。

(三)师生对于双方通过“互联网+党建”平台互动的态度教师对待师生共建“互联网+党建”平台的态度是:目前这项工作没有落实到实处占84.84%,这是师生交流的一种新媒介占60.6%,新颖亟待建设发展占57.57%,平台开发和管理是最大的问题占36.36%。

高校师生联合党支部建设实证研究

高校师生联合党支部建设实证研究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作为高校管理的核心部分之一,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问题。

师生联合党支部能在建设层面上实现师生结合、教学相长,教师和学生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有助于维护党组织的先进性,进一步推动高校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等目标的完成。

1高校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现状分析目前,高校党建工作管理模式一般将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分开设置,工作相对独立,教师党员很少参与到学生党建工作中。

1.1教工党支部教工党支部发展党员少,新生力量不够,另外专任教师党员忙于教学、科研,主动参与党组织生活的积极性不够,认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自己无关,没有充分发挥党员政治责任担当,党建工作没有体现对师生服务、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1.2学生党支部学生党支部党员流动性大,支委成员变动频繁,学生支部承担了大量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培养和党员发展工作,组织生活中多数时间用来讨论入党积极分子的推荐、考察对象发展和党员发展,组织生活成为发展党员的支部大会,学生党支部活动与专业学习结合得不够紧密,党建水平不易提升。

2高校师生联合党支部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成为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要具有“四有”、“四个引路人”和“四个相统一”标准。

新形势下,师生联合党支部建设应运而生,师生联合党支部可以实现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与品德塑造的完美统一。

有利于考察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发展考核,并能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需求等信息,教师党员给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分析讲解,同时在回应问题过程中,也面临着压力和挑战,就有了不断加强理论学习的迫切性,形成教师带动学生,学生促进教师,党员带动群众的良好局面;有利于提高党支部的社会服务能力,调动教师和学生参与党支部建设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党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时装学院师生联合党支部建设的成效时装学院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按不同专业建立了三个师生联合党支部,所有专业老师、学生按专业对应到各支部,辅导员根据所带班级的专业编排,各支部的党支书记由专业主任担任,强化了支部的领导力。

浅析学生党建与学生管理工作的互动方法

浅析学生党建与学生管理工作的互动方法

社会发展浅析学生党建与学生管理工作的互动方法万 颖◆ 摘要:自我国教育改革策略推出以来,许多高校对开设课程和学生的培养模式进行了转型,逐渐扩展招生计划,以分流培养的模式展开教育。

以此类发展规模为方法的高校,需要加强党建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之间的互动,让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推进学校的人才管理和培养,创建有效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学生党建;学生管理;互动性现如今,许多高等院校展开了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尤其是以科技技术为培养方向的高等院校,这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环境下对学生培养方案的转型,但首次更替传统教育模式势必无法避免相应的挑战,初期,大多数院校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发展轻培养等问题。

因此,通过研究学生党建与学生管理工作的互动性,有助于推动高校学生管理效率和人才培养质量。

一、互动方法的不足之处首先,高等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和学生管理工作进行时,存在学生党建和学生管理工作互动不足的情况,原因是缺乏规范性的管理模式,导致学生工作机动灵活性较弱。

其次,学生管理工作和学生党建工作之间缺乏深层次的融入与沟通,使得两个有着密切联系的客体成为毫无联系的主体。

在高校,实施党建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者,人员多数都是班级辅导员,实际上,班级辅导员除了管理班级学员各方面事项之外还有其他学校安排的工作任务,因此在党建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促进方面,缺乏必要的重视。

学生在此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虽然是教育的对象,但由于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安排,使得管理系统不完善,学生管理和党建工作缺乏必要的良性互动。

最后,由于学校缺乏标准化党组织成员的制度管理,缺乏日常有效的工作监督,导致学生党建工作没有实际作用。

除此之外,党建活动缺乏目的性,流于形式,没有将学生的实际问题考量在内,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因此,整个党建教育过程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二、学生党建与学生管理工作的互动特点(一)统一的管理对象。

学生管理工作和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所面对的对象都是学生群体,在学生管理工作中,高校应重视“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的工作态度,拓展学生管理的覆盖面,包括学习、生活层面的管理。

高校学生党建与学生工作管理的互动途径研究

高校学生党建与学生工作管理的互动途径研究

高校学生党建与学生工作管理的互动途径研究作者:黎明肖波葛莹莹来源:《教师·中》2016年第12期摘要:高校学生党建与学生工作管理是两项学生工作中重要的工作,教师不仅要认识到学生党建与学生工作的工作职责与作用,更要认识到两者之间的联系,充分认识到两者互动的重要性,有意识地将两者结合起来。

探索两者结合的途径与方法,既做好学生党建工作,也做好学生工作,避免学生党建与学生工作的相互脱离。

关键词:学生党建;学生工作管理;互动;途径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35-0091-02 收稿日期:2016-10-19作者简介:黎明(1976—),男,河南信阳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生管理、教育管理。

一、学生党建及学生工作管理体系中的主要问题与现状分析1.高校学生党建的主要问题(1)学生入党动机不纯,党性认识不高。

没有深刻了解党的历史及基本的方针政策,对马克思主义缺乏认识,对社会主义缺乏信心。

(2)党建工作队伍力量不足,兼职情况普遍存在。

党建队伍力量薄弱使高校党建工作困难重重,导致学生党建工作中往往存在形式化、表面化的问题。

(3)入党培训体系不完善,宣传教育工作不扎实。

入党积极分子和新党员大多处于被动学习和接受的一方,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就导致在党员培训教育的党课上学习效果不好的现象的出现。

(4)制度建设滞后,考核体制缺失。

高校学生党支部制定的培养、考察、发展计划,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实效性的制度建设,在应付上级党组织检查时事半功倍,但对于培养发展学生党员却是形同虚设,力不从心。

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缺少可操作的监督考核标准,在实践中缺乏定量考核的统一标准和制度。

2.学生工作管理的主要问题(1)硬件设施的建设力度仍需加大。

通过调查显示,高职院校在校园面积、教学设备等硬件建设方面都进行了更新改善。

但是,在校人数基数大、校园面积小、学生宿舍拥挤、实训场地以及实习设备陈旧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的思想情绪带来了影响,从而影响了学生教育与管理的进度。

“两学一做” 常态下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与教育教学互动提升机制构建

“两学一做” 常态下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与教育教学互动提升机制构建

“两学一做” 常态下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与教育教学互动提升机制构建文章立足于“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这一新的时代背景,结合高校基层教工党支部建设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构建教工党员在教育教学中创先争优的示范引领机制、构建“政治学习与教育教学工作一体化”的学习提升机制和健全以党建与教育教学并重的考核评价机制,以达到促进教工党员创先争优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最终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标签:“两学一做”;创先争优;教工党支部;机制构建1.有利于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教工党支部是高校重要的基层党组织,教工党员创先争优、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体现,有利于基层党组织营造一种学习、争优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增强教工党支部的战斗力。

2.有利于提升和促进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水平该项目从问题导向出发,有一定的创新性,并且与当前形势相结合,构建了示范引领机制、学习提升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等一系列制度,有利于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水平。

3.有利于提高二级学院教育教育和服务师生的水平教工党员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学习,并在各自岗位上创先争优,作出突出贡献,能够带动其他的教职工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多做贡献,促进学院科学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

二、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教工党员重视教学与科研,对党建工作不重视。

高校教师的聘任和晋升与教学科研成果紧密相连。

在这种大背景下,高校教师会更加关注自身的教学和科研,对党支部的工作和任务重视程度不高,缺乏积极性,因此大多数党员都不太愿意兼任基层党支部干部和承担党建任务,这直接从组织上影响了教师党支部的建设。

三、机制构建的途径1.构建教工党员在教育教学中创先争优的示范引领机制一是设立党员示范岗带动教师党员发挥教育教学先锋模范作用。

制订党员示范岗位责任制度对于增强高校院系教工党支部建设实效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比如可以通过设立党员“课堂教学示范岗”“学生考研辅导示范岗”“科研之星示范岗”等岗位,来明确教工党员的责任意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大学生党员与退休教师党员的互动模式建设

大学生党员与退休教师党员的互动模式建设

大学生党员与退休教师党员的互动模式建设摘要高校党组织的工作重心在基层,活力源泉也在基层。

大学生党员与退休教师党员作为高校基层党员队伍的重要部分,在高校党建领域中发挥着各自特殊的作用。

两者互动模式的建设,对于探索基层党组织工作新思路,增强高校党组织活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大学生党员和退休教师党员群体各自特点和局限性为出发点,探索两个党员群体互动之必要性,并为两者之间的互动模式实现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退休教师党员互动模式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首要的是要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千方百计增强基层组织的活力。

新时期,各高校纷纷在改革创新精神的指引下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工作新模式,工作思路也从传统的单一条线型逐渐转向了组织结构各要素之间的良性互动。

大学生党员与退休教师党员分别作为高校基层党员队伍的重要部分之一,在高校党建领域发挥着各自特殊的作用。

如何利用大学生党员和退休教师党员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进而建立互动模式实现双赢,是增强基层党组织功能、强化组织活力的有效载体。

这也将使得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高校育人工作的有力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一、退休教师党员和大学生党员群体面临的主要问题(一)大学生党员群体面临的主要问题大学生党员是党的新鲜血液,目前绝大多数学生党员能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为根本要求,总体素质较高。

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大学生党员队伍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

主要包含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1.主观方面:部分学生党员由于正处于心理成熟期,意志尚需磨炼。

在外界多元化价值观的冲击下,部分大学生党员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具体体现为入党前后两个样。

入党前积极热心追求进步,入党后即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往往独善其身,没有发挥一个党员应有的旗帜作用。

2.客观方面:大学生党员队伍存在问题既有社会大环境的原因,也有基层组织小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和管理力度不足上。

“重发展、轻教育”是当前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的突出问题。

高校师生基层党组织互动的策略探究

高校师生基层党组织互动的策略探究

现代经济信息高校师生基层党组织互动的策略探究王金平 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摘要:党建工作一直以来都是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在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中要重点关注师生之间的互动回应机制的构建。

完备的师生互动回应机制是培育新一代大学生党员干部群体、优化高效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丰富执政党建设理论、为执政党注入新生力量的现实需要。

本文将围绕“促进高校师生基层党组织互动的策略探究”这一话题,以高校基层党组织师生互动回应机制作为研讨对象,详细分析了构建高校基层党组织互动回应机制的必要性、构建高校基层党组织互动回应机制的制约因素、构建高校基层党组织互动回应机制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校基层党组织;师生互动回应机制;有效策略;必要性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25-0388-02高校基层党组织互动回应机制指的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和大学生党员群体之间表达双方自身的要求和主观愿望,或是用于应答对方的建议与意见而建立的一种动态运行的相互作用机制。

一般而言,高校基层党组织互动回应机制由互动主体、回应渠道、回应载体三部分组成。

完善高校基层党组织互动回应机制能够为高校基层党组织以及大学生党员群体提供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以更好地促进二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一、构建高校基层党组织互动回应机制的必要性1.是不断丰富完善执政党理论建设的现实需要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核心内容,也是新时期党建工作新的伟大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党执政的近70年间,我们一直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

新时期,随着国家发展形态的进一步转变,我们依旧需要从党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抓手,不断丰富完善执政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内涵,以进一步推动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创新发展。

2.是培育新一代大学生党员的现实需要当前“00后”已经逐渐成为高校大学生的主体。

解析高校教工党建与学生党建的双向互动

解析高校教工党建与学生党建的双向互动
建 双 向 互 动 的 基 础 和 前提 , 对 其 进 行 了分 析 和探 讨 。
关键词 : 高校 教工 党建 学生党建 双向互动 中图分类号 : G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6 4 1 文献 标 识 码 : c
1 前 言
对于高校而言 , 其重心任务在于教 书育人 , 为社会提供 必需 的人才。为了保证 高校教育工作 的顺利展开 , 强化和改善高校的 党建工作 , 是 十分重 要的。 《 中华人 民共 和国高等教育法》 对 此作 出了明确规定 : “ 国家举办 的高等学 校实行中国共产党 高等 学校 基层委员会领 导下的校长负责 制” 。因此, 高校要面对教工 和学 生两大群体 , 加强 党建工作 , 实现教 工党建与学生党建 的双 向互 动。
2 教工党建与学生党建双向互动的可行性和必然性
教工党建与学生党建的双向互 动 , 是 一个相对 性较强的复合 系统 , 包括教工党 建的内在互动 、 学 生党建的内在互动 以及 两者 之间的互动 , 三者是 同步进行 的, 需 要相关人员的重视 。就 实际 而言, 教工党建与学生党建双向互 动的基础如下 : 21 经济全球 化的影响 随着 改革开放 的不断深化和发展 , 经济全球 化对 于我国的影 响逐步扩大, 我国的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必须要进行 健全和完 善。为了切实满足市场经济发展 的需求 , 高校的党建工作 必须从 实际出发, 坚持与时俱 进, 平等对 待教工党建与学生党建 , 实现教 工党建与学生党建的双向互 动, 从 而解 决传 统党建工作存 在的问 题 和弊端, 促 进高校党建工作 的顺 利进行 。 2 . 2 网络化时代 的要求 随着科 学技术 的发展 , 计算 机互 联网技术得 到了飞速发展 和 广泛应用 , 我 国已经在不知不觉之 中进 入信息化时代 , 网络 成为 人们交流 的主要 工具之一 。正如曼纽 尔・ 卡斯特在《 网络社 会的 崛起》 提到 的那样 , “ 网络建构 了我们社 会的新社会形态 ” 。在网 络社会 , 信息具有广 泛性 、 多重性 、 无 边性和开放性等特点 , 使得 现实社会 的社会 主体 之间产生 了主体 间性, 主体之间相互 理解 , 地位平等 , 必须遵守共 同认可 的规范 , 保 障与 自然 的和谐共处 。 在这样 的情况下, 高校的教工与学生之间的关 系出现了相应 的变 化, 各 自的党建工作 逐渐形成一种互 求尊重、 协调一致 、 互 助共赢 的关系 , 要求其必 须进行双 向互动 , 才能真正实现党建工作 的功 能和作 用, 推动校园氛围的和谐稳定 。 2 . 3 构建和谐社 会的需要 和谐社会是我 国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 实现共 同富裕 的要求 , 也是 时代 发展 的必然趋 势, 可以解 决我国当前 发展 阶段存 在的现 实矛盾 。和谐社 会的六 大特征, 包括民主法治、 公平正义 、 诚 信友 爱、 充满活力 、 安定有 序 、 人与 自然和谐 , 这不仅是构建和谐社 会 的标准 , 更是 当前 形势下 , 中国共产 党坚持的和谐精神 。而 高校 的党建工作 , 其实 质在于提高人 的思想 , 改善人与人之 间的相互 关系, 因此 , 必 须坚持以人为本 , 促进 可持续发展 , 确保社会 的全 面进步; 必须坚持教工党建与学生党建的相互 理解 、 相互包容 、 相 互促 进, 实现双向互 动、 共存共赢 的和谐氛围。 3 实 现 教 工 党 建 与 学 生 党 建 双 向 互 动 的 方 法 和 途 径 高校教 工党建 与学生党建 的双 向互 动 , 由于 各种因素 的影 响, 在实施过程中存 在一些 问题 , 并 不是可以轻易实现的 , 需要高 校党建工作 人员的重视, 做好 以下几点工作 : 31 发挥党的领导作 用

双向互动体系在高校党建中的运用

双向互动体系在高校党建中的运用

基 层 实 践 活 动 正 是 学 生 党 员 结 合 所 学 专 业 了 解 社 会 的 最 好 途 径 。 学 生 党 支 部 选 择 与 专 业 特 点
相 应 的企 业 建 立 互 动 模 式 , 利用支部 生活 的时机 , 通 过参观 、 实践 、 听报 告等形 式 , 了 解 企 业 的 发展现状 、 运行模式 、 企业技术优势 、 对 人 才 素 养 及 知识 结 构 的要 求 、 专 业 发 展 的 前 景 和 方 向 等 等 。通 过 与 企 业 党 员 开 展 座 谈 , 了解 不 同 岗位 的党 员 如 何 爱 岗敬 业 、 吃苦耐 劳 、 甘于奉献 , 在 平 凡 的 岗位 上 发 挥 党 员 先 锋 模范 作 用 。在 互 动 实 践 活 动 中 , 激发学生党员成长成才 、 奋 发 进 取 的 主动 性 、 积极性和创造性 , 增强他们建设 祖 国、 振 兴 中 华 的责 任 感 、 使命感 和 紧迫感 , 更 进 一 步
学生党支部和大学生“ 村官” 的 互 动 重 点 放 在 以 科 技 兴 农 为 目标 , 以科 研 为 核 心 , 以 互 助 为 原则 , 构建承前启后 、 扶 上 继 下 的 有 机 互 动 整 体 。过 去 学 生 党 支部 在 理 论 联 系实 践 的 问 题 上 是
想参 与 、 有 热情 , 但 苦 于 没有 渠 道 ; 而大学生 “ 村 官” 普遍存 在着 缺乏人 力 、 技 术 和信息 等问题 , 渴 望 得 到 支 持 的 要 求 又 十 分 迫 切 。这 就 可 以 充 分 利 用 高 校 “ 理论 +实践 ” 的培养 方法 , 发 挥 大 学生党员“ 奉 献 不 言苦 , 追求无止境 ” 的 精 神 以及 “ 村官” 在 新 农 村 建 设 中 的 主 体 作 用 。 把 一 批 思想端正 、 素质 较 高 、 吃苦 耐 劳 、 有较 强带 动能力 、 在科学 研究方 面有 一定 实力 、 具 备 创 新 精 神

高校师生支部共建长效机制

高校师生支部共建长效机制

积极性和动力。
师生参与方式有限
02
目前高校师生支部共建的方式相对单一,缺乏多样化的参与方
式,难以满足师生的多样化需求。
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03
高校对于师生支部共建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奖励
和表彰机制,导致师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活动形式单一,内容缺乏吸引力
活动形式缺乏创新
目前高校师生支部共建的活动形式相对单一,缺乏创新性和吸引 力,难以引起师生的兴趣和关注。
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适应新时代要求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高 校师生支部共建需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为高校党建 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推动高校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高校师生支部共建是推动高校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未来,需要 继续加强师生支部共建工作,不断完善长效机制,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更加有力 、更加有效的支持。
创新党建工作方式
高校师生支部共建可以创新党建工作方式,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如主题党 日、党员先锋岗、志愿服务等,增强党建工作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通过支部共建活动,可以促进高校党建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提高 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同时,也可以为高校其他工作提供有力支持,推动高校 整体发展。
高校师生支部共建长效机制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高校师生支部共建的意义与价 值
• 高校师生支部共建的现状与问 题
• 高校师生支部共建的策略与方 法
目录
• 高校师生支部共建的实践与探 索
• 高校师生支部共建的成果与展 望
01
高校师生支部共建的意义与价 值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生“互动—探究”教学模式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生“互动—探究”教学模式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生“互动—探究”教学模式[摘要]当前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制约了教学的时效性,要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增强思想政治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必须采用较有效的方法或手段。

让学生普遍接受、认同,才能凸显思想政治的教育功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认识到互动式教学的重要性,“互动—探究”教学模式是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和选择。

“互动—探究”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体现在:改进教学方法,变“单向注入”式教学为师生双向“互动—探究”教学;完善实践教学环节,体现内容的探究性和形式的互动性;考试考查方法采取多种形式。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探究教学模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课堂,它承担着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任务。

要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增强其针对性和实效性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互动—探究”式教学就是运用课堂教学互动,充分调动双方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教师要引导和激发大学生潜意识中的能量,使他们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在探究中思考和感悟,学会更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大学生思考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笔者尝试将“互动—探究”式教学模式运用到“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当前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1.百人以上大班上课形式经常出现。

由相同或不相同专业的几个班组成上课人数,在学院阶梯教室、院系和图书馆内的多媒体教室上课,人数众多导致难以组织灵活的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交流沟通的有效性受到限制。

某些学院的多媒体教室配备条件不完备,有的多媒体教室缺乏音箱,放出的图像发不出声音;有的多媒体教室没有遥控器或者丢失,导致无法放出图像;有的多媒体教室的扩音设备有时不能用,在教室大、学生人数多的环境下,坐在教室后面的学生很可能听不清楚教师的讲课。

教师和学生关系初探

教师和学生关系初探

教师和学生关系初探
孙玫
【期刊名称】《中小学教师培训》
【年(卷),期】2005(000)001
【摘要】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构成的关系,学校的教育活动就是在这种关系的维系下得已实施的。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只是扮演的角色不同,在人格上他们是平等的。

但在实际的教育操作活动中,由于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是授者,而学生无论他们的个体在性格、志趣、文化背景等方面多么趋于一致,
【总页数】2页(P45-46)
【作者】孙玫
【作者单位】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
【相关文献】
1.高校教师和学生党支部互动性建设初探
2.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关系初探
3.知识观变化下的课程、教师和学生关系之演进
4.教师和学生关系的重构:教育惩戒权的正向作用
5.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和学生什么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教师和学生党支部互动性建设初探摘要:高校基层党支部是党组织联系广大师生的桥梁和纽带,是团结引领广大师生的政治核心,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随着时代的发展、形势的变化,当前高校教师和学生党支部建设面临诸多问题。

高校师生党支部互动性建设是有效解决师生党支部面临问题的重要方法,这对于创新基层党建模式,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推动高校科学发展以及和谐校园建设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校;基层组织;党建工作;互动机制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2-0140-03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是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确保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

高校教师与学生党支部是高校党的基层组织,肩负着党员发展、党员教育、党内监督、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等重要职能,是高校党务工作的基石。

因此,高校教师与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好坏与否直接关系着高校党建工作的成效,要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必须不断创新高校基层党建模式和支部活动方式,增强功能,强化活力,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高校科学发展的有力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一、高校教师和学生党支部党建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1.教师党支部面临的主要问题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许多高校都建立了校、院(系)两级管理模式。

教师与学生党建工作的重心落在了院(系)一级上,党支部是高校教师和学生基层党组织的主要设置形式。

由于社会发展带来的深刻变化,当前教师党支部建设工作面临一些问题:一是党内学习制度的现有规定与党员对组织生活期待日益提高之间的矛盾;二是传统组织生活形式与丰富多样的现实生活日益脱节;三是组织生活的贫乏单调和党员民主参与意识日益增强形成的强烈反差。

据调查,高校教师党支部组织生活传达党内文件、阅读报刊文章、开会、听报告、完成上级组织任务占党组织生活的大部分内容,党内互动交流贫乏。

党员教师关心国家大事和高校自身发展建设的要求在组织生活中得不到充分满足,普遍缺乏参与的积极性,组织生活在形式上和内容上的滞后,成为当前教师党支部建设面临的主要困境,亟须突破和解决。

2.学生党支部面临的主要问题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学生数量剧增,党员发展已成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最主要的内容。

高校学生党支部承担了大量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培养和党员发展工作。

每学期的组织生活,绝大多数时间用来讨论入党积极分子的发展问题,组织生活成为发展党员的支部大会。

党内学习、教育和培养、提高党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思想政治觉悟等问题日益弱化。

此外,由于学生党支部成员流动性大,组织机构变动频繁,工作积淀不深,党建水平也不易提升。

对此,学生党员普遍感到组织生活单调、枯燥、乏味,指导教师也感到无可奈何。

普遍认为学生的党组织生活应紧跟时代脉搏,在形式和内容上符合新时期大学生的特点和要求,这样才能提高组织生活的质量和魅力,使其真正成为凝聚和团结广大学生的政治核心。

3.教师和学生党支部缺乏互动长期以来,高校党建工作形成了“校党委—院(系)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党员”的纵向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组织严密、指令畅通、纪律性强,但组织结构具有一定的封闭性,使教师和学生的支部活动基本上是相对隔离的。

加之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关心的问题有别、层次有别、年龄有别、特点有别,因此相互分开过组织生活理所当然。

学生党支部活动多以党建和课外活动为主,与专业学习结合得不够紧密,即使涉及专业学习,也多是在学生这方面下功夫;而教师支部的党员忙于教学科研,党务工作的条件和待遇如果缺少必要支持,很容易忽视党员职责,认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己无关,不能充分实现党员责任与本职工作、服务对象的有效结合。

而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政治责任,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思想互通、教学相长、寓思想教育于专业教育之中,实现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与品德塑造的完美统一。

因此这种由于制度和认识偏差所形成的屏蔽效应,限制了高校教师和学生党支部的高效互动以及支部建设朝着更有活力和创造力的方向发展。

二、教师和学生党支部互动性建设的必要性1.有利于激发师生党支部建设的活力当今社会无论教师党员还是学生党员的接触面都空前广泛、思想日益活跃,支部活动若仅局限于内部就不能适应党员发展的要求。

教师与学生党支部虽有个性差异,但同属于一个党总支,同服务于人才培养这个大局,仍有许多共同点。

以师生党支部互动共建为载体,就可以改变党支部单向建设模式,跳出自我空间的束缚,通过支部活动中师生党员的双向交流与互动,使师生党员均能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互动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实施,调动教师和学生参与党支部建设的积极性。

而且师生党支部多一些互动,可以起到相互激励、互相监督的作用,使组织生活内容更加充实,形式更加多样,促进党建内容的创新和制度建设。

因此,教师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应该加强联系和互动,通过有效的机制取长补短、和谐共赢,不断激发支部建设的生机和活力。

2.有利于深化高校全员育人工作高等教育正在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高转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高质量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已成为社会和高校关注的焦点。

但现在许多高校都是多校区办学,新校区大多在郊外,师生除了有限的课堂的交流外,很少有见面机会,影响了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指导、思想教育和生活关心,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广大教职工都负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

要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格局,就要求我们要通过有效的方法构建起全员育人的新机制。

师生党支部互动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通过师生支部的互动共建,有助于把育人工作化解到支部建设的日常工作中去,使支部建设与学生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因此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有利于激发党员的责任意识以及全员育人观念的形成和巩固。

3.有利于加强师生沟通,促进校园和谐师生支部互动是高校坚持群众路线、发扬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作风的生动体现,有利于推动和谐校园建设。

和谐校园建设,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教师和学生是高校办学的主体,师生关系和谐是校园和谐的重要保证。

教师党员与学生党员有责任和义务,在这方面进行带头、示范和引领。

而通过教师与学生党支部的互动可以有效推动教师和学生党员参与和谐校园建设的积极性,互动为师生党员发挥主人翁作用、参与学校建设开辟了新途径。

在师生党员的双向互动中,双方能够更加深入准确地得到来自对方的信息反馈,使双方在良性互动中释放善意、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使教职工能够更好地履行职责,使学校在制定涉及学生利益的政策时更加符合实际,将对和谐校园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4.有利于培养师生党员的“党员自觉”意识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曾谈到“文化自觉”问题。

他认为文化自觉在于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充分体认,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文化自觉有利于文化发展适应环境的变化要求和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

借此,我们提出“党员自觉”的概念。

党员自觉应该是一名党员对其党员身份的自省和自警,明白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党的历史任务和使命,自觉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意识,时刻发挥党员先进性的自觉等。

从理论上讲,党员自觉应该是每位共产党员的自觉追求;从机制上讲,不同群体党员之间的交流互动是激发党员自觉的有效方式。

目前,在校园里,学生党员不知道哪些教师是党员,教师党员也不清楚哪些学生是党员。

两者在相互不熟悉的情况下,就不会有相应的激励效应,党员自觉意识也就相对淡薄。

当教师与学生党支部经常在一起过组织生活,交流经验,讨论决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和活动,彼此熟悉时,教师与学生党员的自觉意识就会明显提高,党员的示范效应就会更加彰显。

三、教师和学生党支部互动性建设的实现1.在支部设置方式上,兼顾高校工作特点,增强师生融和性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一般都把专业或专业方向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人才培养方案、教师队伍、学生班级等主要是按照专业进行设置的,按照专业组织实施人才培养工作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

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也可以遵循这一规律,使党建工作体现出高校工作的特点。

党的基层组织可以以专业为基础,将专业师生党员统筹考虑,设置党支部。

当该专业的师生党员数量较少时,该专业的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可以联合在一起成立一个党支部,将教工党员的稳定性与学生党员的流动性有效结合起来;当专业师生党员人数较多时,可以各自独立成立党支部,但是开展党建工作应以专业为基础,师生发挥各自优势,一起设计完成党组织活动,便于党员教师通过党内途径,培养学生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这种根据专业统筹考虑师生党员的支部设置方式,既提高了师生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又增强了基层党支部的工作活力,培养了合作共赢的精神。

2.在互动的内容上,注重党支部工作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结合,增强实效性在师生支部互动内容的考虑上,应着眼于支部工作与教学工作和学生成长的有机结合,围绕教与教师、学与学生等相关问题如学科建设、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模式、学风教风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学生思想工作、党员发展与教育等主题开展组织生活,使支部建设落到实处。

同时邀请非党员师生参加,拓展支部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促进在教师和学生中新党员的发展工作。

3.在互动的载体上,注重发挥高校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优势,体现学术性党建工作应充分发挥高校在师资力量和科技创新方面的优势,以党建促科研,以科研夯实党建效果。

可以结合学科专业的特点和党在新时期的任务和要求,以科技创新为载体,精心设计和组织实施既有时代气息又有较高学术含量的支部活动。

以科研学术为载体的支部活动,一方面可以有效克服支部活动中空洞说教和单向灌输的弊病;另一方面有利于在党员中营造科研氛围,倡导学术风气,使党员不仅在思想政治上而且在知识创新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此外,积极鼓励学生党员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鼓励教师指导学生的科技活动,如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大赛、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新苗计划等。

通过师生在科技活动中的互动,带动广大学生投身科技创新,引导学生在科研实践中,掌握研究方法,规范学术思想,养成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

4.在互动的形式上,以导学助学为重点,突出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的根本任务是学习,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才,使学生顺利走上社会,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并掌握一定为人民服务本领的人。

因此,在师生支部的互动共建中,要以导学助学为重点,着重围绕学生的学习和职业发展进行指导,如对于升本、考研、考证的学生,由教师党员实行一对一的帮助,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解答备考中的问题,指导报名,提供学习资料等。

对于准备就业创业的学生,教师党员一方面结合行业发展态势进行职业发展指导,鼓励学生强化自身素质,适应社会与工作的要求;另一方面广开就业渠道,积极联系就业单位,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协助学生就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