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四地理示意图的判读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地形剖面图画法的关键:剖面线与等高线的交点应垂直投射到高度相等的平行线上,并用平滑曲线连接。
阅读教材P28活动“绘制地形剖面图”,把剩下的地形剖面图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以引导学生画图为主,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画图地图能力。
三、当堂训练,约8分钟
1、课本28页活动图,查看图1.39、图1.40、图1.41,比较它们的差异。
3、不同地表形态的等高线地形图
地表基本形态:
(教材P25图1.36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
山顶:山的最高部分
山脊:等高线弯曲的部分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出凸出
陡崖:等高线重叠的部分
形象记忆:
伸出自己的一只手,拇指放于掌内握拳:手背部关节突起的部分相当于山顶,四指从根部起的第一节的部分相当于山脊,手指间缝相当于山谷。手的小指外侧相当于陡崖。
〖设计意图〗这是一道基础题,主要是检测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在世界地形图上(见附图)找到下列地形区:青藏高原、巴西高原、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安第斯山脉。
〖设计意图〗这是一道基础图,锻炼学生的动手找图的能力。
四、总结提高,约3分钟
本课通过读图、绘图等方法,学习了地形图的判读,懂得了海拔高度及相对高度的含义,熟知了五种基本地形: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通过从图上获取信息,为生活提供方便,并且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活动
根据已学关于地形的知识,用橡皮泥制作山顶、山脊、山谷、陡崖等地形模型,在假设的各海拔高度上用小刀或细线将地形模型沿水平方向切断,然后将每一层的外轮廓线按其镶套关系描绘在一张白纸上。
步骤:详见参考教材P26活动题1。
制作过程由学生教科书上的等高线绘制过程,独立完成;教师进行和指导。
中考地理识图题型重难点专题04地形图的判读(含解析)
中考地理识图题型重难点专题04地形图的判读(含解析)中考地理识图题型重难点专题04地形图的判读(含解析)专题04 地形图的判读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海拔和相对高度(1)海拔: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如下图的500米、1500米是海拔)(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如下图的1000米是相对高度)2、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地形图各地形部位的名称: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高线呈闭合状态,中间高,四周低等高线由海拔高处向低处凸出等高线由海拔低处向高处凸出两个山峰之间的低地等高线重合的地方(2)判读:①等高距: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一样。
②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
如下图,a 处较陡,b处较缓。
③山脊和山谷:凸低为山脊,凸高为山谷;山谷容易发育成河流,山脊一般是河流的分水岭。
如下图,线段m为山谷,n为山脊。
(3)计算:①会读出一座山峰的高度和推测出一座山峰的的海拔高度范围。
如上图,山峰D 的海拔范围为:700②会推测陡崖最高处的高度和最低处的高度及相对高度。
如下图,陡崖相对高度H的取值范围为:200≤H③会根据海拔高度计算温度:在山地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4)应用:①修筑梯田地点:缓坡处适合修筑梯田②选择公路路线:经过的等高线比较少的地方地形相对平坦,适合建公路。
③建大坝:盆地口袋型的地方,大坝就在布袋口的位置。
下图中,大坝适合建在A 处。
2、分层设色地形图(可以判定地面的高低起伏)3、地形剖面图:(直观的反映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典例分析]例1:读下图回答:(1)①和②坡度较陡的是_________ ;(2)①和②处有可能发育成河流的是_______ ;并绘出河流流向;(3)图中等高距是_____________[答案](1)②(2)②,河流流向见下图。
(3)200米(4)200米[解析](1)②处比①处等高线密集,所以坡陡。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课件
陵。
3 .初步学会读、制地形剖面图。
4.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
第二页,共二十一页。
重
难
点
重点: 1.等高线形态与坡度陡缓、地
势高低的关系;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地
(shāndì)的不同部位及识别不同的地形 种类。
难点: 在等高线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
种类。
第三页,共二十一页。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pàn dú)
等高线地形图
分层设色(shèsè)地形图 地形(dìxíng)剖面图
第一页,共二十一页。
教
学 1.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
目
起伏和坡度(pōdù)的陡缓以及绘制等高线图的方 法。
标
2.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谷、山脊;
能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盆地、山地、平原、丘
三、地形(dìxíng)剖面图
第十七页,共二十一页。源自活动(huó dòng):绘制地形剖面图
第十八页,共二十一页。
随堂练习(liànxí)
1.地面某个地点高出__海__平__面_的___垂_直距离,称为____海。拨 2.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____垂距直离,叫做______相__对. 高度 3.把各个地点的__海_拨_标注在地图(dìtú)上,再把海拨高度 相同_(x_iā_n_ɡ 的tón点ɡ) 连接成线,就是_____等_高。线 4.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 ______。 等深线 5.坡陡的地方等高线___ 密_;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____。稀疏
第二十一页,共二十一页。
第十二页,共二十一页。
二、分层设色(shèsè)地形图
第十三页,共二十一页。
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地球公转轨道图的判读技巧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地球公转轨道图的判读技巧一、专题讲解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的判读要注意看以下五个信息:(1)看太阳位置:太阳位于椭圆右焦点,最右侧为近日点,最左侧为远日点。
(2)看地球极点:地球北极点在图中上端,或者俯视北极,地球公转方向为逆时针;地球南极点在图中上端,或者俯视南极,地球公转方向为顺时针。
(3)看自转方向:地球自转与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若地球逆时针自转,公转方向也是逆时针,相反则皆为顺时针。
(4)看地轴倾向:地轴北端“右倾右冬、左倾左冬”,即若地轴北端朝上且向右倾斜,则地球公转至右侧位置时为北半球冬季,公转到左侧位置时为北半球夏季。
(5)看直射点纬度:直射地球的太阳光线沿黄道平面穿过地心,将太阳中心与地球中心相连,与地面的交点即为太阳直射点,可以判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从而区分冬季与夏季。
二、同步训练北京时间2018年6月5日21时7分,中国风云二号H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7月28日,风云二号H星顺利到达79°E。
据此完成1~3题。
1.风云二号H星成功发射到顺利到达79°E期间,地球公转速度( )A.先变快后变慢B.一直变慢C.先变慢后变快D.一直变快答案 C解析据材料可知,风云二号H星成功发射到顺利到达79°E期间是6月5日到7月28日。
7月初,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最慢。
6月5日到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变慢;7月初到7月28日,地球公转速度变快,故C项正确。
2.风云二号H星成功发射到顺利到达79°E期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状况是( )A.一直向北移B.先向北移后向南移C.一直向南移D.先向南移后向北移答案 B解析风云二号H星成功发射到顺利到达79°E期间是6月5日到7月28日。
6月5日到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夏至日到7月28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3.风云二号H星成功发射时,地球在公转轨道(图中四个地球位置表示二分二至日)上的位置是( )A.甲 B.乙C.丙 D.丁答案 D解析读图可知,左侧位置的地球,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说明该位置表示夏至日。
地理图片常见类型及判读分析
地理图片常见类型及判读分析一、地理平面图平面图是用来表现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空间结构及分布规律的最主要方式。
如反映我国的地形、河流、气候类型、农作物、纺织工业城市、铁路干线等各种地理要求素的专题地图,或反映某地区各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因素综合影响地理环境的综合图。
利用平面图可以表现或分析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即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和土壤之间相互联系,如我国西北沙漠环境的形成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闭塞等条件密切相关。
也可以表现人文地理要求之间的关系,如我国棉纺织工业基地的形成与棉花产区有着密切的联系。
更可以反映自然条件与生产活动之间的联系,如我国甘蔗制糖业与高温多雨气候之间的联系。
地图有助于说明某种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如分布规律,如表现我国内河运输与沿海港口的水运图,或表现世界粮食,能源,铁矿等大宗物质的运输路线图。
用平面图无疑也是考查学生对空间概念、空间联系、空间规律等理解分析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解题时一般要注意:①填注地名时位置要到位准确,必要时用箭头指向;绘线时要注意起点、终点及走向的准确度,圈画范围时要尽可能采用闭合的曲线。
②要注意图示区域比较典型的地理问题及原因,展开联想和综合归纳。
例1 读黄河流域图,完成下列要求:(1)在图上勾绘出黄河上游两个主要农业用水区域,用字母A、B分别注明。
并指出,A是平原;B是平原。
(2)黄河上游干流沿岸工业、生活用水量大的城市有、、等。
(3)简答:近20年,黄河下游面临的主要问题及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的治理措施。
[解析]本题主要是针对黄河流域用水紧张的现实来设计提问,现实性与地理性有机结合,第一问并不难,但不少考生不善于画图(闭合曲线)和标图(紧靠图示区域)而失分者极多。
如图所示。
第二问需展开联想、耗水量多,一般是指大的工业城市,但限定了“黄河上游”,那么主要是兰州、银川、石嘴山、包头、白银等。
黄河下游面临的主要是三个问题,一是河床由于泥沙不断淤积进一步升高,汛期水患严重。
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方法与技巧
专题三 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方法与技巧重点难点剖析一、统计图的类型统计图包括面积图、饼状图、柱状图、折线图、曲线图、累计百分比图等. 1. 面积图:适用于表示某地理事物的部分构成。
以全部面积表示地理事物的整体,各个部 分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表示该部分占地理 事物整体的比例。
这种图表示两方面的内 容,一是表示地理事物由哪几部分组成; 二是表示各部分的相对比例关系。
有圆形 和方形两种,圆形图又叫扇形图.如右图: 2. 饼状图:是在面积图基础上的三维图表,它除了反映 面积图的两方面内容外,还可以反映某一地理事 物的量,从而可以从数量变化和比例关系变化方 面来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状况。
如右图: 3. 柱状图(直线图):适用于表示相对独立的地理事物的静态对比,事物,纵坐标表示数量。
这种图把事物数量上的差异转化为柱(线)的长短高低,直观形象地反映出地理事物数量上的差异。
如各大洲降水量、蒸发量和径流量的对比图。
4. 折线图和曲线图:一般是横轴表示时间或位置,纵轴表示数量,适用于表示某地理事物数量随时间的动态变化,或随空间位置的数量变化,在坐标系中根据资料描绘出若干个点,相邻的两点连以直线(平滑曲线).这种图能表示地理事物数量变化的总趋势,又能表示各时段、各地区的数量的变化特征。
如人口增长、气温曲线图. 5. 累计百分比图: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由若干部分组成的某地理事物的整体,这样可以看出各部分所占比例互为消长的动态变化.如能源构成图: 思考:读右图回答:(1)我国能源消费存在的问题: ①人均能源消费量少。
②能源利用效率低,单位产值能耗高。
(原因: 管理不善,浪费严重)③煤炭比重太大,容易污染环境,对环境 污染少的天然气、水电、核电比重太小。
(2)1950~1980年我国石油、煤铁的消费构 成的一圆滑的曲线,说明我国煤炭、石油的消 费构成有何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①煤炭比重下降,石油比重上升②原因:60年代,我国开发了石油油田(大 庆、胜利、华北),石油开采量大增(3)1980年~1990年,为什么煤比重上升,石油下降? 石油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化工价值高于燃料价值 (4)根据上图预测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的趋势。
地形图的判读(共17张PPT)地理
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判断坡度陡缓:
较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较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较陡
较缓
A
B
思考:A、B两侧那边爬坡更省力?
五中常见地形及地形图
等高线闭合,数值内高外低。
等高线凸向低处,中间高于两侧。多形成分水线。
等高线凸向高处,中间低于两侧。多形成集水线。
多条等高线重叠
两个山峰之间比较平缓的部位。
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目标1.阅读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和坡度陡缓; 2.了解绘制等高线的方法;3.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山脊、山谷等地形部位;4.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地形类型
01
等高线地形图
目录
01.等高线地形图
02.分层设色地形图
03.地形剖面图
尝试绘制图中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地形图。(等高线距离100m)
练一练
等深线
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的连线,叫做等深线。和等高线具有同样的特点,可以判断海洋的深度和海底坡度的陡缓程度。
02
等高线地形图
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不同深度的范围,涂上不同的颜色(海洋用深浅不同的蓝色),所得到的图叫做分层设色地形图。
陆地上五大基本地形: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
喜马拉雅山
东南丘陵
云贵高原
亚马孙平原
四川盆地
03
地形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
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沿等高线地形图某条直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地形图可以更直观的表示地面上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完成活动绘制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5日
初二生地会考中的地理图表分析技巧
初二生地会考中的地理图表分析技巧地理是中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而地理考试又是学生面临的一项挑战。
在地理考试中,图表分析常常是一个关键环节。
掌握地理图表分析的技巧,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
本文将介绍一些初二生可以使用的地理图表分析技巧,帮助他们在地理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理解地理图表的种类在地理考试中,常见的图表类型有流程图、地图、气候图、统计图等。
学生需要了解每种图表的特点和用途,这样才能在遇到相应的图表时准确分析。
流程图主要用于描述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发展过程,通过箭头和文字展示事件的顺序和关联。
学生可以通过仔细观察箭头指向和文件的排列,了解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和原因。
地图是地理学中最基本和重要的图表类型之一。
学生需要熟悉地图上的符号、比例尺和方位,准确地理解和解读地形、地貌和地理位置信息。
气候图用于展示一定地区在不同时间段内的气候特征。
学生需要注意图表中的温度曲线、降水量柱状图等信息,以便分析和比较不同季节和地区的气候变化。
统计图包括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用于展示数据的分布和变化趋势。
学生需要仔细观察图表中的刻度、标签和比例,找出关键信息,进行准确的比较和分析。
二、分析图表前的准备工作在分析地理图表之前,学生需要先做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仔细阅读题目,理解图表的主题和目的。
其次,观察图表的整体布局和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最后,寻找有关的背景信息,了解图表所描述的地理现象的背景和相关知识。
三、理解图表中的数据和趋势学生在分析地理图表时,需要仔细观察和理解图表中的数据和趋势。
首先,要注意图表中的数据单位和范围,确保比较和分析时的准确性。
其次,关注图表中的数字和百分比,以便找出关键数据。
此外,学生还需要注意图表中的趋势和变化,找出规律和异常。
四、进行图表比较和综合分析在分析地理图表时,学生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图表之间的数据和趋势,进行深入的综合分析。
例如,可以比较不同地区的气温曲线,找出相似和不同之处,推测出地理原因和影响。
教学设计10:1.4地形图的判读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学会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判别地形和地势特征。
2.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某个地点的高程。
3.能够绘制简单的地形剖面图。
4.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这五种地形。
过程与方法在绘图过程中,通过教师指点、小组互动合作等形式,学会搜集、查阅资料并进行整理、加工的方法,建立起地理事物空间方位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教学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种类【教学方法】探究讨论、阅读分析法、读图分析法、多边互动法【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国庆黄金周将要来临,某班的一位同学准备随家人去南京郊外的一些地方自助游(注意:途中要爬山)。
你觉得他们应该随身携带的物品有什么?(地图)还记得我们做过的题目野外旅行一般用什么地图?(地形图)很好,人们最常用的两种地形图是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图。
那这两种地图怎么阅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怎么去阅读地形图。
一、会读地图上的高度【探究活动一】什么是海拔? 什么是相对高度?课件展示:师:阅读书本P24,帮我找出相对高度和海拔的定义。
归纳小结: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注意:地图上出现的高度一般情况下的都是海拔。
【探究活动二】什么是等高线呢?什么是等深线?课件展示:(由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师:等高线——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的连线。
等深线——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的连线。
承转:人们是怎样把立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绘制到平面地图上的呢?二、绘制等高线【探究活动三】等高线地形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呢?课件展示:让学生到讲台前指图回答,教师给与指导订正,学生交流感悟心得。
师:教师可以用切土豆演示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即为等高距。
【精选】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学科能力篇专题四常考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1.4.2常考地理图表的判断
一般来说,一节课的要点就是老师们在备课中准备的讲课大纲。许多老师在讲课正式开始之前会告诉大家,同学们对此要格外注意。例如在学习物理 课“力的三要素”这一节时,老师会先列出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这就是一堂课的要点。把这三点认真听好了,这节课就基本掌握了。
二、听思路。
2.地理过程示意图的判读 地理过程示意图是反映地理事物的时间、空间变化过程及规 律的图形。常见的有我国东部雨带推移示意图、水循环示意图、 河流径流量变化示意图、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城市化过程示 意图、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等。解读该类示意图的一般步骤是: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显示了岩浆、各类岩石 等的循环运动过程,揭示了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的关系。
(3)在地理原理和规律的指导下综合分析试题情境,明确试题 的来龙去脉,将复杂的情境分解,还原到基本模式;
(4)针对问题特点,选择、优化解题策略与方法,组织材料, 完成答题。
编后语
听课对同学们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课听得好好,直接关系到大家最终的学习成绩。如何听好课,同学们可以参考如下建议:
[审题流程] 第一步:审材料,获取信息 第二步:审图表,知识对接 第三步:正确解答
[答案] B
[探究追问] 依据上题中信息推断云杉的生长习性。 [解析] 本题依据北美北部的气候和地形特征回答分析。 [答案] 耐阴、耐寒、喜欢凉爽湿润的气候和肥沃深厚、排 水良好的土壤。
地理示意图的答题步骤 (1)感知情境,明确核心。在分析、比较试题情境材料的基础 上,通过筛选、认定、归纳,概括出情境材料的核心,明确试题 解答的关键所在; (2)根据核心信息展开联想,发现和挖掘出隐含的地理原理和 地理规律,为解决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第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检测反馈
1.下图中的等高线图表示的地形名称依次是( )
A.山脊、盆地、山谷、山峰 B.山谷、山峰、山脊、盆地 C.山脊、山峰、山谷、盆地 D.山谷、山峰、山峰、盆地
2.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海拔高8848.86 米,世界陆地的最低点—死海,它的海拔是-400米, 那么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
辨认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地形 类型并对照右下角的高度表区分它们的特征。
活动——观察图中地形的特点
三、地形剖面图
1.确定比例尺 2.确定水平基线 3.标出垂直比例尺的高程 4.量距离,标出位置,连成曲线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等高线地形图的绘测、 地势高低和坡度陡缓的判读、山体形状与等高 线分布特点的关系、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 面图的使用。
等高线特征
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 渐降低 等高线弯曲的部分向高处凸出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等高线重叠的地方Biblioteka 活动:观察自制的等高线模型,对照教材图1.38“等 高线地形图”,图1.39“制作等高线模型”,说说 对缓坡、陡坡的认识,并找出图中山脊和山谷的位 置,观察等高线的特征。
二、分层设色地形图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地图是我们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图的“语言”——比例尺、 方向和图例。今天我们就用这把“钥匙”打开地 形图,来认识和辨别地球表面的各种地形类型。
讲授新课
世界上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是8848.86 米,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们说只不过有4500 米高,这是为什么呢?
D.400
3.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m),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甲村庄所在的地形类型是高原 B.乙地坡度陡,最适合开展攀岩活动 C.丙河由东北流向西南 D.丁地地处山脊
2022年人教版地理《教案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精品教案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上下起伏和坡度陡缓.2.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3.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等.4.能够在地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等.5.初步学会阅读和绘制地形剖面图.【过程与方法】比较法、读图法、活动法、讨论法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动手制作地形模型,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上下、坡度陡缓的关系;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教学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种类.课前准备课件等.教学过程〔板书〕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激趣] 地球外表有陆地, 有海洋, 有高山, 有深谷, 上下起伏差异很大, 这些不同的地形对我们生产、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 那么, 如何将上下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呢?常用地形图来表示.一、地形图的判读[启思] 学生阅读课本图 1.34, 观察图中甲点的高度有哪两个数据?它们的单位是什么?有什么区别?[活动]〔要求〕独立思考〔学生活动〕〔师生活动〕〔小结〕甲点以海平面为标准计算为1500米, 这叫海拔. 甲点以乙点为标准计算为1000米, 这叫相对高度. 无论计算海拔还是相对高度都必须用垂直距离;在地图上, 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 单位是米.〔板书〕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①海拔②相对高度[巧练]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8米, 可是在青藏高原上的人说珠穆朗玛峰高4000多米, 请你解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启思] 地图上表示地面的上下起伏, 就是用绘制等高线来表示的. 请同学们观察课本中的1.35“等高线示意图〞, 你能总结等高线的绘制方法吗?海洋中的等深线也是同样的绘制方法吗?[活动]〔要求〕小组合作讨论〔学生活动〕〔师生活动〕〔小结〕以海平面为起点, 测出地面上各个地面的海拔, 把它们填注在地图上;然后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线, 这就是等高线. 每条等高线上, 都标有高度, 单位是米. 等深线的绘制方法一样, 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得到等深线.〔板书〕2.等高线地形图[启思]出示等高线地形模型, 学生观察, ①在等高线地形图上, 怎样判断各地的上下呢?②观察等高线地形模型, 左右两个山坡哪个坡陡?哪个坡缓?与等高线的疏密分布情况有什么关系?③结合课本图1.36“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示意图〞, 观察等高线形状和山地实体形态的差异, 你能总结出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这些地形的方法吗?[活动]〔要求〕前两个问题独立思考, 第三个问题小组讨论.〔学生活动〕〔师生活动〕〔小结〕在等高线地形图上, 不仅可以判断各地点的上下, 而且可以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情况, 判断坡度的陡缓以及根据等高线的形态识别山地的不同部位.〔板书〕①判读地势上下②识别坡度陡缓坡陡的地方, 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 等高线稀疏.③识别地形部位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凹入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较低局部陡崖:几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巧练]出示等高线地形模型, 让学生判断要从A、B两个地点爬到山顶, 从哪个地点容易?说出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激趣] 比较一下课本图1.42的地图与我们所讲的等高线地形图有什么不同?〔图的地图有等高线, 但没有海拔高度的注记, 它是用不同颜色来反映地势上下的. 〕对了, 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板书〕3.分层设色地形图[启思]①等高线地形图与分层设色地形图, 判断地势的上下有什么不同?②学生阅读1.42, 说出图中各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平原的海拔高度, 总结分层设色地形图, 其着色有什么规律?③对照分层设色地形图和五种地形景观图, 试找出它们高度和地面起伏程度的区别. 〔完成课本28页“活动题〞〕[活动]〔要求〕小组合作讨论〔学生活动〕〔师生活动〕〔小结〕在等高线地形图上, 只要读出各地面点的海拔, 就可以知道地面上哪里高, 哪里低;而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根底上绘出来的, 地面上各地点的海拔上下, 是用不同颜色判断地面的上下起伏情况.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 一般着色规律是: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浅绿色表示盆地;浅黄色表示丘陵;深黄色表示高原;棕黄色表示山地;褐色表示高山;白色表示雪线以上的局部.[激趣] 在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上, 要了解地形上下起伏, 需要阅读地图. 那有没有一种更直观的图可以使人一目了然地看出地势的上下起伏呢?当然有, 那就是我们接下来要探讨的地形剖面图.〔板书〕4.地形剖面图[启思]①怎样得到地形剖面图?②观察课本28页图1.43已绘制局部, 你能把下面的地形剖面图补充完整吗?③地形剖面图与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比较有什么优势?[活动]〔要求〕同桌合作或小组交流完成.〔学生活动〕〔师生活动〕〔小结〕地形剖面图能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面的上下起伏和坡度的陡缓.[巧练]〔梳理知识〕请你总结本堂课学习的内容, 由各小组同学先在小组内交流, 然后选一名代表总结本堂课学习内容.〔课外作业〕自己利用橡皮泥或者泥巴, 制作山地不同部位的地形模型.【板书设计】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①海拔②相对高度2.等高线地形图①判读地势上下②识别坡度陡缓坡陡的地方, 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 等高线稀疏.③识别地形部位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凹入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较低局部陡崖:几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3.分层设色地形图4.地形剖面图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运用地形图等有关资料分析我国地形和地势的特点.2.运用资料分析我国地形地势特点对于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难点:①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地图等资料分析归纳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 以及地形、地势的特点对于生产生活的影响.②教学难点:分析地形、地势的特点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提问讲解法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程引入:前两天在网上漫游, 看到一位网友的博客里的日志, 叫做“山山水水──中国的美丽风景〞, 一下子被吸引了, 日志里包括有中国的名湖之美、名泉之美、名山之美、名瀑之美、名江之美等, 作者在用自己的足迹和文笔记录和感受祖国山河之壮美, 也给读者以美好的心灵震撼.而实际上爱美之心古往今来, 人皆有之,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我国就形成了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中国山水诗词等. 这些都是源于人们对于自己赖以生存的自然的热爱, 在以山为德、以水为性的修为过程中, 升华自己的思想境界. 那么这一章我们就来了解我国的自然环境, 为大家的这种修为奠基.结构解析:首先请大家明确, 组成自然环境有很多自然要素, 类比一下, 组成我们的班集体的要素有学生和老师, 那请同学们思考组成自然环境的要素都有哪些呢?对, 有前面提到的山山水水, 请同学们看这张自然环境的示意图, 从地理的角度讲就是有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生物、土壤等. 简称“地、气、水、生、土〞, 那再请同学们思考这些自然要素间的关系如何呢?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由此构成了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本章主要学习前三个要素. 了解我国地形、气候、河湖的主要特点, 简单分析它们特征形成的原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并体会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承转过渡:好, 下面我们就进入第一节, 了解我国的地形和地势的特点.温故知新:初一时同学们学习了根本地形类型,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陆地外表的地形类型主要有哪些种?共有多少种?主要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承转过渡:对于这五种根本地形类型, 同学们掌握的怎么样呢?我要来测试一下大家.温故知新:看图片识地形. 首先请同学们看景观图片, 识别一下其中展示的分别是哪种地形类型. 分别是平原、丘陵、高原、盆地、山地.方法归纳:以上主要是通过看图片, 从各种地形类型的实际形态来识别,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往往用这种方法, 也可以算作实地考察法. 而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用的更多地是在地形图上识别.温故知新:这是分层设色地形图, 下面的文本框中是关于某种地形类型特点的描述, 请同学们用直线将其连到图中相应的位置.“地势相对较低, 海拔多在200米以下, 平坦开阔、起伏不大. 〞应该在图中的哪个位置, 又是哪种地形类型呢?是平原. 在图中的中下部, 因为这里成片的绿色, 从陆高海深表上, 我们可以看出绿色表示海拔高度低于200米. 这里等高线又比较稀疏, 说明地形平坦开阔、起伏不大. 所以是平原.“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 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下, 地势起伏不大, 坡度较缓〞的在图中的哪个位置, 应该是哪种地形类型呢?是丘陵. 在图中的右下角, 因为这里是小片的黄色, 说明海拔低于500米, 而等高线不太密集, 说明起伏比较和缓, 所以是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上, 起伏很大, 坡度陡峻, 沟谷幽深, 一般多呈脉状分布. 〞这应该比较好判断?是山地. 在图的右上部, 因为这一带呈棕色或淡紫色, 说明海拔高于500米. 而颜色和等高线还都有一定的延伸, 正好符合山地一般多呈脉状分布的特点.“由高地和低地两局部组成, 周围被山地、高原或丘陵环绕, 中间地势相对较低. 〞显而易见是盆地, 在图上的右上角, 中部呈现黄绿色, 周围是棕色, 显示出四周高中间低的特点.“海拔在500米以上, 顶面比较宽阔、平缓, 边缘往往有陡峭的崖壁. 〞应该是高原, 在图中的中上部区域. 因为这里中间是大片的黄色或棕色, 颜色变化不大, 等高线较稀疏, 说明这里是一个比较宽广的高平面, 而边缘颜色变化较大、等高线较密集, 说明边缘有较陡峭的崖壁, 所以是高原.方法归纳:以上主要是通过观察地图上颜色和等高线的形态来识别, 我们叫它读图法.概念明析:请同学们解释一下地形、地形类型、地形区这些概念的含义.地形指的是地表的不同形态;地形类型指的是地形的种类;地形区是某种地形类型的具体区域.练习稳固:我们再做个连线题加以稳固.左边一列是不同的地形类型和地形区的名称, 请同学们选择序号, 然后再填入右边相应概念的框子里.那么属于地形类型的有哪些呢?A平原、D高原、E盆地, 它们是五种根本地形类型中的三个, 而B华北平原、C东北平原就属于具体的地形区了.再请同学们小结一下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地形类型指的是地形的种类, 根本地形类型主要有五种, 单位量词是“种〞. 而地形区那么指的是某种地形类型的具体区域, 会有很多很多个, 单位量词是“个〞.回忆了五种根本地形类型及识别的方法, 主要是实地考察法和读图法. 明确了与地形有关的几个概念. 下面我们就进入中国, 首先用读图法来研究一下咱们中国主要有哪些根本地形类型?然后再归纳我国地形在这方面的特点.读图归纳:请同学们读中国地形图找出五种地形类型的地形区, 每种至少两个. 〔过程略〕由此可见, 五种根本地形类型, 在我国都不止有一个、两个相应的地形区. 说明我国地形在种类方面具有什么特点呢?复杂多样过渡承转:既然我国的地形复杂多样, 那我们就分类来认识和了解主要的地形区.观图感受:我们从哪种地形开始呢?再类比一下, 我们写文章是不是要先“搭架子〞, 也就是要列提纲, 然后再填内容. 那么构成地形骨架的是哪种地形类型呢?请同学们观察中国地形图来感受一下. 我们可以看出是山脉, 纵横交错的山脉就像大地隆起的脊梁, 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 在山脉构成的“网格〞当中, 镶嵌着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等.所以认识我国复杂的地形就从山脉开始.认识山脉:〔山脉走向〕请同学们观察我国各山脉的延伸方向一样吗?不全一样.这就涉及到关于山脉的一个概念──走向, 什么叫山脉的走向呢?就是山脉的延伸方向.请看这张示意图, 山脉的延伸方向主要归纳为这样几种. 南北走向、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走向练习〕下面我们就在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上来练习一下.请同学们在图上迅速找到老师所给山脉, 并说出其走向?天山山脉──东西走向, 阿尔泰山脉──西北东南走向, 武夷山脉──东北西南走向, 横断山脉──南北走向.再请同学们观察我国哪些走向的山脉居多?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的居多.我们将东西走向, 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算作横, 将南北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算作纵. 主要掌握我国三横三纵的山脉名称及分布.〔重点山脉〕:三横山脉:一横──天山、阴山、燕山;二横──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三横──喜马拉雅山、南岭. 三纵山脉:一纵──长白山、武夷山;二纵──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三纵──贺兰山、横断山脉.过渡承转:我们说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 当中镶嵌着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课后延伸:请同学们看书26页图2.2, 填右表, 来体会山脉的“骨架〞作用. 另外一个课后延伸题是:将老师给出的这些地形区圈画在书26页图2.2上, 课下分别找一找这些地形区大致位于哪些山脉之间.。
地理分布图的判读
四、演替分布图 1996年与1956年相比较,黄河三角洲地区的 盐碱地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变化? 答案:由沿海向内陆地区扩展
演替分布图答题规律: 1 看地理事物的时空间变化规律。由哪里向 哪里变化,不同的时间如何发展变化。
2 看地理事物范围大小的变化
(2011年山东卷) 下图为1969年~2008年山西省长治 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线图。读图回答 问题。
图11
(2)简述“雪带”(降雪量明显多于周边地区)分布的特点。(2 分)
【答案】 (2)分布在湖泊的东、南岸。
三 面状地理事物分布图
(2011年高考北京卷)36、(36分)读图10,回答下列问题。
(4)指出图中绿洲分布特点。(2分)
【答案】 (4)绿洲分布在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
(如果等值线走向变 化很大,则要分区域 描述)
描述图示地区干 燥度分布规律, 并简析其成因。 (8分)
东部:由东南向西北 增加。(2分)受夏 季风影响,降水由东 南沿海向西部内陆减 少;(2分) 西部:由西南向东北 增加。(2分)气流 遇山地(祁连山)抬 升,降水由西南向东 北减少。(2分)
(2011年江苏卷)29.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江苏省和新疆维吾尔 自治区确立了对口支援关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三 面状地理事物分布图 比较图7中A、a所示的热带沙漠气候分布的异同点。 分布范围 分布方位 分布面积 伸展方向
A大,a小(不同) 回归线穿过,大陆西岸(相同) A大,a小(不同)
A东西伸展,a南北 伸展(不同)
相同点: 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 不同点: A东西延伸至内陆,面积大; a南北狭长,面积小,仅分 布在沿海;接近赤道。
描述一组等值线的方法
(1)分布范围:最大到最小的范围是…… (2)变化趋势:由某方向往某方向逐渐变大(变小) (3)分布凸变:某地区偏大(小)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2部分解题技能技能1常见地理图表判读常考图4示意图教师用书
常考图4 示意图地理示意图的涵盖范围较广,图示形态多样,包括地理关联示意图、地理过程示意图、景观示意图,多能反映地理规律、原理以及地理过程的演变或各种地理要素间的内在联系等内容,因此在高考命题中能够很好地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素养能力要求,故每年的高考题中地理示意图出现的频率都很高。
因此对此类图表应重点关注。
典例感悟典例4 下图为上海港口迁移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港口区位迁移形成的拓建模式是( D )A.门户港→支流港→深海港→干流港B.深海港→门户港→干流港→支流港C.干流港→门户港→支流港→深海港D.支流港→干流港→门户港→深海港(2)洋山港建设对上海发展最重要的意义是( C )A.促进城市内部功能的变迁B.加速临港工业的快速发展C.提升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D.推动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读图指导】技法归纳1.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原理示意图是反映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和规律的图形。
常见的有地球公转示意图、太阳光照示意图、大气环流示意图、气旋与反气旋形成示意图、季风成因示意图、台风示意图、地质构造示意图、背斜和向斜示意图、城市中工业布局示意图等。
解读地理原理示意图的方法如下:2.地理过程示意图的判读地理过程示意图是反映地理事物的时间、空间变化过程及规律的图形。
常见的有我国东部雨带推移示意图、水循环示意图、河流径流变化示意图、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城镇化过程示意图、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等。
解读该类示意图的一般步骤是:(1)扣准图示主题:图名可以直接显示主题,如下题“下图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2)着眼时空变化:过程示意图反映地理事物的时间、空间变化过程,一定要着眼于图中的时空信息。
(3)抓住构图要素:根据图中箭头、数据或曲线变化、空间变化、阶段划分等要素,描述变化特点。
(4)分析变化规律①构建变化过程:依据图示信息,建立完整的变化过程或规律。
2018年高考地理高分秘笈-图形突破-方法技巧如何判读地理关联示意图
如何判读地理关联示意图地理关联示意图是指运用文字框图和箭头、线条等连接有关地理事物,表示各地理事物间相互联系、结构特征及演变规律的组合图形。
地理关联示意图通常借助带箭头的线段将有关地理事物的形成、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发展趋势等要素联系起来。
它一方面从整体的角度来构建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反映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特征。
图1 自然原理关联图图2 人类生产流程关联图图3 环境问题和循环经济关联图关联图可以作为背景材料,也可以是问题情境。
考查的地理知识与能力主要表现在:某种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与影响因素(如图1);某一国家或区域突出的地理特征的形成过程与影响因素,某一企业、公司的原材料来源、生产流程、市场销售网络图(如图2);某一地区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治理措施(如图3);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演变过程、发展趋势及治理措施;由于人口过度增长带来的粮食问题、贫困问题、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等。
地理关联示意图的基本判读步骤是:①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框图,把握关联图示意的地理事物主体是什么;②分析其中地理事物的形成或演变过程,注意找出突破口;③观察图中的箭头指向和已知框图提供的有效信息,理清逻辑关系;④将首先确定的地理事物填入框中,以增添更多的有效信息,加速问题的解决;⑤将初步完成的关联图按箭头连接关系,重新理顺一遍,以弥补可能出现的漏洞,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典型例题】(2016•江苏卷)图1、图2 为我国南方某山区立体农业系统示意图。
读图回答1-2 题。
1. 关于该山区立体农业系统叙述正确的是( )A. 山上河谷养种鱼,便于捕捞B. 村寨秧田育鱼苗,便于管理C. 山腰梯田种水稻,适宜机械化耕种D. 稻田蓄水养成鱼,可以获得更多饵料2. 该农业生产系统的特点是( )A. 商品率高,受市场影响显著B. 专业化程度高,利于安排农事活动C. 注重资源循环利用,降低生产成本D. 减少农药使用,农产品绿色无污染思维过程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答案 1.BD 2.CD练习:(【全国百强校】吉林省实验中学2016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下图为某地循环经济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地理图表的判读
地理图表的判读作者:郑岐言闫晓峰秦守美来源:《地理教育》2012年第03期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一看数值范围:①看极值,辨起伏。
读出等高线地形图的最高海拔与最低海拔,可估算该区域地势起伏的大小。
②看大小,辨地形。
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平原;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为丘陵;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呈V字形为山地;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边缘密集,顶部稀疏为高原。
③看重叠,辨陡崖。
陡崖相对高度△H可根据公式(n-1)h≤△HH≥A(A为重叠等高线中海拔最大值)估算;崖底处海拔高度H 可根据公式B≥H>B-h(B 为重叠等高线中海拔最小值)估算。
二看延伸方向:根据等高线的走向,可判断某些地形的走向,如山脉走向;与等高线垂直方向为坡度最陡方向,也是坡面上的水流方向;等高线与“示坡线”、“分水线”、“集水线”垂直相交。
三看疏密程度:在同一等高线图上,等高线分布越密集,则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则坡度越缓。
在同—等高线图上,若某坡面等高线高处密、低处疏,则为凹坡,反之为凸坡。
凹坡可通视,凸坡不能通视。
在不同等高线图上,不能直接根据等高线的疏密来判断坡度陡缓,而要先根据不同等高线图的比例尺、等高距的差别计算出各自的相对高度,再根据“坡度=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比较其陡缓。
四看弯曲状况:等高线向数值低处弯曲为山脊,向数值高处弯曲为山谷。
正对的两组山脊或山谷等高线之间为鞍部(鞍部在山脊的最低处或山谷的最高处)。
五看闭合情况: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为山顶或山峰;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为盆地或洼地;介于相邻两条等高线中间的局部闭合等高线,表示其高度不在正常范围,其数值必定等于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之一,等高线内的高度特点是: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二、等温线图的判读即根据等温线的疏密、弯曲情况判断气温的变化,根据气温分布的特点分析影响因素。
2.示意图类
2.示意图类[试题特征]地理示意图是用简明而形象的图形来表示某种地理事物的概念和结构,或说明内容较复杂的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运动过程、分布规律和发展演变规律。
示意图具有将文字内容图形化、抽象内容具体化、复杂内容简单化、静态内容动态化等功能,同时还具有重点突出、高度概括、清晰易懂的特点。
常见的地理示意图包括地理原理示意图、过程示意图、模式示意图、关联示意图等。
[解题方法]1.地理原理示意图的判读2.地理过程示意图的判读3.地理事物分布模式示意图的判读(2020·青海西宁市六校期末)新加坡被誉为“城市公共交通的典范”,其成功之处在于将城市交通系统与城市整体规划相结合,制定了环状交通加卫星镇的总体规划。
新加坡将全国划分为5个人口约100万的大区,5个大区再分为25个卫星镇,每个卫星镇依据人口规模建设相应等级的商业、学校、医疗、公园、交通等公共配套设施,并通过便捷的交通网络将中心城区及各卫星镇连接,最终发展形成多中心空间体系(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1~2题。
1.新加坡发展形成多中心空间体系的主要目的是()A.分散中心城区人口B.加强城市管理力度C.疏解城市中心职能D.促进关联产业集聚2.新加坡卫星镇建设完善的公共配套设施主要是为了()A.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加快经济转型发展B.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减轻城市就业压力C.就近解决民生需求,减少交通出行压力D.完善基础服务设施,提升城市化的水平答案 1.A 2.C解析第1题,新加坡发展多中心空间体系的目的是分散中心城区的人口,A对。
城市变得分散,减弱了城市管理力度,B错。
城市的中心职能没有疏解,只是为了分散城市中心的人口,C错。
分区政策不能促进关联产业集聚,D错。
选A。
第2题,新加坡卫星镇建设完善的公共配套设施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调整区域产业结构,A错。
完善的公共配套设施起不到减轻城市就业压力的作用,B错。
新加坡卫星镇建设完善的公共配套设施主要是为了就近解决民生需求,减少交通出行压力,C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