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定义
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发展
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发展引言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
农业产业化是指将农业从传统的小规模、家庭经营向现代化、企业化发展的转型过程。
城镇发展则是指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这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它们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农业产业化的意义与目标农业产业化的定义农业产业化是指将农业从传统的小农经济向现代化、规模化、市场化方向发展的过程。
它主要包括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等环节的现代化和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的意义农业产业化具有重要的经济、农村和社会意义。
首先,农业产业化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的质量,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其次,农业产业化可以扩大农民收入来源,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最后,农业产业化还可以推动农村社会转型,加强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联系,促进农村经济与城镇经济的协调发展。
农业产业化的目标农业产业化的目标是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规模化、市场化和可持续发展。
具体来说,农业产业化的目标包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产品优质化和标准化;发展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增值;建立农产品市场体系,促进农产品的流通和销售;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城镇发展与农业产业化的互动关系城镇发展对农业产业化的推动城镇发展对农业产业化的推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城镇发展提供了农产品市场的需求,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这就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机会。
其次,城镇发展也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人力资源。
城市拥有较为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和专业人才,可以为农业产业化提供技术研发、管理咨询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支持。
再次,城镇发展还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了资金和投资渠道。
城市有着较为完善的金融体系和投资环境,可以为农业产业化提供融资和投资支持,促进资本与农业的结合。
农业产业化的内涵与意义
农业产业化的内涵与意义农业产业化是一种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是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逐渐转变为产业生产。
农业产业化不仅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传统农业领域,还包括农产品加工、流通和贸易等一系列农业的产业链。
农业产业化能够推动农业的现代化,促进农业创新与发展,提高农业经济和社会效益,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农民增收与农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农业产业化促进了农业现代化。
通过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和管理理念,促进农业生产过程的升级和改造,提高耕作效率、升级产品质量,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科学性、现代化水平以及竞争力。
同时,农业产业化还需要依托先进的信息系统,将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有机地连接起来,实现一体化与协作式管理,这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向。
其次,农业产业化推动了农业的创新与发展。
在产业化的背景下,农业从传统的自给自足的模式转向了现代化的经营方式,采用市场化的经营方式来进行农业生产。
这种经营方式要求生产者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品质,以期在市场上获得更好的价格和更大的市场份额。
这种竞争机制的存在,促进了农业技术和产品的创新,鼓励农业从单一的粮食生产向多元化、高附加值的产品生产转型,不断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和贸易竞争力。
第三,农业产业化提高了农业经济和社会效益。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兴起,不断涌现出一批以农业产业化为核心的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大大提高了农业产业链的效益和价值。
同时,农村的就业机会也得到了增加,降低了农村宅基地闲置率,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农业产业化还能够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形成产业增长点,带动周边的农村和乡镇的发展,降低了区域经济的差距。
最后,农业产业化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乡村振兴和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产业化使得农业生产更为规范化、标准化和现代化,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从根本上保障了国家的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
农业产业化名词解释
农业产业化名词解释一所谓农业产业化,可以定义为:围绕一个或多个相关的农副产品项目,组织众多主体参与,进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活动,并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个新的产业体系的过程。
其中,经济利益是各方主体追求的共同目标。
在相互合作参与过程中,各方结成了较紧密的经济利益关系,这是农业产业化最为本质的东西。
如何创建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内部合理利益机制呢?存有必要先认识一下农业产业化非政府建设过程的通常规律。
农业产业化体系的非政府建设就是紧紧围绕一个或几个农副产品项目的生产经营而非政府各方主体参予的过程。
因此,农业产业化从形式上看看就是相同经济主体的合作。
它不仅就是相同生产经济活动的女团,也就是各经济利益主体的非政府结构的重新组合。
制度经济学认为,任何经济结构的发育都是由各利益集团谋求利益的活动促成的。
在经济结构发育的可能性中,永远都存在潜在的经济利益。
如市场规模的扩大和交易额的增加、新技术在生产上的成功运用,都会使某些成本的增率递减,或者在成本方面作等量的投资可以引起收入有更大程度的增长。
这就要求变革现存的经济组织方式去获取潜在的利益。
于是,主体利益集团中一些人看到了这些潜在的利益,具有创新精神的一些人(或是个人、集团,也可是政府部门)组成行动集团,根据最大利润原则进行几种创新方案的比较选择,并充分估计到预期成本后开始制度创新。
这就是农业产业化形成原因的最好注解。
农业产业化按非政府融合的特点棕斑三种表现形式:一为单薄式,二为过渡阶段式,三为密切式。
单薄式整体表现为,农户和龙头的融合没任何经济约束,某一相互联系的经济活动,就是通过单纯的、偶然的市场活动展开的。
这种关系既不平衡也互相不负责任,相互之间的关系和交易的对象随时可能将变化。
过渡型整体表现为各经济主体通过某种经济约束或协议展开交易活动,这些约束常常就是合约或契约,期限可长可短。
相互之间的经济联系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协约由各方协商,经营和管理职能仍维持在各个相互单一制的经济主体之内,但龙头企业起至制导促进作用。
什么是农业产业化
什么是农业产业化?(一)农业产业化的理论定义。
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龙头带动和科技进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农村经济的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
(二)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特征:1、面向国内外大市场;2、立足本地优势;3、依靠科技的进步,形成规模经营;4、实行专业化分工;5、贸工农、产供销密切配合;6、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配套服务功能的作用;7、采取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
从实践角度看,农业产业化表现为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等综合特征。
第一,区域化布局。
即根据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布规律,采取区别差异性和归纳共同性的方法,确定其生产的主要类型方向。
在发挥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的同时,利用国家宏观调控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加快农业生产区域间的大规模分工协作,促进主导产业的形成。
简单地讲,它是按照区域比较优势原则和社会对农产品的需要,设立专业小区进行资源要素配置,安排商品生产基地,以生产优势和成本优势提高效益,从而更好地发挥区域资源比较优势。
第二,专业化生产。
农业专业化生产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随着农业工业化的发展,农业市场的扩大,交通运输业的发达,以及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和农业科技的进步,农业便会逐步摆脱“小而全”的生产结构。
转向直接和间接为市场专门生产或主要生产某种(或某类)农产品。
其他生产项目或者消失或者降到从属地位,形成农业经营的作业专业化生产。
第三,一体化经营。
农业一体化经营,其实质是在农业专业化和协作化的基础上,通过合同、入股、入社等方式,把农业产中和产前、产后部门如供应、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农业生产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实现一体化、社会化。
从宏观上分析,农业一体化经营是指农业作为一个国民经济产业部门与农业前部门和农业后部门进行协作与联合所形成的一个综合的经济运行体系;从微观上分析,它是指农业生产经营中,为了协调行动、提高经济效益,把产供销三方面的具体业务置于一个统一指导之下的一体化组织。
什么是农业产业化
什么是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方式。
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思路:确定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实行市场牵头龙,龙头带动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组织形式。
它的基本类型主要有:市场连接型、龙头企业带动型、农科教结合型、专业协会带动型。
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特征:农业产业化经营与传统封闭的农业生产经营相比,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1、市场化。
2、区域化。
3、专业化。
4、规模化。
5、一体化。
6、集约化。
7、社会化。
8、企业化。
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山东潍坊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
绿色农业:所谓绿色农业,是指以生产并加工销售绿色食品为轴心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按照特定方式进行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的,允许使用绿色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有机农业: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而采用有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或采用有机饲料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养殖业。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有机农业: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而采用有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或采用有机饲料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养殖业。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农业产业化(来自360百科)
农业产业化(来自360百科)一、基本概念农业产业化(Agriculture Industrialization)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
它的实质上是指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过程。
这种经营模式从整体上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二、主要特点市场化市场是农业产业化的起点和归宿。
农业产业化的经营必须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改变传统的小农经济自给自足、自我服务的封闭式状态,其资源配置、生产要素组合、生产资料和产品购销等靠市场机制进行配置和实现。
区域化即农业产业化的农副产品生产,要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相对集中连片,形成比较稳定的区域化的生产基地,以防生产布局过于分散造成管理不便和生产不稳定。
专业化即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专业化。
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产品商品率等等,这些只有通过专业化才能实现。
特别是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基础的农副产品生产,要求把小而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进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在保持家庭承包责任制稳定的基础上,扩大农户外部规模,解决农户经营规模狭小与现代农业要求的适度规模之间的矛盾。
规模化生产经营规模化是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条件,其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只有达到相当的规模,才能达到产业化的标准。
农业产业化只有具备一定的规模,才能增强辐射力、带动力和竞争力,提高规模效益。
一体化即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把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龙”型产业链,使各环节参与主体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处益均沾、同兴衰、共命运的利益共同体。
农业产业化名词解释
农业产业化名词解释1、农业产业化: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把专业化、商品化生产与社会化服务、市场营销结合起来,使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方式趋向合理化,实现农业现代化。
2、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按照现代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农户为基础,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合同为纽带,通过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把千家万户分散的农户联合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组织起来,建立起完整的产业系列和市场体系,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现代农业经营模式。
3、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指具有一定的资金实力和经济技术实力,并有比较雄厚的产业基础,直接或间接地运用先进技术和现代化经营管理手段,对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实行统一经营,为推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化进程作出贡献,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显著效果的各类市场主体。
4、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指具有一定的资金实力和经济技术实力,并有比较雄厚的产业基础,直接或间接地运用先进技术和现代化经营管理手段,对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实行统一经营,为推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化进程作出贡献,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显著效果的各类市场主体。
5、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指在一个省域范围内,依托自然资源、人文历史和特色产业等优势条件,经批准建立的旨在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升农业产业层次、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示范区域。
它应具备区位优势明显、基础设施配套、产业层次较高、产业规模较大、辐射带动作用较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的特点。
6、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指在一个省域范围内,依托自然资源、人文历史和特色产业等优势条件,经批准建立的旨在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升农业产业层次、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示范区域。
它应具备区位优势明显、基础设施配套、产业层次较高、产业规模较大、辐射带动作用较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的特点。
7、“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两型”社会是指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农业产业化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计18分)1、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通过龙头企业及各种中介组织的带动,将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联结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实行多种形式的一体化经营,形成系统内部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和利益互补机制的一种新型的现代农业经营形式。
2、龙头企业:指依托主导产业和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建立的,规模较大、辐射带动作用较强,具有引导生产、深化加工、服务基地和开拓市场等综合功能,与基地农户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和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产业机制的农副产品加工流通企业、中介组织或专业批发市场。
3、主导产业: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能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或资源潜力,产品市场需求要旺盛或前景看好,在现有产业结构中处于带动作用的产业。
4、现代企业制度: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态,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企业制度。
5、资本经营:或称资本运营,是把企业所拥有的一切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统统看成是可以增值的物化资本,通过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动态调整等多种形式进行有效运作和经营,以最大限度第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
6、企业兼并:指在市场竞争机制作用下,被兼并企业将企业产权有尝让渡给兼并企业,兼并企业实现资产一体化,同时取消被兼并企业法人资格的一种经济行为。
7、农业现代化:实际上就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是现代集约化农业和高度商品化农业相统一的发展过程。
农业现代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农业现代化仅指农业生产技术上的变革,而广义农业现代化包括协调发展的工农业关系、经济体制和组织管理的现代化,以及人的现代化。
8、企业收购:指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一家企业通过收买另一家企业部分或全部股份,从而取得另一家企业控制权的产权交易行为。
9、合作化:就是当事双方在自愿基础上合作,以谋求利益的经济活动。
农业产业化名词解释
农业产业化名词解释农业产业化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按照市场需求变化,根据比较优势原则,以农户为基础,以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为纽带,以农业龙头企业为骨干,以资本为联结,依托当地特色农业和农业资源优势,对区域内特色农产品和初级加工品进行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加工和一体化经营,把生产、加工、销售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社会化生产经营的格局。
它的实质是农业与市场紧密结合,逐步形成种植、养殖、加工、运销等一体化经营,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流通业和农业服务业的有机结合,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一)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推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
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继续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积极推进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完善,逐步减少农民对土地的直接经营,将适度规模经营引入农业领域。
目前,我国已开始实行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的“两化”并进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推动农村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
农业产业化经营不仅可以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而且还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约使用生产要素,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同时,由于引入了龙头企业这个新的生产经营主体,农民可以通过契约关系将其应得的利益锁定下来,从而使农民的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有机结合,使农民能够放心投入农业生产,有效抵御市场风险,防止盲目性,提高农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
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既要注重增加数量,更要注重质量,要注意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和产业。
这些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和先进设备的投入。
因此,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努力形成农业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是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
农业产业化名词解释
农业产业化名词解释农业产业化是指在农业生产的商品化过程中,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把分散的农户和千家万户的小规模经营有效地组织起来,使之结成利益共同体、风险共同体,以集中力量发展专业化和规模化生产,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能力,达到发展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的目的。
它具有生产专业化、经营规模化、技术现代化、服务社会化、管理科学化的特征。
农业产业化是指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或个人,按照市场需求,依据比较优势,运用工业化的经营形式和组织方式,进行农业的商品化生产与经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企业增强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方式。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农业产业化不仅可以满足社会对农产品日益多样化的需求,而且能够促进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助于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途径主要包括:一是加快土地流转,提高农业组织化水平;二是培育龙头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三是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四是引导企业建立基地,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五是积极发展乡镇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六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
其主要形式有农业公司、农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和农业企业集团等。
农业产业化的实现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内容。
农业产业化的实质是农业经营的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
农业产业化的核心是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其目标是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阶段与所处的发展环境紧密相连。
在国外发达国家,农业产业化通常经历了从自由发展阶段到垄断发展阶段再到反垄断发展阶段这样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在我国的台湾省,农业产业化则经历了起步阶段( 1949年-1978年)、初创阶段( 1979-1985年)、全面发展阶段( 1986年-1997年)三个阶段。
我国台湾省在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先后形成了“农会+农业企业”、“农会+农民投资公司”和“农会+消费者联盟”三种主要的农业产业化模式。
对农业产业化的认识
对农业产业化的认识农业产业化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
它的实质上是指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过程。
这种经营模式从整体上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农业产业化经营与传统封闭的农业生产经营相比,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1、市场化:市场是农业产业化的起点和归宿。
农业产业化的经营必须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改变传统的小农经济自给自足、自我服务的封闭式状态,其资源配置、生产要素组合、生产资料和产品购销等靠市场机制进行配置和实现。
2、区域化:即农业产业化的农副产品生产,要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相对集中连片,形成比较稳定的区域化的生产基地,以防生产布局过于分散造成管理不便和生产不稳定。
3、专业化:即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专业化。
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产品商品率等等,这些只有通过专业化才能实现。
特别是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基础的农副产品生产,要求把小而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进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在保持家庭承包责任制稳定的基础上,扩大农户外部规模,解决农户经营规模狭小与现代农业要求的适度规模之间的矛盾。
4、规模化:生产经营规模化是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条件,其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只有达到相当的规模,才能达到产业化的标准。
农业产业化只有具备一定的规模,才能增强辐射力、带动力和竞争力,提高规模效益。
5、一体化:即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把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龙”型产业链,使各环节参与主体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同兴衰、共命运的利益共同体。
农业产业化的构成要素
3
营销网络
建立广泛的销售网络,拓展农产品市场份额。
关键资源配置
信息化建设 标准规范 质量安全
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 制定农产品的标准规范,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保护消费者权益。
Risk Management
进行风险管理,防范和应对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各种风险,如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等。
农业产业化的构成要素
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形式,包括一系列要素,如产业结构、技 术进步、资金投入、市场需求、人才支持、政策保障等。
什么是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是指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为现代企业化的农业生产方式, 以市场为导向,注重农产品的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生产。
Ag ricultural Structure
政策保障
制定和执行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 相关政策和法规。
农民素质
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增强农业产 业化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Supply Chain M anag em ent
1
供应链管理
建立高效的农产品供应链,包括采购、生产、
品牌建设
2
储存、运输和销售环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打造农产品品牌,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
争力。
产学研合作
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科技含量。
环境保护
1 环境保护
采取措施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2 社会责任
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经济社会环境。
3 公共服务
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的公共服务,提高农民的收益和福利。
国际化战略
制定并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拓展国际市场,提高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农业产业化概念、特征及发展意义
农业产业化概念、特征及发展意义作者:来源:《吉林农业》2013年第12期1. 农业产业化概念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
它的实质是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过程。
这种经营模式从整体上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2.农业产业化特征2.1专业化生产从宏观上看,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地区根据当地主导产业或优势产业的特点,形成地区专业化;从微观上,实行产业化经营的农业生产单位在生产经营项目上由多到少,最终形成主要专门从事某种产品的生产。
现在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要从大农业到小农业,逐步专业化。
只有专业化,才能投入全部精力围绕某种商品生产,形成种养加,产供销、服务网络为一体的专业化生产系列,做到每个环节的专业化与产业一体化相结合,使每一种产品都将原料、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制作成为最终产品,以形成商品品牌形式进入市场,从而有利于提高产业链的整体效率和经济效益。
2.2一体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从经营方式上把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商品贸易、农产品加工和农业生产的一体化经营一体化组织中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生产经营,紧密相连,组成经济利益共同体。
不仅从整体上提高了农业的比较效益。
而且使各参与单位获得合理份额的经济利益。
这与实施产业化经营以前的分割式部门“条条”化形成鲜明的对比。
既能把千千万万的“小农户”、“小生产”和复杂纷繁的“大市场”、“大需求”联系起来,又能把城市和乡村、现代工业和落后农业联结起来,从而带动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规模化经营等一系列变革,使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相互衔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再生产诸方面、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良性循环,让农业这个古老而弱质的产业重新焕发生机,充分发挥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战略作用。
农业产业化进程浅析
农业产业化进程浅析农业产业化是指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为市场化、专业化的农业生产模式的过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质量的要求提高,农业产业化成为了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产业化的定义、影响因素、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产业化的定义与意义农业产业化可以理解为将传统的自然农业转变为现代化、科学化的农业生产。
它包括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农业技术推广和市场推广等几个方面。
通过农业产业化,可以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农业产业化还可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进步。
二、影响农业产业化的因素1. 政策因素:政府的农业支持政策和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对农业产业化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政府的政策倾斜和金融扶持可以为农业产业化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 农业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化需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保障,包括灌溉设施、农机具和农业物资等。
良好的基础设施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
3. 技术因素:农业产业化离不开现代化的农业技术支持。
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并减少对农药和化肥的依赖。
同时,农业科技还可以提高农田的综合利用率,保护环境。
4. 市场因素:市场需求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
同时,农产品的市场化运作和销售渠道的拓宽也是农业产业化的关键。
三、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趋势1. 规模化经营: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规模化经营。
通过农业社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形式,将农民的小规模经营整合起来,形成规模效应,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 产业链延伸:农业产业化不仅仅局限于农产品的生产阶段,还包括生产、加工、销售等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可以实现农产品的附加值提升,并为农业产业化的推进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农村的农业产业化
农村的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顾名思义,是指农业从小规模的家庭农场和个体农户向现代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农业企业转变的过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科技的进步,农村的农业产业化正成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从农业产业化的背景、农业产业化的好处以及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方式和挑战等方面进行讨论。
一、农业产业化的背景农业产业化的兴起是由多重因素推动的。
首先,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使得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性增加,农业由此面临着社会转型的压力。
其次,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农产品市场需求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并且对产品质量和安全要求更高。
最后,农业科技的进步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了技术支持,使得农业生产更加高效、规模化和智能化。
二、农业产业化的好处农业产业化有助于提高农村经济收入和农民生活水平。
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农民能够增加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效益,并且将农产品加工成高附加值的农产品,获取更多的利润。
此外,农业产业化还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吸纳农村劳动力,减少农村贫困问题。
三、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方式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方式主要分为农民合作社模式和农业企业模式。
农民合作社模式以农民合作社为主体,通过集体化的生产方式实现规模化和专业化的农业生产。
农业企业模式则是由农业企业牵头,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参与,实现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协同发展。
四、农业产业化的挑战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农民对于新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接受度有限,需要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指导力度。
其次,农业产业化涉及到土地流转、农产品质量监管、农业信用等问题,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政策和法规的支持。
最后,农业产业化需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避免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总结:农村的农业产业化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农业产业化,农民能够实现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和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方式包括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两种模式,但要注意解决农民技术培训、政策支持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什么是农业产业化
什么是农业产业化
什么是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龙头带动和科技进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农村经济的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
如何实施村级民主理财工作?
(1)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后,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3-5人的民主理财小组。
(2)民主理财小组享有对本村财务活动的民主监督权利,参与制定本村的财务计划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参与重大财务事项的决策,有权检查审核财务账目,有权否决不合理开支。
(3)民主理财小组每月定期进行理财活动,不得以个人意见或少数人的意见阻止干扰民主理财活动。
不认真履行职责、玩忽职守或无正当理由连续二个月不参加理财的,可提请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批准予以调换。
(4)民主理财小组要在村“两委”的正确领导下开展工作,村民委员会按规定的程序做出预算,收支单据由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村文书、经办人四笔会签,经民主理财小组审议盖章,经管统计审计中心审接后入账。
(5)对换届以前的遗留问题,按下列意见进行:首先召开村“两委”会,然后召开“两委”成员、党员、村民代表、理财小组成员会议,对单据逐一
研究,做好会议记录,凡三分之二以上同意的,加盖民主理财专用章,经管统计审计中心审接后入账。
对三分之二以上不同意的,谁实施谁负责。
(6)当月不能结算的财务收支事项,由直接责任人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报告,经民主理财小组审议通过,填写未结算事项报告单,报经管统计审计中心登记备案,并填写未结算事项报告登记簿,限期结算清楚。
农业产业产业化相关概念界定
农业产业产业化相关概念界定农业产业化是指将农业生产从传统的小农经济形态,逐步转变为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业产业经营模式。
它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下面是对农业产业化的一些相关概念的界定和解释。
1. 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是指以农业为基础,通过发展现代农业产业链和农业产业园区,实现农业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的集约化、规模化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过程。
它包括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农业装备技术改造等方面。
2. 农业产业链:农业产业链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系列农业经营环节。
它涵盖了农业的种植、养殖、加工、流通、销售等多个环节,通过产业链的优化和协调,实现农业生产各环节间的高效衔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3. 农业产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是按照农业产业化要求进行规划和建设的专业化、产业集聚的农业生产区域。
它通常包括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农产品加工区、农业物流配送区等。
通过设立农业产业园区,可以实现资源的集中配置、产业的集约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4. 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确立和执行一系列科学、规范的生产标准和质量控制措施,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稳定性。
标准化生产能够使农产品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5. 农业装备技术改造:农业装备技术改造是指通过更新农业装备设施和技术手段,提高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机械化程度和智能化水平,实现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技术改造包括农业机械设备的升级换代、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等,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成本,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产业化的实施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政府应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引导和支持,完善农业产业化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装备技术改造。
农业产业化的名词解释
农业产业化的名词解释农业产业化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旨在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产业化,并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这一概念强调农业的商业化和市场化,通过引入先进技术、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培养专业人才,以实现农业增产和提高农产品质量的目标。
一、农业产业化的背景及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以及城市人口的持续增长,传统的家庭农场和农业合作社面临着许多挑战。
传统农业模式在生产效率和市场营销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
因此,农业产业化的出现,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种新思路。
农业产业化的实施,可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并提供了保障城市食品供应的可持续发展方式。
此外,农业产业化还可以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转型,促进农民增收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通过将农田集约化、规模化,并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农业服务业,可以为农村地区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
二、农业产业化的实施方式:1. 科技创新:农业产业化的核心是科技创新,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例如,引入温室种植技术、无人机、农业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生产效率,减少传统农业生产中的浪费和损失。
2.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持,包括农田水利、交通运输、电力供应等。
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灌溉水平、批发和零售的物流效率,并为农产品的遍布提供便利。
3. 市场营销:农业产业化的核心是农产品市场化,即将农产品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中,通过农产品的品牌推广、包装设计和物流配送等手段,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4. 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提供金融支持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举措之一。
政府可以通过贷款、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方式来支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三、农业产业化的成功案例:中国在农业产业化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功的实践经验。
如江苏沭阳的南精农业公司,通过整合农业资源,打造了集种植、养殖、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农业综合产业链,实现了农产品的增值和提高农民收入。
农业产业产业化相关概念界定
农业产业产业化相关概念界定
农业产业产业化是指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组织转变为产业的过程。
它包括了农业生产、种植业、养殖业、渔业等各个方面的生产活动,并将其纳入到现代经济体系中。
农业产业产业化旨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农业产业产业化的核心是通过产业链的建立和优化,实现农业企业化、农业规模化和农产品的品牌化。
它要求农业生产从传统的小农户经营模式向现代化的农业企业经营模式转变,通过农业产业链的组织和协作,实现农产品从种植养殖到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的全过程管理和控制。
同时,农业产业产业化也包括了农业科技进一步应用和推广、农业服务业的发展以及农民专业化素质的提升等方面的内容。
农业产业产业化的目标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经济的繁荣。
通过推进农业产业产业化,可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品牌效应,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拓宽农民的就业渠道和收入来源,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农业产业产业化也可以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农业产业化
第4章农业产业化(Agricultural Integration)意义:分户经营的小规模农业如何从“小生产”转变为“大生产”?农业产业化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是农业产业组织的制度创新。
第一节农业产业化提出的背景和意义农业产业化的雏形:20世纪80年代中期已出现(产加销一体化、农工商一体化、贸工农一体化)。
农业产业化既是80年代发展的继续,更是为解决改革以来我国农业发展中积累性的矛盾而提出的一项根本举措。
这些积累性的矛盾主要是:1.农户分散经营与走向市场的矛盾分散农户走向市场面临诸多困难:经济实力弱,经不起市场风险;缺乏市场信息,生产靠模仿,雷同化;组织程度低,交易手段落后,受盘剥;2.农业经营规模狭小与农业现代化的矛盾小规模经营的农户无力开展农业现代化。
3.农业比较利益低下与农业增产增收的矛盾(1)以提高农产品价格为手段的措施难以为继:(2)工农产品轮番涨价,比价复归,农产品价格依然处在“锅底”,工农比较利益愈益悬殊;(3)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价格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国际市场价格,提价已无潜力。
在不改变家庭承包制的前提下,怎样推进农业现代化?第二节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和本质一,农业产业化定义:众说纷纭,有十几种之多,归纳为三派:经验派(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定义冗长繁杂)窄派(牛若峰:农业产业一体化,农工商一体化的简称)宽派(严瑞珍:农业产业化实质上是农业现代化)告诫:不要陷入概念之争,而重在把握实质农业产业化的一般定义: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效益为核心,以科技进步为手段,以各类企业、中介组织为龙头,以龙头带动农户的形式,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连成一体,形成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
一个比较简练的定义:“农业产业系列化”,就是把一个农产品升格为一个系列,使农业成为包括加工、流通在内的完整的产业系列。
二,农业产业化的实质认识农业产业化内涵和实质的一个角度:农业的传统产业角色定位及其改变。
农业的传统产业角色定位:它只是提供初级产品(原料);它与其产前、产后部门的关系是对立的农业产业化的实质:农业产业化要改变传统农业产前、产中与产后相互分割和对立的产业角色,把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环节整合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形成产前、产中和产后的一体化经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河北省今年实施农业产业化“111”行动计划,即省、市、县三级各抓10个标志性重大农产品加工项目。
[] 1、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概念
农业产业化(Agriculture Industrialization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
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
它的实质上是指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过程。
这种经营模式从整体上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
2、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思路
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思路是:确定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实行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动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组织形式。
它的基本类型主要有:市场连接型、龙头企业带动型、农科教结合型、专业协会带动型。
[]
3、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特征
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特征主要有面向国内外大市场,立足本地优势,依靠科技的进步,形成规模经营。
实行专业化分工,贸工农、产供销密切配合,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配套服务功能的作用,并且采取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
它的目的之一是使农民真正得利。
实行产加销一体化,使农民不仅获得生产环节的效益,而且能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从而使农民富裕起来。
实行农业产业化还会使土地产出率和农产品转化为商品率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农产品的生产与市场流通有效地结合起来,以“龙头”企业来内联千家万户,外联两个市场,从而引导、带动、辐射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并且建设一批主导产品、“龙头企业”、服务组织、商品基地。
农业产业化定义和实现方式
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特征
与传统封闭的农业生产经营相比,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
一、是市场化
市场是农业产业化的起点和归宿。
农业产业化的经营必须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改变传统的小农经济自给自足、自我服务的封闭式状态,其资源配置、组合、生产资料和产品购销等靠市场机制进行配置和实现。
二、是区域化
即农业产业化的农副产品生产,要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相对集中连片,形成比较稳定的区域化的生产基地,以防过于分散造成管理不便和生产不稳定。
三、是专业化
即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专业化。
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等等,这些只有通过专业化才能实现。
特别是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基础的农副产品生产,要求把小而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进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在保持家庭承包责任制稳定的基础上,扩大农户外部规模,解决农户经营规模狭小与现代农业要求的之间的矛盾。
四、是规模化
生产经营规模化是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条件,其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只有达到相当的规模,才能达到产业化的标准。
农业产业化只有具备一定的规模,才能增强辐射力、带动力和竞争力,提高。
五、是一体化
即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把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龙”型,使各环节参与主体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处益均沾、同兴衰、共命运的利益共同体。
这是农业产业化的实质所在。
六、是集约化
农业产业化的生产经营活动要符合“三高”要求,即科技含量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高,效益高。
七、是社会化
即服务体系社会化。
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求建立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对一体化的各组成部分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信息、技术、资金、物资、经营、管理等的全程服务,促进各生产经营直接、紧密、有效的结合和运行。
八、是企业化
即生产经营管理企业化。
不仅农业的龙头企业应是规范的企业化运作,而且其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为了适应龙头企业的工商业运行的计划性、规范性和标准化的要求,应由向规模化的设施农业、发展,要求加强企业化经营与管理。
上述特点说明,农业产业化的内涵非常丰富,而且从这些丰富的内涵中,还可以引伸出其他许多外延作用和意义。
例如对乡镇企业和产品结构调整的作用,对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城镇化的推动作用等等。
什么是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的理论定义,其基本内涵是,以市场为
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龙头带动和科技进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农村经济的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
农业产业的基本思路,确定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实行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动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组织形式。
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类型主要有市场连接型、龙头企业带动型、农科教结合型、专业协会带动型。
我地区是以龙头企业带动型为主,多种形成相结合的综合形式。
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特征:1、面向国内外大市场;2、立足本地优势;3、依靠科技的进步;形成规模经营;4、实行专业化分工;5、贸工农、产供销密切配合;6、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配套服务功能的作用。
采取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
农业产业化的实现方式和目的
1、使农民真正得利,这是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
实行产加销一体化。
目的是使农民不仅获得生产环节的效益,而且能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从而使农民富裕起来。
这是推进农业产业经营的宗旨。
2、土地产出率和农产品转化为商品率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这是实行农业产业
化经营的目的。
3、农业科技贡献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这是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
4、农产品的生产与市场流通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是实行农业产业化链条的首要环节。
5、以“龙头”企业来内联千家万户,外联两个市场为引导,带动、辐射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这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中枢。
6、有一批主导产品、一批“龙头企业”、一批服务组织、一批商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