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专业双学士学位人才培养方案
华南农业大学2012经济学专业双学位人才培养方案
经济管理学院
经济学专业双学位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经济学基础理论、知识与方法,具有较强的经济分析、市场分析和创新性思维,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科学研究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及健康的心理素质,系统把握现代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掌握经济政策组合及运用,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对世界经济发展趋向与国内经济改革和发展动向有敏锐洞察力,具有创新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2.熟悉国内外经济政策措施,并了解政策的制定依据和变化趋向;
3.了解不同国家的经济制度与国内经济体制的演进方向;
4.熟悉主要部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技能,并具有相应的实践能力;
5.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全球视野和一定开展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
6.熟练运用计算机,具有一定开展电子商务的业务能力。
三、专业核心课程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投资学、计量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统计学原理、会计学原理。
四、修业年限计授予学位
学制2年;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五、学时分配与毕业学分要求
本专业教学计划中,课内教学总学时为752,学生毕业应取得总学分为60学分,其中基础教育课程23学分,专业教育课程24学分,实践教学13学分。
专业主任:熊启泉。
经济学专业(双学位)培养方案
经济学专业(双学位)培养方案
一、专业定位
面向社会现实需求和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坚持“通识教育、按类教学、倡导探索”的教育理念和“宽口径、厚基础、有特色、重个性、强能力、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本专业培养方案的特点是突出经济管理学科发展过程中对经济、管理、理工知识交叉渗透的特点,注重体现知识、能力与素质全面发展,体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
在经济学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经济学素养,强调经济学专业的技能训练,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力求使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遵循学校双学位人才培养目标,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文化修养,较强的学习与交流能力,具备较强经济学理论与实务,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数理基础和较强的外语能力,熟悉国家有关经济和产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掌握经济学和运输经济理论工作技能和工作方法,毕业后能够在行政部门、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以及不同类型的大中型企业从事经济分析和管理工作。
三、学位授予及标准
(1)学位授予: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学(双学位)专业经济学学士学位
(2)授予标准:
1.在规定的年限内修满双学位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和学分;
2.未受到过学校纪律处分。
四、学分要求及课程设置
五、执行方案
经济学专业(双学位)执行计划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第五学期。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专业双学位培养方案【模板】
*****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专业双学位培养方案注:目前学校正在进行教学计划修订,此方案为初步方案,正式方案以秋季学期开学后国发院公布的为准。
一、专业简介:经济学专业双学位为适应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富有创新精神、跨学科优势的新型人才,1996年**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原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开始为**大学校内非经管专业本科生设立经济学双学位项目。
在学校领导和各方的关怀下,经济学双学位项目以其科学的课程体系、一流的师资队伍、标准规范的教学服务受到广大同学的欢迎,一跃成为**大学最大的本科生项目。
二、培养目标:经济学双学位旨在培养具有坚实的现代经济学理论基础,富有创新精神,拥有跨学科的知识背景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具体培养学生掌握有效学习方法,主动学习新知识和技能,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拥有全球视野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三、培养要求:学生通过经济学双学位的学习,应当熟练掌握经济学理论基础知识,掌握有效学习方法与经济学思维方式,主动学习新知识和技能,并且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成为拥有跨学科知识背景、全球视野的优秀人才。
四、获得双学位要求及授予学位类型:**大学主修专业为非经济学学科门类的专业在读本科学生,可在大学一年级或二年级申请经济学双学位,经国家发展研究院录取,校内双学位学生可自大学二年级或三年级开始修读经济学双学位,且应与主修专业同时毕业。
经济学双学位学生就读期间完成双学位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及学分,成绩合格,符合获得学士学位条件者,凭已获得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本科第一学位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授予**大学经济学双学位学士学位证书。
经济学双学位采用学分制,共要求40学分(15学分核心课程,25学分选修课程)。
要求学生自行修读先修课程:高等数学(B)(一)、高等数学(B)(二)。
为保证学习质量,校内学生每学期选修主修和双学位课程总学分一般不超过30学分。
双学位各专业培养方案
湖北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第二学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和代码专业名称:金融学Finance and Banking专业代码:020104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金融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金融专业的业务技能和方法,具有较高的外语和计算机运用水平,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能胜任金融或其他经济部门工作的专门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本专业的研究对象是现代金融理论与实务。
主要教学和研究方向有:金融理论、银行经营管理、国际金融、金融工程、投资学等。
本专业的培养要求有:1.掌握金融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熟悉国家的经济金融方针、政策、法规;2.熟练掌握金融基本业务操作流程,具备处理银行、证券、信托、保险等方面业务的基本能力;具备从事个人、企业投资理财及相关金融业务的能力;3.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具有调查研究、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具有一定的经济管理能力;4.具有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5.具有熟练运用微机处理各种业务的能力。
四、学分要求学分要求:45个学分五、专业主干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金融学、现代金融理论、世界经济概论、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保险学、证券投资学、金融工程学、金融会计与审计、国际结算、人身保险、财产保险六、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利用暑假进行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活动,并撰写调研报告。
专业实践教学活动随课程教学进度安排。
七、学位授予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和课程设置范围内修满45学分,实践能力考核合格、完成毕业论文并答辩合格后,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金融学专业第二学位培养计划表注:▲为学位课程。
根据湖北经济学院授予学士学位实施细则,学位课程学习要求达到75分,才能有学士学位授予资格。
湖北经济学院会计学专业第二学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和代码专业名称:会计学Accounting专业代码:110203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经济管理理论基础和熟练的业务技能、外语水平较高、有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较强,能在政府部门、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经济部门和上市公司从事经济管理和会计实务工作,符合“三个面向”要求的现代经济管理专业人才。
经济学第二专业第二学位培养方案
经济学第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站在时代前列,具有强烈民族精神和高度社会责任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经济学基础理论功底深厚,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宽厚,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了解中国国情,具有国际视野,能在经济管理部门、金融机构及其他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具体工作,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经济学基础理论、科学研究方法和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基本训练。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能够较好地运用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分析方法对现实经济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3.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及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情,熟悉国家经济建设和经济改革等方面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经济学的理论前沿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改革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6.具有能初步从事经济学理论研究的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毕业学分要求与学位授予
毕业要求总学分为(62)学分,其中必修课(48)学分,选修课(14)学分,其中实践教学共(22)学分,占总学分(35.5)℅。
达到学位授予标准的,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四、课程设置(75学分)
(二)选修课程(在以下课程中选修14学分)。
经济学专业双学位培养方案
经济学专业双学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方案以构建“人格塑造、科学训练、知识探究、能力培养”为一体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为导向,以“厚基础、宽口径、大人文、精专业、明特色”为原则,在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按照现代经济学人才培养范式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对经济学人才培养的需要,将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相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校内教育资源与社会教育资源相给、能力培养与人格塑造相结合,培养具有扎实的现代经济学基础知识,并熟练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技术手段,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强,富于批判思维和创新精神,有深厚的经济学底蕴和宽阔的国际化视野,作风务实的经济学专门人才,并初步具备向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领域拓展、深造的基础与能力。
二、毕业要求在知识结构方面,通过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人文与自然科学知识,掌握必要的数学和计算机知识,掌握系统的现代经济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掌握进行知识探究和创业创新的基本知识与思维方法。
在能力结构方面,通过本方案的教育与培养,学生应具有良好的经济学理论素养和数量经济分析与运用能力,能够运用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探究现实经济问题和进行经济行为与决策分析,能够运用经济学的知识和分析方法与技术解决实际工作问题。
在素质结构方面,要求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全的人格、深厚的文化素养、扎实的专业素质、优秀的职业操守和健康的体质,能够将个人发展、职业发展和社会责任较好地融为一体,成为一个综合素质高和创新能力强的专门人才。
三、学分要求选本专业为双学位的学生必须预修16学分以上高等数学(BI、BII)、线性代数B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在此基础上修学本专业的36学分核心必修课;完成并通过1学分专业实习实践环节,答辩通过12学分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符合《西南交通大学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和《西南交通大学本科生辅修与双学位管理办法》规定者,方可授予本专业双学位证书。
经济学(金融经济方向)本科专业双学士学位人才培养方案
经济学(金融经济方向)(非师范)本科专业双学士学位人才培养方案(2016版)一、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能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并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心理健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掌握金融与保险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现行的金融与保险业务规则与规程,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基础知识扎实、了解本专业发展前沿动态,能在银行、证券、基金、保险及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业务工作进而管理工作,并具有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本专业学生应完成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训练,掌握经济学基础理论、金融基本理论与业务知识,具有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的基本技能。
通过系统教学,要求学生的基本素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等方面达到下列要求:1、基本素质要求(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2)了解时事政治,具有较强的沟通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3)具备标准“职业人”的礼仪规范;(4)身体健康,具有较强健的体魄;(5)心理素质较好,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6)具备良好的人文艺术素养和科学素质;(7)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以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
2、专业素质要求(1)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及金融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2)了解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金融发展状况;(3)了解经济学、金融学发展动态;(4)熟知中国的金融市场的发展脉络和发展特征,并能动用相关经济理论解释相应经济金融现象;(5)通过实训,能掌握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基层网点业务的操作技巧;(6)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7)掌握电子商务的基本技能,能利用计算机从事涉外经济工作;(8)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9)通过修读金融、保险、财务、投资等专业课程,获取多样化的专业技能;(10)能运用统计、会计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
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专业第二学士学位培养方案
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专业第二学士学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急需大批具有扎实的本专业素质,同时又具备一定的经济学素养、包括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功底和分析方法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经济学第二学位通过对非经济学专业的学生进行接近于经济学本专业本科生的系统而严格的培养,使学生对其专业领域及其他广泛领域的经济问题具有更加开阔的视野、深刻的思考和严谨的分析,为将来从事本专业与经济学有关的工作、或者其他与经济学相关的职业奠定基础。
从2015年秋起,开设金融方向,旨在培养具有经济学和金融学理论知识和分析框架、同时又具备解决现代经济及金融领域实际问题的具体方法和技能的复合型经济金融人才。
二、基本要求培养方案中先修课的要求为专业学习提供数理基础,包括微积分类、线性代数类、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类课程。
必修课包含经济学原理、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经济类基础性课程。
在完成必修课学习的同时,根据个人兴趣可选修任选课程。
必修课程及选修课程涵盖了经管学院一学位学生可选经济学、金融学类课程。
专业课程对毕业生的要求为:通过第二学位的学习,拓宽全校各专业本科学生的知识视野,奠定全面而专业的经济学基础;培养学生尊重经济规律的思维习惯,在第一学位专业学习的基础上,能与经济学学习结合,并为经济学提供用武之地;提高学生的经济管理能力,达到理论和实践的融合。
金融方向的培养希望能更好地融合经济学与金融学教学,将学生对金融学的分析原理和操作方法的掌握,建筑在更加全面和扎实的经济学基础之上,使之更加深入和灵活;而金融学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训练,也为经济学的学习提供用武之地,达到理论和实践的融合。
课程设置上,既包括必修的经济学基础理论课,也包括较多可供学生选择的经济、金融理论或应用性选修课。
同时为学生开拓国际化视野,培养能在国际竞争中立足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三、学制与学位授予按照学分制管理,一般需要2至3年完成。
学习结束后,符合以下两个条件的,授予经济学第二学士学位:1、符合本第二学位学分和论文要求;2、符合所在院系(第一)学士学位要求。
铜陵学院经济学专业双学士学位人才培养方案
铜陵学院经济学专业双学士学位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现代经济学理论,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毕业生适宜到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现代经济学、金融学和国际贸易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接受经济学和管理学基本训练,具有一定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现代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
2、能运用计量、统计等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和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4、具有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书刊,借助工具书能翻译本专业的文献资料;了解本专业理论前沿的发展动态,熟悉了解国家的经济政策和法规,具备继续学习和一定的科研能力;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最低学分要求与证书颁发
最低学分要求:52学分;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和课程设置范围内修满52学分、实践能力考核合格、完成毕业论文并答辩合格后,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若没有修完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及学分,但所修课程已获得33学分的,由学校颁发统一印制的辅修专业证书。
四、实践教学环节
学生分别于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的暑假进行两次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社会调查和专业实习等,并撰写相关调研报告,一般安排六周。
五、培养计划
合计52
X。
经济学专业双学士学位人才培养方案
经济学专业双学士学位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系统的经济科学、金融科学基础知识,掌握现代经济学与管理学分析的基本方法及基本技能,拥有扎实的经济学基础和金融专业实践操作技能,毕业后能从事金融实务及金融教学科研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学分规定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德育培养目标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应获得最低总学分:修读辅修专业30学分、双学士学位51.5学分。
三﹑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四﹑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经济学(金融)辅修专业、双学士学位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制定人:刘玉成学院审定人:韦鸿英语专业双学士学位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坚实语言基础、较强的跨文化交际素质、具备科技英语翻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以在涉外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科技情报等部门从事英汉语翻译,或者文秘、管理、科研等工作。
二、学分规定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德育培养目标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应获得最低总学分:修读辅修专业30学分、双学士学位50学分。
三、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四、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说明:1.T为考查课程;E为考试课程2.本计划适用于第四学期开课的英语辅修专业、双学士学位班级制定人:王娟学院审定人:谈宏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双学士学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辅修和双学位)面向计算机应用,培养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人员。
通过辅修和双学位,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专业知识,并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与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毕业后能够结合本专业从事计算机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
二﹑学分规定:本专业实行学分制,修满规定课程获得34.5学分后,方可获得辅修证书;修满规定课程获得51.5学分后,方可获得双学位证书。
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德育培养目标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应获得最低总学分:修读辅修专业34.5学分、双学士学位51.5学分。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双学位辅修培养方案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双学位/辅修培养方案一、学院简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是在著名的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基础上新组建的、一个以综合性社会科学研究为主的教学科研机构,致力于中国社会科学的国际化、规范化、本土化,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和研究方法的创新。
这里自创立伊始就一直以教学、科研为根,智库为果,三位一体。
经过20多年发展,国发院已经成为经济学、国家发展、工商管理等多学科、多领域教学与科研的旗帜,也是中国高校智库的领军者。
作为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的综合性大学,北京大学学科门类齐全,具有良好的学术气氛和学术传统,为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致力于推进中国社会科学的综合研究,尝试组织跨学科的研究,培养综合性的国家发展高级人才,以综合性的知识集结服务于我国改革发展和全球新秩序的建设,服务于社会科学的发现与探索。
这也是实现北京大学在新时期创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发展研究院将以国家发展为中心议题,立足于中国改革发展与现代化的实践,前瞻性地提出重大的战略、制度、政策和基础理论问题,持续关注全球格局的演变,参与改革发展与建设国际新秩序的高层对话。
按照“小机构、大网络”的原则,组织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培养综合性的国家发展高级人才,成为中国集结高水平综合性知识的一个学界思想库。
在教学方面,国发院目前开展的教学项目包括经济学本科、经济学双学位和辅修、经济学硕士与博士研究生、MBA、EMBA、管理博士(DPS)、公共管理硕士、理论经济学(国家发展)博士等。
在经济学教学方面,国发院前身CCER创立伊始就代表了中国经济学教育的新高度。
以林毅夫为首的一批海归经济学博士,致力于现代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在中国的传播和应用。
1996开始的经济学硕士与博士教学,以及同年开设给北大本科生的经济学双学位项目,至今都是中国经济学教育的标杆。
国发院如今已经培养出965名硕士和138名博士,双学位校友超过1万人。
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双学位培养方案
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双学位培养方案(2015年修订版本)一、培养目标经济学专业培养经济学理论基础扎实,熟练掌握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知识宽厚,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的高素质的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人才。
具体要求:获得主修专业的证书,并修完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辅修专业培养方案所规定课程,完成毕业实习并通过毕业论文答辩者,颁发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辅修专业第二学科学士学位证书。
二、修业年限与学位修业年限:2年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学位三、招收对象与入学条件具有我校正式学籍的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学有余力,其主修专业总成绩排名应在本专业前二分之一(含二分之一),无纪律处分记录者,可自愿从第一学年夏季学期申请双学位学习。
四、主干学科与课程设置主干学科:经济学专业教育基础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经济法。
专业教育主干课程:当代中国经济、国际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当代中国经济、金融学、国际贸易、世界经济概论等。
专业教育系列课程:区域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博弈论、发展经济学、信息经济学、政府经济学等。
五、毕业学分基本要求学生必须修满本专业教育基础课24学分,专业教育主干课24学分,专业教育系列课最低12学分,毕业实习8学分与毕业论文4学分,成绩合格,并完成规定的教学实践环节和通过本专业毕业论文答辩,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东北师范大学双学位管理办法》规定者,可颁发经济学学士学位证书。
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双学位培养方案(2015年修订版本)一、培养目标培养学生掌握金融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处理银行、证券、投资和保险以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相关业务的基本能力,能胜任与金融有关的工作岗位要求。
具体要求:获得主修专业的证书,并修完东北师范大学金融学辅修专业培养方案所规定课程,完成毕业实习并通过毕业论文答辩者,颁发东北师范大学金融学辅修专业第二学科学士学位证书。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双学位、辅修方案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双学位、辅修方案一、教学方案1、经济学双学士学位方案(1)国家发展研究院的经济学双学位是为非经济类本科生设计的。
完成经济学双学位学分要求,及其所在院系学士学位要求的学生,毕业时可获得经济学双学士学位。
凡北大非经济类专业在读本科学生,经国家发展研究院录取,可自大学二年级或三年级开始修读经济学双学位;校外本科生可自二年级至四年级申请,本科毕业五年内可直接申请,一般需要两至三年时间完成。
总绩点达到2.0方可取得学位。
(2)经济学双学位采用学分制,共要求44个学分。
所需课程由本中心或北京大学其他院系的老师开设,并聘请部分校外专家任教。
必修数学课程为:微积分C、概率统计C。
必修经济学课程为:经济学原理、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
选修课程从国家发展研究院所开设的选修课程中任选。
为保证学习质量,每学期选读的本项目课程不得超过16学分。
2、经济学辅修方案(1) 国家发展研究院的经济学辅修是为北大在校本科生设计的。
完成经济学辅修学分要求,及其所在院系学士学位要求的学生,毕业时可获得经济学辅修证书。
凡北大非经济类专业在读本科学生,经国家发展研究院录取,可自大学二年级至四年级开始时辅修经济学,一般需要一至两年时间完成。
(2) 经济学辅修采用学分制,共要求32个学分。
必修数学课程为:微积分C、概率统计C。
必修经济学课为:经济学原理、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
选修课程可从国家发展研究院所开设的选修课中任选。
为保证学习质量,经济学辅修学生每学期选本项目课程不得超过16学分。
3、数学免修凡校内在读理科学生(以高考录取为准),在本系修完(经数学学院认定的)C类或C 类以上的微积分、概率统计,可在大学四年级第一学期(秋季)的选课注册时间来国家发展研究院办理数学免修手续。
数学免修课程每门课成绩须在60分以上。
办理数学免修手续时须交由本系教务盖章的成绩单。
二、课程要求1.双学位必修课程:23学分注:1. 以上必修课计划从2009年入学双学位学生开始实行。
经济学统计学双学士学位培养方案
经济学统计学双学士学位培养方案在如今的社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家各项政策的调整,经济学和统计学作为两个重要学科,对于培养具备广泛知识和综合能力的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许多高校纷纷推出了经济学统计学双学士学位培养方案。
这一方案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知识和实践技能,使他们成为未来经济管理和数据分析领域的精英。
一、学位设置情况1. 经济学统计学双学士学位旨在培养既懂经济学又懂统计学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经济发展对于统计数据分析和经济政策制定的需求。
该学位设立的学校较多,包括国内外知名大学和科研院所。
2. 学位设置方案一般包括经济学和统计学的核心课程,同时还会增加相关的实践课程和实习环节,以帮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拓展实际应用的能力和经验。
3. 学生在获得双学士学位后,除了能够继续深造研究,还适宜从事统计机构、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等领域的工作。
二、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1. 经济学统计学双学士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和统计学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数据分析和实践能力,能够独立从事经济管理、数据分析和决策科学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2. 课程设置方面,一般会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数理统计、统计推断、时间序列分析等方面的核心课程。
还会增加相关的实践课程,如大数据分析、统计软件应用、实证研究等,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经济学统计学双学士学位的培养方案,对于适应当今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培养具备综合能力和深度学术素养的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该方案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具备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还具备了数据分析和决策能力,对于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和期待。
总结回顾经济学统计学双学士学位培养方案的推出,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选择和发展机会,也为社会培养了更多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在今后的发展中,希望更多的高校能够出台类似的双学士学位培养方案,从而培养更多的复合型、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更多的力量。
经济学统计学双学士学位培养方案
经济学统计学双学士学位培养方案经济学统计学双学士学位培养方案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经济学统计学双学士学位培养方案。
经济学和统计学是两个紧密相关的学科,它们在解决现实世界问题的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将这两个学科结合起来,学生可以获得更全面、深入的知识和技能,为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培养目标经济学统计学双学士学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经济学和统计学理论基础、熟练掌握经济学和统计学的核心方法和技能,能够运用统计学知识分析经济问题、制定政策和解决实际经济难题的专业人才。
二、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经济学统计学双学士学位的基础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数理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统计学基础、概率与数理统计等。
这些课程为学生提供了经济学和统计学领域的理论基础,使他们能够理解和分析经济学和统计学的核心概念和方法。
2. 专业课程在专业课程方面,学生将学习相关的经济学和统计学课程,如计量经济学、应用统计学、时间序列分析、数据挖掘和统计计算等。
通过这些课程,学生将深入了解经济学和统计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工具,为将来的研究和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3. 实践课程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经济学统计学双学士学位方案还包括实践性课程和实习环节。
学生将有机会在实际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中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实践锻炼自己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经济学统计学双学士学位培养方案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职业发展前景和机会。
经济学和统计学作为两个紧密相关的学科,为学生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来理解和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
通过学习经济学统计学双学士学位,学生将获得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能够在政府部门、金融机构、跨国公司、研究机构等各种领域从事相关工作。
经济学统计学双学士学位的培养方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毕业后,他们将能够根据所学的统计学方法和经济学理论对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经济学专业辅修培养方案经济学院
经济学专业辅修培养方案(经济学院)
经济学(数理)专业辅修培养方案(王亚南经济研究院)
金融学(数理)专业辅修培养方案(王亚南经济研究院)
统计学(数理)专业辅修培养方案(王亚南经济研究院)
会计学专业辅修培养方案(财务管理与会计研究院)
财务管理专业辅修培养方案(财务管理与会计研究院)
法学专业辅修培养方案
(法学院)
(管理学院)
(管理学院)
汉语言文学专业辅修培养方案
(人文学院)
汉语言专业辅修培养方案(人文学院)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辅修培养方案
(人文学院)
哲学专业辅修培养方案(人文学院)
人类学专业辅修培养方案(社会与人类学院)
社会学专业辅修培养方案(社会与人类学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专业双学士学位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系统的经济科学、金融科学基础知识,掌握现代经济学与管理学分析的基本方法及基本技能,拥有扎实的经济学基础和金融专业实践操作技能,毕业后能从事金融实务及金融教学科研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学分规定
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德育培养目标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应获得最低总学分:修读辅修专业30学分、双学士学位51.5学分。
三﹑授予学位
经济学学士。
四﹑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
经济学(金融)辅修专业、双学士学位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
制定人:刘玉成学院审定人:韦鸿
英语专业双学士学位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坚实语言基础、较强的跨文化交际素质、具备科技英语翻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以在涉外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科技情报等部门从事英汉语翻译,或者文秘、管理、科研等工作。
二、学分规定
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德育培养目标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应获得最低总学分:修读辅修专业30学分、双学士学位50学分。
三、授予学位
文学学士。
四、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
说明:
1.T为考查课程;E为考试课程
2.本计划适用于第四学期开课的英语辅修专业、双学士学位班级
制定人:王娟学院审定人:谈宏慧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双学士学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辅修和双学位)面向计算机应用,培养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人员。
通过辅修和双学位,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专业知识,并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与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毕业后能够结合本专业从事计算机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
二﹑学分规定:
本专业实行学分制,修满规定课程获得34.5学分后,方可获得辅修证书;修满规定课程获得51.5学分后,方可获得双学位证书。
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德育培养目标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应获得最低总学分:修读辅修专业34.5学分、双学士学位51.5学分。
三﹑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四﹑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
制定人:钟宝荣学院审定人:崔艳荣
市场营销专业双学士学位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熟悉现代企业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系统掌握市场营销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市场调研、营销策划、销售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市场营销与管理实际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学分规定
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德育培养目标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应获得最低总学分:修读辅修专业31.5学分、双学士学位55.5学分。
三﹑授予学位
管理学学士。
四﹑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
制定人:李明武学院审定人:刘松
人力资源管理辅修专业双学士学位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经济学、管理学、法律等知识背景,系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方法,熟悉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和工具,具有分析和解决人力资源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二﹑学分规定
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德育培养目标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应获得最低总学分:修读辅修专业30学分、双学士学位54.5学分。
三﹑授予学位
管理学学士。
四﹑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
制定人:李红学院审定人:刘松
会计学专业双学士学位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经济学、管理学、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主要学习会计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受到会计与审计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毕业后能够从事会计实务工作。
二﹑学分规定
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德育培养目标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应获得最低总学分:修读辅修专业35学分、双学士学位58.5学分。
三﹑授予学位
管理学学士。
四﹑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
制定人:裴潇学院审定人:刘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