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专业拔尖人才实验班人才培养方案
四川大学经济学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四川大学经济学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推进教育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和学校相关工作要求,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6月9日,我院举行经济学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两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启动会。
会议邀请到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执行院长王xx教授、经济学院副院长盖xx教授,四川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李xx 教授莅临参会。
学院党委书记熊xx教授,经济学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负责人、院长蒋xx教授,国际经济与贸易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负责人蒋xx 教授、领导班子其他成员,经济系、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以及各系分管本科教学的副系主任、教学科研办工作人员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由副院长龚xx教授主持。
党委书记熊xx教授首先代表学院向各位与会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她谈到,经济学院历来高度重视本科教育,将本科教育作为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
经济学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两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的成功申报既是对我们多年来高度重视本科教育的鼓励和肯定,同时也是希望和鞭策。
今后,我们将以国家一流专业建设为契机,以“四个回归”为基本遵循,根据教育部和四川大学各项工作部署和要求,加快专业谋划与布局,认真实施好一流专业建设方案,努力在专业改革创新、师资队伍、教学资源、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教务处副处长李xx教授介绍了教育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背景,并从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教学成果、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培养质量四个方面重点介绍了四川大学的具体工作要求和举措。
经济系系主任姚树荣教授、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系主任李旸教授分别汇报了目前我院两个本科专业建设情况。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相关负责人盖xx教授以“打造国家经济学基地2.0,培养经济学拔尖人才”为题,对标教育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从目标定位、主要举措、育人机制、管理保障机制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在建设经济学国家一流专业的具体思路和举措;西南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相关负责人王xx教授详细阐述了在专业建设中,以专业认证为契机、引领“三新”即新思政、新财经、新西部建设的具体实践,他强调了要将专业建设与“一带一路”重大需求紧密结合,深化国际合作,要将国际化人才培养落地西部,强化改革创新。
金善宝实验班(经济管理类)
金善宝实验班(经济管理类)一、实验班介绍南京农业大学金善宝实验班(经济管理方向)是在原经济管理强化班近二十年办班经验的基础上,为探索新的经济管理类优秀人才培养方式和管理模式而设置的一种创新性教学实验班。
实验班(经济管理方向)每年从新生中择优选拔,以“3+1+2”的本硕贯通培养模式(“1”为本科与研究生过渡阶段,修读部分研究生课程,同时完成本科学业),在遵循教育规律,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依托南京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和土地资源管理两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和条件,对拔尖人才配以优质的教学资源进行重点培养,实行小班授课因材施教,使他们尽快成材,鼓励个性发展和特长发挥。
实验班(经济管理方向)在培养方式、课程设置、管理模式等方面充分体现科学性和创新性。
二、培养目标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培养具备三农情怀和国际视野,系统掌握经济管理等多学科理论和相关农林科学知识,具有深厚理论功能和研究能力,具备远大研究志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胜任在一流大学和高层次研究机构、政府组织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研究和管理工作的拔尖创新人才。
三、毕业要求及实现矩阵实验班(经济管理方向)本着“宽口径,厚基础,精外语,重能力”的原则,把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具有较扎实的经济管理理论功底和广博文化知识,熟悉经济管理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经济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我国经济建设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具备较熟练地使用一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热爱祖国,身心健康,有社会责任感,有职业道德,有进取创新意识,有合作精神,有国际视野,有不断学习的兴趣和能力;2.具备较为深厚的经济管理理论基础,掌握现代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具备对国家经济宏观、中观、微观各层面现象进行理论分析的基本能力;3.具有相关的农业科学基础知识和广博的社会文化知识,以及从事现代经济学研究扎实的数理分析基础;4.掌握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土地经济理论与政策、农业项目管理和企业管理知识,具备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农林经济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实际问题、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6.能独立进行社会经济调查,基本掌握调查、统计、计量模型等方法;7.了解并理解政府的经济政策和相关法律,熟悉国家的农业(土地)政策、法规和经济管理制度,具有国际视野,对经济运行状况能进行分析、预测和提出政策建议;8.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9.具有计算机应用和信息处理的基本能力,有较好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有运用会计、统计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0.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四会”能力,能较熟练地使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流。
经济数据工程实验班培养方案
经济数据工程实验班培养方案
尊敬的各位领导:
本文旨在拟定经济数据工程实验班培养方案,以促进该专业教育的发展。
第一,本实验班将以经济学原理、统计学原理和数据工程技术为基础,结合新技术应用,组织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信息系统建模等先进知识的
讲授,以及数据质量控制、数据建模、数据可视化等领域的实际经验,形
成一整套适合实验班培养的课程体系。
第二,本实验班开设的实践教学课程,以实际参与行业实践项目为基础,旨在培养学生们在经济实践环境中积累实践经验、练习动手能力、学
习实践方法、获得实践成果,即实现“从数据分析到经济实践”的完整过程。
第三,实验班将继续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努力引进一流学者、行业专家,促进师生之间的氛围,促进学术发展,促进学生学习,以加强学术氛围。
第四,实验班将建立一个专门定制的专业培训计划,由专家讲师授课,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指导,更具体的学习要求,以及更加科学的学习方法。
第五,实验班的老师将积极开展行业实践技能培训,并且邀请企业家,及行业专家,举办实践项目指导和评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经历。
学校拔尖人才培养方案(高中)
学校拔尖人才培养方案(高中)一、指导思想国家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的核心是拔尖创新人才的竞争,拔尖创新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竞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
《江苏省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个学生的优势潜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选择机会和自由发展空间,探索高中、高校拔尖学生培养模式,建立拔尖学生特殊培养制度,实行特殊人才特殊培养。
拔尖人才培养正逐步实现三种转变:从“谁是天才”转向“天才是怎样思维的”;从“单向认知的提高”转向“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从“散乱单一的课程结构”转向“综合性课程的统一规划”。
为此我们努力探索拔尖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模式,探索拔尖创新学生成长规律,形成初中、高中和大学相互衔接的拔尖创新学生选拔培养制度,培养“志向高远、知识广博、身心健康、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拔尖人才。
二、领导机构拔尖人才培养需要举全校之力,统筹安排,全校一盘棋,成立以王成杰校长为首的领导机构,成员包括各年级分管校长、年级主任、班主任。
班主任在拔尖人才培养工作中承担主要职责,在科任教师的选聘、课程开设与安排、德育主题方案的设置等方面有主导权。
三、教师团队1.教师选聘的要求拔尖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性的教师。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教师素质有以下要求:①教师要有爱生敬业的职业道德。
②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性的教育观。
③教师必须具有多元、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完善的认识结构。
④教师要有特殊的能力素质,包括:以整体观点科学设计教育活动的能力,筛选、获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熟练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能力,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组织、指导实践的能力,自身创新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能力。
2.组建稳定的教师团队:高一至高三统筹安排,保持教师团队的稳定性。
经济学专业(理科试验班)培养计划
经济学专业(理科试验班)培养计划一、学制标准学制:4年;学习年限:3-6年;大类年限:1年半。
二、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学位。
三、专业定位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对接国家社会经济和行业发展需求,依托国家级经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坚持与学校特色鲜明研究型大学定位相适应的“宽口径、厚基础、有特色、重个性、强能力、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每一位学生成为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以回应社会现实需求的现代高层次专门人才。
四、培养目标本专业致力于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和行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经济学专业及相关领域的专门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毕业后五年内达到以下目标:1具有扎实基础,深厚专业综合能力和知识融合能力,能够适应本专业发展,追踪专业知识前沿,具有创新思维和意识,能够对本领域的复杂问题提供合理的分析和解决方案。
2 具有在经济及其他相关专业岗位从事研究、开发、服务和管理等专业活动的能力。
3 具有社会责任意识,坚守职业道德规范,能够在经济学专业实践中自觉考虑法律、环境与可持续性发展等因素影响。
4 具备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能够在经济学专业实践中进行有效地沟通和表达,表现出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
5 具有国际视野,形成全球化意识,具备批判性和反思能力,能够主动学习以适应经济学专业实践中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
五、毕业要求本专业的毕业生要在以下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经济管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等十个方面满足以下要求:1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备深厚的数理基础,以及合理的自然科学和计算机知识结构,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用于分析、解决复杂经济管理问题。
1.1具有深厚的数理基础、以及合理的自然科学知识结构,能够用于分析、解决复杂经济管理问题。
1.2具备良好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能够用于分析、解决复杂经济管理问题。
【申请书】立本开新-强化特色-持续推进经济与管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五大改革
成果名称:立本开新,强化特色,持续推进经济与管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五大改革1.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财经类大学担负着培养适应国家建设和行业发展需求的经济管理人才的重要使命。
我校长期以来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不断探索,1999年9月,学校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班正式开始招生,并在前期“211工程”建设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加强通识教育,拓宽专业面向,实施分类培养,发挥个性特长”的创新人才培养改革思路,开始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2006年,学校以“质量工程”为抓手,推出通识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三大改革,构建有财经特色的“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2008年光华实验班招收第一届学生,学校坚持立本开新,强化特色,着力推进人才培养机制的五大改革,在人才培养全过程探索和创新经济与管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机制。
2010年,学校承担了“教育体制改革项目-—经济与管理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与创新”,以“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建设为抓手,在优质课程建设机制、金融学科群人才培养体系(即金融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改革取得新的进展,进一步实现高等财经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的新突破。
学校在长期的实践中,在深化人才培养改革的各个阶段,立足于面向国家建设和行业发展需求,尤其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指出的培养数以百万计的具有经济学、管理学及相关学科知识,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按照“理念优先、整体设计、改革推动、机制创新”的基本思路,构建了包括三类人才培养计划、五大机制改革、四大保障平台的经济与管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的框架体系,努力为每一个学生个性发展和人格养成提供多样化的机会和充分的条件,为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优良环境。
本成果经过长期在西南财经大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国内其他高校尤其是同类高校中起到了良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西南大学拔尖人才培养实验班实施方案-含弘学院
附件1:西南大学拔尖人才培养实验班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扎实推进西南大学新一轮本科教学改革,探索拔尖人才培养新途径,带动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按照“西南大学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整体部署,特制订《西南大学拔尖人才培养实验班实施方案》。
一、实施目标拔尖人才培养实验班坚持多样化与个性化培养为指导,坚持“厚基础、强素质、扬个性、求创新”的育人理念,实施多样化、个性化、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人格健全、体能优异、追求卓越的拔尖创新人才,使其成为胸怀祖国、面向世界的学界精英、商业巨子和政坛领袖。
二、实施程序(一)组织机构学校成立“含弘学院”,下设办公室。
“含弘学院”聘请校领导担任荣誉院长,设立院长、副院长、办公室主任、秘书,成立专家指导小组。
组建大文科类“吴宓班”30人、理工农科类“袁隆平班”40人,在本科教学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的组织实施。
(二)选拔方式学校采用自主招生个性化选拔、新生入学二次选拔和招生直接选拔等方式多渠道选拔。
二次选拔通过学生自愿报名、学院推荐、学校初审、参加体能水平、智力水平、英语水平、心理素质四项测试,最后通过综合面试考察,将最全面和优秀的学生选入实验班培养。
(三)培养模式1.强化综合基础,实行专业灵活选择实验班低年级不分专业,主要学习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大类基础课程,夯实理论基础,注重科学精神和人文学素养的结合,拓展综合素质。
一年半后,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身实际灵活选择专业或专业方向,自主选修专业课程。
实验班学生专业分流后仍保持原有行政班级,采用相对集中管理模式。
2.注重研究性教学,实行个性化培养学校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兴趣,为实验班单独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
实验班采用启发式、研讨式、探究式、参与式以及基于网络的混合式等研究性教学和创新性自主学习。
改革教学内容和考试方法,在课程考核中采用基于课程研究成果和项目报告等形式代替传统的课程考核。
经济学拔尖人才培养计划
经济学拔尖人才培养计划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经济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一支拔尖的经济学人才队伍变得尤为重要。
经济学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应运而生,旨在通过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培养方案,培养出具备深厚经济学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精英人才。
经济学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注重学科基础的打造。
学生在入学时将接受系统全面的经济学基础课程教育,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经济数学、统计学等。
这些基础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后续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养计划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
在基础课程的学习之后,学生将进入专业领域的深入学习。
计划将提供一系列的专业课程,涵盖国际经济学、产业经济学、金融学、市场营销等。
通过这些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扩展自己的专业知识面,掌握相关领域的理论和实践技能。
经济学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除了理论学习,学生还将有机会参与各类实践项目和实习机会,如参与经济研究项目、参与社会调查、参与企业咨询等。
这些实践机会将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升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和经验。
经济学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除了专业课程之外,计划还将提供广泛的通识教育课程,如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
这些通识教育课程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经济学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国际交流与合作变得尤为重要。
计划将提供丰富的国际交流机会,如学生交换项目、国际研讨会等。
通过这些国际交流活动,学生将有机会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拓宽自己的国际视野。
经济学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出具备深厚经济学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拔尖人才。
通过系统的基础课程学习、专业能力培养、实践能力锻炼、综合素质培养以及国际视野拓展,计划将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培养方案,为他们成为经济学领域的杰出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2019级经济学(拔尖班)培养方案
2019级经济学(拔尖班)培养方案培养目标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拔尖班是根据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意见”和《浙江大学培养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原则意见》而设立的特殊精英培养班,以经济学为主修专业,以数学与应用数学为辅修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突出的研究创新能力的经济学拔尖学术人才,毕业生要求在浙江大学或世界一流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研究生,立志成为世界一流的经济学家。
毕业要求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1.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2.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功底;3.掌握经济研究的前沿建模方法和实证方法;4.具有追踪和把握学术前沿动态的能力;5.具有突出的研究创新能力;6.具有突出的国际化能力;7.具有“经世济民”的情怀和担当。
计划学制4年最低毕业学分180+5.5+6+8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学科专业类别经济学类所依托的主干学科理论经济学辅修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1.通识课程 60.5+5.5学分(1)思政类 14+2学分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371E0010形势与政策Ⅰ+1.00.0-2.0一(秋冬)+一(春夏)551E0010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0 2.0-2.0一(秋冬)551E002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0 3.0-0.0一(秋冬)551E00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0 3.0-0.0二(秋冬)/二(春夏)551E0040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5.0 4.0-2.0三(秋冬)/三(春夏)概论371E0020形势与政策Ⅱ+1.00.0-2.0二、三、四(2)军体类 8+2.5学分体育Ⅰ、Ⅱ、Ⅲ、Ⅳ、Ⅴ、Ⅵ为必修课程,要求在前3年内修读;四年级修读体育Ⅶ--体测与锻炼。
详细修读办法参见《浙江大学2019级本科生体育课程修读办法》。
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03110021军训+2.0+2一(秋)481E0030体育Ⅰ 1.00.0-2.0一(秋冬)481E0040体育Ⅱ 1.00.0-2.0一(春夏)031E0011军事理论 2.0 2.0-0.0二(秋冬)/二(春夏)481E0050体育Ⅲ 1.00.0-2.0二(秋冬)481E0060体育Ⅳ 1.00.0-2.0二(春夏)481E0070体育Ⅴ 1.00.0-2.0三(秋冬)481E0080体育Ⅵ 1.00.0-2.0三(春夏)481E0090体育Ⅶ--体测与锻炼+0.50.0-1.0四(秋冬)/四(春夏)(3)外语类 6+1学分外语类课程最低修读要求为6+1学分,其中6学分为外语类课程选修学分,+1为“英语水平测试”或小语种水平测试必修学分。
北京师大二附中关于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案-北师大二附中
北京师大二附中关于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案北京师大二附中相红英一、指导思想以《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长期规划》为指导,着眼于国家、社会对拔尖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充分发挥二附中“人文”、“自主”的办学特色,通过有效整合国内外和校内外的教育资源,为才华卓越的旨在追求更高学术成就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平台。
二、实施目标1.探索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
2.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在人文、自主的学校特色基础上,营造积极主动的创新型的学习环境。
三、培养对象对科学研究兴趣浓厚,能力较强的学有余力的学生。
主要包括我校科技俱乐部学生(含“北京市后备人才项目学员”、“北京市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学员”、“北京翱翔计划项目学员”)和我校“项目研究”实验班学生。
四、培养方案1、构建个性化的课程培养方案基于新课程背景下我校的“6+1+1”课程方案,在完成国家和北京市的必修、必选课程,为学生打好全面而坚实的基础上,以“学科拓展类校本选修课程”和“综合实践类校本选修课程”为依托,开发个性化课程,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1)开发“项目研究课程”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项目研究课程”方案以我校的“6+1+1”课程安排体系为基础,对国家课程中的人文与社会、技术和综合实践活动领域的内容进行整合,在科学领域的教学中增加“基于项目的学习”为教学模式,在“学科拓展类校本选修课程”和“综合实践类校本课程”中开设“基于项目的学习”为教学模式的“项目研究课程”。
(具体内容见附录1)(2)学科特选课程开设以拓宽和加深学科知识、理论、发展前沿为内容的学科特选课程,为学生打下宽实而深厚的基础。
(具体内容见附表2)2、探索个性化的指导方案(1)建立“双导师制”保证项目研究有效性依托北京市科技教育资源,选拔校内科技骨干教师,对项目研究实行高校导师与校内导师相结合的双导师指导。
(具体内容见附表3)(2)建立“导师团”指导生涯规划以我校导师制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建立导师团,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学业和生涯规划指导。
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2021级学生遴选办法【模板】
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2021级学生遴选办法一、实验班简介实验班以学术为导向,采用“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的精英培养模式,旨在培养经济理论和数理基础扎实、英语水平高、具有研究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经济学相关领域专业化人才。
具有“高起点、重学术”的鲜明特色。
要求学生系统深入学习经济学理论和前沿知识,绝大部分学生能进入国内著名学府和世界名校读研深造。
主干学科为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学制四年,毕业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
二、遴选范围和名额面向2021级全日制在读本科生开展遴选工作,但中外联合培养项目班学生、艺术类专业学生不参与本次遴选,不设院内外招生比例,招生总名额为30人。
三、遴选方式通过资格审查、面试方式进行遴选,计算最终成绩。
1.资格审查申请报读实验区的学生除了专业等方面的要求外,还必须满足高考数学和英语成绩单科分别不低于105分和115分,或数学与英语两门课程总分不低于230分。
分数相同的,在某方面有特殊才能或竞赛获奖者可以优先入选。
2.面试采取中英文面试两种方式进行。
中文面试采用一对多的方式与主考官对话,主要考察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和创意潜质、对现实问题的理解和认知能力、礼仪素养、心理素质;英文面试采用一对一的方式,考察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发音标准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面试总分为150分。
3.最终成绩最终成绩构成:由高考英语成绩、数学成绩和面试成绩综合计算得出。
具体计算方式是:(英语成绩+数学成绩)/2×60%+面试成绩×40%。
严格按照最终成绩对遴选学生进行排序,确定拟录取学生和候补学生名单,报教务处。
四、遴选程序1.报名与资格审核(1)报名方式:学生登陆教务系统(教师学生端【网址】),“学籍成绩-专业分流”报名,选择志愿后需提交确认,并向经济学院提交纸质报名材料。
(2)报名时间:教务管理系统报名具体时间为:10月12日08:00—10月14日23:59。
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篇1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蓝图,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是教学信息管理的重要文件,是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具体体现。
根据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原有标准与企业用人需求不符,需要对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重新定位,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在方案中强调人才培养实施与保障、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的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标准。
近年来企业对信息化人才需求不断扩大,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调研,将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开设方向更改为ERP方向,主要培养从事企业信息化建设,并承担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系统开发、维护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1 人才培养计划1.1 培养目标本专业方向面向武汉、北京、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服务ERP软件企业和生产企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适应ERP实施及ERP应用岗位,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有一定的计算机软件专业软件编码与应用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企业信息化的业务流程,能编写企业ERP实施方案,对企业内部管理有一定的了解,并熟悉项目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2 培养模式本专业以岗位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提取典型工作任务,以工作任务为基础分析并设计教学内容,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方法(图1)。
1.3 职业范围本专业学生职业范围主要涉及信息咨询服务、现代企业的信息管理行业等。
下面按从事ERP实施的工作流程提取典型的工作任务,同时根据就业岗位对职业能力总体要求进行设计及取得的资格证书进行规定,具体如下:1.3.1 主要就业岗位与典型工作任务分析1)专门化方向:ERP应用2)主要就业岗位学生可以从事企业管理信息化咨询顾问、管理软件顾问、ERP实施顾问、ERP售前顾问、ERP系统运维工程师及ERP售后顾问等岗位的工作。
3)职业能力要求学生具备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4)典型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主要涉及到产品推广及演示、企业需求实施方案设计、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软件售后技术服务及客户培训及服务。
大学里的各种“班”是什么?
实验班——培养创新拔尖人才
世纪,为了消除人才培养条块分割、专业划分过细的弊端,很多高校有意识地培养具有竞争力的创新拔尖人才,便以开设实验班的形式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比如理科实验班、文科实验班、工科实验班、人文科学实验班、社会科学实验班、基础科学班、复合培养实验班等。
实验班有两种招生形式,一种是直接从高考生中招收,考生填报志愿时直接报考实验班,一种是从大学新生
接下来,我们以南京农业大学金善宝实验班(植物生产类)为例,了解其培养模式。
实验班每年面向全校从新生中择优选拔。
按照“3+X”的本硕贯通培养模式培养。
学生在前3个学年按“加强基础、拓宽专业面”的原则完成本科阶段学习,经滚动和终选,被确定为本硕连读的学生后 3 个学年可选择专业方向,直接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
3.实行小班授课,全程实现学分制、游学制和导师制。
试验班——大类招生试点
试验班比实验班晚出现,它是高校自行开设的一种办学形式。
少部分高校试验班其实就是培养创新拔尖人才的实验班,而大多高校试验班是大类招生的试点,实行宽口径、厚基础的大类培养模式。
招生形式上,前者与实验班一样有两种,后者是在考生填报志愿的时候报考试验班即可。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高校以试验班形式招生,尤其是理工类院校,其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已全面实现试验班招生。
接下来我们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了解其培养模式。
2021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考招生专业主要包括:
问题具体描述:看到有些大学招生时会招某专业实验班、试验班、卓越工程师班、基地班等,这些“班”是什么,与普通班有什么区别?。
拔尖计划、强基计划、英才计划
强基计划
招生高校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制 定单独人才培养方案和激励机制,实行导师制 、小班化等培养模式,对进入强基计划的学生 进行综合考查、科学分流。
以清华大学为例,将录取学生单独编班, 配备有热情、高水平的一流的师资,提供一 流的学习条件,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与氛围。
言文学、中药学
高校数量
英才计划
58所高校
强基计划
3拔程序
英才计划
强基计划
拔尖计划
高中阶段推荐、选拔培养 申请报名、参加统一高考、入围高校考核、高校考核、录取 大学入学后报名、考核
培养方式
英才计划
高校为学生分配导师,导师根据学生不同 特点,采取指定阅读书目、参加学术讨论、 听取学术报告、指导课题研究等方式培养学 生,使学生真正了解学科发展方向,切实体 验科研过程。
拔尖计划
以北大城市与环境学院拔尖计划为例, 聘请国际一流师资授建设基地前沿课程,使 学生了解地理科学的前沿内容,为学生进一 步学好专业课打下基础,培养学生成为具有 国际视野、在各行业起引领作用、具有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英才计划 强基计划 拔尖计划
区别是什么
学科视角
英才计划
5个学科 数学 物理 化学 生物
计算机
强基计划
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 办学特色,重点在数 学、物理、化学、生 物、力学、基础医学 、育种及历史、哲学 、古文字学等学科。
拔尖计划
20个学科
大气科学、地理科学、地球物 理学、地质学、海洋科学、化 学、基础医学、计算机科学、 经济学、力学、历史学、生物 科学、数学、天文学、物理学、 心理学、药学、哲学、中国语
新文科背景下金融科技拔尖学生培养课程体系构建
深化金融学 专 业 改 革,需 要 紧 紧 抓 住 课 程 这 一 最基础最关键的要素和载体。推 进 学 科 交 叉、融 合, 拓宽学生视野,用中国理论解释 中 国 现 象、解 决 中 国 问题、指导中国实践,培养学生的 跨 领 域 知 识 融 通 能 力和实践 能 力[4]。 因 此,为 培 养 金 融 科 技 方 向 拔 尖 创新人才,需要对传统金融学课 程 体 系 更 新 与 重 构, 将系统性的科 研 理 论 基 础、科 研 创 新 训 练 和 专 业 实 践贯穿四年教 学 全 过 程,持 续 推 动 教 育 教 学 内 容 更 新,将中国特色 社 会 主 义 建 设 的 最 新 理 论 成 果 和实 践经 验 引 入 课 堂、写 入 教 材,转 化 为 优 质 教 学 资 源[5]。
科研基础 稳 固 (渐 进式的学 术训练)
科 研 工 具 的 掌 握 :金 融 计 量 学Ⅰ、金 融 计 量 学Ⅱ 研 究 范 式 的 掌 握 :博 弈 论 研究素养的培养:社会研究与创新训 练、毕 业 论文 课 内 外 训 练 相 结 合 :经 典 导 读 、科 研 沙 龙
国际化视 野开阔
全 英 授 课 :国 际 金 融 、行 为 金 融 学 、公 司 金 融 学 海外交流活动 国际交流平台建设
科技赋能金 融 带 来 金 融 业 业 务 流 程 的 优 化,客 户渠道的拓宽、服务质效的提升,使 金 融 服 务 方 式 发 生了根本性变革,为金融业贯彻 落 实 服 务 实 体 经 济, 防控金融风险,深 化 金 融 改 革 “三 大 任 务 ”提 供 了 不 竭动力[3]。互联 网 和 人 工 智 能 时 代,社 会 需 要 更 多 高素质的复合 型 人 才,金 融 专 业 更 需 要 极 大 的 融 合 互联网和大 数 据。 因 此,金 融 科 技 也 更 能 反 映 新 时 代哲学社会科 学 发 展 新 要 求,更 能 推 动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与 新 科 技 革 命 交 叉 融 合 ,提 升 文 化 软 实 力 。
学校拔尖人才培养计划
学校拔尖人才培养计划近年来,学校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成为教育界的热议话题。
作为培养人才的关键环节,学校应该如何制定有效的拔尖人才培养计划,以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人才?以下将从拔尖人才的选拔标准、培养方式以及计划的评估等方面展开探讨。
1. 拔尖人才的选拔标准拔尖人才的选拔标准应该从多个方面综合考察。
首先,学校可以通过成绩评定以及专业素质评估,筛选出学习能力强、知识面广、兴趣广泛的学生。
其次,学校还需加强对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选拔具有创新能力和创造力的学生。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面试或综合评测等方式,来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选拔具备领导才能和团队精神的学生。
2. 拔尖人才的培养方式拔尖人才的培养方式应该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首先,学校应提供丰富的学术资源和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其次,学校可以建立导师制度,为拔尖人才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指导,帮助他们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
此外,学校还可以开设创新课程和实验班,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3. 拔尖人才的培养环境拔尖人才的培养环境应该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研究条件。
学校应该建设现代化的实验室和研究中心,提供先进的科研设备和资源,为学生的研究和创新提供良好的条件。
同时,学校还应该加强校企合作,与企业合作开展创新研究和实践项目,提供学生与实际问题接触的机会。
此外,学校还应提供创新创业的支持和鼓励,为学生提供创业平台和资源,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4. 拔尖人才的导师队伍拔尖人才的培养需要专业的导师队伍的支持。
学校应该建立优秀的导师队伍,聘请具备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导师,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
导师应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指导能力,能够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此外,学校还应加强导师队伍的培养和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和指导能力,为拔尖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好的支持。
5. 拔尖人才的评估方法拔尖人才的评估是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专业(拔尖人才实验班)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类)名称、代码、包括专业
专业名称:经济学(实验班)
专业代码:020101
二、培养目标、专业特色及培养要求
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数理基础好、外语水平高的掌握现代经济学理论与实证方法,专业基础和科研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广、适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强、富有进取心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的经济学基础人才和各经济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
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
经济学专业始终将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放在首位,经过数代人的辛勤耕耘,形成三大专业特色:一是基础理论研究优势明显、特色鲜明;二是发展交叉学科、服务社会;三是注重人才培养、形成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为此,通过本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学习与训练,学生基本达到以下培养要求:
1.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确立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2.系统掌握经济学基础理论,熟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现代市场经济理论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较宽的知识面和较新的知识结构,较强的业务操作技能和写作能力,具有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具备扎实的数理分析基础,熟练掌握社会科学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4.熟悉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了解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 知晓国际经济组织和国际经济惯例;
5.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并具备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的能力;
6.具有健康的体魄,达到“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的要求,且拥有一门体育特长或爱好;
7.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以及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领导艺术;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毕业要求与授予学位类型
学制4年,学习年限3—6年。
毕业要求:按规定修满全程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学分。
学位授予:达到毕业要求且满足学校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四、培养标准及其实现途径
五、培养环节与学分结构比例表
说明:公共课中的“+5”学分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外实践4学分和军事理论课的课外实践1学分。
六、全程教学计划表
填写说明:1. 全程教学计划表必修在综合教务管理系统里直接填写,交纸质版时从系统里导出。
此表仅供参考。
2. 先修条件必须填写,无要求的填写“无”。
3. 学期用汉字填写,学时学分用阿拉伯数字填写。
表中未明确的由各专业
(类)确定,或与开课学院协商确定。
4. 公共课计划表由教务部统一填制,其它表由各专业(类)填制。
(一)公共课计划表
(二)专业类平台课教学计划表
(三)专业课教学计划表
(四)课外素质与实践教学计划表
七、审批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