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合集下载

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件(共32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件(共32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事 2017年11月,日内瓦裁军会议取消日本和平演讲的资格。 实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出218项建议,狠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要求日本“正视历史,
应努力向后代讲述真实的历史”。 《纽约时报》在一则报道中写道:“大规模抢劫、侵犯妇女、杀害平民……日军将南京 变成了一座恐怖之城。”
国际和平城市协会宣布,南京成为“国际和平城市”。
来 文章产生了一种独特的客观性——用“第三方”(国际社会)的 说 共识来抨击日本右翼的丑行,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有典型性、代表性。
国家 与日本关系良好的美国、加拿大的媒体、地方议会都在纪念 层面 南京大屠杀,提醒人们牢记日军暴行,更显得公义自在人心。
文中提到的日内瓦裁军会议、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国际和平城 国际 市协会,都是具有相当权威性的国际组织,它们对日本右翼否 组织 认、歪曲历史行为的批判和对中国所持立场的认同,都具有很 层面 强的代表性。
承上启下。引出新闻事实,支撑观点。
找出正面新闻事实和反面新闻事实,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于2017年10月通过有关“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动议。
美国圣迭戈市的图书馆举办活动,为民众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
正 在加利福尼亚州街头不久前落成的美国医生罗伯特·威尔逊的纪念碑前摆满鲜花。
面 在日本,由高中和大学老师组成的研究会建议将“南京大屠杀”等词语列入教科书。
本文还特别提到包括高中和大学教师在内的“有良知的日本国 个人 民”,他们承认历史、探寻真相的行为,正是给日本右翼分 层面 子的响亮耳光。文章在此着墨不多,却有“以子之矛,攻子之
盾”的效果。
读课文第4段,思考:这一段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去掉。因为这一部分用两个新闻事实具体印证了 正义的力量对日本右翼势力妄图扭曲历史、辱没良知的行 为的反击,强调“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 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学设计

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第一单元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国家公祭的意义;了解新闻评论的文体特征及要素,了解本文的结构特点。

(重点)2.把握本文严谨缜密的语言特点,学习在评论中运用事实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难点)3.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的历史观。

引导学生坚定信念、热爱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核心素养)【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937年12月13日,日军侵占南京,随后在南京进行了长达六周的大屠杀,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

在这次大屠杀中,我30万无辜同胞惨遭杀戮,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页。

201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也是我国第四个国家公祭日,中国政府再次以隆重的国家公祭仪式悼念南京大屠杀中的无辜死难者和日军侵华期间惨遭日军杀戮的死难同胞,警醒世人,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同一天,《人民日报》针对该事件,以钟声的笔名发表了新闻评论《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题解与作者这篇新闻评论的标题《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的含义是:国家举行公祭,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

本文标题既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目的,而且简明、醒目,能够引起读者的关注。

文章的作者“钟声”并不是某人的姓名,它是《人民日报》“国际评论栏目”使用的笔名,是“中国之声”的谐音简称,有“警世钟声”的寓意,也是《人民日报》国际部继“国纪平”(国际评论的谐音简称)之后创立的又一个评论栏目的谐音署名。

“钟声”以正面阐述中国对一些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的立场与主张为重点,在风格上以反应快速、评论尖锐见长。

“国际评论栏目”自2008年11月推出之后,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正面影响。

三、背景探寻国家公祭日是一个国家为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级纪念活动,由国家权力机关决定并主持。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主要参战国的政府纷纷推出国家哀悼日,以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在惨案中死难的国民,以增强国人对国家曾遭受战争灾难这一历史的记忆和表达对世界和平的祝愿。

5.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2019部编八下语文精品课件)

5.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2019部编八下语文精品课件)
文章开篇简要揭示了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行,明确公祭的 初衷是悼念死难同胞,让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 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2.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二、三自然段,看看这两段分别写了 什么,有什么作用?
第二段主要列举了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以不同的方式纪念死 难者。表明全世界正义之士对“南京大屠杀”历史事实的尊重 和对正义的坚持。
5.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新课导入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 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我30万中国同胞 惨遭杀戮,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黑暗的一页。
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 七次会议决定,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 国家公祭日。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牢记南京大屠 杀给我们带来的伤痛,勿忘国耻!
板书设计
课堂小结
本文分析了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 日的意义,列举国际社会对南京大屠杀的记忆,痛 斥了日本右翼分子否认、篡改历史的行为,表达了 中国人民铭记历史、捍卫和平的强烈愿望。
随堂练习
请同学们针对当前的某一个时事新闻及相关评论 进行分享交流,再说说你对该事件的看法。
学习目标
1.了解历史史实,把握本文观点。 2.掌握新闻评论这一文学体裁的基础知识,理解 其价值。 3.坚定信念和立场,爱好和平与正义。
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2017年12月13日《人民日报》。在第四个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 仪式悼念死难同胞。为此,作者便写下了这篇新闻评论。 “国行公祭”点明了新闻事件,“为佑世界和平”指出 了此次公祭的目的和意义。
整体感知
全班齐声朗读国际法庭查证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 所杀的中国人数,明确日军杀了多少中国人。

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件2024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件2024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钟声
新课导入
你知道国家公祭日吗?
1937年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侵入当时的中国首都南京 实施长达40多天灭绝人性的大屠杀,30万生灵惨遭杀戮,人 类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页。
为祭奠英灵,每年12月13日被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 国家公祭日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
历史背景
参考答案: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所以我们不仅要记住我们引以 为豪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更应该牢记惨绝人衰的灾难,牢记中华 民族的奇耻大辱,因为它更能警醒我们如何走好今后的路。
我们无法替先辈原谅那些侵华罪人,勿忘国耻,将吾之青春捍卫 盛世之中华!!向抗日烈士敬礼!
整体阅读
2.通读全文,这篇新闻评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请找出原 文并进行简要概括。
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 们共同维护和平。
我们要牢记历史,维护和平。
整体阅读
3.作者是怎样证明自己的观点的?阅读全文,以思维导图的形 式梳理其思路。
引述新闻事件:国家公祭日
呈现观点
南京大屠杀(Nanjing Massacre)
是指1931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 年12月13日(学术界认为开始于12月5日)沦陷后,在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长谷 寿夫指挥下,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 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 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
深入探究
正 面
《纽约时报》的报道
事 国际和平城市协会授予南京“国际和平城市”的称号,执行会长弗
实 雷德·阿门特发表言论

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件精品

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件精品
国行公祭 为佑世界和平
导入
1937年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侵入南京实施长达40多天灭 绝人性的大屠杀,30多万生灵惨遭杀戮,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 最黑暗的一页。2014年2月27日,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 难者国家公祭日。决议的通过,使得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纪 念上升为国家层面。国家公祭日的设立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 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3.此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引用宝鼎铭文,一方面点明了课文内容,增强了 现场感;另一方面丰富了课文内容,显示出庄重的气 氛,增强了表现力。
研读文本
4.阅读第2段,分析其内容和作用,思考第2段综述在选材上有什么特 点。
内容:第2段主要列举了全世界正义之士以不同方式纪念死难者的事例。 如,美国《波士顿环球邮报》发表文章,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的动议,美国圣 迭戈市的图书馆举办活动,加利福尼亚州街头祭奠罗伯特•威尔逊,日本由高中 和大学老师组成的研究会建议将“南京大屠杀”等词语列入教科书等。
杀人比赛
学习目标
1.学习新闻评论的有关知识,明确新闻评论的特点。 2.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背景,感受这篇新闻评论的写 作目的。 3.培养学生牢记历史,热爱祖国,维护世界和平的热情。
文体知识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阐述 观点、发表议论、表达立场的评论性文章,它针对 的往往是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迫 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或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话题 等。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 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的 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简而言之,新闻评论是 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 践的一种文体。新闻评论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针对 性,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具有广泛的公众 性和很大的影响力。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件

3.第2段“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于202X年10月通过有关 ‘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动议;美国圣迭戈市的图 书馆举行活动……”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什么是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联 系的纽带。论点解决“需要论证什么”的问题,论据解决“用什么 来论证”的问题,而论证解决“怎样进行论证”的问题。
作用:表达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意义 以及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深化中心,升华主题, 也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
深入探究
试简要分析这篇新闻评论的论证思路。
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1)考察情势 作者是怎样证明中心论点的?/请简要分析本文(某部 分)论证的过程。
深入探究
试简要分析这篇新闻评论的论证思路。 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形容世事变化 很大。
用于贬义语境。
为国牺牲的人。文中指死难的军民。
振聋发聩
各种各样的丑陋样子都表现了出来。
沧海桑田
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
不可望文生义,简单地理解 唤醒糊涂麻痹的人。聩,聋。
为与大海、田地有关的风景。
一以贯之
泛指用一种思想理论贯穿于始终。
3.第2段“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于202X年10月通过有关 ‘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动议;美国圣迭戈市的图 书馆举行活动,为民众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运用 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答题技能 ①把握论证方法的特征及作用; ②辨析相关句子,判断论证方法及证明的观点; ③答题格式:运用了……论证方法,通过……(论据),论 证了……论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课后作业
完成课时练

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共27张)

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共27张)

设立这一公祭日的意义: 为了吊唁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军国主义侵 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犯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揭露日 本侵犯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犯战争给中国和世界人 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犯战争、捍 卫人类尊严和历史正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本文是一篇在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 日当天刊发的新闻评论,环绕“国家公祭日”这一新 闻事件,紧扣“牢记历史,维护和平”的观点,引述 大量新闻事实加以阐述,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在南京大屠杀80周年这一重要历史时点上,起到了引 导社会舆论、彰显中国立场的作用。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1.了解历史史实,把握本文观点。 阔的视野和运用事实的技能。 3.掌握新闻评论这一文学体裁的基础知识,理解其价值。
1937 年 12 月 13 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 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 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黑暗 的一页。而日本右翼分子受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影响,企图抹杀 南京大屠杀这段不光彩的历史。日本在 1982 年、1986 年及 2001 年审定 通过歪曲历史的教科书,这充分说明他们不顾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感情, 歪曲和篡改历史的丑陋嘴脸。作为中国人,我们不能忘记这段历史,不 能忘记南京大屠杀给中国人民带来的伤害!
通过列举加拿大、美国、日本等国媒体和组织的做法,具体阐明了
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不可能被忘却的观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属
于举例论证。
举例论证
合作探究
1.交代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固执态度有什么作用?
内容上,交代日本右翼势力企图屈辱真相和良知的表现,指出南京大屠 杀国家公祭日设立的必要性;
结构上,与上文形成对照,从反面揭示了当前维护世界和平的严峻形势。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5.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第2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5.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第2课时课件

中考这么考
2 . 谈谈本文中体现的孟子的战争观。 ______孟__子__并__不__反__对__战__争__。___他__认__为__君__主__应__该__施__仁__政__,___ __顺__应__民__心__(__或__追__求__“__人__和__”__)_,__尊__重__人__民__的__意__愿__,__不___ __违__背__仁__义__,__这__样__的___战__争__才__会__有__价__值__,__才__能__得__到__百__姓___ __的__支__持__。__(_结__合__正__义__、___仁__政__、__人__和__来__谈__即__可__) ________
全篇问题探究
[重点] 本文是怎样选择新闻事实的?文中的新闻事实有怎样的 表达效果?
本文在选择新闻事实方面的最主要特点是不厌其多,覆 盖面广。正面的新闻事实多,体现出牢记历史、坚持正义是 人心所向;反面的事实也不少,揭露了日本右翼的怙恶不悛, 更能体现出写作本文的必要性。
课文全篇探究
文中所写事实涉及多个层面,多个类型,众多新闻事实赋予文章 开阔的国际视野和不容置疑的气势,也使文章产生了一种独特的 客观性——用“第三方”(国际社会)的共识来抨击日本右翼的 丑行,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屠杀死难者,坚守世界和平立场的新闻事件,列举日本 右翼分子扭曲历史的丑恶行径,引述权威人士的正义言 论等,使文章的立场、观点有了充分的事实支撑,体现 出无可辩驳的气势。
特色总结
3.情感真挚,爱憎分明。 文中指出“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不足100 位的今天,
日本右翼还在不断寻找各种借口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 百般抵赖”,“不足”表明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寥寥无几, “还在不断”“百般”表明日本右翼分子的无耻可笑、 不知悔改,表达了作者对日本右翼分子的痛斥,对南京 大屠杀死难同胞的悼念,语气强烈,感情真挚。

5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5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课堂小结
概括主题
这则新闻评论针对2017年12月13日第四次南京大 屠杀国家公祭日公祭一事展开,阐明了国家公祭的必 要性和意义,同时也表达了捍卫世界和平,中国有能 力、有力量的坚定信念。
课堂小结
紧扣题目,提出观点
国行公祭, 为佑世界
和平
正反对比论证,警示 世人。
维护和平: 中国有能力
回顾历史,重申观点。
用两个事实具体印证日本右翼势力妄图辱 没真相和良知的行为,正义的力量对之反击, 进而阐明“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 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的论断,使文章论 证更有说服力。
最后两段写到南京的命运变迁,具体发生了怎样的变 迁?这种变迁的意义是什么?
变迁:南京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
变迁的意义: (1)有利于国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从中汲 取力量,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2)方便全世界的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热 爱、追求和平的悠久历史; (3)证明和平的珍贵,彰显中国保卫人民和平 生活、捍卫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
精读细研
题解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1.点明了这则新闻评论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目的。
2.标题简明、醒目,能够引起读者的关注。
精读细研
第一段“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 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惨案,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一句采用了 什么记叙顺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插叙。这句话交代了“南京大屠杀”的时间 和死亡人数,补充说明文章的背景,使情节 更加完整。
惨绝人寰: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 点。人寰,人间。
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聩,聋。 丑态百出:各种丑恶的样子都表现出来了。 沧海桑田:比喻人世间事物变化很大。 一以贯之: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

5-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5-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第三段主要列举了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 一系列做法。揭露日本右翼分子扭曲历史,颠倒 黑白的丑态,与上文正义之士的做法形成鲜明对 比,突出对日本右翼分子的批判。
4、结合第四段内容,说说人们对于日本顽固 的右翼分子持怎样的态度,对日本有怎样的要求。
答:①态度:日本右翼分子引起爱好和平 的人们的高度警惕,人们不仅对日本右翼分子 持强烈的批判态度;②要求日本“正视历史”, 用实际行动维护和平与正义。
答:文章开篇简要揭示了日军南京大屠杀的
罪行,明确公祭的初衷是目的:①悼念死难同
胞,②让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
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
平。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二、三自然段,看看这两段分别 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第二段主要列举了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以不同的 方式纪念死难者。表明全世界正义之士对“南京 大屠杀”历史的尊重和对正义的坚持。
揭示史实 正义之士
表明公祭目的 日本右翼 (对比)
南京命运变迁的意义 (表态)
铭记历史 维护和平与正义
5、南京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变迁?这种变 迁的意义是什么?
答:①变迁:南京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 城”。
②意义:有利于国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从 中汲取力量,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方便全世界 的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热爱、追求和平的悠久 历史; 证明和平的珍贵,彰显中国保卫人民和平 生活、捍卫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
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中国同 胞惨遭杀戮”这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这样写有何好处?
答:①插叙。②好处:交代了“南京大屠杀” 的时间和死亡人数;补充说明文章的背景;使情节 更加完整。
3、日军罪行可谓罄竹难书,面对南京大屠 杀这段历史,我国举行公祭,其目的是什么呢? 请结合第一段的内容进行阐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件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件

日军举行入城仪式
杀人比赛
日本人砍下中国人的头颅后得意洋洋的照相
在尸体废墟中无助的婴儿
放狼狗活生生咬死无辜市民
以活人做靶子
在刽子手狰狞的一笑下,将要被杀的市民做最后的祈祷
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在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40多天)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就是对当前产生的新闻及其新闻中的事实或者新闻中表现出的乃至隐藏的问题,作者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者归纳、整理出新的结论、观点。简单地说,就是评说一件事情、一个问题,或者几件事情、几个问题。
重点字注音
公祭(jì) 宝鼎(dǐnɡ) 国殇(shānɡ)杀戮(lù) 吊唁(dào) 惨绝人寰(huán)篡改(cuàn) 抵赖(lài) 企图(wànɡ)警惕(tì) 呓语(yì) 振聋发聩(kuì)遁形(dùn) 矢志(shǐ) 捍卫(hàn)誓言(shì) 彰显(zhānɡ) 磅礴(pánɡbó)
3. 写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美化侵犯战争的无耻行径,与第2段形成鲜明对照,批评了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固执态度。4.试分析本文最后一句话的作用。 本句起到了一语道破、升华主旨的作用,强调了中国捍卫世界和平的决心。
本文观点鲜明、议论精当、论证严谨,表明中国对日本右翼分子强烈的批评态度同时也表明中国维护人民和平生活及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言辞透彻、稳重而蕴含磅礴的气势与力量,十分具有针对性和引导性。
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 点击文字观看
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牢记南京大屠杀给我们带来的伤痛,勿忘国耻!

5.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5.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南京大屠杀发生80周年,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以不同的方式纪念 死难者。列举众多事例,证明全世界的正义之士都尊重历史、缅 怀历史。与第3段日本右翼分子的无耻行径形成鲜明对比.
3.日本右翼分子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 行百般抵赖,扭曲历史的顽固表现 有哪些?有什么作用? 顽固表现:①在连锁酒店大肆摆放美化侵略战争的书籍。②大规模篡改 历史教材,阻止有良知的日本国民追寻事实真相。③在美国旧金山市议 会2017年9月一致通过设立“慰安妇日”的议案后,日本右翼的大阪市市 长却表示,要解除大阪市与旧金山市的姐妹城市关 作用:列举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美化侵略战争的无耻行径,与第2段 形成鲜明对比,言辞犀利地批判了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顽固态度。
九、板书设计
概述国家公祭的基本情况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引述事实 提出论点
国行公祭, 为佑世界 和平
全世界正义之士对死难者的纪念 举例论证
日本右翼势力否认历史 历史不会改变,事实不会消失
对比论证
维护和平: 中国有能力
南京的命运转变 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信念
对比论证 得出结论
对比论述设立公祭日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第5、6段)
写南京成为国际和平城市,中国矢志捍卫世界和平。
再次强调设立公祭日的意义
五、深入研读
1.说说文章引用国家公祭鼎铭文的作用。 引用国家公祭鼎铭文,既交代了南京大屠杀的史实,又点明了
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语言庄重严肃,富有感染力 2.写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以不同的方钟声”
“钟声”是“中国之声”的简称,暗中蕴含有 “警世钟声”的寓意。它是《人民日报》国际评论。 以“钟声”为笔名的国际评论自2008年推出后产生 了较大影响,以正面阐述中国对一些国际问题和涉 华问题的立场与主张为重点,在风格上以快速反应、 尖锐鲜明见长。参与“钟声”文章写作的是人民日 报国际部的编辑和记者,每篇文章都经过多人讨论 修改,因此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文体知识
新闻评论就是对当前发生的新闻及其新闻中的事实或 者新闻中表现出的乃至隐藏的问题,作者发表自己的见解, 或者归纳、整理出新的结论、观点。新闻评论是一种写作 形式,一种传播力量,一种社会存在,以传播意见性信息 为主要目的和方式。
特点 新闻评论一般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和思想性的
特点,也就是:
读完了这篇评论,结合中国现今在全世界的地位,谈谈 你的阅读感受。
如今的中国,已不再是任人欺凌与宰割的旧中国了。经 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人民重新站起来了,中国科技已高速 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我们的祖国已经腾飞,中国已经 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我们青少年应珍惜当下幸福美好的生 活,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了解史事
关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行,你知道多少? 请互相讨论交流。
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占南京城,在华中方面军司 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挥 下,对手无寸铁的南京民众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 模屠杀。
12月13日上午, 日军谷寿夫第6师 由光华门、雨花门 入城,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在南京及附近地 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在南京大屠杀中, 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遇难人数超过30万。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 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国家层面举行公祭活 动和相关纪念活动,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 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
2.试比较新闻评论与消息、新闻特写、通讯的区别:
时效 性
主要 内容
消息

八年级-统编版-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5课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八年级-统编版-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5课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评论的文体知识,理解文章的中心观点。

2.把握文章的论证思路,学习运用大量事实论证观点的方法。

3.懂得铭记历史、维护和平的深远意义,坚定维护世界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1.了解新闻评论的文体知识,理解文章的中心观点。

2.把握文章的论证思路,学习运用大量事实论证观点的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把握文章论证思路。

2.思考作者是如何用新闻事实来支撑观点的,体会新闻评论的写法特点。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唐]陈陶《陇西行》战鼓声未齐,乌鸢已相贺。

——[唐]于濆《塞下曲》白骨半随河水去,黄云犹傍郡城低。

——[唐]李嘉祐《宋州东登望题武陵驿》教师讲解或者学生讨论这三句诗的大意,点明这是描写厌恶战争的诗句。

通过描写战争的残酷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新知探究一、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

【活动内容】学生根据自己之前积累的知识或课前查阅的资料,和同桌交流“钟声”这个集体。

教师出示课件中“作者简介”的内容作为补充。

2.写作背景。

【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课件中“写作背景”的内容,引导学生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3.新闻评论。

【活动内容】出示课件中“新闻评论”的内容,引导学生掌握新闻评论的概念和特点。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和新闻评论的相关知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本课内容。

二、正音释义【活动内容】检查预习。

教师先出示课件中的易错生字词和需要掌握的词语意思,再让学生指出其他理解困难的字词,加以点拨。

宝鼎()国殇()惨绝人寰()篡改()抵赖()呓语()振聋发聩()遁形()矢志()国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初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杀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篡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矢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铭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遁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惨绝人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振聋发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意图】通过认识生字和解释词语的意思,读通课文,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这篇新闻评论,相信同学们对历史有了更深的思 考,对和平与正义有了更多的热爱。老师也希望同学们能 够多关注新闻时事,养成思考的习惯,拥有正确的思想立 场。请同学们课下收集当前某一个时事新闻及相关评论进 行分享交流,再说说你对该事件的看法。
揭示史实 正义之士
表明公祭目的 日本右翼 (对比)
南京命运变迁的意义 (表态)
走进课文
第一部分(第1段)
点明主要事件,交代事件背景。
第二部分(第2~4段)
写全世界的正义之士和日本右翼分子对南京大屠杀的不 同态度,批判了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顽固态度。
第三部分(第5、6段)
写南京成为国际和平城市,中国矢志捍卫世界和平。
1.日军罪行可谓罄竹难书,面对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 我国举行公祭,其目的是什么呢?请结合第一段的内容 进行阐述。
重点字注音
公祭(jì) 宝鼎(dǐnɡ) 国殇(shānɡ) 杀戮(lù) 悼念(dào) 惨遭绝人寰(huán) 篡改(cuàn) 抵赖(lài) 妄图(wànɡ) 警惕(tì) 呓语(yì) 振聋发聩(kuì) 遁形(dùn) 矢志(shǐ) 捍卫(hàn) 誓言(shì) 彰显(zhānɡ) 磅礴(pánɡbó)
在战争中直接 以平民和居民街道 为目标实施空袭, 突破了战争伦理的 底线。
对南京居民随时 随地任意杀戮之外, 还对中国人,特别是 解除了武装的军警人 员进行若干次大规模 的“集体屠杀”。大 规模屠杀方法有机枪 射杀、集体活埋等, 手段极其残忍。
杀人比赛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 点击文字观看
1.说说文章引用国家公祭鼎铭文的作用。 引用国家公祭鼎铭文,既交代了南京大屠杀的史实,又
点明了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语言庄重严肃,富有感染 力。
2.写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以不同的方式纪念死难者,有什么 作用?
南京大屠杀发生80周年,全世界的正义之士都 尊重历史、缅怀历史。
重点词语解释
【惨绝人寰】 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点。人寰, 人间。 【颠倒黑白】 把黑的说成白的,把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歪曲事实, 混淆是非。 【振聋发聩】 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聩,聋。 【沧海桑田】 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形容世事变化很大。 【一以贯之】 原指孔子的忠恕之道贯穿在他的全部学说之中(语 出《论语·里仁》),后来泛指用一种思想理论贯穿于始终。
主旨归纳
本文报道了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 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 同胞的事件,主要讲述了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以 不同的方式纪念死难者和日本右翼分子对历史 的否认,态度鲜明地批判了日本右翼分子的态 度,表明了中国人民将铭记历史,捍卫世界和 平。
本文的体裁也属于新闻,与本单元已学的几篇新闻 相比,本文具有什么鲜明的特点?
文章开篇简要揭示了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行,明确公祭 的初衷是悼念死难同胞,让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 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2.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二、三自然段,看看这两段 分别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第二段主要列举了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以不同的方 式纪念死难者。表明全世界正义之士对“南京大屠杀” 历史的尊重和对正义的坚持。
写作特色
1.运用对比。 文章第2段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以不同的方
式纪念死难者和第3段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 美化战争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日本右翼分 子顽固态度的强烈批判。
2.列举大量事实。
本文列举了大量事实,如全世界的正义之 士纪念死难者的事例、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 的事例。这些事例的罗列凸显了本文内容的真 实性,强化了文章主旨,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5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新课导入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评论的相关知识,把握本文的主要内 容。
2.学习新闻评论的写法,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本文 的语言特色。(重点)
3.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为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重点)
同学们,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 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我30万中国同胞 惨遭杀戮,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页。这段刻骨铭 心的历史,不仅属于南京,属于中国,更属于全世界!
第三段主要列举了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一系 列做法。揭露日本右翼分子扭曲历史,颠倒黑白的丑 态,与上文正义之士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对日 本右翼分子的批判。
3.结合第四段内容,说说人们对于日本顽固的 右翼分子持怎样的态度,对日本有怎样的要求。
日本右翼分子引起爱好和平的人们的高度警惕, 人们不仅对日本右翼分子持强烈的批判态度,还要求 日本“正视历史”,用实际行动维护和平与正义。
铭记历史 维护和平与正义
知识链接: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 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 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 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
“钟声”是“中国之声”的简称,暗中蕴含有“警世钟 声”的寓意。它是人民日报国际评论,以“钟声”为笔名的 国际评论自2008年11月推出后产生了较大影响。以正面阐述 中国对一些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的立场与主张为重点,在风 格上以快速反应、尖锐鲜明见长。
新闻报道传播事实信息,新闻评论发表意见信息;新闻 报道以叙述为主,新闻评论以议论为主;新闻报道的主要作 用是告知信息、传播信息,新闻评论则旨在针砭时弊、引导 舆论。新闻评论具有引导、监督、表态、深化的作用。
本文观点鲜明、议论精当、论证严谨,表明中国对日 本右翼分子强烈的批判态度同时也表明中国维护人民和平 生活及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言辞透彻、稳重而蕴含磅礴 的气势与力量,十分具有针对性和引导性。
3. 写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美化侵略战争的事实,有什 么作用?
列举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美化侵略战争的无耻行径 ,与第2段形成鲜明对比,言辞犀利地批判了日本右翼分子 否认历史的顽固态度。
4.试分析本文最后一句话的作用。 本句起到了画龙点睛、升华主旨的作用,强调了中国捍
卫世界和平的誓言、信念和力量,语言铿锵有力、掷地有 声,尽显大国风范。
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 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作为一个 中国人,我们要牢记南京大屠杀给我们带来的伤痛,勿忘 国耻!
2017年12月13日,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 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本文 是作者就此事件写的新闻评论。
关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行,你知道多少? 请互相讨论交流。
4.南京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变迁?这种变迁的意义是什么?
变迁:南京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 变迁的意义: (1)有利于国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从中汲取力量, 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2)方便全世界的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热爱、追 求和平的悠久历史; (3)证明和平的珍贵,彰显中国保卫人民和平生活、 捍卫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