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指导之议论文过渡
高考作文“议论文主体段”写作指导教案
⾼考作⽂“议论⽂主体段”写作指导教案⾼考作⽂“议论⽂主体段”写作指导教案【训练⽬的】1.明确议论类⽂章主体语段写作的意义。
2.掌握标准议论语段的特点。
【写作导⾔】得语⽂者得⾼考,得作⽂者得语⽂,所以,为了我们的梦想,我们⼀定要热爱语⽂,加强作⽂训练,争取作⽂得⾼分。
鉴于多数同学学习的是议论⽂,那我们就从议论⽂练起。
现在,⼤多数同学的议论⽂基本符合议论⽂的⽂体特征,主要表现在议论⽂字基本能够占据篇幅的三分之⼆,基本会⽤例⼦证明观点,但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之⼀就是很多同学写不好⽐较标准的议论段,以致于⼀篇议论⽂段不成段,结构不匀称,论证单调乏味。
这样的现状必须改变。
主体段训练属于写作中的分解训练,是作⽂复习训练的重要⼀环。
奥运会上,看到平衡⽊上柔曼绝伦的表演,奇怪运动员是怎样做到拿捏得分毫不差的。
其实,秘密就在于教练对每⼀个动作的分解训练。
佛家说:“⼀花⼀世界,⼀叶⼀菩提。
”⼀个⽐较标准的议论段,是议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作者整体议论⽔平的主体部分。
优秀议论⽂最⼤的特⾊在于以丰富的论据、充沛的情感和严密的逻辑形成强⼤的论证⼒量,⽽形成这种论证⼒量的部件就是议论⽂的主体段。
⼀篇议论⽂如果能有⼏个联系密切并具有较强论证⼒度的主体段,那就会增加论证的深度、⼴度和厚度,颇具层次感,使议论⽂富有说服⼒。
议论⽂出彩与否与标题、开头和结尾有关,更与主体段密切相关。
作者的议论能⼒也主要体现在主体段。
因此,写好议论⽂的主体段⾄关重要。
先看⼀篇满分作⽂吧。
特别注意⽂后魅⼒评点与分析。
稳中求胜梁⼭智有吴⽤,道有公孙,武更是好汉如云。
英雄如⾬,却以宋江为⾸。
蜀国谋赖孔明,勇让关张,却以刘备为王,东⽊西⾦,南⽔北⽕,却以戍⼟居中。
何也?宋公明为⼈沉稳,刘备做事敦厚,戍⼟谦稳厚实,终脱颖⽽出,施展风采,各得其所,故⽈:为⼈沉稳,稳中求胜,吉。
沉稳从志⽽来。
⼀个⼈若没有远⼤的志向,只沉迷于现实的花花世界之中,⾃然⽆法拥有沉稳的性格。
2024届高考作文复习之议论文提分段写作指导+课件22张
• 2.以“不要一味地依附他人”为观点写一段反观现实段。
反观我们的社会,(标志词)这样依附在他人和社会身上的蛆 屡见不鲜。我们的独生子女不少都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我们 的啃老族也正恬不知耻地依靠老人生存,这是一个严重的现象。 (指出现象)一味地依附别人,不仅成为别人的累赘,也会逐渐 丧失自我,最终无法在社会立足。(指出危害)我们应该有所警 惕,并且大声呼吁起来:“不依附地生活吧”!(引起反思倡仪)
• 反观当下,(标志词)愚昧而又自信,逃避而又反对合作的现象比 比皆是。健力宝集团拒绝业内合作而导致破产;“喜得龙”品牌拒绝技 术交流而导致倒闭;c罗缺少与队友的合作而失掉比赛……(指出现象) 他们都曾是各自领域的招牌,但是,独木难支,不合作便难以再前进, 不合作便以失败告终。(指出危害)反之,“众人拾柴火焰高”,合作 才能共赢,只有合作,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女排合作的绝地反击; 各部门合作为“扶贫”工作努力;“一带一路”的各国合作互利……它 们都在透露着一个目标:共赢。(提出对策)
段议 写论 作文 指提 导分
议论文提分段写作指导
高考作文要求“深刻”,侧重强调“四性”:哲理性、独 创性、逻辑性、启发性。它要求文章富于哲理性,观点有 独创性,思维有严密的逻辑性、思辨性,作品给人极强的 启发性。“言有尽而意无穷”,读后让人深思,给人启迪, 产生共鸣,回味无穷。
一、思辨段落的写作
3.以“辩证看待内敛”为观点写一段思辨段。
• 诚然,(标志词)内敛会给人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沉稳不浮 躁的谦谦君子印象。(承认有合理性)然而(标志词)过于内敛就成了 冷漠,成了懦弱。(指出其局限性)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志士感慨着 壮志难酬,英雄无用武之地呢?他们渴望着识千里马的伯乐,然而又有 多少人能像吕尚碧溪垂钓,得遇重人的文王那般幸运呢?在期望与失望 中等待,结果只能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举例分析论 证)
议论文的过渡句
议论文的过渡句我们要认真审清自己实际情况,不要因存在的缺陷而气馁,只要懂得发现自己的长处,我们也会烙出美妙的饼来。
B、张扬与内敛布莱尔曾说过:“一个人年轻时若是保守党,就太没有心肝,但一个人年老时若是自由党,就太欠成熟。
”或许,,。
苏轼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李清照低吟:“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或许,张扬属于男子,内敛属于女子。
张扬,让阳光灿烂普照大地,让万物复苏;内敛,让月光撒下的清辉伴着失眠的人入睡;张扬,让滚滚长江水无休无止;内敛,让漫漫撒哈拉沙漠中的驼铃悦耳动听。
过于张扬,烈日会使草木枯萎;过于内敛,黑暗会让赶路的行人恐慌;过于张扬,江水会决堤;过于内敛,驼铃无法给迷路的人指明方向。
原来,。
年轻人和老人都需要张扬也需要内敛;男子和女子既要懂得张扬也要懂得内敛。
张扬自己的青春,人生才会灿烂多彩。
张狂是幼稚的表现,它可能会让你跌入万丈深渊。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面对着刘邦别有用意的提问,韩信低头看着棋局,漫不经心地回答。
在关键时刻,他不懂得内敛,依然口出狂言。
殊不知他这句话更加坚定了刘邦要灭掉他的决心。
张狂使他将自己推向死亡。
我们要懂得在张扬中学会内敛。
生活才会更安全。
然而过于内敛就成了冷漠,成了懦弱。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志士感慨着壮志难酬,英雄无用武之地呢。
他们渴望着识千里马的伯乐,然而又有多少人能像吕尚碧溪垂钓,得遇重人的文王那般幸运呢?在期望与失望中等待,结果只能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
我们要学会在内敛中张扬自己。
我们要新颖,要多变,张扬自己的个性,让生活之水沸腾;我们要规范,要稳定,要内敛自己的浮躁,在坎坷面前心如止水。
是寒冷时妈妈送来的一衣温暖,是酷热是爸爸送来的一阵凉意,是口渴时的一壶清凉,是下雨时的一伞叮咛。
是欢快时的大声歌唱,是悲伤时的放肆呼喊,是欢聚时的载歌载舞,是离别时追着火车跑的背影。
人生中,用内敛和张扬来表达我们的爱,一滴水也足以让大海翻滚,一枯草也会让青山黯然。
高考满分递进式议论文_作文800字_议论文范文_
高考满分递进式议论文议论文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做到的,它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变教学策略,从而使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逐渐提高。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满分递进式议论文,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高考满分递进式议论文篇1放弃是什么?我在思索着,思索着它的内涵,思索着它的价值。
放弃是什么?我在寻找着,寻找着它的脚步,寻找着它的踪迹。
放弃并非轻而易举。
对既行之事止而不为,一般于己不忍,于人怕讥无志气。
只有勇者,才会信奉“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悔矣,其孰能讥乎?”懦弱者,优柔寡断,机会错失,狂澜不挽,拼得伤痕累累,落的旧梦无成,新梦难圆。
众所周知,史铁生对待放弃是一个典范。
在最狂妄的年龄上忽然失去了双腿,在他明白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后,他不得不放弃一些权利,象行走的权利,他不能汗流夹背的活动在田间地头也不能自由自在走在大街小巷.这时他经常出入那个与他生命息息相关的地坛,这座神圣的地坛给了他什么的勇气.在这里他思索了很多他了解到"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必然会降临的节目.他战胜了命运,放弃了那些不属于他的世界,选择了文学创作,用文字书写他那伟大的心声.放弃是勇者的底气,是陷入泥潭的不惊,是走出泥潭的果敢,是念念不忘中毅然抛弃了牵肠挂肚,是用心权衡后,慨然拂区了魂牵梦萦。
放弃首先是一种解脱。
在你做一切事却力所不及时,何尝不尝试放弃呢?勉为其难,本已痛苦;既知不可为而强为,徒增烦恼。
欣然放弃,你会立即身心解脱,继而一想,世上无处不风景,认识无初不青山。
能够放弃,需要的是一种雍智,一种品质的历练。
放弃绝不是走投无路的逃避,是一种身不由己的无奈,它是哟主动的选择。
放弃是一种苦心孤诣。
而不是心血来潮;放弃是一种大智若愚,而不是心猿意马;放弃是有兆时度年个删繁就简;而不是裹足不前。
其实放弃是快乐的开端,且意味深长的开始。
象溪。
放弃了奔流却收获了一种恬静与优美,象海;放弃了波涛却收获了一种安详与博大。
2023年高考作文备考之议论文写作技巧:3种分论点结构,速成议论文提纲
议论文是高考考场最常见文体之一,构思好分论点,快速行文,结构清晰,避免思路太绕而影响得分。
以下分享的分论点:含递进式、正反对比式、并列式。
仅参考示例,并非死记硬背。
希望大家能灵活使用,模仿借鉴,写出更精彩的分论点。
01递进式分论点递进式的分论点,是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安排结构,也就是围绕中心论点回答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递进式的分论点可以使文章显得思路缜密,内容充实,形成一种力量逐渐强化的层次感。
1.主题词:骨气骨气,是富国不能淫的品质。
骨气,是贫贱不能移的人格。
骨气,是威武不能屈的气节。
2.主题词:学不可以已学习可以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学习可以弥补不足,增长见识。
学习可以培养耐心,专心专注。
3.主题词:自立自强自立自强,方能锻造优秀人才。
自立自强,方能成就伟大企业。
自立自强,方能富强中华民族。
4.主题词:要做大写的人做大写的人,要有敢于正视的勇气。
做大写的人,要有接纳开放的心态。
做大写的人,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5.主题词:品读人生品读人生,先要学会品读他人。
品读人生,要学会品读失败和痛苦。
品读人生,还要学会品读成功与喜悦。
6.主题词:规矩没有规矩,个人不能成才。
没有规矩,集体不能稳定。
没有规矩,国家不能发展。
7.主题词:赏识赏识超出你的人,因为他提高你的目标。
赏识反对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你的智慧。
赏识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硬你的双腿。
02对比式分论点几乎所有的议论文都可以从正面写,也可以从反面写。
对比式结构的议论文,可以使文章的论证更充分,更全面。
1.主题词:敢于担当正面:勇于担当,于己于国,善莫大焉。
反面:不敢担当,既误人又害己。
总结:勇于担当,才有可能走向成功。
2.主题词:面对挫折反面:遭遇挫折,放大痛苦,结果将不堪设想。
正面:遭遇挫折,笑对痛苦,才是明智的选择。
总结:遭遇挫折,笑对痛苦3.主题词:忧患、危机中心论点:我们要忧患长思奋发,成功不忘危机。
正:古往今来,有多少仁人志士没有在忧患中倒下,而是在忧患中崛起。
申论作文过渡词
申论作文过渡词
过渡词在写作中起到连接句子和段落的作用,使文章的结构更加流畅,逻辑清晰。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过渡词,可以在写作中灵活运用,但不要使用与标题相同的文字。
1. 首先 / 第一(二、三)点 / 第一(二、三)个原因:用于列
举事物或论证观点时,引出第一个(二、三)点或原因。
2. 其次 / 第二(三、四)点 / 第二(三、四)个原因:引出第
二个(三、四)点或原因。
3. 此外 / 另外 / 更重要的是:用于引出一个额外的观点或理由,加强论证力度。
4. 而且 / 而且更重要的是 / 更重要的是:用于接续同一观点下
的不同理由,增强逻辑性和说服力。
5. 同时 / 同时也 / 更重要的是:用于引出一个或多个并列的观
点或理由。
6. 然而 / 但是 / 可是:用于引出一个相反的观点、问题或意见。
7. 反之 / 正相反 / 相反地:用于引出另一个与前面观点相反的
观点或论据。
8. 总而言之 / 归纳起来 / 概括来说:用于总结之前所说的观点
或论证。
9. 因此 / 所以 / 因而:用于表达因果关系,引出结论或推理。
10. 称之为 / 叫做 / 是指:用于解释或定义一个概念或术语。
通过恰当地运用这些过渡词,可以使文章从句子到段落之间的连接更加流畅,思路更加清晰,更加有说服力。
同时,注意避免使用与标题相同的文字,可以避免重复,使文章更加丰富多样。
高考作文:议论文素材的有效运用“四法”——联想、概括、逻辑、过渡
高考作文:议论文素材的有效运用“四法”——联想、概括、逻辑、过渡【编者按】写议论文时,对于素材,倘若仅靠死记硬背而不懂得运用,最后只能是事倍功半。
古今中外的素材浩如烟海,我们要注重对素材的整理与转换,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以无招胜有招。
我们考试时,常常有这样一个感受:考前自己看过的几则素材、几篇范文,考试时我们大多会用到;考试结束后,我们就会为自己“猜中”作文题而兴奋不已。
其实,这就是联想的结果。
不同的考生在考前阅读不同的素材,考试时却能将其运用到同一个题目的写作中;而有的考生可以将同一则素材运用到不同题目的写作中。
可见,对素材进行有效联想、多角度分析,是运用素材行之有效的方法。
当然,要想写好议论文,还需要我们平时多阅读,多概括,讲逻辑,重过渡,以提升文章的思想内涵。
01善于联想杨绛说:“创作的一个重要成分是想象,经验好比黑暗里点上的火,想象是这个火所发的光;没有火就没有光,但光照所及,远远超过火点儿的大小。
”想象或联想对于作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联想时,选取的事例要经典,尽量不要写我的邻居、我的同学、我的朋友等常见的生活事例,也不需要进行细节描写。
分析素材时,更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要围绕中心论点展开,不要自说自话。
对熟悉的素材,不仅可以从正面论证,还可以进行反面论证,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说“但是”,多方面、多层次地对素材分析论证。
比如《乡土中国》中有一句话:“一个老农看见蚂蚁在搬家了,会忙着去田里开沟,他熟悉蚂蚁搬家的意义。
”这句话好像无关紧要,但如果我们善于联想,就能写出一个有关大自然的启示的议论文片段——老农看见蚂蚁搬家了,会忙着去田里开沟,因为他熟悉蚂蚁搬家的意义,这也是大自然给人的启示。
“一叶落知天下秋”,大雁南飞,预示秋天已过,冬天即将来临;蜻蜓低飞,预示着雨即将来临。
我们要“像山那样思考”,才能明晓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
不同的联想可以写出不同的内容,我们还可以写成以下片段——“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024届高考写作指导:议论文主体段写作指导+课件
贫困也是一笔财富。(观点句) 自古“寒门出贵子,白屋出公卿”, 贫困让人学会努力、学会思考、学会成长。(阐释句) 司马光幼时 出身贫寒,高尔基曾经流浪街头,居里夫人十岁外出打工;北宋 政治家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 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穷困潦倒, 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材料句) 他们因为贫穷,才 更知道珍惜,知道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摆脱。因为贫穷,才会 在黑暗中长途跋涉,在逆境中执着前行。(分析句) 可见,贫困也 是一笔财富。(结论句)
论点:舍弃也是智慧
• 示例二:舍弃也是智慧。(观点句)面对人生,面对生活,学会 生活是一种智慧,虽失去了想得到的,但得到了该得到的。(阐 释句)鲁迅弃医从文,才有了《孔乙己》;梵高拒绝做传教士, 才有了今天的《向日葵》;比尔·盖茨放弃了哈佛大学深造的机 会,投身商海,才有了今天的微软公司。(排引组合材料句)正 因为舍弃,他们才得以创造更灿烂的明天,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辉 煌,让世人铭记。(因果分析句)舍弃,会让你变得更有智慧、 力量。(结论句)
逆境出人才 。逆境因其充满艰难与困苦而更能考验和磨炼人的 精神和意志 。西汉司马迁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被汉武帝处 以“宫刑”,身体受到摧残,精神受到折磨,曾经痛不欲生。但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忍辱负重,经过前后十六年含辛茹苦, 用生命写成巨著《史记》。司马迁能够完成《史记》这一鸿篇巨 著,是因为他敢于直面挫折,在逆境面前迎难而上,他没有在逆 境面前绝望退缩,而是以无比坚定的意志,成就人生壮丽的诗篇。 逆境是磨刀石,在逆境面前迎难而上,定能成就完美的人生!
➢ 一个标 准的议 论主体 段结构
观点句 阐释句 材料句 分析句 结论句
➢ 必要环节: 观点句 材料句 分析句
高考语文-议论文写作中的过渡和结尾技巧-最全
高考语文-议论文写作中的过渡和结尾技巧-最全过渡技巧承上启下法承上启下法是指在议论文写作中过渡的句或段先紧承上文,用极简的文字对上文进行小结,然后顺势转换话题,迅速启开下文。
例如,2013 年山东卷高考满分作文《感谢挑错》中写道:感谢挑错可使人在攀登之路上越走越远,而拒绝承认错误,则会使人陷入泥沼。
这段文字的前句结上,后句启下,语句精炼,很好地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将上下文连缀成一体,衔接自然。
承上启下过渡技巧的应用,关键是承上句要简洁精炼,不能重复上面内容;启下句要迅捷明快,不能拖泥带水。
意反转折法在议论写作中,常常会出现前后观点相反或有差别的情况,这就需要通过转折句来进行过渡衔接,以使行文曲折深进。
例如,2013 年山东卷高考满分卷《敢把权威拉下马》中有这么一段:然而,质疑权威并非鲁莽的一律否定权威,面对个人认知与权威的不同,我们应谨慎思考,仔细推敲。
此后,再评论权威对错。
作者前文重点写“我们要质疑权威”,这里来了个“急转弯”——“质疑权威并非否定权威”,使论证不失偏颇,更加辩证。
有时还会出现行文一转再转,文意一翻再翻的情况,那就需要使用多个转折句来过渡衔接了。
无疑故问法一般情况下,有疑方需发问,但有时在议论文写作中,为了衔接下文,明明无疑,却故意发问,达到引人注意、掀起波澜、转换话题的目的。
这样的过渡可以是疑问句、设问句、反问句,也可以兼有。
例如,2015 年山东卷高考满分作文《是谁夺走了我们清亮的眸?》中这样写道:是谁扼杀了我们的好奇心?是现实的裹挟,是家长的错误引导,还是应试教育的压迫?在这个过渡段落中,作者先设问,然后用一个选择问句作答,并不说出答案,而是引人思考,从而引起下文,不仅兼具设问和选择问句的表达效果,还对上文作了一个相当有力和极为出色的收束。
假设推进法假设推进的过渡技巧在议论写作中的应用,是指在上下文衔接处先紧承上文作一假设,随后根据假设推断出将要产生的结果,从而把议论推进一步,引向深入。
高考议论文的过渡与衔接方法指导
同学们写议论文,在论证的过程中最易犯的毛病就是段落与段落之间缺少过渡和衔接的词词及语句或段落,以至语意不连贯,甚至上下段完全脱节。
实际上,一篇好的议论文,除了其论点正确独到,论据充分典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通过过渡和衔接,使语意连贯,从而达到文章如行云流水般,晓畅自然。
一、过渡过渡分为过过渡句和过渡段,常常用在意思转折比较大的段与段之间,如两个不同的事件、两种不同的内容、两个不同的场面等。
1、利用过渡句进行衔接范文:没有付出哪有累累硕果生活就像一个魔方,很多事情都发生在人们的意料之外,很多人认为出人意料的事情都是偶然发生的,其实不然。
只要我们仔细分析其前因后果,就会发现它的必然性,发现其实一切都在情理之中,须知没有付出哪会有累累硕果?在今年揭晓的中央电视台第二届“感动中国”的大人物中,有几位似乎从来没有进入过公众的视野,名不见经传的人物却在过去的一年中,和闪光的人物一起感动中国。
从繁华的城市走进大山深处,用他那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的徐本禹;危险中保全试飞样机,惊天一落,创造了奇迹的梁万俊;传递温暖汇聚爱心,揭开艾滋病盖子的桂希恩;毒贩子吓不怕、买不动、难不倒的边境缉毒虎胆英雄明正彬……当这些原本平凡的人物名字出现在“感动中国”的揭晓榜上时,很多人都感到意外,但试问,如果没有无私的奉献精神,没有坚守困境的顽强精神,没有非凡的业绩和举动,他们何以感动中国?由此可见,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情究其原因其实都在情理之中,只有付出了才会有收获!不仅在国内,在国外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关于看似意料之外实则尽在情理之中的例子,(过渡句)马克思在穷困潦倒的时候仍能著成《资本论》;居里夫人能成为全世界唯一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牛顿发现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玻尔组建了世界上一流的量子物理学派;贝尔发明了电话……这些出人意料的累累硕果与勇于质疑、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是分不开的,与他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是分不开的。
高考作文议论文“七段式”写作指导
高考作文议论文“七段式”写作指导第一段:引题语言简洁,有文采(70字以内)开头:1、引名句,起点高远。
引用名言警句、古诗词、歌词等作为文章的开头,可以营造一种文化氛围,唤起读者的阅读情趣,同时也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底蕴,使文章熠熠生辉。
如:从谏如流”常被用来形容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古语云:“古之贤君,其从谏也,犹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由此可见,古人对此是非常推崇的。
波兰的谚语也说:“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至此,我们是否可以下个结论:从谏如流,多多益善,听从一切的谏议?(山东考生《给“从谏如流”上把锁》)2、作排比,造势磅礴作者如果在文章的开头用整齐划一的句式或一连串的比喻、反问、拟人句,就会形成浩浩声势,增强感染力。
如:(1)曾几何时,在众说纷纭中彷徨,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曾几何时,在他人的只语片言中迷茫,缺一双飞离困惑的翅膀;曾几何时,没有选择坚守抑或听取的胆量,心中少一片照亮前路的阳光——朋友,别把心灰,别把气丧,请听取心灵对真善美的呼唤,让心灵之灯为你导航!(江西考生《听取心灵的召唤》)(2) 意气,是李白“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高歌;意气,是杜甫“致君尧舜上,当使民风淳”的肺腑之言;;意气,是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壮怀……《谈意气》列举名人志士的品德言行,诠释话题,条理清楚3、巧设问,发人深思开篇设计疑问,造成悬念,往往能吊人胃口,激发读者探知的兴趣。
如:梁山智有吴用,道有公孙,武更是好汉如云,英雄如雨,却以宋江为首。
蜀国谋赖孔明,勇让关张,却以刘备为王。
东木西金,南水北火,却以戍土居中。
何也?(江苏考生《稳中求胜》)4、用对偶,严谨整齐活着真叫累,有人这么感慨。
活着真叫苦,有人这么喟叹。
活着真的轻松快乐,我却喜欢这样对生活总结。
是我的累颜比别人少吗?不是,因为我的胸襟之中盈盈地充满了四个字:清点生活。
(《清点生活》)5、巧博喻,形象开阔(1)诚信如春天第一缕阳光,令人向往,敞开胸怀去接受;如夏天的一块西瓜,含在口中,甜到心里;如秋天远方飘来的一片火红的枫叶,勾起无限牵挂;如冬天漫天飘飞的雪花,永远那么纯洁。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议论文层进式结构(附范文层层解析)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议论文层进式结构(附范文层层解析)议论文层进式结构指导议论文常用的结构法之一是层进式结构“摆现象——说实质——论危害(或好处)——挖根源——提办法”。
这种形式的议论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文章。
摆现象”是指摆出社会生活中一些需要探讨的现象,可以引用、概括或引述材料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说实质”是指指出这种现象的本质,让读者更好地理解问题。
论危害(或好处)”是指进行利弊分析,分析这种现象造成的危害或好处。
挖根源”是指对这些现象中的根源和原因进行分析,指出问题所在。
提办法”是指告诉读者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在一篇关于教育的议论文中,作者摆出了不同成绩的学生受到不同待遇的现象,指出了家长对孩子的过度期望和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分析了这种教育方式会给孩子带来的危害,最后提出了理性温情的教育方式。
在写议论文时,我们可以采用这种层进式结构,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文章,让读者更加清晰地理解我们的观点。
家长常常采用“巴掌教育”来惩罚孩子,这种做法是病态心理的表现。
但为什么家长还会坚持这种做法呢?原因在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竞争日益激烈,家长希望孩子能在这种环境中立足。
此外,长期的应试教育也让家长过分关注孩子的分数和排名。
但是,孩子的可塑性很强,一时的分数高低并不能代表其未来的成就。
因此,家长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理性温情,而非简单粗暴的惩罚。
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家长和社会的理性呵护,只有这样,家庭和社会才能成为孩子成长的温暖港湾。
因此,我们应该多给孩子一些“吻印”,少些“掌印”,多点理性温情。
总之,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乃至社会,我们都应该更关注孩子的综合素质和成长,而非仅仅关注分数和排名。
在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之后,我们需要认识到中国家庭教育存在的弊端。
很多家长盲目追求分数和进步,甚至采用棍棒教育,这些都是“本末倒置”的表现。
我们需要挖掘这些问题的根源,一是家长们颠倒了教育的主体,忘了孩子是独立个体;二是家长们急功近利,只看到眼前的竞争,而忽略了孩子的成长。
高考作文议论文中过渡的六种技巧
高考作文议论文中过渡的六种技巧写论说文时,有的文章却脉络不明,似断似连,以至呈现裂痕,缺乏过渡这个段取段、层取层之间的桥梁纽带。
不妨回首一下,我们读过的很多文章,学过的不少课文,之所以如行云流水般畅达天然,没有人工斧凿的踪迹,是取得当放置过渡分不开的。
我曾读过一本书,是说美国人的消费,美国人都是花将来的钱,而享受现正在,‘举债过活’,我想一旦呈现恶棍不愿还钱,怎样办?本来美国有个信用局,若某君呈现信用违规,即通知各大银行,他的所有告贷,此招脚以使其无立品之地。
这让我想起了中国的诚信,诚信是国人引认为傲的美德,‘人无信而不立’。
”一部门学生写论说文,提出核心论点,然后连系糊口和社会现象对论点进行论证,但缺乏需要的言语过渡,使概念取材料分手。
写做中,由提出论点到联系现实进行阐发论证,学生常常利用“现实糊口也有同类者”“我不由想到现实糊口中的同类现象”等句子进行过渡,构成概念取阐述之间的天然转换,文气贯通。
马卡连柯的话令人深思。
对花赞扬之余,为什么要手里拿起铁铲、铰剪和巴黎绿呢?为什么不考虑花能否情愿接管呢?这是由于花虽美,但美中也会有不脚之处,美中会有现患。
若是不及时断根那些杂枝、病枝、虫害,再美的鲜花也会、凋谢。
物性如斯,人类何尝不是如许,我们的师长正在表彰必定我们的长处和成就的同时,更要指出我们存正在的错误谬误和不脚,也就是说,要想“爱之深”,就得“责之切”。
论辩时理论论证为使阐述变得深刻,现实论证为使论证显得具体,阐发时联系糊口现实,避免泛泛而谈,内容浮泛,两者连系利用就应留意由此及彼的得当过渡。
历览古来圣贤人,无不合错误事物做出客不雅的评价,正在处置工作上力图做到不偏私。
举目四望,有几多豪杰好汉因心里之而滑铁卢?古代如斯,今天亦如斯,大概,未来也如斯。
其实,从古到今,不少人都调准了本人豪情的焦距,为本人展示出了清晰的世界。
2、正在糊口中广为传颂着如许一句名言:“……”它告诉我们如许一个深刻而又普通的事理……1、反面阐发取阐发之间的过渡,一般借帮“反之”“相反”“不然”“若是不如许”等联系关系性词语完成;2、反面举例取举例之间的过渡则一般采用“也有取此相反的环境”“相反的事例如……”等句式过渡。
高中作文 高考作文备考写作指导专题 : 议论文之递进式结构(附精析+佳作点评)
2021年高考作文备考写作指导专题:议论文之递进式结构(附精析+佳作点评)梁启超先生云:“凡制于文,先布其位,犹夫行阵之首次,阶梯之有依也。
”梁启超倡导的作文法主张把布局谋篇放在作文的首位,而把字句末节放在次要地位。
可见如果不把要阐述的道理、证明的观点先构思好安排好,那就只能是文章未成而先毁。
其实,文章的结构犹如房屋的构造,结实合理的整体布局是重中之重,然后才是室内的装修和陈设。
01那么,高考评分标准对结构方面是如何要求的呢?高考写作中,一等“结构严谨”的评分标准是:行文思路清晰,开头、结尾、中间段落衔接过渡自然,详略安排恰当,有伏笔照应,全文结构严密完整。
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论据充实,构思新巧。
当然,这里的结构既包括文章外在结构,也包括文章的内在结构,今天咱们主要谈的是议论文的外在结构。
02行文过程中,常见的结构方式有四种,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和总分总式。
每篇文章基本都采用了总分总式的结构,在该结构中,总是嵌有前三种结构,那么,咱们就分几个次来介绍前三种结构,今天侧重介绍递进式的结构方式。
关于递进式结构,简单来说,就是总论点之后,设置了几个分论点,几个分论点之间是层进式的关系。
该结构方式容易逐层深入,说理透彻。
递进式是议论文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逻辑结构,相对并列式来说,也较为繁杂一些,下面进行分类展示。
(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递进式)议论文的写作一般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部分,三部分内部自然形成了递进式结构。
《劝学》学不可以已(是什么)学习的意义(为什么)学习的作用(为什么)学习的方法、态度(怎么做)《秉利他精神,行稳致远》利他精神不仅是中国的传统,更是世人的文化共识。
(是什么)秉利他精神,达行者无疆,获利己之效。
(为什么)一味利己应摈弃,自私之举不可取。
(怎么做)议论文的写作一般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部分,其中说到两部分也自然形成了递进式结构。
中考议论文重视过渡
中考议论文重视过渡
议论文写作一定要讲究结构,重视各部分之间的过渡。
如果我们的文
章只有大量素材,各个素材间缺少必要的关联,必然导致段落间的割裂,
文章则成为一盘散沙。
因此,我们要设置好文章结构,写好过渡,这也是
议论文升格的一大关键。
要在段与段之间、句与句之间建立关联,可以多用关联词。
过渡有很
多方法,一般放在句首或句尾。
如:
1.作文材料与观点的过渡。
常用的表述方式有“由此观之”“由此,
我明白了一个深刻而又平凡的道理”。
2.论点与论据间的过渡。
常用的表述方式有“由此,我联想到”“这
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物犹如此,人亦然”。
3.正面论证与反面论证间的过渡。
一般借助“反之”“相反”“否
则”“如果不这样”等关联词。
4.层与层之间的过渡。
并列关系间的过渡一般借助“同时”“还要”
等关联词,递进关系间的过渡则借助“不仅如此……而且”“更进一步说”等衔接。
5.事实论证与理论论证间的过渡。
常常以“就拿……来说吧”“纵观
古今”“凡是……无不是……”等,还可以用“诚然”“固然”等。
此外,也可以运用特定词语形成过渡,如“在其中一种程度上”“退
一步说”“反观当下”。
总之,议论文写作一定要讲究过渡,不能写到下句不管上句,写到后
面不管前面;也不能天南海北,离题万里,偏又冗词赘句,舍不得割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指导之议论文过渡
1这则材料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得到了这样的启示……
2这虽是一则寓言,但却形象地说明了……这则材料的寓意是……
3由此观之……
4为什么会这样呢?
5由此,我明白了一个深刻而又平凡的道理……
【例1】
我曾读过一本书,是说美国人的消费,美国人都是花未来的钱,而享受现在,‘举债度日’,我想一旦出现无赖不肯还钱,怎么办?原来美国有个信用局,若某君出现信用违规,即通知各大银行,封杀他的所有借款,此招足以使其无立身之地。
这让我想起了中国的诚信,诚信是国人引以为傲的美德,‘人无信而不立’。
”
话题作文,学生从话题包含的内容,生发开去,阐述见解。
一部分学生写议论文,提出中心论点,然后结合生活和社会现象对论点进行论证,但缺乏必要的语言过渡,使观点与材料分离。
写作中,由提出论点到联系现实进行分析论证,学生常常使用“现实生活也有同类者”“我不禁想到现实生活中的同类现象”等句子进行过渡,形成观点与论述之间的自然转换,文气贯通。
1、由此,我联想到我们人类社会……
2、物性如此,我们人类何尝不是这样……
3、……这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
4、物犹如此,人亦然。
【例2】
马卡连柯的话令人深思。
对花赞赏之余,为什么要手里拿起铁铲、剪刀和巴黎绿呢?为什么不考虑花是否愿意接受呢?这是因为花虽美,但美中也会有不足之处,美中会有隐患。
如果不及时清除那些杂枝、病枝、虫害,再美的鲜花也会衰败、凋零。
物性如此,人类何尝不是这样,我们的师长在表扬肯定我们的优点和成绩的同时,更要指出我们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也就是说,要想“爱之深”,就得“责之切”。
论辩时理论论证为使论述变得深刻,事实论证为使论证显得具体,分析说理时联系生活实际,避免泛泛而谈,内容空洞,两者结合使用就应注意由此及彼的恰当过渡。
一事实到理论
1、“就拿……来说吧”或“例如……”来过渡;
2、纵观古今,凡是……无不是……
3、古往今来,无数成功者的业绩都……
4、纵观古今中外名人学者的成功历程,不难发现,他们的成功的秘诀在于……
5、放眼寰球,纵观古今,大凡有……无不是……
【例3】
古往今来,情感高于理性的事情屡见不鲜,而理性控制情感的例子也不少。
【例4】
历览古来圣贤人,无不对事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在处理事情上力求做到公正不偏私。
【例5】
举目四望,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豪杰因内心之好恶而惨遭滑铁卢?古代如此,今天亦如此,或许,将来也如此。
【例6】
历史上的教训,足以使我们对此有更为清醒的认识!
【例7】
其实,古往今来,不少人都调准了自己感情的"焦距",为自己展现出了清晰的世界。
二理论到事实
若先事实论证再理论论证,过渡文字一般则是对事实包含道理的分析、总括。
1、有位哲人曾这样说过:“……”
“这正如……所说……”等词语或句子进行过渡。
2、在生活中广为传颂着这样一句名言:“……”它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深刻而又平凡的道理……
3、“……”,不正是……精神的真实写照吗?可见……
4、“……”这妇孺皆知的俗语告诉我们一个平凡而又深刻的道理:……
5、“……”这句话曾鼓舞了多少仁人志士,然而今天……
1、正面分析与反面分析之间的过渡,一般借助“反之”“相反”“否则”“如果不
这样”等关联性词语完成;
2、正面举例与反面举例之间的过渡则一般采用“也有与此相反的情况”“相反的事
例如……”等句式过渡。
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又是如何呢?
而现实生活中总有那么一小部分人……
【例8】
古人尚能如此理性面对问题,可如今的世界却有很多人,无法理性地面对自己的实际
和考虑别人的情况。
如果"非典"在发现初期就被重视而不隐报,也午今天的"非典"就不会
如此猖撅。
如果美国理性面对伊拉克的核危机,试着用卜交手段解决,也许美伊战争就不
会爆发,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死伤了。
为了使论述充分、深入,写议论文必须讲究说理的层次性。
说理时各层次之间的关系,以并列关系和递进关系为主,具有并列关系的层次之间的过渡一般借助“同时”“还要”
等关联词语过渡衔接;具有递进关系的层次之间的过渡则往往借助“不仅如此……而
且”“更进一步说”以及“当然”等词句进行过渡衔接。
1、无独有偶
2、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3、个人如此,国家民族又何尝不是这样?
4、那么我们该怎样做呢?
【例9】
不论是故去的古人,还是现存的今人,只有做到公正无私,才能在对事物的认识上得
到真理,才能在对事物的处理上得到赞美。
【例10】
在现代,有没有韩非子笔下的"富人"呢?有!譬如在干部的任用问题上就出现了"任人
唯亲"的弊端,一些领导在任用下属时,不是视其是否有才能,而是看其与自己远近、使
一一些无德无能的人混人干部队伍,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而真正有志有才之士
被拒之门外。
一欲进先退
在对某问题阐述自己观点见解时,先要承认与此相反的观点见解存在的合理性,然后指出其道理存在的不足之处,接着语意一转,话题转入对此观点见解的主要论述。
“退”是通过承认反面的观点见解以防论证疏漏,“进”是论证文章论点的主体。
【例11】
的确,外在环境的感染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尤其青少年思想单纯,阅历浅,经验少,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强,世界观还未形成,触于墨者即黑,染于朱者即赤。
多少青少年受坏人拉拢,看黄色书刊、录像,赌博、酗酒、偷盗、抢劫,逐渐走向犯罪的深渊。
难怪昔有“孟母三迁”之举,这是促进孟子成为一代儒圣不可否认的外因条件。
甚至多少知识名人、革命志士、人民功臣、劳动模范,也经受不了环境的熏染,荣华富贵的诱惑,最终沦为历史的罪人。
然而转入论题,事物不可一概而论,不可以事物的一般规律抹杀事物的特殊性存在。
【例12】
诚然,正是由于有了人类之间曼妙的情感,全社会乃至全世界才不至于陷入一种盲目的、机械性的单调之中就如同电影《摩登时代》和《城市之光》中描绘的那样,人的言行似乎在工业革命的浪潮中变得毫无生气,如同机器人一般。
缺乏感情的社会是僵硬的,是脆弱的。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仅仅凭借情感就可以主导全世界,就可以来评判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这还需要客观的评价标准,诸如法律、法规等等而这些则又需要认知与进一步的探索。
否则,理性的天平就难以使得整个世界在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之下继续发展。
3、理性固然在认识事物中不可缺少,但我们能因此完全排除了感情因素吗?难道感情在认知过程中永远起着反面的作用吗?
其它如:诚然、固然、毋庸置疑
二主论先行,后堵偏漏。
当然; ……不是……而是;然而,凡事都有度,过犹不及
1、当然,在历史上尽管也有“近墨而不黑”、昭著史册的人物,如出污泥而不染的屈原、陶渊明;执法惩恶,廉洁自律的包拯、海瑞;屡触权贵洁身自好的郑板桥、刘镛;但毕竟凤毛麟角,为数不多。
这些事物特殊现象怎能掩盖外因能促进事物量变向质变转化的一般规律呢。
怎能忽视“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哲理名言呢?
2、当然,不要轻易说“不”,并不是不能说“不”。
如果你面对一潭死水的生活,波澜不起,生命的冲劲早已缺席,人生的斗志也了无踪影,你应该对这样的生存现状勇敢地说“不”。
1999年,高燃以一个中专毕业生的身份只身来到广州打工,又毅然抛弃月薪5000多元稳定工作,多方联系进入一家高考补习班,次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后
来创办市值上亿元的MYSEE公司。
央视记者李小萌采访他,他说,我不想过那种一眼就可以望到头的人生。
高燃勇敢地跟平庸的生存状态说“不”,高燃超越了自己,他成功了。
3、我们不要轻易说“不”,并不是去做一个逆来顺受毫无原则的人,面对沉沦的陷阱和惰性的挑衅,我们要勇敢地说“不”;面对厄运的打击、失败的考验和种种执著人生的坚守,我们不要轻易说“不”。
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坚守早就认定了的。
人生的过程是一个超越自己的过程,人生的过程也是一个坚守的过程。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