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研究现状
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建议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际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从现状、问题和建议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一、现状1. 研究领域广泛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已经涉及到了包括语言、文化、教育、商务、政治等多个领域,研究的内容也非常丰富,包括语言交际、文化传播、跨文化教育、跨国企业管理、国际政治关系等方面,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研究体系。
2. 学科门类齐全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学科门类,包括语言学、翻译学、应用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国际关系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门类,这些学科门类为跨文化交际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3. 研究水平提高近年来,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国内的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已经开展了很多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研究项目,发表了不少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在国际上也开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
二、问题1. 理论研究滞后与国外相比,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理论研究有些滞后。
尽管在研究领域广泛和学科门类齐全的基础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研究体系,但是在理论创新和深化方面还存在不足。
2. 方法论不够成熟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方法论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虽然学科门类齐全,但是在实践中,很多研究者对于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还存在困惑和不足。
同时,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实证研究方法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拓展。
3. 研究的应用价值不足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研究成果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还不足。
很多研究成果只停留在学术界,缺乏对商务、政治、文化等实际应用领域的推广和应用。
这也导致了研究成果的实际价值不够充分体现。
三、建议1. 加强理论创新和深化在研究领域广泛和学科门类齐全的基础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需要加强理论创新和深化,推动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和深化。
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定位、现状及其建议
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定位、现状及其建议随着全球化浪潮,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21世纪人才培养的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教师应意识到跨文化交际课程在英语教学的重要地位。
本文论述了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定位、总结出目前跨文化交际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一、引言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在跨文化交际中,两种不同文化发生碰撞,交际双方往往无法摆脱本族文化的束缚,交际变得非常困难。
跨文化交际本身所固有的复杂性决定了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必要性,跨文化交际的成功有赖于对不同文化模式的了解。
只有提高人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才能取得跨文化之间的无障碍交际。
国际化进程日益加快的当代社会需要既有良好的外语知识储备又兼具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外语人才。
从这个意义上说,跨文化交际能力几乎等同于英语专业人才的社会生存能力。
作为一门学科,跨文化交际课程已经建构了比较完整的理论和课程体系,但就该学科和课程的实践性目的而言,跨文化交际教学如何达到培养学生实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标仍有待探索。
二、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定位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际化人才。
学生在未来面对不可预知的、已有知识之外的交流问题时,如何激发创造力,采取何种策略进行交际变得尤为重要。
在此背景之下,仅仅将跨文化交际课程作为一门文化知识课程或者外语教学辅助课程,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学习者的需要和社会需求,因此应该重新定位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性质。
首先,作为通识课程的跨文化交际课程强调的是心性的培养、文化的熏陶和能力的提高。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习者应该具备国际胸怀和全球视野,能够客观、理性地看待世界上各种不同种类的文化,建立具备全球思维方式的开放心态,正视和接受全球文化的多样性。
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与困境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6卷2010年)一、前言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了人们不可避免的交际方式之一。
跨文化交际在国际上也早就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国际主流学者们对文化与交际行为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不同文化集团成员各自的交际特征[1,2]和他们相互间的交际行为与文化差异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3,4]。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国际跨文化交际主流研究几乎涉猎了人际交往的各个方面。
在我国,不少大学也开设了跨文化交际学的课程。
而且跨文化交际也成为了不少学者的研究方向。
尽管近10年来,国内学者发表了数以千计的有关跨文化交际的论文,但我国目前的跨文化交际研究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
彭世勇曾对1994年到2003年这10年间国内发表在我国的1000余篇跨文化交际论文采用内容分析的实证方法进行研究后发现,我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与国际主流研究还存在着相当大的距离。
[5]如果我们不积极努力地缩短我们与国际主流研究之间的距离,我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将永远是低水平上的重复,而且将无法产生出可以被国际主流研究认可或与之分享的科研成果。
本次研究对2000至2010这10年来发表在我国核心学术刊物上的跨文化交际论文进行数量对比分析,目的是了解跨文化交际这一学科目前在我国所处的学术地位和面临的问题,以便我们可以更清晰地明确这一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使我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在较短的时间内成为国际主流研究的一部分。
二、背景跨文化交际研究在我国已经有了20多年的历史。
20多年来,我国出版了不少有关跨文化交际的书籍[6,7,8],也发表了数以千计的跨文化交际的论文。
毋庸置疑,跨文化交际这一学科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内学者的认同,并且成为了不少学者、尤其是外语与文化学者的研究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6卷第4期SHANTOU UNIVERSITY JOURNAL (HUMANITIES &SOCIALSCIENCES BIMONTHLY )Vol.26.No.42010收稿日期:2010-01-20作者简介:彭世勇(1957-),男,湖南长沙人,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跨文化交际研究现状分析
跨文化交际研究现状分析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之下,大大推动了跨文化交际的发展和进步,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和关注。
加强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国际事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主要针对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与相关问题阐述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根据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几点针对性的对策、策略,以供相关人士的借鉴。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研究现状;相关问题;不足之处;对策“跨文化交际”主要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代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比较多,不容忽视,急需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和解决办法来予以治理。
不断促进交际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缩小与国际上的差距,致力于为跨文化交际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相关论述(一)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目的1.研究对象主要来自于不同文化集团的成员,在相互交流过程中,通过各自的文化价值与人际间行为的各种关系。
简言之,就是研究文化与人际交流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侧重于跨文化环境下的交际行为。
2.研究文化与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
跨文化交际研究需要解决一系列相关的问题,主要涵盖语言方面和非语言方面的内容。
其中,非语言方面要解决的问题更为广泛,例如:家庭关系、跨国婚姻、宗教信仰、网络传播以及社会体制等等方面。
(二)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可行性因素有利于促进跨国企业管理和组织效率的提升,保证不同文化之间成员之间的人际交流质量,不断降低或减轻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障碍和误差。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了一门热点的学科。
最早出现在美国,主要是由于美国当时的经济、政治以及军事的发展需要,以便于当地美国政府更好地处理国际事务。
(三)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应用跨文化交际主要应用在外交、贸易、国际商务、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人力资源管理以及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公共关系等等方面。
例如:1.我国外交部长与外国领导人之间的谈判;2.与外国留教师和留学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设计语言方面的教学;3.对于进出口公司来说,与外国商人做交易、谈生意。
国际跨文化能力研究:现状与展望
国际跨文化能力研究:现状与展望目录一、内容概要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4)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6)1.4 论文结构安排 (7)二、国际跨文化能力的理论框架 (8)2.1 跨文化能力的定义与构成要素 (9)2.2 跨文化能力的理论基础 (10)2.3 跨文化能力的测量工具与方法 (12)三、国际跨文化能力的现状分析 (14)3.1 不同国家间的跨文化能力差异 (15)3.2 不同行业或领域的跨文化能力特点 (16)3.3 跨文化能力与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关系 (18)3.4 跨文化能力与国际合作项目的影响 (19)四、国际跨文化能力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20)4.1 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能力的发展趋势 (21)4.2 新兴技术对跨文化能力的影响 (22)4.3 文化冲突与融合中的跨文化能力挑战 (23)4.4 跨文化能力培养的政策建议与实践案例 (24)五、未来展望与建议 (26)5.1 加强跨文化能力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27)5.2 提升企业跨文化管理能力与创新能力 (28)5.3 利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优化跨文化能力评估与培养策略305.4 培养具备全球视野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跨文化能力人才 (31)一、内容概要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跨文化能力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个人素质。
国际跨文化能力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之间的沟通、理解与协作的能力,以及如何有效地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多元文化的共存与发展。
本论文首先回顾了国际跨文化能力研究的起源与发展历程,梳理了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与理论框架。
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个体的跨文化能力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个人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所产生的影响。
本文还探讨了培养国际跨文化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包括语言学习、文化教育、跨文化交际技巧培训等。
国际跨文化能力研究将面临更多的挑战与机遇,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交通工具的发展,人们跨越国界的频率越来越高,跨文化交往变得更加便捷;另一方面,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问题也日益凸显,对国际跨文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建议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文化交际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化的国家,跨文化交际研究对于我们更是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一、现状目前,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已有相当成果,但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
中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教育、外交和商务。
在教育领域,跨文化交际研究主要关注语言和文化教学的融合;在外交领域,跨文化交际研究主要关注国际关系和文化交流;在商务领域,跨文化交际研究主要关注国际商务和企业文化。
但是,这些研究往往局限于对跨文化交际的表面现象的认识,缺少深入的理论研究。
二、问题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研究视角狭窄。
由于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研究者常常把跨文化交际仅仅看作不同文化之间的语言和礼仪交流,而忽视了文化心理和价值观的重要性。
其次,研究方法单一。
目前,大多数研究仍然采用问卷调查和个案研究等传统方法,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
最后,跨学科研究不足。
跨文化交际研究需要跨学科的交叉融合,但中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往往局限于单一领域的研究,跨学科的交叉研究还有待发展。
三、建议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水平,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要加强理论研究。
研究者应该从文化心理和价值观的角度出发,深入挖掘跨文化交际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其次,应该拓展研究方法。
研究者可以使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如实验研究、网络研究和文献分析等。
最后,要鼓励跨学科研究。
研究者应该积极参与跨学科研究,如跨文化心理学、跨文化交际学、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等。
综上所述,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存在一定问题,但是通过加强理论研究、拓展研究方法和鼓励跨学科研究,可以进一步提升其研究水平,促进跨文化交际的发展。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调查
引导留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如通过在线 课程、语言学习软件等途径,提高汉语水平。
提高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对策建议
培养非语言交际意识
01
让留学生了解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如通过讲座、文化交流活
பைடு நூலகம்
动等方式,提高留学生的非语言交际意识。
提供多元化的实践活动
02
组织各种非语言交际活动,如文化体验、艺术表演、手工艺等
,让留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非语言交际能力。
培养跨文化适应能力
03
通过提供心理咨询、社会支持等方式,帮助留学生更好地适应
中国社会和文化环境。
提高跨文化适应能力的对策建议
增强文化敏感度
通过文化讲座、文化课程等方式,帮助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 特点、历史和价值观等,提高留学生的文化敏感度。
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
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留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如何与 中国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
社交技能问题及原因分析
社交技能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 组成部分,但很多来华留学生在社 交技能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他们往 往缺乏自信,不善于主动与人交往 和沟通。
VS
原因分析:社交技能不足主要源于 缺乏实践经验和社交技巧。很多留 学生是第一次来中国,他们在面对 新的社交环境时可能会感到不适应 和紧张,加之缺乏必要的社交技巧 ,导致他们在与人交往时面临较大 的困难。
提高留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提供生活指导、心理咨询等方式,帮助留学生更好地管理自 己的生活和学习,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跨文化交际能力普遍较低
调查显示,大部分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水平较低,他们 难以有效地与中国人进行交流和沟通。
课堂教学下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分析及培养策略研究
课堂教学下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分析及培养策略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大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
然而,在课堂教学下,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是令人堪忧的。
本文将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培养策略。
一、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分析1. 缺乏跨文化意识对于大多数大学生而言,由于长期处于同一文化环境中,缺乏对其他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如何从自己的文化视角出发去理解其他文化的特点、习俗、信仰等,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可能会对他人的行为产生误解,从而导致沟通失败。
2. 面对困难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跨文化交际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如语言、文化、习惯等的差异,需要大学生通过合适的方法进行沟通。
然而,目前大学生面对困难,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旦遇到问题,可能会选择逃避或者放弃,导致沟通断裂。
3. 缺乏跨文化交际技能即使大学生具备跨文化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如果缺乏跨文化交际技能,也会影响沟通效果。
例如,面对不同文化之间的语言差异,大学生缺乏运用正确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可能会造成误解和沟通障碍。
二、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1. 建设跨文化学习平台大学可以建立跨文化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践和交流的机会。
平台可以是在线交流,如虚拟实验室、在线讨论平台等,也可以是线下活动,如文化交流节、游学等。
通过实践和交流,学生可以增加对其他文化的了解和认知,并通过实践积累跨文化交流经验。
2. 引进跨文化理论课程大学可以引进跨文化理论课程,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技能。
这些课程可以包括跨文化心理学、跨文化交际实践、跨文化礼仪等。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其他文化的背景和特点,并学习跨文化交际的技巧和方法。
3. 设计跨文化交际实践课程为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可以设立跨文化交际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例如,设计跨文化团队合作、跨文化沟通场景模拟等课程,让学生通过实践深入了解其他文化,并在学习中积累跨文化交流的经验,提高交际能力。
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
现代经济信息444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王 璐 黑龙江财经学院摘要: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和进步。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教育事业方面取得了令人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在大学教育方面更是取得了特别显著的成就。
众所周知的是,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大学生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他们是一个国家未来的花朵,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因此,加强对于大学生多方面能力培养已经成为了目前我们群面临的主要问题。
另外,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各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越来越频繁,这时就需要大量的跨文化交际人才,而大学生就是首选,因此,近几年来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开始渐渐的认识到了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并且也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本文就目前我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以及解决对策做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调查;对策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444-01到目前为止我国坚持采用的是考试制度,但是这种考试制度给许多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许多的压力,并且许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仅仅是一味追求成绩的提高,完全跟随教师的步伐,完全失去了自己思考和学习的能力。
尤其是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仅仅是一味的练题,而忽略了自己口语表达能力以及交际能力的提高。
另外,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约束,我国许多大学教师在课堂上坚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一味的讲解课本知识,学生则始终被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
甚至有许多教师在课堂上根本不让学生进行交际能力的训练,久而久之许多大学生就会渐渐的失去学习的兴趣。
为了尽快的提高我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各个学校必须要提高对于跨文化交际教学的重视程度,及时的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且提出解决对策。
一、目前我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一)仅仅注重应试语言能力培养对于目前我国大学而言,在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而其中比较显著的问题就是学生仅仅注重应试语言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跨文化语言交流能力的培养。
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与困境
在 经济 全球 化 的环境 下 ,பைடு நூலகம்文化交 际 已经成 跨
为 了人们 不可避免 的交 际方式之一 。跨 文化交 际
在 国际上 也早就成 为 了一 门独立 的学科 。国际 主 流 学者们 对 文化 与交 际行 为之 间 的互动 关 系 , 以
及不 同文化 集团成 员各 自的交际特 征[, 和他们 1] 2
地 明确 这一 学科未 来 的发 展方 向 , 我 国的跨 文 使 化 交 际研 究 在 较短 的时 间 内成 为 国 际 主流 研 究
的一 部分 。
二、 背 景
跨 文 化交 际研 究在 我 国 已经有 了 2 0多年 的 历史 。2 0多年来 , 国 出版 了不 少有关 跨 文化 交 我 际 的书 籍 [,, , 678 也发 表 了数 以干计 的跨 文 化交 ] 际 的论 文 。毋庸 置 疑 , 文化 交 际这 一 学科 的重 跨
刊物上 的跨 文化 交 际论文 进行 数 量对 比分析 , 目 的是 了解 跨 文 化 交 际这 一 学 科 目前在 我 国所 处 的学术 地位 和面 临 的问题 , 以便 我们 可 以更 清晰
相互 间 的交 际行 为与 文化差 异 进行 了广 泛 、 深入 的研究 , 取得 了不少 的成果 [, 。 以毫不 夸张地 34 可 ]
关 键 词 : 文 化 交 际 ; 心刊 物 ; 究方 法 ; 学术 研 究 跨 核 研
中 图分 类 号 : 4 . C 6 24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O 14 2 (0 0 0 一 0 4 0 10 - 2 5 2 1 )4 O 1 — 5 -
一 、 I 言 前 声 日 J
一
如 果 我们 不 积极 努 力 地缩 短 我们 与 国际 主 流 研
跨文化交际研究现状分析
跨文化交际研究现状分析跨文化交际研究是研究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现象,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十分重要的研究领域。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变得更为紧密和频繁。
而由于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跨文化交际就显得尤其重要。
本文将对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做一分析。
一、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发展历程跨文化交际研究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兴起,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层面上,以寻找与文化有关的语言差异和问题为主要方向。
随着研究深入,研究者发现文化因素在语言交际以外的方面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如身体语言、时空观念、价值观、思维模式等,因此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范畴也日益扩大。
二、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1. 研究内容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内容已经逐渐扩展到各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语言层面、文化差异、沟通策略、人际关系、跨文化交际中的身份认同等。
而且在各个领域内,如商务、教育、政治等也都涉及到了跨文化交际的问题,这些领域中的研究也逐渐受到关注。
2. 研究方法跨文化交际研究中采用的方法也日益多样化,除传统的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外,还包括了跨文化交际模拟、跨文化交际情景分析、跨文化交际桥接等多种新方法,以便更好地探索文化交际问题。
3. 研究现状当前的跨文化交际研究已经越来越多地注重实证研究,而在实证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对比研究。
透过这样的对比研究,研究者可以发现交际中与文化有关的差异、以及文化因素对交际的影响。
同时,研究者也越来越注重对文化交际中的个体差异的考察,认为不同的个体在文化交际中的行为和思维也会展现出不同的特征。
三、应用价值跨文化交际研究不仅是一种学术研究,更是一种应用研究。
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成果可以应用到各个领域,包括商务、教育、医疗、国际关系等。
透过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可以使得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更加顺畅,避免文化冲突和误解的发生,更好地推进全球化进程。
四、存在的问题与挑战跨文化交际研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第一,学科研究细分越来越细,现在跨文化交际已经派生出许多分支。
(完整word版)跨文化交际研究现状
中国跨文化外语教学的研究有近60年的历史,近些年来有了更快的发展。
如今,外语教学中有关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已经引起了许多教育家,语言学家的极大关注。
外语教学应当结合相关文化来进行,这一点似乎已经成为当今外语教学界的共识.近年来,文化成了热门话题,文章和论著都有不少.无论是讨论教学还是教材,教学大纲还是课程设计,几乎无一不强调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强调在习得语言的同时习得相关的文化.而我们的英语教学侧重于语言教学,对文化方面涉及不多致使学生一开口常常是“汉语思维+英语形式”.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若不能进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就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导致交际失败.正如托马斯(Thomas)指出:“语法错误从表层上能看出,受话者很容易发现这种错误,这种错误一旦发现,受话者便会认为说话者缺乏足够的语言知识,因此可以谅解。
语用失误却不会被像语法错误一样看待。
如果一个能说出一口流利英语的人出现语用失误,他可能会被认为缺乏礼貌或不友好,他在交际中的失误便不会被归咎于语言能力的缺乏, 而会被归咎于他的粗鲁或敌意。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外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
现在外语教学中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以及文化教学很多只停留在文化知识层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大文化信息量的导入,引导学生主动发觉文化差异方面的信息。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学生也才能有掌握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如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勿庸置疑的,关键问题是在于如何培养.高一虹教授指出,新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模式应该有以下特点:1。
它以文化意识的培养为中心,有对文化多元性的意识和对差异的宽容态度,对异文化共情能力,以及对自身文化价值观念及行为方式的觉察和反省。
2 .注重态度和情感层面,也包括认知层面,特别是批判性的反思能力。
3。
不限于目的语文化,而是通用于与任何文化成员的人际交往。
当然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教学不能仅仅依靠者三种模式,在具体的实践中还要密切结合具体情况,发挥学习者自身的特点.跨文化教学现状及分析80年代初,跨文化交际学由外语教学界引入国内,研究重点在于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差异以及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现状对于高校英语教学的启示[论文]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现状对于高校英语教学的启示摘要: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国际社会的交往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
现代化的进程加速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流通,跨国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与日俱增。
这就给中国学术界的学者们带来了新的挑战,要求他们要有很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本国和外国的文化有较全面深入的认识,能与外国友人进行跨文化交流。
本文将针对中国目前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现状做一个详细介绍。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人际交流文化英语教学1、国内研究现状跨文化交际能力融合了跨文化和交际能力两个层面的含义。
交际能力概念最早由社会语言学家hymes在1972年提出,即交际能力学说。
他认为交际能力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形式是否可能;二是实际履行是否可行;三是根据上下文是否恰当;四是实际上是否可完成。
kim(2001)运用社会心理学、应用语言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把影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各种因素总结成一个由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行为因素组成的新模式。
认知因素主要包括头脑的开放性、对事物复杂性和多样性的认识以及视野和角度变通能力,情感因素主要包括移情能力、对不确定性的容忍度以及能够克服偏见与民族中心主义等,行为因素包括处理交际问题能力、建立和维持互相关系的能力以及完成交际任务的能力。
byram(1997)构建了一个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
该模式由知识、技能、态度和性情、行为取向构成,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及语篇能力与这些构成因素结合才能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且它们之间是互动关系.canal和swain(1980)认为交际能力由语法能力(grammatical competence)、社会语言学能力( 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语篇能力( discourse competence)和策略能力( strategic competence)所组成。
跨文化交际学是一门源于美国的学科,上世纪60到70年代,这一学科在欧美得到迅速发展。
国内外跨文化交际研究现状调查——基于2006-2009发表的国内外部分学术期刊论文的调查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国内外跨文化交际研究现状调查--基于2006-2009发表的国内外部分学术期刊论文的调查姓名:杨健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指导教师:樊葳葳胡艳红2010-05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跨文化交际于20 世纪50年代在美国兴起。
本世纪80 年代改革开放后,跨文化交际由国内外语教学者引入我国。
随着21 世纪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对这一研究越来越重视。
本文针对国内外跨文化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
通过比较国内外研究结果,研究者对于未来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本文采取文献综述的方法,对2006 年至2009 年在国内外期刊发表的跨文化交际的文章作了分析研究。
国内的数据来自于10 份国内知名的外语与外语教学期刊的136篇文章,国外的数据来自于IJIR 中的180 篇文章。
国内外跨文化交际现状的研究主要是从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两个方面来分析,并将国内外的研究情况进行对比。
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内容方面,国内学者对跨文化翻译和跨文化语用学方面很感兴趣,而国外学者对于跨文化适应和培训十分重视。
从研究方法,我们可以发现,国外主要是实证研究,而国内主要是非实证研究,而实证研究中,国外主要是定量研究,而国内主要是定量和定性的混合研究。
综上所述,国内外研究有很大的区别,我国的研究在研究内容方面应该加强在跨文化适应和培训上的研究,研究方法上应重视实证研究。
而国外研究在采取定量研究的同时,应注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以增强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研究内容实证研究III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rose in the United Statesin the 1950s. With thedevelopment of Chinese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1980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wasintroduced into China by some domestic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scholars. In the 21stcentury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is frequent hence more scholars pay more attentionto this area. In this thesis the researcher intends to figure out the current trend of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tudy at home and abroad. By comparing the study results athome and abroad the researcherput forward her own views about future research in thisarea.This study adopts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 analyzing the 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 articles published in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journals from 2006 to2009. Domestic data are 136 articles from 10 well-known foreign languages and foreignlanguages teaching journals the abroad data are 180 articles from the Americanauthoritativ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jour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Relations IJIR. This study about the current trend of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researches is mainly analyzed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theresearch methods and research contents resulting in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the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intercultural studies.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in research contents domestic scholars are interested inthe aspects of intercultural translation and pragmatics while foreign scholars are interestedin and focus on the aspects of intercultural adaptation and training. From the aspect ofresearch methods we can find that it is mainly non-empirical study in China while it isempirical research abroad. Regarding the empirical research it is mainly quantitativestudies abroad while it is mainly the mixing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inChina. To sum up there are distinct differences between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es. In I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the aspect of research contents the research on intercultural adaptation and training shouldbe strengthened in China. While in the aspect of research methods empirical researchmethods need to be emphasized. The researchers abroad may add more proportion to themixing of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while taking quantitative research as theirmain research method to enhance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research.Key words: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Research contents Empirical study II 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外国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
外国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一、绪论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外语学习越来越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技能。
然而,仅有语言能力往往是不足以满足跨文化沟通的需要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是外语学习者应该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在不同文化背景中同他人进行有效沟通、协同工作和利益调整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外国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的相关问题。
二、外国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1.外国语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欠缺:很多外语学习者仅仅学会了表层的语言知识,对于其他文化的理解却并不深入,往往产生理解偏差。
2.语言沟通中的地区差异造成困扰:外国语学习者在与不同国籍人士交流时,对于其不同地区的语言和文化差异,常常会形成语言交流上的困惑。
3.固有文化价值观念带来的障碍:不同的文化对于同一件事物的看法常常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外国语学习者往往由于固有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而产生理解偏差和情感障碍。
三、培养外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1.构建跨文化交际课程:在外语教学的课程体系中,应加入跨文化交际的课程,让学生了解和熟悉其他国家的文化差异,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2.让学生走出去: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参加交换和进修项目,在真实的外文语境中进行语言和文化交流,让学生亲身感受跨文化交流的挑战和乐趣。
3.认知上的建设:老师需要在不断的与学生交流中,及时纠正学生的文化认知偏差,引导学生去理解、接纳和尊重不同文化间的差异。
4.培养多方面的交往能力:与语言沟通同样重要的是身体语言、礼仪、认知模式等多重交流方式,要在掌握语言交流基础上,培养多种交际技能。
四、结论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外语学习者的重要技能之一,仅有语言沟通能力是远远不够的。
要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需要通过构建课程体系、推进交流项目、引导正确文化认知以及多层面交流方式的培养,更好地提高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浅谈在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及培养方法
浅谈在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及培养方法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在华留学生越来越多,他们面临着各种跨文化交际的挑战。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时,处理沟通、相互理解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在华留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在华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普遍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加强培养。
本文将从在华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和培养方法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当前在华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整体上还比较薄弱。
在中国,留学生需要面对很多不同于自己国家的文化、语言和习惯,这对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很多留学生在来华之前并没有接受专门的培训,对中国的文化和传统了解有限,无法很好地融入中国社会。
即使是在中国学习了一段时间的留学生,也有很多人仍然存在与中国同学、老师和社会的沟通困难,甚至因此而感到孤独和焦虑。
部分在华留学生对中国的文化和传统抱有偏见。
由于文化差异和前期的文化冲突,一些留学生对中国的文化和传统持有一些偏见,无法真正融入中国社会。
这种偏见不仅影响他们与中国人的交流,还可能导致交往不顺畅,甚至产生文化冲突。
部分在华留学生缺乏自我调节能力。
跨文化交际需要留学生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以适应不同的文化环境。
一些留学生由于缺乏自我调节能力,难以应对文化冲突和挑战,会导致交际困难,并影响学习和生活体验。
要提高在华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培养。
高校和留学机构应该加强对在华留学生的文化适应培训。
在留学生来华前,可以组织针对中国文化、语言和社会风俗的培训课程,帮助留学生更快地适应中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还应该注重留学生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应对文化冲突和挑战,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提供更多的跨文化交际机会。
高校和留学机构可以组织各种文化交流和活动,让留学生有机会接触并了解中国的文化和传统。
通过参加志愿服务、文化考察等活动,留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现状与思考
二、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困境
3、研究团队建设不够健全:虽然中国已经建立了一些专业的跨文化交际研究 团队,但总体上仍存在人才匮乏、团队建设不够健全的问题。这限制了研究的深 度和广度,影响了研究的水平和质量。
二、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困境
4、缺乏实践应用:尽管一些研究成果已经应用于商业和教育等领域,但总体 上仍存在实践应用不足的问题。这可能是因为研究成果与实际需求的衔接不够紧 密,或者是因为研究成果的可操作性不够强。
在研究内容方面,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跨文化交际理论:主要探讨跨文化交际的基本概念、原则、框架和方法论 等问题。
一、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
2、跨文化语言交际:主要研究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涉及语言交际、言语 行为、语用学等领域。
一、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
3、跨文化非语言交际:主要研究非语言交际行为,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 服饰、空间利用等。
一、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
4、跨文化商务交际:主要研究在商务环境下的跨文化交际问题,包括国际商 务谈判、商务礼仪、营销策略等。
一、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
5、跨文化传播与国际关系:主要探讨跨文化传播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包括 外交关系、国际合作与竞争等。
二、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困境
二、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困境
四、思考与展望
四、思考与展望
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未 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4、加强基础理论研究
4、加强基础理论研究
目前,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基础理论研究还比较薄弱。未来,我们需要进 一步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为实践应用提供更加科学、完善的理论基础。
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发展历史与现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文化传播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发展历程,深入剖析当前的研究现状,以期对未来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我们将回顾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的起源,探讨其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的快速发展。
我们将关注研究主题的演变,从最初的对外宣传、文化交流,到后来的跨文化交流、传播策略等。
同时,我们还将关注研究方法的进步,包括量化研究、质性研究、案例研究等多种方法的运用。
在现状分析部分,我们将重点关注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的主要成果和贡献,包括理论创新、实践应用等方面。
同时,我们也将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如研究方法的局限性、理论体系的不足等。
我们将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趋势,探讨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深化跨文化传播研究,推动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通过本文的梳理和分析,我们希望能够为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该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不断向前发展。
二、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发展历史中国的跨文化传播研究经历了从初步探索到深入发展的历程。
改革开放初期,随着国门逐渐打开,西方文化和传播理论开始进入中国学者的视野。
在这个阶段,跨文化传播研究主要以介绍和引进西方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为主,为中国的跨文化传播研究奠定了基础。
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学者们开始更加关注跨文化传播的实践应用,探讨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进行跨文化交流,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的跨文化传播研究也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与国际学术界展开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近年来,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在理论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与困境初探
2292018年26期总第414期ENGLISH ON CAMPUS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与困境初探文/高园园一、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背景我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已经将近30年的光景。
这些年,我国也出版了很多相关书籍及大量的相关论文。
值得肯定的是,跨文化交际这一学科已经在众多国内学者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已经逐渐成为大部分学者、特别是外国语及文化学者研究的“心头肉”。
虽然有大量的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相关论文发表在期刊上,但是我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有没有取得一些令人骄傲的成绩?是否存在很多不足?这些都已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问题中的一部分。
二、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与困境在国际上,跨文化交际已经涵盖人际交往的方方面面,覆盖范围广、覆盖面积大。
我国目前已经有很多高校开设了跨文化交际的的相关课程,并且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众多学者追逐研究的目标。
从上个世纪末到现在,我国相关学者已经发表大量的相关论文,但不能否认的是依旧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
以目前我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与国外先进的相关研究来看,差距宛如相隔一条鸿沟。
假设,我们不能正视这个问题而是选择规避,那么我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将是举步维艰,并且无法被国际上先进的研究所承认。
而当下,我国的跨文化交际情况基本处于低水平上的不断重复。
掌握跨文化交际这一学科在我国目前的现状及困境,对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及其重要,并能够加快缩短与国际主流研究距离的步伐,最终成为国际主流研究的重要一份子。
世界范围内的比较先进的跨文化交际主要是那些主流学者们时常对发生在不同组织、文化和社会环境下的跨文化交际行为进行研究。
从我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发展的情况看,我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技术水平与世界范围内先进的跨文化交际研究还存在很多的差距。
主要是因为我们的研究方法还不够科学、严谨。
虽然很多论文题目含有“研究”字样,但仔细阅读之后发现不存在任何的研究在里面,更多的是对于某个概念的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文化交际研究现状
中国跨文化外语教学的研究有近 60年的历史,近些年来有了更快的发展。
如今,外语教学中有关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已经引起了许多教育家,语言学家的极大关注。
外语教学应当结合相关文化来进行,这一点似乎已经成为当今外语教学界的共识。
近年来,文化成了热门话题,文章和论著都有不少。
无论是讨论教学还是教材,教学大纲还是课程设计,几乎无一不强调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强调在习得语言的同时习得相关的文化。
而我们的英语教学侧重于语言教学,对文化方面涉及不多致使学生一开口常常是“汉语思维,英语形式”。
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若不能进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就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导致交际失败。
正如托马斯(Thomas)指出:“语法错误从表层上能看出,受话者很容易发现这种错误,这种错误一旦发现,受话者便会认为说话者缺乏足够的语言知识,因此可以谅解。
语用失误却不会被像语法错误一样看待。
如果一个能说出一口流利英语的人出现语用失误,他可能会被认为缺乏礼貌或不友好,他在交际中的失误便不会被归咎于语言能力的缺乏,而会被归咎于他的粗鲁或敌意。
”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外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
现在外语教学中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以及文化教学很多只停留在文化知识层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大文化信息量的导入,引导学生主动发觉文化差异方面的信息。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学生也才能有掌握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如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勿庸置疑的,关键问题是在于如何培养。
高一虹教授指出,新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模式应该有以下特点:1.它以文化意识的培养为中心,有对文化多元性的意识和对差异的宽容态度,对异文化共情能力,以及对自身文化价值观念及行为方式的觉察和反省。
2 .注重态度和情感层面,也包括认知层面,特别是批判性的反思能力。
3. 不限于目的语文化,而是通用于与任何
文化成员的人际交往。
当然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教学不能仅仅依靠者三种模式,在具体的实践中还要密切结合具体情况,发挥学习者自身的特点。
跨文化教学现状及分析
80年代初,跨文化交际学由外语教学界引入国内,研究重点在于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差异以及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学术界一般认为,许国璋于1980年在《现代外语》第4期上发表的题为“Culturally-loaded Words and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一文,标志着跨文化交际学在中国的诞生。
他提出在不同的语言中表面上对等的词汇实际上在文化内涵上并不相等。
此后交际教学在外语教学中逐步推广,使得人们认识到学习外语必须结合文化。
只注重语言的形式,而不注意语言的内涵是学不好外语的。
由此在许多大学英语教材中对于交际中的文化因素开始注意,有的课本提供文化和知识的材料,有的设立文化知识注释一栏。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对置于中国本土环境下学习英语的大学生来说本身就是个很大的挑战,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本身就是困难的,领会语言中所蕴含的文化更难。
因此教师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所遇到的现实问题是:1.文化内容广博, 学生语言基础薄弱。
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才能深刻理解和体验语言中所蕴含的文化。
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从目前大学英语学习的现状上看还是有失平衡的,学生对语境下的篇章理解和听说交际能力普遍薄弱,学习的重点长期以来放在语法、词汇和做相关的考试型的练习上了。
2. 忽视对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训练。
多数学生愿意花大量的时间记单词、做练习,而涉猎到文化内涵内容的学习则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另一方面,一提到异国文化,就会想到西方文化,一讲到西方文化,就认为是美国文化,讲到美国文化,便认为是时尚优等文化,对文化的欣赏和理解比较肤浅,缺乏一种客观辩证地评判的文化观念。
3 .对教师来说, 在系统的英语教学设计中,对跨文化教学的重视不够。
教师整体素质不一,缺乏文化教学培训,另外还受综合教学能力所限,注重语言知识的讲解,忽略文化内容的渗透,缺
乏宏观上对语言中呈现出的文化现象进行分析和整合,对文化现象及时的把握,以及合理地把握主次等问题。
4 .从教材上看,与教材相结合的文化现象内容缺乏系统介绍。
教材中的语言学习材料是非真实语境材料,其文化现象也不够突出或与现实脱节,因此就形成了一带而过不能扫清语言障碍,仔细讲解会破坏整体教学的尴尬现象。
5.从教学方法上看存在着比较单一的模式。
教师讲, 学生听, 教师放, 学生看。
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的学习活动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程度不够, 合作学习的能力不够,课内延伸到课外的语言交际活动不够等方面。
6.从考试导向上来看,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最为关注的英语四六级考试是以语言能力测试为主的, 跨文化交际的内容较少。
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对四级考试十分重视,四级考试通过率往往成了学生英语学习和教师教学成败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指标, 因此考试这种终结性的评估手段常常是大多数学生平时英语学习的动力和教师教学中的指挥棒, 应试学习和应试教学当然是偏离了英语学习的目标, 只顾狭隘地忙于通过考试, 顾不上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发展创新能力, 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跨文化学习能力发展显然不平衡。
对跨文化交际的探讨和研究已使得英语教师意识到语言交际的文化层面。
而文学和“高” 文化性已削弱了。
小文化、思维定式、生活方式、交际方式在成功的交际中已变得非常重要。
商业交易和外交谈判不再只依靠语法本身人们必须知道如何在什么场合对谁说什么话。
因此,在上世纪至年代,涌现了很多跨文化仿真游戏、交际失误的示例研究,文化概要和跨文化交际手册等书籍充斥市场,它们主要是指导说英语者学习外国文化。
一些教课书一明确把焦点放在语用策略方面,目的是为了进行有效的行为训练,并强调在真正的交际情形下,如借助于角色的扮演等,如何实现语言功能。
80至90年代,随着冷战的结束,一系列提倡教语言和文化以及把语言看作文化的一部分来教的教材大量出现。
然而,跨文化教育的研究目前从具体的事例和行为是否恰当的研究转向为在跨文化网络中现今文化产生的社会历史环境的研究。
现今教授跨文化交际知识还基本是单向的,即传授英语国家的文化和信息,训练英语学习者去适应英语国家的行为。
尽管如此,跨文化教育正从具体的言语行为是否恰当,是否符合目的语文化,转向教授社会语境和历史语境,因为正是社会和历史语境,在更大的跨文化交际网内赋予了现今文化现象的意义。
近年来,由于世界范围内的地理、经济和人口统计的变化,跨文化研究越来越重要,欧美跨文化研究目前集中于包括社会的人类的、话语的、和符号的语言和文化层面。
另外,文化研究和批评教育学的兴起引起了在跨文化领域内的冲突、权势、和控制等问题的研究。
跨文化交际学
跨文化交际研究是在美国新兴的领域。
人们普遍把霍尔(1959)的《无声的语言》视为跨文化交际学的开端。
1959年,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Edward Hall)的经典著作《无声的语言》出版,该书中首次使用了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一词。
从某种角度来讲,该书的出版标志着跨文化交际学的诞生。
Hall对于文化与交际之间的关系一直予以关注。
在《无声的语言》一书中,Hall对于时间、空间与交际的关系作了深入的探讨,他认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使用时间、空间表达意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在书中Hall对于如何更科学更细致地研究文化提出了一些设想,他在跨文化交际学的领域内对于其他学
者的影响巨大。
此后,60年代陆续又有一些有关跨文化交际的著作问世。
与此同时,美国一些大学开始开设跨文化交际学课程。
就跨文化交际学在学术领域的地位而言,1970年是最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
在这一年,国际传播学会承认跨文化交际学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在学会下面成立了
跨文化交际学分会。
言语传播学会确定1970年年会的主题为跨文化交际与跨国交际。
此后,各大学传播学系、教育系纷纷设立跨文化交际学方面的课程。
1972年,第一届跨文化交际学国际会议在日本东京举行。
1974年跨文化教育训练与研究学会在美国马里兰州召开首届会议,正式宣布成立。
这是跨文化交际学方面最具有影响的一个组织。
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了国际性组织,在欧洲设立了分会,且创办了《国际跨文化交流年刊》。
1977年,在全美国有450多个教育机构教授“跨文化交际”的课程。
跨文化交际学在欧洲发展的比较晚,影响也比美国小得多,而且具有不同的传统。
国际跨文化教育训练与研究学(SIETAR International)会在欧洲的分支SIETAR Europa 已经存在多年,开过多次会议。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个研究跨文化交际的组织在北欧活动。
尽管在英国开设跨文化交际学课程的大学比较少,这并不是说英国学者对于跨文化交际方面的问题不予注意。
总的来说,在欧洲,跨文化交际学与语言学的联系更紧密。
它被承认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是比较近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