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研究现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文化交际研究现状

中国跨文化外语教学的研究有近 60年的历史,近些年来有了更快的发展。如今,外语教学中有关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已经引起了许多教育家,语言学家的极大关注。外语教学应当结合相关文化来进行,这一点似乎已经成为当今外语教学界的共识。近年来,文化成了热门话题,文章和论著都有不少。无论是讨论教学还是教材,教学大纲还是课程设计,几乎无一不强调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强调在习得语言的同时习得相关的文化。而我们的英语教学侧重于语言教学,对文化方面涉及不多致使学生一开口常常是“汉语思维,英语形式”。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若不能进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就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导致交际失败。正如托马斯(Thomas)指出:“语法错误从表层上能看出,受话者很容易发现这种错误,这种错误一旦发现,受话者便会认为说话者缺乏足够的语言知识,因此可以谅解。语用失误却不会被像语法错误一样看待。如果一个能说出一口流利英语的人出现语用失误,他可能会被认为缺乏礼貌或不友好,他在交际中的失误便不会被归咎于语言能力的缺乏,而会被归咎于他的粗鲁或敌意。”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外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现在外语教学中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以及文化教学很多只停留在文化知识层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大文化信息量的导入,引导学生主动发觉文化差异方面的信息。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学生也才能有掌握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如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勿庸置疑的,关键问题是在于如何培养。高一虹教授指出,新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模式应该有以下特点:1.它以文化意识的培养为中心,有对文化多元性的意识和对差异的宽容态度,对异文化共情能力,以及对自身文化价值观念及行为方式的觉察和反省。2 .注重态度和情感层面,也包括认知层面,特别是批判性的反思能力。3. 不限于目的语文化,而是通用于与任何

文化成员的人际交往。当然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教学不能仅仅依靠者三种模式,在具体的实践中还要密切结合具体情况,发挥学习者自身的特点。

跨文化教学现状及分析

80年代初,跨文化交际学由外语教学界引入国内,研究重点在于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差异以及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学术界一般认为,许国璋于1980年在《现代外语》第4期上发表的题为“Culturally-loaded Words and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一文,标志着跨文化交际学在中国的诞生。他提出在不同的语言中表面上对等的词汇实际上在文化内涵上并不相等。此后交际教学在外语教学中逐步推广,使得人们认识到学习外语必须结合文化。只注重语言的形式,而不注意语言的内涵是学不好外语的。由此在许多大学英语教材中对于交际中的文化因素开始注意,有的课本提供文化和知识的材料,有的设立文化知识注释一栏。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对置于中国本土环境下学习英语的大学生来说本身就是个很大的挑战,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本身就是困难的,领会语言中所蕴含的文化更难。因此教师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所遇到的现实问题是:1.文化内容广博, 学生语言基础薄弱。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才能深刻理解和体验语言中所蕴含的文化。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从目前大学英语学习的现状上看还是有失平衡的,学生对语境下的篇章理解和听说交际能力普遍薄弱,学习的重点长期以来放在语法、词汇和做相关的考试型的练习上了。2. 忽视对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训练。多数学生愿意花大量的时间记单词、做练习,而涉猎到文化内涵内容的学习则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另一方面,一提到异国文化,就会想到西方文化,一讲到西方文化,就认为是美国文化,讲到美国文化,便认为是时尚优等文化,对文化的欣赏和理解比较肤浅,缺乏一种客观辩证地评判的文化观念。3 .对教师来说, 在系统的英语教学设计中,对跨文化教学的重视不够。教师整体素质不一,缺乏文化教学培训,另外还受综合教学能力所限,注重语言知识的讲解,忽略文化内容的渗透,缺

乏宏观上对语言中呈现出的文化现象进行分析和整合,对文化现象及时的把握,以及合理地把握主次等问题。4 .从教材上看,与教材相结合的文化现象内容缺乏系统介绍。教材中的语言学习材料是非真实语境材料,其文化现象也不够突出或与现实脱节,因此就形成了一带而过不能扫清语言障碍,仔细讲解会破坏整体教学的尴尬现象。5.从教学方法上看存在着比较单一的模式。教师讲, 学生听, 教师放, 学生看。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的学习活动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程度不够, 合作学习的能力不够,课内延伸到课外的语言交际活动不够等方面。6.从考试导向上来看,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最为关注的英语四六级考试是以语言能力测试为主的, 跨文化交际的内容较少。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对四级考试十分重视,四级考试通过率往往成了学生英语学习和教师教学成败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指标, 因此考试这种终结性的评估手段常常是大多数学生平时英语学习的动力和教师教学中的指挥棒, 应试学习和应试教学当然是偏离了英语学习的目标, 只顾狭隘地忙于通过考试, 顾不上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发展创新能力, 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跨文化学习能力发展显然不平衡。

对跨文化交际的探讨和研究已使得英语教师意识到语言交际的文化层面。而文学和“高” 文化性已削弱了。小文化、思维定式、生活方式、交际方式在成功的交际中已变得非常重要。商业交易和外交谈判不再只依靠语法本身人们必须知道如何在什么场合对谁说什么话。因此,在上世纪至年代,涌现了很多跨文化仿真游戏、交际失误的示例研究,文化概要和跨文化交际手册等书籍充斥市场,它们主要是指导说英语者学习外国文化。一些教课书一明确把焦点放在语用策略方面,目的是为了进行有效的行为训练,并强调在真正的交际情形下,如借助于角色的扮演等,如何实现语言功能。80至90年代,随着冷战的结束,一系列提倡教语言和文化以及把语言看作文化的一部分来教的教材大量出现。

然而,跨文化教育的研究目前从具体的事例和行为是否恰当的研究转向为在跨文化网络中现今文化产生的社会历史环境的研究。现今教授跨文化交际知识还基本是单向的,即传授英语国家的文化和信息,训练英语学习者去适应英语国家的行为。尽管如此,跨文化教育正从具体的言语行为是否恰当,是否符合目的语文化,转向教授社会语境和历史语境,因为正是社会和历史语境,在更大的跨文化交际网内赋予了现今文化现象的意义。

近年来,由于世界范围内的地理、经济和人口统计的变化,跨文化研究越来越重要,欧美跨文化研究目前集中于包括社会的人类的、话语的、和符号的语言和文化层面。另外,文化研究和批评教育学的兴起引起了在跨文化领域内的冲突、权势、和控制等问题的研究。

跨文化交际学

跨文化交际研究是在美国新兴的领域。人们普遍把霍尔(1959)的《无声的语言》视为跨文化交际学的开端。1959年,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Edward Hall)的经典著作《无声的语言》出版,该书中首次使用了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一词。从某种角度来讲,该书的出版标志着跨文化交际学的诞生。Hall对于文化与交际之间的关系一直予以关注。在《无声的语言》一书中,Hall对于时间、空间与交际的关系作了深入的探讨,他认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使用时间、空间表达意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在书中Hall对于如何更科学更细致地研究文化提出了一些设想,他在跨文化交际学的领域内对于其他学

者的影响巨大。此后,60年代陆续又有一些有关跨文化交际的著作问世。与此同时,美国一些大学开始开设跨文化交际学课程。

就跨文化交际学在学术领域的地位而言,1970年是最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国际传播学会承认跨文化交际学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在学会下面成立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