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显示仪表
第九章 基本控制规律

第三节积分控制
二、比例积分控制
输出信号的变化速度与偏差e及KI成正比,而其控制作 用 随时间积累才逐渐增强,所以控制动作缓慢,控制不 及时,当对象惯性较大时,被控变量将出较大的超调量, 过渡时间也将延长,所以应比例的基础上加入积分作用 组成比例积分控制规律。
p
KC xmax xmin
pmax pmin
仪表量程:xmax xmin 控制器的输出范围: pmax pmin
第二节比例控制
可以从控制器表面指示看出比例度的具体意义。比例度就是使控制器的输出 变化满刻度时(也就是控制阀从全关到全开或相反),相应的仪表测量值变 化占仪表测量范围的百分数。或者说,使控制器输出变化满刻度时,输入偏 差变化对应于指示刻度的百分数。比例度越小则输入变化范围就越小。 若输出与输入都为标准, 则 1 100 %
160
140 /200 8 3/10
100
0
100 %
40%
第二节比例控制
说明
当温度变化全量程的40%时,控制器的输出从0mA变化到 10mA。在这个范围内,温度的变化和控制器的输出变化Δp 是成比例的。但是当温度变化超过全量程的40%时 (在上 例中即温度变化超过40℃时) ,控制器的输出就不能再跟着 变化了。
第二节比例控制
比例控制:具有比例控制规律的控制器称为比例控制器,
其输出信号变化量 △p 与输入信号(指偏差,当给定值不变
时,偏差就是被控变量测量值的变化量) e 之间成比率关
系。 p KCe( KC为放大系数)
常用电工仪表演示教案

常用电工仪表演示教案第一章:电工仪表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电工仪表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
2. 掌握电工仪表的选用和使用方法。
教学内容:1. 电工仪表的概念:电工仪表是用来测量电量、电性质和电能的仪器。
2. 电工仪表的分类:电压表、电流表、电能表、万用表、欧姆表等。
3. 电工仪表的作用:测量电压、电流、电阻、电能等参数。
4. 电工仪表的选用: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电工仪表。
5. 电工仪表的使用方法:正确使用电工仪表,确保测量准确。
第二章:电压表的使用教学目标:1. 掌握电压表的基本原理。
2. 学会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教学内容:1. 电压表的基本原理:电压表通过测量电路中的电压来显示电势差。
2. 电压表的使用方法:a. 确认电压表的量程和精度。
b. 将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红表笔接正极,黑表笔接负极。
c. 打开电源,待电压表指针稳定后读数。
第三章:电流表的使用教学目标:1. 掌握电流表的基本原理。
2. 学会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教学内容:1. 电流表的基本原理:电流表通过测量电路中的电流来显示电流大小。
2. 电流表的使用方法:a. 确认电流表的量程和精度。
b. 将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红表笔接正极,黑表笔接负极。
c. 打开电源,待电流表指针稳定后读数。
第四章:电能表的使用教学目标:1. 掌握电能表的基本原理。
2. 学会电能表的使用方法。
教学内容:1. 电能表的基本原理:电能表通过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计算电能消耗。
2. 电能表的使用方法:a. 确认电能表的量程和精度。
b. 将电能表串联在电路中,红表笔接正极,黑表笔接负极。
c. 打开电源,待电能表指针稳定后读数。
第五章:万用表的使用教学目标:1. 掌握万用表的基本原理。
2. 学会万用表的使用方法。
教学内容:1. 万用表的基本原理:万用表是一种多功能仪表,可以测量电压、电流、电阻等。
2. 万用表的使用方法:a. 确认万用表的量程和精度。
b. 根据测量需求,选择合适的测量功能和量程。
第四篇 第九节 中文 DNV规范

第四篇第九章仪表和自动化目录页码第1节通则 5 第2节设计原则 12 第3节系统设计 14 第4节对基于计算机的系统的附加要求 17 第5节部件的设计与安装 20 第6节用户界面 25规范的更改通则规范的这个版本包括2000年10月和2001年6月所作的增加与修改,它用来取代1999年1月版本中的相应规则。
本规范中所作的变更于2002年7月1日起强制执行本章在被更新的版本取代前均有效。
除了在每年1月与7月对第0篇第1章第3节给出的校核清单提到的修正与更新外,本社不会出版相关的增刊进行修改。
更新的章节,将会发送给所有的规范预定者。
建议单行本的购买者检查第0篇第1章第1节的更新章节清单,以确保其正确性。
主要的更改通则部分--提出了一个新的特定区域的电磁兼容性(辐射)等级的规定。
它规定了对舰桥、开敞甲板及其它特定区域的电磁辐射计算的不同的要求。
并且,它对提交的文件的要求作出了更改。
--以前版本中对移动海上平台的要求已经移至其它相关的章节中。
第一节一般规定部分--对C103、C104、C203、C204、C210、C214作出了内容上的修改,C213、C217已经删除,其它的小节已经重新编号。
--表C1与C2中增加了需提交MCR(遥控推进系统)的文本的要求。
--表C2中增加了需提供TVS(电视监视系统)的文本的要求。
--对D102与D503做出了修改。
--原来的C600编号改为C500。
第2节设计原则部分--对A205与C102的指导性意见作了修改。
--增加了一个新的D100小节,它是关于SOLARS REG.II-1/49.4和机器的就地控制第3节系统设计部分--对B205作了修改。
第4节对基于计算机的系统的附加要求部分--增加了A202小节,它是关于有电池做后备电源的RAM 与非可变存储器的部分。
--对A701小节的指导性意见作了扩展。
第5节部件的设计与安装--增加了表B1,它是关于EMC和表B2的修改。
仪表安全操作规程(3篇)

仪表安全操作规程一、前言仪表是生产过程中的重要设备,准确的仪表操作能够确保生产过程的正常运行和员工的安全。
为了规范仪表的安全操作,提高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制定本仪表安全操作规程。
二、操作前的准备1. 在进行仪表操作之前,操作人员应确保具备相关的岗位资质和操作技能,并经过相应的培训和考核。
2. 操作人员应认真阅读仪表的使用说明书和安全操作手册,并了解仪表的性能、功能和使用方法。
3. 检查仪表的工作状态和安装位置,确保仪表的运行环境符合要求。
4. 检查所需的操作工具和设备是否完整,并保持其良好的状态。
三、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应佩戴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2. 在进行仪表操作时,应先检查仪表的供电情况,确保仪表处于安全状态。
3. 操作人员应按照仪表的使用说明书和安全操作手册的要求,合理选择仪表的参数和工作模式。
4. 在进行仪表调试和维修时,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步骤进行,并确保操作过程中的安全。
5. 操作人员应确保仪表的接口和连接线路的可靠性,避免发生电缆脱落、短路等情况。
6. 在进行仪表操作时,应注意观察仪表的显示和指示灯的工作状态,发现异常应及时报修。
7. 操作人员应定期清洁和维护仪表,保持其良好的工作状态,并避免灰尘和杂质的进入。
8. 在操作过程中如遇突发情况或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及时报告相关人员。
四、操作后的整理1. 在仪表操作结束后,应及时关闭仪表的电源,并拔掉相关的插头,确保仪表处于断电状态。
2. 将操作工具和设备归位整理,保持操作区域的整洁和安全。
3. 对操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应及时上报,并协助相关人员进行解决和处理。
4. 做好相应的操作记录和报告,以备后续的复查和分析。
五、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培训1. 仪表操作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2. 定期进行相关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操作意识和技能。
仪容仪表个人礼仪教案

仪容仪表-个人礼仪教案第一章:仪容仪表的重要性1.1 理解仪容仪表的定义和意义1.2 探讨仪容仪表对个人形象和社交关系的影响1.3 强调仪容仪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第二章:基本仪容仪表规范2.1 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2.2 面部仪容的基本要求2.3 着装礼仪的基本原则2.4 掌握正确的姿势和动作第三章:面部仪容的打理3.1 学习正确的洗脸和护肤方法3.2 面部化妆的基本技巧3.3 了解不同场合下的妆容选择3.4 练习使用化妆品和工具第四章:着装与个人形象4.1 学习选择合适的服装款式和颜色4.2 掌握服装搭配的基本原则4.3 了解不同场合下的着装要求4.4 练习搭配服装并展示个人风格第五章:个人礼仪的实践与应用5.1 学习与人交往的基本礼仪5.2 掌握问候、介绍和道别的礼仪5.3 学习餐桌礼仪和宴会礼仪5.4 实践不同场合下的个人礼仪展示第六章:职场仪容仪表6.1 理解职场仪容仪表的特殊要求6.2 学习职场着装规范6.3 掌握职场中的行为举止礼仪6.4 实践职场仪容仪表模拟演练第七章:仪容仪表与心理健康7.1 探讨仪容仪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7.2 学习通过仪容仪表提升自信心7.3 掌握调整心态、保持良好情绪的方法7.4 实践心理健康与仪容仪表相结合的技巧第八章:特殊场合的仪容仪表8.1 了解特殊场合的仪容仪表要求8.2 学习特殊场合的着装与化妆技巧8.3 掌握特殊场合的行为举止礼仪8.4 实践特殊场合的仪容仪表模拟演练第九章:跨文化交际中的仪容仪表9.1 理解跨文化交际中仪容仪表的重要性9.2 学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仪容仪表规范9.3 掌握跨文化交际中的沟通技巧9.4 实践跨文化交际中的仪容仪表与沟通技巧第十章:仪容仪表的持续改进与自我提升10.1 认识到仪容仪表是一个持续的过程10.2 学习自我观察与反思的方法10.3 掌握寻求他人反馈的技巧10.4 实践不断改进与提升仪容仪表的策略第十一章:仪容仪表的审美观念11.1 探讨仪容仪表与审美观念的关系11.2 学习如何培养健康的审美观11.3 理解并尊重个人差异,不盲目追求潮流11.4 实践如何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来塑造个人形象第十二章:仪容仪表与职业发展12.1 理解仪容仪表对职业发展的影响12.2 学习职场中的形象管理与个人品牌建设12.3 掌握面试和职场晋升中的仪容仪表策略12.4 实践职场仪容仪表的模拟演练,提升职业形象第十三章:仪容仪表与社交技巧13.1 探讨仪容仪表对社交活动的影响13.2 学习社交场合中的仪容仪表要点13.3 掌握与不同人群交往的社交技巧13.4 实践社交场合中的仪容仪表与沟通技巧第十四章:仪容仪表教育的方法与技巧14.1 了解仪容仪表教育的目标与方法14.2 学习如何进行有效的仪容仪表教育14.3 掌握培养孩子良好仪容仪表习惯的技巧14.4 实践设计与实施仪容仪表教育课程的策略第十五章:总结与展望15.1 回顾整个教案的内容和学习过程15.2 强调仪容仪表在个人发展中的重要性15.3 鼓励持续学习和个人提升15.4 展望未来,将仪容仪表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仪容仪表-个人礼仪教案,共分为十五个章节。
常见仪表故障分析处理及方法

目录第一章自动化仪表故障综合分析1.1 工业仪表故障分析判断方法1.2 仪表故障的一般规律1.3 应用万用表分析和解决仪表故障1.4 电动、气动仪表的故障判断及维修第二章流量监测仪表故障处理2.1 电磁流量计2.2 超声波流量计2.3 涡轮流量计2.4 强力巴流量计第三章物位检测仪表故障处理3.1 雷达物位计3.2 超声波物位计3.3 液位计第四章压力检测仪表故障处理4.1 智能压力变送器或智能差压变送器4.2 压力开关4.3 压力表第五章温度检测仪表故障处理5.1 热电阻温度变送器5.2 热电偶温度变送器第六章气动薄膜调节阀故障处理6.1 气动薄膜调节阀第七章电动执行机构故障处理7.1 电动执行机构第八章电子秤故障处理8.1 电子料斗秤8.2 电子皮带秤8.3 电子转子秤8.4 电子地磅/汽车衡第九章分析仪故障处理9.1 HLA-M105C(O2 CO)在线气体分析系统9.2 SCS-900C烟气连续监测系统(烟气分析仪) 9.3 GXH-904D型气体分析系统9.4 CEMS-2000型烟气分析系统常见仪表故障分析处理及方法第一章自动化仪表故障综合分析1.1 工业仪表故障分析判断方法仪表故障分析是一线维护人员经常遇到的工作,根据多年仪表维修经验,整理了工业仪表故障分析判断的十种方法,比较原则地介绍如下:1.1.1调查法通过对故障现象和它产生发展过程的调查了解,分析判断故障原因的方法。
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⑴故障发生前的使用情况和有无什么先兆;⑵故障发生时有无打火、冒烟、异常气味等现象;⑶供电电压变化情况;⑷过热、雷电、潮湿、碰撞等外界情况;⑸有无受到外界强电场、磁场的干扰;⑹是否有使用不当或误操作情况;⑺在正常使用中出现的故障,还是在修理更换元器件后出现的故障;⑻以前发生过哪些故障及修理情况等。
采用调查法检修故障,调查了解要深入仔细,特别对现场使用人员的反映要核实,不要急于拆开检修。
维修经验表明,使用人员的反映有许多是不正确或不完整的,通过核实可以发现许多不需要维修的问题。
显示仪表培训讲义.ppt

3个电阻并联后的等效电阻)、Rc串联,使上支路回路 电流为4 mA。
仪表及过程控制
RP为滑线电阻,仪表的示值误差、记录误差、变差、灵敏
度以及仪表运行的平滑性等都和滑线电阻的优劣有关。
RB为凑合电阻(工艺电阻),使 RB与
RP 的并联电阻为90
RM为量程电阻。它是决定仪表量程大小的电阻,它的大小
该类型A/D转换的原理是基于电位差计的电压比 较原理,即用一个作为标准的可调参考电压UR与被 测电压UX进行比较,当两者达到平衡时,参考电压 的大小就等于被测电压。通过不断比较,不断鉴别, 并在比较鉴别的同时就将参考电压转换为数字输出, 实现了A/D转换。
直接比较原理示意图
仪表及过程控制
(2) 间接比较型
仪表及过程控制
(3) A/D转换线性化
该方法是通过A/D转换直接进行线性化处理的法。 如利用A/D转换后的不同输出,经过逻辑处理后发出不 同的控制信号,反馈到A/D转换网络中去改变A/D转换 的比例系数,使A/D转换最后输出的数字量N与被测量x 成线性关系。常用的有电桥平衡式非线性A/D转换。
仪表及过程控制
仪表及过程控制
四、非线性补偿
数字式显示仪表的非线性补偿就是将数字仪表的 非线性输入信号转换成线性化的数字显示过程中所采取 的各种补偿措施。 补偿的方法很多,一类是用硬件的方式实现,一 类是以软件的方式实现。 目前常用的有模拟式非线性补偿法、数字式非线 性补偿法和非线性模-数转换补偿法。
仪表及过程控制
开环式线性化原理图
仪表及过程控制
2、闭环式线性化 利用反馈补偿原理,引入非线性的负反馈环节, 用负反馈环节本身的非线性特性来补偿检测元件或传 感器的非线性,使U0和x之间关系具有线性特性。
第9讲显示仪表.ppt

0
xcz--102
1
5
2、工作原理
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当有mV信号加在动 圈两端时,形成一个闭合回路,便有电流流过 动圈,载流动圈在磁场中将受到电磁场的作 用。根据左手定则,磁力线穿过手心,四指指 向电流方向,拇指就是导体受力方向,这个力 使动圈转动,使动圈转动的力和绑定动圈的张 丝力相等时,动圈停在某一位置,指针指示出 温度的大小。
二、模拟式显示仪表
模拟式显示仪表就是用标尺、指针、曲线等 方式显示和记录被测变量的测量值。
测量值Z (去控制室)
测量仪作可靠,价格低廉,能满足一定的 精度要求,但结构复杂,读数不直观,重现性差。
动圈式模拟显示仪表
动圈式显示仪表是电动模拟式显示仪表。 一般与热电偶、热电阻配套使用,用于显 示温度大小,具有结构简单、价格便宜、 性能可靠等特点。
模拟信号
传
模/数转换器
感
器 脉冲信号
片微 处 理 芯
显 示 屏
智能数显仪表
AXM系列智能显示仪表,主芯片采用OFP封装的
小型化表面帖装大规模集成电路,片内带硬件看门狗及10位 A/D、D/A;能够直接控制14位LED显示(每位8段);具 有3路模拟量输入、3路模拟量输出、3个开关量输入、5个 开关量输出。
XD900智能数显表
测量精度:数显0.5级,光柱1级 报警功能:上限、下限可任意设置,报警继电器输出 256VAC/1A 、输出一组24V/50mA直流电源,专供变送器 用 电源:220VAC/50Hz 功耗:小于 4W
无纸记录仪
SWP-SSR无 纸记录仪是智能化 的多功能二次仪表 ,适合于对各种过 程参量进行监测, 控制,记录与数据 远传。
电阻值保持不变。
R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圈置于磁场B中,如图所示,流过电流I时,动圈的两个有效边L,分别受到大小
相等、方向相反的力F1和F2,其方向可用左手定则来决定,其大小如下式:
F=F1=F2=nBLI
(9-1)
n——动圈匝数
B——永久磁铁的磁感应强度,T(特斯拉)
L——有效边长度,m
I——流过的电流,A
易知动圈绕旋转角的转动力矩为:
R外=R热+R桥+R补+R铜+R调=15 Ω
应当注意,R热是热电偶实际测温时的电阻值,而不是室温时的电阻值。特别 是铂铑-铂热电偶,长1m左右,在室温时R热约为1Ω。当它插入深度为0.5m,温 度为1300℃左右的实际测温处,其R热便上升到5Ω。因此必须以R热=5Ω为基准调 节R热,使R外准确等于15Ω,这样才能大大减小测量误差。(这一点在使用时往 往被忽略)。
①铜电阻R2,装在仪表后接线板上以使其 与热电偶冷端处于同一温度。当环境温度 改变时,铜电阻上的电压降变化量等于相 应的热电偶冷端温度变化所引起的电势变 化值,起冷端温度补偿作用。当配用镍铬 -镍硅热电偶时R2=5.33Ω;配用镍铬—考 铜热电偶时 R2= 8.92Ω;配用铂铑-铂热 电偶时R2= 0.74Ω。
一、自动电子电位差计
1、工作原理及组成: 利用电位差计测量热 电势是基于电压平衡 法(也叫补偿法或零 值法)。右图所示为 最简单的电位差计原 理线路图。
补偿法原理
Ex为被测电压, 线性度很高的线 绕电阻R与稳压电 源E组成一闭合回 路,因此流过R上 的电流I是恒定的, 这样也就可将R的 标尺刻成电压数 值;G是一灵敏度 较高的检流计。
③上支路限流电阻R4的作用是把上支 路的工作电流限定在4mA,即它与Rnp (RP、RB、RM三个电阻的并联值)、RG 串联,使上支路工作电流为4mA。所以, 当Rnp和RG的数值确定后,R4的电阻值 也就确定了。
模拟式显示仪表是以指针或记录笔的 偏转角度或位移量来模拟显示被测变量 的连续变化。根据其测量线路的不同, 又可分为直接变换式(如动圈式)和平 衡式(如电子自动平衡式)两类。
第一节 动圈式显示仪表
该仪表是一种发展比较早的模拟式显 示仪表,但目前仍然被广泛使用,尤其 是在一些中小型企业,应用极为广泛。 它不仅可以与热电偶、热电阻等传感器 配合用来显示温度,还可以对压力等其 他工艺变量检测的直流毫伏信号进行显 示。
热电偶的冷端补偿
动圈仪表内部无冷端补偿装置,它直接按照热电偶的分度表进行刻度的,也就是说, 它是在热电偶冷端处于0℃条件下刻度的。如果热电偶的冷端不是0 ℃那么动圈仪表的读数 是不真实的,并产生一个随冷端温度变化而变化的误差。
(1)使用冷端补偿电桥和补偿导电
当仪表所处的室温在较大范围内变化时,最好将冷端补偿电桥和补偿导线一起配合使用。
右图为手动电位差计的原
理线路图,测量未知电压的
方法是调节滑动触点B的位
置,使滑线电阻R在BA段的
电阻RBA上的电压降UBA变化, 当UBA=IRBA=Ex时,流过检 流计G的电流为零,这时触
点B所指示的电压值即为未
知电压Ex。
用这种“电压平衡法”法
测量电压,由于此时流过热
电偶内部及连接导线的电流
第九章 显仪表
显示仪表是用来指示、记录或累积 生产 过程中各种参数的仪表。一般都安装在控 制室的仪表盘上,与其他各种测量元件或 变送器配套使用,连续地进行显示或记录 生产过程中各参数的变化情况。还能与控 制单元配套使用,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参 数进行自动控制和显示。
目前使用的显示仪表种类很多。按所 用能源可分为电动显示仪表和气动显示 仪表;按照显示方式可分为模拟式、数 字式和图像显示三类。
M1=2rnBLI=C1I 可见转动力矩M1与输入电流I成正比。
(9-4)
2.反作用力矩M2
动圈受M1的作用产生偏转,偏转角设为α。要使一定的电流I产生一定的偏转角α,必须在圈上加一个与 偏转角成正比的反作用力矩M2,不然的话,电流产生的力矩将使动圈一直转到指针卡死为止。这时即使电流撤 消了,由于没有反作用力矩,动圈处于静止状态,动圈也回不到仪表的原点处。反作用力矩由支承动圈的张丝
扭转而产生,反作用力矩M2:
M2=C2α
(9-5)
式中C2和张丝的几何尺寸(长度、宽度与厚度)、张丝的材料以及张力的大小有关。同样,仪表设计定型 了,C2也是一个常数,称C2为仪表常数。显然M1和α成正比关系。
3.转动力矩 与反作用力矩的平衡
当动圈产成偏转,并带动指针指在某一刻度处不动时,这时仪表测量机构的转动力矩与反作用力矩也达到平 衡,即
构成方框图
测量桥路原理图
越过电阻说明
R2-冷端补偿铜电阻; RM-量程电阻; RB-工艺 电阻; RP-滑线电阻; R4-终端电阻(限流电 阻);R3-限流电阻; RG-始端电阻; E-稳压 电源(1V);I1-上支路电流(4mA); I2-下支路电 流(2mA)
自动电子电位差计的测量桥路由上、 下两条支路组成。用电桥电路产生直 流电压UCD的优点是可以解决仪表量程 问题,实现对热电势(正、负)的双 向测量,同时还能对参比端温度进行 自动补偿。桥路中各电阻的作用如下:
应该注意:热电偶的热电势和桥路补偿电压两者随温度变化的特性是不完全一样的。在 温度变化较小时,补偿电压Uab与温度的关系可认为是线性的,而热电偶的热电特性则是非线 性的,因此温度补偿将是不完全的,误差仍会存在。但如果选取一小段较小的温度范围(比 如0-50 ℃ ),并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使桥路输出的补偿电压Uab与热电偶冷端的附加电热 EAB(t0,0)近似相等,这就减小了因补偿不完全而带来的误差。为了减小这种误差,通常在 0-50 ℃的温度范围内,选取20 ℃为基准点,因为仪表所处的室温总是接近20 ℃的。因此 补偿电桥就设计在20 ℃是平衡(Uab=0), 这样当热电偶的冷端温度t0高于或低于20 ℃ 时, 补偿电桥所产生的附加电压Uab只要能够补偿t0与20 ℃之差对被测热电势的影响,就可以使 误差减到最小。此时仪表的机械零件必须调在20 ℃。
动圈式显示仪表的组成如下图所示, 它由测量电路和测量机构两部分组成。 不同型号的仪表其测量电路是不一样的, 但其测量机构基本相同。
测量机构和基本工作原理
动圈式显示仪表测量机构图 l—永久磁铁;2、6—张丝;3—软铁芯;4—热电
偶;5—动圈;7—刻度面板;8—仪表指针
工作原理 1.转动力矩M的产生
1、不平衡电桥的转换原理
该不平衡电桥是这样设计的,即R3=R4,Rw+R2=Rt0+Rw+R0,其中R0是对应于仪表刻度起点的热电阻值,此时电桥处于 平衡状态,电桥输出为0。当被测温度增加时,热电阻Rt也随着增加,电桥失去平衡,电桥输出随之增大,因此流经动圈的 电流增大,指针产生偏转,指针所示的位置即为被测温度。若被测温度越高,桥路输出的不平衡电压越大,指针偏转的角 度也越大。不平衡电桥就这样将电阻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不平衡电桥后面的测量线路与测毫伏信号的测量线路完全相同。
②下支路限流电阻R3,是一个固定电 阻,它与R2配合,保证了下支路回路的 工作电流为2mA。由于铜电阻的阻值随 温度而变化,所以,下支路的回路工作 电流I2只有在仪表的标准工作温度 (25℃)时才为2mA。电阻R3的准确度 直接影响到下支路电流I2的大小。因此, 它的精度要求较高,一般应在±0.2%以 内。
XCZ型配热电阻的动圈仪表的测量线路
当动圈仪表与热电偶或其他电阻型传感器配合显示被测参数时,其输入信号为电阻变化值。为了利用统一的标准的测量 机构,必须将电阻转换成毫伏信号,这时动圈仪表的测量线路如图5-8所示。由图可知,完成电阻到毫伏信号的转换是由不 平衡电桥来实现的。其中Rt为热电阻,R0、R2、R3、R4均为锰铜电阻,Rw为热电阻与仪表之间的每根接线的电阻值,它 们共同组成电桥的4个桥臂。
第二节 自动平衡式显示仪表
由于动圈式显示仪表实际上是一种测 量电流的仪表,所以,凡是能引起电流 变化的各种干扰因素都会导致测量误差, 而且这种误差单凭提高仪表的加工精度 是不能弥补的。另一方面,它的可动部 分容易损坏,怕震动,且不便于自动记 录。
目前常用的自动平衡式显示仪表有自 动电子电位差计和自动平衡电桥两类, 分别与热电偶和热电阻相配用,通过自 动调节电位差或电阻值使电位差计或电 桥达到平衡,并自动指示和记录测量结 果,从而实现对温度变量的自动、连续 检测和显示。同时克服了动圈式显示仪 表的缺点,提高了测量精度。
2、只用补偿导线 由于把热电阻引入桥路的连接导线电阻值会随环境温度而变化,如果把热电阻的连接导线都接在一
个桥臂上,只需要两根连接导线,但这种连接方法会给仪表带来较大的附加误差,因为环境温度发生变化,两根导线电阻的 变化值全部叠加在热电阻的变化值上。为此工业上常采用三线制接法。三线制接法将两根导线分别连接在相邻的两个桥臂上, 当导线电阻变化时,可以互相抵消一部分,大大减小了对仪表读数的影响。从不平衡电桥的原理可知,只有在仪表的刻度起 点,连接导线电阻的变化才能全部相互抵消。但在仪表刻度的其他点,连接导线的温度附加误差依然存在。当仪表指针位于 满度时,此附加误差达到最大值,即便如此,最大附加误差仍不超过0.5%。(一般R1=5Ω,不足5Ω,用锰铜电阻补足,环境 温度0-50℃。)
M1=M2
分别把式(9-4)、式(9-5)代入并作适当整理后可得: α=( C1/C2)I=kl
(9-6)
式中k是动圈测量机构的灵敏系数,即单位电流引起动圈偏转角的变化,k越大,测量机构就越灵敏。显 然k也是常数,因而仪表的刻度是线性的。
测量线路
XCZ型配热电偶的动圈仪表的测量线路
动圈仪表要求输入的信号是毫伏信号,因此,当用热电偶测温时,它与动圈仪表可直接相 连,其线路如图所示。为了让配热电偶的动圈仪表正常工作,必须注意下列几个问题。
2.外线路电阻
kI k E k E R总 R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