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内存管理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内存管理实验报告

内存管理实验报告

内存管理实验报告内存管理实验报告引言内存管理是计算机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负责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内存资源,为程序的运行提供必要的支持。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不同的内存管理策略对计算机系统性能的影响,以及如何优化内存管理以提高系统效率。

一、实验背景计算机系统中的内存是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的关键资源。

在多道程序设计环境下,多个程序需要共享有限的内存资源,因此需要一种有效的内存管理策略来分配和回收内存空间。

本次实验中,我们将研究并比较两种常见的内存管理策略:固定分区和动态分区。

二、实验过程1. 固定分区固定分区是将内存划分为固定大小的若干区域,每个区域可以容纳一个程序。

在实验中,我们将内存划分为三个固定大小的区域,并将三个不同大小的程序加载到内存中进行测试。

通过观察程序的运行情况和内存利用率,我们可以评估固定分区策略的优缺点。

2. 动态分区动态分区是根据程序的大小动态地分配内存空间。

在实验中,我们将使用首次适应算法来实现动态分区。

首次适应算法将按照程序的大小从低地址开始查找可以容纳该程序的空闲分区,并分配给程序使用。

通过观察动态分区策略下的内存利用率和碎片情况,我们可以评估该策略的优劣。

三、实验结果1. 固定分区在固定分区策略下,我们观察到每个程序都能够顺利运行,但是内存利用率较低。

由于每个程序都需要占用一个固定大小的分区,当程序大小与分区大小不匹配时,会出现内存浪费的情况。

此外,固定分区策略也存在无法分配较大程序的问题。

2. 动态分区在动态分区策略下,我们观察到内存利用率较高,碎片情况也较少。

由于动态分区可以根据程序的大小动态分配内存空间,因此可以更加高效地利用内存资源。

然而,动态分区策略也存在着内存分配和回收的开销较大的问题。

四、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固定分区和动态分区两种内存管理策略进行了比较和评估。

固定分区策略适用于程序大小已知且固定的情况,但会导致内存浪费;而动态分区策略可以更加灵活地分配内存空间,但会增加内存分配和回收的开销。

操作系统实验二-内存管理

操作系统实验二-内存管理

操作系统实验二-内存
管理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洛阳理工学院实验报告
原始数据纪录:
输入数据:
T1时刻 a 80, b 60, c 100,输出空闲分区
T2时刻,进程结束,释放进程b,输出空闲分区
T3时刻输入d 50后,输出空闲分区
T4时刻进程结束,释放a, c,输出空闲分区
T5时刻进程结束,释放d,输出空闲分区
输出数据:
实验总结:本次实验还是比较难的,操作系统这本书上也没有什么例子供参考,所以只能靠自己的理解以及平时上课的积累才能完成此次实验。

这次实验让我们掌握了内存的分配,回收算法的思想,对内存管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总的来说,实验的意义就是为了进一步对C语言的认识与理解,根据不同的题目,能够很快想出相应的思路。

内存的分配和回收分区链实验报告按照这个内容来完成

内存的分配和回收分区链实验报告按照这个内容来完成

一、实验目的理解分区式存储管理的基本原理,熟悉分区分配和回收算法。

即理解在不同的存储管理方式下,如何实现主存空间的分配与回收;并掌握动态分区分配方式中的数据结构和分配算法及动态分区存储管理方式及其实现过程。

二、设备与环境1. 硬件设备:PC机一台2. 软件环境: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或者Linux操作系统,并安装相关的程序开发环境,如VC \VC++\Java 等编程语言环境。

三、实验原理实验要求使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方式,分区分配中所用的数据结构采用空闲分区表和空闲分区链来进行,分区分配中所用的算法采用首次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最差适应算法三种算法来实现主存的分配与回收。

同时,要求设计一个实用友好的用户界面,并显示分配与回收的过程。

同时要求设计一个实用友好的用户界面,并显示分配与回收的过程。

A、主存空间分配(1)首次适应算法在该算法中,把主存中所有空闲区按其起始地址递增的次序排列。

在为作业分配存储空间时,从上次找到的空闲分区的下一个空闲分区开始查找,直到找到第一个能满足要求的空闲区,从中划出与请求的大小相等的存储空间分配给作业,余下的空闲区仍留在空闲区链中。

(2)最佳适应算法在该算法中,把主存中所有空闲区按其起始地址递增的次序排列。

在为作业分配存储空间时,从上次找到的空闲分区的下一个空闲分区开始查找,直到找到一个能满足要求的空闲区且该空闲区的大小比其他满足要求的空闲区都小,从中划出与请求的大小相等的存储空间分配给作业,余下的空闲区仍留在空闲区链中(3)最坏适应算法在该算法中,把主存中所有空闲区按其起始地址递增的次序排列。

在为作业分配存储空间时,从上次找到的空闲分区的下一个空闲分区开始查找,直到找到一个能满足要求的空闲区且该空闲区的大小比其他满足要求的空闲区都大,从中划出与请求的大小相等的存储空间分配给作业,余下的空闲区仍留在空闲区链中。

B、主存空间回收当一个作业执行完成撤离时,作业所占的分区应该归还给系统。

可变分区存储管理实验报告

可变分区存储管理实验报告

实验三可变分区存储管理
一、实验目的
通过编写可变分区存储模拟系统,掌握可变分区存储管理的基本原理,分区的分配与回收过程。

二、实验内容与步骤
1.打开程序,所得程序界面窗口如图3-1:
图3-1
2.首先选择算法:是否使用搬家算法,可以通过界面上的按钮或算法菜单栏进行
选择;如果不先选择算法,其他功能将被隐藏;注意:在程序执行过程中,不可以重新选择算法。

3.进行初始化:设置内存大小,可以选择默认值400KB;确定内存大小前,其他
操作将被屏蔽。

4.初始化内存大小以后,就可以进行添加进程操作。

5.添加一个进程后,撤消进程功能被激活,可以撤消一个选定的进程或所有的进
程(图3-2)
图3-2
6.查询功能:可以通过按钮或菜单栏显示内存状态图形、空闲区图表,还可以在内存状态条里闪烁显示某一在空闲区图表选中的空闲区。

7.内存不足但经过搬家算法可以分配内存空间给进程,将有如下(图3-3)提示:
图3-3
8.内存空间不足也有相应提示。

9.重置或退出。

三、实验结果
第一至四组数据测试采用搬家算法,第二至八组数据测试不采用搬家算法。

第一组测试数据:(测试内存错误输入) 选择搬家算法,内存大小:0KB/-50KB/空
第二组测试数据:(测试内存空间不够)选择搬家算法,内存大小:400KB
第三组测试数据:(测试是否采用最佳适应法)选择搬家算法,内存大小:200KB 第四组数据:(测试搬家算法)选择搬家算法,内存大小:400KB
第五组数据至第八组数据:不采用搬家算法,内存大小:分别与第一至第四组数据相同,操作过程:分别与第一至第四组数据相同。

分区存储管理实验报告

分区存储管理实验报告

分区存储管理实验报告分区存储管理实验报告一、引言分区存储管理是计算机操作系统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的目的是将计算机的内存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区域,以便更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内存资源。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深入理解分区存储管理的原理和实现方式。

二、实验目的1. 掌握分区存储管理的基本原理;2. 熟悉分区存储管理的实现方式;3. 了解分区存储管理的优缺点。

三、实验方法本实验采用了虚拟机技术,在虚拟机上搭建了一个简单的操作系统环境。

通过操作系统提供的命令和工具,对内存进行分区存储管理的相关操作和观察。

四、实验过程1. 创建分区在操作系统中,我们可以使用命令或工具来创建分区。

通过指定分区的大小和位置,将内存划分为不同的区域。

这些区域可以用来存储不同的程序和数据。

2. 分配内存一旦分区创建完成,我们可以使用操作系统提供的命令或API来分配内存。

分配内存时,需要指定所需内存的大小和分区的位置。

操作系统会检查分区的空闲情况,并将所需内存分配给请求的进程。

3. 回收内存当进程不再使用分配给它的内存时,操作系统可以回收这部分内存,并将其标记为空闲状态。

这样,其他进程可以再次申请并使用这部分内存。

4. 碎片整理在长时间运行的系统中,由于内存的分配和回收,可能会产生内存碎片。

内存碎片是指内存中存在的一些不连续且无法利用的小块空闲内存。

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内存资源,操作系统可以定期进行碎片整理,将相邻的小块空闲内存合并成较大的连续空闲内存。

五、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创建了多个分区,并成功地分配了内存给不同的进程。

我们观察到,在内存分配过程中,操作系统会根据分区的空闲情况选择最合适的分区进行分配。

同时,我们还发现了内存碎片的存在,并通过碎片整理操作将碎片合并成更大的连续空闲内存。

六、实验总结分区存储管理是一种有效的内存管理方式,它可以提高内存的利用率,减少内存碎片的产生。

然而,分区存储管理也存在一些缺点。

例如,分区的大小和数量需要提前规划,不够灵活。

内存分配的实验报告

内存分配的实验报告

1. 理解内存分配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算法。

2. 掌握动态分区分配方式中数据结构和分配算法的实现。

3. 分析不同内存分配算法的性能特点,提高对内存管理策略的认识。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编程语言:C/C++3. 开发环境:Visual Studio 2019三、实验原理内存分配是操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功能,用于管理计算机中的内存资源。

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内存分配算法:1. 首次适应算法(First Fit)2. 最佳适应算法(Best Fit)3. 最坏适应算法(Worst Fit)首次适应算法:从内存空间的起始位置开始查找,找到第一个足够大的空闲分区进行分配。

最佳适应算法:在整个空闲分区中查找一个大小最接近请求大小的空闲分区进行分配。

最坏适应算法:在整个空闲分区中查找一个最大的空闲分区进行分配。

四、实验步骤1. 创建一个内存空间,模拟动态分区分配方式。

2. 实现三种内存分配算法。

3. 分别使用三种算法进行内存分配,记录分配情况。

4. 分析不同算法的性能特点。

1. 创建内存空间```c#define MAX_MEMORY 1024 // 最大内存空间大小int memory[MAX_MEMORY] = {0}; // 初始化内存空间,0表示空闲int free_memory = MAX_MEMORY; // 空闲内存空间大小```2. 首次适应算法```cint first_fit(int size) {int start = 0;while (start < free_memory) {if (memory[start] == 0 && free_memory - start >= size) { for (int i = start; i < start + size; i++) {memory[i] = 1; // 分配内存}free_memory -= size;return start;}start++;}return -1; // 内存分配失败}3. 最佳适应算法```cint best_fit(int size) {int best_start = -1;int best_size = free_memory;for (int i = 0; i < free_memory; i++) {if (memory[i] == 0 && free_memory - i >= size && i < best_size) {best_start = i;best_size = i;}}if (best_start != -1) {for (int i = best_start; i < best_start + size; i++) {memory[i] = 1; // 分配内存}free_memory -= size;return best_start;}return -1; // 内存分配失败}```4. 最坏适应算法int worst_fit(int size) {int start = 0;int size_fit = 0;for (int i = 0; i < free_memory; i++) {if (memory[i] == 0 && free_memory - i >= size && free_memory - i > size_fit) {start = i;size_fit = free_memory - i;}}if (start != 0) {for (int i = start; i < start + size; i++) {memory[i] = 1; // 分配内存}free_memory -= size;return start;}return -1; // 内存分配失败}```5.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现象:- 首次适应算法分配速度较快,但可能会产生较多的内部碎片。

操作系统实验之内存管理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实验之内存管理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实验之内存管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内存管理是操作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理解操作系统中内存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机制,通过实际编程和模拟操作,掌握内存分配、回收、地址转换等关键技术,提高对操作系统内存管理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 Windows 操作系统下进行,使用 Visual Studio 作为编程环境,编程语言为 C++。

三、实验原理1、内存分配算法常见的内存分配算法有首次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和最坏适应算法等。

首次适应算法从内存的起始位置开始查找,找到第一个满足需求的空闲分区进行分配;最佳适应算法则选择大小最接近需求的空闲分区;最坏适应算法选择最大的空闲分区进行分配。

2、内存回收算法当进程结束释放内存时,需要将其占用的内存区域回收至空闲分区链表。

回收过程中需要考虑相邻空闲分区的合并,以减少内存碎片。

3、地址转换在虚拟内存环境下,需要通过页表将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以实现进程对内存的正确访问。

四、实验内容1、实现简单的内存分配和回收功能设计一个内存管理模块,能够根据指定的分配算法为进程分配内存,并在进程结束时回收内存。

通过模拟多个进程的内存请求和释放,观察内存的使用情况和变化。

2、实现地址转换功能构建一个简单的页式存储管理模型,模拟页表的建立和地址转换过程。

给定逻辑地址,能够正确计算出对应的物理地址。

五、实验步骤1、内存分配和回收功能实现定义内存分区的数据结构,包括起始地址、大小、使用状态等信息。

实现首次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和最坏适应算法的函数。

创建空闲分区链表,初始化为整个内存空间。

模拟进程的内存请求,调用相应的分配算法进行内存分配,并更新空闲分区链表。

模拟进程结束,回收内存,处理相邻空闲分区的合并。

2、地址转换功能实现定义页表的数据结构,包括页号、页框号等信息。

给定页面大小和逻辑地址,计算页号和页内偏移。

通过页表查找页框号,结合页内偏移计算出物理地址。

内存管理实验报告

内存管理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题目:动态分区内存管理班级:计算机1303班学号: 2120131138姓名:徐叶指导教师:代仕芳日期: 2015.11.5一、实验目的及要求本实验要求用高级语言编写模拟内存的动态分区分配和回收算法(不考虑紧凑),以便加深理解并实现首次适应算法(FF)、循环首次适应算法(NF)、最佳适应算法(BF),最坏适应算法(WF)的具体实现。

二、实验内容本实验主要针对操作系统中内存管理相关理论进行实验,要求实验者编写一个程序,该程序管理一块虚拟内存,实现内存分配和回收功能。

1)设计内存分配的数据结构(空闲分区表/空闲分区链),模拟管理64M 的内存块;2)设计内存分配函数;3)设计内存回收函数;4)实现动态分配和回收操作;5)可动态显示每个内存块信息动态分区分配是要根据进程的实际需求,动态地分配内存空间,涉及到分区分配所用的数据结构、分区分配算法和分区的分配回收。

程序主要分为四个模块:(1)首次适应算法(FF)在首次适应算法中,是从已建立好的数组中顺序查找,直至找到第一个大小能满足要求的空闲分区为止,然后再按照作业大小,从该分区中划出一块内存空间分配给请求者,余下的空间令开辟一块新的地址,大小为原来的大小减去作业大小,若查找结束都不能找到一个满足要求的分区,则此次内存分配失败。

(2)循环首次适应算法(NF)该算法是由首次适应算法演变而成,在为进程分配内存空间时,不再是每次都从第一个空间开始查找,而是从上次找到的空闲分区的下一个空闲分区开始查找,直至找到第一个能满足要求的空闲分区,从中划出一块与请求大小相等的内存空间分配给作业,为实现本算法,设置一个全局变量f,来控制循环查找,当f%N==0时,f=0;若查找结束都不能找到一个满足要求的分区,则此次内存分配失败。

(3)最佳适应算法(BF)最坏适应分配算法是每次为作业分配内存时,扫描整个数组,总是把能满足条件的,又是最小的空闲分区分配给作业。

分区存储管理的实验报告

分区存储管理的实验报告

分区存储管理的实验报告分区存储管理的实验报告引言:分区存储管理是操作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它负责将计算机的内存划分成若干个区域,每个区域可用于存储不同的数据和程序。

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分区存储管理的过程,了解不同的分区算法以及它们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实验过程:1. 实验环境准备在实验开始前,我们需要准备一个模拟的操作系统环境。

为了方便起见,我们选择了一款名为"OS Simulator"的软件,它能够模拟出一个具有分区存储管理功能的操作系统。

2. 分区算法的选择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三种常见的分区算法,包括首次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和最坏适应算法。

首次适应算法会在内存中找到第一个能够容纳所需大小的空闲区域进行分配;最佳适应算法会在内存中找到能够最小程度浪费空间的空闲区域进行分配;最坏适应算法则相反,会选择能够最大程度浪费空间的空闲区域进行分配。

3. 实验设计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实验来比较不同的分区算法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首先,我们随机生成了一批不同大小的作业,并将它们按照不同的分区算法分配到内存中。

然后,我们记录下每个作业分配的时间、分配的分区大小以及内存中的碎片情况。

4.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首次适应算法的优点是分配速度快,但由于它会在内存中留下许多小碎片,导致内存利用率较低。

- 最佳适应算法虽然能够尽量减少碎片,但由于需要搜索整个内存空间,分配速度较慢。

- 最坏适应算法在减少碎片方面表现较差,但它能够快速找到足够大的空闲区域进行分配。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分区存储管理的原理和常见的分区算法。

不同的分区算法在性能上有着各自的优劣势,选择合适的算法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来决定。

此外,我们还发现分区存储管理对于系统性能的影响十分重要,合理地管理内存空间能够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展望:虽然本实验只是对分区存储管理的一次模拟实验,但我们相信通过这次实验的学习和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操作系统中的分区存储管理。

实验报告三 可变分区内存管理

实验报告三 可变分区内存管理

实验三可变分区内存管理班级:网络工程081 学号:0813072013 姓名:刘国画实验日期:2010.11.18实验内容可变分区内存管理。

实验目的(1)体会可变分区内存管理方案。

(2)掌握此方案的内存分配过程、内存回收过程和紧凑算法的实现的实现。

实验目标:编制一个程序模拟实现可变分区内存管理。

实验时,假设系统内存容量为100KB。

分配时使用my_malloc(i, j)函数实现,作业释放内存时使用my_free(handle)函数实现,内存情况输出用my_memlist( )实现。

实验步骤:1.编写主界面,界面上有三个选项:分配内存、回收内存、查看内存。

选择分配内存时,要求输入作业的进程号和作业长度,然后使用my_malloc分配内存,报告内存分配结果。

回收内存时要求输入进程号,使用my_free实现回收。

查看内存时,使用my_memlist实现输出内存使用情况和空闲情况。

2.编写my_malloc(i, j)函数,实现进程i申请j KB内存,要求程序判断是否能分配,如果能分配,要把分配的首地址handle输出到屏幕上。

不能分配输出字符串“NULL”。

要考虑不能简单分配时,是否符合紧凑的条件,如符合则采用紧凑技术。

然后再分配。

分配时可采用最佳适应算法。

3.编写my_free(handle)函数,释放首地址为handle的内存块。

释放成功返回Success,否则返回Failure。

4.编写my_memlist( )函数,要求输出内存使用情况和空闲情况。

5.内存情况输出的格式为:ID Address Len Process其中:ID:内存分区号Address:该分区的首地址Len:分区长度Process:如果使用,则为使用的进程号,否则为NULL实验设计数据结构设计:可变分区管理方式预先不将内存划分为几个区域,而是将内存除操作系统占用区域外的空间看做一个大的空闲区。

实现可变内存的分配和回收主要考虑:第一,设计记录内存使用情况的数据表格,用来记录空闲区和作业占用的区域;第二,在设计的数据表格基础上设计内存分配算法;第三,在设计的数据表格基础上设计内存回收算法。

计算机操作系统动态分区存储管理方式下的内存空间的分配与回收实验报告

计算机操作系统动态分区存储管理方式下的内存空间的分配与回收实验报告

计算机操作系统动态分区存储管理方式下的内存空间的分配与回收实验报告第一篇:计算机操作系统动态分区存储管理方式下的内存空间的分配与回收实验报告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实验二实验题目:存储器管理系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班级:姓名:学号:2一、实验目的深入理解动态分区存储管理方式下的内存空间的分配与回收。

二、实验内容编写程序完成动态分区存储管理方式下的内存分配和回收的实现。

具体内容包括:确定用来管理内存当前使用情况的数据结构;采用首次适应算法完成内存空间的分配;分情况对作业进行回收;编写主函数对所做工作进行测试。

三、实验原理分配:动态分区存储管理方式把内存除OS占用区域外的空间看作一个大的空闲区。

当作业要求装入内存时,根据作业需要内存空间的大小查询内存中各个空闲区,当从内存中找到一个大于或等于该作业大小的内存空闲区时,选择其中一个空闲区,按作业要求划出一个分区装入该作业。

回收:作业执行完后,它所占用的内存空间被收回,成为一个空闲区。

如果该空闲区的相邻分区也是空闲区,则需要将相邻空闲区合并成一个空闲区。

四、实验方法实现动态分区的分配与回收,主要考虑三个问题:第一、设计记录内存使用情况的数据表格,用来记录空闲区和作业占用的区域(利用结构体类型数组来保存数据);第二、在设计的数据表格基础上设计内存分配算法(采用首次适应算法找合适的分区(对空闲分区表进行排序),分配时要考虑碎片问题);第三、在设计的数据表格基础上设计内存回收算法(分四种情况进行回收(上邻、下邻、上下邻和无相邻分区)。

五、实验步骤第一,设计记录内存使用情况的数据表格λ已分配分区表:起始地址、长度、标志(0表示“空表项”,1表示“已分配”)λ空闲分区表:起始地址、长度、标志(0表示“空表项”,1表示“未分配”)struct used_table { float address;//已分分区起始地址float length;//已分分区长度,单位为字节int flag;//已分配表区登记栏标志,用0表示空栏目,char zuoyename;};//已分配区表Struct free_table[ { float address;//空闲分区起始地址float length;//空闲分区长度,单位为字节int flag;//空闲分区表登记栏目用0表示空栏目,1表示未配};//空闲分区表第二,在设计的表格上进行内存分配λ首次适应算法:为作业分配内存,要求每次找到一个起始地址最小的适合作业的分区(按起始地址递增排序)。

分区内存管理实验报告

分区内存管理实验报告

洛阳理工学院实验报告
}
system("cls");
printf("\t\t\t******************************\n");
printf("\t\t\t*欢迎使用分区内存管理模拟系统*\n");
printf("\t\t\t******************************\n");
printf("\t\t\t* 请你按照提示操作 *\n");
printf("\t\t\t******************************\n");
Sleep(3000);
system("cls");
init4IOS(OSsize);
//为进程分配内存
initPcb(pcbl,OSsize);
initpart();
scanf("%c",&tem);
}
原始数据纪录:
输入数据:a,80,b60,c,100,P;R,a,60,R,b,50,R,c,100 S,b P,S,a,P
输出数据:
实验总结:
在这次实验过程中,有很多知识都不是很清楚,很多都要查书才能弄清楚,在编程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错误,最终在同学的帮助下完成了这次实验内容,从中了解到了自己的编程能力急需要提高,关键还是在于数据结构学的不是很好,下面应该着重把数据结构再好好复习一下。

分区式存储管理实验报告

分区式存储管理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四)分区式存储器管理专业:XXX姓名:XXX班级:XXX学号:XXX指导老师:XXX2013/12/3实验三:分区式存储器管理实验一.实验目的模拟实现一个简单的固定(或可变)分区存储管理系统,进一步加深对分区分配方案设计思想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1)建立相关的数据结构,作业控制块、已分配分区及未分配分区;(2)实现一个分区分配算法,如最先适应分配算法、最优或最坏适应分配算法;(3)实现一个分区回收算法;(4)给定一批作业/进程,选择一个分配或回收算法,实现分区存储的模拟管理;(5)将整个过程可视化显示出来。

三.实验步骤(1)任务分析:1、本实验虽然不以前面实验为基础,但建议在其界面中继续增加分区存储管理功能。

2、数据结构:分区说明表,用数组实现。

3、存储管理:建议采取固定分区法管理内存。

编写内存分配、内存回收算法。

(2)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设计程序中自由链队列的结点类型可描述如下:structemptylist{intlen, address;//len为分区长度;address为分区起始地址structemptylist *next;//下一个节点};内存占用区用链表描述,其结点类型描述如下:structbusylink{char name;//进程名称intlen , address;//len为分区长度;address为分区起始地址structbusylink *next;//下一个节点};设全程量,设置一个自由链队列和一个占用区队列。

structemptylist *empty_head=NULL; //自由链队列(带头结点)队首指针structbusylink *busy_head=NULL//占用区队列队(带头结点)首指针structbusylink*busy_tail=NULL;// 占用区队列队尾指针(3)程序结果:分配几个内存后,显示其内部的分配进程如下:其中进程S是系统默认分配的进程,内存长度为5.回收过2,4以后显示如下:(4)调试与测试四.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采用最佳适应算法来分配内存,然后分别输出未进行内存回收时和进行回收时,内存分配情况,进行对比。

内存分配实验报告总结(3篇)

内存分配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让学生深入理解内存分配的基本原理和不同分配算法,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对内存管理技术的掌握程度。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希望达到以下目标:1. 熟悉内存分配的基本概念和过程;2. 掌握常见的内存分配算法,如首次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和最坏适应算法;3. 理解内存分配中的碎片问题,并尝试解决;4.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验内容1. 实验环境:使用C语言编写程序,运行在Linux操作系统上。

2. 实验步骤:(1)首次适应算法:从内存空间的起始位置开始查找,找到第一个满足申请大小的空闲分区,将其分配给请求者。

(2)最佳适应算法:从所有空闲分区中查找一个最小的满足申请大小的分区,将其分配给请求者。

(3)最坏适应算法:从所有空闲分区中查找一个最大的满足申请大小的分区,将其分配给请求者。

(4)解决内存碎片问题:采用紧凑算法,将所有空闲分区合并成一个连续的大空间,从而减少内存碎片。

三、实验过程1. 编写程序实现内存分配算法,包括内存初始化、申请内存、释放内存等功能。

2. 对不同分配算法进行测试,观察分配效果,分析不同算法的优缺点。

3. 分析内存碎片问题,尝试解决方法,如紧凑算法。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首次适应算法:该算法简单易实现,但可能导致内存利用率较低,且可能产生较大的内存碎片。

2. 最佳适应算法:该算法分配效果较好,内存利用率较高,但分配速度较慢。

3. 最坏适应算法:该算法分配效果较差,内存利用率较低,但分配速度较快。

4. 紧凑算法:通过合并空闲分区,减少了内存碎片,提高了内存利用率。

五、实验体会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内存分配的基本原理和不同分配算法,掌握了常见内存分配算法的优缺点。

2. 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各种问题,如内存碎片问题、算法实现问题等,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和尝试,最终解决了这些问题,提高了我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 实验使我们认识到,内存管理是操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计算机性能和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内存管理实验报告-可变分区

内存管理实验报告-可变分区

沈阳工程学院
学生实验报告
实验室名称:计算机实验室实验课程名称:操作系统
实验项目名称:存储管理(1)实验日期:2016年月日
班级: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曲乐声批阅教师:成绩:
一.实验目的
通过编写和调试存储管理的模拟程序以加深对存储管理方案的理解,熟悉可变分区存储管理的内存分配和回收。

二.实验设备
PC机一台,WIN-TC软件。

三.实验项目
编写程序实现采用可变分区方法管理内存。

1、在该实验中,采用可变分区方式完成对存储空间的管理(即存储空间的分配与回收工作)。

2、设计用来记录主存使用情况的数据结构:已分区表和空闲分区表或链表。

3、在设计好的数据结构上设计一个主存分配算法。

4、在设计好的数据结构上设计一个主存回收算法。

其中,若回收的分区有上邻空闲分区和(或)下邻空闲分区,要求合并为一个空闲分区登记在空闲分区表的一个表项里。

5、(附加)若需要可以实现程序的浮动,对内存空间进行紧凑。

四.实验代码(附页)
五.实验结果
成绩评定
程序正确性 2.5 2 1.5 1 0.5 0
结果正确性 2.5 2 1.5 1 0.5 0
分析正确性 5 4 3 2 1 0
成绩
·1·。

可变分区存储管理方式的内存分配和回收实验报告

可变分区存储管理方式的内存分配和回收实验报告

可变分区存储管理方式的内存分配和回收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了解可变分区存储管理方式的内存分配和回收过程,了解最优算法的原理和实现方法,掌握最优算法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方式下的内存分配和回收操作。

二、实验原理最优算法的分配过程如下:1.初始化内存分区表,将整个内存分为一个未分配的分区。

2.当有新的进程请求内存时,遍历内存分区表,选择满足分配条件且剩余空间最小的分区进行分配。

3.更新分区表中相应分区的空闲空间,并将分配出去的空间标记为已分配。

最优算法的回收过程如下:1.当一些进程结束或释放内存时,遍历分区表,找到对应的已分配分区。

2.将该分区标记为空闲,并进行合并操作,合并相邻的空闲分区。

3.更新分区表。

三、实验步骤1.初始化内存分区表,将整个内存设为一个未分配的分区。

2.依次输入若干个进程的大小。

3.按照最优算法进行内存分配和回收。

4.输出每个进程分配的内存空间和内存分区表的状态。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输入进程大小为:{100KB,200KB,50KB,150KB}初始内存分区表:{未分配,800KB}进程1申请100KB,满足分配条件的最小剩余空间为300KB,分配给进程1后,更新分区表:分配给进程1的内存:{100KB}更新后的内存分区表:{已分配,未分配,700KB}进程2申请200KB,满足分配条件的最小剩余空间为300KB,分配给进程2后,更新分区表:分配给进程2的内存:{200KB}更新后的内存分区表:{已分配,已分配,未分配,500KB}进程3申请50KB,满足分配条件的最小剩余空间为150KB,分配给进程3后,更新分区表:分配给进程3的内存:{50KB}更新后的内存分区表:{已分配,已分配,已分配,未分配,450KB}进程4申请150KB,满足分配条件的最小剩余空间为150KB,分配给进程4后,更新分区表:分配给进程4的内存:{150KB}更新后的内存分区表:{已分配,已分配,已分配,已分配,未分配,300KB}进程2结束,释放内存,回收进程2占用的空间,更新分区表:释放进程2的内存:{200KB}合并空闲分区后的内存分区表:{已分配,已分配,未分配,300KB}进程3结束,释放内存,回收进程3占用的空间,更新分区表:释放进程3的内存:{50KB}合并空闲分区后的内存分区表:{已分配,未分配,300KB}进程1结束,释放内存,回收进程1占用的空间,更新分区表:释放进程1的内存:{100KB}合并空闲分区后的内存分区表:{未分配,400KB}进程4结束,释放内存,回收进程4占用的空间,更新分区表:释放进程4的内存:{150KB}合并空闲分区后的内存分区表:{未分配,550KB}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对可变分区存储管理方式的内存分配和回收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可分区管理实验报告

可分区管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可分区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可变分区分配算法(首次适应算法、循环首次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的原理和实现。

3. 通过实验,加深对存储管理方案的理解,提高编程能力。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编程语言:C/C++3. 开发工具:Visual Studio三、实验原理可分区管理是一种常见的存储管理方法,它将物理内存划分为若干个大小可变的区域,每个区域称为一个分区。

系统在分配内存时,根据进程的需求从分区中选择一个合适的分区进行分配。

可分区管理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算法:1. 首次适应算法:按照分区表的顺序,从第一个分区开始查找,找到第一个满足需求的分区进行分配。

2. 循环首次适应算法:与首次适应算法类似,但每次查找都是从上次查找的下一个分区开始,直到找到合适的分区为止。

3. 最佳适应算法:在整个内存中寻找一个大小最接近需求且能满足需求的分区进行分配。

四、实验步骤1. 定义分区表结构体,包含分区起始地址、分区大小、分区状态等信息。

2. 实现可变分区分配函数,根据选择的分配算法进行内存分配。

3. 实现内存回收函数,将释放的分区状态设置为空闲。

4. 编写主函数,模拟进程的创建、分配和回收过程。

五、实验代码```c#include <stdio.h>#include <stdlib.h>#define MAX_PARTITIONS 100typedef struct {int startAddress;int size;int state; // 0: 空闲,1: 已分配} Partition;Partition partitions[MAX_PARTITIONS];int partitionCount = 0;void initializePartition() {for (int i = 0; i < MAX_PARTITIONS; i++) {partitions[i].startAddress = 0;partitions[i].size = 0;partitions[i].state = 0;}partitionCount = 0;}int allocateMemory(int size, int algorithm) {for (int i = 0; i < partitionCount; i++) {if (partitions[i].state == 0 && partitions[i].size >= size) { switch (algorithm) {case 1: // 首次适应算法partitions[i].state = 1;return partitions[i].startAddress;case 2: // 循环首次适应算法if (i == partitionCount - 1) {i = 0;}break;case 3: // 最佳适应算法if (i == partitionCount - 1) {i = 0;}break;}}}return -1; // 分配失败}void freeMemory(int startAddress) {for (int i = 0; i < partitionCount; i++) {if (partitions[i].startAddress == startAddress) { partitions[i].state = 0;return;}}}int main() {initializePartition();// 创建进程并分配内存int process1 = allocateMemory(100, 1);printf("Process 1 allocated at %d\n", process1);int process2 = allocateMemory(200, 2);printf("Process 2 allocated at %d\n", process2);int process3 = allocateMemory(300, 3);printf("Process 3 allocated at %d\n", process3);// 回收内存freeMemory(process1);printf("Process 1 memory freed\n");int process4 = allocateMemory(150, 1);printf("Process 4 allocated at %d\n", process4);return 0;}```六、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结果:1. 当采用首次适应算法时,内存分配的速度较快,但可能导致内存碎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 getchar();
fflush(stdin);
if(c=='N'||c=='n')
{
break;
}
}
}
void initpart()
{
char c,name;
int len;
printf("请输入你的操作 R.请求内存;P.输出空闲分区; S. 强制进程结束;(N/n).退出\n");
fflush(stdin);
for (i=0;i<partl->sum;i++)
{
if (partl->Partelem[i].valid==0)
{
printf("第%d块空闲内存 起止为%d,容量为%d\n",i,partl->Partelem[i].address,partl->Partelem[i].len);
}
}
printf("------空闲分区 end---------\n");
while (i<partl->sum)
{
if (adress==partl->Partelem[i].address)
{
partl->Partelem[i].valid=0;
}
i++;
}
}
void getprint()
{
int i;
printf("------空闲分区begin---------\n");
partl->Partelem[i].len = len;
partl->Partelem[i].valid = 1;
//新的碎片
partl->Partelem[i+1].address = partl->Partelem[i].address+partl->Partelem[i].len;
partl->Partelem[i+1].len =temBylen;
printf("请输入进程所需内存");
scanf("%d",&tel);
pcbelem->len=tel;
pcbelem->address=adr+tel;
pcbelem->valid=1;
pcbelem++;
printf("是否要继续输入进程?(Y/y) 是/(N/n) 否");
fflush(stdin);
partl->Partelem[i+1].valid=0;
//更新pcb的状态和容量
pcbl->PCBelem[temByPcb].address = partl->Partelem[i].address;
pcbl->PCBelem[temByPcb].len = pcbl->PCBelem[temByPcb].len-len ;//更新pcb的len
partl->Partelem[leng].len = partl->Partelem[leng-1].len;
partl->Partelem[leng].valid = partl->Partelem[leng-1].valid;
leng--;
}
partl->sum++;
}
int findBylen(int len)
fflush(stdin);
tem = getchar();
if(tem=Biblioteka 'Y'){fflush(stdin); //做输入的时候要清空缓冲区
printf("请输入请求内存进程的名称,长度");
scanf("%c,%d",&name,&len);
if (len>pcbl->PCBelem[temByPcb].len){
c= getchar();
fflush(stdin);
while(c!='N'||c!='n')
{
if(c=='R'||c=='r')
{
fflush(stdin); //做输入的时候要清空缓冲区
printf("请输入请求内存进程的名称,长度");
scanf("%c,%d",&name,&len);
request(name,len); //进程请求内存
{
int i=0;
while(i<partl->sum)
{
if (partl->Partelem[i].valid==0)
{
if (len<=partl->Partelem[i].len)
{
return i;
}
}
i++;
}
return 0;
}
void request(char name,int len)
}
void main()
{
char tem;
int k,OSsize = 40;
tem = tem>0?(tem<length?tem:length):0;
newPart->address = 0;
newPart->len = tem ;
newPart->valid = 1;
partl->sum++;
printf("------->已为操作系统分配了%d kb内存\n",tem);
newPart = &partl->Partelem[1];
newPart->address = tem ;
length=tem = length -tem;
tem = tem<0?(0):tem;
newPart->len = tem ;
newPart->valid = 0;
partl->sum++;
void initPcb(PCBseql* vpcbl,int adr)
{
int i=1;
PCB *pcbelem;
int tel;
char c;
pcbelem=vpcbl->PCBelem;
while(TRUE)
{
printf("请输入第%d进程名称",i++);
vpcbl->total++;
scanf("%c",&(pcbelem->name));
typedef struct
{
int address,len,valid;
}Part;
typedef struct
{
Part Partelem[maxPart];
int sum; //该时刻的分区数
}Partseql;
void initPcb(PCBseql* vpcbl,int iosm); //初始化进程表vpcbl;
洛阳理工学院实验报告
系别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
班级
B100503
学号
B10050309
姓名
赵贺龙
课程名称
计算机操作系统
实验日期
2012-11-1
实验名称
分区内存管理
成绩
实验目的:
通过这次实验,加深对内存管理的认识,进一步掌握内存的分配、回收算法的思想。
实验条件:
装有vc6.0的微机一台。
实验原理:
设计程序模拟内存的动态分区内存管理方法。内存空闲区使用分区(说明)表进行管理,采用最先适应算法从分区表中寻找空闲区进行分配,内存回收时不考虑与相邻空闲区的合并。
}
else if(c=='P'||c=='p')
{
printf("\t*****VIEW begin*****\n");
getprint();
printf("\t*****VIEW end *****\n");
}
else if(c=='S'||c=='s')
{
printf("请输入想要回收的进程名称\n");
{
printf("%c还没有运行,请先运行\n",name);
}
printf("现在正回收%c的内存\n",name);
adress = pcbl->PCBelem[getTagByPcb(name)].address;
len = pcbl->PCBelem[getTagByPcb(name)].len;
typedef struct
{
char name; //进程名
int address,len,valid;//进程所占分区起止和长度,
//该PCB有效标示 1有效,0无效。
}PCB;
typedef struct
{
PCB PCBelem[maxPCB];
int total;
}PCBseql;
//分区类型及分区说明表(顺序表)的描述
#include "link.h"
#include<Windows.h>
int length = 640 ;//系统有640 的空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